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计划

2024-05-13

教育计划(精选12篇)

教育计划 篇1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国际教育有必要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成为学校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课程、教学与师资作为中小学国际教育的关键因素, 三者环环相扣。

国际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范畴需要有:在正式课程中融入国际或全球意识与概念, 开设融入国际教育概念的相关科目或双语课程等;在非正式课程、课外或社团活动中, 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服务;在正式或非正式课程上,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跨国课堂;在校园与教室里, 营造国际教育的学习情境与气氛。师资是实施国际教育的主要力量, 除了有赖于中小学通过教师在职教育提升国际素养与促进国际教育专业成长外, 师资培养机构也应将国际教育列为培养课程内容, 以提供未来师资进行国际教育教学的能量。

教育计划 篇2

一、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切实抓好学科教学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有准备、课时有作业、课后有反思。

2、对照电教课题,向本工作组成员推荐3~4篇可学习、借鉴的文章,并附体会。

3、每月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小型多样,针对性强,注重实效。每次活动做好书面记载,活动后有总结。初步计划如下:九月份:小组讨论“如何抓好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十月份:交流自己在课后学习或研究本学科教学时的心得、体会。十一月份: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十二月份:教师总结一学期的教学得与失,共同创新下学期的工作。要求完成本学科论文一篇。

4、做好专用教室的使用记载和卫生工作。

5、加强校园网络其它电教设备的维护,随时确保教师电脑、学校机房,新苗电视台及阶梯教室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6、做好电教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1、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校级竞赛活动。十月下旬:开展四年级学生的打字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集中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Word的运用。十二月下旬:开展六年级学生幻灯片制作的比赛。通过比赛不仅能让学生熟练运用powerpoint这一软件,还能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的具体方案会在比赛那个月的月初通知。

2、开展学生作品展览活动。平时,任课教师做好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九月份将其作品展出。

3、加强学生NIT培训,积极参与考核,争创好成绩。

三、配合学校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

1、做好创建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准备工作。

1、积极配合其他学科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设计、开发学校对外、公开、竞赛教学课件,网页。

2、学校网页及时更新,不断改进,使教育信息网站成为我校教育系统贯彻教育方针、追踪教育动态、介绍新人新事的一个媒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形势、交流教育经验的空间;成为联系家庭、服务社会的一个纽带。

3、定期组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和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论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计划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教育对象

“没有个别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一伟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特殊教育中,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着和其他个体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别,所以普通的教育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只有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含义

我们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那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教育呢?首先是在集体教学中不能解决某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时,如大家学习同一内容时,他无法或不能学习同一内容,这时就需要就其学习的内容单纯制订教学计划并且实施相应的教学。

其次就是他尽管能够在集体教学中和其他同学学到同一内容,但他自身的另外的特殊教育需求需要专门的教育教学,如平衡能力的改进、小动作的协调等需要另外的专门的训练和教学,这时他也需要个别教育计划。

所以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的,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元或综合内容的教育教学计划或措施。

二、个别教育计划的特质

1.学习能力的个别诊断:采用多元评量方式,应用客观的测验、课程本位评量、观察、晤谈、资料档案查阅等方式,发掘学生学习的长短处及当前之成就水准。

2.教材的个别设计与提供:根据评量诊断之结果,设计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学。

3.个别的成绩评鉴:需采用多元的评量方式且需根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来决定评量方式,以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

4.个别学生生理需要的个别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生理缺陷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生理方面的个别教育,以制订符合学生个别生理需要的教学。

三、个别教育计划的施行

施行个别教育计划实际上是在实验、实践、检验理想化的即事先制定的教育计划,这种实践大致上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长期目标出发制定,其中最根本的仍在于制定单元或课时目标。应该说,除去异常行为的矫正,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至少在表面上是融和在一起的,有时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标自身。

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地区分有关的数前感念,那么,教师就应该深切体验大小、长短、粗细、高低等内容,对它们的一般表达、各种变式都有深切的把握,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2.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内容合适、时间恰当,可就是教师教得不得法,或者教学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里的教学方法分为两层,一层是在集体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特殊儿童施行个别教学的方法,二是对某个学生具体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目标就是使某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降为每节课2次。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事先约定,把他喜欢的强化物按每天一定的数目放在引人注目的地方,学生每一次思想不集中就取走一份强化物,如果能安静地坐好听课5分钟就再奖给他一份强化物。这样可以使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慢慢地加长,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此可以看出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重要的。

教育计划 篇4

“未来教育行动计划”发布会暨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未来教育行动计划”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清华附中、爱学堂等共同发起, H&以国家政策为指导, 结合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 依托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制度创新的成果, 联合在中小学教眘信息化领域具有技术教研创新性的优质在线教育企业, 整合大学、中学、小学等大批名校优质教育资源, 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为互联网教育产业上下游搭建合作与交流桥梁的同时, 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M, 配合国家互联网+教育战略实施。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秘书长聂风华对“未来教育行动计划”背贵、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对于行动计划的目标, 他强调了三点:促进教育公平、提髙教育质域、实现"1■持续发展。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目标, 一个围绕连接、标准和共享的方案逐渐成型。对于未来将如何助力教育发展, 他认为“未来教育行动计划”需要更多学校、企业、机构加人进来, 共同探讨、共同实践, 共同分享。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带来了自己的解读, 其中关于对新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 张主任提出了六个我们应该注意的亮点,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积制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教育局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篇5

2009年工作要点

一、2009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认真落实藁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规模,学前教育抓规范,职成教育抓服务,各类教育上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育名校、教育强镇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城镇化、一体化、均衡化,高中教育城市化、规模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市场化,成人教育综合化、实体化,学前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主要措施一以均衡发展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顺利通过省第四次“普九”复查1.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努力落实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正常运转;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抓好项目学校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2.深入推进学区一体化改革。完成学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实现学区统一领导、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学管理的目标,实现学科教师的专业化设置,实现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提高各学校设施设备利用率,并适时召开学区一体化改革现场会。3.大力实施“薄弱学校转化工程”。落实各薄弱初中整改方案,全面推进薄弱初中改造工作,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控制学生辍学流失。4.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建立全市中小学贫困生电子档案,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救助工作。5.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成果,扩大特教学校弱智班招生规模。二以经营优质高中为重点,着力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6.依托一中、九中品牌优势,广泛吸引社会资源,把学校做强做大。一中通过后勤社会化等手段抓好生活区建设,推动“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改革,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两所高中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7.其他高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三中九门教育集团建成石家庄市级示范性高中,其他几所高中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高中。8.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市区以外的几所高中不再划定招生范围,考生成绩公布后,由考生本人自愿填报志愿,按志愿划定录取分数线,为学校和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将一中、九中招生计划30%的名额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初中,增强薄弱初中的办学活力。三以巩固提高为重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9.充分利用闲置校舍,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心幼儿园和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两所省示范幼儿园和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并为省幼教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做好准备。四以服务、就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职、成教育10.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整合职教中心和职业中学教育资源,组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推动学生就业。扩大综合高中规模,普及普通高中高三分流,试行高二分流。11.进一步加强职教中心科技示范园区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不断完善职、成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与农户联系,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成人总校作用,统筹搞好农民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培训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五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12.指导民办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大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备力度,提高实验开出率。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整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办理许可证,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予以取缔。六深入实施“教育强镇、教育名校工程”,提升我市教育的知名度和竞争力13.制定“教育强镇、教育名校”评估验收细则,开展“教育名校”、“教育强镇”评选活动,培养典型,整体推进。14.建设高标准的规范化、示范性学校,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巩固提高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果,尤其在开全课程、各种设施设备利用率、实验开出率、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对原有规范化学校进行复查,不合格的取消称号。15.发展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档次。市八中争创河北省示范性初中,廉州一中、尚西中学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初中,实验小学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小学。发挥示范性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藁城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提升我市教育的知名度。七扎实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为“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16.实施“名校长工程”。科学制定校长培训规划,通过举办校长任职资格及提高培训班、“校长论坛”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不断提升校长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强与先进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努力培养一批在石市及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校长”。17.加强校长队伍管理。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改革校长任用机制和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交流制,加强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建设,结合学区一体化改革,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调整充实到初中校长队伍中来。18.积极进行教师全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合教师教育培训资源,促进教师教育体系(“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计算机互联网(“地网”)系统集成,推进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重点进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简称“三新一德”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19.实施“名师工程”,认真搞好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培养造就一批名师。加强教师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培养,注重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制定《优秀教师、校长表彰奖励办法》,开展“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构建优秀人才成长和“名师、名校长”辈出的激励机制。20.实施“班主任培训工程”。自2009年开始,对全市3000名班主任进行轮训,每年培训三分之一;制定《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暂行规定》,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21.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严肃人事纪律的意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合同制;规范教师轮岗、支教制度,加强边远乡镇师资调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八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2.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整体规划《藁城市中小学德育系列活动方案》,把每年9月份确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启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把每年10月份确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月”,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学习贯彻新《守则》、新《规范》为重点,扎实进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23.扎实搞好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工作来抓,构建以“立足本校、区域推进、校际联合”为特色的市、基地、乡镇学区、学校四级校本教研体制,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区域推进校际联合校本教研”的意见》,强化督导检查和组织指导。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着眼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着眼于薄弱学校和后进生转化等,进行应用性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24.严格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并广泛宣传教育局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评价组织和有关制度,扎实做好学生过程性评价和专门性素质考查,严格评价程序,保持客观公正,推动考试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激励导向作用。25.做好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借鉴小学初中课改经验,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理念,坚持培训先行,为实施高中课改做好思想、理论和师资、物质上的准备。九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26.充实设施设备,提高配备标准。教学仪器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全市所有中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1/4小学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其他学校达到二类或二类以上标准。27.提高使用效率,服务教育教学。规范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管理,抓好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加强教育城域网和教育网站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切实抓好校长和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展网络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行电子政务,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十高度重视并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创设良好的环境28.加强教育,健全制度,立足预防,确保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实现安全教育系列化、有序化,制定涉及学校安全各方面的教育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组织领导到涉及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标准要求,有明确制度和防范应急预案,有具体责任人员。切实做好学校饮食、卫生、消防、校舍、交通等项安全工作,提高防病、防爆、防火、防盗、防中毒、防中暑、防校舍倒塌和各种意外伤害、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29.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和完善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搞好廉政谈话和廉政评议活动。继续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落实财务三项监督,推进民主理财试点工作,扎实搞好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和“阳光投诉”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主动搞好排查治理工作,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2009年是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的第二年,各级各类学校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乘势而上,认真谋划全年工作,推动教育强镇、教育名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藁城市教育更大突破做出不懈努力。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浅析教育营销的计划与实施 篇6

关键词:教育营销;育人;大学

一、教育营销

营销(又称市场营销)可视为学校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营销功能纳入其行政架构并有系统的进行多元营销活动。1990年代起,营销理念应用于英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领域,中国内地起步则稍慢。

(一)教育营销的重要性

教育营销渐受关注,有两方面重要原因。首先是出生率下降导致学校欠缺足够的学生继续经营。以某大城市小学为例,学生人数从2000//01年度的49万人下降到2005/06年度的42万人,小学数量则由779所急降至674所,即有13.5%的学校停办。另一方面是教育行业的日趋市场化,这种现象在沿海发达区域尤为明显。民间资本蜂拥进入教育行业,各级各类民办及联合办学的大专院校,高职,技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几乎全阶段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教育多元化和区分化日益明显,学校各自强调自有特色,贴近家长和学生需求和特长,积极改进教育质量,力求精益求精,客观上加大了行业竞争,使得教育营销计划和实施愈发重要。

(二)教育营销的特点

撇开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不谈,大多数公立及联合办学的教育机构仍旧以非盈利为主。此类学校虽有国家的财政支持,但仍需应用教育营销争取资源以达成其办学使命,有效的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需要,这是一个社会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整体统筹和计划的程序。

二、×大学教育营销实例

(一)×大学概况

1 成立背景

×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她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强强合作,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千年古城一中国苏州,今天的苏州不仅保留了水陆并行的古城风貌和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是一个与时俱进、对世界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其国际闻名的中国一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汇集着大量世界五百强和国际合作企业及研发机构,为×大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广阔的发展腹地。

2 教学资源

×大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选聘师资,现有教师近400人,其中80%为外籍教师。专业课教师均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和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2011年起,其聘用国际顶级教育猎头公司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以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David O’Connor教授为代表的世界级学者已经陆续全职加盟西浦。

3 招生情况

×大学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受国外大学交换生,目前注册学生近6000人,100余名海外学生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

4 育人理念

西交利物浦大学拥有国际化的育人环境,严格的国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学生自治、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及四大导师体制,大学将学生看做“年轻的成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自主意识与团队精神,旨在培养知识、能力与素养兼备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公民。

(二)营销目标分析

1 提升学校效能与效率

2 塑造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

3 建立学校良好形象和声誉,扩大学校知名度

4 提高在校生数量和质量

(三)营销总体分析

1 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分析

我国在加入WTO后,对于高等教育做出了有限开放市场的承诺,允许其他成员国来华开办合作办学性质的教育机构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合作办学。目前正在运作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有宁波诺丁汉大学,珠海香港浸会大学等。已正式筹办的有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等。各高校的国外合作办学项目则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2 潜在行业规模

此方面未有实际数据参考。但就历年招生形势来看,随着中国国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日趋扩大,一小部分国民手中占有了相当数量的个人财富和资源,对于他们来说,中外合作大学相对其他公立民办高校高昂的学费以及之后的留学费用并不是考虑的重中之重。此外,东北,西北,西南等欠发达地区民众对于自己子女前往沿海发达地区求学进而海外留学尚抱有相当的热诚。

3 行业竞争

与目前现有的同类型高校相比,×大学无论是从办学地点,规模,理念,师资,文化,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等各方面,都日益体现出自身特色和优势。

4 自身优势

(1)软件条件优秀:办学理念卓越,始终以“利用学校国际化的环境,全球整合的教育资源,充分提高自身终生学习能力,整合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执行能力。”为核心指导思想贯穿于所有师生之中。

(2)硬件设施过硬:办学地点优越,环境条件好,学校按照国外一流标准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

(四)营销方案

1 大众传媒

(1)网络媒体

a 学校官方网站的不断更新,添加实时内容,广泛报告校园生活,学校动态,教务信息,获奖荣誉等,让公众从更多层面了解×大学。

b 校领导也通过微薄等形式即时与学生老师和公众进行沟通,发布信息,回答疑问,建立起了一个平易近人的沟通平台。

(2)电视媒体

在中央二套黄金时间,凤凰卫视各时段等投放学校形象广告,扩大在全国及海外影响。

2 招生工作

(1)国内招生。积极联系各省招生办,参与各类大型招生咨询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编写各类反映学校毕业生情况,各科系情况的宣传手册,扩大影响。

(2)海外招生。配合相关单位,前往世界各地进行招生宣传,扩大×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教育计划 篇7

为了我国将来有更多的“卓越医生”,教育部、卫生部提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这个计划现已在不同类型的高等医学院校分批进行。由于“卓越医生”的“仁心”、“仁术”的获取方式分别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因此在“卓越医生”的培养计划中,要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对医学生的培养当中。

1 医学人文教育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内容

培养卓越医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可以使他们在行医中能够更好的学会尊重生命、尊重人的价值、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设计诊疗方案,进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的社会行为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由于每个病患在社会关系中不同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方式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对医生的各种诊疗方案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如果医生能时刻尊重他们,依据患者的特点设计治疗方案,并且能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那么医生和病患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培养卓越医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可以培养其对生命的怜悯和关爱。纵观人类社会医学的发展历史,医学的最高目标一直都是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和匡世救国[1]。传统的东西方医学都强调要“以病人为中心”,“为他们谋幸福”是医生唯一治疗目的。但是在实践中,受病理学及医生职业化等观念的影响,医生大多关注“生命的碎片化”,将患病者分割成生物体,忽视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2]。

培养卓越医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获取其他治疗手段。在医生诊治过程中,医患之间会不断进行沟通和互动。如果医生具有良好的文学积累,就可以藉由语言的魅力消除病人的非躯体因素导致的疾病。弗洛伊德认为,谈话可以舒缓被压抑的心理冲突,从而缓解疾病症状[3]。卓越医生从关心病患角度出发,通过与病患的沟通互动,给病人营造出一种积极治疗的环境,使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2 医学人文教育应强化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医患之间关系紧张、双方互不信任,医疗纠纷日益增加等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医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4]。由于医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其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因此培养卓越医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发现卓越医生需具备的人文素养包括三方面: 同情和关爱、同理心、沟通能力[5]。

培养卓越医生,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只有充满对病人的悲悯之心,才能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病人的需要,本着“诚心”为人的原则来对待病人。钟南山院士曾经讲过“一个医生很真心很诚恳地对待一个患者,患者是看的出来的,会相信的”,只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技术、并有高度的责任感、本着对病人负责、以“一切为了病人”服务为宗旨,那么现实中医患关系将得到缓解、医疗纠纷将会减少,患者将对医生重新建立信任,社会将更加和谐。

培养卓越医生,其次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也被称为共情,共感。是“准确察觉他人的内在世界,如同感觉自己的世界一样,但从不失去“如同”这一条件”。简单的说就是换位思考。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病人的问题及病人的需要。在制订诊疗方案时要从患者角度出发,思索采取什么样的选择才能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就医满意度、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同理心自被引入医学领域,已被看作是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6]。

培养卓越医生,最后要培养卓越医生的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希波拉底认为,医生有三大法宝: 语言、药物和手术刀[7]。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而且患者一些潜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双方的沟通互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分析诊断。通过双方的沟通,可以体现医生对病人的责任心、尊重和对病人利益的维护,利于医生判断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患者所造成的疾病危害。还可以通过医者自身积极的心理暗示使患者保持一种积极的治疗心态和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促使患者提早康复。

3 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途径

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知识、技能和人文社会科学技术成为当代医生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卓越医生”作为医生中的拔尖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科学素质。因此,如何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是当前各试点医学院校重点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调查及对资料的整理研究,建议可从以下问题着手逐步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培养计划:

( 1) 改革课程培养体系,使人文科学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培养体系,可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由于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8],因此在医学院校的课程培养体系中,应充分重视人文科学教育课程( 比如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教育、卫生法学等) ,以此来提高卓越医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改革当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将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作为和医学教育同等重要的课程来设计,使医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对人文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由于现实中年轻医生的人文素质相对较低[9],所以在卓越医生培养整个阶段都要加强医学人文科学教育。当然,在课程的设计中,除了已有的公共课程外,还要增设法律等人文选修课。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能够培养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愿意倾听病人的痛苦,能够持有对病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10]。

( 2) 开展导师制教育,发挥好导师的“传、帮、带”作用

从理论而言,学校教育是培养个人价值观的途径之一,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开展导师制教育,意图为通过建立小型小组或团体,藉由团体动力作用或榜样作用,通过优秀导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医学生树立起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及人生观、世界观。由于每个医学生具有独特性,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因材施教”是导师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建议在选择导师时,注重两个侧重: 第一个侧重点在于导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责任感、同情心、同理心,第二个侧重点在于导师的良好的沟通互动能力。具备以上两个特点的优秀的导师会根据指导的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或通过“师徒式”方式培养未来卓越医生的人文素养和良好沟通能力,或通过团体形式将卓越医生需具备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团体规范。总之,导师会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使其所教导的学生达到卓越医生教育的培养要求。

( 3) 要求医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体会患者及家属的情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则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同理心,利于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会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会发生与不同人、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依据符号互动理论,在医学生与不同人、事物发生沟通互动时,其对人、事物意义的理解会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包括了他们自身责任感的改变、职业感的改变、及对病人及家属的情感改变等等。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在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时,一定要求医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 4) 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促进人文素质提高

教育计划 篇8

《意见》指出, 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 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 是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的重大举措, 是推动教师教育创新的有力抓手, 是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的政策导向。部属师范大学要高度重视, 通过实施项目, 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 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并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意见》对“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的实施工作提出了四条要求:一项目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教育。项目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 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 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要充分体现改革与加强教师教育的鲜明导向。二要突出改革创新。要努力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深化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科学应用研究;创新教学和科研的组织方式;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采取切实措施, 吸引和激励优秀教师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任务;鼓励支持师范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 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三要努力促进资源共享。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 建设统一的教师教育共享平台, 为免费师范生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服务。当前要重点建设包括“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共享”等三个应用系统在内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四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 部属师范大学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做出示范;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学改革, 在高质量高水平培养师范生方面做出示范;要积极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 在研究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做出示范, 充分发挥对全国师范院校的引领作用。

《意见》最后强调, 教育部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 并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结果, 对有关学校的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

教育计划 篇9

1. 教育公平成为了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变得越来越关注生存状态, 关注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的作用居首位,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力。”[1]

自古以来, 我国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就将公平视作理想的追求, 视作美好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看看“公”在《汉字源流字典》里的意思, “公”, 会意字, 甲骨文从口 (器皿) , 从八 (分) , , 会平分器皿中东西之意。[2]“平”, 会意字, 金文从亏 (即于, 表乐声婉转) , 从八 (表平分) , 本意为乐声平缓, 在社会的变迁中引申为“齐一, 均等”之意。[3]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上这样定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三层内容:一是入学机会公平, 二是教育过程公平,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4]具体表现为入学机会的均等, 教育设施投入的均等教育资源的均等, 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公平, 等等。

2. 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1) 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

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改革开放后,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实行, 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样的循环让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性发展, 甚至会出现优质资源过剩的状况, 而农村的地区的优良教师越来越缺乏, 加之当地政府没有有效的办法留住优良的教师队伍, 农村落后区域的教育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城市中心的小学教师44.4%拥有大学本科学历, 相较之, 西部农村地区仅仅只有15.6%拥有同样的学历文凭。[5]

(2) 教育经费的问题

教育资金的缺乏成为阻碍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 有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收入低于平均生活水准的农村, 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经费用来发展教育。地方财政在发达地区的投入远远高于西部农村地区, 据统计, 在1990年, 上海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最穷农村地区的5倍, 到十年以后已增长至10倍。[6]教育经费的缺乏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消极影响, 由于繁重的教学工作、紧缩的预算及不发达的交通, 农村地区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培训的课程、从事研究活动、观察同行在教学中运用的创新的教学法。

3. 在农村实施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 远程教育正以强劲的势头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蓬勃发展起来, 并在中国西部地区遍地“开花结果”。为了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发展农村教育,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 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 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 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要以地方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经费, 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The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Rural Schools简称DEPRS) 的指向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特别是较为贫困的西部地区。远程教育被看做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方案。美国学者希拉里·佩雷顿 (Hilary Perraton)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 远程教育能为那些不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提供教育的一种方式。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支持。

二、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计划实施概况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提出, 从2003年伊始,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从2003—2007年, 预计耗时5年时间, 使数千万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从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并使得农村中小学切实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能, 此项计划分别从三个方面着手,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初步构建一个惠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

2003年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 是在2001年教育部和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成立的基金会的一系列关于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此基金会在2003年年底时,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0多个贫困县中1000所乡村中小学的远程教学示范点。[8]此基金会的资助使得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第一次有了远程教育设备, 并为以后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是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的初步有效的探索。在此经验的基础上, 按差异分别给我国农村中小学设置三种不同的远程教育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 以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 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传递到这些边远的农村学校。从2003年开始, 截至2006年年底, 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已经覆盖农村小学教学点91230个, 农村小学186734所, 农村初中34527所;全国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349496套, 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1750套, 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4937套。[9]有了这些远程教育设备,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

2. 培训一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实现了工程确定的培训目标。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 教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成为此计划的重要步骤。从2003年9月开始, 教育部实施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全国教师依托远程教育的平台, 实现了教师终身教育的体系。2006年暑假期间, 教育部实施了“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 2007年暑假期间又组织实施了“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参与培训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人数达20多万。在2010年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项目中, 有270万名中校区教师参与培训。

3. 建立了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有效支持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转。

新设备的安装和教师的培训, 给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推进做了强有力的支持, 教育部又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地方地方电化教育馆, 为加强多种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做出努力, 学校可以从中央电化教育馆注册接受卫星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 (CEBsat) 能够覆盖全国, 形成了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CEBsat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具有8套数字电视节目、3套IP流媒体节目、8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25套IP数据广播节目的传输能力, [10]国家层面的视频教育资源库, 都想农村中小学进行免费提供, 有力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一是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是教育过程公平,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 都能在远程教育的实施中得到一定的实现。

1. 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突破了在固定教室固定班级上课的模式, 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模式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 使得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时间、相对不固定的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没有所谓的重点班级、重点学校, 所有孩子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学习。

2. 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

远程教育采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实施远程教学,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和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以及视听阅览室、多媒体联网计算机等先进的学习设施和其他学习支持服务。[11]学生不分成绩优差,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平等地利用学习资源, 并与其进行互动,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是在传统课堂中难以保证的公平, 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宣传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公平性, 但是很难保证传统课堂里的老师不会对学生抱有偏见, 既然有偏见, 那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难以控制主观因素对其教育教学的潜意识影响。

3. 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公正的不平等, 在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的基础上, 排除不可控制的因素, 所达到的结果的公平。并不是指每个孩子达到同样的学业成就, 而是“作为实质公平的教育结果公平可具体地理解为每个受教育者获得为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健康、全面发展和这种健康、全面发展的每个侧面都获得与其潜能相应的一定程度的发展”。[1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学生个体知识、技能的提升, 是每个个体获得的与其潜能相适应的发展, 这正是教育结果公平的一种外在体现。

四、结语

在远程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需要大量的经费维持系统的持续使用、教学材料与农村学生的生活不是很适合, 但是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支持, 农村远程教育是缩小地区差异和传递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作用不可小觑。实现教育公平须渐进,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重视农村远程教育, 并为其提供各种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让农村的教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农村的学生切实接受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010-7-1.

[2][3]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4) :74, 109.

[4]顾明远.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4) .

[5][6]Shiling Mc Quaide.Making Education Equitablein Rural Chinathrough Distanc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rachin Open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9 (2) .

[7]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http://www.edu.cn/20040325/3102277.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教育信息化建设, http://www.moe.gov.cn.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2006—2007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http://www.moe.gov.cn.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http://www.moe.gov.cn.

[11]戴军波.现代远程教育中教育公平的调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8) .

如何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篇10

以强化计划生育宣传为突破口, 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坚持贴近群众, 按需施教, 以通俗易懂、可行实用的形式, 求实求新, 着力建立“入户宣传、标语宣传、阵地宣传、信物宣传”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新机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加之有些实际困难尚未得到解决, 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者开展入户面对面零距离宣传教育, 将宣传任务落实到人, 给群众讲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节育政策、优先优惠政策和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生产科技知识等婚育文化知识, 把一些条规性的书面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群众能够理解、容易记忆的语言,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各自实际, 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 在群众聚集和醒目处书写和刷新固定宣传标语, 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 增强人口忧患意识, 积极支持和参与计划生育。

二、多部门协同配合运作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传统婚育观念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彻底改变, 因此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社会舆论的覆盖面, 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党委宣传部门要指导、协调报刊、广播、电视、文化等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创造有利于人口控制的舆论环境。卫生部门也要积极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部门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作为成人教育的内容, 支持各类学校办好人口专业教育, 培养合格专业人才。计划生育部门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 开展广泛深入的群众自我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文艺宣传, 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题栏目等。只有各部门共同合作, 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实行计划生育的良好风尚, 才能有效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三、以人为本, 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质量

计生工作的宣传教育服务的面很大, 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 在宣传的内容、形式方面, 必需切合群众的实际, 因人而异, 满足群众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他们除了要懂得计生政策、避孕节育、婴幼儿抚育、子女教育等知识外, 还想获得更多的各种技术信息。因此, 我们的宣传必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按照他们的需求提供宣传教育服务, 从思想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建设。

四、开展多样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

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融汇到群众文体活动中, 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例如, 利用“秧歌文化”组建的计划生育秧歌宣传队通过说唱、舞蹈等形式广泛宣传先进事迹, 把先进的生育文化、思想文化和科技致富信息传递给群众, 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群众在娱乐当中加深了计划生育的教育知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积极性, 编印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小册子、小折页, 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关爱幼儿成长、关爱母婴健康等专题活动, 开展计划生育宣传知识竞赛活动, 还可以举有关计划生育题材的摄影、书画展览、普及群众易于接受的计生常识, 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专题活动, 提高广大育龄青年生殖健康水平及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制作具有特色的计生宣传牌、长廊、生育文化阵地, 计生宣传栏、公开栏及阅报栏等及时更新内容, 在城镇商业电视大屏幕进行滚动宣传人口文化与人口计划生育法规政策, 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宣传功能。拓展群众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增强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五、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及构成比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招收宣传方面的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的人才, 造就素质高、能力强、会服务的宣传教育干部队伍, 要求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通过考核方式, 对现有在岗的计划生育宣传员进行清理, 在编制范围内完善聘用合同, 合同期限为1年。年内考核为“称职”或“优秀”的, 合同期满办理续聘手续;考核为“不称职”或不能胜任工作的, 不再聘用。聘请政策水平高、文字能力强的人员作为计生工作宣传员, 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实现教育宣传队伍网络化, 方便宣传人员了解情况, 掌握信息。组织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活动,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宣传教育技能,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 也可以让群众用现身说法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使他们处于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的双重位置, 推动群众性生育文化建设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摘要:计划生育教育是全民的教育,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课题。本文讨论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提高策略。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篇11

【关键词】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学分制;课程模块化;课程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44—04

前 言

定位于成人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网络教育面向的学习者大多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不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是更重视实用技能的提高与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本专科生源素质有所提高,原有学历补偿性教育正向提高性教育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正向成人素质教育前行,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及素质的教育。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也称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多规格、学制弹性灵活、课程模块化等原则,制定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水平提升的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在反思现代远程教育现有教学计划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学计划改革思路。

现有教学计划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主要参考和借鉴了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其特点是以阶梯式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严谨,理论性强,这对于传统院校的精英教育目标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网络教育院校与传统院校相比,面临的是不同的教学对象、目标定位与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平等化为其主要目的,所以,全盘照搬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不合适的。调研发现,试点院校80%~95%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严重缺乏,课程设置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根本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业内比较普遍的完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也显露出一些弊病。各试点院校在借鉴传统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着人性化、民主化原则,大力推行学分制。以网上人大为例,学院采用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制度,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课程,这样做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学力强的学习者可提前结束学业,学力弱的学习者可以推迟毕业时间,这给了远程学习者最大的自由与灵活。但完全学分制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效率低,学习过程监控不力,因传统学习习惯影响而严重依赖教师的学习者常常在一大堆课程面前无所适从,会出现随意选择课程、不顾课程关联或逻辑关系、将必修统考课程安排靠后影响考试和毕业等问题,更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信心;更有部分学习者(比如专升本)在一年内修完所有课程,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从管理角度考虑,由于选课太放任而导致相应的教学辅导、学习支持等工作量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教学工作安排。完全学分制并不完美,如何根据我国远程学习者学习特质和成人学习特点来有效安排教学计划,是教学计划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计划改革目标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调整课程结构,以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突出专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应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安排,提高远程学习效率。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网络学习者90%以上是在职成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从两方面实施改革:一方面,课程设置向职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压缩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和各项技能培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更“专”更“精”; 另一方面,大力增设各类有益于拓展学习者视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人文、健身、财经、生活类课程,开展广泛的通识教育,使学习者所学知识更“宽”更“广”,这也是未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上,目前主要有五种管理模式,分别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年制管理模式、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有些试点院校采用统一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学习计划、集体选课和集体预约等方式实现学习者的高交费率、高选课率和高预约率,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保持较快速度。将学分制与学年制、学期制相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行为,但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可提高远程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远程教育领域可合理应用。

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1. 课程职业化

网络教育教学对象90%以上是在职成人,具有职业性强、實践经验丰富等特点,他们更期望通过远程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当前参考全日制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主要采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性很强,实用性不足,缺乏职业针对性,学习者学习兴趣不高,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体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实用课程是成人学习者更需要的。面向在职成人的教学计划改革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能力化和技能化。尤其在专科阶段,更应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比例技能型课程,降低理论课程比率;而在本科阶段,则逐渐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素养,适度提高理论课程的比例。总之,需体现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一体化设置课程的原则。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的教育应根据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设置课程,以分别达到各自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为学习者从中等教育起步完成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提供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计划。

当然,课程的全面职业化和实用化要建立在全面深入的职业和岗位分析基础上,要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社会需求反应迅速,要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让社会参与职业类课程的制定与实施,这些当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纲领。

2. 课程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比较广泛地运用于技能性知识教学。所谓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能在适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内完成,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一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一个专业中常有多个职业方向,可将不同职业方向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使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比如,与市场营销专业最贴近的职业方向有营销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市场调研策划人员,可设置各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兴趣或未来职业方向自主决定选修相应等级模块课程。目前试点院校的课程服务普遍提供到专业为止,没有针对职业方向进一步延伸。

nlc202309030325

课程模块化优势明显,首先是各模块培训目标明确,都以掌握专项技能为目的;其次是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是便于教学计划更新,以后在该专业大类范围内,开发新专业时只需对专业教学模块作出修订即可,从而使新专业的开发周期缩短,效率提高,适应市场的需要。

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个教学计划应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职业群的通用性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划分为核心课、加深课、加宽课和选修课。我们可以尝试将全体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通识教育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些公共基础学科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政治课等;职业技能模块是根据职业分析而建成的职业类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是拓展类课程,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可以包含的内容有:职业规划、法律普及、文学素养、理财知识、电子商务等。

3. 学分学期制相结合

学分制是现代社会中各高校努力追寻的方向。完全学分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习者的自主权,但无限制的灵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和学习效率低下、选课逻辑混乱、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等,学习课程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势必影响学习者学习信心和学习质量,还会出现凑学分现象,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等资源容易造成浪费。有学者指出,单纯的完全的学分制并不存在,像美国最早实施学分制,但也广泛结合学期制、学季制、三学期制等,英国高等教育一般是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日本在本质上也是实施学分学年制。我们要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保障其学习自主权的前提下,综合其它办法来提高远程学习效率,学期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的行为,但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合普通课程一般需要4个月的学习周期,综合分析当前部分院校实施的双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弊端,笔者提出“三期三考”设想,即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学期,一年举行三次集中课程考试,也就是说每个学期含四个月时间,学期末举行课程考试。这种“三期三考”设想不同于国内外比较普遍的三学期制。当前,国内外众多高校都采用春、夏、秋三学期制,其中春和秋学期为长学期,一般为16~19周,夏学期为短学期,一般为8周左右,普通课程在长学期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小学分课程等在短学期开展,国内的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从2005年起都陆续实行三学期制,这有利于实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其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而网络教育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本身就身在实践岗位,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需额外的实训教育,三学期制设想主要是基于课程的学习周期、全国性考试组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而提出的。

三期三考不是单纯的学期制,而是学期制与学分制的结合,思路是对必修课采用学期制和固定的教学计划,对选修课仍然采用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任意选择课程模块或课程,只要选修课学分达到该模块要求的总学分即可。这一方面可保证必修课的逻辑教学,使教学、辅导与考核统筹安排,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针对选修课的选课制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照顾到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取向,有助于实现充分的个性化教学与服务。

当然,从个性化、人性化角度考虑,学期制的安排并不是死板的一刀切。学习者由于个人情况如出差、怀孕等无法按时学习和考试时,可申请取消学期中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对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选修课,选课后一段时间内也可以退课。

4. 提高选修课比例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在目前的试点院校中,虽然学分制被广泛采用,但各院校选修课程比例仍然偏低,专业理论等必修课仍占绝大部分比重。比如人力资源专业,在随机调研的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沈阳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上海大学、江汉大学等院校,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基本在15%~25%之间,各学校选修课比例不高、跨度较大。再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随机调研的西南大学网院、浙江大学网院、衡阳技师学院、四川大学网院、南开大学网院等院校,选修课比例仅在0~20%之间,有50%的院校选修课比例竟然在5%或以下徘徊。这对于学分制的开展是不利的。

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大幅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是重中之重,目前,人大网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选修课比例在18%~35%之间,若实施改革,选修课比例将整体提高到40%以上。

5. 增设创新学分

设立创新学分的目的是鼓励学习者全方位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活跃校园氛围。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习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对获得一定竞赛奖励的学习者赋予一定的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不收学费。这可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建设虚拟校园、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降低学习孤独感、丰富远程学习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在具体实施方面,创新学分可以附加学分的形式呈现,总学分的小比例部分(比如5%)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不交学费,不增加学习者经济负担。没有获得创新学分的学习者,需要通过选修其他课程来获得相等于创新学分的学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新旧教学计划比较

根据课程职业化、课程模块化和学分学期制相结合的设想,新的教学计划可包含以下课程模块(以原教学计划中专科80学分和本科150学分为例):

总体而言,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中,职业技能课程比例大幅提高,将占总课程的20%以上;选修课程比例也有较大提升,基本占總课程的40%以上,而原有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比例一般在15%~35%之间。新教学计划中,专科阶段强调技能教学,必修课比例最低,专业理论课比例最低,而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程比例最高;本科阶段强调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专业理论课比例提高,选修课比例降低;跨专业层次由于有先修课,所以必修课比例最高,包含15%的必修先修课。原有的专科阶段、专升本阶段总学分由80学分全部调整为85学分,这5学分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而高起本阶段的150学分中,增加了9学分的创新学分,课程学分降低,以减轻学习者学业负担,同时有利于鼓励学习者多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建虚拟校园。

讨 论

学历教育是目前远程教育的主体部分,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很可能将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型,课程的职业化、模块化不仅是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远程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但教学计划的改革牵涉到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改革中难免遇到各方阻力,尤其是职业技能课程的全面建设、与证书认证机构的合作等都将是庞杂的大工程,是教学计划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结合院校教学目标,在培训市场广泛考察成型的相关课程,出资引进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思路还有待实践检验,同时也旨在抛砖引玉,希冀与同行共同探讨网络教育教学计划该如何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晓英等. 面向成人的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与方 法[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

[2] 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DB/OL]. http://www. tech.net.cn/y-jxgg/kcgg/11696.shtml

[3] 刘重庆,徐国庆. 课程模块化的目的与方法[J]. 职教论坛,2001,(3).

[4] 张生明. 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 中国教育报, 2008-2-28(3).

[5] 刘春生. 职业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 2011-11-30

作者简介:陈义勤,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研究部(100872)。

责任编辑 石 子

教育计划 篇12

一、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概述

澳大利亚优质教师计划, 是澳大利亚政府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提出的提高教师质量的培养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21 世纪学校领导所需掌握的教学知识与技能。AGQTP于1999 年出台并于2000 年开始正式启动[2], 一直实施至今, 本文选取的政策是《澳大利亚优质教师计划 ( 2011 - 2013) 》。在2011 -2013 年, 联邦政府将支付22. 5 百万澳币支持该项目。经费支出将主要用于学校以下九大关键学科领域的教师专业学习: 文学 ( 英语) 、数字计算能力 ( 数学) 、科学 (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历史、地理、信息和通信技术、语言、职业教育和音乐。主要的目标群体是有十年或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 离开教学岗位一段时间后又重返讲台的教师, 临时的教师, 土著学生的教师, 农村、边远地区、城市贫穷地区的教师。鉴于澳大利亚分权制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各地区中小学教育事务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我国的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 年5 月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5. 5 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训机制, 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 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 应以地方为主实施。

二、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的相同之处

( 一) 提出背景和目标趋于一致

在国际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下, 教师素质和质量成为当今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股因时代而产生的教改洪流中, 肩负引导教育发展重任的教育政策不仅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而且更加凸显了其时代价值。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优质教师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理解力, 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所赋予教师的使命与要求, 以此来顺应澳大利亚教育的发展方向[3]。

我国政府以新世纪的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环境等因素为出发点, 认为21 世纪给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而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等现实因素, 都要求政府制定有关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0 年, 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 教师[2010]4 号) 。其目的是, 通过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提高优秀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 促进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同时, 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 推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的开展, 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突破。由此可知, 两个措施都是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资状况。

( 二) 基本措施一致

1. 中、澳两国都由政府为教师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规定: “在2011 - 2013 年, 联邦政府将支付22. 5 百万澳币支持该项目。经费将用于各州和领地的活动开展, 政府分配给每个州和地区的教育权威机构的经费主要基于2009 年澳大利亚统计局所公布的该地区学生入学人数比例。资金的使用则根据年度拨款法案和1997 年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的财务管理和责任法案的监管要求。”我国中央财政投入5. 5 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

2. 两个项目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提高教师队伍和专业化素质的举措。我国与澳大利亚有着相似之处, 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处于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学生, 其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因此, 通过“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促进各地区师资水平的均衡提升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3. 二者都是由中央政府牵头,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虽然由联邦政府出资筹建, 但州政府以及地方的私立教育办学力量在具体活动的开展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州政府必须在联邦政府制定的主要架构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并给联邦政府提供年终总结报告。在我国, 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 应以地方为主实施。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

4. 两国为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机会。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都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措, 两项举措的实施使得澳、中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得到在职专业发展机会。AGQTP为澳大利亚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许多职后发展机会。在AGQTP的推动下, 2010 - 2013 年, 新南威尔士州大约有30 万教师参加了读写、计算、科学和职业教育等科目的培训活动。国培计划也为我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在职培训机会。截至2013 年11 月, 北京等18 省 ( 市) 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已完成80% 以上, 计算机培训已完成90% 以上。

三、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

( 一) 政策提出的保障体系不同

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出自《关于21 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的阿德莱德宣言》, 从政策的内容来看, 该政策对政府与实施培训计划的单位或个人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 并有一系列的相关法案作为约束, 如《刑法和犯罪法》 ( 1914) 、《种族歧视法》 ( 1975) 、《档案法》 ( 1983) 、《性别歧视法》 ( 1984) 、《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法》 ( 1986) 、《残疾人歧视法》 ( 1992) 、《女性工作机会平等法》 ( 1999) 、《2004 年龄歧视法》、《公平工作法》 ( 2009) , 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如申请获得AGQTP资助项目或是退出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步骤, 促使项目明确化。我国的国培计划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是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形式来实施的。这仅是从政策层面上出台的一个文件, 缺乏法律的保护。从政策的内容来看, 该政策对政府与实施培训计划的单位或个人之间是一种领导关系, 实施培训者对接受培训者是否在种族、年龄、性别、残疾有对待不公和歧视等方面有相对细致的关怀与考虑。

( 二) 两项举措的内容存在差异

AGQTP项目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来帮助学生的文字与算数水平, 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强调对澳大利亚国家课程、目标人群学习的需要、跨学科和学校给予优先发展。详情如下表:

除了上述活动, 每年AGQTP活动计划还必须分配资金的25% 用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澳大利亚的国家课程、全国教师专业标准和学生福祉等领域。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为全国的孩子们改善教育成果, 提高学生的福祉, 并为他们今后进入成人的生活做准备。解决学生的福祉是了解学生生活、情绪和学习以及防止青少年抑郁、自杀、自残、反社会行为 ( 包括欺凌和暴力) 和滥用药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我国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前者面向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农村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教师培训者, 进行分类、分层集中培训;后者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以及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其中的顶岗实习可谓中国特色一项创举。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 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 - 6个月的脱产研修。

( 三) 二者在选拔受训者的方式上存在不同

AGQTP项目参与培训的人员多以先申请, 待通过了组织机构的审批后才得以参加; 国培计划的参训人员多以各基层单位先选拔, 然后再呈报上级主管部门的方式。

四、启示

( 一) 教师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的融合及开阔的国际视野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此次优秀教师计划中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将先进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 还利用网络技术将先进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反思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 大多数是强调对教师知识的培训, 如我国的师范教育, 多年来课程设置都以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教育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为主, 理论知识陈旧, 并缺少实践性, 且知识的更新缓慢, 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政策指导[4]。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多采用师徒模仿式, 新教师为在学校中求生存而去模仿老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 而缺乏创新环境与土壤。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在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上立足本土内容的同时, 还有像亚洲研究、国际最佳实践等相关国际视野的课程培训及研究; 我国在对基础及中等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上缺乏涵盖全球化的国际课程内容。

( 二) 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结合了多种社会力量, 包括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非政府教育机构、宗教部门、社区等。在澳大利亚学校教育中, 也特别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 各州都成立了家长联合会, 与学校一起致力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下, 政府优秀教师计划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力, 对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提升教师质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民主性, 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促进教师发展的工作中来, 从而能够更为细致地了解公众对教育及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 以进一步促进有效政策的制定, 并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 三) 注重教师成长的实践性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为各种职业阶段的教师都提供了相应的专业发展活动, 特别是对新教师以及十年前入职的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致力于帮助教师认识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 积极参与专业发展项目, 促进自身教学技能和知识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 鼓励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努力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加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 生成自身的实践智慧。我国当前的师范生教育过于理论化, 缺乏相关教学实践, 进入教师岗位后通常是采用模仿式的听课形式, 缺少相关的入职培训, 师范生的就业前实习也并不规范, 而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往往容易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故步自封的现象, 缺乏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动力。

( 四) 政府和相关部门强有力的监督和评估是确保教师教育质量的保障

澳大利亚一些州政府所设置的教育部门中, 各教育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行使了教育督导的职能。许多政府或非政府间的教育组织机构也都在管理和监督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 因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一般的州或地区教育部都设有教育检查办公室和教师资格委员会, 负责制定教师的标准以及教师的管理。联邦制订的政府优秀教师计划规定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目标、对象、重点学科领域、实施及评价等一系列内容, 体系完备。州政府会出台相关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 依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全面的评价。我国的监督与评估实施大多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一级的专门行政部门来履行, 缺乏非政府成员的参与监督机制, 一套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我国的“国培计划”虽然填补了我国对教师的培养和在职培训教育政策的空白, 但政策指导的清晰性及其政策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优秀教师的认证体系尚不完善, 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显现出随意性和松散性的特点, 且教师的专业发展地区性差异显著。

摘要: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 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 得出对促进我国优秀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Z].教师[2010]4号.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2006) .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Client Guidelines 2005 to 2009.Canberra: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3]冯大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新进展[J].教育研究, 2008 (5) .

上一篇:课堂评价素养下一篇:视觉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