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教学设计

2024-06-02

课外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课外教学设计 篇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热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会感到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终身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制定种种阅读计划,定书目,定目标和任务等,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畅游。语文教师要敢于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

二、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阅读应该讲究方法,无方法的阅读,就如在沙漠上行走的人,茫目、困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沙漠中的绿州。正确有效的方法,是达到预想效果的保障,可以让学生找到快捷的途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1. 循序渐进。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千万不要求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提高。每天坚持读几百几千字,坚持下来,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对词汇的积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水平提升。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差,存在“文字迟钝”,不能把握文章,不知道哪些文字适合自己阅读,哪些文字不适合自己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因材施教。明确:哪些文字,哪些书籍适合他们读,哪些文字应该删掉。

3. 个性张扬。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精彩的段落、词汇,写一些心得体会,等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外阅读,课内见成效。”

三、反馈是阅读的必备过程

学生阅读需要及时的反馈,这能让他们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拓宽阅读面,强化阅读点。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反馈,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信息。

1. 阅读汇报课。

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而且有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2. 制作读书卡片。

学生每周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内容包括“书目,欣赏点,心得、体会等”,放到班级的书架上,学生可以自由翻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检查、反馈、交流信息。

3. 检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杨东年.教育:我们有话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课外教学设计 篇2

《七点故事会》丛书精选中外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和名人故事,分别从思维创新(创商)、探索发现(灵两)、勤勉上进(逆商)、美好品德(德商)、明辨是非(智商)和与人交往(情商)六个方面入手,以故事的形式有计划地编排,旨在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小朋友的优秀品质。

本丛书分为《思维创新故事》、《探索发现故事》、《勤勉上进故事》、《美好品德故事》、《明辨是非故事》、《与人交往故事》六册。内容优美生动、简洁易懂,配图精当贴切、趣味盎然。每个故事后面还配有一个启迪小朋友思考的小栏目,从不同的角度,以小朋友的视角写成,帮助孩子更轻松地在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丰富孩子想象力,让平淡的生活多姿多彩,趣味盎然……这就是《七点故事会(套装共6册)》将要送给孩子们的精髓--探索发现。

思维创新 激发孩子奇思妙想

探索发现 唤起孩子求知欲望

勤勉上进 激励孩子积极进取

美好品德 净化孩子纯洁心灵

明辨是非 帮助孩子充满智慧

与人交往 启迪孩子和睦相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儿童非常喜爱的阅读文体。学生刚刚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乌鸦喝水》和《司马光》这两篇故事,学生阅读的兴趣很浓。因此,作为这两篇故事的拓展延伸,推荐《七点故事会》及其它书籍。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 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一些道理,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 得到心灵的启迪,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3、以点带面,由一类文章的阅读,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思路,让学生在各种故事的熏陶中更加喜欢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教学准备:

《七点故事会》系列丛书、课件展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乌鸦喝水》,再次感受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

其实,好多小动物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瞧,他们来了??

2.猜谜语比赛:耳朵长,尾巴短,兴吃菜,不吃饭。 (兔子)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 爬树,最爱吃桃。 (猴子)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 (松鼠)……

二、指导阅读。

(一)阅读故事《要下雨了》

1.学生自读故事。

2.读了这个故事,看看故事中介绍哪些动物?通过读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3.这个故事中的对话让你懂得了什么?画出来,记一记。带着自己的感觉,美美地读一读。

4.交流所画的词句,读出语气。

(二)师生共读《两只鸽子》

1、师生共读《两只鸽子》

2、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收获了什么?或者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3、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像这样精彩的故事,在这本《七点故事会》中,还有很多很多,它能领我们步入一个个故事王国,感受它的有趣,领略它的精彩。不仅如此,本丛书分为《思维创新故事》《勤勉上进故事》《探索发现故事》《美好品德故事》《明辨是非故事》《与人交往故事》,各种寓言、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等带我们走进一个好朋友的内心深处。

过渡:七点 我们起床

七点 我们起航

七点 我们是那冉冉升起的太阳载着全家的期盼和梦想

七点故事会

七点好故事

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局限于教课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

就觉得任务已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书籍――能让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

(三)走进“故事王国”

1.阅读完《两只鸽子》这个故事,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城堡。

2.小组学习:

每组一本丛书系列,在四人小组内展示,读出它的名字,观看目录,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读给本组同学听,并介绍喜欢的原因。

3.班内交流:

交流阅读收获,教师评点小结。

【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大家一人一个苹果,就会获得好多苹果,大家一人一种思想,就会获得更多的思想。】

部分目录展示:

盐水救鸡蛋

录音机的贡献

新房悲剧

牛妈妈搬家

海底世界

蚯蚓的“眼睛”

海里的刺猬

光明使者

打造科学金牌的

举起太阳的勇士

戴眼镜

自来水管不怕冷了

小白猫上街

肌肉的抗议

被错怪的小瓶塞

“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你觉得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包含着道理)

4、教积累,会阅读,学创作。

①师:同学们,读书使人明白道理,又能让人学到知识。其实这本书还有很多生字、词、句子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些词语我们好不容易弄懂了就别把它丢掉, 回家可别忘了把它摘录在你的小书迷读书卡上啊!写得工整的,我们可

以扫描上网,让大家都来学习哟! 展示学校“书海任遨游”网内的小书迷作品 1――2 幅。

②如何才能读到更多的书籍呢?

议论交流:

每天读书

交换读书

借阅

听故事

③创作故事

希望同学们也能把你的发现写成故事,让大家爱看。

【新课标指出:教师、学生、文本是平等、独立、自组织的“对话源。如果学生能在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正是让学生成长的一个契机。因此,故事阅读不仅是兴趣和习惯,更是一种创作。】

三、介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小朋友们,我们的书有很多,《安徒安童话》、《笨笨猪》杨红樱 著、《小猪唏喜呼噜》孙幼军 著、《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神话故事》等。

大家也带来了许多好看的课外书,现在请你拿出你的课外书,阅读其中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评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学生讲故事)

【这是对一年级孩子自主阅读的启蒙,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在这节课上拿起书,更要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放不下书,打开阅读这扇窗,学生将看到更加精彩的阅读世界,让他们徜徉在阅读的兴趣中,这是我们将继续探索的。】

四、总结

小朋友,我们阅读课外书只是刚刚起步,“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 篇3

一、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使作业起到巩固学习、加强记忆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注意其趣味性。教师要在作业形式的新颖性、趣味性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完成做作业。

2.交际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最终目的是运用和交际。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句子、短语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唱英文歌曲给家长听,或和父母开展对话。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更容易增强学生学习的劲头。

3.合作性原则。新课程要求把英语的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成功、发展合作精神。因而,布置作业要充分注意到学生集体的作用。

二、课外作业布置的类型

(一)自主学习型课外作业

1.说一说。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紧密地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2.画一画。孩子年龄小,都喜欢涂涂画画。在学完Is this your skirt ?这一单元以后,可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衣服,或者搭配一套,如white sweater with green skirt等,并配上句子和单词。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形象,又能使学生在绘画和语言学习的交汇中巩固所学知识。

3.唱一唱。教材中有许多歌曲和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乐意唱。而且这些歌曲来自课文,能够加快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掌握。学会之后还可以填上新词再唱一唱。这样在愉快的歌声中,语言知识不再陌生,学生很容易巩固所学知识。

(二)探究学习型课外作业

随着小学生学习的深入,他們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这样他们就需要更为宽广的时空去学习和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

1.收集、摘抄身边的英语。学生常把英语字母和拼音字母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忽略了字母的英语意义。因此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除了布置必要的书写作业,还可以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特殊字母组合,像USA、CCTV、VCD等,并把它们摘录下来了解含义。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字母的认识,更把字母学活了,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自己生活的紧密性,亲近英语感受英语,还能了解相应的英语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2.改编或创作式作业。让学生在已有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二度创作与改变。例如在学习了相关的问候、问路等句型后,让学生自创情景剧,用上这些句子。学生可以创建去超市购物、公园玩耍、学校学习等场景,然后用自己所学的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相关的对话。这种形式形象、具体,深受小学生喜爱,使他们在玩耍中不自觉地就熟记了知识。并且,他们可以在创作中体会到自己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设计小课题进行研究。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例如中外主要节日差异的研究。西方主要节日有:复活节(Easter)、万圣节(Halloween)、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中国主要节日有春节(Spring Festival)、元宵节(Lantern’s Day)、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通过研究,同学们知道了各个节日的基本情况和习俗,有些知识连我也是第一次听闻。

(三)合作学习型课外作业

1.家人合作作业。让孩子当父母的小老师,当学完一些句型和词汇后,让学生回家教给自己的父母,并且让父母及时反馈给教师。即使父母边学边忘,甚至不懂英语都不要紧,要虚心向孩子请教,让孩子给自己纠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作业。制作英语手抄报,进行英语的对话表演特别需要与同学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一次教五年级学生一个童话故事,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第二天表演的时候,他们自行准备了头饰和道具,配上了音乐,表演得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就非常好。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业设置上,要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和创新意识出发。

课外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资料采集法

“思品采集生成”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寻找学习素材, 感悟和理解学习素材, 尝试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传递文明的纸》一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找书籍和求助家人等形式, 采集学习卡片、调查表、照片、幻灯片和影像等多种图文资料作为学习素材。

此外, 学习资料的采集还包含实物采集。例如在教学《传递文明的纸》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甲骨、毛皮、丝帛、竹片、木片、树皮、树叶和沙子等, 并模仿古人在这些材料上写字、画画, 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与历史情境相结合, 推想这些材料没有被沿用下来的原因。随后将废旧的纸张切料、泡料、煮料、打料、打浆、抄纸、晾纸, 最终制作出一张新纸。学生可将自己手工造纸的过程和体验记录下来, 并思考古人是怎样造纸的, 从而使学生对纸的产生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

在课堂中, 学生可充分分享和交流, 例如体验古人在纸以外的材料上书写, 感受古法造纸的流程, 并运用世界地图讲述“纸的传播”等, 这一切均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情感, 正可谓“功夫在课外, 获益在课内”。正是由于学生在课外有着图文、影像和实物等学习资料采集的亲历体验和心理体验, “课内反刍”和“整合生成”这两个环节的学习才精彩纷呈。

二、游戏活动采集法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把玩耍与学习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既满足学生游戏的需要, 又促进学生乐学态度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因此, 游戏活动也被较多地运用于品德课程的“课外采集”环节。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记录校园, 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校园特搜”活动的课前采集。文化长廊、大小操场、教学楼和植物园, 到处都是学生拍照和记录的身影, 校园的展板、黑板报、班级教室及各种标语, 都成了记录的对象。如此丰富多彩的校园,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游戏活动采集法, 既让学生愉快地玩耍, 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生活体验采集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反映儿童的需要,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通常单纯对学生说教, 学生缺乏亲身体验, 存在“学”和“用”严重脱钩的现象。通过生活体验采集法, 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道德知识, 激发道德思辨, 领悟道德生活的真谛, 从而使他们拥有道德情操, 树立道德意识, 具备道德行为。

例如在教学《小苗快快长》一课时, 教师可采用生活体验采集法开展课外活动。教师设计了“走进春天”“我们是小小园艺家”“苗苗生长记”“苗苗展示会”“我们和小苗有个约会”等五项生活体验活动。其中, “我们是小小园艺家”是这样开展的:一方面学生在校内进行种植实验活动, 体验种植过程, 试写观察日记《苗苗生长记》;另一方面学生在双休日跟随父母走进春天的乡村, 了解春天的种植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五项生活体验活动前后历时20天, 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 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生活体验采集法的关键在于:课外采集的活动过程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成长, 体验收获的不易, 并勇于实践, 养成敢于负责的品质和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四、实践操作采集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强调亲自实践,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摈弃枯燥的说教,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动手操作, 亲自实践,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一课时, 课前教师让学生与父母交流, 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 并开展“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 由学生亲自做家务, 填写《“今天我当家”记录表》。“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的开展, 既减轻父母的负担, 又使学生学到不少知识, 还让学生领悟到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学生就是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感受、领悟, 逐步建构自己的道德认识结构, 并在课堂中和其他学生交流自己实践操作中的崭新认识。

五、合作探究采集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 以主题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 通过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途径, 观察、体验和感悟, 从中受到教育, 获得经验, 提高面对生活和探讨社会生活的能力, 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篇5

《淘气包埃米尔》世界著名童话大师瑞典的林格伦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妈妈的日记方式描绘了一个淘气、正直、善良的小男孩埃米尔的形象。埃米尔一年到头淘气闯祸。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他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妹妹小伊达当作国旗升到旗杆顶,用放大镜点燃了教长夫人的头发,把自己的爸爸关进茅厕等等。但是不管别人如何批评埃米尔,他的妈妈她始终认为,埃米尔会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最后竟然成为了社区委员会的主席,而且是伦纳贝亚村最有出息的男人。埃米尔的伟大举动受到了全伦纳贝亚人的称赞,他的淘气被人们遗忘和原谅。淘气归淘气,正直和善良才是埃米尔的本质!

学情分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不过,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而且他们已能较为主动、积极地学习。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2、梳理《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脉络,为学生走进《淘气包埃米尔》,走近主人公“埃米尔”做适度的铺垫。

3、适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淘气包埃米尔》一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记忆力测试

出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睿智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享受了一顿精神盛宴;读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了通往智慧的大门。

1、一分钟记忆、背诵。

2、模仿相同的句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语,它简明的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学习训练,需要积累运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所以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同时也要求孩子模仿同样的句式说话,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走近主人公

1、喜欢交朋友吗?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

2、介绍主人公埃米尔的样子、生活习惯。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埃米尔”。认识他吗?

他生活在伦纳贝亚村,卡特胡尔特庄园。(板书:指导读好外国名)用一句话吧这三个词连起来说。

3.继续介绍:

他有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他有个红扑扑的圆脸蛋;他还长着一头卷曲的浅色头发。

4.想看看埃米尔的照片吗?出示埃米尔的图片。你觉得埃米尔长得怎么样?

埃米尔不仅长得帅,而且成天喜欢戴上一定蓝色的帽子,因此看上去简直“帅呆了”;埃米尔不仅“帅呆了”,他还喜欢背着一支用木头刻成的枪,背着枪的埃米尔简直“酷毙了”。希望和这样帅呆了、酷毙了的帅哥交朋友吗?

但是,埃米尔不会讲普通话,他只会说伦纳贝亚方言。例如,他想要自己帽子的时候,他不会说:“我要我的帽子。”而是说“我要‘俄的猫子’。”他想要自己枪的时候,也不会说:“我要我的枪。”而是说“我要‘俄的墙’。”

每天晚上睡觉时,埃米尔总是喜欢带着自己的帽子和枪一起睡觉,因此,睡觉前,埃米尔总会对妈妈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

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埃米尔也会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

每次出门前,埃米尔都会说两句话:我要‘俄的猫子’!我要‘俄的墙’!于是,埃米尔肯定会戴着帽子,背着枪上路。

戴着帽子的埃米尔就是这样帅,背着枪的埃米尔就是这样酷。这就是埃米尔,一个瑞典小男孩。希望和他交朋友吗?

观察图片,对主人公形成初步印象。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积累词语的过程。问题简单,学生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可以把这些表现的机会,给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在情绪高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学习技能,不仅是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其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教师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从埃米尔的形象图片,再到他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他们会乐不可支,会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罗姆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的材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苦学为乐学,不知不觉立足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走进埃米尔的故事

1、出示原文:在伦纳贝亚村没有一个人,我敢保证,不认识村民中最酷的那个小男孩埃米尔。那个埃米尔淘气、闯祸的次数比一年365天还多,他把村民们吓坏了,所以他们想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哎呀,这是真的,伦纳贝亚村的村民募捐,把钱装在一个口袋里,送给埃米尔的妈妈,并且说:

“你们如果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这些钱大概够了。”

2、出示图片:埃米尔曾经把头伸进了汤罐子!

3、读原著片段。

4、出示一系列埃米尔淘气的图片。

5、提问:可是,就是这个淘气包,最后竟然成为了社区委员会的主席,而且是伦纳贝亚村最有出息的男人。埃米尔的伟大举动受到了全伦纳贝亚人的称赞,他的淘气被人们遗忘和原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6、出示一系列图片。概述埃米尔的故事。

学生活动

1、默读,对埃米尔的淘气特点形成初步认识。

2、猜想;

可能是怎么回事呢?

3、听老师读故事。

4、观察图片,产生联想。

5、思考,对阅读原著产生渴望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于是我出示了一段关于主人公淘气的一段话. 默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静默,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默读文本、品味行文对话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从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中去涵咏体味语言,真正与作者达到心灵的融通,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我感悟的时间,一个自由遐想的空间,让他们潜心会文,沉浸其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介绍书籍,推荐阅读。

1、 想知道埃米尔在哪儿吗?

2、 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3、 推荐阅读、指导方法

1、读作品封面。

2、了解作者及其他作品。

3、阅读目录,初步了解读书的小窍门。

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在课堂上要让他们乖乖的坐上四十分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使小学生在整堂课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要随着课堂的纵深发展,调节思路,将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这节课我从谈话开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到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到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从作者的介绍激发孩子的兴趣,到阅读目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一个“趣”字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渴望,不仅对《淘气包埃米尔》产生阅读的兴趣,对林格伦的其他书籍也产生兴趣,不仅对林格伦的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对外国儿童小说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到对儿童小说也产生兴趣,这样语文这个小课堂就和生活这个大世界紧紧地结合起来了。孩子们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也达到了目标中激发孩子对书产生兴趣的目标。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孩子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交流。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推荐课

《淘气包埃米尔》

发挥“课外阅读”的教学作用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作用与方法

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设了一种以卡片形式出现的小栏目——课外阅读栏目,这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近年来,我市中考生物试题中对课外阅读栏目的知识已有涉及,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多数弃而不用或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利用这部分内容,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说明:

一、重视“课外阅读”设置的作用

1、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科书的每一节都有五大系统组成,即目标系统、图文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拓展系统,其中课外阅读是拓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统计,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上的“课外阅读”有48个,其分类和数量如下: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课外阅读”统计表:

这部分内容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铺垫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过去的生物教学由于偏向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中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1]。如:“科学、技术、社会”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科学家的教学”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的意义;“生物学与文学、艺术”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生物与文学艺术的联系,渗透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流利而有思考地阅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栏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内活动积累知识,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例如,学生对“无土栽培”的阅读,能使他们认识到植物细胞的全面性,激发他们去寻找更多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促使他们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4、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阅读材料”大量介绍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意识。例如,“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发现的头盖骨化石丢失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人类进化中占据的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使用技巧

1、加强与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如何将部分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融入了新课的教学中。例如,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的设计中,我采取让学生阅读“营养师”这则材料作为新课导入。学生发现营养师是学过医学和营养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不同需要的人如何设计合理的食谱,那可是营养师的功劳。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急于了解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营养,这样学习新知识轻松自然。又如,学习了“血液”一节的知识,学生急于了解人体血细胞的知识,因而我指导他们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帮助他们疏理知识点,如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脐带血等内容,促使他们了解我国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生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是我们引入新课的好材料。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改、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学习能力[3]。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状况适时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提出阅读提纲、组织学生讨论、解答阅读中的疑问。例如,学习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后,指导学生阅读“第七类营养——膳食纤维”,有利于学生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偏食习惯,从而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3、举办课前3分钟“演讲”。课前3分钟是语文课多年来许多教师采取的一种方法,我适时迁移到了生物课堂中,效果较好。例如,在进入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中,课前布置,按学期初班内安排的演讲人,在朗读“寄予植物的情怀”的基础上,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植物。学生置身于文学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不仅渗透了人文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机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课属于“小学科”,历来不受重视,学生课下完成阅读的主动性很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參考文献

[1]课堂教材研究所,八年级(下)教师教学图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莫燕芳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生物学教学,2009(5)20-21。

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篇7

一、作业的设计要有弹性

所谓有弹性就是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弹性的课外作业,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要形式单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进行实际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各自的学习能力布置课外作业以供他们选择。

2. 作业设计要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任何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来具体选择。作业的设计只有因学生、因教材的不同作出调整才能使其保持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觉得“我的作业我做主”。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定的兴趣,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个性和能力也同样得到发展。实际上,学生都会选择与自己的能力水平车不多或是略高于自己的能力水平的题目,很少会有学生会选择比自己能力水平低的且容易的题目的。

二、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俄国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具体可以表现为:

1. 利用让学生感到愉快的绘画式作业形式

例如,数学课中有一节是讲轴对称图形,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听到后很是兴奋,用彩纸兴致勃勃地剪成各色的图案,学生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加深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这样就把一次作业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现出来,真的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 设置情景式作业,使作业变得主动

作业的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的。所以如果教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将那些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的题目设定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就顺利地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有了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游戏的方式设计作业,激起学生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对游戏这一话题感兴趣,如果可以把数学知识寓含于游戏之中,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本身就是带有很浓的“玩”的色彩,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它和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寓教于乐,充分做到游戏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节数学课是“方向与位置”,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提示同学把这节课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游戏里面,让同学们拓宽自己的思维。在展示作品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运用得很好,他制作了一个迷宫寻宝图,还自制了一个骰子,同学们都很喜欢玩的游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熟悉了寻宝图上的方位。

教师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以往对作业的恐惧感,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作业产生亲切感。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习的技能,使自己对学习更加有自信。

三、作业的设计要有实践性

学习数学课的真正价值在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实践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就成为了知识的实践者。

1. 调查性质的实践作业

调查性质的实践作业既可以是在课前完成的搜集课上所用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是在课后对知识的巩固以及延伸所做的社会调查情况。教师可以建议同学们进行与数学有关的社会调查,比如:环保调查、社会文化调查、地方经济状况调查、物价调查等方面。使学生以充分利用周围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媒体资源等,充分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调查、分析、对比,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数学学习是具有时代气息的。

例如,数学课中的一节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家里或者是学校的每月用水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比对,写一份合理的节水计划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对大家和社会作出节约用水的呼吁。

2. 对实践作业进行反思

数学作业不单是对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成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周记来培养学生养成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反思、领悟,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能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开放的、可以与之心灵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并且在对数学问题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成熟。

3. 积累性实践作业

教师可以在课下给学生们推荐比较适合他们的数学书籍,并建议学生们在看的时候注意记笔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知识积累本”,并且可以定期让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

如何设计英语的课外作业 篇8

从教十几年来, 我一如既往地每天布置一些作业, 每天按时改好作业, 以便第二天讲评。这似乎没什么可挑剔的, 其实并非如此。每次改作业都发现很多学生是抄作业而不是做作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也就十分钟左右。课外接触英语的时间甚少。当我叫学生背诵一篇对话, 他说背英语比背语文的文言文更难时;当一个学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 但默写却漏洞百出时, 我感觉我们做了很多无用功。作业是学生课外时间唯一接触英语的机会, 因此设计好课外作业显得格外重要。而老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 比如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临近下课, 匆匆布置一下了事。在教案中虽然有布置作业这个环节, 但在备课时很少花时间去设计作业, 一般看看有没有现成的作业, 若没有就看看能否让学生编对话, 或者让学生抄抄课文、单词等。很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 作业形式单一。 (2) 作业没有层次。 (3) 作业没有质量。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做作业、让作业更有效呢?

英语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三个发展”的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开放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根据新课程的理念, 我认为设计课外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设计要有灵活性

很多老师对布置作业这个环节缺乏考虑甚至忽略不计。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 布置一些以抄写为主的作业, 如抄写单词、句子和课文;有的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仅限于英语书本, 以巩固知识点为主, 忽视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往往拿现成的作业让学生做, 一些有问题的作业有时是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样的作业内容形式单一, 缺乏灵活性。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师留家庭作业一定要避免那些过于强调机械反复的作业内容, 否则不但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还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作业。学生们希望感到自己是思考家, 而不是再现知识的机械仪器。

二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所擅长的学习领域不一样, 经过初中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 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很大。如果全班学生都做同样类型和难度的作业, 作业就不能反映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 致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水平太低了, 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又望而生畏。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 布置符合学生实际又跟教学内容有关的不同作业。这既是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又能使每位学生的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如在学完九年级Unit 2 Topic3 Would you like to be a green person?后, 我设置分层次的英语阅读作业, 老师先通过报纸、杂志和网络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一些文章, 然后再根据难易程度编号 (1~4) , 编号越往后, 难度越大, 阅读题型有回答问题、完成表格和选择题。每位学生选做两篇, 具体哪两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而定。最终不但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业,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做对了。

三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 既然是语言就要学会用英语与人交流, 做到学以致用。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 可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运用语言。如上完九年级Unit 2 Topic2 Pollution cause too many problems时, 我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污染的图片, 再从网上或报纸上收集各种污染的危害, 最后让学生制作一张反对污染、保护环境的墙报。又如教学九年级Unit 1 Topic1 My hometow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时, 我就安排学生周末回家做个调查, 调查他们爷爷奶奶或父母眼中家乡的变化, 然后写成短文, 与同组同学交流。再如教学八年级Unit 8 Topic2 Different jobs require different uniforms时, 我要求学生课后分小组讨论, 设计一款校服, 并用英语介绍所设计的校服, 第二周在班级展示, 然后在班中评出最佳设计师。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 既运用了所学知识, 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作业设计要有延伸性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获取知识的源泉。通过课外延伸性作业, 把学生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丰富和提高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延伸和拓展。语感是从不断朗读中潜移默化得到的, 优美的语音语调也少不了反复地听录音, 但单调机械的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厌倦。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20分钟, 朗读材料可以是课文内容, 也可以是课外的;每个周末听1小时的英语, 可以是课文听力, 也可以是英语新闻或英语电视节目。除了长期性的作业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内容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 比如学了七年级Unit 8 Let’s celebrate!后, 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阅读关于国内外传统节日的介绍, 然后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主要从time、country、special food、celebration activities等方面进行汇报交流。再加学了八年级Unit 5 Topic1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后, 布置学生课后观看《音乐之声》和《泰坦尼克号》影片, 学唱这两部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 如《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和《我心永恒》等英语歌曲。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English signs, instruction tags in the clothes等, 布置学生去收集、摘抄。又如在九年级Unit 2 Topic3 Would you like to be a greener person, 这个话题有两句名言:Easier said than done和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我要求学生摘录这两句, 同时课后布置学生上网搜集英语的名言警句, 选出自己喜欢的名言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每周一句。

总之, 我认为英语作业的设计首先在于教师的设计, 其次在于学生自身的投入。教师要更新布置作业的观念, 要以多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学生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在多种形式的作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国韬、杨雪梅、王淑娟编著.现代教育理论研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浅谈初中课外阅读教学 篇9

关键词:转变观念,兴趣培养,正确指导,提供资源

一、改变观念, 为阅读摆正位置

在实践中, 我发现, 当没有课业负担时, 学生是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的, 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 各种类别都有涉及。然而一旦阅读与作业、考试进行挂钩后, 这种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是变得厌恶各类课外读物。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不是为了拿更多的分数不是为了知道某一个虚构的故事。提倡阅读, 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是获得我们所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这与看一遍文学导读是不同的。有鉴于此, 学校、教师应该重新看待阅读,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看书, 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是为了考而读。

二、改进教学, 培养阅读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阅读教学明显带有浓厚的“技术化”的倾向, 教师如同“庖丁解牛”, 把一篇篇文章从字、词、句、篇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进行娴熟细致的解剖, 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 醉心于细枝末节的零碎知识, 讲解不厌其多, 不厌其深, 而很少拿出时间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体悟整体美感, 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在死气沉沉的匪夷所思的练习题中, 学生的阅读就成了任务, 吃力而被动。原本应该享受读书的乐趣却成了索然无味的题海训练。这样令人疲倦的阅读, 必然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和畏惧, 又怎么会真心喜欢阅读呢?所以,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应该从课内的阅读教学着手, 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 思想碰撞以及精神对话, 以此来构筑属于学生自己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三、跟上变化, 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教师自身也要时刻关注文化信息, 及时了解学生关心什么, 兴趣如何, 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好书。再一方面, 应该注意对学生正确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所看的各类书都能成为她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而家长也应该积极与学校、教师配合, 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 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为孩子课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课后或随笔中, 我发现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年轻一代作家的作品, 如郭敬明、张悦然等等, 却对曹文轩、毕淑敏等作家的作品不屑一顾。根据这一情况, 我自己先阅读了曹文轩、郑渊洁等作家作品, 选取其中一些片段在阅读课上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后觉得很有趣, 急于想知道故事发展, 我借此推荐给学生, 让他们渐渐开始接受原先自己觉得无趣的课外读物。偶尔会有学生跟我分享她读某本书后的感受。有的时候可能不尽然正确, 或者理解得较为片面、肤浅, 但这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结果, 不宜直接予以否定。通常我会尽可能自己也读一遍这本书, 然后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学生进行对话。在探讨中, 试图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获得新的、更全面的理解, 而往往在这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启示。

四、利用资源, 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仅仅依靠家里的藏书, 那是远远不够。要能够利用起身边可利用的资源, 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为此我在所教的两个班里各开了一堂阅读课, 每周一次。每次课前, 请同学上来推荐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书, 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和推荐理由, 或者请同学谈一谈最近读的某一本书的感受, 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实践证明, 学生自己的推荐更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 往往一两位同学推荐后, 其他同学也会拿起那本书来看一看, 并在读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效果要远远好于一个人读。而同时, 我自己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也会留心是不是有适合初中生的内容、题材, 有好的文章、书报也会保留下来在阅读课上给学生朗读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 来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不断扩充他们的阅读量。

五、改革教育体制, 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

美术课外活动教学初探 篇10

一、理解、信任和尊重,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96%来自农村中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根据调查发现, 学生在初中3年的学习中, 美术课开过一年的学生不到50%, 开过2年美术课的学生不到30%, 学生进入初三年级后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美术课。究其原因, 一是这些来自农村孩子的家长们认为学生学习美术花费大, 对子女的期望就是文化学习才是正道, 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出息;二是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学校管理者的不够重视, 没有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正确引导, 虽然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美术教育有明确要求, 但是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基本上只有课表上有体现, 所以学生来校之前基本没有美术基础。可是, 随着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将来就业的需求,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虽然非常高, 但苦于没有美术基础, 每周仅有的3到4课时学习时间觉得很是不够用, 所以她们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对是否能增加一些课外学习机会虽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但是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增加学习时间和机会时却又没有胆量, 担心自己学不好, 担心同学笑话自己, 担心老师瞧不起……总之, 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失去自信, 太多太多的担心使她们对课外美术活动学习望而却步。所以, 我们有责任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 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 给她们信心。

二、勤思、多想、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 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而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文化够用, 技能优秀”。所以, 学校也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帮助, 在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上, 要求老师们勤思、多想、开拓创新, 尽可能丰富多彩。克服以往一提到在学生中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大脑里就在想, 是教素描还是色彩, 或者中国画、手工等, 然后就是找领导要场地、工具材料等思维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 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上其实有很多形式可供我们选择。首先, 是写生,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 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 它作为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也是学习绘画时搜集素材的最好途径, 虽然刚开始写生学生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克服, 但只要坚持不懈, 困难便会迎刃而解。其次, 是参观画展, 这种美术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三, 走访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 它也是美术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 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 它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记录一个民族的图像史书, 其传承人是我们民族和人类的宝贵财富, 学生与这些民间艺人学习交流, 有利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这些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四, 是参加美化环境的活动, 这实际也是美术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实践与应用, 是美术知识、技能迁移的形式, 这种美术课外活动, 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第五, 是参与展览现场的布置、参与幼儿园环境和教室布置以及参与各种节日活动现场布置等, 这些美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她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美术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也是课堂教学知识迁移和实践的最好途径。在学生的组织上, 可以灵活机动, 根据学习任务, 将学生以活动班的形式在一起统一组织上课, 也可以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分组进行。总之,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 是美术课外活动较之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色, 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三、公正、公平、客观开展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

自人类社会有教育活动以来, 就有考评其成效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记》就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的记载。现在,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 起着引导和调节教育过程, 使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努力地无形杠杆。美术课外活动教学工作的评价, 虽然没有像美术课堂教学那样有一套严格的大纲作指导,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内涵也不断丰富, 从过去单纯以绘画技能的高低为评价标准的方式转而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替代;从单纯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简单的学习者个体的评价转而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从简单的现实评价转向注重学生美术学习潜能的评价。所以, 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是美术课外活动评价的依据,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也是其真正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源泉。

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潑。因此,扩大课外阅读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对于乡村学生来说,要想扩大课外阅读量,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笔者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在乡村小学中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书,学生才愿意主动去阅读,去探索,并且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从而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平台。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鲸》时,农村学生大都没有见过鲸,课堂开始,采用设疑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并出示课件展示蓝色大海,再问:“美吗?就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要大得多。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接着播放视频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搜集介绍鲸或者其他动物的文章、书籍,并且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乐于读书。

二、教授方法,使学生善于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足以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让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缺乏恰当、明确、系统的指导。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者从课堂的学习中已经有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可他们却不知如何“读”。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方法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和读书方法。针对高年级学生,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延伸到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善于摘抄、勤于批注等,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再者,我会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如篇幅长、难度大的文章或书籍,我会让学生采用“泛读法”;对于只需要从文章或书中选择有用的资料时,我会推荐学生使用“浏览法”;针对报纸杂志类的材料,我会让学生采用“通读法”,意在读懂、读通;对于名篇佳作,我推荐学生使用“精读法”,要做到细读多想,反复琢磨和分析......

三、营造环境,使学生勤于读

阅读环境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环境对他们的阅读能力发展尤为重要,但他们的阅读环境却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首先,家庭环境。农村家长的自身素质有其局限性,认识度不够,再加上平时为了家庭生活忙碌着,留守儿童偏多,即使家长在家也很少有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善学生的家庭阅读环境必须先要让家长改变观念。一方面利用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提醒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其次,学校环境。农村学校经济条件有限,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较少,语文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因此,学校首先要完善图书室的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可阅读的空间和书籍。当然,教师也要改变陈旧的观念,不能只为了教学质量而剥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权利。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认真帮他们筛选书籍,做到“量衣体裁”。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阅读不同的书籍,万不可一刀切。

依托课外教学资源活化英语教学 篇12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课外资源教学途径。

一、课前值周报告

不少教师都喜欢在每节课的正式授课前, 安排学生在全班同学前进行五分钟左右的时间Duty Report。每学期伊始, 笔者和学生一起商量新学期在“课前值日报告”中即将拓展的内容, 然后为每周确定一个主题, 如:绕口令周、谚语周、名人名言周、诗歌周、童谣周、新闻周、故事周等等。每位“小老师”在值日报告的选材上被要求在尊重本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发挥, 报告介绍后全班同学根据值日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和量化打分。为了拿到高分, 每个做值日报告的学生都会精心准备。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无形中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资源的拓展。

二、听歌学英语

歌曲能令很多青少年感兴趣。可以把一些接近课本内容的英文歌曲或自己编的英文歌曲教给同学们, 让他们在娱乐中学得知识。还可以举行一次英文歌曲大赛。听歌学英语这一学习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喜爱。

三、从读故事到表演故事

戏剧是非常合适的语言教学策略 (Mc Mastr, 1998) 。中学生敢于展现自己, 乐于接受新鲜知识, 对戏剧表演普遍有很高的兴趣。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课本剧表演被很多教师所使用。高一下学期, 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书虫》丛书系列, 然后选取其中的易于表演的故事如《阿拉丁与神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戏剧表演。实践证明, 戏剧表演可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深层次的理解, 也极大的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电视剧、电影欣赏

优秀的英文电视剧和电影也是课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好莱坞不少优秀的电影都是由英美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如:《哈利·波特》系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等。这些电影内容都是学生平时喜爱的聊天话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带有英文字幕的英文原声电影。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观看电影之后, 顺势利导, 推荐他们阅读电影的原著。此外, 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英语视野, 如得到学生普遍喜爱的电视剧《辛普森一家人》, 它在让人捧腹大笑之际也能自然习得了一些的活泼有趣的生活语言。这些影视剧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 也增强学生英语的语感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五、听读作业

不少青少年小说及绘本故事除了文字版外, 也以有声书的形式出版。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 有声书成为另一条英语语言输入的途径。英语有声书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录制的, 发音标准、规范、地道, 是英语学习者模仿的最好示范。为鼓励学生大声诵读, 在家里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笔者布置所任班级的同学每周上交一份听读作业。每周具体听读的内容不做特别要求, 录制时间为5分钟以上, 录制好后学生以MPS格式上传至我的信箱, 然后我根据学生朗读的质量进行打分并公示。由于这份作业可以在一周内完成, 学生因此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和录制。

总之, 通过课外拓展, 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扩大了词汇量, 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是开拓学生英语视野,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如何将课外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原则和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课外教学资源,学习兴趣,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地下水开采量下一篇:参与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