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2024-11-07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精选10篇)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1

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材料方面的原因,有施工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设计方面的原因。如何有效地防止、控制裂缝的产生,必须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部分的裂缝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1 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1.1 材料方面的原因

由于国家保护耕地的措施出台,黏土实心砖和黏土空心砖已被普遍地禁止和限制使用,各种砌块因此得以广泛地使用。但砌块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水泥类砌块墙体存在着普遍的裂缝渗水现象。

墙体砌块大多为水泥制品,存在着以下三种特性:1)凝固收缩。凝固收缩是一种化学收缩,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水化产物前的体积而产生收缩,这种收缩是不可恢复的。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砌块28 d的收缩约完成整个收缩的60%,两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如果气温低、养护条件不到位,稳定时间则更长。工程上采用的混凝土砌块一般的出厂养护时间只有28 d,有些生产砌块的厂家因堆料场地限制,为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将砌块养护时间缩短为14 d。因此,砌块出厂时其凝固收缩没有稳定,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更为突出,砌块上墙后仍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凝固收缩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墙后的砌块继续凝固收缩,墙体因而产生裂缝。2)湿胀干缩。湿胀干缩是砌块中的水分变化引起的,砌块吸湿膨胀,干燥收缩。施工场地上的砌块经常受到雨水的浸湿,砌块上墙前往往看似干燥,其实并不干燥,砌块上墙后,墙体因水分蒸发而引起干缩;上墙后的砌块也有可能遭遇雨水,吸湿膨胀,干燥后二次收缩。砌块的这种湿胀干缩尤其在外墙表现得相当明显,当砌块的干燥收缩率较大时,墙体容易产生裂缝。表1是几种墙体材料干燥收缩率的比较。由表1可知,各种水泥类砌块其干燥收缩率明显大于黏土砖,黏土砖在上墙之前,可以适当浇水使得粘结砂浆保持水分充分水化,提高粘结强度,而水泥类砌块上墙前如果浇水则干燥收缩值大,容易产生裂缝;如果不浇水粘结砂浆则不能充分水化,粘结强度则会降低,也容易产生裂缝。3)温度变形大。温度变形是指墙体随着温度的升降而膨胀收缩的变化,砌体材料的温度膨胀系数大,温度变形则大,反之则小。水泥类砌块的温度膨胀系数在0.6×10-5 ℃-1~1.3×10-5 ℃-1之间,即温度每升降1 ℃,每米胀缩0.006 mm~0.013 mm,温度变形主要体现在砌块上墙后,经过一个夏天到冬天的热胀冷缩墙体因温度应变易在应力薄弱部位产生裂缝,主要易出现在框架梁、柱与墙体连接处,砌体连接薄弱处如门窗洞口等等。

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质量不过关是导致墙体裂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砌筑工人技术水平低、质量意识不高以及承包商有意偷工减料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主要表现在:1)砂浆强度低,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偷工减料,砂浆中水泥放得少,致使砂浆强度低,导致砌块与砌块之间的粘结力降低,容易产生墙体裂缝;2)有些砌筑工人为了速度快,砌体表面打灰不满(尤其表现在竖向切面上),致使墙体灰缝不饱满,降低了砌块之间的粘结力,同时也使得整个墙体出现了应力薄弱环节,当发生拉扯应力时,这些薄弱之处容易产生裂缝;3)框架结构填充墙填充不实。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填充墙上口与框架梁下口之间,填充墙上口与框架梁下口在设计上有的采用黏土标准砖斜插填实,有的采用膨胀混凝土填实,现多采用膨胀混凝土填实,主要是由于黏土标准砖已不准使用。用膨胀混凝土填充时,由于施工不方便,经常填充不实,致使框架梁下口留有缝隙;另外,有些施工单位不用膨胀混凝土而用普通混凝土填充,当混凝土凝固时,由于固化收缩自然就产生缝隙。

1.3 设计方面的原因

设计上的不足也会导致墙体裂缝,主要表现为:基础设计不合理或钻探不到位,导致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因考虑资金问题而屋面不设计保温层,导致屋面结构层与墙体之间易产生温度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变差而产生裂变,门窗洞口窗台处没有设计过梁、窗台梁等导致这些应力薄弱处易产生裂缝,建筑物过长没有设计伸缩缝等等。

2 预防和控制措施

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预防和控制这些裂缝,首先要有合理、完善的设计,其次选材要多方考察,不合格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用,再次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严格监督。屋面要设计保温层,以降低屋面结构层与墙体之间的温度应变差。建筑物过长要按规定设置伸缩缝。框架柱梁与墙体平墙连接处设置钢丝网或者玻纤网格布,以增加墙体与柱之间的拉应力。门窗洞口无论大小均要设计过梁,窗台处如有必要要设计窗台梁。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可采用标准砖砌块填充,避免采用膨胀混凝土而容易出现施工不到位的现象。建筑物外墙要满铺钢丝网或玻纤网格布,增加砌体间拉应力。水泥类砌块优先考虑蒸压养护类砌块。当采用自然养护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时,首先要检查砌块的生产时间,不到期的砌块坚决不能购买,工程一开始就可以考虑购进砌块,以延长砌块的养护期,砌块进场后,要加强养护,但要保证上墙前干爽。砌筑前应根据墙面尺寸设计砌块排列图,考虑砌块上下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 mm。当搭接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 6钢筋或钢筋网片加强。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自己、监理部门要认真检查、严格监督,遇到问题要立即指出、整改,保证墙体的砌筑质量。总之,只要各方面措施到位,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是可防可控的。

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控制裂缝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翁晖岚.砌块墙体裂缝的力学分析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7,33(24):143-144.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2

摘要:引起多层砌体结构墙体开裂的原因很多,裂缝的表现形式也各异。裂缝种类包括斜裂缝、竖向裂缝、水平裂缝、包角裂缝、X型裂缝等,其原因很复杂。科学分析多层砌体结构裂缝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裂缝的出现或增加,对已经出现的裂缝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裂缝对结构的危害,延长结构局部和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有的2―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态有斜缝,垂直裂缝。水下裂缝,八字缝等,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

1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地基不均匀沉降;②结构荷载过大;③材料质量差;④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质量低劣;⑤自然界温度的.影响;⑥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①~④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只要严格执行,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施工因素

2.1施工速度过快,有的一周一层,甚至更快,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训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主体完工装修,居民入产后.进一步加载.裂缝因子发生作用,导致墙体开裂。

2.2砂浆未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2.3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训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水分过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设计因素

3.1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

3.3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而抗拉强度比较低,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且窗口处裂缝较宽,向两边逐渐缩小,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在靠*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有时也成对角“X”形,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而且不均匀,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并随时间而发展,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4.4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为此,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的强度,以加强整体抗剪能力。砌体受剪破坏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沿灰缝破坏,另一种是沿灰缝及砌块破坏。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V≤(?v+αμσο)A

式中,V为截面剪力设计值;?v为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a和μ分别为与荷载类别、砌体类别相关的修正系数。σo永久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水平截面平均压应力;A为水平截面面积。

根据计算公式,砌体结构的抗剪主要取决于砌体的抗剪强度?v,而?v的高低又取决于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在工程实例中,砌体温度裂缝多是沿砌体水平灰缝或阶梯形灰缝发生的,即为砌块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度所致。为此顶层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且必须为混合砂浆。

6结语

控制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应从其特性人手,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温差应力,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到控制和减轻。

参考文献

[1]唐岱新,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对建筑墙体裂缝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墙体;新型砌块;裂缝;措施

1.裂缝产生的部位、类型、原因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看到的裂缝主要有以下部位:顶层纵横墙交接处有阶梯形裂缝;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梁底与墙体间有水平裂缝;底层窗台下有竖向裂缝,各个楼层的窗台两角和顶层外墙窗口四角处的斜裂缝;混凝土柱和空心砌块填充墙的相结处的竖向裂缝;砌块周边产生的裂缝。

1.1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比如说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梁底与墙体间有水平裂缝;混凝土柱和空心砌块填充墙的相结处的竖向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一是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体积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二是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三是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会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1.2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比如说各个楼层的窗台两角和顶层外墙窗口四角处的斜裂缝;底层窗台下的竖向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一般在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混凝土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一是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门窗洞口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二是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砂浆末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造成砌体强度下降。三是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混凝土大梁下的砌体上,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1.3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很难恢复原貌,而且容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一是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二是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三是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2.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2.1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一是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二是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三是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或钢丝网,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2.2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一是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二是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砌缝配筋的间距,最小为20cm,最大为60cm,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竖向间距为500mm。三是支承在墙上的钢筋混凝土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四是在砂浆中掺入纤维,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短纤维(聚合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2.3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一是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及水的用量,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 二是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三是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3.结论

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篇4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的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 裂缝较宽且深, 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 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 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 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 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 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 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 可不做处理, 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 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 很难恢复原貌, 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 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建筑墙体裂缝形成的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

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体积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 施工原因。

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3) 温度的影响。

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

(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 门窗洞口处,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其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 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的2~3倍, 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 就会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砂浆末充分搅拌和易性差, 操作时饱满度不够, 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 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计量, 配合比不准,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上, 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垂直度超标, 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 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 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引发龟裂。

3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 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 砌体的胀缩, 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 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 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 mm;在墙体与框架柱子连接处可采用, 砌筑墙体时采用与框架柱间留置150 mm宽马牙槎, 待墙体砌筑完毕后, 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3.2 应力集中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2) 如为混凝土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 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 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 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 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 砌缝配筋的间距, 最小为20 cm, 最大为60 cm, 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 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 数量为每120 mm墙厚不少于1Φ6, 竖向间距官为500 mm。

(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 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短纤维 (聚合物纤维) 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 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 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 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 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 (滚筒式) 拌制砂浆。

(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 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 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 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 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 mm内。

4结语

控制裂缝重点在防, 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控制裂隙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ID:6724]

摘要: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之一, 墙体裂缝的出现, 轻微的会影响房屋的美观, 造成房屋渗水漏水, 严重时则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承载力, 如果不能进行正确地处理的话, 甚至会引起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本文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控制原则,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江家扬.轻质砌块墙体抗裂、抗渗漏措施的研究[J].广东建材, 1997, (6) .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5

工民建施工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施工单位需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确保施工过程不会出现裂缝问题。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细节的把控,加强墙体的设计优化,在保证墙体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易性等指标符合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优化配合比设计,并且合理设置构造筋,在提高墙体在抗拉、抗裂性能的同时,控制施工成本,为施工单位节约更多的资金。设计人员还需加强墙体浇筑施工设计优化,考虑混凝土温度、后浇带施工、墙体温度控制等细节,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进而减少建筑物墙体裂缝问题的出现。

2.2加强防沉降处理

施工单位应认识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在具体施工中不断加强防沉降处理。加强防沉降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在施工中设置合理的沉降缝。为了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施工人员建造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时,需要根据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数据设置合理的沉降缝。②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如果施工的地质条件过于复杂,需要在地基施工中使用钎探手段判断出软弱部位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提高建筑物地基的牢固性,避免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现象。

2.3加强对温度的精准控制

温度是造成工民建筑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施工单位需在实际施工中加强裂缝的温度防治。混凝土浇筑过程如果墙体内外温差过大,可以选择柔性连接的方式消除温度给建筑物带来的裂缝问题,该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转移温度应力,进而使得建筑墙体的内部温度能够保持均匀恒温的状态,减少了墙体裂缝现象的出现。施工单位加强对温度的精确控制还可以在建筑受热层与非受热层之间加装一个保温隔热层,确保温度能够均匀分散,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以此有效控制墙体裂缝问题,提高工民建筑的施工质量。

2.4加强对墙体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施工材料对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材料不过关将会加重墙体裂缝问题。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正规渠道购进施工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要加强材料的储存和现场管理。混凝土材料是墙体施工中最重要的材料,良好的质量是保证墙体不出现裂缝问题的基础。施工单位首先应严格把控水泥的质量,根据施工特点和施工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水泥。其次要加强混凝土的防潮处理,确保仓库的干燥环境,以免水泥出现变质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加重工民建筑墙体裂缝问题。

2.5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阶段是工民建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极大影响。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与施工制度管理体系,以此为依据进行日常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导致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素质技能培训,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还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督促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避免施工中因人为因素导致墙体裂缝问题的发生。

2.6提高墙体护养工作的重视

工民建墙体施工完成后,墙体养护工作对施工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施工单位需提高对墙体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免因养护不当导致墙体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进行墙体维护工作时需要考虑季节变化和天气因素,在夏季高温时需要对混凝土墙壁进行洒水处理,确保墙体的良好散热,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在冬季低温时则需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墙体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为了保证墙体混凝土的合适湿度,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洒水、覆盖混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操作,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功能,进而避免墙体出现裂缝。

3总结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民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加强墙体裂缝问题的控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造成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墙体裂缝的原因众多,施工单位应熟练掌握墙体施工的要点,通过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准、加强防沉降处理、加强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加强对墙体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墙体护养工作的重视等措施来减少甚至是杜绝裂缝问题的产生,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恺.浅析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原因及其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960.

[2]陈国武.试论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5(14):188~189.

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篇6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 裂缝较宽而深, 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 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 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 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 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 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 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 可不做处理, 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 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 很难恢复原貌, 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 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 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2.1.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体积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1.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

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2.1.3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 门窗洞口处, 产生局部应力

集中, 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 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 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 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2.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砂浆末充分搅

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 饱满度不够, 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 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计量, 配合比不准,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等等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2.2.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

上, 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2.3.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3.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垂直度超标, 造成抹

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2.3.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

了省工图方便, 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 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引发龟裂。

3 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3.1.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3.1.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 将填

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1.3 砌体的胀缩, 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

间小, 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 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3.2 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3.2.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 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3.2.2 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 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

或加强钢筋, 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 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 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 砌缝配筋的间距, 最小为20cm, 最大为60cm, 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 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 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 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2.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3.2.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 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

短纤维 (聚合物纤维) 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 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 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3.3.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 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

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 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 (滚筒式) 拌制砂浆。

3.3.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

的平整度, 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3.3 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 结论

控制裂隙, 重点在防, 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 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 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摘要:建筑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质量通病。墙体裂缝的出现, 轻则影响房屋的美观、适用性和耐久性, 严重的将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寿命。本文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控制原则, 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裂缝,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浅谈控制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措施 篇7

1.1 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 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 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 而砌体温度不变, 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 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 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 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 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 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 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 (钢筋混凝土为10×10-6, 砖砌体为5×10-6) , 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 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 就会产生裂缝。

1.2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2.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 由于

地基不均匀下沉,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导致墙体开裂。

1.2.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

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1.2.3 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

间墙承受荷载后, 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 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 (如礼堂、厂房等工程) ,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 影响窗扇开启。另外, 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 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1.3 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 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 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 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 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 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1.4 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 引起墙体开裂

1.4.1 砌体强度低。

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 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 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 但因砌体长度较长, 砌筑施工完成后, 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1.4.2 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

中, 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 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 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1.4.3 砌筑砂浆强度偏低 (偏高) 。

砂浆搅拌过程中, 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 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 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 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 且砂浆干缩量增大, 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1.4.4 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

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 存放时间过长, 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 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 严重影响墙体质量, 引起裂缝。

2 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温度及干缩裂缝的措施。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其间距30mm。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12m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其宽度>20mm。合理设置灰缝钢筋, 其要求如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缝设置钢筋,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应>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 (3) 灰缝钢筋的间距<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应>600mm。 (5)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300mm。 (6)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300mm。 (7)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其保护层上下应≥3mm, 外侧<15mm。 (8) 配筋时含钢率≥0.05%;局部截面配筋时含钢率≥0.3%。 (9) 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应≤30mm。

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对于已经产生温度裂缝的砌体, 尽管在通常情况下裂缝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但裂缝的出现影响了房屋的美观与使用, 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也有影响, 因此, 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可在消除裂缝表面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后, 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对于数量较多、宽度较大的墙体裂缝宜先将墙面抹灰全部剔除, 并在墙面横竖灰缝剔除深度不小于10mm的砂浆, 清扫墙面灰尘并浇水湿润裂缝, 用水泥稠浆封堵裂缝, 在砖墙两面分别挂双向φ6@200钢筋网片, 用φ6穿墙筋勾住两钢筋网片, 然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

2.2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合理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 (高差悬殊的房屋) 、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 使其各自沉降,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2.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可在基础 (±0.00)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 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采取砖浇水润湿, 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 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 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 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

对于复杂的地基, 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 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2.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

砖旋, 以适应窗台的变形, 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 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 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 使山墙两侧1-2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 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 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2.2.5 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采用“暗芯柱”

作法, 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 芯柱质量难以保证。为克服这一弊端, 改用明构造柱240mmx240mm或240mmx190mm代替“暗芯柱”, 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 以提高抗震能力, 质量也便于检查。

2.3 从工程设计方面着手, 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 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 确保墙体质量。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 增强抗裂能力。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砌体墙有窗台的, 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 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 基本一致。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 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结论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 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程度,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8

由于技术上和施工上的一些原因,墙体裂缝成为建筑上常见的弊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墙体裂缝的产生有哪些原因,如何进行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

1.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对于非烧结类砌块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分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在砼柱与墙体之间,由于砌块材料与砼柱膨胀系数不同,收缩量比不均匀,伸缩量不同,受温差影响而产生裂缝,特别是砌筑时若砌块含水量大,干缩收缩值也往往较大,进而产生裂缝。

2.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 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 (如礼堂、厂房等工程)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3.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

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4.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墙体开裂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 (偏高) 。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二、墙体裂缝的控制

1.防止温度及干缩裂缝的措施。

(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其间距30mm。

(3) 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12mm时,宜设置分隔缝,其宽度>20mm。

(4) 合理设置灰缝钢筋,其要求如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应>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 (3) 灰缝钢筋的间距<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应>600mm。 (5)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300mm。 (6)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300mm。 (7)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其保护层上下应≥3mm,外侧<15mm。 (8) 配筋时含钢率≥0.05%;局部截面配筋时含钢率≥0.3%。 (9) 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应≤30mm。

2.防止地基沉降

(1)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 (高差悬殊的房屋) 、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 (±0.00)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采取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

3.从工程设计方面着手,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

(1) 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

(2) 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3) 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4) 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5) 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

(6) 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4.墙体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

(2) 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

(3) 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4) 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5) 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6)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

(7) 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来加强。

(8) 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以利钢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

(9) 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结语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9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分析,裂缝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对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墙体裂缝作为建筑质量通病之一, 既影响建筑物使用, 又影响美观, 甚至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因此, 研究墙体裂缝成因和总结防治措施就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1 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1.1 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

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不同引起温度变形不均匀, 导致的墙体裂缝。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砖混住宅中, 常见的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

砌体结构的顶端墙体之所以产生温度裂缝, 是由于夏季太阳照射时间长, 屋面混凝土温度比墙体温度要高很多,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本身就大于砖的线膨胀系数, 屋面板的变形要比砖墙的变形大得多, 故而墙体与屋面板接触的墙体处就会出现裂缝。

1.2 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墙体裂缝

一般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垂直裂缝3种形式。

1) 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 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基不均匀沉降,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墙体受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即导致墙体开裂;

2) 水平裂缝多发生在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局部不均匀沉降, 在沉降部位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 当砂浆强度不足以抵抗该剪力时, 即发生水平裂缝;

3) 垂直裂缝大多发生在较宽窗的窗台中部。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窗间墙因受荷载较大, 窗台上部有窗, 荷载较小, 因此窗台墙相当于反梁而窗间墙相当于支座,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上宽下窄。

1.3 设计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在砖混结构的设计中, 由于设计方对温度变形未加考虑、局部地基处理不当或砌体强度设计不足等原因, 造成墙体裂缝。

1.4 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引起墙体开裂

1) 施工过程中砂浆强度低, 引起灰缝位置开裂或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 不同强度的砌块混合砌筑、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或抹灰厚度过厚, 造成施工完成后, 墙体产生裂缝。

2 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温度及收缩裂缝的措施

1) 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 在屋面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若楼体长度大于50m, 则应设置温度变形缝;

2) 合理设置墙体拉结筋, 其要求如下: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缝设置拉结筋,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应>600mm。每隔600mm设置一道拉结筋。拉结筋两端锚固长度>300mm, 其保护层要符合规范要求。

3) 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mm~50mm的遮阳板,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2.2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1) 加强地基勘察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 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钎探, 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 对照勘察报告, 辨别土层成分, 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其某些特性土, 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做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 应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长度过大、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都应从基础部分开始设置沉降缝,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3)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 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采取砖浇水润湿, 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 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 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 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 以适应窗台的变形, 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 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 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 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

5) 结构墙体长度较长时, 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 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 以提高抗震能力, 质量也便于检查。

2.3 从设计方面着手, 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1) 对局部软弱地基应做加强处理, 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

2) 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有一定间距, 同时应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 使该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物沉降量相同;

3) 计算时, 认真进行荷载组合设计, 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局部承压不足时应设置砼垫块;

4) 在不同材料结合面增设钢丝网, 管线预埋位置增设钢筋网;

5) 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

2.4 墙体施工中防止裂缝的其他措施

1) 砌体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

2) 按规范要求, 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 不得一次性砌至梁底;

3) 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 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4) 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凿洞, 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 砂浆要饱满, 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5) 抹灰层厚度按规范要求, 不得大于下列规定:内墙普通抹灰18mm, 中级抹灰20mm, 高级抹灰25mm;外墙20mm;

6) 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丝网来抗裂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丝网处于中间位置, 以利于钢丝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

7) 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8)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3 结论

建筑墙砌体开裂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砌体材料也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只要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建设者都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从设计、施工、监理各方面层层把关, 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开裂原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我们定能将墙体裂缝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张仁成.建筑装修工程裂缝问题的浅析.

建筑物墙体的裂缝控制 篇10

我们对建筑物的裂缝进行认真分析, 可以发现建筑物裂缝形成主要是由于设计、材料或施工方面的原因, 但归结各种情况, 不外乎以下情况, 在此对其成因进行逐个分析:

1.1 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 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 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 而砌体温度不变, 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 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 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 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 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 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 (钢筋混凝土为10×10-6, 砖砌体为5×10-6) , 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 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 就会产生裂缝。

1.2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2.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 由于

地基不均匀下沉,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导致墙体开裂。

1.2.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

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1.2.3 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

间墙承受荷载后, 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 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 (如礼堂、厂房等工程) ,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 影响窗扇开启。另外, 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 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1.3 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 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 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 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 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 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 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温度及干缩裂缝的措施

2.1.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其间距30mm。

2.1.3 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12m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其宽度>20mm。

2.1.4 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

遮阳板,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2.1.5 对于已经产生温度裂缝的砌体, 尽管

在通常情况下裂缝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但裂缝的出现影响了房屋的美观与使用, 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也有影响, 因此, 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可在消除裂缝表面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后, 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对于数量较多、宽度较大的墙体裂缝宜先将墙面抹灰全部剔除, 并在墙面横竖灰缝剔除深度不小于10mm的砂浆, 清扫墙面灰尘并浇水湿润裂缝, 用水泥稠浆封堵裂缝, 在砖墙两面分别挂双向φ6@200钢筋网片, 用φ6穿墙筋勾住两钢筋网片, 然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

2.2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 (高差

悬殊的房屋) 、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 使其各自沉降,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2.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提高墙体抗

剪强度。可在基础 (±0.00)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 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采取砖浇水润湿, 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 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 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 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

基, 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 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2.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

砖旋, 以适应窗台的变形, 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 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 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 使山墙两侧1-2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 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 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2.2.5 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采用“暗芯柱”

作法, 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 芯柱质量难以保证。为克服这一弊端, 改用明构造柱240mmx240mm或240mmx190mm代替“暗芯柱”, 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 以提高抗震能力, 质量也便于检查。

2.3 从工程设计方面着手, 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 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 确保墙体质量。

2.3.1 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 增强抗裂能力。

2.3.2 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2.3.3 砌体墙有窗台的, 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2.3.4 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 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2.3.5 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 基本一致。

2.3.6 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 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3 结论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 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程度,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摘要:墙体裂缝成为建筑上的质量通病之意,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既影响美观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 研究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相应的控制措施, 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采取文献法和实例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建筑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495-496.

[2]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203-215.

上一篇:干扰抑制系统下一篇:超期羁押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