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陆(精选12篇)
硬着陆 篇1
现在,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不景气, 欧洲债务危机搞得一塌糊涂, 美国经济只有1.8%的增长, 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新兴国家经济也在全面下滑:印度一季度GDP增长率为5.3%, 处于近十年来低位;巴西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0.8%;南非一季度GDP增长率为2.7%。
在世界经济全面下滑的形势下, 中国经济发展也在放缓, 一季度GDP为7.6%, 并且企业大面积出现经营困难, 企业信用大幅度下降, 银行坏账率不断攀升, 信用风险正在由点到面扩散。在这种背景下, 怎样判断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呢?
经济向下调整十分正常。我在2009年年初就讲过:世界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高增长乃是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态高增长, 现在是偿还过去透支未来的账的时候, 经济本来向下调整才对。中国经济已告别了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 回到7%左右的中高增速。
我认为, 中国经济还会下滑。没有之前的财政、货币双重过度“刺激”, 中国经济在7%那里会站住的。但政府之前实施了双重“刺激”, 我因此把增长率向下调1个百分点。倘若在政府再次的政策“刺激”下, 经济重新回到8%以上, 那么经济再次回到6%以下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更不会爆发金融危机。经济环境恶化是一个缓慢连续作用的过程, 不会突然爆发。中国制造的主要是必需品, 经济不景气, 人们会减少高档品消费, 但必需品还是要消费的。中国经济有托底的东西。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主要不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 而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迄今为止,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多样化的产业集群, 这样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网络。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对具有弹性。虽说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 但是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多年不仅仍然存在, 而且基础设施也不是其他新兴国家短期内能够赶超的。
我有些观点可能与众不同。西方国家因为一户人家不搬迁, 竟然高速路改道、机场移位。这不是保护产权, 而是破坏产权。动不动就罢工, 也是破坏产权。我认为美国的腐败比中国严重得多。中国只是一部分干部在腐败, 而美国是全民腐败。那人为的高工资、高福利不是腐败是什么?印度孟买有60%约700万人生活在棚户区, 许多“白领”奋斗一辈子, 连公寓都租不起。为什么?因为有个生效70年的《租金控制法》。这个法案把租金规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并且禁止房东将超过一年的租户赶走, 所以人们买房意愿低, 盖房和出租房子的利润很小、麻烦很大。目前, 孟买大约有40万套住宅, 宁愿闲置也不愿出租。大家想想, 印度有什么办法与中国竞争?
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困难, 需要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但这不容易。已降了两次利息、下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 以后再降一次利息、再降1~2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 降利息要受美元是否走高的制约, 美元走高, 要维护汇率稳定, 就不能降利息。虽然当前经济下滑的严重程度超过了2008年, 但是政府不会再有2009年那样的“刺激”了。中国经济正在回归一个中高的增速, 因为前期的坏账会逐步显现, 货币发行很难控制, 通货膨胀将无可避免。
不过中国的问题仍然不在中短期, 而在长期。除了增长基础未根本破坏外, 虽然政府干预经济的空间越来越小, 但是仍有用长期通胀和增长降低交换短期增长的空间。可是如果改革不到位、恶化的市场环境不改善, 那么中国经济就会慢慢丧失竞争力。改革不到位, 随着经济下滑, 社会问题就会凸现。未来5~10年, 中国经济社会可能会进入高风险期。中国经济社会的风险, 不在于经济增长放慢本身, 而在于随着经济增长放慢, 社会不能从一个高成本的运行模式转变为一个低成本的运行模式。■
编辑浦冬义
导师)
硬着陆 篇2
让心着陆作文
作者/孔繁榕 [661100]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毓秀文学社
始终飞翔于天际的鸟儿,会因体力不支丽坠落;始终浮沉于空中的土粒,会因不能附着大地而成为灰尘;
同样,始终处在浮动状态的心,也会因长期脱离现实的土壤、真实的自己而衰竭,变成废品。让心着陆;重新审视自己,找准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强大的竞争市场,一份份简历在投出,但一份份失望也在送回。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慌了,未来前途的渺茫,眼前水电费缺交的尴尬……于是他们开始像沙尘暴一样地“袭击”北京上海,力图找到一个安置点。其实,在他们满街乱转时,却从不看看自己简历上的那些空洞阐释的野心,苍白的表述能力,虚假的社会经验和求高薪报酬的内容。有时在想,这究竟是企业招人呢,还是企业被招人?
为何不让自己的心着陆?为何不让自己离地面近一些,甚至可以先在地上助跑一阵,等找准了方向再展翅飞翔。把自己似脱缰野马的.空想收一收,把自己过于看高自己的姿态转换一下,踏实得像泥土一样附着于大地。也许会被人踩踏,但当走的人多了,你也可以得到升华,变成一条路,甚至是大道。
让心着陆,褪下自己华丽的外壳,同样能得到不一样的尊重,找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地。
几年前的歌星总会在上台后大喊: “大家好,我来了。”几年后的明星却会说: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在短短几句话里,在主客体交换的语法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观众的尊重和放下身段的大气。也许,这也就是已经闯入好莱坞,但回到母校仍能亲切可人地交谈的演员章子怡的让入学习之处了。
同样,我国官员是否也可以回归大众呢?而不是在公路上用喇叭大喊“行驶车辆靠右行”,或是在视察时,直甩弄那吸人民血汗钱的肚子,最后脑满肥肠地以一篇“大论”作结尾。显然官员们应学会让自己的心着陆,别总漂浮于金钱权力的空间,把心扎在土地上,扎深了,听群众乐,解人民忧。这样,当群众大树成长,长高长粗时,你将会被托举入空中。不同于以往的是:你有了强大的支撑,不再是人们心中那碍眼无用的灰尘,不再是那花花世界的追逐者。
让心着陆,附于大地,去真真切切地感受自我,感受大众。别总在虚拟空间徘徊,别总纸醉金迷地沉浮……土因着陆才能助植物成长。落红也是着陆于土地,才能润物无声。牛玉儒、李春燕也因回归群众,实现了价值的升华……
让心着陆,有时照样能找到路基,准备更好地起飞。
(指导老师:刘源)
简评:
“硬着陆”之后 篇3
“魏则西事件让整个细胞产业硬着陆,这是痛心的。”在6月中旬召开的一场医学论坛上,中源协和总裁吴明远如是说。
彼时,他掌舵的中源协和尚未从风波中完全解脱:因通过并购基金收购“莆田系”公司柯莱逊而受到冲击,停牌一个月后复牌当天市值就蒸发了14.6亿元。柯莱逊曾为武警北京二院的CIK和DC-CIK细胞免疫疗法提供技术支持,魏则西事件让其备受质疑。
不仅是中源协和,曾在细胞治疗暴利盛宴中狂欢的相关企业也无不遭遇寒流。
作为有望治愈癌症的新疗法,细胞免疫技术近年来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捧。不论是药企、医疗器械企业还是和该领域完全不搭边的上市公司,如姚记扑克、开能环保等都纷纷跑马圈地,希望分一杯羹。其中,不乏急功近利者,将尚未经过临床试验充分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提前有偿提供给患者,以获取高额利润。
从事免疫治疗的企业与医院合作,所获收入一般由两者分成。
随着国家卫计委叫停临床应用,野蛮生长的细胞免疫行业正在整改漩涡中加速洗牌分化。
“此次事件是细胞治疗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难得机遇。” 博生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林说,我们的企业更坚定了走技术研发、临床试验的道路;而对主要依靠市场营销模式开展细胞治疗业务的企业来说,既是重大打击,也是转型契机。
一年前,吴明远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要坚决避免不负责任的、低水平的细胞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以免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如果这种情况引发恶性事件,对行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能自己把自己打败”。
一语成谶。在前述论坛上,吴明远说,细胞免疫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一定要告别粗放。
混战后的洗牌
细胞免疫治疗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细胞存储、中游的细胞技术研发和下游的细胞临床诊疗。国内近几年整个行业发展迅猛,但技术并不成熟、资本市场热炒的主要是上游的细胞存储以及下游比较粗放的临床免疫疗法。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规定不明确,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尚无眉目之时,诸多企业和机构却在利益驱动下,将国外基本淘汰的技术(如CIK或DC-CIK疗法)包装成业务创新的筹码,在各大医院大规模推广临床应用获利。
据了解,魏则西事件前,国内有100多家企业从事细胞免疫治疗,主要的经营模式是与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临床平台和患者,公司提供技术和免疫细胞制剂,所获收入两者分成。但随着卫计委叫停医院科室外包项目,这一模式基本中止。
牵涉其中的除柯莱逊外,国内提供细胞诊疗的公司主要包括迈健生物、和佳股份、合一康、瑞顺生物、汉密顿、康爱生物、安集协康等。魏则西事件后,迈健生物、合一康等先后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受到负面影响。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各家公司2015年营收结构发现,康爱生物、汉密顿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服务,迈健生物、安集协康的相关收入也分别分别占比90%以上和75%。
“目前国内不少细胞治疗企业已经出现停工、半停工和裁员的情况,部分企业甚至倒闭。”杨林说。
临床应用被叫停,对中游的技术研发企业尤其是有核心技术储备(如CAR-T、TCR-T)者而言,行业大洗牌意味着良好的机遇。
杨林表示,在行业门槛很低、以追求纯经济利益为主的竞争环境中,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公司不一定有优势。而资本对低门槛、高利润领域的追捧态势,则往往会打击新技术研发的热情。
“对专注于规范的细胞产品研发的企业来说,是好消息。”西比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必佐说,支持主管部门制止没有资质和技术积累就进入临床应用的企业或机构。
但由于目前临床试验申报、临床研究规范、临床应用准入等监管细则均未出台,短期内对部分技术型公司也有所冲击。杨林说,公司此前与合肥第一人民医院滨湖医院的临床研究合作已暂停,临床试验受挫,不过应该很快会重启。
而且,由于政策不明朗,资本市场对细胞免疫治疗领域持观望态度,这可能导致需要大量投入的研发公司资金断流。“不少之前打算投资到这个领域的资金都放缓或终止了,这种情况在一级、二级市场都有发生。”专注医疗领域投资的约印创投创始人郑玉芬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产学研一体化
细胞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产学研一体化至关重要,也是必经之路。
吴明远认为,产学研合作方面一定要告别粗放、走向精准。所谓粗放,是指目前不少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模式:企业出钱委托研究机构做课题、孵化技术,再发几篇论文就算完事。
在吴明远看来,精准的产学研结合,是提供一个平台,诞生新技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走一条让各方共赢的良性发展道路。
他还表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是大企业兼并几个小技术公司,共同推动形成新的技术。在该过程中,小技术公司如果有好的技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真正推动其发展和成熟,而不是简单包装下就卖给大企业,导致根本孵化不起来,技术标书沦为“古玩市场”。
“从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来主导产学研的发展会更有可能取得成效,因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要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杨林认为,对于研发坚持高投入的企业以及那些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的企业,国家应该从政策上鼓励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通过企业牵头,高校研究所、临床单位共同参与的模式进行。
细胞免疫技术目前虽然不成熟,且政策还不明朗,但国际上新一代的细胞治疗技术已在快速发展,未来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国内开展CAR-T研究和应用的公司只会不断增加。”杨林说,资本市场应着重考量这些公司的同质化程度、核心技术水平和专利保护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
据介绍,国外由于有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每家公司会在某个细分领域有核心技术优势,从而形成健康的产业链和产业环境。而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后果则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每家都是小而全,而不是在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研发与创新。
对此,杨林表示,国内企业应重视原创性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能盲目重复国外的研究,以CAR-T技术为例,目前国际最前沿的研究也仅仅是在CD19靶点的治疗上获得成功,在其他靶点和适应症的治疗上还任重道远,而这也是国内企业的机会。例如,博生吉目前已经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实体瘤的MUC1靶点。
此外,明晰的监管政策不可或缺。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尤其要在临床研究、临床转化等方面建立规范体系。
莫让语文课堂三维目标“硬着陆” 篇4
一、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不可生吞活剥
语文课堂三维目标设计有先后顺序。因为知识与能力属于基础内容, 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的前提, 所以要把知识能力目标放在最前面, 但这不等于说, 知识能力目标落实就是孤立的序幕。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可以先进行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 但在具体执行相关实施方案时, 绝对不可以脱离文本教材和学习环境。如字词、文体常识的学习, 一旦离开具体文本语境和教育背景, 这样的学习就成为单纯常识积累课, 与三维目标设计相悖。
一位教师在讲《离骚 (节选) 》这篇课文时, 落实知识技能目标就是生吞活剥。上课后, 教师先讲解离骚体、浪漫主义诗歌特征, 还有楚辞的一般特点, 随后又介绍鉴赏古诗文的方法, 如何抓诗句关键词, 如何联系诗文背景等。因为是第一课时, 学生事先也没有进行预习准备, 在没有阅读文本的情况下, 就进行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 让学生接受这些“无源之水”, 这本身就是违反学习规律的,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像这样完全隔离了知识能力目标与文本、课堂整体教学的联系, 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生动, 对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都显得极端生硬。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不能劳而无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内容, 也是教学行为要面对的具体的目标主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过程与方法进行讲解、分析、点拨、传导、反馈、归结,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转化, 接受教师传导过来的教育信息并产生“化学反应”, 让三维目标要求成为促进学生转化的催化剂。但是, 一些教师还习惯于主宰课堂教学, 落实三维目标往往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学生的附属地位依旧, 教学目标实现就显得虚假。也许课堂外化形式很漂亮, 有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回答、作业的顺利完成, 但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三维教学目标被固化, 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 这都不能说教学目标获得了圆满落实。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 学习的是《沙田山居》。教师的教学设计很丰满, 学习了作者、文体常识之后, 就开始阅读课文、梳理文脉、内容详解、技巧鉴赏、疑难探究、课堂练习、背诵文段、课堂检测等, 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课堂容量很大。教师不停地指挥调度, 学生手忙脚乱紧追慢赶。但课堂教学表象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教师课堂教学的失败, 因为学生并没有从课堂教学中获得需要的东西。学生读的水平没有提高, 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没有学到, 鉴赏更是凑热闹, 连鉴赏的切入点都找不到, 学法总结没有, 练习再多也只是数量的增加。学生和教师最终只能是“瞎忙活”。
所以, 要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不仅要调整教学思维, 还要注意教法的选择, 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释放。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 我给出的教学设计是:激趣导读, 自主阅读, 合作品读, 点拨解读。通过学生自学自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让学生在读中求解, 在求解中释疑, 在释疑中欣赏, 在欣赏中升华情感。像这样主要强调读的效果, 而不是读的形式, 教学重点集中, 从一个角度实现突破, 培养学生语感, 以读代讲, 以读促练,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执行, 不能敷衍塞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很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方面, 往往在课堂教学的最后, 象征性地提几句, 算是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根本就谈不上目标的落实, 更不要说什么效果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当然是对三维目标的解读出现了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情感价值目标是“虚的”, 好像一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会想起政治、思想、品德等内容。其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不是课堂结束的片尾曲, 它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意识, 也是学生获得潜移默化教育的感知体验和过程。教师要摒弃口头说教式的情感教育, 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因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是开展任何学习的动力源泉。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 培养自强和自控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意志、方法, 这些都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范畴。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积累, 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追捧, 教师人格魅力不足以赢得学生信赖, 教学课堂言行不能获得学生的接受, 那么实施情感教学目标就是“竹篮打水”。因此, 教师要重新认识自我, 重新审视情感教学的内涵,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调整, 不让情感目标成为虚设。
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着陆” 篇5
“三项措施”确保
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着陆”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加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从资金的审核、拨付、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制度管理,杜绝了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截留、挪用、拨付不及时等现象。二是强化监管手续。实行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审批手续、统一结算程序的“三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资金管理,由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由纪委、新农村办公室、财政局等共同监管。统一审批手续,由试点村申报拟实施项目计划,经乡政府同意,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报县政府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拨付。统一结算程序,试点村对实施项目各项费用支出由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审核,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财政局共同审核,经监察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财政局检查确定后,按形象进度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拨付到试点村的帐户。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依据《***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监察局会同财政局组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对资金串项、挪用资金等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近日,由监察局、财政局、新农村办和经管总站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县2006年以来的29个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示范)村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资金****万元。检查中对不设置专帐管理、记账科目不规范、财务手续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有条件避免硬着陆 篇6
坚持推动房地产的实质性调整,并不必然带来房地产市场硬着陆
近期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大多数城市房价止涨回稳,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下调。由于房地产相关产业众多,与银行信贷、地方融资平台也有密切的关系,房价下跌开始引发社会和媒体关注,甚至认为房价即将崩盘并引发一系列系统风险,同时国际社会唱空中国的言论也不时出现。 我们认为,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既不能忽视调整中的风险,也不宜过度夸大。坚持推动房地产的实质性调整,并不必然带来房地产市场硬着陆,我国也有条件避免硬着陆发生。 海外房市硬着陆的规律 在1890~2007年长达120年的历史中,美国房市崩盘仅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在一战前至二战结束,房地产整体疲弱;第二次就是始于2006年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整。第一次硬着陆没有给经济带来太大的直接影响,反倒是大萧条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第二次调整则成为危机肇始的源头,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了重大冲击。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前两次并未出现硬着陆,也未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只是第三次调整,引起了严重的金融风险和经济硬着陆。 同样是调整,为什么有些是硬着陆,有些不是?又为什么有些对经济产生重大冲击,有些则不然?要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寻找造成海外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基本规律。回顾海外带来重大冲击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首先,引发重大不良后果的房地产调整,往往发生在房地产市场的成熟阶段和经济缺乏内在增长动力时期。所谓成熟阶段,指的是供给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从一手房和二手房交易量比例来看,在房地产市场较成熟的欧美国家,二手房是交易的主体,占交易总量的80%以上。 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时期之后,往往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进而使得资产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脱离实体经济面快速上涨形成泡沫。当维持泡沫的条件无法持续时,市场就会崩溃。除了德国以外,美国、日本、英国、爱尔兰等在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后,都曾因未能确立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过度依赖房地产和金融业的拉动,从而为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其次,房地产成为重要的金融资产,是引发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当房地产成为企业和家庭的重要金融资产之后,房地产往往作为抵押品推动信用扩张,使得房地产市场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并容易导致经济的过度繁荣。一旦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止赎房便成为恶性循环的引爆剂。 第三,引入了过高的杠杆率,使风险急剧上升。房地产泡沫通常是在金融工具的帮助下实现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起源,是金融机构给不具备购房能力的人放贷,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杠杆工具使经济整体负债率急剧上升,最终资不抵债。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居民和企业大量卷入房产和土地投机活动之中;银行、证券公司则推波助澜,使得资产泡沫借助贷款、股票、债券和投资信托产品循环放大。而一旦进入去杠杆过程,风险便开始暴露。 中国房市的差异化特征 与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相比,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不能简单比照国外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历史来推测中国房市走势。 一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属发展中市场,存在刚性需求。 我国房地产市场从上世纪末起步,目前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从市场成熟度看,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只是在近两年二手房交易量占比才上升到60%左右,离成熟市场还有距离,其他城市则相差更远。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达到50%,如果未来20年将城镇化率提高到70%的国际平均水平,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过去10年中,我国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预计未来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大量以收入增长为基础的房地产刚性需求,是实现以价换量的基本条件。只要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实质性调整,就可能吸引一定的刚性需求买家阶段性进场。 二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结构尚不完善,存在调整空间。 住房是兼具社会和商品属性的特殊产品。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都通过不同形式向民众提供保障性住房,使住房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合理需求。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住房供应仍存在较大结构性缺陷,保障房覆盖率不超过10%,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必要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使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0%左右。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房地产杠杆率低,风险主要通过产业链传导。 尽管我国房地产已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但杠杆率仍较低。银行贷款要求的首付比率较发达国家高得多,二手房市场的抵押品放贷率也只有60%左右。我国老百姓对住房看得很重,轻易不会出现美国式的大量“止赎”;而且中国人不喜欢大量负债,家庭的整体负债率很低。2010年,住户贷款/GDP只有28%,而在此轮危机爆发前夕的2006年,美国的家庭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高达170%。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土地贷款、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在20%左右,按揭贷款只占GDP的12%,比美国低了60个百分点,按揭贷款证券化率为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以新房为主,房地产行业对上下游产业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影响较大。2010年房地产增加值就已占GDP的5.56%,加上建筑业增加值合计占比更是高达12.22%。 综合上述情况,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引致的风险将主要通过产业链传导,并不会像美国那样由于房地产内部的去杠杆化而引起金融市场的塌陷。任何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平稳、保持地方必要财政收入的措施,都能有效降低房地产调整风险。同时房地产风险的传导过程,也会因产业链条的多层次而具有一定时滞,从而为化解风险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四是房价回落是政府主动调控所致,并非供求关系出现逆转。 2010年以来,为促使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削弱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属性。当前一些城市出现的房地产价格回落,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而非房地产市场自我恶化、发展乏力所造成。针对今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政府仍拥有很大的政策调整空间和灵活度。 避免硬着陆的有利条件 房地产市场调整,会否引发金融风险和宏观波动,关键是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是否有内在增长动力、房地产市场杠杆率水平和整个经济体应对调整带来的短期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冲击的能力。从宏观上看,我国具备避免房地产硬着陆的有利条件。 其一,经济具有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潜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由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带来的增长动力尚未完全发挥,仍能支撑必要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我国还存在巨大的制度改进和结构调整空间,13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因此,尽管未来我国的潜在增长速度相对过去30年将有所下降,但仍具有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潜力。 其二,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近些年,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础制度建设等方面已有长足进步。2011年三季度,中资银行加权资本充足率达12.3%,拨备覆盖率达270.7%,核心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6万亿元。同10年前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已大幅提升,房价的适度波动不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此外,我国的资本项目管制尚未放开,境外资金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对国内资产市场的影响力有限。 其三,政府拥有充足的提供最终流动性的能力。 我国目前拥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约16万亿元的存款准备,近2万亿元的央行票据。商业银行拥有超过4万亿元的国债。中央银行具备足够的政策调控能力和运作空间,应对房地产调整可能引发的流动性冲击。 其四,具有较充实的财政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2011年将达到10万亿元。同时我国无论是赤字水平还是负债率,均远低于国际警戒线,财政安全性高于西方国家。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拥有数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可在必要时用来弥补财政的不足。 避免硬着陆的政策思考 当下许多城市的房价已显著超过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推高了社会的生活、商务成本,不利于下一步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可动摇。但由于这个市场具有自己的运行逻辑,政策应对不当又容易造成硬着陆。对此应保持充分的警惕,做好充足的政策准备。 首先,利用规范民间借贷的时机,推动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的必要调整。 我国房地产市场需要经过实质性调整,才能更加健康发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囚徒困境之中,需要一个外部力量来打破僵局。近期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整提供了一个契机:一是以房地产资产作抵押的民间借贷者为获得流动性不得不抛售房地产,从而给房地产市场一个外部向下压力。二是2012年2~4月份将是信托产品集中到期的时点,届时房地产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金压力,也需要加快销售回笼资金。因此,应利用清理、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的时机,推动房地产市场必要调整,促使房价的合理回归。 其次,以“鼓励消费、抑制投机”为目标,适度调整房地产调控方式。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方针,在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基础上,宜适度调整房地产调控手段。如择机调整限购政策范围,重点限制境外和非居住的外地投资者投机性购房。与此同时增加投机的成本,征收交易所得税和房地产税,以避免市场预期改变后可能引发的新一轮投机潮。再如在抑制非消费性需求的同时,适度调整首套普通商品房首付比例、住房贷款利率。通过政策调整,给市场发出明确的“鼓励居住、限制投资”的政策信号。 再者,创新保障房建设机制,减少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产生的震荡。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开发商的重新洗牌。为降低房地产企业破产、重组给市场带来非理性压力,当购买成本显著低于政府直接建设保障房时,可由政府收购部分烂尾楼和过度降价的商品房作为保障房使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韩国就曾使用这个工具,很好地解决了房价下跌和保障房缺失的矛盾。为此,可适当降低2012年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目标,将重点放在保障房的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一旦出现市场超预期调整,即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既保证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的平稳进行,又可推动保障房体系建设。 总之,我国既有宏观条件,也有政策空间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风险。尽管如此,仍需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动态,及时、合理应对突发情况,着力避免多个因素共振引发的风险。 (作者分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综合研究室主任)
nlc202309031338
硬着陆 篇7
此外, 紧缩政策下银行和企业的不同境遇, 使得货币政策的选择和效果更趋复杂化。在央行一波又一波的“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加息后, 央行货币紧缩政策是否已经走到尽头?就这些关于中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和热点的等等问题, 记者日前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记者:近期, 房地产销售趋弱, 一些城市的房价也开始下跌。在你看来, 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到来了吗?
厉以宁:应该说,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割肉”现象。因为现在松动的原因还不是供过于求的问题, 是由政府的紧缩政策所致, 包括限购令, 以及资金太紧, 地产商舍不得卖但资金紧张, 最后只好卖了。真正拐点的到来, 就是供过于求那样才会出现真正的房价下降。
记者:随着通胀回落, 一些人认为, 此轮信贷紧缩已经结束, 主张改变政策方向全面放松。你支持吗?
厉以宁:期待马上就出现全面的政策放松仍不可能。因为人民银行有它的看法, 它从一个比较的方面来看, 它认为这个货币流通量比前几年增长得确实比较多, 暂时还处在观望状态, 现在做不了这个决断。但相关局部微调已经在进行了。比如, 此前已宣布的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发改委对铁道债明确了“政府支持债券”, 缓解了铁道部的融资压力和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记者:那利率会出现调整吗?
厉以宁:我认为利率暂时不会调。
记者:你现在最关心中国的问题是经济增长还是通胀?
厉以宁:我对中国最关心的问题既不是通货膨胀也不是经济增长速度, 而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包括三个问题:一是战略新兴产业究竟发展得怎么样, 因为要支撑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二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样;三是小微企业恢复得怎么样, 还能不能继续发展, 因为他们是维持中国就业的最主要力量, 中国的就业靠大量民营经济来增长。
记者:全球经济正面临另一次危机, 如果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中国还有放松政策的空间吗?
厉以宁:中国仍有政策空间。2010年以来一直在收紧货币、财政和房地产相关政策, 而这些政策均可以转向;居民和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相对强劲。目前来看, 我认为保障房建设将成为首选领域。此外, 城市交通系统、水利项目、节能和环保相关项目也可能会得到推动。这也会是推进公共和商业服务投资并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服务业的好时机。
记者:经济增长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进出口都在下降, 标志着整个经济有下降的趋势, 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
厉以宁:从现在来看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虽然GDP的增长出现轻微的下降, 我认为在政府的眼里是一个主动调控的结果, 属于政策目标已经达到。不过, 这里有一些地方需要引起注意:促使经济增长下降的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建工程资金短缺出了问题, 整个资金链断了, 都欠农民工的工资了, 所以这个对经济增长率有影响。第二, 过去地方的资金来源靠卖地, 现在因为房地产市场因素, 土地财政出现了问题。
中国救不了欧元, 但也不能置身事外
记者:目前在试点地方政府发债, 你对此有什么建议呢?
厉以宁:我主张市场化。比如, 澳大利亚、新西兰城市建设都是这样, 他不是地方政府承担发债的, 而是成立一只基金, 转为以基金的形式融资, 金融债券在市场上运作。
记者:温州部分企业垮了, 有人提出中国金融业体系应该做一些变革, 你对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厉以宁:从长期来看制度建设、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很重要, 但是短期救济很必要, 没有短期的救济, 工人就会下岗。长远来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要注意六个方面:第一, 把民间资本引向组建新的金融机构。除了已经采取的措施, 如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的重组, 以及容许建立小额资本的村镇银行以外, 还应当容许民间资本建立地区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大银行对大企业, 中银行对中等企业, 小银行对小企业。第二, 商业银行及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既然已经股份化并已上市, 就应当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一样, 及早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商业银行不能单纯考虑股东利益, 还应当考虑存款人、贷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利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透明度应加大, 便于得到内外监督。第三, 混业经营模式是中国各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特别应发展资本业务, 提高资本业务对银行盈利的重要性, 同时适应广大客户的需求。第四, 农村金融应当有一个大的突破。主要是指建立土地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 容许农民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抵押, 容许农民把宅基地和宅基地上面的住房抵押。至少, 农民两套住房, 或自建多层住房的, 可以如此做。这样, 农村经济就活了。第五, 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督体系。要防范风险, 保护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利益。第六, 早日建立个人资信档案制度, 保证金融安全。
记者: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继续恶化, 财经媒体报道中国有可能购买更多欧洲主权债券、从而帮助缓解债务危机。
厉以宁:中国救不了欧元, 但也不能置身事外, 救与不救以及援救的规模和方法, 均应以本国的实际利益为准。
成立农民信用担保中心, 降低营业税
记者:在国内, 有消息说据统计地方债15万亿, 这是否表示我们这个财政体制是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的, 你有什么建议?
厉以宁:从长远来看, 首先要先研究分税制改革, 现在这个分税制是1994年定的, 分税制模式中央拿走太多, 再转移支付, 这种模式是否好, 需要研究。第二, 营业税税率要降低, 营业税税率太高不利于城镇化建设, 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第三, 有些税种赶快推出, 如, 资源税问题, 不然的话中国老是拼命耗资源, 在这些地方要进行重大的改革。我认为下一届政府肯定考虑这些问题。
记者:推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你有什么建议呢?
厉以宁:应从增加农民物质资本、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社保改革等多方面着手, 才能遏制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 所以农民盖的房子没有房产证。我建议政府可以考虑给农民发房产证, 允许他们进行房屋产权交易和银行抵押贷款。下一步, 还可以考虑允许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 让农民更容易地获得金融资源, 增加创业的物质资本。
记者: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 银行会接受吗?
硬着陆 篇8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纵观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我们欣慰地发现,相较于2012年, 其总体向好的趋势日渐明朗。两大重要世界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局势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其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得到了有效遏制。简单来说,一方面,美国已然开始走出2008年次贷危机的萧条,近期各项经济数据均显示出其经济基本面大为好转,全面复苏的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欧债危机的阴云虽仍未完全散去,但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市场认同与消化而丧失影响的威力。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选举结果尘埃落定,法国私人债务风险的释放以及欧洲央行“采取任何措施”维持欧元区承诺的发出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都预示着欧元区最为痛苦的日子即将过去。接下来面临的不过是如何自我反省、自我消化、自我治理的问题……这一切都向我们传递着世界经济再次迎来黎明的讯息。
然而,面临着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随时终止以及美、日、欧相继出台能源独立战略、出口倍增计划、TPP协议、 “日本安倍经济学”等一系列措施的压力,一直单纯依靠高投资率刺激经济复苏而不断发展的我国形势并不容乐观。不可否认,我国通过各项投资计划曾率先拨开云雾见到了经济复苏的日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甚至“独扛”世界经济大旗,为提振世界经济而“摇旗呐喊”。但在今天看来,高投资率支撑下的中国经济已然露出诸多令人担忧的端倪:国内通胀压力始终存在; 产能过剩、结构失衡愈发严重;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银行不良资产持续飙升;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仍然盲目扩张……揭开光鲜亮丽的经济指标的面纱,的确潜藏着出口潜力下滑、国内消费乏力、政府投资无效的“货币空转”以及高投资与高债务危机如影随形的严峻问题。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些许风吹草动而导致国际热钱和国际资本的撤退,我国将面临流动性收紧的压力。因此,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企稳回升,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特别需要谨防由于长时间过度信用创造而产生的累积效应引发的我国经济再次“硬着陆”的风险。
2013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将面临着经济改革的重大挑战。因此,如何把控过度信用创造累积效应引发的我国经济硬着陆风险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隐忧
1、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重要的经济指标相继显示出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尽管最新发布的2013年8月份的经济数据似乎出现了颠覆性的明显改观,但仅就一个月的经济发展形势而断言我国下行压力已然消除确是荒谬之举。如若认真冷静地思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就会发现潜在的生产力增长率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典的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力增长率由增长三要素决定: 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很多情况下,潜在生产力增长率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低下。当前,我国也出现了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下滑的迹象:劳动量和劳动生产率双双下降。 最为重要的是,人口红利、货币币值被低估以及股权分置改革这三个利好效应早在2008年以后就开始减弱。由此导致出口商品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出口企业屡屡遭受亏损;产品积压,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同时,城市劳动力人口的供求比例变化也向我们传递着经济增长率下滑的信息。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城市劳动力人口供求比例一反常态,开始大于1,并一直持续。这说明劳动力市场上是供大于求的,企业是不能完全满足具有就业意愿的人们全部就业要求的。那么,经济是否面临着下滑趋势也可窥见一斑。加之人民币升值尤为突出,我国劳动人口工资水平与新兴国家如印度的同一指标差距大幅扩大,原先具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荡然无存。这就使得我国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国内、国外两个劳动力市场的“不景气”,更是令我国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因此,在我国国际竞争力三大优势退化,新的竞争力优势还未完全形成的背景下,国际投资者已不再青睐中国市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严峻的萎缩压力。热钱的流出、外资的撤离无疑会导致国内生产力下行的风险加大。一旦中国经济下行的预期得到自我验证和自我强化,那么这种下行风险预期就会自动进入自我实现的过程,随之我国会将陷入长时间的经济萎缩和低迷的危险境地。
2、旧版 “四万亿”投资的消极影响还未完全 “消化”,各地政府再现“四万亿”投资冲动
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灾难”,使我国政府面临诸多挑战和严峻考验。在2008年连续三季度经济增长环比下行,同期进出口量大幅下挫,CPI与PPI指标走势如过山车般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基于对保持GDP平稳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稳住外需的同时,立足全面扩大内需等因素的考虑,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一揽子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尤以“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最引人关注。
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四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和主要的分布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投资用于民生和医疗卫生及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却只有17.5%,略显不足。加之随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拿出一系列具有“诱惑力”和“前景”的投资方案,更是直接地将巨额资金投向了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可否认,在当时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势下,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四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对稳定我国经济局势具有相当的有效性,是较好的应对之策。实践也证明了,创造我国在金融危机余波尚存的2009年GDP依然维持十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奇迹的原因就在于此。
单位 : 亿元
( 注 : 数据来源 : 新华财经 。 )
然而,由于“四万亿”投资固有的“先天不足”,在今天看来, 它也的确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和隐患。项目结构、投资分布的不合理,产生了大量的无效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由钢筋、水泥、混凝土支撑的GDP指标让人欣慰的背后,产能过剩的阴云却始终挥之不去,结构失衡的经济现状着实令人担忧。过剩的产能,不仅不会为经济发展带来任何实质的好处,还会加剧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一部分企业不得不丢下烂摊子而选择破产,侥幸得以留存的企业却也无心顾及生产技术创新而只能“掩面叹息”,这显然不利于生产力的实质提高。而且,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于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涉及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使得大多数 “囊中羞涩”的普通百姓,依然存有“后顾之忧”,放心消费根本无从谈起。政府苦心经营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计划也因此“打了水漂”。与此同时,最让我们担心的是,由于“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带动引导,各地政府的投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大量项目短时间内集体开工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项目也不在少数。扩张的信贷供给与需求,已然造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如果说,铁道部曾经的钱袋空空,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截至2012年年底,面对四万亿地方债务集体到期而无力偿还的地方政府迫使银行进行展期,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在保证经济一定程度发展的同时,对于债务风险的防控必须慎之又慎,防止陷入积重难返的危险境地。
就在这旧版四万亿投资计划对经济的消极影响还未完全消化的当口,我国内地新一轮的“四万亿”投资热潮又在蠢蠢欲动。武汉准备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82个交通项目建设,总投资高达3131.49亿元;天津计划投资1.5亿元打造10条产业 “巨龙”;贵州计划出台3万亿的旅游重点投资规划;兰州、沈阳也不甘示弱,更是开足马力将要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建设……在如今债务日益累积,信用创造愈发过度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情况下,就再次启动投资热潮,未免有些草率与不负责任。同时,我们应该思考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真的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吗?也许,答案是否定的。一直以来,政府充当的都是人民公仆的角色,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其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是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并不是以盈利与否、盈利多少为考量标准。然而,赔本生意又能维持多久?赚不到钱的政府投资又会以什么作为长久的支撑?不断地开展大手笔的项目投资,这显然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教训,冷静地判断时局,权衡利弊。以投资为主导刺激经济的同时,兼顾由此产生的过度信用创造、债务累积、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的消极影响。
3、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累积,国际市场集体转向看空中国经济
2013年3月16日,日本野村证券召开电话会议时公开指出:“中国正在展现与西欧、日本、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的特征。这些相似的特征即快速累积的杠杆、高企的房价以及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的下降;最脆弱的领域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信托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等机构。”同时,还发布了题为《中国正在升起的金融风险》的报告。一时之间,引起了国际各方对于中国金融风险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商务编辑佩斯顿也表示“除非中国重新写出500年来资本主义金融历史的新篇章,否则,令人炫目的高增长带来的信贷泡沫终将破灭”。甚至,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也出版了题为《向中国酝酿中的金融危机说hello》的报道。诸多媒体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确需“防患未然”,他们要意欲何为?让我们通过客观的数据来理性地审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吧。
(1)杠杆率。从实证角度分析,杠杆率的高低在学术界一直被认为是既简单而又经得住考验的金融危机的领先指标。所谓杠杆率(DCG),即国内信贷与GDP的比值。如今,我国经济的杠杆率已经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高点。在2008年以前,DCG比率约为120.8%,但在政府实行一系列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后,该比例上涨至155%,涨幅达到34个百分点。根据国际上著名的“5-30规则”来分析,我国已经步入“5-30规则” 的范围内,预示着金融风险已然开启了前奏。“5-30”规则即是说,如果在5年的时间内,以国内信贷规模与本国GDP之比为代表的杠杆水平增长幅度超过30个百分点,之后该国就会迎来一轮金融危机。日本在1985—1989年,欧洲在2006—2010年,美国分别在1995—1999年和2003—2007年,甚至欧元区在DCG由134%上升到160%满足“5-30规则”后先后陷入危机, 这也是在现实的历史发展中印证了该规则的适用性。显然,我国日益攀升的DCG比率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的确需要我们时刻关注与适当控制。
(2)社会融资总规模。从2011年4月以来,我国央行开始发布“社会总融资(TSF)”数据,以求及时全面地衡量净信贷流动情况,掌握银行体系内外的社会总信贷供给规模。数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公司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和股票融资。
银行贷款是信贷供给中最主要的部分,虽然TSF数据显示, 其规模从2002年的95.5%下降到了2012年的57.9%。但是,截至2012年12月,银行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的信贷就高达9.25万亿人民币,占银行总贷款的14.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监管力度不足,其违约冲动较大,究竟要卖多少地才能还清这巨额的贷款,着实令人怀疑。而由信托公司提供的信托贷款,因其具有不受监管者设定的信贷指标限制的特点, 同时,又有地方融资平台对房地产开发商的银行信贷进行压缩,由此信托公司可以实现上述融资。其2012年的信贷规模迅速上涨到1.289万亿人民币,相较于2011年的2030亿,增加了534.3%。另外,公司债券也从2008年的5520亿人民币猛增至2012年的2.25万亿人民币。
然而,在这些数据背后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中央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为代表的公共融资和在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盛行的地下借贷并未纳入TSF的考核范围,但这两方面所涉及的资金规模依然不容小觑。2012年,中央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为1.356万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为2500亿,总体上升了0.4%。 央行在2011年中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地下借贷当时的存量为3.38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11年所有银行贷款的5.8%。通过一系列数据的汇总计算,官方公布,TSF-GDP比率上涨了58%之多。这也说明了我国的投资热情是多么的“繁盛”!
(3)通货膨胀率。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政府持续的大规模投资,“钱”从何来?显然,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央行有新印制发行钞票的冲动,大部分流入市场的投资也都是通过“印票子”得来的。泛滥的流动性在非理性行为的指引下,上演了 “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蒜你狠”以及“猪坚强”的诸多闹剧。普通百姓深刻地体会到了物价上涨使得钱包瘪瘪的无奈与哀伤。然而,最令我们头疼的莫过于高水平的房价。自古就有 “安居才能乐业”一说,可只能仰视的房价还是让众多人们过着 “蜗居”的生活。
据官方数据显示,每平方米土地价格由2003年的573元上涨为2012年的3393元,十年内上升492%。而对于北京、上海来说,该现象更为显著。地价的持续上涨伴随着相关建材价格居高不下,房价始终处于高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尽管多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期控制房价的上涨,比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对房地产开发商征收更为严格的土地开发增值税、限制银行贷款、出台“国五条”等等,但最终都是以“空调”而被世人贻笑大方。长期以来,土地财政始终在我国存在,并且有相对稳固的政策基础。甚至有些学者将房地产市场是遇冷还是回暖作为考量经济基本面是坏还是好的重要指标。这种片面性的认识一定不可以继续指导我们的行为。否则,走向如同上世纪日本房价泡沫最终破裂的不归路,就绝非是杞人忧天了。
与此同时,作为普通老百姓,经济总体增长是破十还是破八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而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对他们而言则更为现实。因此,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单纯追求GDP数量的增长,而应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作为经济运行的落脚点。稳定物价、管控通胀水平则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4、过度信用创造使金融乱象频现
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是构成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三个部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运行的平稳与否不仅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也是考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方面。然而,近段时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钱荒”事件、“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美女高管陈怡跑路事件的出现,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金融系统控制风险体制的脆弱。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在国内平添了些许恐慌的气氛。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再次被同时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存在着必然?
2013年6月19日至21日,相信是很多银行从业者的不眠之夜。三天时间内,银行间市场出现了惊心动魄的巨幅波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各品种利率出现大涨。6月19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至7.66%,6月20日跳涨至13.44%。当天最高飙升到30%。如此高水平的隔夜拆借利率,世所罕见。难道拥有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一倍还多的金融机构备付金余额,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在20%左右的银行真的缺钱了吗?不,当然不是。究其原因,是被大量创造出来的流动性———“钱”没有通过银行信贷进入实体经济而在一系列的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成“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业内空转造成的。“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在银行大肆扩张,期限错配现象日益严重,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也就不难解释了。一旦银行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脆弱的资金链条即会随之扯断。
而“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无论是归咎于操作失误、 系统缺陷,还是风控体系的不健全,其毫无征兆、发生迅速,首次将A股先进的金融交易环境与参与者落后的风险控制制度间的矛盾暴露无遗。光大证券的交易员、其衍生品部门、整个光大证券公司甚至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多级风控体系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还是导致了啼笑皆非的“乌龙指”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治理紊乱、风险意识差、防控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券商的过度创新与信用创造。一旦业务涉及面不断扩大,基础管理跟不上,交易部门的风控自然是要出问题的。 无独有偶,作为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保险中介机构,泛鑫保险也是通过所谓的“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套取保险公司资金为自身业绩造势;以理财为名,欺骗客户。它并未有真实而稳定的业务收入,玩的就是虚拟的“金钱游戏”。人们在不劳而获赚取高收益的贪婪本性驱使下,相信并追随着“泛鑫”之辈,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金融业是服务行业,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如今,其市场地位与格局已有颠倒之嫌:经济服从金融,企业求着各类金融机构。因此,万万不可过度创造信用,玩弄金融衍生品于股掌之间。虚拟世界终究有坍塌之时,以实体经济作支撑的金融发展才可能长久。
三、有效防范过度信用创造累积效应引发我国经济发展“硬着陆”风险的建议
1、深化汇率机制改革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在很大程度上有“盯住”美元的意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加之汇率水平较为固定,使得我国央行陷入“稳定汇率”和“稳定币值”的两难境地。外汇占款规模增加,央行需要用相对于外币价值数倍的人民币予以回购,以维持汇率稳定;外汇占款规模减少,又会使得国内流动性骤减,一直以充裕流动性高投资率维持的经济增长将会面临严峻挑战。 由此看来,我国经济发展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汇率变动也时常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深化汇率改革,选择可靠的货币之“锚”势在必行。
2、“鱼”和 “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舍 “鱼”而取 “熊掌”
所谓“鱼”,经济发展是也;所谓“熊掌”,经济安全、经济持续发展是也。在保增长与调结构难以取舍的条件下,笔者更倾向于暂缓经济发展的步伐,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维持规模的前提下,进行内部反省、内部调整。也许这将以一定水平的失业率、短时间经济增长乏力为代价,将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然而,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将会获得量变到质变的丰硕成果。试想, 如果我们始终单纯关注经济的增速,实施一系列激进的不计后果且缺乏合理性的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看似可以维持经济的“繁荣”景象。但是,人民生活水平未有切实提高,工人做工缺乏积极性。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要为畸形的发展买单。到那时,再伟大的经济发展业绩也将毁于一旦,曾经被我们苦苦支撑的经济大厦顷刻间就会崩塌。就像那病入膏肓的将死之人, 虽然可以深刻地体悟到曾经的生活节奏不应如此匆匆,工作和生活不应让体力过度耗竭与精神压力过度累积。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毫无重新再来的回旋余地。那时将是悔恨和痛苦的集合体。
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应时刻以经济指标水平的高低来掌控我们的决策,而应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的生态环境等因素作为指导我们政策制定的方向标。
3、韬光养晦,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从提出之日起,十几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来自于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性认识以及政策落实时的偏差,无疑成为该项工作无法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过程中,我们往往犯重短期轻长期、重GDP而轻可持续性、重政府轻市场、重正式规划轻企业和民众在市场中的自发创造力的错误。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内外部双重失衡,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过快、资产价格涨幅过猛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源危机与生态危机逐步显现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 “瓶颈”。
硬着陆 篇9
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份, 全国住房销售旺盛 (不过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有所减速) 。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出台的房屋限购令, 应会令更多潜在购房者望房兴叹。我们认为, 房地产供大于求 (或库存上升) 的问题正在发酵,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如果商品房销售量在未来两个月或更长时间下降, 并持续低迷。开发商将放慢建设速度, 这将会拖累投资增速。这种情况可能从年中开始出现。
地产建设与工业活动减速同时发生
房地产建设增速将会细化, 很可能发生在2011年第二季度。由于房屋库存状况究竟如何无从知晓, 近期密集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改变买家情绪的可能性很大, 房屋建设低迷的程度可能十分明显。住房建设有可能出现硬着陆。我们估算住房建设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且, 估计在一些中小城市, 由于开发商只能降价以回笼现金, 房价可能会下降10%到15%。房地产建设的减速可能会与信贷紧缩造成工业活动减速同时发生, 这种情况下, PMI各指数中至少有一两个会降到50以下。国际上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行将破裂的泡沫, 这种情景或许为他们的观点提供了证据。风险偏好无疑将大范围受到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尤其是铜和铁矿石。股市也将遭遇重挫。
中央已明确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不过我们认为, 保障性住房还不能补充商品房建设减速带来的空缺。显然, 地方政府正面临着为保障性住房提供用地和建设的巨大压力, 目前还没有看到必要的融资问题的落实。关于投资及大宗商品而言, 还有一个重要的未知因素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提出纲要规划, 但没有提出过多细节。例如, 今年会有多少基建项目动工?毫无疑问会有大量项目今年上马, 并且, 如果能够解决融资问题, 那么这些基建项目将支撑中国经济的整体建设方面。但在当前的信贷环境中, 项目的外部融资将非常困难。
迹象
让批评软着陆 篇10
身为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总裁,玫琳凯是一个颇有管理心得的管理者。有一次,在业务会议上,玫琳凯发现有一名美容师的衣着、化妆与其身份不符,心里颇为生气,本想走过去训斥她。可玫琳凯转而思忖:我训斥她,她就能改吗?如果她认为我在挑刺,那么,就会影响会场的气氛。我能不能想一种更为妥帖的方法,既能让她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又能不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
想到这里,玫琳凯就托下属去打听这名美容师,后来,她从秘书那里了解到,这名美容师是刚入行的新成员。于是,玫琳凯便想:要是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那么势必会伤害对方;若是自己不直接当面指出来,而是通过影射的方式点化她,不但不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形象,而且还会让对方对自己感激不尽。
于是,等到业务会议行将结束之际,玫琳凯走上台前,即兴作了一场题为“美容师的仪容和着装”的三分钟演讲,善意地提醒与会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风范。玫琳凯的演讲,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而且玫琳凯发现那名美容师羞愧地低下了头。等到第二天,当玫琳凯再次见到那名美容师时,她很惊讶地发现美容师的衣着不仅整洁朴素,而且不失职业风范。于是,玫琳凯微笑着向美容师点了点头,美容师则感激地给玫琳凯鞠了一躬。后来,美容师不但改掉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而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成为玫琳凯的得力助手。
征税失控可能导致硬着陆 篇11
我认为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看,第一,短期看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非常低,长期看硬着陆的概率非常高。现在来看,可能到明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降的压力依然比较大;第二,民营经济在未来几个月面对的挑战会继续变大;第三,来自欧洲债务的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也会比较大。这三个主要的风险、因素可能会迫使央行和国务院在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方面不得不有所放松。
长期来看,结构性问题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非常高。长期可能指的是未来三至五年的概念。结构性问题有很多,我想说两点:第一,税收失控的局面短期看不到有太多得到改变的可能性。不管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还是其他专业委员会,只要他们不限制行政部门、财政部等的征税冲动,尤其是不对地方政府的征稅冲动做一些限制的话,目前税收相当于GDP三倍的增长趋势在短期之内都难以改变。第二,尽管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国家作为资产的所有者的比重仍然很重,约为2/3;政府占有中国社会财富的比重也是2/3。基于这两个原因,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投资,没办法更多地依赖民间消费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民收入进入政府,越来越多的财产、资产的升值也继续留在政府,而不是留在民间老百姓手里。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如果不改变的话,中国经济长期硬着陆的风险很难避免。
眼下,国内很多媒体和专家对于美国经济非常担忧。我认为美国经济短期之内,也就是未来两三年不太可能实现快速增长,但前景比欧盟好得多。 与欧盟和中国相比,美国政府征税很困难,尤其是征收企业税。在过去40年,美国的企业税占美国公司利润的百分比为40%左右,到前年美国的企业税下降到只有企业利润的20%,这与中国的局面正好相反: 按照我初步的估算,去掉通胀的因素,从1995年到2010年中国政府预算内的财政税收累计翻了10倍。此外,还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债务危机、财政危机很严重,但是以下数据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美国今年全年的税负只占GDP的24%,但是中国的比重约为35%,如果美国的征税水平与中国相当,也为35%,那么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基本为零。与美国征税难相对应,目前中国的税收增长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美国的国债问题事实上并不严重,只要提高税率,美国的财政危机就不会出现。
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经常出现“下药过猛”的现象,全国人大、地方政府人大的不作为必然会导致这样的下药过猛不断。与中国不同,美国国会经常有一些立案达不成协议,很多中国人会觉得美国政府参众两院真是无能。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权力受到制约的社会权力机构理应是这样的:它不应该享有随意征税的权力。因为政府的手如果太积极,触动得太多太频繁,必然会在政策选择上面造成太多的下药过猛。即使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很严重的时候,美国政府每次下药都比我们预计的轻。
现在媒体非常发达,专家、民众都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但是这也造成一个问题,很多政策在颁布之后,专家、民众没有耐心去等待政策发挥效用的过程。很多人似乎认为怎么没有立竿见影,政策是否有误?其实政策像我们身体一样,吃了药也需要一段时间调整。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昨天才做出的政策选择,怎么可能24小时内整个经济马上发生很大的调整?尤其在中国权力不受制约的大背景之下,专家们千万不要给政府下更多猛药建议的冲动。每一个人给自己提醒一下,也许要给市场看不见的手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编辑 王海天]
E-mail:wht@chinacbr.com
对飞机着陆跳跃的探析 篇12
着陆过程中拉平和接地是着陆过程的中心环节。拉平、接地动作没有做好, 往往会发生着陆跳跃。下面分析着跳跃的原因。
1 着陆跳跃的原因
正常的着陆接地, 飞机升力 (Y) 略小于或等于飞机重力 (G) , 运动轨迹与跑道道面相切。对于前三点飞机, 主轮轻盈接地, 飞机对地面的冲击力不大, 地面对飞机的反作用力 (N) 不大, 且绝大部分能量被两主起落架减震装置 (机轮和减震器) 吸收。接地瞬间, 两主轮接地, 由于重心位于主轮之前, 地面对主轮的反作用力和摩擦力对飞机重心形成下俯力矩, 导致迎角减小, 升力减小, 即Y+N
首先分析重三点接地形成的原因
拉平过程中, 当速度减小率一定时, 如果拉杆量不够或拉杆动作慢;或者拉杆动作一定, 下滑速度过大;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下降率过大, 飞机下滑线还未完全改平就触地了, 发生重三点接地。
收油门晚, 拉平高度低 (0.5m以下) , 平飘时升力基本等于重力。重力一定时, 每一个表速对应一个迎角, 速度大时, 迎角小, 速度大到一定程度, 迎角小于某一角度, 飞机呈小姿势、甚至三点接地。加上大速度着陆时, 飞行员发现飞机飘过“T”字布后, 都不敢随飞机的下沉相应带杆, 有的飞行员为防止接地点前移较多、怕冲出跑道, 为抢“T”字布, 则错误地推杆, 摁着机头使飞机小姿势三点接地, 甚至前轮先触地。
前轮触地, 弹起, 迎角增大, 以致飞机下沉速度减为零时其升力与主轮弹力N之和仍大于重力 (Y+N>G) , 飞机就会跳离地面, 发生着陆跳跃。
以上是飞机重三点接地, 下面分析重两点接地形成原因:
飞机完成两点接地姿势的高度太高, 以重两点接地。
拉开始太早有可能使飞机在离地高度较高时, 出现较大的着陆姿态, 收油门过快, 过早;拉杆动作粗, 飞机速度在拉平过程中消失太快, 随着速度的消失, 使得升力小于重力较多, 飞机产生较大的下降率, 为防止擦尾又不能继续带杆, 此时如果修正推力不当, 极有可能导致飞机重两点接地。
前三点飞机, 两主轮先接地, 两主轮上的反作用力 (N) 和摩擦力对重心形成下俯力矩。接地越重, 形成下俯力矩越大。如果飞行员在接地的瞬间没有带住杆或向前顶了杆, 迫使前轮有力地撞击地面而弹起, 迎角增大, 使得升力和支持力之和大于重力 (Y+N>G) , 飞机就会跳离地面, 发生着陆跳跃。
主轮接地时, 飞行员向后拉杆, 以致迎角增大, 飞机跳离地面。
2 着陆跳跃的类型
2.1 大速度跳跃
大速度跳跃指大于正常接地速度所产生的跳跃。
特点:1) 因为速度较大, 同样的迎角增量下, 附加升力△Y较大, 飞机跳得高度高;2) 跳起高度如与小速度跳起高度一样, 迎角自然小, 阻力也较小, 势必速度消失较慢, 下沉也慢, 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3) 飞机稳定性比较好, 对杆、舵的反应比较灵敏。
2.2 小速度跳跃
小速度跳跃是指小于或等于正常接地速度所产生的跳跃。
特点:1) 因速度较小, 在同样的迎角增量下, △Y较小, 飞机跳起高度较低;2) 如跳起高度与大速度相同, 迎角增量必然增多, 仰角较大;因跳起时迎角较大, 阻力也大, 速度消失较快, 下沉快, 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短;3) 如果跳起时的迎角较大, 有可能超过失速迎角, 此时如果飞行员带点舵, 飞机会向带舵一边倾斜, 形成“翼尖下坠”;4) 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较差, 对杆、舵操纵的反应迟缓。
2.3 连续增幅跳跃
飞机第一次跳起后, 飞行员盲目地迎杆, 拉杆又不及时, 以致升力小于重力很多, 飞机急剧下沉。待飞行员发现再匆忙拉杆, 已来不及控制下沉速度, 飞机以小姿势甚至带俯角重重接地。
前轮撞地后猛烈弹起, 由于飞机沿横轴转动的转动惯量较大, 速度小, 动压小, 操纵力矩小, 飞行员拉杆增加迎角, 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1]。前轮弹起迎角增大, 再加上拉杆迎角增加的滞后性, 使飞机再次离地时的迎角更大, 升力加支持力的合力大于飞机重力。这样, 第二次跳起的高度就会比第一次还高。如此反复, 便形成增幅跳跃。
3 着陆跳跃的预防和处置
3.1 着陆跳跃的预防
1) 充分了解机场、跑道特点, 如跑道宽窄等。预先选好备降场, 天气情况不具备着陆的情况下, 要在备降场着陆;
2) 飞行员在执行任务前, 要做好飞行前的预先准备。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旺盛的精力。飞行前的24小时之内, 绝对不能饮酒;
3) 四转弯后下滑着陆, 如果高度, 速度, 下降率和发动机推力等参数, 偏差较大时, 高度在50m以上, 应果断复飞 (推重比较大的飞机, 复飞高度可相应降低) ;
4) 控制好下滑线和下滑速度;
5) 不要过早收光油门。控制好拉开始高度、拉杆量, 防止拉平高、拉平低;
6) 着陆的过程中看好地面, 及时拉杆, 控制飞机缓慢下沉。根据飞机的重量、下降率、气流变化等各种外界因素来控制拉平的时机和快慢。平尾安装位置较低的飞机, 接近地面, 地面效应增强, 平尾的下洗角减小, 平尾对飞机形成下俯力矩, 注意带住杆, 要避免推杆动作, 防止“重接地”;
7) 着陆速度偏大时, 不要用姿势修正目测。随着飞机下沉, 不断柔和地带杆, 即便飞机过了“T字布”, 也要拉够接地姿势, 确保接地速度不大于规定, 操纵飞机以正常两点姿势轻轻接地。对于歼七、歼八飞机, 拉够接地姿势, 比强行放下前轮, 使用刹车, 滑跑距离要短地多;
8) 飞机主轮接地 (主减震支柱压下) , 注意带住杆。
3.2 着陆跳跃的处置
飞机发生跳跃, 首先应看好地面。视线不要离开地面, 判断飞机上跃的趋势、离地高度和下沉快慢, 再进行处置。
大速度跳跃, 上飘和缓, 应稳住杆, 不要盲目地推杆或拉杆, 飞机继续上飘, 高度超过一米时, 应向前迎杆, 但绝不能推杆。当飞机上升减慢或不再上升时开始拉杆。
小速度大迎角跳跃, 一般不应向前迎杆, 应稳杆。向前顶杆或迎杆, 可能会发生增幅跳跃。小速度大迎角跳跃, 由于速度减小快, 下沉比较快, 舵面效用差, 当飞机上升减慢不再上升时就开始拉杆, 拉杆动作应快一些, 拉杆行程也大一些, 比大速度着陆跳跃拉杆的时机更早一些。
对于大飞机, 俯仰转动惯量大, 动压小, 操纵力矩小, 飞机反应滞后更明显。如发生着陆跳跃, 应在飞机上升减慢就开始拉杆, 拉杆提前量更大一些, 必要时一杆拉到底。
如果飞机姿势正确, 杆, 舵, 不能左右乱动。飞机出现坡度, 杆舵协调一致迅速改平坡度, 防止发生翼尖擦地的严重飞行事故。
对着陆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 应“心中有数”, 尽可能做到“意外事件”在“预料之中”。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飞机着陆跳跃产生的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置方法。
关键词:飞机,着陆,跳跃
参考文献
[1]长弓.着陆跳跃的问题剖析.航空杂志.1999 (5) .
【硬着陆】推荐阅读:
经济硬着陆07-24
自动着陆09-14
着陆控制10-31
仪表着陆系统07-19
软着陆05-10
经济软着陆10-06
仪表着陆系统监控技术09-26
进军二三级市场,降低运营成本“软着陆”07-10
飞机机身结构非正常着陆耐撞性仿真分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