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的历史沿革问题

2024-07-17

龙门县的历史沿革问题(精选3篇)

龙门县的历史沿革问题 篇1

摘要:分析龙门县年桔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展年桔产业的对策, 对于该县年桔产业创品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年桔产业,现状,发展对策,广东龙门

年桔是芸香科柑桔属植物, 是亚热带常绿水果品种, 性喜暖湿润, 有较强的耐阴性及抗逆性, 耐粗放栽培, 早结丰产。龙门年桔粗生丰产, 果实留树时间长, 且不回糖, 是世界稀有品种。龙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0.8℃,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量2 150 mm, 无霜期长, 昼夜温差较大。山地及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7%, 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具有得天独厚的年桔生产条件。龙门县年桔种植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距今400多年的清朝初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龙门年桔种植发展加快, 到80年代, 龙门年桔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名优特色水果, 龙门县则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年桔主产区。2007年, 龙门县获得了龙门年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和“中国年桔之乡”的称号。

1 龙门县年桔种植产业现状

为提高年桔产品质量, 龙门县于1979—1984年在当地品种中成功选育出了地派一号和地派二号等优良品种, 并进行大力推广。2003年, 龙门县农业局与广东省果树研究所合作, 研究选育无核少核年桔新品种, 截至目前, 研究仍在进行中。为发挥品牌效应, 龙门县有关企业于2003年分别成功注册了岁岁红牌和南昆山牌商标, 且其产品分别于2003、2004年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龙城街道办戴屋村的“龙门年桔”生产基地于2003年被批准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 龙华镇四围村的“龙门年桔”生产基地于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同年, 龙华镇在惠州市“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被评定为“年桔之乡”。在此基础上, 龙门县政府不断加大对“龙门年桔”的宣传力度, 为“龙门年桔”打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使当地群众种植年桔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也大大增加了群众种植年桔的积极性, 从1998年以来, 龙门县年桔面积每年都递增666.67 hm2以上, 发展迅猛。目前, 龙门县的水果种植面积为2.2万hm2, 柑桔种植面积就达1.99万hm2, 其中年桔面积为1.25万hm2, 2012年年桔总产量约20.5万t, 全县年桔总产值达4.2亿元, 预计2013年年桔总产量可达23万t以上。龙门年桔生产已经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 年桔产业也已发展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2 龙门县年桔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年桔品种单一, 销售市场狭窄, 黄龙病发生严重

龙门县年桔的主要品种是地派一号和地派二号, 占年桔种植面积的90%以上, 这2个品种的年桔口感比较清爽, 桔味浓郁, 但是入口较酸, 口味比较适合北方人。由此确定了龙门年桔主要的销售市场是北京、沈阳等北方地区, 因为南方市场有砂糖橘、马水桔等口感偏甜的柑桔品种, 所以龙门年桔要在南方市场打开销路, 就必须培育出口感酸甜适中的年桔新品种。由于龙门年桔种植的时间过长, 树体发育不良, 果园没有轮作, 品种单一, 加上引种种植的不规范, 造成近几年来柑桔黄龙病的疯狂蔓延。据龙门县水果办公室和柑桔协会的统计, 至今黄龙病入侵的年桔种植面积达到1 666.67 hm2。很多小型的年桔场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 致使果场处于废弃的状态, 而且很多成片的超过66.67 hm2管理较规范的年桔大场也逐渐出现了黄龙病。

2.2 果园基础设施落后, 资金投入不足

龙门县年桔果园多分布在偏远山区, 人少地广, 交通不便, 加上大型运果车的碾压, 致使乡村运果路面状况很差。龙门6.67 hm2以上的种植户共有213户, 种植面积达2 105.47hm2。该县种植大户只占总数的10.59%, 近90%是6.67 hm2以下的小果场, 这些小面积种植户, 基本是跟风式种植, 他们种植的年桔果园很多都是零星分布, 不能成片, 基础设施不能统一规划, 不通水电的果园比比皆是。由于跟风种植, 资金和管理人员投入不足, 年桔园的园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几乎空白, 远远落后于当地社会经济水平, 严重制约了年桔产业的发展。

2.3 开发途径单一

龙门县年桔果品开发途径单一, 主要是鲜果销售, 贮藏保鲜能力不足, 包装手段落后, 产品外销困难, 出口果不多, 产品损耗大, 消费层次低。鲜果销售受市场和天气的影响极大, 例如2008年春季气温极低, 一方面北方交通不便, 年桔鲜果的批发商和大型运果车不能按时到达龙门县;另一方面由于气温太低, 大量年桔鲜果自动脱落,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4 营销渠道不畅, 产业化程度低

虽然目前龙门县龙华镇有几个经营状况良好的小市场, 提供住宿、收果、装卸等一条龙服务, 为采购商提供了便利。但是整体来说龙门年桔的产业链连接不紧, 运销市场龙头不活, 体制不畅, 信息不灵, 方法不多, 导致市场辐射面较为狭小。水果加工厂少, 无专一的水果物流公司, 无集约经营等增加附加值的产业链。

3 龙门县年桔产业发展对策

3.1 改良龙门年桔品种, 提高改种补贴

龙门县年桔品种除了保留地派一号和地派二号外, 可以选择性培育口感偏甜的年桔新品种, 这样就有利于打开南方的柑桔销售市场。此外, 政府可加大投入农科所和良种繁育场的研究经费力度, 必要时请有关的杂交繁育专家参与新年桔品种的研究, 争取5年内培育出性状稳定、口感偏甜、桔味浓郁的年桔新品种。针对黄龙病泛滥的年桔重病区, 龙门县政府和龙门农业局应该果断采取改种其他水果的措施, 大力推广青花梨作为年桔的替代品种。龙门县政府和农业局建立了项目扶持机制, 实行项目资金申报、审批和验收制度, 对改种其他水果的年桔果园的补助标准作了规定, 经农业局验收合格的改种果园连片10 hm2以上的给予补助1 800元/hm2。

3.2 建立大型批发市场

龙门县政府应针对龙门县年桔果园分散不成片、鲜果成熟不成批的现状, 可以借鉴广东四会市的成功经验, 在龙门县建立大型批发市场。果品行情一目了然, 果农会更快决定销售价格, 缩短滞留时间;对于采购商来说, 走货有计划, 果品也有选择空间, 加快运销速度。政府可以在大型批发市场指导果农对年桔鲜果进行分级销售, 不同的果品对应不同的价位, 保证不同消费阶层有相应的消费能力, 从而确保龙门年桔的销售和保持龙门年桔的品牌效应[1,2]。同时, 对龙门县龙华镇、永汉镇等年桔产业密集区, 应该多点设立柑桔销售小集市, 提供住宿、收果、装卸、鲜果打蜡等一条龙服务, 从而吸引更多的柑桔采购商。

3.3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实施创建年桔名优品牌战略

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年桔产品加工功能区, 相关部门要优先解决从事年桔产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交易市场的建设用地。鼓励培育年桔科技型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 对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企业、种植大户和科技人员给予奖励[3]。结合龙门县年桔产业的实际情况, 必须发展加工和贮藏服务业。对此, 县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麻榨同兴凉果厂 (省、市、县龙头企业) , 该厂主要加工鲜农副产品, 每年可加工桔饼约2 000 t。麻榨龙南果品厂 (县龙头企业) 、南昆果品有限公司 (县龙头企业) 都可加工保鲜一定数量鲜果, 以缓解年桔销售压力。同时, 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计划引入1~2个大型果品加工企业, 通过企业拉动生产发展, 提高年桔附加值, 增加经济效益, 为年桔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指导创建龙门年桔优势品牌的同时, 不断加强对龙门年桔的宣传, 要多派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市场和推介龙门年桔, 从而使龙门年桔的销售网络迅速拓展。

3.4 打造一批生态观光型年桔果园

龙门县是珠三角的后花园, 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但作为生态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观光游一直未能启动。柑桔作为龙门县的优势经济树种, 完全可以打造一批生态观光型果园, 这也是提高柑桔产业价值的有效手段。现在摘果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很多, 对于来自城市的游客颇具吸引力。柑桔还可取“大吉大利”之意, 而且龙门县柑桔上市时间跨度达半年多, 可以结合秋天登高、春天踏青等主题开发旅游项目。要将柑桔园开发成旅游项目, 需要加大宣传, 或与旅行社合作。对果园来说, 可从入园收费、游客摘果、餐饮 (可推出柑桔主题、龙门特色菜肴等) 、烧烤、露营、户外婚纱摄影等方面进行创收。发展观光型生态种植模式, 可以成为龙门县旅游的新亮点, 也是柑桔产业升级的一种好模式[4]。

参考文献

[1]宁江, 宁漾.湖南柑橘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96-98.

[2]沈兆敏.打造中国特色的柑橘产业[J].果农之友, 2011 (9) :3-4.

[3]滕华, 欧安锋.浅谈麻阳柑橘产业的现状及建议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1 (7) :41-43.

[4]唐煌.南充柑橘产业的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 2011, 5 (4) :68-70.

龙门县的历史沿革问题 篇2

近些年, 我国建立了以中央为首, 带动省、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的5级推广机构, 形成了中央带动地方的层次分明、功能多样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 也暴露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现就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展开进行探讨, 透过龙门县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以下简称农技站) 的工作现状, 分析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1,2]。

1 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负责龙门县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政府机构主要是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技站。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6个业务股室, 各业务股室的具体分管工作如下:一是农副产品残留农药检测中心负责市场农副产品残留农药的日常检测, 全程跟踪各大蔬菜、水果基地的农药使用情况, 确保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二是土壤肥料股负责全县土壤样品的检测、肥力试验, 全程监控全县范围的肥料使用情况, 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肥;三是种子股负责新良种、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鉴定推广工作;四是植物保护股负责农作物植物检疫、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五是病虫害测报站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六是良种繁育场配合种子股、植物保护股及土壤肥料股的项目试验, 负责新良种、新技术、新产品、土壤肥力、植保措施等项目的引进、试验、示范和繁育工作。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干部职工各司其职, 基本上能完成龙门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但由于干部职工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 一些工作开展的进度慢, 推广成果不明显。

乡镇农技站一般要配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项目、业务推广开展工作, 但是由于乡镇农技站的性质没有确定, 既不是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编制 (县政府财政编制) , 也不是乡镇政府的编制, 相对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因此乡镇农技站人员既要配合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项目推广任务, 还要配合乡镇政府完成计生、国土、环保等本不属于农业技术推广范畴的工作。60%的乡镇农技站人员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导致乡镇农技站的工作时效性差, 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3,4]。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 无明确的责任机制, 无法进行统一管理,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各自为政, 抢资金、争项目现象普遍, 滋生出“有钱向前钻、无钱靠边站”的不良心态。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分离, “管人的不管事, 管事的管不了人”, 农业技术指导跟不上大趋势的脚步, 阻碍了农业技术向农村基层延伸的脚步, 严重降低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龙门县乡镇农技站职能划分不明确,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清楚的职能定位, 机构职能无明确界限, 交叉混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交错、行政管理职能与业务推广职能混乱;基层推广工作出现了错位、越位且不到位的现象, 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重心偏移, 轻服务、重经营导致技术推广公益性弱化。

2.2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在发达国家,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般为0.6%~l.0%, 发展中国家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在0.5%浮动, 而我国经费投入却不足0.2%。经费不足对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部分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中偷工减料, 减少甚至取消了对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资金投入, 造成农业技术公益性推广机构自收自支, 基层推广体系逐渐瘫痪。龙门县政府每年下拨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技站的费用不足50万元, 除去“三公”费用, 所剩无几。一般农业技术推广的费用必须向国家、广东省和惠州市申请项目资金, 而由于龙门县财政收入比较低, 往往连项目的配套资金都无法落实, 致使申报成功的国家和省市项目难以开展。

2.3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虽然国家这几年补贴种粮, 完善水利建设和乡道建设, 对农村务农环境进行了改善, 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的基础设施不够发达, 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降低, 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 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与农民无法进行有效结合, 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2.4 专业性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

龙门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19万hm2, 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17万hm2,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达到2.53万hm2。龙门县农村、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但当地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落后, 农业生产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或者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不符合。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技站干部职工人数共134人, 其中本科学历15人, 占11.2%;高级农艺师11人, 占8.2%;中级农艺师13人, 占9.7%, 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农业技术员比例极少。35岁以上的农业技术员有田间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 但接受新知识、新概念的能力差, 对新技术的解读能力差;35岁以下的农业技术员虽有充分的理论知识, 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概念, 但他们基本上没有田间实际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 这就导致农业技术员理论不能联系实践, 实践经验不能转化为理论, 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实际生产中, 有部分农业技术员在享受国家福利之后, 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 未能深入基层, 缺乏与农民的沟通和联系。另外, 有些农业技术员虽然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但是他们的技术只是用来谋求个人福利, 而不是用来促进农业发展, 制约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5,6,7,8]。

2.5 农民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 科技意识淡薄

目前, 龙门县的农民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还不到30%, 高中以上更少, 小学文化水平的占40%以上, 可见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对科技的理解和转化能力相对较差。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农业效益偏低, 使得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 农村留守人员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 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阻力。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 农民怕担风险, 对实用新技术、优良新品种、高效新肥料的推广应用,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接受慢, 推广难。农业推广讲座多无固定场所和固定工作人员, 农民把科技推广当作是政府的事, 存在听课不积极、学习不主动、实践不具体的现象, 甚至有部分农民给钱就来听讲座, 不给钱就不参加讲座。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准确划分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技能的界限, 从根本上健全县、乡镇区域性农技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对公益性进行准确定位。一是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组织机构, 形成层次分明的农技推广机构体系, 起到以省带头, 以县为重点, 以乡为骨干, 以村为基础, 以民间科技协会组织为补充的作用。二是促进服务体系社会化, 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全程服务, 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促进技术推广规模化、产业化。三是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 认认真真地为农民解决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实实在在地保障农民利益。四是恢复原来乡镇农技推广站事业单位体制和农技人员技术干部身份。确定农机推广单位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农技人员恢复原有的职务晋升 (政治待遇) 和职称晋升 (待遇) 资格, 使农技推广网络重新建立起来。五是理顺管理体制,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管理体制, 农技中心 (站) 的人权、事权、财权归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稳定发展。

3.2 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龙门县政府和各乡镇要明确农业的基础地位, 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 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财政按一定的比例安排农业技术推广经费, 各有关部门每年要拨出一定经费用于开展科教兴农专项活动和奖励重大科技成果。为保障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 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5项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二是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 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 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国家和各级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拨款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才能得以保证。例如, 要加强农村的道路设施建设、完善水利设施等, 确保农业新技术能在实施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3.3 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完善技术人员知识结构

龙门县政府要充分调研, 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选拔和培养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并且保证选拔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中心, 定期地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督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基层, 真正做到技术入乡, 服务进门。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服务意识, 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农民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 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具体农业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小凤, 吴传万, 王伟中, 等.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18 (4) :193-195.

[2]唐珺.谈新形势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 :289-292.

[3]徐彬, 里昕, 揭筱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及新发展思路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4) :15-17.

[4]周可金.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1, 17 (4) :81-82, 85.

[5]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6]孙鲁威.我国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亟待统一规范[N].农民日报, 2010-03-11 (5) .

[7]夏敬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 2009, 25 (1) :5-15.

MQ系列龙门吊啃轨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龙门吊,行走轮,啃轨

熟悉MQ系列龙门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知道,该吊车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大车啃轨问题,也就是龙门吊在大车运行过程中,行走轮经常跑偏,轮缘与轨道相互卡涩发生摩擦,从而产生振动发出异响,造成龙门吊运行不平稳,使用时间久了可使行走轮报废,行走机构加速磨损,严重的可能使龙门吊不能正常工作。在电力建设机械施工中,由于吊车安拆频繁,龙门吊啃轨现象更加严重,本文就龙门吊啃轨问题作详细分析,以解决在龙门吊安装过程中的安装质量问题,保证吊车的安全运行。

1 MQ系列龙门吊结构组成

MQ系列龙门吊主要由行走台车、底梁、刚性支腿、饶性支腿、桥架及小车等组成,台车与刚饶性支腿之间通过底梁用螺栓连接,刚性支腿上端与桥架用螺栓连接,饶性支腿上端与桥架用销轴连接,桥架分成若干段用螺栓连接。可见,MQ系列龙门吊结构部分大多是采用螺栓连接而成的。

2 从轨道及龙门吊组成诸要素分析啃轨问题

2.1 轨道

轨道是龙门吊正常运转的基础,其各项指标决定着龙门吊的安全运行。从技术规范上查,龙门吊轨距偏差:当S≤10 m时,ΔS=±3 mm;当S>10 m时,ΔS=±[3+0.25×(S-10)]mm,最大不超过±15 mm,其中S为轨距。顶面高度:钢轨运行顶面理论高度的最大允许差为±10 mm,同一截面两轨顶高度差不大于10 mm,每两米长的测量高,其高低差不大于2 mm。直线度:对整个钢轨长度,其最大侧向直线度偏差为±10 mm,每两米长钢轨所测侧向直线度为±1 mm。如果轨距不标准,超过允许偏差值,或者两条轨道不平行,将造成龙门吊大车行走啃轨。其顶面高度和直线度超出允许偏差时,也会造成啃轨问题,所以在安装龙门吊之前,首先要调整好轨道,使各项指标数据符合规范要求和说明书要求。在龙门吊使用过程中定期对轨道进行检查,并进行调整,确保指标数据符合规范要求。

2.2 台车

台车与底梁之间有一个平面轴承,使台车能360°自由运转,用以调整和校正台车的行走路线。在实际工作当中,如果平面轴承工作正常,当啃轨到一定程度,在平面轴承的作用下,台车就可以硬性的弹回。按理论分析,有了这个平面轴承,就不应该发生啃轨现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龙门吊自重比较重,平面轴承在龙门吊啃轨不到一定程度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尤其是一些使用年限长的龙门吊,该轴承在日常维护保养时比较困难,即使损坏也很难发现,更换更加困难。所以在安装前要打开台车仔细检查,确保轴承完好,并作充分的润滑保养,排除其造成啃轨问题。

2.3 支腿

首先是饶性支腿,饶性支腿是两片整体的钢结构,每片饶性支腿和桥架两点铰接,和底梁螺栓连接,如果饶性支腿扭转变形(如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等),则对龙门吊行走机构产生一个侧向力。然后是刚性支腿,刚性支腿是拼接而成的,和桥架四点螺栓连接,和底梁两点螺栓连接,如果在地面组合时精度控制不严格,造成上部四点对角线尺寸不好,安装时用倒链强行与桥架连接,使较多的安装应力残留在了刚性支腿内部无处释放,只能在龙门吊运转过程中向行走机构强加一个侧向力。

刚性支腿和饶性支腿分别产生的两个侧向力使龙门吊行走机构跑偏,从而产生啃轨现象。尤其是两个侧向力方向相反时,台车的运行路线形成了内八字或外八字,啃轨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同时变形越大,安装精度越低,造成的侧向力则越大,啃轨现象就越严重。所以在龙门吊安装过程中必须对支腿的尺寸进行检查与检测,刚性支腿组合拼装后要控制其对角线精度,拼装完成后不应该马上紧固螺栓,先测量对角线尺寸,若对角线偏差较大要及时校正,等对角线尺寸符合要求时再紧固螺栓。饶性支腿测量两个铰支座和下部之间的中心线,保证同心度,也就是三个连接点的平面度,若偏差较大,应该先校正,一般情况下应该调整上部两个铰点的铰支座位置,如果钢结构变形太大,铰支座还不能调整过来,则只能采取压配重等之类的方法来调整钢结构的变形。

2.4 桥架

桥架一般分成五段或五段以上用螺栓组装而成。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保护措施不得当,容易使结构部分产生变形;在拆除过程中,螺栓和结构板的拆除不当可导致螺栓孔扩张;在安装过程中,不正确使用可导致螺孔增大。诸多因素可导致在龙门吊安装中桥架发生旁弯,也就是销座中心线和结合面中心线不平行,在不平行的情况下,桥架产生了一个侧向力通过支腿传到了行走机构上,从而造成啃轨现象。

桥架的旁弯度误差是造成龙门吊啃轨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桥架组合安装中要对其旁弯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拼装螺栓紧固前测量具体的数据,达到规范要求后再紧固螺栓。

3 问题的解决

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处理龙门吊啃轨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安装过程中加以控制,从轨道方面到台车、支腿、桥架结构方面,逐步排除啃轨要素。如果龙门吊安装好后再排查啃轨问题,不好解决,所以要在安装前控制好对啃轨有影响的关键参数,那么龙门吊啃轨这个大难题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4 结语

上一篇: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下一篇:名词单复数用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