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共12篇)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1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培养出高知识、高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是一所中职院校, 大多说学生毕业后后进入一些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 大部分生产线上又是以液压传动为主, 因而我将液压传动部分作为重点讲授。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部分的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又因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元件结构及基本回路与液压传动系统基本相似, 只是两者的传动介质不同, 前者为气体而后者为液体, 只要学会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各部分内容, 气压传动系统就很容易掌握了,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液压传动的各部分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是学生学习好本课程的一个必要条件。因而笔者采用了以下种教学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我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尝试点, 精心编制问题, 形成问题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注意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要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探求规律, 最首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带领学生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方法、培养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根据探究学习所得, 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 然后通过必要的讲解, 由教师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中职学生来源广泛:他们有的来源于高中, 有的来源于初中、技校或职业中学。因此, 他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举一反三, 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 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讲课时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实例,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增强学生对液压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础。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讲出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应举出大量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流量不变”我们可以举出工人用水管浇水, 把水管捏细点, 水就流的远, “液压传动”时我们可以举出机床的工作台的移动, 举重机、千斤顶举重物的例子。总之, 举出大量的实例, 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类比教学法。液压传动系统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电气系统相类似。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装置 (液压泵) 、执行装置 (液压缸) 、控制调节元件 (各种液压阀等) 以及辅助装置等组成, 而电气系统有电源、用电设备、控制装置 (包括电键、继电器、接触器等) 以及导线等组成。液压泵相当于电源, 液压缸相当于用电器, 液压控制调节元件相当于电键、继电器等, 油管则相当于导线。液压传动介质则相当于电流, 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 则相当于电压和电流;液压马达的工作过程几乎和电动机一样, 电动机通入电流, 转子旋转向外输出扭矩, 而液压马达输入压力油液时, 也是转子旋转向外输出扭矩;液压元件在回路中既可以串联连接, 又可以并联连接等, 通过对二者的比较, 使液压系统的一些概念含义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主要以实习为主,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对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有限, 只有两台带有液压悬挂系统的小四轮拖拉机可供实习用, 所以实习过程必须采取分组分时的方式进行。在实习中, 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 认真地进行拆卸, 仔细地对元件进行清洗, 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 有的学生动作显得很笨拙, 经过几次的拆装训练之后, 动作就变得熟练了, 再经过大量的训练之后, 大多数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的结构组成, 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关系, 熟练掌握了液压系统的拆装步骤, 学会了简单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 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达到了规定的装配精度及要求。有个学生家里的拖拉机液压系统出了故障, 不能提升农机具, 经过他拆卸、清洗、及重新安装之后, 故障居然消除了。实习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验靠实践才能获得, 技能靠训练才能形成,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不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 技能就不可能掌握。只有通过实验实习, 才能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各元件的结构, 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 只有通过实际训练, 才能分析判断及排除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故障, 所以实验实习教学是掌握知识及正确运用知识的唯一途径。
以上是笔者在液压传动在教学中一些浅显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福臣.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袁广, 张勤.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2
10.1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基本常识
【课题名称】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基本常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 熟悉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的组成,及主要特点。二.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看懂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系统图,认识符号所代表的元件及传动过程。三.教学要求
1. 掌握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2. 掌握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缺点。【教学重点】
1. 能够应用图形符号看懂传动的工作过程。2. 了解传动的工作原理。【难点分析】
传动的工作过程,对图形符号的认识。【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配合教具或实验来演示,如有课件配合效果更好。【学生分析】
1. 新内容刚开始比较新鲜,如有演示,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图形符号较多,可能有些难度。
2. 要培养通过图形的表达想象到工作过程,需要有个认识理解的转换过程。【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所讲的机械传动是机械零件在力的作用下传递运动和动力,它是靠两零件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机械传动是工程上四大传动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电气传动,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今天将学习液压和气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点。
二.讲授新课
1.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是以气、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动力的一种运动方式,靠气、液体的压力来产生作用。
图10-
1、2为公交车门的气压传动和自卸汽车的液压传动。讲解图10-
3、5工作原理时边讲解边介绍每一个元件符号的含义,特别要注意方向控制阀的阀芯位置的变化给气、液体流向带来的影响。
要边介绍气、液体流动的路径,边作板书,简明扼要地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达到能够看图叙述说明液压系统的工作工作过程。最后总结出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四个组成即:
(1)动力元件。气、液压泵。(2)执行元件。气、液压缸。
(3)控制元件。换向阀,压力阀和流量阀。
(4)辅助元件。油雾器、过滤器、蓄能器和各种管接头。2. 图形符号
重点分析方向控制阀的阀芯的位和通的表示含义。保证学生能初步看懂传动图。其余图形按课程的需要慢慢增加,避免内容过多不易掌握。3.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特点
着重介绍其独特的优点。如:
(1)速度可无级调速。即可任意变化运动的速度。且运动的速度的方向改变能在很短时间实现。
(2)易于速度和压力的控制与调节,即很方便调节压力的高低和速度的大小。同时便于与电气控制构成“机-电-液-光”的一体化自动传动。这是机械传动所难于实现的。
气压传动无污染,压力较低,但噪音较大。液压传动特别适合于作直线往返运动的工作场合,如磨床工作台和液压牛头创床,液压起重机的应用常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技术的场合越来越多。
当然液压传动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即由于制造精度的影响,液压油泄漏为其主要问题,且不能保证精确传动比。
三.课堂小结
1.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是另一种传动方式,它是靠气体、液压油作为介质来传递运动的。
2.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由四部份组成,要熟悉液压元件的图形表示符号。
3.液气压传动与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可实现无级变速;常用于直线运动的场合。缺点是泄漏,要求制造精度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浅析 篇3
【摘 要】随着液压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高校都将《液压与气压传动》列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液压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模式,本文就是从课程的主要任务、教材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来讨论当今液压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改革;教材;实验;考核
液压传动技术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技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单纯的机械传动难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后,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广告的发展再次将液压技术推向前进,使它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生产的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以上的自动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因此,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国内高校都将《液压与气压传动》列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面对新的课程体系课时逐渐减少的情况,《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面临新的难题。为此,本人结合我校的实际,从课程的主要任务、教材建设、讲授方法和教师业务水平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主要任务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学会实践动手搭接各种液压元件的常用回路,熟悉液压回路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一般液压传动故障,学会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的液压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质。
二、课程改革内容
(一)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以液压系统的四大基本元件为基础,先介绍各个元件的原理和结构,然后由各种元件组成液压气压系统基本回路,最后例举典型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讲授课程时,对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取舍。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不一定越深越难越适合,会使学生感到课程太繁杂,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常用元件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除了必要的实验课之外,做到实验室经常开放,让学生更多机会接触各种基本的元件,以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在典型的液压系统教学中,繁杂的元件和复杂的回路往往使学生束手无策。以YT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为例,应该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液压系统的大致步骤。首先了解机床的用途和对液压系统的要求,浏览系统各元件的类型、功能和各元件之间的关系;对子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全面读懂系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YT4543滑台的动作顺序是快进→一工进→二工进→死挡铁停留→快进→原位停止。它的系统特点是,采用了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保证了稳定的低速流动,较好的速度刚性和较大的调速范围;采用了限压式变量泵和液压缸差动连接来实现快进,可以得到较大的快进速度;采用了行程阀和顺序阀实现快进与工进的换接,简化油路,工作可靠,转换的位置精度较高和做够的换接精度采用换向时间可调的三位五通换向阀来切换主油路,提高了滑台和换向平稳性,减少了能量损失[1]。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较大的快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其作用越来越大。液压教学中,有大量的液压元件和流体动态显示。采用形象化和趣味性的动画效果图,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各种元件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甚至于一个复杂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也一目了然。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对学生负责,对课堂的每一分钟负责;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看得远,在授课过程中准确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做到收放自如。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能墨守一本书、一个大纲,要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科书中陈旧知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2]
液压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则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此,可从以下一个方面入手,实验教师要从思想重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要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庸,上或不上都可以;对实验教师定期培训,要建设一支热爱实验教学、熟练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和能够对实验进行科学管理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或者是深入企业参与实践生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或者是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指导实践教学,开展深入企业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车间直接参与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检修,进行液压系统故障查找、排除,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感受课程的魅力;学校或政府要大力支持设备的完善,改造落后的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实验课程体系。
(五)对某章节的课程设计
以设计“机床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这节课的内容为例,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液压元件的能力,对液压元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掌握的程度,掌握压力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的基本元件,考查并应用计算机完成液压系统仿真。学习内容为组装和调试压力控制回路,利用Ansys软件做系统仿真。原理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教学中,以讲解压力控制回路组成和原理作为基础,教师同时和学生讲授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提出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分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答疑,确定实施方案,并用Ansys软件做出该系统的方针模拟工作过程。最后对学生组装的压力控制回路进行测试,给出分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落实“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六)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考试都重视笔试部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但是,实践能力恰恰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和真实水平。所以考试方式的改革,必须加大实践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分数的赋予比例由原来的理论∶实践∶平时=80∶10∶10更改为理论∶实践∶平时=50∶40∶10,把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评价,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教学时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化繁为简,积极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确保本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尽快的适应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许福玲.液压与气压传动(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探析 篇4
同时, 要求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多方面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 怎样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这我们老师一直在深思的问题。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
液压实验一般包括认知性、验证性、设计性等实验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往往给予每个实验内容差不多的关注度, 尤其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这样的教学结构其实是不科学的,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量, 另一方面是没有突出重点。作为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应重点突出“应用”, 和实践知识的讲解, 这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液压和气压转动的实验研究。
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 就难以全面、深入的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 不利于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提升。实验课程课时偏少加剧了这种弊端带来的伤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过多的把时间放在不是重要部分的内容上, 就会造成真正的重点的缺失, 这对教学的把握和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 实验教学硬件资源滞后
目前, 很多院校的液压实验中所采用的液压元件仍然是旧型号、旧系列, 这就导致了实验设备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工程实际和教材。设备与实际和教材的不相对应给教学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通过实验精确地领悟课程的基本原理。
当然, 这最终可能会引起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这些弊端不是只有我能看到, 但是如果采购国际上比较好的液压元件和教学实验设备, 实验资金又很难跟得上。这就造成了学校的两难局面, 一方面想要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辅助教学, 另一方面又为资金不足而苦恼。
针对这样的状况, 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引进了多功能快速拆装式液压与气动教学实验台,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教学硬件资源的不足, 学生可以借助其自主开发实验回路, 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然而, 快速拆装式液压与气动教学实验台与工程实际的液压设备在结构和控制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 实验教学方法滞后
液压传动实验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性被压制。这是由于液压传动实验课课时有限, 再加上实验设备的限制, 实验项目相对比较固定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局面下只有少数同学可以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只能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无法获得自我锻炼的机会, 从而导致独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对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
目前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 进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已经成了一件值得认真思考的事情。只有进行创新和改革,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才能焕发生机, 使学生成长为专业知识牢固, 动手能力强的人, 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了之后能更好的理解液压与气压系统, 但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的现象。要对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首先, 要对实验室进行整修, 部分实验室已经破旧不堪, 并且实验器材也比较落后,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可以对相关课程进行要求。比如说, 进实验室要遵守的规章制度, 这和教学内容还是有很大关系, 有了好的秩序才能有下面的更好的教学。
(二) 大胆增删, 勇于创造
对于目前教学中村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造的勇气, 首先对于验证性实验的问题骂我提出若干意见, 我们都知道, 验证性实验, 学生只是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根本没有实际的训练, 这样可能导致以后学生对气压和液压的感受不太明显, 这就导致金瓯就业方面学生的竞争力不凸显, 所以, 在我看来, 验证性实验大可删除, 多开展一些实验课, 这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就业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教学中举要勇于创新, 大胆进行改革, 落后的要改, 跟不上时代的要改进, 这是教学中都应该注意的, 今后, 在教学研究中, 我们就应该勇于提出意见, 为了学生的未来着想, 也为未来气压液压系统着想。多一点责任心。
(三) 气压液压转动问题的解决
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实验的硬件资源落后是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是一个高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东西运用高科技手段就算无法真正进行操作也能透彻的理解。这些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气压与液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转动系统, 我们知道学校面临诸多问题, 出来资金之外, 还有就是学校支持问题, 比如说, 没有相关的教学细则和规定。
因此, 如果教学中能够配合计算机虚拟演示及拆装实验平台, 即运用三维建模软件, 对液压元件按照其真实的形态及尺寸做三维实体模型, 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在众多教师的要求下, 学校设施都会有相关的改善, 气压液压转动问题也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学生应该高度重视, 喧嚣也应该尽力而为。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就是我对气压和液压系统教学的建议, 今后教学中, 我们要做的的就是优化试验内容, 改善教学方法, 使用先进手段是改善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改进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今后在就业中比非专业的有更大的优势, 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把学生培养成祖国需要的人才。
摘要: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从优化实验教学到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措施。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杰.《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农业机械化研究, 2004.
[2]陈利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教学法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案01 篇5
课程特点: 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一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概述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实例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比较
◇流体传动介质的特性
知识点:基本原理、介质性能
液压与气压传动都是借助于密封容积的变化,利用流体的压力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来传递能量的
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与气压传动中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压力取决于负载;流量决定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传动介质的主要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度量单位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
◇研究以有压流体(压力油和压缩空气)为传动介质来实现各种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的学科。
◇元件→回路→系统→介质
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1-1)
(观看动画演示)
1.1.1 力比关系
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各点”
如图1-1 b)所示。
(1.1)
重要基本概念一:“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而与流入的液体多少无关.思考:1.若空载,即W=0,则p=?
2.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和其它传动方式的比较?
1.1.2 运动关系
活塞的运动速度和活塞的作用面积成反比.流量q(Ah/t):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截面积为A的流体体积q=Av
q=A1v1=A2v
2(1.4)(连续性方程)
若已知进入缸体的流量q,则活塞运动速度为:
重要基本概念二:
“活塞的运动速度v取决于进入液压(气压)缸(马达)的流量q,而与液体压力p大小无关”.1.1.3 功率关系
(1.5)
压力p和流量q是流体传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相当于机械传动中的力和速度,它们的乘积即为功率。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以流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与实例
液压传动的特点:
先通过动力元件(液压泵)将原动机(如电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再经密封管道和控制元件等输送至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将液体压力能又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部件。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
动力元件:液压泵或气源装置,其功能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流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动力
执行元件:液压缸或气缸、液压马达或气马达,功能是将流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力和速度或转矩和转速),以带动负载进行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控制元件:压力、流量和方向控制阀,作用是控制和调节系统中流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达到所要求的输出力(或力矩)、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辅助元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装置,包括管道、管接头、油箱或储气罐、过滤器和压力计 传动介质.
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液压技术正向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和高度集成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
◇气动技术正向节能化、小型化、轻量化、位置控制的高精度化,以及与机、电、液、气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技术方向发展。
1.4 流体传动介质的特性
◇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液压油的选择
◇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气体状态方程
◇气压传动系统对空气的要求
1.4.1 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密度ρ: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
式中,m:液体的质量(kg);V:液体的体积(m3);
ρ=900 kg/ m3
可压缩性: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可用体积压缩系数κ或体积弹性模量K表示
体积压缩系数κ:单位压力变化所引起的体积相对变化量,
(m2/N)
式中V:液体加压前的体积(m3); △V:加压后液体体积变化量(m3);
△p:液体压力变化量(N/ m2);
体积弹性模量K(N/ m2):液体体积压缩系数κ的倒数
计算时常取K=7×100,000,000N/ m粘度
液体的粘性:
液体在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特性,静止液体则不显示粘性.◇液体的粘度:
液体粘性的大小可用粘度来衡量。粘度是液体的根本特性,也是选择液压油的最重要指标常用的粘度有三种不同单位: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相对粘度.动力粘度(绝对粘度)μ
牛顿内摩擦定律
式中μ:称为动力粘度系数(Pa·s)τ: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力(即剪切应力)
,速度梯度,即液层间速度对液层距离的变化率.物理意义:当速度梯度为1时接触液层间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
法定计量单位:帕·秒(Pa·s)
运动粘度ν
定义:动力粘度μ与密度ρ之比, 法定计量单位:m2/s
由于ν的单位中只有运动学要素,故称为运动粘度。液压油的粘度等级就是以其40oC时运动粘度的某一平均值来表示,如L-HM32液压油的粘度等级为32,则40oC时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32mm2/s
相对粘度(恩式粘度oΕ)
恩氏粘度:它表示200mL被测液体在toC时,通过恩氏粘度计小孔(ф=2.8mm)流出所需的时间t1,与同体积20oC的蒸馏水通过同样小孔流出所需时间t2之比值.
工业上常用20oC、50oC和100oC作为测定恩式粘度的标准温度,分别以oΕ20、oΕ50、oΕ100表示 恩式粘度与运动粘度(mm2/s)的换算关系:
当1.3≤oΕ≤3.2时,当oΕ>3.2时,粘温特性
◇定义: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1.4.2 液压油的选择
◇液压油的要求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6
关键词:液压传动 启发式教学 专业视角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介绍以流体作为介质进行动力传递的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各类主要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选用方法,掌握各类基本回路的功用、组成和应用场合,熟悉几种工程中常见的液压系统,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该课程知识体系较繁杂,授课教师普遍反应课堂教学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以知识灌输为主,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正式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此背景下,我校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摈弃原有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教学,通过合理的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加强实践环节,限制实验小组人数,增加实验数量,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引入课程创新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改的效果十分显著,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校督导组教师与学生均给予了肯定,本文总结了教改中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启发式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教改前,我校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需课堂讲授的内容包括液压技术、气动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基础三部分,采用的教材是《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控制系统》。课堂教学环节48学时,实验教学环节8学时,授课教师普遍感到课程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相应地,授课时间也比较紧。为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以传统的理论教学、知识灌输为主,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教学方法十分单一。教学过程中虽然配备多媒体,通过色彩丰富的配图、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元件和基本回路的结构、工作原理等,但由于是教师唱独角戏,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多媒体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让学生产生惰性,教学效果远低于预期。
得益于学校启动的新版教学大纲修订,《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组经过广泛调研和讨论并报校学术委员会同意,对该课程进行了拆分和精简。调整后的课程只重点讲授液压元件和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分析、设计部分只作简要介绍,课堂教学环节32学时,实验教学环节8学时。新增设了《液压传动系统》和《气动电子技术》两门选修课,分别重点讲授液压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和气动技术基础。考虑到液压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对本科生来说过于深奥,且相关课程多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开设,与其浅尝辄止,不如干脆舍弃。
精简后的液压传动课程虽然内容有所减少,但课堂教学环节学时也被大量压缩,如果仍坚持面面俱到的讲授,显然与教改的主旨背道而驰。为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们在本次教改中尝试了安排较多的自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汲取书本知识,开动脑筋思考。
当然,该项措施也考虑到了如何对部分主动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督促,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校精品课程网站增设签到功能,而且学生必须在一定时间阅读完相关内容并回答若干自检问题才能完成签到,这部分表现计入考勤和平时成绩;课题随机抽查自学情况,严惩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
二、创设问题,活跃课堂氛围
为改变课堂氛围一潭死水的状况,本次教改在每一单元教学中都针对某个知识难点,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接受,很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特点时,由于已要求学生熟悉其基本工作原理,教师只需首先利用动画展示一下泵内部油液的流动,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一下该类型泵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中有几对运动摩擦副,待同学进入情境模式中后,马上提问如果这些高速运动摩擦副的摩擦会不会出问题,有什么后果?抛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积极思考,会从结构、材料、热处理等方面回答,课堂氛围马上活跃起来。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同学们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当引导,顺其自然的带出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中的一些关键结构。例如,滑履及其润滑、柱塞平衡槽等。
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找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授溢流阀章节时,可以先卖个关子,强调工程中低压、小流量系统选用直动式溢流阀,先导型溢流阀用于大流量、高压系统,引导学生质疑原因是什么。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是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和学生一起激烈讨论,鼓励学生从本质、机理方面去分析,最好是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所学过的力学相关知识画出主阀芯处于某一平衡位置时的受力模型,其他学生也参与其中并展开激烈争论,尽其所能地拓开思路,激发出学习的乐趣。
三、小组汇报,拓宽专业视角
无法否认的一点是,与其它大部分高校类似,我校的《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内容以及采用的教材过于偏重基础,与液压行业的日新月异相比显得比较陈旧。例如在讲授各类阀工作原理时仍以管式阀或板式阀为例,殊不知这当中许多类型产品的市场已经大大萎缩,让位给插装阀了;对变量泵的讲解也是浅尝辄止,大多只讲授限压式变量泵,殊不知为了降低液压系统能耗、提高控制特性,市场上成熟的变量泵产品十分丰富,如恒功率变量泵、负载敏感变量泵,等等。此外,我们还忽视了很多现代液压十分重要的技术,如电液伺服阀、电液比例阀、集成块、节能元件与回路等。
为了弥补上述短板,本次教改中,我们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个课堂教学无暇顾及的技术为课题,通过查阅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大公司网站,搜集一些高水平产品的技术资料进行精细研读,完全理解透彻后先讲解给小组成员听并回答组员们的疑问。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做成PPT,由教师择优并安排组成在班级宣讲,对于表现好的小组以加分的形式进行激励。通过查阅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内外液压相关大公司网站,学生们了解了液压传动最新的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大大扩大了同学们的专业视角,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论
液压传动在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液压行业竞争力比较弱,迫切需要高校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液压人才。我校的《液压传动》教学改革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引入启发式教学、安排小组汇报等措施,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教学效果改善显著,值得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张海平.中国大学液压教材必须作重大改进[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06):1-5.
[3]芮宏斌,周春国,高峰.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液压与气动, 2012, (06):92-96.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探索 篇7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 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 而不是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与该目标相适应,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和性能, 以及在操纵、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培养学生能读懂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图, 初步具备分析一般液压气动系统工作过程、排除简单故障的基本技能。针对这一情况,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应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和深度, 对于教学内容中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内容进行压缩, 从应用的角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因此, 我将教学内容分为如下的几部分:一是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删除其中有关流体动力学的公式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液压、气压传动的原理, 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系统组成, 以及各组成元件的图形符号。二是液压、气压系统组成元件的结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 重点讲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是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应在掌握液压、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 分析回路工作过程和工作特点, 重点掌握一些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四是对一些典型的液压、气压传动系统进行分析, 如机械手、动力滑台、公共汽车车门开启系统等, 重点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液压基本回路”一章内容时, 主要采用了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 理论课老师负责讲理论, 由实习课老师负责实训两周, 理论课与实践课内容很难同步。如今我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将课堂放在实验室, 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 直接使用实物, 并让学生动手拆装, 讲解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时, 采用现场教学法, 学生对于回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 老师再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连接回路, 各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 分配任务、选择元件、设计回路和控制电路, 进行实物连接。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难题, 老师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辅导。例如:在讲解调速回路时, 具体做法如下: (1) 提前下发该次课的任务书, 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中相应内容, 读懂任务书上的回路图;思考三种节流调速回路中流量控制阀的位置有何不同及对回路的工作特点的影响;思考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特点及组成元件的不同。 (2) 将学生分组。尽量让每一组中的学生分布比较均匀, 既有动手能力强的, 也有动手能力弱的;既有学习好的, 也有学习差的。
让学生在实训室, 以小组为单位, 在液压回路实验台上按“调速回路”任务书上所给的回路图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组装、调试、运行, 读取仪表上的压力、流量, 将相关数据填入任务书上的相应表格, 根据数据分析讨论各调速回路的工作特点。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在一旁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 如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或帮助。小组活动完成后, 各小组进行总结、发言, 教师再进行简单点评, 进一步分析讲解回路组成及工作特点, 由于学生已完成了事先自学、实际动手组装, 就会很容易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了。
对学生的考核根据每组学生的回路组装、调试、运行等任务的完成情况 (占70%) 以及学生所填写的数据 (占10%) 、讨论发言情况 (占20%) 来评定, 给出小组的平均分, 对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酌情加分。
三、综合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概念多、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理论性强, 液压传动的各类元件和工作介质都是处在封闭的状态, 使其设备故障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复杂性等特点, 这必将增加课程学习难度。为了将典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系统分析讲解和描述清楚, 采用多种媒体设备组织教学。讲解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时, 先通过实物讲解其外部结构, 以及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 再采用彩色剖视图讲解内部结构, 借助动画生动地展现元件的工作原理、回路的中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 最后在现场进行实物回路连接。综合运用实物、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 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 期末前“死记硬背”老师所给复习提纲, 暂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 考完后不久就什么都不懂了, 并没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很显然, 这种考核方法有待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70%, 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回答问题、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 等等。
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 综合考核学生, 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注重了平时过程中的学习, 对于理论知识较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 自信心大大增强, 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 通过这样的改革, 学生觉得《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不再难学,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芳, 郭新荣.浅谈液压传动技术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 (3) .
[2]苏素芹.谈谈《液压气动》课的教学体会[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
[3]袁承训.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8
长期以来, 各高校主要以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此课程仍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 只是内容涉及专业知识, 远未满足学生的要求。通过对本科四年级学生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学过程观察发现, 尽管许多学生已通过四、六级考试, 但英语应用水平较低, 具体表现为:查询专业英文资料和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较弱,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单靠英语课程的教学就能解决的。由此可见, 旧模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液压与气压传动》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我校机械制造专业中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双语教学实践。
2 液压与气压传动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否则将是无源之水。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有许多优点:
(1) 英文规范, 内容新颖, 注重纳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2) 实用性、针对性强, 出版周期短, 知识更新快;
(3) 采用优秀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但是原版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
(1) 国外原版教材实践性强, 但由于教学水平及科研水平的差异, 这些教材的内容不能直接引用或操作, 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
(2) 由于中西方教材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 国外原版教材思维活跃, 知识面广, 与国内教材相比, 教材内容发散性强, 条理不够清晰, 知识不够系统, 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3) 在引进原版教材时往往只选择某一门课程教材, 容易忽视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4) 采用原版教材在国内市场很难找到配套的外文参考资料。
考虑到国内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我们应该一是组织学科专家改编国外原版教材, 使一些优秀原版教材本土化;二是自编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 即篇幅、结构合理, 难度适中, 教学内容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保证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三是翻译国内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因素, 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 选择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陈淑梅主编的《液压与气压传动》 (英汉双语) 的教程作为主讲教材, 以全英版为参考教材, 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双语教学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影响学科教学效果, 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2.2.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太少, 看不懂英文教材和课件;二是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大多数学生听课比较吃力。鉴于上述实际情况, 一是进行专业词汇学习。对于流体力学及液压传动基本概念等简单内容采用英语教学为主、个别词汇汉语重点强调为辅, 在课堂上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每次上完一节课后, 留出一小部分时间专门学习下次讲课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 让学生下课后带着问题看书, 记单词, 这样不仅可以预习下次上课时讲解的内容,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记忆专业词汇, 一举两得。二是采用讨论式、提问式教学。离开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讲课, 增强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和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英文来表达,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避免满堂灌的单向传输模式。也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视频、案例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 变抽象的理论教学为生动的情景教学, 可以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三是布置课外作业。每次上完课后, 除了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用英语进行总结以外, 会给同学们布置课外作业。譬如液压与气压传动中的液压元件的名称, 结构, 工作原理及其回路中的作用, 结合课本知识用英语来表达等,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确实能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2.2.2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制做CAI课件, 弥补双语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师英语口语和学生专业术语、专业语言薄弱等不足, 在课件中插入英文声像图片资料和设计练习, 突出重点。每学完一种液压元件, 我们就走进实验室, 进行拆装实验。在拆装过程中, 用英语表述同学们在课本上认识元件的结构, 并用英语表述组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促使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极大的改善。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嘴巴+粉笔+黑板”了, 而是已经进化成为“嘴巴+粉笔+黑板+微机+投影”。有许多高校已经利用计算机开发出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软件, 其使用和普及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板书时间。因此, 为了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 必须积极探讨合理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和扬弃, 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另外, 在选择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 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 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互动。因为, 双语教学不仅仅着重于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也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师水平和教学工作量:《液压与气压传动》属于专业基础课程, 教师虽然在教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 但是怎样用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让同学们很容易的接受, 这一点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备课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综合和整理,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学生听课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 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而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另外, 由于双语课程不同于纯粹的专业课程, 备课所占用的时间很多, 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讲好这门课程。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差别, 想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再掌握英语方面的知识, 势必也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 要充分调研, 摸清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据此来确定初期英文讲授的适宜比例, 随着教学时间推移, 再逐步加大英文讲授比例。所以怎样把握好双语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老师注意的重点, 也是学生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与没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生的收获点。
根据开展双语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有这样的建议:
(1) 多种教学形式并用, 积极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授课, 要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交叉教学, 如指导学生阅读1-2本原版优秀教科书, 配合教学, 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通过课堂专题讨论,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辩的能力。
(2) 在授课时, 可以考虑将课程分成预备课和正式课, 在预备课阶段让学生熟悉专业术语, 进行简单的讨论等, 使学生减少对专业英语交流的恐惧感, 然后再正式讲授教学内容,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外文教材。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双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与专业教学上,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究获得心理上的英语氛围, 避免传统英语教学中学遍存在的英语——汉语——英语的心理翻译过程。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 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 因此, 在教学大纲、教材等方面应从学语言的角度转变到学专业上, 使学生能够养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通过学以致用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新春, 谢娟.面向创新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6) .
[2]陈淑霞.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应当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 .
[3]张素群.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药学教育, 2006, (2) .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9
因材施教是和谐社会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的基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和谐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派生出一些新型的专业工作岗位,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自然应分化出一种新的体系去满足这些岗位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就是说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教育体系。另外,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使得更多人才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 可是人才成长的规律表明:有人善于理论研究, 有人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有人喜欢动脑, 有人善于动手。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愿望, 为了使各类人才都变得“更加聪明”, 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 也是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考虑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人才的要求, 把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根据办学条件, 正确定位本校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根基, 培养目标不同, 则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同, 教学方法和内容也不同, 每个学校的管理者、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本校的培养目标, 去改革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法[1]。
确立了本校的培养方案之后, 就要编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教材。目前, 国内各种版本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参考书很多, 但各书的编写模式和教授内容总体上类同, 而且书的前言中多数附有这样一句话:“该书适用于工科机械类各专业, 也适用于职业技术学院、各类成人高校、电大等相关专业, 也可供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说明该参考书的适用面很宽。笔者认为:有不同定位方向的学校, 其学生的来源和培养的层次与类型均不同。培养的目标不同, 教学的内容、编排的体系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所用的教学参考书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编者考虑到出书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 希望推广使用该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编者的初衷就是要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 说明该书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很难达到统一的培养效果;一本不适用学生学习的教学参考书常常会误导学生的自我定位,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教师的讲课效果, 降低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普遍适用的结果实际上对哪种层次的教学培养都不适用。因此, 在新形势下, 选择或编写更加贴近本校培养目标且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参考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和谐社会液压气动合格人才的基础
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数千所, 就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来说有本科、专科、职业教育之分, 就学校培养学生的类型来说有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与开发人才和实用性人才之分。不同的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同, 培养的目标就不一样, 教学内容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校, 其培养目标是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及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 这类学校的毕业生考研深造的比例很大, 笔者认为这类学校在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时, 其内容主要应偏重于讲授该课的基本理论及该课的研究方法, 把液压流体力学、气体力学基础合并后, 单独设课, 讲授的内容可以更宽、更深一些, 可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流体力学规律, 此课涉及的推理演绎较多, 用的数学工具多, 课程体系排列严密, 适合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在讲授各类液气元件时, 应该把元件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 重点介绍其基本原理、特性分析和存在问题, 具体结构可以少讲。在介绍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时, 重点应该放在回路性能的理论分析上, 尤其要介绍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分析的思想方法, 可以结合传递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法详细讲授。在讲气压传动部分时, 重点放在液压传动的差别与处理方法上。在实验教学中, 重点掌握根据理论的要求设计实验装置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方法。最后还应该补充流体传动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培养工程设计与开发型人才的学校, 毕业生考研深造的比例较小, 多数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 从事实际的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其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为以后解决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这类学校的教师在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时, 其教学内容安排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流体传动基本理论的深度、广度及方法, 以及液气压传动系统专门知识的范围。就目前多数《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参考书中介绍的流体力学知识, 已经够用。要重点介绍流体力学中和液气压传动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重要结论, 尤其是流体力学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在讲授液气压元件各章时, 除了介绍元件共同的基础性问题外, 还应该结合各种原件的结构组成讲解其个性问题, 如:压力控制阀都是利用阀芯上油压力与弹簧力之间相平衡的原理控制阀口的开度, 从而实现控制压力的目的, 这是压力控制阀的共性原理, 具体到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减压阀等, 又存在个性特点, 应具体讲明。在介绍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时, 除了介绍分析系统的静态特性的一般方法外, 还要介绍常用的各种回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在处理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章节时, 只对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分析方法作简单的概念性介绍。在实验教学中, 重点学习根据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实验装置, 掌握验证系统系能的技能。还应该补充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培养和谐社会液压气动合格人才的正确途径
1.启发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师要善于在讲授过程中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实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涉及一些物理知识, 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举一反三, 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 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 我们在讲授“液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时, 由于液体在流动的时候具有多种能量的变化, 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损失, 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 教师在讲课时应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讲授能量流动特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液体静力学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 使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又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2]。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几年在高校授课中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 还可以尽量少的时间和资源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载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综合处理, 以精美的画面、形象客观的表达形式, 丰富生动的信息, 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一些原本枯燥、死板的知识点, 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加深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3]。
3.重视实验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课堂教学的验证、补充和巩固。提倡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创新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
1.根据办学条件, 正确定位本校的培养目标, 选择或编写更加贴近本校培养目标且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参考书, 才能培养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
2.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确定不同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3.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姚春东, 高殿荣, 刘劲军.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06. (3) :155-156.
[2]程雨梅.改进液压传动课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8) :84-86.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10
本文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结合目前课程中的问题, 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一些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
一、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学生课业繁重, 对于课上讲过的重点掌握不到位。
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种类非常多的课程, 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学生课业繁重的现象, 目前的表现是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上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 进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于课上讲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对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没有达到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2. 上课时讲的内容多, 课时少。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液压专业《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伺服系统》、《气压传动》等课程的综合, 目前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需要在26学时的时间内学习完液压专业几个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 并且要求学生达到识别液压元件, 熟悉液压元件工作原理, 自行设计机械液压系统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 这对教师和对听课的学生来讲都十分困难。
3. 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 课本上的内容过于抽象。
目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主要采用教师通过PPT的形式教学, 学生通过课本来预习和复习, 但是单纯通过图画的教学方式很难解释清楚元件的工作原理, 以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的机构原理来讲, 书上通篇的文字叙述加图画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并失去兴趣, 造成对这种类型泵的工作原理不能理解得非常透彻。除了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的机构原理外, 这门课程还有大量类似的元件需要理解其工作原理, 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来看, 通过图画来讲述元件工作原理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 这门课程过于强调理论教学, 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不能对接的现象, 不能满足就业的需求。
4. 实验课程安排有待改进。
目前实验室需要整个班在同一个时间进行试验, 首先整个班一起做实验, 实验老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同学, 其次在这个时间段内, 学生需要对实验要求的内容进行操作, 但有的实验时间并不充足, 做完做不完都得结束。这样一来做实验就成了走过场, 没能发挥实验课程应有的效果, 而且实验课程并不在考察的范围之内, 考试内容中没有突出实验的内容。
二、对教学改革的探索
目前出现的问题与当前教学方式的落后和社会需要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有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探索, 学校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授课的教学质量, 用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来应对目前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
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高的课堂效率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抬头率”其实就是抬头听讲学生的数量与低头学生数量的比率, 这也是对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力的考验。对画图软件和动画软件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笔者通过观察课上学生的表现发现, 学生们对图画的兴趣远比对文字的兴趣要高, 对动画的兴趣远比对图画的兴趣要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了兴趣是学好所有课程的关键, 尤其是像《液压与气压传动》这种需要理解原理的课程就更需要用图画或者动画来讲解, 在讲解元件原理方面, 图画或者动画的作用比书上的文字叙述强很多, 所以教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至少一种动画制作、图画绘制的软件并且应该在课上尽量多采用动画或者图画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上教师讲课的位置不能固定。其实这也是提高学生们“抬头率”的方法, 笔者通过对课堂上学生们的观察发现, 越是前排靠近教师的学生, 课堂上的表现就越出色, 注意力越集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不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督促的力量。有时候学生们并不是故意上课走神, 只是因为距离老师较远受到教师上课激情的影响较小, 于是就放松了自己开始走神, 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一种坐到后边老师就看不到的心态, 躲到后排上课不听讲。为了对所有的学生产生影响并对其起到督促作用, 教师讲课的位置就不能只局限在讲台上。
2. 对于专业词汇遇到就必须解释。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近机械专业学生开设的, 他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与这门课程相关的知识, 学生对其中很多类似阀、比例、伺服等专有名词都很陌生, 这是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个障碍。比如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一样, 类似泵这个和生活十分接近的元件, 有的人也根本没听过, 因此也必须进行解释。总之, 不管教师认为是多么简单的名词只要是这门课程出现的就必须进行解释。
3. 新授内容前进行上节课重点知识回顾。
根据目前学生们需要上的课程种类比较多的现象, 教师应该课上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来串讲一下上节课的重点, 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 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 同时有助于在目前课时如此少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们形成这门课程知识的网络, 提高学习效率。
4. 易混淆内容采用对比方式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中有比较多的原理相似的元件, 单个讲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混淆。除此之外, 课本上的元件及其原理的叙述都比较抽象, 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困难。利用类比的方式教学有助于区分相似元件的原理, 便于学生记忆。比如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进行类比, 加以区分不同种类的泵的应用场合和变量原理。
5. 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讲课的重点。
考虑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都是非液压专业的学生,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并不需要知道元件的设计原理等类似深入的知识, 对他们来讲, 工作中能够认识元件、会使用、知道其原理并且会设计液压回路就足够了。因此课堂上应突出讲课重点, 紧跟就业需求, 重实践, 这样才能在课时少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更多对未来工作有用的知识,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并达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6. 开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渠道, 加强沟通, 弹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课程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 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这样学生也就能够找到一个和老师沟通的渠道, 把不懂的地方与老师进行交流, 并把建议反馈给老师, 比如说上文提到的专有名词的问题, 教师可能认为某个名词比较简单就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 而学生并没有理解, 通过信息渠道的帮助就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询问学生们对下节课要讲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们都认为比较简单, 那么课上就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讲解, 如此一来节省了课时来讲解比较难的内容, 改变了现在不同难度的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相同的现象。这种弹性的教学模式不用拘泥于传统教学日历安排的约束, 更突出了人性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加快实验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
实验的目的在于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加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并掌握一定的试验技能。我校液压实验室的学习资源丰富, 包含有北京华德和世界知名厂商力士乐捐助的试验台, 这种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们各种试验的需求, 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行实验改革, 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把毕业生的能力与市场需求对接。
1. 开设元件拆装实践课程。
元件拆装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元件的原理, 加强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老师讲解关于元件制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 我们《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开设了机器拆装的实践课程, 主要是对钻床、柴油机等工程中较为常见设备的拆解和组装。通过对学生们的观察发现实践课程的效果比较好:学生对常见机械结构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学习《机械设计》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液压与与气压传动》这门课中同样可以达到增进学生对元件的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作用。
2. 聘请有液压与气压类工作经验的工人讲述工程中的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与实际工程联系的十分紧密, 聘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来讲解液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认识这门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设相关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性回顾及应用, 对工科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达到自行设计液压系统的教学目标, 开设《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课程设计十分必要。设计的过程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4. 实验方式改革。
试验课程需要在时间上进行改革, 学生自主约试验, 这样临时有事不能来上实验课的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试验。同时一些有精力和想法的同学也可以单独进行实验, 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开放性思维。
四、对考核方式的探索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以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 帮助教师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一张卷纸”的考试模式只能从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不能全面反应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 在书面考察的同时还应增加实验考核内容, 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考察应包含元件的识别, 系统回路的搭建等能力。
结束语
液压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十分广泛, 并且这项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我国的液压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相对缓慢, 为了改变我国液压行业落后的状况, 培养实用型人才就需要从教学的层面上进行改革。本文通过目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并根据一些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几点改革的建议, 经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姚春冬, 高殿荣, 刘劲军.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9 (2) :155-156.
[2]范文迎, 王荣林, 倪文彬, 信息化环境下“液压与气压传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 (3) :26-30.
[3]李秀玲, 张瑞坤, 董志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 2010, (9) :196-197.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11
【摘要】卓越计划理念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更多优质的专业人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专业教学基础与工程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工程综合能力超强的优质人才。本文就卓越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卓越计划理念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教学改革 方法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A3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9-02
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技术是现代传动与控制中的关键性技术,其传输力、功率密度以及自动控制上与电气传动相比具有一定应用优势,在工程机械、机床工业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液压与气压传动专业应当基于卓越计划理念在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促进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1.精选教学内容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在实际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优中选优,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以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满足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大纲教学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2.优化教学方法
2.1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应当对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动画、照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液压元件的结构形式、零件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等进行动画仿真演示,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增强元件结构的立体感,帮助学生理解。
2.2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卓越计划理念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应当对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化应用,尊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创设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同学之间自主展开讨论,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待讲解完成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辅助教学。
2.3采用比较式教学法
就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内容中包含较多的元件结构、工作原理和职能符号,一旦学生掌握不到位会极易造成知识混淆。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卓越计划理念下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此类教学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比较式教学法,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将相近知识的进行对比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的理解。
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为全面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在卓越计划理念下,结合课程实际设置先进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创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以及先进的信息平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系统,便于学生自行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在网上交流平台上随时开展问答,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依据课程需求以及当前院校资源,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4.构建开放的现代流体驱动与控制实验平台
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构建了一个学科特点鲜明、综合实验功能强、实践教学内容层次丰富,利于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和具备产学研基础的综合实验平台。以加强产学研实践平台建设,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模块。
5.结束语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卓越计划理念下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优化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刘忠,郭兰中,浦文禹,胡朝斌.基于卓越计划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12):103-105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 篇1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因此教学改革中对于专业课程进行了较大的压缩。以往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学时数多, 课程所包括的内容多, 理论推导多, 公式分析计算多;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此在本轮的教学改革中, 结合我院相关专业学生特点, 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主动性。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内容做出以下调整:
1.其中液压传动部分, 讲清传动系统的概念性知识点, 减少理论推导及数学公式的计算;液压传动部分包括液体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分析, 对于以上内容的学时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关联较大的内容:如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控制阀等的工作原理, 应用场所, 注意事项等, 另外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与讲解。
2.气压传动部分, 考虑到该部分的元器件工作原理与液压元件类似, 采取针对性讲解, 强调与液压不同之处, 讲清楚关键知识点。
总之, 根据“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保证够用, 通过多分析实例, 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课程教学效果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 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特别是液压元件结构、工作原理及液压回路复杂难懂, 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动画等技术, 将复杂问题直观化, 动态化, 化繁为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1.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改变传统教学中任课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讲解教学知识点之前, 通过一个引子, 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有疑问, 提高他们学生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前, 播放一个液压千斤顶的实例, 通过分析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液压传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进而和学生一起总结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 涉及到许多液压元器件的结构, 工作原理及基本的液压回路图, 它们往往复杂抽象, 如果只是通过课本上的图进行分析, 学生难接受;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授课前, 准备好相关知识的幻灯片, 工作原理及液压回路的视频和动态演示图, 搜集一些液压系统工作的视频等教学素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手段呈现给学生, 首先学生可以观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液压回路的运行情况, 更容易理解;另外这些幻灯片及视频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目前在制造业应用较为广泛, 其中数控加工中心的90%的自动生产线采用液压传动技术,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引出实例进行分析, 锻炼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在分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时, 通过对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传动系统, 升压机液压传动系统的回路组成, 工作原理及系统特点进行分析, 对以往所学知识点巩固运用, 融会贯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序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考勤, 作业等成绩为辅。这种方法不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特点, 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 作业, 还包括课堂讨论, 课堂提问等的考核。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既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智能手机诞生以来, 已经大大改变了学生们的交流沟通的方式。作为教师, 我们也要适应社会变化, 正确对待新现象, 接受新技术。我们可以利用交流软件, 及时和学生互动, 构建新弄师生关系, 通过建立一个学习群, 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分享相关微课、相关液压控制阀的动态图到学习交流群, 鼓励学生通过手机获取新知识, 利用手机找资料, 做作业, 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通过以课程组的形式,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更加贴近实际, 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采用多媒体等新技术, 新手段, 化繁为简, 更加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 适时调整,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获得较好的教学反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 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帆.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液压与气动, 2012 (7) :44-46.
[2]杨大春, 汪通悦.《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 2008 (11) :164-165.
[3]张平, 贺利乐, 吕刚.机械类本科《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 2011 (4) :230-232.
【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推荐阅读: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10-03
液压与气压传动试题库06-13
液压与气压传动问答题08-30
气压和液压传动教学09-17
液压与气压10-13
液压传动与气动05-16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08-14
液压传动09-29
液压传动技术09-04
液压气动传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