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特征(通用7篇)
危险源的特征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痔疮患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1965例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痔疮发生率在各年龄段之间、性别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痔疮发病率与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痔疮患者发病与年龄、性别、大便因素、饮食因素、性生活因素、运动因素、遗传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痔疮,危险因素,特征,年龄,性别
痔疮(hemorrhoids)是指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为痔、痔核、痔疾等。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1,2,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就医的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本地区痔疮发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痔疮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痔疮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患者1 965例,年龄4岁~65岁,平均年龄(26.32±9.75)岁。
1.2 痔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痔疮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肛门检查。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时看到流血、滴血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脓血;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伴有肛门潮湿或有黏液,多数是由内痔脱出或直肠黏膜脱出;如果肛门有肿块,疼痛剧烈,肿块表面色暗,呈圆形,可能是患了血栓性外痔。结合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并且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4]。
鉴别诊断:肛裂的出血呈鲜红色,伴有肛门剧痛;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大便色黑暗,那是消化道出血所致;肛门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是肛周脓肿的症状;触诊肛门有条索状物,并有少量脓液自溃口溢出,是肛瘘的表现。结合肛门检查,鉴别诊断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5]。
1.3 问卷调查及统计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婚育史、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大便习惯、家族史、既往肛肠疾病史等。每项调查指标指定严格定义、统一方法,并由固定人员进行操作,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医务人员对上述内容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并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分别统计。
在统计内容中,对痔疮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作重点统计。如:(1)大便因素:指有不良的大便习惯,常发生便秘或腹泻等。(2)性生活因素:指有不良性生活习惯,性生活不正常等。(3)饮食因素:指偏食、长期饮酒、饮食搭配不合理等。(4)运动因素:指缺乏运动锻炼或长期坐姿工作如司机及办公室职员等。(5)遗传因素:指家族中痔疮或肛肠疾病发病率高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结果进行完全归纳整理,统计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痔疮的发病率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见表1.
例(%)
χ2=37.18,P<0.05.各年龄段痔疮发生的性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2 痔疮发生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见表2.
例(%)
3 讨论
痔疮是一种常见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疮坏死、感染严重时,可经过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后果严重。因此,患了痔疮,要积极应对。
3.1 痔疮发病的临床特征
有研究结果显示,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约为60%,痔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8%,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岁~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2009年4年间在我院就诊的痔疮患者共计1 965例,在我院就诊的肛肠外科疾病中占了极大比例,为83.76%.这个数据还没有包括大量患者症状较轻,或者病程较长而未就诊的。由此可见,在本地区中痔疮的发病及就诊人数极高。另外,从痔疮就诊患者的年龄段分布来看,最高为65岁,最低为4岁,可见是属于一个广泛分布的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统计结果显示20岁~50岁年龄段就诊患者很多,尤其是30岁~40岁年龄段。而在患者中的性别比例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就诊人数比例(54.86%)高于男性(45.14%)。
3.2 痔疮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就诊者中,需要经过住院治疗的患者比例也较高,达到了37.86%.在各种危险因素人群就诊患者统计结果中,具备大便因素、性生活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遗传因素均在就诊者中占较高比例,最高为大便因素,占所有就诊患者的74.05%.遗传因素占比例相对较低,为16.74%,但在住院治疗患者中,统计结果显示,77.81%有遗传因素的就诊患者均住院治疗。由此可见,本研究中统计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对痔疮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4,5,6]。
3.2.1 不良的大便习惯及大便异常
有较多人均不同程度存在不良的大便习惯或者大便异常[2]。所谓不良的大便习惯包括:大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盲肠内淤血而引发疾病;如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大便反射,极容易造成大便秘结;大便时用力过猛,可能使盲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淤血,致使疾病发生和蔓延等等。
大便异常包括腹泻和便秘等,均是痔疮的重要致病原因。便秘是最大的祸根,盲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引发盲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解出干燥粪块,必然会使肛门承受较大压力,发生瘀血、胀肿、裂口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3.2.2 饮食原因
饮食规律或饮食搭配合理与否是影响痔疮发生及加剧的重要因素。如食品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变化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入的多少,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导致肛门盲肠疾病。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使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3.2.3 痔疮与性生活
男性生殖科和肛肠科医生发现,不良性生活习惯或者性生活异常的男士易患痔疮。这是因为性生活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是盆腔和臀部肌肉持续收缩,这就会增加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的阻力,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若性生活过频,肛门静脉经常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曲张、淤血,突出于黏膜或肛门外,以致不可逆转而发生了痔疮[5]。
3.2.4 运动因素
体育锻炼对防治痔疮有很大作用,统计结果显示,中年长期从事坐姿工作者痔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适当地从事体育运动,能减低静脉压,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消除便秘,增强肌肉力量,这些对痔疮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3.2.5 其他因素
通过对家族史的调查,发现痔疮也有遗传倾向。其机制可能与遗传基因的缺陷,发生多发性结肠息肉,P-J综合征等遗传性肛肠疾病有关。另外,与胚胎发育异常可能也有一定关系。统计结果显示,77.81%具有遗传因素的就诊患者均住院治疗,说明遗传因素导致的痔疮患者一般较为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才可以缓解或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严建新.痔疮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2009,15(3):36.
[2]战晓农,余成栋,刘恋,等.痔疮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防治[J].新中医,2007,39(8):8182.
[3]逵艳,于桂青,张莹.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的治护体会[J].国医论坛,2006,21(1):2627.
[4]关贵保.痔疮的早期防治[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6):827-828.
[5]陈长香,刘海娟,高红霞,等.痔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28-329.
[6]侯东辉.痔疮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04,12(10):80-82.
危险源的特征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及血脂检查,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及恶性肿瘤等各种导致凝血机制异常及高粘血症的疾病, 其中男73例, 女47例, 年龄40~91岁, 平均年龄63.7岁, 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23例, 单纯合并糖尿病者20例, 单纯合并高血压者54例, 血脂异常者62例, 血脂正常者58例。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飞利浦公司HD11XE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7~12 MHz,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颈部, 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主干 (CCA) 、颈总动脉分叉处 (BIF) 、颈内动脉 (ICA) 、颈外动脉 (ECA) 。超声扫描观察血管壁、血管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大小、数目、斑块性质、斑块分布及管腔是否狭窄、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CDFI正常血管壁与彩色血流界限分明, 中心为色彩明亮高速血流, 近两侧管壁为色彩深暗低速血流, 除有斑块外, 血流束无充盈缺损, 狭窄处血流色彩明亮, 血流速度增加。闭塞者无彩色血流及多普勒信号。
1.3 判断标准
正常颈动脉内膜纤细光滑, 管壁呈典型的“双线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测量标准[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 mm为增厚;管腔内中膜局部增厚, 厚度>1.2 mm视为粥样硬化。根据斑块形态学及超声学特征将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斑块呈强回声, 表面光滑。不稳定斑块为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表面不光滑, 有火山口样龛影;呈低回声和不规则低回声暗区;斑块内出现提示斑块内出血或斑块溃疡的血流信号;斑块厚度/对侧IMT厚度即偏心指数>2;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同时存在则视为不稳定斑块。狭窄诊断标准:采用管腔内径法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 (血管原有内径-残存内径) /原有内径×100%。分为: (1) 轻度狭窄 (<50%) ; (2) 中度狭窄 (50%~69%) ; (3) 重度狭窄 (70%~99%) ; (4) 完全闭塞 (100%) 。血脂异常:根据美国2001年ATPⅢ诊断标准:既往诊断为血脂异常或入院时发现血脂高于正常值:甘油三酯>1.8 mmol/L, 总胆固醇>6.0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2.62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的关系
120脑梗死患者共有93例检出斑块形成 (93/120, 77.5%) , 共检出斑块216个;检出稳定性斑块者27例, 不稳定斑块者66例。各组间斑块检出情况及斑块稳定性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 在斑块检出率方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与无合并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合并高血压组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斑块数目方面,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组与合并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无合并病组差异显著 (P<0.01) , 合并糖尿病组与合并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二者与无合并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在斑块稳定性方面, 3组合并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组与无合并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的关系
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不多, 故将血脂因素单独分组研究。血脂异常组62例中57例检出斑块形成 (57/62, 91.9%) , 共检出斑块149个;检出稳定性斑块者8例, 不稳定斑块者49例;血脂正常组中36例检出斑块形成 (36/58, 62.1%) , 共检出斑块67个;检出稳定性斑块者19例, 不稳定斑块者17例 (表2) 。经统计学分析, 在斑块检出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斑块数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斑块稳定性方面, 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彩超是临床首选用来评价颈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的内部结构,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 在脑梗死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上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且与颈动脉造影的符合率达90%[3], 已成为一种简便、经济、无创、重复性好、快速安全的检测手段。本研究纳入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7.5%, 与以往报道相符[4]。对脑梗死患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 为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 以便临床上及早给予干预治疗, 做到积极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脑硬死的各种危险因素, 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均可通过一定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其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证实[5,6], 高血压及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血脂升高在动脉硬化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临床上也常采取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的方法及早干预, 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显示, 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者, 在颈动脉斑块检出数目及检出不稳定斑块方面均高于无合并病组或血脂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合并高血压者虽然在斑块检出数目与无合并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能与纳入样本量太少有关。通过本研究还发现,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 在颈动脉斑块数目及不稳定斑块方面均高于合并高血压者, 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亚临床炎症性疾病[7], 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糖尿病在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影响最大。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 未得出阳性结果,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作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 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随着对血栓栓塞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不稳定脱落是引起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8]。已是公认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机制。因此, 在临床上, 对合并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 可以通过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特征, 来评价该危险因素在脑梗死发病当中的作用, 做到早干预、早治疗。当然, 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复查颈动脉彩超来评价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丁士芳, 张运, 张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8) :597-598.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801.
[3]张莹, 黄品同, 杨琰, 等.超声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1) :16.
[4]刘亚平, 张莹, 王从旭, 等.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9, 2 (4) :13-15.
[5]邓爱玲, 陈琦玲, 马济顺, 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1, 20 (2) :96-98.
[6]Stensland-Bugge E, Bonaa KH, Jonkimsen O.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erited and lifestyle risk factors and sube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the TROMSO study[J].Atherosclerosis, 2001, 154 (2) :437-448.
[7]Devaraj S, Venugopal SK, Singh U, et al.Hyperglycemia induces monocytic release of interleukin-6 via induction of proein kinase C-αandβ[J].Diabetes, 2005, 54 (1) :85-91.
危险源的特征 篇3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在妇科疾病中,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黏稠或呈脓性,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腰腹坠胀感, 使得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相关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结果提示[2], 慢性宫颈炎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因此, 要重视防治慢性宫颈炎, 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这对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给防治慢性宫颈炎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280例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24~62岁, 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
采用大棉棒将宫颈管上肉眼可见的脓性或者黏液脓性分泌物取下, 采用大棉棒擦拭宫颈管时容易导致宫颈管内出血。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宫颈管或者阴道分泌物有白细胞出现, 采用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完成革兰染色, 在高倍视野下可以观察到中性粒细胞超过30个;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在高倍视野下可以观察到白细胞超过10个[3]。
1.2.2 调查方法
为了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加以了解和分析,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 涉及到的调查内容有:患者的年龄、人工流产次数、是否放置宫内节育器、性生活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宫颈糜烂156例, 占55.7%;宫颈肥大78例, 占27.9%;宫颈腺体囊肿40例, 占14.3%;宫颈息肉22例, 占7.9%;宫颈内膜炎11例, 占3.9%。由此可知,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宫颈糜烂。
2.2 相关危险因素 (见表1)
3 讨论
3.1 慢性宫颈炎防治的重要性
一旦发生慢性宫颈炎, 特别是中度、重度慢性宫颈炎时, 宫颈分泌物就会明显增加, 且分泌物的质地较为黏稠、有白细胞存在, 会严重影响精子的活动度, 抑制精子进入宫腔, 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的受孕情况[4]。当慢性宫颈炎发生时, 还有可能导致其他器官炎症, 如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会上行, 导致子宫内膜炎, 会经宫旁韧带、淋巴管扩大蔓延范围, 导致慢性盆腔炎[5]。此外, 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可能导致流产, 病情严重时会影响夫妻的性生活质量。因此, 加强慢性宫颈炎的防治对确保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宫颈糜烂。在慢性宫颈炎炎性病变的过程中, 最常见的局部特征为宫颈糜烂, 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表面的病损大多为红色, 鳞状上皮会有所脱落, 上皮下血管会显露出来, 其周边正常的鳞状上皮和糜烂面之间的界限较为明显, 交替发生子宫颈糜烂愈合和炎症扩展,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 则痊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 需要在掌握慢性宫颈炎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 加强预防, 以减少慢性宫颈炎对女性患者的影响。
3.3 慢性宫颈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宫内节育器的放置、人工流产次数、不洁性生活都是慢性宫颈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1) 年龄和人工流产次数:慢性宫颈炎的高危人群为处于生育高峰期的21~40岁的女性, 可能是年龄小的育龄女性的卵巢功能比较旺盛, 雌激素水平较高, 性生活次数较多, 再加上月经、分娩、流产的影响, 发生宫颈充血、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容易在分娩、流产中受到手术操作的影响, 阴道抗感染能力相对较低, 受到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加, 进而容易发生宫颈炎。此外, 流产会对宫颈造成损伤, 容易使细菌侵入。相关研究结果提示, 多次妊娠宫颈糜烂的发生率是单次妊娠的1.6倍[6]。 (2)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宫内节育器会对子宫内膜造成刺激导致无菌性炎症发生, 反过来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 降低子宫颈防御能力。再者, 节育器在放置的过程中也会对宫颈造成一定损伤[7]。 (3) 不洁性生活: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薄, 多皱壁, 抵抗力相对弱, 各种病原体极易经不洁性生活导致慢性宫颈炎的发生[8]。
总之, 慢性宫颈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多, 应当针对相关影响因素, 加强对慢性宫颈炎发生的预防, 降低慢性宫颈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项春晓, 许世福, 王尚红, 等.慢性宫颈炎患者身心症状诊断与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19 (17) :759-760.
[2]代其芳.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2) :456-457.
[3]刘渝红, 付思明, 朱永先.已婚妇女慢性宫颈炎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7) :4199-4201.
[4]林川, 熊希, 李幼平, 等.重庆8区县97093名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1 (9) :819-822.
[5]陈春华.89例慢性宫颈炎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6) :814.
[6]毛静月, 李彩云, 张峥程.42例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5) :945-946.
[7]张昀.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炎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 2012, 24 (9) :885-886.
危险源的特征 篇4
所谓难治性哮喘, 是指经服用多种常规平喘药物后症状仍得不到控制的支气管哮喘, 目前这类患者大约占哮喘患者比例的5%~10%, 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很复杂, 其具有临床异质性, 它的临床特征主要有: (1) 激素依赖性。激素依赖性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 治疗效果差, 因此需要长期吸入甚至是口服大剂量的激素来达到平喘的效果; (2) 脆性。脆性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表现, Ⅰ型的临床表现是即使吸入大剂量的激素, 难治性哮喘患者的峰值呼气流速仍然有大幅度的波动和反复发作;Ⅱ型的临床表现是难治性哮喘患者的哮喘已经得到良好控制, 但是突发致死性哮喘发作; (3) 致死性。难治性哮喘患者通过治疗已经良好控制了哮喘的发作, 但是仍然会有突发的致死性哮喘, 并且常伴随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2 难治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
由于难治性哮喘的发病原因复杂, 患者的哮喘即使采用适当方法得到良好控制, 但是仍然可能发生致死性哮喘, 导致对生命构成威胁。具体说来, 难治性哮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哮喘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在治疗难治性哮喘时, 医师的目的是通过采用适合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的哮喘达到良好控制, 降低致死性哮喘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患者更关注的是自身的生活及劳动能力是否受到影响, 以及治疗手段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当医师和患者不能就治疗目的达成一致意见时, 患者就会抵触医师的治疗, 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师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体情况及心理因素等众多因素, 制定合适的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 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难治性哮喘的患者因胃里的酸性物质在哮喘时反流到食管, 刺激食管的中、下段黏膜感受器, 经迷走神经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或者是因胃里的酸性物质在哮喘时进入呼吸道, 刺激呼吸道的迷走神经而引起呼吸道的收缩, 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发生。对于此类难治性哮喘患者, 如果只治疗哮喘, 那么往往效果较差, 应该同时给予适当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3) 患者伴有鼻炎或者鼻窦炎:难治性患者有大部分都会伴有鼻炎或者是鼻窦炎, 而鼻炎或鼻窦炎使得患者的哮喘难以根治, 这是因为当鼻炎或鼻窦炎引起上皮细胞感染受刺激时, 将导致鼻—支气管反射, 从而引起支气管的痉挛;还有可能因为鼻炎或鼻窦炎内的微生物进入支气管, 加重支气管的炎症。在这种情况下, 对伴有鼻炎或鼻窦炎的哮喘患者, 在给予哮喘药物治疗的时候, 必须同时采取适当的手段治疗鼻炎或鼻窦炎, 从而使得哮喘得到良好控制; (4) 难治性哮喘患者由于吸入或者接触环境中的致喘因子, 使得哮喘反复发作。常见的致喘因子主要有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嵌入体内的异物、食品添加剂、丝棉质衣物和玩具、蚕丝棉被和枕头、樟木家具、油漆味、动物身上的毛发等;因此对于难治性哮喘患者, 要尽量少吸入或接触环境中的这些致喘因子, 使得哮喘得以有效控制; (5) 难治性哮喘患者可能伴有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等, 当呼吸道和肺部存在感染时, 可能会导致哮喘难以抑制地发作, 而且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6) 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情绪。研究表明, 患者的情绪波动与哮喘的发作具有显著的关系, 当精神长期处于压抑或者激动状态时, 哮喘发作的可能性比情绪平稳时高很多, 因此难治性哮喘患者应该注意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保持情绪的平稳; (7) 患者的体质量和生活习惯。研究表明, 当患者体质量超重时, 哮喘发生的可能性会高很多。目前很多儿童和成年人长期摄取油腻食物以及饮用过多碳酸饮料等, 导致体质量超标, 肺通气功能下降, 使得哮喘发生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同时, 很多哮喘患者有吸烟的习惯, 香烟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受损, 刺激黏膜下感受器, 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黏液分泌增加, 气道阻力增加, 使得哮喘反复发作。
3 难治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难治性哮喘的治疗, 除了给予患者药物外, 还应该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及情绪控制进行引导, 具体说来: (1) 药物方面:难治性哮喘患者的常用药物主要有激素 (通常需要同时给予大剂量ICS和口服激素)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IgE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物以及可节减激素的药物; (2) 环境中的致喘因子方面:难治性哮喘患者必须特别注重个人、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卫生, 衣物和床上用品要勤洗勤换, 在太阳下晾晒;居住和工作房间要勤打扫;尽量不要养宠物;当室外花粉和霉菌浓度较高时, 尽量呆在室内, 出门时要带口罩;避免接触空气中的有害刺激因子, 如油漆味道等; (3) 体质量和生活习惯方面:难治性哮喘患者应重视饮食健康, 避免体质量的超重, 平时多食用清淡食物, 多饮用矿泉水等;另外难治性哮喘患者要尽量避免吸烟; (4) 情绪方面:医师应该重视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情绪变化, 积极引导患者的心理变化, 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家庭、工作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当患者情绪极其激动或者焦虑时, 医师可以适当考虑采用一些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 (5) 依从性方面:医师要重视对患者的教育, 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可程度, 帮助患者掌握各种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办法,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2,3,4,5]。
摘要:难治性哮喘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在临床上, 即时难治性哮喘患者的哮喘得到了良好控制, 但是仍然有发生致死性的危险, 因此对难治性哮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在对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难治性哮喘的危险因素,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疗对策, 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难治性哮喘,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
参考文献
[1]黄树松.难治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9) :117-119.
[2]殷凯生.难治性哮喘的现代诊断与治疗[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 6 (4) :284-290.
[3]林江涛.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处理[J].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 (2) :85-87.
[4]李艺兰.舒利迭治疗儿童难治性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7) :973-974.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篇5
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现状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快速增加, 但与之相矛盾的是运输供给和运输质量没有同比增长。我国公路设施剧增, 大量的易燃、易爆、剧毒、剧腐蚀的危险货物在全国公路上运输, 形成一个个流动的危险源, 所以运输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事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严重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 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特征进行研究, 可不断提高货运安全意识, 危险货物在运输中的安全管理,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社会的稳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对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是指专门组织对非常规物品借助于特殊车辆进行的运输, 来实现其位移的需要。只有通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审核, 并且拥有能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设备, 才有资格进行危险货物运输。危险货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爆炸品、氧化剂、压缩气体、自燃物体、遇水燃烧物体、易燃液体、毒害品、腐蚀性品、放射性物品等。由于大部分危险货物在力、光、热的作用下, 极易产生危险现象, 在装运过程中必须遵照交通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执行。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位移本性的第一特性
危险货物需求有其特定的需求主体, 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危险特性, 特别容易引起人生伤亡和财产损毁, 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 运输货物的品种, 包装, 装卸, 运送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无论从人员还是设施设备方面,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比普通货物运输需求具有更大的消耗。
2.2 危险货物需求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随着国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危险货物需求越来越大,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近几年来, 我国每年公路运输危险货物约1-2亿吨左右, 其中剧毒氰化物类就达几十万吨, 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危险货物商品的用户遍及各行各业,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 危险货物的新品种和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2.3 危险货物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除运输量上升外,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品种越来越多, 危险特性越来越复杂, 危险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国际上流通的危险货物品种大约6-7万种, 每年至少有100多种新的品种问世。由于大部分的危险货物具有二重性甚至多重性, 因此, 当发生燃烧后爆炸等事故时, 其危险性就更大。
2.4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客观性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为了更利于危险货物的运输需求, 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已经通过立法等措施来引导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运输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针对其特性, 做好其在运输中所获得的最大效益。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只是社会经济和派生需求, 最终需求的是危险货物, 而不是其运输过程, 所以运输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实现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他需求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
2.5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空间的和时间特定性
有的危险货物必须按有关部门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输。因为危险货物运输发生的事故不仅对车辆、人员造成危害, 更重要的是危险货物本省可能会对他所在路线的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国务院发布的《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 国家对危险货物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 不得运输危险货物。而且危险货运需求的产生时间一般受各种社会生产活动规律的制约, 引起运输生产在时间上的波动性和不均衡性。
2.6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理论上的不可转移性与现实中的转移性
在危险货物的运输需求中, 因为其运输需求的异质性, 决定了其在运输需求中只存在唯一一种最恰定的运输供给, 而且不可替代。但是在现实中, 由于技术条件的约束, 在择优的理念的支配下, 就可以选择可接受的运输供给来满足危险品货物的运输需求。
2.7 危险品货物运输需求的部分可替代性
一般而言, 在不同的运输需求间不能互相替代, 但在某些情况下, 由于危险品大多属于化学用品, 且新品种的研发使用是日新月异, 所以, 针对一些无法运输且危险性很大的货物, 就可以从本源性需求功效的同一性出发, 可以对实现本源性需求所需的危险货物位移作出替代性的安排。
2.8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约束性
危险货物的运输需求, 伴随着许多的约束条件, 在运输管理中, 会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殊性, 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 凡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 及己取得营业性道路运输经营资格需增加危险货物运输经营项目的单位, 均须按规定向当地县级道路运政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经地 (市) 级道路运政管理机关审核, 符合本规定基本条件的, 发给加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章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 方可经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3 结论
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核心就是其运输需求的特征, 对危险货物的运输需求研究, 就是更好的保障运输的安全性、便利性、有效性, 使其在运输中获得最大的效益。长期以来,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生产和社会安全问题, 国务院和交通部曾多次组织专项整治工作, 但是由于现有的技术条件约束, 运输的安全事故发生频发发生, 也越来越严重。所以, 对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的特征对危险货物进行研究, 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千里特种货物运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4) .
[2]许鹏.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2010, (12) .
[3]许庆斌.运输经济学的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8) .
[4]黄飞.道路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 .
危险源的特征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32例CAG正常且为CSF的患者, 将他们分为CSF组, 其中男性为19例, 女性为13例, 年龄从41~77岁, 平均 (61.92±5.84) 岁, 32例病例中心绞痛症状典型, 在吸烟或情绪激动等诱因的时候有胸痛, 症状的持续时间, 从3~10多分钟不等。另外, 还选择32例CAG正常而无CS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4例, 年龄从38~78岁, 平均 (62.21±8.12) 岁, 都有胸痛发作, 但是并不典型, 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两组都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2 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测量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使用5F造影导管经过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Philip H 3000造影机进行影响的采集, 采集速度为25帧/s。TIMI帧数分别由两名介入医师分别进行观察, 取均值为结果。TIMI帧数是在CAG过程中造影剂从充盈动脉开始至到达动脉远端之间的帧数。记录帧数以30帧/s进行校正。前降支和回旋支采取右前斜30。加足位300, 右冠状动脉采用左前斜300加头位300。由于前降支比较长, 故将前降支帧数除以1.7以得出校正后的TIMI帧数[1]。
1.3 CSF诊断标准
在目前临床上, 都是采取正常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作为公认的指标。当采用CTFC时大于2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CSF, 否则则认为正常。
1.4 观察指标
身高、腰围、体质量、血压、血常规、血脂、血糖、FIB、HCY。进行静息心电图。CAG手术后3d进行心脏运动负荷实验和行发作时的心电图。
2 临床特征
CSF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发现,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血脂与临床用药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F组的患者在FIB、HCY、体质量指数 (BMI) 、腰围、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等指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CSF组的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作时异常心电图的例数也高于对照组 (表1)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CSF的危险因素
众多研究都对CSF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现将成果整理如下。
3.1 肥胖
肥胖为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 并且CSF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而便推测肥胖属于CSF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本次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这点。
3.2 尿酸水平增高
(1) 尿酸形成往往都伴有大量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的生成, 以参与炎症反应, 对NO进行灭活, 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 令到血管内皮功能不良, 以此造成CSF的出现; (2) 尿酸水平较高有可能促进LDL-C氧化与脂质的过氧化, 令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和放大, 令内皮的功能受到损伤, 令冠脉的血流储备降低。同时, 又将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早期冠状动脉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又将增加血管的阻力, 而使其血流减缓。
3.3 其他影响因素
糖耐量、血小板活性增高、体质量指数、尿酸增高都是CSF现象的危险因素[2]。
摘要: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和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32例CAG正常且为CSF的患者, 将他们分为CSF组, 此外, 选取32例CAG正常并且无CS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 观察身高、腰围、体质量、血压、血常规、血脂、血糖、FIB、HCY。进行静息心电图。CAG手术后3天进行心脏运动负荷实验和行发作时的心电图。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两组患者不论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和临床用药上, 差异均无显着性。CSF组患者的各种指数如FIB、HCY、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体质量指数 (BMI) 、腰围等都显着高于对照组, CSF组的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发作时发现, 异常心电图例数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种原因的综合可能与慢性血流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慢血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段红艳, 王丽霞, 王光公, 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3) :2338-2340.
危险源的特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92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 分为四类精神障碍患者, 即:精神分裂症 (98例) 、精神发育迟滞 (98例) 、分离性障碍 (98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98例) , 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地区来源、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水平等。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均收集某市心理康复医院住院患者资料, 包括:一般资料、发病时间、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发病季节、病程等。统一培训调查员, 调查晕均在现场将病例中的信息填入调查表, 质控人员当场检验核对, 采用软件Epidata3.0对调查结果录入。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4.63, P<0.05) 。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情感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的平均病程分别为 (13.52±9.85) 年、 (19.85±11.45) 年、 (21.42±4.56) 年、 (19.63±3.42) 年。见表1。
2.2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家族遗传、发病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3, P>0.05) ;在既往病史及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362, P<0.05) , 见表2。
3讨论
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剧, 加上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随之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精神障碍患者日益增加。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4,5,6,7]。我国学者舒传波等[8]对随州经济开发区119 359人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516例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占4.32%, 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83‰、4.84%;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且危险分级3级以上占17.25%。通过此项研究表明:随州经济开发区的重性精神患病情况不容乐观, 应加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最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在该次研究中, 对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分离性障碍及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1) 性别与年龄。在住院患者中男性发病率早于女性, 且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36岁以上, 在4种精神障碍患者中, 精神分裂者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早, <18岁有13例, 占13.27%, 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家庭遗传有密切关系。 (2) 职业与婚姻。4种精神分裂者患者发病集中于有职业者, 表明与工作压力有一定关系。在婚姻上, 精神分裂症与分离性障碍中结婚者多发, 分别占60.2% (59/98) 、64.3% (63/98) , 而精神发育迟滞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于未婚者。 (3) 居住地。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于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城市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大、环境复杂等因素相关, 而分离性障碍多发于农村地区, 由于大多农村人外出务农, 长时间不在家, 加上农村地区消息滞后, 信息不畅, 致使一些留守人员发此病。 (4) 受教育程度。文盲患者极易发生精神发育迟滞、分离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而精神分裂者注主要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 (5) 经济状况。除了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多发于非贫困者, 其余三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集中在贫困人群。此外, 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家族遗传、发病季节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既往病史及病程上, 精神分裂症受既往病史的影响较大, 其余影响较小;除分离性障碍患者的病程多于10年外, 其余病程均在10年下。该研究中, 所选病例有限, 其调查结果与其他报道或多或少会有所出入[9,10,11,12,13], 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危险源的特征】推荐阅读:
危险犯中的危险09-02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08-03
工厂“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控制09-09
危险的回忆05-10
危险的逃学09-21
危险的游戏11-10
危险源07-15
危险的地面杀手05-27
危险的汽车升级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