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切换

2024-05-15

问题切换(通用12篇)

问题切换 篇1

0 引言

发电机组的备用电源与工作电源可以是同一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系统。一般在同一系统时,两者间功角为0°或者很小,厂用电正常切换可以采用并联方式,即“先合后跳”,两个电源之间可以短时间并联运行,切换期间厂用母线不失电;如果备用电源与工作电源在不同系统,两者间功角一般不为0°,当这个角度比较大的时候,厂用电正常切换就无法采用并联方式,而要采用串联方式,即“先跳后合”,备用电源跳开以后再合上工作电源,这样一来,厂用母线必然有短时的失电。很显然,前种切换方式的安全性高于后者。

然而,在有的特殊情况下,即便是同系统间,备用电源与工作电源也存在较大的功角。例如起备变与机组处于不同的电压等级,且在远端连接,在有些运行方式下,备用电源与工作电源间功角就很大。大功角情况下的并联切换,必然产生环流,环流可能导致保护误动,也会对变压器造成一定损坏。

对于这种情况的切换问题,本文结合上安电厂#5机组整套启动调试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并联切换时功角与环流的关系、运行方式与功角的关系,分析了串联切换的失电时间,得出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合理的切换方式。

1 上安电厂系统简介

上安电厂共三期工程,一期(2×350 MW)#1、#2机组送出为220 k V升压站,二期(2×300 MW)#3、#4机组和三期工程(2×620 MW)#5、#6机组送出为500 k V升压站。这两个升压站均经输电线(约40 km)接入河北南网,在保北变电站经联络变互联,所以220 k V升压站和500 k V升压站属于同一个系统。

#5、#6机组高压厂用电压采用6 k V,设1台分裂高压厂用变压器,两台机组设1台同容量的起动/备用变压器。#5、#6机组启动/备用电源为取自本厂220 k V母线,因此,高厂变低压侧与起备变低压侧也是同一个系统。

上安电厂电气一次接线如图1所示。

2 功角分析

由图1可见,虽然高厂变与起备变是同一个系统,但是经过3个电压等级的电压转换,以及一定距离、功率的输电电路传输以后,厂变低压侧电压与备变低压侧电压之间已经不再是0角度了,而是有一个功角θ。这个θ角度的大小与500 kV线路和220 kV线路的传输功率、运行方式、电压水平都有关系,其大小为:

式中:P为L1、L2、L3、L4、L5等值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Xz为整个环路的电抗之和;Ugz为工作分支的电压;Uby为备用分支的电压。

不难看到,功角θ的取值范围为0°~90°,P和Xz越大,θ也越大。功角最大的情况出现在各发电机满负荷运行,而若干线路停运检修的时候,即电厂和电网联系比较弱的时候。

#5号机组厂用电切换采用的是并联手动切换。2008年4月#5号机整套启动期间,正好一回500 kV线路L2检修,只有一条线路L1投运,当机组负荷超过400 MW以后,厂变低压侧电压与备变低压侧电压之间角度差达到16°,超过15°的切换闭锁定值,导致厂用电无法手动切换。当#5机组出力达到满负荷以后,该θ角度最大值接近18°。当检修线路L2投运以后,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θ角减小了2°。为了满足并联手动切换闭锁小于15°的要求,必须降负荷。实际试验表明,当#5机负荷降到约300 MW以后,θ角的数值可以减小到12°。#5机组试运期间记录的机组出力与功角对应关系见表1。

3 并联切换时功角、阻抗电压与环流的关系及负荷分配

厂用电正常切换时,为了保证安全性,一般都采取并联切换的方式,即“先合后跳”。这样以来,厂高变和起备变将有短时的并联运行。这两个变压器并联后是否会产生环流,环流大小如何,与什么因素有关?以下就此进行分析。

理想的变压器并联运行要满足下列条件:

(1)并联联接的各变压器必须有相同的接线组别。

(2)各变压器都应有相同的变比,在空载时各变压器的相应各相的副边电压相等且同相,因而在副绕组方所构成的任何闭合回路中都不会有环流产生。

(3)各变压器应有相等的短路电压值,在有负载时,各变压器所分担的负载电流才能按照它们的容量比例分配。

上安电厂#5厂高变和#3起备变的组别相同,由于起备变可以有载调压,因此两者副边电压也可以调整一致,但是两者短路电压不一样。这样以来,虽然厂高变和起备变容量一样,但是在并联期间,6 k V工作开关与备用开关的电流将不会平衡。

由于特殊运行方式下整个环路的电抗较大、无功比较小,并且当整个电厂、尤其是#5机组出力较大的时候,厂用电切换点两侧将会产生大的功角。在这个功角下进行#5厂高变和#3起备变的并联切换,必然在变压器低压侧产生环流。所谓环流,指的是并联运行的变压器流过原边和副边的附加电流,该电流要产生附加损耗。如果环流较大,再加上正常工作电流,有可能使其中某一台变压器的电流超过额定值,使这台变压器绕组因过载而发热,最终使得变压器继电保护动作发信或跳闸。并联变压器环流表达式为:

式中:IC为环流;Ugz为工作分支的电压;Uby为备用分支的电压;ZK1为高厂变短路阻抗;ZK2为起备变短路阻抗。

可以看出,该环流正比于压差,而压差又主要受角差影响,因此在大功角下切换,必然产生很大的环流。

还要指出,大功角下#5厂高变和#3起备变的并联运行,还存在这两个变压器之间的功率交换,还将产生一定的附加电流,这里不再详述。

4 并联切换试验

以上分析可见,影响两个变压器并联环流的因素较多,相互影响复杂,定量分析较难。在#5机组整套启动调试期间,在功角不大于12°的情况下,进行了多次并联切换试验。图2是典型的试验波形,几次试验的功角与冲击电流关系见表2。

由图2可见,切换后前几个周波的冲击电流远大于负荷电流,而且波形发生畸变,偏向坐标轴的一侧。在工作分支和备用分支短时并联过程中,环流也比正常负荷电流大得多。由表2可知,最大的冲击电流幅值达到负荷电流2倍多。

尽管在以上几次试验都很成功,切换期间厂用母线电压平稳无波动,#5机组和#3起备变保护无误动,#5机厂用系统无异常,说明变压器质量较好,过负荷能力强,保护系统也很可靠。但是要看到,变压器并联环流大小有随机性,有时其瞬时值相当大。虽然短时间内的该环流是允许的,但必然会对变压器造成一定的隐性损害,长期积累也不容小视。

如果环流过大,将会对变压器造成损坏,甚至导致保护误动。1998年5月20日和23日,上安电厂3#机正常运行带负荷200 MW以上,厂工作段由启动变带,当时同期条件满足,手动快速切换3A2段成功,当手动快速切换3A1段时,切换成功后单元变差动保护动作。事后从变压器保护录波图上看切换成功后瞬间冲击电流很大,3A1段B相电流有崎变,出现非周期分量,导致保护误动作。

5 串联切换试验

鉴于并联切换方式导致变压器产生环流的问题,有必要考虑采取不会产生环流的串联切换方式。

串联切换也是厂用电正常切换方式的一种,即切换装置自动跳开工作电源,经小延时同时合上备用电源。由于是“先跳后合”,厂用电母线会有短时间的失压。这个时间越短,对厂用电影响越小,但是由于开关跳合闸时间的离散性,如果时间太短可能会导致变压器并联;这个时间如果过长,则在失电期间厂用母线电压下降,一些厂用负荷可能会跳掉。因此,串联切换的关键问题是在保证变压器不会并联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母线失电时间。

目前6 k V真空开关的跳闸时间在40 ms,合闸时间在50 ms,跳闸时间略小于合闸时间。为了防止开关跳合闸时间的离散性带来的误差,保证串联安全切换,在快切装置中设置串联切换延时为0.03 s。这样,理论上母线失电时间为40 ms左右。在#5机组带负荷情况下,进行了厂用电的手动串联切换,切换波形见图3,切换事件顺序记录见表3。

由图3及表3可见,工作开关跳闸到备用开关合闸时间为仅39 ms,时间极短。在此时间内,虽然母线上没有电源供电,但是由于电动机的反馈电势存在,实际上母线电压几乎没有下降,切换期间厂用母线电压基本平稳,#5机厂用负荷正常运行,#5机组和#3起备变保护无误动。试验结果说明串联切换方式可以满足正常切换的要求,串联切换延时的设置也是合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非正常情况下,串联切换也存在切换失败的风险。例如当工作电源跳掉以后,备用电源开关故障拒合闸,将导致厂用失电。有的快速切换装置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将已经跳开的工作开关再次合上的功能,但即使如此,这时候已经错过了快速切换的时机,只能进行同期切换或者残压切换,厂用电一般会受到影响,甚至全失。如果手动抢合工作开关,则母线失电时间更长。这种事件出现的几率非常小,但是在#5机组切换系统调试期间曾经发生过,也是采用串联切换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并联切换方式下,如果备用开关拒合,则切换装置不会跳工作开关,不会导致母线失电,这是并联切换比串联切换的一个优点。

6 厂用电的切换时机

为了减小并联切换期间的电流冲击,希望在小负荷、小功角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厂用电切换。因此,机组并网后厂用电切换时机就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现行运行规程和启动方案都规定机组厂用电切换应该在机组并网后负荷25%以上进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当厂用负荷(一般约为机组额定负荷的5%~8%)由备用电源切换到工作电源的过程,等于将厂用负荷由启备变转移到发电机,这样将会对发电机形成一个扰动,机组负荷越小,扰动越大,不利于启动初期的发电机稳定。当机组负荷比较大的时候,例如超过25%,进行厂用电切换对机组的扰动会比较小。目前的厂用电切换也都是在机组并网后带负荷25%以上进行的。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图4是上安#5机组厂用切换过程中的发电机、主变、高厂变功率曲线。由图中可见,当厂用电由备用电源切换到工作电源的过程中,主变输出功率瞬时减少了厂用负荷的数量,而发电机功率平稳无波动,即厂用电切换后厂用负荷并没有对发电机出力产生冲击作用。实际上,规定负荷大于25%进行厂用电切换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到负荷小于25%时机组运行不稳定,容易跳机。过早切换厂用电,当机组跳机以后又要切回备用电源,导致厂用电反复切换。

认识到这一点,就明白负荷大于25%进行厂用电切换的规定不是绝对的,只要并网后机组运行平稳,随时可以进行厂用电切换。这样一来,对于类似上安#5机组这种大负荷下厂用电功角过大的情况,就可以不必拘泥于“机组负荷大于25%进行厂用电切换”的常规,可以在小负荷、小功角的情况下及时切换。

7 结论

同系统间大功角下的厂用电切换采用何种切换方式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联切换和串联切换各有利弊。

从保证厂用电安全的角度看,并联切换优于串联切换,但大功角带来的环流问题不容忽视,从试验数据来看,并联切换的功角宜限制在10°以内。因此,应从运行方式上尽量创造适合并联切换的有利条件。事实证明,有功功率大于25%才能进行厂用切换是不必要的,只要机组运行平稳,任何时候都可以切换。在低有功时候厂用电功角小,有利于并联切换进行。

当某些特殊运行方式下,如果功角超过切换限制定值,或者无法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可以采取串联切换厂用电。为保证串联切换时开关动作可靠性,平时需加强对切换开关的检修维护。

摘要:发电厂厂用电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属于同一个大电网系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有大的功角,导致厂用电切换无法采用并联方式。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上安#5机组启动试验,对同系统厂用电大功角切换问题进行了探讨,纠正了某些厂用电切换的不正确观点,提出了合理的切换方式,并经过试验验证其合理性。

关键词:厂用电,切换,功角

参考文献

[1]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兵海,刘继安.火力发电厂低压厂用电系统保护定值配合问题的探讨[J].继电器,2006,35(3):68-70.ZHANG Bing-hai,LIU Ji-an.Setting Guide Analysis of Relay Protection in Power Plant LV Auxiliary Power System[J].Relay,2006,35(3):68-70.

[3]盘学南.运行变压器分接开关档位的调整方法[J].变压器,2003,40(1):30-31.

[4]陈华中.变压器原边电压不等并联运行时的环流分析[J].机电工程,2001,18(5):205-206.CHENG Hua-zhong.Analysis of Circulating Electric Current when the Transformer Original Side Voltage with Unequal Parallel Connection[J].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gazine,2001,18(5):205-206.

问题切换 篇2

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名 称 : CDMA2000 1x切换问题分析

业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G通信技术方向)

级 :

09电信班

名 :

洪攀 学 号 :

0903411009 指 导 教 师:

雷军丽

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关于 CDMA2000 1x 技术中切换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 通信网络的系统性能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移动网络优 化就是通过寻找一系列系统变量的最佳值,优化有关性能指标参数,建设一个覆盖良好,话音清晰, 接通率高的优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使网络最终在最好的资源利用率下达到一个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建成精品网络.目前形势下,加强网络优化,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实现 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经营效率以及竞争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对于 CDMA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更为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该系统是建立在同频率下 的码分多址系统,解决干扰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它的容量为软容量,所以网络优化 不仅能改善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还能增加系统的容量.CDMA 系统区别于其它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支持多种类型的切换,主要类型有硬切换,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这个特点在增强 CDMA 功能的同时也保持了呼叫的完整性.这些切换 对网络的性能和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 调整和控制这些切换及其参数是网络优化的 一项重要内容.2、课题的主要内容

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

1、CDMA2000技术的基本原理。

2、CDMA2000切换的分类,在空闲状态下的空闲切换,接入期间的接入入口切换、接入试探切换和接入切换,呼叫期间的软切换、更软切换、换频切换、同频硬切换、跨系统硬切换。

3、CDMA2000切换中导频信号集的相关概念,包括有效导频集、候选导频集、相邻导频集和剩余导频集。

4、CDMA2000相关的重要切换参数,包括T_ADD(导频切换加门限)、T_DROP(导频最低可用门限)、T_TDROPT_COMP导频比较差值门限SRCH_WIN_A用于搜索激活集和候选集中的导频、SRCH_WIN_N用于搜索相邻集中的导频、SRCH_WIN_R用于搜索剩余集中的导频和仅用于CDMA2000 1x的动态软切换参数,包括SOFT_SLOPE、ADD_INTERCEPT、DROP_INTERCEPT。

5、CDMA2000切换过程中包含的几类消息: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通用的)切换指示消息(UHDM)、切换完成消息(HCM)、邻区列表更新消息(NLU)。

6、CDMA2000切换失败的分析方法,包括切换许可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和切换信令问题。CDMA系统性能分析专题之 软切换失败分析 软切换失败是引起掉话的一个主要原因。软切换失败一般与以下几点有关:当服务导频的强度开始衰落,切换信令必须要及时发送,但如果反向链路衰落得太快,PSMM消息就无法被基站接收,导致切换失败。

7、CDMA2000切换失败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法。一般而言,由于切换是在小区及基站之间发生的,本小区的掉话有可能是因为其与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如果是这种原因应及时修改切换参数;同时我们需要检查小区周围是否有盲区存在,如果是因存在漏覆盖区或盲区而导致的切换掉话,可以通过增加新基站或扩大原有基站的覆盖范围来予以解决;对于因频率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掉话可根据实测情况适当修改小区的频率参数;对那些由于话务量不均衡,造成忙时因目标基站无切换信道而产生的掉话,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话务量的情况,通过修改或增加基站配置或者扩大原有基站的覆盖范围等办法来予以解决。

3、课题的时间安排

阶段

时间

确定课题名称,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12月1日——2011年12月15日 分析课题,查阅相关资料

2011年12月16日——2012年2月1日 完善课题内容,汇报中期报告

2012年2月1日——2012年3月31日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0日 完善论文内容,准备答辩

4、参考文献

[1] 常永宇,桑林,张欣等.《CDMA 2000-1X网络技术》.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P185-200 [2]习兆坤.《软切换对CDMA无线子系统的影响与控制》.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年第一期.P45-49 [3] 罗长远,冉崇森.《一种基于移动速率和移动方向的CDMA软切换策略》.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12月.第7卷第4期.P42-45

[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DMA2000 1x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浪为民.CDMA2000标准化进展.广州:移动通信,2006,2 [6]杨大成.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吴伟陵,牛凯.移动通信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张智江,刘申鉴等.CDMA2000 1XEV-DO网络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李怡滨等.CDMA2000 1x网络规划与优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0]BCDI技术论坛:http://forum.bcdi.com.cn/ [11]中国通信网络:http:/// [12]Vijay K.Gar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IS-95 CDMA和CDMA2000.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Kyoung Il Kim.刘晓宇.杜志敏 CDMA系统设计与优化 2000 [14] 张建辉.毕海.陈勇 CDMA系统小区负荷分析 2003

问题切换 篇3

打开上盖接通电源,用万用表电压档测接收机高频头(供给LNB高频头的)输出电压,垂直为13V,水平为17V,根据双极化高频头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电压切换原理,垂直12-14.5V,水平15.5-25V,该机供高频头的电压是正常的。如果安装多面天线接收卫视信号,用四切一切换器,在垂直极化状态转换天线,加上馈线损耗,切换器用电和高频头用电13V电压可能会变低,导致转换器不切换故障(正常高频头工作电流C头300mA左右,Ku头125-300mA,四切一切换器在30mA左右),把垂直电压提高是否能排除该故障呢?我便决定试一试(但不能超过高频头垂直电压14.5V,否则高频头水平和垂直极化无法切换)。

根据该机高频头供电原理,找到了供高频头水平和垂直切换电压的稳压块IC8,其原理如图所示,稳压块LM317T外形象一只中功率三极管,左脚为控制脚,中间为输出脚,右边为输入脚(稳压管脚向下,面对管正面),根据绘出的图分析原理,改变R4电阻的阻值,可改变lC8稳压块输出电压,因该机采用贴片元件焊接,小心用电烙铁焊下电阻R4,用万用表测电阻为10K,找来一只10K带脚电阻和一只5.1K可调电阻串联后焊接在原R4位置。打开接收机电源,让接收机处于接收垂直极化状态,用万用表测高频头输出的垂直电压,边调可调电阻边看万用表,当电压为14V时焊下可调电阻,用万用表测电阻为1.1K,找来一只1.2K电阻和10K电阻串接后焊入原R4电阻位置,实测供高频头的垂直电压为14V左右,水平电压18V,接上四切—转换器和四面卫星天线,设定(四面天线的)卫星接收参数,经反复试用感觉良好,四切一转换器切换自如。

电视转播信号切换网络问题研究 篇4

1 转播信号切换的基础

转播信号切换的基础是转播车的正常运行。要保证转播车的正常运行, 就必须实现电视节目运行系统的同步, 即需要有同步系统。那么何为“同步系统”呢?同步系统对转播车的作用就像神经系统对人的作用一样。由此可知, 同步系统对转播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负责整个转播车设备的同步运行。在转播车上, 使用黑场发出的标准黑场信号, 把信号输出后发给转播车中的设备, 实现信号的同步, 进而实现全转播车的同步。转播车的核心是切换台与CCU。其中, 切换台主要负责切换各路视频信号和叠加字幕等工作;CCU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控制单元, 它在转播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录制节目时, 没有CCU是根本无法工作的, 因为每一台摄像机都需要对应一台CCU, CCU为摄像机提供电源, 而摄像机拍摄的信号由同轴电缆同步传给CCU, 再通过CCU传给切换台与监视器, 最终为导播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

传统的转播车系统使用的同轴电缆可以把每一台摄像机的信号都传给转播车, 具有安全、可靠和不受干扰的特点, 有效保证了转播信号的质量, 技术较为成熟。但是, 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 这种同轴电缆的使用同样会给转播信号的传输带来很大的问题, 例如机动灵活性比较差等。这个缺点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录制节目时, 每次都需要铺设同轴电缆, 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由于摄像用的同轴电缆铺设完成之后, 摄像机的机位会被固定, 因此很难对运动目标进行长距离的跟随拍摄。为了解决传统转播车在信号切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提高转播技术水平, 增加无线讯道, 实现有线系统与无线系统的紧密结合, 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提高转播信号系统的灵活性和节目录制的质量。数字电视转播车设置的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不同。一方面, 无线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 但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 在选择无线系统时, 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测试, 从而选择合适的频率;另一方面, 转播车还应把最后的传输信号传给电视台的机房, 这也需要频率来运行。这个频率同样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选择, 从而保证转播信号切换的质量。

在利用无线摄像机录制节目, 需要对目标进行跟踪拍摄时, 目标与转播车的相对位置是无法固定的, 距离会时远时近, 方向也无法固定。在这种情况下, 无线摄像机的发射天线与转播车上的接收天线都只能选择全向的天线, 从而保证无线摄像机可以把所有方向的信号都传到转播车。当转播车的信号需要传回电视台的机房时, 如果转播车固定不工作, 就可以利用定向的天线传输转播信号;而如果转播车处于运动工作状态, 就只能选择使用全向天线来传输转播信号。这种全向与定向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保证了转播信号的传输质量。

为保证转播信号的质量, 还应该在转播车上安装延时器、光机等技术设备。当前, 最可靠的远程传输方式当属光缆, 因此, 在切换转播信号时, 要充分利用现代光缆技术, 从而提高转播信号的质量。

2 电视转播信号切换存在的问题

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网络电视节目转播的重要途径。但转播信号的传输会受到数据存储、接收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转播信号无法实现自由切换或者切换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观看体验。

3 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接收的基本原理

为了实现转播信号的安全传输, 电视台必须结合已有的直播信号接收传输设备, 利用卫星信号转发和调频信号转发两种接收传输技术, 从而使两路信号互为备份。在接收的音频信号送达总控之前, 需要用两路音箱进行监听, 最后选择质量最好的一路信号送达至总控。为了避免信号控制开关在关键时刻发生意外, 必须用卫星接收机与FM调频接收机将一路备用信号直接传输至总控, 形成一份紧急备份预案。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接收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4 解决电视转播中信号切换问题的方法

覆盖传输部在转播信号切换中的作用非常大。为了保证覆盖传输部的正常运行, 必须保证技术实施、设备更新和声音监听等多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 从而保证转播信号的自由切换, 避免转播信号在切换过程中因技术原因出现信号质量差的问题, 从而保证人们所观看节目的质量。

技术是保证转播信号自由切换, 提高转播信号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选择转播信号所需技术时, 必须综合考虑价格、安全性和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 保证满足转播信号切换的技术要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视转播信号的切换对保证转播节目的质量至关重要。信号的有效传输是转播节目正常播出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转播信号的质量,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三网联合技术和光缆技术。

参考文献

[1]贾雷.浅谈电视转播车的系统结构[J].科技资讯, 2011 (11) :38.

问题切换 篇5

一类离散的非线性切换系统的鲁棒镇定性问题

是基于切换Lyapunov函数方法,讨论了一类具有非线性扰动的线性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性问题,并深入讨论了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给出了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所得到的结果均以矩阵不等式表示便于实现.

作 者:毛北行 卜春霞 Mao Beixing Bu Chunxia  作者单位:毛北行,Mao Beixing(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数理系,郑州,450015)

卜春霞,Bu Chunxia(郑州大学数学系,郑州,450001)

刊 名:河南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ENAN SCIENCE 年,卷(期): 27(10) 分类号:O23.1 关键词:切换系统   鲁棒镇定   非线性扰动  

现场切换的思维艺术 篇6

首先,谈谈切换不到位的情况。

漏切。这种现象属于导播事先知道某个镜头必切,甚至做了精心准备,可关键时刻却漏切了。比如:前几年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就出现了漏切的遗憾。

错切。这类现象就更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导播在关键时刻对镜头主体不明确。访谈节目怎样处理嘉宾与现场观众的关系,电视晚会怎样处理演员与现场观众的关系,往往心中没数。现场观众一掉泪、一鼓掌、一欢呼导播不由自主地就切给他们了,这是一大忌。下面我们列举几种不同的"错切"现象,认真分析,找出一些规律来。

歌唱家郭兰英的独唱音乐会,当郭兰英唱完《小二黑结婚》中"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选段以后,非常热情地向观众介绍该剧的作者田川同志,观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烘托气氛,现场相当隆重。此时切出田川同志的镜头是最佳时机,可导播却把镜头切给了现场观众。等镜头切回田川同志的时候,他与郭兰英的热情握手,相互致意的细节已经过去了。

丢切。主要指把演员的"戏"丢掉了,这种例子也不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导播不懂得"戏眼"。比如,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的小品《儿子大了》,表现他们相依为命,互相关心时有一个动作:两人互相往对方嘴里夹菜,赵本山刚把菜放到宋丹丹嘴里,现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导播手疾眼快立马将镜头切给了观众。接着宋丹丹往赵本山嘴里夹菜的掌声更响,可电视观众没有看到。

其次,谈谈犯这些错误的原因。

一是忙中出乱。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就是典型的例子。该怎么切,什么时候切,事先导播是非常清楚的,因现场紧张、慌乱、手足无措,影响了大脑的思维,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遇到这种大型活动,导播一是对镜头心中要有数,二是头脑要清醒,有条不紊,才能万无一失。

二是对切换主体不清楚,心中没数。像以上列举赵本山、郭兰英等节目的例子就属于这一类。

三是盲目"耍"镜头。为了避免镜头单调,导播对镜头作些处理是完全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内容去处理。

四是对镜头的景别和镜头运动的实质不了解。镜头的景别(特、近、中、全、远景等),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升、降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作为导播一定要熟知这些基本常识,才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

五是要了解节目的特点和规律。访谈节目和文艺节目各有特点。访谈节目不需更多的运动镜头,主要强调镜头切换的准确性;文艺节目就复杂了,有动的(比如舞蹈),有静的(比如相声。化装相声除外),有场面大的(比如大型歌舞),有场面小的(比如独唱),有激烈的、快节奏的(比如抗洪抢险),有抒情的、慢节奏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设计也不一样,有平面舞台(一个层面),有立体舞台(两个层面或更多层面)等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就用不同的镜头去处理,镜头语言既流畅又准确,才能让观众赏心悦目。

六是要加强艺术修养。导播应是杂家,各种艺术形式你可以不精,但不能不懂。哪些地方是"戏眼"、"戏核",哪些地方出彩,你不仅要知道,还要会用镜头去表现。比如,在戏曲开打场面中,一个武功演员一口气翻了二十多个跟斗,翻到七八个时观众掌声响起,你"啪"地一下把镜头切给了观众,看得正起劲的电视观众被中断了。就是不懂镜头,也要知道这个地方应该看演员,或许电视观众正在数跟斗呢。

七是导播要与摄像沟通。节目的镜头虽然都是由导播切出,但是由摄像提供的。因此,除摄像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外,导播必须把节目的总体把握、具体要求、甚至分镜头与摄像沟通交流;摄像也可根据导演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设想,最后达到统一,做到胸有成竹,现场才能配合默契。

第三,弄清楚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几种关系。

从以上"错切"的例子看,大都是不该切给观众的时候切给了观众。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应 毫不犹豫地切给观众呢?

1.台上与台下合为一体时。

比如在一台国庆晚会中有一首歌曲联唱,其中的几处合唱部分都是由现场的方阵观众演唱的,尤其唱到"这是伟大的祖国……"时,台上的演员英姿勃发,台下的观众精神抖擞;台上的演员群情激奋,台下的观众放喉高歌;台上的演员挥舞国旗飘飘,台下的观众成了红色海洋(每位观众挥动手中的小国旗)。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整场气氛异常热烈。台上台下正打、反打镜头交叉切换;近景全景各种运动镜头灵活运用;场面巍巍壮观,情绪激动人心。这场面是台上台下一体的,怎么切也不会切错。

2.台上与台下产生互动时。

台上打擂的演员和台下支持的方阵(或拉拉队)产生互动时,要恰到好处地切给观众席。

3.台上的内容与台下的观众产生联系时。

比如《艺术人生》栏目中,当大山谈到他的中文名字是借用北京大学学生食堂大厨许大山的名字时,导播切入了台下的许大山,电视观众并不知道他是许大山,当主持人把他请上台并介绍给观众的时候,由于先前的铺垫,观众很快就记住了他。

4.台下对台上产生烘托时。

台上演员的表演对台下观众产生效果时(或哭或笑或鼓掌),切入观众镜头可以对电视观众的情绪有所感染。但切记:不能中断演员的精彩表演,保证表演的连贯性。只能在表演的"空当"中切入。

第四,如何准确把握现场切换。

1.以"情"为主。

尤其在访谈类节目中,被访嘉宾动情之处一定要把镜头给他,甚至要用近景或特写。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要把镜头切走,切走要有理由。比如访谈栏目《做客五频道》采访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薛伟,当薛伟谈到初到英国的艰难经历时,导播切入了一个观众镜头:中景,镜头慢推特写,他的眼圈红了,他的眼睛湿润了,眼泪流出来了,他在擦泪……随着薛伟画外音的步步叙述,这位老人的感情也在渐渐深入。电视观众在想:他是谁?为什么比别人动情?当主持人介绍他是薛伟的父亲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原来这些遭遇薛伟从来没有告诉过父母。"儿行千里母担忧",真正疼爱儿女的还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像这样的观众镜头不仅应该切,而且还有"文章"可做。

2.以"演"为主。

演:演唱者,表演者也。尤其在演出中的一些精彩之处(演唱的华彩部分)、惊险之处(杂技)、神秘之处(魔术)、动情之处(戏剧、小品),以及绝活、绝技等,都不要为切观众镜头而中断演员的表演。

3.以"动作"为主。有些节目是以动作为主的,比如:舞蹈、杂技、戏曲的开打、哑剧等。它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达语言、语汇和意境,所以,在切换中一定不要中断。若要切给观众,原则只有一条:不能影响"戏"。

4.导播们一定要记住:你切出去的镜头是给电视观众看的,不是给现场观众看的。所以,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受众心理,我们切出去的画面是他们最想看的画面,而不是导播强迫他们看的画面。

问题切换 篇7

1 电压切换继电器同时不动作造成保护装置电压互感器断线

1.1 问题分析

(1) 隔离开关辅助触点接触不良引起电压切换继电器同时不动作。

(2) 电压切换回路故障引起电压切换继电器同时不动作。

(3) 电压切换继电器本身故障, 造成电压无法正常切换。

1.2 防范措施

(1) 针对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可靠性不高造成母线电压无法正常切换, 致使保护装置电压互感器断线的问题, 建议定期维护隔离开关辅助触点, 并及时修复可靠性低的辅助触点。

(2) 保护定期检查要认真仔细, 检查完毕后认真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电压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造成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强制并列

2.1 问题分析

(1) 倒闸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步骤有误造成电压互感器二次反充电。

(2) 隔离开关辅助触点接触不良引起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反充电。

(3) 调试过程中加压试验导致电压互感器二次反充电。

(4) 电压切换继电器未带电复归引起电压互感器二次强制并列。

2.2 防范措施

(1) 对于第一种情况, 电压互感器并列操作装置应在母联开关合上之后倒负荷操作前投入, 在倒负荷操作结束后, 母联开关断开之前退出。当两组母线电压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时应发出信号, 在发“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期间, 运行值班人员严禁断开母联开关, 以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反充电。

(2) 对于第二种情况, 首先建议修复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 提高其动作的可靠性, 有条件的可以更换为真空辅助触点;其次, 用隔离开关两个辅助触点并联后去启动电压切换中间继电器, 提高其动作的可靠性。

(3) 对于第三种情况, 二次加压试验时应可靠断开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回路, 拔出电压切换继电器插件或者解开切换前的二次电压线;试验工作结束后, 经测量核对后方可恢复。

GSM无线网络的切换问题及优化 篇8

1 GSM网络切换中的问题

探讨网络切换的问题, 要从网络切换的流程来看。网络切换的程序包括六个基本的程序:信号的测量处理;信号切换判断;小区筛选;目标用户排序;网络切换执行;切换失败处理。在这六个基本过程中, 信号的测量和处理是第一个程序。信号的测量是手机用户在童话的过程中, 移动台在通信专用模式下对当前的通话过程和质量进行测评, 测量包括对当前用户所用的服务小区和临近的服务区的信号进行测量。这一检测包括上行检测和下行检测。之后的切换判断是判断网络的切换是否生效。比如相同的BSC的判断应当由BSC进行判断, 而非BSC则当由MSC进行判断。接下来是小区的筛选。切换的种类繁多, 但主要考虑的是筛选过程中的层优先级, 还有是否有信息的禁止进入等情况。但是最常用的切换触发条件还是这些, 比如上行干扰切换、下行干扰切换, 功率预算切换等。再是切换的执行, 从小区筛选中的第一位开始。最后是切换失败处理。

知道了GSM网络切换的过程之后, 再来看现在网络切换中的问题就会清楚得多。现在GSM网线网络切换中出现很多问题, 这里以网络切换中的最大问题, 就是由于网络切换时发生故障而导致掉话的问题为例来分析。

网络切换导致掉话是指, 手机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由于网络切换问题, 而非正常地终止通话。掉话问题的产生和很多因素相关, 比如信号质量下降导致的干扰, GSM网络覆盖面不够导致的掉话。但是网络切换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网络切换中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参数定义的合理性问题:在越区切换的过程中, 参数的定义不合理会造成掉话问题。比如切换功率控制参数U-RXLEV-DLP, URXLEV-ULP等, 或是上行电平切换门限L-RXLEV-ULH。这些参数的定义不合理容易造成越区切换失败。

信号强度滞后值的设置问题:信号强度的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呼叫在切换时丢失。信号强度滞后值 (SSHY) 的设置必须足够强, 如果强度不够, 那么小区基站就会在短时间内无法处理切换呼叫。

切换信道过于繁忙:网络切换发生在相邻的小区时, 如果这些小区都很繁忙, 那么目标基站就会出现没有切换信道的问题。手机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无法占用相邻小区的空闲信道, 从而造成不能满足最低工作门限, 从而导致掉话问题。

信号盲点造成掉话:基站建设不够造成覆盖面不够, 或是基站建设遇到大片水域和特殊地形, 比如山地地形, 此时的信号反射容易出现异常。而相邻的基站有无法覆盖这一区域。此时就会出现无信号的空缺地带, 从而引起掉话问题。

2 GSM网络切换的解决办法

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让GSM的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针对这些情况, 在基础建设上, 必须有坚实的基础设备作为基础。在主设备上, 比如天馈系统、基站建设上, 必须提高质量和覆盖面。在配套设备上也必须保证其质量, 比如电源系统、传输设备必须保证其完好。同时要解决切换过程中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要做以下的工作:

(1) 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不正常的问题:要及时从MSC、BSC的告警信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参数定义问题, 如果相邻的小区的参数定义有问题, 这种问题就会在MSC、BSC中显示出来。所以关注MSC、BSC, 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参数的不一致问题。

(2) 优化网络:利用OMC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进而发现不正常的原因。利用OMC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可以将系统中的隐形问题和硬件问题都发现出来, 从而加以解决。优化网络可以加速流量, 同时加强信号, 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繁忙造成的掉话问题。

(3) 进行场强测试:利用无线场强测试仪在小区周边进行测试, 进而发现信号的强弱和盲点。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特别要对与目标小区有切换拓扑关系的点进行测试, 其中拥塞率高地点更要惊醒测试。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案。

3 结语

通过对无线网络切换问题的优化, 可以更好地解决网络切换的问题, 从而使无线网络的使用更为流畅, 提高使用的质量。在解决中对除了对基础的设施建设的投入之外, 还要加强对网络切换中要用到的各种参数等加以解决和优化。

摘要:GSM作为现代重要的通讯技术, 对现代的工作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但是现在的GSM中的网络切换问题仍影响着GSM的使用。本文探讨了GSM网络切换中的问题, 以及先关的解决办法。

问题切换 篇9

三门核电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拟建设6台1 251MW的机组。每台机组设置6段中压母线(ES-1和ES-2段为核岛中压母线,ES-3、ES-4、ES-5和ES-6段为常规岛中压母线),为电厂内的用电负荷提供电源,确保电厂的稳定运行。6台机组共用2台容量为31MW的辅助锅炉,可在主蒸汽不可用(如电厂初次启动)时为汽轮机轴封系统提供轴封蒸汽,还为主给水和启动给水系统的除氧器提供加热除氧所需蒸汽,为热水加热系统热交换器提供蒸汽。在设计上,由辅助锅炉中压进线断路器的合闸信号闭锁厂内的电源切换。因厂变或辅变的一个分支容量是44MVA,故辅助锅炉电极处于运行状态时进行厂内电源的切换将导致变压器过负荷。为此,本文将结合调试实际情况,对闭锁信号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可行建议。

1 辅助锅炉中低压配置

从#1机组的辅变B 2个分支出来的2段中压母线ES-7和ES-8分别给辅助锅炉电极供电,其配套系统及厂房内的照明、暖通、火警等设备通过ES-7段中压馈线下的干变,由下游的电机控制中心供电,其中低压供电情况如图1所示。

在机组投运前,为了使辅助锅炉热备用或冷备状态可靠,需要维持辅助锅炉系统相关的控制柜、加热器和泵等的供电。从设备维护保养的角度考虑,由于三门核电紧邻大海,气候潮湿,因此厂房内电气盘柜的加热器及共箱母线伴热电缆等需要维持供电,直流蓄电池需要浮充和定期充放电,厂房内的照明、暖通和火警等设备需要持续供电。按照目前的设计,辅助锅炉A或B不投运,而ES-7段下游的干变投运,也将闭锁厂内电源的切换,但这是不合理的。

2 调试阶段采取的临时措施

#1机组辅变带载情况如图2所示。ES-1、ES-5和ES-3段母线由辅变A(厂变A)供电,ES-2、ES-6和ES-4段母线由辅变B(厂变B)供电。在ES-7段中压母线合闸,下游厂房内配套负荷运行,而辅助锅炉电极未运行时,不需要闭锁厂内电源切换,因为总负荷容量不超过400kVA,不影响厂内电源切换,而且辅助锅炉厂房的配套设施由ES-7下游的低压供电,正常情况下需投运。由此可见,设计存在缺陷,可采取如下方式来解决。

(1)从#1机组拉一路低压电源至辅助锅炉低压配电装置,以满足除辅助锅炉电极外的其它负荷需求。该方式存在的问题:核岛及常规岛的中压没有多余的备用间隔;目前主体厂房结构已固定,若将电缆由核岛或常规岛低压拉到辅助锅炉厂房,则施工量很大。此外,在发生厂变到辅变的电源切换后,ES-7段的低压还是会失电,而且采用临时电源意义不大,待临时电源拆除后问题依然存在。

(2)采用短接线将厂内电源切换允许信号由辅助锅炉进线改到辅助锅炉电极馈线。应用这种方式后,在辅助锅炉进线合闸而辅助锅炉电极馈线未合闸的情况下,厂内电源的切换是允许的,基本可以解决设计缺陷。

调试阶段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但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1)PLS(电厂控制系统)显示与实际不一致。这是因为原设计中送到PLS的信号是ES-7段或ES-8段中压进线断路器的合分闸信号,改进后实际送到PLS的信号是电极馈线断路器的合分闸信号,但是改进时只从电气部分修改了接线,而仪控后台的信号未修改。为此,运行人员需要在规程中明确信号实际来源,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辅助锅炉进线断路器到PLS的信号不仅作为厂内电源切换允许信号,还作为辅变高压侧隔刀4B01和地刀4B02的就地/远方合分软逻辑。此外,4B01和4B02还有一套控制合分的硬逻辑,且该硬逻辑中引入了辅助锅炉进线断路器的另一个位置接点。只有当软逻辑和硬逻辑条件均满足时,才能进行4B01和4B02的合分闸操作。这样,就导致了4B01和4B02的合分软硬逻辑不一致。如果4B01在合位,ES-7段或ES-8段中压进线在合位,电极馈线在分位,那么在硬逻辑失效时,可能操作4B01分闸,不符合电气五防的逻辑。

由此可见,第二种方式虽然解决了厂用电切换信号的问题,但是又造成PLS显示不一致和隔刀、地刀软硬逻辑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只能作为临时的解决方案。

3 建议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可取消辅助锅炉进线断路器到PLS的厂用电源切换允许信号,将其电极馈线断路器的合分信号送到PLS作为厂用电源切换允许信号,如图3所示。

因为要增加送入PLS的信号,所以新增辅助锅炉进线到PLS的控制电缆(六芯,其中四芯用于进线的分、合信号,两芯为备用)。在电缆路径问题上,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采用备用芯送辅助锅炉电极馈线的合位信号,到PLS侧再通过继电器产生分位信号。这种方式下,不需额外的控制电缆,只需PLS有备用的卡件;同时,修改PLS的后台逻辑和厂用电源切换的相关显示信息。这样,在辅助锅炉电极未工作而辅助锅炉房配套设施工作时,不会闭锁厂用电源的切换,并且主控室画面显示与现场一致,也不存在隔刀和地刀软硬逻辑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彻底解决了原设计缺陷。

4 结束语

在设计阶段未全面考虑辅助锅炉厂房配套负荷的运行工况,而将辅助锅炉中压进线作为厂用电源的切换允许信号,导致在辅助锅炉电极未投运而中压进线合闸时闭锁电源切换,从而不满足现场实际运行需求。调试阶段采用临时方式,虽然解决了厂内电源切换信号的问题,但又导致辅变高压侧隔刀和地刀的合分闸软硬逻辑不一致,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上述的设计缺陷,在综合分析运行工况的情况下,从经济性和现场实际情况出发,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后续的电气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工况,减少类似设计缺陷的发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设计审查工作,以减轻调试工作量。

摘要:针对厂内电源切换通过辅助锅炉中压进线断路器的合闸信号进行闭锁存在的问题,结合调试需要将闭锁信号改为辅助锅炉电极馈线,但由此又导致后台监控画面与实际不对应、辅变高压侧地刀和隔刀合分软硬逻辑不一致的问题,为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源切换,辅助锅炉,中压进线,闭锁,调试

参考文献

[1]顾军.AP1000核电厂系统与设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

问题切换 篇10

对于双母线系统上所连接的电气元件,在两组母线分开运行时(例如母联断路器断开),为了保证其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电压保持对应,以免发生保护或自动装置误动、拒动,要求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二次电压回路随同主接线一起切换。用隔离开关两个辅助触点并联后去启动电压切换继电器,利用其触点实现电压回路的自动切换[1]。

变电站运行中保护二次回路电压切换异常而导致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情况,在二次回路故障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这里提出来给大家作一下探讨。

2电压切换异常问题探讨与对策

一、分析典型事例,提出防范措施

2007年11月3日15时,中山小榄站220KV母差失灵保护RCS-915A动作,切除220kV1M、2M母线上所有开关,造成220kV小榄站全站失压。事后调查发现,传统电压切换回路设计存在缺陷,若母线刀闸辅助开关常闭接点故障而不能接通(常开接点正常),可能造成I、II母电压切换回路中的双位置继电器同时动作,致使I、II母PT于二次侧并接。若此时I、II母存在电势差,将在电压切换回路中形成很大的短路电流,烧毁电压切换继电器,甚至可能导致失灵保护动作。而传统的“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采用串接于电压切换常开接点回路中的常规继电器,不能准确反映母线刀闸位置接点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将无法对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准确报警。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类似问题,提出几点防范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1)保护屏的电压切换回路中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应采用双位置继电器接点,以便监视双位置切换继电器工作状态。当保护屏的切换电压回路采用双位置继电器接点时,如遇刀闸位置异常或双位置继电器本身故障引起了接点粘死,导致两组电压非正常并列的情况,以上信号会保持直至故障排除(见附图一)。对于已投运的设备,若原有回路利用单位置继电器接点发信的,应利用本屏内已有的备用双位置继电器接点,并接到原有的单位置继电器同时动作的信号接点上,增加屏内端子间的配线(按附图二粗实线所示)。

(2)母线运行方式的判别应由断路器失灵保护完成。断路器失灵保护功能应包含在母线保护内,此时电流检测由母差装置提供,判别启动功能由断路器失灵保护完成。

(3)PT一次投运前安排运行人员在PT转接屏处分别检查两组PT的二次电压是否正常,是否符合PT运行状态,防止两组PT在二次侧并接。

二、用隔离开关辅助触点控制的切换继电器,应同时控制可能误动作的保护的正电源;有处理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与同时不动作等异常情况的专用运行规程。

以上这种方式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所选用的中间继电器,在断电时应保证可靠失磁复归。同时,其触点容量应保证在电压回路故障通过短路电流时,不致发生粘连现象,以防止造成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一次侧母线反充电。

(2)当分别控制两组母线电压的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时,应发出信号。在发出信号期间,运行人员不允许断开母联断路器,以防止电压互感器反充电。

当切换继电器工作不正常,两继电器均处于失磁位置时,应有电压回路断线信号指示。如出现这一信号时,应立即将失去的保护退出工作。在处理完毕确认保护电压回路恢复正常后,才允许将保护装置重新投入使用。

(3)如果使用这种切换方式的距离保护时,没有采取防止直流电压短时中断引起误动的措施,则自动切换回路的设计与调整,必须保护控制正电源的触点比控制交流电压回路的触点迟闭合、早断开,并保证有足够的压力。同时,每一保护的切换回路,都应分别进行模拟直流电源短时故障或短时断续供电的试验(电源中断时间小于一、二段切换继电器的复归时间)。试验中,保护应保证不误动作。

(4)运行中的隔离开关,在不停相应的保护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其辅助触点的维修工作。

(5)自动切换回路发中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停用距离保护进行处理,不应使用短路某一回路或将切换继电器卡死的办法来使保护继续运行。(2)

当两组电压互感器二(三)次电压切换继电器,出现同时动作或同时失磁时,要发出报警信号,否则容易造成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向停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反充电,或将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的熔断器熔断。其设置如图3所示。图片,串入合闸位置继电器的触点没有必要,而且有害。这是因为:如果某一线路停电检修,则母线侧的两组隔离开关均断开,线路断路器也在断开位置,因此,合闸位置继电器的动合触点亦在断开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不会发出“两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同时失磁的信号”。

当线路检修完,准备送电时,首先将母线侧的隔离开关合入,则1KQM或2KQM切换继电器动作。但如果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接触不良,切换继电器1KQM或2 KQM不动作。此时,线路断路器仍在断开位置,故合闸位置继电器KCP不动作,其动合触点不闭合,所以图中不会发出失压警报信号。当线路断路器合入时,如果线路没有故障,而负荷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微机保护装置误动作跳闸;如果合到线路出口三相接地短路,则保护装置将要带限时动作,此时,它的上一级II段保护可能动作切除故障。所以图中的KCP触点应该取消不用。这样,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引起运行人员注意[3]。

3运行与维护

通过以上的分析,保护二次电压切换回路故障,主要是隔离开关辅助接点检修维护不到位、切换继电器检验质量不良及切换继电器的直流电源回路存在问题。在投运前的验收工作中就严格对待,不满足反措要求的必须坚决整改;在操作时出现异常情况要中止操作,报告调度,同时应认真检查分析,弄清情况后,经调度同意才能继续操作。

对于电压切换回路,每年必须对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切换继电器进行检查,重点在接触部分,要保证接触良好。尤其是隔离开关辅助接点接触不良的现象频频发生,对一次维护人员应有明确的规定。二次电压回路容易出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它的定期检查和要求,因此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4结束语

前面主要介绍了保护二次电压切换回路异常的问题和要吸取的教训和防范对策,目的在于堵塞电压二次切换回路出现的漏洞,加强电压二次回路运行的可靠性,减少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的隐患,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邹森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张裕品牌策略切换的背后 篇11

张裕品牌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从中找出不同阶段张裕品牌策略的核心以及品牌策略切换的逻辑。

第一个阶段是行业导入期。

在这个时期,企业竞争的焦点不在于刺刀见红的市场蚕食,关键在于协同起来打开市场空间。在这个阶段,品牌的最大风险是投入大量资金,见不到需求的产生,这种风险也被称之为“市场鸿沟”。可以看到,张裕在这时采取的是“无差异市场策略”, 用单一品牌的方式(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相同)的策略来推广公司旗下的系列产品,并不对需求进行细分和多品牌化,市场投入能有效形成聚焦式合力。在这个阶段,企业品牌经营的最高层级实质是品类经营,即在消费者认知未清晰建立起来之前,把自己的品牌等同于该行业品类,如可口可乐之于“黑色碳酸汽水”,脑白金之于“年轻态保健品”,我们把这种策略称之为“品牌控位策略”——控制品牌投入的风险,聚焦到用单一品牌进入新兴市场,建立品牌与品类之间的关联。

第二个阶段是竞争凸显期

即葡萄酒行业完成行业导入后,步入品牌竞争阶段。我们把这个时候的品牌策略称之为“品牌分位策略”,即如何通过细分,更透彻地理解消费者需求,率先塑造区隔市场,在这个市场周期,如果细分化品牌建设晚半拍,就极有可能受到各类竞争者的夹攻,当年福特坚守T型车而受到通用细分车型冲击的事件将会重演。在这个时候,张裕品牌建设的方向也很明确:细分化和高端化,先人一步做出品牌变革,启用多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了百年酒窖、爱斐堡、黄金冰谷、解百纳多个品牌,并以张裕母品牌为背书,全线布局高中低端各细分市场。

第三个阶段叫做格局形成期

即葡萄酒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开始凸显出来,行业前三的地位基本形成。在这个时期,品牌领先者经常采取的策略叫“品牌升位策略”,如整合价值链,从单点优势形成系统优势;建立高端品牌,树立领导者的创造力形象。张裕和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卡斯特合作,建起了中国第一个酒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还在国内首次推出私人酒窖服务,另外张裕还布局上游葡萄园,改进质控体系,推出大师品牌,这些举动对于提升张裕品牌领导者形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张裕有一个举动很值得借鉴,就是与国际著名葡萄酒企业进行合作,以联合品牌的方式使得自身品牌提升,这实际上是采取的是“品牌杠杆策略”,以一个更高的品牌来拉动自身品牌的升级。

第四个阶段就是张裕当前面临的阶段

如何从中国市场领先品牌转化成国际市场认可的品牌,从“中国的张裕”到“世界的张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张裕需要厘清“张裕”这个品牌背后代表什么,与波尔多、拉菲这类老牌的欧洲品牌精神的差异是什么,这种差异不是简单的产品品质和口味所能支撑的。和白酒不一样,由于葡萄酒起源于欧洲,单纯打文化牌、历史牌能不能形成有效的差异,我表示怀疑。这种舶来品的中国本土品牌再进入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案例不多,青岛啤酒是少有的案例。在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张裕应该更精准地找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核心价值,而非将其在中国的品牌定位直接嫁接到国际市场的运营上,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某种葡萄酒的品类代名词。国际化,任重而道远,祝张裕走好。

我们必须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来分析张裕,单从某个时点来评析其成功或失败,然后对它的品牌策略进行复制都是刻舟求剑。

问题切换 篇12

关键词:切换正系统,切换次序参数化,最优控制

1 引言

在自然界或人造系统中都存在一类能量, 它们总取非负值, 比如物理中的绝对温度、物质密度、位移、电位, 化学中的浓度, 生物中的生物数量, 社会学中的人口数量等, 这些变量都是可以用非负量来描述, 相应的动力学系统就可以应用正系统来描述。当初始条件和输入是非负的, 系统的状态和输出也是非负的, 则称系统是正系统[1,2]。正系统理论在生物, 通信[3,4], 经济等领域有相关应用。

最优控制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根据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选择一个容许控制律, 被控对象按给定要求运行, 使得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而对于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是要设计切换序列及找出最优控制输入, 一个合适的切换序列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切换序列包括切换次序, 切换时刻及切换总次数, 一些学者针对不同的切换序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2002 年, 尹增山[5]利用分段梯度下降法分析了切换系统的优化问题。2006 年, Xu[6]针对切换次序和切换次数固定、切换时刻可变情况, 提出两阶段法研究最优控制问题, 两阶段法为切换系统的最优问题研究构建了基本框架。2008年, 向峥嵘[7,8]利用离散动态规划法, 给出满足切换系统最优控制的条件等相关证明, 并利用遗传算法讨论了含有阶跃干扰的切换系统最优控制。2011年, 方志明[9]对一类切换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和最优控制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 关于切换正系统最优控制的研究成果比较少。2010年, Zappavigna[10]讨论了连续线性切换自治正系统的稳定性, 并讨论线性切换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给出最优切换序列的满足条件。2011年, Najson[11]讨论了切换正系统的状态反馈指数稳定性, 基于状态反馈指数稳定, 进一步讨论了切换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上述关于切换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是基于稳定性分析, 从而得出最优控制理论证明, 没有给出求解优化序列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切换次序参数化作为离散控制输入, 研究一类时滞线性自治切换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本文主要符号记法:表示矩阵A的所有元素是非负的 (非正的) ; A f0 (p0) 表示矩阵A的所有元素是正的 (负的) ;λ (A) 表示矩阵A的特征值; µ (A) 表示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的最大实部分; ρ (A) 表示矩阵A的谱半径;akl表示矩阵A的第k行第l列元素。

2 切换正系统描述

考虑离散线性切换系统:

和连续线性切换系统:

其中x ( k ) , x (t ) ∈Rn是切换系统状态变量, Ad, Ac分别表示系统矩阵, 式 (1) 和式 (2) 分别含有m, n个子系统。

定义1[2,12]已知矩阵A , 当且仅当akl≥0, k ≠l, k, l =1, 2, L , n, 则称矩阵A是Metzler矩阵;当且仅当 µ (A) <0 , 则称矩阵A是Hurwitz矩阵;当且仅当ρ (A) <1 , 则称矩阵A是Schur矩阵。

定义2[1]如果, 且有, k ∈ ¥ , 则称系统 (1) 是正的。

定义3[1]如果, 且有, t >0 , 则称系统 (2) 是正的。

引理1[13]已知系统 (1) , 当且仅当, 则称系统 (2.1) 是正的。

引理2[14]已知系统 (2) , 当且仅当Ac, i =1, 2, L, m是Metzler矩阵, 则称系统 (2) 是正的。

上述给出了线性切换正系统的模型及满足切换正系统的相关定义和引理, 对于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 主要应用共同线性余正Lyapunov函数法进行分析, 文献[10, 12 , 14]给出了相关理论成果。由于干扰, 元件老化, 信息传输等问题, 时滞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下面将分析一类含时滞的切换正系统最优控制问题。

3 切换正系统最优控制

考虑由M个时滞离散线性正系统[15]组成的切换正系统:

其中, L , M , x (0) =x0, k∈ ¥+, d为常时滞参数。

由于系统 (3) 为时滞离散自治切换正系统, 而系统 (3) 在任意一个时间段内有且只有一个正子系统活动, 其余正子系统是不活动的, 根据文献[9]研究切换系统序列优化设计的研究方法, 将时滞切换正系统 (3) 的切换次序参数化作为离散输入, 将系统 (3) 转换如下等价模型:

式中u1, u2, L , uM是关于时滞切换正系统 (3) 的活动次序, 令U =[u1u2LuM]T作为系统 (3) 的离散输入, 且满

由式 (5) 知, 若第i子系统活动, 则相对应有ui=1 , 否则ui=0 ;且在任意时刻有且只有一个子正系统活动。

例如由3 个时滞离散正子系统组成的切换正系统 (3) , 将其转化为模型 (4) 有

可以利用U =[u1, u2, u3]T来表示各子系统的切换顺序, 如U取值为:

则表示切换正系统切换2 次, 离散切换正系统 (6) 的活动次序依次为正子系统3, 正子系统1, 正子系统2。

考虑时滞线性离散切换正系统 (4) 的最优控制问题, 寻找最优切换次序U*, 使性能指标:

达到最小, 其中Q为定常矩阵。

若要找到时线性滞离散切换正系统 (3) 的最优切换次序使性能指标 (7) 达到最小, 即找到u1, u2, L , uM的活动次序。但不能直接应用基本最优控制理论方法进行分析, 需将系统 (3) 等价转换成系统 (4) , 则最优控制问题等价转换为:

考虑时滞线性离散正系统 (4) , 找到最优控制输入U*, 使性能指标 (7) 达到最小。

当研究时滞线性离散切换正系统 (3) 在固定时刻、固定切换次数情况下, 找到最优切换序列U*, 使目标函数 (7) 达到最小, 因为U作为系统的控制输入, 取值只为1 或0, 因此可以应用离散动态规划方法求解上述最优控制问题。

当时滞线性离散切换正系统 (3) 的切换次数不确定时, 下面给出关于时滞线性离散切换正系统的最优切换次序定理。

定理1 对于时滞线性离散正系统 (4) , 如果控制输入参数ui满足:

则系统 (4) 的性能指标 (7) 达到最小, 其中p (k) 是下列方程的解:

边界条件p (N) =0 .

证明考虑系统 (4) , 令

目标函数为式 (7) , 令Hamiltonian函数为:

从上式可以得出状态方程和协态方程, 然后根据离散系统的极小值原理分析过程和参考文献[16]中定理的分析方法, 当存在常时滞d时, 可以逐步推导得出条件 (8) , 得证。

注由于系统 (3) 等价系统 (4) , 因此对于系统 (3) 的离散控制输入U亦满足条件 (8) 。且控制输入参数的取值受时滞d的影响, 对最优切换时刻是有影响的, 同时p (k) 是关于时滞方程的解, 对性能指标的最优值是有影响的, 下面数值例子将分析时滞对切换时刻和性能指标的影响情况。

上述分析了时滞离散切换正系统最优切换次序满足的条件, 根据离散系统的方法, 考虑时滞连续切换正系统的最优切换次序问题。

考虑由N个时滞线性连续正系统组成的切换正系统:

其中x (0) =x0, t ≥0 , Ai, i =1, L, N是Metzler矩阵, h为常时滞参数。

考虑系统 (9) , 找到N个时滞线性连续正系统的最优切换顺序, 使性能指标达

达到最小, 其中Q为定常矩阵。

首先, 根据时滞离散线性切换正系统的等价转换方法, 将系统 (9) 进行如下等价转换:

式中u1, u2, L , uN是系统 ( 9 ) 的活动次序, 令U =[u1u2LuN]作为系统 (9) 的控制输入, 并满足条件 (5) 。

下面将给出时滞连续线性系统 (11) 满足的最优切换条件定理。由于控制输入U是离散的, 取值只为0 或1, 无法直接应用连续系统极小值原理进分析。为此, 假设控制输入U是在[0, 1] 区间的连续输入, 即ui在[0, 1] 上连续, 然后再分析这种假设是可行的。

由性能指标 (10) 及根据连续系统的极小值原理和定理3.1 的分析方法, 易得出如下定理。

定理2 对于系统 (11) 的最优切换次序问题, 如果控制输入ui满足:

则系统 (11) 的性能指标 (10) 的最优值为

其中λ (t) 是如下方程的解:

边界条件 λ (tf) =0 .

在定理2 证明中, 假设了控制输入U是在[0, 1] 区间是连续输入, 由于控制参数ui={0, 1}, 显然可知ui∈[0, 1], 且在任意时刻有且只有一个子正系统活动, 在证明过程中这种假设是成立的。同时, 文献[16]和文献[17]在讨论连续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时, 也是假设离散控制输入在区间内连续的方法进行分析。

当分析时滞离散切换正系统的最优切换次序时, 可采用离散动态规划或判断条件 (8) 分析切换次序;当分析时滞连续切换正系统的最优切换次序时, 可以将系统的变化区间进行离散化, 可以应用数学规划法就行分析求解。定理1 和定理2 基于切换次数参数化方法, 分析了时滞切换正系统的最优切换次序问题, 下面将给出时滞连续切换正系统最优切换次序的数值例子。

4 数值例子

例1 考虑由2 个时滞线性连续正系统组成的切换正系统:

其中系统参数如下:

初始值t =[0, 2] , h为常时滞参数。

考虑时滞切换正系统 (13) , 找到最优切换次序, 使最优切换序列使性能指标:

达到最小。

根据定理2, 将时滞切换正系统 (13) 转换成如下等价系统:

其中协态方程和边界条件:

最优切换次序u*满足:

在t =[0, 2] 内, 时滞切换正系统 (13) 只切换1 次, 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常时滞h的变化对最优切换时刻和性能指标 (14) 的影响较大, 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当取不同时滞项时, 系统的状态曲线不一样, 如下图所示的系统状态轨迹。

由图1 可知, 在多次切换条件下, 不同时滞切换正系统 (13) 的状态是渐近稳定的。

5 结束语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的国家干预下一篇:武术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