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无缝线路

2024-07-10

超长无缝线路(精选4篇)

超长无缝线路 篇1

摘要:阐述了超长大板结构无缝施工的经验和理论,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超长大板结构无缝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提出了混凝土温差控制的措施,介绍了大底板地下室的抗浮设计,以积累超长大板结构施工经验。

关键词:超长大板,无缝施工,膨胀加强带,后浇加强带

厦门某商业广场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440 m,宽约420 m,地下1层,局部2层,总建筑面积42万m2,地下室占地面积16万m2。基础为嵌入式整体梁筏板,底板厚400 mm~700 mm,地梁尺寸多为1 000 mm×1 500 mm,剪力墙厚350 mm~400 mm,混凝土设计标号C30/S10。本工程属特别超长混凝土结构。

为加快工程的建设工期及降低建设成本,本工程决定采取无缝施工,对于超长结构工程的无缝施工问题,目前已形成了较系统的经验和理论。根据抗裂验证计算,只要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保持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便可控制结构开裂,常规的方法就是使用高性能膨胀剂,膨胀剂在常规掺量下,一般可60 m不设缝,超过60 m时,可采用“膨胀加强带”解决,带宽2 m~3 m,“膨胀加强带”内大掺量(掺12%膨胀剂),带两侧普通掺量(掺8%膨胀剂)。带两侧设钢丝网,防止两侧混凝土流入。施工时连续浇筑,浇到加强带时改换配合比。具体控制如下:加强带外用补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膨胀率2×10-4~2.5×10-4,加强带内用大膨胀率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膨胀率为2×10-4~3×10-4,加强带间距40 m左右,如此循环下去可连续浇筑80 m~100 m而不设“后浇加强带”(当超过80 m时设置“后浇加强带”)。为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制定了详细的超长无缝结构控制裂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重点控制如下。

1 大体积配合比控制

1.1 原材料控制

1)水泥:选用国标的普通硅胶盐水泥,需要时掺加矿渣粉;2)膨胀剂:选用高性能YQA膨胀剂;3)粗骨料:粒径不大于4.0 cm,含泥量1%,泥块含量小于0.5%;4)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2.5 m以上,含泥量小于3%,泥块含量小于1%的中粗砂。

1.2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1)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的不同部位,施工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2)根据混凝土工程量、膨胀率和收缩率,以及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指标进行YQA混凝土试配。3)针对本工程是在秋冬季节施工,搅拌站在选择泵送剂时,除对减水率进行要求外,必须考虑其缓凝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10 h,入模混凝土坍落度120 mm~130 mm,确保混凝土不得有泌水现象。

1.3 混凝土的泵送控制

1)商品混凝土出厂后严禁加水,现场备有减水剂,以调节坍落度不足;2)严格执行“开盘鉴定”;3)施工过程中抽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与用量及混凝土坍落度;4)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尽量不出现冷缝;5)底板用平板振动器时,相邻搭接振捣30 mm~50 mm;6)泵送宜连续进行,尽量不要停顿,料斗中应留足够的拌合物。

2 施工方法控制

2.1 施工部署

根据设计图纸,建筑要求及地基情况,结合超长结构无缝理论和膨胀剂抗裂要求,将整个底板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施工时只能以后浇加强带及膨胀加强带划分施工段,后浇加强带间距长约142 m,宽约73 m,膨胀加强带间距长约72 m,宽约41 m,面积1 000 m2,混凝土方量1 000 m3。

2.2 采用整体浇筑

整体浇筑即膨胀加强带与底板混凝土一起浇筑,当混凝土供应或绑筋等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要浇筑至膨胀加强带一侧。

2.3 采用跳仓浇筑

跳仓浇筑即以膨胀加强带为界,采用分开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加强带的两边用孔径不大于5 mm的钢丝网进行隔拦,在加强带施工前,将浮浆清理干净,接口部位要凿毛。

2.4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地下室剪力墙用后浇加强带分成多段,最长的一段弧长达170 m,厚400 mm,高约6 m,施工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500 mm左右,一次浇筑高度为1 m,采用两台泵进行浇灌,开始间隔时间2 h。剪力墙上水平施工缝的处理与普通混凝土相同,要设置钢板止水带,重新浇筑时要将表面凿毛,清理干净,铺上厚20 mm~25 mm并掺入12%YQA膨胀剂的1∶2水泥砂浆。

2.5 后浇加强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加强带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为600 mm,第二次浇筑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一起浇筑,在结构施工两个月后浇筑剩余的800 mm混凝土。

3 底板混凝土平整及标高的控制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为16万m2,每次浇筑的混凝土面积都在2 100 m2~3 500 m2左右,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标高是一大难点,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确保板面平整,在混凝土浇捣前先在竖向插筋上定出标高控制点,浇捣时,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再用平板振动器振平,根据标高控制点,拉出标高线,用方尺括平,再用砂板抹平,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表面压实,抹平,以防止因水分蒸发造成表面收缩裂缝。

4 混凝土浇捣及裂缝控制

1)为避免混凝土产生冷缝,混凝土连续施工控制在浇捣后4 h内,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不少于10 h。2)以后浇加强带与膨胀加强带划分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必须保证连续浇筑。3)底板浇筑时按“斜面分层,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原则来浇筑。4)在每台输送泵软管出料口布置4台插入式振动器。同时,对分层混凝土进行2次振捣,即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将振捣器卧倒,对下层混凝土均匀振捣一次后,立即浇筑上层混凝土,并将振捣器再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振捣。

5 温差控制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为嵌入式整体梁筏板,底板厚400 mm~700 mm,地梁尺寸多为1 000 mm×1 500 mm,外界大气温度为25 ℃,混凝土中心温度可达50 ℃~60 ℃,混凝土内外温差30 ℃左右,需采取保温措施。本工程委托温度监控单位进行温度监测,当内外温差大于25 ℃时,采取如下保温措施。

5.1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保温

采用“保温、保湿、蓄热”方法进行保温。底板混凝土浇筑后立刻抹面,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收光以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并紧贴达到保湿目的,以免水分快速蒸发导致开裂。终凝后在塑料薄膜上洒水养护并覆盖一层麻袋保温,蓄热养护。

5.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保温

采用带模养护的方法进行保温。浇筑后在模板上洒水养护,拆模时间要求在混凝土浇筑5 d后,从而达到保温目的。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抗浮设计计算水位标高7.60 m(黄海高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形东北标高13.30 m,西南标高6.00 m,系缓坡地形,地下水总体由东北向西南渗流,东北两侧场地高于设计计算水位。为降低场地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室的作用,因本工程系超长无缝大板设计,故采用疏水的方式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在东北部地下室外7.6 m高程处设置盲沟,拦截上方的地下水,并通过市政管网收集排水。具体做法:在广场边坡临时支护与地下室之间采用滤水材料回填作为截水盲沟使用,在7.20 m标高处设置集排水管将渗入水收集,采用0.4%的坡度自排水辅以排水泵排出,将液面控制在7.20 m标高处以满足抗浮设计水位的要求。

本工程在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工程施工下,于2005年顺利竣工,由工程验收及使用效果表明,本工程在大面积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及大底板地下室结构施工中有效地减少与控制裂缝;合理地采用疏水工程,科学地布置抗浮锚杆,为整个单位工程的顺利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晗迓.超长混凝土结构不设缝技术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5):32-33.

[2]倪文卫.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6,23(3):77-79.

[3]JG 1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4]杨瑞清,朱黎心.地下建筑物设计和施工防水位的选定与抗浮验算的探讨[J].工程勘察,2001(1):11-12.

[5]邝穗春.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实践[J].山西建筑,2008,34(21):117-118.

大型购物广场超长结构无缝设计 篇2

工程实例为某大型购物广场工程。

1 工程概况

该购物广场工程位于广东省某市城区内, 为一层地下室平台上的三塔建筑。南边为两栋地下一层地上20层的商住公寓, 北边为一栋地下一层地上4层的购物广场。此次研究的对象为北边4层的购物广场。

该购物广场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为41883.44m2, 平面形状为162m×64.8m的矩形形状, 见图1。柱网尺寸为8.1m×8.1m, 屋面标高为22.650m。本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并通过在电梯井处设置剪力墙形成少墙框架结构。典型框架梁截面为300x800和300x600, 次梁截面为250x600, 楼板厚度为120mm。结构嵌固端为地下室顶板,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基本风压为0.35k N/m2。由于本建筑为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 所以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乙类) ,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综上, 本工程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 对该结构做不设温度缝的设计。

2 温度应力分析

2.1温度场的建立

温度场与建筑结构所处的温度坏境有关, 不仅受坏境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影响, 而且还与温度场建立的温度有关。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均匀温度作用的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对结构最大温升的工况, 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TK——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 (℃) ;

Ts, max——结构最高平均温度 (℃) ;

T0, min——结构最低初始平均温度 (℃) 。

对结构最大温降的工况, 均匀温度作用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Ts, min——结构最高平均温度 (℃) ;

T0, max——结构最低初始平均温度 (℃) 。

结构最高平均温度Ts, max和最低平均温度Ts, min宜分别根据基本气温Tmax和Tmin按热工学的原理确定。对于有围护的室内结构, 结构平均温度应考虑室内外温差的影响;对于暴露于室外的结构或施工期间的结构, 宜依据结构的朝向和表面吸热性质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

结构的最高初始平均温度T0, max和最低初始平均温度T0, min应根据结构的合拢或形成约束的时间确定, 或根据施工时结构可能出现的温度按不利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合拢温度一般可取后浇带封闭时的月平均气温, 钢结构的合拢温度一般可取合拢时的日平均温度。

综上所述,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和计算简化的原则, 结构最高平均温度Ts, max和最低平均温度Ts, min, 分别取当地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通过查阅当地气象资料, 分别为35℃和5℃。本工程的施工时间为3、4月份,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为5~7月份 (考虑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7d) 。所以结构的最高初始平均温度T0, max和最低初始平均温度T0, min分别取当地5-7月份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分别为25℃和20℃。温差计算如下:

《混凝土规范》9.1.3条中指出:“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 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混凝土收缩可通过等效当量温度来考虑, 但结构间隔30~50m设置后浇带时, 可考虑后浇带封闭之前混凝土收缩完成60%;同时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差在后浇带封闭之前已经得到平衡, 计算时可不考虑该等效当量温度。

2.2温度应力计算

温度应力计算采用PMSAP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全楼楼板定义为壳单元, 升温和降温的温差定义为温荷1和温荷2输入。程序按线弹性理论计算结构的温度效应,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考虑到温差的时间特征, 会出现徐变而引起应力松弛等非线性因素, 实际的温度应力将小于按照弹性计算的结果, 所以取徐变应力松弛系数为0.3。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 其组合值系数为0.6, 频遇值系数为0.5, 准永久值系数为0.4。计算结果见表1, 二层楼板温降工况下x向应力等值线见图2。

2.3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结果可知, 二层楼板的平均温度应力为1.1~1.5 MPa, 小于混凝土 (C30) 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2.01MPa) , 仅在扶梯洞口边缘和电梯井筒附近出现了较大的应力, 平均为2.2 MPa。其原因主要为楼板开大洞导致的应力集中以及电梯井筒处剪力墙对楼板的约束较强, 导致井筒附近出现了较大的楼板应力。对此部分楼板应加大楼板钢筋配筋面积;而在各层楼板平均温度应力中二层楼板应力最大且逐层递减, 其原因为结构的底部楼层受到约束最强, 所以产生的温度应力最大。

3设计技术措施

经过上述计算分析, 对本工程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1) 留设后浇带, 后浇带间距30~40m, 带宽800~1000mm, 后浇带内钢筋采用搭接接头, 后浇带混凝土在60天后浇筑。后浇带封闭时间应选择低温时节, 后浇带浇筑完毕后亦须加强养护。

(2) 楼板设计, 对所有超长的楼层楼板配筋均采用双向通长的配筋方式。对结构的二层和屋面层适当加大楼板配筋率。结合重力荷载作用下的配筋面积, 二层和屋面层楼板x向配筋为8@150通长, 其余楼层为8@200通长。对二层楼板温度应力大于2.0MPa的区域采用10@100双层双向配筋。楼板底部钢筋在支座处应拉通设置, 否则应按受拉锚固设计。

(3) 楼层梁设计, 楼层梁应按拉弯或压弯构件计算, 并与原配筋计算结果 (不考虑温度荷载) 包络设计。框架梁上部两根负筋通长, 二层和屋面层的次梁上部两根支座筋通长, 其余楼层采用不少于2根14的架立筋与支座筋搭接, 搭接长度满足受拉搭接要求。梁两侧腰筋总配筋率不少于0.2%, 腰筋在支座处满足受拉锚固设计, 即按抗扭腰筋设置。对二层梁轴力较大的洞口边缘和电梯井筒附近的梁适当加大通长筋和腰筋面积。

(4) 框架柱和剪力墙设计, 框架柱和剪力墙配筋与原配筋结果取包络。对平面两端和受阳光直射的剪力墙适当加大配筋率至0.3%。

(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外加剂。混凝土应低温入模。施工时应做好新浇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施工单位应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协调搅拌站、监理、设计及甲方管理部门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及塌落度控制做出技术方案, 并严格执行, 特别是塌落度的控制更应严格且得到搅拌站的同意。

(6) 保温隔热施工应结合主体施工进度尽快进行, 屋顶花园覆土施工应在主体完工后尽快进行。

4结束语

超长结构无缝设计的裂缝控制 篇3

1 超长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所谓超长结构就是指结构单元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 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等, 都导致超长结构更容易产生裂缝。超长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两种:荷载引起的裂缝及变形引起的的裂缝。实际上工程的许多裂缝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 而是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这种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 收缩变形, 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因此, 对于超长结构, 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 这其中以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为主。

2 超长结构无缝设计的产生

无缝设计是指建筑物超过规范规定的设置温度伸缩缝或防震缝的最大长度而不设置任何形式永久缝的结构设计方法, 所谓“无缝设计”只是个相对概念, 根据结构情况, 可无缝或少缝, 它不包括沉降缝或带有沉降性质的后浇缝, 由于超长结构无缝设计克服了设置变形缝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 超长结构无缝设计的裂缝控制是一门综合技术, 它涉及到建筑材料, 气候环境, 施工工艺, 设计方法等各个方面, 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 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对于超长结构的无缝设计, 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设计技术措施主要之一, 合理设置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加强带。

后浇带是设计中常采用的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不设伸缩缝的有效措施。但这种后浇带只在施工期间存在, 施工完毕后, 后浇带对混凝土由于温差所引起的伸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 在超长结构工程中, 我们可以在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设置膨胀加强带或后浇加强带来取消后浇带。膨胀加强带或后浇加强带的位置与数量与后浇带的设计方法相同, 带宽为2米, 间距可控制在40~60米, 加强带内混凝土提高一个标号, 并增加10%~15%的温度钢筋, 要求分布均匀, 且钢筋伸入两侧各1米。带的两侧架设φ5X5的密孔铁丝网, 并用立筋加固, 防止带外混凝土流入带内, 施工时, 先浇灌带外混凝土, 再浇加强带内混凝土, 且带内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比带外混凝土相对提高, 整个施工过程是连续的。

这种方法通过调整外加剂的掺量, 使得混凝土获得不同的限制膨胀率, 加强带处的膨胀率较大, 一般为4~6X104而两侧混凝土的膨胀率较小, 一般为2~4x104, 形成中部大两边小的膨胀区, 从而使结构的收缩应力得到大小适宜的补偿, 达到防止结构开裂的目的。

对于混凝土墙, 由于墙体薄、面积大, 养护困难, 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因此, 可采用后浇加强带 (2m宽) , 即先分段浇筑完带外各区, 两周后再用大膨胀混凝土填缝, 且带内要设置止水钢板, 止水条或将加强带设成阶梯形。

4 工程实例

我们设计的沈阳忆海长洲项目, 15#、16#、17#楼地下一层, 地上6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下室总长为197.2m, 总宽为37.3m, 地下室底板厚度为0.3m, 顶板厚度为0.2m, 侧墙厚度为0.3m, 全部采用C30混凝土, 抗渗等级为P8, 该工程为超长结构, 抗渗要求高。

此工程在图纸设计中, 在长度方向设有4条温度后浇带, 这些温度后浇带给施工带来了许多麻烦, 温度后浇带必须在60天后才能浇筑, 不仅延长了很长时间的工期, 而且填缝不好会留下渗漏隐患, 影响整个工程的防水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采用了膨胀加强带取替原来的温度后浇带, 做超长无缝施工, 使工程能够一次封闭, 解决了在施工时留设多条后浇带而造成许多隐患的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本工程的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在长度方向上设4条膨胀加强带, 所有膨胀加强带采用C35防水混凝土, 内掺HA类高效抗裂防水剂, 地下室侧墙在其周长上每隔40m左右设一道加强带, 一共设12条。带内水平钢筋率增加10~15%, 所增水平钢筋垂直于加强带方向均匀地固定布置在上下层钢筋上面, 钢筋长度为4m, 长度方向鉴于墙体受施工养护和外界温差的影响较大, 容易开裂, 墙体水平构造筋的间距宜小于150mm, 配筋率宜在0.4~0.6范围内, 由于墙体受底板或楼板的约束较大, 混凝土胀缩不一致, 宜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筋间距为80~100mm, 高1000mm的水平暗梁。

5 总结

上述各种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 可以较好地解决不同类型的超长结构无缝设计的裂缝控制问题, 超长结构无缝设计裂缝控制的综合技术, 通过在多个工程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社会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超长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对超长结构无缝设计裂缝控制的综合技术措施, 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无缝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超长结构,无缝设计,加强带,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超长地坑结构无缝设计 篇4

工程位于新疆阿图什市重工业园区,为石膏破碎子项,地坑总长90.6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P8。整个地坑不设永久性变形缝。

文章结合该工程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并全面介绍该工程超长混凝土无缝设计及施工处理方法, 希望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1 超长地坑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超长混凝土结构地坑底板和侧墙的裂缝形成是由各种影响因素带来的收缩应力导致的。从国内外大量已建的构筑物裂缝统计数据和大量结构试验分析, 超长地坑底板的收缩裂缝的分布基本上呈现这样一种规律:裂缝垂直于底板的长向, 并且沿长向按一定间距分布。下面就从收缩应力角度分析超长地坑底板裂缝产生的机理。超长地坑底板在收缩变形作用下, 混凝土会产生由两端向中心收缩运动的趋势, 这一趋势必然受到地基土的约束, 因此底板混凝土的全截面将出现拉应力,即水平法向应力σx 。从工程实践可知,σx 是设计主要控制应力, 是引起混凝土板内垂直裂缝的主要应力。此外地基土对地坑底板的这种约束为沿底板长向的连续式约束, 因此从端部向中心, 混凝土截面上的水平法向应力σx 将由于这种约束的不断积累而越来越大, 水平法向应力最大值σmax出现在板截面的中点处, 如图1所示。当σmax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时 , 板中部将出现第一条垂直裂缝; 混凝土板开裂后,

每块板的水平裂缝将重新分布,最大应力σ′x 将出现在每块板的中部, 当σ′x>ft,又形成第二批裂缝,如此继续,直到σ′x

2 补偿收缩混凝土抗裂基本原理

超长地坑混凝土结构, 若按照传统施工方法, 每隔20~40 m需设置一条后浇带, 以解决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问题, 这样就会延长工期, 而且后浇带的清理、灌缝非常麻烦, 处理不好常常会成为渗漏的隐患。此外, 后浇带不施工完, 降水就不能停止, 这会增加大量的降水费用。下面介绍补偿收缩混凝土控制裂缝的基本原理。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即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条膨胀加强带(与周围混凝土一起浇) ,在加强带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膨胀剂, 使其产生适度的膨胀, 并对其四周混凝土产生压应力, 以膨胀所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四周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膨胀加强带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由于四周受基础及相邻构件约束,钢筋受拉,混凝土受压,达到应力平衡。

由平衡条件得到如下方程

undefined

其中:σs=Es×ε2,又配筋率undefined,则有:σc=μEsε2/(1-μ)。

式中,σc为混凝土预压应力(MPa) ;Ac为混凝土截面积;σs为钢筋拉应力(MPa) ;As为钢筋截面积;Es为钢筋弹性模量(MPa) ;μ为配筋率(%) ;ε2为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即钢筋伸长率%) 。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σc 与ε2 成正比关系, 而限制膨胀率随膨胀剂的掺量增加而增加。所以, 可以通过调整膨胀剂的掺量, 使混凝土获得不同的预压应力。

根据以上分析,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可以通过对最大应力处给以相应的大的膨胀压应力与之对应,以便混凝土收缩应力得到相应补偿。

3 超长地坑结构混凝土施工抗裂措施

砼浇注前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杂物,同时要在对基础钢筋、埋件定位和标高复测无误后进行,考虑混凝土搅拌站的供应能力,在浇筑底板前需提前3 d通知。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分层连续的方法进行,考虑到振动棒的棒长和混凝土的供应量因素,分层厚度一般300~500 mm,1 600 mm厚底板分3层浇筑,墙板分层厚度不大于600 mm,整个地坑以加强带为分界线分成5个分区,各分区一次浇筑成型。为防混凝土离析,浇筑4 m墙板时在泵管端头套上等径软管,伸入墙板底部进行浇筑。墙体垂直方向浇注速度控制在2 m/h以内,防止速度过快而发生胀模。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进行看模,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好。在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看模,避免胀模。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分两次浇灌的混凝土,浇灌前铺10~15 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砼浇筑时应控制好塌落度,现场不得随意加水而改变其配合比。

将模板内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在垫层和模板上浇水湿润。在模板底部和上部设置泌水排水孔,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加长软管伸入模板内时注意对箍筋的保护。对混凝土墙面高度大于3 m的基础墙或柱应控制混凝土浇灌速度,每次铺料(下灰厚度)不应大于500 mm,每小时浇灌速度提升高度不得超过2 m,以防对拉螺栓,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拉断或螺帽滑扣,引起胀模或倒模。混凝土浇灌采用分层连续浇灌或推移式连续浇灌,每层混凝土摊铺厚度应不大于400 mm,采用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接着浇灌上一层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在地坪等表面使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 cm,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得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应进行覆盖,覆盖层为一层薄膜一层土工布,并昼夜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d,特殊构筑物需养护28 d,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不得使混凝土急剧降温。等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5 ℃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混凝土振捣完毕,表面经两次压光,混凝土表面用手指揿不动时,应立即盖一层塑料薄膜,稍后再盖土工布,侧模外满挂2层土工布进行养护。拆模后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应立即进行土方回填,土0.000以上部位及时覆盖,不得长期暴露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疏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混凝土面凿毛, 残渣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牢固。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不要形成夹层。施工缝部位安装钢板止水带。下料要均匀, 不得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4 结 语

在我国目前的地坑结构设计中,如何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尤其是超长地坑, 一直是设计面临的一个难题。文章结合克州青松的地坑工程, 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无缝设计。希望本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能对将来类似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摘要:如何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尤其是超长地坑,一直是设计面临的一个难题。该文结合破碎地坑结构设计,介绍了超长地坑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补偿收缩混凝土抗裂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超长地坑,无缝设计,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上一篇:充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下一篇:权力清单的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