第一书记驻村来

2024-07-06

第一书记驻村来(通用5篇)

第一书记驻村来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定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作战方略。[1]会议强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在能否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驻村“第一书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因村派人精准”上对“人”的注明,旨在强调对驻村干部的选派上要精准。农村富不富,先看支部,组织强不强,先看领头羊。当前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落实农村脱贫攻坚任务第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一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不作为或作用发挥有局限性,全村就很难得到发展,更不用提在脱贫攻坚的战略中,团结广大党员带领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立足当地实际,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扶贫功能,增强农村“造血”能力,打造特色产业支撑,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1 严格把关,规范驻村“第一书记”选拔标准

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派除了要契合贫困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做到“对症下药”,还需具备“全局意识”,能全盘指挥整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完成。他是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的指挥员,更是带领广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对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派必须慎之又慎,规范选拔标准,进行严格把关。

第一,看人品,讲党性,有原则。有些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存在“挂名”现象,平时基本见不到人,导致所在基层党组织名存实亡;有些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党性不强,没有服务群众的责任心,导致所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难以开展工作;更有些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贪图蝇头小利,私吞扶贫资金,导致所在党组织不被群众信任。可见选好驻村“第一书记”是何等重要。

第二,见识广、能力强、有办法。贫困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圆满完成使当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任,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时时刻刻心系当地贫困人口,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尽心、尽力、尽责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在带领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有担当、有思想,有办法。工作上更要做到紧跟中央指导方针行事,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谋,为贫困村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第三,人选可年轻化,为贫困村脱贫注入活力。选拔一些优秀大学生村官或选调生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充实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创新和丰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新思路、新方法。

2 驻村“第一书记”需摆正心态,角色转化落实到位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帮扶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7千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把扶贫开发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扶贫方式也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措施、扶贫工作人员、扶贫成效考察都进行了重新定义,以“精准”为核心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新时期的新任务,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要做到“六个精准”[2]。对于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运用和展开更是要做到审时度势,切合实际,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因人而异,逐个帮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第一书记”作为外来的驻村干部,存在对所派村子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瞎指挥”现象;沉不下心,不愿下基层,“放不下官架子”现象;不积极对所在贫困村村户致贫成因的多样化进行分辨,存在“功课不到家”现象;工作不深入“死板硬套”现象。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究其原因,还是驻村“第一书记”没有摆正态度,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不深入导致的。要做好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必须要端正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态度,转变原先所在岗位心理,做村民的“身边人”讲“贴心话”做“务实事”,万不可脱离群众,与村民“渐行渐远”。

3 防微杜渐,落实责任监督机制

面对有些驻村“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纰漏频发、失误连连、不尽心、不尽责现象,决不能坐以待毙,放任自流,要落实好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监督机制,给驻村“第一书记”压担子,让他们把脱贫工作放在心上,落到实处,让他们真正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自觉承担起组织领导责任,全面做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工作。

对有些驻村“第一书记”党性不强、宗旨意识不浓现象;工作懈怠、敷衍塞责现象;欺上瞒下、私吞扶贫款现象,要通过明察暗访、巡回督导、考评问责等形式,建立健全责任监督的长效机制,从而把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意识立起来,作风建设竖起来。各级党委也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工作,县(区)委要履行好管理驻村“第一书记”的直接责任,乡(镇)党委要履行好管理驻村“第一书记”的具体责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农村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各级党委选好、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才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环环相扣,有效落实,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4 组织学习培训,增强驻村“第一书记”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新理念[3]。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领头雁,除了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以外,驻村“第一书记”还要对农村贫困人口原有的“等、靠、要”错误思想要进行正确引导,帮扶村民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毕竟若村民脱贫思想不进步、致富观念不更新、致富思路不正确、致富能力不提高,整个村子就很难按照各级党委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除此之外,要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对驻村“第一书记”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与交流活动,教育活动要突出党的富民政策、指导方针、扶贫办法,加强实用技能的培训,同时要大力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支部书记,用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教,让更多的支部书记看到先进榜样、学到经验、促进自身不断进步发展。

摘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当前全国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领头雁、排头兵,责任重大。落实好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拔、角色转化、责任监督、学习培训,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脱贫,第一书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EB/OL].(2015-11-23)[2017-4-10].http://vnetcj.jrj.com.cn/2015/11/23204720120838.shtml.

[2]习近平.贯彻六个精准提高脱贫成效[EB/OL].(2016-10-11)[2017-4-10].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10/11/c_1119696774.htm.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第一书记驻村来 篇2

一、开展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认真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把握党的扶贫政策,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组织村支部党员上党课,让自己和村党支部干部和全村普通党员再接受党性教育,坚定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带领村支部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好扶贫干部挂点帮扶工作,作为村第一书记,自己始终牢记带头模范作用,严格政策标准,做到不错评、不漏评、不错退一人,充分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资料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填写,不虚报、不瞒报。陪同帮扶干部走访,做好联心桥作用,在工作中以心换心,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三)深入一线,入户调研,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本人自担任第一书记后,吃住在村里,经常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及时准确掌握村里和帮扶户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谋划下一步打算,帮助理清思路,找准发展方向,选准致富产业,制定增收措施。

(四)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帮助贫困户。利用本人在县城工作经历和资源,在一些职能部门争取一些物资(被子、米、粮、油),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了张福贵、蒋火生自来水问题,李天地、游军医药费报销,丁和辉送精神病院等实际问题。争取落实扶贫项目,切实解决吃住行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_村自然资源少,当地经济不够发达,基础设施较差。

(二)贫困户缺乏劳动力,缺少资金和致富渠道。

三、下一步打算

(一)积极落实上级政策,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加强村基础建设投入。

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篇3

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加强基层党建,当好党建工作指导晁维护农村稳定,当好群众信访代理员;带领农民致富,当好经济发展领航员;推进农民教育,当好农民教育教导员:监督基层事务,当好支部书记监督员”的重要职责。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与第一书记的扶贫攻坚战息息相关。

2016年8月,本刊与河南省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共同开设“时代先锋”专栏,对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典型人物、先进党组织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优秀第一书记这个群体也将在“时代先锋”栏目陆续刊出。

“咱村来了个驻村书记,从人民日报社来的。”2015年8月,这一消息在河南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传出后,村民们又惊又喜,满怀期待。当这位北

京来的驻村书记时圣宇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村民们又大失所望:咋是个“毛头小伙子”?

就是这位“毛头小伙子”,一年时间里,融入乡村生活,迅速转变角色,不但为村里修路架桥、招商引资、成立公司,还为村里做了30年的远景规划。

“毛头小伙子”成了村中人人尊敬的“好书记”。

“村子变样了,村民也变了”

2016年8月15日下午,天气闷热,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第一书记”时圣宇走上村街,立刻就有村民前来打招呼。

“时书记,家里刚煮好的玉米你来吃点。”村民杨玉蓝看到时圣宇就笑着说。

“谢谢大娘,不用了。”时圣宇说。

杨玉蓝告诉记者,在村里没有不认识时圣宇的,他给村民修路、修桥,安装路灯,还修学校,整个村的样子都变了。

“这路原来真是‘水泥路’,有水又有泥,你看现在变成真正的水泥路了。还有河上的危桥,人都不能走,现在修好了,这个书记不孬。”村民张

贵宝说。

“一开始还不相信,这一个小孩能干啥?没想到他这么能干,为村里做了很多事。”村民梁生说。

74岁村民高玉珍正在树下乘凉,看到时圣宇过来,马上招呼道:“你咋又黑了。”时圣宇笑着说:“大娘,晒的了,没事。”

时圣宇看到老人膝盖上贴着厚厚的膏药,关心地询问情况,并告诉老人他已联系了一家医药公司,可以免费给贫困户提供一些药品。

据了解,韦店集村包括8个自然村,共有2160人,有163个贫困户,项目很少,村里基础设施等各项工作都比较落后,2011年被虞城县扶贫办确定为

贫困村。

2015年8月,时任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编辑、记者的时圣宇被选派到韦店集村,成为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驻村前,他请教了很多专家,看了与“第

一书记”相关的电视剧,并把电视剧中的“沈浩”作为自己的榜样。

“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里情况。看到村里道路坑坑洼洼,小学教室破旧不堪,我很难受,确实想在这个村做点事。”时圣宇说。

时圣宇走访了韦店集8个自然村,弄清了每家每户的情况。他对韦店集8个自然村的出村道路进行了修整,全部由土路变成公路,并安装了路灯。同时,对村内的两座危桥、小学进行了修葺。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正修建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戏台、文化活动室等。

脱贫经:找到“四贫”根,开“五个一”药方

时圣宇今年只有27岁,毕业于武汉大学,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驻村后,他经常夜里十一二点才睡,早上很早就起来,貌似总有用不完的精力。

“没有压力是假的,戴着‘人民日报’这顶帽子,不能给报社丢人,要干出来一点事情。”时圣宇初到时,压力之下,铆足了一股子劲儿。

治疾先找病灶,脱贫先挖穷根。他通过走访全村贫困户,找出了韦店集村的“四贫”。

基础之贫:桥、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村里的发展;思想之贫:韦店集村之所以贫困,和许多村民思想守旧,安于现状,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有很大关系;人才之贫:村班子缺乏强有力的带领能力,村内缺乏致富带头人;金融之贫: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很难贷款,农业项目买不到保险,金融是农村发展的活水,没有活水,发展缺乏启动资金。

“韦店集村没有明显特色资源,距周边大城市也较远,如若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上找出路。”时圣宇说。

于是,时圣宇制定了一些扶贫措施,简称“五个一”。养一批:完全无能力的一群人,财政供养;扶一下:劳动力不足的家庭,村里帮扶一下;拉一把:这是针对缺项目资金、技术的贫困户;扬一鞭:对惰性太强,安于现状,致富愿望不强烈的人,要扶贫先扶志;送一程:主要针对自己有思路,有一定技术,并且找到致富门路的人,对他们送一程,把他们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经过时圣宇的积极协调与争取,目前,韦店集村已成立蛋鸭养殖合作社,8座蛋鸭养殖大棚拔地而起,预计年收益约80万元。该项目将在积累经验和稳定市场的基础上,在村内实行“1+1”滚雪球式发展。与徐州华杰生态农业公司合作的高标准蔬菜种植园项目已签署合作协议,引进资金80万元,盘活农户资金上百万元,初期规模100亩,后期将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已有20家农户参与其中,带动5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元。

时圣宇告诉记者,现在村集体还成立了九州万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乐农家庭农场两个公司,按照“互联网+”、众筹等理念,发展“预售农业”,力争为韦店集村留下一个永远受益的生态农业品牌。

规划经:打造韦店集村“六里画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驻村任期为两年,对于村子的未来发展,我做了30年的规划。在我任职期间虽然不能干完,但只要村子按照这张蓝图持续前进,一定会成为又富又美的农村典型。”时圣宇说。

韦店集村原有一条3公里废弃河道,时圣宇结合此情况,规划打造韦店集村“六里画廊”。现已完成对该河道的清淤护坡筑堤工作,拟引进商丘市园林公司合作开发、共同经营,发展绿化苗圃、水产养殖、生态旅游,打造豫东地区精品乡村一日游示范点。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综合效益工程,可以达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的效果。

一个村子能不能够发展好,能不能够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有没有一个四有的村干部群体。为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时圣宇组织村班子成员到商丘、徐州等地先进村学习经验。试点成立村务委员会,选拔8名对公共事业有热心的年轻人,回村参与到村集体事务中来,为村干部群体增加年轻血液,培养村班子后备干部队伍。试点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老村干部、群众代表、乡镇干部、司法人员共同组成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一方面监督村务工作,确保实现四议两公开,另一方面履行“村级法院”职责,化解村内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困难找时书记,这是在韦店集村流行的一句话。”虞城县扶贫办副主任王宏亮说,时圣宇已经融入韦店集村,他是年轻人,有思路,站位高,工作拼。

据王宏亮介绍,虞城县总人口为118万人,有611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48个,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组。截止到2016年7月,建档立卡的贫困人数还有7.3万人,准备到2018年全部脱贫,超过国家定的标准线。

“时书记很能干,原来韦店集村在镇里相对落后,他改变了村子的面貌,也树立了村子的精气神,现在韦店集村的百姓与其他村的精神面貌不一样,思想提升了,致富意识强了,周边的村子都在向韦店集村看齐、学习。”虞城县稍岗镇党委书记毕道喜说。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调查与思考 篇4

农村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现在农村普遍进行了新农村改造,村内主要道路基本上实行了硬化,用农民的话说,和城里一样,下雨天出门也不用担心弄脏鞋。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基本上修建了公共活动中心,村民有自己的活动场地,有的地方是祠堂,有的地方是文化中心,有的地方是村图书馆,有的地方兼而有之。

一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指的是农村本身的广播电视网络,更指的是国家加大了农村的信息普查力度,农户信息普查、贫困、低保、社保、医保、计生、征兵、种粮补贴、农村各项事业保险、干群联系走访名单等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农村的各类信息得以逐渐汇总,构成大数据系统,这使得上层对农村基本情况更加把握到位,更有利于中央宏观领导和驾驭地方基层政权建设。

二是农村各项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目前涉及覆盖农村的各项民生保障主要有医保、社保、低保、五保、大病保险、危房改造、60岁以上老人生活津贴、种粮补贴、保险、贫困村扶贫专项资金等各项农村福利事业。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是基层政权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十八大以后,中央加强了各个领域的腐败查处和监督力度,八项规定、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大力宣传和推行,带来了党政、政风、作风的初步好转;农民权利主张、维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也倒逼基层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现在基层干部更有耐心俯下身来倾听老百姓诉求,帮助群众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

存在的问题农村进一步留守化

在我所挂职的村,总人口3165人,外出务工人员青壮年1200多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倾巢而出,留在村里的主要群体是老人、妇女、儿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8、61、99”部队。主要原因是县域经济不发达,吸纳劳动就业人口有限,农产品价格低,个人自有责任田有限,水田人均才0.9亩,荒地0.7亩,加上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加速了农民进城。

一是环境卫生仍然堪忧。随着化工产品使用量的提高,农村的环境卫生存在恶化的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水资源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以前水田里经常有泥鳅、黄鳝,现在基本上绝迹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生活垃圾的制造,废弃的旧衣物随处可见,田间地头常有随处丢放的农药瓶、塑料袋等,在一些偏远的角落,常有未经处理的成堆的垃圾。去年以来,全省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效果很好,但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仍然需要一长段时间,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还需要各项综合配套条件的提升。

二是村民矛盾有复杂化的趋势。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拜权主义盛行,农村原有的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一切问题都用金钱解决助长了物化主义,宽容、理解、和谐、尊重变得更加困难。农村利益的调整,农村个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村民之间的互相攀比,“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一些网络媒体的助推,无事生事,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微小的事情扩大化,这使得农村各项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调解调和难度增加。例如我村有两户村民是隔壁邻居,且是舅甥关系,但因为贫富差距、道路水管等问题,经常争吵,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不足。随着分田到户,山林、土地确权等各项政策的推行,村集体几无任何公产,也就几无任何集体收入。村集体现有的收入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每个村委会6.5万,但主要是用于村里6个村干部的工资和村委会支出。由于基层财政收入有限,村集体又无经济能力,面对村民的公益事业建设需求,力不从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和矛盾,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问题发生,乡村干部就像救火队,急匆匆奔赴各地,疲于应付。

四是农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前农村各项费用的征收、劳役的征调、各种证明的开设、加强了乡村两级之间的联系,也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了政府对农村基层的掌控能力。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减负、管治的放松,分山到户、土地确权等政策的推行,农民个人化、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许多农民主张权利而不承担义务,自私自利的想法趋于膨胀,乡村传统文化凝成的情感共同体在逐步消失,乡村伦理亲情淡漠,农民自由化程度过高,农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和建议农村改革要综合统筹、全盘考虑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举行的乡村改革建设之路就是政教养卫全方位一体式的通盘考虑,虽然他对中国社会的性质认识不一定正确,但他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来思考的路径却是正确的。现在的农村改革扶贫,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一是要加强农村的社会教育,培养农民的公德心。教育永远是改造社会、塑造社会、整合社会、凝聚社会的最有效手段。农民的业余生活必须良好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丰富起来,传统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固然能让农民激动一阵子,但长久的文化生活空白,缺乏引导,容易导致农民的心灵荒漠化。为此必须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培养文艺骨干、组织文艺团体、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发挥村里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祠堂寺庙村委会等平台的作用,培养农民身心和谐,增强其公德心。

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打下良好发展基础。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很多村民在外读书、打工,看了世界,开了眼界,他们对农村也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要转变对农村普惠式、撒面糊式的补贴方式,这种补贴方式对于农村单户家庭实在是起不到很大作用,但全村聚集起来,则可以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发挥更大作用。对于这类资金,要思考改变转移支付方式,集中起来办大事,但同时又必须加强此类资金的监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驻村第一书记年终总结 篇5

(一)、坚持学习,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加深对东沟村环境的了解,快速融入到工作当中。

驻村开始,我担心没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原来从事渣土管理工作,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比较浅薄,认为老百姓难缠、难理解,怕工作搞不好,当得知我的顾虑后,渣土处领导指导我要大胆、耐心、细致,同时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经过半年的努力工作,我总结了不少工作经验,也学习了不少。我虚心向东沟村“两委”的班子学习,向老同志、老党员学习,积极的融入到他们中间去,多跑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同劳动,积极了解基层日常工作的内容、程序,向他们请教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五个一”为工作目标(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

套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以“争先创优”为工作动力,自觉参加茅塔乡党委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坚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有针对性的加强了科技知识的了解。这半年的工作,提高了我对东沟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搞好东沟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信心,为更好地做好东沟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强化发展思路,盘活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村域发展步伐。

东沟村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面积11平方公里,青山绿水环绕,南接赛武当风景区,东接白浪开发区,现有东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东沟茶园400亩、念情谷野外拓展基地和观赏猕猴110只,是红色游、生态游、城乡游的知名旅游圣地,同时也突出东沟村的地域文化含蕴“村在园中、水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并且计划在里创省级“3A”旅游景区,着力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知名村。

为加强东沟旅游环境的可塑性、观赏性,市园林局投资捐建东沟革命烈士陵园,于208月1日开工,陵园面积50亩,造价81万元,我作为园林局下派人员,深深的感觉到我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了更好的完成局领导赋予的任务,在革命烈士陵园施工期间,我认真做好施工质量、材料、工期的记录,定时向领导汇报烈士陵园施工情况。我对自己立下军令状“主

体不完工,绝不回家门”并且克服个人困难,多次因为在施工现场查看施工情况而无法顾及吃饭,常常就是一碗泡面解决一顿饭。我就是带着一颗责任心、事业心,为东沟村发展尽献绵薄之力。

依托红色旅游发展主题和资源,想方设法维护群众利益,增加群众收入,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沟村工作较为复杂细致,需要极好的耐心和认真的努力,这是我今年最大的感受。群众要求增加收入的呼声迫切,但对新生事物的有些畏惧,缺乏应对商业变动的成本和承受能力。为了能够提高群众的商业意识,我积极的寻找农村致富信息,走村串户向老百姓宣传。我村村民刘自进居住环境依山傍水适合开农家乐,我也多次向他劝说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何不发展一下农家乐,刘自进说:我们不敢开,万一亏了,我就什么都没了,再者说我也没有那么多钱啊。当我得知他的想法后,我及时的和村周书记沟通,老百姓想发展村里要帮忙,周书记也表态,只要他发展农家乐,村里肯定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半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感受:

(一)加深了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我虽然一直在从渣土管理工作,但真正了解基层、接触基层不多,特别是对农村工作的经验相对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现状不熟悉。经过半年的工作,我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在与农民群众面

对面的交流中,学会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更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

(二)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农村工作政策性强,事务多。经过半年以来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要做好农村工作,首先要有三颗“心”。一是要虚心。谦和待人,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向群众学习。二是要耐心。群众文化水平、理解能力高低不一,如果没有耐心,往往事与愿违。三是要热心。要热心地加强与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沟通,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要争取村组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才有坚强的后盾。

(三)进一步认识了园林局党委下派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这半年的下派锻炼,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基层,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认真学习,才能提高自身。

我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相信通过学习、通过实践,有了园林局领导的支持,渣土处领导的关心,我有信心、有决心搞好农村基层工作,着力发展东沟村旅游,将一片赤诚抛洒东沟。

上一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下一篇:四个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