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2024-07-27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精选12篇)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1

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有效促进了我国工业批量化生产水平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工业生产中的人力劳动强度, 降低了批量化生产成本, 对于显著提升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21 世纪的高新科技,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

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包含有控制算法、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物质, 是实现控制的必要条件,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言, 通常需要计算机的配置能够达到高速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控制算法则可以当做为计算机实现控制操作的主要控制机理。软件系统则是完成人机交互的必要, 通过软件工程数据库, 能够对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数据进行储存、处理、计算以及输出, 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通常情况来说,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控制, 还需要配置专门的转换设备, 以起到将实际生产数据与软件系统中模型数据的转换作用。

2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实现路径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活动中,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实现路径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2.1 数字控制技术

所谓数字控制技术, 也就是利用数字对某一个特定的生产活动进行编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计算机借助数字, 按照先进的计算机算法进行工业生产程序编写, 并以软件的方式设置在计算机内, 通过物联网的连接, 该计算机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设备发出数字指令, 这些指令能够对生产设备产生一种自动驱动力, 相关设备在接受指令后, 便开始进行自动化生产。利用数字控制技术, 在工业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其运行状态会呈现出直观的数字状态,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生产设备的数字状态, 则可以按照数字显示找出相关设备的故障和问题, 进一步的降低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成本。

2.2 PLC控制技术

PLC控制系统是一种柔性的程控系统,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被广泛的利用。 PLC控制系统是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 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 使得整个系统的适应度强、可靠性高、编程简单、通用性强。 PLC控制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电源组件, 为整个系统提供运行所需的电源, 其二是微处理器CPU以及存储器组件, CPU的集成使得PLC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编程性, 在具体的工业自动化生产中, 生产厂家可以根据自身生产工艺来实现特异性的编程, 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其三则是输入及输出组件, 相较于最基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PLC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而输入及输出组件正是为此设计。

2.3 DCS控制技术

DCS即分布式控制系统, 在国内的自动化控制领域中, 其也被称为“集散控制系统”, 是一个多级计算机系统, 继承了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显示技术和控制技术。DCS的基本思想为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和分散控制。通信网络是DCS的核心, 工程师站是DCS的网络节点, 其主要功能是对DCS进行组态, 这样可使DCS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DCS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它可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 并采用了先进的容错设计。同时, DCS的控制功能较为齐全, 可按照实际需要, 通过网络与高性能的计算机相连, 从而实现高级控制。

3 远程计算机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控制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中利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起到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的作用。现阶段,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远程控制在工业生产自动化中得到了极为普遍的应用。

远程控制实现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工业自动化的系统的调控以及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作用, 对于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自动化生产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实际上, 工业自动化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它包含了对机械设备、人力劳动的综合控制, 在实际的控制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只要有一点的不留心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远程控制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通过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实时监督, 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反映的分析结果对生产现场的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作出判断, 有效的保证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

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产的角度来看, 远程控制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 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了集中应用, 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远程控制实现了企业生产中的生产安全监控以及综合的调度指挥, 通过集中管理, 起到了优化生产管理结构、简化生产控制工作的作用, 继而有效推进了现代工业的自动化发展。

4 总结

21 世纪,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生产,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计算机分支学科的一种, 在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其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控制效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来进一步的推进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生产效益, 更有效地保证了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摘要: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有效促进了我国工业批量化生产水平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工业生产中的人力劳动强度, 降低了批量化生产成本, 对于显著提升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

参考文献

[1]韦锐.灰熔聚粉煤气化中试平台计算机控制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刘明.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1) :40-41.

[3]马爱民, 胡明明, 王冠宇.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与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3 (06) :117-119.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2

1.题目背景与意义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教环节是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不论是硬件扩展、接口应用还是编程方法、程序调试,都离不开实验课教学。如果不在切实认真地抓好学生的实践技能的锻炼上下功夫,单凭课堂理论课学习,势必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应用脱节的局面。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涉及MCS-51单片机A/D和D/A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功能的小系统目标板的设计与编程应用,使学生不但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设计题目介绍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具有A/D和D/A功能的信号测控装置。要求该信号测控装置能够接入典型传感器、变送器信号,同时可输出标准电压/电流信号。并满足抗干扰、通用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原则性要求。

标准电压/电流信号此处定为:0~5V/4~20mA

(0~20mA

2.1发挥部分

1)

可将系统扩展为多路。可在此系统中扩展键盘、显示(LCD/LED)、与上位机通讯功能。

2)

完成以上基本设计部分之后,可以运用Protues仿真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相应的编程和仿真,调试测控系统并观察其运行结果(可以分部分完成)。

系统总体框架

图1总体框图

系统硬件设计

4.1

AT89C52

4.1.1

AT89C52的主要工作特性

片内程序存储器内含8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擦写寿命为1000次;

片内数据存储器内含256字节的RAM;

具有32根可编程I/O口线;

具有3个可编程定时器;

中断系统是具有8个中断源、6个中断矢量、2个级优先权的中断结构;

串行口是具有一个全双工的可编程串行通信口;

具有一个数据指针DPTR;

低功耗工作模式有空闲模式和掉电模式;

具有可编程的3级程序锁定位;

AT89C52工作电源电压为5(1+0.2)V,且典型值为5V;

AT89C52最高工作频率为24MHz。

4.1.2

AT89C52的最小电路

图2

AT89C52最小电路图

4.2

ADC0809

4.2.1

ADC0809概述

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

4.2.2

ADC0809的主要特性

1)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为8位。

2)具有转换起停控制端。

3)转换时间为100μs(时钟为640kHz时),130μs(时钟为500kHz时)

4)单个+5V电源供电。

5)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5V,不需零点和满刻度校准。

6)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摄氏度。

7)低功耗,约15mW。

4.2.3

ADC0809的内部结构

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它由8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寄存器、逻辑控制和定时电路组成。

图3

ADC0809内部结构图

图4

ADC0809引脚图

图5

ADC0809

与AT89S52的连接电路

4.3

DAC0832

4.3.1

DAC832的主要特性参数

*

分辨率为8位;

*

电流稳定时间1us;

*

可单缓冲、双缓冲或直接数字输入;

*

只需在满量程下调整其线性度;

*

单一电源供电(+5V~+15V);

*

低功耗,20mW。

4.3.2

DAC0832的工作方式及引脚图

根据对DAC0832的数据锁存器和DAC寄存器的不同的控制方式,DAC0832有三种工作方式:直通方式、单缓冲方式和双缓冲方式。

DAC0832引脚图如图6所示

DC0832是采样频率为八位的D/A转换芯片,集成电路内有两级输入寄存器,使DAC0832芯片具备双缓冲、单缓冲和直通三种输入方式,以便适于各种电路的需要(如要求多路D/A异步输入、同步转换等)。所以这个芯片的应用很广泛,关于DAC0832应用的一些重要资料见下图:

D/A转换结果采用电流形式输出。若需要相应的模拟电压信号,可通过一个高输入阻抗的线性运算放大器实现。运放的反馈电阻可通过RFB端引用片内固有电阻,也可外接。DAC0832逻辑输入满足TTL电平,可直接与TTL电路或微机电路连接。

图6

D/A转换器引脚图

4.3.3

DAC0832的数模转换图

图7

DAC0832的数模转换图

4.4

MAX7219

MAX|X7219/MAX7221是一种集成化的串行输入/输出共阴极显示驱动器,它连接微处理器与8位数字的7段数字LED显示,也可以连接条线图显示器或者64个独立的LED。

4.4.2

MAX7219的功能特性

10MHz连续串行口

独立的LED段控制

数字的译码与非译码选择

150μA的低功耗关闭模式

亮度的数字和模拟控制

高电压中断显示

共阴极LED显示驱动

限制回转电流的段驱动来减少EMI(MAX7221)

SPI,QSPI,MICROWIRE串行接口(MAX7221)

24脚的DIP和

SO

封装

4.5

LED显示

图9

为MAX7219的8位LED显示电路实例。图5中,单片机89C52的P1.0、P1.1分别接MAX7219的串行数据输入端DIN和时钟信号CLK,P1作为LOAD信号。电阻R根据不同的LED选值,范围在7KΩ~

60KΩ之间。

图8 MAX7219

应用电路

5.系统软件设计

图9系统软件框图

6.结论

通过这次设计,我加深了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这门课的了解,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芯片的作用和特点,尤其是对单片机的了解,懂得了如何将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学到了一些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了解了科研的艰辛,也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自学的能力,使我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电子园51单片机学习网lU5m4M+?!S`w`9P.w

[2]

王修才,刘祖望.单片机接口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3q$Jk$QMkui_03]

潘新民.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87电子园51单片机学习网,}|R

a“t

[4]

徐君毅.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陈粤初.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

[6]

李华.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 自动化仪表 综合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057-01

实验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让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实验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实验的对象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们对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应运而生。该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的应用必要性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能够更为有效地提供实验支持,其是在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计算机控制实验平台,能够提供给应用者更为贴近工业现场设备的支持,且具有更低的造价,能够有效降低实验成本。不仅如此,该设备平台通过应用更加灵活的配置,能够为实验者提供更好的训练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另外,该平台还可以提供给应用者必要的条件,让使用人员可以开展一些综合性以及设计性的实验。不仅如此,该装置更加符合工业现场过程控制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多功能实验设备,该设备集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应用效果非常好。可见,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的结构组成

2.1 被控对象

对于实验装置的被控对象来说,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水槽、加热水桶和盘管换热器。水槽是变频水泵循环水回路的水源储存地,对其进行手动操作,就能有效补充自来水,也可以借助手动的阀门以及电磁阀来实现排水的效果。

保温换热水桶的罐体是罐内水液位和罐内水温度的单变量对象,在液位系统上配备液位传感变送器,其水源来自于自来水,通过电动调节阀来完成控制过程。在调节温度时,该过程由晶闸管模块来完成,该模块能有效控制电加热器的加热程度,从达到对温度系统加以调控的目的。另外,把温度和液位有机结合起来,就够构成温度串级调节系统或解耦控制系统。

盘管由变频水泵提供水源,长度一般约15 m,位于保温换热水罐之内,可分别构成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单变量对象。出水口温度的控制则通过盘管和热水罐间的热交换完成。但是,盘管的长度较长,能够形成纯滞后的对象,进而实现前馈——反馈控制系統和史密斯控制系统。另外,盘管的出口位置的水温度和水罐液位的关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解耦控制。

2.2 传感变送器

传感变送器主要有液位传感变送器、压力传感变送器、温度传感变送器和流量传感变送器四种。有效应用液位、压力两个传感变送器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液位传感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有效检测水罐的液位;压力传感器则被用于更好地检测变频水泵的供水压力,两者够有效构成恒压的变频调速系统。温度传感变送器主要应用了四个Ptl00热电阻温度传感变送器,这四个传感变送器的作用各不相同,一个用于检测水罐的水温,另外两个则对盘管的两个测试点的温度进行检测,另一个则对水槽的水温进行检测。流量传感变送器在盘管的回路中设置了一个电磁流量计,该仪器够有效检测盘管回路中的水流量。因而,流量传感变送器能够同变频水泵构成有机的流量调节系统。

2.3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平台的重要部位,其主要由电动调节阀、水泵和变频器、电加热管和单相交流调压模块组成。电动调节阀电源采用单相220 V,控制信号为4~20 mADC或1-5VDC,输出为4~20 mADC的阀位信号,它主要用于控制回路,并对回路中的流量进行有效调节。水泵和变频器装置通过应用一个磁力驱动泵,然后经过变频而输出驱动。电加热管和单相交流调压模块对平台的电压和温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其包含的电加热器能够对水罐中的水进行有效升温,加热是在晶闸管模块控制下完成的。输出的交流电压能够有效控制电加热器的端电压。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调节保温换热器的温度。

2.4 实验平台控制器件

实验平台的控制器件包括智能仪表和计算机。这些控制器件能有效应用PID智能控制器,并配合各类传感变送器,来完成对温度、压力、液位、成分等过程量的测量、变换、显示、通信和控制。仪表通过串口和上位计算机进行有效的通信,进而达到了控制效果,使计算机对系统的管理和监测变得更为有效。

在实验平台中,有3台PID智能控制器,其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两台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水罐温度和液位。另外一台的作用则是有效配合盘管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变送器原件,构成不同的控制系统。该PID智能控制器有控制权转移功能,因此计算机可以很好地控制仪表有效进行报警输出和控制输出以及变送输出等,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上位机直接数字控制。

3 软件的实验环境及平台分析

因为实验平台功能齐全,实验操作界面也很好,所以计算机的控制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应用此平台,能够有效实现监督和控制功能,对仪表的控制状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使用计算机来直接进行数字控制。在该实验环境中,预留了算法的添加,同时也有验证的接口,这能够为实验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为其编制自定控制算法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让其在实验平台上有效完成实际验证和测试。

对于软件平台来说,该装置基于计算机系统而设计,主要应用于快速地构造和生成上位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可以有效运行计算机系统。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平台,让实验者能够更好地应用其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更为优化的方案和开发平台。该平台能为实验者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等提供极大的便利。

4 结语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提供给实验者更好地用户体验,能够提供其更好地工作支持,有效地提升了运行效率,简化了操作模式,让应用者可以更好地进行操作。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很好地链接实际工程,从而让实验者可以更好地获得实践体验,是非常值得应用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冯冬芹,金建祥,褚健.Ethemet与工业控制网络[J].仪器仪表学报,2003(1):23—26.

[2]周祖德.基于网络环境的智能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梁岚珍,娄毅.“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8(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45—246

自动化生产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

1 概述

现如今我们人类已经渐渐进入了自动化时代, 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而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更多的运用到许多领域里来, 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中的自动化生产也是计算机应用最多的一个方面, 控制对象已从单一的工艺流程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现场各种设备的控制中, 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 实现了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一体化, 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2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念

2.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通用外围设备、过程I/O通道、通用接口电路、传感器、变送器以及可控的操作台。

软件: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具有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如完成操作、监控、管理、控制、计算和自诊断等功能的程序。整个系统在软件指挥下协调工作。

2.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1) 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之外, 还有离散模拟、离散数字等多种信号形式。 (2) 除了包含连续信号外, 还包含有数字信号, 因此与连续控制系统在本质上有许多不同, 需采用专门的理论来分析和设计。 (3) 修改一个控制规律, 只需修改软件, 便于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和对控制方案进行在线修改, 使系统具有很大灵活性和适应性。 (4) 一个控制器经常可以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而同时控制多个回路。 (5) 采用计算机控制, 如分级计算机控制、离散控制系统、微机网络等, 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 使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1) 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 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进一步的的控制过程。 (3) 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 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 完成控制任务。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是生产过程的流程路线, 整个过程包括原料输入, 加工筛选、运送原料、装配元件、检验成品的一系列生产线活动所构成。基本的工业化生产线需要按照原料进行分类处理, 生产加工, 成型检测, 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 产品设备, 负责操作的工人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处理。

3.1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PLC) 技术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设备, 它具有可编制程序、实现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的功能, 通过显示设备模拟输入和输出, 有效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编程控制器系统本身可以与工业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 方便扩展。随着计算机控制设备的发展, PLC完善的功能设置, 有效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特点:

(1) 抗干扰能力:PLC采用大规模微电子集成电路, 平均无故障时间可高达30万小时, 减少了停机检验的时间。 (2) 编程控制器适用性强:PLC的功能丰富多样, 可以有效与工业控制设备进行匹配, 设备本身的适用性逐步增强。

3.2 硬件设备的通用性强

PLC的硬件具有标准化的特点, 可以适用于各个生产过程的使用。产品丰富、硬件功能强、产品种类多、方便构建各种范围大小的控制系统。只要在PLC的终端上接入输入输出信号组件就可以构建一个PLC的控制系统。更改一个控制系统只需要使用编程器修改程序即可, 根据输入输出组件和应用软件的不同, PLC硬件设备可以控制不同的选定目标。

3.3 自动化中的现场总线应用

自动化生产中的现场总线是在数字化通信的测量控制设备, 在自动化生产的现场使用, 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制造业, 现场总线使用专用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器中, 具有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自动化生产线的现场总线把分散的测量控制器变成网络探测节点, 联机完成自动控制。现场总线使自控系统与设备之间具有了互相通信实时分析的能力, 经过连接网络系统, 可以在信息网络中及时发现异常, 使企业的自动化生产信息沟通更加便利。

3.4 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特点

(1) 公开性和开放性:可以连接任何的设备和系统, 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 组装不同的系统和设备进行工作。 (2) 可操作性和互用性:连接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沟通和传送, 不同的生产设备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相互代替和替换。 (3) 智能性和功能自治性:现场总线通过传感设备, 监控分析处理, 利用现场的设备可以能完成设备的自动控制, 随时诊断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4 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说明

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 通过改变不同的软件, 适用于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各个行业, 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技术方面的创新, 也适合已有生产线实现全自动行业的再次更新。工业机器人操控体系采用具有现场总线形式的PLC操控方法, 有独立操控和智能操控的特点。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使用面很广, 他改变了传统的劳动模式, 改善了劳动条件及强度, 确保了生产的安全, 提高生产的进度及产品的合格率。使材料在生产流程中减少了浪费, 节约了时间, 缩小了生产成本。随着生产线的制作、调试设备的周期设计时间不断提前,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越来越为工业企业所接受, 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流。

5 结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 重点强调通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有助于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 节约设计成本, 提高运行质量, 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工业自动化生产具有开拓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勇.《计算机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1) :45-47.

[2]顾德英.《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 (5) .

[3]张清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创新指导报, 2009, 36.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建设 篇5

我们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在于使远程用户共享网络的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整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一)资源共享

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硬件共享是指多个网络用户可以共同使用网络中那些比较昂贵或特殊的硬件设备,例如绘图仪、激光打印机、大容量存储器等设备;软件共享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共同使用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各种语言处理程序等;数据共享指用户可共享网络内的各种数据,例如把各种统计报表集中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联网的计算机经过授权就可以调阅。

因此,资源共享避免了硬件、软件和数据上的不必要的重新设计、重复劳动、重复投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信息传递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加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例如发送电子邮件、发送新闻和消息、相互协同工作、网上聊天等。

因此,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新的、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实现了计算机之间数据和程序的快速传递,

(三)分布式数据处理

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工作量大、非常复杂的任务分散到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由网络操作系统来完成这些计算机之间的协调工作。

这样,就可以使用多台小型、微型计算机来完成以往需要使用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四)综合信息服务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经济信息、科技情报和咨询服务。

(五)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通过网络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该计算机的任务则由其他计算机代为处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进而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处理。

办公自动化的问世,是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应运而生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人文素质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如何有效地将计算机网络应用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计算机网络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资源共享

整合企事业单位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将整个单位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知识资源、经验资源、硬件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使用。

例如:(1)信息查询对各种常用的政策、法规、图书资料等查询如法规查询、英汉字典、网站链接等实现网上收集,编辑和发布单位内部的刊物。

(2)网上业务和远程办公:提供移动办公、网上办公功能,即使单位领导出差在外地,也能像在办公室一样高效率地处理事务。

实现投入对等、信息对称、政策公平、科技适用,使所有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最经济的利用。

(二)加快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单位内部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的协同交流,整合单位内、外各类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日常办公流程的高效管理,同时用户通过系统提供的丰富的流程定制工具,可以迅速搭建起面向具体业务的办公环境。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提高了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的效率和办事效率,削减了办工作业中不必要的环节,减少了成本投资。

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减少了企事业单位办公的人员成本。

(三)提高办公人员的办公自动化素质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6

摘要:当前我国冶金企业正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冶金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计算机控制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计算机;冶金自动化;发展状况;应用1.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冶金行业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产业已经发展地比较成熟。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进行不断的改革,冶金产业正在不断地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效率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生产故障的发生率也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但是随着向市场经济不断地转型,对于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电子计算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实现冶金自动化控制和生产的目标迫在眉睫。

2.我国冶金自动化企业发展现状

由于冶金流程非常复杂,而且生产环境恶劣,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所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是必要的。当前,我国的冶金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动化设备变得十分普遍,操作系统也相应地进行了升级。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冶金企业和新建的冶金企业中,自动化控制水平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接轨,中小型冶金企业的自动化实现程度相对较低。总体上看,我国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差距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1)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自主知识产权严重缺乏,大多数都是依赖外国的进口,没有一个适合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平台。所运用的系统大多都是国外淘汰下来的,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不足。并且,由于系统有很多,不同的单位采用的系统可能也不一样,彼此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

(2)在技术的成熟度和经验的累积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着一定的差距,不够丰富。由于我国的冶金自动化控制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对自动化控制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在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方面经验不足,技术也不够纯熟,而且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还不够多,对先进技术的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

3.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冶金企业中,控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采集执行层,用来完成控制命令的执行和各种物理量的测量。(2)控制层,用来完成对生产工艺过程的集中控制。(3)生产模型的计算,用来实现对生产控制的功能优化。(4)生产管理和调度系统,用来协调和调度各个工序之间的兼容协调工作。(5)企业信息系统层,用来实现对企业所有信息的记忆和存储。这五个部分通过相应网络的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成的控制系统。

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计算机在冶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从当前情况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冶金工业的各个工艺环节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以个人计算机作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正在不断地取代过去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集散控制系统等落后方式,被广大冶金企业所接受,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有系统开放性强、系统机构十分分散、各系统之间既可以互相合作又能够独立工作、适应生产环境的能力强等几个优点,在实现各个系统的无缝集成、协调设备和企业系统管理层之间的联系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计算机控制系统把相关的工艺知识、数学模型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借助以太网和传感器等的连接,實现对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3.2计算机在冶金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系统是一种把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控制有机结合的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模糊逻辑方式对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判断和评价,进而发出控制指令。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实现经验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还能够实现工程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能力的培养和拓展,能实现生产过程中数据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利用仿真技术对冶金生产的过程进行全程离线模拟,并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操控的准确度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为实际生产流程提供参考。

3.3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第三方软件的开发中的应用

冶金自动化控制除了使用系统必备软件,第三方软件的应用也是必要的,有时甚至比原有软件的性能还要优越,第三方软件的开发需要电子计算机作为开发平台。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开发出了控制算法、控制器编程手段、数据管理等一系列性能优越的第三方软件,在个人计算机上有极强的可应用性。随着人们对于第三方软件的不断重视,对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数量,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软件能被应用于冶金行业中。计算机为第三方软件的开发提供操作平台,并能够与信息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

3.4计算机在冶金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冶金行业涉及的领域广泛,过程繁琐复杂,信息量很大,需要各个程序步骤之间紧密配合和协调,才能保证整个冶炼过程的有序和完整。冶金企业信息管理涉及到质量管理、通讯管理、调度管理、信息存储等一系列过程,需要一个综合性能强大的管理平台来对其进行处理操作。信息管理系统以其系统化的管理思路结合企业资源,对生产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计划调度,实现最佳策略配置,从而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运行提供必要的依据。

3.5计算机在冶金工业网络中的应用

随着不断发展,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之间信息传输量也不断增大,对于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计算机网络可以将各工序进行协调和搭配,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工业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络,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1)传输信息数据快,有足够的宽带。(2)采用的是开放式和交互式相结合的信息数据存储提取技术。(3)有着较长的应用历史,标准统一,维护经验比较丰富,受欢迎程度很高。(4)不同的通信协议可以在统一总线上运行,还可以使用不同的物理介质对数据进行传输,使用灵活。工业以太网采用完全公开的网络互联标准,统一的IP协议,被广大的冶金企业所接受。工业计算机在个人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功能优化,使其适应生产环境的能力更强,适应更加灵活,通过工业计算机与以太局域网的结合,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有序和稳定。

4.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冶金产业正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采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节约能源,减少生产故障的发生,这与我国冶金产业的发展总体方向也是符合的。当前我国冶金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这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加强计算机在冶金产业的应用,提高自动化水平。(作者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战.浅谈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15:106-107.

[2]石泽宇,张炎,石林炜.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世界,2014,08:66-67.

[3]张伟.浅谈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50.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7

1 分析计算机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现阶段, 计算机在我国冶金过程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计算机过程监控系统几乎覆盖了所有冶金行业的每一个流程。且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软件的不断优化, 这种趋势在近几年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的PLC、DCS等系统逐步被现代计算机系统代替。尤其在这几年中, 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科技得到了众多冶金生产者的高度重视。计算机在冶金过程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数理图形、权威经验和先进工业完美的结合起来, 构建出一个动态的数据系统, 利用分布式的监控手段, 将工业网络与各种冶金设备紧密的连接起来, 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到冶金的各个生产线和产品质量, 大大提高了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 真正实现了冶金自动化系统。

2 分析计算机在冶金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使用

当前, 大中型冶金企业主要由铁矿的开采、提炼、铸轧等工艺组成, 同时, 还需要利用水电等系统进行辅助生产。要想更好的实现冶金行业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将每一道工序进行细致的连接, 尽量减少浪费、重复生产等损失的发展。因此, 冶金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协调质量管理、通信管理、调度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任务, 不断优化企业生产流程, 实现经济效益。为此, 建立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公司级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显得尤为关键, 其在现代冶金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 全方位、多领域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也为现代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拿涟钢为例,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 涟钢MIS系统工程就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在公司, 几乎全部厂房都涉及到了计算机软件, 并通过全部联网的形式, 将通信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的重要数据都传入网络系统中, 充分发挥出了企业各类数据的共享优势。此外, 该系统还通过系统化的思想全面整合了企业内部关键的资源, 促使各单位、各部门分工合作, 进而最大限度的完成资源的重组, 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信息, 以便更好的促进冶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3 计算机为冶金自动化控制软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冶金产业的大规模使用, 使得众多软件开发商将市场定位于冶金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因此, 为了尽早抢占市场份额充分实现冶金产品生产线的自动化, 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纷纷开发了各类控制算法、控制器编程程序、数据监管系统产品。然而, 不论是哪一类软件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计算机设备。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来之后, 软件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计算机设备的依赖程度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年, 外国众多制造生产商都在冶金软件产品开放性与互动性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理、财力, 极大的提高了现代冶金产业的生产能力,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4 分析计算机在冶金过程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使用

现阶段, 我国众多大中型钢铁冶金企业都实现了基础自动化向信息网络化的重大突破, 成功迈向了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与革新, 在现代冶金生产过程中各类信息与数据资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 大部分冶金生产工序、控制流程、技术决策都能在操控室中完成。同时,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演进, 充分展现了计算机运算的强大功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各种仿真、模拟手段实现对全部冶金生产流程的离线演示, 不断优化冶金产业的生产流程, 对实际的冶金生产提供关键的指导作用。

5 计算机在冶金行业局域网络中的使用

冶金生产流程自动化设施质量、数量的高速提升, 在提高冶金产业生产力的同时, 也加大了对每一项机械设备监控的难度。当前,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冶金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 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提高各类机械设备接收、传输各类指令的效率;其二, 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保证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大规模数据的传送与交换, 实现流程的优化。

6 结语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使用, 不断提高了冶金自动化控制的实现程度, 为我国冶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及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 冶金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现代高科技技术了。无论是从冶金工业的总体分布还是具体应用, 无不使用了计算机软件。本文就计算机在冶金过程中的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新型软件的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以此突显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冶金行业的重要地位, 不断提高我国冶金事业的全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冶金自动化控制,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冶金行业DCS的使用量逐步减少[J].现代制造, 2009 (42) .

[2]洪鸿钊, 黄伟武, 陈文新.PCS7系统在焙烧厂石灰窑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 2005 (9) .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8

1 小型水电站的特点

1) 建设资金不富裕。由于小水电站大多是地方投资或者集体集资建设, 造成小水电站资金不足。这决定了小水电站购买设施简单低廉, 以节省投资为目的的特点。2) 运行方式容易受外界影响。小水电站由于水容量小, 极容易受降雨量、生产季节和生活用电的影响, 运行方式变化很大。3) 电压变化大。4) 无特殊用户。

此外, 还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技术更新费用少等特点。

2 算机技术在小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建成的小水电站由于技术落后、经济条件不好, 造成小水电站设施简单低廉, 自动化程度低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传统的小水电站已经不适应电力生产和电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由于传统小水电站不能快速响应现代电网的要求, 给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这些电站的效益和安全,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变的十分必要。关于推广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小水电站自动化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节省人力。传统的小水电站控制系统, 小水电站运行人员必须调节机组、巡视检查设备、监盘中控室、记录整点小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如果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小水电站自动监控, 上述职能在计算机技术监控下自动完成, 就会节省人力, 把小水电站运行人员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维修和保养设备上。2) 提高小水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小发电站引进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后, 所有的部门运行都在计算机的监控下, 可以减少传统小发电站手动系统人为操作的误差, 从而提高小水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3) 有利于实现小水电站调度自动化。4) 降低电力生产成本。

3 计算机技术在小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的内容

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小水电站的自动化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对小水电站各种设备在运行中信息进行采集、处理, 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小水电站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监控内容是小水电站机组的监控、小水电站机组附属设备的监控、小水电站辅助、升压站的监控和小水电站水工设施的监控。通过计算机监测小水电站设备的运营情况, 并根据计算机的监测自动调节和控制机组发电, 遇到危险及时报警或自动处理自身故障, 可确保小水电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 计算机技术在小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的问题和相对措施

4.1 小水电站运行人员素质低

由于小水电站大多是地方或集资建设, 聘用的运行人员大都是文化低的人群, 他们在接受、学习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文化低的原因, 小水电站运行人员受中国惯有传统和自身思维习惯的影响, 对是否采用计算机自动监控的认识性和积极性不高, 导致地方部分领导对是否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小水电站技术质疑。这种现状不利于计算机技术自动监控小水电的发展。

4.2 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引进先进技术

小水电站大多是地方投资或集资建设, 这样建成的小水电站装机规模小, 水域小, 发电量不多, 每年收益扣除各项花费后几乎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 小水电站很难有能力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自控技术。很多小水电站领导即便有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意识, 也不肯引进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 这是因为小水电站资金不足, 很多领导考虑到无法筹集资金购买计算机自动监控技术, 而放弃小水电站引进计算机自动监控技术。

解决对策是:

1) 降低计算机技术在小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成本。地方小水电站可以先引进设备简单、操作便利、价格低廉的简单傻瓜型计算机监控装置, 来降低引进计算机自控系统的成本。而且简单的傻瓜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操作简单便捷有利于小水电站运行人员的掌控, 他们可以快速的适应这种新环境快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引进傻瓜式计算机自控系统对小发电站来说,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相对国内外中大发电站还不够先进, 但是小发电站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逐步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先引进降低成本, 改进传统小发电站的缺陷, 再进一步赶超中大型小发电站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 加大宣传。小水电相关主管部门可通过加大推广计算机在小水电站自控系统的应用的宣传力度, 结合其它地方的成功典范, 宣传引进计算机监控系统后带给小水电站的好处。做好小水电站部分领导的思想工作, 先让小水电站领导接受计算机自动系统才能让小水电站其他运行人员接受。小水电站相关部门要完善有关宣传推广计算机自控技术在小水电站中的应用制度, 以达到更好的推广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效果。

3) 建议政府投资。小水电站的领导可以请求中央政府的资金补助, 让政府也成为小水电站的投资者, 以增加小水电站的投资资金。小水电站的相关负责领导可以提出政府投资可行性方案, 让政府看到小水电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府投资对国家人民的好处, 以增加政府对小水电站发展的关注, 进而投资并鼓励小水电站引进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

以作者本人所在单位浙江省嵊州市三溪江水电管理处平天荡电站为列, 平天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1000KW, 1978年5月并网发电。2012年8月进行报废重建改造, 2013年2月并网发电, 改造后装机容量为2×1250KW工程采用湖南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 具有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满足电站“无人值班, (少人值守) ”的要求。工程总投资985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75万元, 地方财政补助53万元, 利用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 银行贷款450万元, 贷款年利率7.05%, 预计工程可在5年内还清贷款本息。这种结合中央, 地方与自身财政的模式也是应该值得借鉴的。

5 结语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9

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电子、通讯及网络技术,将用户的在线数据、离线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供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检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实施配电系统自动化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管理水平,使供电企业和用户双方受益。实现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是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例如,某市建设一个总面积约46.6万m2际博览中心展馆,其中底层建筑面积约28.1万m2,二层展馆建筑面积约18.5万m2。该展馆还要有由12个140×72m矩形展馆和10个三角形连接体围合而成,其直径约726m,净展馆面积约13万m2,以能够提供7400个国际标准展位。二层室外展场平均宽度约80m,可提供约6万的室外展馆面积。和其它大型的国际展馆一样,它需要有特殊的供电要求,为了满足配电负荷以及操作的与维护的简便。则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该工程中,如果两路10kV电源同时故障停电时,特别重要的负荷 (应急负荷) 和重要负荷将由自备应急电源自启动柴油发电机供电。若此时又发生火灾,通过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模块动作将重要负荷的联络开关断开,以确保消防负荷得到可靠供电。

二、计算机控制问题分析

2.1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简介

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中心安装的设备, 操作台内有主控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备用电源、抗干扰电源、UPS、接线端子、报警设备等。操作台上有电源开关、遥控开关、遥控按钮、模拟盘电源、开、关指示灯面板等。本楼控制主机可在楼内值班室, 总控制室在变电所内。传感器信号通过总线传至本楼控制主机及总控制主机。对电量进行遥测、遥信、遥控;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为ICU,电流变送器,电压变送器等传感器将信号送至ICU, ICU通过RTU与ZTK相连,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送。ICU通过设在配电系统内的接触器来实现预定程序中对电源的控制。每套系统可容纳1024个ICU,使系统有极高的可扩展性。为保证整个区域供电数据采集的一致性。控制的灵活性及负荷的高可调性,宜在每个单体建筑内装设电力监控系统。

2.2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人们往往将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集中控制系统 (CCS) 和分布控制系统 (DCS) 两种。集中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由单一的计算机完成控制系统的所有功能和对所有被控对象实施控制。其功能主要包括过程数据输入输出、对控制回路的闭环控制、实时数据库的管理、实时数据的处理与保存、历史数据库的管理、历史数据处理与保存、人机界面的处理、报警与日志记录、报表以及系统本身的监督管理等。

此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都有待考验,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各种功能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中,使得软件系统相当庞大,多功能、多任务的实现导致系统开销增大,计算机运行效率下降。 (2) 由于集中式系统需要庞大而复杂的软件体系,使得系统软件可靠性下降,现场运行时出现的故障许多是由于设计不良或存在缺陷的软件造成的。 (3) 系统的可扩展性不足。 (4) 集中式的系统将所有的功能、所有的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大大增加计算机失效或故障对整个系统造成的障碍。

这些问题的突出都显现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探索时期发展的必然经历。

三、提高供配电自动化可靠性的方法

我国的供配电自动化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随着供配电网络高速发展时期的到来,国家也不断地给予大力支持。现行阶段我们将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3.1重视施工和检修质量

施工和检修是供配电网络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把关。特别是配网使用的非标准金具的设计及镀锌质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如果稍有差错,就会造成大量严重锈蚀金具的更换,那时的工作量将会特别繁重。施工和检修是保证保证供配电网络可靠地重要措施之一,这项工作虽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3.2用先进设备,实现配网自动化

对该控制系统,要采用先进设备(自身故障率低),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把故障未发生就及时消除。实现配网自动化,能自动将故障段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实现配网自动化,将能大大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使99.99%的供电可靠率得以实现。

3.3开发采用新的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不断地推出新的自动化控制设想,使操作更简单。如DCS计算机控制系统,它集成了分散的数据采集、控制和集中的监视管理等多个控制操作。经过短短的二十几年,DCS控制系统以操作简单,控制稳定等优点,已迅速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流产品。

3.4供配电网可靠性的管理

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不断的提高,这将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运行、检修、规划、设计等,而且还要懂得计算机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维护等。因此,必须从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着手。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才能胜任其工作岗位。

四、结语

当前我国供配电网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无论从政策上还是相应的资金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我国供配电网及其自动化研究仍处于探索发展时期,这是我们的缺点,但也正是我们的动力。如果让我国配电网的规模及覆盖面达到90%,这将构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将是任何一个经济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

摘要:实施配电系统自动化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管理水平, 使供电企业和用户双方受益。实现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是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国供配电自动化系统和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只有掌握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设备, 才能保证供配电模式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统筹规划,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吴兵供配电系统中的注意事项及其解决方案广东科技2007

[2]陈毅华浅谈如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广东科技2007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10

1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基于控制为核心的技术,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的迅猛, 计算机控制是在计算机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取代传统的数据控制系统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它提高了自动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这是一种创新。在如今的社会中, 计算机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 特别是在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 它正逐步优化生产格局, 在材料节约、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标高上具有很强的优势。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 传统的操作系统正被计算机数据系统所渐渐取代, 用于过程控制的生产设备的发展趋势, 是企业生产系统新的发展方向。

2自动化生产线

所谓的自动化生产是没有人操作设备, 它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和自动操作控制指令进行生产活动。自动生产线是自动生产的流水线, 包括原材料的选择、输入、处理、成品控制、检验成品等一系列的生产加工条件, 自动化生产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各程序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任何一个链接都不能出现错误, 不然, 自动化生产流程会遭受很大的影响。从上个世纪开始, 自动化技术开始不断的进入工业领域, 不仅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 也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生产的商品。因此, 自动化生产线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非常的有利。

3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的重要性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必然结果。计算机控制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模拟控制器系统, 让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理论飞速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保护环境、平衡生态等上复杂的控制对象进行综合的控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提高, 各行各业对系统的控制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苛刻, 要想满足这些要求传统的控制系统明显不行, 所以, 就要大力的发展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 并促进该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的使用。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由于各种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要求不同, 总体上来讲, 其有软件和硬件两种结构组织, 在设计过程中, 技术人员要对以下几点多加注意, 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合理的设计。

4.1系统方案的设计

首先, 对设计任务书工作人员要在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之前开展全面的分析, 由此而得出一个总体规划, 对系统里的软件、硬件结构要了解, 相应的模型来分析它的建立, 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最合理的系统;其次, 在特殊情况下, 员工可以直接将开发出的系统应用于生产流程, 然后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便于更好地满足生产要求, 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记进行设计的时候, 工作人员必须合理的控制软硬件的价格以及时间, 这是为了保证了系统设计的使用时常和经济性。

4.2控制任务

在出台系统设计方案前, 相关的人员有必要深入研究计算机控制装置, 对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设备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接收的任务进行了解, 对它经营效率进行综合的分析, 当系统的操作人员全面的对其运行时间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 才能对他们在工作中的设备合理的运行提供保证, 这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利的。

4.3软件的设计过程

在设计计算机设备中的软件的时候, 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的分析控制系统的总体规划, 各种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到科学的处理, 然后综合考虑, 以保证在设计工程中得到不同功能的软件, 这样可以确保操作人员对系统的控制更加的容易。

4.4现场安装技术与调试方法

首先, 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组装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 安装要在生产现场进行, 让系统结构的准确性有保证;其次, 当安装完成后, 工作人员需要适当的调试存储在系统中的数据结构, 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系统调试的时候, 工作人员对调试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处理, 也必须进行推理和测试它的另外一些功能, 让设计和安装的合理性得到保证, 有利于系统功能发挥的更彻底。

4.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合成

由上文可知, 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生产线上充分发挥功能的是软件和硬件存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之中, 让其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 这就需要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合理、可靠, 因此下面几部分必不可少:操作和控制对象的物体和它的相关组成部分、外围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及软件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冲压设备使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 它让传统的劳动方式得到改变, 并且让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得到一定的改善, 保证了安全生产, 让生产效率和商品合格率大幅度的提升, 在生产过程减少了物料的损失、节约了生产时间, 让生产成本不断的降低,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设计和使用,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 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器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让其成为主流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5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各行各业中已经广泛的使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生产企业中被当做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在不断地被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 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让该系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得到保证, 可以使其功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设计上主要包括:算法控制、软件、硬件三部分, 只有保证设计过程中让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得到满足, 才能提高该系统的抗逆性, 保证其质量和效率, 才能让其在企业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不断地提高工业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永利.杨文淑破善数字随动系统过渡过程方法[J].光电工程, 2009 (09) .

[2]王文华.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 2011 (08) .

[3]高梅娟.基于DMC-PID的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4]刘久平.试议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J].软件开发与设计, 2011 (12) .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在工业革命之后,我国工业生产不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还在技术上迈向的更高的层次。当前,我国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之后,更加备受人们的关注。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且效果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所以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1 工业自动化系统和工业管理的综合

在模型中,只要将计算机控制系统从检测到执行,再将驱动从低级的控制管理分为几个阶段和功能,这样组成的多种功能结构的形式,主要是根据经营的模式、生产管理的体系、以及控制功能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的,而不是根据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硬件的结构来分布安排的。在过去的计算机系统控制中,都是有计算机技术与网路技术来对其进行分布构建,因此,会存在很多缺陷。现在换一种形式来构建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2 计算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2.1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对象

计算机在工业总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队形主要是控制系统中的装置和设备,通常控制对象使用函数来传递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系数放大、积分时间常数、以及纯滞后时间来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1]。

2.2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在控制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核心部件。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通常是根据调节器来控制系统的信号,然后通过输出的角和针线位移,进而再通过系统中的调节机构来改变被调节的介质的能量,并以此来使工业生产中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通常是根据动力方式来区分的,一般可将其分为电动、气动、以及液动三个类型。

2.3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测量环节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测量环节主要是传感器与测量线路组合而成,测量中主要是将最近的参数转换成一种规定形式的信号,因此在测量的精准度和范畴都要符合要求。除此之外,傳感器要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要选择灵敏度较高的传感器来进行测量,还要使用规定的电源,禁止电源的种类繁多[2]。

2.4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数字调节和输入输出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数字调节和输入输出,其数字调节是计算机的核心,数字调节器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能够控制由计算机编制的程序,进而来控制编制的规律。输入主要是堵路开关和转换器,输出主要是数字转换器和保持器。

2.5 计算机应用在商品房和住宅小区供热系统的管理

在一些商品房和小区内,对于一些没有人入住的房间,应该能够及时终端对该房子的供热和供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节省能源,除此之外,还要对这些房子进行适当的监控,观察房间内的变化,及时的给所需的房间提供热能和电能,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要在用户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为每一个住户分配一个详细的住址,且能够对其进行访问,再根据这个程序的记录,来对其供热供电进行控制。只要建立起相对应的指令和住户的数据采集信息,就能够将每一户的温度信息顺利的存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如此一来就能够顺利的利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温度电力的控制,进而使得物业能够更好的给住户提供和分配热能和电能[3]。

3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的范畴及优势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只局限于航空导弹的设计和制造,还在电力方面、印刷方面、冶金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当前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和特点。

首先,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规律铃铎多变,并且改动起来比较方便。其次,计算机将控制和管理相结合,进一步的体现了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给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控制。最后,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出了在电力方面、印刷方面、冶金方面有了不少的成就,还在动力、航天、医药、以及食品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的投资成本少,效率快、且利益收取多。从根本上实现了最优质的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控制层只要是对工业现场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人后在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控制总线来传送到现场去。

4 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发展

4.1 工业生产智能化

当前,从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形式来看,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是当前工业生产的核心部分,而智能化的工业生产则包含了更多的新功能。在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之前,流量仪表的测量是需要对其进行温度和压力补偿分别进行,是建立在运算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输送,还需要使用温度和压力输送器。而现在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只需要一台设备就能够完全的完成这些任务。计算机系统控制中的执行器,也具有多种自我诊断的功能,只需要执行器的调节器来完成。工业生产智能化之后,只需要在植入一块模板就能够完成之前所有繁琐的工作,并且还能够使得整个控制系统更加的稳定和可靠。

4.2 工业生产无线化

工业生产无线化,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被推广和使用,但是在国际上却收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工业生产无线化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第一代工业生产总线能够达到标准规范的就有十几种,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第二代以太网的使用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就有很多种,而第三种通信策略的雄起,各个企业和公司都制订了自身的标准和发展方向。就像西门子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的天线准则,但是换一句话来说,如果标注你太过于繁重,那么对使用人员来时也是不方便的。因此工业生产无线化的要求就在于质量要高、效率要快、所耗的资源要低、生产环境安全、技术优先等。假如工业生产无线化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机器的维修率,那么工业生产无线化一定是一个值得各个企业拥有的技术。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多元化的今天与国际结果,将世界顶尖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我国技术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系统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产品的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刘淑娟,王贵博.自动控制系统方案简介[J].中国仪器仪表,2012(01):112-113.

[2]章昌南.浅淡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状况[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2):98-99.

[3]金建祥.科技创新推动工世自动化发展[J].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12(09):145-146.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应用研究

一线员工的高离职率给生产工作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同时人力资源的价格越来越高,很多高精度的操作无法通过人工来完成,这一切都在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下催生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整个自动化的控制中心,所有的自动化操作命令均由该系统发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自动化的传统认识,并推动自动化生产的不断前进。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1.1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方案的设计主要依据厂家提供的具体生产任务指标以及操作任务书进行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根据系统的实际工作需求就能判断系统方案的设计方向,并队组成系统方案的软硬件等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综合各种因素组成新的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系统方案的设计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点时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以在工厂的生产场地进行研究并使用现场的生产配件进行实地组装,加快方案的设计进度。通过与生产人员的合作设计能够实现节省成本的目的,在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方案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对卫星处理器、存储设备、数据接口、各种自动化传感装置等硬件及软件进行合理分析及调试,提高系统方案的实用性。

例如在进行Light bar生产线自动化方案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生产线的布置,线体主要流程为 :喷印机——贴片机——烤箱——Lens机,在整个过程中所有的机械都可以引进自动化,根据需求选择自动化装备的型号,并购进专门的软件对链接自动化装备,实现自动化生产。在生产前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设定,并于工作现场进行调试,确保机器实现无人化操作。

1.2 控制任务

控制任务就是对自动化生产中的设备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任务进行设计。自动化设备由功能不同的各个部分组成,在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不同部分的具体要求,并对各部分的精度、时间等因素进行科学控制。自动化装置不同于人为生产,必须控制好每个关键因素才能保证生产的流畅性及产品良率。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说明进行控制,由点及面,逐渐实现由部分向整体的操作。

例如在进行LGP热压机自动化控制任务设置是,首先确定企业产品的型号,根据倒角图案选择合适的网版,将各种因素输入到微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对产品精度的控制,保证产品的性能。当数据故障时及时反映给主机,机器自动停止生产。

1.3 软件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操作任务进行设计规划。自动化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不仅要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还要进行防呆系统的设置,避免出现大批量残次品。在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前一定要对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功能以及实际要求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图表详细表达出来,并将各部分功能进行分块处理,看是否能够合并。在设计工作中划分出相应的控制体系,尽量让同一系列的控制通过最简便的操作表现出来。通过统计表格对不同功能进行软件功能设计及调试,并在调试后按照实际生产的工作路线以及时间顺序将各个功能进行组合及排序,并进行再次调试,确保最后的方案是最有效便捷的。

软件的设计主要根据产品参数进行设置,如进行显示器Film材的生产时,基于材料种类较多,产品规格型号多的影响,在进行防呆处理时将不同产品的型号利用特殊的编程语言编写出来,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利用软件进行实时监测,当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出现偏差时机器立刻停止生产,并将信息发送至主机提醒控制人员进行检测。

1.4 现场安装调试

现场的安装工作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组装,一些结构比较复杂且规模庞大的结构可以进行全方位演练,并结合演练获得的数据对相关的软件以及硬件性能进行校对,调整其与实际生产存在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安装调试演练需要整个自动化系统统一推行,即为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最贴近实际生产条件的仿真环境,便于仿真实验的进行,将生产中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获得最为准确的仿真结果,并根据获得的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善,消除不稳定因素对实际生产造成的影响,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空调整体机安装过程中,由于生产线较长,各工序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生产前需进行现场安装调试,对几种最佳方案进行安装对比,并结合生产情况以及厂房的布置情况对各方案进行修正,选出最佳方案并进行试产。

1.5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有硬件部分以及软件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控制系统都是有几个分系统组合而成,主要包括控制对象(被操控的物体以及其组成部分)、自动化硬件设备(不同功能的自动化设备)、软件(操控自动化行为的各种程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必将逐渐提高。目前,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自动化技术给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工业生产给了自动化不断完善发展的平台,并将自动化技术的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反映出来。

2 自动化生产线

2.1 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概念

自动化生产线主要是在传统人工流水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以机械操作取代传统人的作业,不仅要求自动化装置能够实现预定的操作,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工业生产中的装卸工作、定位工作、运输工作、切削工作、包装工作等都被编写成程序,成为机械工艺过程,机械在得到相关指令后即可进行自动化工作,完成预期的工作内容,并通过液压系统、机电控制系统、气压系统等将各个分来的动作连接在一起,这种自动工作的机械装置系统就是自动化生产线。

2.2 自动化生产线的特点

2.2.1 提高生产质量

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主要根据相关程序指令进行操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自动化系统的每次操作都是一致的,只要程序不出错,连续生产的产品具有相似的性质。此时只要在生产前调整好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程序,并进行科学的首件检查,确认无误后即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2.2.2 提高产量

传统的人工流水线经常会出现配合上的失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生产中断等现象,即出现所谓的掉线现象。流水线不仅能够进行产品的传输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时间传输功能,前面耽误的时间会被传输到后面,当时间积累到超过一个工序的时间后就会出现掉线。人工流水线生产总会存在瓶颈(所有工序中耗时最长的工序),众所周知,当所有工序的时间都一样是平衡率(平衡率 =(所有工站的时间之和)/ 瓶颈工时 * 工站数)达到1,即最佳状态。通过自动化生产能够做到平衡率控制,只要将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生产时间调整为相同时间就能实现各工作站同步同速度工作,保证产品生产的稳定性。

2.2.3 换线时间短

换线时间主要指在生产中必须进行的停止生产进行其他操作的过程,例如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需要不同型号的产品需要不同模板的支持时就要进行模板更换工作,更换一次模板的时间就是换线时间。通常情况下换线时间是白白浪费的,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因此理论上换线时间越短越好。

3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

3.1 应用详情

某玻璃纤维企业首条万吨级的池窑拉丝生产线。该生产线引进于美国,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能优越,虽然已经有超过八年的使用年限,但就目前而言在国内仍旧属于先进的生产线。国内其他玻璃纤维企业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制造方法,尤其是在信息收集上比较落后,采集的信息时效性较差,且可靠性不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难以进行工艺参数的设定与掌控,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实际产出良率低,浪费严重。该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系统的提高以及生产技术的改善。基于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吨位的提高,原先的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该企业进行了制工控系统、拉配料工控系统、熔丝工控系统的重点开发,消除了这些系统原先的瓶颈,并率先在国内使用了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与国产的DCS相结合的池窑拉丝控制系统,通过这些发展及改变,系统整体在施工精度的控制、生产控制效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讯能力等各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不仅实现了更大吨位的玻璃纤维生产,还提高了自动生产线的良品产出率。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技术考量以及论证,证明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切实效益,从根本上提高了该企业的生产效益,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2 应用效果

生产前由技术人员对该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上的效益评估,评估结果是该系统将会给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进行理论评估后开始一段时间的生产。

在首期生产的五个月中,该企业累积制造玻璃纤维超过20玩吨,为企业带来超过2亿元的经济收入,全面降低了施工准备时间。例如原先的材料准备时间需要15分钟,引进该系统后实测材料准备时间仅需要7分钟。效率提升超过50%。

生产成本也实现了飞越,除材料费用外,该生产过程的主要费用是不良率的返修及因为故障导致停工造成的损失,引进该系统就不仅提高了良率,还在根本上降低了生产故障的出现,综合生产成本下降了230元 / 吨。

该系统还使得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劳动力成本相比以往极大降低,例如配料工段节省的劳动力甚至超过了50%,而熔质工段由原先的3人配置降低为2人,拉丝段由原先的25人下降为16人,这些人力的节省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进一步提高了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在人员劳动力不稳定的工业生产中,人力配置的下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减少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为企业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上一篇:劳动价值观下一篇:技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