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目标

2024-05-26

农业种植目标(通用11篇)

农业种植目标 篇1

党的十八大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 要牢牢把握新机遇, 进一步增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按照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组织化的要求,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挖掘资源和科技潜力, 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努力实现确保粮食基本自给, 千方百计保障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 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稳定、棉糖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基本稳定、蔬菜供应基本稳定的目标。

1 农业部明确的2013年种植业目标任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指示精神, 2012年12月23日, 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指出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力度再加大, 措施再加强, 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植业全面发展。在粮食发展目标上, 力争实现“两增一稳”, 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和秋粮稳定, 确保总产稳定在5250亿㎏以上。

会议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务实创新, 攻坚克难, 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 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落实好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 继续在5个整地 (市) 、50个整县 (市) 、500个整乡 (镇) 推进整建制创建试点;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百企千社联千片”对接试点;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 对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二是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 大力发展北方城市设施蔬菜。重点抓好5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加强优势产区基地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 加大南方冬季瓜菜北运基地建设, 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 确保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同时, 稳定棉花、糖料种植面积, 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增加水果、茶叶、蚕桑等经济作物有效供给。

三是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 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提早制定预案, 分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及时发布墒情监测信息, 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加强分类指导, 科学救灾;落实好“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四是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分作物、分地区、分病虫制定病虫害防控方案, 确保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 重点扶持1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1000个示范片, 10000个防治服务组织, 力争统防统治覆盖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强化重大植物疫情监管, 加快现代植保建设。

五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 进一步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选择100个县、1000个乡、10000个村,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百千万”整建制推进行动, 促进配方肥到田;扎实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 构建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体系, 提升耕地质量;继续建设100个节水农业示范县, 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

六是加强农药监管,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 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 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 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 加快推进小作物农药登记。

七是保持现代种业发展势头, 加速推进民族种业壮大。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 尽快形成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 加快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步伐;组织开展打假护权专项行动, 健全种业安全监管机制。

2 围绕2013年种植业目标农村水利应采取的对策

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多次彰显了他的重要性,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特别是2013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围绕2013年种植业目标搞好服务, 是农村水利建设的关键,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实施“全流程管控”, 统筹建管源头

坚持把“小农水”工程作为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来抓, 立足现在, 着眼长远, 逐步形成“依托规划、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共建”的良性发展机制。

一是把好规划龙头关, 坚持落实“五个一”。按照“高起点定位, 高标准规划, 高质量建设”的要求, 在建前规划上做到“五个一”, 即:一次会审会议、一份政府纪要、一份综合规划、一支工作专班、一套建管机制。以省为单位科学制定下发《农村小型水利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图, 规范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 促进建设管理流程化、科学化、长效化。

二是把好建设过程关, 严格守住“五道坎”。为确保工程起好步、开好局, 重点把握“五道门坎”。一是严守方案优化门坎。项目批复后, 各县党委、政府应召开专题会议, 按照上级规定的优化变更幅度, 及时对施工方案及图纸进行再优化。二是严把招投标门坎。按照政府专题会议纪要, 由县行政服务中心规范组织招投标工作。三是严把施工进场门坎。严格审查施工单位“五大员”及相关资质, 按相关规定下达“进场令”和“开工令”。四是严把资金审批门坎。各个项目坚决执行“八审八签”制度, 即: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进度提出资金支付申请, 由二次监理签字认可、村委会盖章、专业监理签证、乡镇项目负责人审查, 小型农田水利办公室、水利 (水务) 局、财政局审核, 县政府审批。五是严把现场监理门坎。在专业监理的基础上, 大力推行“二次监理员”制度, 真正实现“谁受益、谁做主、谁监管”。

三是把好使用管理关, 强化管护“三落实”。三分建七分管, 管好是根本。将工程建后管理纳入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强化管护“三落实”。一是按照“谁受益、谁监管”的原则, 落实管护主体, 成立用水户协会, 让农民参与工程建设, 提前进入运行管理角色。二是采取“资产托管”的方式, 落实资产产权。三是以“签订责任书”形式, 建管同步, 落实管护责任。

2.2 实施“全要素整合”, 统筹建管核心

以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托, 按照“各炒一盘菜, 共做一桌席”的模式, 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 统筹安排, 集中使用, 发挥乘数效应。

一是整合项目资金, 做到“四统筹”。采取“政府主导统筹, 项目区域统筹, 部门责任统筹, 建设内容统筹”的“四统筹”模式, 借鉴村级公路硬化工程的成功经验, 实施“民办公助, 以奖代补”, 拉动社会综合投入, 减少行政成本, 有效分离“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定位,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县党委、政府建立“小农水”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集由发改、财政、水利、国土、水保、农业等部门参加的项目资金整合“碰头会”, 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实现“整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目标。

二是整合人员队伍, 做到“三联动”。各县要成立县级建设管理办公室, 作为项目建设的一级法人, 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为项目建设的二级法人。同时组建强力工作专班, 到村召开村组干部、受益户代表会, “算对比帐、讲发展经”, 宣讲小农水政策, 引导农民变“要我修”为“我要修”。实现县、乡镇、村“三联动”, 使项目工程建设知晓率和参与率都达到100%。

三是整合土地资源, 做到“三级定”。在涉及土地、水利、交通设施整合上, 大力实行“村级议定, 乡镇审定, 县级确定”的工作模式。通过“一事一议”, 既确定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 又宣传小农水政策。同时, 对涉及到占地的农户进行广泛动员, 凝心聚力, 达到群众自愿“青苗不要损失费, 占地不要补偿”的效果。

2.3 实施“全过程创新”, 统筹建管绩效

各县要结合本地的实际, 以创新提效为突破口, 着力建立“少花钱、多办事、出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创新项目招标方式, 推行“两抽签一评标”工作法。大力实行“两抽签一评标”工作法, 主动防范串标、围标或恶意竞标等行为, 在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做足文章。在招标文件发出以后, 统筹进行“两次抽签”。第一次抽签确定竞标资格单位。将全县要建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标段, 并规定每个标段最低不少于3家、最高不多于7家的要求, 抽取相应的施工企业入围投标, 解决投标单位过多的问题。第二次抽签确定标段投标单位。在第一次抽取的施工企业中, 抽取7家确定为每个标段的投标单位, 确保每个标段有合适的7家单位投标。第三是规范评标。两次抽签结束后, 再按照相关程序对7家投标单位进行“阳光”评标, 确保竞争公平有序。

二是创新质量监管方式, 推行“二次监理”制度。为充分保障小农水工程直接受益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坚持在小农水工程项目的直接受益范围内, 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和离退休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为工程监察员, 协助工程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实施“二次监理”。以县为单位给小农水项目的“二次监理”颁发聘书。同时在小农水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 资金划拨程序必须先由“二次监理”签字, 从制度上保障了二次监理的权利和地位, 解决了“监理不受益、受益不监理”, 监理与受益“两张皮”的弊端, 极大地提高了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为工程质量筑起了“双保险”。

三是创新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推行“资产托管”模式。长期以来, 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失修失管”的难题一直未能有效破解, 特别是受益户较多、经济效益较差的灌溉排水工程的管护责任难以落实。为突破这一难点, 各县应采取“资产托管”的办法, 以小农水工程用水协会为主体, 在小农水工程建成分类确权后, 由县小农水建设管理办公室 (一级法人) 和乡 (下转P78 (上接P103) 镇人民政府 (二级法人) 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 用水协会享有工程设施使用权、土地使用权、运行管理权, 有效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2.4 实施“全方位创建”, 统筹建管根本

以“小农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 统筹新农村建设, 力争建好一处工程, 受益一片地区, 治理一方水土, 营造一道风景, 致富一方百姓。

一是创建高效节水灌溉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水利、农业等相关单位一起对全县进行统一区划, 根据各区的不同自然条件, 制定相应的灌溉措施, 尽可能地建立和创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区。切实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效率。

二是创建特色专业村。小农水可以撬动农村产业的大发展, 催生一批特色专业村。各县要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彻底改造低产田, 发展以特产作物、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等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村, 让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的排头兵。

三是创建示范片试点。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 统筹对水、土、田、林、路等进行综合治理, 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 营造一个较好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为各县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

四是创建干群和谐网。小农水建设不但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避免了农忙用水季节争水纠纷, 而且通过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工程自主管护, 使农民群众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尤其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使广大农民得到了政策实惠, 极大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 我们要以小农水建设为着力点, 架起村干部和农民之间理解的桥梁, 彻底树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社会形象, 实现干群一心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要: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力度再加大, 措施再加强, 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植业全面发展。在粮食发展目标上, 力争实现“两增一稳”, 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和秋粮稳定, 确保总产稳定在5250亿㎏以上。面对农业部的目标, 农村水利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切实搞好服务, 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种植目标,农村水利,对策

农业种植目标 篇2

关键词:新疆;目标价格;补偿机制;农户生产行为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5-0032-07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5.007

Abstract: Through taking the production behavior of farmers’ planting willingness as the respondent by the method of sampling survey with questionnai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plangting willingnes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tton target price reform subsidies could further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actual cotton growers and better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roduction of cotton growers. But most cotton faimers had no interest in it, it was in the uncertain stage and had no decisive effect on the planting willingness. And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advices of the cotton target price polic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olicy formulation of stable cotton production.

Key words: Xinjiang; Target pric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armer’s production behavior

0 引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据全国棉花产量的半壁江山,新疆棉区稳则中国棉花产业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将由直接干预市场的临时收储政策向补贴生产环节的目标价格政策转变,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有益尝试,是重大的机制性转变[1-2]。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以新疆为改革试点,借鉴经验很少,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棉花目标价格的实施对新疆棉区棉花的生产、销售乃至整个产业链发展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2]。因此,作者于2015年在库尔勒地区、阿克苏地区随机抽取了742名农户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人工询问的方法对农户的植棉意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目标价格实施背景下棉农种植意向的变化,为棉花生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新疆棉花生产的情况

1.1新疆棉花的种植规模

2014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421.33千公顷,较2013年增加了703.07千公顷,同比增加29.04%。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4~2014年新疆的棉花播种面积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但是全国的棉花播种面积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可以看出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在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大。

1.2新疆棉花的产量

新疆是我国最大棉产区。2014年新疆棉花产量达45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3%。由表1可知,2004年到2007年,全国的棉花产量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而新疆的棉花产量平稳上升;同时2007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峰值,但新疆棉花产量的峰值在2013年,两者存在一定的时间偏差。全国棉花产量波动的幅度较大,而新疆棉花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小,两条曲线的距离也是相互靠近,同时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量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由2004年的28%稳步上升到2014年的73%,占全国棉花产量的一半还多,由此可见新疆棉花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2 数据来源与样本统计

2.1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尽量避免不同棉农的情况存在差异,于2015年在库尔勒地区、阿克苏地区随机抽取了742名农户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人工询问的方法对农户的植棉意向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742份,回收735份,无效7份,可用率99%。

2.2 调查样本描述统计特征

本次调查农户的年龄主要为25~65岁这一阶段,其中分布在35~55岁的比重最大,占总人数的71%,说明这一年龄段的农户为主要劳动力,在棉花种植中起到主要的劳动贡献作用;文化程度初中毕业比重最大,为总体调查人数的72%,说明现阶段棉农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待提高;农户家庭人口主要以3~5人为主,占总户数的75%;现阶段棉花种植还比较分散,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在3.33 hm2以下比重最大,为51%,没有超过13.33 hm2的农户,不利于棉花产业化发展,以及集中连片式管理技术的推行(见表2)。

nlc202309091019

3 棉农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

3.1 种植收益对种植意愿的影响

棉花收益是影响棉农种植意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下,通过表3数据可以看出,在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机制下,被调查的人群中有47.9%的棉农收入在5万元以下,且大部分在3万~4万元;5.1万~15万元的也占到48%;而15万元以上的仅为4.1%。

3.2 文化程度对种植意愿的影响

文化程度作为一个农户特征量,对棉花的种植存在一定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在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下,37.9%的棉农表明会减少棉花种植规模;而整个调查对象中有53.1%的棉农选择减少种植面积,然而保持不变和扩大规模的比重不到一半,棉农更愿意去选择种植风险更小的农作物;15.2%的棉农对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不为所动,处于不确定阶段。文化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决策,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在不理解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下会根据其他情况变化增减棉花种植面积。

3.3 年龄结构对种植意愿的影响

棉花目标价格实施对各个年龄段的农户影响各不相同(见表5)。20~30岁年龄段农户在棉花目标价格实施后仍有78%的人继续选择种植棉花,并且有41%的人愿意扩大种植面积,缩小种植面积的人仅占12%;51~60岁年龄段的农户在棉花目标价格实施后有47%的人选择放弃种植棉花,30%的农户选择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只有16%的人没受到棉花目标价格实施的影响。年龄大的农户对新鲜事物的接收及理解能力都低于年轻人,因此他们对棉花目标价格的一知半解决定了他们减少或放弃种植棉花;年轻人了解市场动态及政策导向,对市场充满信心,大都选择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或保持原有面积不变。

3.4 种植棉花的年数对种植意愿的影响

通过表6可以看出在目标价格政策下,棉花的种植意愿和农户种植棉花的年数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种植年数的统计中,减少种植规模的人数占调查20%(种植棉花15年以上的仅占2%),其他的80%的人或是保持面积不变,或是增加种植面积,在面积保持不变或增加的人数中,种植年数在5年以上的棉农占调查人数的59%,说明种植棉花的时间越长,继续种植棉花的意愿就越大。

3.5 先进技术采用对种植意向的影响

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下,机械化的使用对棉农种植棉花规模的影响各不相同(见表7)。不使用机械的棉农占22%,其中减少棉花种植规模的占5%,增加种植和保持规模不变的共占17%,说明目标价格对不使用机械的棉农有着促进的影响;在基本使用机械的棉农中,减少种植规模的占2%,而增加面积和保持不变的共占14%;全部使用机械的棉农,减少面积的占8%,而保持不变和增加面积共占54%。说明在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背景下,对使用机械的棉农种植意愿影响比较大,有着很好的势头,棉农继续种植或增加面积的意愿很强。

3.6 贷款满意度对种植意愿的影响

在农户对种植棉花贷款政策的满意度调查中,农户在满意贷款政策的基础上,有69%的棉花种植户会选择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有13%的棉花种植户保持不变,有5%的农户会选择减少棉花种植;在对贷款政策不太满意时,仅有5%的棉农选择扩大种植,29%的用户选择保持不变,有46%的农户会选择减少种植。在不满意当地贷款政策时,只有13%的种植户选择扩大种植面积,44%的用户选择保持种植面积,有23%的用户选择减小棉花的种植规模(见表8)。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棉花种植户越满意当地的贷款政策时,愿意种植棉花及愿意扩大棉花种植的户数多;因为影响种植棉花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即使贷款满意度较低,也不会影响棉农的种植意愿,特别是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时。同时,在棉农对贷款满意的情况下也有不愿意种植的,原因有不想种植,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等,但总体来看,成功贷款、拥有较多的资金保障是农户保持种植和扩大种植的保障,想要保持和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就应当实行更好的惠民贷款政策,积极落实政府的农村贷款政策,并积极鼓励和帮助棉农贷款,来保持和扩大植棉面积,以此来增加收入。

4 对策建议

4.1 精简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程序

利用现代化技术,设计出相应的程序,各个部门共同分享调查成果,简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的程序,相互协作,培养一部分专业高效的人员办公。建立农户棉花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和数据管理系统,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的环节,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地的政策,确定农户的植棉面积、产量等,同时为了保证政策实施的真实可靠性,进行不定时不定点的抽查。同时,缩短棉花补贴的发放周期,为棉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切实保障棉农的植棉收入[25-26]。

4.2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植棉面积

新疆各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根据各地的区域差异,选择适宜的棉花种植面积,确定优质产棉区和不合理植棉区,在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棉花产业的发展,并为当地的棉农提供良好的棉花销售、社会化服务条件。结合当地产业架构调整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种植条件建立棉花种植的间作、轮作等方式,稳定棉花生产,保证棉花安全[27-28]。

4.3 完善棉花目标价格体系

棉花目标价格的确定是完善目标价格政策的重要条件,应适当把棉花目标价格的采价期延长3~6个月,确保目标价格能真实地反映棉花市场价格。根据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稳定棉花生产,提高棉花质量,特别是优质长绒棉,提升新疆棉花的竞争力,完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体系,例如良种补贴、农业机械化的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辅助补贴措施,为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提供一个慢慢推进、调整完善的过程[28-29]。同时,新疆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国际化的一个实验平台,在目标价格标准制定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国内棉农的实际生产费用,还应考虑到与世界棉花价格接轨,特别是主要产棉国家的棉花价格,更加重视进口棉花的价格。

nlc202309091019

4.4 棉农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棉农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现代基本网络平台的运用,及时准确地了解关于棉花的政策,并及时有效的跟政府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沟通,做好沟通反馈工作,让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充分反映棉农的需求。同时,棉农要提高自己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棉花增收、提高棉花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

5 结论与讨论

棉花种植户的内部因素(包括自身的文化程度、年龄、种植收益等)是影响植棉意愿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目标价格的预期收益、社会服务、保险、贷款等)是推动棉农种植意愿变化的主要原因。棉花目标价格实施对新疆棉农种植棉花的意愿产生一定的弱化作用。调查数据显示,棉农种植棉花意愿呈现分化现象,且意愿下降,所调查农户仅有65%继续种植棉花,但是仅有40%的棉农愿意扩大或者保持棉花种植规模。棉花目标价格实施后,棉花种植规模、种植经济收益依然是影响棉花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棉花目标价格实施对于促进中国棉花价格市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疆实施目标价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内棉花市场的波动,使棉花价格从国家掌控到市场调节有一个过渡,使中国的棉花市场价格更趋向国际价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棉花种植成本,从而从根本上保护了棉农的利益[30]。

参考文献

[1] 卢凌霄,刘慧. 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基于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展情况的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34-36.

[2] 熊焕章.目标价格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5(1):19-24.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1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5] 黄季焜,王丹,胡继亮.对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的思考--基于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5):10-18.

[26] 杜珉,刘锐.关于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的探讨[J].中国棉花,2015(1):1-5.

[27] 张杰,杜珉.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实施效果调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 (2):9-16.

[28] 赵新民,张杰.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与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5(11): 84-86.

[29] 何梁,刘维忠.关于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的思考[J]. 农村经济科技,2015(2):177-178.

[30] 蔡亚军.关于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研究报告[J].中国棉麻产业经济,2015(1):17-19.

农业种植目标 篇3

关键词:农业,种植,结构因素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生产结构调整阶段,受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种植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面对农业耕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需要配合生物药剂的使用,改善农业发展的现状,解决可能存在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耕种过程中需要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性进行合理分析,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对农业种植结构造成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建立符合实际运行标准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水平,降低农产品的消耗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合理运作水平。

1农产业的结构性发展标准模式

过去农产品的结构化产业发展模式过度地利用资源,严重影响了生产环境的平衡,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农业发展水平。在农业资源生产破坏的状态下,需要加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进,大力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化稳定发展,加强农业的发展转型。

有机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可在不使用危害性农药的情况下,对农业种植进行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发展水平。要保证农产业的发展产量,必须拓展产品结构的综合化监督管理,为农业种植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为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产品的种植还需要符合农业生产的发展标准,大量培植有效的农作物,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恢复,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在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有机化肥的管理,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保证农作物产量。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提高土地保护管理,选用有效的农业产业管理技术发展模式,在保证生产环境的同时,可提高农产品产量。

农业产业结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借助自然力量,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实现对化肥的有效培植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育生产标准,改善种植的潜在能力,提升培育效果,解决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农作物产量的优势提升,以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产品技术结构的改进。

2提升农产品种植作业的对策

2.1合理规划土壤保护管理

农产品种植与土壤的保护有直接关系。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分析,加强土壤营养程度,保证种植保护的必要性。开展次生长代谢途径的管理,保证农作物有效获取营养元素。全面加强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培养,从而有效加强农作物营养元素水平,促进农作物新陈代谢,实现氢氧还原作用。

2.2采用土壤保护技术

农业土壤保护技术需要选择优质的土壤,通过调节土壤节能效果,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进而保证农作物生产质量的有效提高。土壤保健可以采用无机和有机结合的方式,构建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土壤,适度耕地,促进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合理融合,保证土壤结构的合理性。

2.3拓展农业科技水平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标准,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标准,加强农作物中各营养成分的管理;提高土壤肥料的营养成分,注重湿度的调整,实现农业产量与质量的有效提高;加强农作物种植、整地、栽培、除草、防治虫害等问题的综合治理,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法,提升农产品的种植标准;积极对农业进行开发和利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发展竞争实力,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提高。

农业种植买卖合同 篇4

买受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合同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种植增产增收,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订立本种植大豆普通买卖合同。

第一条:出卖人负责对大豆的种植生产。买受人负责对大豆种植生产的技术指导。

第二条:出卖人应按照买受人的收购要求,向买受人承诺大豆的种植面积为亩,并按照买受人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管理,按期、足额地向买受人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等级的大豆公斤。出卖人应保证在未完成合同约定的数量前,不向他人出售。

第三条:出卖人生产的大豆,只要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和规格,买受人负责包销。每公斤的收购价为元。大豆交货时,若市场价格上涨,收购价协商提高,若市场行情下跌,收购价不变。交货的时间为年月日;交货地点

第四条:买受人应搞好大豆种植的信息和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出卖人科学种植,防止大豆作物的病虫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第五条:如果买受人需要统一向出卖人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的,应以当地的批发价格供应,具体价格为种子元1公斤;化肥元1袋;农药元1瓶。

第六条:因买受人在出卖人生产过程中因其提供的种子、化肥、农药出现质量问题;或因提供的技术指导出现失误,买受人应当负责对出卖人的经济赔偿。

第七条:出卖人由于不按买受人的技术要求和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的质量标准生产;或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高温、寒流、干旱、洪涝、暴雨、冰雹、大风等)造成的损失,由出卖人承担。

第八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和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本合同自 年 月 日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履行完毕后失效。

第十条:双方当事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出卖人:出卖人:

农业物联网实现种植移形大法 篇5

坐在家里,能遥控几百里外农场里的果蔬,屋顶种的菜可供一幢大楼里的人食用,农庄里的果树会移形大法,变出一个让你走不出去的迷宫……

今天,我们为你展示浙江正在进行的智慧农业实践样本,它就在我们身边。

果树果树!变变变!

还记得1983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第一次上桃花岛,被困在了会移步换景的桃花阵里吗?

浙江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徐志福,准备在浙江物色注重智慧农业理念的企业合作伙伴建一个类似的果蔬迷宫。

桃花树自己瞬间移动,这件在当年的电视剧里看起来很玄妙的事,徐志福说,现实里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的,现在无土培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要将果蔬在一个个的立架上栽培,然后再在地上安上轨道,再将一个个装有滑轮的立架像火车一样一节节地放上轨道,每一个立架在轨道上可单独行动,也可以互相连接,这样通过电脑控制,就可以轻松移动这些果蔬立架拼出不同路线的迷宫。

每一个挑战迷宫的人,可以自己选择迷宫的难易度,进入迷宫后,还可以一边闯关一边摘立架上的水果吃。

而这些立架上也会装有摄像头和传感器,除了可以远程监控果蔬的成长外,小朋友进入迷宫后,家长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追踪到小朋友的动态,确保小朋友独立又安全地挑战难题。

农作物会说话“我渴了 我饿了”

这套由省农科院研制的农业物联网,能让农作物主动喊“渴”喊“饿”,这得益于农业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一般由监测预警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构成。

大棚中央,有一根类似“天线”的装置竖立, “天线”上部挂着几个盒子。这些盒子是传感器,它们功能不尽相同,但都能精准感知,可以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含量、pH值,以及空气温湿度、气压、光照强度等数据变化,它们每隔一定时间采集一次数据,通过物联网的网关,发送到上位机系统,让农作物开口“说话”。

浅议农业花卉的种植 篇6

1花卉种植情况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 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成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一枝独秀的朝阳产业。

花卉种植需注重选育新品种和栽培方法, 影响花卉生产和品质的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土质和水肥等, 其中水肥影响最大。在种植和培育花卉时, 必须选用好生长介质, 为了更好地培育新品种, 提高花卉种植品质, 必须注重人工配制栽培介质, 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 花卉需求量不断增大, 但人工生产介质的研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1]。

2发展花卉种植业要掌握技术细节

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 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人民群众对生活中的每个地点都有花卉苗的需要, 从办公室到回家的路上, 从小区到商场。为进一步发展花卉业, 在花卉栽培管理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对各个技术环节的把握和掌控, 要严格执行花卉种植的步骤和细节, 力求花卉生长、繁殖的健康、有序。

2.1把握好花卉播种的技术细节

在花卉栽培和种植过程中, 播种是花卉健康生长的关键点。播种前要做好耕地工作, 耕地深度大约为20~40 cm。还要使耕地保持疏散和通透, 掌握水分含量, 使种植土壤适合花卉成长。播种阶段做得如何对花卉未来生长有重大影响。所以, 在花卉生长过程中, 要掌握好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 要结合天气、气候、节气和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 要适应种植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播种方式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是在待播土地上按一定的株行距或设计造景要求直接播种, 出苗后不移栽, 对于直播, 可完整把握种植的各个细节。移栽则是把预先培育的种苗移植到指定地点, 两种方式各有特点, 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2.2要加强肥料管理和除草修剪

肥料和水是花卉种植生长必不可少的要素, 是保障花卉营养丰富, 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主要花卉肥料包括有机肥、化肥、进口的花卉专用肥[2]。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是指基础性的肥料和营养, 一般在种植的前期施加;花卉种植后, 在生长过程施加的肥料为追肥, 来保证花卉生长所需的充足营养。基肥一般施加堆肥, 追肥多使用化学肥料、人粪尿、饼肥水等。除了施肥, 在花卉生长过程中, 还要对花卉进行除草、修整等工作。杂草, 不仅与花卉争夺养分, 影响通风透气, 妨碍生长, 影响观赏, 而且还是一些病菌和害虫繁殖的场所。及时除草,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减少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花木修剪, 剪除病枝、枯枝、残枝, 消灭枝条上的虫卵、幼虫及成虫, 及时清除的杂草、病枝、被害植株集中销毁, 以免二次感染, 减少病原菌、害虫的数量。通过除草修剪, 保障花卉生长环境整洁。

2.3加强花卉栽培中气象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在花卉种植栽培过程中, 需要为花卉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综合考虑温度、光照、湿度和空气等各种气象因素, 使花卉生长有一个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比如, 由于花卉种类的多样化, 对光照的需求不同, 需要对有些花卉进行遮荫处理, 达到控制不同光照的目的, 调节日光的光照度, 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光照时间, 满足一些花卉喜阳或者喜阴的生长要求。再如, 对于温室栽培的花卉, 要注重空气的调节。由于温室栽培空气成分会随时变化, 需要不断对空气进行人工调节, 以保证温室内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合理分配, 使光合作用能够进行下去。如果二氧化碳缺乏, 可以采取措施补加二氧化碳, 使花卉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因此, 温室内的花卉栽培, 必须保持通风, 使空气新鲜, 保证花卉生长所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3]。

2.4防治病虫害

花卉在生长过程中, 会遭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可能, 在各种灾害中病虫害最为普遍和严重。轻则让植物生长发育不良, 重则让花卉色泽暗淡, 叶枯、花腐、器官畸形、茎干枯, 进而降低了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害虫对花卉的伤害是花卉生长过程中的严重问题, 长期困扰花卉业的发展。花卉的害虫, 如食叶性、刺吸式、蛀食性害虫及螨虫等, 会危害花卉叶、枝、 果、根, 影响花卉的发育和生长。必须采取多种方式防治害虫对花卉的侵害, 其中利用昆虫“以虫治虫”, 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法, 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控制有害病虫的数量。这种方法既可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又可以减少药剂的污染, 使生态保持平衡。花卉有益昆虫有多种, 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 对这些有益的昆虫要加强保护, 使其适量繁殖, 充分利用。在花卉的种植过程中, 人们总结了利用昆虫防治害虫的多种方法, 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和控制害虫, 要创造适宜害虫天敌的生态环境, 人工放养花卉害虫的天敌昆虫是有效的方法之一[4]。 通过推广病虫害防治措施, 可以为提高花卉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降低损失[5]。

3结语

中国是花卉生产大国, 种植面积占世界第一。可是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等方面看, 依然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整个行业仍然或将继续位于低端产业链上,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花卉种植已经成为农产品中一枝独秀的朝阳产业, 花卉的种植投入资金大, 推广风险高, 因此, 在花卉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播种、施肥、栽培的各种技术细节, 防治病虫害, 利用昆虫防治害虫, 保证花卉种植的健康生长, 促进花卉业的发展。

摘要:花卉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改善环境, 净化空气。花卉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因此, 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进程中, 花卉种植业有重要作用。花卉的种植和栽培管理, 是对花卉生长全过程的监管, 是提高花卉生长质量和数量的必要环节。在花卉栽培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防治病虫害, 考虑各种气象因素, 把握播种、中期的修剪、追肥等技术细节。该文对花卉业的种植情况和种植、栽培管理的技术细节和相关步骤进行了论述, 讨论了利用昆虫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可为花卉种植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花卉种植,花卉播种,花卉栽培,施肥

参考文献

[1]胡雁春.浅议农业花卉的种植与出口[J].农业经济, 2012 (6) :127-128.

[2]李秋杰, 蒋细旺.我国花卉肥料的现状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 :11-14.

[3]王安龙, 王邦平, 郎伶.浅议花卉栽培管理技术的步骤和细节[J].现代园艺, 2013 (2) :37.

[4]诸葛华.探析对花卉种植中巧用昆虫防治害虫的认识[J].北京农业, 2012 (15) :71-72.

农业种植目标 篇7

1 农业推广对促进农业种植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农业推广在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借助合理开展农业推广工作能够实现对新型农民的培育,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辅助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在现阶段农业种植工作中, 借助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 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为农村普遍社会福利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支持。基于此, 农村农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保证农村发展工作逐步实现一体化, 为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相应的保障。这样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 每位农民就能够获得相对平等的发展, 农民对新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的认知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同时, 在农村建设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获取新知识的机会, 农民群众对农村的发展现状也能够形成普遍性认识, 进而针对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为农村经济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如此, 农业推广产生的积极影响能够逐步融入到农业种植业中, 为农业种植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2 借助农业推广促进农业种植业发展的策略

2.1 合理创新农业推广工作理念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农村经济逐渐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在组织开展农业推广服务的过程中, 农业种植业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只有结合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积极探索能够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相适应的农业推广模式, 农业推广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 实现推广主体重心的下移, 促使农业推广主体工作与农户经营发展有效对接, 让农户真正参与到农业经济建设工作中, 进而保证农业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显著增加[1]。这样借助农业推广工作的优化以及在农业推广工作中为农民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农业种植业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2.2 全面创新农业推广机制

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 而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则需要借助农业推广工作的辅助, 只有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农业推广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将农业推广工作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民群众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有机结合, 农业推广才能够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 促使农业推广工作在新时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这样借助农业推广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及农业推广影响力的拓展, 新的农业推广体系也将逐步形成, 对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2.3 改进农业推广工作方法

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 就应对中介服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调整, 真正发挥出农业推广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 保证农业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农业推广工作效率, 政府部门应注意结合新时期社会变化对推广工作方法加以调整, 引入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广和媒体推广方式, 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及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3 结语

农业推广工作在发展农业种植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新时期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农业推广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农业种植业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种植目标 篇8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前不久对经济观察网透露, 由农业部牵头制定的新一轮农业调整总体思路已经形成, 下一步, 将按照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科技为引领, 生态保护优先”, 提升产能, 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农业格局。 他表示, 口粮的自给率希望维持在100%, 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 同时, 还要稳棉、油、糖, 棉花的自给率基本上要满足国内的消费, 食用油的自给率要稳定在30%以上。

潘文博是在参加 “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时做出上述表示的。他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新一轮粮食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调整的重点区域是“非优势区域”, 也即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 这部分区域既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又是生态脆弱区, 还多为农牧交错区, 对优质饲料需求旺盛。

潘文博分析表示, 总体上, 未来国内玉米市场的需求还会呈刚性增长, 因此, 在东北种植玉米的黄金地带, 还要稳住玉米生产。下一步, 国家将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加强三大主粮的产能建设。

益生菌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方法 篇9

1 堆肥

益生菌原液制作堆肥, 在发酵过程中, 繁殖大量功能菌并产生多种特效代谢产物, 从而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功能菌群进入土壤后, 可固氮、解磷、解钾, 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而且该肥含有蔬菜、瓜果、烟草、茶叶、花卉等所需的多种微量 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 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抑制土壤板结, 遏制土壤中的病虫害, 培肥地力, 提升作物品质。

2 基肥

整地时, 每亩施益生菌制作的堆肥100~500kg, 翻耕入土20公分左右, 并用如生菌原液500~10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

3 拌种与浸种催芽

用益生菌150~300倍稀释液拌种包衣或浸种催芽后播种 (根据种子大小、种皮硬度调整浸种时间) 。

4 灌根

移栽定植及关键生育期时, 用益生菌稀释300倍分别灌根, 每株用量视作物种类具体而定。

5 浇灌

浇水时在入水处, 将益生菌按每亩10~20kg的量稀释后滴入流动的水中进行浇灌 (滴管方式效果更佳) 。

6 叶面喷洒

在育苗期, 用益生菌稀释500倍均匀喷洒3~5次。生长期 (定植期、初花坐果关键期和采摘前期) 用益生菌稀释300~500倍均匀喷洒叶面, 并视作物长势追施发酵有机肥或粪水。叶面喷施宜在阴天雨后或日照强度不大的时候进行, 喷后最好有3~4天的晴好天气, 重点喷施植株上部叶片, 尽量做到叶片正背面喷施均匀。

7 病虫害预防

从育苗期开始到生长期整个过程, 可喷施益生菌300~500倍稀释液 (叶面喷施) , 用户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掌握, 7~10天一次。益生菌可以用来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喷施以雾状进行, 叶表面和背面都要喷到。作用机理是能增强植物的新陈代谢, 强化叶片保护膜的角质, 由于角质中的酯在草食害虫体内不分解, 最终使害虫产生生理障碍而致死。益生菌是以预防为主, 达到防止病原菌侵入和抑制害虫虫卵的目的;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后, 可在使用杀虫剂的同时交叉使用益生菌。

8 育苗土的培育

在土壤中混入10~20%益生菌原液制作的堆肥, 将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 标准为“手捏成团, 一触即散”, 堆制发酵1~2个月, 当土表长出白色菌丝后翻倒, 如此反复2~3次。温度不要超过40℃。用席子盖住土壤, 再加盖塑料薄膜以防干燥。为防止水分过大引起腐烂, 床底不宜铺塑料薄膜, 最好在容易吸收多余水分的土壤上直接做床。

9 苗床土与育苗基质消毒

用益生菌稀释200~300倍, 均匀喷洒苗床土后即可播种, 基质消毒时, 直接用稀释液淋湿基质混匀, 装入基质盆或营养钵后即可播种育苗。

10 农产品保鲜与贮存

在成熟期前3~5天, 用益生菌稀释400~500倍喷洒果实、叶片、花卉等经济部位, 可延长产品保鲜贮存期和花卉开花时间。

农业种植目标 篇10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辩证;结合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1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到大力推进。我国农业从1949年开始逐渐发展农业机械化。60年代,出现了亦工亦农制度;70年代,政府提出将具体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相结合;80年代,提出精耕细作的特色道路才是我国农机化要走的道路;90年代,基本完成了农业机械与种植技术的结合;21世纪初,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由粮食作业领域向经济作物领域走进,由种植业逐渐向农产品加工业走进。并且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那么,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可简单看出,其总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农业种植技术为基础,更好地体现生产需求和种植技术。第二,农业机械化与种植技术之间既相互适应又相互矛盾[1]26。第三,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全方位地适应农业生产,进而产生机械化的综合生产技术[1]27。第四,在SPAC等代表系统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在加上农业机械化和种植技术良好配套使用后,就能够较好地实现由土壤到植物,进而再到农田的生态系统的综合应用。

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间的相互联系

农业机械化就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本着为更好地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为目的,从而提出设计指导的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应用。然而,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是它的本质内涵,也是技术方法的有力体现。那么农业种植技术就是指在充分了解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的前提下,从而提出的具体种植方法,它的本质内涵体现在生物生长理论与技术之间的有力结合。由于我国一直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而农业机械化的理论提出在我国也仅仅50多a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萌芽阶段,二者间既有联系也存在矛盾差别。联系主要在于农业种植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指导。差别是农业机械化则是在满足作物良好生长的前提下,最大降低人工成本的生产方法,它主要推崇机械原理。虽然我国农村经济经历了50 a的巨大发展,但在农业种植技术和机械化的有力结合方面,我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3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3.1 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在农业结构方面做出潜在调整后,农用机械也相应的向更多方向发展。而且现阶段国家也一直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等措施提出后就大大的减少了农作物的有效种植面积,也使得农业机械化使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传统粮食农作物逐渐的被经济作物与果蔬代替,这也导致了经济作物机械、林业机械、牧草机械的需求量逐渐增加[2]。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对农业的生产效果也给予大大的改善。例如,联合收割机的跨区机收现象,不仅可收割小麦,而且也可应用于黄豆的收割上,这就直接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近一倍的利用率。

3.2 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的结合正处于发展阶段,避免不了会出现种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种植技术与机械化之间的利益矛盾。就是农业机械化多应用于大型农业土地种植。然而,这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所违背,毕竟我国农村土地多是以小农户为主。而普通的种植技术就已足够满足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的需求[2]。再加上现在农用机械的使用年限固定,且机械的技术升级缓慢。很多小型农户依然使用淘汰落伍的机械[2]。还有,很多农户对机械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的未来规划、发展、管理上的巨大推动意义[3]。

4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

要想真正将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高度结合,就需要大家深入了解农业机械化的理论基础。而其主要理论基础也就涉及社会科学、植物生态学、工程技术等。鉴于我国农业机械化与种植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而农机专业人员也在突破传统的农业本身的限制朝着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巨大,这就引起了很多外国大型农机企业的注意,想在中国开拓自己的农机事业。那么,面对外国的强力挑战,我国农机企业就要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做好自身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也要树立起大农业观念,全面考虑农、林、牧、渔业的总体机械化发展,将农业机械化逐渐扩大到其他农业领域。

5 结语

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要发展好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相互结合就十分必要[3],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地学习、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较快有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刺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农机化司.北京农工大中国农业机械农林牧渔大化重要文献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2]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

[3]武少文等.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篇11

1 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

(1) 对农作物抵御病虫害、节约资源有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 就必须使农作物免于虫害及自然灾害, 其应对对策便是农药,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我国可耕种土地污染十分严重。 在此背景下, 生物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农作物抗旱抗虫抗灾等能力, 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存活率。 其从根本上使农作物基因发生有利改变, 使农作物本身具有防治虫害的本领, 这从根本上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极大地保护了我国的耕地。

(2) 解决我国人口温饱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基数大, 现存可耕种用地难以满足人口的巨大需求, 这需要我们在农业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 以提高产量。 而生物技术可通过改变农作物基因的方式, 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 真正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3) 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有积极作用。 近些年, 地沟油、瘦肉精、催熟剂等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引起普通大众、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 这对农作物种植要求更加严格, 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绝对安全, “无公害”蔬菜、食品受到普通大众的高度追捧, 农产品不仅要具有高营养价值, 还应安全无害。 生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产品低质量的源头, 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 我国农业种植中应广泛应用生物技术。

2 生物技术的应用

2.1 转基因技术

将基因进行人工修饰和分离后, 导入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 使生物发生变化的过程, 就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其能将一种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作物中, 例如, 一种作物抗倒伏力强, 可将其抗倒伏基因转移到其他抗倒伏能力弱的作物中, 使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与外来抗倒伏能力, 产量会获得大幅提升。此外, 还能加大社会经济效益成长力度。 ISAAA的年度报告指出, 早在2012 年, 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就超过了发达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各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第四。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大量耕地, 减少了大量杀虫剂的使用, 降低了燃烧秸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尽管如此, 人们对转基因技术还是存在疑虑,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可靠。 例如, “华恢1 号”和 “Bt汕优63”这两种转基因水稻, 虽于2009 年获得安全证书, 但由于转基因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且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过程并非透明, 这加大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疑虑, 转基因水稻是否可放心食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否会破坏环境。 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 可视为一种新的物种融入当地环境中, 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 其抗除草剂的基因在油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流入其近源物种之中, 打破整个农田的生态平衡。 其产生的破坏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 但其危害确是真实存在, 其解决途径需要技术的不断革新。

虽然转基因技术遭受公众质疑, 但其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 转基因技术在未来应用中不断得到革新、优化, 其终将深入到各个领域中, 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

2.2 组织培养技术

农作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适宜的环境下, 对农作物细胞进行培养, 使农作物细胞良好发展并生长完全。 其可以加速农作物的生长, 降低病毒对农作物的侵害程度, 并且能够快速的培养出符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因而组织培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未来农业领域。 首先, 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中必须拥有良好的培育环境, 光照时间、室内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培养效果;其次, 创造符合标准的培养基, 培养基内需加入矿物质成分, 矿物质成分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促进作物的生长。 最后, 科学处理褐变现象也是组织培养技术的关键, 褐变现象直接影响作物培育进展, 需及时科学处理。

2.3 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生物农药也得到应用, 生物农药主要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将其制成农药。 生物农药的应用可逐渐替换现阶段的普通农药, 达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但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难度大, 且生产成本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农药的应用进程。 针对此种情况, 可将具有产生药物作用的生物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 使其产生药物, 这不仅减少了材料的使用, 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优化了制作过程, 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3 应用前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生物技术也不例外, 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小觑。 由于我国科研水平的限制, 对转基因技术掌握的还不够透彻, 其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些都是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我们必须加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力度、强化科研技术, 以求提高我国综合科研水平。 例如, 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 强化植物固氮能力等, 使植物生长突破环境的制约, 利用可造优势快速生长, 提高产量、质量等。 使生物技术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各个方面, 真正为人类的发展谋福祉。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 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农业种植技术高速发展才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 生物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 在农业乃至其他许多领域中都被应用, 其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 我们必须持续发展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继侠.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5 (09) :122-123.

[2]骆春波.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 2015 (20) :24.

上一篇:厚度模型下一篇:小学英语激励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