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通用9篇)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1
普兰店市2008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细则
为了完成普兰店市2008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计划,保证工程计划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根据大连农村公路网工程建设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施工准备阶段:
(一)安全方面:① 登封路通告,由普市交通局统一办理。
② 每个工地设专职安全员。设置安全标志,在路的两端设置公告牌“前方施工请绕行,谢谢合作”,限速
5公里标志牌各1套,夜间挂红灯;桥:桥两端限速5
公里标志牌各1套,夜间挂红灯。
③ 工程简介牌:介绍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工程量,开竣日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尺寸:2米*1.4米,铁皮衬底,蓝底白字,铁架。
(二)文件方面:① 施工合同备案
② 开工报告及时报至乡级公路管理站
③ 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倒排工期(8月30日前)
④ 项目负责人姓名、内业管理人员及检测试验人
员、职务、证件、联系方式切实落实到位。
⑤ 施工营业执照、资质证明(存档用)。
(三)施工合同:
道路工程:① 作好动迁、伐树的施工准备工作务必在6
月10日前结束。
② 路基零面填筑材料必须搞试验,要求符合规范、透水性好的材料。
桥梁工程:① 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按要求批
量检测。
钢筋:鞍钢、新抚钢、通化钢、本钢等大厂生产。水泥:路用水泥必须采用32.5R水泥,终凝时间
4~6小时。桥梁板必须采用小野田水泥厂、大连一
水生产的水泥,其他部位采用质量有保证、信誉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
② 桥梁砂浆、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需提前做好。机械方面:
1、路基零面施工,必须有振动压路机18吨1~2
台,刮平机1台,推土机1台,各施工单位作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及各施工阶段机械数量。做好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水准点、转角点、各道工
序的施工要点、控制指标。
施工放样参加人员: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1、由局乡级公路管理站统一召开,由建设单位介绍工程概
况,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联系方式等。由监理单位介绍驻
地监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2、由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准备工作,符合要
求时由总监下达开工令,否则不准开工。
3、开工日期:6月5日前。
二、施工阶段
1、路基零面施工
路:① 路基零面设计弯沉值150(1/100MM)
② 填路基要分层碾压,每层不大于30CM
③ 路基宽度:保证必要的路基宽度
④ 碾压标准,要小于设计弯沉值达到密实度大于93%的要求 ⑤ 机械设备:重型振动压路机18吨以上1~2台,刮平机1台,其他设备若干
⑥ 施工自检100%全检,监理抽检,经住地监理确认报乡道站转序,乡道站接到报告后与市主管部门检测合格后签发转序单。⑦ 软弱层处理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2、水结垫层
① 压实厚度15CM,砂砾最大粒径不大于4CM,洒水要洒均洒实,达到最佳含水量,压实机械用10~12吨光碾压路机碾4~6遍达到无轮迹为止,刮平机刮平。
② 检测:项目弯沉值、压实度、宽度、厚度、标高、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检测100%,监理抽检50%,乡道站及市主管部门验收后转序。
3、水稳:
① 弯沉值96.3(1/100MM)。
② 压实厚度20~25CM,水稳砂砾最大径大于4CM,砂砾中粗集料按总量不少于50%级配合理。
③ 水泥剂量5%(95公斤砂砾、5 公斤水泥)水泥标号为32.5。⑤ 混合料拌合,有条件争取场拌,没有条件可采用现场拌和,但
必须计算好,摊铺混合料长度,确保终凝时间前完成,需配不少于4台50装载机对拌2~3遍,达到均匀无花白为止,同时要挖刮好最佳含水量。
⑥ 碾压: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形后,应立即用10~12吨光碾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直线取,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应与上道碾压相重叠,使整个厚度、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4~6启遍,到所规定的密实度为止,表面应平整无轮迹。⑦ 养生:碾压完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天,养生采用洒水,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⑧ 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符合标准由驻地监理报乡道站及市主管部门验收后转序。
4、沥青贯入式面层
① 沥青贯入式路面厚度为4CM,沥青采用A-140。加热温度150~170℃,沥青温度不低于140℃(根据气温定)
② 沥青贯入式面层集料中大于粒径范围中值的数量不得少于50%,面层集料最大粒径宜与贯入层厚度相同。
③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前,基层必须清扫干净,撒布面层料时大小颗粒均匀,撒布后严禁车辆行驶。
④ 碾压:面层料撒布后应采用6~8吨的钢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碾压,速度为每小时2公里。集料无显著推移为止,然后再用10~12吨压路机进行碾压,每次轮迹重叠二分之一左右,叠压4~6遍。
⑤ 洒油:面层集料碾压完毕后,应立即先洒第一层沥青,总油量为每平方米5公斤,洒油必须洒透洒均匀。
⑥ 沥青酒后,应立即均匀撒布,第一层嵌缝料,嵌缝料撒布后应立即拖平,不足处应找补,嵌缝料均匀 应立即用10~12 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碾压,轮迹重叠二分之一左右,宜碾压4~6遍,浇洒第二遍沥青,撒布第二层嵌缝料,然后碾压,再浇洒第三遍沥青,撒布封料,施工要求与撒布嵌缝料相同,最后强压,宜采用6~8吨压路机碾压2~4遍,然后开放交通。
⑦ 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报竣工验收。
5、桥梁施工
(1)明挖基坑,基坑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一般基底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加宽50~100CM。
(2)桥梁基础,设计为片石砼或钢筋混凝土,片石砼施工时计算好砼总量,将掺入25%片石,应分层摆放,片石之间不少于10CM,距模板距离为15CM,中桥基础需照相存档。
(3)墩台墙身,设计块石坐浆砌筑,也可采用片石砼,勾缝为平缝。
(4)台帽施工按设计支模及钢筋加工按装,用时找横向坡度,预埋件。
(5)现浇筑砼行车道板。
① 钢筋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支模板时其找平不应超过四百分之一跨径。
② 预埋锚栓用油毡包好。
③ 台帽台面及台背立面应用双层油毡断开。
(6)桥面铺装:压实抹光横向带水刷。
三、验收阶段
工程竣工后,由交通局及乡镇组织工程初验,初验合格后报市交通
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需积极准备相关人员及设备,认真配合。
以上望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认真贯彻,保质保量完成当年施工任务。
普兰店市交通局乡级公路管理站
2008年6月2日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2
1 水源保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厂建设首先是水源选择, 不管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 原水水质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而且水量要可靠能够满足供给, 这些基本条件在水厂建设初期的评估以及可行性报告论证中都要严格把关。水厂建设, 村村通工程启动和运行后, 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就是后续问题中长期、艰巨且涉及面广的庞大工程, 在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内, 严禁进行各项开发和污染行为, 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发现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 坚决整改搬迁。[1]加强原水水环境保护, 做好水源点检测, 治理废水, 防止水体污染, 保障原水取水安全, 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环节, 需要政府、环保部门以及全体公民的支持和自觉保护, 方可奏效。[2]不保护好水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成无米之炊。
2 管网 (村网) 的维修、维护
农村供水量按照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60L /人.日, 兼顾其他用水, [1]管网、管径相对较小, 且为节省投资保障水质, 各地普遍采用塑料系列管材。即便如此, 农村相对城镇地域广阔, 村民居住分散, 供水管网如蛛网般盘根错节, 埋设在地下, 延伸至千家万户。据福建省某些乡镇统计的资料:一个乡镇DN32至DN160的供水主干管至村里铺设的分支管 (以下简称村网) 多达上百公里至数百公里, 一个行政村多达数十公里, 笔者从经公示、验收后投入运行的某市笏石镇、月塘乡两个乡镇, 选择9个行政村, 按500-600户型, 700-800户型, 以及900户以上三个类型, 每个类型3个行政村列表分析:
从上表不难看出, 各行政村村网管道安装工程量与住户户数不是成比例增减, 而是由农村村民居住疏密, 村庄地域面积决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运行后村网维修、维护工程量之大可见一斑。笏石镇、月塘乡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运行一年多来, 用水户增加了近两万户, 供水区域面积达到104km2, 每天都有数处至数十处管网破裂、漏水, 其中多处是人为及外力破坏。负责供水的水司应配备足够的管道维护、维修人员, 备足各种系列管件、抢修材料, 确保管网维修及时率。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收集、补齐并保存所有内业技术资料, 尤其是各行政村管网平面布置图 (村网图) , 便于维修及若干年农村规划改造地貌全非时, 管网迁移维护。二是要加强管道铺设安全指数。在跨沟渠时要采用钢管, 对那些塑料管道直接穿越沟渠, 埋设时周围环境较差的, 要及时整改, 加以有效防护, 使埋设深度与周围环境相符合, 保证供水安全且水质不因管网破裂受到二次污染, 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3 消火栓设置维护和管理
3.1 消防栓的设置
消防问题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标准一般只设置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及保证率四项标准, 消防问题没有列入, 要把消火栓的设置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并使之正常运行, 才能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取得的成果。消火栓的设置按《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39-90) 规定:“其间距不应大于120m”, [3]在市区县城理应严格执行规范。但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践中,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 管网管径增大所引起的投资增加将使村级财政、村民不堪重负, 消火栓的设置条件也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据笔者实地考察调研认为, 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 对已形成或基本形成的集镇小区, 商业街, 人口居住密集的住宅群, 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栓。除此之外, 广大农村消防栓的设置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首先是农村地域广阔, 村道窄, 村道旁设置过多的消火栓除管网管径要在DN90以上, 一次性投资增大外, 极易受到人为的外力破坏, 维修过程导致村网过多停水, 反而给村民正常用水带来不便。其次是村民居住分散, 农村住宅多为3-5层楼砖砼结构, 少部分2-3层土木结构, 火灾时便于补救, 火灾危害程度相对较轻。再就是农村尚有一些池塘、沟渠可作为消防车辅助取用水源, 所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消火栓的设置既要考虑火灾事故时, 消防车取水方便, 有利火灾扑救又要考虑重点区域防范, 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平时维护管理。每个行政村设3-6个消火栓为宜, 即在村部、活动中心、学校、医务室等重要公共场所附近的村道旁设置, 且应设置地上式消火栓, 便于火灾时识别、使用。设置消火栓的供水管道属塑料系列的, 应严格埋地要求外露部分应为钢管、钢管件。需要强调的是各行政村设置的消火栓水量、水压一定要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第8.2.1条规定:≤1万人的流量≮10L/s, [4]要满足10L/s的水量要求, 设置消火栓供水管管件≮DN100, 因为塑料系列管材只有DN90与DN110, 没有DN100系列, 允许塑料管采用≮DN90管材。水压要求:当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时, 室外消火栓口处水压, 从室外设计地面算起, 不应小于0.1MPa。
3.2 消防栓的维护和管理
室外消火栓建设容易维护难, 要切实加强消火栓的维护管理, 笔者认为有两种办法:一是按2009年5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32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组织制定消防安全条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5]消火栓管理可以由各行政村村委会组织的义务消防员负责管理、维护。二是由区、镇政府牵头将所设置的消火栓统一委托该区域内负责供水的水司管理, 每年交纳维护费。只有确实保证设置的每个消火栓水量、水压都符合要求, 并且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火灾发生时, 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保一方平安。
4 加压泵站设置
城区供水水压, 各地水司一般控制出厂水压力在0.55MPa左右, 满足管网末梢或最不利点压力在0.14MPa以上, 即保证三层楼房供水, 其余高层建筑, 高地建筑则自行加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具有供水区域大、供水量少的特点。据笔者调研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 各地一般按行政区域建设小型水厂, 每座水厂供应2-3个乡镇, 水厂供水压力和城市一样控制在0.55MPa左右, 但由于农村地域广阔, 村网少则几公里, 多则几十公里, 自然地形高差从沿海几米到丘陵山坡地带的几十米起伏变化很大, 显然要保证居住在离水厂数十公里, 地形标高在30-40m以上村庄, 或某个片区的水压要求, 只有局部设置加压泵站才是经济可行的。加压泵站的设置应根据农村区域特点, 以小型、分散为主, 以节省电耗。如某市山亭乡、东埔镇、笏石镇岐厝村设置的加压泵站, 服务人员几十至数百人。加压泵站建设可选择技术上较成熟的制式加压设备, 如变频无负压加压装置、无负压智能化泵站等。具有占地小、投资省、上马快、电耗低的特点, 适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选用。
5 抄表与收费管理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抄表收费管理模式应与城镇一样, 实行水表出户、一户一表管理, 一个农村可设置数个分支总表, 用于校核该村管网漏失率。但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 笔者发现仍有个别行政村只设总表, 由村里派员自行收费, 再向水司缴费。村里负责水费抄收人员往往考虑水量损耗, 抄收人员工资等因素, 自行抬高水价, 所收取水费很难保证及时上缴水司。这种做法既损害了广大用水户权益, 也干扰了水司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 造成同城 (乡) 不同价, 影响很差, 应坚决予以整改。
在农村抄表收费经营活动中, 也应考虑农村地域广阔、住户分散、用水量少的特点, 如果每月抄表收费, 工作量非常大, 增加水费抄收人员, 就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水司应宣传用户, 服务用户, 办理预缴费存折。二、三个月抄表、收费一次就可以。而将主要精力用在处理表前偷接管、无表用水、水表堵塞、表面模糊无法抄表、水表转速过快、过慢等影响计量公平问题。既维护用户消费权益, 也保证水司水费正常回收, 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农民生活健康和生存条件的民生工程, 随着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和运行, 显露出的水源保护、管网维修与维护、消火栓设置维护和管理、加压泵站设置、抄表与收费等后续问题, 本文对如何解决这些后续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后续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2004.
[2]杨宗贵.城镇供水安全建设问题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 2006 (3) .
[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4]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3
《办法》对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在职责分工、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项目实施、建后管理、监督检查等建设各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该《办法》的施行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办法》指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管理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办法》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等工作,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提出地氟病、血吸虫疫区及其他涉水重病区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督促地方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重点优先安排,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
项目前期工作程序
和投资计划管理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程序和权限划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确定。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规划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将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分解下达的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年度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分解安排涉及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的,应及时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协商。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实行项目法人制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签订责任书,把地方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等落实到人,并加强问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有关规定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其他规模较小工程,可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村民自建、自管的方式组织工程建设,或以县、乡镇为单位集中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全县或乡镇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鼓励推行“代建制”,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地方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
加大资金筹措与管理力度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建后管理与维护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村民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对采用工程经营权招标、承包、租赁的,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地区,要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加快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
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按职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和监管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要实现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两同时”,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4
办法
农村新社区建设资金筹措使用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全市“三化”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为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的筹措、整合、拨付、使用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建设资金是指财政安排或通过其他方式筹集的用于促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社区建设资金由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市财政局共同管理,遵循统一管理、集中使用、规范操作、科学监管的原则。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四条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 财政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和上级安排专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市财政安排和上级安排不是专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可以整合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资金。
土地资金。市政府统筹的土地增减挂钩可置换指标、市政府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土地出让取得的净收益等土地收益中可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
融资资金。市政府、镇、村委会或社区管理机构通过各类金融机构或其他组织筹集的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资金。
社会投资。企业、个人、村集体、其他组织投入的未纳入前四款统计的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上述第、、款资金和第款中各级政府融
资统称为财政性资金。
各种实物投入根据来源渠道,分别纳入以上五个类别统计。第三章资金筹措
第五条相关部门主要职责:
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任务和资金整合工作,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工作。
市政府有关部门会同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财政局提出本部门支持新型农村社区项目资金安排意见,做好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与管理,参与项目的审核、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负责对新型农村社区资金筹措、整合、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监察部门负责会同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财政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整合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镇、村委会、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构要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推进项目实施,加强资金管理。第六条财政专项资金的筹措。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性资金:
上级安排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
市财政安排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
镇安排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的资金额度根据项目数量、社区规模、镇安排资金量等因素确定,必要时可通过融资安排。
第七条整合项目资金的筹措。项目资金整合应当坚持规划先行、项目优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有关资金,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支持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
第八条整合项目资金时,应遵循以下程序和要求:
镇应于预算编制之前,将本辖区下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上级扶持项目的具体情况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和市直相关部门。
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社区建设资金的使用范围,对上级和市财政安排的能够整合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优先的原则,编制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牵头,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市财政局、监察局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整合协调小组,对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资金安排计划进行研究,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按程序批准后,反馈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资金项目安排计划。
市财政根据批准后的市直部门项目资金安排计划,将需市级财政安排和配套的资金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市级整合下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资金,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确需调整的,需报原项目资金计划下达部门会同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整合协调小组提出调整意见,共同下达调整计划。第十条国土部门筹集的属于本办法规定的土地资金管理办法另行确定。第十一条每年年初,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向各镇下达筹集资金任务通知,各镇按照通知要求筹集资金。第四章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十二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社区规划编制。
社区道路、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广播有线
电视、能源利用、公厕、社区绿化、景观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场所、学校、标准化卫生室、养老院、商业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镇的奖励。
对农户建房的补助。
对农户建房贷款给予担保和贴息。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实行“设立专户,集中管理,封闭运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模式。
第十四条市财政局开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专户,负责新型农村社区财政性资金的归集、拨付和使用。
市财政局应根据工作进度将市级应筹措和上级安排的资金及时拨入资金专户。
第十五条专项资金的拨付。
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根据项目进展和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提出资金使用意见,经主管领导签批后,市财政局将资金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或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专户。
第十六条专户结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七条各镇和村应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专户,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核算各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归集、拨付和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各镇应将社区作为核算主体,全部建设资金应纳入“三资”代理中心,统一实行会计核算。第六章资金监督
第十九条市政府有关部门安排新型农村社区项目资金时,应严格审核。对违反规定擅自向未启动的社区和拟被整合搬迁的村投放项目资金的,须及时纠正。否则,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的,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
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可中止项目执行,责令限期整改。财政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对截留、挪用、骗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的行为,应如数追回资金,并依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应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上报镇。各镇应及时将本地区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和财政局。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工作总结,以及项目验收相关工作。
第二十二条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使用月报制度。每月7日前,各镇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报送上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报表及分析。
第二十三条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每年组织对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拨付和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并于每年6月底前向市政府专题报告专项审计情况。
第二十四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财政、发展改革、项目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和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公告制。项目区对项目规划、上级资金补助、群众筹资、投工投劳进行事前公示,对项目实施结果及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公告,接受群众监督。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5
甘公发【2011】10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以下简称安保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等规定,结合我省农村公路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行“省上指导,市州监管,县区实施”的原则。
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行业指导工作。
市(州)交通运输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责任主体,县(市、区)交通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安保工程。
第四条
安保工程应遵循“因地制宜、主动诱导、警示与被动防护相结合,以主动诱导、警示为主,避免盲目或过度防护”的原则,达到“消除隐患,珍视生命”的目的。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安保工程应与新改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县(市、区)交通局每年根据辖区内农村公路行车安全隐患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实施道路评定标准中的公路技术指标及其他因素等确定实施路段,编制安保工程初步建议计划并上报市(州)交通运输局,市(州)交通运输局经过现场审查后制定安保工程建议计划及初步实施方案,初步实施方案中对实施路段采取的工程措施要绘制示意图,并于每年8月底前上报省公路管理局,省公路管理局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全省的总体规划,对各地上报的次年计划进行初审后报省交通运输厅审批,并将安保工程建设目标纳入农村公路工作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六条 安保工程严格按照省公路管理局正式下达的设计组织实施,古得随意变更调整。
第七条 安保工程建设必须进行方案设计和评审,由市(州)交通运输局进行批复,并报省公路管理局备案。
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是安保工程的建设单位,具(市、区)交通局为具体实施单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规定,以竞争或委托筮方式纽壑安健王堡的实施,并实行合同管理。
第九条
安保工程完工后应组织验收,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交工验收由县(市、区)政府及交通局负责组织,竣工验收由市(州)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安保工程验收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等执行,同时将竣工验收鉴定书向省公路管理局报备。安保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一年。
第三章
技术管理
第十条
安保工程应坚持“经济上可能、技术上可行、方案上有效,的原则确定设计方案;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第十一条
安保工程实施路段主要是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公路技术指标、行车速度、交通量、交通工程设施的现状、沿线交通事故、路侧条件、气象条件以及后续养护、维修需求等,确定安保工程具体实施路段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安保工程设计应严格执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卜2 0 0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等。
第十二条
对安保工程实施路段应根据周边环境和不同交通事故形态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工程措施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波形梁钢护栏、示警桩或示警防护墩、交通凸面镜、标志、标线、减速设施、挡墙等。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
安保工程推行“业主负责、社会监督、行业监管、企业自检”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对安保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单位对安保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市(州)交通运输局履行监管职责,安保工程质量接受社会监督;安保工程合格率要达到100%。
第十四条
安保工程实行社会监理和内部监理相结合。实行内部监理的,各县(市、区)交通局应组建内部监理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现场质量的控制:
(一)确保人员、设备全部到位;
(二)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
(三)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各种材料试验、配合比试验和现场抽样试验,监理工程师的各项平行试验;
(四)严格按工序、工艺施工,做到对工程的每道工序和工艺器严格把关,严格控制重点工序。
第十六条 安保工程质量要达到以下技术指标、规范和标准要求: 示警桩:地面以下基础深40cm,高出地面80cm,高出地面部分涂以间距为20cm顶端为红色的红白相间油漆,断面15cm×15cm,桩间距2-4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示警防护墩:地面以下扩大基础深40cm,高出地面50cm,高出地面部分涂以间距为25cm倾角4 5度黑黄相间油漆,断面40cm×200cm,墩间距2m,采用2 0号片石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防撞墙和钢筋混凝土护栏: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公路路肩情况选择嵌锁式、扩大式、桩基和钢筋桩方式,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
防撞墙尺寸为顶宽20cm,底宽43cm,高出地面81cm。在防撞墙立面墙体涂以间距为20cm顶端为黄色的黄黑相间油漆,并向内延伸15cm;侧面为水泥本色。护栏的级别、各级别规格、适用条件参见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波形梁钢护栏:波形梁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当车速V≤60km/h时,最小长度2 8米;当车速60 标志、标线: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和《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安保工程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安保工程建设资金应接受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的检查。工程竣工后,必须由县级及以上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并经市(州)交通运输局认定。审计报告必须装订在竣工文件中。 第六章 施工安全 第十八条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等,现场相关人员必须着安全标志服(帽)及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安排专人指挥交通,保证施工路段行车安全。 第七章 效果评价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后应跟踪调查,量化评价。安保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为设施损坏次数、交通事故次数、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重特大事故次数、设施损失情况。县(市、区)交通局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掌握安保工程实施前后交通事故数据变化情况,对工程实施效果做出客观评价,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积累经验。效果评价应在工程实施完成后逐年进行,持续三年以上。 第八章 养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路管养单位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养护管理,及时对损坏、丢失的安保设施进行维修、补设,使安保工程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第二十二条 安保工程应确保交通标志鲜明、设置齐全,防护工程无填土沉陷、水穿洞和基础掏空现象,无圬工体断裂、沉陷、倾斜、松动或较大面积勾缝脱落现象,每年至少应刷新一次。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来源:甘肃省公路管理局 | 发布日期:2011年8月11日 | 阅读次数:119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工程管理工作,保证桥梁完好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农村公路桥梁的功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甘肃省农村公路桥梁隧道养护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计划下达的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加固、改建和重建工程。 第三条 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事权一致”的原则。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工程的行业指导工作。 市(州)交通运输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工程的责任主体,县(市、区)交通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四条 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交公路发 [2007]336号)的规定。 第五条 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范围包括: (一)经鉴定确定技术状况等级为三、四、五类的桥梁。 (二)桥梁荷载等级偏低(荷载等级:汽— 15、挂—80级以下),需要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 (三)通行能力严重不足的桥梁(指窄桥)。 第二章危旧桥梁检查与技术等级评定 第六条 公路危旧桥梁检查与评定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 第七条 县(市、区)交通局桥梁工程师要根据《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确定的职责,组织专家对辖区内桥梁进行检查与技术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由市(州)交通运输局桥梁工程师负责审核。评定等级为三、四、五类的县道、乡道和村道中桥以上的危旧桥梁经市(州)交通运输局复查后向省公路管理局报备。 第八条 危旧桥梁的处理措施: 经评定为三、四类的桥梁应及时设置限载、限速交通警示标志,必要时派专人值守,并制定出维修加固方案,在当年或下一年列入桥梁养护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评定技术状况为五类的桥梁及超过使用年限的重要和特大型桥梁,应分别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五类桥梁应及时设置危旧桥梁警示标志,协调公安交管部门实施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通过发布路况信息通告、在桥头设立绕行标志或修筑便道、派专人昼夜看守等应急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避免车辆堵塞。并在一个月内安排桥梁特殊检查或技术论证,制定加固改建方案,并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上级部门。 第九条 危旧桥梁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一)桥梁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应在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监管单位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制定以预防和处置桥梁安全事故为重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措施应合理可行,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 (二)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市、区)交通局应立即采取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封闭桥梁、限制车辆通行等紧急措施,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市(州)交通运输局、省公路管理局和市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等有关单位报告,报告时限不超过12小时。必要时,应安排专人实施昼夜不间断监视观测,落实安全责任人。 (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按相关规定向有关单位续报有关情况,由市(州)交通运输局组织现场鉴定,并及时制定处治方案进行处治。 (四)县(市、区)交通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桥梁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三章 危旧桥梁加固与改造 第十条 评定技术状况等级为三、四、五类的县道、乡道和村道中桥以上的桥梁,按照省、部定额补助,地方自筹配套,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由市(州)交通运输局编制改造计划,于每年8月底前报送省公路管理局,省公路管理局审查上报立项后列入次计划。县道、乡道和村道小桥及涵洞等危旧桥梁的维修、加固、改造工程,由县(市、区)交通局制定计划报市(州)交通运输局审批。 第十一条 省、部资金补助的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由县(市、区)交通局以招标或委托方式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县道和重要乡道上上部结构拆除重建桥梁的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其他路线上的桥梁及加固桥梁的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梁宽度一般与路基同宽。施工图设计由市(州)交通运输局组织3名以上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专家库中桥梁专家审定签字认可后报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审查,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审查后报省公路管理局批复,评审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县道、乡道和村道小桥及涵洞等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由县(市、区)交通局组织设计,市(州)交通运输局审批后县(市、区)交通局自筹资金组织实施。 桥梁加固与改造工程设计预算编制参照2008年交通运输部《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危旧桥梁加固、改造项目应实行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 第十三条 桥梁维修加固期间需封闭交通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规定,经交通主管单位及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后,向社会发布通告,并由施工单位设置明显的禁止通行或绕行警示标志,采取有效的安全及交通管制措施。 第十四条 对边施工边开放交通的加固工程,应有专人24小时指挥或管制交通,并设置行人或车辆通行注意事项标志牌及夜间警示照明设施,防止意外安全事故。 第十五条 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项目由市(州)交通运输局质量监督站负责工程质量监督。 (一)市(州)交通运输局应对辖区内的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落实监管职责,应安排县(市、区)交通局桥梁养护工程师具体负责现场监督管理,市(州)交通运输局的主管领导和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二)省公路管理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未执行建设程序,危旧桥梁加固改造资金监管不力,未按设计文件、规范及规程施工,工程进度缓慢及工程质量差的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将勒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竣工资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编制并装订成册,由市(州)、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各存档一份。 第十七条 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县(市、区)政府及其交通局负责组织交工验收,市(州)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工作,省公路管理局按照20%-30%的比例进行抽查。桥梁加固改造工程验收工作严格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进行,并将竣工验收鉴定书和荷载试验检测报告向省公路管理局报备。 桥梁加固改造工程验收前必须进行荷载试验检测,确保加固改造质量及加固效果。第十八条 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应在设计文件批复要求的时限内完成。 第十九条 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桥梁档案及桥梁数据库系统。县(市、区)、市(州)交通运输局每年根椐桥梁检查或检测评定结果对桥梁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数据资料应能详细反映桥梁存在的主要病害,真实反映对上年的危旧桥梁加固改造情况,工程完工后对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及时进行后评价。同时,对桥梁加固改造工程的相关技术资料在竣工验收一个月内移交档案室及时归档。第二十条 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挤占、挪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工程进度进行计量支付,工程交工验收合格后,拨付95%的资金,剩余5%的资金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满,所有质量缺陷修复并经验收合格后拨付。 危旧桥加固改造工程资金应接受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的检查。工程竣工后,必须由县级及以上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并经市(州)交通运输局认定。审计报告必须装订在竣工文件中。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追究主管领导和桥梁养护工程师的责任: (一)日常养护不及时,造成桥梁病害发展或缺损严重; (二)不履行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职责,观测不到位,发现问题未及时报告,应急措施不力且造成严重后果; (三)因挪用桥梁养护、维修加固专项资金而延误病害处治,造成严重后果; (四)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未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且不能交付使用的,责令施工单位无条件返工,费用自负。 (五)对桥梁加固改造工程施工监管不力,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而不能交付使用,以及产生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第二章转户条件 第四条主城九区。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 购买商品住房; (二) 务工经商五年以上, 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 投资兴办实业, 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 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第五条远郊31个区县城。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 购买商品住房; (二) 务工经商三年以上, 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 投资兴办实业, 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 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第六条其他乡镇。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 可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第七条其他规定。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 农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 (二) 农村籍成年子女自愿投靠城镇身边无子女的年老父母; (三) 本市高等学校、中职技校学生可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四) 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 (五) 农村籍五保对象; (六) 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退役。 第四章办理程序 第十条申请。办理转户事项应当由本人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 说明转户事由和相关情况, 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受理。符合条件, 证明材料齐全的, 由入户地公安派出所窗口民警受理。 第十二条告知。符合条件, 但证明材料不齐全的, 公安派出所窗口民警应当书面告知需补充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时限。凡需经调查核实、上报审批的户口办理事项, 各级公安机关应严格按照下列时限及时办理: (一) 由公安派出所审批的, 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 需上报区县 (自治县) 公安局审批的, 公安派出所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 区县自治县) 公安局接到公安派出所上报材料后, 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 (三) 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的2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编者按: 海淀园正在积极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扶助园区企业做优做强,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在机制体制等方面先试先行,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1+20”政策作为创新的重要内容,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海淀区促进创新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办法》旨在为在海淀区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该办法通过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对于自行举办或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对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品牌建设合作研究项目给予鼓励。鼓励专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联盟、协会等机构建立常年的品牌形象展示大厅,并能够持续开展具有创意性的活动,成为园区、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中重要窗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京政函〔2009〕24号),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京海发〔2009〕10号),为在海淀区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涉及的扶持资金从海淀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主要用于促进海淀区创新企业有效开展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开展品牌推广。 第三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支持对象 第四条 本办法的支持对象包括海淀区创新企业及为海淀区创新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 第五条服务机构是指: (一)位于海淀区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园,以及海淀区内的高技术产业联盟和科技组织; (二)成立两年以上,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含50万元); (三)近两年内为不少于五个海淀区创新企业提供过营销咨询、公关、广告、市场调研、培训等专业服务,或承办过不少于五个大型国际展览、研讨会、论坛及其它市场活动,且参与企业不少于10家; (四)具有海淀园国际化发展服务平台的会员资格,具备定期提供信息的能力; (五)有至少3名具备3年以上为创新企业服务经验、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及品牌运作能力或意识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 第六条 申请扶持资金的企业须拥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专门的配套营销资金和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第三章支持方向 第七条 鼓励海淀园品牌建设氛围的营造,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建设活动,促进园区与企业之间的品牌联动。 第八条 鼓励园区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品牌建设领域内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园区整体品牌建设的科学性。 第九条 支持园区企业自行举办或与国际一流产业科技联盟联合举办国际性研讨、展览等活动;组织和资助企业参加国际一流的展览、研讨会和其他市场活动,利用新闻报道、展示、演讲、出版物和互联网等手段推广相关品牌。 第十条支持企业采用多种手段、借助不同渠道实施品牌建设工程,争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引导更多企业跻身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 第四章支持措施 第十一条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搭建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积极主动开展品牌建设推广活动的企业,提供海淀区政府和海淀园门户网站及相关媒体的宣传渠道。 第十二条 鼓励专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联盟、协会等机构建立常年的品牌形象展示大厅,并能够持续开展具有创意性的活动,成为园区、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窗口。对于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单位,采取补助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资助额度不超过支出总预算的50%,每家单位全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三条 支持企业积极主动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品牌建设。对于自行举办或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有效实现企业资源与研究机构、专业组织、行业协会及政府等资源对接,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采取补助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每个活动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总预算的50%,每家企业全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四条 对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品牌建设合作研究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或机构自身优势,有效调动和整合全球著名研究机构、专业组织、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资源,确实开展有助于海淀区长远发展的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可行性等合作事项的企业给予鼓励,采取补助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总预算的50%,每家企业全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五条 企业所申请资金扶持的项目必须面向其所属行业和应用行业,服务机构申请资金扶持的项目必须面向海淀区创新企业。 第五章项目申报与监管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可按照年度申报通知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请。所申请项目应于项目实施六个月以前提出申请,经评审确认立项的项目,在项目结束验收后提供资助。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须对项目资金按规定进行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 第十八条 项目受理、评审、监管及验收工作须严格遵照有关程序进行,如有弄虚作假,资金使用不当者,一经查实,撤消对项目的资助、收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并取消违规单位再申请资格。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寄宿制学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国办发[2004]20号)、《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教财[2004]3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寄宿制学校。 第三条寄宿制学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省、地(市)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障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 负责寄宿制学校校长与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责任制,负责对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寄宿制学校的布局。 做好校园规划,划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配置寄宿制学校的各项附属设施与必要设备。 建立危房的定期勘查、鉴定、动态预警工作制度。 增加本级财政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按要求使用好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 负责寄宿制学校校长、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调整、管理和考核工作。 负责寄宿制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第七条寄宿制学校的主要职责: 建立学校管理岗位责任制。确保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完成各学科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办好学校农(牧)场等勤工俭学基地,开展勤工助学,用于补助寄宿生生活。建立学校、家长沟通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建立校产档案,对所有校产进行登记,加强对校舍及附属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档案。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八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制定落实预防措施,建立安全应急机制。第九条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安全保 卫人员应具有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第十条开展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存、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一条加强学校校舍、设施、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保卫,设立防火防盗设施,定期检查并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汛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对学生的安全威胁。 第十二条严格门卫值班、巡逻制度和学生请、销假制度,全面掌握学生请假、到校、离校等情况。 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禁止社会闲杂人员或车辆进入校园,禁止学生将刀具、棍棒、有毒有害物品带入学校。 寄宿生住校期间未经准假不得擅自离校。 加强对宿舍、食堂、库房、财务室、电教室等重点区位的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安排专人组织路队,负责学生离校,组织学生乘坐经检验合格的交通工具。集中供暖时宿舍必须留设通风门窗。 第十四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郊游、劳动、社会实践和校外集体活动,须指定专人带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安全应急预案。 举行大型集体活动,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卫生管理 第十五条建立卫生负责和检查制度,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内容。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做好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十六条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第十七条学校应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咨询。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 第十八条加强与县(乡)医院、卫生院的联系,建立与医疗机构及时沟通、救助的机制。 第十九条配备必需的清洁卫生工具,切实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卫生。 第五章饮食管理 第二十条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根据学校实际,营养配餐,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办好学生食堂。 第二十一条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建立食堂物资采购登记,饭菜留验和记录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聘任专门食堂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两证齐全,每学期体检一次。 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办好清真灶。 第二十三条定期足额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 第六章住宿管理 第二十四条建立宿舍管理制度,按标准配备生活教师,小学低年级寄宿生原则上要配备生活保育员,生活教师和保育员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宿舍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学生宿舍。 第二十五条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督促学生遵守住宿纪律,按时作息。 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按照男、女学生相对独立的原则安排住宿,尽量做到一人一床,安全、方便。 第二十七条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 第二十八条建立寄宿生信息档案,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工作的实施 意见 川办发[2005]38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切实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5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44号,以下简称《意见》,已翻印发至市、州、县)。现对《意见》在我省的适用范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校舍建设的经费投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一并贯彻实施。 一、根据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意见》中的各项优惠政策适用于国家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寄宿制工程”)、我省实施的《行动计划》校舍建设项目及省内各地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项目。 二、实施《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的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寄宿制工程”和《行动计划》校舍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及时拨付。切实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专项资金真正用在学校建设上。 三、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国家和我省实施的“寄宿制工程”、《行动计划》校舍建设项目、各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境内外捐赠款建设的教育工程项目均应予免收或减收各种建设规费。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全部免收;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按适当比例减收。各地要严格执行收费减免政策。民族地区《行动计划》实施州、县减免收费的情况将作为获得奖励资金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确需征用土地(国有、集体所有、私人承包)的学校,由当地政府以划拨方式供给土地。要确保学校和小农(牧)场建设用地,民族地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原则上按200人以下2亩、200至500人2至5亩、500人以上5亩的标准为寄宿制学校划拨小农场建设用地,纯牧区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学生规模为寄宿制学校划拨相应的草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学校和小农(牧)场建设用地要特事特办,搞好优质服务。 民族地区各级、各部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好“寄宿制工程”和《行动计划》校舍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民族地区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有效施工期短,“寄宿制工程”和《行动计划》校舍建设项目一经国家和省批准,建设经费即经落实,即可开工建设。项目招投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四、民族地区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和部门定点联系制。州(市)、县“两基”攻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领导要固定联 系几个攻坚县或项目学校,定期检查包干对象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要通过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推进工作。对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高,按时完成“寄宿制工程”和《行动计划》校舍建设任务的地方,将给予表彰;对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地方要给予通报批评;对管理差、质量低,挪用、挤占、拖欠、贪污工程款和寄宿制学生补助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并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省级教育对口支援部门和内地各支援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推荐阅读: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07-02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10-22 农村公路管理办法4号10-28 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10-04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08-22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05-23 农村公路工程设计08-25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规范05-12 农村公路实施方案08-26 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7.106-04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6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7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8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