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2024-08-14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精选12篇)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1

一、引言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是我们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 也是上海海事大学2012-2014年重点建设课程之一。由于本课程概念抽象,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效果一般。

二、优化教学结构

我们以高职教育的专业技能要求为依据, 改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看懂一般的液压传动系统图;能简单使用、调试液压设备;能够分析和排除液压元件和液压传动系统的最常见的故障。根据改进的教学目标再优化安排教学结构: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体系结构, 将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四个实用模块教学, 每个模块由几个工作任务组成, 由浅入深, 逐步展开课程学习内容。

三、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

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法。由于专业理论课的概念大多很抽象、知识点广而多, 学生经常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全不懂, 考前全知道、考后全忘掉”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创新, 那么专业课的教学就不会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要求, 在本学科理论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一) 信息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将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表现起来更加直观、易懂。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液压与气动传动系统的原理图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解决了教师难教, 学生难懂的问题, 适合进行强化教育、有利于实现学习个体化;可以提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便于课后自习和复习。

2.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对于课程新的教学探索与尝试。在开展计算机辅助试验教学环节中学生应用相关计算机软件组建液压或气动回路,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检验。作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 专门购买了几套模块化生产教学培训系统 (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 , 该系统可以模仿自动化生产线和工程实际运用中的各种气压的工作过程。通过在MPS系统实训, 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元件组成特定功能的回路, 增强了动手与实践能力。

(二) 感性引导法

1.理论教学感性化引导。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模型、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素材进行感性化引导。学生在感性化教学情景中可以将要探索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 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实验教学感性化。实验教学就是其感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对于学生也是理论与实践最有效的结合,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加感性化。

(三) 小组学习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导,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师流汗学生看”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学生缺少有助于培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内容, 更谈不上培养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实行小组学习法, 旨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模块四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中的任务3为例介绍对于本课程小组学习法的实施步骤。

1.布置工作任务。向学生说明本节实验教学的思路, 列出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工作中设备出现液压油液泄漏过大情况, 影响正常工作。分析原因, 并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2.制定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后制定工作任务的计划与分工。小组按照下述过程进行讨论。

(1)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

(2) 查阅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列出液压设备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

(3) 采用排除法找出设备故障所在

(4) 提出解决设备故障的方法

3.总结汇报。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宣布本组讨论的结果, 并陈述理由。若各组之间意见不统一, 将由教师向大家公布最佳方案并陈述理由供学生进行参考。

4.教师总结。由教师将设备出现振动故障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 介绍正确的排除方法。并举例该设备出现其他故障的可能原因及其相应的排除方法。

三、改进考核评定办法

考核形式在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公平地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本课程最终成绩评定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知识能力, 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该项目主要通过教师出题学生笔试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50%。

实践能力, 考核学生工作计划的制定、元件的拆装与调试等方面的动手能力。该项目主要对学生现场实践环节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20%。

方法能力, 考核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新理论的自我学习能力。该项目主要以小论文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15%。

团队合作能力, 考核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其他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这个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来完成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15%。

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注重平时学习与实践参与, 最后的考试也比较轻松简单, 教学效果显著, 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四、结束语

高职《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从传统单一的教学体系结构优化为四个实用模块教学结构, 并采用了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从2013上半学年对2011级机电专业本课程的实践结果显示重点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探索改革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应该依托校企合作的背景, 通过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改进教学成绩考核办法等方面努力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

关键词:高职,重点课程建设,教学结构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2

Ⅰ、引入新课

复习基本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Ⅱ、讲授新课

电气-气动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电磁阀的换向,其特点是响应快,动作准确,在气动自动化应用中相当广泛。

电气-气动控制回路图包括气动回路和电气回路两部分。气动回路一般指动力部分,电气回路则为控制部分。通常在设计电气回路之前,一定要先设计出气动回路,按照动力系统的要求,选择采用何种形式的电磁阀来控制气动执行件的运动,从而设计电气回路。在设计中气动回路图和电气回路图必须分开绘制。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气动回路图按照习惯放置于电气回路图的上方或左侧。本内容主要介绍有关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电气回路的设计。

1、常用电气元件基本符号

电气控制回路主要由按钮开关、行程开关、继电器及其触点、电磁铁线圈等组成。通过按钮或行程开关使电磁铁通电或断电,控制触点接通或断开被控制的主回路,这种回路也称为继电器控制回路。电路中的触点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1)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由一个线圈、一个铁芯、衔铁、复位弹簧、一组触点及端子组成,如图13-2所示,由线圈产生的磁场来接通或断开触点。当继电器线圈流过电流时,衔铁就会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压力,使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当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时,电磁力消失,衔铁在返回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常闭触点闭合,常开触点打开,图13-3为其线圈及触点符号。

继电器线圈消耗电力很小,故用很小的电流通过线圈即可使电磁铁激磁,而其控制的触点,可通过相当大的电压电流,此乃所谓继电器触点的容量放大机能。

(2)时间继电器(Timer)

时间继电器目前在电气控制回路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与中间继电器相同之处是由线圈与触点构成,而不同的是当输入信号时,电路中的触点经过一定时间后才闭合或断开。

按照其输出触点的动作形式分为以下两种: ①延时闭合继电器—(On delay timer):当继电器线圈流过电流时,经过预置时间延时,继电器触点闭合;当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时,继电器触点断开。

②延时断开继电器—(Off delay tmer):当继电器线圈流过电流时,继电器触点闭合;当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时,经过预置时间延时,继电器触点断开。

2、电气回路图绘图原则

电气回路图通常以一种层次分明的梯形法表示,也称梯形图。它是利用电气元件符号进行顺序控制系统设计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梯形图表示法可分为水平梯形回路图及垂直梯形回路图两种。

如图13-5所示为水平型电路图,图形上下两平行线代表控制回路图的电源线,称为母线。

梯形图的绘图原则为:

1、图形上端为火线,下端为接地线。

2、电路图的构成是由左而右进行。为便于读图,接线上要加上线号。

3、控制元件的连接线,接于电源母线之间,且应力求直线。

4、连接线与实际的元件配置无关,其由上而下,依照动作的顺序来决定。

5、连接线所连接的元件均以电气符号表示,且均为未操作时的状态。

6、在连接线上,所有的开关、继电器等的触点位置由水平电路的上侧的电源母线开始连接。

7、一个梯形图网络有多个梯级组成,每个输出元素(继电器线圈等)可构成一个梯级。

8、在连接线上,各种负载、如继电器、电磁线圈、指示灯等的位置通常是输出元素,要放在在水平电路的下侧。

9、在以上的各元件的电气符号旁注上文字符号。

3、基本电气回路

1.是门电路(YES)

是门电路是一种简单的通断电路,能实现是门逻辑电路。图为是门电路,按下按钮PB,电路1导通,继电器线圈K励磁,其常开触点闭合,电路2导通,指示灯亮。若放开按钮,则指示灯熄灭。

2.或门电路(OR)

如图所示的或门电路也称为并联电路。只要按下三个手动按钮中的任何一个开关使其闭合,就能使继电器线圈K通电。例如要求在一条自动生产线上的多个操作点可以进行作业。或门电路的逻辑方程为S=a+b+c。

3.与门电路(AND)

如图所示的与门电路也称为串联电路。只有将按钮a、b、c同时按下,则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K。例如一台设备为防止误操作,保证安全生产,安装了两个启动按钮,只有操作者将两个气动按钮同时按下时,设备才能开始运行。与门电路的逻辑方程为S=a.b.c

4.自保持电路

自保持电路又称为记忆电路,在各种液、气压装置的控制电路中很常用,尤其是使用单电控电磁换向阀控制液、气压缸的运动时,需要自保持回路。

启动与停止信号同时到达时,输出是什么状态:如为启动则为启动优先,反之则为停止优先

5.互锁电路

互锁电路用于防止错误动作的发生,以保护设备、人员安全。如电机的正转与反转,气缸的伸出与缩回,为防止同时输入相互矛盾的动作信号,使电路短路或线圈烧坏,控制电路应加互锁功能。如图所示,按下按钮PB1,继电器线圈K1得电,第2条线上的触点K1闭合,继电器K1形成自保,第3条线上K1的常闭触点断开,此时若再按下按钮PB2,继电器线圈K2一定不会得电。同理,若先按按钮PB2,继电器线圈K2得电,继电器线圈K1也一定不会得电。

6.延时电路

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功能和工序越来越复杂,各工序之间需要按一定的时间紧密巧妙地配合,要求各工序时间可在一定时间内调节,这需要利用延时电路来加以实现。延时控制分为两种,即延时闭合和延时断开。

如图a为延时闭合电路,当按下开关PB后,延时继电器T开始计时,经过设定的时间后,时间继电器触点闭合,电灯点亮。放开PB后,继电器T立即断开,电灯熄灭。图b为延时断开电路,当按下开关PB后,时间继电器T的触点也同时接通,电灯点亮,当放开PB后,延时断开继电器开始计时,到规定时间后,时间继电器触点T才断开,电灯熄灭。

(a)延时闭合(b)延时断开

延时电路

4、电气—气动程序回路设计

在设计电气—气动程序控制系统时,应将电气控制回路和气动动力回路分开画,两个图上的文字符号应一致,以便对照。

电气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有多种,本内容主要介绍直觉法。1. 用直觉法(经验法)设计电气回路图

用直觉法设计电气回路图即是应用气动的基本控制方法和自身的经验来设计。是用此方法设计控制电路的优点是:适用于较简单的回路设计,可凭藉设计者本身的积累经验,快速的设计出控制回路。但此方法的缺点是:设计方法较主观,对于较复杂的控制回路不宜设计。在设计电气回路图之前,必须首先设计好气动动力回路,确定与电气回路图有关的主要技术参数。在气动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主控阀有单电控两位三通换向阀、单电控两位五通换向阀、双电控两位五通换向阀、双电控三位五通换向阀四种。

用直觉法设计控制电路,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分清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差异。(2)注意动作模式。

(3)对行程开关(或按钮开关)是常开触点还是常闭触点的判别。

(1)用两位五通单电控电磁换向阀控制单气缸运动

例1单气缸自动单往复回路:利用手动按钮控制单电控两位五通电磁阀来操纵单气缸实现单个循环。动力回路如图1(a),动作流程如下方框图表示,依照设计步骤完成1(b)所示电气回路图。

利用手动按钮控制单电控两位五通电磁阀来操纵单气缸实现单个循环。动力回路如图(a),动作流程如下方框图表示,依照设计步骤完成(b)所示电气回路图。

图 1 单气缸自动单往复回路 ①设计步骤

a.将启动按钮PB1及继电器K置于1号线上,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及电磁阀线圈YA置于3号线上。这样当PB1一按下,电磁阀线圈YA通电,电磁阀换向,活塞前进,完成方框1,2的要求。如图1(b)的1和3号线。

b.由于PB1为一点动按钮,手一放开,电磁阀线圈YA就会断电,则活塞后退。为使活塞保持前进状态,必须将继电器K所控制的常开触点接于2号线上,形成一自保电路,完成方框3的要求。如图1(b)的2号线。

c.将行程开关a1的常闭触点接于1号线上,当活塞杆压下a1,切断自保电路,电磁阀线圈YA断电,电磁阀复位,活塞退回,完成方框5的要求。图1(b)中的PB2为停止按钮。

②动作说明

a.将启动按钮PB1按下,继电器线圈K通电,控制2和3号线上所控制得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自保,同时3号线接通,电磁阀线圈YA通电,活塞前进。

活塞杆压下行程开关a1,切断自保电路,1和2号线断路,继电器线圈K断电,K所控制的触点恢复原位。同时3号线断路,电磁阀线圈YA断电,活塞后退。例2 单气缸自动连续往复回路

动力回路如图2(a),动作流程如下方框图表示。依照设计步骤完成2(b)所示电气回路图。用直觉法(经验法)设计电气回路图

图 2 单气缸自动连续往复回路

①设计步骤

a.将启动按钮PB1及继电器K1置于1号线上,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置于2号线上并与PB1并联和1号线形成一自保电路。在火线上加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这样当PB1一按下,继电器K1线圈所控制的常开触点K1闭合,3、4和5号线上才接通电源。

b.为得到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必须多加一个行程开关,使活塞杆退回压到a0再次使电磁阀通电。为完成这一功能,a0以常开触点形式接于3号线上,系统在未起动之前活塞杆压在a0上,故a0的起始位置是接通的。

c.由图1 b稍加修改,即可得到电气回路图2(b)。②动作说明

a.启动按钮PB1按下,继电器线圈K1通电,2号线和火线上的K1所控制得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1形成自保。

b.3号线接通,继电器K2通电,4和5号线上的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2形成自保。

c.5号线接通,电磁阀线圈YA通电,活塞前进。d.当活塞杆压下a1时,继电器线圈K2断电,K2所控制的常开触点恢复原位,继电器K2的自保电路断开,4和5号线断路,电磁阀线圈YA断电,活塞后退。

e.活塞退回压下a0时,继电器线圈K2又通电,电路动作由b开始。

f.如按下PB2,则继电器线圈K1和K2断电,活塞后退。PB2为急停或后退按钮。

例3单气缸延时单往复运动回路

动力回路如图3(a),位移—步骤图如图3(b),用直觉法(经验法)设计电气回路图 动作流程如下方框图表示,依照设计步骤完成3(c)所示电气回路图。

图 3单气缸延时单往复运动回路 ①设计步骤

a.将启动按钮PB1及继电器K置于1号线上,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及电磁阀线圈YA置于4号线上,这样当PB1一按下,电磁阀线圈通电,完成方框1和2 的要求。

b.当PB1松开,电磁阀线圈YA断电,活塞后退。为使活塞保持前进,必须将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接于2号线上,且和PB1并联,和1号线构成一自保电路,从而完成方框3的要求。

c.将行程开关a1的常开触点和定时器线圈T连接于3号线上。当活塞杆前进压下a1时,定时器动作,计时开始,如此完成方框4的要求。d.定时器T的常闭触点接于1号线上。当定时器动作,计时终止,定时器的触点T断开,电磁阀线圈YA断电,活塞后退,从而完成方框5、6和7的要求。如图3(c)所示。②动作说明

a.按下按钮PB1,继电器线圈K通电,2和4号线上K所控制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形成自保。且4号通路,电磁铁线圈YA通电,活塞前进。

b.活塞杆压下a1,定时器动作,经过设定时间T,定时器所控制的常闭触点断开,继电器K断电,继电器所控制的触点复位。

c.4号线开路,电磁铁线圈YA断电,活塞后退。

d.活塞杆一离开a1,定时器线圈T断电,其所控制的常闭触点复位。

总结:

用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换向阀控制单气缸运动

用直觉法(经验法)设计电气回路图

由上所述,使用单电控电磁阀控制气缸运动,由于电磁阀的特性,控制电路上必须有自保电路。而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有记忆功能,且阀芯的切换只要一个脉冲信号即可,控制电路上不必考虑自保,电气回路的设计简单。

四、问题探究

双缸往复回路的实现

Ⅲ.本课小结

Ⅳ.布置作业

项目八 电气-气动程序控制回路的设计

Ⅰ、引入新课

复习电气回路的基本组成及搭建方法。

Ⅱ、讲授新课

(2)用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换向阀控制单气缸运动 例-4 单气缸自动单往复回路

利用手动按钮使气缸前进,到达预定位置自动后退。动力回路如图4a,动作流程如下方框图表示,依照设计步骤完成4b所示电气回路图。

①设计步骤 图 4单气缸自动单往复回路 a.将启动按钮PB1和电磁阀线圈YA1置于1号线上。当PB1一按下立即放开,线圈YA1通电,电磁阀换项,活塞前进,达到方框1、2和3的要求。

b.将行程开关a1以常开触点的形式和线圈YA0置于2号线上。当活塞前进压下a1时,YA0通电,电磁阀复位,活塞后退,完成方框和5的要求。电路如图4(b)所示。

①设计步骤

a.将启动按钮PB1和继电器线圈K置于1号线上,K所控制的常开触点接与2号线上。当按下PB1后立即放开,2号线上K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自保,则3和4号线有电。

b.电磁铁线圈YA1置于3号线上。当按下PB1,线圈YA1通电,电磁阀换项,活塞前进,完成方框1、2和3的要求。用直觉法(经验法)设计电气回路图 例5 单气缸自动连续往复回路

图 5单气缸自动连续往复回路

c.行程开关a1以常开触点的形式和电磁铁线圈YA0接于4号线上。当活塞杆前进压下a1时,线圈YA0通电,电磁阀复位,气缸活塞后退,完成方框4的要求。

d.为得到下一次循环,必须加一个起始行程开关a0,使活塞杆后退,压下a0时,将信号传给线圈YA1,使YA1再通电。为完成此项工作,a0以常开触电的形式接与3号线上。系统在未启动之前,活塞在起始点位置,a0被活塞杆压住,故其起始状态为接通状态。PB2为停止按钮。电路如图5(b)所示。

四、问题探究

双缸往复回路的实现 Ⅲ.本课小结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3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无论从工作到生活,从学校到社会都需要有创新意识。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民族的进步都需要不断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的过程。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不是单纯的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书上的知识转化、提炼,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新知识。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的创新教育,我认为包含两个方面:(1)创新方法的创新。创新教学是对教师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知识。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2)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在教学中不是“授之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现在我以《认识液压技术①》(通过传递和控制压力与流量来传递控制力量与速率)一节为例讲解创新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教学案例,如液压千斤顶。以趣味化的现场教学课堂,让学生初步认识液压系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绘制千斤顶的工作简图,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过程,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和解决问题。结合现场的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认识液压技术,画出简单的液压系统示意图;

(2)知识目标 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

(3) 创新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任务实施

(1)千斤顶初体验

每一组桌上摆一个千斤顶,让学生思考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然后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千斤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指出它和我们的课程“认识液压技术”有什么联系?然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

(2)千斤顶游戏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然后让每一组学生顺时针拧紧油压千斤顶的截止阀,让一位学生单脚站立于千斤顶上面,双手扶墙;另外一个学生上下扳动千斤顶手柄,顶起上面的学生,其余学生观看这一过程,并记录体会。再逆时针打开截止阀,使千斤顶复位,来回反复以上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体会。

(3)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通过前面的游戏,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千斤顶有了表层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思考、讨论它的内部结构。如何可以用一个杠杆顶起重物?它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画出千斤顶的结构简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像。

根据学生的初步作业情况,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步去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时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体现出来。

最后给出千斤顶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对照分析,思考这样设计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4)真实环境体验

让学生到液压试验台观看液压系统装置,观看液压系统的工作方式。思考它主要由那些部分组成?对照书上的表格找出对应的元件。加深学生对液压系统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液压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把课堂最大范围的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遇到问题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应具备的条件有: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测、猜测、质疑等各种能力。

注释:

①通过传递和控制压力与流量来传递控制力量与速率。

参考文献:

[1]邹建华.液压与气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许箐,刘振华.液压与气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胡东芳.解读创新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4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该课程已经成为机械类必修课程。考试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可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进课程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建立试题库系统进行考试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库的建设, 首先实现了试题的优化选取, 解决了《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师出卷任务繁重的问题, 是实行教考分离的主要方式, 它符合教育科研的客观规律,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其次通过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和丰富教学内容, 能够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为学生自学自测也提供了优质的试题平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试题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 试题库系统的组成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覆盖面较广, 包括各种液压元件、液压回路、液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 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各部分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考试涉及的题型也较多, 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类型。另外, 由于分析题和计算题有时会包含一些液压职能符号及液压回路图, 所以在试题库系统设计时采用了对象存储, 将试题与答案分别按照一个对象存储到数据库中。为了对各种类型的试题操作方便, 把这些题型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数据表中, 教师在使用该系统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题型进入不同的数据表, 对其中的试题进行各种操作。在每一个数据表中, 每一道试题和相应的答案作为一条记录保存在试题库系统的组成数据表中, 试题与答案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便于教师对试题和答案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由于分析题和计算题有时会包含一些液压职能符号及液压回路图, 所以建立了专门保存图型的文件, 这些保存的图形与试题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 试题库系统的功能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包括了基础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功能、液压回路设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要求不但具有合理的试题库管理系统, 还要求具有科学的试题库自动组卷系统。根据试题库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试题库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提供不同题型, 不同难度的试题, 其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中等、偏难三类, 由教师自行选择, 可对试卷进行修改和调整。

2. 试题库具有很好的维护和管理功能, 进行试题的录入、修改、查询及删除等操作。

3.试题库能够自动组卷并生成相应答案, 输出打印。

整个题库包括试题库管理系统和自动组卷系统两部分, 用户可通过试题库系统进行添加试题、编辑试题及删除修改试题, 通过试题库组卷系统实现自动组卷, 并可随时进行编辑、浏览、打印等操作。在生成试卷过程中可同时生成标准答案, 和试卷形成配套文件, 便于以后阅卷工作。

三、试题库系统工作流程

(一) 试题添加工作流程

试题添加是题库管理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质量的好坏 (这里的质量主要指的是试题的录入是否正确, 对于试题的质量, 主要与出题的老师有关, 系统无法控制) , 直接关系到试题库试题质量的好坏。对模拟考试系统接下来的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实现, 有很大的影响。所以, 进行试题添加时除了需要题库管理员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外, 系统本身还要充分考虑到题库管理员可能犯的错误, 以及题库内部的关联。用程序化的形式对试题的录入进行严格的限定。尽最大的努力确保试题录入的质量。

(二) 试题修改工作流程

试题修改也是题库管理模块重要的功能之一, 虽然系统录入时对进入试题库的试题做了严格的检测, 但是毕竟还有很多内容是系统无法检测的, 例如, 题目内容表述错误, 题目出现错字等等。另外, 由于试题是由题库管理员录入的, 在录入的过程中, 即使已经十分的注意, 出现差错也是难免的。试题修改功能为题库管理员提供了一个在一定范围之内对试题进行修改的功能, 使题库管理更人性化。

(三) 试题删除工作流程

当发现题库中某道试题存在严重错误不容易修改, 或者试题已经不用时, 我们要将试题进行删除。一是可以减小数据库的大小, 二是可以避免不用的试题再次被选入试卷。完成删除的试题将不会存在于试题库中, 所以, 在进行试题删除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判断和多次的询问, 以减少由于题库管理员误操作把有效试题删除。

(四) 试题库组卷系统

组卷系统根据试题结构不同生成试卷, 依次在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中抽取要求数量的试题和答案, 分别按顺序放在两个Word文档中, 形成试卷和标准答案两个独立的文档, 如图1所示为试题库组卷系统窗口。

四、结束语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试题库的建立是实现教考分离, 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该试题库功能齐全, 操作方便, 界面友好,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试题库的建立使考试更加公正、公平, 试题更加标准化,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液压与气动技术》已成为各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该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教考分离, 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而且减少了教师工作量。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可完成试题的添加、编辑、修改等功能, 还可进行自动组卷, 操作方便,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试题库

参考文献

[1]关浩.液压传动试题库研究[J].液压气动.2000 (5) :3-4.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5

分:2—4 学

时:60—85 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机械CAD/CAM、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工科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和短训班等少学时课程可以精选部分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类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机械CAD/CAM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组装及一般故障排除。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分为八个单元,由各专业按培养目标选用,所有课内实践内容均由模块式实训项目单落实。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后续课程:《自动机械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计算方法。

2.了解常用液压泵、液压缸、气缸、及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3.学习分析一般的液压系统回路和气动控制回路的方法,培养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及气动控制系统的思路。

4.通过实训使学生读懂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图,并熟练选用元件,按照回路图正确组装并调试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

5.通过探索性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了解国内外先进液压与气动技术成果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三、教学条件

1.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动画、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配合液压透明元件系统和气动剖面元件。

2.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课程的后三分之二阶段要求使用气动技术实训分室中德国FESTO公司的液压训练台和气动MTS(机电一体化训练系统)设备和液压、气动仿真软件,学生每2-3人共用一组设备。3.

实训课由二位教师上课,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4.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网站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理论教学 1.绪论、液体静力学基础 2.液体动力学基础

3.液体流动中的压力和流量损失

4.液压油 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液体静压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了解液压系统中压力及流量损失产生的原因;了解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了解液压油的性质 1—2 1—2 1—2

实践项目

小计:3—6 2 液压动力元件 与执行元件

理论教学 1.液压泵的基本原理与性能

2.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液压泵的构造及选用 3.液压缸的参数计算 4.液压缸的结构与安装

5.*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熟悉液压泵的主要参数、能够正确地选用泵;掌握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掌握液压缸的推力和速度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职能符号 1 1—2 1—3 1

实践项目 齿轮泵、叶片泵结构认识 掌握齿轮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和应用特点 1 小计:4—7 液压控制元件及辅助元件 理论教学 1.方向控制阀:单向阀、换向阀结构与操纵方式 2.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叠加阀与插装阀结构及应用

5.*液压辅助元件 熟练掌握换向阀的功能、工作原理、结构、操纵方式和常用滑阀中位机能特点;掌握单向阀、液控单向阀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各压力阀的异同之处;熟悉节流阀与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叠加阀与插装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练掌握液压控制元件的职能符号;掌握各种辅助元件的作用和符号 1—3 1—3 1—3 3 1

实践项目 1.压力调定回路实验

溢流阀特性分析 正确认识选用元件,正确组装液压回路,掌握按要求调定系统压力的方法并正确判断溢流阀的状态,了解其特性。4 小计:7—13 4 基本液压回路和 典型液压回路

理论教学 1.方向控制回路 2.压力控制回路 3.流量控制回路

4.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5.板金冲床液压系统

6.*塑料注射成型机液压系统 掌握换向回路、调压回路、卸荷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调速回路、增速回路、速度换接回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识读和分析液压基本回路的方法;能对液压基本回路进行故障分析 1 1 1 1—3 2

实践项目 1.减压回路

2.定量泵供油的节流调速回路的性能实验(比较节流阀和调速阀调速回路的区别)3.用顺序阀实现两缸顺序动作回路

掌握减压回路的结构和控制特点;正确组装节流调速回路,调节节流阀(调速阀)的通流截面,观察液压缸的伸缩速度和两腔压力变化;熟悉用顺序阀实现两缸顺序动作的结构和控制特点

小计:12—14 5

气源系统及空气净化装置和气动执行元件 理论教学 1.压缩空气 2.空气压缩站

3.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4.普通气缸

5.特殊气缸 了解压缩空气及气动系统的组成、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气缸的工作原理,选用常用普通气缸和特殊气缸 2—4 4—6

实践项目 工业中心中央供气系统认识实践 了解气源装置和压缩空气净化系统的应用及压缩空气的输送 1 小计:7—11 6 气动控制元件

理论教学 1.方向控制阀: 手控换向阀、机控阀、气控阀、梭阀、双压阀、快排阀 2.节流阀

3.减压阀 掌握常用方向控制阀、梭阀、双压阀、快排阀、节流阀和减压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练掌握气动控制元件和各种辅助元件的职能符号

1 1

实践项目 气动剖面元件认识

小计:6 7

气动程序控制系统

理论教学 1.气动常用回路

2.气动程序控制回路设计 掌握气动常用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学会阅读气动系统图;学习气动程序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 2

实践项目 1.单作用缸控制系统-送料机构 2.冲床气动控制回路 3.客车门气动控制回路 4.切割机气动控制回路 5.分度机构气动控制回路

6.进料与夹紧机构气动控制系统

7.气动程序控制回路设计组装 正确认识选用气动元件,正确组装气动回路,能够按要求设计气动控制回路图、能调整回路并排除故障 10—13 小计:14—17 8 电-气动程序控制

理论教学 1.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 2.气动回路及电路图设计

3.*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气动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掌握电气-气动程序回路的基本设计方法,会识读控制电路及气动回路图 1 2 4—6

实践项目 1.双作用缸的速度及时间控制 2.两缸顺序动作回路

3.电气动程序控制回路设计组装 正确认识选用电气及气动元件,正确组装电路及气动回路;能够按要求设计电控-气动回路图、能调整回路并排除故障 4—8 小计:7—11

学 时 合 计:60—85 理论教学 30—48 实践教学 30—37

注:“*”表示选修内容。

五、教学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透明元件、图片、VCD、液压与气动训练设备等进行直观教学,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实践训练这一环节,通过设计并组装带有探索性的实验回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加强与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主动性。

3.本课程的重点是:液压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液压系统中的速度控制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气动基本回路及气动程序控制回路。难点是液压压力控制阀的应用;液压调速回路;纯气动及电-气动控制回路。在重点及难点处安排了课内实践及讨论内容。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记录,遵守操作步骤,对实训结果能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实训后小组讨论,回答实训问题,认真做好实训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进行,两部分的分数比例为: 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选择平时表现及作业考核,实操训练考核及实操考试3种类型进行,3种类型的分数比例为:

形成性考核成绩=平时作业成绩(20%)+实操训练(40%)+实操考试(4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 朱梅 朱光力 编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07 参考书:

1.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06 3.现代实用气动技术

SMC(中国)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01 4.气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6

关键词: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实验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和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课后进行单一重复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而这些实验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脱节的。特别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于繁琐的理论听不进,听不懂,验证性的实验看过之后也没什么很深刻的印象。通过毕业班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所有专业课里最没用的课程,但实际上,液压与气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工程机械、汽车、航空、军事各领域。如何将课程的实验、实践性活动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通过承担汽车班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启用学校新建的液压实验室,对于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有一点体会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有针对性地删减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不是全部放弃,而是根据所教班级和学时,将以前常做的实验做调整,保留内容简单而实用的实验。比如保留简单机床液压系统的演示,让学生对液压系统有基本认识和感知。实验台简单明了,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它学生很容易认识液压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快上手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感受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操作方便、易发生泄漏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删除操作复杂、需要繁琐计算的实验。比如溢流阀的性能实验,因为每个小组的实验时间长,操作复杂;液压泵的性能实验,因为计算繁琐,学生很难掌握,没耐心,没兴趣。其实液压泵的性能和溢流阀的性能是本身固有的,企业技术员无需通过实验照样知道它的特性,这样的验证性实验可有针对性地删除。

二、改进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方法。

以前做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步骤都是老师先讲实验原理,再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再操作,记录数据,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压力的形成”实验是液压与气动里非常重要的的一个实验,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压力是由负载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对后续课程内容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往学生做过实验以后,学习好的学生能记住“压力是由负载决定的”这句话,但在后续内容讲压力阀,顺序动作回路时这句话的实际应用就不知道了,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记住这句话呢?可以对这个实验(如图所示)做新的教学设计,增加课程后续内容的引导。

教学设计如下:在学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和数据后,老师将溢流阀压力调整到0,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1)溢流阀压力为0,为什么液压缸不动”?这个时候多数学生都摇头不知道,老师并不急于给答案,接着调整压力问:“(2)将压力调到0.4Mpa为什么只有挂一块砝码的缸动”?这时候就有学生回答了“因为压力不够”。教师马上再次调整压力问:“(3)将压力调到0.6Mpa为什么二块的缸可以动,三块还是动不了”?这次就会有很多学生说“因为压力只够提起二块砝码而不够提起三块”。老师立刻往下问:“(4)要使所有缸都能正常工作,溢流阀压力应当为多少”?学生就会回答“应该比挂三块砝码的缸工作压力高”。最后得出结论:要使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溢流阀的调整压力应该大于系统中所有缸的工作压力。这样一步一步地将问题深入,使学生充分理解“压力是由负载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为课程后续讲解压力控制阀和压力控制回路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强调团队协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己动手搭建回路的操作性实验。

学校新建的液压实验室购入了六台液压与气动双面实验台,它可以搭建各种回路,但是对于操作者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要自己选择元件并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连接液压管路,而且要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还牵涉到压力继电器、接近开关、plc、单片机等等,学生要单独完成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完成。实验过程这样设计:做单级调压回路搭建第一个实验时,老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5~6人,将成绩比较好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分到每个组任组长),六台实验台老师接好一台作为样板,另外五台由每个组使用。老师先手把手的教组长选择元件,按图一步一步接油管、接电路完成回路搭建;然后由每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重新进行搭建,这个过程中同学会互教、互帮、互助,出现错误会互相讨论,争论,参照老师样板,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直到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实验。学生成长快,成就感强,教学效果好。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看液压系统原理图,根据原理图接油管和元件,还能看懂电路图,根据电路图接好电路,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单级调压回路的搭建油路和电路相对比较简单,而到了下一个实验两级调压回路搭建,油路、电路更复杂,老师却不再接样板,不再手把手教学生接油路和电路,让学生自己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接,只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给予指导。再到下一个实验顺序动作回路搭建,就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并且设置压力故障让学生来排除,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搭建所想搭建的回路、自己设计电路。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像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讲的三步走“手把手、牵着手、放开手”,这三个实验重复的是步骤,不同的是内容,由简到繁,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就可以掌握得很好。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7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应用性很强, 在机械类的各个专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专业课中的重点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气动基本回路, 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 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恰恰是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顺利的适应就业岗位工作, 我们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真实的生产场景或是模拟加工情景中让学生更好的组织思维, 理解具体情景中传递的知识和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认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就是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环境为基础, 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 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它强调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 就是通过市场调研, 职业分析, 总结实际工作, 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通过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企业情境中学习职业技能, 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 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三、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在“做中学、学中做”。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实验操作—顶岗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分析典型液压系统, 最终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合格人才的目的。

我们以具体的项目为例。在“项目三锅炉门液压系统的设计”中有一个典型的任务是“锅炉门液压系统设计仿真”。这个任务的描述是“锅炉门的开启和关闭由一个双作用液压缸来控制, 双作用液压缸的动作由一个三位四通阀来控制”。任务的下达是设计锅炉门开启和关闭的液压回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首先通过对各任务的学习与训练, 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完成项目教学。每个项目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训练, 将会使学生掌握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维护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任务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 分小组讨论, 分析出完成此任务所需要的液压元件有双作用液压缸, 三位四通换向阀, 液压泵, 液压油管等, 基本液压回路中能够实现锅炉门的开启和关闭作用的有方向控制回路, 绘制出回路图。

第二步, 小组成员中推举出一个成员上黑板将自己组中的设计回路图展示出来, 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点评指正。

第三步, 回路图修改无误后, 利用液压仿真软件仿真回路, 验证仿真结果是否与要求的理论结果一致。

第四步, 仿真正确后再由学生在实验台上用实物搭接回路, 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只起监督指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校系统学习后, 组织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 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学结合, 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最终实现课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四、教学效果考核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改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 采用“尊重差异, 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技能。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是指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 包括学习态度,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情况,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课的动手操作情况等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理论考核, 仿真考核和实操的考核。通过这种考核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考核过程中加强了过程性考核的力度, 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 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总之,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 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实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零距离对接, 需要对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文章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主要研究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考核等内容, 此种教学方式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融合在一起, 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工学结合,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宁.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5 (5) :38-40

[2]王倩.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液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8 (4) :8-9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8

一、重视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中的互动性

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学科时,需要通过使用各种不同仪器、仪表得到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涉及液压元件内部结构及其系统的构建与不同仪表所表示的参数等内容,除了需要自身观察外,更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互动取得对其特性的深刻理解。

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液压传动性能的教学实验时,在拥有各类液压元件剖示教具及实物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话题讨论,把代表性的液压元件逐一剖析,并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液压元件的内部结构、空间油路,增加视觉的立体感与真实感,以此来实现活跃教学气氛的目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组长进行统一陈述,其他小组发表看法,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液压元件原理的理解,最终解决教学难重点。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小组间的讨论互动、比较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了。

二、保证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的充分应用

液压教学中的实验台造价比较昂贵,一般来说,高职高专学校同型号的实验台购置一般不会太多,因此对实验教学需求造成一定障碍。教师在进行液压元件性能实验时,由于学生数量过多,而能够亲手参与操作的很少,这就使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以秦川机床厂QCS002、QCS08液压系统为例,教师可以对液压教学的实验台实施一定程度的液压回路技术改造,在不影响既定实验项目的基础上,QCS002、QCS08液压教学实验台都能够较好地增开液压泵性能实验以及溢流阀性能实验,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一台多用的问题。不仅解决了“实验仪器少、学生多”的矛盾,也确保了学生可以直接动手参与实验,使其在实验技能、测试水平、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以及表达运算等方面均能获得全面加强,提高学生学习的进取意识。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每5人一组一台液压实训台,根据课本系统图中的液压图形符号,读懂液压系统,明白不同液压元件的名称、熟悉液压职能符号、选择适合液压的控制元件。

在进行液压与气动实验时,教师应当改变以往教学中“有问必答”、单一灌输的“填鸭式”实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验阶段可进行检查或巡回指导,在学生面对困难时再给予提示,放开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启发引导为主,发挥学生潜力,使其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灵活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主动认识液压与气动系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以往的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实验,主要是验证型实验,即对系统的原理、特性实施验证,因而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验台设计成PLC控制方式,并配备应用广泛的液压元件,选用板式连接,软管带有快速接头,可以方便学生实施快速组装回路。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直接动手完成从设计、绘图、选件、组装、调试的所有过程;拟定实验步骤,进行独立操作,并记录实验所得数据,处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最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实验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的能力,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有助于打造符合社会需求、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学林.对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25):20.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9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类、制造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各种设备 (如起重机、挖掘机、垃圾车、扫路车、数控机床、航空设备等) 和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回路, 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的能力。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中,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 实施 “确定项目、自主学习、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法,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一、教学思路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以高职生就业岗位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精简陈述性知识, 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课程内容, 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课程教学强调实践,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设计过程的基本理念:一是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 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 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二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 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 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三是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由系统的分析、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四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来学会学习气压传动, 乃至其它课程、其它专业的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五是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该技术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泛。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 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六是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验验证和自行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二、教学设计

通过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分析, 相关行业的调研和具体的岗位要求, 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整个课程分为22个项目进行。

教学中按照“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方法, 首先将教师讲课、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操作交叉进行, 由项目构成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引导,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 具备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其次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采用项目教学, 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在实践实操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全部在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内进行, 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演示及实物教学为主, 结合“确定项目、自主学习、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反馈评价”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 (如图1) ,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的“填鸭式”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三、教学实施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五步教学法, 可以使学生更直接、更主动、更全面的了解液、气压传动中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课前对于下次课中所要进行的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及规划, 明确课程项目的教学目标, 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运用的各种相关知识, 最后通过任务单的形式给学生提示应当提前储备的相关知识。

学生接到学习任务后, 根据预先成立的学习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程知识, 获得相关信息, 作出学习笔记和学习小结, 教师利用答疑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学习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在课堂上, 学生进行讨论, 利用之前学习到的相关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项目解决方案, 小组之间进行方案的互审并提出改进意见, 各小组修改后由老师检查方案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的实施, 教师根据各小组实施情况的不同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项目完成情况, 并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学生课后完成学习的心得体会。

四、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考虑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自身来说, 设计任务、规划课堂时间、提高自身授课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的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了明确学习目的, 清晰应用方向的目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加强, 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也显著提高, 不再畏惧课堂提问, 反而希望老师多问。

五、一体化教学实施中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 把握本专业本课程相关发展前沿, 实现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发展动向, 将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及时充实到教学设备及教材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贴近社会需求, 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二) 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首先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 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其次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 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再创新。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用仿真把讲、演和练更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 组建虚拟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听、看、想、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和课后自学的机会, 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四) 结合“产学”合作办学机制, 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案例教学途径。如果能探索出一条与“产学”背景相适应的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不仅能有效降低教学资源和成本, 而且使我们的教学能与企业紧密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实现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模式。

六、结语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基本上做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中心、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以案例教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 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才能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赵乐华, 任毅.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10

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 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 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以目标为引导, 以实践为主线, 以能力为核心;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 教学的主持人。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种情境是建立在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 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到惊讶继而能对此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项目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教师选择的课题 (项目) 应该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 比如说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选择数控加工设备或者加工流程作为课题 (项目) , 在选择的时候还应根据本次课题的学习目的进行筛选, 在教学初期可以选择加工设备或者加工流程的部分功能作为本次的课题 (项目) ,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 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加工设备或者流程作为课题。下面通过《定位、加紧控制系统设计》来说明项目教学法如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应用 (参见表1) 。

课题引入

结合专业和工程实际提出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工工件进行自动定位并夹紧, 教师可以提前把工作过程做成动画并在课题中进行演示, 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动作过程。教师把课题要求告知学生;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目标定义

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设置目标, 说明本次课程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 并根据课题内容提问学生, 了解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要通过课题讲解了解实现定位、夹紧动作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

信息阶段

教师根据提问情况对于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和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进行讲解, 讲解结束后, 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3人为一组 (具体根据实训条件及课题的复杂情况而定) , 采用自愿的原则, 但是教师还应注意到每组学生实力情况, 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在每组成员中选拔一名作为组长, 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以保证课堂秩序的顺利进行。学生要对必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讨论, 对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规划阶段

准备实验实训器材, 该阶段教师应准备足够多的器材。学生可能会形成多种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在后面执行阶段遇到学生采用其他器材而教师没有准备该器材的情况, 教师应准备足够多的器材;如果由于器材原因而最终使学生更改设计方案, 也就违背了项目教学的目的。另外, 教师还要把时间分配情况告诉每组成员, 以免课题挪用时间过长。学生根据课题要求, 讨论并形成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选择所需元器件, 制定安全操作流程。

执行阶段

教师应该起到现场巡视和指导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规划进行气路连接及检测、电路的连接及检测, 连接过程中, 要求记录数据。安装完毕后, 应该在指导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完成试验, 同时注意安全规范的应用。

检查阶段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项目检测并详细记录过程, 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与目标进行比较, 如果与目标要求不一致, 学生要进行修改, 达到目标要求后请指导教师验收。教师在该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组试验结果及工艺情况, 以便对学生的考核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参考。

评价阶段

最后要求小组成员对自己设计方案和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和演示。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结合, 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教学实施要求

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因为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因此教师要具有职业能力, 首先要了解企业课题的要求以及设备的工作过程, 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角度选择一些与专业相关且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也就是说,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而不熟悉职业实践就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将课题分解成案例、形成具体任务的能力, 需要对每个模块下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详细的分解, 并对知识点所属章节的内容做详细分析, 以便进行关联知识和扩展知识的教学。

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

教师要转变角色, 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控制教学过程, 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 要当好助手;教师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 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优点, 少讲不足, 要充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要严格遵守计划、任务的安排;教师要备好课, 要有更多的预想;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 轻松高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有关课题相关信息的展示, 例如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传递给学生本次课程所要了解的课题或者设备的动作原理, 这样就比较直观地使学生了解了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卡片的形式, 让学生提出自己设计课题的初步思路或者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 以便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讨论和分析;通过张贴板可以对自己设计方案和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和演示。

通过师生相互交流, 积极互动, 共同参与, 共同创造,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职业道德, 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总之, 实施项目教学法, 推动了教学革新,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 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德国职教理念的涵义和项目教学应用的意义, 阐述了项目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中的实施以及应用过程中的要求。

关键词:项目教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情景,实施

参考文献

[1]华金授.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电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09, (6) :214.

[2]吴玉娟, 巫恒兵.项目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 2009, (6) :6.

[3]黄靖龙, 罗先进, 曾设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11) :29-33.

[4]周璇, 王志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5]蔡明剑.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7 (12) .

[6]陈小东.项目教学法的尝试和思考[J].成长之路, 2007, (29) .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1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背景  高职院校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48-01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要求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学习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对液压、气压等基本概念、原理学习的基础上,首先应达到熟练分析常见基本回路的目的,同时还应逐步实现独立分析系统、排除设备回路故障及创新设计等目标,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生产一线,从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2.1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改革

“注重技能、亲近业界”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育理念,同时应该秉承以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根本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按照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必由之路。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应充分考量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工程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形成针对性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做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的要求。

2.2 理论教学改革

(1)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多媒体立体式教学中。

我们都知道,《液压与气动技术》中繁多的概念既抽象又难理解,往往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瓶颈,要想使他们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走好理论基础这关键的一步,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偏离预定的航线。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总结与探讨,发现把动态、立体的教学方式适当地融入到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以课件中嵌入flash动画、实践操作视频、模型演示等为主要形式,也正是有了这些多媒体形式的加入,使得相关专业知识变得更易懂,更生动,以往教学过程中绞尽脑汁讲解,而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在立体式教学中迎刃而解。

(2)让多样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经过调研发现,当今90后的大学生,更希望得到认可与赞扬,更希望在课堂上使自己参与进来,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利用手中的教学手段迎合他们的需求呢?这就需要让多样的教学手段贯穿始终,常见的效果颇佳的有任务驱动法、互动参与法等形式。同样是一节课,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合理分配到学生小组中去,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成效远远超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些都是以往教学中稀缺的重要环节。

(3)丰富的课后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课后自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QQ、微博、微信、个人主页等遍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这也是我们教学所要探索与推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认识到,教学不仅,也一定不能局限于教室,我们可以利用QQ空间进行作业布置与习题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微博了解课程发展动向,更可以把相关知识、动画、视频等上传至指定的主页,供学生浏览学习,让学生以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汲取。这也将成为《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改革最有潜力的阵营。

2.3 实践教学改革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所有的理论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我们发现,以往的实践教学仅仅是对常见的液压、气压元件的拆装、简单回路的连接,而当问起为什么回路这样连接,有没有其他方式时,学生便鸦雀无声,这种尴尬会一直从学校带到工作岗位上去,就无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如何实践呢?我认为,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要有充足的实践课时作保障。首先应在授课计划上做好统筹,其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把师生进行适当“换位”,即老师更多地充当组织者,而不再是“指挥者”,对于回路连接、故障分析等环节,要撒开手,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动脑动手。这样,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助推理论的效果。

2.4 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水平。传统的70%和30%的成绩考核方式并没有包括这些内容,因此,陈旧的思路一定要改革。满意的一份笔试成绩固然重要,但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更是社会所急需的。因此,笔者认为,实践性操作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量应不低于学生总成绩的30%。具体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改革:(1)平时考勤与作业占15%,主要是对课堂出勤的约束和少量作业进行打分,作业尤其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关键提倡独立思考与解答。(2)课堂表现与创新程度占4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分析,应用创新等方面将在这个考核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3)期末考试成绩占45%,这是对整个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环节,笔者认为,对于试卷的题型结构也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把应用性更强的题目分值比例适当调整,比如说,可以多同时,还应该适当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通过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在新型教考制度的驱动下,在学习中“走近工作岗位”。

3 结语

全面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要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构建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力军,我们将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牢牢把握教育创新,教法创新的思想,为创造出符合学校发展、迎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25-126.

[2] 易军,陈水胜.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液压与气动,2013(8):129-133.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篇1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托, 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力, 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能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教育来看, 它提供了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 它是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出发, 将教者、学习者、教学环境三者融为一体, 构建探究教学的氛围。它是主动和被动教学相结合、慢教与快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谈谈任务驱动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确定任务, 激发兴趣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 恰当的任务设定, 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任务驱动教学中提出的“任务”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感兴趣, 对学生有吸引力, 上课时让学生多动手, 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任务设计时, 引用注塑机液压系统, 让学生了解注塑机工作时的动作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怎样设计液压回路来实施注塑机各种动作为思路, 引入各知识点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液压基本知识, 并学会各基本回路的设计。设计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灵活性、挑战性, 让学生通过任务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分析任务, 组织教学

提出任务之后, 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 安排学习活动。它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通过提问、观察、交谈, 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它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 也可以是多种学习形式的组合。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 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 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完成任务, 享受成功

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讨论, 尝试探索, 找出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最好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协作, 让每个学生随时向小组成员传递自己已获得的资料、任务的进展情况等, 使每个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让每个学生的思考成果为整个小组所共享。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统一示范解决, 对个别问题单独辅导;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探究情况和兴趣点,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控制教学进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四、效果评价, 总结经验

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要作适当的效果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一个“任务”完成了, 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评价采用不同的标准, 以鼓励为主, 用期望的语气指出不足。学生互评和自评时, 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优点, 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评价任务, 教师可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学生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发现不足, 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接纳别人的观点, 促进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对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的考核方案可舍弃传统期末试卷考试, 采用任务教学评价。任务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教学实施过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教学评价重点要放在针对任务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 指向学生在进行任务教学中的整个“过程”, 包括每一个学生在该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 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其次才是任务的成果。在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中的评价, 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给学生一个公正的判断。具体方法为形成性考核成绩占80%, 终结性考核成绩占20%。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师生可通过任务产生互动, 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 整个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 综合能力得到挖掘与培养, 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摘要: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 符合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地挖掘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是培养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毕秀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6) .

[2]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1 (8) .

上一篇:收集系统下一篇:楼板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