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与气动

2024-05-16

液压传动与气动(精选12篇)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1

一、引言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是我们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 也是上海海事大学2012-2014年重点建设课程之一。由于本课程概念抽象,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效果一般。

二、优化教学结构

我们以高职教育的专业技能要求为依据, 改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看懂一般的液压传动系统图;能简单使用、调试液压设备;能够分析和排除液压元件和液压传动系统的最常见的故障。根据改进的教学目标再优化安排教学结构: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体系结构, 将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四个实用模块教学, 每个模块由几个工作任务组成, 由浅入深, 逐步展开课程学习内容。

三、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

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法。由于专业理论课的概念大多很抽象、知识点广而多, 学生经常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全不懂, 考前全知道、考后全忘掉”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创新, 那么专业课的教学就不会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要求, 在本学科理论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一) 信息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将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表现起来更加直观、易懂。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液压与气动传动系统的原理图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解决了教师难教, 学生难懂的问题, 适合进行强化教育、有利于实现学习个体化;可以提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便于课后自习和复习。

2.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对于课程新的教学探索与尝试。在开展计算机辅助试验教学环节中学生应用相关计算机软件组建液压或气动回路,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检验。作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 专门购买了几套模块化生产教学培训系统 (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 , 该系统可以模仿自动化生产线和工程实际运用中的各种气压的工作过程。通过在MPS系统实训, 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元件组成特定功能的回路, 增强了动手与实践能力。

(二) 感性引导法

1.理论教学感性化引导。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模型、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素材进行感性化引导。学生在感性化教学情景中可以将要探索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 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实验教学感性化。实验教学就是其感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对于学生也是理论与实践最有效的结合,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加感性化。

(三) 小组学习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导,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师流汗学生看”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学生缺少有助于培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内容, 更谈不上培养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实行小组学习法, 旨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模块四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中的任务3为例介绍对于本课程小组学习法的实施步骤。

1.布置工作任务。向学生说明本节实验教学的思路, 列出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工作中设备出现液压油液泄漏过大情况, 影响正常工作。分析原因, 并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2.制定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后制定工作任务的计划与分工。小组按照下述过程进行讨论。

(1)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

(2) 查阅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列出液压设备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

(3) 采用排除法找出设备故障所在

(4) 提出解决设备故障的方法

3.总结汇报。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宣布本组讨论的结果, 并陈述理由。若各组之间意见不统一, 将由教师向大家公布最佳方案并陈述理由供学生进行参考。

4.教师总结。由教师将设备出现振动故障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 介绍正确的排除方法。并举例该设备出现其他故障的可能原因及其相应的排除方法。

三、改进考核评定办法

考核形式在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公平地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本课程最终成绩评定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知识能力, 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该项目主要通过教师出题学生笔试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50%。

实践能力, 考核学生工作计划的制定、元件的拆装与调试等方面的动手能力。该项目主要对学生现场实践环节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20%。

方法能力, 考核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新理论的自我学习能力。该项目主要以小论文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15%。

团队合作能力, 考核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其他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这个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来完成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15%。

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注重平时学习与实践参与, 最后的考试也比较轻松简单, 教学效果显著, 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四、结束语

高职《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从传统单一的教学体系结构优化为四个实用模块教学结构, 并采用了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从2013上半学年对2011级机电专业本课程的实践结果显示重点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探索改革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应该依托校企合作的背景, 通过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改进教学成绩考核办法等方面努力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

关键词:高职,重点课程建设,教学结构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2

液压与气动实验分别是: 1.压力控制回路设计实验、2.调速控制回路设计实验、3.双缸顺序动作回路设计实验、4.双作用气缸速度控制回路设计实验。

实验地点:在实验一号楼101~105分室做实验。

实验要求:

一.提前5分钟到实验室。

二.来实验室前一定要把实验回路似定好方案,并在白纸上画出液压回路图。

三.做实验之前分好组(一个小班分两批,一批分开四个小组)。

四.实验报告每人用A4纸打印(复印)4份。

因为这4个实验是设计性实验,与普通性实验不同,老师只是给了框架给你们,目的是让你们去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请你们要多看看书。按照指导书要求做好实验,并完成好实验报告。

参考书“液压与气压传动”主编:李笑。

主要参考章节:第6章 液压基本回路、第11章气动基本回路。

主要参考回路图(四个实验分别是):

1、压力控制回路:图6-1(a、b)、图6-2(a、b)。

2、调速控制回路:图6-8(a、b)、图6-10(a、b)、图6-11(a、c)。

3、双缸顺序动作回路:图6-30。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3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无论从工作到生活,从学校到社会都需要有创新意识。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民族的进步都需要不断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的过程。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不是单纯的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书上的知识转化、提炼,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新知识。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的创新教育,我认为包含两个方面:(1)创新方法的创新。创新教学是对教师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知识。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2)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在教学中不是“授之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现在我以《认识液压技术①》(通过传递和控制压力与流量来传递控制力量与速率)一节为例讲解创新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教学案例,如液压千斤顶。以趣味化的现场教学课堂,让学生初步认识液压系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绘制千斤顶的工作简图,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过程,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和解决问题。结合现场的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认识液压技术,画出简单的液压系统示意图;

(2)知识目标 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

(3) 创新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任务实施

(1)千斤顶初体验

每一组桌上摆一个千斤顶,让学生思考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然后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千斤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指出它和我们的课程“认识液压技术”有什么联系?然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

(2)千斤顶游戏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然后让每一组学生顺时针拧紧油压千斤顶的截止阀,让一位学生单脚站立于千斤顶上面,双手扶墙;另外一个学生上下扳动千斤顶手柄,顶起上面的学生,其余学生观看这一过程,并记录体会。再逆时针打开截止阀,使千斤顶复位,来回反复以上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体会。

(3)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通过前面的游戏,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千斤顶有了表层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思考、讨论它的内部结构。如何可以用一个杠杆顶起重物?它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画出千斤顶的结构简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像。

根据学生的初步作业情况,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步去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时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体现出来。

最后给出千斤顶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对照分析,思考这样设计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4)真实环境体验

让学生到液压试验台观看液压系统装置,观看液压系统的工作方式。思考它主要由那些部分组成?对照书上的表格找出对应的元件。加深学生对液压系统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液压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把课堂最大范围的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遇到问题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应具备的条件有: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测、猜测、质疑等各种能力。

注释:

①通过传递和控制压力与流量来传递控制力量与速率。

参考文献:

[1]邹建华.液压与气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许箐,刘振华.液压与气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胡东芳.解读创新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4

传统的“教师、黑板”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机械类课程培养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以“实用、够用、会用”为标准, 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堂设置在实验 (训) 室, 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电气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我院已经开始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设计过程

教学改革后的课程设计坚持以坚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 以知识教育为支撑的理念, 每个教学情景提出一个案例 (任务) , 如图1是课程设计流程图。在课前要求同学们根据实训室设备情况分组, 并进行简单预习。课程开始时教师提出课程任务, 并对准备所用的理论难点进行讲解。

1.1 课程案例 (设计任务)

设计某物料的自动往复式抓取机的机械臂, 要求通过双作用液压缸的自动往复动, 实现机械臂的伸缩。提供的液压、电气元件为双作用液压缸、电控行程开关、三位四通双电控换向阀、电气控制盒等。学生完成设计后, 能够在按下电气控制按钮时, 使双作用液压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动往复运动。提示可以先利用软件进行液压、电气回路设计, 设计正确后可以利用实训室内现有元器件进行验证。

1.2 利用FluidSIM—H软件进行设计验证

FluidSIM软件能对液压和气动系统进行快速有效的设计, 并能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 检验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FluidSIM—H是该软件的液压模块。

设计过程: (1) 按照设计任务新建液压回路文件。利用软件的仿真功能验证液压回路是否正确, 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2) 设计电气控制回路, 并进行验证。 (3) 学生设计完全正确后, 在实验台上进行验证。 (4) 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如液压管中因有油压, 而不能顺利接到液压上等问题, 同时在指导过程中对优先完成任务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 进行改进设计。

1.3 教师点评讲解

教师根据在指导实践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分析、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动作进行纠正, 听取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 最后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和总体评价, 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同时在讲解后可以针对部分优秀同学的改进设计 (新思路) 进行讲解, 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 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

2 结语

在《电气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两届学生教学改革实践中, 发现这种课程设计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王瑞清, 马宏革.电气液压与气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余金伟.FluidSIM软件在气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8 (6) :22-23.

3-2液压与气动教案 篇5

齿轮泵

齿轮泵是利用齿轮啮合原理工作的,根据啮合形式不同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因螺杆的螺旋面可视为齿轮曲线作螺旋运动所形成的表面,螺杆的啮合相当于无数个无限薄的齿轮曲线的啮合,因此将螺杆泵放在齿轮泵一起介绍。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公式

V = 2πz m 2 B z — 齿数,m — 齿轮模数,B — 齿宽

1)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为增大泵的排量,应增大模数,减小齿数。2)齿轮泵的齿轮多为修正齿轮。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1.泄漏与间隙补偿措施

齿轮泵存在端面泄漏、径向泄漏和轮齿啮合处泄漏。端面泄漏占80%—85%。

端面间隙补偿采用静压平衡措施:在齿轮和盖板之间增加一个补偿零件,如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在浮动零件的背面引入压力油,让作用在背面的液压力稍大于正面的液压力,其差值由一层很薄的油膜承受。

2.液压径向力及平衡措施

 齿谷内的油液由吸油区的低压逐步增压到压油区的高压。作用在齿轮轴上液压径向力和轮齿啮合力的合力 F = K p B De K为系数,对主动齿轮K=0.75;对从动齿轮K=0.85。

困油现象与卸荷措施

1)困油现象产生的原因 齿轮重迭系数ε>1,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时,它们之间将形成一个与吸、压油腔均不相通的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随齿轮转动其大小发生变化,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2)困油现象的危害 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油液受挤压,导致压力冲击和油液发热,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会引起汽蚀和噪声。3)卸荷措施 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4)开设卸荷槽的原则 两槽间距a为最小闭死容积,而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叶片泵

叶片泵又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用,单作用叶片泵可作变量泵用。

1.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在转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而得名。

2.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一次,故称为单作用。双作用叶片泵

结构组成

1)定子 其内环由两段大半径R 圆弧、两段小半径 r 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2)转子 铣有Z个叶片槽,且与定子同心,宽度为B 3)叶片 在叶片槽内能自由滑动

4)左、右配流盘 开有对称布置的吸、压油窗口 5)传动轴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由定子内环、转子外圆和左右配流盘组成的密闭工作容积被叶片分割为四部分,传动轴带动转子旋转,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定子内表面,因定子内环由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故有两部分密闭容积将减小,受挤压的油液经配流窗口排出,两部分密闭容积将增大形成真空,经配流窗口从油箱吸油。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径向力平衡。

2)为保证叶片自由滑动且始终紧贴定子内表面,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

3)合理设计过渡曲线形状和叶片数(z≥8),可使理论流量均匀,噪声低。

4)定子曲线圆弧段圆心角β≥配流窗口的间距角γ ≥叶片间夹角α(= 2π/ z)。

5)为减少两叶片间的密闭容积在吸压油腔转换时因压力突变而引起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口前端开有减振槽。单作用叶片泵

1)定子 内环为圆

2)转子 与定子存在偏心e,铣有z 个叶片槽 3)叶片 在转子叶片槽内自由滑动,宽度为B 4)左、右配流盘 铣有吸、压油窗口 5)传动轴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变量原理 定子右边控制活塞作用着泵的出口压力油,左边作用着调压弹簧力,当FFt,定子将向偏心减小的方向移动,泵的输出流量减小。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

1)调节压力调节螺钉的预压縮量,即改变特性曲线中拐点B 的压力大小 pB,曲线 BC 沿水平方向平移。

2)调节定子右边的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定子的最大偏心距emax,即改变泵的最大流量,曲线 AB上下移动。

柱塞泵

柱塞沿径向放置的泵称为径向柱塞泵,柱塞轴向布置的泵称为轴向柱塞泵。为了连续吸油和压油,柱塞数必须大于等于3。1)径向柱塞泵 2)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 3)阀配流径向柱塞泵 4). 轴向柱塞泵

5). 斜轴式无铰轴向柱塞泵 1.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 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1)缸体 均布有七个柱塞孔,柱塞底部空间为密闭工作腔。2)柱塞 其头部滑履与定子内圆接触。3 定子 与缸体存在偏心。4)配流轴 5)传动轴

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结构特点

1)配流轴配流,因配流轴上与吸、压油窗口对应的方向开有平衡油槽,使液压径向力得到平衡,容积效率较高。

2)柱塞头部装有滑履,滑履与定子内圆为面接触,接触面比压很小。

3)可以实现多泵同轴串联,液压装置结构紧凑。

4)改变定子相对缸体的偏心距可以改变排量,且变量方式多样。2.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1)缸体 均布Z 个柱塞孔,分布圆直径为D 2)柱塞滑履组 柱塞直径为d 3)斜盘 相对传动轴倾角为α 4)配流盘 5)传动轴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点

1)三对磨擦副:柱塞与缸体孔,缸体与配流盘,滑履与斜盘。容积效率较高,额定压力可达31.5MPa。2)泵体上有泄漏油口。

3)传动轴是悬臂梁,缸体外有大轴承支承。

4)为减小瞬时理论流量的脉动性,取柱塞数为奇数:5,7,9。3.斜轴式无铰轴向柱塞泵

工作原理与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类似,只是缸体轴线与传动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摆角β,柱塞与传动轴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传动轴旋转通过连杆拨动缸体旋转,强制带动柱塞在缸体孔内作往复运动。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6

关键词 高职 液压 气动 课程 教学设计

由于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在各行业越来越普及,先进国家生产的工程机械、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等90%以上都是采用的液压传动或气压传动的。客观上要求高职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因此《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被大多数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列为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和数控等机械类专业也把它列为必修课程之一。如何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相关知识,形成液压与气动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备相应的液压与气动操作技能,是该课程教师和学生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自动化类、制造类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经验,在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新的整体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学习资料、教学团队、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反馈。

一、设计依据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干意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这些专业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液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气压传动的组成、液压系统图、职能符号、优缺点等; (2)液压传动基础中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管路液体的压力损失计算等; (3)具有液压元件结构、原理、功用、拆装、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4)具有气压元件结构、原理、功用、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5)具有液压基本回路设计、连接、调试维护能力; (6)具有综合设计和控制维护液压基本回路能力; (7)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8)培養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元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定位要求,部件的加工间隙、加工精度等知识。 (2)具有检测,调试,维护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3)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的综合能力; (4)参与诊断并排除工程机械常见的液压气压故障的初步能力。

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三、学习资料

1、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四版)、邹建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9

2、参考资料:

《液压与气压传动》,左健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三版),张宏友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

3、拓展性学习材料:

《液压工程手册》 雷天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实用液压机械故障排除与修理大全》 陆望龙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四、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和企业专家组成。

(1)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应熟悉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具备操作、维护、设计大型机床、大型工程机械控制设备的能力,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主讲教师:机电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5年以上。

兼职教师:机电一体化技术或相关专业毕业,在液压或气动相关行业工作5年以上,具备大型工程机械控制系统设备维护、设计能力。

(3)企业专家: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操作、维护、设计大型机床、大型工程机械控制设备的能力,具备高级技师或技师职称。

五、教学准备

1、教室:

多媒体教室(含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液压与气动仿真实训室。

2、实训条件:

液压与气动技术仿真实训室配置(表1)。

六、教学单元(模块)及内容(表2)

七、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方法,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

2、参与式教学、体验式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行动学习,“在做中学”。 以实训开始,先行后知的 “在做中学”,采用边提问、边实践、边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在“学”中“做”。

3、讨论交流法。课程教学中,经常将关键工业应用技术拿出与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4、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竞赛的结果记入考核成绩。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考核与评价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学习阶段的考核量化标准,按量化指标对过程和结果实施考核。课程总体上以理论考试成绩占60%,学习活动过程占40%组成。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加分奖励。

九、教学反馈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尽快地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1)课程组老师常规教学提问反馈;

(2)召开学生坐谈会反馈;

(3)根据学生实训结果反馈;

(4)问卷调查反馈。

由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是在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自动化类、制造类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提出的,考虑问题较为全面,并且非常切合实际,实施起来不仅方便而且可行。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相关知识,形成液压与气动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备相应的液压与气动操作技能的目的。说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满足《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液压与气动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宏友.液压与气动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7

液压与气动属于机械设备快速发展的一门技术, 被广泛地应用到民用工业、机床、机械工业、汽车船舶等行业中, 也逐渐从单一形式发展成为传动、控制、检测与维修的一体化操作流程, 主要体现在液压与气动的设计、对设备维修技术以及管理应用的开发等。本文着手于培养学生应用的实践能力而开展实践性教学, 并根据液压与气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一些困惑以及改革对策而展开分析, 通过对问题的发现, 致力于解决问题。

二、存在的困惑

《液压与气动》课程中最难以理解的有如下三种类别:一是分析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是根据负载去选择有关元件的调定压力, 三是元件结构的掌握, 尤其是动力元件的结构相对复杂, 学生们不理解便不能掌握。此现象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 不重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经常会犯一种普遍的错误, 就是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 多讲解不是不好, 只是学生未必能全部吸收。从教学课程安排上分析, 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课节要占总体的85%, 而对学生识读系统图、安装调试及排除能力的培养却不充分重视, 给实践性教学带来了压力。

(2) 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如果没有抓住核心, 片面性地进行教学, 会使课程效果不强, 不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自主创新课堂, 呆板的学习环境培养不出国家的栋梁, 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真技术, 制约了液压与气动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3) 实践技术能力不强。教师没有把实践性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没有重视此环节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缺乏对模拟实验的关注, 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 学到的只是书本上浅显却复杂的理论, 操作性不强, 也就没有真正做到掌握这门专业技术, 学习效率也降低了许多。

三、解决的对策

(1) 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前提, 充分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利用新科技, 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将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任务, 主次分明, 分次重点讲解, 着重讲解核心内容。例如液压与气压的传动原理, 执行元件、动力元件、辅助元件及动力元件等各种元件的识别, 液压与气压的基本回路, 大方向要掌握好, 并着重讲解液压与气压的传动系统, 体现工程的实际部分。对于了解液压的工作原理、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部分, 只要扎实掌握以上的基础, 就会促进后面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先要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框架有初步的了解, 清楚脉络, 慢慢地渗透实践学习中去。举个列子, 例如在学习液压元件时, 不要单单介绍其工作原理及应用, 要放在操作系统中去学习, 要选择回路作为载体, 可以选择速度控制为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以压力控制的液压系统, 以方向控制的汽车起重机系统以及综合性能注塑机系统, 充分让学生明白液压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养成认真研究其内部组成及工作原理的习惯, 为学会安装、调试以及故障排除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多介绍实例, 把学习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2)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学生的领会能力, 采用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 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 因为《液压与气动》是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 所以教师要从实例着手, 根据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液压系统所具备的特点时, 列举旋转木马的例子, 根据旋转所需要的能量应选择哪种动力源?如何与设备进行连接?怎样传递能量?让学生自我分析比较, 从而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到在应用中学会扬长避短。又如在学习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时, 应以磨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为例子, 分析磨床怎样运动的, 怎样实现, 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系统分析整个液压系统元件, 使他们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能深刻的认识。此外, 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用多媒体系统教学, 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又可以将难以理解的部分通过直观演示, 增强学生的吸收能力, 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实践性教学。理论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去, 所以实训课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实训能让学生了解液压元件以及实际操作性, 学会简单地设计液压回路,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让他们学到对液压的认识、拆迁、连接以及检测的完整性操作, 使他们初步拥有查找及排除的技能。

四、结论

以上是我对液压与气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困惑与解决的对策进行的分析, 液压与气动是机械工业的核心, 而机械工业是我国发展的核心, 所以为培养我国专业技术性人才,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从实践出真知, 真正地掌握核心内容, 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来。同时,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利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授课, 重点着手于实践性教学, 抓住重点,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成才, 从而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树海《.液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液压与气动, 2008 (5) .

[2]曹建东, 龚肖新.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冯艺.项目教学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 2010 (16) .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8

可通过登陆网址http://www.chpsa.org.cn/magazine_main1.aspx或收听我刊的官方微信chpsa-yqm了解杂志的相关情况。如遇到订阅上的问题, 可与我刊发行部取得联系。

联系人:李绍云联系电话/传真:010-68594900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9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该课程已经成为机械类必修课程。考试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可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进课程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建立试题库系统进行考试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库的建设, 首先实现了试题的优化选取, 解决了《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师出卷任务繁重的问题, 是实行教考分离的主要方式, 它符合教育科研的客观规律,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其次通过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和丰富教学内容, 能够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为学生自学自测也提供了优质的试题平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试题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 试题库系统的组成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覆盖面较广, 包括各种液压元件、液压回路、液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 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各部分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考试涉及的题型也较多, 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类型。另外, 由于分析题和计算题有时会包含一些液压职能符号及液压回路图, 所以在试题库系统设计时采用了对象存储, 将试题与答案分别按照一个对象存储到数据库中。为了对各种类型的试题操作方便, 把这些题型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数据表中, 教师在使用该系统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题型进入不同的数据表, 对其中的试题进行各种操作。在每一个数据表中, 每一道试题和相应的答案作为一条记录保存在试题库系统的组成数据表中, 试题与答案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便于教师对试题和答案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由于分析题和计算题有时会包含一些液压职能符号及液压回路图, 所以建立了专门保存图型的文件, 这些保存的图形与试题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 试题库系统的功能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包括了基础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功能、液压回路设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要求不但具有合理的试题库管理系统, 还要求具有科学的试题库自动组卷系统。根据试题库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试题库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提供不同题型, 不同难度的试题, 其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中等、偏难三类, 由教师自行选择, 可对试卷进行修改和调整。

2. 试题库具有很好的维护和管理功能, 进行试题的录入、修改、查询及删除等操作。

3.试题库能够自动组卷并生成相应答案, 输出打印。

整个题库包括试题库管理系统和自动组卷系统两部分, 用户可通过试题库系统进行添加试题、编辑试题及删除修改试题, 通过试题库组卷系统实现自动组卷, 并可随时进行编辑、浏览、打印等操作。在生成试卷过程中可同时生成标准答案, 和试卷形成配套文件, 便于以后阅卷工作。

三、试题库系统工作流程

(一) 试题添加工作流程

试题添加是题库管理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质量的好坏 (这里的质量主要指的是试题的录入是否正确, 对于试题的质量, 主要与出题的老师有关, 系统无法控制) , 直接关系到试题库试题质量的好坏。对模拟考试系统接下来的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实现, 有很大的影响。所以, 进行试题添加时除了需要题库管理员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外, 系统本身还要充分考虑到题库管理员可能犯的错误, 以及题库内部的关联。用程序化的形式对试题的录入进行严格的限定。尽最大的努力确保试题录入的质量。

(二) 试题修改工作流程

试题修改也是题库管理模块重要的功能之一, 虽然系统录入时对进入试题库的试题做了严格的检测, 但是毕竟还有很多内容是系统无法检测的, 例如, 题目内容表述错误, 题目出现错字等等。另外, 由于试题是由题库管理员录入的, 在录入的过程中, 即使已经十分的注意, 出现差错也是难免的。试题修改功能为题库管理员提供了一个在一定范围之内对试题进行修改的功能, 使题库管理更人性化。

(三) 试题删除工作流程

当发现题库中某道试题存在严重错误不容易修改, 或者试题已经不用时, 我们要将试题进行删除。一是可以减小数据库的大小, 二是可以避免不用的试题再次被选入试卷。完成删除的试题将不会存在于试题库中, 所以, 在进行试题删除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判断和多次的询问, 以减少由于题库管理员误操作把有效试题删除。

(四) 试题库组卷系统

组卷系统根据试题结构不同生成试卷, 依次在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中抽取要求数量的试题和答案, 分别按顺序放在两个Word文档中, 形成试卷和标准答案两个独立的文档, 如图1所示为试题库组卷系统窗口。

四、结束语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试题库的建立是实现教考分离, 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该试题库功能齐全, 操作方便, 界面友好,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试题库的建立使考试更加公正、公平, 试题更加标准化,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液压与气动技术》已成为各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该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教考分离, 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而且减少了教师工作量。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可完成试题的添加、编辑、修改等功能, 还可进行自动组卷, 操作方便,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试题库

参考文献

[1]关浩.液压传动试题库研究[J].液压气动.2000 (5) :3-4.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10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高等教育培养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性越来越强。如何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优秀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摆在了高等教育的显著位置。需要对课程设置、课时、课堂与实验、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改革,以培养出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研究创新型人才以及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1 课程设置

根据我院本科、专科兼顾,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地位,首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为“创新研究型人才、应用实践型人才并举”,同时根据各个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分别制定液压与气压传动指导性教学方案。

1.1 机械类本科教学的教学方案

机械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工作,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其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是通过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各种液压气压元器件原理和特点、回路和系统的应用功能和特性、新型元器件和发展应用方向、液压与气压传动研究、设计的基本能力。课程为48学时,其中含实验8学时,为考试课。

1.2 机械类专科教学的教学方案

机械类专科毕业生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应用工作,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其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是通过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各种液压气压元器件原理和特点、回路和系统应用功能和特性、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维护、管理的基本能力。课程为40学时,其中含实验10学时,为考试课。

1.3 材料成型类本科和专科教学的教学方案

材料成型类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会用到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其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是通过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基本液压气压元器件原理和特点、熟悉回路和系统应用功能特性。课程学为36时,其中含实验6学时,为考查课。

2 教材与教学内容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基本的工业控制技术之一,开设广泛,出版的教材也比较多。通过对20多本教材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

(1)内容过多,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讲授内容多,尤其是气压传动系统内容过多,在规定学时内无法全部讲授。所以应适当减少气压传动的内容,增加讲授指导。

(2)内容单一:适用于本科的教材实践性内容少,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少关注。专科教材讲授的理论偏少。

(3)学习基础高:所有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教材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深度的流体力学和机械结构方面的知识。然而很多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要求,流体力学和特殊机械结构尚未学习,使得专科和非机械类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应该淡化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过程,突出工程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4)习题太少:例题讲解和课后练习题过少,尤其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原理思考题和问答题、概念判断选择和填空题没有或太少。

(5)系统分析雷同老化:多本教材的液压传动系统分析举例雷同,没有结合社会上广泛应用的新型设备比如挖掘机系统进行原理分析和讲解。

(6)教学和学习缺乏指导:应在每章附上教学指导和学习指导,方便教师选择讲授内容和学生掌握重点。

针对上述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和总结,结合各专业和本专科学生教学目标,开展了新型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的编写工作。特色如下:

(1)同时兼顾本科和专科教学,内容丰富全面,适当减少气压传动内容。力求物理概念准确、简练、清晰既有理论推导又有使用维护总结,内容有广度也有深度,有重点有比较。

(2)突出液压元件的原理、功能、特点、性能计算和应用,回路和系统的结构、性能、特点层次清楚。

(3)充分利用实物外貌和剖视图,以及简捷、形象的原理图,直观的对各种液压和气动元件、回路和系统的结构、原理、特点进行介绍,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每章增加讲授指导和学习指导,增加大量的例题讲解和计算题、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既方便教师的内容选择、作业布置和测试出题,又给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结构、原理和各种概念提供了便利。例如建议授课教师对机械类本科生讲授液压系统的设计一章,对液压元器件的使用维护内容则不予讲解,而机械类专科和材料成型本、专科学生不建议讲授设计内容,机械类专科则建议讲授元器件和系统的使用维护内容。

(5)增加工程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讲解,适应社会需求。

(6)教材配套多媒体电子课件以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内容丰富的动画生动讲解各种原理和结构。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专科各专业的培养方向、目标要求和课时结构,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科研项目、生产经验和教学实践,依托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如下:

(1)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体验、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大量的重复性板书中解放出来,将讲授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导、分析、归纳与综合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技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工程性强,液压元件的原理图、结构图和系统回路图比较多的特点,大量采用动画仿真。液压元件的原理图全部采用动画仿真模拟。回路和系统图采用加入流动过程和阀门切换的演示图,既形象地讲解了各种原理和结构,也节约了大量的画图时间,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满意。

(3)课堂上引入丰富有趣的视频资料,讲解各种案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注意力。比如讲授液压换向阀时利用我国澳星发射时火箭紧急关机的视频说明液压阀可靠性的重要性。讲授密封件时,利用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密封圈失效造成爆炸的视频说明密封圈的重要性。

(4)重点引入流体压力测试实验、液压泵拆装实验、液压泵原理实验、液压缸及控制阀性能实验、系统回路实验,编辑实验指导用书,对实验目的、原理结构、实验方法、实验整理进行说明,便于学生完成试验并掌握相关内容。

4 师资水平

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包括基本教学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以及工程背景知识3方面。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授课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宣讲能力和授课技巧,应重视讲课艺术、提高教学能力。决不能对着书本和屏幕,更不能照本宣科。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视首课的内容,要通过各种工程实例重点讲清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大学专业学习和以后就业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遵守学生逐渐认知的规律,授课内容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实例到理论再到应用,对问题的讲授简练准确、重点突出、逻辑清楚。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授课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流体力学理论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还需要熟练掌握液压元器件、液压回路与系统、气压元器件、气压回路与系统的原理、结构和特性,了解常用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与性能,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发展的方向与进展。这样讲起课来就能得心应手,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

授课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的能力和经验。教师通过科研课题,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丰富的工程经验可以使教师旁征博引、以绝不重复的工程和生活示例充实、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利用课堂、课间、课后与学生交流,注重提问启发,引导思考,及时批改作业并集中讲解作业中的共性问题,经常表扬学生。同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期末的总复习中将各章的要点、概念、原理、结构、特性总结出来,精炼浓缩,使学生复习有目的、有重点、有内容、有方法。

5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课程考核采用多种方式,把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业、上课出勤、课堂提问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进行评价,以避免造成学生平时不听课、不认真学习,考前死记硬背、突击过关的现象。所以,首节课上就要讲清楚课程的考核方式,引导和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主动认真地学习掌握理论和应用知识。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11

关键词:液压 气动 课程改革 调研

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中职学校开设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要的液压与气动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在工作中动手解决问题(如安装、维护、调试、维修液压和气压控制元件或控制设备等)。因此,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的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一些企业和相关学校进行调查,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如下分析,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企业调研情况

1.调研内容

通过调研无锡市一些外企、国企和私企等,了解有关专业信息。

(1)走访行业协会和各企业。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工人及本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进行座谈和研讨,了解企业中各个岗位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理论知识构成、技能要求等方面的情况,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行业协会和各相关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进行处理,得出课程建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从我们收集的问卷分析来看,目前机电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工艺员、质检员、机床操作工、维修钳工、维修电工等。

与这些岗位相关联的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具有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2.调研结果

(1)液压与气动技术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行业众多。如轻工业制造、冶金及汽车、工程机械、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因此就业岗位十分广泛。

(2)随着无锡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在企业中,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先进设备越来越多;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很多先进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使用不当导致的液压、气动故障影响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缺乏维护和保养知识,维修技术不过关,造成生产水平下降,这都与人才缺乏有关。

二、相关学校调研情况

通过调研三所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发现各学校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呈现了各自的特点。

1.一所中职学校

该校由于缺乏相关的液压气动实验设备,因而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实验课”的阶段,大部分实验采用FESTO软件模拟和数控机床的基本维护。任课教师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缺乏项目化教学基础。

2.一所五年制高职学校

该校对该课程进行了数字化建设,提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开放性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油压千斤顶、数控立式内圆磨、基于PLC的JF170机车、数控铣床、自动物料搬运系统六个项目,均贴近工厂实际。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LC控制,增强了本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机电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任课教师认为该课程依然存在不足:为实现项目化教学而在企业真实案例选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改造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前后兼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学校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具有丰富的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内容采用企业中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已经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并且有自编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在课程上坚持理论与操作并重,强化工程实际应用,并在教学中积极聘请企业老专家授课。

三、笔者学校教学现状

一是课程虽然已采用项目化教学,但是项目不够典型,与工厂对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自2006年起,笔者所在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现状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液压气动控制技术教材,设计了7个教学项目,其中2个为综合类机床设备的液压气动回路,1个为生活中的气动回路,其余的4个为简单的气动回路。教学项目中很难突出生产实际要求,缺少设备的基本维护和保养知识,教学项目不够典型。

二是虽然有较丰富的教学设备,但教师没有注重对设备资源的再开发和深度利用。

学校教学设备中只有2个执行元件(单作用汽缸、双作用汽缸),这让教学过程中形象表达相关项目有所欠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已有的教学设备进行重组和开发,并将其运用到现实教学中。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套适用于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任课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发了一些适合与本校教学的课例,也有了教学辅助材料,但是沒有成为校本教材。目前主要采用的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不能满足教学的全部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

四是教学考核评价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全过程评价,缺乏激励性。

教学考核虽然以气动的设备安装、调试、气路认识为考试要点,但考试整体比较简单,对学生没有激励性。学生很难通过考核获得成功感,考核过程重在结果,无法完整体现教学过程。

四、对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制定出适合中职机械类学生学习的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根据调研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定适合中职机械类学生学习的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着重突出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2.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校实际条件编写校本教材

目前学校采用的教材中缺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鲜活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相差甚远,大多是普遍、大众的知识,而每个学校拥有的实训条件不同,有可能无法实现教材中设计的实训项目,教材无法体现各学校的个性。因此,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校本教材可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更符合学校教学条件。

3.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选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的工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训室可以实现液压动力元件、控制元件的拆装分析;能实现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的判断与解决等;能模拟出公交车门的开关动作的气动控制技术等。学生通过实例知道液压与气动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的应用,从而能对学习本课程产生兴趣。

选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的工作项目,能使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学习,顺利地和工厂接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学生会有一个很强的新鲜感,并且一直保持到学习结束。

参考文献:

[1] 李玉军.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 甘肃科技, 2011(03).

[2] 武蕴馥.《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 职业,2009(17).

液压传动与气动 篇12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应用性很强, 在机械类的各个专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专业课中的重点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气动基本回路, 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 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恰恰是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顺利的适应就业岗位工作, 我们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真实的生产场景或是模拟加工情景中让学生更好的组织思维, 理解具体情景中传递的知识和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认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就是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环境为基础, 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 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它强调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 就是通过市场调研, 职业分析, 总结实际工作, 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通过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企业情境中学习职业技能, 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 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三、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在“做中学、学中做”。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实验操作—顶岗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分析典型液压系统, 最终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合格人才的目的。

我们以具体的项目为例。在“项目三锅炉门液压系统的设计”中有一个典型的任务是“锅炉门液压系统设计仿真”。这个任务的描述是“锅炉门的开启和关闭由一个双作用液压缸来控制, 双作用液压缸的动作由一个三位四通阀来控制”。任务的下达是设计锅炉门开启和关闭的液压回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首先通过对各任务的学习与训练, 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完成项目教学。每个项目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训练, 将会使学生掌握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维护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任务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 分小组讨论, 分析出完成此任务所需要的液压元件有双作用液压缸, 三位四通换向阀, 液压泵, 液压油管等, 基本液压回路中能够实现锅炉门的开启和关闭作用的有方向控制回路, 绘制出回路图。

第二步, 小组成员中推举出一个成员上黑板将自己组中的设计回路图展示出来, 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点评指正。

第三步, 回路图修改无误后, 利用液压仿真软件仿真回路, 验证仿真结果是否与要求的理论结果一致。

第四步, 仿真正确后再由学生在实验台上用实物搭接回路, 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只起监督指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校系统学习后, 组织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 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学结合, 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最终实现课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四、教学效果考核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改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 采用“尊重差异, 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技能。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是指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 包括学习态度,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情况,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课的动手操作情况等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理论考核, 仿真考核和实操的考核。通过这种考核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考核过程中加强了过程性考核的力度, 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 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总之,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 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实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零距离对接, 需要对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文章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主要研究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考核等内容, 此种教学方式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融合在一起, 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工学结合,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宁.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5 (5) :38-40

[2]王倩.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液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8 (4) :8-9

上一篇:原创动漫下一篇:车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