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验教学

2024-09-22

课外实验教学(精选12篇)

课外实验教学 篇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热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会感到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终身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制定种种阅读计划,定书目,定目标和任务等,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畅游。语文教师要敢于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

二、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阅读应该讲究方法,无方法的阅读,就如在沙漠上行走的人,茫目、困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沙漠中的绿州。正确有效的方法,是达到预想效果的保障,可以让学生找到快捷的途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1. 循序渐进。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千万不要求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提高。每天坚持读几百几千字,坚持下来,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对词汇的积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水平提升。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差,存在“文字迟钝”,不能把握文章,不知道哪些文字适合自己阅读,哪些文字不适合自己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因材施教。明确:哪些文字,哪些书籍适合他们读,哪些文字应该删掉。

3. 个性张扬。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精彩的段落、词汇,写一些心得体会,等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外阅读,课内见成效。”

三、反馈是阅读的必备过程

学生阅读需要及时的反馈,这能让他们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拓宽阅读面,强化阅读点。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反馈,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信息。

1. 阅读汇报课。

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而且有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2. 制作读书卡片。

学生每周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内容包括“书目,欣赏点,心得、体会等”,放到班级的书架上,学生可以自由翻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检查、反馈、交流信息。

3. 检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杨东年.教育:我们有话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课外实验教学 篇2

我校乡村少年宫读书社开设了以课外阅读读本为材料的阅读教学课,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培养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将我所教的课外阅读教学课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文学书籍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文学鉴赏、随感、短评的写作。

4.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5、上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6、根据实际课堂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传授有效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们读书时,可以做读书卡片、摘抄精彩片段、撰写读书心得。

7、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多媒体读书展示会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加强化学课外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化学;课外实验;教学质量

一、化学课外实验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课外实验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课外实验内容多彩,选题可以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紧密联系,也可以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紧密联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学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毅力,这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求知的心理素质只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使这种潜在的动机指向特定的方向,然后再逐步获得新知和发展兴趣的互为因果的过程中得到激发,这样的激发过程,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很好的完成,例如:对生活中不同用水的ph值的测定,不同种类的水(井水,蒸馏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ph值不同,根据这种现象,同学们就会质疑为什么它们的ph值会不同,这就激起他们进一步对各种水中的成分的分析,从而吸引他们去探索电解质溶液的一般规律。

2.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外实验的特点是小型简单、灵活、生动、现象明显等,有的还要求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仪器或找一些代用品。对一些比较大型和复杂而带科研性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查找一些科学文献,并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由于课外实验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与书本上所学进行比较对照,如有出入,再对实验过程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例如用硫化钠法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银(三废处理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硫化银沉淀的颜色,通过对溶液中银是否已沉淀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次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意识。

3.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在实验中,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对化学实验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编造事实或修改数据,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而这一点不仅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是化学教学的最大目的之一。

化学课外实验一般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自己的设计去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认真分析,作出最佳的设计,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就难以成功,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的方法。

二、如何组织好课外实验

既然课外实验如此重要,就必须加强课外实验,要加强课外实验,就必须认真组织好课外实验。

1.在指导上,应抓住关键着重启发,重点指导,切忌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例如:在讲启普发生器原理时,可以叫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器具制备一个氢气发生装置,但要注意,应用启普发生器原理,指出关键在于随开随有,一关即停的关键所在。

通过该实验就可以使学生牢牢掌握启普发生器的原理,以及适用范围:块状固体与液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2.在选题上应考虑到科学性强,趣味性浓,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用药量少,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课外实验最终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在选题上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主体是学生,需要他们去做,所以一定要选趣味性浓,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在取材上要考虑,应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制作过程不能太复杂,实验现象要明显,而且只要学生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到的实验,才是切实可行的。否则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做,或容易让学生中途因遇到种种困难而不得不放弃的问题,就毫无意义。

例如:让学生制酸碱指示剂代用品的实验,可以在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植物的色素代替,此实验虽然简单,却能调动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不同指示剂的不同变色范围。

3.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同的实验方式,以便很好地促进他们探求科学奥秘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的爱好及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不同的分工,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问题。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团结友爱精神。例如,测量一下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的硬度,并与以前此水的硬度进行对比这个问题,可以让程度差一些的同学取水样和查阅资料,让程度好的同学进行滴定操作并做数据处理。

总之,任何实验都是手段,目的是通过实验引其趣、激其疑、导其思、解其惑,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外小实验为生物实验教学增彩 篇4

一、通过课外小实验,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就生物学科而言, 学生完全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发现很多与学科内容相通的现象。但是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领略其含义, 而如果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反而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依托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发现的现象和问题加以思考, 从更具应用价值的角度领悟课堂学习的知识点, 因势利导地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内容时, 我就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任务, 让他们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 并做好记录, 以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介绍了实验的步骤和内容, 并交代了学生们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安全、纪律、环境保护, 等等。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 为能够到户外学习兴致勃勃。在展示时,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所发现的各种生物, 津津乐道地分享对发现的生物的了解。最后我再帮学生们总结出调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这样, 一个小小的课外实验就完成了, 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了解了多种生物形态。像这样比较有趣的小实验还有很多, 教师应该重视并适当地运用, 然后再把学生带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让学生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学习生物。

二、通过课外小实验,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在自然科学中, 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通过科学家细致入微的观察才得到的。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课外小实验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生物现象仔细观察,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可以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一旦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 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将更加积极, 也更利于形成浓厚的科学观察兴趣及观察习惯, 进而具备我们所希望的科学态度和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萌发的种子散发热量》时, 我就让每个学生在课下做了实验, 要求学生在杯中对大豆或是玉米等种子进行实验操作, 把种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加水浸泡进入萌芽状态, 另一部分加热煮熟备用。然后准备两只相同的杯子, 一只放入正在萌发的种子, 另一只放入煮熟的种子, 并分别插入温度计。最后将它们放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 并随时记录它们的温度变化。虽然实验比较简单, 但是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 仍会有不足之处。不过学生们非常认真, 互相沟通交流, 不断地实验, 最后取得成功的学生仍然很多。在讲课的时候, 我让学生将实验记录带到课堂上, 并让他们自己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学生不仅看到了表面的温度变化, 还观察到了现象背后蕴藏的生物知识。这种观察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能力提升, 和实际联系极为紧密, 效果也更为理想。

当然, 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需要借助教师科学的观察策略指导, 教师必须非常关注对学生方法的指导, 决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就典型生物先行观察, 介绍自己在观察中的步骤、分析问题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技巧等, 避免学生因缺乏方法观察不到位、能力形成浅层次等现象导致观察结果偏颇, 挫伤继续观察的耐心。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全程掌握事物的发展, 全面认识、了解事物特征。

三、通过课外小实验, 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课本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根本依据,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 挖掘课本中的知识点, 在课堂上把一些生物的形成过程等具有探究性的内容展现出来。例如, 《调查环境污染现象》这一课题, 一直以来, 它不仅是生物教学中的难点, 也是社会问题中的热点。我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 意义和价值都是非常大的。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然后让他们自己选取调查地点, 并记录调查方法、结果、污染原因、治理措施, 等等。学生们参与都很积极, 发现了很多问题并主动讨论解决的方法。调查后, 学生更加清楚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主要危害, 自觉形成环境保护的公民意识。

在调查过程中, 有些小组不断研究, 不断改变方案, 这都是他们探究能力提高的表现。在课外小实验中,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让学生的探究能力确实得到提高, 从而获取更多的生物知识, 让初中生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篇5

案例一:

当我校课题研修的主题确定后,开学伊始,我便结合校本研修主题在班内宣读本学期的班级课外阅读计划。按计划我首先在班内举行了一次班级朗读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个学生都参加(由于我班人多,分6堂课举行)。有一堂轮到唐宇航朗读了,他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一个片断。由于他读的时候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极象,加上他比划的动作,再富于滑嵇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同学们课下都称他是“马不跳”的化身。说来也怪,就从那天起,我们班的马小跳每天都在增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读《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大课间,仍有一部分人不舍得休息,争分夺秒地读这本书。同学们都开玩笑地说:“我们班的马小跳已经泛滥了。”于是在“马小跳”的带动下,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反思:说实在的,仅仅通过一次不起眼的班级朗读会就把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包含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班级朗读会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朗读才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老师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就会给你一个精彩。”我想长此以往,学生与好书本打交道,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此,我们开展的这个活动是多么的有意义。

案例二:

根据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检查同学们前一天阅读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带上摘录本走上讲台,先说故事梗概或谈感受或谈收获或赏析某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等,接着每个同学都必须过这一关,就是不看摘录本,大体上能背诵自己摘录的的优美词、句、段,最后老师稍作点评。

反思:开始学生对我这一做法不怎么理解,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做的是些无用功,训练时间长了,大家终于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因为这种训练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为写作夯实了基础,促使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提高。

开展课外实验 提高学习效果 篇6

关键词:课外实验;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课外实验,让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外实验在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实施STS教育的目的。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比较抽象,课外实验的开展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生产生活的作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熟视无睹,通过实验可以让他们把书本上的物理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课外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课外实验中,缺少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必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过程必须一个人组织,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个人解决,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有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展,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增强了。

开展课外实验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新课标的要求。课外实验与教学同步,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必然会用到新学的知识,这就督促学生在课后去复习刚学的内容,比单纯的课外作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该如何开展课外实验呢?

初中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正处于发展期,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很不全面、很不深刻,有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根本不去完成课外实验,因此,教师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指导和监督。

首先要建立家庭实验室。初中生要学习两年物理,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实验室非常必要。

其次要广泛收集器材,充实实验室。只要留心,生活中有不少的物理器材,比如:家里的自行车上有不少的物理知识的应用,可作为摩擦、杠杆、光的反射、运动和力等实验的器材;用玻璃瓶子或玻璃杯子可自制量筒;用均匀的细木条作横梁,用两张相同的纸作称盘,用几个质量已知的硬币作砝码,便可自制一架天平……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购买一些物理实验用具,加上学生自制的一些仪器,家庭实验室就比较充实了。

再次要雪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建立家庭实验室的目的,不要让学生一味充实实验室而很少做实验,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除了让学生做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外,要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去探索、研究一些疑难问题。从而让家庭实验室发挥最大的作用。

最后要加强指导和督促。课外实验是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的,而学生往往会局限与表面现象的观察,或片面追求实验过程的完整,而忽视了对细微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思考,不善于分析推理,研究其实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前,对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点、安全注意要点、观察的重点等作好指导。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自己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还应加强督促,抓好落实,作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解答。学生完成实验反校后,应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对学生的小制作进行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外实验带给他们的快乐。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教学三法 篇7

1、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受应试教育和中考的影响, 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 大多时间在题海中遨游, 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许多老师为了抓成绩, 提前上课, 推迟下课, 学生连上厕所时间都很紧张, 更不用说下课看课外书了。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可有可无, 读不读对考试成绩无多大影响。尤其到了临近毕业的年级, 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2、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 学生学习兴趣转移。有的迷恋电视节目, 有的迷恋电脑游戏, 有的迷恋上网聊天, 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多;并且农村学生家长也大多文化素养低, 对孩子课外阅读不重视, 有的限制看课外书, 认为是看闲书影响学习的成绩;有的不愿花钱让孩子买课外书, 觉得书价昂贵买来不合算;再加上在农村中学, 学校领导大多是理科老师, 对语文学科就不重视, 更不用说支持课外阅读了。所有这一些, 都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陶醉于春光无限时发出的感慨。意思是 说, 不到园林, 就体会不到真景点沁人心脾, 只有步入其中, 才能感受到妙不可言的另一种境界。其实, 阅读一本课外读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如此,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 该如何引导学生步入课外阅读的园林, 去领略其中那妙不可言的另一种境界呢?

(一)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于漪老师也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才会入迷, 入迷就会钻得进去, 学习就会有成效”。是的, 也只有有兴趣, 学生在阅读时, 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 也往往因此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所以说, 要使学生养成语文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就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为此,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 只要不是黄色的, 黑色的, 老师就应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读物。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不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3、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 给予他们享有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和可行的阅读方式的自由。

(二) 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开展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

现在的图书市场, 鱼目混珠, 良莠并存, 若教师单纯提倡而不指导, 学生容易误入歧途。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时, 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于他们阅读的书。比如初一学生, 童心未泯, 教师就可多介绍一些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之类的书。如《安徒生童话》 《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希腊神话故事》《西湖民间故事》 等等。到了初二、初三, 学生渐趋成熟, 教师就可慢慢引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杂文短评、科普文章等等。指导学生要像蜜蜂采蜜一样, 广采博收, 扩大视野, 发展智能。至于书籍的来源与活动的方式, 条件可以的学校, 可以开设阅览课, 每周安排一、二节课的时间, 安排学生进阅览室阅读;条件不允许的学校, 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奉献精神, 自己献书捐书, 进行专人管理, 有序借阅;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到书店选购所需的图书。

(三)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教师还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质量。主要是教会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同时, 要教会学生做笔记、查资料、做批注、写札记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通过 课外阅读搜集成语、俗语、谚语、对联、民间故事等。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读, 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 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切实完成课外阅读计划, 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后, 教师还得定期不定期地让学生交流展示, 进行评比。如开故事会、写书评、读后感、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 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也可进行语文智力竞赛:词语接龙、成语接龙等等;甚至, 教师还可把课外阅读的成绩作为语文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评价档案,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拓展课外阅读,实现有效教学 篇8

一、丰富生话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千文一面, 人云亦云, 满口书生气, 篇篇夫子言, 成为新时期的“八股”。许多教师抱怨学生没有生活, 缺乏真情实感。面对此种情况, 我们要求学生加强生活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

1. 丰富校园生活,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校园生活枯燥无味, 为了实现校园安全指标, 我们把学生拘束在三尺斗室之中, 不许喧嚷, 不许疯闹, 不许做身体对抗剧烈的游戏, 结果是越束越死, 把学生变成了听话的木偶, 使学生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动辄得咎, 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 我们更新教学观念, 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成为校园的主人, 成为自主生活的主人。

课堂上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入意识, 认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通过小组活动、多元化的交流,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相互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提升。

课外,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情有所系, 心有所动, 情有所感, 身有所为。元旦、“五四”青年节、教师节、中秋, 我们组织了师生同乐会, 师生各展才艺, 尽其所能, 其乐融融。征集课间十分钟游戏;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春日我们寻找春天, 秋天我们采摘硕果;植树劳动, 运动会, 让学生有事可写。

2. 写日记, 积累生活素材。

我们原本无法回避生活, 所以抱怨学生没有生活是毫无理由的, 关键原因是学生从不留心身边的生活, 缺乏敏锐的视觉, 缺乏生活的感悟, 缺乏生活的积累, 让生活在熟视无睹中销声匿迹。为了积累素材,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写日记。时时留心身边的生活, 在日常的琐事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开始, 大多数学生将日记写成了流水账, 觉得天天如此, 没有趣味, 没有意思。我们鼓励学生坚持, 定期品读, 在品读中, 体会记忆再现的乐趣, 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乐趣。我们还鼓励学生写回忆录, 将生活中的精彩再现出来;写随笔, 将生活中的花束珍藏起来;写科幻小品, 将思想的火花定格收藏;写瞬时的感悟, 将心灵的闪光留存在纸面上。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写起, 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写起, 从师生的一言一行写起, 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写起。将作文的标题细化, 如《宿舍门前》、《放学时的校门口》、《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我为校园的小树感伤》、《谁弄脏了我的鞋面》等。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 渐渐的,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了。

二、拓展课外阅读, 构建书香家庭、书香家园

为了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我们鼓励学生多读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思考习惯的养成, 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取决于非必修阅读, 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 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准备必修课上, 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 由此产生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灾难。”由此看来, 拓展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书本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我们是农村中学, 学生家庭大多不富裕。据调查:一个班级三十八名学生, 家有书籍十册以上的, 只有两人;五册以上的, 只有六人;有的甚至一本没有。而且品种单一, 读过后即束之高阁, 不再问津, 造成很大的浪费。为此, 我们把这些书籍集中到班级, 组建班级书柜, 开放校图书室、阅览室。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 学生自筹一部分资金, 购买图书。为稳妥起见, 我们召开了家长会, 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一学期下来, 班有藏书两百多册, 全校十二个教学班, 横向交流共有图书三千多册, 人均每学期读书量突破二十册,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不仅学生收获了知识, 而且家长节约了资金。

“书非借不能读也”。为了鼓励学生阅读, 我们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指导学生书写读书笔记, 举行读书笔记展览, 对优秀的笔记在全校交流, 期末装订成册, 发到社区、家庭, 让家长、朋友与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还与镇文化站取得联系, 采取有偿借阅的办法, 拓宽学生借阅的渠道, 建立书香社区。为鼓励学生阅读, 我们每学期举行两次百科知识竞赛, 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 期末将阅读的成果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据统计, 一学期读书最多的学生竟然达到三十二册, 计八十多万字, 读得最少的也有五本之多, 有的后进生还通过读书找回了学习的信心, 重新鼓起了学习的勇气, 班级“作文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三、成立校园文学社, 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平台

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 只读不写就无法将自己的立场观点表达出来, 只写不读写作就缺少新鲜的血液。为了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们创办了校园文学社, 办起了校刊———《晨风》, 每班设立两名记者, 深入家庭、社区采访, 汲取生活素材, 开设名著欣赏、说长道短栏目, 使学生在自主和谐的交流中获得提升。

美术课外活动教学初探 篇9

一、理解、信任和尊重,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96%来自农村中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根据调查发现, 学生在初中3年的学习中, 美术课开过一年的学生不到50%, 开过2年美术课的学生不到30%, 学生进入初三年级后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美术课。究其原因, 一是这些来自农村孩子的家长们认为学生学习美术花费大, 对子女的期望就是文化学习才是正道, 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出息;二是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学校管理者的不够重视, 没有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正确引导, 虽然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美术教育有明确要求, 但是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基本上只有课表上有体现, 所以学生来校之前基本没有美术基础。可是, 随着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将来就业的需求,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虽然非常高, 但苦于没有美术基础, 每周仅有的3到4课时学习时间觉得很是不够用, 所以她们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对是否能增加一些课外学习机会虽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但是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增加学习时间和机会时却又没有胆量, 担心自己学不好, 担心同学笑话自己, 担心老师瞧不起……总之, 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失去自信, 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对课外美术活动学习望而却步。所以, 我们有责任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 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 给她们信心。

二、勤思、多想、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 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而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文化够用, 技能优秀”。所以, 学校也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帮助, 在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上, 要求老师们勤思、多想、开拓创新, 尽可能丰富多彩。克服以往一提到在学生中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大脑里就在想, 是教素描还是色彩, 或者中国画、手工等, 然后就是找领导要场地、工具材料等思维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 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上其实有很多形式可供我们选择。首先, 是写生,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 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 它作为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也是学习绘画时搜集素材的最好途径, 虽然刚开始写生学生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克服, 但只要坚持不懈, 困难便会迎刃而解。其次, 是参观画展, 这种美术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三, 走访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 它也是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 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 它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记录一个民族的图像史书, 其传承人是我们民族和人类的宝贵财富, 学生与这些民间艺人学习交流, 有利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这些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四, 是参加美化环境的活动, 这实际也是美术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实践与应用, 是美术知识、技能迁移的形式, 这种美术课外活动, 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第五, 是参与展览现场的布置、参与幼儿园环境和教室布置以及参与各种节日活动现场布置等, 这些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她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美术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也是课堂教学知识迁移和实践的最好途径。在学生的组织上, 可以灵活机动, 根据学习任务, 将学生以活动班的形式在一起统一组织上课, 也可以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分组进行。总之,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 是美术课外活动较之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色, 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三、公正、公平、客观开展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

自人类社会有教育活动以来, 就有考评其成效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记》就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的记载。现在,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 起着引导和调节教育过程, 使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努力地无形杠杆。美术课外活动教学工作的评价, 虽然没有像美术课堂教学那样有一套严格的大纲作指导,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内涵也不断丰富, 从过去单纯以绘画技能的高低为评价标准的方式转而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替代;从单纯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简单的学习者个体的评价转而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从简单的现实评价转向注重学生美术学习潜能的评价。所以, 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是美术课外活动评价的依据,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也是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源泉。

开展课外实验 提高学习效果 篇10

关键词:课外实验,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课外实验, 让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外实验在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同时, 也实现了对学生实施STS教育的目的。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比较抽象, 课外实验的开展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生产生活的作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熟视无睹, 通过实验可以让他们把书本上的物理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课外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课外实验中, 缺少现成的器材, 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代用品, 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 必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过程必须一个人组织,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个人解决, 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每一个实验都会有新的收获, 都会有新的发展, 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增强了。

开展课外实验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新课标的要求。课外实验与教学同步,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必然会用到新学的知识, 这就督促学生在课后去复习刚学的内容, 比单纯的课外作业,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该如何开展课外实验呢?

初中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都正处于发展期, 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 很不全面、很不深刻, 有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根本不去完成课外实验, 因此, 教师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指导和监督。

首先要建立家庭实验室。初中生要学习两年物理, 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实验室非常必要。

其次要广泛收集器材, 充实实验室。只要留心, 生活中有不少的物理器材, 比如:家里的自行车上有不少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可作为摩擦、杠杆、光的反射、运动和力等实验的器材;用玻璃瓶子或玻璃杯子可自制量筒;用均匀的细木条作横梁, 用两张相同的纸作称盘, 用几个质量已知的硬币作砝码, 便可自制一架天平……当然, 如果条件允许,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购买一些物理实验用具, 加上学生自制的一些仪器, 家庭实验室就比较充实了。

再次要雪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建立家庭实验室的目的, 不要让学生一味充实实验室而很少做实验, 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除了让学生做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外, 要鼓励学生质疑, 让他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去探索、研究一些疑难问题。从而让家庭实验室发挥最大的作用。

最后要加强指导和督促。课外实验是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的, 而学生往往会局限与表面现象的观察, 或片面追求实验过程的完整, 而忽视了对细微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思考, 不善于分析推理, 研究其实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前, 对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点、安全注意要点、观察的重点等作好指导。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自己探究, 得出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还应加强督促, 抓好落实, 作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解答。学生完成实验反校后, 应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 对学生的小制作进行评比, 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外实验带给他们的快乐。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教学三法 篇11

1、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受应试教育和中考的影响,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大多时间在题海中遨游,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许多老师为了抓成绩,提前上课,推迟下课,学生连上厕所时间都很紧张,更不用说下课看课外书了。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可有可无,读不读对考试成绩无多大影响。尤其到了临近毕业的年级,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2、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学生学习兴趣转移。有的迷恋电视节目,有的迷恋电脑游戏,有的迷恋上网聊天,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多;并且农村学生家长也大多文化素养低,对孩子课外阅读不重视,有的限制看课外书,认为是看闲书影响学习的成绩;有的不愿花钱让孩子买课外书,觉得书价昂贵买来不合算;再加上在农村中学,学校领导大多是理科老师,对语文学科就不重视,更不用说支持课外阅读了。所有这一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陶醉于春光无限时发出的感慨。意思是说,不到园林,就体会不到真景点沁人心脾,只有步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妙不可言的另一种境界。其实,阅读一本课外读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如此,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步入课外阅读的园林,去领略其中那妙不可言的另一种境界呢?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是的,也只有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因此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所以说,要使学生养成语文课外阅读的习惯,首先就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只要不是黄色的,黑色的,老师就应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读物。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3、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给予他们享有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和可行的阅读方式的自由。

(二)指导学生选好读物,开展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

现在的图书市场,鱼目混珠,良莠并存,若教师单纯提倡而不指导,学生容易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时,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于他们阅读的书。比如初一学生,童心未泯,教师就可多介绍一些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之类的书。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希腊神话故事》《西湖民间故事》等等。到了初二、初三,学生渐趋成熟,教师就可慢慢引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杂文短评、科普文章等等。指导学生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广采博收,扩大视野,发展智能。至于书籍的来源与活动的方式,条件可以的学校,可以开设阅览课,每周安排一、二节课的时间,安排学生进阅览室阅读;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奉献精神,自己献书捐书,进行专人管理,有序借阅;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到书店选购所需的图书。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还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质量。主要是教会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同时,要教会学生做笔记、查资料、做批注、写札记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成语、俗语、谚语、对联、民间故事等。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读,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切实完成课外阅读计划,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后,教师还得定期不定期地让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比。如开故事会、写书评、读后感、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也可进行语文智力竞赛:词语接龙、成语接龙等等;甚至,教师还可把课外阅读的成绩作为语文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评价档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语文教学就得着眼在这一点上,为他们扩大坚实的基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学会学习,目的正是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终身考虑。

依托课外教学资源活化英语教学 篇12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课外资源教学途径。

一、课前值周报告

不少教师都喜欢在每节课的正式授课前, 安排学生在全班同学前进行五分钟左右的时间Duty Report。每学期伊始, 笔者和学生一起商量新学期在“课前值日报告”中即将拓展的内容, 然后为每周确定一个主题, 如:绕口令周、谚语周、名人名言周、诗歌周、童谣周、新闻周、故事周等等。每位“小老师”在值日报告的选材上被要求在尊重本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发挥, 报告介绍后全班同学根据值日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和量化打分。为了拿到高分, 每个做值日报告的学生都会精心准备。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无形中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资源的拓展。

二、听歌学英语

歌曲能令很多青少年感兴趣。可以把一些接近课本内容的英文歌曲或自己编的英文歌曲教给同学们, 让他们在娱乐中学得知识。还可以举行一次英文歌曲大赛。听歌学英语这一学习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喜爱。

三、从读故事到表演故事

戏剧是非常合适的语言教学策略 (Mc Mastr, 1998) 。中学生敢于展现自己, 乐于接受新鲜知识, 对戏剧表演普遍有很高的兴趣。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课本剧表演被很多教师所使用。高一下学期, 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书虫》丛书系列, 然后选取其中的易于表演的故事如《阿拉丁与神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戏剧表演。实践证明, 戏剧表演可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深层次的理解, 也极大的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电视剧、电影欣赏

优秀的英文电视剧和电影也是课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好莱坞不少优秀的电影都是由英美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如:《哈利·波特》系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等。这些电影内容都是学生平时喜爱的聊天话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带有英文字幕的英文原声电影。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观看电影之后, 顺势利导, 推荐他们阅读电影的原著。此外, 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英语视野, 如得到学生普遍喜爱的电视剧《辛普森一家人》, 它在让人捧腹大笑之际也能自然习得了一些的活泼有趣的生活语言。这些影视剧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 也增强学生英语的语感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五、听读作业

不少青少年小说及绘本故事除了文字版外, 也以有声书的形式出版。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 有声书成为另一条英语语言输入的途径。英语有声书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录制的, 发音标准、规范、地道, 是英语学习者模仿的最好示范。为鼓励学生大声诵读, 在家里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笔者布置所任班级的同学每周上交一份听读作业。每周具体听读的内容不做特别要求, 录制时间为5分钟以上, 录制好后学生以MPS格式上传至我的信箱, 然后我根据学生朗读的质量进行打分并公示。由于这份作业可以在一周内完成, 学生因此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和录制。

总之, 通过课外拓展, 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扩大了词汇量, 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是开拓学生英语视野,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如何将课外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原则和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课外教学资源,学习兴趣,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网络课程中教与学下一篇:学历文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