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美白针(精选7篇)
危险的美白针 篇1
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器械如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意外刺入皮肤深处造成的伤害,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目前已证实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的病原体多达有20多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其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大的。我国的艾滋病发病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我国也是肝炎高发区。而医院作为这些疾病的汇聚之地,使得护士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首先,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日与患者朝夕相处;同时,每天承担着大量繁琐且强度很大的护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护士常常因一心关注患者的安危而忽略了自身安全。其次,护士的职业防护力度仍然欠缺,护士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美国的疾病防控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1]。因此,如何做到更有效地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值得深思,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教育迫在眉睫。
1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1不良工作习惯、护理人员粗心,技术不熟练以及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等均是引起针刺伤的重要因素。如护士将针帽重新套上使用过的针头时,这一动作使得针刺伤概率占针刺伤总数的10%~25%,甚至更高。还有输液患者多时,因护士人数不够,把拔下的输液器拿到处置室集中处理,分离针头时也容易发生意外针刺伤。
1.2工作量的增加。近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覆盖率大大增加,住院患者不断增多,使得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同时患者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尤其在遇到输液高峰及中午值班时,护士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不得不更加紧张地工作,由此增加了差错事故及刺伤的机会。
1.3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发生锐器伤后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做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感染,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后感染的重要原因。
1.4其他因素。如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有的患者情绪烦躁、不予配合,患者的乱动行为,易导致护理人员刺伤自己。
2防范措施
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相关认识。医院领导、感染科以及护理部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员所存在的职业风险,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知识培训,尤其是对年轻护士,要在上岗前对其重点培训,使其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2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分类。杜绝把针帽重新套回到已经被污染的针头上。要把使用过的针头及锐器及时丢弃到相应容器中,时刻记得要保护好自己。
2.3加强管理,提供保障。医院领导、护理部要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科学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护士的继续教育等工作。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专用利器盒、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等。
2.4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措施。针刺伤一旦发生,护士要冷静对待,用健侧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消毒受伤部位。同时对患者的一些检查结果进行核对,如HBV、HCV、HIV等。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并立即将情况上报至院感科,由院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发现可疑HIV时应及时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879.
危险的美白针 篇2
美容针其实可以帮助女性快速的达到美容效果,但是这毕竟是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所以说我们也需要遵守它的一个原则问题,不然就容易给自己的健康带来更多的伤害,希望每一个选择打美容针的女性朋友都不要忽略这些。
在炎炎的夏天,天天做足防晒的功课,但脸蛋还是不免会被晒黑,在阳关面对,好像任何的防护都是无助的,美白是夏天的重中之重。不想每天麻烦的做护理。那就选择美白针是一个很快速不错的方法。
北京雅靓整形美容的专家说美白针里的成分大都是抗氧化成分,其中包括谷胱甘肽、传明酸和维它命C等。谷胱甘肽有助于身本排毒,也可帮助细胞抗氧化。传明酸则是可以用来控制黑色素的酵素作用,减少黑色素形成。美白针因为含有分解黑色素的成份,所以打美白针能快速改善黑斑或色素沉淀的问题,若是较严重的情况仍须使用仪器治疗,所以打美白针也是可以除痘的。那美白针的有效时间是多久呢?
注射时是以点滴的形式将液体注入人体,通常在注射3天后就可以渐渐看到美白效果。只要你不经常对着太阳暴晒一般是不会变黑的。当然,美白针能保持多久也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有所差异的,一般情况可以保持3-的美白功效。
北京雅靓整形美容采用中韩标准卡尼尔肌肤色度测量尺测量肤色,根据个人实况制定个性化美白方案,顶级美肤专家亲诊;所使用的针剂材料和雅靓仪器均属于国内外知名品牌,品质有保证,验证高效无副作用;美白针帮助排出毒素和废物,加速新陈代谢,抵抗皮肤老化,提升肌肤弹性、让肌肤变得娇嫩白皙。
美白针,做回王子的白雪公主 篇3
那么美白针的配方是什么?美白针的功效又有哪些?美白针的价格又为几何?下面我们就一探究竟吧。
解析1:美白针里到底有些什么?
美白针内含的DSW能抑制细胞氧化,快速分解人体肌肤的黑色素、黄色素,修复受损细胞,补充活化美白因子,使全身美白因子的细胞更新,从而改善缺氧性暗哑、粗糙皮肤等一系列青春消逝现象,令全身肌肤由内至外白里透红、恢复弹性。
解析2:美白針的价格你明晰吗?
目前由于医疗美容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所以,对于美白针的费用问题就存在着一些乱象。某些小型美容医院和美容诊所,美白针的报价远远低于生产或进口这一药剂的成本,这就需要您格外注意。而且全身美白针的价格是根据求美者皮肤暗黄程度而上下浮动的,不可能存在医生还没见到求美者,就报出一个价格和注射方案的情况。
解析3:美白针还能为你做点什么?
美白针顾名思义就是美白,但打美白针的效果不仅仅局限在美白方面。由于美白针中含有多种有益活性酶,所以,对预防黑眼圈、祛除眼袋都有很强的效果。而且通过静脉注射后,能够祛除色斑、晒斑、老年斑等皮肤疾病,还能同时提亮、紧致肌肤,收缩毛孔,让皮肤更加水润、白皙,从而逆转衰老的过程。就目前来讲,美白针最适合面部有色斑、皮肤有暗沉的人群;也适合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导致的肤质不佳者,通常注射三天后就可以见到效果。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篇4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防范,输液室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由于频繁接触患者, 且要完成采血, 输液治疗工作, 因而使得护士成为针刺伤而感染经血传播的疾病的高危人群[1,2,3,4]。其后果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 也会造成心理、经济上的危害。如何使临床护士全面了解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从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60名临床科室护士进行调查, 护士年龄20~39岁, 平均28岁, 工作年限1~2年13人, 2~5年18人, 5年以上29人。
1.2 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 对60名护士1年内针刺伤次数、发生时间、操作项目、伤后处理措施进行调查, 共发放60份问卷, 收回60份。
1.3 结果
门诊输液室16人, 1年内发生针刺伤14人, 最多1人有3次, 3人2次, 10人1次, 而临床科室44人有26人有针刺伤史, 门诊输液室针刺伤明显较高。发生针刺伤的, 绝大部分未规范处理伤口。
2 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
2.1 缺乏个人防护意识
主要表现为不重视采血、注射及处理医疗废弃物存在的危险性, 对其造成的后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缺乏保护意识, 在操作过程中不戴手套, 也使针刺伤后危险性增加。
2.2 操作不熟练、不规范
在治疗过程中, 无论从配药、传递、静脉注射、换药、拔针到处理废弃物, 每一环节都有发生针刺伤, 有些是因为操作不熟练, 有些就是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如拔针后不及时回收锐器而是继续下一个患者的的治疗, 又如用双手将针头帽套入针帽, 徒手处理使用后的安剖瓶, 废弃物不分类放置等。
2.3 工作量大, 疲劳因素
目前我国各医院均存在护士人员配备不足现象, 护士工作量大, 特别是输液室, 其特点是经常有输液高峰期, 护士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体力消耗大, 年轻护士缺乏经验, 加上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 人员多, 小儿哭闹, 急性患者的呻吟声, 使护士注意力不能集中, 更容易造成针刺伤。
2.4 患者不配合
门诊输液室患者病种多, 病员复杂, 性格急躁的患者常缺乏耐性, 如对意识不清、醉酒、小儿及一些情绪不稳定患者, 也极易发生针刺伤。
2.5 其他因素
其他诸如护士心理及生理因素, 使用不安全的医疗器具, 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等, 均可发生针刺伤。
3 针刺伤防范措施
3.1 加强岗前培训, 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尤其是年轻护士, 要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通过定期培训及学习, 可以采取统一制订计划、统一规范和集中训练的方法。采用包括多媒体、课件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 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及法律意识教育。要给护士讲解关于医德规范、护士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 使他们对自己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理性、客观地认识。要组织护士学习医疗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 强调他们的法律身份, 明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要让每一个护士充分认识到针刺伤风险, 不断提高防护意识, 从而严格遵守操作制度。医院可以通过培训, 考试, 日常考核等形式强化护理人员的理念, 使安全意识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体现。
3.2 制定针刺伤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部门应高度重视针刺伤, 如有条件, 院感部门及护理部可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 并逐步完善防护制度, 要制定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以便在医护人员发生针刺意外时, 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指导并监督医护人员做好防范措施, 建立针刺伤上报登记制度, 并能及时处理针刺伤。
3.3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医院要为护士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提供足够的手套和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安全针头等, 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无论是采血、肌肉注射、输液过程中, 从准备医疗用具到治疗结束, 锐器毁形, 医疗废弃物处理, 每一环节均应严格按规范进行, 杜绝一些不正确的个人习惯,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有研究表明, 如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 足以表明戴手套操作的重要性。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各种注射器输液针头使用后, 立即处理, 针头放入锐器盒, 禁止将针头等锐器与其他医疗废弃物混放。
3.4 医院管理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 依照制度操作。根据医院规模大小, 就诊人数合理配备护士, 避免出现疲劳工作, 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输液室管径合理分布, 保证输液室空间宽敞, 配药、扎针、观察、医疗废弃物等不混乱。使用有安全装置的医疗用具, 加强对不合作患者的管理, 提倡多人协作。
4 讨论
综上所述, 目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仍然很多, 尤其是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已严重危害临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成为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发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层制定对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并对护士进行严格的培训, 护理人员改变不正确的个人习惯,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患者应理解并配合护士进行操作。医院, 护士及患者三方面共同配合, 针刺伤发生率必然会显著降低, 一旦发生针刺伤, 应积极正确处理伤口, 确保护士能身心健康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霍越峰.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 (1) :179.
[2]徐胜兰.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7) :660-661.
[3]李丰萍.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6) :47-48.
美白针后遗症有哪些 篇5
美白针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的复合成分,能抑制细胞氧化、快速分解人体肌肤的玄色素、黄色素、修复受损细胞,补充活化美白因子是全身美白因子的细胞更新,从而改善缺氧性晦暗、粗糙皮肤等一系列青春消逝现象,令全身肌肤由内至外白里透红、回复弹性,同时对已经形成的暗疮、斑点具有淡化作用,有效改善面部斑点。其特点在于能迅速扭转病态功能细胞的早衰老化,抑制细胞氧化,制止玄色素天生,促进新陈代谢,有效减弱和祛除色斑,全面提升免疫能力,由内至外调剂肌肤,从而达到全身美白,强身健体的效果。那么,
很多人现在很是崇白针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乐趣,美白针是现在盛行于各大美容机构的一项高科技美白技术,随着使用美白营养针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免担心起美白营养针的后遗症。实在很少看到美白针有什么后遗症的。美白针如果不再连续打的话,虽然不会变黑,但慢慢的效果就会流失,如果你是皮肤真的很黑的人,可以在半年内密集的打美白针,会发现真的比原来白很多。连“黑肉底”的人都可以获得改善,美白针等打了半年之后就可以靠吃VC`搽美白保养品,等其他方法来维持,不必打一辈子的美白针。
危险的美白针 篇6
1 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1 急诊工作特点
病人多、病情急、周转快是急诊科的特点, 面对大量病人和部分急需抢救的病人, 护士工作显得更加紧张, 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采取血液标本等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刺伤。工作繁忙紧张、环境嘈杂拥挤、半开放的抢救场所使护士的操作多处于病人家属的直视下, 护士心理压力增大, 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年人均锐器伤的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有研究表明, 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 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3]。
1.2 不正确的操作习惯
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发生的决定因素。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针刺伤发生最常见的原因, 尤其在工作忙碌时, 仓促地针帽回套更易发生针刺伤。对967次针刺伤的具体受伤环节进行调查, 回套针帽时受伤占总数的27.9%, 比例最高[4]。
1.3 标准预防知识意识缺乏
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5]颁布的一项预防血液性传播疾病中指出:标准预防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概念下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都被视为传染性, 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 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是很熟悉, 甚至从未听说过, 69.9%在注射输液操作时从不戴手套[6]。对医用锐器伤造成血液种植的定量研究发现, 医用手套可明显减少缝合针上所带血液量, 两层手套效果更好[7]。
1.4 病人不配合操作
急诊病人由于疾病急而重, 往往有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 对疼痛侵入性护理操作不易配合。部分抢救病人由于病理原因如脑外伤后烦躁等也对护士的操作不配合。上述病人的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 病人的突然运动行为可致29%的针刺伤[8]。
2 防护对策
2.1 合理配置
针对急诊科室的特点, 预检处启用高年资护士对病人做好相应的就诊分流;设立绿色通道, 配置专门的急救医护人员, 在不耽误普通病人就医同时有充分时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开设与绿色通道相对的独立抢救室, 内设快速生化检验等辅助科室, 避免因各种检查耽误有效急救时间。在减轻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同时, 配备高年资、心理适应能力强的护士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2.2 规范操作
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在治疗用品配备齐全的前提下, 将规范操作贯穿于治疗急救前、中、后过程中。各种针头一旦针帽打开后, 绝不回套, 及时弃于规定的医用垃圾桶内, 避免误伤自己、其他医护人员及病人。
2.3 教育及行政干预
主要是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针刺伤的危险行为, 从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目前我国护士对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差。50.90%的护士认为应该掌握预防及处理针刺伤的知识;49.11 %的护士认为不应该掌握预防及处理针刺伤的知识[9]。由此可见, 对护士进行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有待加强。按美国CDC提出的普通预防 (1996年后称为标准预防) 原则, 护士应把所有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都视为有传染性的, 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 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护士应做到:不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除非某项操作要求这样, 如抽动脉血气) 、不将使用后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不用手去弄弯或弄直针头, 针头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到专门放置针头等锐器的耐刺容器, 不要与非锐器混合等。同时持续的教育、培训又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健全针刺伤管理上报跟踪制度,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首先, 医院可以建立健全针刺伤的处理原则及报告反馈制度, 制订一系列相关的防护措施, 有助于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也有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针刺伤的信息, 做好追踪监控工作。美国职业安全署早在1991年就已经规定, 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的发生情况[10]。目前, 我国已有医院应用医疗锐器伤害登记表, 以加强锐器伤的统计与管理;其次, 制订使用锐器时的安全操作手册, 提供新产品安全使用培训;再次, 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也可降低针刺伤后的感染率。
2.4 加强病人管理
对于急诊躁动或意识不清的病人, 可采取适当约束, 镇静方法。对不合作病人进行操作时, 要尤为注意针刺伤的发生, 必须由同事协助操作。
3 小结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护士而言, 需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 改变或纠正不良的护理工作习惯和危险的工作行为, 规范操作程序;上级主管层应当充分认清急诊科护士在整个科室中的位置及急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 防止此类伤害的发生;此外, 改良医用器具, 减少护士与病人分泌物及针头的接触也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类产品国外已有很多, 而我国针刺伤的防护用品使用相对较少, 防护用品对于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针刺伤,护士,暴露,标准预防
参考文献
[1]余璇, 王祝英.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5) :449-451.
[2]杨康丽.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34) :236-237.
[3]曲海望, 李翠香.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知与防范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15) :1496-1498.
[4]袁秀芳, 胡英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12) :15-16.
[5]谢红珍, 聂军.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 2003, 30 (6) :42-45.
[6]都云岭, 王欣然.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现状与展望[J].现代护理, 2006, 12 (16) :1499-1500.
[7]惠晓芳.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学, 2007, 35 (6) :491-492.
[8]Guo LY, Shiao J, Chuang YC, et al.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esamong health care works in Taiwai[J].Epide miol Infeet, 1999, 122:259-265.
[9]勘萍, 陈育红, 黄云南, 等.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03, 2 (3) :11-13.
危险的美白针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静脉留置治疗820例, 男性390例, 女性430例, 年龄17~79岁, 平均年龄 (51.4±8.4) 岁;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分别为18和20G的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 直接用输液器及输注的液体正压封管。
1.2 静脉炎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2]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局部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
1.3 方法
分析患者住院病历, 将发生静脉炎患者作为观察组, 未发生静脉炎的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kg/m2) 、穿刺部位 (例) 、输入刺激性溶液、日输液体量、留置针时间、病重患者、护士工作时间、发生季节等的方面的差异,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20例中发生静脉炎52例 (观察组) , 发生率6.34% (52/820) ;未发生切口感染768例 (观察组) ;静脉炎的发生与性别、体质量指数无关, 相关性因素为患者年龄大、穿刺部位为远心端;输入刺激性溶液、液体量多、留置针时间长、病情危重、护士工作年限短、夏季等, 见表1。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或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炎症;也可因为在输液过程中, 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26%[2], 本研究发现使用留置针后所致静脉炎的发病率为6.34%左右, 与文献报道一致。
本研究发现引起静脉炎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年龄。年龄大的患者, 血管弹性差, 周围循环不良, 容易导致穿刺处红肿疼痛。②静脉穿刺部位。远心端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近心端, 其原因可能与远心端静脉瓣多, 血液在血管内回流缓慢, 血液在血管内滞留, 易形成血栓有关。③输入药物的性质。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液体渗透压有关, 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使血浆渗透压增高, 血浆渗透压增高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 从而导致液体外渗、血管变硬而出现静脉炎。④留置针留置时。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 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已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 且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可机械损伤血管内皮,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 易形成血栓, 发生静脉炎。⑤病情。病情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 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⑥输液量。输液量超过1500mL时, 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超过输液量少于1000mL的患者[4], 尤其是大量快速输液时, 增加了血管壁侧压, 导致机械性静脉炎。⑦穿刺技术。工作年限短的护士, 相对讲无菌技术操作不严, 液体中的微粒污染, 操作技术不规范, 操作动作粗暴,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多次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使管壁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 静脉萎缩变细, 皮肤沿静脉走向色素沉着, 出现静脉炎症状[5]。固定针头位置不当均可加重机械性损伤导致静脉炎。⑧夏季温湿度高, 汗液分泌增多, 未及时更换敷帖。
针对引起静脉炎的因素采取以下护理对策进行预防。①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选用粗直的、弹性好、回流通畅、便于观察和穿刺的部位, 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6]。尽可能选用上肢静脉, 若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º, 长期使用浓度高、激性强的药物及大剂量液体输入时, 尽可能采用深静脉置管。②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安排输液调节输液速度。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 避免短时间内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血管壁;而刺激性小的药物、平衡液应后输;或药物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同时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药物时可给予护理干预, 如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 在穿刺点及其近心端皮肤浅表血管局部外搽山莨菪碱, 可扩张血管, 减少药物沉积血管壁的机会[7], 输液期间抬高远端肢体, 以促进静脉回流;输液过程中用毛巾湿热敷穿刺点上方。③改善穿刺技术。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 消毒剂不宜过多且待干后再行穿刺, 避免消毒剂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提高护士的穿刺熟练程度穿刺时力求稳、准、熟练, 争取一次成功, 固定牢靠;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封管液。掌握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d。BD公司推荐为3~5d。有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7d, 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同皮肤清洁的情况下, 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 可以适当延长留置时间。④加强观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瘙痒、血管弹性有无改变, 输液是否通畅等, 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 如出现液体渗漏, 应立即拔针, 重建静脉通道。在夏季,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及时更换敷料贴。
参考文献
[1]陈莲花.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 :42-42.
[2]杨蔚, 王海燕, 阿华.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l2) :989-991.
[3]耿少英, 赵改婷, 高荣花, 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3) :3-5.
[4]刘红军, 张莉, 王力红.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07, 31 (4) :312.
[5]苑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6) :l199.
[6]陈显春, 封悦, 宋爽, 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2-43.
【危险的美白针】推荐阅读:
秋天美白的方法12-07
牙齿美容美白的误区08-06
你真的懂美白吗?美白问题全解答10-03
美白产品的经典广告词05-17
推荐银耳的吃法 健康又美白07-27
如何打造美白剔透的明星肌肤08-09
美白嫩肤07-01
美白方法10-27
牙齿美白技术09-26
夏天美白简单方法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