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

2024-07-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共12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1

我国建筑产业在不断地发展, 目前, 建筑行业已经赶超其他产业, 逐渐变成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劳动力密集是建筑行业固有的特点, 这也使得建筑行业成为一个高危险性质的行业。每年, 建筑行业中都会有大量的人员由于安全问题而遭受生命财产上的损失, 这对建筑施工造成了影响。因此, 准确地辨别建筑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并有效地进行防治, 是改善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1 城建施工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城镇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 尤其是城建施工中的危险源识别问题。城建施工中对重大危险源的准确识别, 对施工工程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建施工具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复杂性, 另一个则是周期长。我国建设施工的范围广, 因此, 在不同的施工工程、不同的作业模式中, 危险源以及危险系数都不同。其中, 高空作业危险、爆炸危险以及机械事故损伤等都是较为重大且常见的危险源。规模越大越复杂的工程, 由于其施工队伍人数较多、施工环境复杂等不可控因素, 施工过程中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加困难。此外, 现代的建筑施工工程, 在施工工艺、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 在施工中往往会潜藏着很多危险, 一个施工环节的小失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施工安全事故, 这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十分常见。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构建一定的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该体系可以对危险源进行辩识, 并全面地对施工工程进行安全上的监管, 保证施工安全。就目前的建筑施工工程来说, 其对危险源进行的控制, 主要体现在施工的前期对施工工程工艺的要求、工程结构的分析以及施工环境的管理上, 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管控, 有助于形成一个连贯的施工系统。并且, 通过该系统, 可以监控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 对危险事故能起到很大的防范作用。在施工的前期, 将危险源管控好, 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的危险系数, 能在最大程度上将施工中存在的隐患减少或清除, 对施工过程起到了安全管控的作用。

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对施工中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辩识, 强化安全监管体系的管理作用, 是对重大事故进行预防的基础。根据我国安全施工以及危险源辩识的有关政策法规, 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施工场所的重大危险源, 另一类是施工场所周围地区的重大危险源。

2.1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所谓施工重大危险源, 是指在现场施工中, 与施工各个施工工序、施工设备等物质有关的危险源。从安全施工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建施工,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 而如果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中有多个危险源。

在项目施工中, 各个工序使用施工设备时, 都会存在一定的危险, 这些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普通的使用设备方面, 如脚手架, 爬梯, 模板安装、起重设备以及局部的工程结构等由于自身或者外力因素而造成倒塌, 致使施工人员生命受到威胁;第二, 在高度大于2米的高空进行作业时, 因为没有在作业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或者没有进行安全防护而造成人员从高空跌落、失稳等而造成安全事故;第三, 电气施工设备如金属切割、焊接等, 没有对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致使电气设备漏电等, 造成人员触电受伤, 或者引发工地火灾, 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第四, 在对构件、设备以及工程材料等进行运输的过程中, 没有良好的防护, 导致物件掉落而对人员造成损伤;第五, 建筑物的拆除或者人工挖井等过程中爆破不科学, 或者操作失误而造成人员伤亡, 以及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损坏;第六,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 没有按照要求使用环保无毒的材料, 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而造成工作人员中毒死亡;第七, 工地卫生饮食等不达标, 导致全体人员患上疾病。

2.2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周围场所的重大危险源有可能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危害, 该危险源主要与施工所在地的地址、施工工程的性质、施工工序的进行以及施工所采用的材料等有关。对于这些危险源, 应该对其进行辨别, 以免对周围地区的居民造成人身伤害。这些危险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 基坑开挖或者施工降水等造成周围地基下陷, 导致周围建筑物倒塌等问题;第二, 与周围居民区衔接的基坑在进行施工时, 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而造成周围设施倒塌, 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第三, 与居民区相近的高空作业面, 在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造成物体掉落砸伤路人等情况。

3 对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防治措施

3.1 改善建筑施工的技术

施工工程关键环节的技术不到位以及施工过程中陈旧的机械设备仍被广泛使用, 这是产生施工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施工中及时地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 加强设备更新力度, 以及在关键的施工程序中对施工工艺进行管控, 是降低施工危险发生概率的主要措施。同时, 在施工建筑过程中, 对安全施工技术的标准进行强化, 可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此外, 在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改善时, 需要注意有关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核, 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加强其专业施工技能的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进而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危险事故。

3.2 完善安全监督机制

城建施工工程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决定了施工的高危险性, 因此, 在施工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 我国各个城市都建立有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 但是在机构经费以及人员等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因此, 在建设安全机构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机构体制以及监管工作进行落实, 并以职业的规范标准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各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有效地进行监管, 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准确地识别危险源。

3.3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在对城建施工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 应认真按照我国相关的规范法规进行, 使施工管理过程规范化。并且, 在管理时应落实责任制度,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使安全管理工作在责任制度的规范下有序地进行。对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会涉及到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全面到位, 根据不同类型的安全责任对监管部门进行划分, 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协调, 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 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应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修养, 态度要认真负责, 对施工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管。

4 结语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施工中, 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的高质量是城建施工的关键, 因此, 建筑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就包括了施工时的安全管理。在对施工进行安全管理时, 如何辩识危险源是重要部分, 同时, 必须对危险源进行防治, 健全监督体系, 强化安全管理, 这样才能确保建设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克生.加强监管完善立法是提高施工安全的最有效途径[J].建筑安全, 2010, 24.

[2]刘铮, 孙俊, 邵剑龙.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库研究[J].施工技术, 2014, 33.

[3]易光旺.浅析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差异[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3.

[4]师立晨, 魏利军, 罗艾民.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8.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2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2)

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4、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2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慢慢就规矩了,懂安全了,会安全了。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重 大 危 险 源 管 理 制 度

为创新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现就项目部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

(一)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依据《铁路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表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桥梁施工及高空作业;

3.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4.起重吊装工程;

5.隧道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

6、易燃易爆物品区域;

7.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一)项目部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三)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部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项目部组织专家组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四)对存在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项目部按专项施工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应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

(五)项目部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在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和分析的不安全行为。

(六)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分部分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物体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登记、汇总重大危险源明细,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环节控制,并公示控制的项目、部位、环节及内容等,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对危险源采取的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设施的状态,责任落实到人。

(七)项目部项目工程部应将重大危险源公示项目做为每天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安全交底内容,提高作业人员防范能力,规范安全行为。

(八)安质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部位作业进行旁站监理。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有权停止施工。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九)项目部要保证用于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所需的费用,及时划拨;施工单位要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单独列支,保证专款专用。

(十)项目部应对施工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施工档案,每周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

(十一)各级主管部门或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重点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检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和过程控制;检查现场实物与内业资料的相符性。

(十二)各级主管部门或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项目监理单位,应把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施工情况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阶段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

湖南营田建筑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3

一事故致因理论与学生宿舍危险源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了防止或减少系统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消除系统中危险源或降低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开始。

学生宿舍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疾病或健康损害以及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可能”意味着危险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具有导致学生伤害或宿舍事故的潜在能力。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或减少高校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宿舍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控制学生宿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因此,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是围绕对危险源的管理开展的,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与控制是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建立与运行的管理核心,对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的表现形式

从事故致因理论的角度看,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涉及三个类别:学生的不安全行为、物(包括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高校宿舍安全管理缺陷。

1学生的不安全行为

学生所具备的消防安全知识有限,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学生对使用违规电器等行为的危害及所造成的后果认识不清。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饭锅、热得快、电磁炉、电暖炉等大功率电器设备、乱拉乱接电线、使用煤气炉、酒精炉等明火,这些不安全行为极易引发火灾,存在相当多的宿舍安全危险源。不少高校每年定期举行宿舍“大搜查”,均能发现大量的违规电器。另外,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很多学生既不懂得基本的消防知识和逃生技巧,不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学生的宿舍防盗意识和警惕性低。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生宿舍的用品除简单生活用品之外,又增添了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不经批准擅自留宿校外人员、离开宿舍也不及时锁门关窗、把宿舍钥匙随便给他人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宿舍安全管理留下隐患,也给不法分子伺机行窃以可乘之机。

学生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使高校学生宿舍各种治安案件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有的学生在宿舍过量饮酒,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因一句话、一个小动作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学生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或性格有较大差异而出现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打架行为可能造成非常严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有的甚至构成犯罪。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平衡或心理障碍等也可成为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的导火线。大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部分学生自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因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为宿舍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当宿舍生活中遇到些矛盾与冲突,难以及时调和时,就可能演化为不可能挽回的安全问题,如轻生、恶性伤人、恶性破坏事件等。

2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学校消防设施陈旧老化、住宿环境不符合消防要求。主要表现在报警系统失灵、灭火器配备数量不足或失效等;学生宿舍内可燃物过多、安全通道不畅通、安全应急出口堵塞或上锁、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不齐备等;电力配备落后、电气线路老化严重等。这些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给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留下了导致火灾的危险源。

高校校园总体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学生宿舍缺乏门禁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学生宿舍区防盗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足,宿舍门、储物柜不具备防盗功能。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宿舍管理人员对宿舍的安全监管力度和效果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3高校宿舍安全管理缺陷

部分高校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对宿舍安全管理存在错误认识,在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宣传教育方面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学生的安全宣传方面仅停留在喊口号、贴标语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是通过开班会、讲座或活动来解决,并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不按时举行消防应急演练,造成学生安全知识碎片化、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能力不高。

有些高校对校园安全管理理念不够清晰,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有效开展监督检查、指导协调校园安全工作。少数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替岗、缺岗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种安全检查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使宿舍危险源被忽视,不能得到及时整改;对存在的宿舍危险源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使得宿舍安全事故更加容易发生。

少数宿舍管理职能部门不重视安全设施的建设和有效维护,造成安全设施陈旧、宿舍电线老化、消防器材过期、报警系统失灵等系列严重情况。少数宿舍管理人员在发生火灾时不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不知如何避险逃生,更谈不上从容指挥、引导学生按要求疏散。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宿舍安全危险源。

三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方法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的存在主要有上述三种形式,但很多宿舍危险源不是很容易就被人们发现,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辨识。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是控制学生宿舍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只有识别出学生宿舍危险源,找出导致学生致宿舍安全事故的根源,对其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才能有效控制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检查等方法。

1学生宿舍危险源问卷调查

在经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之后,组织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和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学生不安全行为、宿舍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按照危害类别填写危险源清单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宿舍危害因素,职能部门也可以编制“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对某个学生宿舍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发生过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等。

2学生宿舍现场观察

一般由本校安全管理专家、辅导员和学生组成现场调查组,对学生宿舍所有区域逐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在现场观察到的情况可随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从而能快速准确地辨识出宿舍危险源。如到某个学生宿舍,可以看宿舍是否有大功率电器、有没有乱拉电线等问题;在走廊可以看到是否有合格的灭火器材和操作规程,是否有严禁烟火警示标识,可询问宿舍管理人员是否了解应急程序、紧急逃生方法等。

3学生宿舍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表是指为了系统地辨识与诊断高校学生宿舍某一区域或管理组织措施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也就是事先把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按工作流程行为特征或部件进行分解,然后收集相关的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及公认的安全要求,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并列出清单,根据学生宿舍危险因素清单,从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安全技术文件要求中逐一找出对应学生宿舍安全要求以及达到安全指标应采取的措施,形成相对应的学生宿舍安全检查表。一般检查表所采用的内容包括:检查内容或项目、安全要求、检查方法、检查结果。

四学生宿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评价

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健康损害程度的综合度量。学生宿舍风险评价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以实现高校学生宿舍安全为目标,对学生宿舍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等进行辨识与分析,从而判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其严重程度,评价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大小,确定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对现阶段学生宿舍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与分级,根据评级结果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优良的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绩效,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从估计学生宿舍事故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分级。可能性分为极不可能、不可能和可能三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伤害、伤害和严重伤害三级,与上述分级相应,风险级别也分可忽略风险、可接受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危险等级的划分一般是凭以往的经验判断,或多或少难免带有局限性,各高校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各自的安全管理水平、宿舍环境及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和能力状况予以修正。

2定量评价方法

针对学生宿舍不同区域或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活动,可使用不同的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常见的风险评价工具和方法有作业条件评价法(LECD法)、矩阵法、预先危害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KA)、事件树分析(ETA)等等。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不仅考虑敏感学生(如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和能力脆弱学生(如大一新生等),还要考虑可能暴露于特定危险源下的学生的数量,对于可能导致大量学生伤害的危险源,如宿舍火灾,即使这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也要予以仔细考虑。

五学生宿舍危险源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目标,提出风险控制方案,实施运行控制,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绩效。

1高校学生宿舍风险控制原则

对于学生宿舍不可接受风险与重大风险,高校必须马上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直到风险消除或达到学生宿舍正常运行可接受的程度后,才能开始正常的宿舍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宿舍存在的中度风险,需要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对其监视与测量,以防止该风险变大,超出高校可容许范围。对于可接受和可忽略风险,一般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要考虑其改进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

风险控制措施或风险控制措施改进应遵循控制措施层级选择原则。首先选择消除学生宿舍危险源,比如可以通过改变最初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重新设电气线路。其次是降低风险,包括替代(用电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等)、工程控制措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防盗门、柜等)、标示、警告或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识、安全制度、进出许可证等)等。最后采用个体防护装备(防火面罩、手套等)。

2确定学生宿舍安全目标与管理方案

为了将高校学生宿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高校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并考虑上级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关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要求,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和宿舍管理部门、各相关岗位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可测量、可考核的学生宿舍安全目标。

目标要包括高校的三项基本承诺,分别是防止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要求、高校应遵守上级主管部门其他要求,以及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的承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目标的实施,要通过策划和实施一个或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来实现。管理方案要把相应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员,以保证方案的实施,还要规定实现安全目标的方法、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完成时间,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3对教职工和学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与能力

为了做好学生宿舍安全工作,需要高校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和全体学生积极行动。当然前提是所有人都意识到积极参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各相关岗位和全体学生在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都承担着特定的职责和任务,为使其正常运行,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完成其工作任务的知识、意识与能力。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的过程是各相关岗位人员和全体学生参与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通过开设安全课程或讲座,让每位学生和相关人员了解自身工作、学生和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提高应对能力,使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4建立学生宿舍安全三级监控机制

学生宿舍安全监控是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主体框架的核心要素,是管理机制运行的重要保障。可分为三级监控,第一级为学生宿舍安全绩效监视与测量,包括对管理方案、安全目标满足度、风险控制结果与成效、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监视,对学生宿舍区域设备、设施的监视等等。第二级为内部审核,高校定期对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运行状况做出评价,发现问题集中解决。第三级为管理评审,由高校领导层对内部审核结果、安全目标实现程度及持续改进的要求做出判断和调整。三级监控机制在内容上有所交叉,互相补充,保证了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的持续适用、充分与有效。

5学生宿舍应急准备和响应

在进行学生宿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时,已考虑到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相对于正常情况而言,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和后果。高校应主动评价学生宿舍潜在的安全事故和应急响应需求,要建立并保持联动应急计划和程序,规定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办法,提供充足的应急设备。同时要定期在宿舍区进行应急预防演练,测试其响应能力,评价应急和实际演练的效果。一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应根据应急计划和程序做出快速响应,预防或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这也是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S].2011.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8002—2011)[S].2011.

[3]刘柏林.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1).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4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甲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建筑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及管理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设施(危险源)。其次,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第三,企业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第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第四,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分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3)机械伤害。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4)触电伤害。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5)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7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3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以下几点,以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1)安全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的理念。2)安全法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形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3)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可行”。层层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4)安全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对不安全的设备、工艺管理进行科技创新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或消除各类事故发生。5)安全投入。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条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今后的一段时期,建筑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意识切实融入到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风险,防止事故发生,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结合相关政策法规,针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分类,提出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并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建筑工程,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公示制度 篇5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建工程都必须在工地现场将本工程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在建工地要在明显的位置悬挂重大危险公示牌。公示牌上标明重大危险源名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定专项整治措施,落实专人进行重点监控,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内容要随工程进度及时更换。

在施工过程中,有限的场地集中了大量的人、机、物,危险源较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正确地认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发生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

施工单位应根据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列出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关安全监控措施,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土方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含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网线极其复杂的基础、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4、30米及以上高空作业。

5、城市房屋拆除与爆破。

6、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7、起重吊装工程。

8、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米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9、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施工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辨识

1、安全网的具体悬挂部位: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房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侧边的具体位置。

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通设及三级配电(总配电房、二级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设置。

3、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机具。

4、高度大于2m作业面的具体部位。

5、可能遭受雷击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地基沉陷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带电、漏电的设备、机具设施和施工作业活动。

6、在堆放与搬(吊)运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和架体等情况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设施。

7、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

8、需要采取水平防护措施的井道、脚手架、洞口的部位、进料口、卸料、上料平台的部位。

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搭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0、施工现场及毗邻周边存在的高压线、沟崖、高墙、边坡等影响安全的因素。

11、施工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因素。

12、经论证确认或在交底中明确的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有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部位或作业活动,其他潜在有可能导致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等诱因)。

13、施工现场及周边的人员通道、入口的部位,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作业场所及部位。

14、外脚手架需要垂直防护的部位。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1、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集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

2、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急救措施等内容。

3、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经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需做较大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组织专家审批。

4、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技术要领,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5、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时,必须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6、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并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检查

1、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工程施工台账,每周对专项施工方案、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2、凡被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经常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沟通信息,确保重大危险源施工的信息通畅。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重大危险源施工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六个过程。

1、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

2、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如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中毒、特殊气候影响等)必须及时采取行动措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损失。)

3、危险分析,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确认危险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包括应急救援期间的负责人和特定作业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必要的应急设备、物资、器材、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6、预案的批准、实施,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 演练。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有效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

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紧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区域,要组织群众开展互救和自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控,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和恢复现场,将事故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险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

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事故的应急演练

1、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在演练后对应急救援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救援程度予以修改。

2、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1)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明确由谁向谁汇报,同时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扩大、(2)现场领导如何组织处理,同时在多少时间内向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

3、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1)重大事故发生后,由谁在最短时间内向领导汇报,现场如何组织抢救,由谁指挥,对伤员、财物的急救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2)项目部立即汇报,向谁汇报,多少时间,报告哪个部门,报告的内容、报警等。

文明施工知识

文明施工是指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施工人员遵章守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护等达到优良等级,现场整洁卫生。施工现场是建筑活动的场所,也是企业对外的“窗口”,直接关系到城市文明和形象。施工现场应当实现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施工现场实现围档、大门装饰化,材料堆放标准化,生活设施整洁化,职工行为文明化,做到施工不扰民。清扫施工现场必须湿法作业,严禁高空抛洒建渣,做到现场不扬尘。运输垃圾不抛洒滴漏,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施工现场物料堆放

施工现场的材料应按照规定的地点分类存放,做到一头齐、一条线、一般高,砂石材料成方,周围材料工具一头见齐,钢筋要分规格存放,不得侵占现场道路,防止堵塞交通影响施工。

施工作业现场文明管理

作业现场要工完场清,保持整洁,及时清理建渣,做到施工完一段清理一段。施工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及时运走,现场内各种管道应做好防护,防止碾扎,接头处要牢靠,防止跑、冒、滴、漏。施工中的污水应用管道或流水槽流入沉淀池集中处理,不得任意向现场排放或留到场外及河道中。

施工现场扬尘管理

1、在建工程建筑物必须使用符合额定要求的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围挡。确保严密、牢固、平整、美观、凡是有污染和破损的,必须立即更换。

2、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建应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分规格存放,设置标识牌。建筑材料、构件的存放,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做到整齐有序、稳定牢固、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和构建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覆盖)。土方运输车辆进入工地,要做清洁工作,车斗要有覆盖设施,确保周边环境不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按规定进行地面硬化。

4、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暂时不能清运的建渣必须集中用绿网覆盖并洒水。

5、生活区现场闲置空地种植一些绿地,美化环境,增大空气湿度,降低粉尘。

6、施工现场主干道、大门口周边每日安排人员进行清扫、洒水。

7、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必须冲洗干净,严禁渣土洒落。

8、四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禁止从建筑内向外抛洒扬尘。

9、清理楼层,脚手架等部位时,先洒水后清理,严禁用拍打等方式清理杂物。

10、各工种对当日的各种尘屑、砂浆等必须当日清理。按要求到指定的地点处理,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11、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垃圾清运应采用密闭式容器,日产日清,严禁随意倾倒,车辆在运输中必须覆盖,不得洒漏,严禁污染道路。

12、施工现场设置排水设施,保持排水通畅,不积存污水,不乱排污水,合理设置沉淀池,沉淀后废水可合理利用,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13、施工现场场地的地面要进行硬化处理。因施工没有硬化的地方要采取防尘措施,泥土不裸露。

14、散装物料、建渣采用密闭清运,施工现场清扫出的垃圾工程渣土采用袋装或密闭清运。

15、工地内闲置三个月以上的空地,对裸露的地区要进行防尘绿化。

16、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

17、施工过程必须设置密目防尘网,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物料、建渣、粉尘飞扬以及废弃物、杂物飘散。

18、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建筑垃圾。

施工现场宿舍文明管理

工地现场临时宿舍应做到被褥叠放整齐,个人用品有序摆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勤洗勤换,污水不乱泼乱倒,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室外环境整洁,保证好睡眠和休息。

施工现场卫生保健

1、宿舍应保持通风、干燥、有防蚊蝇措施。

2、生活办公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卫生。

3、炎热地区应有降温防暑措施,防止中暑。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等。

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

1>把好食品采购验收关,从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

2>半成品、熟食等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3>食品、原料、器具的存放,必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食品加工工具,容器和餐饮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5>食品加工后应当尽快食用;

6>食堂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有良好卫生习惯;

7>不食用发霉,变质食品,谨慎食用海(水)产品,四季豆、鲜黄花菜、发芽土豆等有潜在危险的食品以及主食(如凉菜)、熟食(如猪头肉)等易被细菌感染食品;

8>防止亚硝酸钠中毒,由于其外观、味道、溶解性等许多特征与食盐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作为食盐食用,导致中毒事故;

9>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避免苍蝇、蟑螂、老鼠等污染食品。

6、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避免多人共用一个饮水器皿。

7、供给含盐饮料,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

个人应遵守下列社会卫生规范

1、不随地吐痰、便溺;

2、不乱扔垃圾污物;

3、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

4、不从事其他有碍社会公共卫生的行为;

5、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6、不聚众闹事;

7、工作时间不喝酒。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事业,尽职尽责; 努力学校,苦练硬功; 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遵章守纪,维护公德。

特种作业主要工种职业道德规范要点

1、建筑架子工:严格标准,实施方案,材质检测,保证质量,横

平竖直,拉结牢固,搭拆安全,确保防护,节约材料,保护成品,精心作业,规范操作,文明施工,减少噪音。

2、建筑电工:严格标准,按图施工,绝缘良好,不准裸露,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防雨防尘,规范操作,劳动保护,安全施工。

3、建筑塔吊司机:严守规程,十不吊,岗前岗后,认真检查,鉴别信号,服从指挥,及时保养,爱护设备,停止作业,断电上锁,认真交接,上岗记录,规范操作,安全施工。

起重机械“十不吊”

1、超载和斜拉不准吊。

2、散装物件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准吊。

3、无指挥,乱指挥和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4、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准吊。

5、吊物上站人和堆放零散物件不准吊。

6、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准吊。

7、安全装置失灵不准吊。

8、雾天或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准吊。

9、高压线下面或离高压线过近不准吊。

10、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安全生产“十不准”

1、不准穿拖鞋和赤膊上班;

2、不准高处抛物;

3、不准在吊蓝内乘人;

4、不准坐扶手栏杆;

5、不准卧睡在脚手架上;

6、不准酒后上班;

7、不准赌力、赌食;

8、不准在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

9、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10、不准在禁火区内吸烟、玩火、烤火和施工现场打闹嬉玩。

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的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2、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不准往下或往上抛掷材料和工具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才能开动使用。

5、非电气和机械操作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6

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工程施工实际,辨识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和实施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完善和提高城市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预警机制,实施城市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现就我市建设施工安全行业监督管理角度,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方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文中相关术语

为了便于展开文中叙述的讨论,结合工程施工安全活动,特提出以下相关术语的表达:

1 施工场所:房屋建筑、隧道、路桥、码头护岸、管线、燃气等工程的施工现场。

2 施工安全危险源:由于建造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3 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活动中发生坍塌、坠落、触电(击)、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等意外,造成现场人员或居民伤亡或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意外;其危害程度按照建设部有关重大事故管理规定划分。

4 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其形成原因,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人、物、环、管)。安全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和规范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只有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其原因,才能有效监控事故(危害)的发生。

5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各方主体,在其各自安全责任范围对项目施工采取一切保护劳动者和居民安全健康、防止公共公众利益、财产损失和推进安全施工的管理活动。

6 不符合:任何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害、财产物质损坏或环境破坏的违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三、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城市建设活动的复杂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客观现实,加之有关方利益驱使或安全意识淡薄等,造成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根据有关资料反映,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占全国工伤事故的第二、三位。特别是在人口居住活动密集的市区、城中村施工,一旦发生坍(倒)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其涉及往往不仅是施工场所,也包括周围已有建筑、城市运营生命线设施(如供水、电力、燃气、通讯等)的使用安全和居民人身安全等重大公共公众利益;危害极大,乃至影响城市社会稳定。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笔者试图从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考虑,以组织的(宏观)为主和技术的(微观)相结合方法,对建设施工有关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

四、施工安全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 危险源的分类

城市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危险源两类,其意外危害发生后,会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

2 施工场所危险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对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危险源;对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危险源;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成(工棚、围墙等)失稳,可能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可能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可能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可能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危险源。

2.3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可能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3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危险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以可能危害社区的重要角度来看,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监控。

3.1 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等意外。

3.2 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可能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

3.3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可能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意外。

五、施工安全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固有危险分析,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可归纳为:高处作业、地基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应把建筑施工固有风险和工程项目地处城市社区环境相结合,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登记。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事故)形成主要有以下类型:坍塌、倒塌、高处坠落、火灾、爆炸等。

六、施工安全危险源防治

1 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地方(城市)政府规章、制度体系,出台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2 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3 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目前市、区两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如市工程质安站和同安区、集美区质安站的安全监督经费均从工程质量监督行政事业收费中摊销,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

4 制订和完善城市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不竞价费用,列为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适度提高工程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例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在城市街区的工程深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降水、隧道凿进的施工技术方案审查应考虑周围和地面已有建筑、设施的安全,不但要考虑支撑和支撑结构安全,还要采用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旋喷桩或冻结技术等)。又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5 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6 开展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的危险源登记。重大的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的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7 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实施对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的危险源及部位监控。

8 建立城市建设施工安全(政府的)和项目施工安全(企业的)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7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 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单元是指一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

1.1 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协调字[2004]56号文件中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有贮罐区 (贮罐) 、库区 (库) 、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九大类。

1.2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表1中列举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及毒性物质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和临界量, 表2中指出了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表2中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及《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急性毒性类别依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 20592-2006) 确定。

当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9中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根据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的多少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 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 则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 q 2, (43) , 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 t;

Q1, Q2, (43) , 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 t。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中方法判定重大危险源后, 根据计算值可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重大危险源, 以便于企业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申报登记。

2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8年8月2日,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 2人重伤, 6个储罐被摧毁。经过调查分析,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施工单位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 而企业本身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没有落实。

案例二: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 243人死亡, 65632人大疏散, 26555入门诊, 2142人住院, 损失9262.7万元。这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规划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井场在选址时安全规划不合理, 没有远离村庄, 在离气井500米的范围内有大量居民, 有的气井离村庄才几百米远, 最近的只有几十米。

通过以上事故案例分析可知, 建设项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等事故, 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此, 企业必须设置完善可靠的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重视安全生产, 防止麻痹大意、盲干、蛮干;加强厂内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

3 防范措施

3.1 事故前防范措施

(1) 设计安全防护距离

设计安全防护距离是预防危险化学品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危险化学品项目与周边被保护对象保持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 特别是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近年来, 危险化学品企业因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导致的事故风险日益突出[2]。

(2) 安全监控防范措施

通过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 采用数据采集、计算机通信等手段, 对重大危险源建立监控预警系统, 对危险对象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监视可能使危险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安全监控,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

3.2 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企业应当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 》 (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编制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 使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系统指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 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3.3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调研表明, 目前我国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质量不高。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甚至有的把标准化视为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的“行政审批”。因此,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成为各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 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切实加强对工艺操作的安全管理, 确保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2) 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是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 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过程中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4]。

(4)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监局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取得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参加专项培训, 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

(5)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专业培训和考核[5]。

4结语

随着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生产和使用量得不断增加,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潜在危险也急剧增加。为了减少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采取积极主动的安全措施, 不断进行安全教育, 控制重大危害事故的发生, 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

摘要: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 提出了企业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笔者认为通过采取监控措施、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S].

[2]高建明, 刘骥, 梁雪, 等.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8, 4 (4) :60-64.

[3]张国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 4 (8) :30-32.

[4]张文海, 陈国华, 潘游, 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定量评价方法[J].化工学报, 2004, 4, 55 (4) :682-685.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8

1.1临界量的确定问题

临界量的确定是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基础,是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关键判断因素。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相比,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在危险品的临界量方面进行了调整。新标准的临界量界定较清晰,使辨识过程中危险品的临界量确定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

但在实践中,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新标准只列举9类78种常见危险品的名称,另外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只按类别规定临界量,这样容易造成临界量辨识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缺失。

另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也未把生产动态过程考虑进去,例如同一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过程的危险性是不同的。如氢气在生产工艺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比其在常温、常压下爆炸危害要大很多。又如汽油储存过程中,由于装卸设备、周围环境等原因,同等工艺条件的汽油也会出现不同的危害结果。而系统设置相应安全装置后,如可燃气体报警器、自动联锁停车装置、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及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后,事故后果往往也不一样。

1.2危险物质实际存量辨识问题

目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仍然按照单元内危险品种类、数量叠加计算。辨识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GB18218-2009)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辨识单元内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辨识单元内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q,…qn为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Q1,Q2,…

Qn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

但是危化品的存在量与其工艺条件、储存介质等息息相关,如同一危险化学品储存在常压或高压下容器中的最大量的确定,是否取充装系数,计算结果会存在差别。

另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中“临时”的时间界定概念不太明确,而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量是随时变化的,这样使得在辨识过程中的危险品的存在量取值不够准确。如油库的汽油的储存量是否包括卸油油罐车内的汽油量等问题。

对生产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中间产品,往往存在数量不多或在已生成其他副产品,因此存在量难已计算,导致危险化学品存在量辨识与实际存在一定偏离。

由于危化品实际量的动态变化,如果按照实际量是否超过临界量辨识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那么会使辨识结果不够精确,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部门安全监管的。

1.3危险单元划分问题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关于单元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由于新、改、扩建等情况复杂多变,对“500米”这个距离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也会直接影响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

如分期建设的建设项目,在建设周期内,根据不同工期的完成情况,其项目范围内未必构成重大危险源,但当建设项目竣工完成后,将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如此造成重大危险源的相关安全设施该在何时动工,建设项目“三同时”如何落实的问题。又如工业园区内,不同企业生产、储存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如果单独进行辨识,往往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但如果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往往又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此造成政府相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存在疏漏。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建议

2.1按事故后果确定物质临界量

在按照危险特性辨识了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后,可通过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后果模拟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出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造成事故的伤害半径,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可取一致伤害半径,定义该伤害半径作为临界量分类的分界点。

以二甲醚为例,假设有2个单罐容积为1000m3的二甲醚储罐,二甲醚总容积为2000m3,储存温度为25℃,储存压力1.0MPa。以蒸汽云爆炸(VCE)为计算模型,计算出“死亡半径为48.74m,重伤半径为73.11m,轻伤半径为109.66m,财产损失半径为103.57m。国家相关部门或标准制定方可以给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爆炸半径和中毒半径的大小,如果计算出的半径不超过法定半径值,那么该二甲醚储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否则就构成重大危险源。

同一危险化学品,由于工艺参数、安全措施不同,如果仅仅从临界量来辨识计算出事故会有差异。如运用道(Dow)化学危险指数法、蒸汽云爆炸伤害模型计算出的伤害半径是否大于定义的临界量,来辨识其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按照事故后果确定的临界量更符合实际情况。

2.2从物质存在的种类和能量确定实际存量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重大危险源备案的有关要求,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原则确定。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危险化学品存量是该危险化学品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即在计算储罐内危险化学品存量时,以满罐计,不考虑装料系数;对于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间,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存量与设计最大存量中较大者,此时对于容器和设备内危险化学品存量的计算可按设计标准取装料系数进行折算。

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半成品、副产物、中间产物等,这些物质如只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具备储存条件,可不列入辨识物质内。

2.3以敏感点来划分辨识单元的范围

单元划分应灵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来划分。

单元划分可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所列9类人员密集场所做为敏感点,再根据爆炸和毒物等危险要求划分辨识距离,即在此距离内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可称为一个单元。

而工业园区的企业,单纯以一个工业园区为整体来进行辨识并不妥。工业园区的企业情况复杂,生产、经营、储存、性质不一,规模有大有小,一些小微企业之间仅距离一堵墙,对于这种情况,可将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均可划分为一个单元。相关政府部门可要求共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加强相互之间的安全管理,规定其相互间建立安全联动机制。

3结语

结合实践,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实际存在量及辨识单元的划分进行分析,建议按事故后果确定物质临界量,并建议从物质存在的种类和能量确定实际存量,同时提出以敏感点来划分辨识单元的范围,以期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从生产、储存、经营、使用等各环节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不断加大,种类也日趋复杂,潜在的危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在当地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响,甚至引起全球舆论关注。如2008年8月26日,广西宜州广维集团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500余万元。2015年8月12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这些事故的发生说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因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事关群众安全,社会利益,政局稳定。国际上针对重大危险源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标准。我国从上世纪80年开始重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陆续出台并更新了一系列标准。如2000年出台的《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为适应新的安全生产形势,2009年,颁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l8-2009),替代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旧标准。近期,国家安监总局出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相关新规定、标准颁布后,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产生了新的问题,如部分危险物质临界量取值问题,辨识单元划分问题,实际量问题等。本文针对近期重大危险源辨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591号.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S].安监总厅管三,2012,(44).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S].GB18218-2009.

[4]危险货物品名表[S].GB12268-2012.

[5]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十部门公告2015年第5号.

[6]王永强,刘承明,杜洪斌,张发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6).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9

目前有很多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相比较凭借经验分析的安全检查表法只能够依靠标准、规范和工作经验直观明确对照分析危险, 故障树分析法更能以系统的观点去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为对站内天然气储罐进行系统分析, 选择采用故障树法对天然气球罐进行风险源识别。

1 天然气球罐故障树建立

故障树分析 (FTA) 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 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 既适用于定性分析, 又能进行定量分析。事故树分析法以球罐失效为顶上事件, 从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各个方面, 层层剥离分析, 找到事故或故障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1]。

通过广泛地查找天然气球罐失效原因, 在有关数据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发现, 球罐失效主要由“泄漏”和“爆炸”两方面原因造成[2], 任何一个原因都可以造成天然气球罐的失效。广泛地调查与失效相关的各种因素, 尽可能多地统计已经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 以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从顶事件球罐失效进行演绎分析, 下一行使用“与门”与“或门”进行连接, 对失效模式原因进行分类, 层层分析, 一直追溯到按照失效责任分类的失效原因, 最终建立球罐失效事故树[3], 如图1所示, 其事件类型及名称如表1所示。

2 天然气球罐故障树分析

系统地归纳和实时全面地识别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危险, 通过周密系统的调查分析, 综合归类, 对客观存在的或者是尚未发生的潜在危险加以识别, 建立了天然气球罐故障树分析。

压气一站天然气球罐事故树定性分析采用最小割集法[4], 从而可以找出导致球罐失效的薄弱环节。最小割集是基本底事件所构成的集合, 集合中的全部底事件发生是造成顶事件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每个最小割集都是顶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 失效树中最小割集的数量表明了系统的危险性。采用布尔函数形式表达球罐故障树, 进一步简化布尔函数, 计算最小割集。压气一站天然气球罐事故树布尔代数方程式如下:

从布尔代数方程可以知道, 球罐故障树共有32个最小割集, 其中一阶割集15个, 二阶割集16个, 三阶割集1个。割集的阶数越小表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从而引起顶事件的概率越大, 因此15个一阶割集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知道, 影响压气一站天然气球罐失效的主要因素是附件失效、应力腐蚀开裂和外力作用这三个方面。为了有效避免这三类重大危险源, 应当做好附件的防腐处理, 不能使用材料有缺陷的附件, 设计和施工要符合规范,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应该对储存的天然气进行脱硫和脱水处理, 定时对球罐进行壁厚检测。还要对球罐运行进行动态有效监护, 防止第三方破坏,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球罐的影响。

3 结论

结合天然气球罐设计、运行、维护的相关资料, 建立了压气一站天然气球罐失效故障树, 求出最小割集32个, 通过定性分析辨识得到附件失效、应力腐蚀开裂和外力作用是造成球罐失效的最主要的三个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改进措施, 为防止球罐失效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摘要:压气一站球罐用来储存易燃易爆的天然气, 一旦球罐发生事故, 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 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预防球罐事故发生, 对天然气球罐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显得十分重要。采用故障树法对天然气球罐进行风险源识别, 通过最小割集计算, 确定球罐失效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天然气,球罐,危险源,故障树

参考文献

[1]艾婵.大型LPG球罐失效模式与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 2014:16-18.

[2]金恋.大型球罐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 2013:25-28.

[3]蔡昌全, 魏雨婷, 丁克勤, 等.大型球罐失效风险辨识[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7) :176-178.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10

一、文中相关术语

为了便于展开文中叙述的讨论, 结合工程施工安全活动, 特提出以下相关术语的表达:

1施工场所:变电站房屋建筑、变电安装、电力线路基础施工、电力线路杆塔组立、电力线路架设、配网等工程的施工现场。

2施工安全危险源:由于建造施工活动, 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3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活动中发生坍塌、坠落、触电 (击) 、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等意外, 造成现场人员或居民伤亡或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意外;其危害程度按照建设部有关重大事故管理规定划分。

4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 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其形成原因, 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 (人、物、环、管) 。安全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和规范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 只有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 找出其原因, 才能有效监控事故 (危害) 的发生。

5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各方主体, 在其各自安全责任范围对项目施工采取一切保护劳动者和居民安全健康, 防止公共公众利益、财产损失和推进安全施工的管理活动。

6不符合:任何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害、财产物质损坏或环境破坏的违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电力建设活动的复杂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客观现实, 加之有关方利益驱使或安全意识淡薄等, 造成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根据有关资料反映,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占全国工伤事故的第八位。特别是在电力线路施工中, 由于交通运输、高空作业、交叉跨越物多等原因, 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 的有关原理, 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笔者试图从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考虑, 以组织的 (宏观) 为主和技术的 (微观) 相结合方法, 对电力建设施工有关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

三、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周围环境重大危险源两类, 其意外危害发生后, 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

2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 施工装置 (设施、机械) 及物质有关。对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对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3存在于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1)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 悬挑架、爬架等) 、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 人工挖孔桩 (井) 、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 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 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 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 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6) 交叉跨越施工, 如跨越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公路、河流等, 特别是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施工。险源;对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4存在于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1)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 悬挑架、爬架等) 、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 人工挖孔桩 (井) 、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 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 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 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 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6) 交叉跨越施工, 如跨越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公路、河流等, 特别是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施工

(7) 人工挖孔桩 (井) 、室内涂料 (油漆) 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

(8)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 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 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9)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周围, 主要与工程项目所经过地段、交叉跨越物、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 从可能危害施工人员的重要角度来看, 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进行辨识和监控。

(10) 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 因为支护、项撑等设施失稳, 坍塌, 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 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电力设施的坍塌、坍陷、触电与火灾等意外。

(11) 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 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 倒塌等意外。

(12) 电力线路施工或高度大于2m的高空作业面, 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 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 (件) 打击人员等意外。

(13)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四、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固有危险分析, 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可归纳为:高处作业、地基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 应把电力建设施工固有风险和工程项目地处环境相结合, 进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登记。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危害 (事故) 形成主要有以下类型: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倒塌、火灾、爆炸等。

五、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防治

1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 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行业规章、制度体系, 出台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 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2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 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 有效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3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 目前系统内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如监理无安全监理费, 施工单位无安全施工措施费, 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

4制订和完善电力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系统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 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非竟价费用、而是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 降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5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6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对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 (地段) 、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工作) 。

7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 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

8建立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和项目施工安全 (企业的) 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

9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 (评价) 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在电力建设施工中怎样进行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 及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以及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危害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电力建设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治,类型及成因

参考文献

[1]《安全技术手册》,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力工业出版社, 1982年

[2]《电气防火》, 水利电力部。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8年

重大危险源辨识 篇11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预测预控;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60-02

1 企业开展作业现场危险预测预控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洛阳栾川钼业集团的领导以长远发展的目光对企业实行安全管理,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对危险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以及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企业管理中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危险源预测预控技术和手段,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运用预测预控管理系统,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成功实现自主性安全生产的转型,形成了具有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

2 危险源辩识

2.1 辩识对象

通常情况下,危险源辨识的对象应该是系统性的,包括企业完整的生产系统, 生产的工艺、设备设施以及生产环境等。为了提高危险源辨识结果的质量,危险源辨识的具体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设备设施、辅助系统以及周围环境。

2.1.1 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区域

企业生产中,生产设备设施和相关作业区域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对象。设备设施的標准以及安全状况、设备设施的工艺危险状态以及作业环境中工作人员的暴露时间等都是危险因素。

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企业要将危险源的名称、单位以及危险的级别和危险管理级别都要记录,对危险源进行排除。

2.1.2 辅助系统

生产辅助系统是指辅助主体生产的各类子系统,包括生产供电、消防以及维护检修等。辅助系统是安全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加强对辅助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分析子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辅助系统的检修,降低辅助系统对主体生产的负面影响。

2.1.3 外部环境

生产的外部环境是指生产系统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的生产位置、布局、外部供水以及自然条件等,安全生产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危险源辨识,减少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2 系统危险源辨识的损坏程度

系统危险源辨识的损坏程度,见表1,危险源管理级别,如图1所示。

3 危险预知活动的开展

3.1 危险预知训练

工作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定期安排危险预知训练,在危险作业中加强对认为危险因素的管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技术,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规范生产中的安全操作。

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作业区域中危险因素的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企业要根据生产区域的危险因素辨识结果设计训练课题,安排生产部门在安全时间内完成危险预知训练,数次训练后,统计训练的结果,形成系统的危险预知训练的依据。

部分高危险操作,企业要在危险预知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应急预案,确认预案设计可行性后,进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危险应变能力。

3.2 工前危险预知活动

企业生产前,要开展危险预知活动,工作人员上岗前,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危险训练的结果,确认工作人员、设施以及环境等因素,落实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

在安全生产中,要结合预知活动记录危险对人员、设施、环境进行安全确认,明确作业区域中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控制和监督。工前危险预知活动记录表,见表2。

4 结 语

目前,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已经推广了作业区域的危险源辨识和预测预控管理体系统。根据运行的结果显示,安全生产中的工作人员树立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危险源辨识和预测预控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研究 篇12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事故危害巨大,伤亡事故较严重,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的煤矿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设备老化、管理落后是产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对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各生产环节的自身故障及其相互影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即生产过程导致了事故,间接的原因是管理失效。本文就如何针对煤矿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使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等问题进行研究。

1 危险源相关论述及煤矿危险源概念

1.1 危险源相关论述[1]

“危险源(hazdar)”,“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等概念,是伴随着如何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而出现的。但究竟什么是危险源,到目前为止在理论上还没有确切的界定。

危险源有文献定义为:“是对人类自身,财产,环境有损害潜能的固有的物理、化学属性及危险物质,操作环境及意外的致灾事件等”,该定义没有全面考虑到致使各类危险发生的全部因素,只考虑了外部物质影响。还有文献定义为“是存在于生产系统中,并能产生和释放能量的各种物质,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足以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该定义忽视了人的因素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但前面两个定义都认为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1.2 煤矿危险源定义

煤矿危险源定义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煤矿人员的管理、控制、决策等一系列活动的影响,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以及设备等物质意外产生和释放能量造成人身伤害、职业危害、设备以及财产损失的各种危险因素[2][3]。

该定义综合了危险源的观点,认为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生产系统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人的管理、控制、决策等因素的影响,物质意外产生和释放能量造成人身伤害、职业危害以及设备、财产损失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考虑人的危险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完善安全法规、安全监察制度,更有利于彻底分析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2 煤矿危险源辨识

2.1 煤矿危险源系统结构

针对煤矿各系统复杂的特点,从安全系统工程出发,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煤矿危险源系统结构组成以及致灾因素特点。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将煤矿危险源系统的结构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即分为:致灾因素、抑灾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时倾向于致灾,有时倾向于抑灾)[4]。

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矿灾害的发生,其产生的能量来自危险物质或危险结构,而导致发生的因素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也可能是系统的软硬保障安全系统的故障所致。另外,危险物质或结构自身性质的变化也导致灾害的发生。与煤矿生产系统相对应,构成了危险源系统结构。

2.2 煤矿危险源的特性

煤矿生产系统,是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进行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呈立体分布,随着开采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维持生产安全性的因素间的作用以及种类等有其独特性。因此,煤矿危险源有其独特的特性。

2.2.1 根据煤矿危险源的概念,煤矿危险源造成的重大事故涉及范围的一般局限于矿井内部,例如:瓦斯、顶板、煤尘等造成的事故。

2.2.2 在煤矿重大事故中,导致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的根源,既有井下采掘系统内危险物质与能量,例如:瓦斯、自燃的煤、爆炸性的煤尘,也有采掘系统外的失控的能量和物质等,例如:大面积冒顶事故中具有很大势能的岩石、透水事故中有很大压力的地下水或地表水、瓦斯突出事故中在地应力与瓦斯压力作用下突出的煤、瓦斯及岩石等。

2.2.3 煤矿危险源具有动态性。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区的接替以及水平的开拓等进行,不仅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发生变化,相应的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也伴随着生产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可能导致危险源的状态发生改变。因此煤矿危险源致灾因素及其状态具有动态性。

2.2.4 煤矿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和能量具有积聚性或叠加性。当通风系统不良的情况下,瓦斯浓度可以积聚到爆炸下限5%,甚至到燃烧浓度以上。又如老空区、废旧巷道的积水,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的逐步增大等。

2.2.5 煤矿危险源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煤矿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灾害事故发生表现出灾害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一定浓度的爆炸气体,充足的氧气和火源三者的情况下的结果。然而在实际中,瓦斯积聚的发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同一矿井的不同的工作空间,瓦斯浓度的变化也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因而瓦斯浓度状态的变化具有随机性。

2.3 煤矿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能量意外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第二类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导致限制能量措施失衡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5]

有学者在两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三类危险源,即由于人的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误(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不安全行为、失误等造成系统失衡的危险源。[6]

结合前面的两类危险源来看,第三类危险源是潜在于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背后的神秘杀手,不易辨识,第三类危险源出现为危险源辨识戴上新的辨识眼镜。因此第三类危险源与第一、二危险源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利用三类危险源的对危险源分类可以包括所有的关于危险源分类的观点,很全面反映危险存在的因素和根源,为从多角度分析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虽然煤矿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但从三类危险源出发分析煤矿危险源,可以为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4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煤矿危险源识别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类[7]:

2.4.1经验分析预测法。就是应用安全检查表、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作出定性的描述。

2.4.2 理论分析法即利用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分析模型分析。理论分析法可分为:(1)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如: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等;(2)安全分析法。安全分析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即从事故中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隐患,称为事故分析,如:事故树分析方法(FTA)、事件树分析(ETA)、因果分析法等。

2.4.3 另一类是安全分析模型。

2.5 煤矿危险源安全评价的几个步骤[8,9,10]

2.5.1 评价前的准备和整理。

包括矿井评价对象和评价的范围、收集矿井地质条件、设计资料,有关的规程和技术方针、技术装备的要求、人员配备、工作制度、劳动组织形式、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事故案例、现场调查以及制定评价实施计划等。

2.5.2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主要应用危险源辨识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事故的致因理论、检查表、事故树以及因果分析法等)分析危险的性质、模式、范围及发生条件,危险发生的影响范围、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等,最后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

2.5.3 评价过程。

水、火、瓦斯、矿尘、冒顶是煤矿普遍存在、危害最为严重的五大灾害,而且煤矿生产相当复杂,对煤矿作整体评价不可取。然而可以对煤矿生产系统,有些在空间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例如: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作为一个单元来评价。也可以根据事故致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系统划分为数个相对独立的评价单元。这样便于评价操作、灾害控制、安全管理。依据各单元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安全评价对象指标数据和资料收集、整理)选择恰当的某一评价方法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据得到的评价结果,确定评价的安全(风险)类别。

2.5.4 风险控制与安全对策。

根据评价对象的安全类别,对高于安全等级的危险必须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减少或控制危险的措施。对评价结果为可接受或允许的风险,应采取对策防止煤矿生产条件变化时危险增加。

3 煤矿危险源管理与控制

研究危险源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管理和控制即降低所评价对象事故发生的危险等级,使评价的对象得到最佳的安全状态。经过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评价后,能清楚地知道所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等级以及引起危险的因素。

对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就是要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预先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危险源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如图2所示[11]。

首先,要科学地辨识和评价危险源,确定危险源风险(安全)等级。经过评价,可以得出风险值,如果该值低于许可风险,则进行一般日常管理、监察与监测,否则,必须制定危险源管理与控制计划(整改),审核危险源管理与控制计划效果。无论安全等级情况如何都必须考虑事故发生后的措施,包括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最后,综合分析危险源并提交安全报告。上述各个环节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完善整个体系,才有可能有效地遏制恶性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1) 煤矿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的辨识,是构造煤矿生产安全系统的关键基础,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前提。只有辨识了煤矿危险源之后,才能科学的确定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和控制煤矿危险源。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不仅存在,而且形式多样,很多危险源不是很容易就被发现,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的种类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2)煤矿危险源安全具有相对性,其相对性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同一安全等级对于不同的煤矿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机械设备,评价执行标准、生产环境等不同,对待安全(或者说风险)的态度也有差异。因此,对安全生产过程越简单,危险源风险意识越强,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第二,同一生产活动,对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方式、决策方案或执行措施不同,也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安全)后果。从危险源风险(安全)标准方面来说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大有小,大的风险可能导致煤矿企业发生事故,甚至是特大事故。

摘要:探讨煤矿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及危险源评价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危险源特点及煤矿危险源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

关键词:煤矿,危险源,辨识,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显政,杨富.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20-217.

[2]高新春.煤矿通风安全状况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29(5):23-26.

[3]程卫民.煤矿安全评价中评价指标安全度值的确定[J].煤炭学报,1997,(3):276-279.

[4]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100-127.

[5]钱新明,陈宝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4(3):16-19.

[6]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85-96.

[7]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2-84.

[8]周长春,黄元平.矿井安全评价中的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36-42.

[9]愈书伟.煤矿可靠性工程引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123-136.

[10]陈宝智.危险源辨识控制及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上一篇:贸易成本下一篇:Let’s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