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危险源管理制度

2024-06-29

重要危险源管理制度(共8篇)

重要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1

重要危险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要危险源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对于重要危险源实行分级控制、重点监控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章 级别划分

第三条 危险源分级:

危险源风险评价采用LEC法进行,根据危险源风险评价的结果(D的数值),分为五个级别:

一级:D > 320,极其危险; 二级:320 ≥ D >160,高度危险; 三级:160 ≥ D >100,显著危险; 四级:100 ≥ D >20,一般危险; 五级:D ≤ 20,稍有危险。

第四条 风险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危险源,确定为具有不可接受风险,为重要危险源。

第五条 重要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施工范围,各单位应根据实际辨识和评价确定危险等级。

(一)高边坡土石方开挖、支护及不良地质段开挖。

(二)爆破施工、导截流施工、深基坑开挖施工、洞挖施工、斜井竖井施工。

(三)高处模板施工、大模板施工、桥梁施工、脚手架施工。

(四)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存放、使用。

(五)大件运输、大型设备制造及大型金属结构制安。

(六)特种设备的安拆、运行。

(七)大件起重吊装施工。

(八)场内上下班班车。

(九)重要临时设施施工。(如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现场临时供电线路施工;厂内施工道路建设运行等)

(十)电力生产设备的故障运行。

(十一)电厂大坝、尾矿库的病险运行。

第三章 管理与监控

第六条 重要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建档

(一)重要危险源主要由项目部建立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经验的工人或聘请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危险因素辨识及施工作业风险评价小组,组织辨识、评价,并建立档案和管理台帐,也可由上级单位组织辨识和评价。

(二)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危险源的,报项目部所在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各单位应对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价进行复查确认,并建立档案和管理台帐。

第七条 属于国家标准中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按照规定向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 存在重要危险源的部位,应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管理要求,并加强巡查。

第九条 各单位和所属项目部应对重要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保证所需资源的配置,确保重要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条 各单位应根据情况变化,对重要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评价、调整重要危险源管理对象,以及监控措施。

第十一条 对于一级、二级、三级重要危险源,应按照股份公司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第十二条 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危险源和属于国家标准中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应将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情况(位置、危险等级、事故发生方式、已经采取的监控措施)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重要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社会对危险化学品的需求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而化学物品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也越加的广泛, 虽然危险化学安全生产的状况在逐渐好转, 但是从近些年重大事故发生的频率来看, 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不到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首要原因, 因此各级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管力度, 并完善管理内容和细化管理要求, 总结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的共性问题, 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方法。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1. 国内重大危险源事故统计分析

近些年来, 随着石化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崛起, 化工生产经营已经占据了整个制造业的30%以上, 带动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发展, 成为经济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06年—2010年期间全国范围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49起, 事故造成879人直接和间接死亡, 给国民经济和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490起化学品事故当中有70起属于较大安全事故, 5起属于重大安全事故, 下图1为历年事故发生的次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期间,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次数在逐年减少, 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逐渐下降, 但是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类别来看多数属于火灾和容器爆炸以及中毒窒息, 在这些事故中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较多分别为227起和168起, 属于化学品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 这主要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以及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从整体上来看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如下图2所示。

从图2中分析可知, 江苏、山东、湖北三个省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概率极高, 这与地区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关, 这三个省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较为频繁, 因此事故发生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的省份, 该统计数据可以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制定防范措施提供重点监管对象。

2. 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某农业大省, 该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规模较小, 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多的漏洞, 因此分析研究江西省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可以大致了解国内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情况。

该省多数化工园区的规划不合理, 很多化工生产企业之间只有一墙之隔, 没有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距离。也因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导致化学品事故频繁发生。截止到2013年10份, 该省有备案的危险源共162个, 从2005年开始至今共发生事故26起, 造成42人死亡, 其中较大安全事故6起, 而且该省份的事故发生次数与月份有一定的关系, 如下图3所示。

出现图3中所示的规律其实不足为奇, 这是因为当企业出现事故之后, 园区内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严格, 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和时间的推移, 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意识就会淡化, 管理出现松懈, 导致事故再次发生。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 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 相应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则相对比较落后, 因此引发了一些列的重大安全事故, 例如近几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爆炸事故、化学品的火灾和泄露事故、化学品的环境污染少回顾等, 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000年6月30日, 广东省江门市某烟花生产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造成36人当场被炸死, 200多人被炸伤, 事故造成附近厂房和多所民居遭受严重破坏, 事故调查总结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不到位, 并得出当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不到位

未按照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虽然危险化学品辨识标准作了修订, 但是相应的分级和申报等文件和标准却没有更新, 导致很多化学品生产企业按照新标准辨识之后无法与后续的分级、建档和管理等工作有机的衔接, 因此很多企业依然沿用着已经废除的辨识标准, 增加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 重大危险源档案不完善

2011年152月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40号令, 在正式实施之前对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内容和, 因此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完善的档案, 而当56号文件出台之后, 与新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有很多不同之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重大危险源档案梳理工作[1]。

3. 重大危险源监控有漏洞

同样在40号令颁布实施之前, 国家对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 强制性的要求很少, 多数条款是推荐性的, 同时企业在建立监控网络时, 无法对内部的危险源做全面的监控, 监控对象遗漏、监控点位不足等, 无法切实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4. 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不全

多数企业没有针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安全警示标志, 虽然有部分企业树立了安全警示牌, 但是内容却不全面, 而且安全警示牌破损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和处理, 难以切实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5. 重大危险源管理内容不清晰

就目前而言,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内容相对比较新, 颁布的时间较晚,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 例如: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配备等没有具体的要求, 也就很难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而且重大危险管理工作和相关文件与企业其他的安全管理工作交叉、混合, 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降低危险化学品危害的第一步就是对危害性的物品进行识别, 这也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要分析和判断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性、有毒性以及腐蚀性等, 针对这些特性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然后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报告并登记, 为了防止重大拿权事故频繁发生, 必须从政府、企业以及群众等多个方面开展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1. 政府相关部门应各尽其责

首先是各级监管部门要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化工生产和经营企业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上报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根据企业提供的重大危险源信息, 制定有真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并制定重大事故发生后的减灾措施;再次要建立三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体系, 包括:国家、省和市。各地方政府必须对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调查、评估和监察, 主要是为了检验企业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控制[2]。最后要建立国家、省和市三级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对于突发的重大危险事故要确保将后期灾害降到最低, 减少对公共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责任

首先企业要根据国家颁布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法规, 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有正确的认识和辨识, 并将重大危险源的详细信息上报给政府的主管部门, 为相关部门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其次, 企业自身要对内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主要包括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发生之后产生的后果, 并结合评估的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最后要采取完全的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 如:建立危险化学品组织管理措施是避免化学品产生危害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管理,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安全管理教育, 并组织和建立应急救援工作队伍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因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应急救援方案, 并且要在企业中经常性的进行救援演练, 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防患意识, 而且遇到危险事故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身伤亡[3]。

3. 将重大危险源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是执法监管部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在当前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只有将重大危险源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重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尴尬局面。

4. 企业要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同时也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职工是接触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主体,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 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赋予职工监督企业安全管理漏洞的权利,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重大危险源对群众生命健康的威胁和危害。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忽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因此需要对当前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态度,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管, 并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专项整治行动, 坚决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敏康, 郑宇, 黄同林, 夏巍巍.江西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及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4, 11 (03) :1-6.

[2]吴宗之, 张圣柱, 张悦, 石超, 刘宁, 杨国梁.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14 (07) :5-9.

王澍 建筑师是重要又危险的角色 篇3

“整个社会对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完全丧失了真实的情感。我们只是习惯把‘传统’这个词挂在嘴边,但传统对中国现代人应该说没有任何意义。”

尽管在大学就把一切都想清楚了,但王澍没想到今天的建筑业会面临全盘商业化,理想主义的视野里想象和描述的那些内容很大一部分最后变成了商业化的产物。80年代,谁都理想主义过,也都批判性过,90年代是一个检验,大批同行一头扎进了商业里,遇上了他们认为的最好的时代。

而王澍却朝着与人群相反的方向,完成了他的前两次自我放逐。本科时,他一半时间在读哲学,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读的是哲学系,而不是建筑系。当时,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但并不确定,10年后,他确定无疑,在所有人认为他该大干、快上的时候,毅然选择从深圳回到杭州。

后来,他开始把读大学时想清楚的事情付诸行动,他做的建筑都是他曾在嘴上描述过、用文章想象过的。

“我比较早意识到,建筑师这个行当在今天这个社会的角色有多重要就有多危险。它核心的问题就是你对这个世界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看法。我始终深信不疑的、支撑我这么多年思考和奋斗的其实就是我始终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世界,就像我面对现实,我不相信现实只有这样一种。这个空间也许就是一种潜力,你通过努力一点点把它揭示出来,让更多人能够体会到。”

自然的建筑不怕脏

人物周刊:杭州这个城市是否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

王澍:杭州对我最大的影响其实还是这一方山水,最后还能剩下一片山水,让我们有一个可以住在城市里的理由。杭州的山水我觉得特别好,因为它是我们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你平时很忙吧,但你总知道旁边有这个山水陪着你。偶尔从湖边或某个桥上一过,你突然看见,那么美!你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么丑的城市里还有一片这么美的山水,何其幸运!山水在中国人的历史情怀里头太重要了,不太有人胆敢碰,所以它还能保存到现在,我们还可以住在它旁边。

人物周刊: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带有杭州特色的东西?

王澍:最喜欢的其实是很多小角落,主要围着西湖边,有很多这种小的角落。我觉得杭州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一个所谓的风景区或主题公园,很多日常的生活都汇在里面,所以它就一定有很多不经意间的那种很朴素自然的小角落。有一小片山峦,或者有一小片水,几棵树,一个朴素不起眼的房子,甚至几步台阶,诸如此类的地方很多。

人物周刊:你觉得能代表杭州的形象是什么?

王澍:市井,有一小部分吧,只能这样说。我刚来的时候是80年代末,那时还比较多。其实真正的变化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我觉得杭州老城的市井,可能还剩下大概十分之一吧。80年代末,这个城市开始改造,杭州原来号称是十万烟火,现在大概还剩一万吧。因为市井的生活是和房子在一起的,你住在老房子里,你就有市井;你住在新房子里,市井就会消失,特别有意思,建筑会把生活完全颠覆掉。所以我估计杭州现在10%应该都不到,剩下的市井里面大部分老居民都把房子租掉了,自己搬到新房子里去了,所以现在的市井还有一点。

人物周刊:你说过喜欢水,江南这种环境是不是特别适合你?

王澍:到现在为止,我做的建筑,即使在没水的地方,我都会把它做得好像和水有关,因为它与精神、灵魂或者某种生活方式有关。西方建筑的核心就是火、一个壁炉,我一直觉得中国,特别是南方建筑的核心实际上是水。围绕着水发生很多的事情,除了水塘,包括屋顶上,下雨下到屋顶上,檐口上滴下来的水。你看从很多屋顶上流下来的水,顺着各种排水器跑到院子流到某一个地方,小的水、大的水,水沟、水塘、大的湖泊等等。它很滋润,生命需要这样滋润。再一个呢,它很安静。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安静的东西,我做的建筑也越来越安静。我是60年代生的,在典型的红色革命背景里成长起来,但整个心理状态会慢慢有变化,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和我待在杭州是有关系的。

人物周刊:水多了,建筑表面容易长苔藓或者其他东西,怎么办?

王澍:我其实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就是因为感觉到除了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生命,这些生命和你住在一起,你的苔藓跟你住在一起,还有一些花花草草跟你住在一起。以前我们学的现代建筑都是特别人工化的,它希望建筑是干净的、很酷的,我经常称之为像医院一般窗明几净的,或者说像监狱一般冷酷的。现在整个现代建筑的语言带有这样一种特质,而慢慢地我逐渐开始转向,开始喜欢有生命的东西跟我在一起。那么,你怎么样能够设计一种建筑,让大家接受跟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你要想办法去解决的。

人物周刊:但现代城市人好像更喜欢那些干净的。

王澍:对,现在很多人都说向往自然,但很多女人看到一只虫子就会大呼小叫,你真的要是跟自然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多虫子的。我觉得人的心里其实有很多这方面的愿望,甚至有点像基因或者密码,或称之为回忆,你的生活当中累积了很多这样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建筑前面你做一个很酷的立面,让大家最多站在前面摆一个POSE,拍一张照片。可是如果你在前面,像在南方给一个檐口,那下雨的时候他就会待在檐口下,只要待一会儿就会把忙碌的事情暂时忘掉,就会看见雨水从檐口上滴下,滴在地上,多么好看。所谓诗意的东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可能产生。如果你在他前面,再小心地种上一两棵大树荫,那你就可以想象,南方夏日的骄阳下,这里会有一块树荫,在树荫下你再给上一两张长凳,就有人会坐下。我做设计的时候最喜欢做这一类小小的设置。我会想象,比如说一个门,打开一半,或者说一个人透出头来,露出半边脸,前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他的门口应该有一棵树,树下面又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一段廊子,有一段檐子,他又会发生什么;那有一个水塘,水塘边又会发生什么。一个窗户设置多高?设置低的话别人可能站在窗边就可以直接看到你的室内,如果你把窗户设置得再高一点,你可以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你等等。其实建筑真正细腻的东西都在这里,这和你的生活直接有关系。

人物周刊:水太多会不会让建筑表皮容易脱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王澍:我的原则特别简单,如果你使用了易于脱落的材料,你只要考虑一件事,就是它的维护要特别简单。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真正长久,但建筑师要想这个问题,就是建筑要容易维护。比如你看到眼前的地面的做法比较粗糙,我记得一开始做的时候工人就不会,怎么做都觉得不是我的要求。有一天,一个特别聪明的工人问我,“是不是像我们老家村子里水泥路没浇好,质量比较差那个样子”,我说差不多。当然这需要一个特殊工艺,浇好后用水轻轻把表面一层水泥浇掉,这个工艺是很讲究的,但它有个好处就是你10天不扫地也没问题。建筑的维护其实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所有所谓先锋的、现代的、闪闪发光的现代建筑都有这个毛病,它需要大量的保洁人员,不停地擦,只要一脏就不能看。我经常说,真正能够融入自然的建筑应该是不怕脏的,自然的风霜、雨尘等等它都能够经受。

人物周刊:这种建筑的持久性也能经受得住考验?

王澍:这是一个辩证的、相对的概念。对我们今天的建筑体系来讲,讲持久性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混凝土这种结构本身就不持久,我们现在主要是用混凝土,这是全国用量最大的材料,它最便宜,就用得最多。所有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都围绕它建立起来。我们生活在一个临时性的时代中,现代建筑所用的材料都不是为了持久,而是为了让你快速消费,消费完了以后就烂掉,你就准备要第二个房子。它是在一个生产消费当中,让你来反复地消费和浪费,不浪费就没有消费,这就是现代社会。我现在探讨比较多的是,很多人说的传统,其实是另外一个体系,更加接近自然材料系统的这个体系,这个体系里的持久性怎么去做,是我感兴趣的。

人物周刊:这个体系里的持久性怎么去维护呢?

王澍:中国的整个哲学,包括我们的建筑,都特别接近道家,我不是永久的。像西方人用巨大的大石头,让这房子千年不倒,他们都是这样想问题的。中国所有建筑都不是这个样子。我们是用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所谓就地取材,这些材料其实并不高级,但我们设计了一个弹性的系统,这个系统允许我们可以不断修改,不断把坏的东西用新的东西替换,很方便。

按道理,中国所有传统的历史建筑都应该在100年内倒塌,200年内完全消失,我们居然还说有一栋建筑是唐代的,为什么,这不可思议啊,它怎么可能存在这么久远?但实际上它精心设计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直不停进行变化,被替换,最后你可能会发现一栋唐代的建筑立面有30%的材料可能是唐代的,有70%是在后面的一千年当中被无数次替换,这就是中国的东西。我们是以变化来体会永恒的,这才是中国文化,这个变化指的是自然的交替,不是我们今天这种颠覆性的、摧毁性的。

工业化使真实的生活丧失意义

人物周刊:你觉得城市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澍:城市化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太快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活中本来是慢慢自然积累起来的东西,突然就变得没有价值,你进入一个很快的通道,所有东西都是为了一个比较功利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个结果,这对人心的影响特别大。大规模的工业化实际上非常单一,它要快速,就必须用简单复制的办法,快速地繁殖下去。这套繁殖的做法对我们原来很真实的生活是强烈的破坏。我们真正的生活是一点点出来,充满了差别,非常丰富,也包含了你所有的回忆,积累起来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这样一种快速改变的办法使一切丧失了意义。很多人喜欢讨论传统和现代的城市的关系,我更愿意讨论某种真实的生活和快速制造、像方便面一样的生活,这两种生活的区别。

人物周刊:方便面一样的生活是什么样?

王澍:大生产其实是让你反复浪费、反复生产、反复消费的一个过程。我就在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比如说我现在为什么会去思考土,因为混凝土建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基础,这个基础对土壤有深度破坏性。任何地方造过一个现代化的大建筑,这个地方除了长野草之外,别的都不易长。是不是有一种不破坏土壤的建造方法,这是我现在感兴趣的。

人物周刊:真实的生活是回归传统,还是从传统中找到真实的状态?

王澍:我主要是在找真实的状态,因为传统都回不去了。我们经常把传统理解为老东西、过去的东西。其实传统是一个跟过去东西有关、但今天还围着你的活生生存在的东西,不是已经没有的。这个活生生的东西在你身边迅速消失,这才是大问题。

人物周刊:你说过最质朴的手工艺包括那种材质可以化解文化冲突,如何实现的?

王澍: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人心的转变,因为你真正做那种朴素、手艺的东西,都需要用心,需要让你的内心从喧嚣当中定神,汇拢到一个你眼前的事物当中。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中国现在所有文化活动最缺乏的意识和精神,我们都太关怀外部的东西,对自己手边的东西不在意,它需要有这样的转变,就是从那种宏大的篇章、叙事当中转回来。

人物周刊:那么实现或者说起效了吗?

王澍:这个明摆着就是已经失忆了,大家的失忆不仅仅表现在过去的东西被摧毁,你可以看到,你真实的生活被摧毁,但我们几乎看不到有人在愤怒。我记得哪个作家曾经说过,当大家遥远地看到死亡的时候,他会非常地激动,会讨论死亡。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会特别平静,没什么反应,因为它已经发生了。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发生的事。不仅传统已死,我们真实的生活,基本上都在死亡的边缘。

人物周刊:我们的城市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澍:当代中国,一切都在发生改变。我们所有的城市都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扩大了10倍。你可以看一下、研究一下中国城市的地图,几乎每个城市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今天在中国所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像现代建筑这种高楼大厦是西方一小拨人的理想,这种东西在西方从来就没有能够真正大行其道过。前两天我在南非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发言的时候说,现代建筑的先驱们,现在应该是在放怀大笑,因为他们曾经描述过的未来远景,在中国彻底地实现了。只不过这个实现的后果好像有点恐怖。西方有一个词叫作monster,怪兽,中国现在所有的城市都充满怪兽。

人物周刊:建筑和人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澍:建筑是人生存里的一大块内容,但在今天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制度里,可能除了农民还有一点机会和权利可以在自己家里弄,基本上,一般城市里的人既没有这个权利,又没有这个机会,可能剩下一点点权利就是搞一下自己家里面的这点室内装修,所以大家那么狂热地在家里做装修,这是你最后的一点权利和机会。对外面的建筑、整个城市的环境,你几乎没有说话的余地,没有权利,你不参与。你被动地被安置,就像是别人都替你设计好,你只不过是需要填充的内容。

你画的图可能把别人的生活改变

人物周刊:建筑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体现自主意识?

王澍:我觉得这个非常困难,但还是取决于建筑师自己,因为你没办法依赖什么外界的力量。很多建筑师喜欢找理由和借口,做不出好的建筑有各种原因,有甲方的、造价的、施工的、社会的原因。我一向主张这些原因都不必谈,因为你都决定不了,你惟一能决定的就是你自己,你能做什么样的建筑,你是不是自觉意识到你在做什么,你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这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剩下就是你如果得到机会的话应该怎么做。

人物周刊:在建筑业里,建筑师的作用有多大?

王澍:想变成艺术家几乎是所有建筑师的梦,但绝大多数建筑师永远都当不了艺术家。想变成工匠是现在极少数建筑师的梦,其实也非常难以做到,大部分建筑师基本上是跟工程师或者办公室文员类似的角色,就是成熟生产线上的高级工人,为了快速生产的目的,画一些他们习惯画的图纸而已。这个时代建造的量特别大,规模特别大,这种规模已经到能够颠覆一个社会的传统,甚至改变大部分人的生活。这时候建筑师实际上扮演着一个很重要又很危险的角色。重要是因为你画出来的图居然把别人的生活都给改了,危险就在于你没有意识到你做的事情的后果,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当中,这个时候特别危险。

人物周刊: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王澍: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建筑师应该要有真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筑师绝对不仅是专业的从业人员这么简单,因为你对人生活的影响太大,你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太大。这是在现代发展史里头罪孽深重的一个行业,你一定要对这件事有认识。以这样一个起点,你做的事情能真正面向真实的生活和更好的自然,你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是我对建筑师的一个基本想法。你需要有这样一种理想主义情怀,同时你又知道具体如何做,真的会做,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就是好的建筑师。

中国文化的根是乡村文化

人物周刊:你说90年代初走过的那条路,到90年代末才确定无疑地继续走,具体指什么?

王澍:简单说,主要是和我当时做的一些老建筑改造工作有关。在改造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原来你在学校学到的现代主义、从一块空地或者一张白纸就可以设计的方法不管用了,因为你面对的东西已经存在,改造其实就是要跟它对话。我在90年代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做这样的工作,但没有意识到它可以变成一种不同的建筑设计的哲学或者做法。90年代末,我才意识到,哪怕做一个全新的建筑,我仍然可以做。所以简单一点说,如果有什么真正特殊的做法的话,我做的每一个新建筑,都像是对某一个旧建筑的改造。我可以在某一块空地上做一个全新的建筑,你仍然会感觉到,这是对某一个旧建筑的改造。

人物周刊:这个“旧”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还是对具体空间的回忆?

王澍:都有,但很重要的还是依据某种现成物、现成品。这是有一点从当代艺术里头来的观念,让我想起“杜尚的小便器”。对我来说,比如像这个建筑里头我用了宋代的桥梁结构,这个结构对我来说就像“杜尚的小便器”差不多。

人物周刊: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你如何看这样的现实?

王澍:这个现实仍然需要我们出来做事。我获得普利兹克奖后,有个美国建筑理论家给我写了一个很短的东西表示祝贺,其中就有一句话:祝贺你,这是抵抗建筑学的胜利。我主要的思想重心就是在乡村,包括在城市里做的建筑,我都称为从乡村里学到的东西,我把它用到城市中,试图用这个东西来反向地影响城市。这就是坚持以乡村为某种精神和思想根据地来抵抗城市社会的一种行动,可以称之为一个建筑师的抵抗运动。

人物周刊:你有乡村情结?

王澍:乡村情结其实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情结,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乡村文化。它不是我们用西方的观念说有城市、农村,中国文化从来不是一个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我们的城市和农村之间贯穿始终的其实就是比较乡村的东西。这是一个更加面向自然、远离权力和利益争夺的世界。至少我觉得从魏晋开始中国人就已经树立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型,一直在这样做。所以你可以看到历史上我们留下来的关于城市的记录特别少,关于乡村的记录特别多,因为整个生活的重心不在城市。

人物周刊:你对城市的情感是比较复杂,还是单纯地排斥?

王澍:很复杂。其实城市我并不是不喜欢,我只是不喜欢现在城市这样的变化。我们中国这种房地产城市,我称为反城市,根本不是城市,我们把所有的城市都做成了非城市、反城市。

人物周刊:你理想中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王澍:城市应该是一个更密集、更生动的公共的精神生活发生的地方,大家对城市感兴趣是因为这个。我们现在把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商业中心和一个个隔离开的居住小区,整个城市变成了很多像革命地一般的地方。真正的能发生随机活动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就像打扫卫生一样,我们把真正的生活像打扫垃圾一样从城市当中逐渐地清除出去,这是我特别不喜欢的。

人物周刊:城市也带来了舒适和便捷,只是跟我们祖辈原来的生活不一样。

王澍:城市和建筑对人的影响会那么大,因为它就像一个容器,它做成什么形状,把你塞进去你就变成什么形状了,它对你是有塑造力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你有一种精神或者价值上的独立和自主,你意识到了,你想过不同的生活,然后行动。其实这个世界永远是开放的,不同的生活的可能性永远存在。问题是你行动不行动,你想到没有。

人物周刊: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建筑的可能性会不会变小?

危险源识别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4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公司安全部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技兴安”,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遏制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需要合理设计,统筹规划。

1、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

2、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

3、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防范;

4、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治理;

5、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要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措施,自主保安,以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6、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

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7、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治理整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8、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治理的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四、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普查、评估、监控、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切实防范重大事故。

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5

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一条 定期开展危险源普查。采油厂、井区、班站每月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按照危险源级别划分,积极组织风险削减。

1、一、二级危险源,及时上报HSE办公室及相关科室。

2、三级危险源,由井区负责人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四级危险源,班站长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

第二条 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周围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以上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并实行领导干部承包制度。

第四条 采油厂、井区建立《危险源立案销案台帐》,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台帐》,记录班组、井区辨识出的各类危险源及削减情况,并每月向HSE办公室上报一次。

第五条 基层骨干和全体员工都有参与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价、削减的责任和义务。井区负责人、班站长负责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实施风险削减;基层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危险源辨识、事故隐患查找及风险削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岗位员工负责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判断,对能力所及的应进行削减或控制。

第六条 由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应及时组织全区员工的HSE 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人为风险。

第七条 对暂时不具备削减条件的`危险源,应向HSE办公室提出临时性防范措施意见,经HSE办公室同意后,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待条件成熟后,进行风险削减。

第八条 削减措施完成后,将完成情况上报HSE办公室,由HSE办公室负责组织验收。

第九条

1、对上级有关部门辨识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纳入井区月度HSE考核,与奖金挂勾。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6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做到事先预防事故,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制定管理办法。

一、矿井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一)瓦斯

(二)顶板

(三)爆炸物品

(四)地面矸石山

(五)地面炸药库

1、瓦斯的监控制度:

(1)、矿井必须安装监控系统,并有备用的,按规程要求安设,足够的各种传感器,在各采掘工作面实行瓦斯监测,掘进通风实现瓦斯电和风电闭锁。安全监控系统由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移设、调整,保证监控系统监控到位,正常运转。

(2)、配齐专职瓦斯检查工,检查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并制定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制度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工负责各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附近及其它有人作业地点的瓦斯检查,每班至少检查3次,本班无人作业的地点至少检查1次,并且实掌握瓦斯涌出规律,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对特种作业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配齐瓦斯报警仪,对瓦斯时时监控,发现瓦斯超限,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矿长。

(4)、保证瓦检仪器完好,并定期校验年检。

2、顶板监控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有关顶板管理的规定,职工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循环图表作业,进入工作面前,首先检查通风和顶板及其支护情况处理好后方可作业。

(2)严格工程质量标准,职工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支护作业,支护材料和支护密度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

(3)、安全员、瓦斯检查员和班组长在管理的同时,必须注意顶板

管理工作,严密监视工作面支护情况,采掘工作面支护完好率应达到100%,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前后20米支护完好率达到100%,发现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必须先处理好,然后才能继续作业。

(4)、断层附近必须加强支护,如遇断层及破碎顶、底板,应及时制定措施,采取适应的支护方式,确报支护程度和支护的稳定性。

(5)、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清理浮岩和处理冒顶片帮隐患。

(6)、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开好班前会,以便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3、爆炸物品管理制度:

(1)爆炸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保管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2)爆炸物品的储存、保管、发放清退、操作使用等直接接触爆炸物品的人员,押运员、放炮员、安全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并按规定持证上岗。

(3)爆炸物品的储存、保管、发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由使用单位负责。安监部门对安全管理实施检查监督。

(4)爆炸物品管理的各责任和部门,要严格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坚决贯彻执行。

(5)爆炸物品严禁非法买卖和转借、转让、赠送、私藏,严格爆炸物品库房人员的出入库管理,坚持24小时不离人看守、做到人防、技防、犬防。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库区。出入库检查工作,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实和登记。公安机关入库检查工作,必须出示有效证件。

(6)爆炸物品的收存发放,必须进行严格的登记、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放炮员凭《爆破员作业证》领取,严格超量领取,当班未用完的爆炸物品必须当班如数退库,严禁私存乱放,并做好爆破记录。

(7)爆破员领取爆破物品时,必须两人以上同往库房领取,炸药雷管必须分拿分放。

(8)井下施工作业过程中,炸药、雷管必须有专门的炸药雷管箱分别临时存放、并上锁。炸药、雷管箱必须绝缘,炸药与雷管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临时存放点要求巷道牢固,通风良好,无滴淋水现象,周围10米以内无电器设备,无千伏以上电缆通过。严禁将炸

药雷管箱与通电电缆同一侧及电缆电器设备上。

(9)爆炸物品使用单位,安监部门必须对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月进行检查、平时抽查、节假日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作为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检查督促。

4、地面矸石山管理制度:

随时做好地面矸石山巡查,根据自然安息角,设置好矸石挡墙,防止矸石滚落伤人。

5、地面炸药库管理制度:

(1)、库区周边防火,定时检查库区周边情况,清除易燃物。

(2)、消防水池检查,蓄水量不低于设计要求。

(3)、加强库区安全巡视工作,杜绝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库区。

重要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7

凡是给青少年的健康、完好状态乃至对成年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 [1] 。我国“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 (以下简称2005年调研) 依据该定义, 建立较完整的指标体系[2] 。尽管根据青少年认知特点, 初中、高中、大学版问卷内容有所不同, 但该指标体系贯穿始终, 分以下7类: (1) 导致各种非故意伤害 (unintentional injury) 的行为, 如车祸、溺水、跌坠伤、砸伤、穿刺伤、爆裂伤等。 (2) 导致各种故意伤害 (intentional injury) 的行为, 由3部分组成:一是打架等校园暴力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安全感;二是自杀、自伤、自残、离家出走;三是反映内在心理-情绪障碍的外在行为表现, 如孤独、精神压力、失眠、伤心绝望等。 (3) 物质成瘾 (substance abuse) 行为, 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 (包括精神活性药物和毒品) 、滥用吸入剂 (如汽油、胶水、涂改液等) 。 (4) 精神成瘾 (psychiatric addition) 行为, 如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等。 (5) 导致性传播性疾病 (包括HIV感染) 和非意愿妊娠的性行为, 如针对高中生的边缘性行为、过早性行为;针对大学生的多性伴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被迫性行为、非意愿妊娠等。 (6) 不良饮食行为, 由3部分组成:一是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食物等易致肥胖的饮食行为;二是各种易导致营养缺乏/失调的行为, 包括不喝牛奶/豆浆, 少吃蔬菜、水果, 偏食, 过多吃零食等;三、各种盲目或不健康减肥行为。 (7)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从动、静两方面反映。前者包括不上体育课, 体力活动不足, 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后者包括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 其他静态活动 (如课外作业、补习) 时间过长等[3,4] 。

上述指标在形成过程中汲取了美国YRBS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的大量经验。但对照YRBS问卷可发现, 其指标体系分6类: (1) 导致非故意伤害和暴力的行为; (2) 吸烟; (3) 饮酒和其他物质滥用; (4) 导致非意愿妊娠和性传播性疾病的性行为; (5) 不健康饮食行为; (6) 缺乏体育锻炼/体力活动行为。换言之, 和我们2005年调研在结构上既相似也有明显不同。我们的修改目标是:首先, 问卷涉及的危险行为应有明确的健康指向性。YRBS问卷的前4类指标直接指向美国青少年的前4位死因 (车祸、其他非故意伤害、暴力和自杀) ;后2类指向美国慢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尤其与肥胖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5] 。我们则针对当时中国刚出现的疾病谱重大变化 (伤害取代躯体疾病, 成为学龄儿童少年的首位死因) , 矛头直接指向伤害;同时兼顾物质性、精神性成瘾行为, 以及伴随迅猛都市化进程而出现的生活方式改变。为此, 我们保留了大部分与YRBS相同的内容 (如校园暴力、故意伤害行为、性行为、不良饮食行为等) , 为进行国际比较创造条件;同时对物质性和精神性成瘾行为进行了有机整合。其次, 指标须符合国情。例如, YRBS将致车祸行为用坐车不系安全带、骑车不带头盔、乘醉酒者驾驶的车等指标反映, 而我们根据中国青少年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 代之以步行乱穿马路、各种骑自行车危险行为等。又如, YRBS将看电视时间过长作为缺乏体力活动的主要指标, 而我们根据中国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特点, 增加了课外作业、补课和周末上各种名目补习班的时间等内容。YRBS根据美国人群肥胖泛滥的特点, 将目标集中于易导致肥胖的饮食行为;而我们针对中国青少年人群中与肥胖同时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 增加了易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指标。2005年调研的最终结果表明, 这些修改是必要的、成功的, 为实现预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和监测

2.1 调研和监测的不同工作思路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过程可简而概之为调研→监测→干预。调研是监测的基础和必备前提, 有点类似于健康教育评价中的“需求评价” (收集信息和基线状况, 了解青少年人群的实际需求) , 同时兼顾“过程评价”内容, 如检验设定的教育干预活动内容和方法;观察、分析促成和阻碍因素;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及时修正原先的规划和设计, 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6] 。监测通常是政府行为, 指对人群 (有关健康危险行为) 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系统、连续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过程。定期监测本身就是一个干预过程。通过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人群变化趋势和特征, 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尽快加以实施, 再通过今后的监测过程将这些策略、措施逐步加以完善, 最终实现全面控制、减少、消除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发展, 达到促进青少年人人健康的目的[7] 。监测特别注重于所获数据的有效性 (validity) 、可比性 (comparability) 、可操作性 (feasibility) , 对监测样本的构造, 指标体系及其定性、定量方式, 分析方法等有比调研更严格的规定。

2005年调研为实现上述目标, 经过3年努力解决了5个核心问题: (1) 确定抽样人群的组成框架, 包括人数、所在地区和学校、年龄、年级及包括家庭背景在内的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 使样本具有全国和抽样地区的代表性。 (2) 确定健康危险行为的分类和指标体系。 (3) 规定统一实施时段、步骤和方法。 (4) 通过预实验, 对问卷的可行性、重测信度、效标效度等进行检验。 (5) 建立完整的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录入清理、逻辑检验等质量控制体系。该调研获得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简称疾控中心) 领导的全力支持, 由疾控局以重点项目方式全额提供资助。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青海、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疾控中心积极参与, 保障了2005年调研的全面成功[8] 。

2.2 监测目标必须直接指向行为

要想使所进行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或监测实现预期目标, 无论设计者或执行者都应掌握正确的理念。其核心要点是:无论项目设计、指标设置或资料分析, 目标都应明确指向“行为”。这和传统的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and practice, KABP) 有本质差异。通过KABP问卷可广泛了解个体青少年的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信念或意向, 但不能准确描述他/她及其所属群体是否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健康危险。这正是行为问卷的长处, 因为它可使干预最大限度地接近青少年行为本身, 同时使对干预效果的评价建立在可靠的循证医学基础上。道理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改变行为 (减少、消除健康危险行为, 建立和巩固健康行为) 。尽管知识的获得、信念的建立很重要, 但只是其过程和环节。虽然涉及的危险行为表现千差万别, 但都应符合以下行为学特征: (1) 和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个人的期望产生方向性偏离。 (2) 不一定直接导致患病和死亡, 但对他人的健康、社会的安定造成危害, 对自身则产生即刻或深远的不良影响。 (3) 多数青少年可能没有健康危险行为, 或仅有其轻微表现;但对那些有严重表现者而言, 这些行为通常具有 (群体) 聚集性和 (个体) 多重性。本期重点号系列论文所揭示的, 正是部分危险行为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以吸烟为例, 群体聚集性表现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 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 西部>中部>东部。个体集聚性的表现, 如不良饮食行为, 女生由频繁吃甜点心、偏食、不吃早餐、不健康减肥行为等组成的指标体系上表现得比男生更明显。2类聚集性还表现在不同危险行为之间。例如, 吸烟和药物滥用密切关联, 烟草被称为“吸毒的入门物质”[9] ;过度饮酒则常直接导致暴力、车祸和危险性行为[10]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美国的YRBS和我国的健康危险行为调研都将吸烟、过度饮酒视为重点分析指标的原因。 (4) 问卷所揭示的危险行为及其程度呈双向性 (有“正”、“负”之分) 。例如, 针对“你是否曾去不安全水域游泳”问题, 回答“是”为负向, 因为它导致溺水伤害;而自“你是否经常喝牛奶”的问题回答“是”为正向, 因为常喝牛奶可摄入大量营养素。同样, 回答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越低 (向左) 和回答吃西式快餐的频次越高 (向右) 都提示行为的危险程度越高。

2.3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2003年12月, 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总结表彰会”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自1992年颁布《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规划》[11] 以来, 我国在常见病防治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同时也指出, 应重新调整步伐, 着手建立新的以防治常见病为切入点, 具有中国现代公共卫生特点的预防、治疗、动态监测并举的三级 (国家、省和地/市、基层学校) 监测-服务体系。当时的学校卫生面临两大转折:一是伤害 (包括故意和非故意伤害) 已取代躯体疾病, 成为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转型国家”青少年的首位死因 (2002年2类死因之比为1∶2.2) ;二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和都市化、生活现代化进程, 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由“动”转“静”的急剧变化, 给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留下巨大隐患。伤害、早逝和不健康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3/4的青少年死亡与健康危险行为有关[12,13] 。可见, 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将显著提高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水平。

2.4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学科地位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不属于传统儿少/学校卫生学的任何单个学科分支 (生长发育、常见病防治、心理卫生、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等) , 也不具备成为独立分支的条件。其主要特点是汲取了这些学科分支的营养, 同时又综合反映出它们的研究前沿, 而这正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健康危险行为研究和常见病防治关系密切, 只是将其重点放在伤害防治上。它汲取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干预、教育方法, 而侧重于行为改变。它引用营养素平衡、科学膳食制度等营养学机理, 而以频次分布方式观察、分析不同人群的膳食行为特征, 从而为深入开展营养干预提供行为学依据。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检测结果可为学校卫生监督措施的制定、评估提供重要证据。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还从生长发育领域汲取了大量营养, 如学生体质调研中的横剖面调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系统。它对危险行为的成因分析依循的就是青春期身心发育特征等生长发育的核心概念。无论健康危险行为调研或监测都存在不足, 那就是它只能宏观分析环境影响因素, 却无法深入到具体的影响成分。例如, 知道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有影响, 但不能具体指出究竟是父母自身的饮食习惯或教育水平, 还是家庭收入、养育方式在发挥作用。因此, 要提高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技术水平, 还需要和传统学科分支密切结合, 相互借鉴。

健康危险行为研究和其他学校卫生工作的目标既相互叠合又各有侧重。例如, 它的以伤害控制为重点目标的干预措施不可能替代对6类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诸如沙眼、寄生虫病等与贫穷相关的疾病得到有效抑制, 但远未到被消灭的程度。与此同时, 一些与现代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常见病的患病率还在继续上升。因此, 有必要专门制定直接针对近视、肥胖的专项防治规划[14] 。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和伤害调查有相似处: (1) 立足点都是承认伤害的性质无论从宿主、致病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属于疾病范畴。 (2) 伤害的发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关系密切, 而这些危险行为都具有高度的可预防性。 (3) 无论预防伤害或健康危险行为都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联预防屏障, 着眼点则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保健意识[15] 。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 (1) 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立足于简便的问卷, 直接判定行为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省时省力, 适宜于定期的大样本监测, 侧重于趋势分析和干预效果评价。 (2) 伤害调查不能仅指望问卷, 须结合其他形式进行, 如针对主管部门 (医院、交通管理部门) 的资料分析, 入户调查等。后者对致伤害的环境因素的分析深度明显超过前者。 (3) 健康危险行为分析依据受试者填写的问卷, 主要反映其中的“受伤”部分, 甚至仅是某种行为倾向, 无法全面反映伤害的严重后果 (如严重伤残、死亡)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儿童虐待/忽视研究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也不能混为一谈。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前类研究中儿童主要是受害者, 而后者的发生过程强调青少年自身作用;换言之, 青少年既是健康危险行为的受害者也是创造者[16] 。

3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理论上, 行为和其他生长发育表型一样, 受遗传、环境2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国内外从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的学者都遵循以下假设:分析这些危险行为的成因时, 不考虑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17] 。青少年出现健康危险行为也非一定受他人迫使, 而是个人在后天生活中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的。换言之,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发展是青少年内在因素和外在生活环境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

自身因素又称“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 有深刻的身心发育背景。进入青春期后, 心理-情绪变化犹如暴风骤雨, 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伴随自我意识的建立, 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 但急于摆脱成年社会对自己的束缚。他们有意无意地疏远父母和师长, 格外倾心于自己的小伙伴集团, 易受伙伴诱导和影响。 (2) 青少年渴望独立评价外界事物, 但缺乏经验, 评价水平通常不高;易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 盲目追求新奇, 易受流行文化和时尚影响。 (3) 伴随性意识觉醒, 出现性冲动, 但只有懵懂的接触异性意愿而没有经验。为此男生常用冒险、出风头, 女生常用情绪化、狂热追星等方式表现自己, 希冀引起他人的爱和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速度加快, 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也是导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上升和早龄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我们所用的横剖面调研的资料局限性, 无法直接探讨青春期发育进程对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发展的影响。为此, 2005年调研代之以性别比较和随年级趋势变化, 分析中更多使用年级 (侧重反映认知程度) 而非年龄 (侧重反映生物学变化) 为分段指标。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检出率伴随年级 (尤其升学阶段) 而出现规律变化, 由此, 间接反映出青春期进程的影响。

另一大类影响因素——外在生活环境因素, 主要通过对不同学校类型、家庭背景和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来宏观展现。2005年调研在构建样本框架时, 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国情, 专门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分层设计。这3类因素在对2005年调研资料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使该调研在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所受到的生活环境影响时, 表现出比YRBS更大的优势。

学校环境比较主要在重点初中、普通初中间,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间, 大学本科和大专间进行。分析证实, 学校环境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影响因素有些是直接的, 如学习负担、健康教育力度、学生认知水平等;有些则是间接的, 如校纪、校规的执行力度, 成人期望值等。主要结果有: (1) 在物质成瘾、校园暴力、危险性行为等方面, 普通初中>重点初中, 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 大专>大学;但在心理-情绪障碍、自杀倾向、缺乏体力活动等方面, 趋势相反。 (2) 对职业高中生在物质成瘾 (如吸烟、过度饮酒) 、精神成瘾 (如网络成瘾) 行为上的高发率应给予高度重视;但也必须正视他们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强项表现 (如心理-情绪障碍, 致车祸、溺水行为发生率都明显较低) 。 (3) 即使条件较好的重点学校学生, 校园暴力倾向、吸烟和过量饮酒行为等报告率也很高。尤其该人群中显著较高的致车祸行为报告率, 更提示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家庭背景的比较主要在核心家庭、大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其他家庭 (抚养人非直系血亲) 6类间进行。资料的收集不通过直接询问而依据受试者 (对共同生活者) 的逐一选择获得, 以最大限度减少受试者的不适情绪。许多分析结果发人深省: (1) 我们预期, 伴随社会巨大变革,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将减弱并逐步被社会的作用所取代。事实却相反, 家庭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发展依然发挥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作用。换言之, 家庭因素依然是导致我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群体集聚”特征的主要成因之一。 (2) “重组家庭”青少年在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方面的高发倾向引人注目。其中女高中生各项危险性行为的报告率比来自核心和大家庭者高2~3倍[18] 。他/她们是父母不幸婚姻的受害者, 其身心所受的伤害又以“发泄”方式在形成、发展健康危险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3) 来自其他、单亲、隔代家庭的青少年在许多危险行为上也有高发倾向。以隔代家庭为例, 男生的校园暴力倾向、女生的被迫性行为报告率在所有家庭类型中最高。提示:尽管受到祖父母辈的悉心照料, 但其中有较多的溺爱、迁就成分;同时因家庭结构的缺陷, 缺乏情感支持, 从而处于相对脆弱的地位。 (4) 来自核心家庭、大家庭的青少年处于最理想的生活环境, 其网络成瘾、吃西式快餐、偏食, 尤其静态生活方式、缺乏体育锻炼/体力活动等的报告率都高于其他类型家庭, 提示其生活环境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5) 即使在住宿大学生 (已脱离/部分脱离家庭而独立于社会) 中, 尤其在物质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方面, 依然表现出与上述表现相同的家庭背景差异, 提示家庭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仍然留有深刻的“烙印”。

地区比较可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 (以省为单位) 分东、中、西部3片;另一种是先在同一省内分好、中、差片, 再组合成全国样本进行分析。2005年调研样本量大, 使2种方法取得大体一致结果;但两者的分析目的略有不同。前者便于为国家决策部门制定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而后者利于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本地区的实际状况采取干预措施。分析结果完全符合对2005年调研的设计初衷——我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且该趋势和经济发展及都市化进程相伴随[19,20] 。主要结果有: (1) 整个健康危险行为指标体系有半数以上报告率表现为东片>中片>西片。尤其显著表现在生活习惯相关行为 (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上网时间) , 校园暴力行为 (如打架、“在校被索要财物”等躯体暴力倾向、“被恶意取笑”等言语暴力倾向) 、致车祸行为、心理-情感障碍和 (除“自杀未遂”外的) 自杀阶段性行为等方面。强烈提示, 在健康危险行为和经济发展的伴随关系中, 不仅应关注生活方式的变化, 更应关注由此带来的生活/学习压力, 以及社会时尚、舆论和不良媒体的误导。 (2) 东片>中片>西片 (或好片>中片>差片) 的地区差异, 以不良饮食行为表现最突出。除“不喝牛奶/豆浆”一项外, 其他不良饮食行为 (尤其如大量喝软饮料、吃甜点心、吃西式快餐等) 都有类似表现。东片中学女生不健康减肥行为的报告率分别1.7倍于中片、3.1倍于差片。前者和近年来我国城市青少年人群中肥胖的流行蔓延趋势相伴行[21] ;后者则提示, 学校卫生工作者对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进行营养和肥胖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 加强科学减肥指导等工作已迫在眉睫[22] 。 (3) 部分物质成瘾行为呈两极分化。例如, 吸烟行为在所有年龄-性别组都表现为西片>中片>东片;过度饮酒 (尤其醉酒) 现象则相反, 东片显著高于中、西片, 且随年级呈迅猛上升趋势。前者真实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学校健康教育基础薄弱、覆盖率低的现象;而后者显然和发达地区青少年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关。为阻遏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迅猛上升的过度饮酒趋势, 加强饮酒有害的健康促进活动应提上议事日程, 而且应未雨绸缪, 将覆盖面尽早扩大到中、西部地区[23] 。 (4) 性观念、性行为的地区差异也很大。当女大学生被问到性行为时, 东部群体的应答率高于85%, 远高于中片 (75%) 和西片 (60%) 。但性观念的开放不等同于性行为发生率高。事实上, 西部男女大学生中有关危险性行为 (包括多性伴、被迫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曾怀孕/或导致对方怀孕) 的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

4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

4.1 直接危及生命

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 10~24岁青少年和青年所有死因的70.8%可归咎于以下4类:车祸, 32.3%;其他非故意伤害, 11.7%;暴力, 15.1%;自杀, 11.7%。近年来该构成比的变化是:车祸引起者略下降;自杀引起者显著上升 (1950-1989年40 a中15~19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率增长近4倍) ;其他非故意伤害和暴力有增无减[1] 。校园暴力不属该范畴, 对其构成无明显影响, 但恶性程度和殃及范围更大, 造成恶性循环。美国每天有近14万中学生持枪械上学, 目的是保障安全;但因而发生的“擦枪走火”事件平均每36 min即导致1名青少年受伤[24] 。

4.2 为成年期疾病的多发、早发留下隐患

在美国, 心脏病、癌症、中风是导致25岁以上成人的主要 (66%) 死因;三者分别占34%, 25%和7%。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吸烟、过量摄入能量/脂肪、缺乏体育锻炼等健康危险行为间有密切关联。青少年时期就形成这些行为者, 发生上述疾病的比率较成年后才形成者显著要高[10] 。例如, 吸烟年龄越小, 心血管病发病越早;15岁前开始吸烟者比成年后开始者的死亡年龄平均提前3~5岁, 患肺癌的危险上升15~17倍。WHO专家指出: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吸烟习惯将导致他们将来每年有15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成年疾病发生、发展的早龄化趋势在我国大城市地区也初露端倪。北京一些专科医院中, 初诊确定为“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比20 a前提前3.5和5.2岁。然而, 同样作为物质成瘾行为的过度饮酒, 却被人们“网开一面”。其实, 过量饮酒与精神异常、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炎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青少年越早开始饮酒, 越易在成年后成为酒精依赖者[25] 。后者中, 20岁前开始饮酒者占70.5%, 而16岁前开始者占54.7%。澳大利亚23%的14~19岁青少年每周至少1次消费7杯酒, 而该比例在成年人中仅为10%。日本“全日本青少年饮酒行为调查”证实, 70%高中生曾尝试饮酒, 其中10%的人每周平均喝醉1次以上。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 但其中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的过度饮酒率的增长趋势已十分惊人[6] 。未雨绸缪, 加强对预防过度饮酒行为的健康宣教已迫在眉睫。

4.3 肥胖相关疾病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 “只有成人才得成年期疾病”。然而, 伴随近年来肥胖的迅速蔓延, 这一观念已被彻底打破。大量研究证明, 儿童少年肥胖发生越早、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 发生原发性高血压、高脂/高脂蛋白血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的几率越高。有关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MS) 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 肥胖导致的MS危险因子出现越多, 相互聚集的可能性越大[26] 。可见, 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上升等潜在危险在少年时期即已存在。尽管多数该阶段出现的MS表现程度尚不严重, 但足以证明它对青少年健康造成的伤害影响, 存在和车祸相似的“冰山现象” (车祸导致的死亡:伤残:门诊/自行处置=1∶25∶350) 。换言之, 多数患者不致死亡, 但其慢性伤害及对终身生活质量的危害不容忽视。不过, 和成人相比肥胖青少年的MS等症状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伴随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 改善潜力较大。

4.4 引发大量的心理-情绪障碍

伴随经济发展、生活应激事件增加, 在我国等“转型期”国家, 心理-情绪障碍 (抑郁、焦虑、孤独、绝望等) 发生率显著上升。该趋势在一些高危群体 (如生活在东南亚的贫困、遭受暴力和虐待群体) 、我国处于升学高考阶段的中学生中更明显。它和各种故意伤害、非故意伤害、物质成瘾行为等密切关联。自杀是其中性质、后果都最严重的一种[3] 。在WHO西太区, 每年有3.2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约1 450万人次出现过自杀意念, 300余万人次制定过自杀计划, 150万人次尝试过自杀。肥胖引发的心理-情绪障碍则主要表现为自卑、低自尊, 或采取不健康减肥行为。美国2003年有45%的女青少年曾采取过不健康的、可导致直接健康危害的减肥行为。其中少数具有“体像障碍”易感者可发展为神经性厌食 (因追求完美体型, 缺乏自尊, 体像障碍等心理压力而引发的心理障碍) , 是发达国家青少年死亡率最高的身心疾病之一[6] 。

4.5 引发性疾患和生殖健康问题

伴随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 各种易引发性疾患的危险行为大量增加。青少年性行为有三大特点:无计划性、无保护性和不安全性。主要危险表现为: (1) 性伴侣多、性行为无保护, 且多伴随酗酒、吸毒等其他危险行为, 使他/她们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美国每5个被确诊为HIV/AIDS的病例即有1名15~29岁的青少年。 (2) 导致非意愿性妊娠。美国每年发生的少女怀孕超过87万人次;全球每年出生婴儿的10% (1 500万) 由15~19岁青少年所生。在西太区一些国家, 16岁以下少女生育的占总生育率的10%。青少年发育不成熟, 非意愿性妊娠给本人、家庭带来不幸, 使少女们失去受教育机会, 加剧性别的不平等。 (3) 易罹患生殖器官疾病。怀孕少女面对更多的流产、早产、死胎、滞产等损伤和死亡。一旦妊娠, 通常寻求人工流产, 但因缺乏生殖卫生知识和安全环境, 手术常在非法操作或极度危险条件下进行, 常因此而引发大出血、生殖道感染、继发不孕等严重并发症, 给终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危害[27] 。

4.6 影响社会安定

几乎所有的故意或非故意伤害, 物质、精神成瘾行为和危险性行为, 尤其当它们处于群体聚集状态时, 都可对社会的和谐、安定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导致的死亡事件 (如车祸) 给家庭、长辈带来的巨大痛苦令人难以言状。美国每出现一次校园暴力事件, 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震憾, 引发无数痛苦的回忆, 还有许多人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越是不发达国家, 这些行为引发原因中“自身创造的危险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越大。

5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干预理论和方法

5.1 干预理论体系

1991年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监测体系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YRBSS) 开始运转以来, 两大理论体系脱颖而出。它们为剖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28,29] 。该理论体系目前还在不断延伸、拓展。本重点号系列论文对其进展 (尤其在吸烟、自杀等方面) 作简要介绍。

首先是Jessor等 (1977) 首创的“问题行为理论” (Problem Behavior Theory) 。其主要贡献在于: (1) 首次从行为学角度解释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该理论认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也是人与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发生、发展取决于三大心理-社会因素:①个性因素, 即个体 (尤其是那些自我意识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 对自我、他人、所属群体、团体的态度、价值取向、期望和信仰等。②环境感知因素。个体回顾自身行为表现, 同时感受伙伴、父母、教师、亲友和其他社会成员对这些行为的态度。③社会认同因素。个体对自身行为是否被社会认同的感受等。3类因素中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种个性因素, 其他2类则主要发挥教育、指导、帮助、纠偏作用。个人能否改变自身的危险行为, 建立健康促进行为, 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感知环境、了解社会是否认同的能力。 (2) Jessor及其理论的继承者针对不同类型青少年在饮酒、吸烟、滥用药物、不安全性行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 (群体) 聚集性、 (个体) 多重性及其危害影响分析, 唤起人们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视, 同时也提高了该研究的技术水平[30] 。 (3) 为将生活技能应用于预防、干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揭示出, 许多看似不同的危险行为背后, 都有一个共同因素 (即上述3类因素的综合) 在起作用, 由此在解释健康危险行为机理的同时, 预示出该类行为的高度可预防性。在该理论指导下, 美国自2001年YRBSS监测开始, 建议社会各界学习Botvin博士等 (1991年) 在预防青少年吸烟方面的经典实例, 将开展生活技能 (life skills) 培训作为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预防干预的主要手段。生活技能的具体能力由5对、10项组合而成:自我认识能力和同理能力;有效交流能力与人际关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决策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培训者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培训课程, 让接受训练的青少年逐步实现两大目标: (1) 建立以下自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沉重的生活环境中, 谁能拥有这些能力, 谁就能很好地增强适应性, 采取主动、积极、向上的行为来适应社会。谁能有效处理、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和挑战, 谁就能自信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群体, 在遭遇各种实际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并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谁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谁就能学会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提高心理应激能力。 (2) 学会熟练、灵活地应用这些技能。针对自己面临的具体健康危险行为挑战, 即使是同样性质的问题, 也必须采用不同的应对技能。例如, 面临伙伴的性挑逗, 首先必须掌握自我认识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寻求保护的能力, 最终通过正确的决策能力,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说“不”。而当自己的性要求遭到对方拒绝时, 必须结合同理能力 (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 、处理情绪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从而有效缓解自身和对方的压力。大量实践经验证明, 由于生活技能不依靠强行施加外界压力, 而重在提高自我意识, 所以无论对预防非故意伤害行为、暴力行为, 消除各种物质滥用行为, 或者在从容面对不良性诱惑, 防止各种易导致非意愿性妊娠和性传播性疾病的不良性行为等方面, 都发挥着积极作用[31] 。

其次是“危险和保护性理论” (Risk or Protective Theory) , 是另一个有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理论支持体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该理论的主要贡献集中在4个方面: (1) 从一些对青少年健康危险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生活环境因素 (如家庭、学校、社区) 着眼, 将其中一些成分分解为危险性、保护性2类。由此解释为什么某些人可具备健康促进行为, 另一些人则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 (2) 强调通过采取主动干预措施, 不断修整年轻人所处环境, 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例如, 让那些来自重组、单亲家庭青少年在社区帮助下生活在保护性环境 (如充满关爱、无暴力的家庭, 各种支持性社区条件, 良好的同伴关系等) 中, 就有可能显著降低其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3) 让青少年在提高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树立坚定信念, 在帮助青少年减少和消除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起关键作用。人的需要、动机、健康认知和个人信念都是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认知不协调 (对健康的认知与行为脱节) , 就有可能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相反, 若让青少年通过教育引导, 坚信自己能成功执行可导致期望结果的行动, 他就有可能改变行为[32] 。例如, 只有当吸烟青少年不仅相信不吸烟对健康有益而且相信自己有戒烟能力时, 他才可能真正采取戒烟行为。 (4) 卫生工作者必须彻底转变观念, 将学校卫生工作重点逐步由预防疾病转移到促进健康, 由关注疾病本身转移到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33] 。正如WHO《健康新地平线》一书所倡导的那样, 通过这一预防策略的前移, 真正做到能及早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避免它们对终身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7] 。

5.2 干预策略和措施

针对上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应采取3条干预策略: (1) 以公共卫生理念为基础,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联防治屏障, 着重改善环境; (2) 以生活技能为主体的教育干预模式; (3) 将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干预平台。

伴随社会变革, 一些传统的控制健康危险行为的机制在弱化, 而社会大环境的作用增强。例如, 一方面学校在贯彻中央素质教育精神, 减轻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进名牌大学”、“高考状元”等宣传依然在媒体、舆论中甚嚣尘上。家长受此影响, 自行增加学生课外辅导, 青少年学习负担依然沉重, 身心受到摧残。对过早性行为、物质和精神成瘾行为的分析都显示, 学校的正向影响下降, 而不良影视/网络文化的蛊惑在增强;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征对行为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 把学生健康问题的产生简单归咎于教育部门, 凡涉及疾病/伤害都视为卫生部门责任的做法既不全面, 也难以奏效。必须将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高到公共卫生高度来认识, 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 (1) 加强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功能和法制执行力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基础上, 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全面加强对网络、游戏厅、网吧、不良商业广告的管理力度, 加大对诱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还应从预防各种伤害、校园暴力的角度, 建立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并且和学校预防性、经常性卫生监督实现有机结合。 (2) 学校是核心阵地, 有两大具体任务:一是尽快在所有大、中学校落实健康教育课时, 提高教学水平,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健康危险行为预防的专题教育, 如营养、安全、应试心态、毒品、预防艾滋病、性教育等内容逐步放入课程。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学校, 应把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状况纳入青少年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加强学校心理辅导, 提高心理咨询技巧, 及时帮助青少年排解诸如失眠、抑郁情结、孤独感、不安全感等心理-情绪障碍;创建温謦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展集体文体活动, 愉悦身心, 减轻心理压力, 提高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力。 (3) 全面加强公众教育,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卫生、教育部门应根据我国青少年在饮食、体育锻炼/体力活动、生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快制定“中国青少年健康生活行为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 帮助青少年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上, 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4) 鼓励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建立健康行为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 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为青少年提供较温謦的环境, 适宜的引导和管教措施, 对预防吸烟、酗酒、吸毒、危险性行为等有重要作用, 但应劝阻家长出于过高期望值、不尊重学生意愿, 越俎代疱, 强行增加学习负担等做法。对重组、单亲、隔代家庭等, 可通过社区举办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 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氛围, 加强情感沟通, 建立友好协商机制, 将原先的不利影响因素转变成正向促进因素。 (5)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体系在防治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正向作用。途径有3条:一是创建文明小区, 配合公检法机构打击犯罪活动, 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感;二是倡导文明健康社区活动, 如文体活动、休闲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使他们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体验自己的社会价值, 净化心灵, 通过仿效和学习, 建立各种健康行为;三是加强和家庭沟通, 为那些生活在不良环境中的青少年反映心声, 化解和家长的矛盾冲突, 必要时提供支持和保护。 (6) 提高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正向作用。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将上述“青少年健康生活行为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落到实处, 使整个社会都为帮助、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贡献[3,6] 。

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时应注意的原则包括: (1) 及早开展, 重视实践。生活技能之所以被称为是“技能”, 关键在于其学习和掌握过程不是通过课堂, 而是实际应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从小学开始,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这样有助于让儿童少年在不良行为形成前就通过对正向技能的引导、练习和强化, 达到预防目的。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建立和巩固是一个自觉、主动的过程。无论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或提供指导, 都应从学生是主体的角度考虑。活动应体现出动态、活跃的特点, 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积极参与;理解和尊重学生, 承认并接纳其个体差异,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和同伴、教师具有完全平等的人格。创造条件,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有在获得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学会自尊、自重和自信,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样做符合正处于成熟转折关头的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 也是生活技能教育的精髓所在。 (3)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既是指导者, 又是活动的组织和协调者, 良好的师资是提高生活技能教育水平的关键。培训教师应特别注重: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热爱学生, 全身心投入教学。二要不仅表达能力要好, 还应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做到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又能控制局面, 不打乱教学进程。三要不仅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能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提高教育实效性。 (4) 和家庭、社区密切配合。家庭的配合、支持, 家长的课后指导, 都可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样, 学生上课中学到的技能, 需要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实践, 才能巩固、提高和强化[33,34] 。

WHO大力提倡的健康促进学校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 是健康促进理念在学校卫生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健康促进学校领域开展的大量实践证明:它有正确的指导理念和完整的工作体系 (表现在学校卫生政策、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社会环境、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卫生服务6个方面) [35] , 不仅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而且以学校为中心, 考虑多种因素对学生健康的综合影响, 因而完全具备成为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工作平台的条件。

健康促进学校的优势表现在: (1) 应用完整、系统的健康模式, 综合体现广大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它在强调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 又采取得力措施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从而为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乐观情绪和积极人生观等提供有力保障。 (2) 以学校为基点的健康促进活动, 对青少年在多数健康危险行为上的 (群体) 聚集性和 (个体) 多重性有良好的针对性。 (3) 以学校-社区为基础, 注重发挥各种社会潜能,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它跳出“学校是一个孤立的教育体, 学校卫生工作具有独立性”的传统模式, 鼓励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学校活动;既充分考虑学生主体需求, 也注重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同时要求各级卫生机构将服务同学校卫生紧密相连。这些措施便于充分利用资源, 不仅有助于预防各种学生常见病, 缓解学生心理-社会压力, 而且对促进学生健康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 健康促进学校的建立, 是学校卫生管理体制从以往的分离-封闭模式向开放-整体模式的转变过程。它将学校视为一个以教学为主, 同时涵盖不同服务 (包括卫生服务) 内容并协调一致工作的有机体, 犹如一张网。各项卫生工作, 如健康教育、学校卫生服务、心理咨询、学生营养、预防意外事故等, 都可通过这张网与其他部分相互结合, 协调进行。因此, 它有助于克服某些学校单纯重教学、轻卫生的倾向, 对改变各项学校卫生工作彼此独立、工作断续、事倍功半的弱点, 也起到重要的“纠偏”作用[36] 。

重要危险源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施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0 引言

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装饰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临时工人又较多,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中,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是危险源,而不是事故。事故是危险源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事故进行管理只能是事后的管理。任何事故的产生一定有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这些原因就是危险源(OHSAS18001:2007中对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经过多年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认为装饰工程安全管理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构建和完善。

1 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1.1 进行作业活动的分类。作业活动分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按场所(施工现场内/外的地理位置)分类,例如项目办公室、施工现场、现场食堂、材料仓库等,必要时参照现场布置图及进行现场巡视,避免有危险的区域和活动遗漏识别。②对各区域中可能产生的施工或服务的活动分类,如施工现场有敷设管线、铺地砖、制作安装龙骨、铺设天花板、制作安装木制品等活动,材料仓库有材料搬运、材料储存等活动。③确定各施工或服务活动中有计划的工作和被动性的工作,如常规的施工工序活动(计划的工作)、设备的维修活动(被动性的工作)。④确定在施工作业和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临时的作业,如紧急时的宿舍搭建与修缮、救急措施及消防等情况。

1.2 将作业活动进行步骤分解 将识别好的作业活动进行步骤分解,将一个活动分解为若干个步骤,如制作安装木制品可分为开料、机加工、打磨、刮腻子、喷(刷)漆、安装等。活动的叔骤分解有助于识别每个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源,避免危险源识别的遗漏。

1.3 进行危险源辩识 利用危险源辩识技术,识别各活动/步骤中的危险源,包括由于其他单位的作业活动对我单位员工产生健康安全影响的危险源,以及我单位作业活动对其他单位员工产生健康安全影响的危险源,如交叉作业活动的危险源。

装饰工程危险源辩识的主要技术方法有:直观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法两类。直观经验法:对照现有的安全标准、安全规程、安全检查表、过去发生的事故分析、工作经验以及专家意见等情况进行危险源辩识。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常用的事件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

危险源按照缺陷的主体可以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三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作业、未佩戴防护用品、使用不安全的设备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切割机没有防护罩、电源线破损、施工场地光线不足、天那水没有密封储存等。

1.4 确定危险源现行的控制措施,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是否有控制措施,现行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在现行的控制措施下其风险多大。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依据所评定的风险高低确定控制措施计划。

2 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计划

将识别评价后的危险源形成清单,并将现行的控制措施及拟采取的措施(如下所述)列入清单内,便于安全管理人员结合危险源编制安全制度与安全规程。

2.1 按照危险源风险的高低,采取以下措施

2.2 应根据下列顺序考虑降低风险:①消除,如使用水性溶剂;②替代,如使用安全电压的设备代替220V电压设备;③工程控制,如木工间安装吸尘器;④标识/警告和管理控制,如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⑤个人防护用品,如向工人发放电焊服。

2.3 重要(大)危险源在OHSAS18001体系中的控制方法 对评价出的重要(大)危险源,根据技术的可行性、经济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员工/相关方的要求等,确定重要(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设立目标指标方案、建立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准备、实施上条所述的运行控制措施(培训、配备防护用品等)。

3 实施装饰工程施工项目中危险源控制措施

3.1 在项目施工前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并对评价出具有重大风险的作业活动编制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如搭建拆除脚手架、施工临时用电。根据工程项目危险源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安全管理架构、安全责任制及安全保障措施,将这些策划内容编制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

3.2 将装饰工程普遍存在的危险源确定控制措施并编写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等危险源,采取第三条所述的控制措施,包括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设备进场报验等。

4 进行危险源控制措施及措施效果的监控与改进

为确保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顺利实施,并确保措施实施的效果,对危险源措施进行检查,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改进。

根据危险源清单可以编制各类安全检查表,检查的对象即危险源。可以依危险源的类别可以组织专项的安全检查,如用电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可以依据产生危险源活动分类组织进行检查,如脚手架搭建验收、施工临时用电验收等;可以依管理缺陷类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如安全培训的检查、违章统计分析、安全目标达成情况检查等。

总之,可以围绕危险源展开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将编写文件、培训、检查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如危险源—施工用电设备漏电,其控制措施包括设备接地、安装漏电保护、定期测试漏电/绝缘电阻等,其措施即成为安全规程的一部分。既可以将危险源清单作为安全文件编写的基础资料,将危险源及控制措施进行紧密结合,降低文件编写人员的难度,又可以将危险源清单作为安全培训的教材,使员工对危险源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安全措施,而不是硬梆梆的文件规定,还可以将危险源作为安全检查的对象。

参考文献:

上一篇:oneof的用法例句下一篇:主题丛书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