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精选12篇)
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 篇1
1建筑墙体裂缝概述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的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 裂缝较宽且深, 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 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 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 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 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 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 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 可不做处理, 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 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 很难恢复原貌, 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 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建筑墙体裂缝形成的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
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体积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 施工原因。
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3) 温度的影响。
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
(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 门窗洞口处,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其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 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的2~3倍, 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 就会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砂浆末充分搅拌和易性差, 操作时饱满度不够, 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 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计量, 配合比不准,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上, 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垂直度超标, 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 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 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引发龟裂。
3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 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 砌体的胀缩, 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 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 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 mm;在墙体与框架柱子连接处可采用, 砌筑墙体时采用与框架柱间留置150 mm宽马牙槎, 待墙体砌筑完毕后, 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3.2 应力集中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2) 如为混凝土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 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 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 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 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 砌缝配筋的间距, 最小为20 cm, 最大为60 cm, 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 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 数量为每120 mm墙厚不少于1Φ6, 竖向间距官为500 mm。
(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 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短纤维 (聚合物纤维) 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 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 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 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 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 (滚筒式) 拌制砂浆。
(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 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 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 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 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 mm内。
4结语
控制裂缝重点在防, 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控制裂隙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ID:6724]
摘要: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之一, 墙体裂缝的出现, 轻微的会影响房屋的美观, 造成房屋渗水漏水, 严重时则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承载力, 如果不能进行正确地处理的话, 甚至会引起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本文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控制原则,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江家扬.轻质砌块墙体抗裂、抗渗漏措施的研究[J].广东建材, 1997, (6) .
[2]曹大勇.浅谈房屋墙体裂缝问题[J].建筑科技与管理, 2009, (6) .
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 篇2
【案情介绍】
原告王某在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都公司)开发的锦绣天城小区购买商品房一套,在该房屋交付前墙体就已出现多处裂缝,被告未按规定程序对前述裂缝进行修补,在隐瞒前述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将房屋交付原告。原告在入住后不久墙体再次出现多处裂缝,在原告通过有关部门交涉后,被告进行了修补,但因修补仍未能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在进行装修后再次出现裂缝。现原告为维护合法权益,诉至本院,请求法院判令:
一、被告依约为墙体裂缝维修;
二、赔偿因墙体裂缝及维修给原告的损失20000元(包括维修费5000元、维修期间的住宿费3000元、装璜损失12000元);
三、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法院判决】
一、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为原告王某购买的位于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锦绣城小区13幢2单元1003室房屋的墙体裂缝进行修复;
二、驳回原告王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50元,由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负担。【律师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本案中,原告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问题,属于服务质量问题的范畴,因此在保修期内负有维修及赔偿损失的责任。被告称原告所购房屋已超过二年的保修期,故不应承担修复义务,法院认为被告在交付房屋时墙体已有裂缝,原告在房屋保修期内也已要求被告修复裂缝,但经被告修复后墙体仍有裂缝,故被告应继续履行修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基于真实的意思表达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了开发商对房屋出现的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具有的维修责任,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为实际上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
如何控制建筑墙体裂缝 篇3
[关键词]裂缝;隐患;措施
一.建筑墙体裂缝的归纳
1.不同建筑材料出现的裂缝。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如果梁寬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
2.针对应力集中裂缝。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3.墙面抹灰龟裂的现象。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二.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1.因温度和干缩而产生的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2.因地基不均匀而引起的裂缝。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3.因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而引起裂缝。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4.因墙体施工质量不规范而引起裂缝。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
三.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1.不同墙体材料的不同预防措施。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2.针对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砌缝配筋的间距,最小为20cm,最大为60cm,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针对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结束语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但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出现新工艺和新技术,我们更应采取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家扬.轻质砌块墙体抗裂、抗渗漏措施的研究[J].广东建材
[2]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篇4
关键词:裂缝,原因,措施
1 建筑墙体裂缝概述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 裂缝较宽而深, 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 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 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 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 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 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 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 可不做处理, 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 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 很难恢复原貌, 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 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 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2.1.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体积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1.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
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2.1.3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 门窗洞口处, 产生局部应力
集中, 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 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 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 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2.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砂浆末充分搅
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 饱满度不够, 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 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计量, 配合比不准,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等等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2.2.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
上, 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2.3.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3.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垂直度超标, 造成抹
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2.3.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
了省工图方便, 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 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引发龟裂。
3 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3.1.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3.1.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 将填
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1.3 砌体的胀缩, 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
间小, 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 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3.2 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3.2.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 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3.2.2 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 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
或加强钢筋, 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 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 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 砌缝配筋的间距, 最小为20cm, 最大为60cm, 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 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 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 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2.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3.2.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 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
短纤维 (聚合物纤维) 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 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 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3.3.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 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
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 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 (滚筒式) 拌制砂浆。
3.3.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
的平整度, 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3.3 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 结论
控制裂隙, 重点在防, 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 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 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 篇5
工民建施工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施工单位需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确保施工过程不会出现裂缝问题。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细节的把控,加强墙体的设计优化,在保证墙体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易性等指标符合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优化配合比设计,并且合理设置构造筋,在提高墙体在抗拉、抗裂性能的同时,控制施工成本,为施工单位节约更多的资金。设计人员还需加强墙体浇筑施工设计优化,考虑混凝土温度、后浇带施工、墙体温度控制等细节,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进而减少建筑物墙体裂缝问题的出现。
2.2加强防沉降处理
施工单位应认识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在具体施工中不断加强防沉降处理。加强防沉降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在施工中设置合理的沉降缝。为了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施工人员建造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时,需要根据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数据设置合理的沉降缝。②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如果施工的地质条件过于复杂,需要在地基施工中使用钎探手段判断出软弱部位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提高建筑物地基的牢固性,避免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现象。
2.3加强对温度的精准控制
温度是造成工民建筑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施工单位需在实际施工中加强裂缝的温度防治。混凝土浇筑过程如果墙体内外温差过大,可以选择柔性连接的方式消除温度给建筑物带来的裂缝问题,该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转移温度应力,进而使得建筑墙体的内部温度能够保持均匀恒温的状态,减少了墙体裂缝现象的出现。施工单位加强对温度的精确控制还可以在建筑受热层与非受热层之间加装一个保温隔热层,确保温度能够均匀分散,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以此有效控制墙体裂缝问题,提高工民建筑的施工质量。
2.4加强对墙体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施工材料对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材料不过关将会加重墙体裂缝问题。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正规渠道购进施工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要加强材料的储存和现场管理。混凝土材料是墙体施工中最重要的材料,良好的质量是保证墙体不出现裂缝问题的基础。施工单位首先应严格把控水泥的质量,根据施工特点和施工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水泥。其次要加强混凝土的防潮处理,确保仓库的干燥环境,以免水泥出现变质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加重工民建筑墙体裂缝问题。
2.5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阶段是工民建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极大影响。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与施工制度管理体系,以此为依据进行日常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导致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素质技能培训,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还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督促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避免施工中因人为因素导致墙体裂缝问题的发生。
2.6提高墙体护养工作的重视
工民建墙体施工完成后,墙体养护工作对施工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施工单位需提高对墙体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免因养护不当导致墙体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进行墙体维护工作时需要考虑季节变化和天气因素,在夏季高温时需要对混凝土墙壁进行洒水处理,确保墙体的良好散热,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在冬季低温时则需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墙体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为了保证墙体混凝土的合适湿度,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洒水、覆盖混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操作,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功能,进而避免墙体出现裂缝。
3总结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民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加强墙体裂缝问题的控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造成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墙体裂缝的原因众多,施工单位应熟练掌握墙体施工的要点,通过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准、加强防沉降处理、加强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加强对墙体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墙体护养工作的重视等措施来减少甚至是杜绝裂缝问题的产生,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恺.浅析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原因及其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960.
[2]陈国武.试论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5(14):188~189.
浅析地下室墙体混凝土裂缝控制 篇6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48288㎡,其中地下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11000 ㎡,外墙厚度350mm。采用的是墙、柱、梁、板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总长361m的后浇带将地下室部分成了8个施工段,地下室外墙模板拆除后发现墙体出现许多有规则的裂缝。
2 裂缝现象
裂缝普遍位于两柱距之间的墙上,分布较均匀,间距1~2m内,裂缝方向基本为垂直分布,下部从地下室底板面约50~300mm起,上部直到外墙混凝土浇筑高度,全长3~3.5m,总长460m的外墙上共发现裂缝112条,裂缝宽度经过采用40倍带光源显微镜观测,大部分在0.2~0.5mm之间,部分为贯通裂缝。经过连续1个月的观测,裂缝宽度比较稳定,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3 成因分析
出现裂缝现象后,项目部及业主方、监理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请裂缝专家王铁梦教授及同济大学鲁辰达教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徐金明教授对出现的裂缝从设计、施工、材料、管理上进行了现场分析与鉴定,其中王教授还对裂缝的成因与防治进行了专题讲座。总结后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设计因素导致出现裂缝:从设计角度考虑,是否会因为刚度突变而产生裂缝,经过专家对施工图纸的刚度变化及钢筋分析,设计上没有发现缺陷。
(2)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混凝土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分两层进行的振捣,模板拆除后没有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无气孔。
(3)施工中养护不到位:经过现场调查,施工过程养护工作做得比较好,特别是第七段的混凝土养护阶段,半个月的时间里,仅雨天就有10天,其它7个施工段,养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及时。
(4)拆模时间:地下室外墙拆模时间控制在5天左右,以便于摩阻力能抵抗部分混凝土收缩应力。
(5)原材料对裂缝的影响:对混凝土搅拌站出具的混凝土配比单进行了重新验算,验算的各项参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缝:施工期间没有发生外力作用,不会出现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专家认为,该项目混凝土外墙产生裂缝可能与施工有一定的关系,但施工不是主要因素,产生裂缝的内在因素是混凝土初期强度没有上来,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没有握裹力,混凝土抗拉强度小于收缩应力导致产生的混凝土收缩变形;该裂缝为非结构性裂缝,对建筑物结构不产生影响,但对建筑物使用功能、耐久性会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下室防水、钢筋的保护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直接和间接原因,其中直接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浇筑一个月左右,完成总收缩量的40%,60天内完成收缩65%,20年后完成混凝土收缩的98%,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一个初期大、后期逐渐减少的过程;间接原因是当侧壁内有柱时,由于截面突变,刚度有差异,侧壁的变形受到柱的约束,往往产生应力集中,在离柱1~2m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
4 裂缝的处理
由于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并非为结构性裂缝,故无承载力危险。但是会对地下室防水、钢筋的保护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
针对该工程裂缝较多、深浅不一的现象,从确保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节约施工成本的角度,对不同深度的裂缝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表面层浅、细裂缝采取封闭式方法进行处理;对贯穿裂缝和较深较宽的裂缝,采取压力化学灌浆的方法进行补强或补漏处理。
经过对所发现裂缝的墙体连续淋水48h,找出了其中的贯通缝。对非贯通缝采取在外墙外侧用水泥基结晶渗透材料沿缝两边各500mm增补2遍,以利用此种防水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的渗透性能,使其形成一个封闭体;贯通裂缝和较深、较宽裂缝采取高压化学灌浆法进行处理,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裂缝检查→清洁裂缝→安设底座→封闭裂缝→浆液注入→拆除灌浆器→拆除底座→结束。
(1)根据现场裂缝的检查情况确定具体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拟实施灌浆的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做好具体的标记。
(2)基层处理:采用钢刷将裂缝两侧表面的灰尘、浮渣清理干净,缝宽≥0.5 mm。
(3)确定注入口及安设底座:灌浆底座的设置间距是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缝宽≥0.5 mm者为15~25cm,一般缝宽≤0.5 mm者为10~20 mm。原则上缝窄因密,缝宽可稀,但每条裂缝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底座。底座的安设采用原子灰进行固定。因是贯通裂缝,故要在墙两侧均安设灌浆底座,一侧灌浆时另一侧裂缝必须封闭。
(4)封闭裂缝:其目的在于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的空腔。采用原子灰沿裂缝表面涂刮,封缝宽度以注浆时不能漏浆为原则。
(5)配制浆液:环氧树脂、塑化剂和稀释剂组成的主剂在试验室预先配制好。主剂和固化剂现场配制混合后必须搅拌均匀,待反应热量降低后方可注入软管。
(6)安设灌浆器:将配好的灌浆树脂注入软管中,把装有树脂的灌浆器旋紧于底座上。
(7)灌浆:①确定树脂的注入量,可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计算, 根据经验,实际需要树脂约为理论计算量的1.3倍以上。②灌浆顺序从裂缝下端依次向上灌注。③灌浆时,邻近的底座用堵头封死,以防漏浆。④灌浆压力稳定后应保持一定时间,以满足灌浆要求,保证灌浆质量。⑤松开灌浆器弹簧,确定注入状态,如树脂不足可补充再继续注入。
(8)注入完毕拆除灌浆器:待注入速度降低,确认不再进浆后,拆除灌浆器,用堵头将底座堵死。
(9)树脂固化后敲掉底座及堵头,修补好表面封缝胶。通过以上两种处理措施,该工程地下室墙体裂缝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至今未发生由于裂缝产生的渗漏现象。
5 裂缝的控制
地下室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裂缝是可以预防的,裂缝的预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设计开始控制:采取“抗裂”设计原则,提高设计的横向抗拉能力,控制裂缝发生,主要是在墙体顶部及腰部增设暗梁并适当增设暗柱以起到“模箍”作用,适当增加墙板钢筋尤其是水平构造筋的配筋率。
(2)調整施工方法:采用“跳仓”法施工能有效消除类似裂缝现象的产生,据王铁梦教授介绍,上海宝钢绝大部分建筑采用的是“跳仓”法施工,抗裂效果明显。
(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及原材料要控制,采用水化热低、收缩性小,早期强度高的硅酸盐水泥作胶结料,粗骨料级配好,中粗砂含泥量小,掺早强、缓凝型泵送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搅拌时间,为墙体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混凝土拌料。
(4)混凝土分层浇筑:有利于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发,混凝土浇灌完成后和模板拆除后墙柱两侧必须覆盖两层草袋,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下。
(5)加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有效排除混凝土内的泌水,消除混凝土内部空隙,确保混凝土高密度,增加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力,增加混凝土材质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尤其是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6)加强养护:早期的混凝土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保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不少于14天的养护。
6 结语
总之,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是只要在设计、施工、材料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就可以减少地下室墙体裂缝问题。但是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墙体裂缝的产生,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董莪,地下室墙体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新建筑,2003.12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7
1 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1.1 材料方面的原因
由于国家保护耕地的措施出台,黏土实心砖和黏土空心砖已被普遍地禁止和限制使用,各种砌块因此得以广泛地使用。但砌块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水泥类砌块墙体存在着普遍的裂缝渗水现象。
墙体砌块大多为水泥制品,存在着以下三种特性:1)凝固收缩。凝固收缩是一种化学收缩,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水化产物前的体积而产生收缩,这种收缩是不可恢复的。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砌块28 d的收缩约完成整个收缩的60%,两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如果气温低、养护条件不到位,稳定时间则更长。工程上采用的混凝土砌块一般的出厂养护时间只有28 d,有些生产砌块的厂家因堆料场地限制,为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将砌块养护时间缩短为14 d。因此,砌块出厂时其凝固收缩没有稳定,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更为突出,砌块上墙后仍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凝固收缩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墙后的砌块继续凝固收缩,墙体因而产生裂缝。2)湿胀干缩。湿胀干缩是砌块中的水分变化引起的,砌块吸湿膨胀,干燥收缩。施工场地上的砌块经常受到雨水的浸湿,砌块上墙前往往看似干燥,其实并不干燥,砌块上墙后,墙体因水分蒸发而引起干缩;上墙后的砌块也有可能遭遇雨水,吸湿膨胀,干燥后二次收缩。砌块的这种湿胀干缩尤其在外墙表现得相当明显,当砌块的干燥收缩率较大时,墙体容易产生裂缝。表1是几种墙体材料干燥收缩率的比较。由表1可知,各种水泥类砌块其干燥收缩率明显大于黏土砖,黏土砖在上墙之前,可以适当浇水使得粘结砂浆保持水分充分水化,提高粘结强度,而水泥类砌块上墙前如果浇水则干燥收缩值大,容易产生裂缝;如果不浇水粘结砂浆则不能充分水化,粘结强度则会降低,也容易产生裂缝。3)温度变形大。温度变形是指墙体随着温度的升降而膨胀收缩的变化,砌体材料的温度膨胀系数大,温度变形则大,反之则小。水泥类砌块的温度膨胀系数在0.6×10-5 ℃-1~1.3×10-5 ℃-1之间,即温度每升降1 ℃,每米胀缩0.006 mm~0.013 mm,温度变形主要体现在砌块上墙后,经过一个夏天到冬天的热胀冷缩墙体因温度应变易在应力薄弱部位产生裂缝,主要易出现在框架梁、柱与墙体连接处,砌体连接薄弱处如门窗洞口等等。
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质量不过关是导致墙体裂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砌筑工人技术水平低、质量意识不高以及承包商有意偷工减料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主要表现在:1)砂浆强度低,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偷工减料,砂浆中水泥放得少,致使砂浆强度低,导致砌块与砌块之间的粘结力降低,容易产生墙体裂缝;2)有些砌筑工人为了速度快,砌体表面打灰不满(尤其表现在竖向切面上),致使墙体灰缝不饱满,降低了砌块之间的粘结力,同时也使得整个墙体出现了应力薄弱环节,当发生拉扯应力时,这些薄弱之处容易产生裂缝;3)框架结构填充墙填充不实。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填充墙上口与框架梁下口之间,填充墙上口与框架梁下口在设计上有的采用黏土标准砖斜插填实,有的采用膨胀混凝土填实,现多采用膨胀混凝土填实,主要是由于黏土标准砖已不准使用。用膨胀混凝土填充时,由于施工不方便,经常填充不实,致使框架梁下口留有缝隙;另外,有些施工单位不用膨胀混凝土而用普通混凝土填充,当混凝土凝固时,由于固化收缩自然就产生缝隙。
1.3 设计方面的原因
设计上的不足也会导致墙体裂缝,主要表现为:基础设计不合理或钻探不到位,导致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因考虑资金问题而屋面不设计保温层,导致屋面结构层与墙体之间易产生温度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变差而产生裂变,门窗洞口窗台处没有设计过梁、窗台梁等导致这些应力薄弱处易产生裂缝,建筑物过长没有设计伸缩缝等等。
2 预防和控制措施
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预防和控制这些裂缝,首先要有合理、完善的设计,其次选材要多方考察,不合格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用,再次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严格监督。屋面要设计保温层,以降低屋面结构层与墙体之间的温度应变差。建筑物过长要按规定设置伸缩缝。框架柱梁与墙体平墙连接处设置钢丝网或者玻纤网格布,以增加墙体与柱之间的拉应力。门窗洞口无论大小均要设计过梁,窗台处如有必要要设计窗台梁。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可采用标准砖砌块填充,避免采用膨胀混凝土而容易出现施工不到位的现象。建筑物外墙要满铺钢丝网或玻纤网格布,增加砌体间拉应力。水泥类砌块优先考虑蒸压养护类砌块。当采用自然养护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时,首先要检查砌块的生产时间,不到期的砌块坚决不能购买,工程一开始就可以考虑购进砌块,以延长砌块的养护期,砌块进场后,要加强养护,但要保证上墙前干爽。砌筑前应根据墙面尺寸设计砌块排列图,考虑砌块上下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 mm。当搭接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 6钢筋或钢筋网片加强。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自己、监理部门要认真检查、严格监督,遇到问题要立即指出、整改,保证墙体的砌筑质量。总之,只要各方面措施到位,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是可防可控的。
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控制裂缝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多层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篇8
1.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 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 而抗拉强度比较低, 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 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且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 有时也成对角“X”形, 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1.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 而且不均匀,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 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1.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上宽下窄, 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 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而发展, 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上宽下窄, 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1.4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 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 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 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上述几种常见的墙体裂缝中, 有些裂缝尤其是形式比较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的裂缝原因基本上是清楚的, 有些到目前为止研究还不够深入, 原因没有定论一般情况下, 在纵墙上部、门窗洞的角上、两端山墙出现的正八字形的斜裂缝, 大多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有些也可能由于墙体开洞太多或尺寸太大, 混凝土圈梁的温度变形和干缩也可能引起该种形式斜裂缝, 而窗角的对角“X”形斜裂缝一般多为地震引起。过梁端部和错层部位墙体裂缝, 往往由组合结构的变形差异引起的, 如过梁的收缩和降温变形在梁的端部达到最大值, 错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在错层处的变形也达到最大值, 而砖砌体在这些部位却没有适应梁板端部变位的自由空间, 变形使部分墙体产生很大的内力, 当局部的拉应力达到其自身的抗拉强度后就必然出现相应的裂缝, 裂缝的形式取决于砌体结构的质量, 可能因为梁或板与墙体搭接界面抗剪强度不足而出现沿过梁底部或板底的水平裂缝, 可能因为砌块强度不足或砌筑质量不好而出现沿砌筑缝的竖向裂缝, 如可能出现斜向裂缝。
2 目前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2.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 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 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 在强度方面做必要的计算后, 针对构造措施, 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 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 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 尚无结构安全问题, 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2.2 防止屋盖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BG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3.2条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3 设置控制缝
(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竖向控制缝, 对3层以下的房屋, 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 可仅在建筑物1层~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 但在该部位宜做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控制缝做成隐式, 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 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 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如聚硫化物、聚氨酯或硅树脂等填缝。
(2) 控制缝的间距。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4 设置灰缝钢筋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在楼盖标高以上, 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 和靠近墙顶的部位;灰缝钢筋的问距不大于600mm;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mm2, 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 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mm;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灰缝钢筋应埋人砂浆中, 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 上下不小于3mm, 外侧小于15mm, 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2.5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 400mm, 也不宜小于800mm;配筋带的钢筋, 对190mm厚墙, 不应小于2 12, 对250mm-300mm厚墙不应小于2 l6, 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 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能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 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对地震设防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区, 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 配筋不应小于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m。
3 结束语
砌体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 成因复杂, 以上论述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在设计、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采取合理措施, 就能把砌体裂缝控制在极小的程度内。在对裂缝采取控制和修补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使用等, 综合分析, 才能做到措施得当“对症下药”。
摘要: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而且较普遍, 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 造成渗漏水, 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 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 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常见裂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P.50OO2-2001)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围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ALC板墙体裂缝控制 篇9
1.1特点
ALC板以硅砂、水泥、石灰等为原材料, 配上防锈处理的钢筋网片, 经过高温、高压、蒸汽养护和表面加工而成的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干密度0.5~0.55, 是粘土标准砖的1/4, 空心砖的1/3。ALC板内有大量的微小、互不贯通的孔隙, 保温、隔热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10倍。ALC板的导热系数小, 热传导慢, 其耐火性能比一般的墙体优良。
1.2构造
(1) ALC板墙采用的是装配式干作业法, 它的构造措施与砖墙有所不同。应用与梁板连接的接缝钢筋, 加强ALC板墙的抗震性能, 采用湿灌浆方法粘连ALC板与ALC板、ALC板与梁板、ALC板与接缝钢筋的粘连。采用角钢和扁铁制成的加固框处理设计门窗洞口。
(2) ALC板墙通常由ALC板、板间插筋砂浆芯柱、ALC板与顶板的嵌缝连接、ALC板与楼地面的嵌缝连接、门窗洞口的钢骨架固连构成。
2.墙体裂缝的原因
2.1温度裂缝
ALC板与聚合物砂浆彼此联成一体, 当季节变换、内外温差等温度变化时, 由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彼此约束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砂浆的容许应力将会导致裂缝的产生。通常有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位于梁 (板) 底与ALC板的水平接缝。竖向裂缝位于ALC板之间的拼缝。
2.2变形裂缝
ALC板墙安装时的翘曲变形、楼房的不均匀沉降均能使墙体产生一定的扭曲, 导致墙体变形产生内部应力, 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板材或粘结砂浆的容许应力, 将会产生一些斜向裂缝和竖向裂缝。
2.3振动裂缝
门垛边的水平推力、地震作用等外荷载会使墙体疲劳破坏, 一般仍在板缝薄弱带产生竖向裂缝。
2.4施工方法不当导致的裂缝
用榔头直接敲击ALC板调整板面, 导致板损坏;边角损伤较大直接用水泥砂浆修补;灌浆不密实;板缝未压密实;发泡不规整等。
3.裂缝控制的措施
插筋灌浆作为基本的构造, 在此基础上应用以下措施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裂缝的产生。
3.1灌浆材料1:3的水泥砂浆内掺入10%的801建筑胶水和8%微膨胀剂, 改善内填充材料的柔性变形能力和胶结力, 这样处理能减少裂缝的产生。南京军区总医院大区职干病房楼成功运用此法。
3.2板与板面的专用勾缝剂作为ALC板与聚合物砂浆的过渡层, 这道工序必不可少, 但往往不能完全避免裂缝的产生。在此部位批刮腻子前贴盖玻璃纤维布, 可以提高竖缝的弹性变形能力, 有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
3.3ALC板与混凝土结构、ALC板与砖墙的接缝需设15mm左右, 采用掺有801建筑胶的水泥砂浆灌实, 接近板面时用聚合物砂浆分层嵌填。每层都需压缝收边, 多次填平至板面。大于25mm以上的宽缝, 就需用岩棉或发泡剂进行填缝。发泡剂应力求发泡规整、完全, 不能有透光的贯通缝, 发泡剂填塞至板面下1~2.5cm后用聚合物砂浆填缝密实。通常可采用两边嵌木条再发泡的做法来保证发泡效果, 保证发泡膜完整。严禁发泡剂溢出板面后用刀片剪裁。
3.4ALC板墙由于平整度好, 可以直接在板面上批腻子做涂料, 在批腻子前在板面滚涂一层1∶5的建筑胶水液 (胶水:水) , 在板面形成一张整体胶凝膜, 提高基层的柔性变形能力, 有利于减少后期的微裂缝。
3.5管线、电器开关的切割槽 (洞) , 采用专用的机械切槽但不能割断ALC板的主筋, 补槽前应洒水湿润, 再用掺有107胶水的1:3水泥砂浆填平压实。
3.6增设构造柱:在门窗洞口增设构造柱代替角铁加固框, 更有利于减少门窗洞口的墙体裂缝, 包括墙体阴角、阳角可增设140×150构造柱, 立模后灌砼与板材衔接。排版如小于200宽模数的均同构造柱做法。
3.7养护:ALC板修补完、ALC板墙灌浆和勾缝终凝后, 喷水养护不少于4天。
3.8浴室、卫生间墙面待板安装完成后, 在墙面涂刷一次专用ALC板修补液水溶液, 然后抹丙烯酸脂共聚乳液水泥砂浆10mm, 然后贴瓷砖。
4.钢骨架处理
4.1门垛边窄幅板的加固:打入L=300, 间距600成八字形的φ8钢筋 (图1) , 或用自攻螺钉将角钢锚入板内 (图2) 。
4.2隔墙T形转角, L形转角部位:采用PC—X的顶板和底板加强。 (如图3)
4.3管道周边的隔墙安装:根据洞口的大小, 可以选择扁铁、角钢、槽钢和膨胀螺栓及钩头螺栓来进行加强和固定。管道洞口一般在ALC板安装时就留好, 若进行后切割开洞, 需用扁铁或角钢设斜撑加固。
5.施工注意事项
5.1膨胀螺栓固定点打孔、清孔应避开梁 (板) 的预应力绞线, 拧紧膨胀螺栓及500mm的φ8螺杆, 确保膨胀螺栓嵌入深度不小于40mm。
5.2安装ALC板前应挑选板面平直、无缺棱掉角的板材。调整板面时严禁用榔头直接敲击板面, 应垫木方进行微调, 不能用力过猛, 损伤板面。
5.3板面损伤和边棱损坏处应用专用修补粉进行修补, 修补前将损伤界面清理干净, 按4:1 (干粉:水) 搅拌均匀, 用调好的修补粉抹在损伤处, 高出板面5mm左右, 待快干时用抹子刮平;损伤较深较大时, 应做二次修补, 不能一次抹补太厚。严禁用水泥砂浆直接对损伤处修补。
5.4按照安装节点拼装板材前, 板底应先铺一层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卫生间等长期浸水的墙根部可现场浇筑C20细石混凝土导墙, 高度根据需要, 一般不低于200mm。
5.5ALC板墙灌浆不能太早, 一层墙体都调平、临时固定好后进行灌浆, 不能装完一片墙后就灌缝, 否则“T”、“L”形墙的板面调整会影响已灌浆的墙缝, 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5.6ALC板墙中缝灌浆前应用水清洗、湿润, 在根部开好透气孔, 灌浆时用铁丝通引, 可用橡皮锤轻击板面, 确保灌浆密实。
6.结束语
浅谈控制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措施 篇10
1.1 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 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 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 而砌体温度不变, 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 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 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 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 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 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 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 (钢筋混凝土为10×10-6, 砖砌体为5×10-6) , 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 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 就会产生裂缝。
1.2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2.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 由于
地基不均匀下沉,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导致墙体开裂。
1.2.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
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1.2.3 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
间墙承受荷载后, 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 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 (如礼堂、厂房等工程) ,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 影响窗扇开启。另外, 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 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1.3 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 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 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 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 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 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1.4 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 引起墙体开裂
1.4.1 砌体强度低。
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 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 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 但因砌体长度较长, 砌筑施工完成后, 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1.4.2 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
中, 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 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 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1.4.3 砌筑砂浆强度偏低 (偏高) 。
砂浆搅拌过程中, 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 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 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 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 且砂浆干缩量增大, 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1.4.4 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
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 存放时间过长, 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 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 严重影响墙体质量, 引起裂缝。
2 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温度及干缩裂缝的措施。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其间距30mm。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12m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其宽度>20mm。合理设置灰缝钢筋, 其要求如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缝设置钢筋,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应>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 (3) 灰缝钢筋的间距<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应>600mm。 (5)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300mm。 (6)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300mm。 (7)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其保护层上下应≥3mm, 外侧<15mm。 (8) 配筋时含钢率≥0.05%;局部截面配筋时含钢率≥0.3%。 (9) 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应≤30mm。
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对于已经产生温度裂缝的砌体, 尽管在通常情况下裂缝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但裂缝的出现影响了房屋的美观与使用, 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也有影响, 因此, 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可在消除裂缝表面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后, 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对于数量较多、宽度较大的墙体裂缝宜先将墙面抹灰全部剔除, 并在墙面横竖灰缝剔除深度不小于10mm的砂浆, 清扫墙面灰尘并浇水湿润裂缝, 用水泥稠浆封堵裂缝, 在砖墙两面分别挂双向φ6@200钢筋网片, 用φ6穿墙筋勾住两钢筋网片, 然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
2.2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合理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 (高差悬殊的房屋) 、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 使其各自沉降,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2.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可在基础 (±0.00)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 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采取砖浇水润湿, 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 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 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 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
对于复杂的地基, 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 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2.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
砖旋, 以适应窗台的变形, 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 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 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 使山墙两侧1-2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 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 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2.2.5 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采用“暗芯柱”
作法, 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 芯柱质量难以保证。为克服这一弊端, 改用明构造柱240mmx240mm或240mmx190mm代替“暗芯柱”, 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 以提高抗震能力, 质量也便于检查。
2.3 从工程设计方面着手, 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 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 确保墙体质量。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 增强抗裂能力。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砌体墙有窗台的, 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 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 基本一致。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 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结论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 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程度,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 篇11
某综合性商场,分为地下1层,地上5层,高23.25米。建筑面积地下室为10004.6㎡,地上为33047.6㎡,总建筑面积为43052.2㎡。
1、结构设计
本工程±0.00相当于罗零标高8.250m,室外自然标高平均为罗零标高7.9m。有1层地下室,桩基采用PC-500-100(A)-C80及PC-500-125(AB)-C80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桩长28m-46m左右,共464根;桩承台有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形状,桩承台厚度最大达1.65m。深度局部电梯基坑深度达7m,厚度3.3m。筏板梁截面尺寸为500mm×900mm,底板厚400mm,地下室底板罗零标高3.25m。地下室外墙为300mm、350mm厚钢筋混凝土墙体,有部分人防结构外墙厚度为400mm、350mm。地下室框架柱截面尺寸主要有几种,框架梁截面尺寸一般为600mm×900mm。柱网尺寸一般为8200㎜×8800㎜。地下室墙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P8,框架柱强度等级为C30。
2、存在问题
本工程地下室东西向宽95.5m,南北向长111.5m,没有设置永久性变形缝,设计院在施工图中仅提供了施工后浇带、沉降加强带、膨胀加强带施工大样图给予施工单位选择参考。同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地下水位高水位罗零标高为6.05m,位于地下室底板上,如何确保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和渗漏是本工程施工存在问题的难点和重点。
根据前面两点的介绍和阐述,我们可以将地下室工程特点归纳为:单层建筑面积大、跨度大、结构抗渗抗裂要求高,因此本工程抗渗混凝土量十分大,而设计院仅仅限定抗渗砼的抗渗等级为P8。从而确保地下室结构抗渗砼的抗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杜绝出现裂缝、渗漏等质量事故是我们保证质量合格工程的第一步。
二、现状调查
地下室结构出现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混凝土水化热或混凝土失水收缩引起体积变化,表面产生约束力,当约束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出现裂缝;第二,加强带施工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强带成为地下室结构裂缝渗漏的薄弱带。
三、原因分析
通过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借鉴以往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施工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施工现场,对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主要因素表
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主要因素表
2、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主要因素排列图
(图一)
3、用因果分析图(图二)对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因果分析图(图二)
根据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的因果图分析,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观察、比照、检查和试验,可以总结出有些因素在平时施工的工艺和操作上就可以即时协调解决,所以这些因素可以确定为非主要因素,同时确定了影响地下室大面积底板与超长墙体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四、对策制定与实施
1、编制对策与措施总表
2、分析、制定对策及措施实施
1)、确定超长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基本原理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引起开裂,常规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冷骨料和冰水,覆盖降温,内部加循环水等)往往既复杂费钱。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及借鑒相似工程经验,提出:采用水化热低,又有一定膨胀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辅以适当的温控措施,就可以做到即经济合理,又能有效地解决积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根据吴中伟院士提出的混凝土冷缩和干缩的联合补偿模式,推导整理出补偿混凝土联合公式:(将下列公式做为控制裂缝的手段)。
│ε2-S2ST│≤εp+cT
式中:ε2为钢筋混凝土限制膨胀率
S2为混凝土干缩值
ST为混凝土最大降温冷缩值
εp为混凝土极限延伸率
cT为混凝土受拉徐变
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非常重要。利用普通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25℃之内,而根据上述联合补偿公式,QC小组决定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采用AEA膨胀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的“三掺”技术,即利用AEA使混凝土产生较高的膨胀率,利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从而减少冷缩值。QC小组从收缩应力角度对超长无缝施工裂渗控制进行分析如下:
本工程地下室为整体式基础和连续墙,其特点厚度(高度)H远小于长宽尺寸L,当H/L≤0.2时,板(或墙)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离开端部区域,板(或墙)全截面受拉应力较均匀。在地基约束下,将出现水平法向应力σx 。从工程实践可知,σx是设计主要控制应力,是引起垂直裂缝的主要应力,其最大值σmax出现在板截面的中点x=0处,如图(图三):
当σmax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板(或墙)中部出现第一条垂直裂缝,开裂后,每块板(或墙)的水平应力重新分布,最大应力σ,max出现在每块板(或墙)的中部,当σ,max>ft,又形成第二批裂缝………这种裂缝的有序排列经常在工程中见到。因此,QC小组本工程选取采用设计院设计的膨胀加强带做法,并根据前面所研究结论并结合理论计算,消减σmax的有效间距为20~60m。而膨胀加强带间距应设在此范围内。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可以知道,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在钢筋或邻位约束下,钢筋受拉,混凝土受压,而限制膨胀率随AEA的掺量增加而增加。通过这一特点,又总结出一个结论:可以通过调整膨胀剂的掺量,使混凝土获得不同的预压应力。由这一结论,QC小组根据设计院加强带施工大样自行优化设计了两个膨胀加强带施工示意图(图四、图五):
在收缩应力集中的σmax处,设膨胀加强带,其宽度2-4m,带两侧架设密孔钢板网,目的是为了防止两侧混凝土流入加强带。施工时,带外侧用微膨胀混凝土,到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到加强带另一侧时,又改为微膨胀混凝土。如此循环下去,可连续浇筑超长混凝土结构,不留硬接槎。不同结构部位使用不同膨胀性能的混凝土(如图:四)。当混凝土供应或施工条件达不到连续作业要求时,可以采用间歇式超长施工方法(如图:五)加强带一侧改为台阶式,以提高防水效果,施工缝凿毛清洗净后,用大膨胀混凝土浇筑加强带,紧接着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带外侧地段。
2)、混凝土现场浇捣施工措施
A、混凝土浇筑顺序
鉴于地下室施工面积10004.6㎡,有足够满足一次性浇筑底板、承台、剪力墙混凝土的条件。因此根据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供货能力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地下室以间歇式超长施工加强带为界,分为A、B、C、D四个浇筑区。再根据前面所述的补偿混凝土联合公式计算出每个浇筑区应设置两条加强带,浇筑分区图与混凝土浇筑顺序图,如图(图六、图七)所示:
B、底板混凝土浇筑
400mm厚底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先浇筑承台、集水坑,再浇筑底板混凝土。
C、底板上反500mm高墙体的混凝土浇筑
底板外墙的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底板上500mm,水平施工缝设备橡胶止水带。浇筑时,当墙体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静置一段时间,再将溢出模板外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防止混凝土下落形成蜂窝、孔洞。
D、底板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为避免泵送混凝土其表面较厚水泥浆收缩开裂,在混凝土浇筑3小时左右,先初步按设计标号用长刮杆刮平,在初凝前用磨光机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压实进行二次收光处理.经12~14小时后,覆盖二层麻袋充分浇水湿润养护。
E、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将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分次浇筑(如图八),每次间隔时间3天,分次浇筑厚度减小到1.1米,实施分次散热的效果,从而达到有效释放湿度应力的目的。分层浇筑时,施工缝平面留设锯齿状,每个浇筑层在上、下均设置Ф8@150的构造钢筋,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外表面产生温度裂缝,上层钢筋在浇完下层混凝土后进行绑扎。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清理干净施工缝处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杂物,在层与层之间锚入Ф20钢筋,间距1m,单根钢筋长度为1.2m,上下层各锚入0.6m。
F、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竖向墙柱结构分层一料,分层振捣;控制浇筑速度,避免在长墙上出现砂浆聚积的薄弱部位;同时对洞口及截面部位要在模板外侧进行二次振捣;竖向结构浇筑后要及时用“小水慢淋”的方式保温养护。
G、剪力墙结构优化
a、增加抗裂钢筋网片
设计中剪力墙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为防止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表面裂缝,在墙体的钢筋保护层内增加Ф4的冷拔钢丝,间距为150mm×300mm的抗裂鋼筋网片。
b、调整结构配筋直径
根据设计图纸,建议设计院将原设计的长墙水平筋更改为布置在竖向受力筋的外侧,而且采用为12@110的细而密的配筋方式。进一步与增设的抗裂钢筋网片同时控制保护层表面裂缝。
3)施工缝加强带施工技术措施
⑴设计排渣、清淤通道
间歇式超长加强带的排渣、清淤通道的最高点低于地梁梁底面标高50mm,并且有3%的排水坡度,坡向排水端头的集水坑。排渣、清淤通有一定的深度,清理时,其中的泥水可以从通道到集水坑清理排出,不容易清理走的混凝土块状垃圾可以就地存储该通道内。
⑵增加防水保护隔离层
在施工缝间歇式加强带的护水保护层上增加设置防水卷材式油毡隔离层,方便凿除干净。
⑶正确使用快易收口网
快易收口网不得揉成团状或多重重叠使用,避免施工缝间歇式加强带形成疏松混凝土,难以凿剔出密实的混凝土面,造成混凝土缺陷。
⑷间歇式加强带待浇筑期间的维护管理
间歇式加强带预留完成时,在加强带两侧设置挡水坎,及时加盖封闭,避免污水、垃圾落水。间歇式加强带应尽早进行混凝土浇筑,以达到设置加强带的作用。
五、结束语
浅谈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 篇12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 有的2-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 裂缝的形态有斜缝, 垂直裂缝。水下裂缝, 八字缝等, 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 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 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
1 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 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 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 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 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 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 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地基不均匀沉降; (2) 结构荷载过大; (3) 材料质量差; (4)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质量低劣; (5) 自然界温度的影响; (6) 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 (1) ~ (4) 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 只要严格执行, 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 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 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 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 施工因素
2.1 施工速度过快, 有的一周一层, 甚至更快, 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
到设训强度, 且地基快速变形, 土应力调整滞后, 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 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 主体完工装修, 居民入产后, 进一步加载, 裂缝因子发生作用, 导致墙体开裂。
2.2 砂浆未充分搅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饱满度不够, 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2.3 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如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训量,
配合比不准, 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 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 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 施工工艺错误。
砌体施工缝处留直, 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 外檐墙无支顶, 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 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 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 水分过早被吸收, 水泥水化反应不足。
在冬季, 机砖内吸收水分, 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 导致发生冻胀, 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 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 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 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 建筑物过长, 内纵墙过少,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 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产生墙体开裂。
3.3 外墙设置暖气炉窑, 墙体局部减薄, 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
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 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 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 门窗洞口开得过宽, 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 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 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 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 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 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 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 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 而抗拉强度比较低, 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在大多数情况下, 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且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 有时也成对角“X”形, 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 而且不均匀,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 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上宽下窄, 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 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而发展, 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上宽下窄, 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4.4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 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 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 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 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 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 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 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 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 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 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为此, 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 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的强度, 以加强整体抗剪能力。
5.2 在工程实例中, 砌体温度裂缝多是沿砌体水平灰缝或阶梯形灰缝发生的, 即为砌块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度所致。
为此顶层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 且必须为混合砂浆。
结束语
控制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应从其特性入手, 采取相应措施, 减小温差应力, 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 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到控制和减轻。
参考文献
[1]唐岱新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11-07
新型墙体材料裂缝控制08-21
墙体裂缝08-29
地(墙体)裂缝07-21
墙体裂缝防治09-30
墙体裂缝论文11-05
浅谈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07-31
墙体裂缝问题与防治10-15
小型砌块墙体裂缝分析09-28
浅析采用新型砌块墙体裂缝的防治论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