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建筑(共8篇)
预制装配建筑 篇1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到60年代,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大量推广。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1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不受现浇混凝土的限制。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结构分成不同部位的构件先行在工厂以钢模浇筑生产,因此可不受现浇限制,而实现比现浇应用更广的建筑方式,更能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设计理论。2)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外观质量优良。由于在工业化工厂生产,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相对现浇混凝土容易且外观非常优良,可不用经过再粉刷的过程即可做装饰工程,减少了粉刷所需要的材料、垃圾、粉尘及人工。3)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复杂的外观造型。由于预制构件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出各种结构构件,通过钢模的加工设计能够将复杂构件生产出来,生产的过程相对成本不高。4)预制装配式建筑容易与钢构件结合。目前现代化建筑多为混合结构,需要同时进行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施工,以此实现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预制装配式建筑容易与钢结构或其他建材结合而实现未来趋势复合化施工。5)预制装配式建筑免防火施工、免打底粉光、免搭架外装修,整体工期速度比钢结构快。6)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外墙板表面可以做各种面饰处理。预制外墙板可以配合建筑设计预嵌瓷砖、石材、清水模、特殊造型清水模等各种面饰处理。7)预制装配式建筑工地环保。由于预制装配式施工是在工地组装且外观质量好,不需要粉刷,减少了工地现场模板作业及现场粉刷作业。8)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容易实现,不会有外保温易脱落及内保温被破坏的缺点。9)预制构件厂机动性高,可以方便生产构件。预制构件生产可因地制宜,不需要钢构厂,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及众多设备,可通过移动设厂降低构件运输成本。10)相对采用现浇工地需使用大量工人而言,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用工较少。
2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预制构件的规范和标准缺乏,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一些开发企业看到了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也有意进行转型尝试,往往向一些常规的开发、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咨询,但得到的咨询意见往往是不利于产业化实施的意见,说明国家的新型工业化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备。目前国家级别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严重缺失,这样对于行业的发展不利。2)预制构件造价高,市场接受还有一定距离。尽管国内建筑工业化在不断加速,但短期内较难成为建筑生产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预制构件的造价还比较高。由于预制工厂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难以形成短期效益,在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建造成本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国家政策有待完善,需要国家在宏观政策上进一步支持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主导市场的开发商积极性并不高,多数持观望态度,虽然相关考察学习交流增多,但离大面积应用推广尚有一段距离。3)预制构件的发展问题。目前预制行业的发展除了体制问题,还有从业者的技术管理水平较差的因素,一直制约着预制产品的质量改进和新产品开发。4)预制构件的试点工程未能起到试点作用。预制建筑的专业化实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优势需要规模化才能体现。对预制建筑或建筑预制构件行业的潜在价值认识较深的只有个别企业,很多身在其中的企业认识,仅仅来自于企业本身的样本。个别示范试点项目做得不成功或者不成熟的反作用往往会被放大,给产业转型带来不利影响。
3 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
1)构件生产过程节能环保化。预制构件的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应注重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2)预制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和通用化。我们的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确定,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的协调配合还没有解决,标准化概念和设计技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实施,导致了目前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案实施成本高、周期长,从而使得预制构件的模具利用率低,构件生产加工费用高,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3)装饰构件的高品质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化住宅用装饰构件如装饰保温结构一体化墙板的装饰品质需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传统面砖、装饰砂浆装饰的基础上,像水磨石凳装饰材料等在预制构件中的应用以提高构件装饰品质是装饰性构件的发展方向。装饰构件的高品质化需要我们寻求高档装饰材料的同时,也要研究相应的与PC构件结合的生产工艺技术。4)大型预制构件的科学合理拆分。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建造结构庞大,当采用预制方案时,往往要使预制构件科学合理拆分。如高架节段梁,预制构件的科学合理拆分,除了采用节段梁外,支持柱亦采用节段预制的方案。大型预制构件的科学合理拆分也是今后预制构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5)长寿命技术的开发。为了增加装配式建筑物在社会上的使用年限,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延长结构框架的使用寿命,此外,还需要研究发生中小地震或大地震时如何防止混凝土出现较大裂缝,也就是要研究损伤控制型设计方案。6)建设生产技术更深入研发。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如何节省施工量,如何缩短施工时间,特别是在建筑领域,现在通过预制构件大大缩短了工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将构件做成预制构件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生产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与主体结构为钢构件的施工不同,需要在构件结合部耗费大量的施工时间。今后,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必须简化结合部,还需要开发相应的设计方案。7)开发能够自由保养的缓冲器。现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一个结构体,基本上在设计时与现浇构件同样使用,今后也将维持这种状况。但是,现在到了一个可以用不同方法来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时代了,这就是将它作为与现浇混凝土构件不同、具有预制混凝土独特结合部的结构体来使用。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能够自由保养的缓冲器,然后将它作为结合部与超高强度的预制构件结合在一起,制造出抗震、抗风、防振,而且永久的结构体。8)能够拆卸的结合部。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具有能够批量生产、节约劳力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在追求经久耐用、使用寿命等性能目标的现在,预制混凝土的性能仍然优于现浇混凝土。因此,在保护地球环境、弥补熟练劳动力不足等方面,可以说预制技术今后仍有很大的优势。但另一方面,无论是现浇混凝土还是预制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到都要变成建筑垃圾。现浇混凝土已经可以使用反复利用的骨料,今后希望预制混凝土也能够使用这种骨料。
从施工方法看预制技术,由于预制技术的结合部要求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相同,所以连接的构件不能拆卸。希望今后开发出的结合部技术是一种能够拆卸、更加简单、性能更高的一种技术。预制构件今后除了最适用于外墙、楼板等很容易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的部位外,还将广泛用于高强度PC的高层、超高层、大规模建筑物或混合结构的框架。
4 结语
国内预制技术在基础设施应用领域具备了国际水平;在住宅产业化领域,虽然近年来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并参考国外技术和经验设计适宜采用标准化、模数化预制构件的住宅产品和相应的工厂化预制构件高效生产技术以降低生产施工综合成本是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预制装配建筑 篇2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30,C40,C25 B.C30,C25,C40 C.C25,C30,C40 D.C20,C40,C25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2016年起,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政府规定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
A.40% B.30% C.50% D.45%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房屋非抗震设计适用的最大高度为()。
A.150 B.140 C.120 D.70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发展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原因是()。
A.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B.解决建筑市场劳动力资源短缺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的需要 C.改变建筑设计模式和建造方式 D.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需要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5.建筑设计标准化的流程一般为()。
A.装配式结构方案,钢筋表,构件库,深化与拆分,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B.钢筋表,装配式结构方案,深化与拆分,构件库,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C.构件库,装配式结构方案,深化与拆分,钢筋表,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D.构件库,钢筋表,深化与拆分,装配式结构方案,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特点有()。
A.针对中高层建筑,提出专门规定和要求
B.不片面强调全预制装配,提高结构性能/抗震性能 C.补充、强化建筑设计、加工制作、安装、工程验收 D.包括主要装配式结构体系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2.装配式建筑管理信息化具体功能表现在()方面。A.辅助智能化生产 B.实现对项目进度可控
C.运用电子图纸,实现无纸化管理
D.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 E.为实现物业科学高效管理提供强大助理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3.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形式的优点有()。
A.节能环保,更符合绿色建筑理念
B.抗震性较好,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C.能够获得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 D.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 E.现场拼装误差率小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4.关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构件的制作和运输,说法正确的是()
A.制定加工制作方案、质量控制标准 B.保温材料需要定位及保护 C.必须进行加工详图设计
D.模具、钢筋骨架、钢筋网片、钢筋、预埋件加工不允许偏差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5.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A.符合建筑功能要求,性能不低于现浇结构 B.平面、立面布置:模数化、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 C.充分考虑构配件加工制作、安装等环节要求 D.尽量体现方便维修、更换、改造要求 E.专业协同,建筑外装和内装只需完成一项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建筑工业化包含的5大特征: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非抗震设计、6~8度抗震设计的民用建筑,甲类建筑。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多层剪力墙结构体系对抗震的需求并不大,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在广大城镇地区多层住宅中推广使用。
Y.对 N.错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 篇3
1 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应用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推广钢结构、预制装配制等建筑体系, 这些建筑体系适合工业化生产, 加快建筑建设项目的装配和预制技术, 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集成水平和工业化技术[1]。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预制装配技术, 这种建筑采用的结构构件多是按照标准化、精确化、工业化模式在工厂预制加工而成, 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和就位, 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的分散、施工效率低、技术水平低施工工艺, 当前我国积极推广产业化的建筑发展政策, 利用装配和预制技术, 有效整合结构技术、构件和材料, 在保障建筑结构性能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了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升板体系、大板等, 推动了建筑工业化发展, 但是受到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装配式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主要是采用一些初期预制产品, 大部分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应用现浇体系,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分洗和研究相对较少, 缺少相关科研支持, 使得一些设计人员不认可预制装配式建筑,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而和普通建筑结构体系相比, 预制装配式建筑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 工业化劳动生产效率高, 可以实现工业废料的循环利用, 有效保证结构构件质量, 建设周围较短, 施工速度很快, 并且施工工艺相对简单, 极大地减少了现场湿作业, 材料浪费少, 有利于绿色环保, 有效提高了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技术策划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 技术策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关设计单位要仔细了解建筑项目的外部条件、成本限额、产业化目标、建设规模以及项目定位等内容, 提高预制构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 加强和建设单位的沟通交流, 最终确定合适的技术实施方案, 为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2]。
2.2 方案设计
结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策划, 优化立面设计和平面设计, 在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正常使用性能的基础上, 坚持多组合、少规格的预制构件设计原则, 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立面设计时应重点分析各种结构构件生产制造的可行性, 结合预制装配式建筑建造特点和方式, 设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立面。
2.3 初步设计
根据不同专业的技术要点, 做好协同设计, 按照要求确定建筑现浇底部的层数, 考虑到各种专业管线和设备的预埋预留位置, 选择合适种类的预制构件, 评估建筑项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分析影响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因素, 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
2.4 施工图设计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技术措施, 不同专业结合设备设施、内装部品、预制构件等设计参数, 在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图时, 全面考虑到不同展业的预埋预留要求, 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隔声、防火和防水设计[3]。
2.5 构件加工图设计
预制构件加工厂和设计单位要加强沟通交流, 共同配合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图, 建筑专业可以结合实际的建筑项目需求, 向设计单位提供预制构件的类型和和尺寸。除了精确定位机电管线和预制构件门窗洞口以外, 还应注意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过程, 考虑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各种固定和临时设施安装孔、吊钩的预埋预留。
2.6 预制构件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 在设计预制构件时, 应坚持模数化、标准化的原则, 减少使用的构件类型, 确保构件的精确化和标准化, 减少工程造价。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降板、异形、开洞多等部位, 可以采用现浇施工方式, 全面考虑到当地的构件吊装、运输和加工生产能力, 并且预制构件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 预制构件设计应注意成品安全性、生产可行性和便利性。若预制构件尺寸比较大, 应适当增加预埋吊点和构件脱模数量, 结合当地的隔热保温要求, 设计合适构造的预制外墙板, 满足散热器和空调安装要求[4]。对于建筑结构中的非承重内墙, 尽量选择隔声性好、易于安装、自重轻的隔墙板, 结合使用功能, 灵活划分预制装配式建筑室内空间, 确保主体结构和非承重隔板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7 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优化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洞口、接缝等防水性不足的材料和构造节点必须满足满足建筑的装饰、耐久、力学和物理性能, 结合所在地区气候和项目实际情况, 优化构造节点设计, 满足节能和防水要求, 采用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设置预制外墙板垂直缝, 结合地震作用、风荷载、热胀冷缩等外界环境, 设计合适宽度的接缝。
3 结束语
近年来,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结合建筑项目施工设计要求,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特别是预制构件生产加工, 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分析和研究, 积累工业化建筑施工设计经验, 积极整合各项技术资源, 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对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产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形式, 其受到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 施工效率高, 极大地节约劳动力, 和普通建筑形式相比, 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优势, 空间划分灵活, 房间可以自由分隔, 优化和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 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阐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樊则森.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J].住宅产业, 2015, (8) :56-60.
[2]赵中宇, 郑姣.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住宅产业, 2015, (09) :10-16.
[3]骆雅琳.浅议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建设科技, 2014, (19) :102-103.
预制装配建筑 篇4
预制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C) , 是一种新的建筑生产方式, 用工业化的形式来进行建造。通过在工厂预制完成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 再运送到施工现场, 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组装成整体[1]。
建筑行业传统现场浇筑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同时现浇作业需要消耗大量模板, 对木材需求量大, 建筑废物的排放给环境造成较大负担。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保护型社会, 以粗放型为理念的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以, 对于建筑行业, 国家、社会亟需一种以技术集约型为理念, 节能环保的新型生产方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时而现。
相比建筑业传统现浇生产方式质量差、管理混乱、消耗大、效率低等问题, 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如下优势[2]:
(1) 规范的设计形式、模数化构件、信息化管理;
(2) 高效、流水作业, 降低企业成本;
(3) 施工质量得以保障;
(4) 节能环保, 产业绿色持续发展。
2 在生产、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适合我国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方式, 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决策、设计、生产、安装施工及质量验收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 限制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和市场需求。
2.1 PC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1 产业链不完善, 构件成本高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初步阶段, 市场需求量不足, 工业化生产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和推广。预制构件产业链不成熟, 配套部件生产没有形成工业化和市场竞争机制, 导致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偏高。有关调查显示, 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现浇方式建筑每平方米造价高大约300~500元, 形成了“市场需求不足-投资企业少-产业链不完善-造价偏高-市场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 不利于PC的推广应用。
2.1.2 构件种类繁多, 无统一标准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整套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体系, 国内学者所研究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形式复杂、种类繁多。对于不同的预制构件, 生产企业需要根据特定的要求, 制作特定的模具并调整生产工艺。这就导致模具重复利用率低、生产工艺不能固定、工业化生产程度低, 失去了预制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的优势。
2.1.3 构件生产信息化管理落后
当前, 我国预制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层面, 现场操作人员没有信息化管理意识, 还是一边生产一边手动记录当前的生产状况, 生产完成后手工统计各道工序的信息, 没有形成完善的构件信息化管理体系。随着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这种滞后的管理方式势必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作生产效率, 阻碍其推广应用。
2.2 PC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缺少专业的施工人员
建筑行业传统现浇生产方式以粗放型、劳动力堆积型为主, 产业工人对施工技术的投入程度有限, 对施工质量的侧重点主要是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艺、现浇作业模板的拼装质量, 这些关注点缺乏严格的施工精度要求。相比之下, 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由构件的安装、节点的浇筑等工艺组成。构件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结构的防水、保温、隔热性能, 而节点的浇筑质量决定结构构件的传力途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当前, 传统现浇作业的产业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意识, 难以满足新的生产方式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2.2.2 节点施工难度大, 质量难以满足要求
预制装配式建筑节点型式可分为干式连接的铰接节点、湿式连接的刚性节点、柔性连接节点[3]。节点施工质量是保证整个预制装配式建筑使用性能、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当下,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节点大都是现场浇筑, 节点布筋繁杂, 钢筋搭接施工作业面狭小, 操作困难。而对于干式连接的铰接节点, 构造形式复杂、传力路径模糊、建造成本较高。再加上我国预制构件形式复杂多样, 无统一化、标准化规定, 对于不同的预制构件类型, 节点的施工工艺差别较大, 致使施工工艺不可控因素较多, 增加了节点施工的难度, 不利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3 施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定位、节点浇筑施工等工序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各专业之间的良好协调能力。在过去的传统现场生产方式中, 各专业之间独立性较强, 建筑, 结构, 给排水, 装修施工之间协调不到位。多数施工单位已经习惯于这种生产方式, 因此, 从技术和施工管理方面, 预制装配式都是比较新的生产方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 若要充分发挥其工业化和标准化的优势, 在进行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同时, 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思维也应加快转变。
3 针对生产、施工过程问题的对策
3.1 生产问题对策
3.1.1 转变观念、刺激需求, 完善产业链
市场需求是行业发展进步的动力, 离开了需求, 发展难以为继。当前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社会认知观念层面[4];②国家政策激励方面。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应树立典型工程, 加大宣传力度, 展现预制装配式建筑性能方面的优势, 加快社会、民众对其认知观念的转变。同时, 国家应深化政策激励, 对预制构件试点企业提供设备、技术、资金支持, 采取企业和国家合作的经营方式, 对当前预制构件生产产业链的欠缺环节深入分析, 促进产业链成熟化。
3.1.2 构件设计标准化、模数化
当前我国预制构件种类繁多, 可选择性较大, 导致构件设计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程度低。对此, 应从国家设计标准体系的建立着手, 在相关规范规程中建立预制构件的通用性要求, 对不同构件的研究应用, 作标准化、模数化规定。
3.1.3 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随着预制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项目规模逐渐扩大。落后的手工式构件信息管理已不能满足要求, 容易造成构件信息的丢失和混乱。因此, 亟需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充分融入信息化管理, 积极引入BIM理念和培养相关人才, 从而在我国范围内实现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3.2 施工问题对策
3.2.1 培养专业施工人员
预制装配式建筑要求从事现场施工人员在投入体力劳动的同时, 更多地投入技术力量, 掌握新型施工工艺下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因此, 在生产方式转型期, 在我国专业施工人员缺乏的情况下, 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上岗前培训, 强调新型施工工艺的质量重点和侧重因素, 加快施工人员观念转型, 将施工人员从劳动型工人转变成技术型工人。
3.2.2 改进节点施工工艺
针对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节点施工难度大, 节点形式复杂, 缺乏系统施工工艺的现状。国家应鼓励国内学者对节点性能及施工工艺的研究, 在构件设计、生产标准化、模数化的同时, 促进节点形式标准化, 施工工艺系统化, 完善节点施工技术, 借此保证装配式建筑使用性及结构整体性能。
3.2.3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及专业间协同能力
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由管理体系的水平直接决定。预制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专业协同工作的生产方式, 要求各专业之间有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因此, 当前我国各施工企业在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同时, 也应提高管理水平, 转变管理思维, 引进国外先进施工管理经验, 形成完整体系, 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真正工业化的目标。
4 前景展望
当今国家大力提倡产业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以工业化、信息化、技术集成化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改革的新方向, 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家政策激励不断深化、市场需求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配套产业链不断成熟,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将日益显著。当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成本低于传统生产方式时, 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大面积取代传统现浇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改变了建筑行业传统生产施工方式, 是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主要介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优势, 对当前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总结, 并针对各方面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生产问题,安装施工
参考文献
[1]崔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5.
[2]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 2014, 07:114~115.
[3]刘红梁, 高洁, 吴志平, 曲兆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4:357~361.
预制装配建筑 篇5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于建筑业的要求也不断显现。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其提升建筑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施工速度, 是当今社会应用范围最广的施工技术。现而今, 预制装配技术主要应用在高层楼房和小型别墅的建造领域, 世界各国都在着力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的步伐。本论文侧重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并提出了相关的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 希望通过本论文能推动建筑业的发展[1]。
1 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
1.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兴起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加强对于工业化生产的管理和约束。该文件指出在各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着力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不断的提升建筑领域的预制与装配技术。简单来说,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由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组成的。预制过程就是选用合理的预制流程将主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按照精准的制造流程, 在工厂内以提前制造的形式生产出来。另一方面, 装配技术就是将预制过程生产出的设备运送到建筑现场进行实地组装加工的过程。从本质上讲,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就是将需要现场浇筑的零配件转移到工厂内部进行高精准的批量式生产。然后再进行统一的组装和加工。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改变了传统建筑方式下零散的、水平低下的、耗时的困境, 符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提升建筑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施工速度。
1.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实际应用状况
早在上世纪80 年代, 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身影, 当时其主要应用在大板建造等领域。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 虽然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许多关键性问题并未得到切实解决, 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与使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当今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纵观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 预制装配式技术主要应用在楼板等初级的建造过程中。对于抗震结构、保温层等领域还是较为普遍的使用现场浇筑技术。另一方面, 我国的预制装配技术常处在发展的初期, 缺少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这严重阻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 得不到社会内外的认可。
1.3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
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相比, 预制装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 预制装配技术采用大量的轻质墙板, 在施工过程中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并能保证空间的自由与灵活。
(2) 预制装配技术的施工速度快, 同时兼备保证质量的优点。其显著缩短了建设周期, 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 预制装配现场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少, 同时需要的原材料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较少,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环保绿色水平[2]。
1.4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我国在上世纪80 年代就出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身影, 当时其主要应用于大板住宅体系、大型屋面板等领域。但由于当时经济因素的制约和技术的缺陷, 其在抗震性能、建筑物理性能等方面都存在缺陷。现而今, 预制装配技术主要应用在高层楼房和小型别墅的建造领域。其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加快施工进度。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和新型普通钢结构都是较为常见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框架下的结构体系[3]。
2 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内容
本文将主要叙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下框架结构体系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 主要叙述了其在建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应该遵循的原则:
2.1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要点
众所周知, 框架结构是较为常见的预制装配构建形式之一, 其与剪力墙相比具有了重量较轻、运输方便等优点。另一方面, 框架结构主要应用在楼层较高的施工过程中, 这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建筑潮流。 框架结构中的预制叠合梁和预制叠合板是在工厂中首先制造出来的, 然后在第一时间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节点焊接和浇筑成型的。实际建造过程中需要的支撑住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判定, 其需要格外注意的设计要点包括了以下几点:
(1) 框架结构要力求平整规则, 框架内的支撑住要格外的稳定和坚挺。另外, 梁柱的中心线要位于同一平面内, 共同指向同一方向。
(2) 梁与柱的交接点应该采用钢借点进行处理, 其底部的筑基要安装牢靠, 具体的牢靠等级不低于C30.
(3) 重视内部连接构件中的焊接设计, 作为重要传力构件的预埋件要根据其处于的实际位置和抗压能力采用不同的焊接技术与方式。另外, 受到来自剪力、轴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其在进行设计时最好进行分布计算。
2.2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
(1) 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来设定所需要的结构纵墙, 同时还要考虑内力对于内、外纵墙的影响。
(2) 结构横墙布置时, 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 内墙可根据结构抗侧力构件需要及内力计算结果合理布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3) 剪力墙之间的连接设计要格外注意承受力的影响, 要明确实际的连接设计要求。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详细分析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极其设计要点, 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不但能提升工程质量同时也能缩短工程施工时间, 是我国建筑业经历长时间发展后的突出进步。未来的建筑业要与时俱进, 将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引入到建筑过程中, 推动专业技术的参与, 大力推进环保、节能、生态的理念, 希望通过本论文内容能进一步的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耀钢, 郭正兴, 董年才.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工厂化生产技术[J].施工技术, 2011, 40 (342) :6-9.
[2]郭兆军, 胡克旭, 郭朋.装配式板柱结构住宅建筑合理高度和跨度分析[J].结构工程师, 2013, 24 (5) :18-20.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 篇6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所谓预制装配式建筑, 是指组成建筑的主要构件多数是在工厂内加工完成, 在施工现场对预制构件以可靠牢固的连接方式而拼装成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
常见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也叫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以预制的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 经过工厂的预制生产, 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连接, 并结合部分现浇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 是以钢柱和钢梁为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预制集装箱式房屋, 是以集装箱为基本组成单元, 在工厂内的流水线上进行各个模块的预制建造生产, 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多种样式的拼接组合, 并完成不同风格的内部装修。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具备多种传统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实现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设计生产, 有助于施工规范的制定, 生产施工的效率更高, 适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 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结构构件, 量体裁衣, 节约了一定的生产成本投入, 装配施工程序简单, 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同时还能够节约人力资源, 减少人工成本, 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发生, 通过对工人的整体培训来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及施工质量, 信息化机械化生产线的投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建造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3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结构选型及主要构造
从目前来看, 我国常用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形式包括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等。 (1) 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体系以沿建筑物的纵向和横向布置的梁和柱作为承重和抗侧剪力的主要构件, 其抗侧刚度与梁柱的抗弯承载能力有关。作为一种柔性结构, 钢框架体系的平面布置比较灵活, 受力传力体系明确, 适用于低多层建筑或抗震设防烈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2)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 沿着柱网的纵横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而形成的结构体系, 有效改善了建筑的侧向刚度, 弥补了该体系侧向位移偏大的不足。框架承受竖向荷载, 剪力墙协同承担部分水平荷载, 适用于较高层数的建筑。 (3)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在框架结构的部分柱之间设置横向钢支撑, 以支撑水平荷载, 并不影响承担竖向荷载的能力。该体系框架承载稳定性较高, 能够有效减少梁柱截面面积, 但是部分构建构造复杂, 布局灵活性受到影响。
常用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常用的楼屋面板形式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等。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受开间形状格局的限制, 开洞方便, 设备管道铺设施工简单, 通过与钢梁形成组合梁, 能够减少梁的截面高度, 造价较低, 但是自重较大, 承载能力有限, 不适宜大跨度结构。 (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以钢梁上铺设的凹凸相间的薄钢板为衬板, 通过栓钉焊接在钢梁上, 增加整体性能。施工中可以多层同时进行, 且节约模板费用, 整体刚度较大, 整体性优越。 (3) 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形成发展以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为基础, 将原本现场绑扎的板钢筋加工成钢筋桁架, 并与钢板预先焊接成一体, 从而形成组合模板。钢筋桁架中钢筋排列均匀, 能够大大提高楼板质量,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4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本分析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的造价结构包括直接费、间接费、规费、税金、建设利润等, 其中间接费和建设利润是由施工单位来掌控, 税金和规费是固定的, 对于建筑成本造价起到决定左右的是直接费, 包含构件费用、运输费用、安装费用、措施费用等等。构件费用是由材料费、生产费、模具费、工厂摊销费、预制构件厂生产利润、所纳税金等部分组成,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预制构件运输距离的长短, 直接决定着成本的高低, 尤其是有些构件运输还需要二次搬运, 无疑增加了一定的建设成本, 因此需要选择距离施工地尽可能近的预制厂家。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中外挂墙板的造价与所采用的材料成本和实际机械施工有直接的关系, 在实际成本控制中要以上述二者作为重点目标。安装费用除了包括安装机械的成本费用, 还包括一定的人工费用,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人工费要比传统方式节约四成, 在人工成本日益增高的发展形势下, 这一优势将更为明显, 且施工时间更短, 意味着成本的大大降低。措施费主要包括施工脚手架及预制模板成本等, 脚手架用量要比传统建筑方式少许多, 只需要在安装时或部分现场浇筑时使用, 而预制模板的成本与构件的预制率有关, 实现模板的规范统一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5降低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造价的建议
降低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造价, 在结构体系方面, 选择要合理,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结构设计, 降低结构的用钢量, 优化梁柱截面选择;在墙板体系方面, 要进行混凝土外挂墙板的预制, 规范构件的结构, 适当减少模具种类, 提高模具的周转次数, 在实际构件安装时, 通过采取分段流水式施工方式, 多种工序同时进行操作, 以减少施工时间, 提高施工效率;楼屋面板体系要选择PK预应力叠合楼板, 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性能。
6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其优越的经济性, 是以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但是由于人们对其认知了解还不够深入, 其主要优势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需要加大推广, 作为主导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适应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重心, 而在建筑行业, 国家大力倡导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高、绿色环保等特点, 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分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结构选型和主要构造, 对其建筑总体造价成本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如何降低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造价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邓文龙, 陈伟忠, 沈孝庭, 朱家平, 郑俊杰, 范如春.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施工新技术——上海“十一五”住宅产业化建筑施工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介绍[J].建筑施工, 2007 (12) .
[2]张季超, 王慧英, 楚先峰, 刘晓东, 林奉军, 于文成.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效益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建筑技术, 2007 (01) .
[3]刘晓玲, 吴方伯, 邓利斌, 刘彪.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板弯矩调幅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4) .
[4]严薇, 曹永红, 李国荣.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 (05) .
预制装配建筑 篇7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现了建筑住宅从传统的“建造”转变为“制造”, 这是我国建筑、建材业在20世纪的一次“大革命”[1]。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工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 现场吊装就位装配而成住宅整体的结构样式。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 受气候条件制约小, 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人口众多, 正处于城镇快速发展时期, 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障性住房中推广预制装配式住宅, 普及装配式建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2]。
2 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式建筑,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研究、快速发展、使用、发展停滞等阶段。而近年来, 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重要的法规政策, 并落实各种实施机制和措施, 住宅领域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2010年年初, 北京市8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京建发 (2010) 125号) 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 (京建发 (2010) 141号) [3]。2010-2011年为试点期, 从2012-2013年为住宅产业化推广期, 产业化住宅项目建设面积比例分别提高至7%和10%, 力争在2015年前, 培育4-5家联合体和大型住宅产业团。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B3#、B4#、D1#楼, 长阳半岛11-4#、11-5#、11-6#等装配式住宅项目陆续投入使用, 装配式住宅的成果初显。沈阳万科春河17#楼采用的是引进日本鹿岛开发技术体系的框架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商业和高层公寓。我国装配式建筑也在迅速发展, 技术逐渐成熟, 虽然短期内PC住宅的建造仍将增加一定的建造成本, 但从综合效益来看, 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住宅能有效改善住宅品质、提高施工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排放, 是我国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根据其装配化的程度可将装配式建筑分为两大类:
3.1 半装配式建筑
这类建筑, 部分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 预制构件运至现场后, 与主要竖向承重构件 (梁柱、剪力墙) 一起浇筑。它的主要优点是所需生产基地一次投资比全装配式少, 适应性大, 节省运输费用, 便于推广。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缩短工期, 实现大面积流水施工, 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及结构整体性好。
3.2 全装配式建筑
这类建筑的全部构件如同积木房屋一样, 在工厂里成批生产各个构件, 然后到现场拼装。主要包括装配式墙板、板柱结构、盒子结构、框架结构等。全装配式建筑的维护结构可以采用现场砌筑或浇筑, 也可以采用预制墙板。它的主要优点是生产效率高, 施工速度快, 构件质量好, 受季节性影响小, 在建设量较大而又相对稳定的地区, 采用工厂化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 传统住房建筑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优劣对比
4.1 传统住宅建筑存在的缺陷
我国传统住宅建设中, 多数是采用砖混结构和高层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筑体系, 它技术成熟, 经验丰富, 造价低廉, 优越性强。然而, 在工程实施中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⑴先浇筑结构施工中, 现场湿作业多, 许多手工操作, 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
⑵先浇结构施工, 搭设脚手架、支模、浇筑混凝土、墙体砌筑等诸多工序都要人工完成, 并且受环境影响, 施工工期长, 生产效率低下。
⑶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损失、浪费较大, 资源浪费严重。很多噪音污染以及施工干扰对周边居民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⑷现浇筑施工工序复杂, 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施工成本影响因素多, 工程成本难以控制,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工程管理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因为生产条件不稳定, 工序繁多, 很难对每一个工序的生产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 对工人的技术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量大。
4.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优势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 预制装配式建筑有如下优势:
⑴采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节省了大量模板工程, 质量有保证。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 实现装配式建筑多样选择性。
⑵施工方便, 模板和现浇混凝土作业很少, 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施工扰民, 节水、节电、节材, 减少废弃物排放, 更有利于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 现场面貌整洁, 社会效益明显。
⑶外墙装饰材料与外墙板在工厂同时完成, 装饰质量高, 外墙可以不搭脚手架。施工装配化, 主体结构、装饰、安装交叉作业, 建造速度快, 施工工期短。此外, 施工过程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扬尘、噪声污染得到控制, 建筑废弃物得到抑制, 有利于保护环境[3]。
⑷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外观好、尺寸准确, 提高建筑的品质。并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布置等多方面功能要求结合起来, 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⑸现场作业人员成为产业工人, 用工量减少, 劳动强度降低, 效率提高。通过建筑构件的工厂化预制, 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转变为工厂内的“产业工人”, 通过生产关系的转变提高效率, 促进“绿色发展”。
⑹预制装配式构件工业化流水施工, 外饰面与外墙板可同时在工厂完成, 构件尺寸精度高, 质量容易控制。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养护用水等可重复使用, 降低模板消耗, 节约资源与费用。机械化程度高, 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缓解。
⑺功能现代化, 外墙保温和防火性好;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好具有吸声隔音效果;大量使用轻质材料, 降低建筑物重量, 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 具有较好抗震性;厨房、厕所配备各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可见, 工业化住宅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住宅的“绿色指数”, 实现装配式建筑3U体系即全寿命体系 (Universal Lifecycle System) 、全功能体系 (Universal Function System) 、全设施体系 (Universal E-quipment System) 的三大系列的标准体系[4]。
5 展望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目的, 是用最经济的方式, 先进技术手段, 建设高品质的建筑, 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技术建设住宅的方式体现了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也是技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是实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重要途径。有资料表明, 住宅的预制率达37%时, 可以节水36%, 节电31%, 垃圾减少83%, 材料损耗减少60%, 节约能源50%以上。逐步推广绿色装配式住宅, 将有助于构建低碳型社会, 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工业化建筑模式中, 逐渐形成设计标准化、工业机械规模化、管理集约化、施工专业快速化, 将装配式建筑发展为高品质的建筑。
摘要:介绍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通过对比传统建筑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特点, 分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 提出我国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湘洲.21世纪建材、建筑业“大革命”——装配式建筑[J].建材发展导向, 2003, (4) :11-12.
[2]沈定亮.保障性住房中推广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可行性[J].上海建材.2010, (4) :8-10.
[3]刘东卫, 薛磊.建国六十年我国住宅工业化与技术发展[J].住宅产业, 2009-10:10-13.
预制装配建筑 篇8
1.1 影响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使用性能
防水工作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整个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使用性能, 一般情况下, 一个整体使用性能能够达到标准的预制装配式建筑, 其防水性能也必定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而一旦其防水性能出现了问题,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体使用性能必定会受到影响, 其中由于大雨等天气而导致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墙体渗水的现象便十分严重, 这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1.2 影响着预制装配式建筑安全
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不只关系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运用质量和效果, 还会致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资料的腐蚀和整体构造的损坏, 所以也就致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就直接对居民和施工人员的人身以及产业安全造成了要挟,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从思考人身产业安全的角度, 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漏水问题的安全防护。
2 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2.1 接缝密封材料的选择
密封材料作为防水施工中的关键基础, 其性能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的特点, 我们对于密封材料的选择时, 需要其具有较强的抗位移性, 也就是在不同的温度变化中出现的一些反应, 从而造成接缝尺寸出现的变化, 因此, 对于密封胶就需要其具有抗位移的作用;需要密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候性, 耐候性就是长期在外部环境暴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具有粘接性。粘接材料粘接性能是其中重要的性能, 必须要保持其和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还需要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 具备维修方便的特点。对于满足以上要求的密封材料一般有SR胶、PU胶、MS胶等。其中, 综合性能最佳的密封胶就是MS建筑密封胶。目前, 在我国防水建筑施工中, 我国越来越重视此项事业的发展这对与建筑行业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外挂墙板
外挂墙板多用于框架结构, 一般将外墙设计成非承重或非剪力墙的外围护系统, 当受到地震力或风力效果时, 通过开放单元墙板四面或者三面的板缝, 在板缝中间填以弹性防水材料来吸收地震力或风力的移动。外挂墙板接缝主要分水平接缝和垂直接缝两种, 其遵循防水设计“以导为主, 以堵为辅”的思想, 并将接缝设计成二道防水, 采用材料防水和结构防水相结合:与外部环境接触部分, 因长期受到太阳光等自然环境影响, 所用不定性密封胶应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同时, 密封胶在长期使用中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外装饰总体效果。但作为最后一道防水, 所用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黏结力, 以免产生裂缝造成漏水。
2.3 桩头防水施工技术
桩头防水施工主要选用的是渗透结晶型的水泥基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类的防水砂浆、缓膨型遇水膨胀的橡胶条。在水泥基防水涂料的防水施工中, 对浓缩涂料和净水调和时, 要严格根据施工要求, 按照实际比例, 配制工程相应的需要量, 1小时内完成, 如果出现混合物变稠的现象, 要频繁的进行搅动。在第二层涂刷时, 在保证第一次施工湿润并且初凝。如果出现初凝但是不够湿润, 必须进行喷水润湿, 然后再进行施工;夏季炎热, 在进行施工中, 尽量选择夜间或者早晚时间施工, 杜绝涂层因过早的干燥导致表面龟裂或者起皮, 从而对渗透性能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2.4 预制剪力墙外墙板
与外挂墙板不同, 预制剪力墙外墙板防水采用“以堵为主”的方式。将相邻的预制墙板安装固定到指定部位, 中间预留现浇部位, 辅以一定量钢筋, 支模、浇筑混凝土即可。为保证预制部位与现浇部位的有效结合, 一般与现场混凝土接触的预制墙板面需有一定粗糙度, 且所用现浇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以避免现浇与预制墙板之间产生缝隙而渗漏。
2.5 预制叠合保温外挂墙板的防水处理
叠合楼板是预制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 有着抗裂性好、整体性强、节约模板、不增加钢筋消耗的特点, 因此, 在进行预制叠合板防水设计时, 对于厨房间预制板上的线盒、排水立管以及卫生间预制板上的坐便器要首先进行预留和定位, 从而使平顶内管线和排水立管在今后的施工效率会大大提升。然后浇筑混凝土, 有效降低渗漏的可能性。在预制厂里, 根据BIM深化图纸进行定位预留专用套管后运输至现场, 必须要经过现场管理人员验收, 并确保合格后才能开始吊装。在预制板现场安装过程中, 要对管道预埋件处采取措施, 进行有效保护。在本工程中, 在卫生间叠合板上管道预埋件处, 在预埋件中插入短管与塑料盖连接而成的配件进行保护, 可以大大的降低后期中预埋件的损坏程度, 而且还可以有效杜绝在预埋件中混凝土的流入。另外, 在叠合板的防水性能的影响因素中, 预制板机电管件预埋的工作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 立管、地漏和线盒预留定位的准确性是装配式建筑防水的一个重要保障。
2.6 预制空调板防水技术
对于安装在室外的空调板, 合理的防水设计也是十分要害的, 不恰当的防水办法会导致空调板积水, 在本工程中, 经过在预制空调板上预埋地漏、设置滴水线, 设置必定斜度的泛水等, 可以使积水迅速地导出。
结语
随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迅猛发展,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防水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 在针对不同使用环境, 选择经济合理的防水材料和结构构造, 形成系统化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方案方面仍有一定距离。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推行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 受到了政府和建筑企业的的高度重视, 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 颁布了关于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由于我国在装配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推行装配式预制装配式建筑速度, 所以, 加大施工技术的研究和优化, 从而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技术及工程应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建光, 林树枝.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展望[J].墙材革新与预制装配式建筑节能, 2014 (1)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