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料采集

2024-06-30

动物病料采集(共4篇)

动物病料采集 篇1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关系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及畜牧业发展, 而且关系到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动物病料的采集是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的前提, 采样方法、采样部位、采样数量和样品保存质量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对动物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监测、动物疫病防控等影响较大。因此, 动物病料的采集和送检, 是基层防疫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实用技术。

1 动物病料的采集

1.1 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严禁剖检疑似患炭疽病的动物。对血液凝固不良、天然孔流血的患病 (死亡) 动物, 应采集耳尖血液, 尽快确诊是否患有炭疽病。

2) 采样时必须无菌操作, 避免外源性污染及样本的交叉感染。解剖采样时, 应从胸腔到腹腔, 先采集实质脏器, 再采集腔肠等易造成污染的组织器官及其内容物。

3) 采集的病料必须具有代表性。采集的脏器组织应为病变明显的部位, 取材时应根据不同的疫病 (或检验目的) 采集相应的血样、活体组织、脏器、肠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 具体如表1所示。在无法确定病因时, 应系统采集病料。

4) 采集病料最好在使用治疗药物前进行。用药会影响病料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死亡动物内脏病料的采集应在其死亡后立即进行, 最迟不超过6h。

5) 在采集血液样品前, 一般要让动物禁食8h[1]。采集血样应根据采样对象、所需血量来确定采血方法与采血部位。

6) 采样时应考虑动物福利, 并做好人身防护、环境消毒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严防人畜共患病传染。

1.2 采样的种类与数量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检测、动物群体健康评估或环境卫生检测时, 样品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1]。采样前, 应根据检验项目和检测目的, 选择适当的样本, 并确定采样数量。

1) 用于疫病诊断时, 应采集不少于1~5只 (头) 病死动物的明显病变脏器组织、血清和抗凝血, 并做好复检和留样备份。

2) 用于免疫效果监测时, 一般于动物免疫后14~20d随机抽检, 并按照存栏万只 (头) 以下的畜禽场1.0%、存栏万只 (头) 以上的畜禽场0.5%的比例进行采样, 每次检测样本数量不少于30份。

3) 用于疫情监测或流行病学调查时, 应根据区域内养殖场 (户) 监测网点数量及分布, 结合动物年龄、季节及周边疫情状况估算发病率, 计算样品采集数量, 具体见表2。

4) 当种群疫病净化时, 应根据疫病监测净化方案确定采样次数和采样日期, 逐头采集。

1.3 病料采集的注意事项

1) 采样所用刀、剪要锋利, 切割要迅速、准确 (忌拉锯式切割) ;还要防止挤压病料, 以免人为造成组织病变。

2) 要有选择地采集病变典型的脏器和其内容物, 兼顾病变和健康组织。实质器官采集样品大小一般以不小于1.5cm (即拇指大) 为宜。

3) 对动物活体样品的采集, 应注意时效性和对采集物的不同要求。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的, 采集病料必须在发病初期、急性期或发热期进行。准备用作组织培养的鼻 (咽) 拭子, 应保存于1mL 0.5%乳蛋白水解液中;要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乳汁, 不应冻结、加热或剧烈晃动;尿液的采集, 宜在早晨进行;粪便的采集, 必须保证新鲜, 且应冷藏保存。

4) 对死因不明动物尸体采集病料, 应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有所侧重。有败血症病理变化的, 应采集血液、淋巴结、心、脾、肝等;有明显神经症状的, 应采集脑、脊髓液等;有流产症状的, 应采集流产胎儿、死胎、母畜阴道分泌物等;疑似中毒的, 应采集残余饲料及病死动物的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等。

5) 世界上已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200多种, 当前危害最严重的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长期以来, 动物疫病 (特别是人畜共患病)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 (特别是基层防疫人员) 由于接触动物频次较多, 是人畜共患病的高危人群, 因此更应警惕。基层防疫人员在采集病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个人生物安全防护。采集样品时, 要戴口罩、穿工作服 (防护服) 、戴手套、戴护目镜等, 操作要规范, 还要保持工作环境中空气流通;当皮肤有破损时, 更要小心, 防止感染病毒或病菌。二是注重个人卫生。接触患畜或其粪便等污染物后要洗手、消毒。三是接种疫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接种疫苗, 降低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四是注意饮食卫生。禁止食用病死动物。

2 动物病料的固定与保存

1) 需用血清进行检测的, 不能在血液中加抗凝剂, 应将采集的血液在室温下静置至凝固, 收集析出的血清即可;必要时, 可经低速离心分离血清。供细菌或病毒学检验的血液, 应加抗凝剂 (每10 mL血液加1mL抗凝剂) 并混合均匀, 以防凝固;但不能加防腐剂。供病毒中和试验用的血清, 应避免添加化学防腐剂;必须长期保存的, 可将血清于-20℃以下冷冻, 但要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2) 实质脏器的采集, 应尽量保证新鲜。若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样后应立即放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或95%的酒精中 (保存液量应为病料的8~10倍) ;若作冷冻切片用, 在将组织块放入保存液后, 迅速置0~4℃环境中, 并尽快送检。用作病原检查的病料, 应装在小口瓶或青霉素瓶内并加50%甘油生理盐水;若用作病毒分离, 还应加一定量的“双抗” (青霉素和链霉素) ;若用作细菌检验, 则不能加“双抗”, 并尽快密封送检。

3) 供微生物学检查的液体病料, 应包扎严密, 防止外溢、污染、变质。

4) 各组织样品应仔细分开包装, 并在样品袋或平皿外贴上标签 (注明样品名、样品编号、采样日期等) , 然后放到塑料包装袋中。装拭子样品的小塑料离心管应放在规定塑料盒内。血清样品装于小瓶时, 应用铝盒盛放, 并在盒内加填塞物, 避免小瓶晃动[3]。

3 动物病料的送检

1) 要求送检人员对动物的发病情况十分了解或有详实的记录 (最好是现场技术人员亲自送检) , 尽可能提供动物发病过程的全部信息, 这样就可有目的地进行检验, 既节省时间, 结果又可靠。

2) 送检时, 除注意冷藏保存外, 还需将病料妥善包装, 避免破损散毒。若系邮寄送检, 应将病料于固定液中固定24~48h后取出, 用浸有同种固定液的脱脂棉包好后装在塑料袋中, 放在木盒内邮寄。

3) 送检样品时, 应附动物尸体剖检记录、采样记录等有关材料1份, 并写明送检动物品种、年龄、发病情况、采集时间、畜主信息、病料种类、病料数量、检验目的、病料固定液种类、送检时间、送检单位 (送检人) 及通信地址等[4]。

参考文献

[1]徐百万.动物疫病监测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李巍, 张岭岭, 王金凤, 等.人兽共患病的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J].动物医学进展, 2010, 31 (S1) :241-243.

[3]郝智慧, 赵厚德.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实验动物科学, 2010, 27 (4) :62-64.

[4]梁安成, 万蓉, 蒋晓波.常见动物病料采样方法[J].养殖与饲料, 2010 (10) :43-44.

动物病料采集 篇2

1 在动物病料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1) 合理取材。采取病料时应根据不同的疫病或检验目的, 采其相应血样、活体组织、脏器、肠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怀疑某一种传染病时, 就应采取该病常侵害的部位 (病变典型的部位) 。如果弄不清楚类似哪类疫病时, 则应采取全身各器官组织。有败血症病理变化的, 应采取心血、淋巴结、脾、肝等。有明显神经症状的, 应采取脑、脊髓等。呈现流产的疫病应该采取胎儿、羊水等。如需血清抗体检测时, 则采取血液, 并经离心分离出血清, 装入灭菌的带盖离心管或者灭菌小瓶待检或者送检。如群体发病, 应选择症状和病变典型的病料, 最好是未经抗生素治疗动物的病料。

(2) 在剖检前, 要调查疫情, 若可疑炭疽则禁止剖检。凡是血液凝固不良, 鼻孔流血的病死动物, 应耳尖采血涂片镜检, 首先排除炭疽。

(3) 为减少污染, 一般应先采取微生物检验材料, 然后再取病理组织学材料。

(4) 采样时应从胸腔到腹腔, 先采实质器官做到无菌, 避免外源性的污染, 最后采集污染的组织, 如胃肠组织、粪便等。

(5) 死亡动物的内脏病料采取, 最迟不超过死后6h (夏季最好在4h之内) , 否则, 尸体腐败, 难以采到合格的病料。

(6) 血液样品在采集前一般禁食8h, 采集血样时, 应根据采样对象、检验目的及所需血量确定采血方法与采血部位。

(7) 采样时还应考虑动物福利, 并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8) 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疫病传播, 做好环境消毒和废弃物的处理。

2 病料的采取

(1) 采样前的准备。

采样前应准备的用品、材料和试剂等。 (1) 器械:采样箱、保温箱或保温瓶、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碘酒棉、注射器及针头等;样品容器包括小瓶、玻片、平皿、离心管及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等;试管架、铝盒、瓶塞、无菌棉拭子、胶布、封口膜、封条、冰袋等。 (2) 采样记录用品:不干胶标签、签字笔、记号笔、采样单、采样登记表等。 (3) 样品保存液:阿氏液、30%甘油盐水缓冲液、肉汤、PBS液、双抗、抗凝剂等。 (4) 防护用品: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帽、胶鞋等。

(2) 一般采取肝、脾、肺、肾、淋巴结等供微生物检查使用。选择典型病变部位采取1~4cm3的小方块, 置于灭菌容器内。

(3) 全血采取时注意事项。血样品必须是脱纤血或是抗凝血。抗凝剂可选肝素或EDTA, 枸橼酸钠对病毒有微毒性, 一般不宜采用。以冷藏状态立即送实验室。必要时, 可在血中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0~1000IU, 以抑制血源性或采血中污染的细菌。

(4) 脓汁、乳汁、鼻液、粪便及子宫、阴道分泌物采取。一般用灭菌棉棒醮取后, 分别放入试管内。未破溃的脓肿可用注射器抽取数毫升, 注入灭菌容器。采集乳汁样品时, 不能采集最初所挤的3~4股奶。

(5) 肠管。用线将病变明显处 (约5~10cm) 的两端双结扎, 从两端剪断, 置于玻璃器皿或塑料袋内, 冷藏送检。

(6) 水泡、皮肤。局部消毒, 抽取水泡液 (未破溃的水泡) , 剪水泡皮或皮肤, 装入灭菌容器内。

(7) 流产胎儿。将整个胎儿放入塑料袋内送检。

(8) 畜禽肠内容物样品的采取。选择肠道病变明显部位, 取内容物, 用灭菌的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也可烧烙肠壁表面, 用吸管扎穿肠壁, 从肠腔内吸取肠内容物, 放入盛有灭菌的30%甘油盐水中。

3 病料的保存

(1) 一般将装有病料的容器放在装有冰块的保温瓶或冰箱内保存。

(2) 如病料不能很快送到检验单位, 或需要寄外地检验时, 应加入适量的保存剂。 (1) 细菌检查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组织块, 保存于饱和盐水或者30%甘油缓冲液中, 容器加塞封固。 (2) 病毒检验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组织块保存于50%甘油生理盐水或鸡蛋生理盐水中, 容器加盖封固。50%甘油生理盐水的配制:氯化钠8.5g、蒸馏水500ml、中性甘油500ml, 混合后高压灭菌。 (3) 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组织块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或者95%酒精中固定。固定液的用量为固定病料的5~10倍, 容器瓶口蜡封后送检。

(3) 用于寄生虫检验的粪便样品以冷藏不冻结状态保存。

4 病料的送检

(1) 送检病料需要有清单、剖检记录及其它资料。

(2) 装病料的器皿上应贴标签, 注明病料名称、采取时间、保存方法。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篇3

1 病料采集前准备工作

制定采样计划, 准备防护用品, 采集病料所用的刀、剪、镊子等用具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 准备一次性针头、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与配套用针, 备足一次性装样袋, 配制一定量的固定液或保存液。

2 采样注意事项

2.1 采样人员必须戴好手套、口罩、帽子, 穿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后, 才能进行采样操作, 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2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在解剖前应先对病情、病史加以了解、详细进行检查, 并做血片染色镜检, 排出炭疽后, 方能取样。

2.3 病料采集的全过程要求无菌操作, 做到一畜一套器械。

2.4 采集病料的病例选取临床症状表现典型濒死期或刚死亡的病畜, 最好能选送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

2.5 对于已死亡动物病料的采取, 须于死后4 h内进行。组织腐败、变性病料采集毫无意义。

2.6 若病料不能立即送检时, 应加以保存, 以免变质。无论细菌检验材料或病毒检验材料, 最佳的保存方法就是冷藏。装送检材料的玻璃瓶须用橡皮塞塞紧, 装于冰瓶中迅速送检, 也可将病料浸于保存液中, 细菌检验用的病料, 可用饱和盐水或30%甘油缓冲液, 病料也可浸于50%甘油缓冲液中。

3 病料采集操作技术

3.1 血液的采集

部位:较大的猪在耳静脉采血, 较小的猪在前腔静脉采血。

操作:采血时, 先将采血部位清洗干净, 用75%的酒精消毒, 待干燥后采血。一般用一次性采血器或注射器, 吸出后放试管内或直接用针头 (一般用三棱针) 穿刺静脉后,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3~4 mm (可用人用的一次性输液管) 塑料管内 (长度一般为5 cm) , 将口封好, 竖立存放, 也可用一次性的真空采血管采血。

保存:如需要全血样品, 在采血前直接向采血管中加入抗凝剂, 如ED-TA, 肝素等, 最最好加入肝素作为抗凝剂, 采血后充分摇匀;如用血清样品, 则血液不需加抗凝剂, 在室温下 (不能曝晒) 静置, 待血清析出, 经离心机离心分离出血清, 分装。全血和血清若要长时间保存, 则将血清置冰箱冷冻层保存 (保存时间视冰箱的温度) , 但不可反复冻融;如短时间保存, 可以冷藏。

3.2 组织的采样

实质性组织:如肝脏、肺脏、脾脏、心脏、肾脏、淋巴结等。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的内脏组织块不必太大, 有1~2cm见方即可 (如有少量污染或不能保证无污染, 组织块取大些, 切割后用) , 将采集好的样品置于采样代中封口。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则要采集病灶及临近正常组织, 并存放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如作冷冻切片用, 应将组织块置于冷藏容器中, 并尽快送实验室检验) 。淋巴组织要采集扁桃体、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有明显神经症状者, 应采集脑、脊髓。有腹泻病例, 应采集粪便或一段小肠。

3.3 尿液

排尿时, 用一次性消毒塑料杯接取。

3.4 阴道分泌物的采集

3.4.1 棉拭子法:

用消毒棉拭子插入动物阴道内, 然后在阴道内轻轻转动几下后取出, 即可进行涂片镜检。对体型较大的动物, 也可先按摩或刺激其阴部, 而后再采集其阴道液。

3.4.2 刮取法:

用光滑的玻璃小勺或牛角制的小刮片慢慢插入阴道内, 在阴道壁轻轻刮取一点阴道内含物, 进行涂片镜检。

3.5 呼吸道分泌物

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鼻腔、咽喉内的分泌物, 蘸取后立即放入特定的保存液中 (如灭菌肉汤、磷酸相加缓冲液、Hanks液等) 每个棉拭子需保存液5m L。

3.6 皮肤

用锋利的外科刀刮取病变部皮肤结痂、皮屑及毛或刮取病变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的皮肤组织放容器中送检。

3.7 乳汁

乳房和乳房附近的毛以及术者的手, 均需用消毒液洗净消毒。将最初的几股乳汁弃去, 然后采取乳汁10~20m L于灭菌容器中。

4 采样登记表的填写

常见动物病料采样方法 篇4

1.1 先排除后采样

急性死亡的动物, 怀疑患有炭疽时, 不可随意解剖。应采取患畜的血液, 万不得已时做局部解剖, 制成脾脏触片做显微镜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 方可进行剖检。

1.2 尽早采样

采集死亡动物的病料, 应于动物死亡后2 h以内采集, 最迟不得超过6 h。

1.3 无菌操作

采样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 刀、剪、镊子、器皿、注射器、针头等用具应事先消毒, 一套器械与容器只能采集一种病料。

1.4 合理选择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合理选择样品采集的种类、数量、部位与抽样方法。抽样时应注意减少和消除影响样品代表性的各种因素, 使样品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总体情况。

1.5 生物安全防护

采样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 避免对样品、环境的污染和对采样人员的伤害。

2 采样前的准备

2.1 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应熟悉动物防疫的有关法律规定, 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熟练掌握采样工作程序和采样操作技术。一次采样不得少于两人, 动物卫生监督采样时至少有一人为动物防疫监督员。

2.2 器具和试剂

(1) 器具。动物检疫器械箱、采样箱、保温箱或保温瓶、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碘酒棉、注射器及针头。

(2) 样品容器 (如西林瓶、平皿、1.5 mL塑料离心管、10 mL玻璃离心管及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等) 。

(3) 试管架、塑料盒 (1.5 mL小塑料离心管专用) 、铝盒、瓶塞、无菌棉拭子、胶布、封口膜、封条、冰袋。

(4) 取样工具和盛样器具应当洁净、干燥, 必要时作灭菌处理。

(5) 试剂。根据所采样品的种类和要求, 准备不同类型的存放试剂, 如PBS缓冲溶液、30%甘油缓冲溶液等。

2.3 记录和防护材料

采样单、不干胶标签、签字笔、圆珠笔、记号笔、记录本、口罩、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帽、护目镜、胶靴等。

3 常见的采集部位

3.1 血 液

(1) 部位:

牛、羊常在颈静脉采血, 猪在耳静脉 (较大的猪) 或前腔静脉采血, 禽在翅静脉采血, 兔在耳静脉或颈静脉采血。

(2) 操作:

动物采血时, 采血部位先将毛清洗干净, 用75%的酒精消毒, 待干燥后采血。牛、羊、猪、兔采血一般用一次性采血器或注射器, 吸出后放入试管内或直接用针头 (一般用三棱针) 穿刺静脉后,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3~4 mm (也可使用人用的一次性输液管) 塑料管内 (长度一般为5 cm) , 封口好竖立存放。

(3) 保存:

如为全血样品, 在样品中加抗凝剂 (在采血前直接加入) , 并充分摇匀;如用血清样品, 则血液不加抗凝剂, 在室温下 (不能曝晒) 静置, 待血清析出后, 经离心机离心分离出血清 (与血凝块分开放置) , 若要长时间保存, 则将血清置于冰箱冷冻层保存, 但不可反复冻融。

3.2 组 织

(1) 内脏:

采集动物的内脏组织, 如已死亡的动物应尽快采集, 夏天应不超过2 h, 冬天不超过6 h。采集的动物病料必须新鲜, 尽可能减少污染。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的内脏组织块不必太大, 有1~2 cm见方即可 (如有少量污染或不能保证无污染, 组织块取大些, 切割后使用) , 存放在消毒过的容器内;若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则要采集病灶及临近正常组织, 并存放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 (如作冷冻切片用, 应将组织块放在冷藏容器中) , 并尽快送实验室检验。

(2) 尿液:

在动物排尿时, 用一次性塑料杯接取。

(3) 呼吸道:

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鼻腔、咽喉内的分泌物, 蘸后立即放入特定的保存液中 (如灭菌肉汤、磷酸盐缓冲液、Hanks液等) , 每支拭子需保存液5 mL。

(4) 皮肤:

直接采集病变部位, 如病变部位的水泡液、水泡皮等。

(5) 肠内容物:

选病变明显的肠道内容物, 用吸管扎穿从中吸取内容物, 放入30%甘油盐水缓冲液保存送检, 或将一段有内容物的肠管两端扎紧, 剪下送检。

4 送检样品的记录

送检样品记录至少要有一份备案, 一份随样品送往化验室。内容包括:动物饲养场的场名、地址、场主姓名、联络方式, 送检人的姓名及联络方式;送检样品的名称及数量;要求做何种试验;送检日期;免疫情况;目前饲养的数量情况及首发病例和继发病例的日期, 出现的临床症状、发病数、死亡数、治疗史等。

5 送 样

采集的样品最好能在24 h内专人送达实验室 (夏天需4 ℃左右冷藏) 。如在不影响检测的情况下, 又不能在24 h内送检, 可将样品冷冻后送检。送检过程中要防止倾倒、破碎, 避免样品泄露, 注意缓冲放置, 所有样品都要贴上能标示采样动物的详细标签。

6 常见的问题

(1) 采血后血清不见析出。

操作中应将采下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 (视当时的气温, 一般2 h) , 再进行离心就可以分离出血清。此外, 气温太低未见血清析出, 血液已整体凝成块状, 也不能分离出血清, 这时需要适当加温或保温。

(2) 送检的血清有溶血现象。

消毒采血部位时, 酒精未干, 即进行采血, 有可能混进酒精引起溶血;血清未分离前, 携带血液经坐摩托车、拖拉机等剧烈震荡, 使血细胞破裂引起溶血;血液存放的容器 (如试管) 不干净。

(3) 禽类采血中血液难以流入塑料管。

采血中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将塑料管的一头先封死后再进行接血, 由于塑料管内的空气压力, 血液不能进入。操作中应将塑料管两端敞开, 待血液进入后再进行封口。

(4) 送检的血清变质。

【动物病料采集】推荐阅读:

采集终端10-17

功率采集10-18

采集现状05-12

地震采集05-12

采集信息05-31

智能采集06-14

采集方案06-21

采集监控06-27

准确采集07-02

采集应用07-03

上一篇:多媒体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加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