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精选12篇)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1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组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工作能力。我们现在往往重视课堂体育教学,而忽视课外体育活动,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差,健康水平低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他们生长发育的特点、性别和健康状况提出不同的卫生要求,并且要求进行医务监督才能促进生长发育,防止事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贫困地区的学生还没有摆脱过去的那种生活水平低、营养差、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的状况;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又存在营养过剩,过度发育的现象。那么,为什么说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一、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影响的研究方向
1. 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有力因素
解放初期,注意利用自然因素——空气、日光、水对幼儿进行三浴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就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发育的影响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证明课外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大脑皮层指挥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灵敏性等都有促进作用,对形态和机能方面的发展也有良好的作用。但同时也观察到,如果体育不与卫生结合,不加强学生的健康管理,运动量不适当,没有相应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目前一般高等学校三年级不上体育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减少,普遍出现体质下降的情况。
2. 研究体育对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系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应把重点放在中、小学方面,研究体育对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系,研究不同年龄联合体符合身体素质的锻炼对学生训练的效果。如6~8岁训练滑旱冰或骑自行车较适应,因为这一阶段是平衡器官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女孩9~10岁,男孩8~11岁跃进耐力猛长,宜于训练跳跃动作。应与体育部门共同研究最佳年龄进行不同训练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课外游戏活动,也会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有益于学生健康。
二、如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课外体育活动是儿童青少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使身体新陈代谢旺盛。解决需要新鲜空气多而肺活量小的矛盾,弥补呼吸功能不够完善的缺陷。儿童在户外与自然界接触,充分利用日光、冷空气和冷水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的疾病。因此,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必须保证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1. 锻炼小组
锻炼小组是在体育教师的领导下,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组成锻炼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进行锻炼。在文化课后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消除脑力疲劳,要特别注意安全保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要保证每个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含体育课),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2. 业余体育训练
各学校都有由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校、年级的运动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训练。凡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学生,都应该是体格检查和心血管机能试验为正常的人。同时学生每人要定期做好自我观察登记,女生要建立月经卡,供体育教师和学生本人及时了解健康状况,以便调节训练时的运动量。
业余体育训练的运动量应以从每周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间严格控制。9~11岁每周训练1~2次,每次持续时间1小时;12~15岁每周可2~3次,每次1~1.5小时;16~18岁每周3~4次,每次2小时。运动训练一般安排在下课后。但要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不影响休息、进餐和睡眠。目前有的学校或业余体校对运动队学生供应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参加短时剧烈活动项目的运动,神经高度紧张,故应多增加糖类。脂肪只在参加游泳或寒冷条件下运动时才稍增加一些。
维生素B1、C和PP均需增加约1倍左右。短时剧烈活动项目比赛前40分钟服维生素C100~200毫克,到比赛时服葡萄糖100~150克,持久类项目比赛前1.5小时服葡萄糖,到比赛时才服维生素C。
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C有增强白细胞吞噬机能作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与血液含维生素C水平有关。维生素C充足时(血液含0.15毫克%),此时白细胞吞噬功能明显下降。在一般训练时每日补充维生素C150毫克,维生素B14~5毫克。
运动时大量出汗,必须适当补充水分,但不宜在运动中间或运动后立即大量饮水,以免血容量骤增,使心脏负担加重,口渴不一定反映机体缺水,多数情况下只要湿润咽喉,少量饮水就能止渴。在补充水分时,还应适当加盐分,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进食时间必须与训练或比赛时间适应,一般体育训练应在饭后一小时开始,因为进食后肠胃道充盈,横膈上顶,使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而且食物消化过程需使血液集中于肠胃道,因此进食后立即运动不仅不利于消化,有时甚至可引起腹痛和呕吐。运动后应有充分休息时间才能进食,因为运动时体内血液比较集中于肌肉及皮肤血管,肠胃处于一时缺血和抑制状态。运动结束后,应当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食,在大运动量后,应当休息45分钟以上才能使心肺活动基本恢复稳定状态,使肠胃道有了适当准备后再进食。
3. 野营活动
学校应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锻炼学生身体,如组织夏令营、春游、旅行等。这类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眼界,增长知识,而且促进身心健康。组织这类活动时,都应事先了解该地的卫生情况,如路途远近、交通饮食的供应和住宿条件(如需住宿)。如步行就注意学生的衣着和鞋帽,行程应适合学生年龄的体力。应备简易药箱,饮水、卫生用具和干粮。野营活动要特别注意生活制度,保证休息和睡眠,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注意饮食卫生。
总之,学生经常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对其全身起着良好的作用,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育,加强生理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健康。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2
一、单项选择、()和呼吸系统合称为心肺系统。(难度系数:1.00)
A、心脏系统 B、血管系统 C、运动系统
D、血液循环系统
参考答案:D、幼儿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特点是强度()、密度较大、时间较短和节奏性较强(难度系数:1.00)
A、小 B、较小 C、大
D、较大
参考答案:B、幼儿游戏结构是由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条件、情节、规则、结果等成分构成。(难度系数:1.00)
A、性质 B、特点 C、任务
D、结构
参考答案:C、幼儿园运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表演、体育竞赛、()三种类型活动。(难度系数:1.00)
A、体育活动 B、体育娱乐 C、体育游戏
D、体育展示
参考答案:B、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能力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一点规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
A、上升--平稳--下降 B、上升--下降--平稳 C、下降--平稳--上升
D、平稳--下降--上升
参考答案:A、运动中能量代谢主要是()。(难度系数:1.00)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纤维素代谢
D、糖代谢
参考答案:D 1、通过合理休息,物质和能量储备超过运动前水平,从而提高身体的工作能力,被称为()。(难度系数:1.00)
A、提高恢复阶段 B、相对恢复阶段 C、增加恢复阶段
D、超量恢复阶段
参考答案:D 6、集体体育教学观摩分析大可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
A、课中参与 B、课中分析 C、课中组织
D、课中观察
参考答案:D 8、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婴幼儿控制()能力的发展为轴心。(难度系数:1.00)
A、神经中枢 B、身体中心 C、感知
D、心理
参考答案:B、社会的进步,也必将为体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和优良的环境。这表明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难度系数:1.00)
A、国际化 B、科学化 C、社会化
D、终身化
参考答案:C、在平衡木上走时,容易向两边歪斜倾倒,很少向前后倒。这与身体稳定程度()因素有关。(难度系数:1.00)
A、高度重心 B、前庭器 C、支撑面积
D、稳定角
参考答案:D、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因素和人的()。(难度系数:1.00)
A、主观能动性 B、自主性
C、情绪调控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A、发展是有差异的,有人认为最原始、最根本的差异恐怕起码要包含以下几种:种族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难度系数:1.00)
A、个体差异 B、文化差异 C、饮食差异 D、教育理念差异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7~8岁儿童对成人管教的消极抵触情绪,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为“ 第()反抗期”。(难度系数:1.00)
A、一 B、二 C、三
D、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研究表明:动作练习的效率会受到年龄(成熟)、()、动机、态度以及其他个性倾向特质的影响。(难度系数:1.00)
A、智力 B、体力 C、努力
D、潜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二、判断、任何体育活动都直接产生于生产活动之中。(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将体育活动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就是要求幼儿在锻炼时同时掌握这样的概念体系。(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活动计划是一次集体活动的教学方案,也成为教案。(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参考答案:A、原始社会的体育最主要特征为:平等性、非独立性和直接功利性。(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参考答案:A、投掷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技能。(难度系数:1.00)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人的运动系统只有通过身体运动,才能不断得到锻炼。(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上升—平稳—下降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器官活动能力变化的客观规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旋转、钻越等都含有柔韧的因素。(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社会生活与科学发展的多维性,必将导致体育手段和内容的多样化。(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身体发展不良有可能严重影响婴幼儿在这一阶段中的智力发展。(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对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6、体育运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为脑和神经系统的有效工作以及良好发育提供更充分的能量和营养;而脑和神经系统的良好发育又不断地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练习活动。(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8、整个早操活动的安排应呈现弱逐渐到强,再逐渐到弱的活动强度变化。(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影响心理负荷的因素还有练习难度与重复次数、教师的教态与教法、环境、气候、教具等(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三、简答、简述晨间锻炼和早操活动的意义。(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⑴增强体质⑵锻炼意志⑶培养纪律性⑷振奋精神、简述“体质”的概念。(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指人体的质量。具体指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机能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根本基础。、简述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⑴身体全面发展原则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⑶积极性原则⑷直观性原则⑸从实际出发原则⑹循序渐进原则⑺巩固与提高性原则⑻游戏性原则、幼儿园体育的目的是:(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1.增强体质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3.丰富生活。、体育游戏创编或改编的一般方法有:(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模拟法、变化法、竞赛法、儿歌法、组合法
四、名词解释、体育锻炼(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自觉、反复给身、心施加一定的压力,以达到体育目的的活动。、身体素质练习(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身体素质练习是以发展某一种或几种身体素质为主要锻炼目的,而专门为其设计或组织的身体练习活动。如灵敏性练习、速度练习等。、生存适应能力(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人体在适应生存条件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体育教学(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实施的体育。、潮气量(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基本相等。由于气体进出肺脏的形式酷似潮汐的进退,故称“ 潮气量”
一、单项选择、幼儿游戏结构是由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条件、情节、规则、结果等成分构成。(难度系数:1.00)
A、性质 B、特点 C、任务
D、结构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运动系统由肌肉、骨骼和()三部分构成。(难度系数:1.00)
A、肌腱 B、关节 C、神经
D、软骨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被称为动作技能的()。(难度系数:1.00)
A、掌握 B、保持 C、迁移
D、形成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 14、先前掌握的技能可以对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被称为动作技能的()。(难度系数:1.00)
A、提高 B、保持 C、迁移
D、影响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运动中能量代谢主要是()。(难度系数:1.00)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纤维素代谢
D、糖代谢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下列属于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是:(难度系数:1.00)
A、局限性 B、娱乐性 C、单一性
D、有规律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7、集体体育教学观摩分析大可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
A、课中参与 B、课中分析 C、课中组织
D、课中观察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身体形态的发展一般可以从()、神经型、淋巴腺型和生殖腺型4个方面来加以考察。(难度系数:1.00)
A、一般心血管型 B、一般肌肉型 C、一般身体型
D、一般骨骼型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社会的进步,也必将为体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和优良的环境。这表明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难度系数:1.00)
A、国际化 B、科学化 C、社会化
D、终身化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下列不属于身体素质练习的是:(难度系数:1.00)
A、体育游戏练习B、爆发力练习C、耐力练习
D、灵敏练习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表现出绝对的(),又表现出相对的()。(难度系数:1.00)
A、运动性,稳定性 B、稳定性,可控性 C、稳定性,运动性
D、可控性,稳定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7~8岁儿童对成人管教的消极抵触情绪,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为“ 第()反抗期”。(难度系数:1.00)
A、一 B、二 C、三
D、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早期母婴关系良好的()岁前儿童,有母亲在场的情况下,会更愿意对周围的陌生环境进行探索。(难度系数:1.00)
A、1.5 B、2 C、2.5 D、3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研究者通常把这一过程划分成()、形成联系与自动化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
A、认知 B、感觉 C、知觉
D、感知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发展儿童的整体()应成为体育的重要目标。(难度系数:1.00)
A、适应能力 B、智力 C、体力
D、心理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二、判断、任何体育活动都直接产生于生产活动之中。(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活动计划是一次集体活动的教学方案,也成为教案。(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体质”、“体育就是体质教育”。(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上升—平稳—下降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器官活动能力变化的客观规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旋转、钻越等都含有柔韧的因素。(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身体运动无疑心脏和血管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同时也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真实的发展研究中,要想把“ 成熟的发展” 和“ 学习的发展” 彼此分开也是相当容易的。(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婴儿越早直立行走就意味着发展得越好。(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幼儿园的晨练活动和早操活动可以自由或分小组进行。(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三、简答、简述“体质”的概念。(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指人体的质量。具体指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机能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根本基础。
一、单项选择、幼儿游戏结构是由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条件、情节、规则、结果等成分构成。(难度系数:1.00)
A、性质 B、特点 C、任务
D、结构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运动系统由肌肉、骨骼和()三部分构成。(难度系数:1.00)
A、肌腱 B、关节 C、神经
D、软骨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5、婴幼儿()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以婴幼儿控制身体重心能力的发展为轴心的。(难度系数:1.00)A、心肺功能 B、运动能力 C、循环系统
D、消化系统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被称为动作技能的()。(难度系数:1.00)
A、掌握 B、保持 C、迁移
D、形成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幼儿园运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表演、体育竞赛、()三种类型活动。(难度系数:1.00)
A、体育活动 B、体育娱乐 C、体育游戏
D、体育展示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11、集体体育教学观摩分析大可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
A、课中参与 B、课中分析 C、课中组织
D、课中观察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婴幼儿控制()能力的发展为轴心。(难度系数:1.00)
A、神经中枢 B、身体中心 C、感知
D、心理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社会的进步,也必将为体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和优良的环境。这表明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难度系数:1.00)
A、国际化 B、科学化 C、社会化
D、终身化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 15、与萌芽时期的体育相比,形成独立形态的体育,体现了坚强的教育性和(),它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也比萌芽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难度系数:1.00)
A、阶级性 B、伦理性 C、道德性
D、社会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2、发展是有差异的,有人认为最原始、最根本的差异恐怕起码要包含以下几种:种族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难度系数:1.00)
A、个体差异 B、文化差异 C、饮食差异
D、教育理念差异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7~8岁儿童对成人管教的消极抵触情绪,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为“ 第()反抗期”。(难度系数:1.00)
A、一 B、二 C、三
D、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一个新生儿的肺活量大约是()毫升,6岁儿童可以达到 1000~1800毫升之间。(难度系数:1.00)
A、140 B、150 C、160 D、17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研究者通常把这一过程划分成()、形成联系与自动化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
A、认知 B、感觉 C、知觉
D、感知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研究表明:动作练习的效率会受到年龄(成熟)、()、动机、态度以及其他个性倾向特质的影响。(难度系数:1.00)
A、智力 B、体力 C、努力
D、潜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幼儿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特点是强度较()、密度较()、时间较()和节奏性较()。(难度系数:1.00)
A、小,大,短,强 B、大,小,短,强 C、小,大,强,短
D、大,小,短,强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二、判断、投掷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技能。(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上升—平稳—下降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器官活动能力变化的客观规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旋转、钻越等都含有柔韧的因素。(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就目前专业领域的一般共识来讲,“学前儿童体育”,通常是专指在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的这个特定年龄阶段中对儿童进行的体育实践。(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社会生活与科学发展的多维性,必将导致体育手段和内容的多样化。(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身体运动无疑心脏和血管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同时也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身体运动的过程既是刺激或运用神经系统的过程,又是发展神经系统的过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呼吸频率的提高是儿童肺机能增强的具体表现。(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当人体在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能够经过视觉、体觉,在大脑的控制和调节下,通过肌肉收缩重新造成平衡的力学条件,恢复平衡和保持平衡。(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幼儿承受一定的练习量后,就会引起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变化。练习量与反应程度一般成反比。(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三、简答、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研究表明:动作练习的效率会受到年龄(成熟)、智力、动机、态度以及其他个性倾向特质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统称为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
一、单项选择、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又是对儿童发展的规律以及()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的了解和理解。(难度系数:1.00)
A、教育影响 B、家庭影响 C、社会影响
D、文化影响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7、婴幼儿()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以婴幼儿控制身体重心能力的发展为轴心的。(难度系数:1.00)
A、心肺功能 B、运动能力 C、循环系统
D、消化系统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被称为动作技能的()。(难度系数:1.00)
A、掌握 B、保持 C、迁移
D、形成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适应()和人本身的生理、心理需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难度系数:1.00)
A、社会生产需要 B、社会化需要 C、科学化需要
D、终身化需要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下列属于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是:(难度系数:1.00)
A、局限性 B、娱乐性 C、单一性
D、有规律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通过合理休息,物质和能量储备超过运动前水平,从而提高身体的工作能力,被称为()。(难度系数:1.00)
A、提高恢复阶段 B、相对恢复阶段 C、增加恢复阶段
D、超量恢复阶段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 4、集体体育教学观摩分析大可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三个阶段。(难度系数:1.00)A、课中参与 B、课中分析 C、课中组织
D、课中观察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在平衡木上走时,容易向两边歪斜倾倒,很少向前后倒。这与身体稳定程度()因素有关。(难度系数:1.00)
A、高度重心 B、前庭器 C、支撑面积
D、稳定角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D、与萌芽时期的体育相比,形成独立形态的体育,体现了坚强的教育性和(),它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也比萌芽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难度系数:1.00)
A、阶级性 B、伦理性 C、道德性
D、社会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因素和人的()。(难度系数:1.00)
A、主观能动性 B、自主性
C、情绪调控性
D、可塑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表现出绝对的(),又表现出相对的()。(难度系数:1.00)
A、运动性,稳定性 B、稳定性,可控性 C、稳定性,运动性
D、可控性,稳定性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7~8岁儿童对成人管教的消极抵触情绪,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为“ 第()反抗期”。(难度系数:1.00)
A、一 B、二 C、三
D、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早期母婴关系良好的()岁前儿童,有母亲在场的情况下,会更愿意对周围的陌生环境进行探索。(难度系数:1.00)
A、1.5 B、2 C、2.5 D、3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研究表明:动作练习的效率会受到年龄(成熟)、()、动机、态度以及其他个性倾向特质的影响。(难度系数:1.00)
A、智力 B、体力 C、努力
D、潜力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发展儿童的整体()应成为体育的重要目标。(难度系数:1.00)
A、适应能力 B、智力 C、体力
D、心理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二、判断、健康指的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投掷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技能。(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8、身体运动无疑心脏和血管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同时也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身体运动的过程既是刺激或运用神经系统的过程,又是发展神经系统的过程。(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6、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对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婴儿越早直立行走就意味着发展得越好。(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幼儿园的晨练活动和早操活动可以自由或分小组进行。(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做身体练习时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但是没有心理负荷。(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2、“量”与“强度”是决定负荷的主要因素。当强度大时,量就要适当减小,而强度一般时,量则可以大些。(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三、简答、简述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难度系数:1.00)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1.基础性2.娱乐性3.开放性4.教育性 简答
题目1 体育游戏创编或改编的一般方法有:
参考答案 模拟法、变化法、竞赛法、儿歌法、组合法
题目2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集体舞蹈的组织方式有:
参考答案 1.经典式的集体舞蹈2.创造性的集体舞蹈3.自娱性集体舞蹈
题目3 幼儿园体育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 1.增强体质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3.丰富生活。
题目4 创造性身体活动包括了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对身体本身可能性的探索活动2.对身体与物体的关系的探索活动3.对身体与空
题目5 简述动作形成规律
参考答案 1.粗略掌握阶段2.改善提高阶段3.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1 生理机能
参考答案 人体各个器官的工作效益以及人体整体的工作效益方面的特征。
题目2 基本体操
参考答案 有组织、有结构的成套身体动作练习的总称。
题目3 室内体育活动
参考答案 在教室或在专门的体育活动室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题目4 生存适应能力
参考答案 人体在适应生存条件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题目5 体育教学
参考答案 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实施的体育。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集体舞蹈的组织方式有:
参考答案 1.经典式的集体舞蹈2.创造性的集体舞蹈3.自娱性集体舞蹈
简述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⑴身体全面发展原则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⑶积极性原则⑷直观性原则⑸从实际出发原则⑹循序渐进原则⑺巩固与提高性原则⑻游戏性原则
幼儿园体育的基本内容是:
中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探讨 篇3
1、体育活动能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感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苏联学者M?M?科尔佳娃用电脑测验法对出生6个星期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常帮助婴儿屈伸右手指活动能加速婴儿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的成熟。此外,体育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体育活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体育活动在个体的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活动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健身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我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
3、体育活动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活动能增加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活动就成为一个增进入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健身活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在我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一般说来,二人结伴进行运动的较多,多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篮排球和足球等运动。学生有了进行某项运动的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增进球艺,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我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学生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乃至不同学校的学生,为了观看或参加比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
4、体育活动能减轻应激反应
体育活动能减轻应激反应,这是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再者,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由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Kobasa(1985年)指出,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入的心理坚韧性。在体育活动中让一些高应激反应的中小学生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结果发现,效果很好。
5、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有研究表明,健身活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因此,健身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6、体育活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1993年)曾调查两种体育活动方式对于医治严重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种活动方式是散步或慢跑,另一种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及练体操等体育活动结合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患者报告在抑郁感觉和身体症状方面明显地减轻,并报告自尊感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相反,混合组患者未报告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可见慢跑或散步等有氧运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健身活动的程度也越大;健身活动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在我校的教育中,体育课堂即德育课堂,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班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4
班级活动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 能为班级所有成员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提供舞台。 因此, 只有在班级活动中, 班主任才可能真正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 全体性和主动性等原则,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 我主要就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探讨。
一、班会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能使班会课的内容更充实, 形式更生动、有趣, 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促进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 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 使班会课达到“德”“心”双收的效果。
班会课可以采用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形式多种多样, 这里主要讨论其中的三种: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和主题讨论。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 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助人活动”。 游戏是儿童、少年的天性, 在游戏中, 学生能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日常生活的自然境界, 流露出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 在游戏中, 他们人格上的优点能得到表现和张扬, 人格上的缺点也会暴露出来。 此时班主任应加以引导:或现场进行指导, 使学生在游戏中改变不正确的态度, 形成良好的习性;或在游戏结束后提出话题, 让学生参与讨论, 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所反省, 不断改进, 最终克服人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同时, 在游戏中, 学生能增强合群性, 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 另外, 游戏中的规则可以使儿童对规则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态度, 进而认同并接纳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 养成遵纪守则的行为习惯。
角色扮演是指通过心理剧等活动形式, 使学生在对各种不同角色的模仿、想象、创造、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 站在他人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 对他人、对自身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察觉和体验, 对周围的人与事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从而更好地校正认识、调节情感、调整心态, 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色的体验中强化积极的行为方式, 改善消极的行为方式。 比如, 班主任可以为那些平时不擅长交往、 有社会退缩倾向的学生设计一些主动交往者的角色, 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改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态度, 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 这样, 通过多次扮演同一类角色, 学生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人格得到优化, 心理品质也会获得提升。
主题讨论是指通过学生对一些涉及人生的问题的讨论, 使不同的理想观点相交流和碰撞, 从而达到融合。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 主观性和幻想性, 而这些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恰恰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讨论中, 每个学生通过倾听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 了解他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 更形成了对他人、对社会多元的、全面的认识和体悟, 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敞亮, 心灵变得更加澄明。
二、课余时间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之外的一项带有性质的教育活动, 校园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这种闲暇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放松、 玩乐活动, 它应该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属于广义的“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使之免受不良活动的诱惑和干扰, 而且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一些自身平时被书本和作业遮蔽了的多方面才能, 有利于充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 研究表明, 学生参加有竞争性的运动并取得成功, 可以促进其竞争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同样, 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呈现正相关。 为此, 班主任通过组织一些班级文艺活动, 可以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 有利于消除学习疲劳, 恢复精神, 陶冶性情。 如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臂力, 而且能培养人的审美意识, 陶冶人的性情。 再如郊游、远足等活动, 可以让学生呼吸清新空气, 领略秀丽景色, 从而令他们忘却忧郁和烦恼。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班健康活动《饮食与营养》 篇5
一、设计意图
各位评委老师好,具体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健康领域获得《饮食与营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则特别讲究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东西也特别有讲究了。现在的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吃零食,特别是对色彩鲜艳的,比较独特的食品更是情有独钟。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当中竟含有可以致癌的“苏丹红一号”色素、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电视里的“垃圾食品”广告对孩子们的耳濡目染,这些都会对幼儿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纲要》指出:“ 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来指导幼儿选择健康的食物。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的设计意图,再结合《纲要》中说的:“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所以我知道了以下目标。
1.了解食品的一些卫生常识,知道不讲卫生和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2.能分辨那些事垃圾食品,那些是健康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喜欢吃健康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三、活动准备
接下来是本次活动的活动准备,因此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一些健康绿色食物的图片,一些垃圾食物的图片
四、教学法
接着是我本次活动所用到的教学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我用到的方法主要有:图示法、提问法、讲解法、游戏法
五、活动过程
下面我说下本次活动最重要的部分——活动过程。本次活动的活动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导入部分
第一个环节是图片导入。教师出示两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并说说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喜欢吃什么东西。以此来导入本次活动。
2.观察图片讨论
接着是第二个环节,教师出示肥胖儿童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且提问:“他为什么会这么胖?”在幼儿回答之后总结答案:他吃的东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吃多了„„
接着再出示衣服健康儿童的图片,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觉得他健康吗?你们猜猜他平时吃的都是什么食物呢?我们应该向哪个小朋友学习呢?”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吃什么东西比较好?什么样的食品要少吃?为什么?通过谈话来加深幼儿对本次活动印象,也加强他们对健康食品的喜爱。
3.分类总结
第三环节是分类总结,教师让幼儿在纸上记录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教师请幼儿谈论自己记录的结果,并将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的汇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并给以“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称号。
4.游戏抢答
在幼儿大致已经清楚食品的分类后,进入最后一个游戏抢答的环节。教师报出食品的名称,请幼儿说出垃圾或绿色食品。用游戏抢答的方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也可以更好的加深幼儿对垃圾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印象。
六、活动总结反思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6
【关键词】儿童课外阅读 现状和问题 调查 对策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又一轮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的目标和教学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技能型的教学转为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1]。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小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教师教学比较吃力。其中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质和量上都不够理想。导致阅读兴趣不高,自然掌握不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因此,课外文学阅读能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本文意在通过调查研究当前儿童课外阅读的状况,借此引发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从而既能达到新课标的倡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课外文学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1.关于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的现状调查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分析能力和独立探究意识比较差,因此,主要针对本校的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以访谈法和资料整合法作为辅助调查方法。其中,调查重点围绕着“课外阅读基本状况(包括书籍目录、书籍来源、爱好类别等)、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三个话题展开。并且收集到了把部分教师、家长对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的期待与建议。综合此次调查的结果来分析,儿童课外文学阅读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外文学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不少学生没有主动去养成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更别提文学类的课外阅读了。究其原因,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把学生的阅读目标定位成好词好句的摘抄和积累,或者读后感等应付于考试和写作教学,功利性的目标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家长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帮助孩子选书、读书,而是用在课外辅导书籍的选择上,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文学热情被消减。
1.2课外文学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第一,由于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很多电子产品占据了学生太多时间,课余时间学生除了上网就是看电视;第二,繁重的课业没有给学生留出尽情阅读的空间,很多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任务重,此外还要忙于各种课外班的培训中,即使有书籍无暇顾及。
1.3课外文学阅读的指导需要加强
在对教师和家长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部分教师考虑到学生学科成绩,只单纯追求课堂效率,并没有花时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指导上,这样教师虽然给出了可读的书目,但是因为学生不注意思考,同时又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很多年轻的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没能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只负责买或硬性规定,不负责引导。
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的改进策略
2.1 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课外阅读的意义;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漂书、演讲比赛、文学作品推介会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扮演好榜样的角色,主动配合学校共同为学生创设最佳阅读环境和提供阅读支持。要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给予儿童适当的嘉奖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
2.2拓展渠道,保证充足课外阅读时间
学校应该要根据情况开展读书推荐课。既要教会學生摒弃网络游戏的诱惑,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制定科学的读书计划;教师要适时将课外阅读“请”到课堂上来,充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2];此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优势,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开创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新形式,网上阅读。同时与家长积极沟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家长协同监督和帮助儿童进行课外文学的阅读,例如可以用填写阅读反馈卡的方式进行记录;还可以在假期带学生去书店挑选合适的文学类书籍,如经典童话、绘本等。
2.3加强指引,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要开展专门的阅读方法介绍课,并且结合阅读体验将之落实到位;还可以在班上组织举办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主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大声讲出来,通过批注和编写提纲等“读思结合”的进行阅读,让学生慢慢学会汲取书中的营养和精华;通过读书成果的展现方式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创新了传统的“摘抄”模式,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结束语:
课外文学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本教材的局限性,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增加他们的想象力和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塔娜.小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 学周刊, 2015(15):81-81.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7
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疾病在全球范围流行与增长,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研究表明, 肥胖流行主要与过多的能量摄入和久坐生活方式的环境因素有关。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于2011年3月2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论坛”, 目的是交流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共同探讨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北京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专家、学者和学校校医等130多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致欢迎词。他重点指出, 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重要举措, 仍需要我们各级学校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本次论坛共有6位专家、教授做主题发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布林教授与瑞浦·麦德森博士分别从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做了“促进学校健康饮食的政策方法”和“改善身体活动的学校政策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新西兰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营养与运动的人群干预技术, 以及涉及宏观环境、地方环境、健身运动、经济、文化、政策等学校健康干预的“ANGELO框架”。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季成叶教授做了“中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 提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更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让学生从“他们要我锻炼”转变为“我需要锻炼”的观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晓荣研究员介绍“我国慢病流行形势与应对”, 使用大量数据阐述我国慢性疾病分布、关键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王海俊副教授分别报告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的系统综述, 分别从健康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介绍了儿童肥胖干预措施。论坛期间, 还组织参会人员与报告者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8
一、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 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 他们的祖辈或受托照顾他们的成人一般文化程度偏低, 有的甚至是文盲, 对于他们的教育, 以吃饱、安全为主, 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业, 更谈不上关心他们的课外阅读。
1. 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
如今, 农村人在城里打工, 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看, 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们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 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并不会让他们担心, 更别说买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给孩子们看。既使有父母在身边, 也是把时间放在农活上而无瑕顾及孩子的学习, 更不可能为孩子建立一种阅读氛围使孩子受其感染。由此, 农村孩子缺乏一种读书、学习、课外阅读的良好环境。
2. 放任自由跟着感觉走。
有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 身体不好, 文盲的比例较高, 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 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于是, 这样的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无人问津, 产生跟着感觉走, 放任自流的现象。课外阅读时, 无人指导, 基本是由孩子“独立”、“独自”去选取读物, 所以, 孩子自律意识差, 容易受外界思想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习性在他们之中流行甚快。社会上流行什么, 他们就学什么, 读什么, 对于书的好坏, 没有一个准确的是非观。这样的孩子课外阅读, 基本与流行、刺激有关。一旦流行趋势使他们厌倦, 他们又会去寻找新的、能满足他们一时兴趣的东西。长此以往, 便使他们的阅读处于放任自由。
3.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学校领导、老师观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缺少对新课标、新理念的反思, 在课外阅读上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不够重视, 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 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 数量有限, 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 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 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 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对策
1. 整合多方力量, 营造良好氛围。
课外阅读不可能是学校 (老师) 或是家庭单方面的行为, 必须整合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力量,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增加投入, 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是课外阅读的一个最大困难。因此, 无论是学校, 或是家庭, 都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 购置一些适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 花费不一定要多, 保证学生有书可读就行。班级要建立图书角, 开辟读书园地, 学校要全面开放图书室, 提供读书时间, 让学生随时有书可借 (换) 可读, 有条件的家庭为学生提供书房、书橱,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场所, 实现家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2. 注重督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基本无人问津, 容易产生跟着感觉走, 放任自流的现象。因此, 教师要注重进行有效的指导,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以班级为单位, 开展“朗诵会”、“故事比赛”、“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给阅读方法, 总结读书成果, 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3. 进行阅读指导, 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9
一、体育课外评价概述
1.对体育课外评价的认识
笔者认为,体育课外评价的“外”是相对于体育课堂的,是体育课堂之外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课、各级各类校园体育比赛等课外体育活动行为、参与及结果的评价。 这里的课外评价,属于学科综合评价的范畴,是对学生课外体育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运动参与情况、运动行为表现、运动技能应用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呈现的全面地、综合地评价与反馈。同时,体育课外评价的最终归属点一定是体育学习评价,并必须在学生阶段性体育学习评价中予以体现才有意义,是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2.课堂学习评价与课外体育评价
课堂学习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评价的形式可以涵盖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量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教师评价结合学生(生生)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的方法也有考核、活动或者是观察记录等。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学习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包含运动技能学习参与情况、运动技能掌握与应用情况、体能变化情况等。最终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是分数或等第。
课外体育评价,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体育教师。评价的形式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评价的方法主要限于观察和记录。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课、各级各类校园体育比赛等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参与情况、运动行为表现、运动技能应用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呈现。评价结果的呈现主要是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语言评估和激励,当然也可以是等第或者分数。
二、体育课外评价的价值
课程评价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努力, 以便探究按照明确的目标所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效果(罗纳德·杜尔)。体育课外评价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丰实,更是对学生体育学习和应用的延续,同时让师生的学科交流变的更有延续性和连贯性。笔者对体育课外评价价值的论述,是期望体育教师能够关注体育的课外评价,通过课外体育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1.体现体育课程评价内容的完整性
在《课标》构建的学习评价体系中,评价目标起着最基本的导向作用,是“选拔、 甄别”,还是“反馈、激励”,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体育课外评价正是期望更好地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应用情况有更加完整的反馈。体育课外评价促使学生不仅关注体育课堂的学习情况,更加关注课外体育的学习、应用情况。这种基于体育大课程观的概念,较好地体现了体育课程评价内容的完整性,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体育课外学习、应用情况。
2.保持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延续性
教师进行课外体育学习评价必然会产生评价结果,这个结果的合理使用,将对学生的课外体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一旦对学生的课外体育进行了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反馈,将促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课外体育的参与质量和行为。通过体育课外评价结果的合理反馈,学生体育学习和应用产生了必然的延续性,同时这种延续性将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情况产生良性循环。
3.促进体育课程师生交流的连贯性
《课标》建议体育教师可通过学生主体的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习评价的效果。但是这种师生交流也仅限于课堂教学,个人认为还是略显单薄。须知文化科目教师不仅课堂有学习评价,学期中、末有学习评价,更有课内外作业“面批面改”的评价等等。因此,体育课外评价概念的提出,能够较好地保持师生之间的体育课外交流,延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这种连贯性,能够使师生交流走向全天候。
三、体育课外评价实施建议
美国学者艾斯纳将美学鉴赏的观念引入教学评定领域,主张用艺术鉴赏的方法、 态度和品质来看待教育评价问题,鉴别学生的精妙、复杂及重要特质和细节的感觉、 体悟和洞察的过程,即教育鉴赏。体育课外评价需要借鉴该理念实施,体育教师在践行体育课外评价时主要有这样几个建议。
1.体育课外评价无大小之分
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学习和应用进行评价时,无论是学生在大课间广播操的认真操练、跑操中的坚定与坚持,还是运动技能的突然掌握或应用、运动中的尊重与合作,都是体育课外评价的关注点。哪怕是极微小的一个闪光点,都要以欣赏的眼光观察、关注学生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呈现,并予以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评价。 这些随机的课程学习评价,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应用产生积极的作用。
2.体育课外评价不受时间、地域之限
我们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学习和应用进行评价时,要打破时间、地域的束缚,无论是大课间学生的跑操,还是课外体育活动课的运动参与,抑或是学校体育竞赛中的技能、社会适应方面的表现, 都要给予关注。可以利用课间的偶遇或约谈,抑或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或者是体育课堂予以反馈。这样的反馈不仅是学科能力的点评,更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种师生学科学习情况的互动,能对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
3.体育课外评价需与课堂评价结合
评价的终极目标是对学习的反馈与激励,体育课外评价也不例外。因此,体育课外评价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要与课堂评价结合。前文述及的学生或大或小、课外活动内外、偶遇或有意当然也能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某些表现、某项运动技能使用、 体育行为予以点评,不仅会对当事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班级其他学生的课外体育有明显的激励、促进作用。必要时,将学生体育课外评价列入学生阶段成绩评定中,产生的激励、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
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 篇10
一、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
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的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 也是指在基础代谢水平上, 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关于体力活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不少研究, 结论是体育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 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德国研究者K·Bos与F·Grobe从出版物中搜集的73个研究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与身体健康有关的, 三分之二与心理健康有关。Long (1993) 要求高焦虑成人患者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 一些患者参加应激灌输训练, 发现, 接受其中任何一种训练方法的患者要比控制组患者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强。De Bate对322名8~12岁的女孩进行“女孩跑步计划”对自尊的评估。计划中体力活动每周进行2天, 每天60 min, 自尊通过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量,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自尊心明显增强。Crews的一项随机实验对66名西班牙四年级的学生进行12周的干预, 认为中等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干预可减轻抑郁症状。Annesi及其同事对90名9~12岁的孩子进行12周非随机干预研究, 发现抑郁症状明显减轻而情绪明显改善。Biddle对前人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回顾跟整理, 他得出以下结论:尽管不同国家运用不同方法和不同的标准, 但那些实验和研究都证实了体力活动于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相关, 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一些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 如果参与者更加专注于自我实现那么这种情感的好处更容易被体验到。Boutcher做了有关运动对老年人认知 (包括反应时、记忆、流体智力) 的影响, 通过横断研究他得出经常进行体力活动的被试有着更好的认知功能。研究表明, 体力活动的心理效益主要表现在:体力活动可以使个体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增强个体的自我知觉、社会支持知觉以及自我效能感, 有助于人格的完善, 能减少睡眠问题、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发展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 增强归属感也有重要意义, 体力活动还有助于人们的审美体验, 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等, 反过来, 心理的健康、和谐也能促使健身活动的效益, 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体力活动效益的可能机制
(一) 体力活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一是体力活动可以降低肌肉紧张度。运动后左半球电活动降低.有研究者认为, 锻炼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水平达到愉快水平。人们说运动使他们感觉更好就是由于达到了使他们觉得舒服的最佳激活水平。二是运动中以及运动后生化活动的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着重要影响, 剧烈体育活动可以引起安道芬 (endorphin) 的血浆水平增高, 其中, 安道芬有止痛与增加欣快感的作用。
(二) 体力活动影响自尊。
体力活动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身体外表及感知到的力量等来改善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身体知觉, 进而增强个体的自尊。尤其是对于那些体质水平较差的个体和那些身体素质在自我概念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人来说体力活动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三) 体力活动影响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指出, 体力活动能改善自尊的途径之一是由于参与者对某种任务的胜任及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能的机制是能改善诸如“习得性无助”, 无力控制生活中发生事件的感觉, 通常这种感觉是与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普遍的维度联系在一起的。
(四) 体力活动作为一种可以分散注意力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机制之一是给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分散注意力的机会, 即给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可以从日常琐事或问题中分心出来的方法, 这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五) 体力活动可以提高工作能力。
若长期身体锻炼能改善身体素质, 参与者应该能体验到体力工作能力的增加, 处理日常工作会有更加充沛的活力感, 以及更少的疲劳感和乏力感。这种更具活力的感觉可以解释一些常见的有关心理效益早期的研究, 生理与心理的改善有很大的相关, 但最近也有研究得出生理的改善并非是心理改善的前提, 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并不一定是相关的。
(六) 坚持有规律的锻炼活动。
体育锻炼的长期心理效益是存在的。有研究发现, 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参与者与不参与者相比, 参与者在长时间内很少有焦虑或抑郁产生。同时, 长期有规律的选择一种可以提供愉快感与满意感的体力活动也能使活动者体验到一种自信和力量感, 进而又可以使活动者有机会去体验更多的欣快状态。
三、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的不足与展望
(一) 拓展研究项目。
当前在这一领域进行的大量研究大多集中于慢跑、游泳和散步, 因此所揭示的也只是个别项目的心理健康效益, 而现实生活中, 人们可以选择的活动项目有很多, 因此, 今后研究的方向应增加体力活动项目的多样性。
(二) 将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注重研究的本土化。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所处的环境及遗传身体素质等均有差异, 在运用和借鉴西方理论和研究方法时, 就势必要涉及对西方心理健康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进行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本土化改造, 以期适合中国的特点, 符合中国的实际, 实现本土化研究。
(三) 挖掘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大众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研究表明, 参与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改善心境状态。因此, 对于传统体育, 我们应该继续挖掘它的锻炼价值, 并加以科学合理的改造, 使之在新的时代里大显身手。
(四) 利用各种运动方式达到最佳的心理效益。
并非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能产生相同的心理效益, 只有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合理的身体活动才与一定的心理效益相联系。由于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因此如何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喜好对不同的个体制定恰当、有效的活动计划;对于不同的心理疾病患者, 如何为其开具具体的运动处方, 这是使身体活动产生最佳心理效益很关键的一步。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力活动的概述, 以及已有的研究得出体力活动能促进心理健康, 有助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减轻心理压力, 减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困扰, 提高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等能力, 心理健康同样有利于健身活动, 并能促进健身效果的增加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并阐述了终身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鼓励人们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增加心理效益。
关键词:体力活动,心理健康,心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4
[2]漆昌柱.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殷恒婵.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 2004
[4]李林等.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四川体育学, 1999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11
一、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为了全面地了解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我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现状、相互协作学习组织、协作小组校外学习、校外业余活动协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以下情况。
1.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现状
众所周知,苏北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到东部较发达地区打工,所以就把子女留给了家里的老人。我们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儿童的家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基本上不会在家写家庭作业,有一部分在家写作业的孩子缺少必要的家长指导,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该地区大约90%的孩子没有适合自己年龄的课外读物,放学之后在家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孩子们基本没有形成在家中预习、复习功课的习惯,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已经是好学生了。走访中我们采访了一名9岁的小女孩,她告诉我们班里的学生放学后要么帮家里干活,要么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很少有在家中学习的。
2.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相互协作学习的组织情况
经过对苏北地区多个村庄的走访,我们有意识地对留守儿童的相互协作学习的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质量和教学理念也与发达地区有所差异,所以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校会重视孩子们相互协作学习,近一半的校长和老师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有一部分老师虽然听说过但很少去引导学生们相互协作学习,所以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理念。更有一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根本就没有过相互协作学习的经历,他们认为相互协作学习仅仅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完成作业,许多家长也不了解相互协作学习的真正内涵。
3.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协作小组校外学习情况
协作小组校外学习一般指学生在课余时间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起协作、共同学习,利用放学时间通过合作来学习或者实践。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对苏北各地留守儿童协作小组的校外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更是不容乐观。农村的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家庭住址相近,生活在同一个村中便于相互交往,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学校里很少特意为学生们分成小组学习,更很少组织留守儿童结成小组进行校外学习。在调查中可以看出,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会有较少的学生参与校外的小组协作学习,越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越是很少有学生参与校外小组协作学习。
4.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业余活动协作情况
由以上三个调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从学校到家庭都很少注重校外协作活动,所以在调查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业余活动协作时,情况仍然很不理想。虽然,孩子们在放学后或在假期时会一起组织玩耍,但是很少组织比较有意义、能够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灵起到提升作用的活动,学校也很少会组织学生们在放学后或者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从整体上说,该地区的校外业余活动的协作情况也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引导。
二、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存在问题
经过多次的走访调研以及采访,我们认识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教育的失误也是社会的失责,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简单总结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组织
在调查中我们很明显的认识到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这包括学校的组织和家庭的组织。
从学校角度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校外协作活动的重要性,大部分学校都是在放学后给学生留一部分的家庭作业,并不会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有目的的为学生布置一个或几个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活动的主题。同时,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比较落后,当地的老师教学水平欠缺,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甚至还有少数是从村中找的“较高学历”的人来代课,这样很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资源,更不用要求有校外小组协作的意识。
从家庭角度来看,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很少能有时间来管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有意识去结成小组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缺乏有效的引导,更有一些家中的老人会认为这是没有用处的,不理解这种活动的作用。
2.缺乏有利的环境
苏北地区的农村条件较为艰苦,绝大部分的人们要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很少有人会关注和支持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再加上农村本来就条件落后,缺乏孩子们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的基础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为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家中的长辈都是岁数较高的老人,在体力上不能完全承担家中的劳动,所以这些孩子们在放学之后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校外协作活动,这也是一种环境的缺失。
3.缺乏外界的配合
学生的校外小组协作活动大部分都是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考察、动手实践等,有时还需要家人或者社会上的人进行指导。由于农村地区的人们对这些不是特别理解,而且整天忙于劳动,他们很少有时间对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进行支持与配合。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反映他们在校外协作过程中需要家长或者社会上的人的配合时,很少得到较好的回应,所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活动还需要外界人士的积极配合。
三、改进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的对策
根据上面的调查情况可知,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不太乐观。为了找出比较适宜的方法,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并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加强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家庭作业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很少有学生重视家庭作业,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抄袭家庭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苏北地区的某个村庄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改进措施试验,引导学生们自主完成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从学校了解到,学生日常的家庭作业量并不是很大,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而且内容一般是与当天所讲内容相关的题目,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和教师进行沟通,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也就是按成绩将学生分成几个层级,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抄袭作业的可能性。同时,因材施教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困难。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家庭进行沟通,虽然家庭里的成人一般都是老人,但是也要向其传递学习重要的理念。我们联系当地的村干部,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意图,由他们出面来协助我们向老人们讲清楚学习的重要以及在生活中不要溺爱孩子、及时督促孩子学习的必要性。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一家地给老人们做工作,建议老人们在孩子放学后先给孩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期间不要打扰他,让孩子做完作业后再去干其他的事情。老人们非常理解我们的建议,并且尽可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孩子就有了时间和精力做家庭作业,并且作业的难度也符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半个月下来,90%的学生都能放学后在家独自完成作业,并且在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合理安排,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合作意识
鉴于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组织的情况,我们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并且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校外协作活动的成功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向他们传递这一行为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经验等,在征得学校的允许后,我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试验。
由于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校外实践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也很有限,我们打算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特色设置课外活动。例如,学习语文书中的《荔枝》一课时,苏北地区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没有见过荔枝,但是当地盛产柿子,我们利用课本中文章的思路让学生们到柿子园中去仔细了解一下柿子的特征,并且回家问长辈柿子从开花到结果的整个流程,以及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很好地利用了课余时间。经过几次课外实践活动的试验,学生们普遍反映,非常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在课堂上学习的那种压力,而且更能够切身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小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农村地区的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同一个村庄里的孩子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沟通交流中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只是放学后一起结伴玩耍,很少有几个同学结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所以我们联系当地的部分学校,建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放学后回到家中一起学习、互帮互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一天放学后一个小组的同学要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并且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教会小组成员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在第二天上课时,教师会着重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以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今天留的作业是两页数学练习题和背诵课文,放学后同一小组的学生都到一个人家中去共同学习,先自己完成练习题,然后有不会的题目再拿出来共同讨论,互相讲解,在确定每一个题目都没有问题后,小组成员要互相检查背诵课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经过实践检验,课下小组协作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更加努力;另一方面节省了老师在课堂上挨个订正题目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反响非常不错。
4.加强配合,改善学生课外活动环境
由于处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当地的人们对于教育并没有发达地区的人们重视,更不清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支持教育,所以就造成了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开展校外协作活动时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这是整个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改变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非常重要。
我们选取了一个村进行实验。先向村干部们讲解校外协作活动的主要内涵以及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随后,建议村干部通过广播、村民会议等方式向村民传达这样的理念,并且动员村民们支持学生的校外协作活动,当村里的孩子有任务需要人配合和支持时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同时,家庭中要支持孩子们进行校外协作活动,尽量减少学生们干农活的时间,使其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去完成自己的校外协作活动,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经过讲解,许多村民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管理、支持自己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孩子提供便利。
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在教育上落后于苏南地区,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在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的研究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做出贡献。当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相互配合。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 篇12
2006年起,我们幼儿园便开始了“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园本课程探索。至今八年的行动研究让我园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园本课程:面向全体幼儿的、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师幼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系列艺术启蒙活动。每年的5月, 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儿童戏剧活动课程。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个班级在“班本、低投入、人人参与、 游戏化”的园本课程理念支撑下,开展主题式的儿童戏剧活动。我们通过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的一系列集体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感受班级选择的戏剧。同时,我们还有效地将戏剧活动融入到多种区角游戏活动,如美工、音乐、 建构、阅读、角色表演等。
一、课程的基本架构
戏剧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将集体教学的系统性与区角游戏的自主、自由性有机结合起来;将一日生活中的教育、 教学与阶段性成果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将孩子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对童话剧艺术美的表现有机结合起来。追求的不是艺术的专业化程度,而是孩子的参与、创造、体验与享受。
幼儿园戏剧活动课程,是3~6岁幼儿以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为载体的课程。本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几周的时间,紧紧围绕一个戏剧主题从“戏剧筹备”“戏剧创编”“戏剧表现”“戏剧场景”四个层面来建构一系列活动,从而满足幼儿表达需要,自然统整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经验,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幼儿园戏剧活动课程以主题的形式,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一日生活以及家庭参与这几个途径来开展。孩子在这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积极尝试用音乐、语言文学、美工等多种语言,自觉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集体活动
课程中集体活动的设置是多元的,指向促进孩子在戏剧活动中多样化的发展。语言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理解故事、熟悉情节、改编剧本、创编对白;音乐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选择音乐、学习歌曲、创编韵律;美术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道具、装饰服装、设计海报;科学活动中,我们教给孩子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能力、科学认知、社会交往、 动手能力、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小班戏剧活动《狐狸和乌鸦》的集体教学活动网络图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也成为了幼儿园戏剧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之一。
建构区:孩子们会用插塑、积木、雪花片自主建构童话剧中的角色,用彩泥塑造出各种角色形象和微型的道具。比如小兔、小金鱼、长颈鹿等,还会建构一些简单的道具造型,如花轿、自行车、房子等。小年龄的孩子会建构一些平面的造型,中、大班的孩子会建构出立体的造型,还会合作建构出童话剧场景,并为之兴奋,时常会在那里逗留、表演。
语言区:老师会在语言区提供绘本供孩子阅读、讲述,让他们看一看多彩的画面,讲一讲有趣的情节,学一学好玩的对话。除了有精美的绘本,还有孩子们自制的小图书,虽然比较简陋、单薄,但是孩子们却爱不释手,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制作的图画书。
美劳区:区域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孩子在这里涂涂画画、剪剪贴贴、印印刻刻……童话剧需要的小花、小草画好、剪好了,树叶、苹果撕好、涂好了,服装、道具装饰好了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创造能力增强了,做事更有耐心了,学习品质提升了。
表演区:孩子们戴上头饰,稍作打扮,打开音乐,就能像模像样地开始表演。从一开始单纯的韵律表演、对白练习,再到韵律、情节的串联,两周后,孩子们就基本能将整个童话剧完整地表演了。每次,表演区的小演员都不一样,在教室的小舞台上,孩子们自主表现,尽情演绎,每个孩子都能演剧中的每个角色,谁都能当主角,谁都能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孩子尽情享受表演的乐趣,享受表演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三)一日生活
(四)家园参与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五月,我们引导家长和我们一起参与童话月活动,围绕班级一起选定的童话剧主题中心,一起创作、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1.用画话采撷形式改编童话剧
“画话采撷”就是孩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再由家长在册子上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为家庭参与幼儿园活动创设了空间和依托。 在戏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通过画话采撷活动, 共同创编很多有趣的童话剧情节,为剧本改编和再创作提供了很多趣味、创意元素。在小班戏剧活动《贪吃的哈罗德》家庭创意中,梦想小朋友和妈妈在画话采撷里一起做了这样的创作:哈罗德肚子吃得太饱了,它一扭一扭游到绿色的草丛里,哈罗德想起妈妈说的话:不要太贪吃哦!它开始担心自己的肚子,会像气球一样炸开来吗?这样好玩的剧情很快激起了孩子的兴趣,自然地成为这个班本剧其中的一个剧情。
2.和家长一起表演童话剧
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把戏剧中的角色、 情节、对白带回家庭。孩子们会像个小导演,领着爸爸妈妈一起参与演绎。家长也很乐于参与,和孩子们一起,将剧中各个角色都一一感受。家长和孩子亲子合戏,其乐融融。例如,戏剧活动《小红帽》的开展过程中,一对父子兴致盎然地玩着互换角色的游戏。爸爸在表现“狼外婆”时,还尝试着“声音的化妆”和“动作的变形和夸张”:他捏紧着嗓子学着“老狼冒充狼外婆”,又慌张地遮眼睛、掩耳朵、捂嘴巴的时候,把狼外婆的心虚、紧张、又想极力掩饰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家长这样自然、投入地演绎,让孩子对戏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所以孩子在每次的演戏中都特别投入。
3.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服装
戏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少不了服装、道具各种制作材料的收集。我们不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制作,还努力鼓励家长也参与其中的设计、制作。为此,我们开展“最佳创意服装评比”“童话剧造型模特秀”“角色造型金点子”……。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戏剧活动中,妈妈用家中的鸡毛掸子设计了一个小乌鸦的造型,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大班《灰姑娘》的活动中,奶奶将自己的假发带来为孩子打造“金发姑娘”的造型; 在中班《小青蛙卖泥塘》活动里面,家长们搜集了很多薯片罐一节连一节做成了引水渠;大班《笑翻天的农场》里面,家长们搜集了很多旧键盘,在母鸡学打字的情节时就派上了大用场。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
三、深化儿童戏剧教育面临的挑战
多年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种能力、促进幼儿学习品质、人格品质的发展。除此以外能更加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以及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尽力做到幼儿自己能够做的、想的、说的、演的、合作的事情让幼儿自己去做、想、说、 演、合作。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儿童戏剧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教儿童演戏,而是要通过戏剧来教育幼儿,那么通过儿童戏剧活动带来儿童完整全面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儿童戏剧教育的成败,所以系统的科学的一定时间的教师培训成为儿童戏剧教育是否能得以开展下去的最大挑战。
儿童戏剧教育的剧本、教材开发应用是目前幼儿园开展儿童戏剧教育的资源困惑之一。
目前国内自主进行儿童戏剧教育的园所很少,且均系各自单打独斗,缺少同一层次上浓厚的研究氛围。
从戏剧教育研究本身来说是教师事先预设好戏剧主题内容好还是追随孩子的兴趣决定活动的走向好?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评价机制值得深入探讨:是不是孩子投入了,戏剧教育带来的效益就是高的?等等问题……。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推荐阅读:
网络与生物课外活动09-28
多媒体与生物课外活动10-12
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论文06-04
儿童课外阅读10-06
课余体育活动与健康10-07
盐与健康宣传月活动总结11-07
课外音乐活动05-19
课外体育活动05-20
课外创新活动05-30
课外阅读活动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