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2024-09-23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共11篇)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1

1 化工行业应用生产技术的必要性

化工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其生产模式粗放,对环境污染程度大,同时传统的污染治理措施是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浪费资源的同时也起不到很好的治理效果,严重阻碍化工行业整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理念相违背。而清洁生产技术则是从生产过程着手,从污染物产生的根源进行改革分析,遵循着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以及无害化原则,在工业污染治理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效果,立足于生产工艺的完善,降低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将原有污染物进行利用,成为新的化工产品,在治理污染基础上进行新产品开发,实现了生产末端污染物的“零排放”。

我国化工行业污染严重,这种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现象,同时缓解能源压力和环境压力,是现代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化工体系的发展模式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消耗了大量能源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案已经和时代发展相违背,过分强调了发展,忽视了治理,导致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在污染治理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效果。周期长、费用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降低了化工企业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化工行业对工人身体的伤害较高,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容易突发职业疾病。可见这种末端治理的行为有很大的弊端,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相违背。需要一个新的污染治理方法取代末端治理,清洁生产技术满足社会和化工行业的要求,应用在化工行业是很必要的。

2 清洁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改革

清洁生产技术立足于生产各个环节,在生产管理上需要进行改革,以配合清洁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提高生产审核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对产品的要求不同,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审核都必须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对每个环节进行污染预防评估,做好检查工作,对于污染物超标的环节,要进行技术改进,以“绿色”为主要发展目标,优化技术改革,结合节能、减排的理念,进行各方面生产审核。

2.2 加强技术和设备的创新研发

清洁生产技术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我国清洁生产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上不是很成熟。针对化工行业,需要结合清洁生产理念,对生产技术进行优化,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污染物的二次利用,最终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标。化工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技术设备创新方面有着很大优势,所以相关企业要注重与清洁技术企业相配合,促进清洁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同时也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才是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出路。

2.3 注重废物循环利用

废物循环利用是清洁生产技术的一大理念,废物不仅包括污染物,还包括一些对环境无污染的废弃物,这些废物都是资源的一部分,加大废物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染和资源浪费,对化工行业的发展极为关键。尤其是新一代的化工产品,很多都是原有废物再开发的结果。

3 清洁生产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化工产品的优化改善

化工产品是化工行业利益的直接来源,绿色化产品是清洁技术应用的首要体现,在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利润,在产品设计阶段要注重生产流程的可修改性,为技术更新留下空间,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降低中间环节的产物,同时树立多样化生产理念,利用中间产物进行其它产品生产,对污染环境的废物进行可回收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生产材料进行改进,优先选用资源丰富、无污染的原料,防治化工污染,起到清洁生产的效果。

3.2 材料优化管理措施

原材料优化处理是化工企业生产的首要环节,我们知道大部分原材料不能直接投入生产,需要进行处理,进行材料提取,这个过程很关键,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尽可能对原材料进行多次提取,根据原材料中化学成分及其特点进行优化分析,实现多层次利用,注重可循环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最终实现材料的“闭环流动”。产品制造过程是一个丰富的化工工艺过程,这个期间材料的各种性能、设备的维修养护等,都需要清洁技术的支持,要明确清洁技术不是对环境无污染,而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结束语

化工行业作为高污染的粗放型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对化工行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加大对清洁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力度,不断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对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化工行业在不断进行技术引进和生产优化。化工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清洁生产技术是针对化工行业的高污染性展开的一种污染治理措施,对于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而言有很大的改善,文章介绍了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在化工行业的一些具体应用,以促进化工行业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关键词:清洁生产技术,化工行业,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姜媛媛,高立刚.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经济发展[J].山东化工,2016,(06).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2

清洁生产概述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发展

一、清洁生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据估计,20世纪50到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5.7%,而主要投入,包括能源、原材料、资金和运转的投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1倍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强调提高经济效益,从粗放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在1981-1988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0%,主要投入平均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低1/2左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效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指标仍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资源和能源变成“三废”排入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业污染防治方针,强调通过合理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开发资源和“三废”综合利用、强化环境管理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但这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规和制度,而且预防的侧重点也有偏差,不是侧重于“源头削减”,而是侧重于末端治理,环境管理也侧重在末端控制,即侧重在污染物产生后如何处理达标上。这种末端处理的措施很多,如“三同时”、“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浓度达标排放”等,都是以末端治理为依据的。

尽管20多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使得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未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还有所降低,但我国总体环境状况仍趋向恶化。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工业污染占全国负荷的70%以上,每年由工厂排出0.16亿t SO2使我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每年排放量达231亿t,固体废物达7亿t。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已达到使社会难以承受的程度。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这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不容继续存在。

纵观环境保护问题,它已经不再仅仅是环境污染与控制的问题,实质上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与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政治与贸易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要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也必须解决环境问题,根本改变我国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推行持续发展战略与清洁生产,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历史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其生产的化工产品已达45 000多种,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化工产品种类繁多,而且中小型化工企业占绝大多数,加之长期以来采用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化学工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化工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20%~23%、5%~7%和8%~10%。从行业来讲,氮肥行业是化工系统的用水和排放污染物大户,其废水排放量占化学工业排放量的60%;小氮肥废水排放量又占氮肥行业废水排放量的70%,每年全行业流失到环境的氨氮达100万t以上。染料行业工艺落后,收率低,每年排放工艺废水1.57亿t、废气257亿m、废渣28万t;染料废水COD浓度高,色度深,难生物降解,缺少有效的治理技术。农药生产目前主要以有机磷农药为主要品种,全行业每年排放废水上亿吨;这类废水含有机磷和难生物降解物质,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染料与农药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已成为制约这两个行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铬盐行业每年约排13万至14万t铬渣,全国历年堆存的铬渣已达200万t,流失到环境中的六价铬每年也达1 000 t以上,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很大的威胁。磷肥行业主要的污染物是氟和磷石膏,每年排人大气中的氟1万至2万t、磷石膏约100万t,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也污染了地下水。有机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的量虽然较小,但含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成分复杂,使工厂职工和周围居民深受其害。

10多年来,原化学工业部在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七五”期间投资32.5亿元;“八五”期间增加到52.7亿元,安排环保项目1691项。尽管如此,还远远不能解决化工生产的污染问题。

化学工业是我国工业污染大户,化工生产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化学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化学工业距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有很大距离。由氯乙烯、乙苯等八种产品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排污系数比较(见表1-1),可以看出国内装置排污系数比国外同类装置排污系数高出几倍乃至数千倍,因此清洁生产的推广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1 八种产品国内与国外同类装置排污系数比较 清洁生产与过去的环境政策不同,过去的环境政策强调末端治理,即当污染产生后在排污口和烟囱口通过处理和处置进行污染控制,这种方法具有严重的经济与环境上的弊端。

第一,污染控制方法通常以单一环境介质(如空气、水和陆地)为目标对污染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鼓励污染向未控制的介质中转移,例如,在解决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和污泥的陆地污染问题。

第二,污染控制方法通常只集中在控制大型污染源,但是未受控制的小污染源可能超过受控制的大污染源。

第三,这种方法按照固定要求(排放标准)接近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未能鼓励排污者将污染减少到最小量排放。

第四,污染控制方法鼓励企业花费巨额环境投资用于污染控制技术,而不是用于改进生产方式,改变原料,加强设备维护等花费低、效益高的污染预防技术。

这样,我们面临着一个相互矛盾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我们花费大量资金与资源处理污染,而处理的结果又有新废物产生,又需要资源来处理它;另一方面,我们的环境质量只得到局部改善,而更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对人类与环境造成新的威胁。因而,只有实行污染预防的办法预防废物(污染物)的产生才能解决上述矛盾。

由表1-1可以看出,我国在清洁生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距离,尤其体现在原材料的消耗、“三废”的产生及清洁生产的管理等方面,因此在我国提倡和发展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清洁生产的发展

清洁生产已被认为是工业界实现环境改善,同时保持竞争性和可盈利性的核心手段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例如,1990年秋季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案,法案中明确宣告美国环境政策是必须在污染的产生源预防和削减污染的产生;无法预防的污染物应当以环境安全的方式再生利用;污染物的处置或向环境中排放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并且应当以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目前,美国已有26个州相继通过了要求实行污染预防或废物减量化的法规,13个州的立法要求工业设施呈报污染预防计划,并将废物减量计划作为发放废物处理、处置、运输许可证的必要条件。污染预防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政策、计算和实施体系。

在欧洲,欧洲联盟委员会从19 91年起开始实施第五环境行动纲领和走向可持续性文件并发布了综合污染预防指令。荷兰、丹麦、英国和比利时还开展了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的示范项目,例如,荷兰在技术评价组织的倡导和组织下,主持开展了荷兰工业公司预防工业排放物和废物产生示范项目,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示范项目证实了把预防污染付诸实践不仅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经济效益。丹麦政府和环保局颁布了环境法,对促进清洁生产提出具体规定,并制定了环境和发展行动计划,自1986年以来,已开展了250多个清洁工艺项目;丹麦政府还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现在联合国环境署、开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大力倡导清洁生产,把这看成是防治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出路。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199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已将清洁生产纳入了大会主要文件《21世纪议程》。1994年10月在华沙召开了第三次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还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主要包括五项内容:①建立国际清洁生产信息交换中心(ICPIC);②出版“清洁生产简讯”等有关刊物;③成立若干工业行业工作组致力于废物减量的清洁生产审计,编写清洁生产技术指南;④进行教育和培训;⑤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建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等。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如硫酸工业的水洗流程改为酸洗流程,一转一吸改为两转两吸,减少了酸性废水及SO2废气的排放;又如氯乙烯生产中由乙炔法改为乙烯氧氯化法避免了废汞催化剂的污染等。陆续研究开发了许多清洁生产技术,为清洁生产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我国对清洁生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专门成立了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化工部清洁生产中心及部分省市的清洁生产指导中心,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帮助下进行了数十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并取得良好效果。建设(改扩)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此为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清洁生产水平将会不断地提高。

三、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论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飞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所造成的人口、资源的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了怀疑。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与会者的认同,此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着这一词语迅速传遍各国,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环境规划署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中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了首位。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依赖经济发展和物质基础。

(2)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

(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现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清洁生产是人类总结工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20多年来全球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证明了清洁生产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它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从四个层次上形象地概括为技术改造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行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推行清洁生产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这种预防性战略必须贯穿于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工业生产废物最小化,变被动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工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摒弃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高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四、国外清洁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清洁生产已经普遍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和自身需求。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在现代国际商业领域与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促使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范进行内部管理。因此,近年来发达国家中通过ISO14001认证的机构数量急剧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而且开始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环境效应;另一方面,清洁生产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例如,法国环境部早期对100多项无废工艺的技术经济情况进行的调查发现,有68%的无废工艺设备的运行费低于原工艺设备的运行费。荷兰的经验则表明,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削减30%~60%的废物,95%的煤灰料被回收,推行这些技术的企业认为很值得。澳大利亚一家最大的生产纱线的企业,原工艺每生产1 kg纱线需要使用250 L的水和3 kg化学药剂,必须支付高额的排污费,该企业自1992年以来进行了清洁生产技术的调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投资15万美元对原工艺进行了50项改良,其后3年所获得的总回报达到110万美元;澳大利亚一家铸造企业每年使用的铸造用砂有3 500 t成为固体废弃物,该企业投资32.5万美元引进清洁生产技术进行铸造用砂的再加工和回用,每年减少购买新砂的费用7.5万美元以及排放废砂的费用4.8万美元。加拿大林业和纸浆造纸行业是GNP(Green National Product)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最大的劳动力雇佣部门,1970年起通过立法、技术革新等方法推行清洁生产。自1970年第一个制浆造纸法规实施以来,该行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约20%,污染负荷却减少了。约90%。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一方面重视法规建设,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十分重视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几乎所有成功的案例都需要应用清洁生产新技术。

发达国家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不仅将清洁生产的理念作为企业内部的行为,而且将其扩展到全社会。其表现形式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循环经济(3R:Reuse、Reduce、Recycle)的理念正在通过政府的立法行为而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秩序,设立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强制性地推广清洁生产的理念,一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可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这样,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名义下,技术落后、仍在走着“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尽管发达国家在过去也走过这样的路。

在欧洲,德国于1991年和1996年先后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法国制定法令规定到2003年必须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荷兰和丹麦提出废弃物循环使用率到2000年分别达到60%和50%的目标;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对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为此,欧洲设计了一组包装回收象征性标记,包括“可以重复周转再用的”、“可以回收再生(再循环)的”、“使用再生材料超过50%的”标记和绿色标记等。

日本政府从1990年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的建设,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确立了促进汽车及家电等的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提供等体系。1993年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循环政策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2000年,日本制定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以及《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绿色采购法》等,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弃物的产生以及不正当处理的措施。因此,2000年被定位为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元年”。2002年,日本又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具有最先进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的国家。在此基础上,政府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

日本政府认为,相对于日本的资源总投入量(大约21亿t/a),循环利用量(大约2亿t/a)仍处于较低水平,只占大约10%,说明日本已形成了资源浪费型的社会经济结构。为此,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国家、国民、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事业者、地方政府等采取切实执行有关法律的措施,在2010年达成以下预定目标:①资源生产率与2000年相比提高40%;②资源的循环的利用率与2000年相比提高40%;③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与2000年相比减少50%;④每个人排放的垃圾量与2000年相比减少20%;⑤循环型社会商务市场提高到1997年的2倍。日本的目标是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逐步走向“循环型社会”。

日本政府试图通过以引导为主的方式,也就是说使环境保护行动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信誉和评价,而不是强制的方式,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许多日本企业开发了支持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贸易壁垒作技术储备。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加大了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开发力度,这些动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国政府以及企业关注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长期以来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生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人员交流等方式帮助建立了26个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的工厂也采取了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清洁生产工艺,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清洁生产的发展。例如,P.T.Pacific Indomas Plastic Indonesia是道尔化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工厂,于1993年正式投产。该厂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清洁生产技术,由于当地水价很高,该厂使用密闭冷却回收系统,只补充很少量的水,从而节省了水费;该厂的聚合反应过程采用减少稀释、回收浓稠有机蒸气工艺也可以节省很多费用;在所有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均通过加热器燃烧回收热值。

五、国内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搞得最好的发展中国家,1980年我国的清洁生产开始萌芽,1992年在第一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中国提出了“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推广和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3年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实施以来,重点在组织机构、宣传培训、清洁生产审核示范以及政策研究等能力建设方面开展了清洁生产的推动工作,实施了一批中美、中加、中挪、亚行等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1995年,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清洁生产中心。

中国在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示范企业的作用,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启动了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立了400多个清洁生产示范、试点企业,涉及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医药、采矿、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及交通等行业,减少了约20%的污染物排放,数百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清洁生产工作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要求“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我国今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和措施,指出“清洁生产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与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步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不仅倡导企业自觉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而且规定对严重影响环境的企业要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6年?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八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和发布,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赋予环保部门有关职责,从环保角度出发,引导和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需要;是环保工作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推动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加强污染全过程控制的需要。

生态工业园模式是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企业间协作以增强产业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在我国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这种模式通过园内企业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确立了八大示范区。

但是,我国清洁生产的推行还存在着不少障碍,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推行清洁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①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外延、轻内涵,重治标、轻治本,观念上还没有转到从源头抓起,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的清洁生产上来;②已经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清洁生产审核阶段,重点放在无费和低费方案,尚没有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相结合,清洁生产的目标没有实现:③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尤其是缺少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④缺乏清洁生产的投、融资渠道,清洁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⑤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不畅,缺乏企业寻找清洁生产技术的正常渠道;⑥环境保护执法不严。面对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并存的是我国工业技术普遍的落后及其所导致的资源效率低下。2003年中国的GDP产出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却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我国创造1万美元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5倍,水耗高8~20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因此,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厉行节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中国,鉴于科技进步对于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国家“十五”863计划于2001年首次将清洁生产技术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在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共启动了10余项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课题。清洁生产技术专题的各个课题已经在铬化工、制革、造纸、制糖、石油化工、磷化工、印染、发酵工业以及稀土冶金工业等行业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清洁生产的若干平台技术和一系列关键技术,许多技术已经产业化。例如,铬化工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创性成果已经形成了真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生产技术平台,并建成了l万t规模的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与周边产业互动,形成了高效的物质链和能量链、一个生态工业园的雏形正在项目示范区出现。皮革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已经完成无铬制革技术、高吸收铬鞣技术、高吸收皮革染色加脂技术、准备工段的生化处理技术等4项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开发了4类(7种)支撑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的新型化工/生化助剂,在11个不同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的制革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新技术的中试和工业性实验。此外,依托磷酸二铵尾气净化;联产磷酸一铵清洁生产技术成果的年产20万tMAP工程已经在贵州完成了试车投产;依托酒精清洁生产技术成果的万吨级规模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装置已经在安徽建成,并正在推动32万t级装置的建设;利用冶炼厂尾气中乙烯制丙醛的清洁生产技术已经在新疆建成年产700 t丙醛中试装置。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界面需要共性技术平台或普适性技术,我国目前正在探讨的平台技术包括:亚融盐技术、超临界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绿色化工中间体应用技术、器件和流程的微型化技术、反应条件的温和化技术等等。今后清洁生产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是:能够解决量大面广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清洁生产技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国特有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和替代技术,对于国家在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提供支撑的技术。重点支持的行业仍然是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尤其应该关注传统产业的技术和设备革新或改造,应该把应用创新科技成果的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兼顾工业以外的行业,如建筑业、农业、交通业等。

由于清洁生产涉及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在技术上具有多样和复杂性。目前国际上共同的发展趋势是: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潜力分析 篇3

关键词:印染;清洁生产;潜力

中图分类号:X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75-02

1  背景概述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核、筛选,并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环境战略[1,2]。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3]。

清洁生产是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防治战略,2006年10月1日《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标准(编号:HJ/T185-2006)正式实施[4],为棉印染企业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规定纺织印染行业企业需要于2014年底前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且每隔五年进行一次清洁生产审核工作[5]。

目前大部分印染企业已经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但其中多数企业仅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中的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仅少数企业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及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这说明多数企业还存在很大清洁生产潜力[6]。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存在几大难题:

一是印染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

二是以湿态加工工艺为主,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染料、助剂等;

三是能耗高,单位产品能耗经常作为清洁生产的标准之一。

实际上此三点并非独立存在,大量使用染料、助剂不可避免的造成废水处理难度高,这也就增加了能耗及物耗。

本文将结合染整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环保政策介绍印染行业现状,分析印染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实例指出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潜力,为印染企业及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做一定的参考。

2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清洁生产审核思路中提出要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和提出预防或减少污染产生的方案,任何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都可以抽象成八方面,如图1所示,即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等六方面的输入,得出产品和废物的输出。因此欲探究清洁生产的潜力,就要从这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印染行业也是如此。

2.1  原辅材料和能源

目前国内缺乏高质量的环保助剂[7],《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2012)中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新建印染企业禁止检出苯胺、六价铬等物质。2015年3月及6月环保部相继两次公布该标准的修改单,其中与原辅材料及能源相关的修改是:暂缓执行GB 4287-2012中表2和表3的苯胺类、六价铬排放控制要求,暂缓期内苯胺类、六价铬执行表1相关要求。

可以看出,国家鼓励杜绝使用苯胺类染料及助剂,但现阶段立刻淘汰该类染料及助剂,条件尚不成熟。尽管如此,企业应在暂缓期内利用清洁生产的机会及时淘汰不符要求的染料及助剂,用环保型染料及助剂替换,以达到标准。

2.2  技术工艺

技术工艺改造是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同时也最具挖掘潜力的点[8]。技术工艺的革新需企业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师深入挖掘,此时处于工艺一线的员工具有丰富的经验,往往对企业工艺运行存在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在清洁生产审核中收集一线员工的建议至关重要。

2.3  设  备

除了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的设备名录,对一些效率低,操作不便,维护费用高,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的设备进行淘汰更换。标准里就要求使用先进的间歇式染色设备以及高效水洗设备。

2.4  过程控制

印染企业一般有几条生产线,因此过程控制尤其重要。只有对公司生产全过程的每隔阶段均有效的控制,不仅能确保各项环保指标达到标准,更能将企业的清洁生产深层潜力挖掘出来,焕发企业的活力。

2.5  产  品

产品本身决定了生产过程,同时产品性能、种类的变化往往要求生产过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也会影响到废物的种类和数量。

印染企业一般产量大,产品的包装方式和用材、体积大小、报废后的处置方式以及产品储运和搬运过程等,都是清洁生产潜力的挖掘点。

2.6  管  理

印染企业生产线长,员工多,废弃物种类多而复杂,我国目前大部分印染企业的管理现状和水平,是导致物料、能源的浪费和废物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9]。

通过组织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可把环境管理融于组织全面管理之中。

2.7  员  工

员工素养的提高和积极性的激励也是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废物产生的重要因素。印染行业生产线固定,员工重复劳动,易产生惰性。

因此印染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或激励政策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以及积极性,进而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

2.8  废  物

以上七点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企业的废物产生量,做到了“节流”。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如果可以将废物资源化则做到了“开源”。印染行业污水量大,处理难度高。

若能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回收利用,不仅能减少企业的用水量、污水量,更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0]。

3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方案实例

A厂属于传统的中小型印染加工企业,在清洁审核前有生产能力均为600 kg以下的数台常温染涤染色机,因生产能力不匹配,易造成色差,影响产品质量。

清洁生产审核小组讨论发现,企业设备是清洁生产的潜力挖掘点,因此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购买了两台800 kg的染色机,配合染棉的大车生产,解决了设备之间匹配不合理的问题。该方案实施后,染涤设备单台生产能力增大,染同批次的坯布开机数量减少,新购设备较先进,物耗能耗均减小,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B厂为中型纺织印染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大,生产线较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发现企业因生产规模较大,用水量较多,同时导致废水量较多,产品单耗与清洁生产标准对比严重不达标。

因此如何减少废水量是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的主要挖掘点。

审核小组在考察国内外企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企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中水的高费方案,即新增一座污水站对染色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水再回用于企业的纺纱及染色工序,这样一是减少了企业的新鲜水使用量,二是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尽管短期内方案并不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降低了企业的能耗、物耗及单耗,达到了清洁生产标准的要求,为当地环境保护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结  语

印染行业是一个工序相对复杂、污染严重的行业,但依照清洁生产的原理可找出每个企业的清洁生产潜力,进而通过相应的方案来改善企业的各项指标。相信印染行业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后,多数企业能够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慎林,毅红,中平.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Fresner, J., Cleaner production as a means for effective environmen

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998,6(3): 171-179.

[3] 林琳.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重点任务[J].印染,2008, 34(2): 40-43.

[4] 杨爱民.《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解读[J].印染,2007,33(3):

36-39.

[5] 毕琴,赵玉明,徐雨芳.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环   境科技,2012,25(2):66-68.

[6] 蔡继权, 国内外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0,9:

005.

[7] 杨爱民.纺织企业清洁生产要素分析[J].印染,2005,31(15):39-41.

[8] 王建庆,毛志平,李戎.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现状及展望[J].印染,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4

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保护战略的重大转折就是实施污染预防, 推行清洁生产。我国在21世纪议程和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中都明确将清洁生产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对策和措施。其基本思想就是污染预防, 它着眼于生产发展全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 不仅注意生产过程自身, 而且对产品 (包括服务) 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理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统筹考虑, 因而它对深化环境污染防治, 转变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清洁生产的含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概括为: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预防的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

“污染预防”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 持续改进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灵魂。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个持续改进、永不间断的过程。清洁生产所强调的是:避免污染的产生, 尽可能在生产发展全过程中减少废物要比污染产生后运用多种治理技术更为可取。因此, 为了有效地减少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需要把传统侧重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污染的重心向源头去削减污染。面向污染预防的环境污染防治战略对策体系的优先顺序是:

(1) 首先在污染产生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物。

(2) 对未能削减的废物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

(3) 采取适当的污染治理技术完成进入环境前的污染削减。

(4) 对残留的废物或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置、排放。

2 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

就工业生产来说, 清洁生产是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实施的污染预防对策措施。开展清洁生产需要针对每个企业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实施。下面将就清洁生产技术在石化公司炼油厂生产工艺中的运用作一介绍。

2.1 清洁的生产过程

对于一个生产过程系统, 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途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1) 原材料 (包括能源) 有效使用和替代

原材料使用环节实施清洁生产的内容可包括以无毒、无害或少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改变原料配比或降低其使用量;保证或提高原料的质量、进行原料的加工, 减少对产品的无用成分。

原油为炼油企业最主要的原料。原油中水含量越少, 在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水越少。渣油中硫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原油中的硫含量, 一部分渣油作为锅炉和加热炉的燃料, 渣油中硫含量低,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才能达标排放。

(2) 改革工艺和设备

包括:简化流程、减化工序和所用设备, 使工艺过程易于连续操作, 减少开车、停车次数, 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单套设备的生产能力, 装置大型化, 强化生产过程;优化工艺条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开发新工艺、新设备。

(3) 改进运行操作管理

推行清洁生产时常把改进操作加强管理作为一项最优先考虑的清洁生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改进物料储存方法、加强物料管理;岗位操作人员认真巡检, 消除物料的跑冒滴漏;保证设备完好等。

(4) 产品改革替代

清洁产品是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它包括改革产品体系, 产品报废的回用, 再生, 产品替代、再设计等方面。例如, 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 无汞电池的设计制造。

(5) 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通常包括将废物、废热回收作为能量;将流失的原料、产品回收, 返回主体流程之中使用;将回收的废物分解处理成原料或原料组分, 复用于生产流程中。组织闭路用水循环或一水多用等。此外, 在一定情况下, 还可考虑将废物收集, 作为企业自身或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 加工成其他产品。从清洁生产的优先顺序看, 对于废物首先应将其尽可能消灭在自身生产过程中, 使投入的资源、能源充分利用。

2.2 清洁的产品

清洁产品, 要从产品及其设计抓起, 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将环境因素预防性地纳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中。通过开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生态产品的设计, 是推动清洁生产向纵深发展的极其重要方面。

3 清洁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改进、永不间断的过程。炼油厂用水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用水、锅炉软化水和脱盐水、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生活用水和外施工单位用水。

(1) 生产工艺过程的用水与节水。工艺生产过程的用水主要包括生产成品或半成品进行高温加热时所消耗的直冷水、主要动力锅炉、余热锅炉蒸汽的耗水、电脱盐用水、工艺注水、机泵冷却水、清罐用水等。为了降低新鲜水的消耗, 一方面需要改革生产工艺, 如增大油品加氢处理力度, 采用管壳式表面冷却器代替大气冷却器, 以真空泵代替蒸汽或采用重沸器代替直接蒸汽汽提;用空气冷却取代水冷却等压缩用水量;取消机泵等的直流冷却用水。

(2) 锅炉软化水和脱盐水的用水与节水。在炼油厂消耗的新鲜水中, 设备软化水和脱盐水占有的比例较大, 主要用于动力锅炉和余热锅炉自产蒸汽。通过加强管理, 提高制水效率, 将会大大降低锅炉排污水量, 提高蒸汽凝结水回收率, 同时也可节约新鲜水和能源。

(3) 循环冷却系统的用水与节水。炼油厂循环冷却系统的新鲜水消耗量占企业新鲜用水量的1/3左右, 主要是循环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浓缩倍数偏低、新鲜水补充量和排污量较大。如果通过选用新技术提高浓缩倍数和开展循环水排污回用技术可解决这一问题。另外, 对冷却设备到期及时更换, 提高水冷器的质量, 避免漏油问题, 可大大提高循环水水质, 减少补水水量。采用先进的冷却器输水器, 降低排水量。

(4) 开展污水深度处理, 作为循环系统补充水。炼油厂是一个用水大户, 如果在二级生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 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生产装置的循环补充水, 即可以节省新鲜水的补充量, 又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论

通过清洁生产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运用, 让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又获得了环境效益。清洁生产是个持续改进, 永不间断的过程。清洁生产必须纳入到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之中, 常抓不懈, 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清洁生产要发展清洁技术要跟上.中国环境报[J].2007, 6.

[2]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基础知识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8.

电力行业清洁高效生产工作方案 篇5

根据国家和我省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123号),确保电力行业清洁高效生产,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树立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观念,严格按照国家及我省相关产业和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坚持以问题整改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对我省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落后产能实施淘汰或改造,实现电力行业绿色清洁发展。

二、基本要求

(一)全面摸底清查。各市经信委要对辖区内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含自备机组、不含背压机组,下同)展开拉网式检查,确保全覆盖不漏网。针对检查情况,逐台机组、逐个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二)严格环保、节能倒逼机制。坚决关停淘汰环保、节能不达标机组;对因供热需要暂时保留的煤电机组必须实施环保、节能改造,达到环保、节能标准方可运行;对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已覆盖范围内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及时列入当年淘汰计划。

(三)严格落实责任。各市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化解煤电产能过剩文件精神,严格执行环保、节能标准,努力攻坚克难,做好整改落实。杜绝推诿扯皮,杜绝敷衍应付,杜绝弄虚作假。

三、工作目标

(一)对因供热需要暂时保留的煤电机组,由各市经信委会同环保局组织本辖区内企业自主实施环保改造,2018年1月1日起,所有运行的煤电机组必须达到环保超低排放要求。

(二)各市必须在2020年底前落实供热替代方案,力争对大机组供热覆盖范围内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全部实施淘汰。

四、工作任务

(一)加大关停力度。对不具备改造条件或经改造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要求的煤电机组,以及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纯凝煤电机组,各市县经信委(局)必须列入2018年关停计划,并上报省相关部门。

(二)科学规划居民供热替代热源。各市新规划的或现有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项目,应以满足热力需求为首要任务,同步加快推进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的替代关停。鼓励热电联产机组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扩大供热范围。以热水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一般按20公里考虑;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一般按10公里考虑。各市县要制定供热替代方案,力争在2020年底前对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覆盖范围内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全部实施关停替代。

(三)合理安排工业用汽用热替代和改造。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工业园区,应尽可能集中规划建设用热工业项目。各市对于现有供工业用汽用热的抽凝热电机组,可通过“上大压小”方式,按照等容量、减煤量替代原则,规划改建超临界及以上参数抽凝热电联产机组。对具备改造条件且运行未满15年的在役煤电机组可进行背压和环保节能改造,达到相关环保节能要求。

(四)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鼓励因地制宜利用余热、余压、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燃气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鼓励采用电采暖、储热等技术实施供热。推广应用工业余热供热、热泵供热等先进供热技术。

(五)做好暂时保留机组环保节能改造。对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暂时不能覆盖、确有用热刚性需求的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的煤电机组,需在2018年1月1日前完成环保节能改造,达到环保节能标准要求。特殊情况,由市经信委会同环保局报当地市政府,提出处置意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辖区内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环保执法,强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对排放不达标、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将企业违法情况和相关处理意见函告同级经信部门。

(二)加大节能执法监管力度。各级节能监察部门要严格辖区内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节能执法,核定其供热供电综合煤耗,对煤耗不达标机组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将企业违法情况和相关处理意见报告同级经信委。

(三)严格执行电力调度计划。省、市经信委要根据环保和节能部门的处理意见,对环保、节能不达标机组不安排其发电量调控目标,不允许参与市场交易。省市电网调度部门不得调运相关机组启动运行,并停止收购其上网电量。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6

北方山区马铃薯、胡萝卜、大白菜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土地面积有限,无法倒茬,致使土传病害逐渐加重,加之生产管理不善,肥料使用不科学等因素,导致作物抗病能力减弱。农药、化肥投入越来越大,用药频次也日益增加,陷入发病与用药、用肥增加的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品质的提高。如何防治马铃薯、胡萝卜、大白菜等规模化菜地土壤退化与连作病害问题,已成为当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在蔬菜生产中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主要通过引进土壤调理剂和氨基酸叶面肥,结合不同作物需肥特点,优化施肥配方,建立绿色施肥技术体系,并进行农产品废物资源化利用。同时结合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建立起一整套能够迅速修复障碍土壤,提高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体系。

一、绿色施肥健康调控技术体系

针对不同蔬菜的代表性连作土壤健康质量特征,研发新型功能性土壤健康调理剂及其常规肥料配套施用技术,建立克服蔬菜连作病害的绿色营养调控技术并进行示范性推广。具体途径是通过绿色营养性土壤和植物健康调理剂与化肥、有机肥的合理配施,增强土壤生态系统和植物的健康程度,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根据叶菜类、茄果类和根菜类作物的不同需肥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肥料的配比,通过固体调理与叶面调理相结合的方式,使化肥的利用率提高15%~20%以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20%~30%,蔬菜增产20%以上,连作病害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对该地区马铃薯和胡萝卜主产区的绿色施肥技术应用推广研究表明,马铃薯绿色施肥模式下平均亩增产445.6公斤,增产率16.9%,平均亩增效益538元,发病率比常规施肥降低10.7%;胡萝卜绿色施肥模式下平均亩增产545.9公斤,增产率17.4%,平均亩增效益878.4元,发病率比常规施肥降低3%。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蔬菜生产过程中的蔬菜下脚料、藤蔓、秸秆、食用菌菌渣进行无害化处理,还田再利用。可将有机园内产生的蔬菜下脚料等废弃物收集起来,先置于发酵池中,投加发酵菌种,发酵后的液态产物直接作为液态肥还田,固态产物进行集中堆沤处理,为农区提供有机肥,这样就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避免了其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转变成有机肥直接还田,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具有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三、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在种植区内还可以建立生态隔离带,如防护林、生态沟、渠塘等,沟内建拦水节制闸坝、透水坝,利用透水坝减慢水在沟渠内的流动速度,使得水体内的氮磷元素被沟渠内的水生蔬菜吸收,达到了资源化的再利用,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常用的水生种植生物有茭白、西洋菜、鸢尾、水芹、菖蒲等。

通过绿色健康施肥调控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农药化肥的减量化施用,降低了土壤中化肥的残留,改善了土壤环境,恢复了土壤的生态系统健康,克服了蔬菜连作障碍,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7

1 评价指标

按照清洁生产的原理, 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出发, 针对纺织行业的生产特点, 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四大类: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1]。

1.1 原材料指标

(1) 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2) 生态影响。原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 (3) 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再生的程度。 (4) 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 (5) 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1.2 产品指标

(1) 销售。产品的销售过程, 即从工厂运送到零售商和用户手中的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2) 使用。产品在使用期内使用的消耗品和其他相关产品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3) 寿命优化。在多数情况下产品的寿命是越长越好, 但有时并不尽然。寿命优化就是要使产品的技术寿命、美学寿命和初设寿命处于优化状态。 (4) 报废。产品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3 资源指标

资源指标可以由单位产品的水耗量、能耗量和物耗量来表达。资源消耗量越高, 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1.4 污染物排放指标

污染物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BOD5、CODCr、SS排放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代表着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管理水平。

2 评价等级的划分

清洁生产评价可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两种, 原材料和产品指标在目前的数据下难于量化, 属于定性评价, 因而粗分为3个等级, 即分为高[0, 0.30]、中[0.30, 0.70]、低[0.70, 1.00];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易于量化, 可做定量评价, 因而细分为5个等级。每个分指标的等级分值范围为[0, 1.00], 按基本等量、就近取整的原则划分不同等级, 分为清洁[0, 0.20]、较清洁[0.20, 0.40]、一般[0.40, 0.60]、较差[0.60, 0.80]、很差[0.80, 1.00]。

3 评价方法及权重的确定[2,3,4,5]

清洁生产评价采用分级对比评价法, 按下列公式计算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分:

其中, E为评价对象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得分;

Ai为评价对象第i种指标的清洁生产水平得分;

Wi为评价对象第i种指标的权重。

各大类指标包含若干分指标, 指标体系权重值总和为100, 各指标权重值代表其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指标在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为保证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在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过程中采用了专家调查打分法, 主要从原材料、产品、资源、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打分。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评价方法, 总体评价结果>80, 为清洁生产水平, 70~80为传统先进, 55~70为一般, 40~55为落后, <40为淘汰。

4 纺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应用实例

4.1 企业简介

本案例中的企业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 于2000年6月被批准设立, 注册资本550万美元, 投资总额为770万美元, 占地面积60余亩, 建筑面积15000多m2, 生产厂房面积约为1800 m2。企业主要产品为针织布染色加工, 年生产能力为8000 t, 年产值在5000~8000万元。

该企业拥有全套进口染色机、定型机、电脑对色系统, 还拥有先进的针织平幅缩炼机。企业注重环保生产、清洁生产、文明生产, 在“三废”处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公司拥有先进的印染废水处理设施。既满足了生产用水的质量要求, 又保证了在上级历次的环保检查中都获通过。该企业符合当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和谐的要求。现就该项目, 对其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4.2 指标评价分析

(1) 原材料指标评价。

公司生产用主要原材料为坯布, 存在10%的杂质, 杂质通过精炼工序进入废水, 造成废水COD增加及物料流失。辅料主要为染料、碱及助剂。染料着色率为95%, 部分进入废水中;碱液经过中和后排入污水管网;助剂经反应后, 基本全部进入废水中。因此, 从生产原料上分析该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较高。

(2) 产品指标评价。

企业支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设备工艺水平, 先后购买了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 (J型缸) 、高温高压卷染机 (横开门) 、常温常压卷染机 (平缸) 、高温高压喷射染色机 (O型缸) 、羊毛衫染色机 (缸) 。

企业购买台湾电脑自动滴定机, 其主要作用提高打样对色成功率及提升打样速度。完全以电脑控制系统来控制染化料的滴定, 自动投放及配方数据存储。此外, 企业所有染机的电脑全部集控在中央控制室, 该系统自动控制染机的升降温、出水次数、染机的工艺执行率。染机的电脑配备了触摸屏, 实现工艺参数设置、程序编辑、状态显示、自动记忆曲线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为企业降低了能源, 增创了经济效益。企业染色过程采用高效活性染料, 在所有染料用量中占70%以上, 其着色率大于95%, 降低染料的消耗的同时减少了废水的产生。过程控制计算机化, 便于掌握生产进度原物料成品, 以达有效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 该企业工艺及设备较为先进, 自动化水平较高, 能够针对产能、产品品质进行精确管理。

(3) 资源指标评价。

企业的资源消耗主要为水耗、电耗和蒸汽消耗。

该企业用水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 供水压力为250 kPa, 2009年生产数据显示, 公司全年购入自来水67.69万m3, 其中:主要生产系统用自来水58.214万m3, 辅助生产系统用自来水8.122万m3, 附属生产系统用自来水为1.054万m3, 管网损耗为0.3万m3。公司全年净用河水47.34万m3, 其中主要生产系统耗用河水44.432万m3, 附属系统耗用河水1.488万m3, 损耗河水1.42万m3。

该企业外购电力, 从10 kV电网上购入电量776.62万kW·h, 则企业全年净消费电量为776.62万kW·h, 其中主要生产系统用电量为689.251万kW·h, 辅助生产系统用电量为62.129万kW·h, 附属系统用电量为15.532万kW·h, 损耗电量9.708万kW·h。

根据2009年生产记录, 该企业全年购入蒸汽47535 t, 则净消费量为47535 t, 其中主要生产系统用蒸汽为46346t, 附属系统用蒸汽为951 t, 损耗238 t。

从上述数据可知, 染色布生产中新鲜水满足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中现有印染企业棉、麻、化纤及混纺织物新鲜水取用量≤2.5吨水/百米的要求, 但用水量仍然偏高, 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公司产品结构以厚型织物为主, 其质量要求非常高, 耗水量较大。

(4) 污染物排放指标。

企业产生废水主要为染色排放的染整废水、水膜除尘的水洗水以及生活废水等。公司废水排污口1个, 排水量约为1500 t/d, 废水经预处理达到COD<1000 mg/L后排入污水厂。

企业的废气处理采用水膜除尘, 燃煤蒸汽锅炉产生的SO2、NOx、烟尘等废气经水膜除尘装置后, 通过排气筒排放。企业的固体废弃物若为一般废弃物则燃烧或委外处理, 产生的危险固废一律委外处理。总体来说, 该企业各种废物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4.3 评价结果

综合各项指标评价情况, 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原材料指标为21.7分, 产品指标为12.8分, 资源指标为20分, 污染物排放指标为24.2分, 合计总分为78.7分, 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等级达到传统先进水平, 这说明该企业总体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在资源及污染物排放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5 结论与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从本文所举的案例可看出, 当下的纺织企业在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6~8]。

(1) 资金问题。

由于社会外部缺乏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必要的资金支持及相关经济政策, 大多数中小型纺织厂没有生物处理设施, 只有在一些厂中采用了沉淀或一级处理以减少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和一部分的BOD, 一些中小型纺织厂还采用了化学处理法 (如絮凝) ;一些稍大型的企业即使实施了清洁生产, 也是采用无/低费方案。这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 历史包袱沉重, 经济效益不好, 缺乏资金, 企业有积极性搞清洁生产, 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2) 技术问题。

纺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各种染料等而产生严重污染。目前, 纺织印染企业传统工艺落后,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以硬件投入为主, 对工艺节能减排重视度不高, 大部分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废物也不能很好的回收利用, 技术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实施清洁生产缺乏技术支持。

(3) 市场机制不健全。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 对清洁生产的市场拉动力不够强, 市场驱动机制缺乏。环境污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原因所致, 当一个企业可以随意把废气废物排到企业外部而不加净化处理, 外界没有达标限制, 它不需要相应补偿也可获得额外受益时, 企业当然不愿意增加投资进行污染治理、实施清洁生产的, 从而导致“市场的失效”。目前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 缺乏激励和限制措施, 这是清洁生产不能大范围推广和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5.2 解决对策

(1) 政府采取有效机制。

针对“市场的失效”, 有效的措施是政府行为结合市场手段, 建立有效的竞争环境, 推进清洁生产, 除了方法科学, 技术可行, 操作可行, 效益良好以外, 还要有一套相应的配套政策, 比如应有鼓励节能、降耗减污, 环保指标达标的政策, 此外, 推行清洁生产的资金融资渠道、方式、办法以及动力机制。另外, 政府要帮助企业努力建立起从原料到纺织、印染直至成衣的完整的清洁生产产业链。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今后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把清洁生产放在重要地位。深入贯彻科技创新精神, 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 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 加强产学研合作, 开发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服务。

(3) 加强废物的再循环使用。

纺织生产的清洁化不仅仅要有利于生态环境, 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 还包括废物的再循环使用, 对于有用的资源, 要有充分的回收措施, 比如从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和各种化学溶剂, 采用丝光淡碱在印染废水中回收碱液, 用超滤法在染色废水中回收染料等都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降低废水的色度和化学需氧量 (COD) 、生化需氧量 (BOD) 。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彭林.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 (3) :7 9-8 1.

[3]白保柱, 邓明, 罗涛, 等.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实践[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 24 (5) :36-39.

[4]刘舸, 许冠英.清洁生产评价方法实证研究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 3 (1) :110-113.

[5]张秋根, 王桃云, 熊辉, 等.清洁生产评价方法[J].中华纸业, 2003, 24 (5) :23-2 4.

[6]徐谷仓.加强能源管理, 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一) [J].纺织科技进展, 2008, 4 (2) :32-33.

[7]蔡焕兴.印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探讨[J].染整技术, 2006, 2 (7) :67-69.

浅谈清洁生产在电镀行业中的应用 篇8

1 清洁生产概述

1.1 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措施, 其宗旨是以预防为主为原则, 通过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提高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量,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效益、维护人体健康、降低环境风险的最终目标。主要措施包括, 在生产过程中, 减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淘汰有毒有害的原辅材料, 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于产品,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考虑, 充分减少产品利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污染物的产生量, 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服务过程, 要把环境和生态融入到服务功能的设计和实施中。

清洁生产是在较长的污染预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 也是国内外几十年来的污染预防工作的基本经验的结晶。究其本质, 在于源头消减和污染预防。它不但覆盖第二产业, 同时也覆盖了第一、第三产业。

清洁生产是减少污染物产生、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与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不同, 第一, 清洁生产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第二, 清洁生产把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综合看来, 实施清洁生产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是减少污染物产生、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 实施清洁生产后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量, 可以大大的降低末端治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另外, 清洁生产是当今社会大势所趋, 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地位。

1.2 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

清洁生产审核就是按照预定的程序, 对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服务和管理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找出高能耗、高物耗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环节, 提出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使用、产生, 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量的方案, 进而筛选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清洁生产审核具有系统性、突出预防性、符合经济性、强调持续性、注重可操作性, 是降低环境污染行之有效的手段。

2 电镀工业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电镀工艺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构件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从而起到防止腐蚀, 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美观等作用, 电镀产品应用广泛, 电镀工业己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于电镀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强酸、强碱、重金属溶液, 甚至包括镉、氰化物、铬酐等有毒有害化学品, 在工艺过程中排放了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已成为一个重污染源。

3 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潜力

目前, 国内部分电镀企业已经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 事实表明, 这些实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以后的企业, 削减了大量剧毒的氰化物和难降解的重金属等污染物, 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 国内已经有了较先进的电镀工艺技术, 而且电镀行业存在较多的环境问题, 一是原材料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二是物料流失量较大, 污染严重, 处理费用高;三是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和用水量比较高。综合看来, 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是势在必行。

从我国的电镀行业发展来看, 开展清洁生产, 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生产成本, 其潜力是巨大的, 技术上是可行的, 经济上是合理的。开展清洁生产, 既适应工业应用的要求, 满足人民生活的日常需求, 符合环保的要求, 又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4 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

4.1 改变原料结构

在电镀生产过程中, 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有毒、有害原辅材料, 防止污染物的产生。同时, 要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 避免因使用劣质或假冒的物料而产生的次生污染事故。

4.2 使用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

电镀行业是高耗能产业, 要消耗大量的电能。除此之外, 有些工艺还要使用燃煤锅炉加热, 燃煤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因此, 要尽可能的使用清洁的能源, 采用节能技术。

4.3 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

生产工艺和使用的设备直接影响污染物和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和性质, 因此, 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原辅材料的利用率, 有效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产生的数量, 减轻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污染预防为原则, 利用改变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是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

4.4 加强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注重宣传和培训

科学组织生产调度, 优化管理环节, 搞好末端治理。广泛宣传与对员工进行培训是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一项必要且尤其重要的工作。企业应把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平时的生产中, 致力于转变企业职工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 使企业内部上至管理层下到一线员工, 对清洁生产有正确的认识, 并把清洁生产切实融入到各项生产工作中。

5 结论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 如不妥善处理, 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末端治理的同时, 结合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 综合源头控制、综合利用、末端治理, 及时地把污染物削减在生产过程中, 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电镀清洁生产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冯绍彬等编著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9

关键词: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房地产建筑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崛起、发展,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 我国在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及评价方面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尚未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形成完整的、有效的、合理的规范细则。“清洁生产”是近年来开始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保护环境生产理念, 在房地产行业中将清洁生产理念合理应用到规划、设计、施工、室内装修、物业管理等环节, 最终实现现代建筑的绿色标准, 促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实现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保障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概念

清洁生产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基础上, 在生产中将对自然资源、能源的使用与消耗降低至最低点, 并对周围环境实现有效保护, 从而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目前, 我国环保部引进“清洁生产”理念, 要求各个行业在生产建设中贯彻落实“降耗、减排、节能”目标, 优化资源的开采与使用, 减少生产污物排放量, 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2“清洁生产”在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产业体系, 在房地产行业中运用清洁生产理念既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升企业自身项目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房地产行业的环境污染水平。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来看, 房地产行业从最初的爆发式发展逐渐归于理性发展, 尤其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降耗、减排、节能”的环保建设方向, 要求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必须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秩序。在房地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下, 很多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组织能力, 在建筑项目建设中未对项目选址、施工材料选取以及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从而给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若能够将“清洁生产”引入到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 则可有助于规范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秩序。

3建筑项目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清洁生产”措施

3.1建筑项目前期规划与设计

为了保证房地产项目与周围生态环境相适应,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地区的气候特征、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 切记不可盲目上马各种先进的绿色技术, 或者单纯顾及项目的某一部分而忽略项目整体。

例如:在项目主体朝向、楼距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 这样有助于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源及通风, 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量, 并减少环境的污染;在居住小区项目设计时, 项目的日照时间必须达到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相关标准, 合理利用或者规避冬夏季的日照时间;项目保温材料方面, 在项目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将保温材料应用于关键部位, 尤其对于热量比较大的商场或者工厂, 不使用保温材料还可降低空调的能耗比。

3.2项目“清洁生产”施工措施

1) 优化施工方式。a.项目施工现场推行“文明施工”活动,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施“5S”管理模式, 即:施工的整顿、整理、修养、清洁和清扫, 并在施工中执行目视管理、合理定制机制, 促使项目现场施工逐步规范化、标准化。b.项目施工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现代化标准管理模式, 提升项目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建筑项目混凝土可采取现代化搅拌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构件以及可回收的钢木模板, 采用工厂化生产可降低项目施工材料消耗量;采用现代化的施工工艺, 降低项目施工现场的手工作业及工人劳动强度, 从而缩减项目资金投入量。c.项目模板、钢架拆除时尽量采取技术水平较高的机械化操作, 一方面可最大化缩短项目模板、钢架拆除时间, 并可设置围栏、洒水抑尘等方式消除粉尘, 另一方面可提升拆除后期建筑垃圾的存放、综合利用率。

2) 施工资源节能化。目前, 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大约400亿m2, 预计在2020年可新增300亿m2。若在项目施工中不能有效做好项目节能处理, 则可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 在项目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能源, 则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a.在项目施工材料采购、管理中采取合理的监管措施, 尽量减少材料的包装、操作、搬运等环节的资源消耗, 提升材料的有效利用率;b.项目全部安装节能设备、灯具, 且采取声光传感器控制灯具、节电型施工机械, 可减少电能消耗量;c.加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项目施工现场安装小流量的器具、设备, 尽量收集施工现场的雨水或者施工废水, 从而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减少施工中的用水量;d.在项目施工中, 对于可再生或者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材料尽量回收, 提高原始材料的再次利用率, 另外在施工现场可建立废物回收机制, 对可拆除材料尽量回收或者重复利用, 可减少施工中的材料消耗量, 降低施工中废弃材料的运输、处理费用。

3.3建筑内装修的“清洁生产”

当项目主体施工完成之后将进入到室内装修阶段, 在室内装修环节中“清洁生产”主要涉及材料选择、设备使用以及装修工艺等, 详细“清洁生产”如下所述:1) 装修材料。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内装修中普遍采取精装修方式, 此时项目管理方首先需要检测材料 (如:地板、瓷砖、涂料、粘合剂等) 是否符合环保条件, 严格参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严格检测装修材料是否含有危害人体的有害气体 (如:甲醛、氨、苯等易挥发有机物气体) , 确保装修材料的环保性,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2]。2) 选用节能设备。在建筑项目内装修中需要对室内设备的节能性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涵盖节能灯、节能灶、节能马桶等等, 为客户提供长效的节能效果。3) 采用先进的装修施工工艺, 在室内装修中清洁生产应重点考察装修的通风性、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 以及装修中的节能保温材料使用情况。

3.4物业管理的“清洁生产”

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中需要始终贯彻“清洁生产”理念, 后期物业管理也需要纳入其中。在后期物业管理中, 废弃物管理、处置一直都是管理的难题, 对社区的废弃物尽量实现分类收集、封闭式包装、密闭存放、无污染处理等, 尽量减少灰尘、气味对项目小区污染度, 对物业管理污染物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实现废物循环利用率最大化[3];项目景观绿化设计、施工中, 采用净化处理设备实现水循环利用, 从而减少污水排放量, 道路喷洒、绿化植物浇水尽量采用雨水或者净化污水。

综上所述, 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 “清洁生产”理念主要通过优化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建筑内装修、物业管理等环节, 经科学、理性的环境影响分析后制定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切实落实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促使房地产开发与周围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志强.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3026-3028.

[2]郝大举, 杨娟娟.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要点及方法[J].北方环境, 2010 (4) :253.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篇10

关键词:涂料,环境影响评价,能耗,清洁生产

0 引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各类化工建设项目也随之而增加, 他们中的许多在生产时都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 这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为此, 我国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其做到清洁生产, 来达到从源头阻止污染环境的目的。清洁生产是指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先进的设备, 加强项目管理, 减少排放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面, 就清洁生产分析在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用。

1 项目概况

某化工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防腐涂料7500t, 其中包含水性涂料4355t/a和溶剂型涂料3145t/a, 有些部分溶剂型涂料产品属于高固体份涂料。在这项目里不含树脂的生产过程, 直接外购各类树脂作为原料。

2 清洁生产分析

目前, 国家环保部还没有发布涂料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本文拟从产品先进性、生产工艺与设备水平、物耗能耗水平、污染物产生水平四个方面来对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其中, 物耗能耗水平和污染物产生水平参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2.1 产品先进性

传统的低固含量溶剂型涂料约含50%以上的有机溶剂, 在涂料的制造、施工、干燥、固化成膜过程中, 向大气排放大量的VOC, 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工业和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 防腐涂料逐步向环保、低表面处理要求, 无毒低毒、水性、高固体份、无溶剂等方向发展。

一般固体份在65%~85%的涂料均可称为高固体份涂料, 现已成为涂料工业重要的研究开发方向之一, 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由于其具有优异的使用寿命、耐恶劣腐蚀环境性、抗冲击性、强耐磨性、低温熟化能力、快速施工和符合VOC的释放标准而备受关注。高固体份涂料发展到极致就是无溶剂涂料。

水性涂料的最大特征是以水取代有机溶剂作溶剂, 与溶剂型涂料相比, 不仅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而且从根本上消除了溶剂型涂料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因溶剂挥发而产生的火灾隐患, 也减少了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水性涂料的新产品开发。

为符合当前环保要求, 本项目水性涂料产量占总产量的35.5%, 溶剂型涂料产品的溶剂含量在30%~40%, 部分产品属于高固体份涂料, 符合目前涂料行业先进产品的发展趋势。新研发的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酯自干防腐涂料, 具有省能源、低污染、不含重金属的特点, 其技术含量高, 在我国涂料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耐水性、耐盐雾性能和低VOC含量的特点已经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2.2 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

涂料行业主要生产特点为:产品多品种, 小批量, 在每条生产线上可生产几种产品, 产品生产随市场情况变化较快。这类产品和市场特点, 使得目前溶剂型防腐涂料和水性防腐涂料的生产, 特别是高固体份防腐涂料的生产大多采用间歇式的批次生产方式。

本项目选用生产装置充分考虑了设备的先进性和密闭性, 重点污染的区段单独隔离, 重点治理, 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 改善操作现场工作环境。同时保证生产环节衔接通畅, 并加强生产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制度。

生产工艺和设备方面的清洁生产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设备布局根据产品合理分类, 生产中尽量做到一段时间内某种产品在生产线上的专用生产, 提高设备利用率, 这样可避免频繁更换产品、清洗设备而造成的溶剂浪费和大量清洗废水的产生。

(2) 采用变频调速分散机进行物料分散, 有利于生产过程的操作和安全节能。

(3) 选择目前涂料行业研磨效率相对较高的新型卧式砂磨机, 研磨过程密闭性较好, 可连续研磨, 溶剂不会挥发, 生产效率高。含难分散颜料 (如炭黑、铁蓝等) 的高粘度漆浆采用三辊机研磨。

(4) 生产线尽可能做到密闭生产, 并利用位差自流, 节省能源。

(5) 物料计量采用感应式计量和称量计量;配料和分散研磨工序选择相对独立的空间, 并设置必要的隔离和引风收集设施, 在砂磨机出料口设置引风收集设施, 以减少溶剂挥发对环境的污染。

(6) 溶剂型涂料设备清洗产生的废溶剂用溶剂回收机净化后可重新使用, 处理产生的残渣也可回用于生产。

2.3 物耗能耗及污染物水平

2.3.1 评价指标体系

本评价参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 (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指标, 对本项目的能耗物耗水平及污染物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首先就该指标体系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1) 在指标体系中, 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代表了行业清洁生产的平均先进水平。

(2) 溶剂型涂料的新鲜水消耗是指生产工艺用水 (其中包括循环冷却水的新鲜水补充水) 和车间清洁用水 (不包括生活用水) 。

(3) 水性涂料的新鲜水消耗包括生产工艺用水和车间清洁用水, 不包括原料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相关数据。

(4) 指标体系中, 污染物产生指标中的废水COD浓度是指废水经末端处理之后外排口的数据, 废气浓度是指生产现场环境的相关数据。由于本项目废水排入规划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因此不适用于该项指标。环境影响评价不涉及生产现场环境废气污染物浓度, 因此不考虑该项指标。

(5) 指标体系中的产品特征指标和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的考核内容都需要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才能进行评价, 因此在目前环评阶段暂时不作考虑。

(6) 该指标体系适用于以树脂为原料生产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溶剂型涂料的企业, 其中各项指标的评价均不涉及树脂的生产。

2.3.2 物耗能耗及污染物水平

1) 溶剂型涂料

(1) 原材料消耗

本项目溶剂型涂料原材料消耗量为1.006t/t产品, 低于评价基准值 (1.015) 。

(2) 新鲜水消耗

本项目溶剂型涂料新鲜水消耗量为3.4m3/d, 折合0.18t/t产品, 低于评价基准值 (0.20) 。

(3) 废水量

本项目溶剂型涂料废水量为2.3m3/d, 折合0.12t/t产品, 低于评价基准值 (0.15) 。

2) 水性涂料

(1) 原材料消耗

本项目水性涂料原材料消耗量为1.0004t/t产品, 低于评价基准值 (1.015) 。

(2) 新鲜水消耗

本项目水性涂料新鲜水消耗量为2.7m3/d, 折合0.254t/t产品, 低于评价基准值 (0.35) 。

(3) 废水量

本项目水性涂料废水量为2.1m3/d, 折合0.2t/t产品, 低于评价基准值 (0.25) 。

综上所述, 本项目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的原材料消耗量、新鲜水消耗量、废水量均低于清洁生产评价基准值, 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 高于行业清洁生产的平均先进水平。

2.3.3 节能措施

(1) 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尽量选用低能耗、高效率、技术先进、材料优良、结构合理、强度高、寿命长的节能型机电设备。

(2) 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供电方式, 在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供电线路;在配电室设置无功功率补偿柜, 以减少无功功率。

(3) 冷却水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对水的消耗。

(4) 合理选择车间的平面尺寸和高度, 最大限度地节省建筑空间, 按建筑功能的需要, 把空间分隔开, 每个空间供热系统可单独控制。在大车间内还可设置小操作间。大车间与小操作间两种设计温度, 以求能量的节省。

(5)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原则进行节能设计。改善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提高供暖通风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 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 且对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进行控制, 窗户采用节能玻璃。

(6) 对企业员工进行节水、节电、节能教育, 制定有效可行的节水、节电、节能管理规章制度, 必要时用经济手段进行控制。

(7) 采用树脂溶液湿润后加入颜料、填料的工艺, 并加入分散剂, 可大大降低水电消耗, 且减少除尘设施的电能消耗。

2.3.4 污染物控制措施

传统涂料工业的环保问题有以下特点:

(1) 涂料生产设备通用性较强, 很多品种都是在同一设备中采用不同的原料按不同的配比和不同的操作技术制成的, 采用间歇式生产, 设备清洗比较频繁;另一方面, 传统工艺装备和生产自动化水平比较低, 投料方式比较落后, 物料的挥发和流失较为普遍。这是涂料行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2) 涂料工业除了某些基本原料的制备以外, 在成品漆生产过程中, 一般很少或没有副产品产生。与其他化学工业相比, 涂料工业产生的“三废”量比较少。

针对传统涂料工业的以上特点, 本项目拟采用加强管理、改进设备等措施, 实现清洁生产。具体措施如下:

(1) 对溶剂废气进行收集, 并安装废气吸附净化装置, 减少了溶剂废气排放量。

(2) 加强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跑冒滴漏, 设备和管线布置合理, 采用质量较好的管材、管件, 从而减少了物耗。

(3) 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减少设备清洗频次, 使废水量减少。

(4) 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生产效率较高的设备, 既节能, 又减少了物料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

(5) 做好厂区绿化工作, 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并可起到防尘、降噪等作用, 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20%。

2.4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 本项目在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物耗及能耗水平、污染物产生水平等方面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2.5 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的建议

(1) 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减少粉状颜料的使用量, 尽量使用色浆, 减少染料尘的排放量。

(3) 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3 结语

从上文的涂料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可知, 该项目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对环境影响较少。因此清洁生产评价能使涂料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更绿色高效, 让常规环境影响评价只评估生产排放得到了补充, 增加生产过程减排的环节, 能使涂料建设项目做到真正的绿色生产。

参考文献

[1]王黎伟, 等.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 2007 (06) .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方案浅析 篇11

清洁生产是在回顾和总结工业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的关于产品和生产过程预防污染的一种全新战略, 2002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一直倍受广泛关注和重视。其实质是把污染预防的综合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中, 从而从污染产生源开始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它综合考虑了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境风险 (资源和环境容量) 、成本和经济效益, 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要想基本实现工业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必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近年来电镀行业发展较快,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转变思路, 以“源头削减, 预防为主”代替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思路去实行清洁生产, 是当前电镀行业削减污染物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不仅联系到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 更关系到全社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针对生产全过程, 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清洁生产目标, 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采取改造、替代、淘汰和科学管理等方法, 谋求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 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最终目的。

2 电镀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世界制造业与加工业, 尤其是加工业的中心正在向我国转移, 电镀技术作为传统工业中的重要角色, 在电子元器件、五金制品、塑胶制品及其他装饰品的制造和加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的电镀加工基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及广东周边部分省市, 部分电镀企业规模小, 厂点分散, 专业化程度低,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电镀企业的总数达6000余家, 由于电镀企业属于“双有企业”, 即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原料, 且使用的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 电镀生产所排放废水毒性高、且量大, 同时水、电等资源、能源消耗也大。因此, 电镀行业是需要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行业之一。我国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相对较早, 已出台相关的《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以指导全国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发展。

3 电镀行业常见问题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旨在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最少的污染完成环保产品的制造, 文章运用清洁生产审核中“3W分析法” (3W即Where、Why、What) 和“平衡分析法”, 从产品、原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过程控制、设备、管理、员工、废弃物对9家不同规模、镀种的电镀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与分析, 归纳了以下主要常见问题:

3.1 原辅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

(1) 多数电镀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到高磷除油剂, 使用高浓度酸液进行退镀, 部分企业使用氰化物镀铜; (2) 部分企业工件烘干方式使用柴油烤炉烘干。

3.2 技术工艺方面

(1) 部分企业仍采用氰化物预镀铜的电镀工艺; (2) 部分企业电镀后处理钝化过程采用铬酸盐钝化工艺; (3) 在清洗方式方面, 多数企业可做到二级以上逆流清洗, 但部分生产车间使用单槽清洗, 导致废水产生量大。

3.3 设备方面

(1) 部分车间的设备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 造成部分排污及损失; (2) 小型电镀企业多数存在挂具选购不合理的情况, 未能根据工件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挂具, 最大限度地减少带出液;同时挂具出现破损情况时未得到及时更换; (3) 个别企业电镀电源仍使用硅整流器。

3.4 过程控制方面

(1) 手动生产线车间作业时未延长滴液时间, 造成镀液和清洗水滴落车间地面, 造成带出液损失, 同时导致车间地面积水; (2) 小型电镀企业镀液的调配、用水量的控制常根据作业人员经验控制, 会导致人为误差, 从而加大了退镀的工件数, 造成环境污染。

3.5 产品方面

多数电镀企业产品设计合理, 对镀件进行镀前的一般性质量检验, 个别企业未考虑到充分利用资源的利用率。

3.6 废弃物方面

(1) 多数车间未考虑清洗水在线循环利用, 而将部分水质达到回用要求的清洗水排至废水处理设施处理, 加大了废水的产生量; (2) 个别小型电镀企业未考虑在主要镀后设回收装置, 而是排至污水处理设施, 从而加大了污染负荷; (3) 部分企业未能对末端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

3.7 管理和员工方面

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文化水平影响了整个作业过程, 部分车间未重视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以及清洁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

4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文章通过对9家电镀企业的实地考察和走访, 根据清洁生产“源头削减、预防为主”的创新思路, 提出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 形成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4.1 镀前处理单元常用的清洁生产方案

(1) 采用机械法去除氧化膜 (如喷砂、磨抛光) ; (2) 零件需用溶剂清洗, 则选择低毒或无毒溶剂; (3) 用水基清洗剂代替溶剂脱脂; (4) 采用油分离器或过滤装置, 循环利用清洗液; (5) 酸洗液复用于化学脱脂清洗水的处理; (6) 使用逆流清洁模式 (如先用旧的清洗液洗, 最后用干净的新清洗液洗) ; (7) 定期分析调整化学除油液和电解除油液; (8) 定期清除溶液中杂物。

4.2 电镀单元常用的清洁生产方案

(1) 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 (2) 镀锌采用低铬或无铬钝化工艺代替六价铬钝化; (3) 采用节能设备, 如高频开关电源; (4) 手工操作线上安装滴控架, 自动生产线设置好滴控时间 (5-10秒) 即可, 以便减少带出液的损失; (5) 尽可能采用浸塑挂具, 并经常检查电镀挂具是否有绝缘层起皮或裂纹, 否则它可能造成带出液增加; (6) 在镀槽连接处安装导流板, 避免溶液遗洒到地面; (7) 镀液采用连续过滤; (8) 用无油压缩空气搅拌; (9) 定期用小电流电解, 去除重金属杂质, 延长溶液寿命; (10) 及时清除掉入镀槽中的工件;11采用纯度高的阳极并加阳极袋。

4.3 镀后单元常用的清洁生产方案

(1) 镀锌低铬钝化; (2) 三价铬钝化; (3) 铝合金的三价铬和无铬氧化。

4.4 其他管理类的清洁生产方案

(1) 建立健全有考核指标的岗位责任制与管理制度; (2)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 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 有完整的生产记录和原材料消耗统计; (4) 指定专人负责配制并维护溶液; (5) 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 (6) 原材料进厂必须检验, 以保证产品质量; (7) 根据工艺确定清洗方式, 节约用水; (8) 加强设备维护, 杜绝跑、冒、滴、漏; (9) 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 (10) 生产现场环境清洁、整洁, 管理有序, 危险品有明显标识。

5 结束语

文章提出的多项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9家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以及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 选择合适的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实施, 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运行管理中。通过分析和总结方案的实施成果, 达到了预期的效益, 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

摘要:根据清洁生产“源头削减、预防为主”的创新思路, 结合9家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际, 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清洁生产目标为出发点, 归纳了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以作为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1]赵玉明.清洁生产[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1]赵玉明.清洁生产[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国门大学下一篇:eM-p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