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

2024-07-14

泰顺廊桥(共3篇)

泰顺廊桥 篇1

一、泰顺廊桥有几多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素有“九山半分田”之称。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山区县却多桥,全县共计有各种桥梁968座,而且多数是民间上了年纪的古桥,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18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令人惊叹,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我国著名的“廊桥之乡”。

到泰顺看廊桥,起因还是笔者到瑞士卢塞恩第一次看到人家的市标建筑——教堂桥,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廊桥。我是北方人,也是第一次见到廊桥,就少见多怪了。在与导游聊天时,他告诉我,我们国家浙江泰顺是中国的廊桥之乡。

二、泰顺廊桥的历史人文

泰顺多山多水多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有文化口味极高的廊桥,有原生态的自然风貌,还有古香古色的建筑。特别是当你站在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廊桥上,就会抚摸到历史的沉重,在这沉重的历史中,人们为生存,为了方便出行,就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中国的廊桥。世事沧桑,悠悠廊桥梦,醒来是一片灿烂的天空。

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避祸,不远千里万里迁移到这里,并创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廊桥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廊桥就是有屋檐的桥,泰顺多山,村子比较分散,古时候的交通不便,人们在此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所以,当地人便在相隔一定距离的路边建一座风雨亭,供过往路人休息。在桥上建造屋檐,可以保护木质桥梁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袭,还能为行人遮风挡雨。

过河搭桥虽然是个功德无量的善事,但是,在人烟稀少的古代,这里多是荒山野岭,建桥方便车马人行,纯属民间自发行为,此举可见当地民风纯朴,人们心地善良。而且建桥质量不但从长计较,百年大计,还极具文化品味和艺术美感,不能不说泰顺工匠的审美观和造桥技术都是很高操的。

三、泰顺有代表性的廊桥

1.泗溪姐妹桥

位于泗溪镇的溪东桥和北涧桥,因为相距不远,故被称为“姐妹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顶飞檐翘角,中央有重檐阁楼。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东溪早时因水道多阻,当地人林正绪提倡首建蜈蚣桥(即泗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因为此桥外型美观,当地人号称“最美的廊桥”。

2.北涧桥

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旁有千年古樟树参天而立,与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景。依在溪东桥看北涧桥,或依北涧桥看溪东桥,凝神静气想下去,多像江南女子姐妹俩在小溪边手拉手在欣赏美景。北涧桥的美不仅美在桥本身的轻灵飘逸或是拥有虹桥的独特结构,更美在桥周围的环境。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水面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来的小石桥,接以矴步。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且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石土,使得北涧桥历经数百年的风霜而无大碍。北涧桥原建在它上游30米处的地方,如今那里还存有旧桥遗址。关于原桥为什么会毁掉,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400年前的一天,一名老妇手牵她的孙儿智周欲过北涧桥。其时恰有两位仙人在桥上下棋,老妇便说:“请二位让我孙儿智周过桥。”仙人误以为老妇说的是“知州”,便随口吟道:“八十婆婆到此游,手牵孙儿称知州,此人若有知州做,北涧桥头水漂流。”谁知十多年后,这名叫智周的孩子竟真做到了知州。就在他当知州的那年冬天,泗溪发了一场大水,把北涧桥冲走了。于是康熙十三年,下桥村人在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了一条木拱桥,即我们现在见到的北涧桥。

3.薛家桥

位于三魁镇薛外村,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为叠梁拱式廊桥。桥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有桥屋15间,造型独特古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一书。

4.仙居桥

位于仙稔乡仙居村水尾,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宏治四年(1491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桥屋18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

5.文兴桥

位于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全桥长40.2米,宽5米,单孔净垮29.6米,距水面11.5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该桥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保存完好,1998年被列入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6.三条桥

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式木拱廊桥,有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

此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由于当年在拆旧桥时发现有贞观年号的旧瓦,因此有人猜测三条桥可能建于唐代。现在我们看见的三条桥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的。三条桥这样的木拱桥在建筑学上称为叠梁拱桥,泰顺县现存这类古桥共6座。

三条桥始建于唐代具体哪年,已无可考,还有不可考证的是桥身有无名氏题诗,这无名氏是历史上的哪一位,也不可考,但他的诗却留芳百世。诗曰“点绛唇”,是刻在桥身木栏上的,读后带给人绵绵不尽的浪漫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7.毓文桥

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位于洲岭乡洲边村水尾,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画。

8.永庆桥

位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是泰顺屋式木平桥中造型较为优美的廊桥,桥长36米,宽5米,高5.2米,二孔跨径19.12米,桥屋12间,桥中有神龛。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9.南阳桥

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玉岩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始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桥长41.7米,宽4.6米。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始于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构造形式,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古代村落的公益工程,无论官修或者私建,都具有普遍的公用性。几千年来,“修桥铺路”被公认为是为社会造福的善举,非常容易受到多方面的鼎力支持。南阳桥旁五显庙地坪上立着五块石碑,纪录捐资建桥人的姓名。从这刻着密密麻麻姓名的五块大石碑来看,可见当年建南阳桥时得到了许多人的资助。

10.东洋桥

又名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水尾,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年)重建,最后一次重修是近年的事,为伸臂梁木平廊桥。桥脊中间突起重檐悬山,檐角微翘,饰以白边,挡板有悬鱼装饰,品质典雅而灵动,质朴而不失精巧。

11.刘宅桥

位于三魁镇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始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木平桥一般都建在溪面并不宽阔的溪流之上,全县共有22座木平桥,刘宅桥的年代为最久远的。先后经历了3次大修,模样依旧。在没有公路之前,该桥是泰顺来往福鼎(是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的必由之路。

泰顺不仅有许多古廊桥,也有古宅古屋古建筑,这些原生态的古建筑,大有藏在深山无识,当地人也许长年累月看得俗了,竟把游人当风景看。殊不知,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早已悄悄向世人敞开大门,中国的廊桥,不比国外的差。

泰顺廊桥 篇2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和探索。对于评价一堂课,我觉得可以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评价它。那么,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呢?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小孩子也好、艺术家也好。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接着要思考和概括,最后才是实践表现。

曾老师的这堂课,我把它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泰顺廊桥》录像,让学生具体的观察、感受虹桥、廊桥美,这是体验阶段,只有具体体验了,学生再通过对比,才能在接下去的思考、讨论阶段很好的归纳出泰顺廊桥与虹桥在建筑材料、结构、形体上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现场练习用筷子搭造桥的构造模型。通过搭造桥的构造模型练习,很好的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经验,学生对桥、对世界有了亲身体验。这正是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提倡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曾老师以上三个过程非常符合艺术创作中的艺术体验、构思、表现的三个阶段。

下半部分,曾老师先是让学生听音乐欣赏廊桥,接着说说廊桥,赞赞廊桥,最后让学生为保护廊桥出谋划策,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产生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曾老师的下半部分是再一次的进行了艺术的体验、构思和表现。所以不管是什么课,都是有共通点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习各科知识才有现实意义。

曾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他不是单纯的在传授知识,而是学习知识为我所用、为社会、为国家所用。

台湾一位著名艺术工作者蒋勋老师说过一段话,知识并不等于美,太多的知识变成了负担以后,更容易空虚和忧郁!一般的民间庶民反而不容易忧郁,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有很多嗅觉和触觉,但是你会发现,越是高级知识分子越容易忧郁,因为他在知识部分的发展跟他感觉的系统有了巨大的落差,他缺乏了感觉的满足。所以知识丰富的朋友,要注意你的嗅觉和触觉世界,不要让他荒凉。比如夫妻之间经常拥抱拥抱,牵手散散步,你会发现感情越来越好。孩子放学回家,不要先问功课之类的.,可以先抱抱他,传达简单的爱的信号。跟别人吵架时,通过友好的触觉,都可以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搭搭朋友的肩膀,你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友谊。或者自己双手合十,这个动作有爱自己的触觉、也有尊敬他人的触觉,你会发现左手和右手是这么彼此的相爱。——读蒋勋《美的觉醒——触觉》有感!

蒋老师说的多好啊。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大一部分,是在不断的给孩子填塞一些无用的或者难度太大的知识。最后书呆子自然就多了。

老师们,不要以为地方课程只是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学生自主的在活动中感受到疑惑和经历的困难,并能通过思考和探究去消除与克服。虽然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失败,但这恰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何况失败本身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地方课程的教材是以问题中心,兴趣中心或儿童中心的,而非知识中心的。所以地方课程的开发不要编成"地方版"的学科教材。

泰顺廊桥 篇3

廊桥实录

那道美丽的彩虹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一座很抢眼的木拱桥,因其形似彩虹,故名为虹桥。虹桥是中国四大古名桥之一,它的建造昭示着中国桥梁技术的一个巅峰。许多研究中国桥梁建筑史的专家认为,自清中期以来,木拱桥的造桥技术已失传,这道美丽的彩虹已经消失——它只存在于张择端的名画当中了。

这个认识,一直到1980年才改变。那年,专家们在浙江省文物普查信息里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泰顺境内发现了几十座“形状怪怪的八字木拱桥”。大家迫不及待地赶到泰顺,在那里,他们震惊了:这不就是失传了900多年的虹桥吗?

【衔接】桥梁专家、清华大学八旬高龄的陈志华老教授来到泰顺,禁不住潸然泪下,他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如此高超精湛的技艺,有如此伟大的创举而感动。他说:“美国素称‘廊桥’之乡,但真正的廊桥之乡却是在温州的泰顺啊。”(技艺/创举/经典)

天工图腾

2009年9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获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证书。这里的木拱桥即指我国浙、闽两省的木拱桥,也称“廊桥”。

这种桥独受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青睐,是由于其编梁木拱式的巧思,这种造桥方式让桥有令人惊讶的坚固性。廊桥没有桥墩,它凌空飞架,似长虹饮涧,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穿插搭接起来。无钉、无铆、无桥墩的“三无”原则,要求廊桥完全依赖于构造,搭建时必须严丝合缝,一点也马虎不得。

【诠解】当地人对造桥之事,极为认真与热忱。每一座桥,都带着人们的一个个祈愿。这些桥梁既需凌波跨涧,又要负载千钧。桥梁所用的都是容易朽坏的木头材料,无钉无铆,如何创造百年不倒的传奇?皆因缔造坚固廊桥的六个关键词——愿景、责任、巧艺、恒心、厚德与天人合一。(责任/匠心/巧艺)

坚固的田园理想

因为修桥需要很大一笔钱,具体需要多少,由桥的跨度、规模决定。直到今天,修桥的钱通常都是乡邻们好不容易凑起来的。

过去村里造桥,有的村民穷,但也一钱、二钱、三钱地捐,或捐几根木头,如果什么都没有,就出力,扛木头,干几天不要工钱的活。这些捐助行为都被刻在廊桥上,或被镌于石碑,比如我看到一块木板上密密写着:冠伯一钱,成伯一钱,济伯一钱……

历史上的泰顺廊桥除了供路人歇脚,还兼具庙宇的功能,是民间祭祀的场所。像样点的廊桥在桥屋上都设有神龛。虔诚的乡民在一些特殊的时节,家家户户提着祭品聚到桥上,上香祷告平安,在青山绿水间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微评】廊桥的美,传递出民风的淳朴和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互帮互助/淳朴/向往)

廊桥美话

【素材链接】在泰顺有一座最古老的廊桥——三条桥。桥板上的《点绛唇》所写:“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盈盈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墨迹无有古风,只是引人几分遐想。没有雕龙画凤,没有朱红漆色,她古貌苍颜,遗世而隐。

关键词:遗忘/孤独/守护

【微评】她孤独,她多情,可她还是被遗忘在了时光里。但她的岁月,她的美,却还是悄悄映衬着大自然。七百多年的岁月流过,她默默地执守在这里,陪伴她的,是明月清风,碧水青山。

廊桥匠人

■守■蓝振城——守桥人

在文兴桥的尽头,有一间泥土做成的小房子,房子里住着一位名叫蓝振城的守桥老人,他20年守着廊桥,靠着在山里的一亩七分地及桥上人们进贡的香钱,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为桥清扫、守护,从当年的壮小伙到现在的两鬓花白,风雨中的文兴桥俊美依旧。守桥的日子是孤寂的,问老人守桥守到什么时候,老人笑笑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跟这桥,就一辈子吧!”

关键词:坚守/信仰/十年如一日

【微评】这就是最朴实的民间信仰、民间承诺。一座桥,一生情。这世上还有一些人,也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信仰,不论贫穷与富贵,这就是他们的一生。

■艺■曾家快——造桥人

木匠的手艺,曾家快是祖传的。从小生活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北涧桥边上的曾家快,对廊桥有着特殊的感情。要知道,能练到用斧头剥鸡蛋这般的手艺,才能手工造廊桥。可是,能把木匠这门手艺练到出神入化的人,难寻。在温州泰顺县,会造廊桥的熟练工匠除了他和他90多岁高龄的师傅董直机,已别无他人。

关键词:责任/传承/工匠精神

【微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这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曾几何时,学一门手艺就是一辈子吃饭的门路。可现在,老祖宗们留下的手艺,我们还能看到几个?

遗梦三生

来过泰顺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梦。溪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上水榭,雕梁画栋。石拱桥、木廊桥、石梁桥、石木混合桥鳞次栉比。历数唐、宋、明、清,保存完好的竟有958座之多。更有那一条条苍劲明净的石板路,任岁月打磨光滑,一头伸向遥遥地远古,一头连接到二十一世纪的辉煌。

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之遗梦它不在这里,它无处可寻。可它在大家心底,挥之不去。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廊桥的修复工作即将在年底动工,重现古廊桥已经进入倒计时。

上一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下一篇:大数据信息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