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寻呼(通用12篇)
无线寻呼 篇1
摘要:设计了基于单片机软件解码的智能多路无线寻呼系统。该系统以PT2262编码芯片与DF无线发射模块组成发射系统, 以DF超再生接收模块和高性能单片机软件解码构成接收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遥控距离远等优点,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线寻呼,编码,解码,单片机
寻呼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有两类:有线寻呼和无线寻呼系统。有线寻呼系统能够实现寻呼的路数较多, 可以轻松实现几百个呼叫点向一个地方呼叫, 现在医院病房用的就是有线呼叫系统。但是有线寻呼系统安装布线比较麻烦, 安装地点固定不能随便移动, 使用起来不方便。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 是目前在无线通讯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编解码芯片之一, 例如遥控开关系统[1,2], 无线报警系统[3,4], 遥控机器人系统[5], 密码锁设计[6]等等。但在应用PT2262/2272时, 要求编解码芯片地址完全一致, 且对于多路控制系统需要加入多个辅助开关电路[7]。因此, 本文给出了基于无线收发模块和单片机AT89S51软件解码的无线寻呼系统设计方案。
1 智能多路无线寻呼系统原理及设计
智能多路无线寻呼系统主要由编码发射系统、接收解码系统和显示声音系统等部分组成, 系统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发射编码系统设置在用户端。当用户有请求信号时, 通过按键电路启动编码电路PT2262输出包含有地址和信息的12位脉冲编码信号, 经DF发射模块发射出去。通过DF超再生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后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查询方式对地址信息进行解码, 并控制显示声音模块进行显示和提醒。
1.1 无线编码发射系统设计
无线编码发射系统主要由编码芯片PT2262、发射电路组成, 如图2所示。对于本系统, 由于仅实现简单的呼叫功能, A0-A11可根据需要全部设置为地址位, 每个引脚可设置为悬空、高电平或低电平, 组合可以提供531 441 (312) 种地址状态, 即理论上可以实现531 441路无线寻呼。当按下电源按键K1时, 设定的12位 (A0-A11) 地址码就会在PT2262的第17脚输出一串行编码脉冲, 且每传送一组编码就会自动连发四次字码, 然后经DF发射模块的数据调制三极管Q1发射出去。发射频率可以通过调整振荡电阻RM来改变, 发射距离可以通过提高PT2262工作电压来增加。DF数据发射模块的工作频率为315M, 采用声表谐振器SAW稳频, 以ASK方式进行调制, 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 其优点是工作电压宽、发射功率比较大、传输距离比较远、适合恶劣条件下进行无线通讯。
1.2 接收解码系统设计
接收解码系统主要由DF超再生接收模块、单片机解码系统、显示声音系统等部分组成, 如图3所示。接收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接收进来的信号进行解码, 根据解码后的数据来显示发射位置信息和声音提示。
接收系统采用与DF无线发射模块相配套的DF超再生接收模块, 其工作电压为5 V, 静态电流4 mA, 接收灵敏度为-105 db·m, 它具有选频电路, 输出波形相对较为干净, 且自身辐射也较小。DF超再生接收模块的输出接AT89S51单片机的P3.2进行解码, 一片单片机可对多路无线寻呼信号进行解码。由于无线发射的第一组字码极易受零电平干扰影响而产生误码, 所以程序可以做丢弃处理。
根据PT2262的编码原理可知[2], 发射的每一组字码有l2位A/D码, 每个A/D位是由2个脉冲表示:2个窄脉冲则表示“0”, 2个宽脉冲表示“1”, 1个窄脉冲和1个宽脉冲表示地址码“悬空”。另外, 每组字码之间还有1个同步码隔开, 所以每组字码共计有25个宽度不同的脉冲。窄脉冲宽度为4 T, 宽脉冲宽度为12 T, 同步码低电平宽度为124 T, 其中T是PT2262的振荡周期。因此, 采用单片机软件解码时, 只要判断出同步码, 然后识别其后面的字码即可。由于同步编码信号脉冲的低电平时间为124个振荡周期, 因此只需判断输入信号低电平时间是否大于12 T即可测出其同步信号, 并且当收到同步码后还要检测是否是第一次收到数据以防止误码。
接收到同步码后, 就需要对12位信息码进行解码。具体解码方法是:从上升沿开始, 延时8 T, 检测输入信号电平高低记为A;然后再延时16 T, 检测输入信号电平高低记为B。根据AB的不同组合情况就可以解出第一个码位:当AB=00时表示“0”, AB=00时表示“0”, AB=01时表示“F”, AB=11时表示“1”, AB=10时表示误码。依此类推, 可以连续检测出12个码位信息。在正确接收到信息后, 通过LED显示出地址信息码所对应的发射位置。延时可以通过单片机定时器T0进行精确计时, 在进行计数初值计算时要考虑中断响应及返回所占用时间, 基于单片机AT89S51的解码软件流程图如图4所示。
2 结论
针对PT2262/2272编解码芯片的局限性, 将无线收发装置和单片机结合起来, 实现了多路信号的硬件编码和软件解码功能, 且软件解码控制功能多、灵活性强、可靠实用。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已设计出样机, 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遥控距离远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医院病床呼叫系统、小区寻呼系统、门禁系统等。如何提高发射距离、去除系统噪声影响或者考虑其他的软件解码方法, 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辉, 任艳君.四路无线遥控开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电子技术, 2007;30 (12) :66—68
[2]安颖, 张丽慧.PT2262遥控编码功能的软件实现.微计算机信息, 2005;21 (5) :111, 178
[3]崔占琴, 马虎山.一种无线报警器的设计与实现.现代电子技术, 2006;29 (6) :32—33
[4]杨庆.红外遥控输液报警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25 (4) :408—410
[5]刘宜, 胡学龙, 顾庆明.基于PT2262/PT2272的机器人遥控系统的设计.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26 (9) :37—38
[6]赵春红, 杨勇.基于单片机和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密码锁设计.测控技术, 2005;24 (9) :9—11
[7]邬伟奇.PT2262编码芯片的软件解码.微计算机信息, 2004;20 (7) :110—112
无线寻呼 篇2
1、TD-LTE基站站址设计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A.将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可以加强该地区的信号强度,从而提高通话质量
B.针对公路及山区覆盖的选址时,要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如公路拐弯处等开阔的地方 C.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一般考虑作为站址
D.在不影响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的站 址,以利用其机 房电源铁塔等设施
↑答案:ABD
2、某路段由某站的A/B小区覆盖,整段路上RSRP在-85dBm到-70dBm左右,但切换经常掉话,以下排查方法哪些有效()
A.检查附近基站及本基站是否存在GPS失步,如有则反馈排障
B.利用扫频仪测试,看是否有有本频段内其他非主覆盖小区信号(除A/B小区),尽量减少或降低非主覆盖小区的信号强度,提升主覆盖小区信号SINR C.检查附近小区是否存在与本小区DL/UL配比不一致,如有则并纠正错误 D.检查主覆盖小区是否与此路段信号强的邻区PCI存在MOD3相同关系 E.查验是否存在外部干扰及其他运营商同频段基站信号造成干扰
↑答案:ABCDE
3、LTE的下行控制信道有: A.PHICH B.PDCCH C.PCFICH D.PDSCH
↑答案:ABC
4、TAC规划原则有
A.跟踪区规划应在地理上为一块连续的区域,避免和减少各跟踪区基站插花组网 B.利用规划区域山体、河流等作为跟踪区边界,减少两个跟踪区下不同小区交叠深度,尽量使跟踪区边缘位置更新量最低
C.初期建议TA跟踪区范围与C网的LAC区范围尽量保持一致,减少规划工作量 D.跟踪区的划分不能过大或过小,TA中基站的最大值由MME等因素的寻呼容量来决定
E.城郊与市区不连续覆盖时,郊区(县)使用单独的跟踪区,不规划在一个TA中 F.寻呼区域不跨MME的原则
↑答案:ABCDEF
5、TD-LTE室内覆盖面临的挑战有: A.覆盖场景复杂多样
B.与WLAN系统存在复杂的互干扰问题 C.双流模式对室分系统工程改造要求较高 D.信号频段较高,覆盖能力差
↑答案:ABCD
6、以下哪个网元设备能被OMC管理?()A.SGSN B.SGW C.MME D.eNodeB
↑答案:BCD
7、机房监控人员可以通过OMC将以下哪些eNB设备日志上传到本地()A.eNB黑匣子文件 B.eNB异常日志 C.eNB告警日志 D.eNB事件日志
↑答案:ABCD
8、基于覆盖的异频测量A1事件的参数是()A.A1TimeToTriggerInterF B.A1TriggerQuantityInterF C.A1ThresholdInterF D.A1HysteresisInterF
↑答案:ABCD
9、跟踪区的设计原则包括()
A.在LTE系统中应尽量减少因位置改变而引起的位置更新信令 B.当UE处于空闲状态时,核心网能够知道UE所在的跟踪区 C.对于LTE的接入网和核心网保持相同的跟踪区域的概念
D.当处于空闲状态的UE需要被寻呼时,必须在UE所注册的跟踪区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
↑答案:ABCD
10、LTE中可以使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有()
A.Turbo编码 B.分组编码 C.卷积编码
↑答案:ABC
11、以下哪些参数用于异系统小区重选控制()
A.ThreshXLow B.sNonintraSearch C.sIntraSearch D.ThreshXHigh
↑答案:ABD
12、E-RABQoS等级参数包含: A.QCI B.CQI C.GBRQoSInformation D.ARP
↑答案:ACD
13、机房监控人员可以在核心机房利用以下哪些工具对查询eNB的告警_____ A.LMT B.OMC C.OSP D.ATP
↑答案:AB
14、TDLTE的UE的小区重选的参数中,不属于邻区关系参数的有()
A.sintraSearch B.qOffsetCell C.qHyst D.threshServingLow
↑答案:ACD
15、LTE中,系统可能会通过下列()信道,调度UE在PUSCH信道中上传数据
A.PHICH B.PDCCH中的DCI3/3A C.PDSCH D.PDCCH中的DCI0
↑答案:ACD
16、以下哪些是功率控制的优点
A.避免接收机处于饱和状态,防止远近效应 B.减少系统内干扰 C.降低电池的功率损耗 D.减少系统外干扰
↑答案:ABC
17、下面哪些系统消息中有关于小区重选的参数 A.SIB3 B.SIB2 C.SIB5 D.SIB11
↑答案:AC
18、TDLTE的UE的小区重选的S法则要求小区满足()
A.Srxlev > 0 dB B.Squal > 0 dB C.A和B同时满足 D.A或B满足一项
↑答案:A
1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用户面协议模块: A.PDCP B.DMAC C.RLCUM D.RRC
↑答案:D
20、在LTE网络架构中,eNodeB与eNodeB之间的接口是
A.IR B.CPRI C.S1 D.X2
↑答案:D
21、DRRU3151e-fae有几个物理天线端口 A.8 B.1 C.4 D.2
↑答案:D
22、基于MR数据的EMI分析功能,MRR采集数据特性是在用户呼叫保存过程,无线网络侧按照MOS评估周期默认___秒,来输出相关采集参数,对于每个周期点都可以进行MOS值打分。
A.8秒 B.4秒 C.2秒 D.16秒
↑答案:A
23、集中式的SON架构中,SON功能在哪实现(A.OAM B.eNB C.SGW D.MME
↑答案:A
24、以下操作中可能导致小区退服告警的是____
A.将该小区添加为其他小区的邻小区)
B.批量修改PCI C.打开小区负荷控制算法开关 D.修改小区切换算法参数
↑答案:B
25、LTE下行没有采用哪项多天线技术?()
A.波束赋形 B.TSTD C.FSTD D.SFBC
↑答案:B
26、在下行功率分配中,对于使用16QAM 或 64QAM的PMCH,UE PMCH EPRE与MBSFN RS EPRE的比值等于()。
A.1dB B.8dB C.2dB D.0dB
↑答案:D
27、以下哪条配置命令可以查到小区PDCCH符号数______。A.LST PDSCHCFG B.LST CELL C.LST CELLPDCCHALGO D.LST RACHCFG
↑答案:C
28、以下哪种性能计数器是eNB上存储的计数器()
A.当前计数器 B.历史计数器 C.计费计数器 D.扩展计数器
↑答案:A
29、LTE的调度周期是多少:()
A.1ms B.10ms C.2ms D.20ms
↑答案:A
30、第一次RF优化测试时?
A.遍历区域内所有小区 B.挑选一部分小区 C.不需要遍历所有小区 D.选择相同覆盖类型小区
↑答案:A
31、A2事件表示()
A.邻接异RAT小区质量高于门限 B.服务小区质量低于门限 C.服务小区质量高于门限 D.邻接异RAT小区质量低于门限
↑答案:B
32、如果在切换过程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那么将会触发下列哪一个流程?(A.Reconfiguration B.Redirection C.RRCConnectionReestablish D.RRCConnectionSetup
↑答案:C
33、漏做邻区时,可能会导致的网络出现以下问题()A.导频污染,掉话 B.弱覆盖,掉话 C.干扰增加,弱覆盖 D.乒乓切换,掉话)
↑答案:B
34、PDCP层的作用是什么?
A.分段 B.安全和头压缩 C.CRC校验 D.重传
↑答案:B
35、抑制同频邻区干扰的手段不包括()
A.调整天线挂高 B.调整RS功率 C.增加塔放
D.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
↑答案:C
36、LTE中共有几种SIB:()A.9 B.4 C.10 D.12
↑答案:D
37、Probe 测试生成的 log 的后缀名为____()A.*.txt B.*.gen C.*.apt D.*.log
↑答案:B
38、光纤通信系统中,使几个光波长信号同时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时要用(A.光分波合波器 B.光纤连接器 C.光分路耦合器
↑答案:A
39、以下关于LTE室内覆盖说法正确的是:
A.现有室分天线最高只支持2.1G频段,可以不换天线)B.如果不想实现双流,可以只建设一路天馈系统
C.WLAN AP与LTE室分组合场景,可以和wlan天线相距0.3米 D.在20平米的演示房间,只装1副天线可以使系统吞吐量达到峰值
↑答案:B
40、LTE系统内移动性测量事件有几种()A.3 B.4 C.5 D.6
↑答案:C
41、如果同时配置了X2和S1链路,eNB间的切换优先走__切换
A.Uu B.S1 C.X2
↑答案:C
42、如果出现eNB的告警“小区退服,射频单元退服”(1018000),不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A.RRU损坏 B.RRU掉电 C.基带板挂死 D.Ir接口光纤损坏
↑答案:C
43、DRRU3158e-fa单端口功率 A.8�10W B.8�16W C.8�12W D.8�8W
↑答案:B
44、UE处于RRC_CONNECTED时,E-UTRA通过___消息下发测量配置:(A.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B.RRCConnectionRequest C.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 D.RRCConnectionSetup
↑答案:A
45、可以使用专用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场景是:)
A.在RRC_IDLE状态时,发起的初始接入;
B.在RRC_CONNECTED状态时,发起的连接重建立处理;
C.在RRC_CONNECTED状态时,上行数据到达发起的随机接入;如上行失步或无SR使用的PUCCH资源(SR达到最大传输次数)D.小区切换过程中的随机接入;
↑答案:D
46、对基站进行完配置,对基站参数进行备份,该备份叫做()A.CV B.CU C.BP D.UP
↑答案:D
47、SSV时若存在上行干扰导致UL速率较低,可以通过调整哪个参数可提升UL速率?
A.noOfPucchSrUsers B.noOfPucchCqiUsers C.pZeroNominalPusch D.pZeroNominalPucch
↑答案:C
48、LTE下行覆盖受限信道是()A.PBCH B.PHICH C.PDCCH D.PCFICH
↑答案:C
49、TD-LTE路测指标中的掉线率指标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掉线率=掉线次数/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
B.掉线是指在手机没主发Disconnect信令或没收到网络下发Disconnect/Release信令情况下,手机回到idle状态,则视为一次掉话。
C.掉线指:在终端正常进行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传送发生异常中断,包括RRC连接异常中断:或数据速率降为0并持续5秒。
D.掉线率指业务进行过程中发生业务异常中断的概率,即异常中断的次数与总业务进行次数之比。
↑答案:B
50、TD-LTE系统中,无线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是通过()网元
A.MME B.S-GW C.E-NodeB D.EPC
↑答案:C
5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网络规划:()
A.PCI规划 B.选址 C.容量估算 D.链路预算
↑答案:B
52、下列几种情况中,作为降低干扰的一般手段,没有的是()A.改善频率配置 B.降低天线高度 C.增大基站发射功率
D.使用定向天线及定向天线下倾
↑答案:C
53、以下关于CSFB描述正确的是()
A.为了CSFB回落成功率更高,LTE侧配置越多GSM频点越好 B.CSFB只能回落到GSM网络不能回落到TDS网络 C.中国移动集团推荐CSFB采用R9重定向方式回落
D.为了支持CSFB功能LTE侧只需要配置GSM频点组,无需配置邻区关系
↑答案:D
54、PUSCH信道()是反映无线接口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行很多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的依据。
A.时延 B.误块率 C.负荷 D.重传率
↑答案:B
55、LTE中PRACH的配置有format0~format4共5种格式,考虑网络建设初期应用场景为城区,那么建议的配置有()。
A.format1 B.format0 C.format4 D.format3
↑答案:B
56、TM3不适用于的应用场景()A.小区中部 B.移动速度高 C.小区边缘 D.业务带宽高
↑答案:C
57、TM7的应用场景是()
A.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 B.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C.单天线beamforing,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D.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答案:C
58、LTE小区ID规划中,由eNBID和cellID构成的小区ID在全网中唯一,意思是:
A.在同一MME下唯一 B.在同一PLMN中唯一 C.在同一TAL中唯一 D.在同一TA中唯一
↑答案:B
59、从信道中测量干扰条件确定初始发射功率属于哪种功控()
A.外环功控 B.快速功控 C.开环功控 D.内环功控
↑答案:C
60、哪种传输模式适用于提高信噪比较差小区边缘的覆盖性能()A.TM4 B.TM2 C.TM1 D.TM3
↑答案:B
61、DSCP业务深度识别数据统计用户在呼叫过程使用的业务类型的流量,目前分类一共有___个业务,按照上下行分开统计,在某段时间内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业务,CDT只上报某段时间类使用过业务的类型和上下行流量。
A.8 B.32 C.64 D.16
↑答案:C
62、对于以下LTE邻区规划,不正确的是()
A.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3~1.0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B.因为LTE的邻区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而且检测周期非常短,所以只需要考虑不遗漏邻区,而不需要严格按照信号强度来排序相邻小区 C.SON功能中的邻区自配置功能,可彻底取代手工领取规划 D.如无特殊需要,不建议配置单向邻区
↑答案:C
63、下列哪个软件可支持对网络硬仿真测试数据进行批量模型校正?
A.CNA B.CNO C.CNT D.CNP
↑答案:D
64、通过Probe测试能够观察到的指标不包括
A.小区专用参考信号总功率 B.RSRP C.RSRQ D.调度的RB个数
↑答案:A
65、下面哪些是eNodeB侧处理S1接口的控制面数据的协议层?
A.SCTP,IP B.RRC C.GTPU,UDP D.S1AP,SCTP ↑答案:D
66、()是LTE下行覆盖能力最强的控制信道?
A.PCFICH B.PDCCH C.PHICH D.PBCH
↑答案:D
6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时隙中,频域上连续的宽度为150kHz的物理资源称为一个资源块 B.如果采用TD-LTE系统组网,必须采用8天线规模建网,2天线不能独立建网 C.缩小宏站的覆盖距离,不一定能提升覆盖性能 D.链路预算的覆盖半径是由中心用户速率要求确定的
↑答案:C
68、当预期出现网络拥塞时,以下业务中最优先保障:
A.在线视频 B.浏览网页 C.即时聊天工具 D.VOLTE通话
↑答案:D
69、以下哪种数据不能被OMC保存至少3个月()
A.性能数据 B.CDLTE文件 C.操作日志 D.网元告警
↑答案:B
70、每个小区中有__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A.128 B.64 C.16 D.32
↑答案:B
71、LTE下行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控制信道是?
A.PHICH B.PBCH C.PDCCH D.PCFICH
↑答案:B
72、LTE系统架构中,eNodeB和核心网直接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A.X2 B.S1 C.X1 D.Uu
↑答案:B
73、哪些是LTE支持带宽?
A.5MHZ B.12MHZ C.40MHZ D.2MHZ
↑答案:A
74、PHICH信道采用什么调制方式? A.BPSK B.QPSK C.64QAM D.16QAM
↑答案:A
75、DRRU3151e-fae单端口功率 A.30W+50W B.30W C.30W D.2�30W
↑答案:A
76、目前可基于反向覆盖测试数据进行自动天馈参数优化调整的工具是
A.CNA B.百林ACP C.CNP D.CNO
↑答案:B
77、LTE系统中,相对于16QAM,应用64QAM的优点是:
A.提升了频谱利用率 B.提升了抗噪声、抗衰落性能 C.降低系统误码率 D.实现更简单
↑答案:A
78、eNodeB下发TA给UE是为了
A.基站的准入技术
B.测试下行信道质量并反馈给基站 C.是UE获得上行频率同步 D.使UE获得上行时间同步
↑答案:D
79、如果出现eNB的告警“小区退服,时钟故障”(1018003),不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A.基带板挂死 B.主控板挂死 C.GPS信号弱 D.GPS馈线进水
↑答案:A
80、TD-LTE寻呼能力描述正确的是___
A.最小60次/秒;最大6400次/秒 B.最小50次/秒;最大6400次/秒 C.最小60次/秒;最大7200次/秒 D.最小50次/秒;最大7200次/秒
↑答案:B
81、TDLTE的波束赋形天线配置基站,要求UE直接进入复用模式,则参数transmission Mode不可以设置为_____ A.TM8 B.TM7 C.TM3 D.TM4
↑答案:B
82、天馈严重驻波比告警是指驻波比值: A.>2 B.>1.2 C.>3.0 D.>1.5
↑答案:A
83、以下物理信道中,不支持64QAM调制方式的物理信道是: A.PBCH B.PDSCH C.PUSCH D.PMCH
↑答案:A
84、LTE为了解决深度覆盖的问题,以下哪些措施是不可取的()
A.降低LTE工作频点,采用低频段组网 B.增加LTE系统带宽 C.采用分层组网
D.采用家庭基站等新型设备
↑答案:B
85、以下PCI规划原则中哪一个是不对的()
A.相邻的两个小区PCI不能相同
B.同一个小区的所有邻区中不能有相同的PCI C.同频邻小区PCI无需考虑MOD3或MOD6的限制,任意分配即可 D.邻小区CRS尽量在频域上分开
↑答案:C
86、室内覆盖中,以下场景天线布放最密的是
A.宾馆 B.体育场馆 C.会展中心 D.机场
↑答案:A
87、OMC中用户互斥权限管理的粒度为? A.UEP B.配置集 C.网元 D.数据库实例
↑答案:C
88、下列哪些数据不可以直接作为网络结构评估的数据源()
A.ATU 数据 B.MR 数据
C.仿真栅格电平预测值 D.话统
↑答案:D
89、LTE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承载()
A.SIB3 B.SIB2 C.MIB D.SIB1
↑答案:C
90、扫频仪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
A.CW测试 B.上行干扰测量 C.邻区测量 D.频谱测量
↑答案:C
91、SDH光接口线路码型为()
A.CMI B.HDB3 C.mBnB D.加扰的NR
↑答案:D
92、LTE OMC中使用模板批量导入进行数据配置时采用的模板类型是: A.zdb文件 B.xml文件 C.xls文件 D.xls + xml文件
↑答案:D
93、“HARQ”部署在以下哪一层中?()
A.RLC B.Physics C.PDCP D.MAC
↑答案:D
94、下列无线参数中,一般与无线掉线率指标优化无关的是:
A.efPagCyc B.inactivityTimer C.timeAlignmentTimer D.nSrsDtx
↑答案:A
95、完成测量报告文件存储与管理的单元是()
A.MR服务器 B.应用服务器 C.CDG服务器 D.FTP服务器
↑答案:A
96、在同频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质量时上报,源eNodeB启动同频切换请求的事件是()
A.A3 B.A2 C.A1 D.A4
↑答案:A
97、RF优化测试以什么为主?
A.CQT测试 B.统计话务报告 C.DT测试 D.投诉
↑答案:C
98、在相同带宽和总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通过增加空间信道的维数(即增加天线数目)获得的吞吐量增益,属于
A.干扰抵消增益 B.复用增益 C.阵列增益 D.分集增益
↑答案:B
99、小区的覆盖半径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干扰余量 B.天线通道数 C.穿透损耗 D.工作频率
↑答案:ABCD
100、以下哪些信道属于下行物理信道?()
A.PRACH B.PCFICH C.PBCH D.PDSCH E.PDCCH
↑答案:BCDE
101、关于TD-LTE中天线端口说法错误的有()
A.8path TM3配置下逻辑端口与TM8配置下的逻辑端口数相同 B.8path TM7配置下逻辑端口为1个 C.8path TM8配置下逻辑端口为4个 D.天线逻辑端口与物理端口一一对应
↑答案:ABD
102、在进行TD-LTE覆盖规划时,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A.天线配置 B.资源分配 C.干扰消除技术 D.边缘目标速率
↑答案:ABCD
103、要做好网络规划,必须了解无线传播的特性,一般的无线传播损耗主要包括()
A.其他损耗,如穿透损耗等。一般通过预留损耗余量降低对通信质量的影响。B.阴影衰落损耗(慢衰落损耗):阴影效应,由地形地物引起,表现为高斯分布。一般通过预留慢衰落余量的方式降低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C.快衰落损耗:多径效应,由多径传播引起,表现为瑞利分布或莱斯分布。一般通过功控:均衡等信号处理方式解决。
D.空间传播损耗:随距离衰减的电播传播损耗,为固定斜率的衰减。
↑答案:ABCD
104、下列属于告警的级别的是_____
A.严重 B.重要 C.警告 D.次要
↑答案:ABCD
105、可以用来根本性解决越区覆盖的方法()
A.适当降低越区小区的发射功率 B.调整越区小区上行功控参数 C.调整越区小区下行调度方式
D.调整越区小区天线参数(高度,倾角,方位角等)
↑答案:AD
106、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下列关于4类室外场景测试点(50%加扰)描述正确的是()
A.极好点:SINR>22dB B.中点: SINR>5~10dB C.好点: SINR>15~20dB D.差点: SINR>0~3dB
↑答案:ABC
107、以下哪些是EPC中QoS参数()
A.QCI B.GBR C.ARP D.MBR
↑答案:ABCD
108、下列关于LTEOMC中互斥管理策略的描述中正确的有_____
A.互斥权限管理的粒度为配置集
B.所有用户都必须先申请互斥权限,才能进行操作 C.用户申请并获得互斥权限后,只有超级管理员用户可以强制释放其权限
D.用户申请并获得互斥权限后,闲置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后,系统会自动释放其权限
↑答案:BCD
109、关于智能天线的安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智能天线的外壳需要做防雷接地。
B.安装智能天线时,安装人员必须佩戴高空作业防护用具。C.智能天线工作需要外接直流电源。
D.智能天线的馈线如果弯折半径过大,会影响驻波比。
↑答案:BD
110、在LTE系统中,UE的功能单元包括()
A.移动管理 B.无线资源 C.会话管理 D.承载管理
↑答案:ABC
111、由华为公司开发的LTE测试软件是()
A.GENEX Probe,B.TEMS C.GENEX Assistant D.PILOT
↑答案:AC
112、以下哪些是OMC采用的开放式工业标准技术()
A.JAVA B.SYBASE C.SQL D.JBOSS
↑答案:ACD
113、为支持MBMS业务,在现有的LTE结构上还需扩展一些功能实体。这些实体是()
A.MBMS-GW(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 – 网关)B.MCE(多小区 / 广播协调实体)C.MBMSSFN 区
D.BM-SC(广播多播 – 服务中心)
↑答案:ABD
114、传播损耗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信号强度 B.频率 C.建筑物材质 D.信号的入射角度
↑答案:BCD
115、测量报告上报方式在LTE中分为()A.周期触发 B.用户触发 C.信令触发 D.事件触发
↑答案:AD
116、下列哪些是LTE网络规划所关注的关键指标()
A.CRS SINR B.小区负载 C.RSRP D.吞吐率
↑答案:ACD
117、下列哪项是路测工程师主要从事的工作()
A.CW测试 B.网络调整测试 C.拉网摸底测试 D.网络故障测试
↑答案:BCD
118、关于空闲态小区重选对现有2/3G网络及用户体验的影响,下面正确的是()
A.需软件升级LTE覆盖区内所有SGSN以识别LTE多模终端并将其路由至LTE网络 B.频繁重选导致终端耗电增加,待机时间缩短
C.需软件升级LTE覆盖区内所有2/3G现网无线设备,小区广播中支持LTE邻区:重选优先级等新参数的配置
D.执行重选时对用户拨打电话没有影响
↑答案:ABC
119、以下哪些无线承载可用于承载NAS层信令?()
A.SRB3 B.SRB1 C.SRB2 D.SRB0
↑答案:BC
120、在导入电子地图时,下面哪个是必须的?()
A.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型BDM B.线状地物模型LDM C.数字高程模型DEM D.地物覆盖模型DOM
↑答案:BCD
121、某地点发现某次网络操作后PS业务的掉话率升高,你认为下列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这个问题。()
A.拉长IDLE定时器使得用户在连接态停留更久 B.操作后一周正逢学校开学,在线用户数量激增
C.为了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通过参数修改提高了异频切换时对于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要求
D.去年赤道海水吸热太多,今冬极地气压过高导致全球变冷,无线信道也随之发生变化
E.为了让系统接纳更多用户,准入算法参数被改得更为宽松
↑答案:ABCE
122、LTE系统中,子载波间隔可以为()
A.15kHz B.7.5kHz C.20kHz D.10.94kHz
↑答案:AB
123、反向覆盖测试时,移动发射机MT需配置哪些主要参数?
A.测试频点 B.测试发射功率 C.测试时间 D.测试时隙
无线寻呼 篇3
无线游戏鼠标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与游戏时免去了线缆的束缚,让游戏更加得心应手。华硕玩家国度在推出专业级游戏鼠标GX-900后,再次发布无线游戏鼠标GX-810。
GX-810作为华硕ROG(玩家国度)首款无线游戏鼠标,采用无线2.4G传输范围,摆脱线缆的困扰,应用轻松自如。全新的人体工学设计,侧边加入了类肤涂层,大大提升了鼠标使用的舒适度。并且还为游戏玩家提供了黑色和银灰色两款可替换顶盖,让众多游戏玩家在体验鼠标游戏性能的同时也能通过外壳颜色的变换刺激你的视觉。多达7个的可编程按键设计,把繁琐变为简单,除了常见的左、中、右按键,还提供左右编程按键和DPI调节按键,不仅在浏览网络的时候更加方便,在游戏中也可以轻松自如应付。四档DPI(800/1600/2000/3200)分辨率快速切换,玩家可以瞬间从像素精确瞄准模式(800/ DPI) 切换到快速操纵模式(3200 DPI)。
无线寻呼 篇4
关键词:寻呼成功率,寻呼策略,寻呼请求
1 无线寻呼的基本信令流程
无线寻呼的过程, 即MSC通过寻呼到MS的通信过程, 只有在查找到移动用户后, MSC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呼叫接续工作。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 寻呼基本信令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的步骤6-10就是无线寻呼的基本信令流程, 当MSC从VLR中获得MS当前所处的位置区号 (LAC) 后, 将向这一位置区的所有BSC发出寻呼消息 (PAGING) 。BSC收到寻呼消息后, 向该BSC下属于此位置区的所有小区发出寻呼命令消息 (PAGINGCOMMAND) 。当基站收到寻呼命令后, 将在无线信道的该MIN所在寻呼组的寻呼子信道上发出寻呼请求消息 (PAGINGREQUEST) , 该消息中携带有被寻呼用户的MIN号码。MS在接收到寻呼请求消息后, 通过接入信道 (ACH) 上报寻呼应答消息, BSC将PAGRES消息转发给MSC, 完成一次成功的无线寻呼。根据现网设置, 如果MSC在发出PAGING消息后, 6s内没有收到PAGRES消息, MSC则会再发送一次PAGING消息, 此次呼叫是对这一MSC下所有BSC发出寻呼消息 (PAGING) , 如果5s内仍没有收到PAGRES消息, 则此次无线寻呼失败, 同时, MSC将向主叫用户送被叫用户“暂时不能接通”的录音通知。
2 导致无线寻呼失败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无线寻呼的信令流程分析可知, 无线寻呼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会失败:1) MS处于无线覆盖质量较差的区域, 不能正常解调寻呼信道;2) 小区寻呼信道拥塞, 导致寻呼消息不能正常下发;3) 因上行链路问题基站未能接收到MS上报的寻呼响应消息或者是接入信道拥塞导致寻呼响应消息上报失败;4) 设备退服造成覆盖盲区, 影响寻呼下发;5) A接口信令拥塞或其他原因导致MSC不能接收到来自BSC的寻呼响应消息;6) 用户终端问题导致不能解调寻呼消息 (常见的如手机不正常掉电, 未能上报关机消息) 等。
2.1 MS处于无线覆盖质量较差的区域
移动台处于覆盖盲区或者处于干扰严重的无线环境中也可能导致无线寻呼失败。由于无线寻呼过程中, MSC只知道移动台所处的位置区, 并不知道移动台具体在哪一个小区下面, 因此仅通过无线寻呼的信令流程无法判断哪一个小区存在覆盖盲区或者干扰严重。这种情况在无线寻呼失败中最为常见, 但也最难进行相应的优化工作, 依靠大量的路测 (DT) 和拨打测试 (CQT) 也仅仅只能保证重点区域和路段的无线网络覆盖。
由于无线寻呼过程中移动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过A接口寻呼消息中对相同IMSI的其它信令流程进行关联, 可以估计出存在寻呼失败消息较多的小区。例如, 我们发现一个寻呼消息没有寻呼响应, 则在此条寻呼消息前后某段时间内进行信令流程的关联, 用户可能在某个小区进行了主叫、位置更新、短消息发送等操作。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 可以估计移动用户仍在此小区内由于无线覆盖等原因导致寻呼无响应。通过对这些小区中存在上述情况的次数进行排序, 次数越多, 则表明该小区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此问题需要对A接口信令进行大量的跟踪和分析。
2.2 小区寻呼信道拥塞
目前, CDMA通信网中对移动用户的寻呼方式是使用MIN (IMSI的后10位) 进行寻呼。先介绍一下IMSI及MIN的结构及两种寻呼方式的差异。
IMSI, 即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在CDMA系统中, 每个用户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MSI, 用于用户身份识别。它由MCC (移动国家码) 、MNC (移动网号) 和MSIN (移动用户识别码) 组成。长度为8个字节。
MIN, 移动用户识别码。即为IMIS的后10位MSIN (移动用户识别码) , 长度为5个字节。早期在北美使用的IS95系统中, 都采用MIN寻呼。
由于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具有全球的唯一性, 在国际漫游的方面, 这是MIN寻呼所不具备的。因此, 在联通引进CDMA系统后, 要求各厂家以IMSI进行寻呼, 但由于联通的CDMA系统是从长城网IS95系统演进的 (采用MIN寻呼) , 存在着大量非规范性IMSI的机卡一体用户。
在中国电信引入中兴软交换替代原有华为系统后, 目前采用的是真实IMSI进行寻呼的方式。
因此,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观采用何种IMSI寻呼方式, 下发的寻呼字节数并无差异, 只是具体的判断策略的不同, 对于现网中寻呼信道成功率的影响, 应该是不会构成影响的。
在此情况下, 我们只需要在话务报告中统计BSC发向每个小区的寻呼次数, 对于寻呼次数偏高的小区, 检查其控制信道的配置容量, 计算出该小区可以容纳的最大寻呼次数就可以知道是否存在寻呼信道拥塞的情况。如果发向该小区的寻呼次数大于寻呼信道可容纳的最大寻呼次数, 我们则需要增加该小区寻呼信道的数量, 以满足无线寻呼的需要。
2.3 接入信道拥塞导致寻呼响应不能正常上报
在移动台收到寻呼请求消息后, 会利用反向接入信道上报寻呼响应消息, 如果接入信道负荷过高或者拥塞, 将导致寻呼响应消息上报失败。
目前, 根据对秦皇岛地区本地各基站扇区的接入信道负荷统计, 全网各小区接入信道负荷良好, 负荷基本都在10%以下, 最高的扇区下接入信道负荷40%左右, 不会因此而影响寻呼成功率。
2.4 设备退服对寻呼成功率的影响
基站正常工作是保障网络质量的最根本前提, 如果发生基站退服,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周边区域用户的正常接入和寻呼。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网络监控力度, 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尤其是针对承载话务量大的基站要优先保障, 其次, 避免因为工程建设、割接等工作造成成片区域的基站同时退服, 以免形成覆盖盲区。
3 无线寻呼成功率的优化方法
根据导致无线寻呼失败原因的分析结果, 我们针对秦皇岛地区中兴核心网软交换进行了检查。
3.1 寻呼信道拥塞检查
检查目前交换机下所有小区寻呼信道的配置如下:
目前, 秦皇岛地区华为无线设备在每个扇区均配置一个寻呼信道。通过对寻呼信道的检查, 说明该交换机下的小区寻呼信道没有拥塞, 而且完全能够容纳更多的无线寻呼。
在大话务量情况下, 对寻呼成功率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1月25日 (农历除夕) 寻呼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1月25日忙时的寻呼成功率仅为92%左右, 与平时相比降低5%, 我们与无线专业共同进行了分析, 主要是由于除夕当晚, 短信激增, 导致寻呼信道负荷过高, 造成寻呼信道拥塞, 引发寻呼成功率下降。
从图2采用的25日24小时的统计中可以看到, 寻呼成功率、寻呼信道负荷、短信量几个指标之间有明显的线形关系, 指标下降主要集中在寻呼信道负荷增高的晚19时~21时3个小时, 当日其他时段网络指标正常良好。
从图3全月转发和下行短信数量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 1月25日, 短消息MO交换机转发请求总次数是平时的7.8倍;短消息MT发送请求总次数是平时的6.4倍;也就是短信数量的剧增是造成除夕寻呼成功率较低的原因。
针对此现象, 我们通过检查了中兴核心网交换机的配置, 现网在短信下发配置中, 少于15个字节的短短信目前采用的是在寻呼信道中发送。为保证网络在寻呼负荷较高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避免突发事件 (如节日短信、大量群发短信等) 对网络冲击引起性能下降, 短信下发统一设置可修改为在业务信道上进行, 寻呼信道上不发送短信业务。
另外, 在忙时高峰还可采用短信只进行一次LAC寻呼的方式用以降低寻呼负荷的紧急处理办法, 避免对网络造成较大影响。
3.2 无线覆盖质量
在秦皇岛地区, 目前市区、县城覆盖均没有大的问题, 但在广大农村地区, 尤其是青龙北部山区, 由于基站建设不足, 还存在着广大的覆盖弱区甚至是覆盖盲区。当然, 在市区、县城的密集居民小区、商场、酒店等室内屏蔽严重的地区, 也存在着没有室内覆盖或小区覆盖建设, 导致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区域, 也会导致寻呼用户失败。
因此, 有效增加网络覆盖面积,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线网络的寻呼成功率。
3.3 交换和无线参数的修改
修改寻呼策略:
现网交换机的寻呼设置:
现网中兴软交换的寻呼方式为二次寻呼, 寻呼间隔为5s。当MSC从VLR中获得MS目前所处的位置区LAC后, 第一次向MS所在的LAC下的所有BSC寻呼。如果MSC在发出寻呼消息后, 5s内没有收到寻呼响应消息, MSC则会再发送一次寻呼消息。第二次向MS所在的MSC下的所有BSC寻呼 (全局寻呼) 。如果5s内仍没有收到寻呼响应消息, 则此次无线寻呼失败, 同时, MSC将向主叫用户送“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录音通知。具体如下图所示:
修改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和隐含关机时间:
中兴软交换detach timer (隐含关机时长) 设置较原华为交换长, 原华为交换机设置为60min, 中兴目前设置为81min。 (默认无线侧位置更新时间为50min) 。
修改隐含关机时长, 是将网络中不在服务区的用户设置为隐含关机, 这样在其做被叫时, 不再由无线侧发起寻呼, 从而达到提高寻呼成功率指标的方法。
根据以往经验, 提高寻呼成功率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网络覆盖和网络优化, 而修改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和隐含关机时间则可实现短时间内对寻呼成功率指标的提升。理论上讲, 此两时长修改的越短, 寻呼成功率越高, 但对于用户的感知则会相应下降。因此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和隐含关机时间必须根据相关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4 结论
无线寻呼 篇5
WLAN(无线局域网)上网方法及流程:(以普通家庭建网为例) 1,确定你的本本已经含有无线网卡(即经常看见的802.11a/b/g标准的无线网卡)迅驰的本本已经内置了 2。买个无线路由器(家用SOHO类型的大概300-1000元,目前建议购买802.11g 54M标准的) 3,
将路由器连到ADSL/Cable MODEM上,进行相关设置(连接方法及参数设置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并相关设置网卡参数 4。打开浏览器开始上网!
还有一种无线上网,是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随时随地都能上。那需要买一个GPRS卡。里面有和手机一样的SIM卡。装上就可以随时上了,不过也不便宜。
无线寻呼 篇6
毫不张扬的组合
SONOS Play:5的外观看上去的确就像是一个很普通的音箱,在音箱的背后除了常规的输入输出,还有网线接口,网络化才是这款音箱的特色之一。从音箱的定义来看SONOS S5、SONOS ZoneBridge以及SONOS Controller组成了“无线家庭音响系统”,音箱系统的主体单从外观来看与传统的音箱毫无差别,但它是一个集音响、播放器、网络浏览、无线路由于一体的设备,而将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能够体验到更多更轻松的应用。
SONOS Play:5并不起眼的外形下面隐藏着一组5音频驱动的音响组合,正中是一个5英寸直径的低音炮驱动,两侧则是3英寸中音单元,而两个上角处设计了两个高音单元,这样的组合,借助电路分频可以全面还原高中低音域,保证对各种类型音乐的全面覆盖。每个音响都由专用的数字扬声器组成,并通过优化实现了音调平衡和低音深沉。同时,SONOS S5的正面为弧形,这就让中音高音两部分都有一定的扩张效果,借助Dolby还原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临场效果。
网络与无线
SONOS Play:5的背面有两个网线接口,此外还内置有WiFi网络连接的功能,只要将SONOS Play:5连接到网络,就可以享受全新的音乐理念了。音箱系统的网络应用很丰富,如果你家里只有一台电脑的话,可以在电脑上面安装SONOS提供的管理软件,把你的音乐文件设置为SONOS Play:5共享文件,Play:5就可以直接从音乐库里面选曲播放;把音箱接入互联网,就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各种音乐网站以及网络电台,随时掌握最新的音乐动向。
说起无线网络连接,想必很多人都觉得很麻烦,但是我们把SONOS的产品连接完毕后,将配送的光盘放入光驱,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没有复杂的IP地址输入,没有麻烦的SSID设置,更没有WEP和WPA的困扰,只需点击ZoneBridge上的一个小小的按钮,整个无线音频系统顺利联网。
全面的操控功能
整个SONOS系统就是一个网络音箱,系统中的Controller就是关键。全触屏设计的遥控器功能十分强大,可以管理SONOS的全部功能,甚至包括网络浏览、选择播放内容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在音乐播放的时候同步显示歌词等功能。
SONOS的操控并不一定依赖这个专门的遥控器,在Android系统与iOS系统上均有SONOS的控制管理软件,回到家后,点击手机中的应用就能启动家中的音乐系统,想想很是有未来居家的影子。
按照SONOS的理念,SONOS是一组“无线家庭音响系统”,虽然音箱的主体看上去很普通,但它是一个集音响、播放器,网络浏览、无线路由等技术于一体的设备,而且在ZoneBridge与Controller设备的支持下,能将这些功能结合起来,让我们体验到更多更轻松的应用。
无线寻呼 篇7
信息化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已离不开通信,尤其是无线移动通信(如:GSM、CDMA手机)的普及程度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各种新的通信手段、通信体制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各种新标准、新协议的不断发布,无线系统制造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不得不做出响应,通过系统升级,以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不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1G→2G→3G→4G)。但是,如此反复的重新设计和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不仅成本高,浪费资源,而且给最终用户也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无论是服务提供商还是最终用户都越来越关注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无线通信系统,而不是像现在的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面临被淘汰、废弃的尴尬境地。软件无线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无线通信系统。
简单而言,软件无线电是指采用固定不变的硬件平台,通过软件重构(升级)来实现灵活多变的通信体制和通信功能的无线电系统。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的特点是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以及对信号波形的广泛适应性;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是其驻留在DSP和/或FPGA和/或ASIC内部的功能软件,这些软件是可升级、可重构的,以适应不同的技术标准、接口协议和信号波形。近几年,软件无线电在微电子技术的带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无线通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频谱资源管理国际上采用的通用做法是实行授权和非授权频率管理体制,对于授权频段,非授权者不得随意使用。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某些授权频段,频谱利用率很低,而在某些非授权频段,信号又非常的拥挤,导致频谱资源利用极不均衡的现状。为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有人又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认知无线电概念。认知无线电(CR-Cognitive radio)是一种具有频谱感知能力的智能化软件无线电,它能自动感知周围的电磁环境,寻找“频谱空穴”,并通过通信协议和算法将通信双方的信号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由此可见,认知无线电不仅具有通信功能,而且还需具备频谱探测能力,具有多功能特征,必须借助于软件无线电来实现。认知无线电已成为目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二、现代无线电工程方法——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是Joe Mitola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无线通信新概念,他指的是一种可重新编程或者可重构的无线电系统。也就是说,这种软件无线电在其系统硬件无需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时候根据需要通过软件加载来完成不同的功能。软件无线电概念虽然是从通信领域提出的,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包括通信、雷达、电子战、导航、测控、卫星载荷以及民用广播电视等整个无线电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无线电工程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现代方法。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全世界范围的深入研究,软件无线电概念不仅得到了普遍认可,而且已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势头更猛,已触动到无线电工程的每一个角落:从3G到4G,从美军的MBMMR(多频段多模式电台)到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都是以软件无线电概念进行设计、开发的,甚至就连完成单一功能的GPS也要进行软件化设计[1],以适应未来导航技术的发展需要。可以这样说,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已对现代无线电工程的设计和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特点是尽可能地减少模拟处理环节。在接收端:由天线感应的无线电信号经过必要的低噪声放大后,就直接对其进行数字化(ADC),数字化后的信号经过FPGA或/和DSP完成数字下变频、数字滤波、数字解调等信号处理任务;在发射端:需要发射的基带信号通过FPGA或/和DSP完成数字调制、数字上变频和数字滤波等信号处理任务,经过DAC变换为模拟信号,最后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到足够功率,由天线发射出去。很显然,图1所示的软件无线电结构适用于无线电工程的任何领域,如:通信、雷达、电子战、测控等等。因为,该硬件结构与所要完成的功能无关,它所完成的功能主要取决于驻留在FPGA/DSP中的软件(算法)。这也是之所以称其为“软件”无线电的原因所在。
图1所示的软件无线电结构是一种理想化的软件无线电结构,其实现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该软件无线电的工作带宽有多宽,其AD采样至少是带宽的两倍,比如:对于工作在2~2000MHz的JTRS电台,其采样频率至少是4GHz,考虑到滤波器矩形系数,采样频率需要超过5GHz,如此高的采样速率在高分辨率情况下至少在目前是难以实现的;其次,高的采样速率对ADC后续的信号处理(FPGA/DSP)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信号处理部分的实现难度;最后,随着电磁环境的复杂化,过宽的瞬时处理带宽将导致对动态范围的过高要求,无论是高增益的LNA还是高速ADC其动态范围都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理想软件无线电结构实际实现时存在的问题,作者对软件无线电结构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三种基本结构[2]:基于低通采样的软件无线电结构、基于带通采样的宽带中频软件无线电结构和基于射频直接带通采样的软件无线电结构。
三、智能化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CR,Cognitive Radio)概念最早是由瑞典Joseph Mitola博士于1999年8月提出的[4],是对软件无线电(SDR)功能的进一步扩展。认知无线电可以感知周围电磁环境,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与通信网络进行智能交流,并实时调整传输参数(通信频率、发射功率、调制方式、编码体制等),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参数不仅与规则相适应,而且能与环境相匹配,以达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达到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也就是说,SDR关注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系统信号的处理;而CR强调的是无线系统能够感知操作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系统工作参数,实现最佳适配。从这个意义上讲,CR是更高层的概念,不仅包括信号处理,还包括根据相应的任务、政策、规则和目标进行推理和规划的高层活动。所以,认知无线电是智能化的软件无线电。
Joseph Mitola博士提出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最初的主要目的是想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在绝大多数国家,大部分频谱是以授权方式分配给无线电业务部门的。在这些已分配的授权频段与非授权频段中,存在着频谱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授权频段占用了整个频谱资源的很大一部分,由于在某些地区授权用户不会在任何时间都使用其频段,因此不少授权频段都处于空闲状态(频谱空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研究表明,在大部分时间和地区,授权频段的平均利用率在15%~85%之间。另一方面,开放使用的非授权频段占整个频谱资源的很小一部分,而在该频段上的用户却很多,业务量拥挤,无线电频段已基本趋于饱和。静态的频谱分配原则是导致授权频段利用率低下而其他用户又无法使用相应频段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将暂时空闲的频谱资源加以利用,目前这种频谱资源的紧张状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认知无线电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其核心思想就是使未来的无线电设备具有自主发现“频谱空穴”,并合理有效地利用“频谱空穴”的能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到“频谱空穴”,成为认知无线电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简单而论,认知无线电实际上是把软件无线电与频谱监视和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认知无线电可以对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扫描监视,确定频谱利用状况,找出“空穴频谱”,并根据“空穴频谱”特征选取最佳的工作体制和参数,最终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由此可以看出,从电子侦察的角度来看[5],认知无线电实际上就是把软件无线电与通信侦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认知无线电发射一方,通过对周围电磁环境的自主侦察、分析,获得无线信道传输特性,检测“干扰”频谱分布,选择最佳频段或最佳信道(无干扰或干扰电平在允许范围内)主动向接收方发送通信链路建立信号;在认知无线电的接收一方,则对工作频段内的无线电频谱进行自主“全景搜索”,自动截获联络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和解码,一旦信号格式匹配就立即建立起通信链路,实现通信。所以,在通信侦察中的快速全景搜索、信号参数测量、调制样式自动识别、非合作解调与解码等技术为认知无线电的实现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下面就探讨以电子侦察为其技术基础的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体系结构及其认知循环过程。
四、认知无线电体系结构
认知无线电的主要特点是其重构能力,它不仅要完成最主要的通信功能,同时还需具备包括信道搜索与信号分析在内的电子侦察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后的认知无线电可能还需要具备对目标信号的测向定位能力,以实现更为科学、更为理想的信道分配和功率控制,使频谱利用更加优化、合理。所以,今后的认知无线电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通信电台,而是一种硬件平台标准化、通用化,其功能可由软件灵活重构的以软件无线电为基础实现的智能化无线电系统。所以,认知无线电不仅是软件无线电与电子侦察的融合体,更是应用多种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综合平台。认知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可重构软件无线电平台是认知无线电的硬件支撑环境,认知无线电的所有功能都是由该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来实现的。该平台不仅需要适应通信功能,更要求能适应频谱扫描、信号分析、参数测量等电子侦察功能。所以,平台的可重构性是对平台的起码要求。另外,为在宽频带内实现快速“频谱空穴”检测这一重要功能,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瞬时处理带宽(中频带宽)应足够宽,以降低信道搜索时间。由此可见,软件无线电是认知无线电的技术基础,认知无线电离不开软件无线电,同时认知无线电也将成为促进软件无线电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软件支撑环境是认知无线电的软件开发工具集,它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与网络针对无线规则进行智能交流,并采用支持用户需要的自动推理的方式,更好地为个人通信服务。认知无线电使软件无线电从预先定义协议的盲目执行者转变成为无线电领域的智能代理。
频谱扫描主要实现对周围电磁环境的普查。在发起通信请求的发射端,通过频谱快速扫描主要完成“频谱空穴”的检测,即找到有望在该“空穴”建立通信的空闲信道;在接收端,通过主动的频谱扫描主要是在约定的工作频段上快速搜索发现新信号,以判定是否存在链路建立信号。
频谱分析主要完成对“频谱空穴”的分析,如“空穴”所占的带宽、“空穴”的干扰或噪声电平、“空穴”的时间分布特性等;另外,频谱分析还需完成对新信号的调制识别、信号参数测量等,以便进行后续的解调解码和协议分析。
频谱决策是指在完成频谱扫描和频谱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通信载频、通信体制、通信参数和发射电平。
频谱监视是指双方在建立通信后,对该通信信道所进行的“在线”检测,一旦发现有“干扰”信号存在(该干扰可能是授权用户信号,也可能是无意或有意的干扰信号),立即进行“频谱搬移”,主动让出该信道,并寻找新的“频谱空穴”建立通信。
链路建立是指在完成频谱决策后,根据所确定的载频、电平、体制等信号参数以及链路建立协议,通过波形产生模块快速形成链路建立信号,主动发向对方,并等待对方的回执。
调制发射主要完成信号产生功能,它借助可重构软件无线电平台,通过加载软件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各种通信信号。
接收解调主要完成对通信信号的接收和解调,它借助可重构软件无线电平台,通过加载软件可以对各种通信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协议分析主要完成对链路建立信号解调比特流的分析,并根据预先约定的通信协议进行特征码、信息字段的提取,以确定通信对象(包括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通信体制、通信频率等信息,并按要求向对方发送链路建立回执。
认知协议是认知无线电的核心,它是认知无线电具有“认知”能力的重要保证。认知无线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对其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自动感知,找到所谓的“频谱空穴”。但是,实际上作为通信而言,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知道己方的“频谱空穴”,而是需要知道对方的“频谱空穴”。由于通信双方远者相隔数千里,近者也要数十里,因此,要想从本地感知对方的“频谱空穴”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感知“频谱空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把己方感知的“频谱空穴”信息设法传递到对方去,实现“频谱空穴”感知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这种感知信息交换可以通过认知协议来实现,其基本思路是:通信双方在通信空闲时自主对其周围的电磁频谱进行探测感知,对感知到的“频谱空穴”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频谱空穴”带宽、干扰电平大小等进行优先级排序,建立实时“频谱空穴”数据库。通信发起方要进行通信时,首先根据事先约定的链路建立协议把“频谱空穴”数据库(或其部分)连同位置、天线特性等信息发送到被叫方;被叫方在对其周围电磁环境进行探测感知的过程中,要对新出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信号识别、参数测量、接收解调和协议分析(这些功能都属于电子侦察范畴),以判定该信号是不是发给自己的链路建立信号。一旦判定是链路建立信号,则根据所接收的对方“频谱空穴”数据库以及己方的“频谱空穴”数据库进行通信频率、发射电平、通信体制、调制参数的确定,并连同己方的“频谱空穴”数据库通过回执协议发送给呼叫方;呼叫方接收到回执后,就在回执约定的通信频率上建立通信。如果呼叫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不到回执,则选择新的“频谱空穴”发送链路建立呼叫信号,直到接收到呼叫回执为止。
五、结束语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软件无线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也是逐步被认识、被理解的。提出软件无线电概念的重大意义在于,他使人们的设计思路从以硬件为核心转向以软件为核心,这一设计理念已不知不觉地被现代无线电工程的各个领域所广泛接受。认知无线电又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将对现行的频谱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有力促进软件无线电的更快发展。
认知无线电(CR:Cognitive Radio)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下一件大事”,已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CR技术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CR技术虽具有独特的优点,但还远不成熟。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多入多出无线电(Cognitive MIMO Radio):MIMO多天线技术可显著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而CR技术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将MIMO技术引入到CR系统中,将能够提供载波频率和复用增益的双重灵活性[5]。
频谱与路由联合选择技术:CR技术可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进行频率的选择,而频率的改变通常需要上层协议如路由协议等进行相应调整[9]。根据频谱的变化自适应地选择路由的频谱感知路由协议值得关注。
认知网状网(Cognitive Mesh Network):无线Mesh网络是近几年出现的全新的网络结构,它具有无线多跳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中继的方式使得网络范围不再局限在中心控制点的传输范围,从而有效的扩展网络覆盖范围。由于微波频段受限于视距传输,基于CR技术的Mesh网络将有利于在微波频段实现频谱的开放接入[7]。
摘要:本文归纳了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功能的演进。认知无线电又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将对现行的频谱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认知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无线通信
参考文献
[1]P.Kolodzy.Spectrum Policy Task Force: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Radio Technologies(ISART),March2003.
[2]M.McHenry.Report on Spectrum Occupancy Measurements.Shared Spectrum Company.[Online],Available:h t t p://w w w.s h a r e d s p e c t r u m.c o m/?section=nsf_summary.
[3]J.Mitola et al.Cognitive Radios:Making Software Radios more Personal.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4]J.Mitola.Cognitive radio:An integrated agent architecture for software defi ned radio.PhD Dissertation,Royal Inst.Technol.(KTH),Stockholm,Sweden,2000.
[5]S.Haykin.Cognitive Radio: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JSAC,vol.23,no.2,
[6]C.J.Riese.Biologically Inspired Cognitive Radio Engine Model Utilizing Distributed Genetic Algorithms for Secure and Rob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Ph.D.Dissertation,Virginia Tech,Blacksburg,
[7]FCC-03-322:Facilit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lexible,Effi cient,and Reliable Spectrum Use Employing Cognitive Radio Technologies.[Online],Available:http://hraunfoss.fcc.gov/edocs_public/attachmatch/FCC-03-322A1.pdf
[8]A.Sahai,N.Hoven and R.Tand ra.Some fundamental limits in cognitive radio.Proc.Allerton Conf.on
[9]G.Ganesan and Y.G.Li.Agi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2005.
[10]G.Ganesan and Y.G.Li.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IEEE DYSPAN,Nov.
无线技术企业企业无线网络设计 篇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 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的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 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 由固定向移动, 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发展, 更进一步推动了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AN, 以下简称无线LAN) 的发展。
无线LAN和个人通信网 (PCN) 代表了90年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PCN主要用于支持速率小于56kbit/s的语音/数据通信, 而无线LAN大多用于传输率大于1Mbit/s的局域和室内数据通信, 同时为未来多媒体应用 (语音、数据和图像) 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手段。无线LAN既可满足各类便携机的入网要求, 也可作为传统有线LAN的补充手段。
1.1 无线局域网的优势
对于局域网络管理主要工作之一, 对于铺设电缆或是检查电缆是否断线这种耗时的工作, 很容易令人烦躁, 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出断线所在。再者, 由于配合企业及应用环境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原有的企业网络必须配合重新布局, 需要重新安装网络线路, 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 可是请技术人员来配线的成本很高, 尤其是老旧的大楼, 配线工程费用就更高了。因此, 架设无线局域网络就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1.2 无线网络传输方式
常用的无线网络设备有网卡、AP、无线网桥和无线路由器等;无线网络产品的多种使用方法可以组合出适合各种情况的无线联网设计, 可以方便地解决许多以线缆方式难以联网的用户需求。无线网络应用的典型方式是:
1) 对等网方式
有2种形式, 把2个局域网相联, 或把1个远程站点联入1个局域网。如果是两个局域网相联, 则在两个局域网中分别接入无线路由器或无线网桥。
2) 无线HUB方式
在一个建筑物或不大的区域内有多个定点或移动点要联入一个局域网时, 可用此方式。要注意的是, 各站点要与无线HUB用相同的网络ID以顺利互通, 又要有各自的地址号以相区别。
3) 一点多址方式
当要把地理上有相当距离的多个局域网相联时, 则可在每个局域网中接入无线网桥。这时主站或转接站使用全向天线, 各从站视距离使用定向或全向天线与之相联。
4) 不同协议网络间互联
在联网的两边各用与当地网络环境和对方网络环境相配套的设备和相应的网络设置即可实现。其通信部分和前述的相同。
2 企业网建无线网的必要性与需求分析
2.1 项目背景及意义
无线局域网技术很早就已经有了, 但近期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 这和整个电信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 其潜在用户正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 人们对数据业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话音和数据这两大业务始终是电信运营业发展的关键业务,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主要靠话音业务来获得, 而未来的发展又离不开数据业务, 话音与数据, 现实与未来, 正在成为运营商们积极探索的两大领域。此外, 3G的发展也给电信来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大的电信环境来分析, 这种关注是必然的。
正是由于无线局域网易于维护和使用费用低廉, 无线局域网或无线广域网在中小型公司和教育行业开始受到欢迎。
与企业内部无线局域网的应用模式不同的是, 作为企业无线局域网不再仅仅为用户提供简单的网络互连, 更重要的是实现WLAN的电信级运营, 因此要在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架构的基础上添加计费、网管、认证等一系列网络实体。
2.2 用户需求
1) 连接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PC。
2) 通过权限设定用户浏览Internet, 同时接收、查询浏览国内外的资讯和电子邮件。
3) 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 实现广泛的软件, 硬件资源共享, 包括:提供基本的Internet网络服务功能: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电子公告牌等。
4) 实现系统各个管理机构的办公自动化, 应具备内容:
·管理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局内的无纸化传输以及实现对全局内部业务流程的自动流转;信息系统的相关发布、查询;有效数据的收集、分析、辅助决策。
·确保权限使用的安全性, 文件的保密性, 以及物理, 网络, 服务器,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在文件的审批过程中可以跟踪审批的进度、修改审批流程, 退回流程 (流程简单灵活) , 并可保留审批过程中的修改痕迹。
·实现局域网及互联网邮件系统的信息交换。
·系统实现自动处理信息的功能, 将工作人员从繁杂的劳动解脱出来。
·及时提醒功能的提升, 与手机短信等相结合, 保证工作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及时收到工作上的紧急通知和重要消息。
3 无线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结构及网络结构的设计
客户端可以是台式或笔记本电脑, PDA或802.11手机等等, 通过802.11a/b无线网卡与附近区域的无线接入点连接。接入点通过5类线缆与TFW8001访问服务器相连, 或经由交换机连入访问服务器。若干个访问服务器 (通常是每楼层一个或数个, 依用户多少而定) 通过线缆 (可能经过交换机或路由器) 连入中心控制管理器。
3.2 公司IP地址规划
企业内网IP划分方法:在IP地址规划时, 我们已经知道IP地址包括公网和专用 (私有) 两种类型, 公网IP地址又称为可全局路由的IP地址, 是在Internet中使用的IP地址, 目前对企业来说主要是ISP提供的一个或几个C类地址;而专用 (私有) IP地址则包括A、B和C类三种, 另外就是Microsoft Windows的APIPA预留的 (169.254.0.0--169.254.255.255) 网段地址。分配IP地址的方法有:1) 静态分配IP地址;2) 动态分配IP地址;3) 采用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方式。
3.3 网络设计的设备简介及选型
1) TFW 8001无线访问管理器
访问服务器可以监控无线子网上的情况。它强制用户进行认证网络访问权限, 从而使用户和访问管理者在一个无线网络的环境中安全的传输数据。采用了基于标准的加密方式, 以消除WEP和802.11的安全漏洞。
TFW 8001通过在每个连接在端口上的AP管理所有用户的会话和跟踪每一个网络连接的状态。同时使用户在不同AP之间漫游时继续采用原有的安全策略。TFW 8001无线访问管理器担任着安全管理和执行系统的角色, 防止未授权用户接入网络。
·使无线网络强制执行基于用户认证的访问方式;
·根据用户在中心管理器中设置的策略来检查或者过滤数据包;
·提供Airwave Security。这是一种安全隧道, 可以加密数据并能保护往来于终端设备的所有无线通信业务。
2) TFW8001控制服务器
TFW 8000无线中心管理器是一个适用于任意大小的无线网络的中心化安全配置和管理系统。它和无线访问管理器一起组成的清华同方无线网络系统–提供了保护, 管理和增强无线网络的最低总体拥有成本。
中心管理器的主要功能是可与一个或多个鉴权服务器合作来鉴权要登陆网络的用户。这使得普通的鉴权服务器可被用于有线和无线用户。使用一体化权限管理器以提供定义策略的架构, 策略控制谁可以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的, 何时可以访问和多长时间。这独特的能力使得网络管理员可以在需要时实施所需的安全级别。也可以用中心管理器内嵌的数据库进行基于用户/组的鉴权。
4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管理
为了使授权电脑可以访问网络而非法用户无法截取网络通信, 无线网络安全就显得至关重要。
1) 无线身份认证
传统的有线网络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已经有很多年了。CHAP、MSCHAP、MS-CHAPV2和EAP-MD5查询是有线和拨号基础设施中经常使用的密码查询机制。这些身份认证系统基于一个密码散列以及身份认证服务器发出的随机查询。通过捕获或侦听广播频率中的身份认证数据包, 黑客们可以使用常见的字典攻击工具来发现空中传输的密码, 通过中间人攻击来窃取会话信息, 或尝试进行重放攻击。
因为有线网络中使用的身份认证方法存在的缺陷可以在无线网络中很容易地被利用, 所以IETF和IEEE标准委员会已经与领先的无线供应商合作, 建立更可靠的无线身份认证方法。IEEE802.1x就是目前一种最主要的无线身份认证标准。
2) 802.1xWiFi身份认证
802.1x使用一个外部身份认证服务器 (通常是RADIUS) 对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目前, 除了执行简单的用户身份认证外, 一些无线产品已经开始使用身份认证服务器来提供用户策略或用户控制功能。这些高级功能可能包括动态VLAN分配和动态用户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 在企业、公司、政府内全面实现信息电子化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必要。使用无线局域网产品可以实现建筑群网络连接、宽带互连网络接入以及移动获取网络服务等功能。无线网络产品具有传输距离远、可以在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内施工困难的环境下使用、支持移动漫游等特点, 因此可以使用它来替代传统的电信线缆来构建未来的教育网络。该文对无线技术企业无线网络进行详细设计, 无线网络的基础入手, 介绍了无线网络的作用, 该企业的概况及对企业无线网络进行了详细规划, 着重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网络的管理和使用方面。
关键词:网络,局域网,无线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彦文, 刘方, 周光钥.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4.
[2]Michael P, Robert B S.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与实现[M].杨继萍, 黄开枝,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赵腾任, 孙江宏.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郭诠水, 王宝智.全新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1.
[5]张蒲生, 肖洪生.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无线自组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篇9
Ad Hoc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自组织网络, 网络中的节点由移动主机构成。Ad Ho网络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 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资助研究的采用分组无线网 (PRNET) 进行数据通信项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构架技术[1]。无线传感器网络是Ad Hoc网络应用在传感器技术中的一种具有动态拓扑结构的组织网络它是由大量散布在某区域的微小传感器节点组成, 这些节点可以通过飞机撒播、人工布置或者火箭弹射的方式完成。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蓝牙技术、无线局域网等无线通信网络相比,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统Ad Hoc网络都没有基站设备支持, 所有节点分布式运行能够向相邻节点发送和接收数据, 具有发现和维护到其他节点路由的功能, 是自创造、自组织和自管理的多跳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 并报告给用户。它的英文是Wireles Sensor Network, 简称WSN。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将探测数据, 通过汇聚节点经其它网络发送给了用户。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三种功能, 而这正对应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技术, 即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1、无线自组网
1.1 无线自组网概述
Ad hoc网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 又称为多跳网 (Multi-hop Network) 、无基础设施网 (Infrastructure less Network) 或自组织网 (Self organizing Network) 。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 每个节点都是移动的, 并且都能以任意方式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联系。在这种网络中, 由于终端无线覆盖取值范围的有限性, 两个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可以借助其它节点进行分组转发。每一个节点同时是一个路由器, 它们能完成发现以及维持到其它节点路由的功能。
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有线基础设施支持的移动网络, 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Ad Hoc网络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 它的研究起源于战场环境下分组无线网数据通信项目, 该项目由DARPA资助, 其后, 又在1983年和1994年进行了抗毁可适应网络SURAN (Survivable Adaptive Network) 和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 Mo (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 项目的研究。由于无线通信和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 Ad Hoc网络在民用环境下也得到了发展, 如需要在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地区进行临时通信时, 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搭建Ad Hoc网络实现。
1.2 无线自组网的特点
Ad Hoc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组网方式, 具有以下特点:
1.2.1 网络的独立性
Ad Hoc网络相对常规通信网络而言, 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不需要硬件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 快速构建起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它的建立不依赖于现有的网络通信设施,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Ad Hoc网络的这种特点很适合灾难救助、偏远地区通信等应用。
1.2.2 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Ad Hoc网络中, 移动主机可以在网中随意移动。主机的移动会导致主机之间的链路增加或消失, 主机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在自组网中, 主机可能同时还是路由器, 因此, 移动会使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而且变化的方式和速度都是不可预测的。对于常规网络而言, 网络拓扑结构则相对较为稳定。
1.2.3 有限的无线通信带宽
在Ad Hoc网络中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 因此, 主机之间的通信均通过无线传输来完成。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 它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除此以外, 考虑到竞争共享无线信道产生的碰撞、信号衰减、噪音干扰等多种因素, 移动终端可得到的实际带宽远远小于理论中的最大带宽值。
无线自组网络还具有有限的主机能源、网络的分布式特性、生存周期短、有限的物理安全等特点。
1.3 无线自组网应用领域
Ad Hoc网络的应用范围很广, 总体上来说, 它可以用于以下场合:a) 没有有线通信设施的地方, 如没有建立硬件通信设施或有线通信设施遭受破坏。b) 需要分布式特性的网络通信环境。c) 现有有线通信设施不足, 需要临时快速建立一个通信网络的环境。d) 作为生存性较强的后备网络。
Ad Hoc网络技术的研究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应用的需要, 军队通信系统需要具有抗毁性、自组性和机动性。具有较强的自组性, 很适合战场的恶劣通信环境。Ad Hoc网络建立简单、具有很高的机动性。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为作战人员配备了尖端的个人通信系统, 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 很难通过有线通信机制或移动IP机制来完成通信任务, 但可以通过Ad Hoc网络来实现。因此, 研究Ad Hoc网络对军队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Ad Hoc网络的研究在民用和商业领域也受到了重视。在民用领域, Ad Hoc网络可以用于灾难救助。在发生洪水、地震后, 有线通信设施很可能因遭受破坏而无法正常通信, 通过Ad Hoc网络可以快速地建立应急通信网络, 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成紧急通信需求任务。Ad Hoc网络可以用于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通信。
Ad Hoc网络在研究领域也很受关注, 近几年的网络国际会议基本都有Ad Hoc网络专题,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自由通信需求, Ad Hoc网络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和普及。
2、无线传感器网络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接收发送器、互联网或通信卫星、任务管理节点等组成。图1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图。
传感器节点是一种微型嵌入式设备, 由部署在感知对象附近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模块组成, 可以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各式传感器来测量所在周边环境中的各种信号, 从而探测其相关的各种物理量, 也可以通过人工放置、飞机撒播或炮弹发射等方式, 将传感器节点散布在监控区域内, 以采集检测区域内的相关信息, 并发送到汇聚节点。各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 从而把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沿着其他节点逐跳传输到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也称数据中心或基站, 它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连接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 可实现两种协议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 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检测任务, 并将搜集到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管理节点通过对整个系统的配置和管理, 可实现对系统中各节点检测任务的发布和检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管理节点也可以将数据传输给传感器节点, 实现网络的再配置以及重新发布检测任务。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除了具有Ad Hoc网络的移动性、断接性、电源能力局限性等共同特征以外, 还具有很多其他鲜明的特点。
2.2.1 大规模网络
为了获取精确信息, 在监测区域通常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数量可能达到成千上万, 甚至更多。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过分布式处理大量采集的信息能够提高监测的精确度, 降低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余节点的存在, 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能;大量节点能够增大覆盖的监测区域, 减少洞穴或者盲区。
2.2.2 自组织网络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设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邻居关系也不能预先知道, 如通过飞机撒播大量传感器节点到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中, 或随意放置到人不可到达或危险的区域。这样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 能够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 通过拓扑控制机制和网络协议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过程中, 部分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或环境因素造成失效, 也有一些传感器节点为了弥补失效节点、增加监测精度而补充到网络中, 这样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个数就动态的增加或减少, 从而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之动态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要能够适应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
2.2.3 多跳路由
网络中节点通信距离有限, 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范围内, 节点只能与它的邻居直接通信。如果希望与其射频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 则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路由。匿定网络的多跳路由使用网关和路由器来实现,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网络节点完成的, 没有专门的路由设备。这样每个节点既可以是信息的发起者, 也可以是信息的转发者。
2.2.4 动态性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 节点可以随处移动;一个节点可能会因为电池能量耗尽或其他故障, 退出网络运行;一个节点也可能由于工作的需要而被添加到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改变: (1) 环境因素或电能耗尽造成的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环境条件变化可能造成无线通信链路的带宽变化, 甚至时断时通。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动性。 (3) 新节点的加入。 (4) 可靠的网络。
2.2.5 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一个任务型的网络, 脱离传感器网络谈论传感器节点没有任何意义。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采用编号标识, 节点编号是否需要全网唯一取决于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由于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 构成的传感器与节点编号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动态的, 表现为节点编号与节点位置没有必然联系。用户使用传感器网络查询事件时, 直接将所关心的事件通告给网络, 而不是通告给某个确定编号的节点。网络在获得指定事件的信息后汇报给用户。这种以数据本身作为查询或者传输线索的思想更接近于自然语言交流的习惯。所以通常说传感器是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2.2.6 应用相关的网络
传感器用来感知客观物理世界, 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量。客观世界的物理量多种多样, 不可穷尽。不同的传感器应用关心不同的物理量, 因此对传感器的应用系统也有多种多样的要求。
不同的应用背景对传感器网络的要求不同, 其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必然会有很大差异。所以传感器网络不能像Internet一样, 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平台。对于不同的传感器网络应用虽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但在开发传感器更高效的目标系统。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来研究传感器网络技术, 这是传感器网络设计不同于传统网络的显著特征。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 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 遭受太阳的暴晒或者风吹雨淋, 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器节点数量巨大, 人工不能“照顾”每个传感器节点, 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维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必要, 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伪造的监测数据。因此,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3、无线自组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比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无线自组网有着一些不同特点: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数量较多, 并且分布密度较大;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与无线自组网中的节点相比更容易出错;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计算、存储能力和电力有限;4、传统无线自组网主要采用点对点通信,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主要采用广播方式通信;5;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量非常大, 因此网中节点一般没有全球唯一的标识。
摘要:在目前的无线网络技术中, 最重要的研究是无线自组网 (ad hoc) , 最有发展前景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无线自组网是一种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的无线移动网络, 在分组无线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无线自组网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 实现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关键词: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
参考文献
[1]雷冠军.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安全性问题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3)
[2]司海飞, 杨忠, 王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J].机电工程, 2011, (1) .
[3]胡曦明, 董淑福, 王晓东, 韩仲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军事应用模式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1, (3) .
[4]刘涛.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优化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11, (7) .
[5]侯雷.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安全, 2010, (7) .
[6]黄全乐.Ad Hoc网络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J].国防技术基础, 2006, (12) .
[7]袁柱, 高论.Ad Hoc的研究与实现[J].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8]王春霞.Ad hoc网络技术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 2007, (2) .
无线寻呼 篇10
1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现状
无线传感网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领域与国防领域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领域, 传感器网络是指集定位、监视、情报、计算机、通信、控制、指挥为一体作为一个战斗指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战争的伤亡率。在农业领域,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可以代替人类去到一些危险的地方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收集;同样在很多大型仓库、建筑物、大型工业园区都有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很多传感器节点连接在一起组成, 对这些节点实施自动的数据采集和监控, 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相关数据传输到受人类控制的计算机上。我国对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单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通过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增大了无线传输的距离, 也使得无线传输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2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主要是要设计一个应用了无线通信技术, 从而实现数据高速回读并且能够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输出去的远程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分为上位机、从控与主控系统三大部分。各个测试传感器节点负责测量数据, 从控系统将传感器节点测量的数据从Flash存储中读取出来, 然后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输给主控系统, 用户可以实现在远程的计算机上对测量数据进行读取、检测、查询等操作。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从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数据回读电路、内部时间同步电路、系统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几部分。上位机信号是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形式对主控机进行触发, 系统随即进入工作准备就绪状态。主控系统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 向从控系统发送时间同步指令和控制指令, 保证所有的从控系统从Flash存储中读取数据的时间是同步的, 数据读取结束后, 为了避免码间串扰和无线信道堵塞, 从控系统按照通信协议中节点的编号次序依次向主控系统周期性的发送数据包。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模块:上位机, 由计算机与无线传输电台组成;主控站, 串口与计算机及数字传输电台连接组成;从控站, 由多个从控节点组成。
3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在无线传感网络的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时, 大多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耗、传输距离、无线传输速率、数据回读速率有要求, 这就需要在进行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而无线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时, 要选择各项指标都能达到相应要求的器件。
微控制器选用MSP430f169, 这是一种低功耗的16位微控制器, 它的编程方法相对简单, 可以快速的处理数据, 对于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MSP430f169有着丰富的I/O接口电路, 能够接看门狗电路、硬件乘法器、AD转换器、时钟系统等外围模块, 通过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与它们相连。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n 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 它里面包括解调器、调制器、晶体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增强型模式控制器、功率发生器等器件。主控系统主要由计算机、RS232电路、数字传输电台、n RF24L01、MSP430f169组成。从控系统主要是通过USB接口从外部存储设备中将数据读回到MCU, MCU将数据通过SPI串行接口写入到无线收发模块n RF24L01, n RF24L01再将数据发送到主控站。
4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
上位机, 在计算机里编译程序, 从而实现对从控系统和主控系统的控制触发, 并且具有接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的功能。从控系统主要作用是作为探测节点对数据进行高速回读, 然后再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数据发送给主机。主控系统接收到数据, 向从控系统发送控制指令。
在对无线传输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时, 首先数据的传输需要遵循各种不同的传输协议, 通过不同的协议内容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软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上位机的软件设计、中继控制程序的设计、探测节点收发程序的设计、时间统一同步软件设计, 在此不再一一做以介绍。
5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 已经从复杂的有线传输变为无线传输,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的组建, 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实际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起到了简化劳动过程、节省劳动力、增加安全可靠性、大大节省工作效率的作用, 由此可见, 对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而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则离不开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
摘要: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数据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的组建, 综合了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 在很多工业控制中被广泛使用, 无线传感网络中在对数据进行传输时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蓝牙、GPRS、WIFI等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往往又存在传输距离近、传输速率低、传输安全性能不高的问题。随之无线传输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就将探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输系统,计算机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焱, 马朋飞, 单欣欣.遗传算法在电力传输温度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 (6) .
[2]卢建申, 胡军国.基于GPRS无线传感网的大气C02浓度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 (6) .
[3]王瑞花, 罗丹羽, 闫艳梅.机动车尾气在线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研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8 (10) .
[4]魏连花, 赖松林, 程树英, 陆培民.一种静态图像的采集传输系统[J].电子技术, 2013 (1) .
无线寻呼 篇11
这位Guru仁兄在西班牙电信做了6年项目,目前在硅谷负责电信全业务解决方案的研究。据他说,他手下聚集了一批行业内的顶级专家。
他的名片是这样描述自己职务的:Director,ApplicationJ&ElnergingBusinesses,ServicedeliveryinfiastrucCure&Applicafions,Communication&MediaSoludons。
总结起来。他主要从事这几个方面的创新研究:电信行业支撑系统软件架构及主要产品在电信企业的应用和服务组合:企业级数据仓库对通信企业的行为分析模型:无线互联网和多媒体应用解决方案和开发平台。
目前。硅谷地区主要的技术平台有苹果、谷歌和微软的无线技术平台,各平台的共性是都以无线互联网为主攻方向,但又有各自的商业模式。
苹果是用iPhone引领SP在其AppStore上提供大量应用,来自苹果的“种子”应用也就500多个,SP提交的开发应用在两年内就已经达到了25000项之多。此外,苹果还“绑架”了AT&T这一美国目前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以快速推动无线互联网的发展。
谷歌用终端(包括OPhone)和强势的百万服务器构成的超强大云计算系统,试图把有线互联网上的绝对领先延伸到无线互联网。谷歌没有绑架电信运营商,而是对后台和终端应用实施控制以适应各种通信层连接。
微软几度尝试控制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来复制PC世界的神话。虽勉强保留了部分领地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但仍无法重现辉煌。
硅谷的Guru们在苦苦思索新的突破,我发现他们特别对两端——终端系统底层和电信系统网络接入层——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并把注意力放在建立两端高效对接。形成客户良好感知应用的开发平台或应用上面。这也反映出美国电信运营商有更明显的渠道商的特点。
我的这些思考纯粹是随想,事实可能完全是别的样子,因为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总是会让世界惊奇。
最近。中国移动宣布MMarket正式上线。按照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的话说,MMarket是世界第一个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无线互联网开发平台。结合硅谷现象,我对MMarket的商业模式有了以下看法:
1平台涉及面巨大
无线平台涉及到每个手机用户。它将无可争议地成为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信息产品提供平台。正因为此,在其上的任何实践都可能以无法预料的速度和范围扩大其效果。人们可能向“手机”提出各种问题。可能每天都要更新手持终端上的病毒库、防黑客策略、垃圾信息过滤网,各种信息被高效利用,也被无限放大。
2传统模式受到挑战
在无线应用开发平台推出的早期。以内容为主的应用对中国移动显示不出太多的压力。但随着新应用快速增长,特别是与移动后台网络和支撑协同的应用开发,会让中国移动面临从未遇到进的局面,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市场策略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线互联网市场与中国移动熟悉的以网络建设和支撑为核心的无线语音市场有很大不同。在此情形下,这需要中国移动把原来高度紧耦合的BSS/OSS系统开放出来,强化其核心能力。这些正是使中国移动不同于其他无线平台提供者的特色,也是吸引开发者的主要原因。
3网络和终端发展与业务不同步
中国移动起家时的支撑系统是靠网罗市场上大量的IT开炭资源,一切以保证业务发展来选择成熟的网络设备和IT技术。今天,TD与MMarket发展不匹配的情形一如当年中国移动遇到的困难——如果中国移动运营不好TD,就可能使MMarket为他人做嫁衣,至少也是与竞争对手共享成果。中国移动甘心如此吗?
无线寻呼 篇12
过去几十年间, 随着半导体、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个人无线通信产业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从移动电话到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新兴的业务类型层出不穷 , 人们在享受无线网络所带来便捷与乐趣的同时, 日益增长的频谱需求和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在急剧深化,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研究人员提出 了一种新 的融合技 术思路———无线 认知网络 (CognitiveRadio Network) [1,2]。
无线认知网络 (CRN) 是指网络能够感知外部环境,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理解与学习, 实时调整通信网络内部配置, 智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主要目的是向用户提供最佳的端到端效能 (End to End Efficiency) 。它融合了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特点, 并考虑无线环境的信道特点、无线网络的拓扑特征及无线终端的业务特性, 分辨当前网络状态, 然后根据这些状态进行规划、决策和响应, 同时网络能在自适应过程中不断学习, 并将它们用于后续决策, 实现端到端效能的优化目标[3,4]。
1 无线认知网络关键技术
目前, 无线认知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频谱感知 (spectrum sensing) 、频谱共享 (spectrum sharing) 、动态频谱接入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5]。区别于传统无线网络的信道分配, 认知网络的信道分配往往需要基于实时感知的信道状态, 因此, 频谱感知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与核心。
1.1 频 谱感知
作为认知网络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的频谱感知技术, 其目的是要发现在时域、频域及空域的频谱空洞, 进而供认知用户机会式利用频谱。
频谱感知技术可以分为基于干扰的检测、主用户信号检测和协作检测, 目前的频谱感知技术主要是基于主用户发射机检测, 其频谱感知方法主要又分为匹配滤波器检测、能量检测、循环平稳特征检测三种。
1.1.1 匹配滤波器检测
如果主用户信号是确定性信号, 那么在加性高斯白噪声 (AWGN) 条件下最佳检测器就是匹配滤波器, 它可以使输出信噪比达到最大。匹配滤波器检测的优点是能快速度准确检测主用户是否存在, 但是, 此方法需事先知道授权用户的信息, 对授权用户需要专门的接收器, 必须定时和频率同步。此外, 计算量也较大, 若先验知识不准确, 则匹配滤波器的性能会大大下降。
1.1.2 循环平稳特征检测
通常, 无线通信信号都具有循环平稳性, 而噪声和干扰则不具有这种特性, 因此可以通过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法来检测主用户信号是否出现。该方法能从调制信号功率中区分出噪声能量, 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下进行检测信号, 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1.1.3 能量检测
能量检测是最简单、最为经典的信号检测方法, 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能量检测法相对简单、易实施, 另外, 它为非相干检测, 对相位同步要求低。但是, 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检测性能较差, 易受噪声不确定性的影响, 且不能辨别主用户类型。
1.2 频 谱共享
无线认知网络的频谱共享是指次用户在不影响主用户的前提下与其共享一段频谱, 是认知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标是有效管理对主用户的干扰, 并提高频谱的机会利用率。
频谱共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次用户之间的频谱共享以及次用户和主用户之间的频谱共享, 可根据架构、频谱分配行为等因素可大致分为三类:
(1) 基于网络架构
基于网络架构通常可分为集中式频谱共享和分布式频谱共享。集中式频谱共享是由某个中心服务器根据全局信息计算和执行整体二级用户网络的空闲频谱分配。每个二级用户独立进行频谱感知, 然后将感知到的信息发送到中心服务器, 由中心服务器综合对这些信息分配到空闲频谱。
与集中式频谱共享不同, 分布式分配将认知终端看作是一个自治的智能体, 每个认知终端根据自己获得的频谱信息计算和决定如何使用这些空闲频谱, 分布式分配主要应用于无中心服务器的场合。
(2) 基于频谱分配行为
基于频谱分配行为又可分为协作式频谱共享和非协作式频谱共享两类。协作式频谱共享考虑到各节点间行为的相互影响, 即每个节点都会与其它节点分享自己的感知信息;而非协作式频谱共享则不考虑其它认知节点间的干扰。在实际应用中, 协作式方案要好于非协作式方案, 更接近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公平, 同时也提高了吞吐量。
(3) 基于接入技术
现有大部分基于接入技术研究针对认知无线电商用进行的, 主要采用基于填充式共享方式, 即只针对主用户未使用频谱下进行的, 基于完全检测信息下对主用户的干扰最小。
1.3 动态接入
与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不同, 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是一种动态自适应的频谱管理方式, 能更好的利用已有的低效的频谱资源来满足无线通信服务。动态频谱接入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策略模型[8]:
(1) 动态专用模式
动态专用频谱管理方式保留了现有的频谱管理策略结构, 即主用户有着对频谱资源的独占权;但它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其所使用的技术, 还可以选择其所提供的服务。
(2) 开放共享模式
开放共享模式这种频谱管理方式得益于无线通信的发展, 该技术能够使得不同的系统共存, 而且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严重的干扰, 因此, 不需要对频谱资源进行独立的授权。
(3) 多层接入模式
多层接入模式可以看作是动态专用模式和开放共享模式的一个折中, 与动态专用和开放共享模式相比, 多层接入模式更符合现有的频谱资源管理策略和无线系统。此外, 频谱正交的接入方式与频谱重叠相比去除了次用户发射功率所受的严格限制,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信道容量和吞吐量, 而且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2 结束语
作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引领, 无线认知网络就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与应用价值。本文对无线认知网络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 从频谱感知、频谱共享和动态频谱接入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无线认知网络将在未来的无线通信领域, 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环境、医疗等各领域。
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有限的频谱资源变得愈发紧张。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频谱资源紧张问题, 无线认知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成为引领未来无线通信技术方向的“大事件”。本文针对无线认知网络技术, 从概念、研究现状和目前所研究的关键技术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无线认知网络,频谱感知,频谱共享,动态接入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杨健.无线认知传感器网络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11 (7) :41-45.
[2]李建中.高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 45 (1) :1-15.
[3]王再励.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协作频谱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张国伟.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无线寻呼】推荐阅读:
无线 无线维护 华为 L1试卷07-09
家庭无线信号,谁偷了无线路由带宽08-26
甄别无线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差异07-01
无线护盾的无线网络安全防护配置10-19
无线移动07-16
有线无线07-21
无线公网10-15
无线投影05-29
无线红外06-01
无线座机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