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情况(精选6篇)
勘察情况 篇1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项目来说, 工程地质勘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 尤其是对水文地质勘察方面, 其与工程地质勘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也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然而,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并未意识到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 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 往往对水文地质勘察不重视, 随便应付了事, 这就导致工程项目存在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本文就对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察情况进行了探析, 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以供参考。
1 水文地质勘察的必要性分析
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 水文地质勘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下, 施工单位在对工程现场进行地质勘察时, 为了确保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不仅要对相关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 还要对地下水分布状况, 以及周围建筑物结构进行详细具体的掌握, 真正意识到水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同时根据得到的勘察数据, 采取可行性的措施。就我国当前工程地质工作现状来看, 很多施工单位对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重视, 再加之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极度缺乏水文地质的勘察资料, 这也给很多施工单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其次, 还有部分施工单位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 并没有对其进行规范性的管理, 在毫无目的性的情况下, 就盲目的开展勘察工作, 致使最后提供的勘察资料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 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往往都是在发生水文地质危害以后, 才会采取补救措施, 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还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 耗时又耗力。因此, 我们不难看出, 加强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更多宝贵的参考资料, 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工作观察发现, 在大部分的工程勘察工作中, 引发水文地质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 岩石层的含水量、水位的变化幅度、水位的变化幅度、水位的变化幅度等因素都是比较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因此, 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 应该重点对这些环节进行认真仔细的勘察, 尤其是要对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勘察, 从而确保工水文地质勘察质量。在我国早期的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 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 再加之基础设施的之后, 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地下水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影响, 这就导建筑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频繁出现地基下沉、开裂等质量问题, 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 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关的勘察技术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完善,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已经开始利用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勘察评估, 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地质水文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从施工前期将安全危害控制在源头, 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
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来看,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非常大, 施工部门针对不同的部位必须采用不同的勘察和分析方式。比如说那些埋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地下建筑物, 建筑就必须要考虑其地下水对钢筋的腐蚀性;在强风化岩和软质岩石或者膨胀土环境中, 勘察的重点就是在对地下水活动对建筑物持力层场、软化以及胀缩的作用等方面中;当遇到建筑物地基压缩层存在粉细砂、粉土等情况时, 首先要通过对流砂以及管涌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然后对建筑物基础下的承压水冲毁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预测, 防止边坡失去稳定性, 保证建筑稳固。
3 水文地质危害和勘察策略分析
3.1 水文地质危害
笔者认为, 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造成的, 另一种则是由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造成。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下降和频繁变化都会对岩土层造成很大的伤害, 容易引起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 对岩土工程的腐蚀性也非常大, 这就会导致一些建筑周围会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性的灾害。这种情况还容易导致工程场地的沙土出现液化、管涌等现象, 甚至有可能造成地基上浮下降, 或者出现地裂开缝等现象, 造成建筑体变形破坏, 同时还会伴随着水质恶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不仅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还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然后就是动水压力所造成的水文地质灾害, 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人工造成的, 人为影响造成了天然平衡的动水压力被破坏, 在不稳定的动水压力条件下, 地基凹陷、流砂、管涌等现象, 都严重威胁着工程的安全。
3.2 如何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测工作
要想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测工作,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就是要认真对工程地质中的水文地质进行勘察, 包括其水质状况、地下水分布的位置和特点、地下水水压等, 针对一些重点要加强调查, 结合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克服调查中遇到的困难, 保证勘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确保得到的数据是准确无误、十分精确的。
其次, 在地质工程的勘察结果上, 勘察的结果必须要能为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这个结果必须是全面客观的。其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含水层的深度、地下水的类型、岩土的类型和厚度、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涌水量、软化系数、渗透系数这些基本的数据。
除此之外, 还应该有各个含水层之间的对比分析, 比如说含水层和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流动和补给状况、水位的变化情况和趋势等等这类数据, 才能够直接为工程建筑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知, 加强做好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更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有利保障, 应当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首先要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掌握,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陆清生.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探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4) .
[2]杨松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 2013 (9) .
[3]王新春.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科技传播, 2012 (3) .
勘察情况 篇2
勘 察 单位工作汇报情况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滨河花园27#楼,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结构类型为全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建筑面积为27423平方米。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安全等级二级。
二、工作依据
本次工程勘察遵循的规范、规程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97-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GB50011-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其它相关规范、规定等.三、质量控制
我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并遵照强制性标准和双方签定的合同进行勘察设计,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下设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组,负责对本项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从勘察设计、野外施工、样品采集、室内试验、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出版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最终成果由公司主管工程审核,保证所提交成果数据准确,论据确凿,内容完整,结论正确.按合同完成了勘察工作,并出具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设单位也按约定支付了工程款,合用双方均很好地履行了合同义务。
四、总体评价: 我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进行勘察设计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工作,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多次到工地现场观察土质情况,确保了该工程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我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较好地执行了合同约定的有关内容。
五、在地基验槽的过程中,我单位认真地作了基槽验收,确认基槽土质与工程岩土勘察报告相符,图纸设计的基础类型与勘察报告相符。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情况 篇3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只有勘察人员对于不同的勘察技术有着全面的掌握,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与技术互补来切实地提升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
1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介绍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包括了诸多内容, 以下从技术应用重要性、地质测绘技术、物理勘探技术、工程钻探技术等方面出发, 对于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进行了分析。
1. 1技术应用重要性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有着很高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 岩溶在空间上发育并没有良好的均衡性, 因此这必然会造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在进行岩溶勘察时, 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地质方法, 例如槽探和坑探等通常都是难以得到满意结果。所以对于地质勘察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就有着很高的必要性了。其次, 由于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岩溶认识的不足并且勘察方法也存在问题, 从而导致了后续工程的地址问题难以处理,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某些工程中就发生了工程失误现象, 最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状况, 查清地下岩溶的分布情况, 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 2地质测绘技术
地质测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方法之一。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地质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表测绘以及相应的洞穴调查。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表测绘技术应用时需要在搞清各种有关地质要素的基础上, 进一步查明场区岩溶现象分布与地下水的分布及运动情况。其次, 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表测绘技术应用时应当实地测绘场区岩溶地层内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的产状,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配套关系, 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区分不同水理性质的结构面的主导方向。
1. 3物理勘探技术
物理勘探技术通常也被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由于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物体的不同物理特性来分别物体的, 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不同的物体特性所具有的不同的物探特征来进行勘探的方法。比较常见的物理勘探方法主要包括了电阻率法、电位法、频率测深法等。并且电磁法、声波探测、放射性测井等方法也有着良好的使用价值。工作人员在对岩溶病害探测时, 对于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设置较高密度的测点来获得更多岩溶的发育规律及顶板稳定性的精确资料, 并且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也对进一步弄清地下水系的来源有着重要的助力。
1. 4工程钻探技术
工程钻探技术长期以来都是地质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虽然工程钻探技术有着长期的应用经验, 但是由于其所花费的时间较多, 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先度并不是最高。其次, 工程钻探方法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明确所钻位置及附近的地层情况,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钻孔的原位测试和利用钻取的岩土芯做室内测试,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取更多、更准确的岩土信息。与此同时, 工程钻探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清晰地了解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并且当地表无岩溶现象或有覆盖层时, 能够起到地质调查和物探成果的效果。
2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 以下从理解勘察技术局限性、合理编制勘察纲要、提升质量检查水平、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等方面出发, 对于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 1理解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每一种勘察技术所具有的局限性。工作人员在理解勘察技术局限性的过程中应当对于各种勘察方法的运用前提、优化方向和综合应用要点有着足够的了解。其次, 工作人员在理解勘察技术局限性的过程中应当在快速准确地查明岩溶现象的同时对于各种勘察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与优化,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物探方法的成果之间以及物探与钻探成果之间的相互解释尤为重要。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在理解勘察技术局限性的过程中应对于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工程钻探、遥感技术、静力触探等地质勘察技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总结,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对于种类繁多的勘察技术进行应用。
2. 2合理编制勘察纲要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应用需要工作人员着眼于合理地编制勘察纲要。工作人员在合理编制勘察纲要时应当在开工前编写好勘察纲要, 并且在此基础确保勘察纲要内容要完整, 从而能够对于勘察目的和要求进一步的具体化。其次, 工作人员在合理编制勘察纲要时应当确保问题设计的详细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从而能够确保勘察工期安排要合理而不是非常的太仓促。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在合理编制勘察纲要时应当确保纲要经过了审核审定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地进行, 从而能够让后续的工程施工可以严格按照勘察纲要来进行。
2. 3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的关键是做好勘察资料的整理工作。工作人员在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对于取样编录、原位测试过程进行严格的要求, 并且保证整理工作中能够做到手勤眼快。其次, 工作人员在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更好地揭露地层情况, 因此可以选择适当的进行一桩三孔。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在严格把好资料整理关时, 除了要保证勘察报告符合我国相关规定并且具有深度性的同时, 还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恰当的见解, 而不是泛泛而谈, 所提参数要准确, 最终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勘察质量得以提升。
3结语
岩溶区勘察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后续的岩溶地区工程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因此勘察人员需要对于包括钻探技术、 物理技术在内的诸多勘察技术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切实地提升岩溶区勘察中地质勘察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勘察情况 篇4
各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义乌市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质〔2008〕231号)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我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度和提高工程勘察、建筑节能的实施水平,经研究,定于3月底起开展全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工程勘察和建筑节能综合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和重点
(一)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
重点突出民用建筑工程涉及质量安全方面的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
1.全省各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2.2007年以来立项的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3.2007年以来立项的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二)工程勘察专项检查:
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质〔2008〕231号)文件要求。
1.全省各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勘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2.2007年以来立项的建设工程勘察成果质量情况;
3.全省各勘察单位及各外省进浙勘察单位市场行为、内部管理的情况。
(三)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结合省政府对《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执法督查。
1.全省各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省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及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
2.2009年各市建筑节能考核目标责任分解落实情况;
3.2008年“浙江省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补助计划中的示范项目实施情况;
4.各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的实施情况;
5.2007年以来立项的通过施工图审查的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
6.在建项目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情况。
二、检查时间
(一)各市自查:3月底至4月底,请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部署开展各市自查和督查,并于5月上旬将检查成果报我厅;
(二)全省检查:5月中旬至6月初,我厅组织开展全省分组检查,6中旬完成检查报告,具体检查安排另行通知。
三、检查方式和要求
(一)检查方式:检查采取听汇报、查台帐、走现场、看图纸、做检测和抓解剖相结合的方式。
1.听汇报:听取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2.查台帐:查阅汇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依据;
3.走现场:到建设工程工地现场查看相关工作实施情况或到单位办公场所进行核查;
4.看图纸:查看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5.做检测:开展项目实体检测和材料抽样检测;
6.抓解剖:挑选个别典型项目重点开展细致、深入的“解剖”检查。
(二)检查要求:
1.检查采取省、市、县层级督查,并要充分发动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市、县建设主管部门在开展自查时,检查的项目数量要求达到本地区可查项目总数一定的覆盖率,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要求县级建设主管部门结合日常监管对在建项目的检查覆盖率达到50%、市级建设主管部门达到30%。
2.查看工地现场和施工图设计文件要从2007年以来立项的建设工程项目清单中随机抽取若干,可供检查的项目清单由受检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项目清单应注明项目进度)。
3.对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处理: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在自查时发现存在问题的,以自我整改为主;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以督促整改为主,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进行处理或按权限提出处理建议;我厅在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或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将依法予以处理。
四、其他事项
(一)请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迎检相关准备,在接到本通知后合理安排,迅速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成果及时上报我厅。自查成果要尽可能地详细,应包括检查过程、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处理意见及个别重点典型项目的“解剖”检查报告等内容;
(二)请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挑选和推荐一批参加检查组的专家,届时配合我厅开展第二阶段的全省分组检查;
(三)我厅将在开展检查第二阶段的全省分组检查前下发具体工作要求的通知,鉴于检查量大面广,三项检查内容互为关联,为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我厅将适时安排综合检查组,各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分内容开展专项检查,也可开展综合检查。
(四)我厅制定了相关检查用表以指导开展检查,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自查时可参照使用,如发现存在问题,请及时与我厅科技与勘察设计处联系。
联系方式:姚强,电话(传真):0571-87052842。
附件: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相关用表
2.建设工程勘察检查相关用表
3.建筑节能检查相关用表
勘察情况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造价
1 勘察实施中进行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虽然勘察实施阶段对勘察造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但并不表示勘察实施阶段对勘察造价管理工作就无足轻重了, 而是有其实际意义。因为勘察实施阶段是将勘察方案转化为勘察基础成果的阶段, 勘察实施中可能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是一个较大的、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内,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各个子系统都有可能对勘察造价产生影响。这一阶段勘察造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勘察实施阶段是勘察单位控制勘察造价的最后环节, 此时的管理工作更加细致, 更加具体, 此时控制得好坏对整个勘察造价的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若这一阶段没有对勘察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则前面的勘察造价管理效果将大打折扣, 甚至前功尽弃。
(2) 勘察造价管理作为建设项目的一个子系统, 不仅会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对其它子系统如勘察质量、工程进度等产生影响, 正确处理勘察造价与勘察质量、工程进度的关系, 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2 勘察实施中影响造价的因素
(1) 建设单位 (发包方) 对勘察造价的主要影响。
(1) 建设单位管理不善, 造成勘察工期延长或中途停止勘察施工, 导致勘察单位索赔而增加勘察造价。
(2) 建设单位要求提前提交勘察成果而使得勘察单位赶工期增加勘察造价。
(3) 建设单位承担风险不当 (如提供的地下管线图不准确导致勘察施工时损坏现有管线) 导致勘察造价增加。
(2) 勘察单位 (承包方) 对勘察造价的主要影响。
勘察单位行为对勘察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勘察单位行为导致建设单位利益受损, 即站在工程项目的角度使勘察造价增加;二是勘察单位行为导致其自身利益受损, 即站在承包方经营的角度, 造成勘察单位经营利润受损。具体如下。
(1) 勘察施工组织不合理、管理不力导致工效降低。
(2) 由于勘察单位原因赶工导致勘察造价增加。
(3) 由于勘察单位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勘察造价增加。
(4) 由于勘察单位承担风险不当造成其利润损失。
(3) 设计单位等对勘察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设计方对具体勘察要求表述不明或时间过晚, 使得勘察方案变更、增加勘察工作量而导致勘察造价增大。
3 勘察实施中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勘察的特点, 作为承包方的勘察单位在勘察的具体实施中对勘察造价的管理, 一是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合理对勘察方案进行变更, 改变 (通常主要是增加) 勘察工作量, 并及时与建设单位等办理勘察工作量、费用变更洽商单, 以保证自己的收益不会因工作量变更而受损, 二是应重点加强勘察成本核算与控制。
针对某一建设项目的勘察, 勘察成本可理解为勘察单位用于勘察施工及编制、提供勘察成果所支出的费用总和。勘察成本核算是根据勘察生产的特点, 对勘察生产过程中所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勘察成本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审核和分配, 以便计算出某项勘察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对勘察成本进行控制与分析。勘察成本核算的的基础是勘察成本计算及计划。在编制了勘察成本计划后, 勘察实施中才能据其进行勘察成本控制。勘察成本控制就是根据勘察成本计划, 对关系到勘察成本的诸因素进行规划、分析和限制, 目的是把各项勘察生产费用限制在预定范围之内。
(1) 勘察成本控制的内容。
1) 控制资源消耗。资源性质的消耗是构成勘察成本的基本要素, 对勘察成本的高低起着决定性影响, 需要严加控制。
(1) 控制劳动消耗。人员设置定额、工时消耗定额和工资基金额是控制勘察劳动消耗的标准。合理安排和使用勘察劳动力, 实行定员、定岗和工时消耗定额, 严格控制勘察施工中工时的耗用。劳动力的节约是勘察中最大的节约, 只有控制了劳动消耗, 才能有效地降低勘察成本。
(2) 控制材料消耗。材料消耗定额和计划是控制材料消耗的标准。要对材料入库、领用、实耗等环节实行严格的计量检验制度, 及时发现、解决采购不合理、费用不经济、消耗超定额等问题, 力求减少材料消耗量, 降低耗材价格。
(3) 控制生产设备的购置和使用。要根据勘察项目规模的大小、施工的难易程度等配备勘察设备, 尽量少购置新设备, 对现有设备合理调配使用, 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 以降低设备的修理费用和折旧费用。
2) 控制费用支出。控制费用支出的标准是计划和预算以及有关费用开支标准。费用的支出不仅在绝对数上轻易不得突破计划, 而且在内容上也要符合有关规定, 严格遵守开支范围和标准, 把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之内。
3) 控制产品质量。除了控制生产过程外, 还应控制勘察产品的质量。优质的勘察产品不仅是勘察生产经营中市场竞争的需要, 也是降低勘察成本的需要。要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勘察产品的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实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遇有质量问题及时分析, 寻找原因, 采取有力的措施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2) 勘察成本控制的方法。
主要是建立信息反馈体系, 反映成本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纠正偏差,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建立反映出现差异的信号标准, 规定信息反馈的传递程序。
(2) 计算偏离标准的差异, 评价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3) 分析偏差发生的地点、工序、原因和责任者, 迅速制订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4) 及时分析成本变更情况向建设单位索赔的可能性, 若可以, 则及时进行洽商索赔。
(3) 勘察成本控制程序。
(1) 制订控制成本的标准。它是指控制成本支出所需要的各种标准, 主要包括目标成本 (通常即计划成本) 、消耗定额、费用开支限额。
(2) 对比衡量控制成本的成效。是用实际成本形成的结果和制订的标准进行对比, 查看发生的偏差, 判断成本控制的成效。如果实际成本小于控制标准为顺差, 又称有利差异, 表明成本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反之, 为逆差, 又称不利差异, 表明成本控制的成效不佳。
(3) 纠正执行中的偏差。根据出现的逆差, 查出发生的原因, 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使实际成本的耗费达到控制成本的标准。
(4) 勘察成本控制的管理体系。
通常按院 (公司) —所 (处) —室 (队) —班组的体系将勘察成本控制任务分解细化, 将责任层层落实, 实行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早生.加强与改进勘察设计质量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 2001 (l) :12~16.
[2]钟章格, 刘国强.谈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 (4) :44~45.
[3]陆敏玲.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看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1 (4) :51~58.
勘察情况 篇6
关键词:勘察内容,岩土水理性质,地质危害
在地质学上讲,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中, 会对岩土体进行挖掘, 而地下水正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 开挖工程中的地下水对对工程特性造成影响, 导致地基不稳, 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当地的水文参数就变得极其重要, 如果水文地质问题被忽略, 那么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下文就针对上述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以减低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1 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1)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等所有内容, 其特征包括此地域的湿润程度、有无季风以及其周围的水系状况、地形差异和地貌侵蚀情况等。 (2) 地质环境。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质的岩性, 是否存在构造运动等内容。 (3) 地下水位情况。根据近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 分析水位的变化趋势, 而且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补排关系, 要充分考虑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4) 含、隔水层情况。含水层和隔水层都有其各自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及水位变化, 其中含水层厚度薄埋深深, 而且通过现场对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勘察, 确定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2 岩土水理性质及其测试研究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地下水是一种以强结合水形式存在, 其分子吸附力极强, 一般吸附在岩石颗粒的表层, 并与岩石颗粒紧密结合, 形成一层水膜。根据实验研究, 统计出地下水的吸附力最高可达10Mpa。此部分的地下水由于长期处于强压下, 所以密度是普通水的两倍, 而且具有粘滞性和弹性, 以至于其不受重力作用, 而且可以抗剪切, 同时不传递静水压力。
还有一部分地下水以弱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此部分的水厚度大, 吸附力小, 所以处于吸着水外层。而且此部分的水一直处于流动中, 并会随着外部压力发生任意的变形, 同时此部分的水也不受重力和静水压力的影响。
毛细管水, 是指由于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内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该部分水可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和真正毛细管水。该部分水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 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则其上升。
重力水, 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在岩土空隙、裂隙中自由运动的水, 即人常说的狭义地下水。该部分水不受分子力影响, 不能抗剪切, 可以传递静水压力。
2.2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其与岩土的物理性质相同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 不仅仅影响着岩土的强度及变形情况, 同时还可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其是地下水与岩土共同作用才显示出来的, 由于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存在方式, 且不同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与岩土类型有关。
软化性, 是指岩土体在侵水后岩土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 一般用岩土在侵水处于侵水饱和状态同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也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侵水能力的主要指标, 当岩石层内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则在地下水作用下会形成软弱夹层。
透水性, 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允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 岩土体的渗透性的强弱主要由岩土体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以及空隙度来决定, 因此其透水性较差, 岩土体的透水性一般用渗透系数表示, 渗透系数一般通过抽水试验来求得。
结水性, 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饱水岩土内通过空隙裂隙等自由流出的性能。该性能一般以给水度表示, 其是含水层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不但能够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 同时也影响着施工场地的疏干时间, 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崩解性, 指岩土体在侵水湿化后土粒间连接被消弱、破坏而崩散、解体的性质。该种性能一般用崩解所用时间、崩解量及崩解方式等来表示。该种性能与岩土体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及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胀缩性, 指岩土体在吸水后体积增大, 在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该种性能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而在失水后变薄造成。该种性能也是造成地裂缝或基坑隆起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对工程地基发生形变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该性能一般用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来表示。
2.3 抽水试验测试
为了能够掌握地层含水层透水性和弹性失水特性, 一般进行抽水试验, 并为了确保试验结呆的可靠性而采用多孔抽水试验。该方法是假设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等厚且无限延伸并且水力坡度很小, 且各井均是定流量非稳定抽水, 各井对M点的影响符合泰斯公式。
2.4 给水度测试
一般采用原状土取样释水试验法, 即用环刀取出含水层原状土或将原状土不被扰动的装入试验圆筒, 经充分饱和后将水排出, 测定排出水的体积, 根据体积来计算给水度。该种方法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普遍, 但其存在由于取原状土时土样中的水分难免会流失, 土样也会产生扰动, 因此测定的结果不是土样在原始状态下的给水度的缺点。
3 地下水的地质危害
(1) 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地下潜水位上升主要受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降雨量、气温及人为的灌溉或施工等因素造成, 潜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岩土体沼泽化或盐渍化而增强建筑材料腐蚀性;使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地质现象。 (2) 水位下降引起的危害。自然界岩土体水位下降一般是由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导致下游地下水被截留等人为因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导致地面沉降、地裂或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后果, 最终对建筑稳定性及人类居住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危害。 (3) 水位频繁升降引起的危害。水位频繁升降是由于地下水的频繁交替将岩土体内胶结物内铁、铝等成分淋湿, 土体失去该部分成分后变的疏松, 孔隙比增大, 压缩模量及承载力降低等, 情况严重则可导致岩土尤其是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胀缩变形, 由于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可导致增大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 最终导致地裂而对建筑物产生破坏。 (4) 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危害。自然状态下水的动压力较微弱, 但人类的工程活动则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 该种现象严重时则会引起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工程危害。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