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2024-07-10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精选12篇)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1

摘要:儿童多动症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等为主要特征, 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 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但治理正常或接近正常, 有事出现动作不协调、性格或其他行为异常的综合征。本文对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诊断以及矫正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诊断,治疗

儿童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 (MBD) 、注意缺陷障碍等, 是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为主要特征, 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有时出现动作不协调、性格或其他行为异常的综合征, 其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表现出来, 典型年龄为3岁, 8~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的统计差异很大, 为1.3%~13.4%, 平均发病率为3%。男女比为4.9∶1, 男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1]。其原因之一可能与男童更易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并且容易伴随品行方面的问题, 而更为人们所注意有关。

1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症状

1.1 注意力记住困难

近年来对多动症儿童的研究发现, 注意力集中困难时这种儿童最突出的表现。这类儿童比一般的同龄儿童更缺乏专注及贯彻到底的能力, 他们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轻者, 对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记住注意听讲或观看;重者, 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引起其注意, 一件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所以他们经常表现为做事有头无尾, 丢三落四[2]。

1.2 活动过度

这类儿童似乎有一种用不完的精力, 会不断地活动, 有的儿童从婴儿时期就有过度活动的特点, 爱哭闹, 难以入睡, 喂食难, 长以跑带走, 平时老是翻箱倒柜, 不是拆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上学后, 在需要安静的场合, 表现显著的过度活动, 小动作多, 在课堂里总是坐不住, 屁股总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严重的甚至擅自离开座位, 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喜欢跟人讲话, 开玩笑, 扮小丑, 惹是生非。

1.3 任性冲动, 情绪不稳

多动症的儿童经常是行为先于思维, 行动之前从不考虑后果。比如, 他会在课堂突然喊叫, 甚至离座奔跑, 强同学东西或袭击别人,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儿童则表现出比一般儿童胆大, 不怕危险, 兴奋时难以自制, 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不高兴时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有的儿童不如意就大发雷霆, 甚至踢人, 咬人[3]。

1.4 学习困难, 认知障碍

多数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是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肯定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 常常不及格, 或成绩忽上忽下, 波动很大。少数患儿伴有认知功能缺陷, 主要表现为视听或视动功能障碍, 以致动作不协调, 产生阅读、计算、书写、绘画以及分析图形困难等。

1.5 不良行为

几乎80%患儿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表现, 如好打架、好顶嘴、不服从命令、倔强、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好发脾气, 纪律性差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很多时候不是出于品行不良, 而是他们实在不能控制自己, 但如果不注意教育, 可能会发展为品行问题。

2 诊断

2.1 病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史必须由与患儿关系密切的家长提供, 且正确、完整。而且要询问母孕期有无有害物质的接触史、有无嗜烟酒史;围产期有无窒息史;家族中有无多动史;患儿发育史及健康史等。

2.2 体格和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常无特殊阳性体制征或病理反射。有时可表现动作笨拙缓慢, 精细动作、眼协调困难, 如写字、绘画笨拙, 缺乏表象, 扭纽扣, 系鞋带稍感困难, 写字凌乱歪扭, 时间方位判断不良, 辨别立体困难, 不能把握整体等。可有指鼻试验、翻掌试验阳性等软性神经体征。实验室检查:部分儿童可有血、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或代谢产物的异常。

2.3 心理测评

(1) 智力测验:常用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患儿多表现为智力正常或处于边缘水平。 (2) 学习成就和语言功能测定:国外常使用广泛成就测验。患儿常有学习成就低下。 (3) 注意测定:目前国内常用小儿多动注意测试仪, 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低下、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均可出现注意持续短暂, 易分散, 故无特异性。

3 治疗

3.1 常规药物

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冲动行为、减少烦躁、改善社会交往技术、改善认知行为。比较理想的药物哌甲酯。它为中枢兴奋类药, 增加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的翻转, 剂量 (0.45~1mg/kg) 起效快, 疗效持续4h, 因药效短, 重复用药。因哌甲酯是拟交感神经兴奋药, 毒副作用常见;食欲下降、失眠、头痛、易怒、抽动等, 长期使用偶有产生生长缓慢问题[4]。

3.2 中医中药治疗

实验研究

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国医精粹, 长期临床研究总结儿童多动症的患儿为肾阴不足、肝阳偏旺症, 根据中医辩证实施的理论以益智安神对症治疗, 开发研究了静灵口服液等中成药, 用于多动症的临床治疗, 其特点是未见毒副作用、起效缓慢, 但疗效长、临床依从性强、减少治疗中脱落。

3.3 学习训练法——脑电反馈治疗

近年研究发现, 患儿童多动症的儿童存在神经生物学的发育缺陷, 如慢波增多伴有β波活动减少, 脑电反馈治疗患儿童多动症的儿童的基本理论假设为脑电活动可以通过反馈学习来调节和控制, 临床观察, 训练40次以上前后对比IVA-CPT显示患儿综合注意力商数和综合反应控制商数转为正常, 训练的目标是抑制4~8Hz的慢波活动, 增加12~15、11~19、16~20Hz的快波活动, 对边缘系统功能有改善功能, 如烦躁不安、易怒、兴奋冲动, 而对不愿写作业、不愿完成任务等需要重复教育[5]。

参考文献

[1]岳文浩, 毛雪琴, 王梦欣.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2) :86-87.

[2]王玉凤.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全国儿科及儿童精神医生心理健康讲习班, 2001.

[3]苏渊主.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34.

[4]邱碧群.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及矫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 :119-121.

[5]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66-67.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2

各种动物心肝、鱼、鸡蛋、大豆、豆制品、核桃仁、花生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卵磷脂,这些营养物质参与脑代谢,可以改善大脑的神经传递信息,从而缓解多动症状。此外,患儿可多吃些虾米、海带、紫菜、海蜇、淡菜等,这些海产品中含有多种能够安定神经的物质。

2、多动症儿童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血等。

3、多动症儿童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

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研究发现,锌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家中有多动症的儿童,应该多补充含有铁、锌等的食物,这样能够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多动症儿童应少食含谷氨酸的食物

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5、多动症儿童应少食含铅食物

儿童多动症的真凶在哪里? 篇3

如何判断多动症?

广州儿研所刘进行主任表示,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这类儿童的智力一般正常,但是常常存在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征,因此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人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即使是正常人小时候也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如一 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能达到15~20分钟就算很不错了。但多动症孩子,比正常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

而有冲动控制问题的孩子,往往不太会看人脸色。和同学玩时,经常会用招惹别人的方式表示我对你很感兴趣、愿意和你交朋友,但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对。因此,这类孩子往往容易让人反感。

多动症孩子与正常活泼、好动孩子的区别主要是自控能力。正常孩子,在上课等需要安静坐下来的时候都是能坐住的,属于有自控能力。多动症孩子,即使本身也想坐住听课,却无法控制住自己,同时自己也会十分痛苦。属于主观上有静下来的意愿,但是自身却做不到。

人工色素是真凶?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定,虽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成长发育的问题,但很多人还是在研究中指认了“人工色素”的罪证。

1970年代,一位叫本杰明·法因戈尔德(Benjamin Feingold)的儿科医生首次宣称儿童的行为与食品色素的摄入有关。此后,相关研究和种种观点也不断涌现。200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研究团队发现,饮用含人工添加剂饮料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更多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这几种色素和防腐剂成分可能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

不过,这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对单一成分的评估,因此无法确定试验结果究竟由其中的哪些成分导致;其次,病态性差异并没有具体量化值。由此,虽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并没有严谨而成体系的理论事实支持。

不过,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精神病学、儿科学、行为神经学教授乔尔·尼格(Joel Nigg)声称,多项研究都表明人工食用色素与多动症相关。2012年,尼格作为共同作者参与了一项对先前研究的荟萃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食用色素添加剂对儿童多动行为有影响,有少数儿童表现出比其他儿童更极端的行为。这一次的研究更广泛也更严谨,由此得到众多学术界专家的支持。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表示,虽然实验室研究发现人工色素造成DNA损伤,但考虑到1~10岁的儿童的确可能会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风险,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谨慎考虑,欧洲食品安全局还是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但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太过杞人忧天。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环境医学部名誉教授伯纳德·维斯(Bernard Weiss)已经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了几十年,他对美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失望。他期望禁止人工食用色素的使用,除非食品公司有证据证明它们无害。和其他该领域的科学家一样,他认为必须进行更多的研究,尤其要调查人工食用色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基于“人工添加剂导致儿童多动症”的观点,也有人试图通过“无添加饮食”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多动症,不过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效果。

人工色素少一点为妙

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健康或是导致多动症,但在事实上,世界各国对食品色素的使用和管理已经开始有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广州市儿童医院杨思渊主任指出,在儿童智力发育的黄金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人工合成色素并不能提供这些营养,而且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在其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由于儿童的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如若食用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致使大量消耗体内的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重视孩子合理的营养摄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一些孩子喜爱的有色食品,更要严格把关,切不可过分放任孩子。尽量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少购买那些染色重、色彩鲜艳的小食品,更不可购买未经食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或批准生产的食品。食用前,家长们最好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在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ADHD的病例作为研究组, 经主治医师以上的精神科医师确诊,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诊断标准[3], 年龄7~12岁。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共入组157例, 男115例, 女42例, 年龄10±2岁。对照组来自周围中小学健康儿童152例, 男112例, 女40例, 年龄7~12 (10±2) 岁。两组年龄 (t=0.20, P=0.846) 与性别 (t=0.18, P=0.923) 构成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受试者或监护人经过知情同意。

1.2 工具

1.2.1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 [4]

分为10个分量表, 评定其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

1.2.2 Barratt冲动量表 (BIS) [5]

24个条目, 分为3个分量表, 每个条目1~4级评分, 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冲动性。

1.2.3 3~7岁儿童气质问卷

(BSQ) [6]、8~12岁儿童气质问卷 (MCTQ) [6]评价儿童气质, 分9个维度, 每个条目按1~6级评分, 得分越高表明气质特点越活跃和敏感等。根据问卷前6个维度的得分划分为5种气质类型:平易型 (E型) 、麻烦型 (D型) 、发动缓慢型 (S型) 、中间近平易型 (I ̄E型) 和中间近麻烦型 (I ̄D型)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构成比) 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 (P=0.752) 、母亲受教育程度 (P=0.768) 、母亲职业类型 (P=0.984)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父亲职业类型 (P=0.0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FES ̄CV得分比较

研究组在亲密度因子、情感表达因子、知识性因子、娱乐性因子、道德宗教观因子、组织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在矛盾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控制性因子、独立性因子、成功性因子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Barratt冲动量表得分比较

研究组运动冲动性 (19.6±4.7vs.16.6±3.8, t=6.21, P<0.01) 、无计划冲动性 (13.7±3.2 vs.12.2±2.9, t=4.35, P<0.01) 及冲动总分 (57.0±7.9 vs.51.8±7.7, t=5.90, P<0.01) 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注意冲动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6±4.5 vs.23.0±4.5, t=1.26, P>0.05) 。

2.4 两组儿童气质问卷得分比较

研究组儿童的活动水平 (P=0.000) 、节律性 (P<0.01) 、反应强度 (P=0.000) 、心境特征 (P<0.05) 、持久性 (P<0.01) 、注意分散 (P=0.000)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反应阈 (P<0.01) 低于正常对照组。见表2。

2.3家庭环境等因素对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影响分析

应变量为二分类变量 (研究组1, 对照组为2) 。自变量为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 以及FES ̄CV、BSQ、MCTQ的总分或因子分。采用Forward ̄LR逐步筛选策略, 经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母文化程度高 (OR=4.69, P=0.045) 、父亲的职业好 (OR=4.25, P=0.048) 是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亲密度因子得分低 (OR=0.38, P=0.010) 、情感表达因子得分低 (OR=0.20, P=0.000) 、矛盾性因子得分高 (OR=2.60, P=0.015) 、D型气质 (OR=3.60, P=0.022) 是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Barratt冲动量表结果提示, ADHD儿童的运动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及冲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可能与先天的生物学因素有关, 但后天的环境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7]。而在各种环境因素中, 对人的心理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8]。童年早期不良行为的危险因素开始于婴儿期, 与其成长中爱的感受缺乏及家庭关系紊乱有关[7]。本研究发现, 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诸多因素中, 反映良好家庭结构的因素, 如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反映不良家庭结构因素的矛盾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研究组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国内研究发现ADHD儿童家庭成员之间有较多的矛盾冲突和严格限制, 情感交流少, 家庭亲密度低[9]。吴丽慧等[9]调查研究也显示夫妻关系的恶化或离异, 可加速其子女ADHD的发生发展。国外有报道, 父母离婚和受虐待会使儿童一生中发生ADHD的危险性增加15倍[9]。这些研究显示不良家庭环境为ADHD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

儿童气质量表结果提示, ADHD儿童气质量表中的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心境特征、持久性、注意分散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反应阈低于正常对照组;ADHD儿童气质类型为D型和I ̄D型者较正常儿童多。有文献认为[10]D型、I ̄D型、S型三个气质类型发生行为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尤其是D型儿童。D型和I ̄D型儿童气质特点为生物活动无规律, 对新环境的适用慢, 对新刺激的反应是消极退缩, 情绪反应强烈。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其行为经常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容易与家长及周围人发生矛盾, 不易被老师及其同伴接受。ADHD儿童这些自身的个性特点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加重了他们的亲职困扰。父母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和监护人, 其压力水平既受到儿童特质的影响, 也直接影响着对儿童的教育和抚养。国外有研究显示儿童ADHD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压力升高和教育不良[9]。黄赛君[9]发现ADH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 AD-HD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存在相关。

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父母文化程度高、父亲职业好是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家庭亲密度差、矛盾大、情感表达不佳、D型气质是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以上结果提示, 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发病及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 同时, ADHD儿童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对父母在教养上所承受的压力的影响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 应加强ADHD儿童家庭的干预, 帮助家长充分了解这些信息, 从而改变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减轻父母的压力水平, 以降低ADHD的发生发展和提高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以及和冲动行为的关联性。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 、Barratt冲动量表 (BI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 (BSQ) 、812岁儿童气质问卷 (MCTQ) 对157例ADHD儿童及152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矛盾性则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儿童在Barratt冲动量表的运动冲动性 (P<0.01) 、无计划冲动性 (P<0.01) 及冲动总分 (P<0.01) 均高于对照组, 注意冲动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儿童在气质问卷的活动水平 (P=0.000) 、节律性 (P<0.01) 、反应强度 (P=0.000) 、心境特征 (P<0.05) 、持久性 (P<0.01) 、注意分散 (P=0.000)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反应阈 (P<0.01) 低于正常对照组。FES的某些环境因素与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有关。结论 ADH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有影响。

关键词:儿童精神病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学,家庭环境,冲动行为

参考文献

[1]郑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6-16.

[2]Glass L, Ware AL, Crocker N.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heavy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are not exacerbated by ADHD.Neuropsychology[M].2013, 27 (6) :713-724.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Ⅳ-TR[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78-85.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34-141.

[5]王长虹, 苏林雁, 李晏.Barratt冲动量表用于小学生的信度效度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 (17) :1342-1345.

[6]洪琦, 张风, 周胜利, 等.儿童气质测查量表的修订和标准化[J].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3) 135-138.

[7]Bralten J, Franke B, Waldman I.Candidate genetic pathways fo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show association to hyperactive/impul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DHD[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 52 (11) :1204-1212.

[8]Pearson DA1, Santos CW, Aman MG.Effects of extended release methylphenidate treatment on ratings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associated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DHD symptoms.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J].2013, 23 (5) :337-351.

[9]冼丹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8 (7) :578-590.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篇5

早期发现幼儿的行为问题,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行为指导并予以治疗,儿童多动症预后还是较好的。目前,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1)行为治疗: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减少儿童过多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行为指导,儿童行为趋向良好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患儿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儿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2)饮食治疗:在食物中尽量避免用某些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等。

儿童多动症早识别 篇6

怎样的状况方可诊断为多动症呢?

根据医学诊断和统计手册,如果一个小孩的行为符合下述3大类共18项标准中的6项或更多,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而且这些行为与该名小孩的发育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就可以将之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

(1)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粗心大意。

(2)在作业或游戏活动中经常难于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3)与他人谈话时,经常走神。

(4)经常不能自始至终地遵循指导和完成学业、工作任务,而这一行为并非由于自己或他人的阻挠或自己未能理解所致。

(5)在安排作业和活动时经常发生困难。

(6)经常逃避、厌恶或拒绝从事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等脑力工作。

(7)丢三落四,经常遗失东西。

(8)易受外界干扰而分心。

(9)健忘,即使是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多动

(1)手足不能安定下来,或在座位上辗转不安。

(2)无法长时间地坐在座位上,经常离开座位。

(3)经常过度地奔跑攀爬,即使在不适合这样做的情景下。

(4)经常难于安静地做游戏或从事悠闲的活动。

(5)经常无端地"忙个不停"。

(6)经常过多地说话。

●冲动

(1)经常在他人问题尚未说完以前,就脱口而出作出回答。

(2)当要依次排队轮流时,经常难于等候。

(3)经常打断或打扰他人的交谈或游戏,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体会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我院儿科保健门诊就诊并诊断为ADHD的患儿49例, 其中女性18例, 男性31例, 男 ∶女=17 ∶11。年龄5~14岁, 平均年龄9.5岁。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注意缺陷症状和多动、冲动症状均至少要符合表1中列出9项中的6项, 且持续至少6个月, 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 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详见表1; (2) 7岁前出现症状, 至少持续6个月; (3) 某些症状造成的损害至少在两种场合 (如学校和家里) 出现; (4) 在社交、学业或成年后职业功能上, 具有明显的临床损害证据; (5) 必须排除以下疾患: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特殊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各种器质性疾病 (如甲亢) 和各种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的多动症状等[1]。

1.2 治疗方法

20例ADHD患儿行心理治疗, 11例行中药加心理治疗, 18例行西药加中药治疗。

1.2.1心理治疗

(1) 教育干预:教育干预在本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应针对儿童在气质、性格、智力等方面因材施教, 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课外活动、课堂提问等方面给予特殊安排。由于儿童在学习中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治疗期间患儿家长要多鼓励儿童以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帮助其克服困难, 不断获得进步。在生活、学习中训练孩子要集中注意力, 从实际出发, 根据儿童的爱好、特长循循善诱, 发挥其正常才能。 (2) 咨询干预:家庭对于该病的全面了解是治疗的关键。要知晓多动症不是儿童的天性和故意行为, 而是一种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态表现, 是一种心理障碍。在确诊后要去除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 从细微处入手, 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但要防止危险性行为发生。

1.2.2 药物治疗

(1) 西药治疗:哌醋甲酯 (利他林) 开始剂量0.6 mg/kg, 最大剂量不超过0.8 mg/kg, 2次/d (早晨、中午) 口服, 不用于6岁以下儿童;在学习期间服用, 假期停用。本组患儿在上学期间服用哌醋甲酯1.5年后症状明显减轻, 假期停服未影响身体发育。右旋苯丙胺开始剂量0.15 mg/kg, 1次/d, 不用于3岁以下儿童, 周日及假期停服, 以减少抑制生长的不良反应。苯异妥因开始剂量10 mg, 每日晨起一次, 视病情可加至20~40 mg, 不用于6岁以下儿童,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匹莫林 (苯丙妥因) 开始每日2.25 mg/kg, 晨起1次服用, 总量不超过100 mg。丙米嗪开始25 mg/d, 分两次服用, 最大剂量50 mg。此药可引起暂时性白细胞减少, 故需每半月复查白细胞计数。 (2) 中医治疗:阴虚阳亢证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痰热内扰证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心脾两虚证方药:归脾汤加减。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儿童多动症防治问答》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停药后随访3~6个月, 疗效巩固。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但提高的幅度较小或较慢, 共济试验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共济试验均无任何改善。

2 结果

经过治疗并随访0.5年, 大多数ADHD患儿临床症状社会功能改善, 自信心增强,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20例ADHD患儿经过单纯心理治疗治愈;11例中药加心理治疗治愈;18例西医加中药治疗, 16例治愈、2例治疗无效。

3 讨论

3.1 ADHD对儿童的危害

ADHD发病原因不明, 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解剖因素等有关[2]。ADHD患儿注意障碍是最主要的表现之一, 常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受外界干扰不专心。活动过度是ADHD患儿的另一主要症状, 症状为活动明显增多, 在教室不能安静听讲, 在座位上小动作多、话多, 经常影响上课纪律。此外, ADHD患儿常见的症状还有冲动性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成绩低下或波动较大等[3]。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ADHD患儿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 每周都在落后, 而且越落越远。对抗和品行问题比仅有注意障碍的儿童更容易惹麻烦, 情感不稳定导致的语言的攻击行为, 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3.2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头晕、头痛、失眠、恶心、易怒。严重不良包括心率失常、自杀倾向、血尿、肝损害、影响身体发育、白细胞减少症。要给予定期复查, 对症干预。3.3治疗ADHD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 采用个体化治疗;推荐治疗ADHD患儿首先选择恰当的心理行为治疗, 应对ADHD患儿进行定期随访。教育干预在本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ewton-Howes G.What happens whe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grow up[J].J R SocMed, 2004, 97 (11) :531-535.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 (10) :758-759.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DHD的诊断标准,以2005年1月-2007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部选取连续就诊的8~12岁男性ADHD儿童作为研究组。入组标准如下:(1)符合DSM-I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可以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2)男性;(3)年龄在8~12岁之间;(4)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智商≥80;(5)停用精神药物(如利他林)2周以上。排除:(1)有躯体疾病者;(2)有器质性精神障碍者;(3)有精神病性与心境障碍者;(4)有其他行为障碍如品行障碍、抽动障碍者;(5)就诊时7 d内正在服用精神药物(如利他林)者;(6)近期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者。

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ADHD儿童187例,平均年龄(9.80±1.41)岁。其中以BIS(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总分的P90(≥83)的103例为ADHD冲动组(以下简称冲动组组),平均年龄(9.72±1.39)岁;其余84例为ADHD非冲动组,平均年龄为(10.09±1.51)岁。

对照组在长沙市某小学及郑州市某小学三、四年级9~12岁全部男性儿童中选取。要求无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近期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根据以上标准,共入组126人,平均年龄(10.18±0.53)岁。经检验,ADHD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

由父母根据儿童的情况填写。该量表为最新版本BIS-10,由30个条目组成,按1~4计分:1为从不/很少;2为偶尔;3为经常;4为几乎总是/总是。量表由3个因子构成:注意、运动和缺少计划,高分分别代表注意不集中、多动、缺少计划。笔者对BIS-10进行了修订,结果显示,分半信度0.752;重测信度0.825 ;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注意0.387,运动0.641,缺少计划0.643,总分0.794。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多动-冲动因子及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的有关因子显著相关,且ADHD组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儿童。表明儿童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评定中国儿童冲动行为的工具。

1.2.2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2]

该量表由Birmaher 编制,共41个条目,采用0~2评分,5个因子平行于DSM-IV中焦虑性障碍分类,即躯体化/ 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量表由儿童自评,得分高表示存在焦虑体验,国内常模信度和效度较好。

1.2.3 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 [3]

由Birleson 编制,共18个项目,采用0~2评分,得分高表示存在抑郁体验(其中有10 项为反向记分,在计算时需要转换,再将各项目分相加即为总分) 。量表由儿童自评,国内常模信度和效度较好。

1.3 资料处理

全部资料均在计算机上用SPSS 11.5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因素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儿童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比较

结果表明,对照组除社交恐怖外,焦虑各分量表及总分、抑郁总分低于2个问题组(P值均<0.05)。ADHD冲动组在除社交恐怖以外的焦虑各分量表及总分、抑郁总分上高于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在学校恐怖和抑郁总分上高于ADHD非冲动组(P值均<0.05);ADHD非冲动组的躯体/惊恐和分离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冲动组存在最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ADHD非冲动组次之,对照组的焦虑、抑郁体验最轻。见表1。

注:*P<0.05,**P<0.01。a为冲动组与对照组比较,b为ADHD非冲动组与对照组比较,c为冲动组与ADHD非冲动组比较,P<0.05。

2.2 冲动行为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分析

BIS的3个因子及冲动总分与除社交恐怖外的焦虑各分量表及焦虑、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提示儿童的焦虑、抑郁体验越多,冲动行为越显著。见表2。

注:*P<0.05;**P<0.01。

3 讨论

与Ellen等[4,5]的研究结果相同,患ADHD的儿童较正常儿童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冲动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似乎存在一种互相加强的作用模式。这个研究结果与Pliszka[6]的研究不太一致,但与Shea等[7]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Pliszka[6]对107名符合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再次进行结构性访谈,找出了同时符合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品行障碍(CD)和过度焦虑障碍(ANX)的共病儿童,即ADHD 共患ANX的儿童冲动、多动行为比单纯患ADHD的儿童少,而且共病儿童的品行障碍症状也有减少趋势,也就是说,焦虑对冲动攻击行为有抑制作用。Apter等[8]报道,焦虑降低了暴力行为发生的风险。Pine等[9]也发现,部分品行障碍儿童存在明显的焦虑,焦虑情绪的存在抑制了攻击行为。冲动是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复合体,冲动儿童有更多的负性情绪体验,情绪状态也不稳定[7]。Askenazy等[10]推测,对冲动的人来说,焦虑情绪并不能约束暴力行为,只是调整了暴力行为的方向使其转向了内部而已。此外,Zoccolollo[11]也发现,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严重程度同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一致。

上述研究一方面直接或者间接支持了儿童期冲动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互相增强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个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现象,即儿童期情绪障碍、行为障碍较高比例的共病现象。有研究发现[12,13],儿童抑郁障碍与其他障碍的共病率非常高,可达75%,其中有近20%的患儿同时伴有包括ADHD在内的行为障碍。Dishion等[14]发现,大约有1/3的品行障碍患儿伴有抑郁或焦虑障碍。苏林雁等[15]报道,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现象很常见,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共病组儿童比单纯焦虑或抑郁儿童的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更严重,社会损害更明显。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9

多动症儿童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 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 经常会特意回避或者是拒绝一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与精力的活动。完成任务也是磨磨蹭蹭, 一拖再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粗心大意, 丢三落四, 经常会忘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放在哪里, 有时甚至还会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动症儿童大多晚上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 白天精力不足, 很难完成白天安排的任务, 而且总是要尝试一些新鲜刺激的事物。

1.1 活动过度

一般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水平要远远超过正常同年龄儿童的活动水平。最开始的活动过度症状表现在多动症儿童幼儿的早期, 有一些多动症儿童在婴儿期就开始出现该症状。在婴儿的时候, 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症状为非常活泼, 喜欢爬出婴儿车或是摇篮, 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 通常会以跑代走;多动症儿童在幼儿时主要症状为好动, 喜欢爬高上低、很难在一个地方安静的坐很长一段时间。在上学之后, 由于受到学校规章纪律的约束, 多动症儿童的异常举动将会表现出更为明显。多动症儿童在课堂上很难保持同一个姿势坐很长时间, 在自己的座位上动来动去, 而且还会经常伴有有诸如咬铅笔以及玩文具盒的小动作, 不能静下心来与老师听讲以及与同学们交流, 严重的还会随便下座位, 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下课之后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 喜欢奔跑喧闹。在进入到青春期之后, 多动症儿童的小动作会减, 但可能常出自己感到坐立不安的情况。

1.2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多动症儿童自我克制能力差, 容易激惹, 在遇到一些不愉快的刺激时, 往往过分激动, 或作出愤怒反应, 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打架。他们在行动之前, 不经大脑考虑, 也不顾后果, 小题大做, 甚至在冲动之下伤人毁物。患儿情绪不稳, 哭笑无常, 非常的任性, 要求家长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

1.3 学习困难

部分患儿存在知觉活动障碍, 比如在学习美术时, 多动症儿童一般无法弄清楚所画的主题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也弄不清楚图形之间的组合。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与正常儿童无异, 但是由于患儿本身的症状, 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接受知识, 因此多动症儿童一般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2. 瑜加课程对多动症儿童的益处

多动症儿童通过学习瑜珈, 生活中会经常带着积极快乐的心情, 通过冥想, 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能够放松自己, 还能够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瑜伽能能够促发患儿心灵之内在天生的积极性, 慢慢发现自己的潜力正确的认识自己, 这样多动症就会找到自己久违的快乐, 慢慢学会专心认识的去学习和完成任务, 久而久之就会有坚定的意志力, 通过瑜伽的学习能够增加多动症儿童对自我的感知, 学会冷静的处理突发事件。

3. 瑜伽课程的主要内容

3.1 唱诵与音乐

通过声音的振动能够让多动症儿童慢慢的平静下来, 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能够加强儿童语言的开发以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还可以加强多动症儿童眼睛接触与互动。

3.2 调息

在瑜伽课堂上, 儿童通过深呼吸能够平复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慢慢学会冷静的去思考和判断问题保持一个稳定的活动状态, 提高自身的水平。

3.3 体式

多动症儿童在瑜伽的学习中, 自身各方面当然运动技能, 包括身体平很协调能力、空间感以及自身觉知都会得到开发。在体式的学习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深度的放松。

3.4 伴随着故事的冥想

在多动症儿童学习瑜伽的过程中, 要重点的增强儿童静坐的能力, 扩大其注意力的范围。帮助患儿消除焦虑, 弄清楚他们思绪和认知上的谜团, 然后去接受和学习新的事物。

3.5 游戏和艺术

瑜伽课堂上要注意去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 孩子和社会之间以及孩子和同龄人之间的一种平衡、真挚与和谐的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有些去激发儿童本性的光彩。

4. 多动症儿童学习瑜伽的注意事项

很多家长都会收到老师的抱怨:“你家孩子上课时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根本坐不住, 你们家长得好好管管。”通常家长会将孩子一顿狠批, 然而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可能是得了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多动症。患儿通常比正常儿童的胆子要大, 因此会经常做一些玩火恶作剧以及拿玩具枪打人等危险的事, 缺乏危险意识, 做事不考虑后果。因此在对患儿进行瑜伽治疗时, 心理治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 并要长期坚持采取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帮助孩子早日摆脱多动症的困扰。当然了,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 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瑜伽改善儿童多动症保证孩子规律的生活。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同样,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儿行为的矫正以及健康的心理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治疗多动症儿童不仅仅是瑜伽课堂上进行的, 家长是很重要的角色, 家长也能成为很好的“治疗师”。家长要全心全意的和孩子在一起, 加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与孩子之间平等和谐的沟通, 家长应该有觉知的去教育指导孩子, 让孩子带着觉知成长。

小结

通过分析说明瑜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帮助孩子矫正多动症状, 并教导多动症儿童放松自己。一些儿童瑜珈班还会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 通过瑜伽运动、听歌曲、讲故事以及做有些等对儿童进行心灵上的指引, 培养多动症儿童身体的平衡以及做事的注意力, 使多动症儿童逐渐对自己有信心。

摘要:多动症儿童表现一般注意力很难集中, 常在上课、做作业以及其他方面很难保持专心, 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吸引。儿童瑜伽更深入的目的是帮助多动症儿童保持本性的智慧和光彩。本文分析了多动症表现及危害, 论述了瑜伽课程的主要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瑜伽,多动症,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1]董娟.热瑜伽对儿童心理与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011年.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10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头发,砷,汞,硒,铅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目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仍不清楚, 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机体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可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曾有研究指出机体中各元素的水平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理行为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1]。本文对ADHD与儿童发中无机元素砷、汞、硒、铅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内蒙古包头市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中6~14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检出的ADHD儿童104名作为观察组, 包括男生77名、女生27名, 平均年龄11.2岁;选取同校其他同性别、年龄相差小于2岁的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104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包括男77名、女27名, 平均年龄10.9岁, 两组调查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2] (教师问卷简化版) 包括10个条目, 并以总分≥10分为ADHD的筛查标准, 即教师评分≥10分则认为其可能有ADHD倾向。 (2)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问卷) :包括48个条目6个因子, 分别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 分数越高反映该项问题越严重。

1.2.2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版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其中包括18个条目, 将≥6条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诊断为ADHD, 再由医疗机构专家检查, 排除其他精神系统疾病等进行最后确诊。

1.2.3 发样采集及测定

由学校及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率为100%。用不锈钢剪刀剪取学生枕部距发根1 cm~3 cm的头发约1.0 g, 进行清洗、浸泡、消化备用,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发中砷、汞、硒、铅元素进行分析。

1.3 资料处理和分析

运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资料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发中砷、汞、硒、铅含量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发中砷、铅含量高于对照组儿童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儿童各元素异常情况比较

依据暂行标准发砷含量超过60 ng/g为异常, 根据此标准将受试对象分为发砷过量和发砷正常两种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砷异常人数高于对照组 (P<0.05) ;发硒正常值为500 ng/g~800 ng/g, 根据此标准将受试对象分为发硒不足和发硒正常两种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儿童不同发硒含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标准体内汞含量≤1 500 ng/g为正常, 本次研究所调查的儿童中发汞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人体发铅的正常值为2 000 ng/g~10 000 ng/g, 本次研究所调查的儿童中发铅含量均低于此标准, 在正常范围内。见表2。

3 讨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许多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严重超标, 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 尤其是危害儿童的身心发育。儿童由于各种生活习惯造成的不合理的饮食方式也会造成体内某些元素的不均衡, 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3]。由于儿童发中元素不易发生瞬时的变化, 可以相对稳定地反映儿童某一个时期内体内元素的水平。因此, 检测儿童发中相关元素的水平, 研究其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的关系。

研究显示观察组儿童发中砷、铅含量高于对照组儿童。铅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儿童脑细胞对铅尤为敏感, 对发育中的脑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损伤明显, 对神经系统发育具有不可逆的损害[4]。儿童神经系统对铅异常较为敏感, 铅中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递质活动的改变, 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神经递质的变化与心理行为有一定联系, 本次研究虽显示各组儿童体内铅含量均没达到铅中毒标准, 但铅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及智力发育的影响仍是关注的重点[5]。一般情况下, 土壤、水体、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砷, 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 体内极微浓度的砷对人体可能有益, 是人体可能必需元素, 但如果摄入量超过排泄量, 砷就会在体内蓄积, 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 长期砷过量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引起神经传导速度变慢, 心智发育迟缓等表现。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儿童发中砷含量高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儿童砷过量的人数高于对照组儿童, 提示砷过量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现两组汞元素含量的差异, 但汞元素作为重金属元素对于儿童早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发育都有影响。因此, 还需要对汞元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些年, 硒元素的生物作用已被人们所关注, 在某种程度上, 硒元素可拮抗某些元素的中毒影响, 有保护性意义, 本次研究虽然显示硒元素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 但仍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硒元素的重视。

综上所述, 多种元素均会影响ADHD的发生。因此, 今后预防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时应考虑各种元素的影响, 及时调整各元素的平衡, 并且提示家长平时应积极指导孩子平衡饮食, 从饮食上保证各种元素的摄入平衡,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春玲.儿童多动症与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4) :87-88.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52-55.

[3]黄圣元.多动症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行为症状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 (5) :686-688.

[4]沈晓兰, 张钦贵, 刘建雷, 等.儿童多动症与血铅、锌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3) :143, 145.

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 篇11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症;感觉统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注意缺陷多动症顾名思义就是存在着某种缺陷并且伴随多动状况,这里的缺陷为注意缺陷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孩子总是不停的活动,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关心周围的事务,因此不管他做了什么是对的还是错的他本身是不清楚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价值观不清楚,分不清对与错。更主要的是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学习过程中就肯定是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因此多动症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让他们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受老师所给的信息,让他们能用思想来控制身体,循序渐进达到思想与身体都协调。从而慢慢的改善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不良习惯最终达到最好的教育康复训练效果。

1 注意缺陷多动症的症状

1.1注意缺陷

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最主要的表现为自己不能主动去关注并且保持较长时间在一件事物上。即使他们主动去关注事物,但是很容易就会受到其他东西所影响,可能前一分钟对某件事十分热衷,但是注意力可能马上就会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这种情况就相当于我们正常人的喜新厌旧心理,只是时间相比于我们正常人短。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频繁有小动作,这成为孩子学习上很大的障碍,因为他们不会专心听课,总是左顾右盼去寻求新的事物或者不停的扭动身体。在学习中他们不会花长时间在解一道题目上,并且态度马虎,字迹潦草。学习过程中各种大小问题不断,造成学习效率低且所花时间的很长。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十分敏感,稍微一点为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也有少数是那种发呆型,俗话说人在教室心在外,坐着一动不动,其实是在天马行空。也有的孩子表现出不严重的注意缺陷多动症,他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主动关注,但是情况严重的孩子即使是对喜欢的事物也不能集中注意力。

1.2活动过多

患有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多为六岁以下的儿童,有的儿童从他们能自己活动开始就已经十分好动。这些多动症的孩子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的时候越是需要他们保持安静他们就越是好动,安静的环境似乎会激起他们的好动因子。孩子可能还在婴儿时期就患有缺陷性多动症,他们会不断的挣脱父母的怀抱或者爬来爬去。当孩子能走路的时候,他们更为活泼,在他们有限的行动能力下作出超出能力的行为来。三到六岁的多动症儿童好动父母不会太过管束,因为小孩子本来就好动。可是当多动症孩子进入校园,让他们保持安静的待在教室上课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了。他们有一颗十分好奇的心,总是想要触碰周围的一切事物,并且总喜欢做出一些事来引起别人的关注。不能安静下来听课,影响周围同学学习、打断老师讲课等都是家常便饭,往往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反感。

1.3冲动性行为

多动症儿童做很多事情总是在凭着自身的本能在做,往往不会去考虑后果。他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性而为。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因素而引起情绪波动过大,并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以至于伤害到自己和别人。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性情急躁,如果不立即满足他的需求就会脾气暴躁,并且很难平复。总的来说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都十分冲动,并且心思敏感情绪起伏较大。一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判定是否患有多动症。

1.4学习困难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但是这并不表示多动的孩子智商比正常人低。其实多动症和智力是互不影响的,但是由于多动症儿童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也不会花心思在学习上,作业更是需要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各种事物上,所以学习成绩自然就不好了。有些多动症孩子在其他一些认知方面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也存在缺陷。一般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思考也没有认真的去组织语言。这些因素造成多动症孩子学习困难,成绩落后。

2 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方法

注意力缺陷儿童以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特点。它是一个由很多原因交织而产生的行为问题,脑功能受损、遗传因素、发育成熟延迟以及生化代谢异常、社會教育等因素均与儿童注意力缺陷的发生有关。目前许多研究认为注意力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脑对作用于人体的各种感觉的整合功能不良,即感觉统合失调。有研究指出,感觉统合对纠正儿童注意力缺陷有明显的效果。

2.1合理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症。根据多动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康复训练计划,这里需要一些辅助器材,最好是能高度集中他们注意力和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东西。比如,平衡踩踏车、跷跷板、轮滑、滚筒等器械。先让孩子们玩简单容易操作的,如果这些孩子们很容易就做到了,那么就换难度大一些的,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坚持去做。需要注意:千万不能让孩子们直接接触难度过大的,因为多动症儿童心思本来就十分敏感,一旦失败他们的挫折感比常人会大很多,这就容易造成他们脾气暴躁并且不再配合训练。另外,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必须从他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使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训练过程中并身心投入,这样训练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2与家长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孩子接触最多的人除了老师就是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尤为关键,那么这就需要家长也加入到训练过程中去。即使是患有多动症,但小孩子在心理上始终是依赖父母的,有了父母的参与,训练效果肯定会更加好。老师在这时候就只需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将活动的细节与需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完成训练。同时家长也要全身心投入,不能含糊不清,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询问老师。训练结束以后,在家里父母也不能松懈对孩子的训练。如此课堂和家庭双管齐下,感觉统合训练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2.3掌握儿童心理需要和情绪反应

多动症儿童的情绪一般都是十分不稳定的,一点儿不满意都会引起他们脾气暴躁。那么想要和这些孩子和平相处,就需要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并且在孩子情绪暴躁时老师和父母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去压制他们,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只能在弄清楚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这里就需要老师和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在心理上相信并且听从老师和父母的安排。想要孩子有好的心情,那么训练项目就需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情愿去完成,从而得到不错的训练效果。

3 结语

感觉统合训练总的来说有两个关键的方面,一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考虑孩子的情绪问题。二是课程与家庭的结合训练,康复训练中没有完成好的内容,回到家后家长要做到巩固练习。训练得当并且长期坚持,感觉统合训练就能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好动等问题。注意缺陷多动症治好了,其他并发存在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郑芹,卢云,吴晓庆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27-829.

[2]张来英.盐酸哌甲酯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多动症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210-211.

[3]許晶莹,刘新民.感觉统合训练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及智力的疗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76-578.

多动症儿童的临床特点及心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多动症儿童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8.7±1.6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3.3±1.1年;乙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7~11岁,平均7.5±1.2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3.6±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有关多动症的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迟滞、重性精神病及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甲组

予西药盐酸哌甲酯控释片18mg,每天1次,持续服35天;之后依据患者病情调整药量,每次增加18mg,每日服药量需控制在54mg内。另外,予0.3~0.6mg/kg利他林,每天2次,每周持续用药5天。持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90天。

1.2.2 乙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可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如不断鼓励、赞扬患儿,通过正面引导调动其学习兴趣、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行为治疗:予以正强化行为疗法,对患儿的一些行为,尤其是医护人员要求的行为,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此行为发生;奖励也属于一种强化行为。认知行为治疗:使患儿学会处理问题,对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事前预估,进而控制自身冲动行为[3],同时判断自身行为正确与否,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每周3次,持续治疗1个疗程(30天)。

1.3 观察指标

问卷调查患儿心理状况,问卷内容包括注意缺陷、冲动控制性弱、活动过度、学习困难、人际关系[1]。发放问卷90份,有效回收90份,回收率为100%。采取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分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症状变化,评分主要包括品行、身心障碍、学习、焦虑以及冲动多动[4]。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多动症儿童多见注意缺陷、冲动控制性弱、活动过度、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异常。见表1。

2.2 PSQ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PS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PS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乙组低于甲组(P<0.05)。见表2。

注:与甲组相比,①P<0.05;与干预前相比,②P<0.05

3 讨论

多动症是一种较普遍的儿童期心理障碍疾病,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但普遍认为诸多因素共同引发,如家族遗传、神经递质、神经生理、家庭因素及环境因素等[5]。调查发现,多动症患儿一般表现为注意缺陷、冲动控制性弱、活动过度、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异常,如注意缺陷时常出现66例(73.33%),偶尔出现24例(26.67%),不利于患儿身心健康、正常学习、人际往来,需及时治疗与控制。

多动症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如利他林等中枢兴奋剂,但疗效有限,且长时间服用后停药极易再次发作。近年来,心理干预普遍用于多动症治疗,效果理想,结合其临床特点采取心理干预可纠正患儿情绪反应方式、不良行为等,慢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自理水平[6]。本研究发现,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者,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分显著改善。可见,多动症儿童予以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亚洪.诚意正心坚持正行——一例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2(23):37-38.

[2]凌慧.儿童多动症行为的成因与矫正[J].青春岁月,2013,15(12):463.

[3]齐素梅.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896-1898.

[4]常宪鲁,王华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1):45-47.

[5]张彦军,李小峰.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刍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2(7):16-18.

上一篇:计算机数字图像技术下一篇: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