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教学活动

2024-09-26

课外教学活动(精选12篇)

课外教学活动 篇1

美术课外活动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计划以外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目标的美术教育活动, 它包括校内美术课外活动和校外美术课外活动两部分。是学校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学生美术文化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以及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任, 如何探索出一套积极有效的课外活动形式和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积极性的评价方式, 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一、理解、信任和尊重,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96%来自农村中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根据调查发现, 学生在初中3年的学习中, 美术课开过一年的学生不到50%, 开过2年美术课的学生不到30%, 学生进入初三年级后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美术课。究其原因, 一是这些来自农村孩子的家长们认为学生学习美术花费大, 对子女的期望就是文化学习才是正道, 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出息;二是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学校管理者的不够重视, 没有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正确引导, 虽然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美术教育有明确要求, 但是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基本上只有课表上有体现, 所以学生来校之前基本没有美术基础。可是, 随着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将来就业的需求,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虽然非常高, 但苦于没有美术基础, 每周仅有的3到4课时学习时间觉得很是不够用, 所以她们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对是否能增加一些课外学习机会虽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但是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增加学习时间和机会时却又没有胆量, 担心自己学不好, 担心同学笑话自己, 担心老师瞧不起……总之, 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失去自信, 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对课外美术活动学习望而却步。所以, 我们有责任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 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 给她们信心。

二、勤思、多想、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 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而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文化够用, 技能优秀”。所以, 学校也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帮助, 在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上, 要求老师们勤思、多想、开拓创新, 尽可能丰富多彩。克服以往一提到在学生中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大脑里就在想, 是教素描还是色彩, 或者中国画、手工等, 然后就是找领导要场地、工具材料等思维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 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上其实有很多形式可供我们选择。首先, 是写生,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 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 它作为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也是学习绘画时搜集素材的最好途径, 虽然刚开始写生学生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克服, 但只要坚持不懈, 困难便会迎刃而解。其次, 是参观画展, 这种美术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三, 走访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 它也是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 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 它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记录一个民族的图像史书, 其传承人是我们民族和人类的宝贵财富, 学生与这些民间艺人学习交流, 有利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这些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四, 是参加美化环境的活动, 这实际也是美术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实践与应用, 是美术知识、技能迁移的形式, 这种美术课外活动, 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第五, 是参与展览现场的布置、参与幼儿园环境和教室布置以及参与各种节日活动现场布置等, 这些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她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美术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也是课堂教学知识迁移和实践的最好途径。在学生的组织上, 可以灵活机动, 根据学习任务, 将学生以活动班的形式在一起统一组织上课, 也可以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分组进行。总之,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 是美术课外活动较之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色, 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三、公正、公平、客观开展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

自人类社会有教育活动以来, 就有考评其成效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记》就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的记载。现在,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 起着引导和调节教育过程, 使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努力地无形杠杆。美术课外活动教学工作的评价, 虽然没有像美术课堂教学那样有一套严格的大纲作指导,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内涵也不断丰富, 从过去单纯以绘画技能的高低为评价标准的方式转而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替代;从单纯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简单的学习者个体的评价转而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从简单的现实评价转向注重学生美术学习潜能的评价。所以, 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是美术课外活动评价的依据,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也是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源泉。

总之, 理解、信任和尊重, 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外活动的思想基础, 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良好氛围, 公正、公平、客观的美术课外活动评价方式,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真正促进课堂教学。

课外教学活动 篇2

结合振“兴阅读工程”我们的阅读交流课已经开展的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为孩子们选择了《草房子》,想让孩子们看看让他们感动的书。而且这本书是分章节的,容易读。反思上学期的阅读交流课,不难发现一些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学生的读书笔记抓得不实在,和自己一样光读,不写。所以,资料积累不够。想想自己看到过的一些阅读交流课的案例,看着学生们侃侃而谈的话语,分享着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羡慕之极。不过深知三十五分钟的阅读交流课实际上真正的功夫在课外。

我想,要真正让学生会读,并且读懂一本书,那么应该从读书之前就要开始指导。

首先,在阅读之前,要上好阅读指导课。这节课要帮着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这本书。策略吗,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这本书的评论,这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等;或者根据书名进行联想,获取有关文章内容的信息;也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上好阅读欣赏课。欣赏课上,可以进行精彩段落背诵、佳句美文欣赏、阅读疑难解答等。特别是读一本书,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难题。

最后,在阅读完后,上好阅读交流课。

阅读交流课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又是新一阶段的开始。一堂成功的交流课应该可以激起学生再次阅读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还是要为语文服务的。交流的内容应该很多,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讨论文章的人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书本内容为书本改名,还可以进行故事片断表演,写读后感,给作者或主人公写信,故事续写等。当然在一节课上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内容的,到时候与其让学生针对一本书泛泛而谈,让人感觉空、繁、浅,不如根据每本书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重点的交流。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小专题,当然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小专题,在课外研读的基础上,利用课内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研究小专题,也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他所关心的那一点被他在研读中深深领悟,这本书也就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当然,课外阅读交流课教无定法。我相信在一线老师的不断探索中,课外阅读交流课一定会更加精彩!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探讨 篇3

一、要向学生讲清楚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理解了课外活动与地理课内教学的关系,知道了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地理抽象思维形成的有效途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要根据农村初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制定好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计划,做到按计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好地理课外教学活动。

二、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

在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阅读如《自然地理》和《地理之最》等书刊来拓展地理视野,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可以通过讲述地理故事来增强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特别是对地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更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通过举办地理游戏、地理晚会和出地理墙报,做到化难为易、寓教于乐,提高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好地理课的信心,进而努力学好地理课本知识。

三、在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根据实际条件,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地理教具、地理标本、地理模型和地理仪器等。如制作简单的晴雨计,外形像天平一样,一头挂上棉花,一头挂上物体,使之保持平衡,主杆上刻上刻度并标明“晴”“雨”晴雨计就制成了。通过制作地理教具,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形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四、在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进行地理观察和地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地理实验能力,这是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如对地震的观察,可以看地下水的变化,如水井突然间干枯或井水突然大量地溢出井面;也可以看到动物的反应,动物出现惊慌不安,不进饮食,乱叫乱跳等异常现象,这些都预示着将有地震出现。通过地理观察和实验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效载体,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缺少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是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对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培养地理后备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课文活动

课外活动是让学生们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以往我们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中累了需要休息, 所以在课外适当给学生们安排一些课外活动,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其的学科。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它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针对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兴趣教学。但是什么是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究竟应该从何入手呢?课外活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合理利用课外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课外活动的形式

为什么需要课外活动, 它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这种模式到底可不可以继续改进?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课外互动的形式, 在一般的学校里都是采用大课间或者是在课上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表现为集体活动。课外活动必须要有组织地进行, 同时还应该给予一个大的主题, 其他的内容可以通过讨论进行。例如, 我们在语文课时进行的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是通过课间进行的。在课外活动进行之前,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一定的主题, 让他们对这次课外活动有一个心理准备。在课外活动进行的时候, 学生们会通过一个主线进行活动。例如, 我们讲到环保的重要性内容时, 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开阔的环境, 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和处理。一些学生不清楚问题在哪里, 但是一些学生就能够发现很多现象。一些学生看到垃圾后, 没有意识到这些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所以这就导致了他们这次活动失去了意义。带着准备工作去参与, 才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机会也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所以这就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来一个科学的逻辑思维, 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1,2,3]

二、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有多大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需要事实的。前面我们说到课外活动需要学生们提前准备工作, 这是为了帮他们建立一种科学的逻辑思维, 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 他平时工作和学习都非常马虎, 人虽然聪明, 但是由于对事物的满不在乎导致了他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差。而且他的语文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 他虽然可以对一些事物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他提的问题发现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 所以他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这次活动, 他却彻底改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活动进行的时候, 大家都有提前准备工作, 而他却没有。他仅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勉强过关, 但是这次活动却打击了他。他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所以在下次活动进行之前, 他就早早开始了准备工作。后来的进步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了。在活动进行的时候, 一些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课, 他们听课的模式, 所以完全没有适应这样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语文学习, 更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 让他们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模式。例如, 学生们学习的时候都习惯于听教师讲, 一旦失去教师, 他们的学习就完全失去了主心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学生是没有创新思维的。创新思维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 更需要有创新思维的人。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没有进步, 我们的社会就会倒退。我们不能够一直作为教学的绿叶, 而是努力成为课堂的主角, 成为学习的花朵。学习阶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能力, 而不能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人, 这不是贡献精神, 而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课外活动中, 教师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 也可以不参与其中。如果教师的参与导致了学生活动的格局和状态, 那就是非常失败的。因为教师的任务仅仅是引导, 或者是其中的一员。如果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还想作为一个主导, 那就错了。因为课外活动完全是学生们自己的环境, 这是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 自己主导的一个行为形式。他们厌烦了教室中沉闷的教学环境, 非常想找到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所以这样的环境教师是最好别参与其中的。但是如何监督学生们的活动情况呢?这也是教师一直担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后, 找不同学习阶层的学生抽查进行调研工作,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活动的效果如何。同时这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 为学生们提高成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4]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对语文产生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还为增加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 1928, (Z1) .

[2]刘大为.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32) .

[3]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 2008, (08) .

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篇5

我校乡村少年宫读书社开设了以课外阅读读本为材料的阅读教学课,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培养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将我所教的课外阅读教学课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文学书籍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文学鉴赏、随感、短评的写作。

4.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5、上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6、根据实际课堂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传授有效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们读书时,可以做读书卡片、摘抄精彩片段、撰写读书心得。

7、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多媒体读书展示会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浅论高中体育课外教学活动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释放压力;锻炼

体育课外教学活动策略直白来讲就是老师去寻求一种最佳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下面就这个问题分析一下。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如果学生都反感自己的课,是无法达到自己上这堂课的目的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呢,不同的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做一些小游戏发几个小奖品,或者与男生多谈一些篮球、足球,与女生多谈一些健美操,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生自然会喜欢你,也会喜欢上你的课。

二、根据学生自身条件来施教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自身长处和喜好都各有不同,那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自身素质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成了老师们的一个任务。比如说,男生都属于运动型的比较喜欢踢足球,打乒乓球等等,而女生天生喜静,有的人喜欢踢毽子或者跳绳什么的。那么就需要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喜好准备不同的教学工具来教学,以达到学生真正的锻炼并且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相反,若是体育课上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踢足球,或者都来做健美操,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是逃避这个课程的,所以也就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更别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压力得到放松了。所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是高中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组织一些小型比赛

体育课可以增加一些比赛项目,比如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丰富大家体育课上的生活,可以让对这些比赛不感兴趣的学生做拉拉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增加大家的责任心,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也可以选择跟同一时间段上体育课的学生组织一场友谊联合赛,把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既能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又能锻炼身体,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合理安排体育课时间,做好规划

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学习课程比较紧张,所以无论是课上课下,学生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那么体育老师如何成功地将学生紧绷的弦打开呢,最有效的无疑是做一些课前小游戏了,既能将学生成功地从上一堂紧张的课业中收回来,也能益智健脑,例如抢凳子游戏(例如放上5个凳子,6个人去抢5个凳子),看谁反应快。又如,过七游戏(挨着从一开始报数,轮到七或者七的倍数时就喊过)。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学生上一堂课的压力,成功地将学生的兴趣拉回到体育课上。那么,学生的心收回来之后应该做什么呢,慢跑三分钟是个不错的选择。研究表明,慢跑既能调节身心、减缓压力,又能加大肺活量,使心脏更强健。那么慢跑过后是什么呢,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体育器材来进行锻炼了。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回收器材,让学生站好队报数就可以等待下课了。这样的一堂体育课充实而又有活力。

五、因地制宜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学校地理位置不一定相同,那么什么叫因地制宜呢,简单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去最邻近的风景地去散心去散步。不过,这需要体育老师充分的责任心与组织能力,要制定一个安全有效的计划,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完成这件事情。毕竟,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保证学生安全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却是一个锻炼身体又减缓压力的好方法。

六、成立教学小组,强帮弱

每个班级里学生的擅长也都不同,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兴趣去成立小组,例如乒乓球小组,排球小组,让小组内比较强的学生去教比较弱的学生,这样的话老师也不用愁分身乏术,学生也不会抱怨在体育课上学不到东西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更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有好处的。

总之,高中生虽然学业繁忙课余时间比较少,但是他们对于个体的个性发展也有着一定的需求。繁重的学业负担和自身个性的发展导致了高中老师对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与了解。体育课是高中生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在繁忙的课程中学生很难有时间去锻炼,所以更需要体育老师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案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方法不过是九牛中的一毛,老师们可以开动自己的智慧,制定自己的方法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王鹏.体育课的预设与生成[J].中国校园导刊,2012.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探讨 篇7

一、要向学生讲清楚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理解了课外活动与地理课内教学的关系, 知道了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地理抽象思维形成的有效途径,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要根据农村初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 制定好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计划, 做到按计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好地理课外教学活动。

二、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要多

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 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

在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阅读如《自然地理》和《地理之最》等书刊来拓展地理视野, 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可以通过讲述地理故事来增强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特别是对地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更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通过举办地理游戏、地理晚会和出地理墙报, 做到化难为易、寓教于乐, 提高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好地理课的信心, 进而努力学好地理课本知识。

三、在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根据实际条件, 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地理教具、地理标本、地理模型和地理仪器等。如制作简单的晴雨计, 外形像天平一样, 一头挂上棉花, 一头挂上物体, 使之保持平衡, 主杆上刻上刻度并标明“晴”“雨”晴雨计就制成了。通过制作地理教具, 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形象,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四、在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进行地理观察和地理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地理实验能力, 这是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如对地震的观察, 可以看地下水的变化, 如水井突然间干枯或井水突然大量地溢出井面;也可以看到动物的反应, 动物出现惊慌不安, 不进饮食, 乱叫乱跳等异常现象, 这些都预示着将有地震出现。通过地理观察和实验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课外活动 深化有效教学 篇8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目标是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开展活动过程中选择内容、确定活动方式的重要依据, 也是活动成效评价的基本标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 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身心特点、生活环境。我们设置的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活动中, 明白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发展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在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其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农村初中的现有条件, 选择和设计出具有农村初中特色的活动内容系列。

1.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外观察和实验活动内容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 有时一些问题在课堂内不能得到充分解决, 而学生对这些问题又很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设计安排课外活动, 既可以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面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家庭小实验类活动

生活中有很多事与化学息息相关, 也有很多物品可用来做化学小实验。这些实验使学生对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系有更深切的体验。

3. 结合热点和学生兴趣设计研究性的专题活动

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很多问题, 有的可能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有的可能提出课堂学习中较困难或没有完全弄清的问题, 有的可能提出与最新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等。教师对这些问题适时给予引导, 就可将其设计成具有一定层次的专题研究活动。如根据初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条件可设计以下专题研究活动内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及实验中红磷停止燃烧原因、用代替品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与原子概念发展史、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从植物花瓣中提取酸碱指示剂、侯氏制碱法实验模拟研究等。

三、活动的组织实施

农村初中图书资料少, 教学仪器陈旧, 现代教学设备缺乏, 信息不畅通, 交通不方便, 资金更是短缺。此外, 无论是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还是农村的物质条件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支持力都是有限的。因此, 要充分注意到这些局限性, 活动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

1. 合理安排活动容量和时间

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在课外开展, 但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计划的制订、研究的方法等都应作必要的指导, 尤其是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更要给予较多的帮助。对于这些活动, 不能仅仅靠课外时间来完成, 必须安排一定的课内时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我们每个学生安排的家庭小实验、观察等小活动每周不超过1次, 专题性研究活动每学期不超过2项。

2. 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

学生的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活动项目难度也不相同, 因而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 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探究性实验和专题研究活动则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活动, 小组成员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 教师给予一定的调控, 为使活动方便, 同一村庄的同学尽可能分在一个小组。

四、活动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初三学生生活阅历少, 化学实验技能也较低, 自我保护能力弱, 自主进行化学实验困难是较大的。尤其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 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象, 不会深究差异的原因, 也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结论。因此, 在初中组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专题性研究活动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即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 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在专题性研究开展的初期, 要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 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后, 再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并保持开展活动的兴趣。

2. 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社会阅历有差异

要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 在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 为少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提供活动所必需的物品、资料和信息, 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等, 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层次高一些的有研究性的活动内容。

总之, 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 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还发展了智力和能力, 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 通过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有了较大的拓展, 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与探索的增加, 极大地促进了化学课程的教学, 不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化学的愿望, 而且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乐于质疑和探究的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结合近几年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课外活动的实践, 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课外活动,组织实施,操作探究

参考文献

[1]潘鸿章, 姜萍.化学研究性学习.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郭英, 戴艳, 游永恒.学校心理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初探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外活动,探索

课外体育活动课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外, 列入学校课程表的, 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体育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有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的突破口, 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和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以什么样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才可以使我们的学生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参加体育锻炼?为此, 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首先,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尤其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次,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 安排教材内容, 合理搭配教材, 做到因材施教。再次, 要通过各种渠道, 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 如报纸、论文黑板报, 从而使学生被某类体育活动吸引, 产生学习和练习的动力。最后,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 避免发生伤害事故。课外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课内外结合, 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从当前各学校的教学情况看, 学校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 对课外活动是不够的, 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负担, 一种累赘, 导致了厌学思想。因此, 必需丰富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 在结束时, 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有比赛, 有游戏就会有胜利和失败。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到再赛的胜利。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 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活动, 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 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 时间性和目的性均为明确, 班级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 主动地参与其中, 积极训练, 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锻炼, 达到引导的目标。在此过程中, 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平时的训练中, 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这样, 就缓解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 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 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 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 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 得益于社会, 甚至影响其终身。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 才能使他们的体魄得到锻炼。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运动之中, 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高中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 从课外活动入手, 以其为媒介, 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比如铁环, 陀螺, 鸡毛毽子等等。学生见惯了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 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见到这些民间体育器材, 自然会产生兴趣, 会主动参与其中。这些民间体育器材简单容易上手, 我们的学生很快就能熟练的掌握, 乐在其中。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后, 又会对下一次的课外活动产生期待,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让学生在主观上“想”运动。

三、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每当课程结束时, 根据课上学生掌握技能动作的情况, 安排学生一定的课外练习, 教师亲自给予辅导, 学生会乐于接受和积极响应。通过课外辅导, 可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 就会产生自身鼓舞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加强正确引导, 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开设俱乐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 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 上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 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了兴趣, 学习就执着,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如何科学锻炼, 指导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教练, 自己做自己的医生, 能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 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打下基础。项目的设置应趋向于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非竞技性体育。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形式实施初期, 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既有趣味性, 又有挑战性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 女生相对来说更喜爱运动量较小的休闲娱乐性项目, 羽毛球、乒乓球、形体健美操等, 而对于传统的田径、排球等项目却鲜有人问津。针对这些情况, 如果我们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 那么长久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女子锻炼难, 体育弱的问题很快得到改善和解决。采用分层次法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学校可将活动分为四个级别, 初一、初二为一组, 初三一组, 高一、高二为一组, 高三为一组, 每周活动两次, 双休日学生的俱乐部照常活动, 都组织各种体育比赛,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学生自愿参于, 学生自己组织, 体育教师负责裁判工作兼顾问。每一组别按照学生的体质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又把各组学生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班, 初中级班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体育技术、技能, 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 而高级班的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好, 某一项目有“一技之长”对于这样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锻炼和自主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组织比赛或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也可协助教师指导初级班的学生, 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 让学生管理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又培养出一批体育骨干, 为将来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的竞赛促进训练。运动训练往往是枯燥的, 而体育比赛却是很吸引人的, 而且在比赛中让学生发现不足和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自发去锻炼。比赛还是训练过程中的调剂。因此, 可以经常举行一些班级间的教学比赛, 比赛的组织编排执行等程序都可以给学生自己负责。这样一来, 既缓和了学习技术的乏味, 又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研究 篇10

1 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分析

1.1 管理制度缺少

通过调查发现, 80%的学校没有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时间段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查阅了许多相关制度, 学校在规定其他时间是非常具体, 如政治学习时间是什么时间非常具体, 但是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总体上来讲,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缺少一定的管理制度。

1.2 课外活动内容单一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 许多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篮球、足球、乒乓球。锻炼的人数出现不平衡现象, 如篮球的人数较多, 足球、乒乓球的人数较少, 而其他一些项目人数很少, 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体育舞蹈、街舞等没有得到发展, 整个校园缺少体育锻炼的氛围。

1.3 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性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上根本没有任何人组织, 没有相应的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 学生活动什么项目都是学生自己选择, 有无场地、器材无人管理, 没有人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合理与否只能由学生自己控制, 学生发生运动伤害也只能由自己处理, 正确与否难以确定, 可见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性。

1.4 学生兴趣较差, 没有形成锻炼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差。不感兴趣的人数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47%;分析其原因有多种, 首先, 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形成管理制度, 学生的自觉性较差, 锻炼意识不强, 所以人数较少;其次, 大部分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没有参加体育锻炼而是逛网吧, 网络多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外活动;再次, 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够, 年轻人对自身的身体关心的很少, 这是普遍现象;最后, 学生的锻炼习惯没有得到发展, 是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1.5 场地设施管理混乱

现在许多学校的锻炼设施和场地都是对外开放的, 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给学校学生的锻炼带来了许多问题, 居民锻炼的时间和学生锻炼的时间基本相同, 学校的场地本来就非常有限, 加上居民, 学生锻炼的时候没有场地, 往往发现操场上锻炼的居民比学生还多的现象, 非常不合情理。

2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办法

2.1 形成全校统一的课外活动时间

学校通过一定的手段, 形成课外体育活动文件, 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以考核的形式进行, 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2.2 安排指导教师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虽然有学生自己选择锻炼项目, 但是, 学生在技术上还需要一定的指导, 使学生在运动技能上能够得到提高,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安排指导教师, 能够方便学生咨询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 控制好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2.3 丰富活动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决定了参与人数的多少和兴趣的提高。经常选派一些优秀教师进修, 学习一些新型项目, 如街舞、魔鬼舞、机械舞等舞蹈项目, 还有轮滑、击剑等项目。把这些项目在校园内进行推广, 增加课外活动内容, 不断注入时尚的项目, 使课外活动内容更加精彩。

2.4 加强场地管理

学校锻炼场地是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场所, 必须在满足学生活动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其他人群的使用。学校场地应该形成管理制度, 规定校外人员的活动时间, 不能让校外人员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场地。开放校内的体育场馆, 免费为学生提供活动器材等服务。

2.5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营造校园体育氛围,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使其形成锻炼习惯, 终身受益, 不断的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3 结语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体育课堂锻炼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大力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 认真组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才能弥补体育课堂的不足之处,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闻涛.上海松江大学城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如何开展小学课外体育活动 篇11

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组织,它与中学生、成年人的体育锻炼有较大的差异,他们的锻炼是活跃在兴趣之中。因此,不论是锻炼内容或者是锻炼方法都要根据小学生实际来考虑。小学体育锻炼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集体锻炼法

集体锻炼法是指小学生在学校进行的集体锻炼。《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小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体育活动。可以集体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可以集体复习体育课教材内容,在班主任、体育委员、体育教师的统一组织下进行锻炼,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练习。

二、小集团锻炼法

小集团锻炼法是指在同班和同年级中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自愿组成的小组进行体育锻炼,其中选出一名“小领袖”,率领大家锻炼,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指导进行活动。这种形式最受小学生欢迎,由于他们兴趣相同,技术、技能水平接近,在锻炼内容上很容易一致,所以他们的体育活动有凝聚力。

三、游戏锻炼法

游戏锻炼法是指锻炼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法。它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比赛锻炼法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达到锻炼目的的一种方法。儿童生性好动,竞争刺激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欲望,根据学生这样一个心理特点,经常采取小型多样的比赛能够调节体育锻炼节奏,能够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运用比赛法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注意比赛内容是所有锻炼者都参加的比赛,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比赛另一大部分人参观。也就是说选择比赛的内容是使锻炼者通过参与比赛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浅谈课外音乐活动 篇12

一、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原则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应以艺术实践和集体形式为主, 在辅导中应注意因材施教。依照学生不同的条件、不同兴趣、不同程度开展活动。课外音乐活动在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 在组织课外音乐活动时, 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 趣味性

趣味能促进学习。对学生来说, 活动的趣味性尤为重要。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 学生参加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加活动才能持久。

(二) 自愿性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目的之一, 是满足学生某一方面的爱好, 因而只能自愿, 不能强制。切不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行事。否则,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和特长。

(三) 教育性

组织音乐活动, 从内容的选择, 安排活动的全过程都应体现教育性。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使他们受到基本的审美教育。

(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应该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通过实践, 使他们的兴趣得到满足, 才智得到发挥, 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五) 集体性

课外音乐活动主要是以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的, 在集体活动中, 必须对学生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

(六) 因材施教

在活动中发现有音乐才能和特长的学生, 应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精心培养, 使他们的音乐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 应积极开展多样性的课外活动, 也要尊重客观实际。

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要考虑到本校的师资力量, 经费情况, 设备条件及时间安排。开展活动还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不能强调课外活动而放松课堂教学, 也不能只管课堂教学, 而忽视或轻视课外活动。应讲求实效,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应主动争取领导的关心和重视, 取得其他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二、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和形式

(一) 各种兴趣小组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 可以根据学校的设备、场地、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 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及精神生活的需要。

常见的课外兴趣小组除合唱队与各种乐队以外尚可组织:

节奏乐队 (打击乐队) :节奏乐队是一种容易学习而又为学生所喜爱的音乐表演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节奏感, 还能通过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乐曲,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节奏乐队的组织形式大小不一, 在课外活动中往往可采取较大的组织形式。一般以钢片琴、小木琴等列入节奏乐队, 目前尚可加入口风琴或竖笛, 由以上几样乐器担任旋律声部的演奏, 再加入大鼓、小军鼓、三角铁、铃鼓、木鱼、碰铃、双响筒、小梆子、沙锤等各种打击乐器, 分成若干声部进行演奏。

鼓号队:鼓号队在学校中是一项富有特点的活动, 尤其学生开展活动或全校性活动以至节日庆典活动时, 有鼓号队的演奏, 可增加会场热烈、欢腾的气氛。

首先应训练大军鼓与小军鼓、小号手及打小钹的队员。亦可将竖笛加入鼓号队。全队训练时除有严格的鼓谱等节奏训练外, 对行进步伐等队列训练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课外音乐小组除以上各种规模较大, 参加人数较多的小组外, 尚可组织小型的小合唱、表演唱及独唱、重唱小组, 还可开展各项器乐活动, 如口琴队, 手风琴队、二胡组、笛子组、小提琴组、钢琴组、电子琴组、创作小组等, 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 群众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兴趣小组一般只吸收部分学生参加活动, 而组织全校性、年级性或班级性的群众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能吸收更多的学生参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活动形式:

歌咏活动

组织班级、年级以至全校性的歌咏大会, 歌咏比赛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演唱形式有大合唱、齐唱、重唱、对唱、独唱、小合唱、表演唱等, 这样可使歌咏活动显得生动、活泼、热烈。

歌曲的选材可有指定的必唱歌曲, 也可有演唱者喜爱的自选歌曲, 更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所感受, 而自己动手创作编写的歌曲。

这项活动可组织进行评比、评比条件有:

1. 参加人员的广泛性。

2. 歌曲内容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

3. 演唱技巧、表现能力、包括指挥及伴奏的合作。

4. 组织纪律性、舞台风度、精神面貌。发式衣着要注意朴素大方和整洁统一。

全校或年级性的音乐会或文艺晚会

在重大节日 (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元旦) 举行年级、班级或全校性的音乐会, 可以使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有表演的机会, 互相学习、交流、提高。

1.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 组织以独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的小型声乐演唱为主的音乐会, 从中可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艺术趣味和鉴赏能力。

2.组织全校性的器乐演奏会。根据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的人数和类别情况, 可以组织民族乐器演奏会, 西洋乐器演奏会或综合性的演奏会, 也可请兴趣小组的同学参加演出, 使会场气氛更热烈、活泼。

3.组织综合性的音乐会, 或班级和兴趣小组的汇报性演出。

4.组织包括音乐、舞蹈、诗歌朗诵、小歌舞、小话剧等多种文艺形式的综合性文艺演出。

音乐欣赏会

根据学生的兴趣, 举办专题性的音乐欣赏会, 介绍中外音乐

家及其代表作品, 介绍古典和近现代的优秀作品。音乐欣赏会可由音乐教师主持 (听赏录音) , 也可依靠社会力量, 邀请专业音乐工作者、专业团体和艺术院校师生来给学生讲解或演奏。利用广播录音设备在固定的时间播放声乐、器乐作品, 以每周一歌的形式, 进行新歌教唱活动, 使校园处处有乐声。

举办小指挥、小教歌员训练班, 教会他们有关视谱、发声、指挥、教唱及必须的音乐常识, 让他们在指挥或教唱的艺术实践中逐步提高, 这时推动群众性音乐活动的开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其他课外音乐活动:

1.举办全校性的音乐墙报:“欢乐的校园生活”、“音乐消息报导”“音乐家的故事”“音乐趣闻”“学习音乐专栏”等栏目。

上一篇:音画结合下一篇:Web缓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