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危险源

2024-10-21

煤矿危险源(精选9篇)

煤矿危险源 篇1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事故危害巨大,伤亡事故较严重,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的煤矿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设备老化、管理落后是产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对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各生产环节的自身故障及其相互影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即生产过程导致了事故,间接的原因是管理失效。本文就如何针对煤矿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使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等问题进行研究。

1 危险源相关论述及煤矿危险源概念

1.1 危险源相关论述[1]

“危险源(hazdar)”,“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等概念,是伴随着如何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而出现的。但究竟什么是危险源,到目前为止在理论上还没有确切的界定。

危险源有文献定义为:“是对人类自身,财产,环境有损害潜能的固有的物理、化学属性及危险物质,操作环境及意外的致灾事件等”,该定义没有全面考虑到致使各类危险发生的全部因素,只考虑了外部物质影响。还有文献定义为“是存在于生产系统中,并能产生和释放能量的各种物质,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足以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该定义忽视了人的因素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但前面两个定义都认为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1.2 煤矿危险源定义

煤矿危险源定义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煤矿人员的管理、控制、决策等一系列活动的影响,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以及设备等物质意外产生和释放能量造成人身伤害、职业危害、设备以及财产损失的各种危险因素[2][3]。

该定义综合了危险源的观点,认为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生产系统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人的管理、控制、决策等因素的影响,物质意外产生和释放能量造成人身伤害、职业危害以及设备、财产损失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考虑人的危险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完善安全法规、安全监察制度,更有利于彻底分析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2 煤矿危险源辨识

2.1 煤矿危险源系统结构

针对煤矿各系统复杂的特点,从安全系统工程出发,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煤矿危险源系统结构组成以及致灾因素特点。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将煤矿危险源系统的结构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即分为:致灾因素、抑灾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时倾向于致灾,有时倾向于抑灾)[4]。

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矿灾害的发生,其产生的能量来自危险物质或危险结构,而导致发生的因素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也可能是系统的软硬保障安全系统的故障所致。另外,危险物质或结构自身性质的变化也导致灾害的发生。与煤矿生产系统相对应,构成了危险源系统结构。

2.2 煤矿危险源的特性

煤矿生产系统,是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进行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呈立体分布,随着开采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维持生产安全性的因素间的作用以及种类等有其独特性。因此,煤矿危险源有其独特的特性。

2.2.1 根据煤矿危险源的概念,煤矿危险源造成的重大事故涉及范围的一般局限于矿井内部,例如:瓦斯、顶板、煤尘等造成的事故。

2.2.2 在煤矿重大事故中,导致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的根源,既有井下采掘系统内危险物质与能量,例如:瓦斯、自燃的煤、爆炸性的煤尘,也有采掘系统外的失控的能量和物质等,例如:大面积冒顶事故中具有很大势能的岩石、透水事故中有很大压力的地下水或地表水、瓦斯突出事故中在地应力与瓦斯压力作用下突出的煤、瓦斯及岩石等。

2.2.3 煤矿危险源具有动态性。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区的接替以及水平的开拓等进行,不仅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发生变化,相应的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也伴随着生产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可能导致危险源的状态发生改变。因此煤矿危险源致灾因素及其状态具有动态性。

2.2.4 煤矿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和能量具有积聚性或叠加性。当通风系统不良的情况下,瓦斯浓度可以积聚到爆炸下限5%,甚至到燃烧浓度以上。又如老空区、废旧巷道的积水,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的逐步增大等。

2.2.5 煤矿危险源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煤矿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灾害事故发生表现出灾害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一定浓度的爆炸气体,充足的氧气和火源三者的情况下的结果。然而在实际中,瓦斯积聚的发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同一矿井的不同的工作空间,瓦斯浓度的变化也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因而瓦斯浓度状态的变化具有随机性。

2.3 煤矿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能量意外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第二类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导致限制能量措施失衡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5]

有学者在两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三类危险源,即由于人的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误(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不安全行为、失误等造成系统失衡的危险源。[6]

结合前面的两类危险源来看,第三类危险源是潜在于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背后的神秘杀手,不易辨识,第三类危险源出现为危险源辨识戴上新的辨识眼镜。因此第三类危险源与第一、二危险源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利用三类危险源的对危险源分类可以包括所有的关于危险源分类的观点,很全面反映危险存在的因素和根源,为从多角度分析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虽然煤矿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但从三类危险源出发分析煤矿危险源,可以为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4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煤矿危险源识别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类[7]:

2.4.1经验分析预测法。就是应用安全检查表、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作出定性的描述。

2.4.2 理论分析法即利用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分析模型分析。理论分析法可分为:(1)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如: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等;(2)安全分析法。安全分析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即从事故中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隐患,称为事故分析,如:事故树分析方法(FTA)、事件树分析(ETA)、因果分析法等。

2.4.3 另一类是安全分析模型。

2.5 煤矿危险源安全评价的几个步骤[8,9,10]

2.5.1 评价前的准备和整理。

包括矿井评价对象和评价的范围、收集矿井地质条件、设计资料,有关的规程和技术方针、技术装备的要求、人员配备、工作制度、劳动组织形式、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事故案例、现场调查以及制定评价实施计划等。

2.5.2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主要应用危险源辨识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事故的致因理论、检查表、事故树以及因果分析法等)分析危险的性质、模式、范围及发生条件,危险发生的影响范围、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等,最后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

2.5.3 评价过程。

水、火、瓦斯、矿尘、冒顶是煤矿普遍存在、危害最为严重的五大灾害,而且煤矿生产相当复杂,对煤矿作整体评价不可取。然而可以对煤矿生产系统,有些在空间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例如: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作为一个单元来评价。也可以根据事故致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系统划分为数个相对独立的评价单元。这样便于评价操作、灾害控制、安全管理。依据各单元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安全评价对象指标数据和资料收集、整理)选择恰当的某一评价方法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据得到的评价结果,确定评价的安全(风险)类别。

2.5.4 风险控制与安全对策。

根据评价对象的安全类别,对高于安全等级的危险必须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减少或控制危险的措施。对评价结果为可接受或允许的风险,应采取对策防止煤矿生产条件变化时危险增加。

3 煤矿危险源管理与控制

研究危险源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管理和控制即降低所评价对象事故发生的危险等级,使评价的对象得到最佳的安全状态。经过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评价后,能清楚地知道所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等级以及引起危险的因素。

对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就是要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预先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危险源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如图2所示[11]。

首先,要科学地辨识和评价危险源,确定危险源风险(安全)等级。经过评价,可以得出风险值,如果该值低于许可风险,则进行一般日常管理、监察与监测,否则,必须制定危险源管理与控制计划(整改),审核危险源管理与控制计划效果。无论安全等级情况如何都必须考虑事故发生后的措施,包括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最后,综合分析危险源并提交安全报告。上述各个环节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完善整个体系,才有可能有效地遏制恶性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1) 煤矿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的辨识,是构造煤矿生产安全系统的关键基础,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前提。只有辨识了煤矿危险源之后,才能科学的确定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和控制煤矿危险源。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不仅存在,而且形式多样,很多危险源不是很容易就被发现,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的种类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2)煤矿危险源安全具有相对性,其相对性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同一安全等级对于不同的煤矿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机械设备,评价执行标准、生产环境等不同,对待安全(或者说风险)的态度也有差异。因此,对安全生产过程越简单,危险源风险意识越强,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第二,同一生产活动,对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方式、决策方案或执行措施不同,也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安全)后果。从危险源风险(安全)标准方面来说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大有小,大的风险可能导致煤矿企业发生事故,甚至是特大事故。

摘要:探讨煤矿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及危险源评价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危险源特点及煤矿危险源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

关键词:煤矿,危险源,辨识,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显政,杨富.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20-217.

[2]高新春.煤矿通风安全状况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29(5):23-26.

[3]程卫民.煤矿安全评价中评价指标安全度值的确定[J].煤炭学报,1997,(3):276-279.

[4]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100-127.

[5]钱新明,陈宝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4(3):16-19.

[6]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85-96.

[7]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2-84.

[8]周长春,黄元平.矿井安全评价中的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36-42.

[9]愈书伟.煤矿可靠性工程引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123-136.

[10]陈宝智.危险源辨识控制及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1]江兵,白勤虎.煤矿危险源分类分级与预警[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4):70-74.

煤矿危险源 篇2

主提升机司机

二、危险源

1、司机操作时,精神状态差,监护不到位;

2、提升机保护装置动作不灵敏或失效;

3、信号听辨不清开车或运行中有异常响声;

4、停送电时未戴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鞋;

5、停送电操作顺序错误;

6、巡检过程中触摸或靠近设备旋转部位;

7、钢丝绳损伤、断丝断股、磨损超限;

8、接地装置失效;

9、停、送电时,不核实开关柜编号、断路器分合状态、隔离手车位置;

10、绞车运行时更换绞车司机;

11、消防器材不合格。

三、预控措施

1、司机操作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 ;

2、司机接班时,必须检查并试验各保护有效,确认完好后方可开车;

3、司机开车前必须听清信号,确认无异常声音,方可开车;

4、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或站在绝缘台上;

5、停送电顺序:先停低压,后停高压;先分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 警示牌;先送高压,再送低压;先将隔离开关置于合置,后断路器合闸;

6、严禁触摸或靠近运转设备,转动部位应设防护栏,悬挂或张贴警示牌;

7、每天对钢丝绳的完好状态进行详细检查,损伤、断丝断股、磨损不超限;

8、接地系统连接可靠,防松装置齐全紧固;

9、停、送电时,必须先核实开关柜编号,检查断路器分合状态、隔离手车位置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对应操作;

10、绞车运行中不得更换绞车司机;

11、必须保证机房内消防器材齐全有效,摆放位置正确,定期检查。

主通风机司机

二、危险源

1、精神状态差;

2、保护装置不灵敏或失效;

3、启动风机前检查不到位,4、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未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

5、操作程序错误;

6、风门小绞车及风门启闭异常;

7、测温仪显示温度不准确;

8、风机异响;

9、接地装置失效;

10、操作司机操作前未填写操作票。

三、预控措施

1、严禁疲劳作业,上岗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主通风机司机必须每班检查保护装置灵敏可靠,保证正常运行和备用;

3、启动风机前,先检查制动手柄位置在松闸位置;

4、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专人监管;

5、操作前,必须填写操作票,按照操作票顺序操作规范操作;

6、电钳工定期对风门绞车和风门进行检查,以保证运行正常;

7、定期检修时,必须校核测温装置;

8、运行风机出现异常响声时,立即停止故障风机,10分钟内必须启动备用风机;

9、接地装置安装必须符合规定;

10、启动风机时,认真填写操作票,按照操作票顺序规范操作;

空气压缩机司机

二、危险源

1、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巡检不到位;

2、油气桶排气压力高于0.02MPa时,直接启动压缩机;

3、高压停送电时未戴绝缘手套和未穿绝缘鞋或未站在绝缘台上,停送电顺序错误;

4、巡检过程中触摸或靠近设备旋转部位;

5、消防器材不合格;

6、接地装置失效;

7、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8、油位读数在油位计的绿色区域中心之上,压风机持续运行;

9、压风机正常运行频繁操作急停按钮停机。

三、预控措施

1、压风机司机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岗,当班干部班前会确认,否则不得上岗;

2、油气桶排气压力高于0.02MPa时,等待排气压力释放或人工排放到0.02MPa以下时,方可启动压缩机;

3、高压停送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按照停送电顺序操作;

4、巡检过程中严禁触摸或靠近设备旋转部位,转动部位设护栏或悬挂警示标语;

5、保证机房内的消防器材齐全有效,摆放位置正确,定期检查;

6、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无锈蚀;

7、操作电气设备时,严禁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操作时由监护人监护;

8、油位读数在油位计显示油位不足时,维修工及时加油;

9、压风机正常运行严禁操作急停按钮停机。

主排水泵操作工

二、危险源辩识

1、开泵操作顺序不当;

2、操作高压启动柜时,未戴绝缘手套和未穿绝缘鞋或未站在绝缘台上;

3、巡检过程中触摸或靠近设备旋转部位;

4、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5、消防器材不合格;

6、接地装置失效;

7、在开车或巡检过程中,零部件松动;

8、水泵空载运转或出现故障时未及时停机;

9、近视眼人员上岗不佩戴近视眼镜;

10、作业地点顶帮支护不完好。

三、预控措施

1、开泵操作必须按照开泵的工作流程;

2、操作高压启动柜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

3、巡检过程中严禁触摸或靠近设备旋转部位,转动部位设护栏或悬挂警示标语;

4、操作电气设备时,严禁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由监护人监护; 5.保证机房内的消防器材齐全有效,摆放位置正确,定期检查; 6.定期检查接地连接,保证可靠连接,无锈蚀,防松装置齐全效;

7、水泵司机发现紧定螺栓松动,及时拧紧。

8、水泵空载运转或出现故障及时停机;

9、严禁近视眼人员不佩戴眼镜操作水泵;

10、对作业地点支护不完好的顶帮经常进行敲帮问顶。

变 电 工

二、危险源辩识

1、未核对开关编号或送错开关;

2、未按规定验电、放电;

3、巡检不到位;

4、未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和电工工作票制度;

5、停、送电时,未戴绝缘手套和未穿绝缘鞋或未站在绝缘台上,停送电顺序错误;

6、随意变更保护整定值;

7、高压开关带负荷拉隔离;

8、送电前,未向调度室汇报或联系用户单位;

9、在开关设备跳闸后未查明原因强行送电;

10、未设专人联系停送电。

三、预控措施

1、停送电操作前,先核对停电或送电开关编号,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操作;

2、开关设备停电后,必须使用电压等级相符且合格的验电器在三相导体上分别验电、验明无电,放电后方可检修作业;

3、巡检电气设备按照巡检制度及流程图进行巡检,认真填写好记录,做好交接班。4、6KV及以上停送电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和电工工作票两票制,并执行供电安全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5、停、送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

6、变电工不得随意调设继电保护整定值,需要时由机电科根据计算调设。

7、停电时,先停低压馈电开关,后停高压;先分断路器,后拉隔离手把,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 警示牌;送电时,先送高压,在送低压;摘掉“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先将隔离手把(手车)置于合置,后进行断路器合闸;

8、送电前,必须向调度室汇报或联系用户单位,确认无人作业后方可送电操作;

9、在开关设备跳闸后,查明原因,符合送电条件,方可送电操作;

10、停送电操作由专人联系,不得随意变更。

矿井维修电工(地面)

二、危险源

1、未按停送电顺序操作;

2、精神状态不佳或酒后上岗;

3、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

4、设备停电后,未按规定要求闭锁,悬挂警示牌;

5、维护检修未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和电工工作票制度,未执行停电安全技术措施及组织措施;

6、高空作业未采取安全措施;

7、作业人员不清楚现场供电系统;

8、搬运、装卸设备时,未明确专人指挥;

9、停、送电操作时,未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

三、预控措施

1、停电时,先进行低压馈电开关停电,后停高压;先分断路器,后拉隔离手把(小车),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 警示牌;送电时,先送高压,再送低压;摘掉“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先将隔离手把(手车)置于合置,后进行断路器合闸;

2、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岗,当班干部班前会确认,否则不得上岗;

3、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必须停电后,再作业;

4、设备停电后,应按规定要求闭锁,悬挂警示牌,交待当班变

电工看管;

5、停送电操作必须有机电部门签发符合规定的停送电工作票和电工工作票,严格执行停电安全技术措施及组织措施,施工时安全负责人监督;

6、高空作业前,必须核实所攀登电线杆是否正确,对蹬高工具(安全带、脚扣)进行全面检查,存有问题的不得使用;

7、每次施工前,作业人员必须掌握施工现场供电系统,由电工班长确认后,方可指派施工。

8、每项施工必须指明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各负其责;

9、停、送电操作时,必须戴合格的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

矿井维修电工(井下)

二、危险源

1、巷道片帮,顶板离层、脱落及支护不完好;

2、作业现场没按规定检查瓦斯;

3、个人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4、没有停电、闭锁挂牌或设人监护;

5、打开检修的设备没有验电、放电,就触及电气元件;

6、电气设备检修完毕后,设备内遗留工具、杂物;

7、带电搬迁电气设备;

8、检修完毕未检查确认就送电。

三、预控措施

1、作业前敲帮问顶,确保顶板巷帮支护可靠。

2、维修电工检修电气设备前,检查电器设备周围及巷道帮顶瓦斯情况,浓度0.5%以下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3、维修电工检修电气设备前,配备防护手套、绝缘手套、验电笔、停电牌、绝缘台、放电地线及相关工具,任何一项不符合检修条件的,都不得进行检修工作;

4、维修电工检修电气设备前,将上级电源(或持有效的停电工作票)断电并闭锁,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设专人监护,停送电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规定;

5、打开电气设备后,用合格的验电笔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将接地线先接接地端后接放电端进行放电;

6、电气设备检修完毕,维修电工认真检查设备内有无遗留工具、杂物,并检查接线及螺丝紧固情况,确认无问题,方可关闭柜门或盖板;

7、检修电气设备需搬迁电气设备时,必须将上级电源(或持有效的停电工作票)断电并闭锁,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并设专人进行监护;

8、电气设备检修完毕,维修电工必须检查接线、螺丝紧固、插头插接、进出线、橡胶圈、挡板、接地线、防爆结合面等情况,班长进行复查,确认无问题,方可合盖送电。

矿井维修钳工

二、危险源

1、未正确使用工具;

2、起吊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

3、工作完毕未清理机械设备杂物;

4、不核实图纸尺寸;

5、检修带压设备前未泄压;

6、靠近运转部位;

7、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

三、预控措施

1、作业人员上岗前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起吊设备前,检查起吊工具(起吊锚杆、导链,钢丝绳扣)处于完好状态,起吊高度为50mm时,再次检查起吊工具,拉小链的人员所站位置正确;

3、设备检修完毕,必须对所检修设备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施工完毕后,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

4、加工零配件前,作业人员核准图纸;

5、检修带压设备前,释放残压后检修;

6、检查转动部位时,只能目测,不得用手触摸,安设防护装置。;

7、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通用电钳工

二、危险源

1、未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2、精神状态不佳或酒后上岗;

3、带电检修电器设备;

4、未正确使用工器具;

5、高空作业未采取安全措施;

6、未检查周围环境;

7、跳闸后,原因不明进行强行送电。

三、预控措施

1、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2、上岗前,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严禁酒后上岗;

3、检修、安装、挪动机电设备、电缆时,将上级电源(或持有效的停电工作票)断电并闭锁,4、作业人员上岗前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高空作业正确使用安全带。

6、作业前,必须检查周围环境,进行现场危险源辨识,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

7、继电保护跳闸后,必须查明跳闸原因,确认符合送电条件后,方可送电,严禁甩保护进行送电。

矿灯维修工

二、危险源

1、未正确使用工具;

2、检查不仔细,出现漏检;

3、检修使用的工器具绝缘不良好;

4、检修不按规定要求检修;

5、检修时注意力不集中;

6、装配时缺少零配件;

7、充电设施绝缘损坏,接地系统不完好。

三、预控措施

1、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工具;

2、矿灯实行专人专用,维修工填写检修记录。

3、检修使用的工器具绝缘不良好时,及时更换;

4、按规定要求检修,机电部门定期抽查。

5、做好日常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敬业意识。

6、装配时,必须进行检查零配件,装配完毕,做完好试验;

7、充电设施绝缘损坏,应急时更换,必须对接地系统完好检查。

行车(桥式起重机)操作司机

二、危险源

1、着装不符合三紧要求,2、操作前没有对行车周围环境观察对障碍物及时清理

3、操作前没有对行车钢丝绳、起吊钩头、接地装置、电缆、电

控开关等检查,4、开车前没有鸣铃示警。

5、精神不集中或操作不当。

6、起吊重物超重,吊挂不牢靠。7.停机后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三、预控措施

1、入井前检查着装,符合三紧要求后入井。

2、操作前检查行车周围环境,及时清理障碍物。

3、操作前必须对行车钢丝绳、起吊工具必须检查,做好记录。

4、开车前,应鸣铃示警,提示操作区工作人员。

5、班前会,当班干部班前会确认人员精神状况,否则不得上岗; 6.起吊前核实起吊物重量,班组长确认吊挂牢靠。7.停机后由专人切断电源。

车 工

二、危险源

1、着装不符合要求,不戴工作帽、防护眼镜;

2、工件、刀具、装卡不牢固;

3、车床不进行空载运行,4、切削脆性金属或切削飞溅工件时不加防护网;

5、车床运转时手摸刀具、运转的部分或测量工件。6.停机后未及时切断电源。

三、预控措施

1、着装符合要求,配戴工作帽、防护眼镜。

2、做好日常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3、车床进行空载运行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切削加工,4、切削脆性金属或切削飞溅工件时加设防护网,否则不得作业。

5、做好日常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6、停机后车工立即切断电源。

锻 工

二、危险源

1、着装不符合要求

2、工作前未检查工具、夹具各机械机构是否牢固完好;

3、锻造工件未按要求操作

4、车间内温度较低时未预热锤头、锤杆、胎膜和工具;

5、工作结束后未及时将炉火熄灭,并停机切断电源。

三、预控措施

1、班组长对作业人员着装进行检查;

2、工作前操作人员检查工具、夹具各机械机构牢固完好,机械机构必须连接紧固;

3、锻造工件需两人或多人操作时,以锻工司机操作为主,必须统一指挥协调一致;

4、车间内温度较低时应预热锤头、锤杆、胎膜和工具;

5、及时将炉火熄灭,并停机切断电源。

铣、插、钻工

二、危险源

1、着装不符合要求;

2、工作前未检查工具、工件牢固完好情况;

3、操作前各机床未试运转;

4、磨刃工件时未站在砂轮侧面,用力过大;

5、切削脆性金属或切削飞溅工件时不加防护网;

6、作业中戴手套,用嘴吹、手摸等不良习惯; 7.工件上绕有长铁屑时未要停车清除。

三、预控措施

1、班组长对作业人员着装进行检查;

2、工作前检查工具、工件牢固完好情况,必须夹紧工件;

3、操作前各机床必须试运转,无异常情况方可工作;

4、磨刃工件时必须站在砂轮侧面,用力不得过大;

5、切削脆性金属或切削飞溅工件时加设防护网,否则不得作业;

6、作业中严禁戴手套,用嘴吹、手摸不良习惯,加大查处力度。

7、工件上绕有长铁屑时必须停车处理;

液压支架维修工

二、危险源

1、着装不符合要求;

2、检修前未先检查现场工作环境有无安全隐患;

3、设备堆放层次措落无序;

4、管接头插接不牢;

5、拆卸部件时未小心搬运,未关闭液压系统;

6、在拆卸或更换阀类及高压软管时,未在各油缸卸载后进行;

7、设备内遗漏工具或零件。

三、预控措施

1、班组长对作业人员着装及防护用品使用进行检查。

2、检修作业前,有班组长对现场环境检查,并进行安全确认。3.设备在堆放层次措落要有序,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操作前必须将管接头联接牢固,做好日常检查; 5.起吊拆卸部件时专人指挥,关闭液压系统,小心搬运。6.拆卸及更换阀类或高压软管时对各油缸进行泄压后进行。7.检修设备完毕后,清理设备内物件。

矿井信息系统维修工

二、危险源

1、检修电气设备前没有检查作业现场瓦斯情况;

2、作业前没有检查作业现场周围环境;

3、设备检修前没有确定是否停电就进行作业;

4、开盖后没有进行验放电工作;

5、对接线正确性没有确认,导致接错线;

6、对设备的性能、原理不了解,盲目进行作业。

三、预控措施

1、作业人员检修前检查现场瓦斯情况,瓦检员监督。

2、加强现场作业管理,班组长在作业前进行安全确认。

3、检修前安排专人停电,并挂警示牌,专人值守。

4.打开电气设备后,用合格的验电笔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将接地线先接接地端后接放电端进行放电;

5.检修完毕后对接线情况进行确认。

6.加强对作业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杜绝无证上岗。

水泵工

二、危险源

1、水仓顶底板不完好,水仓空气质量差;

2、水泵不完好,启动水泵后损坏设备;

3、开启水泵前泵体内水未注满灌满,开启后水泵不上水损坏水泵。

4、阀门未打开或未完全打开,造成泵体高温损坏。

5、未关闸阀关闭直接停泵。

三、预控措施

1.人员进入水仓前检查顶板、瓦斯、一氧化碳及氧气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2.水泵工开泵前检查水泵各部件螺栓、防护罩、辅助上水系统、吸水管道等,确认完好后启动。

3.水泵工先打开排气阀,然后打开灌水阀向泵体灌水,直至泵体内空气完全排出,放气阀不冒气而完全冒水时,依次关闭放气阀和灌水阀。

4.开启水泵后,再次确认排水阀门已完全打开。水泵运行一段时间后观察泵体是否有发热现象。

5.水泵工在确认闸阀已关闭后方可按下水泵停止按钮。

制氮机司机

二、危险源

1.未检查配电柜电源、电压显示是否正常,未检查高压断路器是否推至运行位置。

2.操作电气设备未穿戴合格的绝缘用具。3.未检查确认空压机安全阀、压力表等是否完好。4.开机顺序错误。

5.制氮机组开始运行后,未检查氮气纯度和压力显示是否正常。6.未按操作流程操作设备。7.设备停运后未将设备停电闭锁。

三、预控措施

1.安排专人对配电柜上显示的电源电压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断路器却以摇至运行位置。2.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穿戴经耐压试验合格的绝缘用具。

3.提前对安全阀、压力表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同时确认检验标

签在试用期之内。

4.严格按照开机顺序,逐步进行开机。

5.制氮机组运行正常后,制氮机司机对氮气纯度和压力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输氮正常。

6.操作人员经专门培训,掌握操作规程,持证上岗。7.停机后必须按操作规程要求将设备电源断开并闭锁。

矿车修理工

二、危险源

1.使用大锤、镐等工具不当 2.戴手套作业

3.矿车地梁开焊或有裂纹等未及时发现。

三、预控措施

1.加强日常安全培训,现场施工时安全检查员进行监督检查。2.当班班长加强现场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3.做好日常检修工作,使用矿车前,检查矿车车体完好情况,发现有开焊现象,及时汇报。

调度员

二、危险源

1.交接班不清楚

2.对汇报的隐患未跟踪落实

3.信息收集不全或不准确

4.信息处理不及时.不正确,下达错误指令 5.未按要求正确使用设备

三、预控措施

1.交接班不清,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2.调度员未按要求对隐患进行追踪落实,对其进行相应处罚。3.调度员接到通知、通报、指示等,认真做好记录。

4.调度员熟悉井下生产系统情况,接到重要信息后,及时汇报当班领导。

5.做好日常培训工作。

掘 进 部 分 刮板机司机

二、危险源

1、不按规定要求开、停机;

1、巷道片帮,顶板离层、脱落及支护不完好;

2、压杠、戗杠不牢固;

3、设备部件不紧固或不完好;

4、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和保护不齐全、不灵敏可靠;

5、信号、操作按钮失效或不灵敏;

6、附近或机上有人或障碍物,没有信号或信号不清开车;

7、巡检时离运转部位安全距离不够或去牵拉触摸运转部位;

8、重载停机或停机不断电、闭锁;

9、有杂物、积水、积尘、备件码放不规范;

10、违章用刮板输送机运送物料或炸药等物品。

三、预控措施

1、刮板机司机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开、停机;

2.进入作业地点进行敲帮问顶,确认顶板巷帮完好后方可作业;

3、刮板机司机负责开机前的设备压、戗杠的检查,发现缺柱或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开机作业;

4、接班前认真听取上班人员的交班汇报,本班开工前包机人必须认真检查设备部件,发现不紧固、不完好的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

5、施工前认真检查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和保护装置,发现不齐全、不灵敏可靠现象应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

6、开机前司机必须清理机上或附近的障碍物或闲杂人员,然后再发出开机信号,在得到清晰的回复信号后方可开机;

7、巡检时身体任何部位应距运转部位不小于300mm的距离,确需检修时必须停机后处理;

8、需停机时司机必须确认刮板机上的煤已拉空,且停机后必须停电、闭锁,防止他人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

9、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将各类备件及物料码放整齐,确保文明生产符合要求;

10、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严禁使用刮板输送机运送物料及炸药等危险物品。

皮带司机

二、危险源

1、巷道片帮,顶板离层、脱落及支护不完好;

2、消防设施不齐全;

3、设备部件不紧固;

4、各安全防护设施和保护不齐全、不灵敏可靠;

5、仪表、信号、操作按钮失效或不灵敏;

6、附近或机上有人或障碍物,没有信号或信号不清开车;

7、巡检时过于靠近运转部位或牵拉触摸运转部位;

8、重载停机或停机不断电、闭锁;

9、人员未按“三紧”着装,精神状态不好。

三、预控措施

1、进入作业地点进行敲帮问顶,确认顶板巷帮完好后方可作业;

2、胶带机机头、机尾必须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如有丢失或损坏必须及时补充、更换;

3、每班皮带司机必须对胶带机电机、减速器、制动闸等连接螺丝紧固一遍,并巡查有无缺失部件,发现有损坏、丢失的及时更换或修复。

4、皮带司机每班对胶带机各保护装置试验一遍,如有损坏的,及时通知维修工处理。

5、皮带司机每班对胶带机显示仪表、信号装置、操作按钮试验一遍,及时处理故障;

6、开机前,司机巡视检查机头转动部位、机架、胶带上无人工作或无障碍物,并向沿途及机尾人员发出开机信号,得到回复信号,方可开动胶带机;

7、司机在巡检时,不得进入胶带机里侧,跨越胶带机必须经过桥通过,观察转动部位时,身体任何部位与转动部位保持不少于300mm的距离,严禁牵拉、触摸转动部位;

8、司机在非紧急情况下,禁止紧急停机,正常停机时,必须将胶带上煤拉空;在停机处理故障或交班时,必须将胶带机电源开关断电、闭锁,9、司机着装及各种防护用品符合要求方可入井。

巷道掘砌工

二、危险源

1、作业点帮、顶不完好、支护不牢固;

2、钻具不齐全、不完好、支护材料不齐全;

3、风水管线连接不牢固、不畅通;

4、打眼时钻机周围有人;

5、支护顺序不符合规定;

6、锚杆(锚索)药卷使用数量不够、搅拌时间不够、锚固长度不符合规程要求;

7、锚杆(锚索)预紧力不够;

8、喷浆质量不符合要求;喷浆口对人。

三、预控措施

1、每班作业前,认检查巷道帮、顶及支护情况,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

2、开工前班组长及维修工检查钻机、钻具是否齐全完好,确认完好后开机作业,提前备好支护材料;

3、管子工负责将风水管线连接牢固、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钻机操作工在打眼时必须确认钻机周围无其他人员作业或逗留后方可开钻;

5、技术员在工程开工前认真将作业规程向作业人员进行贯彻、签字、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施工时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施工;

6、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且合格后上岗,作业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施工;

7、安装锚杆(锚索)时预紧力必须达到规程要求,否则将严肃考核;

8、喷浆工在喷浆过程中必须确保喷浆质量,喷浆时喷浆口严禁对准自己或他人。

耙斗机司机

二、危险源

1、钢丝绳断丝超限、无照明设备开机及固定设施固定不牢;

2、操作手把、刹车装置、按钮、旋转部位等设施失效;

3、耙斗运行范围及两侧有人滞留;

4、耙斗机出渣与打眼平行作业时,导向轮与工作面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

5、耙斗机两个把手同时压下;

6、耙斗机运行结束后,开关未打到零位,操作手把不卸掉;

7、上山移动耙斗机时绞车固定不牢固;

8、耙斗机调向或移动时发生倾倒;

9、耙斗机固定不符合规程要求;

10、耙装作业与工作面支护平行作业时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

三、预控措施

1、耙斗机司机在开机前必须认真检查耙斗机断丝及其它设施完好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检修,确认完好后方可开机试运转;

2、耙斗机司机在开机前必须认真检查各操作手把、刹车装置、按钮、旋转部位等设施是否灵敏可靠有无失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后开机试运转;

3、耙斗机司机在开机前作业范围是否有人员作业或逗留,发现有人及时将人员撤离运行区域,设置警戒后方可开机试运转;

4、施工过程中如确需耙斗机出渣与打眼平行作业时,导向轮与工作面距离符合规定要求,否则不允许作业;

5、耙斗机司机在操作耙斗机时,严禁将耙斗机两个把手同时压下;

6、耙斗机司机在操作耙斗机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开关打到零位,并将操作手把卸掉;

7、上山移动耙斗机前由施工单位与机电科、安管科现场检查绞车的固定情况,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

8、在耙斗机调向或移动前清除影响该项工作的人或物,安设可靠的防倒装置或设施;

9、使用耙斗机前作业人员检查固定耙斗机的卡轨器、地锚等是否紧固可靠,在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开机;

10、如确需耙斗机出渣与工作面支护平行作业时,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

井下电钳工

二、危险源

1.电工工具不全、不完好;

2.没有检查巷道帮、顶及瓦斯情况而进行作业;

3、没有挂停电牌或未设专人监护停电开关;

4、对开关及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没有进行有效检查而使用;

5、开盖后没有进行验放电工作;

6、没有对接线正确性确认而进行作业;

7、接线腔内有杂物、未达到“三无”标准;

8、开关整定值调解过大或甩掉保护使用;

9、开关及电气设备不完好、辅助设施不完好。

三、预控措施

1、入井前检查电工工具,保证电工工具齐全、完好;

2、作业前首先检查作业现场巷道帮、顶支护,班组长和瓦检员检查作业现场的瓦斯情况,在顶板、巷帮完好,瓦斯不超限情况下方可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

3、检修作业前必须对电气设备进行停电,并挂停电牌,派专人监护停电开关。

4、所有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有合格的防爆标识,下井使之前进行防爆试验,合格后由机电部门开具防爆准用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5、检修机电设备,开盖后必须执行验电和放电操作,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检修;

6、开盖检修电气设备,接线后重新对接线的相续进行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方可合盖进行通电试验;

7、设备接线腔内保证干净无杂物,接线工艺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8、开关设备的整定值的调校按设备性能进行调校,确保保护设备的完好,严禁甩掉保护开启;

9、电钳工对设备进行日检和不定期巡检,指定包机人,确保设备完好率。

综掘机司机

二、危险源

1、作业地点的顶、帮不完好、支护不牢固;未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或检查不到位;

2、综掘机的安全保护装置有缺陷;

3、机械、电气设备不完好;操作系统及电气手柄不灵敏可靠;

4、未检查综掘机液压系统的完好情况;

5、综掘机开机时未设置安全警戒,综掘机运行时前方及左右两侧有人;

6、警戒人员不严格执行警戒,没有将电缆等设施放在安全位置,拖拽造成电缆损伤;

7、停机操作后,掘进机开关、电气开关不停电闭锁;

8、将掘进机停于空顶处;

9、截割头未按规定落地、未加防护罩;

10、停机后未及时清理掘进机上的工具和杂物。

三、预控措施

1、进入工作面作业之前,检查顶帮和瓦斯情况,符合规定后方可作业。

2、定期点检综掘机安全保护装置,配件准备到位,确保能够及时更换;

3、定期对综掘机的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进行完好检查,建立设备检修台帐;

4、掘进机在日常检修和开机前检查液压系统完好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机处理;

5、综掘机司机检查并确认综掘机前方及两侧没有人员作业后,方可发出开机信号,开机后严禁人员在机头及两侧穿行;

6、警戒人员要严格执行警戒,对综掘机在开机作业期间的安全环境要时刻观察,将电缆等设施提前放在安全位置;

7、掘进机停机后,将开关打到零位,进行断电闭锁操作;

8、掘进机在停机时,停在顶板支护完好的地方,严禁在空顶处停机;

9、停机后截割头必须落至底板,并及时盖上防护罩,定期对设备润滑保养;

10、停机后将机体上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工具归类摆放。

爆 破 工

二、危险源

1、雷管和炸药混装混运;

2、爆破材料不合格;

3、雷管与火药储存、运送间距不符合规定,不按规定线路、时间行走;

4、制作引药时,选择的地点不符合规定、不按规定要求制作引药;

4、炮眼深度、封泥长度不符合规定、装药量过大,装药时用力过猛;

5、爆破母线未按规定扭结短路,雷管与导电体接触;

6、未执行“一炮三检”及“三人联锁放炮制”、“自联自放”等爆破管理制度;

7、警戒设置不符合规程规定;

8、未进行安全检查,支护不完好、瓦斯超限、煤尘堆积飞扬等隐患下进行爆破作业;

9、班组长没有按要求撤除警戒;

10、出现拒爆、残爆时不按规定进行检查、处理;

11、没有按规定清退火工品,私藏火工品。

三、预控措施

1、爆破工和运送火药人员必须使用专用雷管箱和火药箱对火工品进行分装、分运;

2、爆破工每次领用雷管和炸药时,认真检查雷管角线是否有松动、炸药是否出现凝固现象,认真查看火工品出场日期;

3、运送火工品时,爆破工与运送火药人员必须有30米安全距离,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行走;

4、制作引药时,必须选择在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的地点进行并按照规定要求制作引药;

4、班前会爆破工学习掌握作业规程,炮眼深度、封泥长度及装药量符合规定。

5、爆破工严格按照爆破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现场操作,将爆破母线扭结成短路,雷管角线及爆破母线不准与金属或其他导电体接触;

6、每班作业时,爆破工必须做到自联自放,在装药前、放炮前及放炮后由班组长、爆破工、瓦检员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7、班组长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中的要求,亲自布置警戒和撤除警戒,警戒距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中规定的要求;

8、每班作业前,班组长检查巷道帮顶及支护情况,瓦斯浓度等,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9、班组长按规程要求的顺序解除警戒;

10、工作面出现拒爆、残爆时,爆破工、班组长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中关于处理“拒爆、残爆”的要求进行处理,否则严禁下一步作业;

11、爆破工必须按规程要求亲自清退火工品,核对使用量与领药量。

巷道维修工

二、危险源

1、巷道帮、顶及支护不完好;

2、风水管线联接不牢固;

3、支护材料不齐全;

4、空顶、空帮作业,无专人监护;

5、打眼时钻机周围有人;

6、拉绳警戒不到位;

7、支护材料及支护强度不符合规程要求;

8、喷浆质量不符合要求。

三、预控措施:

1、每班作业前,班组长必须认真检查巷道帮顶及支护情况,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2、维修工使用专用U型卡子将风水管线前后接头联接牢固。

3、支护材料的规格、强度等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品种齐全,数量充足。

4、人员严禁空帮、空顶作业,当班安检员及跟班干部监管;

5、钻机操作工在打眼时必须确认钻机周围无其他人员作业或逗留后方可开钻;

6、每班作业时,班组长必须在作业地点前后10m范围内各设置一道拉绳警戒,严禁在作业地点有电机车、行人通过。

7、支护材料经验收后入井,工程技术人员开工前组织作业人员学习作业规程,考试合格者方可作业。

8、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中规定,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混凝土比例:沙子:水泥:速凝剂=1:3:0.03。

绞 车 工

二、危险源

1、作业点巷道支护不完好、存在安全隐患;

2、绞车固定不牢固、“四压两戗”不齐全、柱头捆绑不牢固;

3、操作按钮失灵;

4、钢丝绳磨损、断丝超过10%;

5、无信号装置或信号装置不齐全、不完好;

6、按钮操作线破损、设备失爆;

7、无护绳板、操作手把不灵活;

8、连接装置、“一坡四挡”不齐全、不完好;

9、作业地点有人员逗留、行走或工作;

10、提、放完车后,未将绞车开关停电打到闭锁位置。

三、预控措施

1、每班作业前,班组长检查巷道帮顶及支护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2、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绞车底角螺丝、四压两戗牢固情况,确保安全;

3、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按钮、旋转部位等设施,确保设备完好。

4、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绞车钢丝绳是否断丝超限、各固定设施是否齐全牢固,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确保符合使用规定后,开机试运转;

5、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绞车声光信号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6、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绞车开关、按钮无失爆,接线盒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7、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各操作手把、护绳板、按钮、旋转部位等设施是否灵敏可靠有无失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

后开机试运转;

8、由施工单位与机电科、安管科现场检查绞车联接装置及一坡四挡的固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

9、绞车司机在开机前检查绞车运行范围内及两侧是否有人员作业或逗留,发现有人时,应及时将人员撤离运行区域,并按规定设置警戒后方可开机试运转;

10、绞车司机在提、放完车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绞车开关打到零位并闭锁。

信 号 工

二、危险源

1、没有对运行路线环境和轨道质量进行检查;

2、提升时,跨越钢丝绳;

3、提升没有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4、车未停稳就扳道岔;

5、提升特殊车辆时,没有发送慢上慢下信号;

6、没有接收到提升信号擅自发送信号;

7、下放车辆不进行喊话。

三、预控措施

1、信号工接班后对运行路线环境及轨道质量进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提升;

2、斜井提升时,严禁工作人员或其他闲杂人员跨越钢丝绳;

3、斜井提升时,发出声光警报,严禁人车同行;

4、斜井提升车辆停稳后再扳道岔;

5、斜井提升特殊车辆时,严格执行慢上慢下原则。

6、信号工刚在没有接收到提升信号时,严禁擅自发送提升信号;

7、在提升车辆下放到车场时,按要求执行喊话制度,防止车场道心有人。

把 钩 工

二、危险源

1、使用不合格的插销、三环链、钢丝绳绳扣;

2、超挂车 ;

3、斜井蹬钩,跨越运行钢丝绳 ;

4、提升时,插销未插到位;

5、没有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6、车未停稳摘挂链 ;

7、车场有闲杂人员;

8、不使用阻车器;

9、下放车辆不进行喊话 ;

10、提升大型(特殊)设备,不执行作业票检查手续。

三、预控措施

1、材料入井前做好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插销、三环链、钢丝绳绳扣,发现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2、斜井提升严格按规定的要求挂车,严禁多挂车;

3、斜井提升时严禁蹬钩和跨越运行钢丝绳,防止出现伤人事故;

4、斜井提升时,插销必须插到位,确认后方可提升;

5、斜井提升时,发出声光警报,严禁人车同行; 6.确定车辆停稳后方可摘挂链。

8、将闲杂人员清退在车场以外安全位置;

9、车场内应按要求正确使用阻车器,经机电部门验收;

10、提升大型(特殊)设备,严格执行作业票检查手续,机电部门安排把关。

电机车司机

二、危险源

1、电机车不完好,保护不全;

2、司机未对运行路线、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3、不经把钩工同意擅自顶车;

4、顶车不链,前顶后拉;

5、用电机车撞风门;

6、超速行驶,过弯道不减速打铃;

7、司机与跟车工相互配合不好;

8、多拉车;

9、站车外开车。

三、预控措施

1、每班检查电机车各个部位、系统、保护装置,车辆不得带病作业;

2、电机车司机、跟车工熟悉运行路线,认真检查作业环境;

3、在不允许顶车路段,电机车司机、跟车工不得擅自顶车;

4、车场顶车时,车辆之间连接链不许摘,列车在进入车场前停稳,跟车工前去与车场工作人员联系,待车场工作人员允许后,方可向车场顶车。

5、过风门时,机车在风门5m外停住,跟车工等车停稳后打开风门,用铁丝拴好慢速通过后将风门关闭;

6、电车司机严禁超速行驶,必须经常注意前方,机车在接近路口、硐室口、巷道口等地方必须减速,并发出警报。

7、合理安排人员,做好日常培训工作;

8、电机车司机严禁超过规定多拉车,加大处罚力度。

9、电车司机严禁站车外开车;

押 车 工

二、危险源

1、使用不完好红尾灯;

2、不对运行路线、作业环境检查;

3、顶车不挂红尾灯、不链车、不设警戒;

4、从运行的列车中间穿过;

5、电机车过风门时,用身体扛风门;

6、车辆未停稳上下车辆;

7、车辆未停稳摘挂链;

8、多拉车。

三、预控措施

1、入井前,对所使用的红绿灯进行检查,发现不完好的严禁入井;

2、行车前,认真观察作业环境、运行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车场顶车时,车辆之间连接链不许摘,列车在进入车场前停稳,跟车工前去与车场工作人员联系,待车场工作人员允许后,方可向车场顶车,顶车时红尾灯要悬挂在最前方第一辆矿车上,跟车工要走在轨道外侧、列车最前端,随时向司机发出停车信号,顶车速度不得大于0.5m/s,4、设置警戒,严禁人员从运行车辆中间穿过;

5.电机车过风门时,拉开第一道风门并绑好,等车辆进入两风门之间,将第一道风门关闭后,再打开第二道风门,严禁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

6、押车工监督人员按规定上下车。7.经电机车司机确认停车后方可摘挂链。8.严禁超过规定车数拉车;

掘进安检员

二、危险源

1、带病、酒后、疲劳等身体不佳的状况下上岗作业以及工作中有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等心理异常状态;

2、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责任心不强、决策失误等失职行为;

3、脱岗、睡岗;

4、不按照质量标准或规程措施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工程质量的;

5、现场不严格执行“四人联岗”工作制度的;

6、现场无规程措施施工不进行制止的;

7、出现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行为不进行制止的;

8、没有按照标准对工作面进行隐患排查的、工作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进行监督处理或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的。

三、预控措施

1、班前会员工要对自身状态进行确认,队领导点名时观察员工精神状态,酒后、精神萎靡、疲劳等状态不佳时严禁入井;

2、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培训,没有学习规程措施严禁入井作业;

3、管理人员对安检员现场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脱岗、睡岗,按规定严肃考核。

4.管理人员检查安检员履职情况,不按规程措施监督检查,按规定严肃考核。

5、严格执行“四人联岗”工作制度,现场如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不得开工;

6.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检查安检员履职情况,对不及时制止无规程施工严肃考核。

7、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培训,没有学习规程措施严禁入井作业;8.如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进

行处理,隐患不排除不得继续作业。

探放水工

二、危险源

1.进入施工地点未检查有害气体浓度或检查不到位 2.钻机工未检查钻场顶帮完好情况

3.钻机压柱松动支设不稳,柱头丝未捆绑或捆绑不牢固,4.钻机各部件紧固螺丝螺丝松动,钻架松动 5.钻机机械护罩不完好 6.水路、液压系统不完好

7.开孔钻进时,精力不集中或钻进压力过大 8.封孔后,孔口管装设不牢固 9.钻机停钻后,开关未停电闭锁 10.搬运钻机时,人员配合不协调

三、预控措施

1.钻机班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检仪,按规定检查瓦斯情况,瓦检员监督使用情况;

2.施工前钻机班长对施工地点进行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安检员监督施工地点的顶板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作业前钻机班长对钻机压柱进行检查,确保压柱打设牢固、柱头丝可靠,安检员监督施工地点的钻机稳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施工前钻机班长对钻机各部件紧固螺丝螺丝进行检查,确保紧固可靠,安检员负责监督施工地点的钻机稳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开机前钻机班长对钻机机械护罩的牢固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护照齐全完好,作业过程中发现螺栓松动时及时紧固,动力科负责监督。

6.钻机工开机后打开供水截止阀检查供水管路确保不漏液,水压达到0.5mpa以上;钻机工开机后查看油路不漏油,接头紧固;

7.钻机工操作钻机开孔钻进时,精力要集中,要手不离手把,眼不离钻机。钻机工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压力调节手轮,使钻进压力符合钻孔钻进技术工艺参数的要求;

8.严格按照设计和措施要求进行封孔,封孔长度必须符合规定,孔口管装设好后,使用多股8#铅丝将孔口管加固;

9.钻机停钻后,钻机班长将开关停电闭锁,机电检查人员、带班队干进行监督、检查。

10.搬运钻机时,人员协调一致,同肩抬运,步调一致;

喷浆工

二、危险源

1.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熟悉喷浆作业 2.抬运管路操作不当 3.喷浆机不完好 4.喷浆机操作不当

5.上料时未戴防尘口罩 6.喷浆操作不规范

7.喷射过程或暂停喷浆时将喷头对着行人侧 8.一次性喷射混凝土太厚 9.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三、预控措施

1.带班队长监督锚喷工持证上岗,对锚喷工的持证上岗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违章停止其作业,进行严厉处罚。

2.带班队长监督喷浆工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进行作业,严禁违章作业.安监员不定期进行巡视,发现违规,立即制止,给予处罚

3.带班队长监督钳工对喷浆机进行检查

4.掘进队认真组织喷浆工学习《作业规程》中喷浆部分。班队长、安检员发现作业不规范,要求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5.安监员、带班队长监督喷浆工的劳保用品尤其是防尘口罩的佩戴情况,发现不佩戴防尘口罩的,停止作业,给以一定的处罚;掘进队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增加员工对职业病预防的认识

6.掘进队加强对喷浆工的操作规范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喷浆工的业务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喷浆支护的支护强度,质检员对喷浆工的喷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7.带班队长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进行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8.带班队长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进行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9.质检员、班长监督喷浆工的混凝土配比工作,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喷射。掘进队对喷射工的技能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并且进行考核

运 输 部 分 胶带运输机司机

二、危险源

1、巷道片帮,顶板离层、脱落及支护不完好;

2、消防设施不齐全;

3、设备部件不紧固;

4、各安全防护设施和保护不齐全、不灵敏可靠;

5、仪表、信号、操作按钮失效或不灵敏;

6、附近或机上有人或障碍物,没有信号或信号不清开车;

7、巡检时过于靠近运转部位或去牵拉触摸运转部位;

8、重载停机或停机不断电、闭锁;

9、有杂物、积水、积尘;

10、人员未按“三紧”着装,精神状态不好。

三、预控措施

1.作业前检查作业地点附近顶板情况,确认完好后开始作业。

2、胶带机机头、机尾配备符合要求的沙箱、沙袋、消防水管及灭火器做好定期检查。

3、皮带司机每班对胶带机电机、减速器、制动闸、等连接螺丝紧固一遍,发现有损坏、丢失的及时更换或修复。

4、皮带司机每班对胶带机各保护装置试验,巡检安全防护装置,发现有损坏的,及时处理;

5、皮带司机每班对胶带机显示仪表、操作按钮等试验,发现操作按钮动作不灵敏,及时处理。

6、司机开机前,巡视检查机头转动部位、机架、胶带上无人工作或无障碍物,并向沿途及机尾人员发出开机信号,得到回复信号,方可开动胶带机;

7、司机在巡检时,不得进入胶带机里侧,跨越胶带机经过桥通过,观察转动部位时,身体任何部位与转动部位保持不少于300mm的距离,严禁牵拉、触摸转动部位;

8、非紧急情况下禁止紧急停机,正常停机时,必须将胶带上煤拉空;在停机处理故障或交班时,必须将胶带机电源开关断电、闭锁。

9、司机每班清理机头、机尾的浮煤,擦拭设备缆线上的煤尘,清扫机架上煤泥。

10、井口检身工检查入井人员着装情况,没有做到“三紧”不得入井。

胶带运输机司机(煤炭管理科)

二、危险源

1、无信号开机;

2、保护装置失效;

3、安全防护设施失效;

4、接地装置失效;

5、胶带带卡断裂、脱扣;

6、司机靠近转动部位;

7、检查时将头、手伸入溜槽 ;

8、消防器材失效、缺失;

9、除铁器上吸附有铁器或其它杂物。

三、预控措施

1、司机每班对设备信号装置进行检查,确保信号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开机操作;

2、由包机人定期对设备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发现保护装置失效的及时进行处理。

3.岗位司机对本岗位周围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防护设施完好可靠后方可进行开机;

4、维修电工定期对设备接地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整改。

5、每班开机前,司机对胶带带卡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断裂、脱扣现象及时汇报处理;

6、做好日常安全培训,确保岗位司机安全意识。

7、设备运转时,严禁将头、手等身体任何部位伸入溜煤槽内;

8、岗位司机每班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如发现消防器材失效,及时补充消防器材;

9、岗位司机每班对除铁器进行检查,清除除铁器上无杂物后方可开机。

皮带机维修工

二、危险源

1、巷道片帮,顶板离层、脱落及支护不完好;

2、工具不齐全完好、检修地点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全;

3、设备没有停电、闭锁、挂牌和专人监护;

4、设备在运转中巡检或靠近转动部位;

5、设备各部件检修点检不到位,各保护不灵敏可靠;

6、开机前没有确认胶带机附近、机上无人工作。

三、预控措施

1、作业前检查作业地点附近顶板情况,确认完好后开始作业。

2、胶带机维修工入井前必须检查备全所需检修的工具,并确保工具完好,人员工作地点需安设的安全防护设施应支设稳固安全可靠。

3、检修设备前,必须将胶带机电源断电并闭锁,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并设专人进行监护。

4、维修工着装符合“三紧”要求,巡检设备时,不得进入胶带机里侧,跨越胶带机必须经过桥通过,观察转动部位时,身体任何部位与转动部位保持不少于300mm的距离。

5、维修工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点检标准逐条逐项进行

检修工作,并按要求填写检修记录;

6、检修完毕开机试运转前,跟班干部安排专人巡视检查机头转动部位、机架、胶带上有无人工作或无障碍物,向沿途及机尾人员发出开机信号,得到回复信号,方可开动胶带机。

皮带司机安装工

二、危险源

1、巷道片帮,顶板离层、脱落及支护不完好;

2、工具不齐全完好、安装地点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全;

3、设备装车捆绑不牢固;

4、起吊固定点及悬挂梁不牢固可靠;

5、铺散设备抬运不当;

6、安装工不按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作业;

7、试机前设备周围有人、有杂物、无人监护。

三、预控措施

1、作业前检查作业地点附近顶板情况,确认完好后开始作业。

2、胶带机安装工入井前必须检查备全所需安装的工具,并确保工具完好,人员工作地点需安设的安全防护设施应支设稳固安全可靠。

3、设备在平板车上装车必须用不小于Φ18.5钢丝绳和3吨以上导链对角捆绑,所有装车设备由跟班干部检查合格后方可拉运。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煤矿,危险源,辨识,分析研究

引言

煤矿生产工作中危险源的控制是整个生产工作中的重点, 加强危险源的控制, 有利于规范煤矿工程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 促使煤矿单位保证生产安全, 以实现煤矿投资效益最大化。基于此, 笔者撰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进行探讨, 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煤矿危险源控制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

1 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1.1 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发生事故的内因, 而能量失控是系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能量失控转为破坏力的过程有化学和物理两种模式。化学模式形成的危险性是由化学物质间的反应产生的能量失控, 例如, 火灾、爆炸。物理模式形成的危险性与化学模式不同, 它在正常状态下就以物理能的状态出现。例如, 以位能 (如高处的物体、高压气体等) 或动能 (围岩压力、运行中的机械等) 的形式出现。正常情况下, 物理能受到控制, 做有用功:反之, 就成为破坏力。物理模式的危险主要有物理爆炸、机械失控、电气失控等。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致因理论, 考虑到我国的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借鉴其它行业危险源辨识依据, 归纳出煤矿井下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1) 第一类危险源识别依据分类

(1) 化学危险性:辨识依据为可燃性物质、爆炸性物质、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等化学危害性。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事故。 (2) 机械危险性:辨识依据为提升运输机械、采掘机械、通风、排水设施、起吊设备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固有操作危险性。可能发生挤压、拽托、打击、物体坠落、机车脱轨、翻车及水灾、通风等事故。 (3) 电气危险性:辨识依据为电气装备、电缆配线等有关技术规程及固有操作危险性。可能发生意外停电、着火、点击、电弧伤人等事故。 (4) 地质危险性:辨识依据为特殊地质构造如断层、岩溶、冲击地压、采空区、老空区等地质资料及安全技术要求等。可能发生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片帮、盲顶等事故。

如果某危险源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性, 按主要危险性进行辨识分类;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辨识主要依据之一;以往事故记录可作为辨识依据之一。

(2) 第二、三类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第二、三类危险源动态变化性强, 且往往围绕着固有危险源随机地出现。与第一类危险源相比较, 这两类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更困难, 对此类危险源的辨识可从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角度, 运用人的行为科学理论进行。

首先, 把人的行为类型分为:技能型行为、规则型行为和知识型行为三类。 (1) 技能型行为只依赖于人员的培训水平和完成该任务的能力。对安全的不利影响是:可能会由于培训不够或经验不足而造成操作失误。 (2) 规则型行为受规则或程序的控制和支配, 对安全的不利影响是:可能会由于时间短、认知过程慢、对规则的理解差等而产生失误。 (3) 知识型行为是在发生事故的症结不清楚、目标状态出现矛盾或发生未遇到过的事件时, 操作人员必须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并制定对策的行为。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可能产生失误, 其失误概率最大。

其次, 对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1) 操作错误;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等。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行为;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故障等。 (3) 使用不安全设备行为;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4) 手代替工具操作行为。 (5) 物体存放不当行为。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行为。 (7) 攀、坐不安全位置行为。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行为。 (9) 机器运转时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工作行为。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 忽视其使用行为。

不安全装束行为;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着装不规范;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行为。

第三, 对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要充分了解人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上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就必须对人的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进行分析。例如, 人的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情绪、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这些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它们在生产实践的行动中, 总是汇流一起、交错涌现, 构成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这些心理活动过程与安全的关系在一些文献中有详述。

2 矿井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般来说,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标准中规定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 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是否超过临界量需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2.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 则

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 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于煤矿而言, 由于煤矿重大危险源内涵及外延上与其它工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存在很大不同, 很难由某种危险物质或能量的一个临界量来判定。煤矿生产环节多、条件复杂多变, 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 有化学危险性 (如瓦斯、一氧化碳等) 、机械危险性 (各种机械设备及存在场所) 、电器危险性 (电器设备及存在场所) 、地质危险性 (各种危险地质构造) 。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文件精神, 所有煤矿 (井工开采) 属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针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诸多因素, 重点对自然因素下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辩识评估、建档备案并实施重点监控。主要指以下几类井工开采煤矿:

(1) 高瓦斯矿井; (2)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 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矿井; (5) 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或等于6个月的矿井; (5)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7) 采煤工作面存在不易垮落必须经人工强制放顶的坚硬顶板矿井; (8) 其它自然因素下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危险源。

3 煤矿危险源分析

确定了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后, 参照该依据确定危险源。对每一处危险源进行确定的同时要按照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3.1 事故触发因素的分析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外界自然因素, 在煤矿企业中井下生产涉及自然因素较少, 人为因素方面较多。

3.2 危险物质 (能量) 存在条件的分析

由于危险物质存在的条件不同, 所显现的危险性也不同, 被触发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 存在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 (1) 存在方式, 如矿山压力显现、瓦斯释放方式等; (2) 物理状态参数, 如温度、压力、浓度、强度等; (3) 设备状况, 如维修完好程度、设计缺陷等; (4) 防护条件, 如防护程度、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 (5) 操作条件, 如操作水平、操作失误率等; (6) 管理条件, 如职工教育情况、操作规程完善情况等。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煤矿工作中危险源的辨识依据、矿井重大危险源辨识、煤矿危险源的详细分析。通过辨识危险源, 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分析, 明确了煤矿工作中危险源的产生因素, 以来更好的控制煤矿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保证煤矿工作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李新东.矿山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年.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全评价 (修订版)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年.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篇4

编制人: 生产股: 安监站: 机电股:

矿总工程师: 矿 长:

矿在1989年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三人死亡。且我矿D组煤层2005年的鉴定报告中显示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正常进行,防止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及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我矿长期以来对这两个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根据多年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及安全技术措施开展情况,现将瓦斯与煤尘的监控措施制定如下,以防止瓦斯燃烧、爆炸事故及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瓦斯监控措施

认真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切实把防治瓦斯的各项管理规定及瓦斯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抗御瓦斯灾害的能力,防治瓦斯爆炸事故。

(一)防止瓦斯积聚的安全技术措施:

(1)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实行分区通风。

矿井、各采区应有足够的风量,采掘工作面配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消除采掘工作面中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加强巷道贯通前后的通风管理和局部通风管理工作,杜绝巷道出现无风、微风和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现象。

(2)严格落实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停送电等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因临时停电或其他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瓦斯检查,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否则,必须首先制定瓦斯排放措施。

(3)排放瓦斯前必须制定专门的瓦斯排放措施。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报批,排放前组织相关人员进寻学习培训,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4)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巡回检查人员要按规定时间、线路进行检查,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和报告制度,做到“报表、手册、牌板”三对口。

(5)矿井按规定配齐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相关下井人员要按《煤矿安全规 程》规定佩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6)设专职瓦斯检查员跟班检查瓦斯。

煤与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瓦斯涌出异常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员跟班检查瓦斯。

(7)加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保证系统完好正常运行。各采掘工作面、机电峒室、矿井进回风巷等地点等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瓦斯传感器,使用局部通风机的作业地点必须安装开停传感器,瓦斯断电功能做到数据准确、灵敏可靠,并按规定进行检查、维护和调校,确保系统完好和正常使用,确保现场生产安全。

(8)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布矿井安全监测信息。

矿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信息发布管理制度,配齐安全监测机房值班人员,保证机房24小时有人值班,并应确保监测主机超限声响报警功能正常。当瓦斯超限时,应立即停产,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将瓦斯超限的原因、处理情况、防范措施等反馈给公司调度室。(9)加强掘进工作面瓦斯管理,消灭掘进头瓦斯事故。矿井完善“三专两闭锁”等保护装置装置,确保现场作业安全。

(二)防止煤矿瓦斯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甲烷,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有:(1)甲烷积聚超限且浓度达到5%~16%;(2)空气中氧含量大于12%;

(3)引燃引爆热源必须大于甲烷最小点燃温度650℃~750℃。

在一般的矿井条件下,氧浓度是满足的,只要积聚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范围,同时具有引燃热源,就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因此,矿井须加强对瓦斯积聚程度的监测,一旦发现超标,就要发布事故预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1、加强通风。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的新鲜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出井外,避免瓦斯聚积。

2、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生产中容易积存瓦斯地点有工作面透老空 处、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独头掘进工作面的巷道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停风的盲巷、采空区、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边界处、以及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等等,及时处理生产井巷中局部积存的瓦斯,是矿井日常瓦斯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将瓦斯冲淡、排出,将盲巷和顶板空洞内积存的瓦斯封闭隔绝。

①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处理

A迫使一部分风流经工作面上隅角,将该处积存的瓦斯冲淡排出,此法多用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大,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不多时。

B如果采空区涌出的瓦斯比较大,不仅工作面上隅角经常超限,而且工作面边界附近和回风流中也经常超限,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按技术措施进行排放。

②顶板附近瓦斯层状积聚处理。

A加大巷道的平均风速,使瓦斯与空气充分地紊流混合,一般认为防止瓦斯层状积聚的平均风速不得低于0.5~1m/s。

B加大顶板附近的风速。如在顶梁下面加采风板,将风流引向顶板附近,或尚、沿顶板铺高风筒或铺高有接短管的压气管,将积聚的瓦斯吹散。C将瓦斯源封闭隔绝,如瓦斯集中于某处,应可以采取封闭隔绝措施,减少瓦斯涌出量。

D加强顶板附近瓦斯浓度的检查。检查时仪器进气口橡皮管必须送到顶板附近,挤压橡皮球后要慢慢送开,以免吸气过快,不能测得真实的瓦斯浓度。

E在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坚持正规的回采顺序,做到不留盲巷,不留瓦斯积聚空间。

③顶板冒落孔洞积存瓦斯的处理,常用方法有:用黄土将冒落空间填实,用导风板或风筒接岔引入风流吹散瓦斯。

④恢复有大量瓦斯积存的盲巷或打开密闭时的处理,要特别慎重,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首先应由救护队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检测瓦斯浓度,估算瓦斯积存量。在根据该区域的通风能力,决定排放速度,一定要确保正 常通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限。瓦斯突然排出 造成事故。排放瓦斯的工作量最好在 非生产班进行。在回风涉及的地区内,机电设备应停止运转或切断电流,开动局扇前要检查局扇和开关附近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局扇开动后要检查有无循环风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⑤独头巷道内发生瓦斯燃烧事故时,一般情况下,不得停风,以免造成瓦斯浓度增加,导致瓦斯爆炸。

3)经常检查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从我国发生的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表明,大多数这类事故都是由于瓦斯检查员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没有认真执行有关瓦斯检查制度造成的。《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检查制度。低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与可能出现瓦斯和二氧化碳的峒室和巷道,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个别采掘工作面,都必须有专人检查瓦斯,关于具体检查地点,允许的瓦斯浓度和超限时应采取的措施,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3、防止瓦斯引燃爆炸

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是对一切非生产必须的热源,要坚决杜绝生产。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必须严加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的发生,或限定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①禁一切非生产必需热源。

《规程》规定,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井下禁止使用电炉,禁止打开矿灯,井口以及抽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使用明火。

②电气设备必须有防爆措施。

对煤矿的弱电设施,根据安全火花的原理,采用低电流、低电压,限制火花的能量,使之不能点燃瓦斯。大量使用电器设备,使瓦斯爆炸的危险增加,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选型,安装和使用煤矿井下的防爆电气设备,并经常检查维修,使之处于完好状态,才能防止电气设备产生高温引燃瓦斯。

③电闭锁装置和超前切断电源的控制设施,对于反之瓦斯爆炸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局扇和掘进工作面内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延时的风电闭锁装 置。

④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工作面只准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瞬发雷管,如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打眼、放炮和封泥都必须符合有关规程规定。糊炮、明电放炮,和一次装药分次放炮,易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必须严格禁止。

⑤分子聚合材料制品,如风筒、皮带等由于其导电性能差,容易因磨擦而积聚静电,当其静电放电时可能引燃瓦斯、煤尘或发生火灾。因此,井下应采用抗静电难燃的聚合材料制品。

⑥防止机械磨擦产生火花。

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确保生产安全。⑧加强电气设备管理,确保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正常投入使用,提高设备完好率;严格电气焊入井审批,确保作业安全。

4、防止气体中毒窒息事故的措施:

①严格执行安测员岗位责任制,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瓦斯检测,杜绝空班漏检。

②严格执行瓦斯检测和汇报制度,发现异常开发部,安测员有权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瓦斯超限的工作地点,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迅速汇报矿调度室和值班领导,有关部门及时采用措施进行处理。

③巷道与临近巷道或采空区贯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中毒事故。

④凡采掘工作面的放眼打通采空区、老空区及老巷道等,都严禁装药放炮。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保持正常通风,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装药放炮。

⑤及时封闭井下废旧巷道和采空区,以减少部漏风,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⑥对临时停工停风地点,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严格执行栅栏开启审批制度。

⑦加强对井下栅栏警标的设置管理,要求栅栏警标必须设置及时、合格,位置合理。并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栅栏前的气体浓度定时测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整改。

⑧在拆除栅栏进入工作面前必须检测瓦斯浓度,且先通风30分钟后方可进入,严禁无风、微风作业。

⑨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落实好“一炮三检”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5、预防瓦斯事故发生所必须完成的安全技术工程和必要的物质准备。①及时设置和维修井下通风设施。②维修各水平安全出口和通风眼。③及时检修有关仪器表。

④及时绘制并修改通风系统图、避灾线路图。

二、防止煤尘爆炸的监控措施如下:

认真落实“湿式钻眼、冲洗岩帮、爆炸喷雾、装岩(煤)洒水、净化风流、使用水炮泥”等综合防尘措施,切实把防治煤尘的各项管理规定及煤尘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抗御煤尘灾害的能力,防治煤尘爆炸事故。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有:

(一)防尘措施

防尘措施的作用是减少井下煤尘的产生和飞扬。

1、打钻时的防尘

(1)湿式凿岩。湿式凿岩的实质,是随着凿岩过程的进行,连续地将水送至钻眼底部,以冲洗岩屑和湿润岩粉,达到减少岩尘的产生和飞扬的目的。

(2)水电钻打眼。水电钻主要用在回采和煤巷掘进工作面,亦可以用于软岩和半煤岩掘进工作面。

(3)干式捕尘。干式捕尘主要用于缺水、高寒地区和某些特殊条件下的岩石巷道掘进工作面。

2、放炮时的防尘

(1)水袋填塞炮眼。俗称“水炮泥”。其实质是将装满水的塑料袋装填在炮眼内,爆破时水袋被爆碎,并将水压入煤的裂隙和雾化,以达到防尘的 目的。

(2)水封爆破。水封爆破不仅能降低煤尘的产生量,而且还能减少瓦斯涌出,增加爆破的安全性和提高爆破效果。

水封爆破的做法是:将炸药装炮眼内后,孔口密封好,然后向炮眼内注水,再进行爆破。该爆破法可用于煤巷掘进,也可用于回采。

(3)喷雾降尘。喷雾是爆破时一种简单易行的降尘措施。喷雾器多为风水联合作用,以压风为主要动力,将低于风压98kPa~196kPa的水喷射出去,使之雾化。它的射程大、雾粒细、喷射面宽、降尘效果好。

(4)水幕除尘。掘进工作面放炮时,水幕也是一种降尘与消烟的有效措施。同时,水幕也设在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或尘源丰富的巷道中,用以降尘和净化风流。

3、装岩(煤)时的防尘

掘进或采煤工作面爆破之后,一般是先用水冲洗煤帮、岩帮,以清除沉积粉尘,然后对煤堆或岩堆进行洒水,最后再装运。

(1)人工洒水。总的要求是让爆破下来的煤或岩石充分湿润,不仅要在装运前洒水,随着装运的进行还要经常地洒水,这样可使粉尘浓度降到2mg/m3 左右。(2)喷雾器洒水。

4、运输时的防尘,主要措施是喷雾洒水。

5、个体防护措施

由于煤矿中的吸呼性粉尘对矿工的身体危害很大。因此,个体防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常用的个体防护器具有:

(1)自吸式防尘口罩。自吸式防尘口罩是靠人体肺部吸气使含尘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而净化的。它分无换气阀和有换气阀两种。

(2)送风式防尘口罩。送风式防尘口罩是用微型通风机将含尘空气送至滤料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再通过蛇形管送至口罩内供呼吸之用。

(3)压气呼吸器。压气呼吸器为一种隔绝式个体防护用具。它是井下压风管道中的压缩空气经过过滤、消毒和减压后,再经过导管进人口罩内供呼吸 用的。其优点是,免除了粉尘的危害,而且呼吸舒畅。缺点是,工作地点需有压风管道,并且每人拖着一根长管子,行动不便。(二)防爆措施

防止煤尘生成和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称为防爆措施。

1、清扫沉积煤尘

积聚在巷道周边、支架及设备上的沉积煤尘要定期清扫。我国煤矿多为人工清扫,洒水后清扫,以防煤尘飞扬,清扫的煤尘要运走。

2、冲洗沉积煤尘

定期用水冲洗巷道顶、帮和支架上的沉积煤尘,冲洗下来的煤尘要清理运出。

3、刷浆

对主要巷道和硐室要进行刷浆。刷浆材料是生石灰和水,其体积比为1:1.4,用人工或机械喷洒在巷道帮、顶上。其作用是易观察巷道中煤尘沉积情况,同时,还可覆盖和固结已沉积的煤尘,使之不再飞扬。

4、撒布岩粉

岩粉是惰性粉尘,在巷道周边撒布岩粉,能增加沉积煤尘中的不燃物质,可以防止和控制煤尘爆炸。但是,岩粉的防爆作用只有在煤尘中达到一定比例时,才能有效地发挥。随着煤尘产生量和煤尘沉积强度的增大,需频繁重复洒布。

5、粘结沉积煤尘

粘结沉积煤尘就是向巷道周边喷洒粘结液。粘结液主要由湿润剂和吸人盐类组成,它能把已沉积的和陆续沉积的煤尘粘结起来,使其丧失飞扬能力,防止其参与爆炸。(三)隔爆措施

限制煤尘爆炸事故的波及范围,不使其扩大蔓延的措施,称为隔爆措施。我矿采用的是ZYB矿用本质安全型自动抑爆装置,于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现已经投入使用11套煤尘隔爆装置,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和检查维护,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坚持粉尘检测制度的落实

1、加大粉尘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所有测尘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

2、作业场所的粉尘的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

3、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呼吸性粉尘按规程要求测定。

煤矿地面车间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篇5

煤矿生产主要以井下生产为主, 各类安全管理文件、安全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是针对井下安全生产。但是, 煤矿作为一个包含生产、生活、供应、销售等综合型系统单元, 地面车间各生产系统及厂区内也有大量的作业人员每天在从事生产活动, 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危险源,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加以识别并采取控制措施, 其潜在的危险一旦触发, 就会发生事故, 从而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 严重时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1]。鉴于以往矿区安全管理中重井下、轻地面的思维惯性, 从煤矿地面生产车间探索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的有效途径, 以提高对地面车间的安全认识, 实现地面车间安全生产, 同时也为井下危险源管理与控制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2 研究的主要范围、对象、方法

2.1 研究范围

主要针对煤矿地面生产及服务车间, 如选煤厂、煤仓、砖厂、锅炉房、员工食堂、木料加工厂、坑代车间、氧气乙炔库、机械加工厂等。以上车间有的存在着较多大型的机电设备, 有的车间存在压力容器如锅炉、高压风包等, 有的车间存在易燃易爆危险品, 还有的车间存在高速运转切割工具如车床、电锯等, 存在较多的危险源。

2.2 危险源研究对象

危险源研究的对象:设备的缺陷产生的危险源、管理的缺陷产生的危险源、人的操作缺陷产生的危险源以及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3 危险源辨析与管理方法

对于煤矿地面车间来讲, 危险源辨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 成立由总工程师任组长的安全技术委员会, 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 (主要是各单位技术管理人员) , 收集地面车间及生产系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及其他安全管理文件, 进行分析研究, 岗位操作规程缺失的, 补充制定。 (2) 用系统理论, 将每车间或以生产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单元, 采用多种方法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例如组织现场观察访谈, 发放安全问卷表、设备管理安全检查表、操作管理安全检查表, 征求有经验的岗位操作人员意见等[2]。排查范围涵盖地面生产及服务车间。调查问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面车间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因素, 问卷涵盖地面车间事故环境因素、人因与人因事故、不安全行为、工作人员不安全心理、设计缺陷、故意违章、管理失误等内容。同时要求各单位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对本部门的工作范围进行危害事件排查, 分析危害事件发生的根源, 识别存在的危险源, 编制《危险源清单 (初稿) 》。 (3) 课题组结合调查情况对《危险源清单 (初稿) 》讨论, 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后, 提出专业的《危险源清单》。 (4) 课题组的《危险源清单》提交安全技术委员会汇总审核, 经矿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由矿长批准发布。 (5) 《危险源清单》发布后, 对全体涉及危险源的员工进行培训, 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危险源的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并在日常工作中有效控制。

3 危险源分级

危险源分级一般采用LEC评价法, 但确定危险性的发生可能性 (L) 、发生频率 (E) 、后果严重度 (C) 3个数值大小主要是根据经验确定, 不同的人员计算有较大差异, 据此确定危险等级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煤矿危险源管理的具体特点及危险源触发时带来的危害程度, 依据简易管理的原则, 可以将地面车间危险源危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三级, 其中各级别界定的参照标准为:

一级:可能引发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如锅炉爆炸、起重机倾翻、油库火灾、高压带电作业、高处作业不系保险带且无其他安全措施等。针对煤矿具体资产情况, 将20 000元以上财产损失定为重大财产损失;20 000~5 000元财产损失定为较大财产损失;5, 000元以下财产损失定为一般财产损失。

二级:可能引发人员重伤事故或较大财产损失。如钻床戴手套作业、锅炉房高温高湿危险源、重大设备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各车间起吊行车断绳坠物等。

三级:可能引发人员轻伤、职业疾病或一般财产损失。如木料厂锯房粉尘、锅炉房煤灰粉尘、搬抬扛运碰伤等。

对煤矿地面车间来说, 重点是控制一、二级危险源, 消除危险;逐步减少三级危险源。

4 危险源控制

对于排查出的危险源, 按照不同的危险级别,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并在单位危险源清单中逐项列举。危险源控制应该多措并举, 包括进行教育培训、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加强管理等, 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控制危险源遵循以下原则: (1) 对于三级危险源, 控制措施可以采取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岗前安全教育等方式, 增强和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防范能力。 (2) 对于二级危险源, 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 定期进行学习贯彻, 加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 (3) 对于一级危险源, 应制定专项管理和施工技术方案, 专项安全措施进行控制。除编制应急预案, 做好各项应急响应措施外, 还应针对个别危险源, 组织应急预案的专项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结论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矿山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从危害因素、作业环境影响和设备装备适用、不安全操作行为、管理因素等方面排查、辨析及实施控制, 找出管理漏洞, 编制危险源清单, 通过审查、发布, 培训, 可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 把安全管理工作由单纯的“被动的防护”变为“主动的控制防护”, 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安全系数, 降低事故发生率。

摘要:采用系统分析法, 将煤矿地面车间或生产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单元, 对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并根据危险源管理的要求, 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危险源辨识,控制途径,降低事故率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

煤矿第三类危险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6

煤矿五类 (瓦斯、水、火、煤尘、顶板) 灾害事故的发生不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 更威胁着煤矿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 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1 安全管理体制及法规

安全管理是规定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相互关系的准则及其运作机制。安全管理体制由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四部分组成。国家监察由国家政府部门依靠法律手段对煤矿企业进行强制的监督和检查。行业管理由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政策, 指导和监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负责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群众监督是煤矿企业员工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协助和监督。这四部分在安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但某一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监管不力。

安全法规主要是调整过程中和商品流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维护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生产与安全的辩证关系, 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按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生产与健康综合法、专门安全法、行政法规、安全标准。安全法规不同于安全制度, 前者是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强制法律, 后者是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规范制度, 虽然颁布机构不同, 但都是对安全生产中最重要、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做出的规定。安全生产需要法规制度的保障, 如果安全法规不完善或者不遵守相关规定, 那么在煤矿的经营生产中就埋下了“定时炸弹”。

2 安全制度

煤矿企业安全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范, 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煤矿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单位情况, 建立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 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据可依。煤矿企业安全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分别存在于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

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权责关系的一种结构, 如单位、车间、班组。正式制度是指煤矿企业为确保其正常运行依靠行政手段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规范。例如安全保障制度方面的采掘、通风、调度、防治水制度、机电、运输制度;物料管理方面的、火工品制度等;人事、培训方面的政工、安全培训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从矿长到普通员工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度, 例如矿长责任制、总工责任制、采煤区长责任制、区队技术员安全责任制、巷修工责任制、通讯维修工责任制等等。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 基于共同感情而构成的一个体系, 如小群体。它是在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它是组织内部成员的感情倾向、价值取向, 是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有成员违反了非正式制度就会受到群体内其他成员的排挤, 所以成员为了“生存”就会从众、服从这一制度。在群体中除了正式的管理者外, 还存在非正式的“领袖”。正式组织的权威由管理组织赋予, 非正式组织的权威则来自成员的个人情感因素或恐惧心理等。在煤矿企业中, 如果安全作业规程成为非正式群体的制度, 并且群体“领袖”积极履行, 那么整个群体的安全生产状况就很好。

3 安全机构

为预防煤矿五类灾害事故, 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 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机构。包括煤矿负责人职位设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设置、生产基层单位、班组设置的完整。其中和预防工作最为紧密的就是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 例如:生产调度、专职安全管理机构;生产技术 (地质测量) 、“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安全监控检测等技术管理机构。在具体矿井中针对灾害事故还需设置的煤矿防治水机构、防突机构、防灭火管理机构、顶板管理机构等矿井灾害防治机构。

4 组织管理

4.1 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主要指管理者的水平。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 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管理者及其管理水平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煤矿安全工作而言, 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 安全文化知识、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等。

4.2 安全氛围

它是在煤矿企业背景下, 安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准则、安全作风和安全文化的总和。它受负责人的重视程度,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员工的安全态度三方面影响。

4.2.1 责人重视程度

从事故的教训中可以看出, 有些煤矿负责人安全意识低下, 强调生产、效益忽视了安全, 具体表现在煤矿负责人对安全不重视、安全工作执行不力、忽视安全制度建设、不重视相关安全培训等方面。煤矿负责人不能以身作则, 就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事故。

4.2.2 安全教育及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安全氛围的重要手段, 不仅要有相关的培训机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设置的安全培训要考虑到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的感知程度, 要避免培训安排设置不合理员工不满意, 设置科目不易理解员工听不懂等情况。

4.2.3 员工安全态度

员工的安全态度是由群体影响决定的。在煤矿企业中不健康的安全态度表现在对违章作业、不规范作业的默许, 对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检查不配合, 对安全教育培训的不重视等方面。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企业形成不健康的安全氛围。

4.3 安全投入

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称为安全投入。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对于煤矿企业而言, 要保障安全必然需要一定的安全投入。其安全投入的多少, 投入比例增长的快慢, 安全投入分配和投入方向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5 人的不安全行为

5.1 意不安全行为有意的不安全

在煤矿企业中有意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人的三违行为。所谓煤矿“三违”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影响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5.1.1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来源于人们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实践, 又反过来支配安全生产的复杂心理过程。它是认识、情感和意识为基础的有机整体, 从个体的安全防护意识层次上分析, 大致归纳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保护意识, 危险辨识时的间接保护意识和事故预防时的超前保护意识。

5.1.2 安全心理

安全心理是有意不安全行为的深层因素, 是造成有意不安全行为的本质因素, 主要包括侥幸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经验心理等。

5.1.3 安全法制观

安全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安全法制的看法和态度, 其核心是对依法办事的态度。行为人安全法制观念淡薄, 使其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不重视自己需承担的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以至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了有意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

5.2 意不安全行为

无意不安全行为指那些非故意、不存在适当需要和目的的不安全行为。这类不安全行为由行为人的生理状况、受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以及错误感知导致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错误、生理缺陷、精神不集中及应急操作不当。

6 结束语

总之, 对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价研究, 可以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为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摘要:对第三类危险源影响因素的分析是煤矿危险源辨识的重点, 主要指组织管理因素, 此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对各类事故而言都是有共性的。组织管理欠缺就会形成危险源, 这种欠缺主要涉及行业监管体制及法规、企业安全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机构、组织管理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影响因素,以人为本,和谐矿山,组织管理,预防为主,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猛, 陈全.矿井风险评价基本模型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 9 (5) .

煤矿危险源 篇7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 煤炭企业生产力水平整体偏低、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加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致使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的矛盾突出、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煤矿是我国当前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重点行业。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频频发生, 均是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价和风险控制不足造成的[1]。开展煤矿危险源辨识, 并以此为依据对矿井做出科学全面风险评价, 对煤矿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危险源理论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成为危险源。国内有学者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提出了两类危险源理论[2], 即将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如图1所示。根据能量释放论, 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物质是造成人身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对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或控制体系称为第二类危险源。按照危险源理论,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可归结于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如果没有控制装置失效或破坏, 失去对第一类危险源的约束和控制, 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其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两类危险源理论很全面地反映了危险存在的因素和根源, 为从多角度危险源的分析、辨识、评价、控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虽然煤矿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但从两类危险源出发分析煤矿危险源, 可以彻底地辨识煤矿危险源, 为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 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的辨识

2.1 煤矿瓦斯爆炸因素分析

根据瓦斯爆炸的理论与安全技术参数可知, 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是[3]: (1) 瓦斯的浓度处于爆炸范围内 (在常温条件下, 形成5%~15%CH4积存) ; (2) 氧气的浓度超过失爆氧浓度 (在CO2惰化下O2浓度>12%, 在N2惰化下O2浓度>9%) ; (3) 引火源的能量大于最小点燃能量 (0.28 m J) 、温度高于最低点燃温度 (595℃) 和点燃时间长于感应期。

在一般矿井条件下, 氧浓度是满足的, 只要瓦斯积存和火源两大基本因素同时具备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条件例如火源是受到多个随机因素的影响, 因而要研究瓦斯爆炸危险源系统必须以 (1) 和 (3) 为基础考虑其系统组成, 详细分析各条件发生的真正原因。

2.2 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辨识

按照两类危险源理论, 存在于煤岩中的瓦斯是第一类危险源。引起瓦斯爆炸的三个因素是诱发因素, 即第二类危险源。从对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可知, 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模型与下列5因素相关, 除考虑瓦斯爆炸的物理因素外, 还要考虑管理因素[4]。

(1) 瓦斯固有危险源, 如瓦斯涌出量 (第一类危险源) ;

(2) 存在引燃瓦斯的点火源 (诱发型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

(3) 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大于12% (诱发型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

(4) 瓦斯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诱发型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

(5) 管理缺陷 (第二类危险源) 。

实践表明, 采用这种事故模型, 能准确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 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

一般地讲, 绝大部分瓦斯爆炸事故只有在5种因素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才可能发生。但是对具体的瓦斯爆炸事故, 模型中的4个基本因素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互相作用方式, 这构成了瓦斯爆炸事故的多样性。

3 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

3.1 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 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 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 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但现实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 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及防灾措施的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5]。因此, 对于重大危险源只评价它的固有危险性是没有多少生产指导意义的, 需要的往往是它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危险性, 也就是现实危险性。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特征可知, 煤矿不同类型重大危险源的固有危险性由其相应事故的易发性和事故严重程度决定;但是工艺、设备上各种用于防范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各种设施, 危险岗位上操作人员的良好素质, 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都能够抵消事故的固有危险性, 因此可认为系统的安全设计、操作人员素质因素和安全管理状态因素作为评价单元的风险抵消因子。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3.2 固有危险性指标值B1的确定

评价区域固有危险性的大小由事故易发性和事故严重度两方面共同决定, 不能偏废任一方, 因此按照乘法合成原则, 固有危险性的计算公式如下:B1=B11×B12。瓦斯爆炸事故的易发性B11用概率来表示, 其取值方法如表1所示。

根据《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事故严重度主要依据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确定。暴露于评价区域的人数即评价区域的严重度B12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N1—评价区域内的人数;

f—人员暴露于评价区域的频率, 取值如表2所示。

3.3 危险性抵消因子值B2的确定

危险性抵消因子B2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系统安全设计因子B21、人员素质抵消因子B22、安全管理抵消因子B23。

通过对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的综合分析, 从机械装备x1、通风系统x2、局部通风x3、瓦斯管理x4、通风安全监控x55个方面对生产系统的安全设计进行评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确定评价指标, 总分取100分, 最终的生产系统风险抵消因子B21按下式进行计算:

依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参考煤矿生产系统中人为隐患的系统分析, 结合煤炭生产系统中的实际情况, 确定人员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对每个子指标打分, 最终计算出人员素质抵消因子B22。

根据煤矿管理隐患的特点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参考许多专家的意见, 确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投入、安全措施计划、基本图纸、工人的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8个项目, 47个指标, 总分100分, 最终的管理风险抵消因子B23按下式计算:

B23=安全管理实得分值/100

4 结论

本文运用危险源辨识理论对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进行了辨识, 并分析了造成危险源积聚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基于两类危险源理论并考虑人的因素建立了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 该模型理论严谨, 指标因素科学全面, 能够很好的对瓦斯爆炸危险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对开展煤矿风险评价, 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新荣, 夏宁宁, 贾真真.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67-70.

[2]陈宝智.危险源辨识控制及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2.

[4]贾真真.煤矿安全数据库建设及煤矿安全评价模型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05.

煤矿危险源 篇8

关键词:煤矿瓦斯事故,多危险源,耦合作用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煤国之一,95%属于地下开采[1],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限制,煤矿生产过程复杂,作业环境恶劣,受到水、火、瓦斯、矿尘和冒顶等多种灾害的威胁,加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整体偏低、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煤矿企业生产与安全的矛盾突出、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而在我国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一直占有很大比例,无论是事故发生频率,还是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一直在5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重大瓦斯事故时有发生,每次人员伤亡都在百人以上。事故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只有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因此科学合理且具体全面的对瓦斯事故危险源进行分类对煤矿瓦斯事故研究很有意义。煤矿系统既包括管理的因素,又包括人、机器和环境的因素,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但是大多现有的瓦斯事故危险源分析没有考虑到系统元素之间的这些相互作用。在对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耦合作用[4]的分析,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研究煤矿多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对丰富多因素相互作用理论,深入对煤矿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煤矿瓦斯事故发生机理

煤矿井下环境错综复杂,导致瓦斯事故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这些因素相互交叉,因此运用事故树方法分析煤矿瓦斯事故,能够较全面的展示造成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发现系统中潜在的瓦斯事故危险因素。发生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即5%-16%的瓦斯浓度、6500-7500℃引爆火源和12%以上浓度的氧气。在工作地点氧气的浓度肯定是达到12%的,所以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为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极限以及存在引爆火源。 根据瓦斯爆炸危险源的事故树[5]更深一层分析瓦斯爆炸事故原因。

1.1 瓦斯积聚达爆炸浓度的原因分析

引起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而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在瓦斯已经积聚的条件下瓦斯监测失效并且瓦斯排放处理不当。

1.1.1 瓦斯积聚

引起瓦斯积聚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原因之一:通风不良、掘进面瓦斯积聚、采掘面瓦斯积聚、冒顶区瓦斯积聚、盲巷瓦斯积聚、瓦斯涌出异常。首先,通风不良的原因可能是局部通风机停转,风筒的缺陷(风筒漏风、风筒脱节和风筒距工作面过长),密闭损坏,通风系统调整不当等。其次,掘进面瓦斯积聚的原因有掘进面供风不足和掘进面瓦斯量大。第三,采掘面瓦斯积聚的原因有采空区瓦斯大和上隅角风速低造成的上隅角瓦斯积聚,采掘面供风不足。第四,冒顶区、盲巷区瓦斯积聚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风流通过导致瓦斯积聚。

1.1.2 瓦斯监测失效

引起瓦斯监测失效的原因主要有瓦斯假检、漏检,瓦斯报警断电仪失灵,瓦斯检测系统故障,瓦斯监测人员不足等。

1.1.3 瓦斯排放处理不当

瓦斯排放处理不当的原因有瓦斯排放人员不足以及未按规定排放瓦斯。

1.2 引爆火源分析

煤矿井下引起瓦斯爆炸的引爆火源主要有如下几类:(1)电气火花:由于对井下照明或机械设备的电源等装置的不善或操作不当,如矿灯失爆、电钻失爆、带电作业等而产生的电火花。(2)爆破火焰:主要是放炮器失爆、炸药等不合格等引起的。(3)摩擦撞击火花:机械设备之间的撞击、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等等,都可能产生火花而引爆瓦斯。(4)明火:井明火的来源主要有井下焊接、吸烟等。(5)井下存在静电以及煤炭自燃。

2 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分类

煤矿瓦斯事故的事故树分析为辨识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由瓦斯爆炸事故树可以看出,导致顶上事件瓦斯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共有39个,除事件“存在氧气”之外其余都是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源,包括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各方面的原因。根据瓦斯爆炸事故树把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及分析。

2.1 第一类:人的不安全行为

随意停电(X2)、局部通风机随意开停(X3)、风筒距工作面过长(X7)、通风系统调整不当(X8)、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合理(X10)、瓦斯员假检或漏检(X18)、未按规定排放瓦斯(X22)、斯井下吸烟(X24)、井下焊接起火(X25)、爆破工操作不当(X29)、电器接线不合要求(X35)和带电检修(X36)等。在所有导致我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7.6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中的人因比率达96.59%[6]。大量的事实表明,多数瓦斯事故是因瓦检员、放炮员、电(钳)工这些负有特殊工作的人员不能尽职尽责、麻痹大意、甚至违章违纪造成的。而其他人员违章在井下私拆矿灯、吸烟、利用明火取暖等也是造成火源存在,引起瓦斯事故的原因之一。

2.2第二类:机(物)类危险源即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通风机故障(X1)、密闭损坏(X4)、风筒漏风(X5)、风筒脱节(X6)、通风设施质量不好(X9)、瓦斯报警断电仪失灵(X19)、瓦斯监测系统故障(X20)、炸药不合格(X26)、放炮器失爆(X27)、雷管不合格(X28)、机器设备摩擦撞击产生火花(X30)、机器设备产生静电(X31)、设备失爆(X32)、电缆损坏(X34)以及开关短路(X37)等。主要包括:① 通风动力及其装置(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风筒);② 通风控制设施(风门、风墙、风桥、风窗、密闭等);③ 通风安全监控设备(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瓦检仪等);④ 矿灯、电缆、电气设备;⑤ 炸药、雷管;⑥ 其他。。

2.3 第三类:环境类危险源

冒顶区瓦斯积聚(X11)、盲巷瓦斯积聚(X12)、掘进面瓦斯大(X13)、掘进面供风不足(X14)、采掘面供风不足(X15)、上隅角风速低(X16)、采空区瓦斯大(X17)、煤炭自燃(X32)、瓦斯涌出异常(X38)等。与瓦斯事故密切相关的环境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质环境,另一方面是工作环境。其中对瓦斯事故有影响的自然地质环境主要是地质构造带和煤炭的自燃倾向。与瓦斯事故密切相关的工作环境因素包括:①通风网络;②采空区;③盲巷。

2.4 第四类:管理类危险源

瓦斯检测人员配备不足(X21)、瓦斯排放人员配备不足(X23)。以及事故树种没有反应的管理类危险源包括:危险源记录不完善、监查力度不足、奖惩执行力度不足、瓦斯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和井下防火培训力度不足等。

综上,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分类如图1所示。

3 煤矿瓦斯事故多危险源耦合作用分析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导致瓦斯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如瓦斯员假检或漏检、未按规定排放瓦、机器设备摩擦撞击产生火花、机器设备产生静电、冒顶区瓦斯积聚、瓦斯检测人员配备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但是,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分析系统的安全性,必须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子系统出发,并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分析多危险源间的耦合作用[7]。

3.1 瓦斯事故人-机耦合作用分析

3.1.1 人的行为对机器的影响

瓦检员、放炮员、电(钳)工这些负有特殊工作的人员不能尽职尽责、麻痹大意、甚至违章,如随意停电、局部通风机随意开停、风筒距工作面过长、通风系统调整不当等,他们按照错误的操作进行机器运转或者人本身能力的缺陷,从而可能会导致机器的磨损或性能不良,如通风机故障、密闭损坏、风筒漏风脱节、瓦斯监测系统故障等等。

3.1.2 机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原因之一就是机器的缺陷所导致的,供人使用的机械应尽量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符合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尤其要满足人的安全需要,让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机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振动,很多机器还会产生粉尘,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使人烦燥、易怒,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的行为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果机器的运行是为了维持环境的良好状态,那么机器一旦故障而不能得到及时修理,就容易导致环境异常,进而对人产生影响。如通风机故障,导致井下有毒气体增多,不能及时排除,容易造成人中毒或其他症状。

3.2 瓦斯事故人-环耦合作用分析

在煤矿系统中,人是系统的主体,是机的操纵者和控制者;环境则是人和机所处的场所,是人生存和工作的条件[8]。在系统中,人体必然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环境。环境对人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工作条件,但恶劣的环境也对人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

3.2.1 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环境出现不安全状态。如由于井下人员在井下私拆矿灯、焊接起火、吸烟、利用明火取暖等造成火源存在;再如人操作失误导致通风机故障或通风机故障后不及时维修,造成供风能力不足,而导致瓦斯积聚。

3.2.2 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煤矿井下的生产条件恶劣,顶板、水、火、瓦斯、粉尘、噪声、潮湿等不安全因素给员工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危害[9]。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既有多样性,又有复杂性。在煤矿系统中,对人产生影响的一般环境主要有:温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照明、和作业空间等。如果尽可能的排除环境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就有利于提高人的安全性。煤矿井下作业空间狭小,使人体不能充分自如的伸展,人的操作姿势单一,使作业者产生压抑、烦燥,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不合理的作业空间布局,使机器、设备的操作装置和显示装置不符合人的生理特性,也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3 瓦斯事故机-环耦合作用分析

环境是人机所处的工作场所,是机的运行条件,而机的存在和工作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影响[10]。因此,机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3.3.1 机器对环境的影响

机器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导致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机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噪音、粉尘等有毒气体将会增加环境的危险性,如设备失爆产生有毒气体,机器设备摩擦撞击产生火花、等等;再有是机器本身发生故障导致环境出现不安全状态,如通风机故障、风筒漏风等就容易导致井下的瓦斯不能顺利排放出去,造成瓦斯积聚等;另外机器本身的质量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通风设施质量不好导致瓦斯积聚等。

3.3.2 环境对机器的影响

机的使用及运行离不开具体的环境,而环境是多种多样,对机造成的影响也必须是多方面的。环境对机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影响,不良的环境会影响到机器的性能,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生命周期,即影响机器的可靠性;二是环境导致人的工作能力下降,形成的误操作可能导致机器的故障。如井下高温会使金属膨胀、氧化,加速机器本身的损伤,因其性能的变化;井下高温可能会使人感觉压抑、烦躁,造成通风系统调整不当,进而导致井下的瓦斯不能顺利排放出去,造成瓦斯积聚等等。

3.4 瓦斯事故管理与人、机、环耦合作用分析

管理的缺陷作为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对人、机器、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3.4.1 管理的缺陷对人的影响

瓦斯管理组织机构对于人员配备不合理管理,导致瓦斯检测人员的配备不足和瓦斯排放人员的配备不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不足、不到位,导致员工的专业技能素质比较低,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责任感弱,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粗心大意、敷衍塞责。

3.4.2 管理的缺陷对机器的影响

管理的缺陷对机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机器的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混乱,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从而造成机器设备的不良或故障,如瓦斯报警断电仪失灵后不能及时发现并修正。

3.4.3 管理的缺陷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杜绝井下吸烟,加强对井下噪声、粉尘、有毒气体的检测和控制。

综上,煤矿瓦斯事故多危险源的耦合作用图如图2所示。

4 结语

通过对煤矿瓦斯事故发生机理的分析及其事故树分析,为辨识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进而对瓦斯事故危险源耦合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煤矿危险源之间的耦合作用,为科学合理分类管理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煤矿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洪广.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1):72-73 ZHAO Hong-guang.Shallow views on safety accidents of coal mine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J].Coal Economic Research,2005,(1):72-73

[2]李媛,魏晓平,宋学峰,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矿安全,2007,(6):78-80 LI Yuan,WEI Xiao-ping,SONG Xue-feng,et al.Analy-sis on risk pre-control in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en-terprise t[J].Safety in Coal Mines,2007,(6):78-80

[3]王培.煤矿事故危险源风险测度及评价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9

[4]刘全龙,李新春,张庆彩.煤矿瓦斯事故多危险源耦合作用分析及风险度量[J].煤矿安全,2011,(7):189-192 LIU Quan-long,LI Xin-chun,ZHANG Qing-cai.Study on the risk measurement and the coupling analysis of multi hazard source in coal gas accident[J].Safety in Coal Mines,2011,(7):189-192

[5]郝贵,宋学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50-53

[6]陈红,祁慧,谭慧.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规律分析[J].中国矿业,2005,14(3):64-68 CHEN Hong,QI Hui,TAN Hui.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hina coal-mine fatal gas explosion accidents rules[J].China Mining Magazine,2005,14(3):64-68

[7]宋学锋.煤矿重大瓦斯事故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与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40-75

[8]丁玉兰.人因工程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9]方崇林,康奇民,张振菊.影响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J].安全,2008,(7):28-29 FANG Chong-lin,KANG Qi-min,ZHANG Zhen-ju.Study on the workers’unsafe behavior factors in Coal-mine[J].Safety,2008,(7):28-29

煤矿危险源 篇9

2009年我国煤矿可查事故共110起,死亡、失踪人员864人。其中煤与瓦斯突出16起,死亡212人;瓦斯燃烧、爆炸28起,死亡212人;瓦斯中毒、窒息事故16起,死亡86人;冒顶坍塌事故19起,死亡62人;机电事故7起,死亡29人;透水事故21起,死亡125人;其他事故3起,死亡45人。

根据中国煤矿1980~2000年重大事故发生地点统计:“瓦斯、突出、水灾、火灾、顶板、煤尘”六大煤矿事故直接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比例较大,占58.0%。

注:数据来源于1980~2000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案例的全面分析提炼.

2 知识库构建流程图和系统层次结构

知识库系统构建时,根据危险源的发生地点和不同危险源的划分,把系统分为各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会根据开采或掘进时的各种条件,设立了不同的参数,用户可以根据参数的选择得出相应的防治安全措施。

整个系统分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井下其它地方三个A级子系统,每个A级子系统里面根据危险源的分类又分为六个B级子系统,如回采工作面分为:瓦斯防治、突出防治、顶板防治、水灾防治、火灾防治和粉尘防治。如图2所示。

3 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结构

在知识库的构建当中,知识的获取途径结合了国家对煤矿灾害防治措施的相关规定、走访了行业专家和咨询现场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专业文献、收集了贵州煤矿的一些现场防治措施。知识的获取方式为人工获取。

通过获取的知识,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形成各类危险源的知识库结构,以回采工作面知识为例子,瓦斯防治安全措施知识组织结构如下:

4 系统开发工具和语言

论文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工具,应用C#语言编程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完成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

5 知识的表示

系统所有知识的表示都是利用了产生式规则和框架式结构相结合,该方法改进了专家系统传统的产生式规则构建的静态知识库,使系统更加全面和完善。两种知识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如下表2所示。

以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措施为例,在知识库中知识的表示应用如下规则和框架:

产生式规则:

R1:if工作面瓦斯涌出量≥5 and通风能解决=N then瓦斯抽放=Y

R2:if工作面瓦斯涌出量<5 and通风能解决=Y then瓦斯抽放=N

R2:if工作面瓦斯涌出量<5 and通风能解决=N then瓦斯抽放=Y

R3:if工作面瓦斯涌出量<5 and通风能解决=Y and高瓦斯矿井or突出矿井then瓦斯抽放=Y

R4:if低瓦斯矿井then瓦斯抽放=N

R5:if高瓦斯矿井then瓦斯抽放=Y

R6:if突出矿井then瓦斯抽放=Y

………………

R n-2:if瓦斯积聚and上隅角then采取措施:

(1)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目前回采工作面广泛采用的通风系统为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易积聚,条件合适的矿井可选择U+L、W和Y型通风,利用上隅角瓦斯治理。

(2)引导风流稀释、带走瓦斯:当回采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不太高(3%左右)的情况下,利用风障引导风流,风障材料多为帆布。

Rn-1:if瓦斯积聚and采煤机附近then采取措施:

(1)在采煤机上安装瓦斯自动检测仪,一旦瓦斯超限就立即停止采煤。

(2)在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时,采煤机和煤壁间易造成瓦斯积聚。

Rn:if瓦斯积聚and输送机底槽then采取措施:

(1)机头和机尾不要堆积煤炭,减少底槽中遗留的煤粉,保持底槽畅通。

(2)工作面不出煤时,隔一定时间就使输送机运转一会儿,以消除瓦斯。

(3)有压风管路的工作面,可以压风吹散底槽中的积聚瓦斯。

………………

框架结构:

框架名: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措施

瓦斯涌出量:≥5m3/min

结论:

瓦斯用量<5m3/min,通风能力不能解决,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瓦斯来源采空区:埋管抽放、高位抽放巷、高位钻场抽放;

瓦斯积聚上隅角: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目前回采工作面广泛采用的通风系统为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易积聚,条件合适的矿井可选择U+L、W和Y型通风,利用上隅角瓦斯治理。引导风流稀释、带走瓦斯:当回采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不太高(3%左右)的情况下,利用风障引导风流,风障材料多为帆布。尾巷法:工作面回风平巷利用双巷回风布置,一条主回风巷,一条副回风巷(尾巷)。向上阶段采空区漏风排瓦斯:GDS—1型瓦斯自动排放系统、小型液压风扇、移动式抽放泵抽放上隅角瓦斯、高压水射流风机等。

………………

(说明:由于结论受约束条件影响使得结果很多,不逐一列出)

6 知识规则数据库表示

在SQL Server 2005系统提供的数据库中,把知识的产生式规则IF……THEN……、IF……AND……THEN……,IF……OR……THEN……等规则,每一个规则条件在数据中建立一个ID地址,根据子系统分级和措施类型,记录相对应的知识规则和知识内容。

由于知识库子系统较多,本文仅以综采工作面瓦斯安全管理防治措施为例子,如下图所示:

7 知识库管理和维护

在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防治措施专家系统知识库中,回采面和掘进面的“六大”灾害防治措施知识库的管理和维护,主要是根据系统“知识库管理”的人机接口功能进行人工操作。可在系统“知识库管理”中对各子系统名称、规则条件和知识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

8 知识库系统软件应用

登录进入主系统后,用户在“知识库查询”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A级和B级子系统,A级子系统包括: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井下其它地方;B级子系统包括:瓦斯、水灾、火灾、顶板、粉尘和突出。

同时,还可在“知识库管理”中,对子系统名称、规则条件和知识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知识库系统还可以在“资料查询”里面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或浏览相关网站。

9 结论及展望

9.1 结论

(1)目前,大多数煤矿灾害防治专家系统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构建的知识库也很单一。针对各种“单一”煤矿灾害防治专家系统知识库而言,本文独特之处在于结合了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各种重大危险源防治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六大”灾害的防治措施知识库,具有很强大的综合性,可以根据灾害的发生地点、灾害类别,快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论文在总结和分析历年国内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基础上,煤矿重大危险源防治措施“知识库”的构建,主要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重大危险源的研究出发,以瓦斯灾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顶板防治、水灾防治、火灾防治和粉尘防治“六大”灾害的防治措施为主要研究目标,构建了专家系统知识库。在论文中也对井下其它地方进行了简单的知识库构建,如煤仓、变电所、爆炸材料库等。知识库的构建为专家系统推理机的实现作好准备。(3)在论文知识库的构建当中,知识的来源结合了国家对煤矿灾害防治措施的相关规定、走访了行业专家和咨询现场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专业文献、收集了贵州煤矿的一些现场防治措施,知识来源途径相当的广泛。知识的获取方式为人工获取。(4)论文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工具,应用C#语言编程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完成了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防治措施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编程语言C#既有C++语言的强大功能,也拥有Visual Basic语言的简易特性;SQL本地客户机程序可使数据库应用的开发更为容易,更易于管理以及效率更高。(5)提出了专家系统知识库推理机的设计。推理机由于不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但在知识库构建时也进行了简单的搜索推理。由于系统知识类别较多,本系统适用于有界深度优先搜索的推理控制策略,同时可利用模糊专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推理或正向推理。

9.2 展望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但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加之论文本身的工作量较大,势必存在错误、疏漏的地方,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1)煤矿重大危险源防治措施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由于内容涉及面特别广,时间紧迫,加上笔者水平的限制,使得知识库系统最后出现“泛而不精”的结果,但主体框架结构已经构建出来,有待于得到改进和完善之后用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2)知识库中各类专业知识还需要全面细化和扩充,进一步开发主系统和其它子系统的相互应用功能,进一步对系统程序进行有效优化,使其更加智能化。(3)知识的获取方式是通过人工获取,只有通过煤矿各领域的工作者不断地丰富知识库内容,“自动”地提高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水平,以期更好的为煤矿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1-18.

[2]王广亮.从美国法规“高度危害化学物质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谈我国重大危险源的控制[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1):45-48,34.

上一篇:自适应空域滤波下一篇:液压与气压传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