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程

2024-07-07

信息化工程(精选12篇)

信息化工程 篇1

1 信息化工程分类

(1) 信息化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信息网络、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平台、企业门户系统、主机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基础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信息机房等基础软硬件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造。

(3)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电力市场交易、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以及IT业务管理等方面业务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定制, 成熟软件的推广实施以及改造修改等。

2 信息化工程管理

信息化工程管理包括工程立项、设计审批、招投标、合同管理、验收及后评估6个阶段。

2.1 工程立项阶段

(1) 立项前的准备。根据项目建设意图, 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投资框算;进行可行性研究,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进行项目评估。

(2) 信息化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须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3) 进行项目评估, 依据评估结果, 进行项目立项并确定项目负责人, 负责对项目的管理。

2.2 设计审批阶段

(1)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规定的内容、规模、标准和投资估算, 在调查收资的基础上, 对工程初步设计和概算进行审批。

(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审查。

(3)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详细设计及预算的审查。

2.3 工程招投标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能招标:工程项目己经批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己经批准, 设计深度能满足招标要求;工程项目的相应资金或资金来源己经落实。

特大型规模、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在评标时应分技术标和商务标两段进行评审。

2.4 合同管理阶段

信息化工程的合同管理, 主要包括合同的签订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和合同的履行管理。

2.5 工程验收阶段

2.5.1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前提:已通过系统测试评审;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各类文档齐全;软件产品等已置于配置管理之下;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通过系统、专业的验收测试, 验证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达到功能实现的正确性及运行安全可靠性。

2.5.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前提:按批准的合同规定和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已全部建成, 并经过验收测试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质量合格;已经过规定期限的试运行;竣工决算已编制和审查;工程资料种类齐全、内容完整并完成移交。

以工程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为基础, 验证系统整体性能和主要设备运行性能。

2.6 后评估阶段

特大型工程和试点工程应进行建设项目后评价, 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生产运行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 以达到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3 信息化工程实施

信息化工程实施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实施、验收5个阶段。

3.1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投资决策前, 对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设计范围和规模、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涉及的软件工程还需要制定软件工程实施计划, 确定要开发软件系统的总目标, 确定其功能、性能、可靠性及接口等方面的要求;分析项目可行性, 讨论可能的方案;制订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 连同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交管理部门审查。

3.2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 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的要求, 确定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具体方案和投资规模, 编写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是工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 需要对信息化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深度规定, 主要内容如下:

3.2.1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编排顺序

(1) 设计文件总目录;

(2) 初步设计说明书;

(3)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4) 工程投资概算书;

(5) 工程有关技术专题报告。

3.2.2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1) 确定设计方案;

(2) 确定主要设备和材料;

(3) 确定建设投资和管理计划;

(4) 能够指导详细设计的编制;

(5) 包含实施准备和生产准备相关内容。

3.2.3 初步设计说明书

(1) 项目概述。主要描述项目背景、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效益及风险、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主要结论与建议。

(2)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现状分析、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系统功能指标、信息量指标、系统性能指标。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涉及的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工程实施中的重要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 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可通过正式信息域分析或软件原型化方法对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制定需求变更计划以适应需求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的变化, 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总体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设计原则、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4) 具体设计方案。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 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包含项目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建设内容、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应用支撑系统设计、应用系统设计、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网络系统设计、安全系统设计、备份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系统设计等。

存在多个可选技术方案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方案论证。对各方案的技术优缺点、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做详细论述, 提出推荐方案。做经济比较时, 应做到深度概算。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 确定合理的工作量和建设周期;进行必要的计算, 对有关的软硬件系统参数提出要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体要求:

(a) 技术方案选型。概述与信息项目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应用系统、保障体系的现状, 明确项目基本设计原则。在对技术方案的描述中, 说明总体技术路线、系统基本框架、系统边界以及外部接口情况、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安装和设置方案。

当存在多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时, 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提出推荐方案。

论证方案的先进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b) 工作量和建设周期估算。根据推荐的技术方案, 结合项目规模要求, 对项目工作内容进行分解, 估算所需人工量, 以及项目建设周期;人工量可对不同资质人员做区分;项目建设周期以月为基本单位。

(c) 软硬件系统参数。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应用范围, 计算或规定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参数或技术特性。

针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还需要考虑业务内容和流程的具体要求。通过文字和图示描述项目建成之后, 新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 对业务变更部分作具体说明。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 首先进行概要设计, 把已确定的各项需求转换成一个相应的体系结构, 以结构设计和数据设计开始, 建立程序的模块结构, 定义接口并建立数据结构, 使用相关设计标准判断软件质量。

(5) 软硬件 (主材) 配置和清单。根据具体方案设计, 列出项目建设所需购置和租借的软硬件、主材的配置和清单。购置部分和租借部分必须分列。

(6) 项目实施方案及组织措施。主要包括领导和管理机构、项目实施机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进度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培训。

(7) 投资概算情况。确定信息化投资的策略, 确定信息化投入总费用、分类费用、分渠道费用和年度费用分月份 (阶段) 汇总重要建设分项的实施计划和费用估算, 分别列出分项费用和总费用。落实责任部门和实施单位。落实资金来源。

(8) 风险及效益分析。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分析项目建设成功之后的预期效益。

(9) 附表。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项目工作量核算表。

(10) 附件。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和相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11) 附图。根据项目类型, 提供必要的网络拓扑图、系统物理布置图、软件架构图、项目建设甘特图等。

3.3 施工图设计

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时, 根据初步设计及其审批文件的要求, 编制满足项目要求的施工图卷册。

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涉及的软件工程, 在概要设计之后进行详细设计;考虑设计每一个模块部件的过程描述;对每个模块要求完成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编写设计说明书, 提交评审。

3.4 实施

实施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科学规范化的实施可以实现设计阶段的技术规格要求。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涉及的软件工程需要进行程序编码, 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 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 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3.5 验收

工程验收是建设的收尾工作, 通过系统的测试验收可以检验工程是否实现了设计目标要求, 从而确认工程是否完工, 并进入试运行。工程竣工验收后, 由工程有关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整理、立卷, 统一交档案部门归档。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涉及的软件工程需要进行软件测试验收,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 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已交付的软件投入正式使用, 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2个方面。

4 结语

信息化工程管理和建设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模式, 统一推广应用”的原则, 规范信息化工程管理和工程的实施, 电力行业应用了信息化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规定后, 可使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建设工作更加健康有序。

摘要:信息化工程项目是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需要规范信息化工程管理和工程实施的内容, 保证信息化工程项目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信息化工程 篇2

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分数线

(2012年3月31日招生委员会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规范学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国标代码为“13239”,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366号。学院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内设有邮科院校区,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开设专业以光纤通信类为主。第三条 学院是武汉工程大学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独立学院。第四条 学院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办学资格已被国家教育部予以确认(教发函[2004]12号)。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 学院成立招生委员会,招生委员会在武汉工程大学的领导下,负责国家教育部和有关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招生政策的贯彻和学院招生工作的部署。招生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招生政策的执行和学院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第六条 学院成立招生监察办公室,主要负责招生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并接受武汉工程大学有关职能部门对招生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第七条 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为027—87194571;招生监察办公室联系电话为027—87195023;学院网址为.cn。第三章 招生对象和入学考核第八条 学院招生的主要对象为当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普通高考生。第九条 所有考生的文化课均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四章 招生计划第十条 学院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当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为准。第十一条 在录取工作中,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学院按程序将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省份的指标调至生源充足的省份。第五章 录取规则第十二条 学院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为120%。第十三条 学院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录取非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志愿之间不设志愿级差。原则上不录取无我院志愿的考生。第十四条 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原则是:按考生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不设专业级差。若高考文化课总分相同,单科成绩不低于150分制的90分者优先录取;若条件仍相同,与拟录取专业相关的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考生所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录取到未满的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市、自治区),录取执行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第十五条 学院在录取期间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由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面向考生公开征集志愿,公开征集志愿后的专业录取原则按第十四条执行。第十六条 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录取规则执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录取政策和规则。第十七条 学院在录取过程中,执行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降分或优录政策。对于符合考生所在地优录条件或降分条件进档的考生,符合“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优先录取。第十八条 除招生计划中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院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新生进校后学院只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第十九条 除分专业招生计划中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院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第二十条 学院所有专业均无男女比例限制,且对应届生、往届生和社会考生同等对待。第二十一条 录取结果由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学院也通过学院网站公布录取结果。第六章 报到入学第二十二条 经学院录取的新生,应在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时间持有关证件到学院办理报到入学手续。因故延期入学者,应以书面形式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向学院招生办公室请假,假期不得超过14天。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二十三条 根据国家规定,新生报到入学时须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学院各专业的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费和住宿费按湖北省政府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并随入学通知书一并寄送给新生。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学后,学院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院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籍。复查合格者,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学籍注册。第二十五条 为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学院设有多种奖学金,如综合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以及各种单项奖学金;同时还设立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特长培养基金。以上奖学金的发放按照《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实施。第二十六条 学生学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毕业时按国家规定颁发由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具印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具印的学士学位证书。第七章 附 则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由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如有与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或新的规定相冲突的,以国家法规政策或规定为准。第二十

九条 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重点专业: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全景地图: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历年分数线: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报考指南: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招生计划: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气校友:

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一 前言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速度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了重要的战略资源,处于和材料和能源同等地位。信息化的先进程度已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标志。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将它与现代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二 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由于受到了我国的体制问题、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错位和管理理念落后、工程建设市场条块分割严重、国家制定的法制法规的不健全性及国内国际在工程管理模式、理念上的落差,同时国内也频频出现工程责任主体不分明、政府度视场的强行干预和滥用强权问题、包括决策机制的不透明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干扰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我国工程管理方面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快,与国外计算机广泛使用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可否认的是(当然我们前面也已经提到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包括人员意识的提高及素质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创新和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流程的规范性。我们推行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单单是为了追求高技术,追时代的步伐,我们是为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信息化以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我们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应该注重量,更应该注重使用的质量,加强彼此间业务信息的交流。工程管理侧重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 部分的信息化手段的简单的堆积并不能优化现有的管理方法, 随着国外大型承包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市场进入, 对工程管理模式将会有較大的冲击, 必须加快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 以尽早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根据调查,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工程概预算和项目管理等几项单一的应用外, 尚没有形成集成化的管理与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主流意识的不断变动,工程管理建设行业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工作流程的提升方面的要求,使得信息化管理在实际中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政府的监督、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理的过程管理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来获得最快捷的信息。企业间的在线合作、业务交流、数据整理、远程控制管理工程的质量、设备、材料等等。工程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是以无数数据为中心来提高工程过程的运作效率,实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全面提高企业工程的综合管理水平。

当前, 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现实就是利用了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的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再不抓紧实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将面临被时代,被主流市场所抛弃的威胁。

三 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的数以万计的企业如果要跟上国际的飞速发展的步伐,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直面国内外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就必须做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国际发展接轨,恰到好处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赢得企业新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从企业的应用和市场的需求入手,我国需要吸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以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提高效率为中心,以服务客户为宗旨,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资源是信息、物质、能源。抓住这三点才能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

信息化的定义就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生产是一个庞大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它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的建设具有的特点如下:

(1) 适用范围广。涵盖了企业管理和业务建设的各个方面;

(2) 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内在需求。传统产业的步伐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超快步伐,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迫切需要。

(3) 人力资源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成败。新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其中心依旧是人,人才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体力量。哪些信息化技术推动比较快的国家,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力资源在教育、科技、金融几个领域配置的好才会加快信息化的推进。

(4) 信息化要与传统产业结合。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新的技术也需要同传统产业相互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获得长足的发展。

(5) 隐性的冲击力。新的技术的产生必将会对现存的社会结构、组织格局和管理方式产生影响,这种巨大的震动使得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信息化的重点是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的信息化, 以实现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规范性。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工程管理的创新。

四 工程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

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过程包括工程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 实事求是的建立起罗结构,然后根据这个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建立系统的模型,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用时通过建立组件和分布式模型, 实现不同物理位置和网络下的运行。其过程为可行性分析、功能模型精化、设计精化、然后经过反复调试以达到信息化实现,这一过程中的这部分需要经过不断地求证、摸索,结合实际。

nlc202309041646

其中, 可行性分析是建立的基础, 只有确定了工程中系统建立时必须的,同时也是可行的,包括其中工期、代价和实现方式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可以被建立起来的。从用户的需求对对系统的功能反复进行确定和细化的过程; 可行性分析是一切的基础,只有确定这个工程是可以、有可能实施的,才可以进行下面的一系列的步骤。同样的可行性分析需要考虑全面,不断论证、反复摸索的。在工程管理中, 业主、监理、承包商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主体, 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標, 大多是些专用的软件完成的。

建立 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中汇集了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 以各类工程业务数据为中心,达到对各单位企业业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协助工程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全面提高了综合管理水平。

五 应用实例——香港迪士尼基建项目的信息化实践应用

香港迪士尼乐园是一项大型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紧,参与单位和人员多的特点,这就造成了要处理的信息繁杂的后果,基于这种情况,若想如期按质完成工程,在工程管理上实现高质量就要求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收录整个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其管理中信息化具体体现在:

(1) 首先建立数据电子化的工作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整个可以流转,交流的数据交流系统。

(2)在项目中代入电子化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速度,效率。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少的精力放在其他的地方,而不是经过人员一级级的传递和督办才可以最终完成。

(3) 建立拥有一套可以实时监控的工作流程环境, 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不合理的环节,为流程的重组提供有效的事实依据。因为在系统建立的过程中,工作业务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好,每个参与人员在运作过程都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规范,系统可以随时反映每个工作流程的状况;而在手工环境中的事务工作流程没有有效的监督跟踪手段,很难回避其中出现的扯皮现象。

(4) 实际工程管理中,业务信息可以在计算机中存档备份,从而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文件等材料的丢失。

(5) 对比较零散的文件可以用计算机系统很快的将信息归纳整理好并发送到相关人员手中。网络平台规划:设立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工程管理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进度管理、工程文件与资料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管理、集中招标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

系统应用:以电子商务的方式对物资进行集中采购、监理项目的工程文件与资料管理中心、成本管理系统、施工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

香港迪士尼的管理体系是信息化在实际工程中的一个巨大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信息化的重要和先进性。是信息化和工程管理结合起来的成功案例。信息化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在常规事项中的弊病。为以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信息化工程 篇4

1 网络工程技术

1.1 网络工程技术的概述

网络工程主要是以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及其科学管理为内容的一门工程科学,也是网络建设过程中相关经验、规律与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归纳。网络工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多种多样,如集线器、路由器、中继器、网关、网桥或交换机等。而网络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了方案的设计、规划、质量检测等内容[1],其中质量检测是网络工程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主要是对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类、集成,并在建设完成后通过专家、科学技术、实验工具等方式进行质量检测,这就为网络工程的建设和进步提供了先决条件,特别是其在沿着信息化道路进行建设时,显得更加事半功倍。

1.2 网络工程的应用模型

网络工程应用模型就是指利用网络在计算机上进行信息处理的各种方式,如C/S(客户机或服务器模式)、P2P(对等网络模式)、FS(文件服务器模式)、B/S(服务器或浏览器模式)等应用模型[2]。其中FS服务器具备了安全保密措施、能够提供网络用户访问的目录或文件的并发控制等优势,还具备了分时系统文件管理的各项功能,虽然其功能较为齐全,但是其主要是在文件管理领域中使用,范围较为狭隘,并不能适应现今种类繁多的网络信息服务;C/S模式是一种开放式、集中管理、协作式处理融为一体的网络型作业模式,例如,客户机的运行主要是在工作站或微机上,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抗灾难性强、性价比高、系统扩充性能优质、用户界面良好等优势,但是同时也具备了管理困难、系统兼容性差、客户端资源浪费大等缺点,因此,其在20世纪90年代较为流行,而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被淘汰得很快;B/S模型是C/S模式与结构的升级版,主要采用了使用率高、较为大众化的浏览器,是一种涵盖了Web技术的“瘦型”系统,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易懂、高端Web服务器、便于更新与修改、培训和开发工作简便、真正的平台无关性等优势,但是也有系统不稳定等缺陷;而P2P模型自从被创设出来后,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并且其所能使用的领域正随着其系统的完善而拓展,其是一种通过系统的直接交换来进行服务和资源共享的模式,主要采用了星型或总线型的拓扑结构,在每台计算机之间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如PPP即点对点协议等),这样就可以让每一台计算机都能提供服务、获取服务。

2 信息化工程

2.1 网络工程中信息化工程的概述

信息化工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共享性、多元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其中共享性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协议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信息库,以便于客户能够通过文件服务器反射出的目录、词条等功能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多元性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的来源和种类的多样化、多元化来促进学生、工人等不同层次群体的多元智力的开发、多元文化的学习;而及时性和互动性主要是人们在了解到了实时更新的政治、时尚、体育等事件发生及发展动态后,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散发其自身的思想意识。

2.2 信息化工程技术的运用

信息化工程技术在网络工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共同推动下,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新兴的产业如电子商务、“互联网+”中的创新企业、众筹、公路交通运输、数字化有限电视等。例如,信息化网络工程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运用[3],特别是在公路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信息工程技术所包含的内容颇多,如高集成度的硬件设备或产品、高智能的软件系统及其产品等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强、集成度高的整体性系统工程(如通信系统、联网监控和收费等系统),其蕴含了光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图像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化工程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工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信息工程技术所采集到的数据资料与Auto CAD矢量图形的连结,让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查询、管理、检测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还能减少工程人员的工程量和时间,从而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作业效率和有线电视的安全性能。

3 网络工程的监测

3.1 网络工程监测的意义

目前,网络工程的结构和运用(如VOIP、视频会议等)越来越复杂化,对工程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网络工程的监测技术、方式、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工程的监测主要是对已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的协作来进行数据分析、解码,并通过网络反映给监测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便于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网络工程的性能、运行状态,进行故障诊断和预警。例如,在公路交通运输中使用信息化工程技术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不仅仅是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评价、鉴定和验收的主要证据,更是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工程改进的科学依据。

3.2 网络工程监测的内容

网络工程监测特别是网络信息工程技术是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包括了对网络系统与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连通性、延迟[4]、丢包率、延迟抖动、可用带宽及基本带宽等内容。其中网络信息工程的连通性是针对底层线路问题、路由转发是否一致等内容而言的,通过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来分析网络节点断连的原因。据网络工程所监测到的历年数据可以发现,路由转发表不一致(由路由的收敛不稳定或配置错误所引起的)将会导致网络工程中断,然后通过强大的网络工程数据资源库将路由错误扩散至另一个路由器,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到并且适时排除故障,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路由器错误大范围扩散等)。延迟包括了单向延迟和双向延迟两种,其中单向延迟就是测量数据包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单向活动的过程,相对于双向延迟来说较为复杂,在接受端与发送端之间有很明显的时钟问题,而影响RTT(一个被发送到网络上的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的历程时间因素主要包含了标准队列的长度、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拥塞等级等。

3.3 网络工程监测的标准

网络工程监测是依靠计算机所获得的云数据通过科学的云计算等计算方式和系统软件来进行数据的解码分析,从而得出网络工程的质量评价。例如,在信息化工程技术的质量检测过程中,通过详实的数据转码、解码分析后,能够充分了解到信息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并以此数据来进行改善,如在上文中提到的公路交通运输中的信息工程质量检测,可以依据整个信息工程的监测软件和系统对收费数据、车流量等大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分析,就能够知晓利用信息化工程技术所建设的公路交通运输工程(收费软件、车检器等)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靠性。这就要求在对信息化工程技术进行质量检测时,需要严格依据技术标准和法律相关规定来进行,同时还需要以公正性、科学性的行业标准来进行质量检测的监督管理,以便于能够将信息工程质量检测这一项特殊活动按照不同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来实现网络信息化工程的高质量化。

3.4 网络工程监测的方法

网络工程在进行质量检测时,一般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在信息化工程中进行质量检测是一般所使用到的方法为主动的方式。主动方式是工程技术人员主动发包对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然后根据互联网络协议(TCP或UDP协议)中的网络信息、数据反馈来分辨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程度、运行状况等。其所采用的工具主要为Treno(测试两主机之间的基本带宽)、Netpert(主要运用于复杂的基准测试)、Ping、Traceroute(采集发送包经过所有机械设备的时间信息)、Pathchar(对源节点—目的节点的性能评价)、Nettimer(基本带宽的测量)等。这些检测工具和方法的使用,能够客观地依据数据的分析和解码来进行信息化网络工程的质量评价,从而让该类型网络工程的监测系统和技术进行互补和优化,让客户能够享受到畅通、高速的网络服务。

4 结语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创设在不断改善,相关技术正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而变得复杂化,特别是信息化工程技术。这就要求要对信息化工程等网络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可以采用主动的方式,按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则进行公正、科学的质量检测,以便于能够促进网络工程产业化发展,进而带动新兴电子商务等网络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芳,申小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于发展[J].工业,2015(47):180.

[2]黄惠.网络性能的分析、评价、模型及其软件实现[J].中国测试,2012(6):101-106.

[3]黄芳,冯小飞,戈登峰.信息管理在公路试验检验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6(4):115-117.

信息化工程管理论文 篇5

1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各建筑企业建筑的竞争逐渐加剧,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提高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挑战.当前,大多数企业在数据的保持与处理方面,仍然采用局域网共享的手段,而对于项目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的应用功能不熟悉.当前,我国自主研发管理信息软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由于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意识形态与我国不同,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价格昂贵,不能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

2对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的建议

2.1促进管理信息的均衡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关机构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需要,确保各地区的工程信息平衡发展,不论是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还是在内陆相对落后的地区,要保证信息的数量、传播途径都能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2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

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电话、书信等通信的基础上,运行运行新的通信方式,如:邮件、专门的通讯软件等.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速度,让通讯更加方便快捷.建筑企业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不断地学习科学的管理信息知识,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管理的高科技信息化.

2.3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工程管理工作复杂多变,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操作过程中,建筑企业难以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工程管理现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计算,研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降低购买管理信息软件所使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化专业软件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帮助建筑企业节省管理运行成本,有效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和物理的浪费,并使用专业软件时不断的提高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3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3.1工程管理信息的作用

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对件整个工程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状况,总结归纳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减轻管理者负担,了解工程进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公共的、多层次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与工作交流,让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进展与动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轻工作负担;第二,提高管理水平,预测工程风险.工程管理人员若能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将会极大的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预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和控制措施;第三:有效地处理与存储数据.使用工程管理信息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工程中的信息采用结构化、系统化的形式加以处理和储存,以便在工程检测或验收时作为参考.

3.2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CAD技术的使用已基本普及,但在应用高科技工程管理日案件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关外建筑企业存在着一定差距.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能简单的利用局域网络和低端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高科技软件管理的企业相对较少,这种现状反应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即对高科技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作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信息软件,并实际的工程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4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

4.1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需要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要,了解工程管理过程中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的信息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明确服务对象,若有多个服务对象,则应该根据不同对象提出的目标综合可虑,最后明确总工作目标.

4.2寻找信息源

由于建筑工程工作量大、过程复杂,需要的工程信息涉及众多方面.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有:国家颁布的政策与法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趋势、建筑管理当地的气候与天气、市场需求以及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内部信息有:企业自身的各种资源状况、工程决策状况、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动态信息等.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要了解信息来自何方,怎样获取信息.

4.3选择采用技术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采用许多相关技术,如: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筛选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输出技术、加工技术、信息网络连接技术等.其中,筛选技术主要对信息进行过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建筑企业的资源分为信息资源和物资资源,由于物资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施工时需要节约使用,防止浪费,而信息资源带有冗余性,不加以筛选就会造成信息泛滥.因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的筛选,既要确保信息的`数量,也要确保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具备强大信息处理功能.

4.4设计应用项目

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注的信息有所不同.例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甲方关心的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控制.而乙方关心的是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施工环境等.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信息系统应该设立不同应用项目,以供不同的对象使用.

5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1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档案

由于工程信息属于一次性活动,所以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需求构建系统,信息系统记录各个工程管理阶段、施工环节所产生的信息,在该工程竣工后,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档案.尽量不要使用长期固定的应用系统,采集不同工程的信息.

5.2加强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联系

由于一项工程会涉及许多建筑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需要加强各建筑企业与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在加强各企业各部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5.3兼容性强

信息系统只有具备强大的兼容性时,才能综合应用各项信息技术,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由于各企业的施工状况有所不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不同,信息系统的构造不同,标准与规格不同.由于信息系统属于异构网络,所以,建筑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时需要着重解决接口问题.

6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6.1建立工程管理数据库

可以将工程管理理解为数据信息在工程各参与方之间进行传递和互动的过程.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中,使用电话或者书信的方式传递数据信息,这种方式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若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积极的配合,信息传递效率就会变得缓慢,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为了提高信息互动或传递效率、提高信息互动质量,建筑企业需要避免管理的交叉重叠.工程信息系统主要以工作人员工作为主要内容,围绕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信息,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运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数据可,促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6.2建立一体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建筑行业飞工作流程极为复杂,在立项招标时遵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政策或办法,整个招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招标信息也是企业作为成本预算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会涉及到计划进度、成本预算、定额成本、物资分配、安全管理等方面,在建立信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突破单方面的限制,将各个要素有效的连接起来,进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各部门的管控,逐步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的优化管理结构.

6.3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

互联网是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基础.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分散并且相距较远,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相关的互联网软件,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建立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网络平台的一体化管理,让建筑企业、承包商、业主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不断的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6.4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

工程信息化的建立需要考虑各个合作方需求,创建能够远程监控,能够实施现场管理、能够与合作方有效地沟通协调、能够将向信息及时分享的多层次信息网络平台.建筑企业需要认识到,建筑工程实施工程中各项目施工都会发生变化,项目的变化必定牵动着厉害关系人,例如:当地政府、业主、设计院等.还会牵动到许多施工环节,例如:现场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才能科学的管控这些环节,协调与解决各个厉害管理人和各个工程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信息化,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节省施工成本.

7结束语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思想(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需要多方协调和考虑才能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当中去,从而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根源,掌握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工程项目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一、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是一个持续时间长、过程复杂的工程,前期会涉及到很多信息的管理和存储,后期又涉及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和整理,我国现有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工程上产生的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以各种分类表格、单据或文件等的形式出现,然后以分部工程进行相关的分类和整理,主要由技术人员手工来完成;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与相关人员的手头传递甚至口头传递;施工信息的查阅,则完全依靠对相关资料文件的翻阅来完成。施工过程各种信息的产生、整理、分类、查阅等,都是由施工相关技术人员或监理人员手工完成,整个流程进行的较慢且容易造成错误。随着现代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施工难度的不断增加,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越来越大、信息交流程度越来越频繁,单纯的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完成信息的管理已经很难满足要求。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在速度上、可靠性上,已经很难满足要求,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越来越重视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2.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随着工程行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内部、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必须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手段,才能实现现代工程项目的科学、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1.强化领导,高度重视。领导重视与否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领导一定要转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意识到信息是创造财富和附加值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把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核心工作位置上,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要成立以公司最高决策层为核心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划分职责,明确责任人,全员行动;二是要加强对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及业务骨干的信息化意识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其信息化主力军的作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三是配备足够的基础硬件及网络条件,本着“适用、稳定、安全、快捷”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基础硬件设备。此外,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行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软件开发企业与工程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规范、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在我国,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开发信息化系统时应注意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采取“分步推行,以点带面,强化巩固,最后达到全面应用”的策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应当突破各个部门单独应用的局限性,将各项内容科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日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系统平台。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计划统计、合同预算、材料管理、劳资管理、机械管理、施工管理、成本分析、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维护等。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系统配置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输入输出等设计。为确保系统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应定期对信息化系统情况进行检查,对实施结果进行考核。

3.加强培训和教育,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后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信息管理中,人才是根本,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因此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当前,培养既懂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增加员工培训投入,在企业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劲的人员,实施严格的培训,并大量吸收IT业高素质的专业精尖人才,挖掘他们独有的技术潜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讯工具等;二是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如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从中国当前情况来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与西方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却有很大的差距。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角度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国内外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基于个人计算机桌面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该阶段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以系统工程理论和一些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进度控制技术、资源平衡技术、成本分析技术等)为主要理论依据,软件功能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费用计划与控制、进度图形化、工程量计算、竣工资料编写等方面,基本上是在单机上运行,而且只能满足单一工程项目参与方的使用要求,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到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

2.基于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自从 20世纪 90年代后期到 21 世纪初期,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出现了以项目控制论、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协同管理理论、项目远程控制理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管理理论和思想为理论支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该阶段的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不仅能满足项目管理职能的要求,而且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共享数据信息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和网络虚拟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必将在今后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手段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金玲.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外建筑.2010(12)

[2]王笑藏.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工程管理信息化 篇7

1 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

在项目决策过程、实施过程 (设计准备、设计、施工和物资采购过程等) 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以及其他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组织类 (编码信息、单位、项目及项目管理组织) 信息、管理类 (进度控制、合同、风险及安全管理) 信息、经济类 (投资及工作量控制) 信息, 技术类 (前期技术、设计技术、质量控制、材料设备技术、施工技术及竣工验收技术) 信息和法规类 (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信息, 都是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 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项目的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2 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

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 各方都应编制各自的信息管理手册, 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实现有序的、科学的信息管理, 规范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手册描述和定义信息管理做什么、谁做、什么时候做和其工作成果是什么等, 具体包含、信息管理的任务 (信息管理任务目录) 、信息管理的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信息的分类、信息的编码体系和编码、信息输入输出模型、各项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图、信息流程图、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及其使用规定、各种报表和报告的格式, 以及报告周期、项目进展的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和工程总报告的内容及其编制、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的保密制度等制度。

3 项目信息管理的方法

在国际上, 许多建设工程项目都专门设立信息管理部门 (或称为信息中心) , 以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专门委托咨询公司从事项目信息动态跟踪和分析, 以信息流指导物质流, 从宏观上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控制。建设工程管理的流程复杂, 建设工程的数据量庞大, 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供资料查阅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的方法大致按信息内容分类、信息编码、电子化数字化处理等几个步骤进行。

建设工程信息可分为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技术类信息、法规类信息。组织类信息包括工程建设的组织信息, 项目参与方的组织信息, 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组织信息及专家信息等。管理类信息包括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有关的信息等。经济类工程信息包括建设物资市场信息, 项目融资信息等。技术类工程信息包括与设计、施工、物资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法规类信息包括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等。

为了有效方便地存储、处理、使用信息, 必须对项目参与方、项目组织结构、管理信息 (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 、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律法规信息、项目的往来函件、工程档案等等进行编码, 运用互联网管理平台处理信息, 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处理, 以求信息数据共享。

4 项目信息处理技术

针对管理流程复杂、数据量庞大的建设工程信息, 应利用由一系列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传输系统组成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行信息技术管理, 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绘图仪等组成硬件系统;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及网络专业信息管理应用软件 (如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 Project、工程项目计划管理系统TZ-Project、工程项目管理系统PKPM) 等组成软件系统;传输系统则由数据传输线路、网桥 (Bridge) 、和网关 (Gateway) 等组成, 用以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通信。

通过局域网 (LAN) 、城域网 (MAN) 、广域网 (WAN) 进行信息交流处理、收集和发布信息, 使工程信息能够集中存储、快速交流和资源共享。

虽然项目参与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 但参与各方都是同时服务于同一个项目, 所以, 必须建立项目信息门户。门户是一个互联网门户站, 用于各类工程管理。项目信息门户是项目各参与方为了信息交流、共同工作、共同使用的和互动的管理工具, 由项目业主作为项目信息门户的主持者。基于互联网的项目信息门户 (PIP) 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处理、项目文档管理、召开网络会议、互联网远程教育与培训、收集工程项目信息等。

5 工程管理信息化

实现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利用, 就形成了工程管理信息化。通过管理信息化, 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业主方投资控制、施工方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的功能。

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可吸取类似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有利于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目标控制, 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 而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 也包含在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 使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信息获取便捷、透明度提高、信息流扁平化, 形成对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方便、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 有利于项目的文档管理;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所以, 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范畴, 在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 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

6 结语

为实现项目管理的需要, 提高管理水平, 应实现管理信息化, 运用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各项目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 降低项目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 逐步缩短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信息化程度的差距, 提高我们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摘要:结合我国目前信息化管理现状, 简要阐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包含的基本内容和管理的方法, 运用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和管理, 从而达到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曹吉鸣.工程施工管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信息化工程 篇8

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单位越来越重视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重点工程综合考虑、统筹解决,全面实现重点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数据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 工作目标。这些重点工程往往具有信息系统复杂繁多、工程建设参与方多、投资规模巨大的典型特征,设计过程中涉及多设备系统、多标准体系、多数据体系、多应用系统、多业务单位等协同作业。信息化工程可以促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正是符合以上重点工程特点的典型场景。

2重点工程总体管控思路

重点工程总体管控的核心工作思路,是依据重点工程总体建设的指导方向,从业务、系统、数据三个重点方面,依据信息系统一体化协同设计方法,通过总体设计管控工具集的支撑,实现论证报告模型化、模型一体化描述,自上而下支撑明确发展路径,同时在积累的各专项业务及系统模型基础之上,自下而上支撑重点工程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其工作定位在于为信息化重点工程总体建设提供“方案模型化、模型一体化”咨询服务。在不影响信息化产业链任何环节的前提下,作为第三方咨询商,支撑客户方提高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质量,降低风险。

2.1业务整理支撑方面

在业务层面上,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主要是在重点工程进行各阶段论证的过程中,在进行业务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已确认的书面调研素材,针对相关业务进行梳理描述。

业务整理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精细化描述相关组织结构、职能职责、协作流程及相关信息控制与流转情况,形成协同一体化的现状业务模型,并可以针对一体化的现状业务模型进行完整性检查与逻辑诊断,分析给出问题结论,支撑最终设计形成协同一体化的未来业务架构。

该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全面了解相关业务布局和信息化发展需求,建立形成统一的业务架构,从而提升全面和专项掌握相关业务运行状态,减少反复调研的时间和人员占用等问题,大幅提升重点工程论证工作进程。同时,通过业务整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析的深度融合分析,也有助于分析并减少、规避重大管理风险。

2.2信息系统专业分析支撑方面

在信息系统层面上,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主要是在各阶段论证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各阶段技术文档相关内容进行梳理、验证和审核,实现“文档完整性、功能一致性、数据正确性”的目标。

该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解决信息系统各阶段设计文档不符合业务实际需求、与实际系统严重脱节或“失真”等诸多问题。基于国家和国际标准,梳理系统,补充技术文档,完善系统业务流程,纠正数据错误,理清接口关系。

通过第三方咨询组织的信息系统专业分析工作,梳理业务流程、完善数据设计、确认功能和接口,也为具体对应系统的开发商及维护团队的介入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通过这项工作,为旧系统升级改造和新系统开发,减少对开发商的过度依赖。

面对不同时期和开发商,不同形式的技术文档,信息系统专业分析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文档分析提供基于《GB/T85672006》的分析规范和可执行的分析指标项,为今后统一的技术文档建设、审查以及验收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建立了整合后的一体化系统设计模型,形成统一的系统架构。

2.3数据规划与分析支撑方面

在数据层面上,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主要是基于以上业务整理、信息系统专业分析工作,进一步支撑实现“统一业务、统一技术、 统一数据”,实现数据大集中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遵循统一数据规范,结合相关业务体系和运行系统的特点,为建立统一的数据架构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提供了“保真、一体化” 的基础数据库,能够确保数据对应和提取,提升数据质量,进而加强重点工程论证报告依据,提升论证报告质量。通过该项工作,可以实践验证前期不断完善过程中的业务架构和系统架构,有效支撑数据架构的建立和使用。

3总体管控工作的意义

通过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的实施,可以为信息化工程各阶段论证报告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3.1提供论证报告文档模型化、详细颗粒度检查与完整性诊断,提升质量

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可针对各阶段论证报告相关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等分别进行模型化描述工作。同时,可以对已建模型从功能、流程、信息方面进行适宜颗粒度的检查与完整性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从而有效保障论证报告内容完整、翔实,提升论证报告质量。

3.2帮助客户提高系统集成设计质量

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实例 篇9

南京某地块占地面积9 510 m2, 建高层商住两用楼, 地上25层, 分A, B两幢, 各自独立, 地下2层。基坑长117 m、宽81 m, 基坑开挖深度为-11.2 m~-14.6 m。本工程地处闹市区, 外部环境复杂。北侧紧邻城区主干道, 其他三侧多为1980年年底修建的居民房屋, 距离在1.8 m~10.1 m之间。场区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和土方开挖过程中, 基坑西北角位置 (AB段) 与南京某市政公司施工的过街通道项目交叉施工, 基坑南侧和东侧的地下管线也较多,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本工程基坑平面如图1所示。

2 信息化施工

2.1 施工监测

本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受到了项目各层的高度重视, 因为深基坑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阶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危风险期, 其成败与否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项目为圈梁水平位移、围护结构深层侧向位移、水平支撑轴力、支撑立柱沉降、地下管线沉降、道路沉降、建筑物沉降与倾斜及基坑隆起等。

2.2 地下管线监测

在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阶段发现南侧及东侧南段 (EEFG段) 原设计的支护桩附近的一根重要的地下高压电缆及一根煤气管线无法移除, 其中部分管线位置已与支护桩、止水桩位置冲突, 故设计院建议将冲突区段钻孔灌注桩 (支护桩) 变更采用旋挖灌注桩, 原双轴深搅桩 (止水桩) 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以确保支护桩及止水桩施工时不影响管线安全,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施工工艺改变涉及工程造价增加、工期延长及施工便利性等问题, 设计单位建议根据现场实际条件, 加强此段的施工监测, 通过反馈的施工监测数据, 可按原设计方案施工的区段仍按原设计施工, 以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增加, 保证工期。EEFG段地下管线累计沉降变化汇总见表1 (共设置24个观测点, 编号为G01~G24) 。从表1可以看出, G12~G24 (在FG段内) 累计沉降变化量较大, 但均小于设计累计沉降变形值15 mm。通过监测单位认真、仔细的收集此段施工监测数据, 及时反馈给设计院进行处理、分析, 现场FG段中部支护桩实际采用了10根旋挖灌注桩, EFG段止水桩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其余位置仍按原设计施工。一方面减少了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确保管线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业主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的增加, 确保了工期, 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交叉作业施工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受到场地限制, 本工程基坑西北角位置 (AB段) 与南京某市政公司施工的过街通道项目在平面布置上存在一定交叉。通过组织专家论证, 确定为确保本基坑工程及过街通道结构的安全稳定, 两基坑相邻段采用水泥土咬合桩支护结构作为共同支护桩兼止水桩的处理方案。水泥土咬合桩刚度、强度应独立满足各工况下各自基坑的支撑要求, 严格控制桩体位移变形, 施工时必须加强桩位深层侧向位移 (测斜) 、支撑轴力及交界面周边道路沉降的监控量测工作, 如有异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从剖面空间布置来看, 由于两基坑支撑竖向布置不一致, 支撑错层将增大支护桩的剪力, 虽设计院对设计参数进行了抗剪验算和调整, 但最终监测的数据才能检验本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此交叉施工AB区段内, 同期监测支护桩深层侧向位移、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如下:1) 支护桩累计深层侧向位移 (测斜) 汇总见表2 (共设置两个观测点, 编号为CX15, CX16) 。2) 基坑支撑施工交界作业面上第一层轴力ZC15、第二层轴力ZC48观测点位置及不同时期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第一层ZC15和第二层ZC48观测点位置水平投影一致) 。

由图2反映出:在本工程支撑制作和基坑开挖阶段, 实际监测取得的桩位深层水平位移值和轴力内力的变化情况, 在与过街通道交叉施工时变化明显, 且有反复, 但均未超过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 (桩位设计累计深层水平位移变形值为31 mm, 设计轴力值为第一层3 500 kN、第二层4 000 kN) , 且随着两侧地下结构的完成, 实际各值逐渐趋于稳定。也就说明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当然施工中各施工单位严密的协调和配合, 合理的组织安排交叉施工作业, 对双方基坑的安全和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 支撑方案调整

本工程原设计在FG段/BC段区域内南北向设置第三层钢管支撑, 后设计变更取消第三层钢管支撑, 坑中坑采用型钢支撑的设计方案。坑中坑位置及原钢管支撑设置如图3所示。

采取此种方案的优点是坑中坑型钢支撑取代了原钢管支撑和钢筋混凝土临时换成结构, 两者合二为一, 既考虑了基坑安全, 同时也节约了投资和缩短了基坑施工周期。该方案虽然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坑中坑一旦开挖, 关键的施工监测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对基坑西半边区先行取土施工, 根据施工监测反馈的信息, 再对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和优化。经后期实际测评此方案的实施比原设计方案节约投资成本近110万元, 实际工期比计划目标工期提前1个月。

4 结语

基坑施工与基坑设计对工程本身而言分属两个不同的工程阶段,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监测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时经常会遇到, 做到信息化施工, 有的放矢, 避免盲目施工, 以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提高了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成家, 范鹏, 焦苍, 等.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预测研究与应用[J].岩土工程界, 2005, 8 (2) :59-61.

[2]彭贵, 张金龙, 刘政治.深基坑施工及基坑安全性监测实例[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6 (2) :30-32, 35.

[3]朱玉国.营业线基坑开挖支护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 2008, 34 (31) :118-119.

信息化工程 篇10

一、农业大型水源工程信息化系统简介

农业大型水资源工程信息化系统是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为实现对大型水源工程建设的全程管理,对水源有效管理和利用,以及对水源、灌区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的,为政府管理部门及时提供水资源建设、管理和利用等信息的重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工程建设监管中心、水资源监管中心、灌区监管中心和基础信息管理四部分,涵盖了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和水源、灌区监测管理等方面,按照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三层应用架构设计,形成了管理应用的上下贯通与分析,并与水情监测、节水灌溉等作业层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是支撑管理、信息整合和分析的中枢平台。工程建设监管中心以资金监管为主线,以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的过程监控为核心,以项目审计管理为重点,通过将管理制度转化为流程,将流程融入系统,按明确的岗位职责、权限进行应用,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和监管到位。水资源监管中心和灌区监管中心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水源和灌区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提升抗旱、用水、节水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系统应用先进的工作流引擎信息技术,将制度转化为流程, 将流程固化于系统,流程按照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职责进行设置,规范流程流转,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工作的规范开展,这样就使得以前的事后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过程监管,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运作,监管到位。

农业大型水资源工程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水源工程“建、管、 用”的一体化管理。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以模板化进行设置和定制工程建设管理内容,实现管理模式的可复制性;通过工作流应用,将规范管理延伸到参与工作建设的各协同方面等,均是同类应用系统中的首创。在相似的系统中,首次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进行水情、土壤商情等信息监测,同时将可利用水资源与气候气象、土壤墒情等信息结合,进行区域旱涝形势分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提供信息支撑,是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二、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应用现状

云南省祥云县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地处云南西部,是通往滇西各地州及东南亚的咽喉要道,同时还是全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之一。色香味具佳的祥云烤烟以其独特的“清、 甜、香、润”而闻名全国,是许多知名品牌卷烟的首选原料,也是当地主要的农业支柱产业。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祥云县的旱情尤为突出,致使全县12座水库、 1453个坝塘、64个水池、5377个小水窖的蓄水量仅有常年的三分之一左右,青海湖和973个坝塘、42个水池、3568个小水窖全部干涸。其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大,均为祥云历史上罕见。特别是进入2010年,情况更为严重,生产用水、人畜饮水全面告急!持续恶化的旱情严重威胁着46万祥云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建设水源工程,改善生存环境已刻不容缓。

云南旱情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给予了云南极大的关怀和厚爱。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组织专家深入云南对当前烟叶生产和抗旱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了云南烟区严重缺水的现状,并经过多方调研,严格评审,最终决定在祥云县实施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3.4434亿元,由中国烟草全额援建,着力解决祥云干旱缺水的问题。历经四年,依据农业大型水资源工程信息化系统,终于全面建成了祥云县大型水源“一湖、 一库、一河、四片区”系统工程,将大型水源(青海湖)及下游输配水系统(中河)的控制和管理、田间灌溉系统纳入到智能化控制的范畴中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将工程建设、资金监管、基础信息管理纳入统一平台,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业务互动,是一项集水利工程、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进度管理评价。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管中心从工程实施计划采集录入、工程实施进度情况统计,依据工程进展情况拨付项目进度资金。同时,通过工程实施计划与工程实施进度相对照,及时发现各标段工作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进度缓慢的工程进行及时纠偏, 从而实现对工程进度的督促管理,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按计划、有步骤、协调一致快速推进。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也可以提醒相关人员对下步工作事先进行准备。利用网络对项目进度实现信息管理,其目的是控制和节约工程实施时间,协调工作进度。在网络管理的设置中,利用关键路径法设定工程项目各标段时间计划,以实际进度作为管理参数,这样便于管理者一目了然查看各子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结合实际对计划进行必要调整,以便增强整体项目推进的协调性,节约项目完成时间。就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来说,投资大,工期短,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进度,指挥部将整个项目分为17个标段进行实施。为实现对17个标段的进度管理,如果不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单凭人为控制,那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要形成多少纸质材料?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实时掌控各标段以及相关配套物资就位情况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系统的运用和信息资料的实时查阅,对工程进度管理提供了方便。

2. 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质量管理评价。质量管理蕴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个过程。包括决策阶段、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竣工后的质量管理。

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内容是在大量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对比,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并选择最佳方案。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承包商的资质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二是对所有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 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一是工序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二是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更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三是质量检查。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

工程完成后的质量管理,按合同的要求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作和缺陷,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制作竣工图和竣工资料。维修期内负责相应的维修责任。

3.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资金管理评价。资金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关键环节之一。“军无粮草难行”。祥云大型水源工程涉及资金庞大,使用周期短,施工单位多。如何有效管好资金流动,也是管理者较为关心的一件事。在项目信息系统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主要做法:一是根据《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援建资金监管办法》、《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货币资金及银行账户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流程、权限设定资金审批支付流程,严格执行申请、审批、拨款制度;二是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制度;三是建立项目资金管理领导责任制和会计核算制,在流程上设置财政、纪检、审计和财务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权限,将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纳入管理和监督之下。有效杜绝个人说了算、擅自变更项目预算、截留、挪用和坐支项目资金的风险;四是由资金管理组参与项目工程资金阶段审计和验收审计,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全程跟踪检查各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对发现的资金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4. 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安全管理评价。安全管理是为确保工程项目安全实施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对于工程项目来说,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核心。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该信息系统紧紧围绕现场安全管理这一核心环节, 一是根据安全责任书明确的安全管理职责,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岗位、流程,建立工作表单,确保日常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任务指派和落实反馈、资料归档流程,解决关键问题和临时性事件;三是建立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重点物资仓库、人员、资料室等重点部位进行监控,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同时对施工安全的符合性可适时进行监控管理, 可及时进行纠偏;四是建立安全知识教育平台。进行安全教育、 训练,不仅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知识平台还可以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查询、学习安全管理知识,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五是确保整改及时。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坚持“三定”和“不推不拖”,不使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而危及人的安全。系统设置了时限提醒,对安排的整改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系统出现预警提示,确保不把整改的责任推给上级,也不拖延整改时间,以尽量快的速度,把危险因素消除。

5.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效率评价。经济效益是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来说,评价一个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大的方面来评价。

直接经济效益来看,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用,一是节约了人力投入,如果把系统能够完成的事宜与人工能力比较的话,至少可以节约60人半年的劳力投入,这就减少了工资及劳动费用;二是节约时间,最能体现的是在决策层和管理层上,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方便查阅资料,为决策管理提供依据;三是节约管理费用,还能够堵塞资金漏洞。严格的资金审批管理,全自动化的资金支付操作,从账户到账户,无现金流动,有效规避了资金安全风险;四是能够完整地留下过程痕迹资料,为项目审计提供较为完整的依据,为方便事后查阅提供条件等。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水源的有效控制和调度,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在应对近几年天气干旱带来的农业季节性用水紧张、困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对下游四个农业示范区的农耕用水、灌溉调节用水起到巨大作用,根据祥云县人民政府的统计,青海湖建成后, 当年四个示范区的年产值达到了960万元;三是在建立网络系统之后数据的共享和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集中管理方面效果显著,企业管理工作自动化、基础数据现代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效果最优化等方面都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6.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功能评价。从定量指标来看该项目总投入为404.773万元,其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投入26.64万元,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入111.9万元,视频监视系统22.06万元,墒情测报系统13.54万元,中心系统网络及综合软件投入105.58万元。约占工程项目总投资3.4434亿元的1.18%。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效益明显。从定性指标来看:宏观上,一是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现代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信息化技术,是水利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相结合,集水利工程、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通过该信息系统的运用,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提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有所创新,为企业乃至行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借鉴。微观上,一是该信息系统为企业、 政府、施工方等多部门、为决策层、管理层、实作层等提供信息服务,其价值不可低估;二是提高了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三是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而提升了员工素质,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四是信息收集、传递、处理速度得到提升,为企业决策管理作出快速反应奠定基础。

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问题分析

1.设计与运用上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祥云大型水源工程项目信息系统通过招投标选择了一家专业公司进行设计。虽然是专业的设计单位,但由于一方面设计单位对烟草行业运行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等不熟悉,设计时候在岗位权限、流程环节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由于设计工期短,时间要求紧凑,对整个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试运行、进一步调整完善。第三,对使用人员没有进行培训,也导致在运用过程中由于对系统的不熟悉,部分人员用起来觉得不方便。第四,由于系统涉及面较为宽广,客观上导致系统维护困难。存在因为网络、数据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2.设计研发成本偏高。由于没有任何的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来开发应用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人力、设备设施、管理维护等等方面,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如果工程项目的整体量不是太大,研发这样一个管理系统其本身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得到展现。

(二)流程环节问题分析

1.在流程环节的设置上尚未能与实际管理制度很好的结合, 存在冗余环节。比如,在工程项目建设监管里面,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已经涵盖了业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但我们仍然还要在资金监管系统中走一遍资金使用监管流程,这就形成了一个多余的资金管理。

2.为保存相应的痕迹资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采取发起流程的同时纸质资料也同样尾随流程来走,这样就造成实际操作环节的重复,让大多业务人员都颇为不满意。

3.流程审批环节缺少灵活性。按照流程的设置,上一环节没有签字则下一环节不能签字。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仅仅因为某环节相关人员不在其位而导致流程停滞。而当这个环节人员在岗的时候,可能下一环节的人员又不在岗,再次导致流程停滞不前。照这样流转下去,要走完一个流程有时需要很长时间。

4.从业务运用人员实际运用情况调查了解到,偶尔存在因系统故障而导致发起流程无法自动送达下一环节的情况等等。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我们系统在流程环节设置上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实作运用问题分析

经实地调研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情况, 用鱼骨图表示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信息系统运用来说,存在问题最关键的环节因素是来自系统设计本身,其余都是由于系统设计之后续以及相应设备、环境等造成的影响。而人员的因素其实涵盖了整个过程,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操作。

系统设计方面,主要在于对应岗位职能的熟悉程度,这是以流程驱动为主的信息系统设计架构最基础的环节;另外是系统功能的架构,功能对于事项的满足程度。这两个方面同时影响了在实际运用环节中与实际要求是否相符,或者说其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系统冗余环节就越少,符合程度越低,系统冗余无用环节就越多。系统架构起来以后,设备的选择配置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硬件本身的好坏决定其运行质量,其次是相关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设备及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方法、环境中的这些因数,其实主体都是围绕着人的素养、协调、外在不可控因数等方面表现出来。

四、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设计提升

如前所述,设计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了信息系统本身运用的符合程度。因此,就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情况来说,要使农业大型水资源工程信息化系统能够在不同工程项目管理中推广运用,就必须进行设计提升。根据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完善:

1.结合运用方组织机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流程驱动过程中的职责划分,做到“以事找人”的流程驱动不出现错位。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方要对运用方组织结构、人事、管理模式等基础信息要熟悉,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运用方的意见建议,最好是要有运用方组织人事、信息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全程参与设计,通过设计把建和用有效结合起来。建议今后如进行类似信息化项目设计,最好成立一个专业设计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甲乙双方、施工方、管理参与方相关人员,根据主体及参与程度分别指派不同层级1人或多人参加组成设计小组,负责这个信息化项目的设计、试用、修订,直至最终确定为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初步设计出来之后,一定要组织人员进行不少于3次的全程模拟运用实作,通过模拟运用发现问题, 改进不足,以期达到最优。

2.尽量避免冗余环节。我们运用信息化系统本身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所以我们在设计流程环节时,一定要本着精简、方便操作、安全、效率这几个原则来进行。 如果我们的流程繁杂、操作费时费力,这样的系统就不会受到使用者的认可。而在实际过程中,我们的设计往往偏重于领导、管理层的意志而忽略了运用上的实际问题,比如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监管到位,在系统中设置了很多的监督环节,实质上很多都是不必要的累赘签字等等。我们对于系统的运用本身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设计时候不必要强加太多的人为意识在里面。我们应当考虑更多地是实际解决问题的简单便捷性,这才是信息化的本质。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人发邮件,需要三至五次审核程序,而在每一个审核环节假如需要2天的预置时间,那么这样的邮件发出后实效性何在?所以,在系统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运用的实际性,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3.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运用的全面符合性,在运用功能方面要避免冗余,但更要表达充分。比如在商情监测过程中,由于气候情况是时时变化的,我们依据商情分析而给出的灌溉水量就不能依据一时一天情况而定,应该给定一个综合区域综合时段的分析系统,这样才能充分显示此子系统的利用价值。而现在所使用系统中,对商情的监测分析主要依据是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 这个依据显得单薄,不足以对商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像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4.设计与实际运用存在一些差距。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本身设计的环节多,参与人员多,痕迹资料多。在实际运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图纸。图纸在经过设计报审修订等过程中,大多以纸质的方式出现,一般公司日常运用都是以纸质的方式,而在系统项目监管工程中,必须要求要有相应图纸标准,如何把其转变为电子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系统设计之初就作充分考虑的问题。配备相应的扫描仪器或者确定如何寻求原始电子版等等方式,以确保实际运用能够正常进行。

(二)流程控制提升

对于流程的控制,关键的是在于流程要简洁,从管理的角度,一般企业管理的层级都不超过4级。所以我们在设置流程时原则上也就不能超过4级。除此之外,一方面要方便运用。对于任何人来说,只要点开相应的流程,通过看流程图就可以清楚自己这个环节结束后下一个环节是谁负责处理,方便沟通衔接;且流程模板要简单明了、方便操作,注明什么地方填什么,是否必须填,可以采用选择的地方就不必要输入。另一方面要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能减少的环节就减少,必须的环节尽量压缩流程处理时长。处理人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处理,最好做到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处理;处理的时限要严格控制,最好是形成系统自动同步授权模式,即当直接负责人不能及时处理时,授权人或者互为AB角之人可以直接处理,尽量减少流程等待时间。现在我们所用的很多系统,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往往因为某一个层级的负责人不在其岗,从而导致一拖就是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被耽搁。我们现在运用的现代烟草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系统在流程设置上就存在这个方面的不足,确有必要进行改进。

(三)实作环节提升

根据实作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设计提升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另外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主要就是设备、人员、环境方面。在设备方面,一是严格把握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关,确保设备经久耐用,少出故障,运行顺畅;设备与系统运行要能够匹配,同时具有可扩展的兼容性。二是设备运行的维护要保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往往都存在,建的热情高,而运用维护的持续性跟不上,从而导致很多信息管理系统得不到长久运用,形成浪费。要建管结合,确保系统长期有效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三是系统需要适时更新升级,在运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这就需要明确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日常的管理,这个问题必须要使用单位管理层重视才能实现。在人员方面,毕竟一般运用单位在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这就需要对所有运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能熟练操作运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日常运用维护则需要承担研发专业队伍与使用单位相互配合进行,双方联合建立日常维护长期机制。环境方面,一是环境的安全,比如防火防盗防潮等等方面,安全部门要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定期的排查整改,确保环境安全。二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针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不可控因素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建立专门的应急机制进行处理, 确保把影响降到最小范围。

参考文献

[1]张建设.面向过程的工程项目风险动态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学校2013(6)

[2]何九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校,2014(7)

[3]吴俊.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学校,2014(7)

探讨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进行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形成许多的数据、声音、视频、图片、表格以及文字等材料,这些材料记载了工程在规划、施工、设计、以及管理和运行等多个环节的基础信息,这些工程档案是反映建筑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是评定建筑工程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工程以后维修、扩建、改造、更新的重要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流程以纸质为主,文档保存、借阅、管理不方便,容易损坏遗失,工程档案多为记录性原始资料,一旦损坏遗失,将难以弥补,降低或无法发挥工程档案的使用价值。

(二)传统工程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纸质以及照片,并且所有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以及统计等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整个档案的处理过程都是非常的繁琐和浪费时间的,极大的工作量使得档案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整理利用,這也是绝大部分工程档案被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实现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员工便可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 解脱出来,从而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转向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提供、分析和更细致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工程档案形成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工程建设的基层人员又存在极大的流动性,导致大量的工程档案资料并没有被重视,在形成之后不久就被随意丢弃,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方面都因为缺乏足够的意识而漏洞百出,导致项目竣工后工程档案资料没能够收集和归档不够彻底的情况,基本无法实现归档后的再利用。如果将工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可以确保网络化和实时地进行档案管理,档案内容将会逐渐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脱离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按照相关的要求来汇总、分类和统计档案文件,而且,能够在企业或者单位的内部网络中共享档案数据信息,提高档案借阅查询的容易程度,从而让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让档案借阅人员能够享受到高端品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改善工程档案信息化相应措施

(一)从思想方面入手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项目部,工程档案只是一个“软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项目领导层不重视工程档案管理,所以很多的企业都没有专门为工程档案资料设立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档案场所、档案人员都均存在不稳定因素,不能够保障档案材料的安全和质量。要想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一定要从思想方面加强项目部领导、相关部门及档案人员思想重视程度,树立工程档案信息意识。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等方式,帮助领导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培养全局意识,引导项目全体人员都能够就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问题形成高度的重视,并且要让他们懂得对工程档案资料归档后的持续利用,具体可以通过为他们展示成功的工程档案资料多次利用的过程以及重新利用工程档案资料所获得的大量成果,加强他们对于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与工作人员的能动性直接关联,只有确保每一位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过程中都极为负责和具有使命感,才能够相信他们会主动的去关心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其中的各项工作才能够有所保障,才会主动地去寻找文献信息互相渗透融合的方法,从而引导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结合其他信息事业,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从规章制度方面,宏观规划,标准管理方面促进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设立专职部门及专职人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网络机制。依据项目档案管理的“同步性”以项目为单位建档管理,制度《项目竣工档案管理流程》、《项目验收管理登记表》,将项目档案划分为建设初期、施工过程、交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企业中心在制定工程档案工作整体规划时,结合每个项目部的实际工作计划,要求项目部在各个阶段收尾时,规定项目专职档案员将收集整理完毕的工程档案的目录以及内容都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硬件、软件方面促进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因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大量应用电子政务和信息技术,所以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渐成为工程档案基础建设的核心部分。实现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为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增加扫描仪、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计算机等多项硬件设备,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建立稳定的局域网,购买或组织开发工程档案电子信息化系统,构建稳定的工程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做好信息化改革的准备工作。其次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选择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能够选择到较为合适的工程档案管理软件,不仅可以使电子文件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和高效,而且可以借助软件实现电子文件的整合,这是对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再度利用,也是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的文化财富。

(四)工程档案材料信息化处理的保护措施。工程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工程档案最为真实的一面保存下来供他人在未来参考,所以其真实性和原始性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相对于电子文件而言,纸质材料的原始性更加容易被控制,因为一旦被篡改,纸质文件会有很明显的痕迹的,但是电子文件却没有这些优点,人们并不能够从表面区分电子文件是否为原始资料,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保证自身对资料没有任何改动,保证其原始性,并且将资料设置为只读模式,避免来自他人的篡改。此外档案管理员还需要为工程电子档案资料的存储介质提供足够的物理保护。存储电子档案的介质一般是硬盘和光盘,这些存储介质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和光照、磁场等因素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电子档案资料全部丢失,所以对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还需要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储存介质,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潜在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为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三、总结

本文尝试分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应用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达到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目的,让工程档案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应用,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好的促进了未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永志.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J].公路.2008(07).

浅析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篇12

一、总则简介

信息化工程种类繁多, 内容庞杂, 要在一个标准中涵盖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内容很不现实。因而,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采用了总则和分则的组织形式, 在总则中对信息化工程监理领域的共性部分做出规定;分则是在总则规定的原则下, 针对不同信息化工程领域做出更加详细的监理规定, 从而形成了一个总、分则的国标体系。总则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 技术参考模型。

信息化工程监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诸多要素, 如何完整、清晰、准确和形象地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是技术参考模型需要完成的工作。经过抽象和归纳, 技术参考模型把这些要素划分为:监理支撑要素、监理阶段、监理内容、监理对象和信息安全5个部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见, 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建立在监理支撑要素的基础上, 在监理工作的各个阶段结合不同的监理内容, 对监理对象进行监督和理顺, 以保证不同类型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 监理支撑要素。

包括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机构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监理合同是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的法律依据;监理规划是实施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监理机构依据其规定的工作范围、制度和方法等编制监理细则, 从而开展具体的监理工作, 实现监理目标;监理机构、人员、设施和质量管理等则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2. 监理阶段。

包括工程的招标、设计、实施和验收4个阶段。

3. 监理对象。

是指各类信息化工程, 目前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等5种类型。

4. 监理内容。

是监理单位在监理合同范围内, 依据监理规划以及监理细则, 结合监理对象实施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 (简称“三控”) ;合同和信息管理 (简称“二管”) 以及协调 (简称“一协调”) 的监理活动, 进而实现监理目标。

5. 信息安全。

在各类信息化工程项目中都涉及到,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六部分对此内容做出专门的规范。

(二) 总体结构。

依据图1的技术参考模型,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是在总则下分为若干个分则的结构。截止目前, 该规范共发布了6个部分, 其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三) 总则特点。

总则规定了信息化工程新建、升级和改造过程中监理工作的一般原则。分则再根据不同信息化领域的特点做出具体规定, 这种总、分结构有以下特点。

1. 开放性。

总则对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监理机构、人员、设施、监理依据、监理范围等做出规定。此外还对不同信息化类型分设不同的规范, 即五个分则, 例如分则第四部分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的。今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不同领域监理规范的分则, 从而保障了整个规范的开放性。

2. 一致性。

对于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目标, 以前有过多种提法。例如“四控”、“五控”甚至是“七控”, 但从工作内容来看, 都离不开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因而在总则中明确了最基本且又广泛适用的“三控”提法, 确定以“三控二管一协调”为主要目标来开展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此外, 总则中还对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术语、内容、人员和机构名称等进行了统一, 保证整套规范名称使用的一致性。例如, 以往在信息化工程中习惯上称呼的“用户单位”, 在总则术语和定义部分统一称呼为“业主单位”, 即具有信息化工程发包主体资格和支付工程价款能力的单位。而“承建单位”则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取得信息产业相应等级资质, 为业主单位提供信息化工程建设服务的单位。

3. 可操作性。

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总则规定的基本原则下, 结合信息系统不同领域的特点并汲取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践经验, 制定了各个分则, 按领域进行监理;二是结合我国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特色, 对监理的支撑要素、阶段和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避免实施过程中走样;三是整套规范作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国标, 使得监理机构在遵循监理规范的前提下, 可根据项目特点以及自身的最佳实践制定出更加优越的监理方案, 操作更具灵活性。

此外, 总则中还有以下的规定。一是监理人员的职责。例如规定总监理工程师是由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 全面负责监理合同的履行, 主持监理机构工作的监理工程师。二是监理工作机制。例如监理例会、工程例会召开的依据和会议内容, 开工/停工/复工令、监理日志、工程备忘录的格式和使用条件等。三是监理内容。总则中以“三控二管一协调”这一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基本原则来贯穿各个监理阶段, 在分则中再赋予具体的监理措施。为了对“三控二管一协调”这一核心的监理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以国标第四部分为例, 阐述其实施方法。

二、“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实施

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的监理对象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服务、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当中, 涉及其他领域的监理内容, 还要遵循其他分则的规范要求。例如, 网络安全部分的工程监理应遵循GB T19668.6—2007的要求;涉及软件开发的工程应遵循GB/T19668.6—2007的要求等。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在遵循总则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前提下, 重点描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各个监理阶段的主要目标、监理内容和要点。而在工程招标、设计、实施和验收4个阶段中, 实施阶段是监理工作的核心, 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的影响最大, 其“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 监理目标。

作为国家通用的规范标准, 规定明确的监理目标, 既可以抓住监理工作的实质和重点, 又可以避免在条文上陷入过多的细节而“挂一漏万”, 以及因通用性而减低了操作性。其目标如下。

1.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及与设计方案的符合性。

2.促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中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承建合同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与标准。

3.明确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实施计划, 对于计划的调整应合理、受控。

4.促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实施过程满足承建合同的要求, 并与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计划相符合。

(二) 监理内容。

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理工作, 需要监理机构派驻现场监理人员, 随时监督和检查工程的实施过程。通常将实施阶段的监理工作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同时, 在监理过程中, 也需要监理机构及其监理工程师做到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 在进行目标控制的过程中, 既要实施前馈控制, 又要实施反馈控制, 既要根据实际输出的工程信息, 又要根据经验预测的工程信息实施控制, 以便实现监理目标进而达到工程预订的目标。国标本部分的监理内容有十条。

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工程实施方案和工程质量管理计划 (包括质量管理、工程实施组织、工程实施阶段性进度计划等) , 组织召开工程实施准备会议, 要求承建单位落实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进行工程实施过程监理, 执行阶段性质量控制措施, 并做监理日志。

3. 处理承建单位提交的工程环节实施申请。

4. 进行承建单位工程实施状况、人员与实施方案一致性检查。

5.组织对承建单位提供的主要网络设备、产品及服务进行验收, 对验收结果做验收记录, 对不符合承建合同或相关规定的设备、产品及服务拒绝签认。

6. 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工程阶段报告和付款申请。

7. 处理工程变更申请, 促进工程变更合理、受控。

8. 按照既定程序处理工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

9. 按照既定程序处理工程索赔。

1 0. 做好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 监理要点。

为了提高监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防止监理工作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国标本部分提出以下的监理工作要点。

1. 工程实施方案的监理。

国标本部分中规定了网络工程监理应该抓住的主要环节, 驻地监理人员对这些主要环节应尽可能加密检点, 加强检查深度, 以便在现场尽早发现和制止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任何不良因素或者质量事故苗头, 及时要求承建方处理出现的技术和质量缺陷。本部分的监理要点有设备的安装, 包括各类设备的采购、进场、配置、调试和管理等;网络系统集成, 包括软硬件系统集成、系统连通性验证等;网络系统拓扑图、网络设备布线图、配线图等共7个方面的监理要点。

2. 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理。

对于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理, 要求监理机构从工程现场实施人员与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实施人员的一致性检查;检查设备的互连线缆是否经过测试并符合要求;设备安装环境和条件的检查, 应检查主要网络的安放环境是否符合设备的运行要求等9个方面进行把关。这一过程中业界经常采用“一般性检查”和“旁站”两种监理手段。“一般性检查”适用于重要以及关键性工作以外且不需要长时间“盯”在现场的工作;“旁站”适用于比较复杂、情况变化比较大, 或者关键、重要但又相对稳定的工作, 工程质量因素不稳定, 随时都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实施工作和随时可能覆盖的重要隐蔽性工程等的实施过程。

3. 主要设备到货验收。

国标本部规定在设备到货验收中, 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监理工作:监理机构应组织对承建单位提供的主要网络设备、产品及服务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网络设备可依据承建合同、网络技术标准或事先约定的方法检测其功能和性能;对于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 监理机构可进行抽样检查。必要时, 监理机构应要求承建单位提交第三方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 并核验产品认证证书、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从外包装检查、开箱检查、产品唯一标识、加电自检等具体项目对主要设备进行到货验收并提出监理意见。

4. 系统安装调试。

上一篇:商务英语信函语篇特点下一篇:基因检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