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2024-10-03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精选12篇)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1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我院机电工程系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从这一门课的学习中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的知识,并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一般回路进行设计、维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及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知行合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知行合一为我校的校训,含有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意思。泉州信息技术学院属于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各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液压、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参数含义与元件选择的依据、液压与气动回路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等。而繁琐的公式推导以及液压元件的详细结构与系统设计等均不应成为学习的重点。以往,该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实践知识内容的介绍比较少,实践操作的知识就讲解得更少。

而今,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在各种自动化设备、生产线上运用非常广泛,考虑到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将进入相关的企业或从事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因而加强这一部分的知识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故障处理等知识,也都是生产、物流一线非常需要的。基于上面的考虑,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应当考虑理论上的深度须与学生的今后工作环境相适应,对教学内容中纯理论的内容进行一些整理,从工作中应用的角度考虑,来合理调整教学上的结构和内容。

所以,笔者首先从教材的选用上入手,选择了针对性较强的,适合高职高专类的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的内容主要列为5部分:①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主要让学生理解液压、气压传动的原理和系统的基本组成。②液压、气压系统组成元件的结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侧重在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各组成元件的图形符号方面。③液压、气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是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回路、掌握对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④通过一些典型系统的剖析,如Y32-25型压力机、动力滑台等,讲解其功能,分析系统的结构、原理及连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⑤对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故障处理等知识作一些重点介绍。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工作特点进行教学考虑。

在对课程进行讲授时,不一定完全依照教材的编排情况进行,而应按照自己原来设计的合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如在讲述控制元件时,可结合一些基本回路的结构和作用来穿插进行阐述,这样,学生在学习元件工作原理的同时,又可以结合元件在回路中的作用进行学习,提高了对元件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知行合一含有学以致用的意思,也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含义。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做一体化,都必须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教学大纲规定,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为6:4,为此,我们专门编制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实训讲义。为了上好实训课程,学院专门购买了德国力士乐教学培训系统(Rexroth-BoschGroup),该系统可以模仿工程实际运用中的各种液压及电气回路的工作过程。通过在(Rexroth-BoschGroup) DS4系统实验机上的实训,学生实际认识了系统的基本元件:如液压方向控制阀、液压压力控制阀、液压流量控制阀等元件结构,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元件来组成其他功能的系统回路,从而增强了设计及动手能力,也为适应今后工作中不同岗位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在(Rexroth-BoschGroup) DS4实验机上,给学生一些实验要求和实验元件,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出的实验要求设计一个回路,并要求设计的回路可以完成给定的功能。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平衡节流调节速度控制回路的系统图,该回路要通过两个节流阀,分别对垂直安装的液压缸进行分段调速。在设计液压系统回路的同时设计与之配套的半自动基本控制电路。在系统安装运行过程中,详细记录分析调速过程中活塞杆运动状态。给定的液压执行元件有双作用液压油缸(1个)、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节流阀(2个)、溢流阀等。要求学生在(Rexroth-BoschGroup) DS4实验机DS4上组装一回路,并自己验证设计的回路是否正确无误。

根据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查阅相关的技术手册和资料,绘制出图示的液压回路和电气控制线路及连接方法图:再让学生在DS4实验台上进行复杂的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连线。在完成该项工作中,要求学生在组装回路前,首先核对回路上所需要的控制阀、缸体、电磁铁、线圈等电气和液压元件,然后在工作面板上组成该液压系统的回路和电气控制线路,并在连接后的液压系统回路和电气控制线路上检查准确无误后,接通上电源,进行系统的运行,验证所设计液压系统回路和电气控制线路是否正确、合理。每个学生通过这样的程序训练,对各种液压元器件和电器元器件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动手热情。

在DS4实验台上进行实训,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原本抽象空洞的液压工作原理图与电气控制线路图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一个液压回路。把复杂的零件结构图变成清晰的液压元器件,抽象的电气连接线路换成现成的控制装置,学生对液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有了实质的了解。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功能有了感性上的认识。

另外,在整个系统回路安装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对连接的线路进行分析、认真检查。若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并予解决。既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重要,个人技术提高的必要性,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性,也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包括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而我们的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习惯与高校学生的要求尚有差距。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教学难度。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在回顾旧知识时,掌握新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讲授“液体的流态”时,阐述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黏性的存在,流动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几种能量的转化,还存在着能量上的损失,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抽象。因此,在讲授液压油流动特点时,注意运用合适的启发手段,帮助学生及时回顾学过的力学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前后所学的知识能相互融会贯通,加深对液体流态的理解。并列举了上公共汽车中,挤队与排队的速度效果;汶川地震时,某一中学学生有条不紊疏散的时间效果,来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授课中,尽量联系生活中相关的实例和工作实践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接受间接经验的机会,提高学习激情。作为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还应具备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作支撑。这样,才能“授人以渔”。

例如,讲液压传动时,我们列举装载机、液压船闸、汽车液压转向机构,飞机起落架等例子;在讲气压传动时我们可以举出装修工程中的风动工具等等。总之,列举生活中一些生动的实例,不但可以进一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内容比较多,并且元件的工作原理、基本回路及典型回路所涉及的图形很多,如利用黑板粉笔加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能够使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讲述清楚的知识变得直观和形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液压油在管道和阀口处的流动状态,学生们很难想象和理解其流动特性和流动状态。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把液体在管道中和阀口处的流动状态及流动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能够清楚地看到液压油在管道中流动状态的改变,看到由于阀芯的工作位置、结构或运动速度的改变,液压油的流动状态和方向的也随之改变的情况。

采用多媒体手段,对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既有二维静态细腻的描绘,又有三维动态形象的表现,起到了教学上特有的工作效果。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液、气压基本回路图和系统图比较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通过二维动画仿真技术,用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图像和运动的画面,将液压回路及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逼真形象地演示出来,就可以很快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先进适用的教学实训设备和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具备了,再加上合适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一定程度的努力,教学质量就会水到渠成。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2

10.1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基本常识

【课题名称】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基本常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 熟悉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的组成,及主要特点。二.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看懂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系统图,认识符号所代表的元件及传动过程。三.教学要求

1. 掌握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2. 掌握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缺点。【教学重点】

1. 能够应用图形符号看懂传动的工作过程。2. 了解传动的工作原理。【难点分析】

传动的工作过程,对图形符号的认识。【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配合教具或实验来演示,如有课件配合效果更好。【学生分析】

1. 新内容刚开始比较新鲜,如有演示,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图形符号较多,可能有些难度。

2. 要培养通过图形的表达想象到工作过程,需要有个认识理解的转换过程。【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所讲的机械传动是机械零件在力的作用下传递运动和动力,它是靠两零件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机械传动是工程上四大传动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电气传动,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今天将学习液压和气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点。

二.讲授新课

1.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是以气、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动力的一种运动方式,靠气、液体的压力来产生作用。

图10-

1、2为公交车门的气压传动和自卸汽车的液压传动。讲解图10-

3、5工作原理时边讲解边介绍每一个元件符号的含义,特别要注意方向控制阀的阀芯位置的变化给气、液体流向带来的影响。

要边介绍气、液体流动的路径,边作板书,简明扼要地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达到能够看图叙述说明液压系统的工作工作过程。最后总结出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四个组成即:

(1)动力元件。气、液压泵。(2)执行元件。气、液压缸。

(3)控制元件。换向阀,压力阀和流量阀。

(4)辅助元件。油雾器、过滤器、蓄能器和各种管接头。2. 图形符号

重点分析方向控制阀的阀芯的位和通的表示含义。保证学生能初步看懂传动图。其余图形按课程的需要慢慢增加,避免内容过多不易掌握。3.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特点

着重介绍其独特的优点。如:

(1)速度可无级调速。即可任意变化运动的速度。且运动的速度的方向改变能在很短时间实现。

(2)易于速度和压力的控制与调节,即很方便调节压力的高低和速度的大小。同时便于与电气控制构成“机-电-液-光”的一体化自动传动。这是机械传动所难于实现的。

气压传动无污染,压力较低,但噪音较大。液压传动特别适合于作直线往返运动的工作场合,如磨床工作台和液压牛头创床,液压起重机的应用常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技术的场合越来越多。

当然液压传动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即由于制造精度的影响,液压油泄漏为其主要问题,且不能保证精确传动比。

三.课堂小结

1.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是另一种传动方式,它是靠气体、液压油作为介质来传递运动的。

2.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由四部份组成,要熟悉液压元件的图形表示符号。

3.液气压传动与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可实现无级变速;常用于直线运动的场合。缺点是泄漏,要求制造精度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践 教学 改革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备功率密度大、可无级传动、控制方便、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液压传动技术广泛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大型设备中。学好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掌握一定的液压传动知识,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独立开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服务于地方的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技术型人才是一般性本科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1],因此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笔者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数年,本文试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以及自己数年教学经验,就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1改革教学内容

1.1实践理论内容应结合

液压教材一般先用部分章节介绍流体力学理论基础,然后是液压系统各元器件,最后是一般液压系统和典型液压系统的介绍及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般教材的流体力学理论内容和后面的元件内容稍有脱节,而且流体力学部分相对比较难懂。部分老师流体力学这部分内容一般分配较少时间,甚至有的老师砍掉了不少内容。

根据笔者实践,企业中一般的液压系统设计往往比较少用到流体动力学这部分理论知识,而液压元件设计对流体力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笔者认为流体力学这部分知识不应该受到轻视,相反应该和元件部分、系统部分紧密结合起来,讲解时相互穿插,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流体力学知识在系统和元件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这些工作教材中可能并没有明示,老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1.2 适当结合当前主流液压产品

带领学生实习时,经常有学生遇到液压设备一下就蒙了,甚至不能叫出每部分的名字这种情况,更遑论结合图纸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这其中原因有多个,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授内容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前实际应用中的典型产品。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中有一些经典的产品结构图,用来讲解元件的工作原理很直观,但一些经典教材所用的产品图片比较老旧,一是不能吸引学生,二是与工程实际有差距。在元件拆装实验中,由于经费限制,用来拆装的也是报废的或者比较老旧的液压件,不太可能拿较新的产品或者设备用来给学生拆装。液压元件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近二十年,液压元件的国产化发展非常迅速。因此,笔者认为,元件和系统在讲解时,应紧密结合当前的一些主流产品,至少让学生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很容易实现这点。

1.3 结合其他学科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主要包括液压元件与材料学、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的联系,以及液压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可编程控制器、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课程的联系。这些联系在教材中并没有很好的完全的体现。如果每门课授课老师只专注讲授自己本课程的内容,会使得各部分知识割裂,学生只能依靠自己领悟,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学习及融会贯通。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根据章节适当穿插其他课程的内容,启发学生联系其他学科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系统。比如,在讲解液压元件时,穿插引入金属材料、金属加工工艺学、互换性等课程知识,在讲解液压系统章节时,穿插控制工程及传感器、测试技术和PLC等知识,这些知识的联系及引入其实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点到为止,但却能激发学生兴趣,使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多做功课,也使得学生知识更系统,可谓事半功倍。笔者最近两年的教学中,注意这方面下工夫,学生反映良好。

2改革教学方法

2.1 板书、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具备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运用好多媒体手段,可以很好的传达某些语言不太好表达的信息。

在讲解齿轮泵以及溢流阀工作原理时,教材上给出的原理图都比较难理解齿轮泵及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因此,这些工作元件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应用也就相应的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工作原理时,一旦理解困难,很容易对后面的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讲解这些语言以及图片很难描述清楚的内容时,笔者较多的采取了flash、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一边观看多媒体,一边进行讲解,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具体内容视情况而定。有些内容适合采用多媒体,有些情况采用传统板书学生反而掌握的更扎实。比如在讲解流体力学这部分,采用板书讲解学生更易理解,掌握情况更好。采用多媒体容易导致讲课速度过快,学生掌握吸收不充分等问题,这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2.2 采用项目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先讲解专业理论再进行理论实践,这对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地方高校是不太合适的,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技术性课程也是不太合适的。

“项目式教学”法的原理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所学内容,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学生的毕业设计就可以理解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可以在液压系统设计章节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小的、简单的系统设计项目,来整合前期所学的知识,甚至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可以适当结合学校所在区域产业分布情况,避免凭空臆想捏造。目前,由于和安阳第二机床厂的合作关系,笔者单位主要采用的项目案例为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系统和组合机床工件加紧液压系统的设计。通过项目教学,使得学生培养统筹全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以下几点应注意:(1)分组合理,每组可以分6-8个人,每组设计一个系统或项目;(2)分工合理,任务具体到人,有学生负责系统设计验算,有学生负责元件的挑选及匹配,避免分工不明造成的消极怠工;(3)工作量合理,避免工作量过大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预期经过两年的试验,项目教学法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2.3考核模式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为试卷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其中,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在期末评价中,突出实验成绩所占的比重。

3结束语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工科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随着行业的发展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改革必将沿着多维的教学模式继续发展,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文婧,曾红兵.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论坛 2011.12 34.

[2]

田子欣,秦冲.项目教学法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0,28(1)83-84.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4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因此教学改革中对于专业课程进行了较大的压缩。以往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学时数多, 课程所包括的内容多, 理论推导多, 公式分析计算多;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此在本轮的教学改革中, 结合我院相关专业学生特点, 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主动性。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内容做出以下调整:

1.其中液压传动部分, 讲清传动系统的概念性知识点, 减少理论推导及数学公式的计算;液压传动部分包括液体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分析, 对于以上内容的学时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关联较大的内容:如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控制阀等的工作原理, 应用场所, 注意事项等, 另外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与讲解。

2.气压传动部分, 考虑到该部分的元器件工作原理与液压元件类似, 采取针对性讲解, 强调与液压不同之处, 讲清楚关键知识点。

总之, 根据“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保证够用, 通过多分析实例, 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课程教学效果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 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特别是液压元件结构、工作原理及液压回路复杂难懂, 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动画等技术, 将复杂问题直观化, 动态化, 化繁为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1.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改变传统教学中任课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讲解教学知识点之前, 通过一个引子, 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有疑问, 提高他们学生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前, 播放一个液压千斤顶的实例, 通过分析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液压传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进而和学生一起总结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 涉及到许多液压元器件的结构, 工作原理及基本的液压回路图, 它们往往复杂抽象, 如果只是通过课本上的图进行分析, 学生难接受;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授课前, 准备好相关知识的幻灯片, 工作原理及液压回路的视频和动态演示图, 搜集一些液压系统工作的视频等教学素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手段呈现给学生, 首先学生可以观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液压回路的运行情况, 更容易理解;另外这些幻灯片及视频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目前在制造业应用较为广泛, 其中数控加工中心的90%的自动生产线采用液压传动技术,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引出实例进行分析, 锻炼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在分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时, 通过对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传动系统, 升压机液压传动系统的回路组成, 工作原理及系统特点进行分析, 对以往所学知识点巩固运用, 融会贯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序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考勤, 作业等成绩为辅。这种方法不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特点, 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 作业, 还包括课堂讨论, 课堂提问等的考核。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既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智能手机诞生以来, 已经大大改变了学生们的交流沟通的方式。作为教师, 我们也要适应社会变化, 正确对待新现象, 接受新技术。我们可以利用交流软件, 及时和学生互动, 构建新弄师生关系, 通过建立一个学习群, 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分享相关微课、相关液压控制阀的动态图到学习交流群, 鼓励学生通过手机获取新知识, 利用手机找资料, 做作业, 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通过以课程组的形式,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更加贴近实际, 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采用多媒体等新技术, 新手段, 化繁为简, 更加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 适时调整,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获得较好的教学反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 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帆.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液压与气动, 2012 (7) :44-46.

[2]杨大春, 汪通悦.《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 2008 (11) :164-165.

[3]张平, 贺利乐, 吕刚.机械类本科《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 2011 (4) :230-232.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案01 篇5

 课程特点: 理论与实践并重 

第一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概述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实例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比较

◇流体传动介质的特性

知识点:基本原理、介质性能

液压与气压传动都是借助于密封容积的变化,利用流体的压力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来传递能量的

 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与气压传动中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压力取决于负载;流量决定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 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 传动介质的主要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度量单位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

研究对象

◇研究以有压流体(压力油和压缩空气)为传动介质来实现各种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的学科。

◇元件→回路→系统→介质

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1-1)

(观看动画演示)

1.1.1 力比关系

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各点”

如图1-1 b)所示。

(1.1)

重要基本概念一:“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而与流入的液体多少无关.思考:1.若空载,即W=0,则p=?

2.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和其它传动方式的比较?

1.1.2 运动关系

活塞的运动速度和活塞的作用面积成反比.流量q(Ah/t):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截面积为A的流体体积q=Av

q=A1v1=A2v

2(1.4)(连续性方程)

若已知进入缸体的流量q,则活塞运动速度为:

重要基本概念二:

“活塞的运动速度v取决于进入液压(气压)缸(马达)的流量q,而与液体压力p大小无关”.1.1.3 功率关系

(1.5)

压力p和流量q是流体传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相当于机械传动中的力和速度,它们的乘积即为功率。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以流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与实例

液压传动的特点:

先通过动力元件(液压泵)将原动机(如电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再经密封管道和控制元件等输送至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将液体压力能又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部件。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

动力元件:液压泵或气源装置,其功能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流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动力

 执行元件:液压缸或气缸、液压马达或气马达,功能是将流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力和速度或转矩和转速),以带动负载进行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 控制元件:压力、流量和方向控制阀,作用是控制和调节系统中流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达到所要求的输出力(或力矩)、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 辅助元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装置,包括管道、管接头、油箱或储气罐、过滤器和压力计  传动介质.

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液压技术正向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和高度集成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

◇气动技术正向节能化、小型化、轻量化、位置控制的高精度化,以及与机、电、液、气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技术方向发展。

1.4 流体传动介质的特性

◇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液压油的选择

◇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气体状态方程

◇气压传动系统对空气的要求

1.4.1 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密度ρ: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

式中,m:液体的质量(kg);V:液体的体积(m3);

ρ=900 kg/ m3

可压缩性: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可用体积压缩系数κ或体积弹性模量K表示

 体积压缩系数κ:单位压力变化所引起的体积相对变化量,

(m2/N)

式中V:液体加压前的体积(m3); △V:加压后液体体积变化量(m3);

△p:液体压力变化量(N/ m2);

 体积弹性模量K(N/ m2):液体体积压缩系数κ的倒数

计算时常取K=7×100,000,000N/ m粘度

 液体的粘性:

液体在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特性,静止液体则不显示粘性.◇液体的粘度:

液体粘性的大小可用粘度来衡量。粘度是液体的根本特性,也是选择液压油的最重要指标常用的粘度有三种不同单位: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相对粘度.动力粘度(绝对粘度)μ

 牛顿内摩擦定律

式中μ:称为动力粘度系数(Pa·s)τ: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力(即剪切应力)

 ,速度梯度,即液层间速度对液层距离的变化率.物理意义:当速度梯度为1时接触液层间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

 法定计量单位:帕·秒(Pa·s)

运动粘度ν

定义:动力粘度μ与密度ρ之比, 法定计量单位:m2/s 

由于ν的单位中只有运动学要素,故称为运动粘度。液压油的粘度等级就是以其40oC时运动粘度的某一平均值来表示,如L-HM32液压油的粘度等级为32,则40oC时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32mm2/s

相对粘度(恩式粘度oΕ)

 恩氏粘度:它表示200mL被测液体在toC时,通过恩氏粘度计小孔(ф=2.8mm)流出所需的时间t1,与同体积20oC的蒸馏水通过同样小孔流出所需时间t2之比值.

工业上常用20oC、50oC和100oC作为测定恩式粘度的标准温度,分别以oΕ20、oΕ50、oΕ100表示  恩式粘度与运动粘度(mm2/s)的换算关系:

当1.3≤oΕ≤3.2时,当oΕ>3.2时,粘温特性

◇定义: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1.4.2 液压油的选择

◇液压油的要求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6

关键词: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

引言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一门实现现代化传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目前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的自动生产线都采用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因此,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要想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就必须掌握这门技术。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先理论后实习”的传动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节拍,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间的脱节,学生也必然无法很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教学要求。因此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课程改革。

一、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目标是:

1.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动力元件、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等的原理、应用等基本知识,初步具备简单液压系统回路设计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

2.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利用常见液压元件连接液压系统回路的操作能力, 初步具备液压回路故障的查找和排除能力。

3.学会使用液压模拟测试仿真软件。设计常见的液压系统,并能分析性能。

4.完成液压系统设计及实践的综合实训,培养与他人合作共事、自我管理、运算、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自学和创新等通用能力。

5.培养遵守纪律、不断进取、认真、有责任感等素质。

二、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主要表现为实用性、适度性和职业性。

(1)高职《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强调实用性。实用性是取舍课程教学内容、决定某一具体知识点或能力点的教学时间多少的首要标准。在工程实践中用得比较多的教学内容要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在工程实践中用得比较少的教学内容要少讲甚至可以不讲。

(2)所谓“适度性”,就是在专业理论基础上的讲授要做到少而精,要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3)所谓“职业性”,就是要把高职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向国家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靠拢,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2.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①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其中有关流体动力学的公式计算均不讲。该部分重点让学生理解液压、气压传动的原理,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系统组成,以及各组成元件的图形符号。②液压、气压系统组成元件的结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重点是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③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掌握一些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④对一些典型的液压、气压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如机械手、动力滑台、公共汽车车门开启系统等,重点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3.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液压传动》课程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在教室里讲解溢流阀、减压阀等液压元件,对于没有用过也没有见过这些元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讲授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我院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将课程试验和理论课程的讲解融合在一起,讲到什么就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个东西,我们让学生去碰,去摸,去观察实际中间真正用到的东西,这样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能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较多地采用了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现场教学法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学习数控机床气动换刀系统,液压卡盘的夹紧、松开,尾座套筒伸缩系统等,让学生直接操作。例如,在讲溢流阀、顺序阀和减压阀的结构和功能时,重点讲解溢流阀,对于顺序阀和减压阀,则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从基本构造、图形符号、功能特点及应用、进出油口状态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并填写相应表格,教师再进行讲解,最后学生需提交项目报告。又如,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和系统组成非常相似,因此我将授课内容的重点放在了液压上面,同时按小组给学生布置了气压传动原理的项目作业,让学生将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讨论、归纳其中的不同之处,并上交项目报告。

2.优化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flash将千斤顶的工作过程,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中阀芯相对阀体的移动,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顺序动作回路等回路中液流的流动过程做成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边讲边演示,清晰而直观,使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工作原理,增强感性认识,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促进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课程的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具有检查和激励作用。以往课程的评价就是单一性的学生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片面的。科学的评价方式應该是一种全面性的评价,包含: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和课程材料的评价。

1.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这样有些学生便只注重结果了,往往是考试前死记硬背老师给的复习提纲,考完就全部忘了。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7

长期以来, 各高校主要以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此课程仍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 只是内容涉及专业知识, 远未满足学生的要求。通过对本科四年级学生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学过程观察发现, 尽管许多学生已通过四、六级考试, 但英语应用水平较低, 具体表现为:查询专业英文资料和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较弱,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单靠英语课程的教学就能解决的。由此可见, 旧模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液压与气压传动》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我校机械制造专业中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双语教学实践。

2 液压与气压传动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否则将是无源之水。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有许多优点:

(1) 英文规范, 内容新颖, 注重纳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2) 实用性、针对性强, 出版周期短, 知识更新快;

(3) 采用优秀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但是原版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

(1) 国外原版教材实践性强, 但由于教学水平及科研水平的差异, 这些教材的内容不能直接引用或操作, 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

(2) 由于中西方教材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 国外原版教材思维活跃, 知识面广, 与国内教材相比, 教材内容发散性强, 条理不够清晰, 知识不够系统, 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3) 在引进原版教材时往往只选择某一门课程教材, 容易忽视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4) 采用原版教材在国内市场很难找到配套的外文参考资料。

考虑到国内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我们应该一是组织学科专家改编国外原版教材, 使一些优秀原版教材本土化;二是自编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 即篇幅、结构合理, 难度适中, 教学内容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保证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三是翻译国内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因素, 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 选择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陈淑梅主编的《液压与气压传动》 (英汉双语) 的教程作为主讲教材, 以全英版为参考教材, 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双语教学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影响学科教学效果, 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2.2.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太少, 看不懂英文教材和课件;二是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大多数学生听课比较吃力。鉴于上述实际情况, 一是进行专业词汇学习。对于流体力学及液压传动基本概念等简单内容采用英语教学为主、个别词汇汉语重点强调为辅, 在课堂上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每次上完一节课后, 留出一小部分时间专门学习下次讲课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 让学生下课后带着问题看书, 记单词, 这样不仅可以预习下次上课时讲解的内容,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记忆专业词汇, 一举两得。二是采用讨论式、提问式教学。离开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讲课, 增强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和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英文来表达,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避免满堂灌的单向传输模式。也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视频、案例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 变抽象的理论教学为生动的情景教学, 可以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三是布置课外作业。每次上完课后, 除了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用英语进行总结以外, 会给同学们布置课外作业。譬如液压与气压传动中的液压元件的名称, 结构, 工作原理及其回路中的作用, 结合课本知识用英语来表达等,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确实能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2.2.2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制做CAI课件, 弥补双语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师英语口语和学生专业术语、专业语言薄弱等不足, 在课件中插入英文声像图片资料和设计练习, 突出重点。每学完一种液压元件, 我们就走进实验室, 进行拆装实验。在拆装过程中, 用英语表述同学们在课本上认识元件的结构, 并用英语表述组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促使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极大的改善。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嘴巴+粉笔+黑板”了, 而是已经进化成为“嘴巴+粉笔+黑板+微机+投影”。有许多高校已经利用计算机开发出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软件, 其使用和普及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板书时间。因此, 为了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 必须积极探讨合理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和扬弃, 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另外, 在选择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 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 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互动。因为, 双语教学不仅仅着重于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也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师水平和教学工作量:《液压与气压传动》属于专业基础课程, 教师虽然在教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 但是怎样用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让同学们很容易的接受, 这一点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备课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综合和整理,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学生听课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 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而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另外, 由于双语课程不同于纯粹的专业课程, 备课所占用的时间很多, 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讲好这门课程。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差别, 想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再掌握英语方面的知识, 势必也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 要充分调研, 摸清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据此来确定初期英文讲授的适宜比例, 随着教学时间推移, 再逐步加大英文讲授比例。所以怎样把握好双语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老师注意的重点, 也是学生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与没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生的收获点。

根据开展双语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有这样的建议:

(1) 多种教学形式并用, 积极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授课, 要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交叉教学, 如指导学生阅读1-2本原版优秀教科书, 配合教学, 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通过课堂专题讨论,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辩的能力。

(2) 在授课时, 可以考虑将课程分成预备课和正式课, 在预备课阶段让学生熟悉专业术语, 进行简单的讨论等, 使学生减少对专业英语交流的恐惧感, 然后再正式讲授教学内容,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外文教材。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双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与专业教学上,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究获得心理上的英语氛围, 避免传统英语教学中学遍存在的英语——汉语——英语的心理翻译过程。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 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 因此, 在教学大纲、教材等方面应从学语言的角度转变到学专业上, 使学生能够养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通过学以致用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新春, 谢娟.面向创新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6) .

[2]陈淑霞.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应当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 .

[3]张素群.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药学教育, 2006, (2) .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8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主要是研究液压与气动技术一般规律与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 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与生产实际联系十分紧密, 对中职学生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职院校开设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 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关于液压和气压的专业知识, 对学生在安装、维护、调试液压和气压控制元件等方面的动手能力有着促进作用。长期以来,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师“教”为中心, 强调的是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没有达到中职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 本文对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与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 开发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思路

中职在进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时, 要对工程机械、锻压机械、冶金机械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进行专题调研, 分析当前的就业需求以及就业形势, 从而制定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就业岗位的性质、职责、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进行分析, 找出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 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 由就业领域到处学习领域, 从而进行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3 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与创新路径的研究

3.1 正确定位课程教学的目标

中职院校在进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时, 要根据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该门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该学科不仅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也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一门技术。中职院校在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时, 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既要掌握一定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理论知识, 能够胜任液压与气压元件的选用、拆装、调控等相关的工作, 还要培养其自主进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积极寻找就业实习基地, 校企共建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调研中了解到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形势, 明确与该门课程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 根据人才机制制定培养目标, 各个省市要参照本省制造行业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以技术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 积极寻找中职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以面向工作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仅仅围绕液压和气压系统的设计、使用以及维修, 以企业典型案例为载体, 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进行知识重构, 从而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3 对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3.3.1 情境教学,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分为不同的模块, 教师要编制情境教学实施表, 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教师在讲授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时, 要将液压元件放在情景室, 通过实物讲解元件的结构和原理, 并让学生亲手实践, 自己动手拆装,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时, 要充分利用拆卸式液压实验台, 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台回路的连接方式, 再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 各组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要求, 合理的选择元件, 设计并控制电路, 继而进行实物连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3.3.2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 而且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和抽象, 基本回路和典型回路比较多, 而各个院校情景室的设备数量有限。因此, 在进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利用动画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 图文并茂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同时也弥补了中职院校学生人数多、实验设备少的现状。

3.4 教师要以工作为导向编写教材

当前, 众多中职院校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时选用的都是国家统一编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的教材。这类教材是基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该类人才的就业需求出发, 主要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中职院校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 应该淡化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 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应用以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 各个中职院校要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 以工作为导向, 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教材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 教材的编写要与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相结合, 按照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编写, 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 重点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 开发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子教材, 对典型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弥补纸质教材的不足。

4 结论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实行教学改革后, 教学内容恰当,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具体化, 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作为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 近些年来, 以工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成为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指导方针。应对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传动的教学要求, 其教学过程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进行的, 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玉光.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华人时刊 (中旬刊) , 2014 (03) .

[2]韩玉娟.职业学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05) .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改革浅议 篇9

1 明确培养目标, 调整课程结构

我院属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主要培养面向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 遇到有关液压和气压传动的问题一般是关于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等项目, 很少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工作。因此, 学校教育必须树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 打破学科界限, 调整课程结构。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介绍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和液压气压控制技术。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 单一的学科体系已不利于学生形成机电设备的整体意识, 如机电设备的运动主要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 机电设备的控制则是液压技术、电气技术、数控技术乃至光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现行的课程结构为各学科单独设置, 以课程群的组合来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各门课程自成体系, 不仅相关内容低起点、重复多, 浪费了大量学时, 而且各门课程知识很难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不利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 将机械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传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知识设置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复合型专业课程, 这样既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并为实践操作技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2 突出职教特色, 优化知识内容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的要求, 教学内容必须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知识应以够用为度, 不必强调过多的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

2.1 删除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抽象而实践性又很强。因为液压传动的过程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完成的, 要建立起直观的认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个专业贴近生产实际, 应用性很强。一般的液压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 所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加上随着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已经缩减, 故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了。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并加强实践环节, 才能改善教学效果。

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不但使学生所学无用, 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厌烦情绪, 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传统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中液体动力学章节中存在较多繁琐公式的推导及偏深的理论分析, 如管路内的压力损失、液体流经小孔及间隙的流量等计算公式、各种液压泵排量及流量的计算公式, 笔者认为均可予以删除或压缩。另外, 教材中采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计算步骤, 该内容主要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使用, 对职业教育则没有必要掌握, 也应予以删除或压缩。对那些必需的理论知识可作适当处理, 做到“知其然”, 而不必过分强调“知其所以然”。例如, 叶片泵只需说明叶片泵为减少叶片滑动的摩擦力, 应将叶片顺转向倾斜一定角度放置, 而不必具体分析叶片的受力情况。从而使教材做到内容少而精, 突出其实用性。

2.2 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应当不断补充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以适应市场要求, 如气动技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 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 其工作原理与液压传动有许多相近之处, 因此, 可增加有关气压传动的知识。而对于在生产中已淘汰或很少使用的设备和产品, 在教材中则应予以剔除, 如径向柱塞泵由于径向尺寸大、结构较复杂, 制造困难, 近年来已使用较少, 该部分知识可予以省略。

2.3 便于教学和自学。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 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学习能力较低。因此, 教材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 版面丰富、活泼、直观。传统教材每章节后的复习思考题多延用了本科教材的形式, 以问答、论述、计算为主, 对学生的论述、概括、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笔者认为应适当地降低难度,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填空、选择、判断题型, 这样既可以考察较广的知识面, 又可以突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便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自学。同时, 可安排一些课后讨论题或生活中的实例, 如挖掘机、起重机的液压系统,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做到开放式教学, 拓宽课堂教学范围。

2.4 注意与其它教材的统一性。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的电气元件都是用字母表示, 如压力继电器用K表示, 电磁开关用YA表示, 但在有关的电气教材中, 压力继电器用KP表示, 电磁开关用YV表示, 容易使学生产生模糊不清的概念, 建议相关教材对同一元件应采用统一国家标准。

3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使学生具有一定调试和维修液压设备的技能, 必须加强学生对生产设备液压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实例分析, 可使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同时, 更好地把零散的液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得以灵活应用。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液压系统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作为生产操作者必须具备查找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但传统教材只在最后章节中简单提及了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笔者认为这样泛泛而谈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建议在各章节介绍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后, 均应说明它们在使用中容易产生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最后以典型系统为例, 讲解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液压课程中安排的实验可分为演示、验证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演示、验证型实验缺少创造性,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溢流阀的性能试验, 要求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试验步骤进行操作, 记录相关的数据, 最后经过较繁琐的数据处理及图表绘制, 得出溢流阀的有关性能。整个试验都是学生按指令被动执行, 没有自己的认识与创新。笔者认为此类试验效果甚微, 可予以削减。同时增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实验, 如液压基本回路实验, 由学生自行设计液压回路并通过试验将各液压元件安装组合, 验证回路的可行性, 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设计、联接、调试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是主导者,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其创造思维及综合应用能力。同时, 为适应市场对维修能力的要求, 建议增加实习演练周, 加强学生对液压元件、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除能力。

4 开发配套教学软件, 发展多媒体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结构图、原理图特别多, 有的还比较复杂。过去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主要是通过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老师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 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的出现,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以溢流阀的讲解为例, 传统教学多采用挂图或幻灯片, 教师所用的、学生所看见的不过是一些简单、毫无生气的二维示意图, 虽然配以教学模型进行讲解, 但溢流阀阀芯上移、实现溢流的过程, 只能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若利用多媒体技术, 用不同颜色表示溢流阀的各组成部分, 用三维动画效果演示其装配及工作过程, 一个彩色的、立体的动态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 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反馈, 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想象力,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的优越性。

5 改革考核方式, 加强过程考核

本课程最终考核方法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理论教学包括理论考试成绩、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三部分, 实践部分应包括实践技能、实习报考、实习态度三部分。考虑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评成绩理论与实践部分各占50%为宜。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 一方面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学习, 下课及时完成作业, 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 又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探索 篇10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 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 而不是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与该目标相适应,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和性能, 以及在操纵、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培养学生能读懂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图, 初步具备分析一般液压气动系统工作过程、排除简单故障的基本技能。针对这一情况,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应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和深度, 对于教学内容中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内容进行压缩, 从应用的角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因此, 我将教学内容分为如下的几部分:一是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删除其中有关流体动力学的公式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液压、气压传动的原理, 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系统组成, 以及各组成元件的图形符号。二是液压、气压系统组成元件的结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 重点讲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是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应在掌握液压、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 分析回路工作过程和工作特点, 重点掌握一些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四是对一些典型的液压、气压传动系统进行分析, 如机械手、动力滑台、公共汽车车门开启系统等, 重点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液压基本回路”一章内容时, 主要采用了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 理论课老师负责讲理论, 由实习课老师负责实训两周, 理论课与实践课内容很难同步。如今我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将课堂放在实验室, 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 直接使用实物, 并让学生动手拆装, 讲解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时, 采用现场教学法, 学生对于回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 老师再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连接回路, 各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 分配任务、选择元件、设计回路和控制电路, 进行实物连接。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难题, 老师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辅导。例如:在讲解调速回路时, 具体做法如下: (1) 提前下发该次课的任务书, 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中相应内容, 读懂任务书上的回路图;思考三种节流调速回路中流量控制阀的位置有何不同及对回路的工作特点的影响;思考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特点及组成元件的不同。 (2) 将学生分组。尽量让每一组中的学生分布比较均匀, 既有动手能力强的, 也有动手能力弱的;既有学习好的, 也有学习差的。

让学生在实训室, 以小组为单位, 在液压回路实验台上按“调速回路”任务书上所给的回路图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组装、调试、运行, 读取仪表上的压力、流量, 将相关数据填入任务书上的相应表格, 根据数据分析讨论各调速回路的工作特点。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在一旁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 如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或帮助。小组活动完成后, 各小组进行总结、发言, 教师再进行简单点评, 进一步分析讲解回路组成及工作特点, 由于学生已完成了事先自学、实际动手组装, 就会很容易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了。

对学生的考核根据每组学生的回路组装、调试、运行等任务的完成情况 (占70%) 以及学生所填写的数据 (占10%) 、讨论发言情况 (占20%) 来评定, 给出小组的平均分, 对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酌情加分。

三、综合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概念多、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理论性强, 液压传动的各类元件和工作介质都是处在封闭的状态, 使其设备故障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复杂性等特点, 这必将增加课程学习难度。为了将典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系统分析讲解和描述清楚, 采用多种媒体设备组织教学。讲解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时, 先通过实物讲解其外部结构, 以及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 再采用彩色剖视图讲解内部结构, 借助动画生动地展现元件的工作原理、回路的中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 最后在现场进行实物回路连接。综合运用实物、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 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 期末前“死记硬背”老师所给复习提纲, 暂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 考完后不久就什么都不懂了, 并没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很显然, 这种考核方法有待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70%, 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回答问题、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 等等。

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 综合考核学生, 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注重了平时过程中的学习, 对于理论知识较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 自信心大大增强, 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 通过这样的改革, 学生觉得《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不再难学,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芳, 郭新荣.浅谈液压传动技术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 (3) .

[2]苏素芹.谈谈《液压气动》课的教学体会[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

[3]袁承训.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1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开创了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积极创新的学习模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环节设计,我们把液压与气压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基本任务: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让学生的学习和现实工业生产中基本相似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完成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因此创设的情境需要与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把完全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学习中,让学习更直观和形象,从而刺激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布置任务。根据创设的情境,选择与情境和学习任务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中心内容,让学生以一个技术工人或者是技术员的身份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完全把学生的身份改变,让学生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通过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寻求帮助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3.协作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线索,比如说学习那一方面的知识对解决问题有帮助,从那些资料中可以获得这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自己学习。同时让各任务团队协作完成,相互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最终得出各团队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关键的环节。评价要客观公正,要肯定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这个非常重要,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满足,更有被肯定的喜悦。但也要指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对于下一次的任务完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5.结果考核。为了提高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需要在任务完成后,除了评价效果以后,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变换,不同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团队中的每一位队员都感觉到自己对整个团队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1.创设情境一定要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任务的过程中。

2.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通过完成小任务来实现大任务。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学生的想法。

4.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收放的把握非常重要,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

5.团队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我管理,在成立各学习团队时,让学生自己从班内选出若干组长,然后让各组长挑选自己“心仪”的小组成员,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团队完成任务过程中,组长对每一名成员的管理和协调、安排工作。

6.传统教学强调“单打独斗”,学生表现非常容易掌控。但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肯定会出现有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给教师造成形势一片大好的错觉,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让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改善和提高。

液压传动与气压技术 篇12

因材施教是和谐社会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的基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和谐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派生出一些新型的专业工作岗位,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自然应分化出一种新的体系去满足这些岗位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就是说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教育体系。另外,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使得更多人才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 可是人才成长的规律表明:有人善于理论研究, 有人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有人喜欢动脑, 有人善于动手。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愿望, 为了使各类人才都变得“更加聪明”, 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 也是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考虑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人才的要求, 把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根据办学条件, 正确定位本校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根基, 培养目标不同, 则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同, 教学方法和内容也不同, 每个学校的管理者、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本校的培养目标, 去改革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法[1]。

确立了本校的培养方案之后, 就要编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教材。目前, 国内各种版本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参考书很多, 但各书的编写模式和教授内容总体上类同, 而且书的前言中多数附有这样一句话:“该书适用于工科机械类各专业, 也适用于职业技术学院、各类成人高校、电大等相关专业, 也可供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说明该参考书的适用面很宽。笔者认为:有不同定位方向的学校, 其学生的来源和培养的层次与类型均不同。培养的目标不同, 教学的内容、编排的体系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所用的教学参考书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编者考虑到出书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 希望推广使用该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编者的初衷就是要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 说明该书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很难达到统一的培养效果;一本不适用学生学习的教学参考书常常会误导学生的自我定位,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教师的讲课效果, 降低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普遍适用的结果实际上对哪种层次的教学培养都不适用。因此, 在新形势下, 选择或编写更加贴近本校培养目标且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参考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和谐社会液压气动合格人才的基础

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数千所, 就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来说有本科、专科、职业教育之分, 就学校培养学生的类型来说有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与开发人才和实用性人才之分。不同的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同, 培养的目标就不一样, 教学内容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校, 其培养目标是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及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 这类学校的毕业生考研深造的比例很大, 笔者认为这类学校在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时, 其内容主要应偏重于讲授该课的基本理论及该课的研究方法, 把液压流体力学、气体力学基础合并后, 单独设课, 讲授的内容可以更宽、更深一些, 可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流体力学规律, 此课涉及的推理演绎较多, 用的数学工具多, 课程体系排列严密, 适合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在讲授各类液气元件时, 应该把元件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 重点介绍其基本原理、特性分析和存在问题, 具体结构可以少讲。在介绍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时, 重点应该放在回路性能的理论分析上, 尤其要介绍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分析的思想方法, 可以结合传递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法详细讲授。在讲气压传动部分时, 重点放在液压传动的差别与处理方法上。在实验教学中, 重点掌握根据理论的要求设计实验装置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方法。最后还应该补充流体传动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培养工程设计与开发型人才的学校, 毕业生考研深造的比例较小, 多数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 从事实际的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其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为以后解决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这类学校的教师在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时, 其教学内容安排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流体传动基本理论的深度、广度及方法, 以及液气压传动系统专门知识的范围。就目前多数《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参考书中介绍的流体力学知识, 已经够用。要重点介绍流体力学中和液气压传动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重要结论, 尤其是流体力学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在讲授液气压元件各章时, 除了介绍元件共同的基础性问题外, 还应该结合各种原件的结构组成讲解其个性问题, 如:压力控制阀都是利用阀芯上油压力与弹簧力之间相平衡的原理控制阀口的开度, 从而实现控制压力的目的, 这是压力控制阀的共性原理, 具体到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减压阀等, 又存在个性特点, 应具体讲明。在介绍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时, 除了介绍分析系统的静态特性的一般方法外, 还要介绍常用的各种回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在处理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章节时, 只对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分析方法作简单的概念性介绍。在实验教学中, 重点学习根据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实验装置, 掌握验证系统系能的技能。还应该补充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培养和谐社会液压气动合格人才的正确途径

1.启发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师要善于在讲授过程中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实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涉及一些物理知识, 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举一反三, 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旧知识, 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 我们在讲授“液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时, 由于液体在流动的时候具有多种能量的变化, 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损失, 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 教师在讲课时应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讲授能量流动特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液体静力学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 使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又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2]。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几年在高校授课中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 还可以尽量少的时间和资源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载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综合处理, 以精美的画面、形象客观的表达形式, 丰富生动的信息, 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一些原本枯燥、死板的知识点, 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加深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3]。

3.重视实验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课堂教学的验证、补充和巩固。提倡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创新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

1.根据办学条件, 正确定位本校的培养目标, 选择或编写更加贴近本校培养目标且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参考书, 才能培养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

2.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确定不同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3.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姚春东, 高殿荣, 刘劲军.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06. (3) :155-156.

[2]程雨梅.改进液压传动课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8) :84-86.

上一篇:抒情中的抽象艺术论文下一篇:模拟法律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