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

2024-07-01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共9篇)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1

数字公路力推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株洲数字公路系统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以来,工程建设与管理依托该平台实现了建设管理流程电子化,节约了建设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注重实效、突出应用”是市公路局王国安局长对该系统应用的总要求。工程建设为野外露天作业,驻地办、监理方、施工方办公条件十分困难,该局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内部局域网及无线VPN网关网御设备,实现了工程施工方、监理方、建设管理方同网同步办理所有工程业务流程,具体应用特色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实现了道路材料的科学监管。道路工程的主要材料是沥青、水泥和砂石。这些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是工程监管的关键。通过反复探索,该局首次在国内同行中实现对沥青混凝土拌和场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并可对拌和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数量及配比情况同步传回工程监管系统中,解决了多年来道路工程主要材料配比无法控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难题。第二,针对公路局路网工程管理的特点,该局引入了高速公路项目执行控制系统。该系统依托数字公路平台,将该局所有在建路网项目的施工方、监理方、建设管理方的工作流程数字化,营造了工程监管廉洁、高效的运行环境。

第三,将工程施工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现场考勤整合在数字公路平台内,实现了远程的实时查询与考核,解决了工程人员考核管理难的问题。并且将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定制为网络版,通过在线造价管理系统,既包括了现行单机版(三算版、投标版、标准版、专业版)造价软件的所有功能,同时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管理平台与数据传递方式,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化。更加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数据维护与管理一对多,大大节约维护时间以及工程管理的成本。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2

信息化技术是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 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也是新时期公路管理行业的内在需求, 对于调整行业管理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公路交通的健康、持续、快速增长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公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也对信息化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信息化整体进程, 提升公路行业服务水平, 实现公路行业速度、质量、效益和谐发展, 已成为公路交通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也是当前我国公路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目前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由于没有及时完整的对信息加以处理, 使得在相同的技术条件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差很大, 因此, 在施工中不能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材料。

1.2公路工程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以及数据结构的过于简单, 不仅加重了公路工程计量的工作量, 还不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

1.3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 必须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费用进行有效的规范, 这是工程管理的目的所在。而为了给工程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理论依据并总结工程经验, 我们需要对工程信息进行真实有效的控制, 这就是所谓的工程信息管理。但是目前,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仍旧存在收集、处理以及查询数据和文件不规范的现象, 不仅造成工程信息数据结构简单, 甚至不能够很好的总结工程经验。

1.4一个公路项目从前期调研, 经历可研、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环节后, 到达最后的竣工, 整个期间会涉及大量数据、信息以及文件资料的采集、传输和整理工作, 因此, 工作量巨大。面对大规模工程产生的大量不同数据, 在竣工的时候仅仅靠几个人来完成数据的分析、汇总和计算是不现实的, 因此, 需要大量的人力。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存在, 使得工程数据无法建立在真实合理的基础之上, 从而导致工程数据失真。

1.5目前, 竣工后的公路工程质量虽然已经合格, 但是由于整理资料不合格而不能通过竣工验收的现象大量存在, 其除了影响工程质量外, 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费用等。

1.6信息化建设中软件投入远低于硬件和网络建设投入, 明显低于正常30%-50%的国际标准。建设单位对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误区, 担心投入大、见效慢, 需要长期运维, 难出成绩, 信息化建设只是被动适应,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7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度不高, 信息化标准规范不统一, 各应用系统整合不够, 特别是部门职能分割, 制约了应用系统集成程度的提高, 综合性的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尚未实施, 缺乏综合性行业基础支撑平台。

1.8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在技术保障、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即使从单位内部看, 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很多的不平衡, 特别是基层单位信息化技术人员匮乏, 信息化工作缺乏稳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2网络信息化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1对公路工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

原始的纸质办公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往往也会存在很多差错。但是在统计数据过程中采用网络化不仅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效率, 还提高了准确率。

2.2有效提高公路工程应用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在对工程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计算机处理相对于人为处理具有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特点, 从而在有效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也克服了人为控制工程管理过程的局限性。由于使用网络数据能够实现数据在网络上的同步传送, 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的时效性。

2.3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公路工程信息。

组建网络工程管理, 建立在以计量支付为基本手段, 以质量和速度为基本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配合监理工程师的管理方式, 用来保证工程的各项参数达到规范要求, 从数据源头控制信息完整、准确、及时、科学、合理。因此, 与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 利用网络对信息传递具有更好的及时有效性。

2.4有效的提高了公路的管理水平。

目前, 公路养护管理多利用已开发的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软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的效率, 最终达到科学合理以及经济的养护目标, 我们进一步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养护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设公路工程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 仅仅完全依靠网络化对公路工程的数据进行建设和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避免在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数据信息会全部或部分丢失, 我们应当在保持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建立书式数据信息档案库。

网络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其不仅能够提供快捷、准确以及高效的服务, 还能够让人们以更加高速高效以及节约成本的方式做很多事情, 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 人们不仅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同时, 网络技术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化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 我们应当充分改革传统方式中高消耗、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为了促进公路管理系统的有效发展, 我们应当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办公工具, 将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应用到公路管理系统中。

总之, 在现代化的公路工程建设中, 只有依靠高效率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公路工程管理进行改进, 才能确保公路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摘要:所谓信息化是指通过先进的现代化设备, 将原本分散的单体通过技术手段组建成一个网络而进行的一种建设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学习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巨大影响, 从而使得信息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公路工程项目中各种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传输以及整理等随着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因此, 将信息化应用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势在必行。

关键词:公路工程,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梁志顺.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风险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2]杨晓光.中国交通信息化与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问题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03) .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建设问题;建设策略

重庆祥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个工程建设企业,其涉及的资金量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与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要求。因此,笔者作为该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我们应该尽快做好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事实上,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工程建设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财务信息化系统,对资金进行集中且统一的管理,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以更好的应对信息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一、工程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1)企业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下更是需要建立一个庞大且先进的管理系统。然而,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很多领导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与态度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不够重视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财务信息化建设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情,这就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而,他们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方面也较为有限,严重阻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且快速发展;(2)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共享性与真实性较差。工程建设企业目前为止更多的是使用传统的会计流程,其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无法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很多关键信息无法及时准确的提供出来。此外,企业间、企业与银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一种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了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出现了一些沟通问题,无法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3)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更新较为缓慢。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显然离不开先进且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的科学利用。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发展较为滞后,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使用财务软件进行做账与核算方面,根本没有进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资金管理等。此外,一些工程建设企业还缺乏高级软件开发技术人才,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较弱,国外软件企业的软件成本高昂,也不一定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因此,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当前财务管理的一大难题就是其财务软件开发与应用工作有些滞后性;(4)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信息管理人员。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地位认识还不够到位,加之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传统财务会计结构的局限性影响与制约,一些财务会计流程中并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导致了一些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巨大影响,有些甚至缺乏牢固的安全管理机制,造成企业财务信息的丢失或损坏。这些主要都是由于工程建设企业仍然没有一些高级财务信息管理人员来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需求。

二、工程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1)重新定位并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工程建设企业的领导与管理人员必须重新纠正自己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态度,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发展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理论与方法来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来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工程建设企业树立起全面且正确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理念,迅速、准确地搜集、分析和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对于自己内部的资金监控与财务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推动企业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去。这就需要工程建设企业的领导与管理人员给予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足够的重视,以真正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真正树立起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管理理念。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要求已经表现出一些不够适应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并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调整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定位,教育并引导各级领导与管理者树立起财务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尤其是要把资金流量控制作为管理重点,从而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并真正走上信息化的建设道路。这就需要我们的工程建设企业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核心管理环节,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工作,有效防范各种财务资金风险,尤其是要做好信息技术管理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建设工作,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出现财务信息数据的丢失或失真状况的发生;(3)不断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创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不仅需要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还需要对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规划。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努力实施创新型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运作。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手段来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对原先的那种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尤其是要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改革原有管理模式,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与财务管理制度更为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4)努力开发并更新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需要配备先进的软件管理工具。这就需要企业尽快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并对其进行统一且全面的规划。那么,这种工作必须要把软件技术与企业的管理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软件技术能够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具体来说,我们的软件公司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工程建设企业加强联系与交流,并在企业财务管理实际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软件技术,让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一些最为基本的管理制度,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与完善提升;(5)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工程建设企业所需的财务管理人员数量并不是很多,有些企业甚至会任人唯亲,反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原先的财务管理人员任用制度,而是加大对于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提升力度。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都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积极主动参与。鉴于此,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具体来说,工程建设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阶段,可以培养兼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项目顾问人员,在决策运用阶段,则需要培养财务核心管理人员,在终端运用阶段,则需要能够理解、掌握信息化工具的业务操作人员。最终,工程建设企业可以拥有高素质的全面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岩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5):54

[2] 饶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8):40

公路管理处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4

***公路管理处信息化建设自2001年全面启动至今,按照省公路局“稳步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署和“积极实施科技提升战略,为江苏公路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自加压力,克难奋进,大力推动公路信息化工作稳步、快速发展。6年来,随着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处逐步完善信息化网络系统,并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队伍,公路服务效率明显提高,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和转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了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现将信息化工作做一总结,汇报如下:

一、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

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各级公路部门领导均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普遍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组织机构基本到位,信息化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公路系统已经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提高公路管理水平、提高公路运行效益的关键,从主管部门领导到普通的公路系统的每一位员工,信息化意识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主动运用信息化方式、方法去思考、去开展工作,对信息化

新技术、新方法的态度由不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应用和学习,信息化意识大大增强,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二、已实现信息化网络的全面覆盖

我处自2001年全面启动全省公路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当年建成处机关局域网,并与省局网络实现互联,网络系统采用了CISCO网络设备和HP 服务器的主机系统。2002年初完成了与各县公路站及路政支队、养路费征收站的联网工作,并开始推广应用Lotus办公自动化系统。2003年我处完成了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与处属各收费站点实现了联网,建立了通行费征收网络平台,并在04年将Lotus办公自动化系统推广至各收费站。全省公路信息化网络以省公路局局域网为中心,以INTERNET/INTRANET为架构,由十三个市处、八十多个县站组成了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并开通了全省公路系统IP电话网。省、市、县三级网络硬件平台的基本建成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资源开发初具成果

2001年,我处按照省局要求,借助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的大好契机,建成了包括528项公路属性的数据库,通过与测绘部门的合作,建成了我市1:5万公路电子地图即1:5万公路空间数据库。2004年,公路属性数据库新增加交通部统计年报数据约292项,增加包括路政管理的“互通”、“匝道”、“标志”、“界碑”等约124项,基础公路属性数据总体达到944项。同时还建

成了包括养护业务数据、路政业务数据、养路费征稽业务数据、通行费业务数据在内的约5490数据项。公路信息资源的全面收集和及时更新,为公路信息化的应用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数据保障。

四、业务应用系统推广有序

在公路网络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围绕公路系统四个核心职能,展开了各项专业应用系统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办公自动化省、市、县及收费站点多级联网办公已正式运行,各类文件、信函已实现网上流转,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养路费征收管理系统已实现全省联网,异地缴费和移动稽查;通行费收费管理系统已投入运行,能够实现网络实时监控;路政管理系统能够实现GPS定位、巡查路线记录、电子执法文书等功能;养护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已投入运行。另外,公路系统IP电话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全面推动了公路各项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公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化网络系统推广运行以来,公路系统对社会的信息服务水平正逐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我处的对外门户网站(http://)的建设上。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快,网站还提供了公路政务留言板,对公众提出的问题有专人负责解答;路况信息发布系统,对公路路况、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等信息及时更新;还有公路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反应速度快,信息量大,查

询起来非常直观方便。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有力的提升了公路部门良好的窗口形象。

六、运行管理体系逐步成熟

近年来,我处根据省局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要求,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度、规范类指导文件,指导信息化建设,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逐渐完善。我处按照各类规划、制度、规范以及文件的要求,目标一致,标准统一。加快公路信息化推进步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七、人力资源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在信息化工作快速推进的同时,公路系统还在人才培养和广大职工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为提高公路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同时,重点加强公路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职工培训,积极组织在职培训、岗前培训和专业集训等多层次的培训,促进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信息化应用能力整体素质的提高。

八、资金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我处每年拨出信息化系统建设专项资金,以满足处信息化网络系统的软硬件更新升级,线路改造,科技创新等的资金需求。根据硬件的使用年限,使用负荷等情况,合理划分层次,按分批更新的方式,逐步升级,确保硬件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信息化网络系统各部分的稳定运行。

九、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建立

浅谈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篇5

浅谈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摘要: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最重要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与交通理论和规划的融合,都加速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进程。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诱导技术的综合应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字:高速公路 信息化 移动通信 交通运输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走在世界的前沿,例如澳大利亚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它包括交通控制系统、道路信号系统、车辆监控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部分。日本1996年就已经制定了综合计划,由建设部、国际部等多个部门以及国家警察署共同着手开发智能化运输系统,这被视为是解决交通事故数量增加、道路交通拥挤以及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2000年之后,先进的巡行辅助系统就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又如新加坡的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其亮点是EMAS(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作为智能交通实施的一部分,进一步改善了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的社会效果,实现了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对交通事故快速响应、减少交通拥挤和提高道路安全性等多个功能。

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高速公路的高效利用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强烈的关注。自从1999年第一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召开以来,至今已经历经13届,取得了多项成果。“十一五”期间,经过行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化资源整合,以及辅助决策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包括多个方面。据调查,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应急指挥联动系统、路政管理系统、机电管理系统几个方面,另外,还有高速公路办公系统自动化系统、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等也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下面介绍几个关键技术的应用

一、手机定位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及时性、稳定性的提高,使得移动通信业务除了移动电话、短信息等业务之外,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定位应用技术也随之成熟。手机定位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具体应用

二、无线视频监控技术

无线移动视频监控技术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进行实时现场视频图像上传,目前可选的无线网络有CDMA以及GPRS两种。无线监控和光纤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工程实施简单、周期短、造价低,特别是无线监控可以达到任何出事现场等优势,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一些利用传统监控技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或者根本无法实施的场合,利用无线技术却很容易实现,例如,行驶中的车辆里面实施现场监控。

无线视频监控中的无线除了监控系统的前端采用单元用无线方式以及MPEG4视频压缩本标准进行数据上传之外,它还包含了另一层意义,及视频监控图的无线下发,无线监控系统的图像下发除了可以下发到监控客户端计算机之外,还可以下发到手持智能便携式监控仪或者车载接受显示端上。

三、车载GPS技术

GPS及全球定位系统没,他真正实现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系统。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任何空间能够给出准确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GPS由地面控制站、空间设备GPS用户接收机和地面通信网组成。利用GPS对实现高速路上的路政巡逻车、清障车、工程车等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根据公路车辆特点以及目前拥有的无线通信平台状况,当前采用GPRS通信网,基于GPRS通信网的系统设计方案具有比较优势,即覆盖范围广、网络稳定、费用低廉等特点。

四、短信群发和通知技术

短信通知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移动通讯技术之一,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电力税务等行业。短信息通知技术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应用到的/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主要通信技术之一,应急指挥联动、路政管理、机电管理、养护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管理等系统现在均已用到短信通知技术,现它他已经成为高速公路信息化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结合高速公路信息化的特点,我们把短信通通知技术进行整体封装,采用统一的Web Service接口,使之可以为各个系统使用。

目前高速公路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1、公路应急指挥联动系统通过手机定位技术的应用使监控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求助人员的具体位置,提高了反应能力,为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2、公路路政管理系统通过车载、手持式GPS及无线视频监控设备与的应用使得路政人员能够及时掌握重点路段、重点桥梁的情况,掌握路政外业人员的巡查情况,便于及时调度人员前往突发事件现场,并能够通过无线视频监控即使了解路政人员处理相关路政案件及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情况。

3、机电管理系统通过全面结合短信通技术和”PDS+GPRS”技术的应用,较大的提高了几点故障及时反映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力的保障了高速公路机电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4、公路系统各个部门办公地点往往处于不同的环境,有在野外的工程指挥部和工程项目部,有位于乡村设立的公路养护工区,有在公路沿线设立的收费站点,也有在路上行驶的管理车和巡查车,通过无线上网和3G上网登录资源整合的外网站点,可以解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办公需要,进一步实现公文流转、档案管理,工程经费审批等、案件处理等大量的办公应用。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系统的复杂性、发展的快速性和可拓展性,出现了很多问题。

1、对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高速公路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有了几台电脑就行的,由此而导致对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人财物的投入,限制了其整体发展。

2、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总体控制,全系统没有简历公路信息化的名曲目标,业务歌剧,各自为政。/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3、信息化假设层次不够,局域网没有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办公,应用层次较低。

4、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各层级单位之间在技术保障、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是从单位内部看,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很多的不平衡。

5、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各个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统一的工作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不够,各种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信息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已经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料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在以广泛的舌头性、无形的价值与先进传统产业实现结合。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升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促进产业调整,挖掘交通运输潜力,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建设。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重视起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我国要抓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与世界接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外技术模式的借鉴再创性,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完整的高速公路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的公路运输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科学规划,分步完善实施。要明确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

2、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要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现象,改变业务分割的局面,建设完善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利用效率。

3、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应用开发。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目标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办公无纸化,管理服务网络化。当前最迫切的是要优化整合应用电子政务网站平台和内部局域网,尽快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和公路信息标准化。

4、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公路信息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注意培养既懂业务有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相应的人才机制。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经验的不断借鉴和积累,高速公路信息化的/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管理平台和应用建设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起来,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6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参考文献:

我国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论文 篇6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为了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加大了对水工环建设的投入力度,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水工环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开始应用了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并建设了了相应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想使得我国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能够得到有效的建设,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的推动水工环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1.建立信息系统框架,规范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所建立的地学信息数据库主要是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来进行的建设,每个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个数据库在建立的过程中,都严格遵照相关的标准,由于数据库之间联系不强,使得数据库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这样就使得学科数据很容易出现交叉的情况,而要想使得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框架,针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规范化处理。针对地学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保障地学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在相应的范围之内,并根据所建立的数据对象来进行层次的划分,要想清楚的认识到数据对象层次间的关系,就需要针对数据信息的交叉问题以及共享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框架,针对数据对象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数据库可以分为两个等级,其一就是国家级数据库,该数据库中涵盖了全国全部的水工环数据信息,其二就是地级市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包含省市以及地方全部的水工环数据信息,针对该数据库进行维护的时候,主要由地方政府来负责。

2.结合数据的特点同时建立专题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

一般而言,水工环专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水工环研究的对象与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数据交叉关系,就水工环专业研究的对象来看,水工环专业的表达对象也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就这点来进行分析,要想使得地学信息系统得以有效的建立,还具有一定的困难,而要想使得地学信息系统具备全国性的特质,则难度会更大,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立,就需要严格的依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要点,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区分,构建专项的信息系统,合理划分出多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中,构建相应的区域地学信息系统,依据该系统来对该区域中的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由于区域的差别,区域中的地学信息系统也会存在差异,每个区域中的地学信息系统都是依据该区域的特点来进行构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每个地学信息系统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数据资料的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数据交叉以及矛盾问题的出现。

3.掌握多维GIS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地质学家在研究水工环时,都是利用二维地图的形式来表现三维的事物,这种传统的二维地图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水工环地质研究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地质学家需要以三维坐标的方式来研究地表以下的水文地质状况,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支持地学研究的开展,同时这种多维的空间关系也为确定或评价地下水资源、矿产品资源、石油资源和污染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三维GIS是近年来地学研究技术人员最关注的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GIS软件还只是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模拟并处理现实世界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只有少量的软件能进行真三维的分析和显示。另外,现在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无法处理诸如地下水文、矿山等真三维现象,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3D-GIS所面临的几何建模问题。大多数GIS在几何建立数据结构模型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再加上地学领域的三维地质实体多为不规则体,而不规则体又是所有三维地理实体中最难描述的,因此,建立怎样的几何模型来描述不规则的三维地质实体,是3D-GIS理论本身及其在地学应用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真正的3D-GIS软件还很少,现有的软件也只能完成显示和进行简单的分析。GIS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随着存储器容量的增加,CPU功能的增强,显示器的改进将有进一步的增强。各个国家都在强化数据标准,这将迫使GIS软件厂商支持这些国家标准,并开始增加空间数据描述信息的处理功能。随着3D-GIS的发展,将会出现4D-GIS。随着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GIS将由各自分开独立的系统走向兼容与集成,从二维走向三维、四维;从单机走向网络。

4.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为奠定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

为了能够使得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就需要应用大批的基层地质工作人员,同时要配以相应的专业科研人员,只有保障了人力资源的充足,才能够使得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对大力的对基层的领导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我国的基层地质单位大多数都会受到利益关系的左右,使得领导人员在工作中,无法有效的区分信息化工作与地质工作之间的关系,两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部门,这样就使得信息系统的建立出现了资金以及人员分配上的不合理,从而使得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出现了停滞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合理的构建相应的地学信息系统,对基层单位领导的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地质工作与信息化工作之间的关系,能够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得基层领导人员可以针对基层数据库进行合理的掌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第二,还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在我国很多基层地勘单位的现代信息设备都较为落后,工作人员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较低,为此,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7

1 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1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表了《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强调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的推动作用, 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 进一步加强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 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 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推动信息化标准检索, 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 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1.2 业务发展需求

工程建设活动中涉及到的标准种类很多, 从大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从行业来分有水利、电力、交通、建筑、市政工程、铁路等领域的标准;从检测内容又可细分为:门窗、幕墙、混凝土结构、金属材料、涂料、玻璃、金属结构、验收和质量检验评定、无损检测、节能检测等、现场土工检验和桩基检测等方面的标准。近几年随着业务水平的提高, 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多, 且工程地域性分布广, 对技术标准的需求量加大, 各工程组都根据各自的需求情况来申请标准, 这就意味着一份相同的标准可能分布在不同工程组使用, 加大标准的管理难度。而标准种类繁多, 容易造成部分标准变更遗漏, 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1.3 创建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的优越性

计算网络化管理, 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管理标准。它无时空限制, 具有广泛性、快捷性、开发性, 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技术标准管理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1) 速度快; (2) 计算机的存贮量大, 体积小, 节省空间, 使用方便; (3) 自动化程度高, 对解决不同地区间的大范围和远距离的标准检索, 提供了有利条件; (4) 适应性强, 具有一次输入, 多次输出的优越性。输入同一条标准资料, 可以检索查看、复制, 还可以导出目录等;同时,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如标准编号、名称等方面进行检索查看。

2 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

标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利用的需要, 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是为了方便利用, 实现标准信息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对标准信息的需求。利用计算机平台创建属于企业自己的管理系统, 设立不同的模板, 建立“一个中心、多点结合”的管理模式, 将分散的各“点”通过计算机平台连接起来, 建立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方式, 优化管理, 提升工作效率。

2.1 创建管理系统信息平台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研发属于自己的内部管理系统, 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然而管理系统的创建不仅仅是单纯的依靠买来硬件、软件、网络等来实现信息化管理, 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 建立一套符合现代信息化管理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日常工作纳入管理系统管理, 分模块创建, 每个模块均涵盖日常管理所需的基本要素, 例如标准管理模块单条标准信息的维护功能包括标准的删除、修改功能, 还可编辑标准的相关信息, 如标准的持有部门、标准的替代情况、标准作废日期、标准状态 (现行、作废、废止) 等;创建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关键词模糊检索, 使标准信息能被快速获取。

2.2 收集网络标准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如:利用工业标准咨询网http://www.csres.com/查询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行业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建设部标准公告等;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http://www.moc.gov.cn/查询公路工程标准规范、水路工程标准规范、交通行业标准等;利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网站:http://www.cecs.org.cn查询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相关公告信息;利用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http://www.fjjs.gov.cn/查询福建省地方标准的相关公告信息。

2.3 企业标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创建企业标准信息数据库, 将技术标准信息 (包括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持有部门等) 录入, 形成企业标准信息体系。其中涉及的标准类别主要有国家标准 (GB) ,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50×××, 建筑工程标准 (JGJ) , 建工城建新产品标准 (JG) , 建材行业标准 (JC) ,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 交通行业标准 (JT) , 其他类 (包括电力、化工、船舶、机械、铁路运输、通信等) 。

标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分布在各地区的利用者无须到资料室, 只要在自己办公的计算机上, 通过局域网按照标准号、标准名称、替代号等多个查询点直接浏览查询标准的分发情况和替代情况。节约了工作人员来回查询标准的时间,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现标准信息化管理, 为企业节约资源, 减少重复劳动。

2.4 信息的利用

通过管理系统来管理技术标准与以往的手工电子表格登记管理相比, 更快捷、方便, 利用者可以要求计算机对标准信息库中的标准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打印, 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所需要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创建的信息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 共享。所有的信息数据不仅可以在局域网内所有的终端上同时显示, 当接入互联网时, 还可以在所有与网络相连接的计算机上利用, 使利用者随时随地的利用。

权限的管理。由于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的便捷性, 因此就要通过一些技术限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完整、一致。标准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人员有标准管理员、标准利用者、数据系统管理人员等, 要根据所涉及人员的工作特点来设置权限, 进行分层次的管理, 标准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和利用者, 都应该有与其工作相关的身份认证、使用范围等控制措施, 使无关人员无法进行操作, 确保标准信息管理的严谨性。

信息的检索与统计。在标准管理系统上设置有模糊查询检索功能, 利用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检索:一是关键词检索, 通过标准名称中的关键词来检索标准信息。二是数字号码检索, 通过已知标准编号来检索标准信息。利用查询检索功能还能对标准的使用进行统计, 例如你想查询下某份标准的持有情况, 在管理系统查询界面上输入标准编号查询, 系统就可以统计出该条标准的信息, 包括标准的分发情况、替代情况、哪些人持有、现行的还是作废等。如果你想统计下某个部门总共持有多少种标准, 则在查询界面选择你要统计的部门, 系统即可调出该部门下的所有标准信息数据等等。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 在技术标准管理、信息传递、检索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大大提高了标准管理工作的效率, 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给我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的项目不断增多, 施工设计任务加重, 对技术标准、规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标准管理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 我们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 但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空前发展的大趋势下, 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仍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改进, 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是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 技术标准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往单纯的人工管理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阐述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以标准管理系统为桥梁, 对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秀侠.技术标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 2006.

[2]罗锋盈, 胡啸.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持续快速推进[J].中国科技投资, 2009 (6) .

[3]赵雪锋.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探讨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进行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形成许多的数据、声音、视频、图片、表格以及文字等材料,这些材料记载了工程在规划、施工、设计、以及管理和运行等多个环节的基础信息,这些工程档案是反映建筑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是评定建筑工程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工程以后维修、扩建、改造、更新的重要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流程以纸质为主,文档保存、借阅、管理不方便,容易损坏遗失,工程档案多为记录性原始资料,一旦损坏遗失,将难以弥补,降低或无法发挥工程档案的使用价值。

(二)传统工程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纸质以及照片,并且所有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以及统计等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整个档案的处理过程都是非常的繁琐和浪费时间的,极大的工作量使得档案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整理利用,這也是绝大部分工程档案被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实现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员工便可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 解脱出来,从而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转向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提供、分析和更细致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工程档案形成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工程建设的基层人员又存在极大的流动性,导致大量的工程档案资料并没有被重视,在形成之后不久就被随意丢弃,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方面都因为缺乏足够的意识而漏洞百出,导致项目竣工后工程档案资料没能够收集和归档不够彻底的情况,基本无法实现归档后的再利用。如果将工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可以确保网络化和实时地进行档案管理,档案内容将会逐渐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脱离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按照相关的要求来汇总、分类和统计档案文件,而且,能够在企业或者单位的内部网络中共享档案数据信息,提高档案借阅查询的容易程度,从而让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让档案借阅人员能够享受到高端品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改善工程档案信息化相应措施

(一)从思想方面入手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项目部,工程档案只是一个“软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项目领导层不重视工程档案管理,所以很多的企业都没有专门为工程档案资料设立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档案场所、档案人员都均存在不稳定因素,不能够保障档案材料的安全和质量。要想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一定要从思想方面加强项目部领导、相关部门及档案人员思想重视程度,树立工程档案信息意识。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等方式,帮助领导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培养全局意识,引导项目全体人员都能够就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问题形成高度的重视,并且要让他们懂得对工程档案资料归档后的持续利用,具体可以通过为他们展示成功的工程档案资料多次利用的过程以及重新利用工程档案资料所获得的大量成果,加强他们对于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与工作人员的能动性直接关联,只有确保每一位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过程中都极为负责和具有使命感,才能够相信他们会主动的去关心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其中的各项工作才能够有所保障,才会主动地去寻找文献信息互相渗透融合的方法,从而引导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结合其他信息事业,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从规章制度方面,宏观规划,标准管理方面促进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设立专职部门及专职人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网络机制。依据项目档案管理的“同步性”以项目为单位建档管理,制度《项目竣工档案管理流程》、《项目验收管理登记表》,将项目档案划分为建设初期、施工过程、交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企业中心在制定工程档案工作整体规划时,结合每个项目部的实际工作计划,要求项目部在各个阶段收尾时,规定项目专职档案员将收集整理完毕的工程档案的目录以及内容都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硬件、软件方面促进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因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大量应用电子政务和信息技术,所以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渐成为工程档案基础建设的核心部分。实现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为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增加扫描仪、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计算机等多项硬件设备,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建立稳定的局域网,购买或组织开发工程档案电子信息化系统,构建稳定的工程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做好信息化改革的准备工作。其次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选择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能够选择到较为合适的工程档案管理软件,不仅可以使电子文件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和高效,而且可以借助软件实现电子文件的整合,这是对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再度利用,也是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的文化财富。

(四)工程档案材料信息化处理的保护措施。工程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工程档案最为真实的一面保存下来供他人在未来参考,所以其真实性和原始性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相对于电子文件而言,纸质材料的原始性更加容易被控制,因为一旦被篡改,纸质文件会有很明显的痕迹的,但是电子文件却没有这些优点,人们并不能够从表面区分电子文件是否为原始资料,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保证自身对资料没有任何改动,保证其原始性,并且将资料设置为只读模式,避免来自他人的篡改。此外档案管理员还需要为工程电子档案资料的存储介质提供足够的物理保护。存储电子档案的介质一般是硬盘和光盘,这些存储介质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和光照、磁场等因素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电子档案资料全部丢失,所以对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还需要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储存介质,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潜在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为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三、总结

本文尝试分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应用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达到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目的,让工程档案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应用,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好的促进了未来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永志.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J].公路.2008(07).

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9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为了能够满足现实技术研究与生产需求,对源头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统一开发建设。此系统将各种功能融为一体,涵盖了任务管理、加载、钻井施工等业务。现如今,该系统已经在我国很多油田得以应用,对勘探业务的进一步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此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勘探开发业务需求,并未顾及到石油工程领域的要求,因此该系统信息涵盖范围并不全面,无法将石油工程信息完全的涵盖其中。以钻井工程数据为例,源头数据采集系统对于此方面数据信息介绍并不多,一部分来自于钻井日报,另一部分是井史数据。很多数据都没有被收录其中,所以此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此满足生产需求。

1.2生产管理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石油企业都构建了自己的生产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内部信息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大大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比如某油田企业自主建设成功了钻井生产管理系统,这使得该企业钻井生产流程不仅实现了网络化流转,还实现了指令衔接,管理者还能够进行指挥监控。这与传统的钻井生产管理模式相比,是非常大的创新。但是因为石油工程业务并不是统一管理,而是专业管理,所以生产管理系统建设也是由各个部门独立展开,专业不同,生产管理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重复建设严重非常严重,信息“孤岛”问题也非常常见,为此,石油企业进行集成整合非常关键。某石油企业,建设了节能分析管理系统、施工单位资质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统计数据逐级汇总,企业管理效率因此得到了提升。但是这依然没有解决全部问题,很多业务管理信息无法进行汇总,一直滞留在企业内部中,所以无法支撑起整个企业的业务管理。

1.3专业应用需求

现如今,与石油工程相关的各个专业,都按照自身发展需要,研发与引进了很多工程软件。据不完全统计,用于配套的钻井、井下作业、测井等业务软件有60多种,而这其中有30多种从国外引进,我国自主研究,同时得到大力推广的软件非常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由于对石油工程软件给以了大力扶持,有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软件都获得了成功,再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但是因为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同时也没有配套资金,虽然研发成功了很多专业软件,但是很多深层次问题却未能解决。比如软件业务覆盖面比较窄,依然不能达到石油工程业务全部要求;而且软件品牌杂乱,生产厂商也比较多,软件水平高低不同,很少软件能够构成规模,内部人员阿无法开展内部技术交流,也无法定期进行软件的优化;另外,软件许可数量非常少,很多重点业务都无法覆盖,目前开发的软件,只能够满足一部分人要求;再加之,我国自主研发又非常成熟的产品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构成一个系列。

2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

2.1构建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

建设更加高效的采集模式,重点满足以下要求:a.数据采集系统必须同时满足数据采集和现场应用两方面的需求;b.实现现场各专业数据的实时共享,避免重复采集;c.保证现场数据库和采集系统稳定运行。针对这些要求,从技术上必须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既要满足钻井施工全过程生产数据的完整采集,又要满足各专业的日常应用;从管理上必须建立现场网络建设和服务器部署规范,建立数据采集管理考核制度。结合以上需求,建议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在钻井队建立移动信息站,配备专门的机房和专职信息管理员,保证施工全过程各专业数据的采集和共享。

2.2构建石油工程数据中心

随着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分专业建库、纵向管理”的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为解决企业层面的数据集成难题,中国石化正在试点建设勘探开发数据中心,主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为油田综合研究和勘探开发生产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数据中心涵盖了地质研究成果数据以及大部分的测井、录井、试油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石油工程应用所需的数据,因此无须重复进行石油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只需在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基础上,扩展石油工程生产过程数据,实现对石油工程业务应用的全面支撑。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扩展石油工程业务的源头数据采集、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服务等应用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的平台工具软件;按照一体化的部署,扩展石油工程数据(施工运行、队伍管理、市场管理、工程科研等)。

2.3构建大生产运行系统

目前,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相同专业的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生产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自行开发建设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运行管理流程,突破专业和单位局限,以井筒施工为主线,抽取主要流程开发建设多专业集成的生产运行系统。通过网络将现场施工和经营管理的各部门组织在一个“虚拟办公室”内,通过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指令的实时传递,实现网络协同调度,提高生产运营的效率和科学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如今,我国石油企业建设的信息化系统,都比较分散,未形成集成化系统,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集中精力研发覆盖石油工程信息需求的集成化系统,使得石油工程板块信息真正的实现纵横贯通。本文是笔者多年从事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仅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孙金凤.中国石油企业源头数据资源建设架构及对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04).

[2]张卫东,袁文奎,田克忠.未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展望[J].石油钻探技术,(03).

[3]李大伟.对中石油专业应用软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04).

[4]韩强.石油工程企业开创国际业务新局面遇到的风险及思考[J].经济师,2013(06).

上一篇:简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姑娘的让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