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动机论(精选7篇)
危险的动机论 篇1
鲁迅犀利的文风, 揭露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黑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有效地揭露了那个时代的种种弊端及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丑陋、缺欠。只有读到鲁迅的作品才会想到文字的基本功是挽救一个民族的记忆, 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耻辱遗忘症, 才迫使自己贴着地面步行, 不敢在云端舞蹈。鲁迅的每一篇文章都宛如一面镜子, 让中国人自省、自强、自立。
鲁迅的文风如此, 倘若以此文风冠其全部作品又未免失之偏颇。范爱农的形象就有其不同的创造意义, 如何正确的评价范爱农的形象, 恰是如何客观地认识鲁迅的一个突破口。范爱农 (1883~1912) 名肇基, 字斯年, 号爱农, 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 与鲁迅在同乡会上相遇。辛亥革命前回国, 以教几个小学生度日。一日在绍兴街头, 又再次与鲁迅相遇, 从此二人交往甚密, 成为好友。辛亥革命失败后, 鲁迅应朋友之邀, 去了北京。爱农被学校开除, 最后自杀身亡。
在《范爱农》这篇文章里, 作者如实地记录了自己和范爱农的相识、相知、分离的过程。表现了自己对范爱农由痛恨到理解——敬爱——痛惜的感情经历。那么, 作者是把范爱农当作一个典型形象来塑造呢?还是把他们交往的过程看作是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呢?或者更明确的一点说, 范爱农青年时期的经历是不是就是年轻的鲁迅一段心理成长的经历呢?怎样客观地评价范爱农去认识鲁迅呢?我们首先要了解《朝花夕拾》这部集子。
《朝花夕拾》这部集子是作者专为《莽原》半日刊撰写的一组文章。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 最后一篇写于同年11月8日, 前后9个月。和作者鲁迅其它的创作集子比起来, 其创作时间和内容都比较集中;都是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从这一组文章的构思看, 其先后安排基本上是以作者童年和青年的生活轨迹为依据的, 显然是对自己过去的生活道路作比较系统的回顾。从1887年他初读《鉴略》到1912年范爱农之死, 即从童年到辛亥革命之后达二十多年的时间。第一篇到第六篇写童心的世界;第七篇、第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五篇、第十篇怀念师友, 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
作者写这一组文章是有比较完整的构思的, 对于各篇内容如此安排, 打算写几篇, 都有过通盘的考虑。这在作者写作过程中有所透露, 所以, 《朝花夕拾》各篇虽然也可以独立成文, 但作为一本书却是有机的整体。在鲁迅的诸多创作中, 《朝花夕拾》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研究《朝花夕拾》不能只把它看作是片断回忆录, 也不能只满足于对各篇细致的分析, 应注意它在整体构思中的地位和作者意图。既然《朝花夕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总的构思, 那么它的创作意图和杂文不一样。和其一贯犀利的文风也有所不同。
杂文随时受到现实问题的触动, 有感而发, 篇篇都有具体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朝花夕拾》则不一定每篇都是在现实问题的触动下动笔的, 也不一定每篇都是结合现实针砭时弊的, 所以用不着像分析鲁迅的杂文那样, 一定指出它有什么写作背景或现实批判意义。如《范爱农》, 虽也接触了辛亥革命, 也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弱点——脱离群众, 不彻底性, 但这并不是主要的, 而是范爱农的一段经历而已。而范爱农的这段生活经历也可能是鲁迅走向成熟的一段心理过程, 所以用不着像分析鲁迅的杂文或小说一样, 一定指出它有什么写作背景和现实批判意义。因为那样, 反而可能离开作者的原意。事实上, 《朝花夕拾》只有《狗、猫、鼠》一篇可以说是在现实问题直接激发下近似杂文的作品, 其余几篇内容主要是叙事抒情, 追忆往事, 忆念友人。篇中虽然有时也会穿插一些针砭时弊的议论, 或间有对敌的辛辣讽刺。但那不过是回忆叙事中的顺笔涉及, 主要功力并不在此。《朝花夕拾》毕竟不是直接面对现实斗争的, 它主要是作者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味、咀嚼和总结。
在《朝花夕拾》动笔前不久写《华盖集题记》中就有所透露:“……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 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 我所获得的只是我灵魂的荒凉和粗糙”。其中就有一种难言的苦痛。在写作《朝花夕拾》时的又一封信中谈到他的杂文说:“直到现在文章还是做, 与其说是‘文章’倒不如说是‘骂’吧!但我实在是困倦极了, 很想休息, 今年秋天, 也许要到别的地方去, 地方还未定, 大约在南边。”《朝花夕拾》果然是半年后在厦门完成的。直到晚年有计划地写一系列的优美的回忆的散文还是鲁迅一直考虑的事, 但它已来不及完成。鲁迅在厦门也仅呆了半年而已。一直以唤醒民族觉醒为己任的他, 怎能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三·一八”血案于一边, 又怎能看着啊Q们的愚昧、麻木而不去“呐喊”疾呼!在这样的现实中, 在这样的心境中, 宁愿牺牲自己不去过那种精巧雅致的文学及文人生活, 正是这种文风中的同与不同, 心灵中的痛苦、无奈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无私无畏、义无反顾的自我牺牲精神, 宁愿作品都是杂文, 宁愿世人称其文章为“骂”。他是中国文人但也许是唯一没有被中国的文人传统所腐蚀的人。国人成天叨念鲁迅, 却无一人可以敢于继承他的精神, 他的文章风格。
所以作为一篇回忆文章, 作者只是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或经历写出来, 说明范爱农对革命的向往到积极参加革命最后失望、痛苦直至自杀, 仍是自己在《呐喊》自序中所叙述的“荷戟独彷徨”的心理成熟过程。所以辛亥革命后的鲁迅也曾抄过古碑, 但最后, 坚定的民族责任感, 又换回了他斗争的意志乃至韧性, 使他在中国现代史上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军, 但这样并不能拭去鲁迅作为“人”的“情”味, 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何须不丈夫!”这也许正是鲁迅不同于常人的伟大之处吧。
参考文献
[1]《范爱农》。
[2]《朝花夕拾》。
[3]《呐喊》。
[4]《彷徨》。
论高度危险责任的责任基础 篇2
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特别的是自工业革命伊始, 人类创造的社会财富呈倍数增长, 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合;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同时, 也进入了一个“机器和事故年代”, 随着频繁的事故出现, 而受害人却无法根据原有的法律制度得到救济。这时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的法律制度设计是否出现了问题, 为了解决众多的由于机器和技术带来的事故责任纠纷, 德国率先德国率先在铁路运输领域对铁路事故所引发的损害进行规范。1838年的《普鲁士铁路企业法》第25条规定:“铁路公司运输的人及物, 或因转运之事故对别的人及物造成损害, 应负赔偿责任, 容易致人损害的企业虽企业主毫无过失, 亦不得以无过失为免除赔偿的理由。”《普鲁士铁路企业法》这一条关于铁路交通事故的规定被称为拉开了现代高度危险民事责任的序幕。接着法国, 英国,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通过司法判例和特别立法对高度危险责任进行规范。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 在社会生产力呈指数增长的同时, 人们从事的高度危险作业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如核泄漏、高速交通运输致损、重金属污染、高层建筑物垮塌致损以及各种生物化学品污染等。这些新出现的危险危害性更大, 并且影响更深远, 甚至危及子孙后代。不仅如此, 高度危险责任产生的风险和责任也极具不对称性。一方面高度危险责任风险往往需要科学理论、实验和测量工具等“感受器”来将其变成可见和可解释的危险, 而这些知识技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 高度危险责任的风险分配往往与财富和地位的分配以颠倒的方式进行。在现实生活中, 受侵害者往往是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社会弱势人群, 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 占有的社会资源较少, 社会地位也较低下, 如果按照一般侵
权法律救济制度, 势必将让他们承担这种高度危险的风险, 这是极其不人道的, 也是极其不符合法律公平的价值取向的, 因此, 我们的法律必须对这种高度危险情况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法律是社会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 其最终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必须设计出一种使受害者有可供救济依据的法律制度, 用法律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适用范围
纵观侵权法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体系, 可以将高度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归纳为“从事高度危险作业”, “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了他人损害”, “从事高度危险作业与损害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项。换个说法即是说, 只有这三个构成要件全部具备时, 受害人就可以适用高度危险责任来进行救济。这样一来, 就扩大了高度危险责任的外延。当出现第70到76条列举的高度危险责任以外的情况时, 我们可以援引第69条的一般规定。由于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各种新型的社会危险也层出不穷, 即使再多的法律条文也无法穷尽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型, 这就势必要求采用一种开放式的立法, 涵盖所有的危险类型。但就开放式立法的条文而言条文过于抽象, 适用困难。这就需要采用体系分析方法, 从整个高度危险责任体系着眼, 根据所列举的特殊条文, 运用类推方法, 推导出开放性条文的内涵和外延。
运用上述方法, 我们不难推出第69条这条开放式条文中的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是指从事高度危险活动和高度危险物致损, 进而推导出高度危险责任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是对高度危险活动所承担的责任。它是指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活动, 这类活动所产生的对财产、人身的损害, 属于高度危险责任的范畴。二是对高度危险物所承担的责任。它是指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具有高度危险的物品。当然在将侵权法第69条作为高度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适用时, 从理论上为解决了新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危险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是受害者能够救济有望;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危险的标准却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这势必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容易导致高度危险责任的滥用, 从而增加了受害人的起诉对象的负担, 不利促进科学进步、技术革新, 最终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平衡各方利益, 兼顾公平, 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官在援引第69条作为裁判依据时, 必须仔细斟酌具体案件中的危险程度是否与侵权法中第70到76条列举的高度危险责任相当, 做到内心确信无疑。
三、高度危险责任的责任基础
从高度危险责任的产生背景以及立法价值我们可以看出, 高度危险责任的归责原则必然不同于一般侵权归责原则。一般侵权的规则原则往往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
原则, 而高度危险责任采用的是严格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所谓无过错责任, 是“一个人自担风险而行事, 并就意外发生的损害承担责任, 无论他是否具有不当的动机或者过失。”至于高度危险责任成立之基础, 乃是基于社会政策的考量,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要求, 王泽鉴教授认为有四点理由:“ (1) 特定企业、物品或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危险来源; (2) 在某种程度上仅该所有人或持有人能够控制这些危险; (3) 获得利益者, 应负担责任, 系正义的要求; (4) 因危险责任而生的损害赔偿, 得经由商品服务的价格机制及保险制度予以分散。”美国著名法官Posner在一则著名的案例中强调:“某些特殊的意外事故, 行为之危险性无法以善尽注意义务加以避免, 无过失责任即提供行为人一项过失责任无法提供之诉因。”通观侵权责任法第70条到76条, 可知在高度危险责任的承担上应当考虑过失相抵。过失相抵, 是指基于受害人对于损害发生所具有的主观上的过失, 来抵减加害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这在性质上不属于免责事由, 而是属于过失相抵在无过错责任制度中的适用。适用过失相抵, 应当由加害人主张, 并且承担举证责任。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任何程度的过失, 均认可存在过失相抵的适用。例如, 《侵权责任法》第72条关于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中, 要求的是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 因此一般的过失和轻微过失, 不得适用过失相抵。第73条关于高度危险活动致人损害的责任中, 要求的则是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 这一要求相对于第72条的要求宽松一些。还需要注意的是, 适用过失相抵导致的后果就是加害人责任的部分减轻, 而非完全免除。关于减轻的程度应该如何确定, 取决于受害人本身的疏忽对其遭受损害的原因力上的比例。此外, 过失相抵也体现自己的过错由自己承担后果的精神。受害人既然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失, 其行为对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具有原因力, 那就应当对自己的过失和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过失相抵不但符合了社会公众的一般价值取向, 同时也体现了公平正义这一法律的核心价值。
四、结语
论情绪与情感的动机作用 篇3
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 (emotion) 界定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 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1]
关于情绪, 我们国家的学者也有其独到的论述, 如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对于情绪的界定的有关表述: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客观情境与主体需要相符或者不符的时候, 就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者改变 (Campos 1970)
同时,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Izzard 1977) :
主观体验 (subjective experience)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的自我感受, 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 他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 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人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反映存在着固定的关系, 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通常称之为表情 (emotional expressions)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 包括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 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 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够惊喜的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 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
生理唤醒 (physical arousal) 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额、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2]
关于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一般意义上认为,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 是动机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 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机的形成机制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 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不能直接观察, 但是可以通过人物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 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 并且提供源动力。动机要求活动, 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是有集体活动的源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哎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需要是连接情绪和动机的一个纽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各种需要产生动机进行活动, 以需要是否满足作为情绪的合理表达, 当需要被满足时, 往往产生愉悦快乐的情绪, 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则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 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渴、性、和睡眠等。社会性动机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形式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和交往动机等。
三、害羞情绪及其成因
在所有情绪体验中, 笔者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害羞情绪, 诚然在情绪和文化的关系中, 不同文化对于情绪的定义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而且对于统一情绪的不同文化的表达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害羞这一情绪不仅普遍存在于欧美, 更多的普遍存在于东亚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 我们把害羞情绪定义为“美”, 东方的认知审美观更倾向于优雅, 含蓄的女子, 而含蓄这一词语往往和害羞有着密切的关联, 羞羞怯怯, 惹人怜爱, 这是东亚男子的审美癖好, 也是东方女性的完美认知目标, 在这种文化下的情绪表达人们对于害羞是持赞扬态度的。而在西方社会中, 对于害羞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害羞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持面子。在公众面前, 害羞者看上去十分镇定, 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这条公路上混乱不堪, 到处都堆满了感情的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
而且对于害羞的危害, 西方的学者也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解答:对于害羞的人, 同样也会有性的需要, 而且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害羞所导致的酗酒、暴力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害羞的人处于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中, 那么如何满足行的需求, 就像有首歌里唱的:“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你想要的, 但是付出一点金钱, 你依然可以得到一些你需要的。”
哈罗德纳威 (Harold Nawy) 对旧金山色情书刊消费者的调查分析指出, 男性色情书刊的消费人群同长期害羞人群有着十分有趣的相似之处。研究中的大部分男性单独观看过情色电影:大部分男性很少或没有见过父母裸体;甚至很多人在21岁之前没有过性经验。有超过40%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性伴侣;已婚男士的妻子不面带电影中所演的“午后的冒险”是什么意思。在过去的一年中, 超过半数的人在色情书刊上的花费超过100美元以上。3/4的人表示他们所购买的的色情书刊来自成人书店。通过这个研究, 我们获得了为自己性欲买单的害羞男性的最直观印象。他们秀玉付诸行动;他们笨拙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是被动顺从的;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 不会表达对性的感觉和渴望。因此, 他们用金钱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性。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酗酒和暴力, 因为害羞这一种压抑情绪的表达最终会需要另外一种极端端口的释放。[3]
所以害羞这一种情绪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么如何克服害羞这样一种去负面情绪, 个人最粗浅的看法是:首先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害羞, 重新认识自己, 并且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用于参加社交活动场合, 并且我们的害羞的社会也需要治疗, 鼓励情感的表达, 尤其是东方社会中的人与人相处模式需要极大的改进, 学会由衷的赞美别人, 克服害羞并不是个人的事情,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第1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352.
危险的动机论 篇4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早在80年代Pine城Kafry(1980) 就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 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1、远近景性动机交织互补 , 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2、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3、学习动机的矛盾斗争性
4、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成绩等的同学存在的学习倦怠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二、学习倦怠:
学习动机低下也可称为学习倦怠。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想象有很多的不良影响,首先,它会影响大学生在民众中的形象。其次,学生由于学习倦怠会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想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己的行为造成的。2005年9月 ,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 在社会公众中不是很乐观。[2]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外部条件
(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都渴望入朝为官 ;工业社会的金本位思想则使人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此外,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二)教师的榜样作用。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最重要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激情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
2、内部条件
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中内部条件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了解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值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什么东西令人感兴趣[3]。
四、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Sup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想要通过自身行为而取得的成果或达到某种目的[4]。也就是说,价值观决定了人们想要或将会做什么,因此我们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或是消极对产生学习倦怠可能性的影响不同。
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 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 思维敏捷 , 精力充沛 , 大学时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2、进行目的性教育 , 明确学习动机。所谓目的性教育 ,就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何要学。要使目的性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 教育方式、内容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可以将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社会需要、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 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 , 当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就会受到感染 , 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 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技能来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
5、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6、优化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教师人格品质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的互动关系 , 可以使学生在安全、信任、接纳的教学环境中心情愉快、的学习而。因此 , 教师自身人格品质的优化 , 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调节、感召、激励作用 , 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
7、指导大学生认清社会环境 , 加强就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压力 , 因此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8、注重学风建设 ! 完善教学管理!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 刻苦的学习精神 ! 科学的学习方法 ! 坚强的学习意志 ! 严格的学习纪律 ! 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1]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 ,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摘要:学习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必需的一种个人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而学习动机则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大学课堂却随处可见学习倦怠的情况,因此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刻不容缓。
浅论外语学习的动机因素 篇5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因素,工具型学习动机,归属型学习动机
21世纪以来, 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发展, 与全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外语学习, 主要是英语学习, 已经在我国的各级教育体系中广泛普及。在很多大中及沿海城市, 小学教育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英语是初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各大高校各专业大学前两年的必修课程。如何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是很多语言学家包括语言学习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其中, 很多研究表明外语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Krashen和Terrel (1983) 在讨论二语习得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的教学法时指出, 学习者如果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自信心, 其外语学习的表现一般会比较出色。他们认为, 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学习者更加主动地获取外语的各种学习资料, 并且愿意用外语进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较近的一项实证研究中, Csizér和Kormos (2008) 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因素的重要性。他们研究了学习英语和德语为外语的两组不同的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过程。实证结果表明, 有较高动机水平的学习者更愿意参与到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因此, 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的动机水平能够很好地预测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付出努力的程度。
Gardner和Lambert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也提出了相应的动机理论。早在1959年, Gardner和Lam bert研究了Montreal高中学生学习第二外语 (法语) 的学习过程。他们提出了影响外语学习的两个因素:“语言资质因素 (linguistic aptitude factor) ”和“学习动机因素 (motivational factor) ” (p271) 。他们把外语语言学习动机定义为:“一种强烈的渴望被外语社会所接受的愿望” (p271) 。1972年, Gardner和Lambert进一步把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两大类:工具型学习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和归属型学习动机 (integrative moti vation) 。根据Gardner和Lambert的解释, 在外语学习中, 如果学习者拥有的是“工具型学习动机”, 会比较专注于外语的各种规则或语法的学习;而拥有“归属型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有较强的愿望融入外语国家的文化生活中, 并希望最终完全适应该外语国家的社会生活, 被外语国家的人所接受。
在探讨动机因素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时, Gardner和Lambert (1972) 提出, 在某些情况下, 归属型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学者们也提出, 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归属型学习动机, 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Howe, Gordon和Willman (1969) 曾经提出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了解外语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外语的最重要的一个乐趣和收获是, 有机会通过外语的学习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p29) 。他们建议,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和对了解外语文化的兴趣, 语言教师们应该让学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 各地的风俗传统、音乐, 等等。当然他们也指出外语文化的介绍, 必须符合学习者的智力发展水平, 由简入深, 这样学习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消化。
Gillette (1994) 曾经做了一个实证研究, 对比了两种类型的学习者:学习效率高的外语学习者 (effective learner) 和学习效率较低的外语学习者 (ineffective learner) 。Gillette的研究显示, 如果学习者仅仅是把语言学习看成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们往往没有花额外的工夫学习一门外语, 而且通常这样的学习者只会要求过了这门学习课程的及格线就可以了。相反, 如果学习者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就会在学习中付出更多努力, 这种努力不仅表现在课堂上, 而且表现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学习, 了解和这门外语相关的一切知识, 包括外语的文化和习俗。Gillette进一步指出:“如果学习者的首要动机能够决定外语学习的效率的话, 也同样能够决定外语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p211) 在Gillette的实证研究中, 学习效率较低的学习者会常常依赖母语, 先用母语思维, 然后把母语翻译成为外语;死记硬背也是学习效率较低者的主要学习手段。学习效率高的学习者会更关注于外语的交际用法, 并主动在课堂内外用外语进行交流。
学者们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了外语学习中归属型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计算机科技的革新, 21世纪的外语学习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更便捷的方式与全世界交流。在年复一年的外语学习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外语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外语的交际能力, 学习者应该主动利用各种媒体、影视、音乐、网络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 提高学习兴趣, 加强自身的归属型学习动机的培养;而作为教学者, 教师们除了要强调外语规则的学习外, 对于外语文化和习俗的介绍和引导, 也应该归纳为外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归属型学习动机的培养离不开学习者与教学者对于外语文化学习的重视。
参考文献
[1]Csizér, K., Kormos, J. (2008)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Hungari-an students of English and German.Journal of Multilingual&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29 (1) :30-48.
[2]Gardner, R.C., Lambert, W.E. (1959)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 (4) :266-272.
[3]Gardner, R.C., Lambert, W.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assachusetts, MA:NewburyHouse Publishers.
[4]Gillette, B. (1994) .The role of learner goals in L2suc-cess.In J.PLantolf&G.Appel (Eds.) , Vygotskian approaches to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p195-213) .New Jersey, NJ:AblexPublishing Company.
[5]Howe, M.J.A., Gordon, R., Willman L.S. (1969)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47 (1) :26-31.
论发动机缸体的加工工艺 篇6
我国的汽车行业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虽然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消化吸收,更在加工工艺的很多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在高精度、高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我国有些工厂使用的还是德国八九十年代的设备和技术。
2多方面剖析发动机缸体加工工艺
2.1缸体加工自动线
汽车缸体加工自动线是汽车制造行业中的一种高效设备。自动线又分为刚性自动线和柔性自动线。在我国,加工缸体最多的当属组合机床自动线,其输送形式有棘爪输送、摆杆式输送和抬起步伐输送等,都属于刚性自动线。虽然其工作效率较高,适合大批量生产,但其“专一性”使其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品牌、外形也日新月异。刚性自动线根据某一种加工工序设计,未免太过单一,满足不了汽车行业的多变性发展,于是柔性自动线应运而生。目前,柔性自动线主要还是外国应用较多。柔性自动线具有高速、高精度、智能化等优点,更能满足现代社会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2.2刀具
刀具的选择受工件材料、工艺、机床和生产线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选择刀具时,需要综合以上因素的限制,处理好刀具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缸体加工往往需要好的刀具作支撑。发动机缸体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结构、形状复杂,而且缸体的孔、槽较多,壁厚不均,铣端面、镗孔等都需要用到刀具。表1列出了常用刀具名称及其参数。
表1中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刀具,在加工缸体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刀具。因为是大批量生产,就要求刀具的抗磨损能力较强;缸体一般的选材为铸铁,所以刀具的强度硬度要足够高。若想提高缸体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好的刀具必不可少。选择刀具时,应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加工工序、切削用量等方面进行选择。刀具的选择也要做到适用、经济、安全。在加工过程中,刀具要能达到相应的加工要求。实践证明,缸体的加工工艺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刀具。因此,多方面考虑刀具的选择,对提高缸体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2.3夹具
夹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切削加工、装配、热处理等加工工艺中,是一种装夹工件的设备。夹具在工业生产中主要起到定位和夹紧的功能。一般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家具等。在自动化生产中,夹具主要有自动化夹具和数控机床夹具两种。工业生产中,往往因夹具的不准确导致定位误差。因此,对夹具的夹紧装置有较高的要求。夹紧装置的夹紧力、作用点以及夹紧装置的动力选择都需严格把关。通常,夹紧装置的动力主要有气压动力、液压动力、气液联动装置,且各有利弊。因为缸体的孔、槽等需要加工的部分较多,并且需要满足较高的精度要求,因此必须确保缸体的各个定位点能够同时夹紧。这样才能使工件的各个部位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变形和移动。此外,设计夹具时也要保证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2.4缸体材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得到了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美丽的外观、良好的性能等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着油价的上涨,省油慢慢成为有车一族以及发动机厂家考虑的问题。缸体是发动机中最终的零部件,减轻缸体的重量对减轻汽车整体重量、节省燃油意义重大。
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缸体是铸铁的。铸铁的缸体有良好的耐热能力,在提高发动机功率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市场上也开始出现铸铝的缸体。相同排量下,铸铝的缸体往往比铸铁的缸体轻20公斤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燃油的使用,但是铸缸体的效率却较低,且铸铝的散热能力较低。因此,铸铝现在更多是应用于缸盖的生产中。
3创新加工工艺
由上文可知,柔性自动线已经逐渐应用到缸体加工工艺中来。将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系统相结合,在原有的产品工艺基础上,设计出不同的模块,加以组合。另外,可以通过研究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等整个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用计算机控制整个流程,提高缸体的生产效率。在刀具选择上,应选用合适的刀具,运用复合刀具。复合刀具可以使得在一次工作中完成多道工序,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用复合刀具避免刀具定位时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同样避免更换刀具时产生较大误差,提高加工精度,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此外,可设计并应用柔性夹具。在生产过程中,柔性夹具可以满足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缸体的要求,避免因更换夹具而浪费大量时间。通过柔性夹具的优点,实现不同种类缸体的生产。
4结束语
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发动机缸体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零件,更需要极高的加工工艺。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对发动机缸体结构、刀具、夹具等的研究,深入分析缸体的加工工艺,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优化缸体生产工艺,努力创造我国自己的生产工艺与品牌,做到绿色、节能、高效。
参考文献
[1]陈位铭,黄河.关于高质量其缸体铸造工艺问题的探讨[J].铸造,2006,(11):1195-1197.
[2]黄政.汽车发动机缸体的铸造工艺[J].铸造,2008,(10):1078-1080.
[3]郑文虎.刀具材料和刀具的选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4]王丹,杨继宏,谭丽辉.机械加工夹具及选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论电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篇7
电动机的主要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受运行时间久及一系列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电动机会出现一系列故障, 为有效防止电动机烧毁现象的产生, 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各企业逐渐开始注重做好电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本文针对电动机结构、各部分的具体作用、电动机工作原理、类别的划分、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问题开展相关浅述。
1 电动机
1.1 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 电动机可划分为定子 (固定部分) 与转子 (旋转部分) 两大内容, 此外, 还包含端盖、风扇、机座、接线盒等。其中, 定子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是将电动机形成的磁场作为支撑动力, 电动机定子包含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及机座三大部分。于定子铁心位置镶嵌定子绕组, 在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感应电动势, 这样便能实现电能量的转换, 而机座可起到一定的固定与支撑作用。转子铁心、转子绕组与转轴共同构成电动机转子。在电动机磁路中, 转子铁心是非常关键的构成单元, 转子绕组的主要作用为感应电动势, 在电流作用下形成一定的电磁转矩。
1.2 原理
在电磁感应定律、全电流定律、电路定律及电磁力定律的基本前提下形成电动机工作原理, 即在磁极顺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 磁极的磁力线切割转子导条, 导条中便会感应出电动势。电动势的具体方向是通过右手定则进行最终确定。在电动势基本作用下, 闭合导条会形成一定的电流, 电流与旋转磁极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转子导条受到电磁力F的作用, 左手定则决定了电磁力的基本方向。通过电磁力形成电磁转矩, 这样, 转子便能开始转动。
2 电动机的维护
2.1 日常维护
电动机日常维护可使电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 是日常电动机巡回检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是有效减少事故的根本性措施。
a) 对电动机负载运作情况进行检测。监控电动机负载电流不可高于额定数值。电动机过载运作通常是由较低的电压、较大地带动机械设备负荷或卡滞问题所引起的。过载时间比较长时, 电动机的绝缘皮温度会逐渐升高, 进而出现失效、老化现象, 这是造成电动机烧毁的一个主要诱导性因素, 所以, 电动机日常运作时一定要对电动机负载运作的情况加以重视;b) 对电动机三相电流的平衡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在三相异步电动机中, 三相电流中一相电流与其它两相电流之间的差值不可高出10%, 这样才能很好地确保电动机可在安全状态下正常运作;c) 对电动机温度及温升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需对电动机的定子、外壳、轴承这些具体位置进行检查, 查看电动机温度情况是否达到具体规定, 以便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
2.2 日常巡检
电动机日常巡检的主要目的是在电机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的第一时间能对其察觉, 从而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将故障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2.1 外观检查
对电动机外观进行检查, 通过视觉查看以下几方面问题:电动机外部紧固件的牢固程度;零部件的完整度、设备外表是否干净;电动机各个接触点及连接位置是否存在烧痕、烟迹现象。
2.2.2 使用听音棒检查
使用听音棒能很好地听到电动机发出的各类声音, 如:电磁噪音、机械摩擦声音、轴承杂音等, 进而很好地分辨出电动机存在的故障。通常情况下, 诱使电动机发出较大噪音的因素包括:轴承故障、机械不平衡、定转子铁心存在摩擦等, 同时, 电压不平衡、单相运作或电机起动性能较低等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故障的形成。
3 电动机常见故障与系统维护
3.1 电动机不能正常起动
3.1.1 电动机不能转动且无任何声音
电动机出现不能转动同时无任何声音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电动机电源或绕组中存在两相或三相的断路, 这就需对电源电压情况进行检查, 如:如果三相电压不存在, 那么代表着此为故障电路;如果三相电压保持在平衡状态下, 那么电动机自身是存在故障的, 这种情况下, 需对电动机三相电阻进行检测, 查出存在问题的绕组。
3.1.2 电动机不能转动有嗡嗡声
对电动机接线柱进行检测, 如三相电压保持在平衡状态, 同时电动机的荷载较高, 那么需首先解决负载的问题;如果电动机转动速度与声音都比较正常, 则是由超出荷载所引起的故障问题。
3.2 电动机启动过程中熔断器熔断或热继电器断开
3.2.1 故障检查步骤
首先需对熔丝具体容量进行检查, 保证容量适当, 如果熔丝出现持续熔断的情况, 则需查看皮带松紧程度、电路是否存在短路问题、电动机自身状态。
3.2.2 绕组短路故障的检查
通常, 使用兆欧表、万用表来将存在短路故障的区域分开, 从而针对两相绝缘电阻进行区别性测量。例如, 电阻低于0.2 Ω代表相间存在短路问题, 对3个绕组的电流进行实际测量, 如相的电流较大, 则为短路相, 同时也可使用短路探测器进行绕组相间具体情况的检查。
3.3 电动机运转过程中有噪声的检查判断
电动机在转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噪音, 电动机故障通常会在电动机机械与电磁部分产生。在保证电动机能正常运作的基础上, 仔细观察电动机在运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随后停电, 如果停电后不正常的声音不见了, 那么则代表电动机电磁部分存在故障问题, 反之则为机械故障。
3.4 电动机温升现象及处理
温升是电动机在日常运作过程当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情况, 是造成电动机烧毁的一个主要因素, 为此, 对电动机温度进行定期检查非常关键。在电动机能正常运作的状态中, 要对电动机的反转次数、周边环境温度、皮带松紧、电磁部分是否存在故障、电源电压高低、电动机气隙均匀度、风扇叶损坏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性检查, 如果存在问题则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加以解决。
4 电动机日常维护及检修小结
电动机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机械, 但受长期运作和相关一些客观性因素影响, 通常会有各类故障发生, 定期对电动机进行日常维护及检修, 认真全面地对电动机运作状态进行观察, 密切关注电动机温升状况, 有效地利用测温器对电动机实际温度进行测量。电动机日常维护及检修需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检查:外观检查、使用听音棒检查、视觉检查、嗅觉检查。时刻对电动机负载电流额定值进行科学监控, 同时需对电动机三相电流平衡状况进行检查, 对电动机的温升、振动程度、噪音及异味的存在情况密切观察, 严格遵循电动机维护及检查准则, 努力掌握更多的电动机基本常识, 在电动机运作的过程中若有故障存在, 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的对症处理, 以免对正常作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5 结语
在日常生产过程当中, 电动机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设备, 如果在电动机日常维护及检修过程中存在问题, 那么便会致使电动机各类故障的出现, 为此, 定期进行电动机维护与检修非常关键。在日常生产及生活中, 电动机的运用十分广泛, 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电动机故障的产生也很正常, 这就需使用对应方法加以解决。做好电动机的日常维护及检修, 可促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发挥。
摘要:必要的电动机日常维护与检查对防止电动机出现烧毁等故障性问题非常关键。叙述了电动机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分析了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对其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
【危险的动机论】推荐阅读:
论怎样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11-07
入党动机论07-17
论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及党性修养09-30
危险犯中的危险09-02
危险的回忆05-10
危险的逃学09-21
危险的游戏11-10
自学的动机06-04
危险的地面杀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