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教学法

2024-10-20

异步教学法(精选12篇)

异步教学法 篇1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对口学生和普通高考分数低的学生。由于普通高校的扩招以及高考人数减少, 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 从近几年我校的高考成绩来看, 同学的成绩差别很大, 分数的差距往往以外语和数学类课程为主。《微积分》是一门经典的数学课程, 在众多的高职院校, 这是一门学时多, 涉面广的重要的基础课。

面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差距, 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给予关注, 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所有同学一样的进度、一样的学习深度, 一样的练习巩固, 一样的评价, 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 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基础差的同学听不懂, 基础好的同学感觉简单, 日久天长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面对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 面对数学基础差别很大的他们, 面对提起数学就头疼的他们, 面对高考失利想要专升本继续深造的他们, 如何组织有效、适合的教学活动是每一个数学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笔者以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为指导思想, 提出在《微积分》教学中探索研究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广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概述

有专家学者认为, 中国的“分层次教学”思想, 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的学习基础、自身接受能力来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分层异步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环节的时候, 事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学生的实际能力而采用不同的教学体系, 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控制不同的教学进度, 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其认知水平有不同程度、不同步伐的推进。它化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的统一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 是一种以学生为本, 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高职《微积分》采用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

《微积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学生层次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调查85的%学生对于《微积分》都有一种意料之内的惧怕感, 感觉这门课程晦涩难懂, 不易掌握;3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心学好《微积分》, 原因是底子差, 自己从中学甚至从小学开始就学不好数学, 更何况是《微积分》。针对这种情况,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微积分》学习兴趣, 消除该课程的神秘感对于老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分层异步教学方法, 它的初衷就是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从学生基础出发, 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与学生层次密切相关的各个知识点, 这样无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2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不同问题, 不同要求。对于学习基础好, 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同学而言, 要鼓励创新、应用实践为主;对一般基础的学生而言, 要有意识的提高其综合能力;对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而言, 则主要是以培养自信心为主。由于启发问题的不同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 进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 准确性也会在不断鼓励中增加;对于高层次的学生, 不仅在互帮互助小组过程中, 还是其他教学环节, 都会水涨船高, 学习效果更佳显著。它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能够动员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都能体会到学有所获的满足感。因此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了增强团队意识,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比如授课、作业布置、测评中都涉及到分组, 比如实施小组捆绑式测评过关, 由于不想为整个小组托后悔, 因此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而且还会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小组合作、竞争以及互帮互助的氛围, 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团队意识。

3分层异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

分层次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确定“多元教学目标”。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面对中间层次学生授课的教学方法, 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要以“面向全体, 关注个体”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学生分层

我们采用同一课堂复式分层教学, 根据入学成绩、问卷实际情况, 我们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

3.2授课内容分层

针对基础层次的学生, 通过放慢教学速度, 查漏补缺, 更多的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归纳, 吸引学生注意力;综合层次的学生, 教学的难度设定为适中, 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针对性地要注重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而对于综合素质比较全面创新层次的学生, 注重基础知识的延伸内容, 比如基本数学方法的归纳总结和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3.3作业分层

《微积分》是一门基础课, 重视课后的练习, 因此作业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直接的方式, 也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一种方式。但是如果作业不分层次, 就会使得学生在作业时没有积极性, 变成为“完成”而完成, 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作业就会选择抄袭, 这样的话就会禁锢学生思维, 滋生照搬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从作业主体———学生出发, 让学生想做并且能做符合其学习能力的作业,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不愿意写作业、抄作业是普遍现象, 原因无非是不会做或者自身惰性。如果每次通过自身努力作业正确, 相信他会慢慢喜欢上做作业;而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面对简单的作业即浪费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时间久而久之, 也会失去做作业的兴趣。

在微积分的授课过程中, 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种。必做作业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要求设计, 全班统一标准。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综合层次和拔高层次的学生。

3.4评价分层

学生评价包括日常学习中的评价以及期末总评。无论哪种时期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基础层次的学生主要是鼓励, 通过他们点滴的进步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兴趣;对综合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指出其本身知识点的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创新层次的学生采用竞赛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3.5辅导分层

分层异步教学方法中的教学辅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基础层次的学生辅导重点要以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决最基本的题型为主要目标;对综合层次的学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而对创新层次的学生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

分层次教学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 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迫切需要, 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的基本表现, 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提升的重要举措。分层教学不是践踏学生的自尊心, 而是尊重差别、尊重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降低基础层次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呵护到创新层次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摘要:在高职教育《微积分》课程中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调动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团队意识,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明确目标, 实施分层提问、练习, 区别评估,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分层异步教学法,微积分

参考文献

[1]钱国英, 马建荣, 林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教学组织设计[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 :84-86.

[2]蒋国平.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4 (7) :34-36.

[3]李金山, 王三强.试论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性原则[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10 (8) :100-102.

[4]样孝平, 刘德钦, 等.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 2003, 19 (6) :27-31.

异步教学法 篇2

无为县赫店初中 实验教师:丁少国 执笔:汪先武

一、前言:

为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我校语文学科作为县级教改试点学科,从9月开始实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1910月,该课题被立为县教研室确定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课题组的子课题,为使该课题的研究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省级验收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现就三年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验内容和目的:

(一)实验内容

l、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即“四阶六步”,“四阶”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运用迁移阶段;“六步”指:指导预习一同步教学一组织讨论一异步训练一课堂小结一课后练习)进行教学;2、运用“异步推进教学法”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施异步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如。

4、搞好课内外辅导,对潜能生实施转化,力求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的

l、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革除传统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齐步走” “填鸭式”教学弊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尊重学生间存在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异步推进,整体驱动,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二)理论依据

以课题设计者盛书山同志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为理论依据。

四、实验的方法和条件:

方法:采取比较实验法。担任实验班的教师采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组织教学;对照班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条件:精心选择两名教师分别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语文教学。这两位教师学历相同,工作经验都丰富,工作责任心相当。其次,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实验,并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编班,分班时两组学生数及综合摸底考试成绩表:表一:编班摸底考试成绩

类型

分数

人数

班级

最高分

最低分 各分数段及人数分布情况

85以上 80

84 75

79 70

74 65

69 60

64 55

59 50

54 45

49 40

44 40以下

实验班 56 65.3 83.5 34 3 5 7 9 10 8 7 4 2 1

对照班 56 65.2 84.0 32 3 4 8 8 12 7 8 3 2 1

五、实验的措施与步骤:

l、合理划线分组,定出异步推进的层次。

实验前,充分了解学生,可通过观察、交往、调查、考试和民主的自我鉴定的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辅之以审核和微调,进行合理分层。分层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分层的目的,了解分层的必要性,防止由分层而产生负面影响.分层后,又逐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保持动态平衡,让他们始终

处于最佳的层次之中.一般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差、中、优分成A、B、C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大致以2:4:2为宜.

学生层次划分后,再按A、B、C--个层次人数的比例,兼顾性格互补,性别搭配的方式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比如我校实验班有学生56人,A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各14人,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A、c层次的学生各二人,其余4人为B层次的,C层次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辅导A层次的学生和帮助B层次的学生解难释疑.这样既便于互帮互学,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

2、针对学生层次,设制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时针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目标是在保证全体学生合格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既能“吃到”、“吃了”,也能“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成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3、实行因材施教,以单元教学为框架,灵活选择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具体采用异步推进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阶段,都尽可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指导、设疑解难、引导提问、讨论小结的方法,使优生学得充实,潜能生经过努力也能消化得了。对A层次的学生应多关注一分,厚爱一层。每一阶段的要求,难度小一点、问

题可简单点,采取一些“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的教育原则,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和B、C层学生的牵带下,克服困难,拾级而上。而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设计等级化作业,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为了调“众生”口味,使各层次学生都有题可做。在作业的设计中,根据教材的弹性、大纲的最基本要求、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等级化作业.对A层次的学生,练习作业难度可降低,并给予必要的提示,铺设坡度,切实减轻潜能生的学业负担,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补漏。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可根据

教材的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效大的选做题,让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B层次介于两者之间,并鼓励他们选做C层作业。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如面批、小组内互改、小组集体批改等等,评分可采取等级制、百分制、更要用评语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学生作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要予以肯定,对见解独特、作业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作业等,可加鼓励性评语,对出现了错误的作业,暂不评分,待学生订正后再重新评分,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5、采用异步测试,实施异步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然后通过考分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分层评价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层次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总分为100分的试卷中,60分为基础题,40分为层次题。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选做题,难易程度不一.各层次学生可做相应的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分值相同。这样使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悦,同时也不会把优生考“骄”。对A、B层学生若选做高一层的题目,采用降低优秀等次的办法.如A层学生做A层题目,85分以上为优秀,做B层题目,80分以上为优秀,做C层题目75分以上为优秀;B层的学生做B层题目85分以上为优秀,做C层题目,80分以上为优秀,做A层题目,90分以上为优秀.依此类推.这样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发展.在加大考试改

革力度的同时,我们还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考查,精心设计表格(《语文平时学习成绩记录卡》、《“双基”考核各类成绩评析表》、《语文学期成绩评价表》)其中对作文、口头表达训练,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纳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

6、关心爱护潜能生,进行有针对性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另1是对中差学生,教师在课堂要利用学生练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在课外给予必要的辅导,适当地“开小灶”,尽量缩小差距,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学生扩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个目标.

六、实验取得的成效:

经过98-的研究探索,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l、构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1)在相对的综合性和绝对的针对性的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对学生合理分层.综合性原则就是面向班集体,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智商和情商,甚至于家庭情况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来综合分析,以权衡划分出A、B,C(差、中、优)三层。但是,综合性原则有它相对的一面。拿语文水平和能力来说,它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两大方面.而语文基础知

识呈现多点化特征,语文基础本技能又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再细分,据大纲可知,听说读写又包括48个能力训练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综合状况最好的C层学生不一定时时最好,处处最优;反之,综合状况最差的A层学生也不是点点滴滴最差,方方面面最劣。有些学生虽然擅长理性分析,却拙于感性朗读;而有些学生虽然强于口头表达,侃侃而谈,却弱于静坐默想,缀文成篇。至于在读音、写字等方面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差异更显得丰富复杂。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这说明给学生划线分层还应该考虑到划线分层之绝对的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就是说对学生个体而言,又可以将其自身的各种能力划分层次.教师心目中不仅仅要有“集体”意义上的层的概念,不仅要有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而且要有“个体”意义上的层的意识,要意识到“车马炮”的能力各有千秋.在异步推进的具体操作上,特别是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提问时,我们既考虑到综合性原则下的A、B、C三大层

次的特点,又注意到三个层次中的每个学生在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上长短优劣状况.这样就能做到整体异步推进,又能做到让个体扬其长,补其短.比如学生甲,根据综合性原则,被划分为A层。但是他在“说话”方面却表现很好,能说普通话,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态度自然,胆大气壮。这样,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他当作A层学生看待.我们根据针对性原则,适当地考虑在某个教学环节上把他划为C层或B层.而学生乙,综合状况为C层,却在口头回答时,羞答答,怯生生,胆小气短,吞吞吐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将其划入A层。

(2)教学目标分层,注重与学生分层的对接。异步推进教学目标的课文(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是依据大纲教学要求的总目标、年级教学要求的阶段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来设计,此外,教学目标还应该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时,我们既结合教材内容,又很好地与学生分层对接.一般来说,课文前和教参上都有关于该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提示与阐释.但这只是编者的

看法,作为一般的参考意见把它拿来作为该课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可以的,不过,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因为编者毕竟与学生互不见面,这种重难点的提示与阐释总带有一定的猜测成分,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重点和难点,进而确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上述的对学生分层理应成为教学目标分层的又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力争做到教学目标的

分层与学生分层的对接.

(3)理清异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线”。异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线”,就是“四阶六步”的教学程序.

“四阶”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引读”、“启读”、“研读”、“运用”四个阶段。“六步”指的是①指导预习②同步教学③组织讨论④异步训练⑤课堂小结⑥课后练习等六个步骤。“指导预习”属于“引读”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预习并

落实检查. “同步教学”属于“启读”阶段,启发学生完成大纲和教材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实施“保底教学”,“组织讨论” “异步训练”“课堂小结”则属于“研读”阶段,教师要根据异步目标实施异步推进教学。我们已经把性格、能力具有互补性的学生、成绩好中差C、B、A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各组内在异步目标下,对教师设计的由

浅入深、有梯度的问题先进行个别学习,并把个别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合作学习小组内共同讨论,合作解决。如果仍解决不了,教师则给予指导解决。这一阶段各组中的三层学生是处于异步同举状态之中,各层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是不同的;但是同时也是处于以“优”带动“中”,进而带动“差”的状况。各层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点上均有所前进,能取得异步

共振共进的效果,“保底”与“培优”均能得以落实.最后的一个步骤“课后练习”属于“运用”阶段,为巩固教学成果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或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自达“标”,品尝达标的成功快乐,获得必要的信心,激发求知的内在驱动力。

(4)设计层进性的问题,运作合作学习小组。

①问题设计遵循层进性的原则。课堂提出一组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要以占大多数的中等生可接受为基本原则,浅易问题面对A层学生,深难问题面向C层学生,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均有事可做.②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把班级分割成若干“块”。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异步课堂教学的一张王牌。打好这张牌,就能很好地实施“异步推进教学法”。我们将实验的班集体切割成7个学习小组,让每组C A、B、C层次的学生按照2:4:2比例搭配.一个一个的小组在课堂上便呈现出

“块”状特色,在每块合作学习小组中,面对教师提出的一组问题,A层学生在思考解决中,步子慢,花费时间长,而c层学生则在迅速解决浅易问题之后,便开始攻克深且难问题。B层学生介乎其间。等到C层学生解决了最后的问题,AB层学生也已经分别解决了浅易和深浅难易适中的问题,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他们又开始满怀信心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正在各自的下一

个问题上逗留.这个时候,C层学生也不是无事可做,他们将利用时问或对刚才的某个问题再次进行深度上的开掘探究或者从广度上的联系、类比、发散.他们的活动可以说是既“拔出了萝卜”又“带出了”;或利用时间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对AB层学生当起了“小老师”,在“教”之中,让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明晰,掌握更牢固,运用更自如。如此,A层学生经过个别努力,

更经过Bc层学生帮助带动或教师的点拔,对深且难的问题也会有所领悟,基本上能够跟上趟儿,能够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把握.由于多数问题是面向B层学生的,所以他们理解、掌握、运用的速度和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这样每块小组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异步”状态中,异步同举,异步共振,异步共进,都会在过去的基点上向前迈开大步!同时,合作学生小组

能造成民主、活跃、轻松的学习气氛,这一点特别有利于A层差生。他们消除了学习上的畏难心理,感到学习不紧张,因为他们在攻克较深较难问题时,常常能在集体力量的帮助和启发下获得认知,取得成功。

2、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创新教育。

(1)赏识涂鸦,欢迎怪论--教师以爱来呵护各层学生创新的幼芽。创新教育是以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基础的。没有个性的发展而只是强迫学生就范于某种唯一性,那是无所谓创新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把学生分为ABC(差、中、优)三层,各层学生在学习中均呈现出鲜明的特性,他们的个性化思考与教师的、教参的标准化解释会不完全相同。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处理了学生的“非标准化”。A层学生是最容易在回答问题中“涂鸦”,对他们不够准确到位的回答,我们从不恨铁不成钢的大泼冷

水,而是细心诱导他们虽然不够清晰流畅却已经活动开来的思维。相对来说,C层学生对事物和问题常常语破天惊,大发“怪论”,如《背影》中的父爱只是一种溺爱,不足称道,等等。我们在常规备课中未曾料到的,冷不丁地碰上.但是我们并不给予一声棒喝,斥之为“怪论”,或者不予理会。相反,我们表示欢迎,因为那常是打破定势的创造思维活动。我们也不一味地简单说好,而由此弓l领一次讨论,在讨论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明确他们的认识,或者允许他们保留不同意见。

B层学生介于AC层之间,他们解决问题常常四平八稳,没有很大的偏颇,不过缺少一点新意.教师之爱,自然也有他们的一份。

除了自己热爱学生以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各层学生个性之间融洽合作。合作小组是一个集体,要创造出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没有冷言冷语、冷眼冷遇的环境里,ABC三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突破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各自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找准穴位,勤于点击-_教师要以智来激活各层学生的创新思维.异步推进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个性,以爱来呵护创新的幼芽,还要发展学生个性,以智来点燃创新的火花。ABC层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差别,我们分析了各层学生特性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①对思维活动比较滞后的A层学生,侧重于联系生活,或联系旧知,诱发其联想和想象,活跃其形象思维,来让他们努力寻找事物之间的新关系,发现新知.这样,就能在展拓想象力的基础上,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②B层学生,比较沉稳拘谨,他们甘于静观客观存在的事物,乐于识记现成的某种结果。他们的思考和发言常常力图指向“唯一的正确”,无意于“旁逸斜出”,不愿“越雷池半步”,因此,我们侧重训练其发散思维。

一种训练方法是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教范仲淹《岳阳搂记》,我让学生对文中第三四段写的文字分别拟定小标题,要求尽量与他人的不一样。教鲁迅(《孔乙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为小说情节再续结局.

另一种训练方法是置换法,即再找一个好的字、词、句、段来代替一向被奉为经典的原文,如教议论文,置换其中的事实论据。又如教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让学生自己想个比喻来代替“一片紫色的阴影”。结果学生说了很多,如“一张阴郁的脸”、“一颗沉重的头颅”、“一只黑色的怪兽”、

“一丛衰草”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景,同样烘托了人物沮丧心情。

当然这些比喻,也许不及作者高明,却能让学生尤其是B层学生不再拘守现成的,让他们有了一个信念:我也能创造!

③C层学生喜欢求新冒尖,不过常不免局限于思维定势,依然顺着旧路走,新意难出。我们注重诱发和培养C层学生去打破思维定势,开启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着力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要在定论前怀疑起来.我们并不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人现成的答案中,让学生在定论前毕恭毕敬,不敢质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积极地培养他们求异思维能力,养成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其次,要于熟悉处陌生起来.因为熟悉,就不再思考;因为不再思考,就没有新的发现.我们善于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在看似无疑处设疑,让学生在翻新的事物面前很有兴趣地重新思考,从而不仅获得新知,而且培养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鲁迅的《藤野先生》其中一句tt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其中的“但”是人人皆知的一个词,然而,我们一旦让这个词陌生起来,让学生思索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

了起来,C层学生更是在品读之后,认识到这里的“但”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嘲讽之情。

3、改革单一的评价模式,科学的设计评价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基础题+层次题”的异步测试卷,还摸索出“抑客观题,倡主观题”路子.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一般只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而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对于AB层学生,尤其是对A层学生来说颇为不利,他们原本在思考的.速度和质量上就有欠缺,万一思考了,却没有与“标准答案”一样的结果,便一点收

获、一点成绩也没有了,无法获得必要的激励。比如某道客观题标准答案为A。而他们在思考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发生了一点点偏差,最终选择了B。于是他们会自感白白地思考了一回,一失足顿成千古恨!而对于C层及部分B层学生来说,客观题简直象镣铐一样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无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独创性的见解,甚至因为见解的独特而在“选A选B”上无所适从,直

至失分。

客观题唯一答案的做法,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它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思维的僵化,一切失去灵气和活气。所以,在设计等级化作业(测试卷)时,应该除却客观题之弊,而以主观题为主。以主观题为主,其目的垂于鼓励A层学生尽力地思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鼓励其他层学生独辟蹊径思考,有话尽管说!其结果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的.

做一些主观题时,A层学生的思考即便没有正确的结果,得不到满分,但我们可以根据其思维活动所能达到的高度,给予相应的评分,只要他们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都得到我们的肯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份收获都会给A层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和动力。C层及部分B层学生主观题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尽管说,大展身手,充分表现自我.教师在评判时

一定要注重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当他们有崭新的思路、有独创的见解,只要是言之有理有据,即便是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我们也要视其思维的质量给他们以一定的分数,甚至是不仅给予满分,而且还应另外给他们附加分.这些附加分是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褒扬,反过来又会更加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4、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是针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而且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三年六学期期末考试,实验班学生语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各层学生的成绩都有一定程度上升。

表二:初一年级成绩对照

类型

分数

人数

班级

数 权系

W

最低分 各分数段及人数分布情况

85

上 80

84 75

79 70

74 65

69 60

64 55

59 50

54 45

49 40

44 40

初一年级 实验班平时 56 0.3 61.5 89 49 1 2 1 4 6 8 21 10 3

上学期 56 0.3 67.3 93 32 8 3 3 10 10 6 8 2 2 2 2

下学期 56 0.4 63.4 84 33 2 9 5 8 8 13 4 3 2 2

总成绩 56 1.0 64.0 88 38 3 2 5 6 9 7 14 5 3 1 1

对照班平时 56 0.3 61.9 85 49 1 1 1 6 8 11 15 11 2

上学期 56 0.3 67.6 83 37 8 8 4 4 6 8 5 5 2 2 4

下学期 56 0.4 56.6 83 30 6 3 1 1 6 11 6 9 9 4

总成绩 56 1.0 61.5 84 38 3 5 3 3 5 8 10 7 5 4 3

表三:赫店初中初二年级成绩对照

类型

分数

班级

数 权系

W

最低分 各分数段及人数分布情况

85

上 80

84 75

79 70

74 65

69 60

64 55

59 50

54 45

49 40

44 40

初二年级 实验班平时 56 0.3 62.7 89 47 1 2 1 23 0 2 16 11

上学期 56 0.3 69.9 96 38 8 6 3 12 6 4 7 3 2 2 1

下学期 56 0.4 67.2 90 37 1 2 9 12 10 9 4 3 1 2 2

总成绩 56 1.0 66.7 92 40 3 3 5 15 6 5 9 5 1 2 1

对照班平时 56 0.3 62.5 85 51 1 1 1 6 8 13 15 11

上学期 56 0.3 66.9 85 34 2 6 4 7 5 7 9 3 2 2 2

下学期 56 0.4 64.5 86 37 1 9 3 4 9 3 5 2 4 4 6

总成绩 56 1.0 61.5 84 38 1 5 3 4 4 8 12 7 4 4 2

表四:赫店初中初三年级成绩对照

类型

分数

人数

班级

数 权系

W

最低分 各分数段及人数分布情况 备注

85

上 80

84 75

79 70

74 65

69 60

64 55

59 50

54 45

49 40

44 40

初三年级 实验班平时 56 0.3 65.2 95 41 10 2 2 4 7 6 8 4 7 6

上学期 56 0.3 71.1 92 50 11 2 4 10 10 6 8 4 1

下学期 56 0.4 74.6 94 52 10 3 3 10 11 7 8 3 1

总成绩 56 1.0 70.7 94 49 10 2 3 8 10 6 8 4 3 2

对照班平时 56 0.3 62.7 89 45 2 4 1 3 15 5 6 12 7 1

上学期 56 0.3 66.8 90 45 5 4 9 4 8 9 4 6 5 2

下学期 56 0.4 68.2 90 46 4 6 8 4 8 7 6 5 6 2

总成绩 56 1.0 66.1 90 45 4 5 6 4 10 7 5 7 6 2

5、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研。走科研兴教之路应该是教育适应新世纪挑战的最佳选择。几年来,由于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参与教改的教师得到了回报,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积极性.过去我们认为,教育科研只能是少数高等院校和部分专业科研机构的专利,普教战线的教师只能排斥在外。教改实验使我们意识到中、小学教师有必要也有能力参加到教育科研

中来,教师是教育的实际工作者,最了解教育对象,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处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地位。只有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形成的教育理论才具有教强的生命力。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不仅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三年来,我们在研究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教改实践,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先后有三篇教育科研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教改还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有一人次获得县中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应试教育中的老毛病--过重的课业负担得以切实减轻,有利于减负的落实。

7、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上的包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在原有的基线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8、增强了学生的亲师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改中,我们关心爱护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对A层学生尤其呵护,所以增进了师生的情谊让学生们亲师信道,反过来更有利于学生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对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教改实验的思考:

l.“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毛病。前些年有人竟然用“误尽苍生”, “屠宰场”来指斥语文教学.各地语文专家纷纷探寻语文教学出路,提出了各种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不尽完善。值此,我县盛书山老师提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疑难。它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主要表现如下:

①本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分析了多种教学法,他们只是侧重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而本教学法,既注重与教材、教法的联系,又注重对学生智商、情商、家庭

和社会关系的综合考虑,将教学目标的分层和学生的分层很好的对接在一起。

②本教学法在理论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独为一体,自成强劲优势。本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品质,吸收其他各教学流派的理论长处,如点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

③在理论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而且注重激发情感,培养能力。

④在实践中,增强了教师的参与科研的意识,促进了农村初中语文教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2.“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本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注意不能伤害A层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分层要兼顾综合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②在分组时,要注重层次搭配,性格互补,性别兼顾.人数不宜过多,多了不便于正常开展活动,过少了不宜开发集体的智慧。

③分层目标的设定,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分层要很好的对接.

④想方设法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⑤在研究和实践中,不能固步自封,应该开放性的吸收其他各种理论的精华.

附录:有关参考资料(略)

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 篇3

第一个程序“议”,包括“定题”、“讨论”、“成果交流”、“评价”。“定题”是指教师规定作文的范围,或给一个话题,或给一篇材料,或教师命题,让学生围绕教师给的题目,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再命题。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拟定作文的题目,确定作文的题材(让学生独立思考十分钟左右,并将自己拟定的题目和内容梗概,即思考的成果简略记录下来)。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写的题目和内容。“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每位同学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互相建议“你应该怎么写”,“你应该增删哪些内容”等。通过互相补充,互相点拨,互相评论,互相帮助,形成各自作文的构想(或作文的雏形)。教师要逐组介入,参与讨论(十至十五分钟)。“成果交流”是指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包括大家的题目和构想,特别是有创意的题目和构想等。让全班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十五至二十分钟)。“评价”是指教师对同学们的交流情况进行提示性的、导向性的、鼓励性的评价,或请学生代表对其感受最深的口头作文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把评价引入学生作文的过程之中。

经过广泛深入地“议”,把“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脑海里,而且会成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思想。有人说:“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加在一起就会产生更多的思想”。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我们必须将这四大要素引入作文教学过程之中。

第二个程序“写”,即指学生在课余写作文。有了题目,有了要表达的内容,有了写作文的思路和构想,还不等于形成了作文。要完成一篇作文,学生还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文字组织过程。因此,我们不提倡“当堂作文,当堂完成”。因为“当堂作文,当堂完成”只是一种变相的考试,只能反映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利。

第三个程序“评”,包括教师“批改”作文和作文“评讲”。“批改”时,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多就少改,注意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要注意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的增长点”。眉批和总批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批改时要做详细的记录,作为“评讲”的备课资料。“评讲”时,要注意赏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文章、语段和句子。每次表扬面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特别要注意表扬作文成绩差的学生的“新的增长点”。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还要对存在的有倾向的共性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对个别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更不能用讽刺挖苦的口吻念他们的作文或写得不通顺的句子。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削弱他们作文的兴趣。

以上是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或曰“范式”,我们并不要求每一次作文都要完整运用这个模式,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简化“议”的过程。但要体现其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教学原则。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分层启动,因材施教,异步推进”。基本内涵是:“教学过程的异步推进(包括课内和课外的异步推进);不同层次学生作文的异步推进;每个学生原‘最近发展区’和新的‘最近发展区’的异步推进。”教学原则是:“面向全体,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强调合作”。我们这里说的层次,与层次教学说的“层次”是有区别的,它指的是全班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个层次,它是容个别教学方法于班级授课形式之中,以期达到个别教学的效果和班级教学的效率。

异步教学法 篇4

一、依据学生实际, 正确分组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开展异步教学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性格、学习基础等, 因而教师要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把学生编成ABC三个组:A组为全差型学生, B组为缺项型学生, C组为全优型学生。教师根据各组情况, 分类指导, 必须做到:该转化的就转化, 该补缺的补缺, 该扩展的就扩展。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 不断变化的。ABC三组学生不是静态不变的。要视学生的发展状况, 使ABC三组学生处在运动状态中。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促其继续努力, 不断前进;对学习成绩下降或进步不快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找出差距, 制订计划, 有步骤地补缺。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跳跃或发展。

二、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立足教学目标, 内容程序, 异步备课

接受能力主要指感知能力, 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既包括理解知识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又包括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接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的高低。教师在备课时, 基于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要恰当地确立教学内容的深浅, 教学进度的快慢, 使之切合教学实际, 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

1.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 拟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力争做到:A类同学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降低要求和难度;B类学生学生掌握课标一要求的全部知识;C类学生在AB类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宽和拔高。

2. 围绕教学目标, 配置能体现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不同的教学内容。

3. 设计适合ABC三类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程序。

总之, 备要做到时刻心中有学生:在目标、内容、程序的每个方面体现ABC不同的层次, 使各层次的学生有适应自己状况的学习方式:各层重点、难点的设计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 引导各层次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三、异步授课

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都各不同。我们的教学任务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因而必须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 异步授课,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1. 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授课进度一致, 程度要求不同, 分类施教”的原则, 保证教师传授的知识既能使较差的学生跟得上, 又能使较好的学生吃得饱, 做到“学生跟着教师走, 教师跟着学生跑”。

2. 基础知识的传授要同步不同速。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让A类的学生稍加思考即能回答, 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要着眼于B类学生, 实行中速推进;对C类学生要增大练习量, 布置较难的题目, 拓宽知识面。下面以Go for it教材八下Unit7的阅读为例, 我们处理练习的步骤如下:比较简单且答案能在课文里找到的基本题让C类学生回答。如:What is etiquette?一些答案分散在课文里或暗含在课文内的理解性的问题应让B类学生回答。如:Find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fh?对综合性较强, 难度较大的题, 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扮演文中不同单位角色等可让C类学生回答。如:Retell thestory和Act the diffefent etiquette out。

实践告诉我们, 异步授课中的练习应注意以下三点: (1) 练习教师要精讲, 起到启发诱导、重点点拨的作用。 (2) 练习要做到同步中有异步, 异步中有同步。 (3) 学生自由练习时教师要注意课堂辅导做到抓两头带中间。

四、异步书面作业

根据授课情况设计ABC三类学生不同的作业。A类学生完成基础作业, 注意巩固基础知识;B类学生完成提高作业, 让学生跳一跳可以完成;C类学生完成拔高作业, 注重知识的扩展。作业要有目的性、灵活性、综合性。八上第十二单元的主要语法是形容词的最高级。针对这一语法, 设计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书面作业。A类学生突出基础知识的运用。Make a survey after class, who is the quietest student in our class?Who is the coolest teacher?What is the most wonderful acction movie?etc.B类学生主要从基础知识着手, 想更高一步发展, 要求用最高级编一些谜语。如:This is a boy.He is one of the tallest student in our class.Ithink he is best at English?Who is it?C类学生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他们运用网络查询温州之最或中国之最或世界之最, 用英语在下节课进行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 (1) 教师要鼓励A类学生试着完成BC类学生要完成的题, C类学生为巩固基础知识必须完成AB类学生要完成的题。 (2) 教师辅导学生做题目时要防止出现“钻牛角尖”、“追求偏怪”的现象。 (3) 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矫正, 注重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异步辅导

课下要注意分组分类个别辅导, 但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A类学生成立后进生补课小组, 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向他们多输出一点爱, 以爱心唤醒他们, 用正确的方法指导他们;对后进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B类学生成立中等生自学小组, 参加补课性的活动,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能力。C类学生成立优等生兴趣小组, 参加一些提高性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 主持英语广播, 创办英语、自办英语板报等, 发展他们的智力, 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 同时还要发挥优等生做“小先生”的作用, 实行帮带制度, 规定一名优等生带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后进生,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六、遵循“复习-单元形成性检测-分析矫正-诊断性检测-再分析, 再矫正”这一步骤, 做到单元形成型检测和阶段诊断性检测有机结合, 弥补学生的知识缺漏。

通过异步教学, 分类指导的认真实施, 充分调动了班级中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如:C类学生减轻了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提高了几个率, B类学生有了施展个性、发挥特长的时空条件, 提高了优秀率, 从而有力促进了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面向全体, 异步教学, 分类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而且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因为教师要想使各类学生全面发展, 必须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下大工夫。

我选择初三 (3) 、 (4) 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实验班教学在原有基础上, 有一定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异步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证明, 实验是富有成效, 但还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吴重光.教学心理[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异步教学法 篇5

一、绪论

语文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好语文既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

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现在还不能说,我们语文教学已经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以来,语文教改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活跃了语文教师思想,丰富了语文教改理论,探明了语文教改的方向,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学新秀,其功不可没。但无庸讳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视了中差生的困难,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琐,没有规律可循等,无法适应农村语文教学实际,在农村实际教学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至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在继续。笔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近二十多年来语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构想。

二、实验缘起

(一)语文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是年限教育,小学生免试升入初中,既不允许留级,又不允许学校分快慢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切齐”“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要么只顾优生抛弃大多数,要么从平均情况出发,使优生不优,差生更差。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强烈要求改革这种教学方法。

(二)素质教育的呼唤。传统的“-•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学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学,其实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中差生,煮的是一锅“夹生饭’。就是对“尖子”生也只是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读写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农村教学改革的需要。许多新的教法因脱离了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实际利用率不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充彻农村学校的课堂。即使有的教师想进行教改,也只是这里学一招,那里学一式,东一榔头西一棒,浅尝辄止,很难形成气候。“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及相关假设都植根于农村语文教学实际的土壤之中.本课题的实验可以使教师研究有目标,教学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评价有标准,会激发大家教改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本课题实验,是推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四)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农村教师谁也不愿意常年在老经验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费的圈子里“打转转”。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学习、研究,实验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本课题立项后,教师的实验,有领导重视,有舆论支持,有机制激励,有专人指导。他们要学习

理论,研究教法,要上“实验课”、“公开课”、“示范课”,撰写研究论文,设计教学方案,参加研讨交流等,这些都会有力促进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依据

(一)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一是哲学依据。教学法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应该符合具体学生的实际,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产物和反映。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对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他们,弄清他们各自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定异步推进的层次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二是教育心理学依据。各国教育家几乎一致认为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行能力分组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良好途径之一。他们还认为分组后,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批

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这样,教学就比较容易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异步推进教学法’吸取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成功经验,又克服了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形式低效的弱点,把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和课外的教学形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阶六步’,既符合学生家长的愿望,又符合时代的要求。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启发性、民主性、整体性,积极性的教育原则,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谈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学语文》2000年第1期)。三是教学论依据。异步推进教学法落实了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落实了听说读写思全面训练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四、实验目标

(一)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

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从教材、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既符合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汉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教师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靠一二节课周游

历国,而是形成思想,钻研理论,把教学问题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远一些,想实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师才有发展后劲。”“有的教师为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受某些‘公开课’、‘表演课’舆论的误导,满足于一招一式的追求与设计,最后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上海陈军语)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改愿望,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确定后,我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改热情,全县有近百名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但为了有效地操纵实验中的各种因子,我们只确定了严桥初中、赫店初中、旭光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学校,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

学,严桥中学等学校确定了实验班。在严桥初中进行了同年级四个班级的等组实验。其中一个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一个班用“三主四式”教学法,一个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前三者为对照班。四个班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完全一样。教师素质基本相同,都是教学骨干,其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老师,长期在重点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干教师;用“三主四式”教学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识很强的青年教师,经常进行全镇的“观摩教学’,是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一位语文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全镇语文界德高望重;实验班教师周可学老师在进行实验前,教学能力与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这四位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实验班的实验变量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个对照班用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基本

相同,并用随机化抽签的力法,随朝,分派任教班级。汤沟中学为了控制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由王开东一人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因为苏塘初中所有的老师都主动进行实验,实验变量相同,只能以学校为单位,以单组实验的程序设计。其他实验学校或实验班与上述三个学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无关变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无关变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影响基本相同。如严桥初中等学校实验班与对照班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完全相同,学生数、学生成绩、智力及学习态度基本相同,教师素质相当,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其无关变量的影响基本保持平衡。

2、运用纳入法减少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排除的,如进行本教法实验,教师必然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同时还将预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纳入了教学过程。因此单组实验,我们将其纳入实验之中,作为多变量实验。而在

严桥初中,赫店初中和旭光初中等校,则鼓励对照班教师也重视预习和课外教学活动。这样尽量减少无关变量,有利于研究多变量的交-互作用,对处理好实验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结构状态之中,这对获得最优效果有特别重要意义。

3、把变量变为常量。如在汤沟中学,由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以控制教师教学水平产生的差异。

(三)运用“准实验法,鼓励非实验教师进行“原生态”试验,全‘县运用本教法的教师近百人,课题组其实只有笔者—•人负责,其他成员均为各校的实验教师,因此无法刘‘所有教师的实验实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纵。但又不能不让他们•。“实验”,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实验’。于是就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研讨会请他们参加,讲座请他们听,“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请他们听评•,研究论文鼓励他们撰写,笔者还定期深入他们课堂调研指导等.但对其实验的无关变

量不作严格控制,让实验变量“回归自然”,使其“实验”基本上在“原生态”环境中进行,以了解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和效果.实验成绩以其所在乡镇或市县统考和各种竞赛成绩与其他来进行实验的,条件相当的学校或班级进行比较。这样“实验”的内在效度虽然比较差,但却为我们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实验”教师众多,形成了“横向重复”的格局,我们能及时从中求同寻异,比较分析,研究其“循环重复”的可能性,及时辨识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实验的代表性.我们在实验点,被试的选择,实验教师的配备等环节上,确保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确立的实验学校,除无为中学外,全部都是普通乡镇初中和普通农村完全中学,坚持在普通学校,普通敷师、普通学生。普通教材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实验获得普遍意义,而且为我们将实验校,班的成绩和实验范围外的校,班成绩比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

可比性。

(五)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几句话采概括:“严控重点,全面铺开,点面结合,统筹安排。”“点上攻关又示范,面上伤用亦探研,理论实际结合紧,开会交流解疑团。”(详见本人撰写的“结题报告,)

六、实验成效(一)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

“中学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阶六步”。“四阶”是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课外练习”。“引读感知阶段”即“指导预习”,是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如让a层学生熟读课文,并运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让b层学生在a层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写什么,并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c层学生在朋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或写作特点

等。请学生将疑难问题记下来,或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或上课质疑.我们有的实验老师还特地设计了“学生质疑卡”,让学生质疑问难。

(二)建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为分化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精讲”,学生相对有了充裕的时间“多练”了。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生学习语文循序

异步教学法 篇6

按照异步教学“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的六步原则,根据课文《伟大的悲剧》内容,笔者设计了“异步教学学习指导方案”。

《伟大的悲剧》异步教学学习指导方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了解文章大意。

(二)学习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内容。

二、学习时间:本课分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三、自学作业题及方法提示

(一)必做题

1.请你小声朗读或默读课文:(1)给课文标上段序。(2)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解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并写在课本上。(3)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对学、群学、请教老师和运用参考资料的方法来解决。

2.填空:文章主要人物是由 率领的 国探险队,共 人;他们的对手是 国的 率领的探险队。这次竞争的结果是 国的探险队赢了,比对手早到了 个月。

3.查字典找出“伟大”和“悲剧”分别是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

4.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个句子或段落?(提示:主旨句往往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抒情或议论部分。)

(二)选做题

1.斯科特一行做了哪些事让你激动难忘,为什么?(提示: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用以表现“伟大的悲剧”中的“伟大”?)

2.斯科特一行在探险中遇到了哪些不幸的遭遇?(用以表现“伟大的悲剧”的“悲”。)

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大致体现了异步教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必做题中的第3题的第一问:查字典找出“伟大”和“悲剧”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在查字典时,发现“伟大”有几种解释,少数学生不知道该用哪种解释,于是就由“独学”变成“对学”或“群学”,体现了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明了学情”则体现在学生自学、对学或群学的过程中,包括老师的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集体指导。如必做题第3题的第二问:要求学生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文章内容。学生普遍不明白怎样把记叙文的六要素组合起来,老师“明了”这一“学情”后,在让学生进行“研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集体指导”:“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或者“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快地学会并掌握概括文意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把握“易讲难引”(容易的知识讲解,难度大的知识引导)的原则,并做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分类指导、大多数的问题集体指导。

本节课是异步教学法的展示课,因此,设计的“必做题”比较浅显,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异步教学”的操作模式;“选做题”是第一课时的延伸,设计问题时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

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为“强化小结”时间,简短的5分钟是为了保证前面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六步学习”,老师也可以进行三种形式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将本节课的“强化小结”分成两部分:一是检验学生做题的正确率,给重点问题一个参考答案,一般提问“必做题”里的重点问题,如本节课必做题中的第3题和第4题;二是设计问题,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从学到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思想感悟等方面进行概括。)

在本次异步教学展示课上,有的学生小结了自己的收获:“我学会了自学,还学会了与同学之间的对学、群学,这些方法对学习很有用。”

(责编 欧孔群)

异步教学法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差异理论,差异发展,异步达标,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所接受,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层出不穷, 但在农村初中,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 教师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充斥课堂, 对学生要求实行一刀切, 采取平均发展的策略。 这里提到的差异发展是相对于平均发展而言的, 差异发展意味着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瞄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一)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能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首要的一点在于能否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复杂多样的, 有的储存了很多知识, 但只是滞销的货物;有的具备了结构性知识, 能产生同化和顺应;有的具备了有生机和活力的知识, 随时准备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 而有的却完全不具备学习新知识应有的基础知识, 出现大量的知识缺口。 为了更好地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一般会在课前对自己提出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 有多少人掌握了? 掌握的程度怎样?3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4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何, 智力发展如何?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 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哪些学生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流, 从思想入手, 打消他们学习数学的恐惧感。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也要充分预想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 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例如, 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节的合作学习中,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方程:

(1) 一名射击运动员, 两次射击的成绩都是整数, 平均成绩为6.5环, 其中第二次射击的成绩为9环, 问第一次射击的成绩是多少环?设第一次射击的成绩为x环, 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

(2) 一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 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 可列出方程_______.

(3) 有一棵树, 刚移栽时, 树高为2米, 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 几年后树高为5米?设x年后树高为5米, 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在解答上述问题中, 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有些是直接能求出解的方程, 如x=2×6.5-9, 有些不是整式方程的都有, 如72÷x=80%, 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从入手, 不知怎样列方程, 特别是第 (3) 题,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差异, 设计时能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 以学导教, 以教促学。

(二) 寻找学生的情感基础

情感和态度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以人为本的教学应当是重视情感和态度的教学。 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水平等存在明显差别, 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即使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学习兴趣。 因此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基础,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乐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 我除了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以外, 主要以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为载体, 通过学生作业研究, 利用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情感, 通过课堂交流、短语提示等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时, 很多同学都能说出算法原理, 但是计算过程却错误百出, 特别是一些爱动脑筋的男生, 更是缺乏耐心, 经常性的错误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 在教学中, 我会设计一些思考性强但计算相对不复杂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解决, 有意让他们展示自己成功的解题经过;另外, 通过作业中的短语交流激励他们, 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积极的层面。

(三) 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基础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 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 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数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如何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学习;如何把大量的数学事实抽象为数学符号来学习; 如何举实例验证数学结论的方法;如何缩小范围寻找规律的方法;如何把一些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等等。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所利用的方法差异很大, 为了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形成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两点:一是解题中注重过程, 强调知识的建构;二是思维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 让学生总结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过程的异同, 理解等式与不等式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分式后运算后, 让学生再与分数运算进行比较, 体验类比、等价转化的思想。 从数的分类过渡到代数式的分类, 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这样做使优等生能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 中等生能领悟其中的方法, 学困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记忆, 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二、探索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听讲逐步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需求, 学生的个性潜能才能被进一步激发, 因此开放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 生活实践引领教学内容

数学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

如统计概率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从学生穿着的衣服、鞋子等学习编码、排序等规则;从学生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统计, 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村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让学生统计各月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 农民家庭的年收入情况等, 让学生走出教室, 融入社会大课堂。 又如教学相似三角形在测量方面的应用时, 让学生实地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校旁边河道的宽度等, 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再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时, 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条长为40cm的细铁丝 (学生课前事先准备长短不一的细铁丝, 有些用丝带代替) , 你能折出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吗? 说说你的方法, 你能用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吗?

(二) 设计开放问题引入新课

开放教学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选择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而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 与课本相协调。 教师应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在新课引入时将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进行逐层分解, 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探索,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克服数学学习内容枯燥单调的弱点, 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有理数加法法则时, 给出实际问题, 一辆汽车从车站A出发, 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驶, 第一次行驶了10千米到B地, 第二次从B地出发行驶了12千米, 问最后汽车停在何处?教师没有给出汽车行驶的方向, 让学生分析讨论, 进而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的几种类型, 增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含量, 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中常用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又如, 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后, 教师出示了下面的开放题:一块长方形的绿地长100m, 宽50m, 绿地中间需要开辟道路, 若要使绿地面积是原来的80%, 则可以怎样设计道路? (要求美观、合理、实用, 并给出详细数据)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用图形变换的思想, 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求解。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同, 所用的方法大相径庭, 从而让不同的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

(三) 设计开放练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学生的主体参与, 通过有效的主体参与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 成为自己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 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练习,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于形式化的课堂问答,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挑战, 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 我在课堂上提出如何测量学校东面工厂烟囱的高度, 可以使用哪些器材, 利用怎样的数学原理求解。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基本上只能采取书本的方法按部就班进行 (如图1) , 而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 他们所用的方法就比较多了 (如图2、3) 。 图3中, 学生认为只要能计算出河的宽度及∠ACB的大小, 就可以求出AB的高度, 从而转化为测量河宽, 学生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等知识解决此类问题, 方法得到进一步拓展。

这里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框定解决的方法, 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利用,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三、注重反馈与评价艺术

课堂教学必须有反馈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 接受要敏感, 判断要准确, 处理要果断, 对后续目标的教学应调控及时。 当然反馈应该是双向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提倡自我反馈, 一般的方法是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一) 复习检查反馈

一般在学习新的知识前或引入新知前, 我们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指与本课关联的上节课的知识) , 或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的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等, 以便更好地调控新知教学, 突出教学重点, 及时分散难点。

(二) 预习检查反馈

预习检查一般并不是在课前进行的, 而是根据设计的预习题在教学不同的时段进行检查反馈。 若是引入环节的预习题, 通常在新课讲授前进行反馈;若是与所学的新知有关, 往往是在讲授新知过程中进行反馈; 对于需要用到的原来学过的知识, 则往往在讲解概念、解题中让学生回答。

(三) 新知达成反馈

在学习新知后, 通过提问、板演、投影展示等引导全班学生反馈, 鼓励学生质疑, 提出新问题, 以了解学生理解新知的程度,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弥补新课教学中的不足。

(四) 课堂巩固反馈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条件, 收集各种信息, 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优势, 进行组内相互帮教, 增强反馈的准确性、及时性。

1.察言观色, 提高反馈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言行、举止等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发现学生有困难, 则要放慢教学速度, 解决学生疑难;如发现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假思索轻易就能回答, 说明学生可能对这部分知识掌握较好, 或者教师所提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 需要教师尽快做出调整。

2.自主训练, 提高反馈的及时性。 课堂上,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作业时, 教师要进行巡视, 并进行面批, 及时了解学情和学习效果,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对有进步和独特解法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普遍性错误要及时集中讲评;对少数学困生要及时辅导, 再次面授, 不让错误越积越多。

3.发挥优势, 提高反馈的密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信息反馈的密度和效度。 教师在学生解答时, 收集学生的不同解法和各种典型错误, 直接在投影仪上展示。 这种做法能充分发挥视听结合的优势, 提高知识的接受率, 迅速获得反馈信息。 除此以外,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 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 由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学, 提高反馈的时效性。

例如在学习一些程序化的数学知识时 (有理数的运算, 解各种类型的方程, 整式的运算等) , 教师除了自己收集信息外, 还要求各组组长 (数学基础较强的) 检查本组同学的解题情况, 并及时指导层次最低的同学完成解题, 必要时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 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给老师, 这样有利于教师全方位地捕捉反馈信息, 使信息在课堂中呈现立体式交流, 创设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情境, 同时对学困生的辅导也更及时, 使学生之间的差异资源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

当然学生本身也是一个自我调控的系统, 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自觉质疑问难, 自我检索, 自我完善, 通过层层反馈进行学习, 这就能使他们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及时调控学习进程, 提高学习的思维水平。

(五) 多姿多彩的评价

对于数学课堂来讲,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做有心人, 那么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例如:通过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法则等的描述, 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建立几何模型、空间图形的运动和变换、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等可以评价学生的视觉———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及合作学习等可以评价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学之间相处最多, 相互之间的评价比较客观现实, 也更易于为学生接受, 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学业成绩等, 把学生交替划分成同质和异质的小组, 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将数学作业、课堂表现、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组内同学提高学习水平等联系在一起, 这就需要更多人参与评价。

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册, 坚持每节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做好对自己、同伴的评价记录, 这样使每个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即便是学困生也有较多的成功体验, 优等生也能找到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 无形中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 评价应检查以人为本, 不只关注学习结果的定量评价, 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成为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设分类目标, 优化教与学

(一) 设计差异发展性目标

满足差异发展需求的有效学习过程, 应该是学生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因为, 如果学生不能比较自己的当前行为状态和预想状态, 就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 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着参照点的作用, 学生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 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有效的差异发展策略, 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要求、差异水平和差异发展倾向, 设计多层次、个性化的目标, 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 确定自己的目标,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收获学习成果, 培养并强化目标意识, 实现学生潜能的持续发展。

如《绝对值》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

(二) 运用差异性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各层次学生特点, 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对于学困生就以讲解、模仿学习为主, 通过举一反三, 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 学会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 多给他们一些表达、板演的机会, 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并及时鼓励。 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 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 注重培养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于尖子生, 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通过指导, 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 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然后鼓励他们指导低层次学生,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掌握情况, 合理安排分层训练题,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对于学困生, 力求简单基础, 过程详细, 模仿性练习占主导地位, 让他们也能品尝学习获得成功时的满足。 对于尖子学生, 在基础过关的情况下, 适当增加拓展性问题, 可以是本节课的提高, 也可以是方法的提炼与拓展。

例如, 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后, 教师给出了如下形成性练习。 浅层次:直线y=2x-3上有两点 (-1, a) , (-2, b) , 则a, b的大小关系如何;中层次:直线y=-1/2x+2上有两点 (a, y1) (a+1, y2) , 且a<0, 则y1, y2的大小关系如何;较高层次:直线y= (-1-a2) x+3上有两点 (a, y1) (a+1, y2) , 且a为任意实数, 试判断y1, y2的大小关系;延伸提高:你能说出图中 (图略) 这一段函数图像的增减性吗?

(三) 允许差异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 尊重这种差异, 一方面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1.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 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般先让学生通读内容, 动手画、圈主要知识点, 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出示预习题, 明确目标, 上课内容先在课前进行思考;最后进行分层指导。 当然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 允许有不同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 便于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帮助, 对不同思维水平、思维风格的学生具有互补性, 达到共同提高, 这种方式加强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确保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

3.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因此,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让学生初步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 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结语

让学生差异发展的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 不过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 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与创新,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4.

[3]王岳庭.双向反馈教学法.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6.3.

[4]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

小学数学异步教学“五优势” 篇8

优势一:异步教学有利于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主观见之于学生客观的过程, 主、客观越一致、越吻合, 教学效果就越好。看主、客观是否一致和吻合, 关键是看是否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针对性不强, 不是优等生“吃不饱”, 就是后进生“吃不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异步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 对优等生的教学原则是“以放为主、先放后扶、扶放结合、着重自学”, 对后进生的教学原则是“以导为主、先导后学、学导结合、着重导学”。这样的课堂, 不但能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的需求, 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发挥异步教学的这一优势, 应经常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 研究和把握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区域”和新知的“生长点”, 探索和运用有利于各类学生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

如后进生明显存在着“遗忘较快, 旧知的巩固率差; 感知分散, 情境的分辨性差;反应冲动, 组织材料的计划性差;就事论事,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迁移迟钝, 知识的灵活运用性差”等缺陷。针对后进生的这些缺陷, 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六个一点”的策略, 即铺垫多一点、直观强一点、步子小一点、指导细一点、要求低一点、教法活一点。采取了“六个一点”, 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强, 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优势二:异步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 从无知到有知, 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是一个矛盾逐步转化、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转化的依据是学生, 发展的动力是学生, 提高的内因也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 充分利用异步教学的优势,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 由于异步教学有“合教”、有“分学”。“分学”时, 教师有时间、有机会、有精力巡回指导, 这就从教学方式上堵塞了“满堂灌”的道路, 从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 由于异步教学是同教材、异步子, 即学生是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新知的, 且教师的组织教学一直是启迪、激励和鞭策, “看谁学得好”, 课堂内充满着竞争气氛,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劲头足。

另外, 由于异步教学的教学要求高低有别, 切合学生实际, 这就为各类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成功的条件, 让各类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诱发出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发挥出更强势的主体作用。

优势三:异步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法的多样性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较多地受学习兴趣的支配, 受注意力的制约。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比较薄弱, 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对此, 教法的多样性便能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作用, 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异步教学的“合教”时, 可采用引领、启发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学”时, 可采用适宜学生独立自学的各种方法, 可先“静” (一开课就独立自学) 也可后“静” (教学后的独立自学) 。先“静”时, 一般为看书思考 (间或动手操作) 、同桌研讨、尝试练习;后“静”时, 一般为看书消化、独立作业、同桌互阅。

然而, 教法的多样性并非以多为胜, 应多得适当, 多得适用, 特别要将多样性的教法有机整合、优化组合、相得益彰, 发挥异步教学真正的优势。

优势四:异步教学有利于追求资源的价值性

学生的现有差异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之一。这种资源的价值主要有: (1) 它是教学的现实依据, 是教学展开的条件和基础, 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动力来源。 (2) 对于交往、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或场合, 才会有教学的出现。 (3) 差异靠教学来淡化或缩小, 让有差异的学生相互之间发生作用, 才能产生“互补”“助推”和“生长”。

发挥异步教学的优势, 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 应着重研究和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究和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各类知识的学习中, 有哪些形式上的差异? 有哪些实质上的差异? 哪些差异出现在交叉点上?哪些差异出现在可递进上?精心组织学生间的学习交往, 充分提取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存资源, 从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 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二是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合作互动的效益。异步教学中的合作互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学”时同质组内的合作互动;二是“合教”时异质组间的合作互动。这两方面的合作互动, 在时间、形式、方法和内容上都必须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 从而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

优势五:异步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的真实性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教育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体学生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 在“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里, 后进生往往处于陪听、陪学、陪练的“三陪”状态, “面向全体学生”形同虚设。

异步教学的课堂, 由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是分层的, 能让“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异步教学法 篇9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异步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组,而且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合成学习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指导中也是分层次进行教学。这就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性得到改变,通过分层次地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挖掘学生各自的潜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措施

1. 小学生的分层措施

小学生的分层对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非常关键,在划分过程中,须按照小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完成,这样有利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分层划分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学生的差异实施划分,然后才是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总体上要重视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各自的学习需要。

2. 教学目标的分层措施

由于学生各自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需要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学生也灵活应用知识。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目标,一些能力稍微差的学生,要保证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进一步设定新的学习目标。

3. 教学设问的分层措施

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和解决问题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设问环节,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者是寻找相关答案,这样就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4. 数学作业的分层措施

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分层作业量,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进行作业量的分层,例如,一些能力稍微差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的作业量适当减少,而且要多给他们安排一些基础练习;二是分层布置作业难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学习目标,并布置相应难度的作业;三是分层作业完成实践,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有着差异,做作业的效率也是有高低之分,需要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层,才能保障后进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

5. 数学练习的分层措施

数学教学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的过程中,有三种数学练习方法,分别为:剥离式、递进式和并列选择式。剥离式练习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布置相应的解题要求;递进式练习是根据数学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将其设计成三类题型(基础型、拓展型和提高型);并列选择式练习是把难易程度相同的数学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选择,评价的标准也是参考学生的完成数量和准确度。

6. 教学评价的分层措施

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层异步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阶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主要策略就是按照学生各自的学习进步情况给予积极评价,而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并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受到教师的关注,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由此实现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异步教学法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感受到了尊重,明确了自身优点和缺点,更全面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它的教学质量极大地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通过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能有效地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有利于高效地完成数学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爱学数学,掌握好数学知识,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摘要: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能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得到满足,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探讨。

数学单元异步教学之我见 篇10

(1) 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 期望按照统一的程序、统一的标准制造“标准件”, 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必定会使一部分难以适应的学生的发展和创新受到限制或阻碍。

(2) 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 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经常得不到注意, 得不到发展, 甚至受到压抑, 学生业已存在的发展上的缺陷得不到补偿, 甚至受到歧视, 这是在“教育机会均等”表现下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3) 虽然承认差异, 但受“课内统一要求, 课外因材施教”错误观念的导向, 在课堂教学范围内不予重视。在课堂教学这一占时较多、教育因素容量最大、最可控、最有效的教育时空中一视同仁地对待, 无疑是学生发展和创新的损失。

(4) 单纯地把差异看做教学的消极因素, 一味主张消除差异, 这是对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因此, 我们提出:“实施单元异步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策略

1. 异步教学与创新的策略

根据现代教学论“个别化”教学的原理, 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可能性的教学策略, 分层设置教学目标:“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 共同性目标和选择性目标合理设置———分层施教;集体同授和分组学习、小组合作和个别学习的有机搭配———分层评价;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分层提高。

2. 人际交往与创新的策略

从教育的社会观着眼, 通过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争取家长的支持, 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 实行差异互补, 适当引进竞争合作互动机制, 发挥班集体教学的优势———“团体效应”, 采用A组动、B组静, B组动、A组静这样动静交替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开展立体多维的交往活动和合作互动等方式方法, 来克服异步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3. 探索性与创新的策略

探索发现新知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表现, 创新的过程就是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探讨异步教学的“动、静”交替中, 建立自主探索学习的研究。

4. 个性化与创新的策略

个性化教育观中突出将儿童个性的培养作为努力的方向, 因为它是产生创造性的土壤, 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探讨面对学生的差异, 实施异步教学, 培养学生个性的研究。因此, 制定目标要有针对性, 也要有弹性:制定给甲组的目标, 乙组学生必须达到;制定给乙组的目标, 教师也要鼓励甲组学生在实现规定的目标后选择乙组的有挑战性的目标, 真正体现按需学习, 实现自我发展。

5. 自主性与创新的策略

创新总是和自主结合在一起的, 没有学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主宰一切, 创新就无从谈起。探讨异步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条件。

二、具体实施及其优越性

1. 着眼整体, 分层衔接———注重知识的连贯与联系的协调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而“单元分层异步”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在教学的深度、进度上都更为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更为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 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如仅着眼于一课一课地分层, 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必受到影响。若能着眼于教材的整体,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分层总目标, 然后分散到各单元, 再分配到课, 上下一条龙, 就解决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矛盾。

2. 着眼基础, “长善救失”———把握好协作的“度”

为了防止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可以通过整体的“长善救失”,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即在分层推进的同时, 采用分组协作, 将好、中、差生有意搭配, 组成一个个“互帮互学小组”。在协作题的安排上, 要着眼于基础, 由基础题起步。差生在他人的指导下理解基础题;中等生巩固基础题后, 在优生启发下主攻一般能力题;优生由基础题出发, 突破较难能力题, 也可利用课堂时间解决奥数难题。这样, 差生会觉得学有希望, 学有所得;中等生基础扎实, 迎头赶上;优生还可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激发出灵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 分层练习, 各有所得———合理安排作业

作业练习是学生有无掌握本课知识点的重要体现形式, 每次的数学活动都少不了这一环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采用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两种程度的作业, 一种为甲组的一般性的作业, 另一种为适合乙组的作业, 使甲组吃得完, 乙组吃得饱。同时, 我们鼓励甲组学生选择拔高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4. 着眼针对, 培优补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

《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 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 这“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异步”。所以, 在课内要注意发现问题, 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 那么在课外辅导时, 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差生“找差补缺”, 为优生“开小灶”, 使双方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

5. 符合新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成长需要

课题实施的优越性还体现在:符合新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成长需要。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 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新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 力求让学生在达到最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得到发展, 其目标包括文化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劳动技术素质和完善的人格。这说明了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应该是客观的。其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 所以,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最适合的、最需要的知识。

总之, 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要爱护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力求通过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单元异步教学, 促进差异的发展, 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真正将“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落实在课内,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探讨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91-02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从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一样。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让小学数学学习既可以面向整体学生,又可以让不同学力的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受益,获得数学智力的开发及知识的增长。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分层异步法可以较好地克服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然后因材施教,可以获得最优的数学教学课堂效益。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异步教学关键是学生分层,只有对学生准确分层,教师才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学习之感性因素进行分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感到焦虑,有的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分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此外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分层,但这样的分层不宜公开,否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这个分层结果应该是动态的,根据每一次数学检测来动态调整分层。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分层的方式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层。只有做到科学分层,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学习起来比较顺手,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减法的运算规律难以掌握。对于减法学习容易犯错的学生而言,主要是其学力水平较差,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不高。为此,笔者就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进行分层异步教学。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笔者就给他们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题目来练习;对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笔者就给他们中等难度的题目来练习;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笔者则让其深入学习减法的运算法则后,可以先让他们巩固好加法运算,然后再布置难度系数较小的题目给予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引导该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使其有效地掌握减法的运算技巧。由此可见,做好学生分层,可以让分层异步教学更好地开展,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教师在制订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分层异步教学的特点进行设定。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情况,也要考虑到基础较好的学生情况。为此,笔者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设置成为A、B、C等3个层次。教学目标A由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完成,教学目标B由数学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完成,教学目标C由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完成。对于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满足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不能随意设定,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则容易导致分层异步教学不成功,进而影响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如果设置的教学目标比较低,则容易使得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不利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努力、加把劲,向更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迈进。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时,笔者就将此章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A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进位笔算方法,并能结合知识点发现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B教学目标:准确掌握进位笔算方法,第二部分积的进位要牢记在心。C教学目标: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时,笔者则要求学生再接再厉,向更高一层的教学目标迈进。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是分层异步教学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三、对数学问题提问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这个环节,课堂提问也是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提问,而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设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清楚提问的问题是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每一个问题的提问目的是否明确。教师也可以运用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层层递进,让每个问题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此外,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注重连贯性,既要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也要提出一些需要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比较容易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教师在其完成比较容易的问题之后,再给予辅导,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难度系数更大的问题。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设置了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问题,先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接着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及宽度,再结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课本封面的面积。最后笔者设置了一个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小杨家客厅的宽度为5米,长度为6米,每一块瓷砖的面积是1平方米,请问小杨家客厅需要多少瓷砖才能铺满地面呢?这样的分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对学法指导与考核进行分层

要想学好小学数学课程,就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数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是,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应该有所侧重: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其如何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指导其养成刻苦钻研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及习惯,指导其进行横向拓宽,不断创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考核方面,教师应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标准的多样化,一般根据“不同标准,分层评价,异步达标”的原则进行分层评价。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及表扬,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赞许和支持,从而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可以说,表扬犹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笔者经常在分层评价中给予学生较多的肯定及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度及肯定。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学习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灵活运用分层异步教学,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异步教学法 篇12

一、提出问题,指示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向学生指导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大多初中历史教师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的教学步骤,整体教学课堂围绕教师“讲”、学生“听”而展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枯燥乏味,渐渐也就失去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然而,异步教学法则一改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自主学习体系。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思考、开拓思路的作用。如学习《秦朝的统一》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参考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设计以下问题: “秦朝是在谁的领导下完成灭六国的重任,又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 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但也有人说是千古一帝,你怎么认为呢?”通过设计以上几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教学环境。然后,教师向学生指示自学方法,根据问题介绍本节课的历史内容及其注意问题,启发学生自学学习思路,激发学习欲望。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及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进行寻找答案。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

生1: 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他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十年的时间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

生2: 秦王统一六国主要采用的时远交近攻的策略,灭掉六国的……在学生回答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战国形势图》展开出来,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上,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式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首先从字面意识上分析“中央集权”,然后再采用幻灯片在黑板上展示“秦朝中央重要官职以及分工,地方的主要官职”,以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最后,再让学生开展讨论进行分析秦王特点。

二、明了学情,自主学习

异步教学法与同步教学法的本质不同,在于前者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后,教师则可了解每一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采用五步法来启发指导,注重因材施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台下巡视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较简单,教师则可小声给予解答;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且难点内容,已有大多数学生提出,教师则应集体指导,并给予适当启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点的掌握。仍以《秦朝的统一》为例,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后,有部分学生对“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有什么影响呢”的答案不够清晰。此时,教师则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联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最终得出答案。经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多数学生已弄清该问题的答案。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回答“一方面,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秦朝的统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对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导致其暴政,恶化了广大人群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实行的丞相制,为后世开辟了宰相的先河; 实行的均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并延续至今; 实行的军队控制,对百姓的束缚性较大; 所实行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并趋于完善。”该同学的回答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生的回答,具有全面性。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性。

三、研究学习,强化小结

新课改理念提倡: 在教学中应坚持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异步教学法则符合新课改理念,主张研究性学习。当教师了解学情后,教师已做到了心中有数,并能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分析。当然,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为小组,在小组内加以讨论,并集中讲解启发。如在上述问题一中,秦朝所实行的郡县制主要特征是什么? 往往大多学生对郡县制的内容不够清晰,就找不出主要特征。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教师则应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郡县制,才能够得到主要特征是什么。而对于郡县制的内容,若采用抽象的概念来解释,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最为有效的方法则是将郡县制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可采用学生较为熟知的班级制度来给予解释。向学生阐明对一个大班级的管理,则需要对其进行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而小组内再加以划分,明确到个人。这样一来,一层对一层的负责,就能够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通过这种解释,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郡县制,并总结出特征。另外,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秦朝皇帝制度的建立,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历史小品《朝会》。最后,教师还应做好课堂小结,当学生自主学习后,对其客观评价,同时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概括,使所学到的技能更加熟练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异步教学法与同步教学法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而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以后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主教练,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因此,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异步”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增加师生的合作交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异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上一篇:护理障碍下一篇:OVEN控制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