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2024-08-21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共12篇)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1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电网主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城市发展用电需求,已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并对变电设备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管理

0前言

供电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强设备检修,做好电力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保证供电可靠性,满足工业用电及居民用电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城市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电视等家电越来越普遍,人们的用电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应做好设备检修工作,保持设备运行的良好状态,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状态检修技术检查变电设备,可有效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有利于实现提高变电设备可靠性,是安全供电的重要保障。

1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

1.1状态监测技术

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可分为几种,包括状态监测技术、状态预测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等。采用状态监测技术检测电力变电设备,不仅可以进行在线监测,还可以进行定期解体点检,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全面监测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指的是用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电力变电的分散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反应各系统中的设备状态参数及使用情况,实现对设备的全面监控,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定期解体点检指的是当设备处于停运、运行低谷、检修等状态时,根据相关的工艺要求和检修标准,解体设备,掌握设备使用情况,找出设备异常原因;离线监测指的是采用超声波检漏仪、油液分析仪及振动检测仪等,对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监测,提取运行参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1.2状态预测技术

状态预测指的是根据供电需求及设备运行状态,预报设备状态特征向量,从而设定出设备状态异常时的报警阀值,实现对设备运行的实时检测,并对设备运行状态走向做出预测。状态预测模型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建立在BP神经网络上,另一种建立在灰色系统理论上。前者用于状态预测时,拟合精度较好,适用性广,泛化能力强,有超强的信息数据挖掘能力和处理能力,可反映环境变化情况,容错能力高,是变电设备常见的状态预测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后者短期预测效果较好,不会导致机械磨损,常用于断路器设备检测。两种状态预测模型各有优劣,相对来说,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优点更加突出。

1.3故障诊断技术

变电设备常见的状态故障诊断技术可分为两种,分别为综合法和比较法。系统故障常采用综合法诊断,在进行诊断前,需要先收集相关数据,可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收集数据,包括变压器负荷情况、油色谱、绝缘情况及运行温度等,还有设备开关监测数据、离线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完成数据采集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专家系统匹配,获得最终的诊断结论。智能诊断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包括人工神经网络诊断系统和知识诊断系统。机电设备或发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常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诊断系统进行诊断,而变电设备发生故障时,主要采用智能系统进行诊断。比较法指的是通过污染诊断、噪音诊断、震动诊断及射线诊断等诊断技术,获得诊断结果,将诊断数据与往年的诊断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则说明设备状态正常,无故障或缺陷;将诊断结果与相同型号的设备对比,如果运行条件和运行环境相同,两者出现差异,则说明该设备运行状态异常。这是一种传统的设备诊断技术,也是对设备进行的最基本的诊断,其结果准确性较低。

1.4检修技术结构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结构有三种,分别为感知层结构、网络层结构及应用层结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及监测系统在状态检修时,必须掌握电气信息,如变电设备的电压及电流等,并通过状态检修技术进行结构感知,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进行数据连接和数据储存,这就是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结构中的感知层。网络层组成部分包括光端及光缆,可进行分级控制,不同的主机,处理的信息也不同,主站也可处理不同的信息,这有别于传统的数据传递,不具单一性。网络层特有的提取功能和存储功能对于设备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修技术应用层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通过监测和传感器等装置,获得检修数据,并评价数据的可靠程度,然后再制定检修对策;

第二,若振动传感装置为二次侧或一次侧传感器,当运行环境不稳定时,外部接线有可能会出现震动现象,从而导致变电设备引线振动。此时,可通过其他设备的振动情况判断运行状态;

第三,采用传感器检测时,若周围的温湿度变化较大,需重复取值,反复分析所得数据,尽量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比以往的检测数据,从而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第四,当设备出现局部放电或漏油等现象时,油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并产生气体,监测结果应与流量传感器及液面传感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确保监测可靠性。

2 如何加强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管理

2.1 提高对状态检修技术的认识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应充分认识状态检修技术,发挥检修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作用。如果检修人员对于检修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则会认为延长检修期可以相应地减少工作时间,而减少变电设备停电次数,就可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的安全性,这样的想法不仅片面,而且肤浅。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检修人员对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状态检修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因此,应提高检修人员对状态检修工作的认识,强化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检修管理,制定完善的检修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检修工作,,确保状态检修的有效性。

2.2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

根据以往的检修经验来看,不管是事后检修,还是事前预防性检修,其可靠性都与检修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状态检修时,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对状态检修结果产生影响。检修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确保状态检修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状态检修技术管理相对于其他管理工作来说,薄弱环节更多,管理难度更大。例如,在基础管理方面,设备试验记录、检修记录、运行记录及档案记录不完整,存在资料丢、记录不清等情况,没有充分利用历史记录改进状态检修技术管理工作,能提供的信息也十分有限,这对检修管理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很多检修人员并未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不会灵活变动,拘泥于检修制度,重复一些不必要的检修工作。应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检修方案,以设备运行状态为准,建立检修周期,确定检修项目,不断总结检修经验,采用最经济的检修方式进行状态检修,确保设备运行安全性。

2.3构建检修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应做好检修人员培训工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加强思想教育,使检修人员充分认识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广播、报纸及网络等媒介,宣传变电设备检修相关知识,举办设备检修技术研讨会,借鉴国外先进检修技术,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4]。为了优化检修流程,应构建一个检修管理体系,确保检修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利用多媒体建立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变电设备检修资料,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全面做好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工作。

2.4坚持设备检修原则

为了实现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应严格遵守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及标准化的检修原则,在处理问题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处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念,确保电力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电力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做好变电设备状态检测工作,加强检测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变电设备检测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同时,应不断优化检测流程,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落实监测管理,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针对员工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坚持管理原则,提高电力变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还应以安全作为第一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传感技术等,不断更新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在各种设备中应用先进技术进行检测,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状态评估,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检修方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科技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传统的检修方式已难以满足供电企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变电设备检修技术,适时地进行状态检修,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技术,应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先进技术作为支撑,不断优化检测流程,坚持检修原则,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检修水平。另外,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2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市场的日益开放,电力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安全可靠的供电来吸引电力用户,占据能源市场上的份额。本文在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检修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的历史运行情况和实际设备状态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给出了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管理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出了北京市电力公司未来的设备检修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的状态检修管理的观点。通过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转变,可以克服北京市电力公司目前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降低设备管理的成本,减少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使得检修工作可以很方便的开展后评价。接着本文对北京市电力公司状态检修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步骤,在设备状态评估时,突破了目前常用的专家定性评估方法,采用了-种定量化的方法,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看给出了设备状态检修的策略和后评价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最后,结合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的模式,文章从成立以状态检修为核心的大检修体系、加强检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检修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公司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引进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来辅助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给出了相...【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ic industry, power companies’ competition have been increased

year be year.The power company must improve their quality service to include giving safe and reliable power supply to attract users in order to get more ration in the energy market.Based on the Beijing Power Company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Beijing Power Company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analyzes the actual equipment condition, and then the m...【关键词】状态检修 变电设备 状态评估 检修管理 【英文关键词】status maintenance substation equipment state assess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目录】北京市电力公司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研究5-6

Abstract6

9-10

第1章 引言9-14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1 第2章 设备2.1 设备检修管

摘要

1.1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0-12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2-14

1.3.2 主要创新点

13-14

研究内容12-13

检修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4

14-18

14-23

2.1.1 定期检修制度

2.1.3 美国RCM设备

2.2 设备

2.1.2 设备综合工程学14-15

检修理论15-17检修管理的常用模式

2.1.4 全员生产检修17-1818-20

2.2.1 事后维修模式

(RTF)182.2.2 周期性预防性维修模式(TBM)18

2.2.4 可靠性检修模式

2.2.3

状态检修模式(CBM)18-19(RBM)19

2.2.5 主动检修模式(AMM)192.2.6 优化检

修模式(OPM)19-20展历程20-23分析23-3223-28

2.3 我国电力企业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的发第3章 北京市电力公司变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

3.1 北京市电力公司变电设备现状分析3.1.1 变电站情况分析23-24

3.1.2 电网设备

3.1.4

情况分析24-25设备情况总结27-28现状分析28-29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修模式研究32-45要性分析32-3432-3333-34

3.1.3 设备运行年限分析25-27

3.2 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模式3.3 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存在29-32第4章 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状态检

4.1 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和必4.1.1 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4.1.2 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开展的必要性分析4.2 设备状态检修模式的实施步骤34-37

4.2.1

设备状态确定前的准备工作34-35模型35-3737

4.2.2 设备状态确定评估

4.3 设备状态模式检修策略和后评估制度

4.5 设备

4.4 设备状态检修模式的组织保障37-39

状态检修模式的管理规范化39-45的管理流程39-4141-4242-45

4.5.1 规范状态检修模式

4.5.2 建立巡回检查和缺陷管理制度

4.5.3 建立状态检修模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第5章 北京市电力公司设备状态检修实施建议

45-5545-46

5.1 构建以状态检修为核心的大检修体系5.2 加强检修人员的培训工作46-47

47-49

5.3 完善5.4 构建并完

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检修人员工作积极性善公司统一的检修信息化体系49-50在线监测技术50-5551-5353

5.5 引进新的设备状态

5.5.1 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

5.5.2 红外热成像设备状态温度监测技术5.5.3 其他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53-55

6.1 结论55

第6章 结

论与展望55-57考文献57-6060-6162-63

6.2 展望55-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浅谈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及管理 篇3

关键词 状态检修 安全运行 输变电设备

设备检修工作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安全运行的保障,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设备数量和型式不断增加,定期检修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检修人员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可以提高设备检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降低检修成本。本文就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提出一些看法。

一、初期目标

(一)完成状态检修工作的体系建设

推行状态检修必须坚持体系建设先行。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全面规范状态检修工作,工作全过程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建立状态检修工作的管理体系,明确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各基层单位分别建立状态检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组,明确各小组职责。

(二)完善状态检修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管理

结合生产MIS完善化,建立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价管理系统,从信息收集、状态评价、检修策略制定、检修计划安排及管理考核等方面初步实现信息化。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以生产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展状态评价工作,为开展状态检修下一阶段工作创造条件。

(三)试点取得成效、开展绩效评估

推动状态检修工作的试点,取得经验。通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计划编制、现场实施等流程。完成试点、取得经验,并形成绩效评估报告。

(四)做好申报状态检修工作验收的各项工作

对照验收标准,梳理和检查各项管理工作,包括组织体系、目标规划、管理制度等是否已建立健全;梳理和检查状态检修工作技术体系、执行体系的建设工作,包括技术标准、评价手段、监督手段的健全完善,以及资料与信息的采集,宣贯、培训工作等。要在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完成申报状态检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验收后再推广执行。

二、中期目标

(一)健全完善状态检修体系

通过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积累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状态评价方法,使输变电设备的状态评价能更加准确有效的反映设备的实际状态;建立状态检修评价的辅助决策系统,通过状态量的自动收集,对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工作实现动态评价。状态检修工作实施流程化管理,提高状态检修的工作效率和成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合理运用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导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的制定。

(二)扩大专业覆盖面

所有一次设备均开展状态检修及绩效评估,专业覆盖面的扩大,促使检修计划安排合理,能综合考虑同间隔、同变电所、同一条线路两端等情况下的检修计划的优化组合。

(三)有效开展风险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和经验积累,培养一批掌握风险评估方法的专业人员,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应用于状态检修策略的制定。

三、远期目标

(一)专业覆盖面齐全

专业覆盖所有一次、二次设备。

(二)状态检修绩效提高

状态检修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管理到位,各级人员职责明确,状态检修绩效评估工作正常开展,并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及时加强管理,修改完善技术标准。

(1)对输变电设备状态真正做到可控、在控。

(2)通过风险评估,科学决策检修策略,以最低的检修维护成本,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四、主要措施

(一)队伍建设措施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重要保证。构成状态检修组织机构内的各级人员,控制着状态检修流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实施,设备信息收集、设备评价和风险分析、制定检修策略并实施、绩效评估等工作,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状态检修队伍。

开展状态检修,对设备管理和运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技术管理及设备运行维护人员队伍建设中,明确相应的人员要求,加强各级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促使技术管理水平和设备运行水平明显上升。

(二)管理措施

状态检修目标是通过加强对设备状态的检测和监视,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从而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不能简单将状态检修理解为减小检修工作量和延长试验周期,而是采用标准化、精益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通过设备状态评价有效降低设备修试频率。对有缺陷和隐患的设备,重点加强检测和检修力度,及时消除设备事故隐患,提高设备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设备可用率。

状态检修管理重点是加强状态检修体系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从“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的总体要求出发,针对状态检修工作特点,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状态检修规章制度体系,对状态检修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撑。

(三)技术措施

根据状态检修的目标和相关管理制度,修订和补充相关设备技术标准,使其能够更科学指导设备选型,适应状态检修中对设备性能的评价,为设备检修标准提供依据。各类检修工艺导则是用以具体指导设备检修工作,确定相应的检修程序和基本工艺的标准。以设备相关技术标准为依托,根据各类设备特点及性能,制定和补充检修工艺导则,为出现的各类状态判据提供检修手段,以最科学的检修和试验方法,为设备恢复良好状态提供技术保证。同时,为设备科学性管理提供保障。

规定本单位各类高压电气设备巡检、检查和试验的项目、周期和技术要求,以巡检、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替代原有定期试验,明确基于设备状态的试验周期和项目双向调整方法,提出了警示值和不良工况、家族缺陷等新概念以及显著性差异和纵横比分析的新方法。

五、结语

状态检修工作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安全水平提升为目标,以设备状态评价为核心,以加强基础管理为手段,规范设备管理流程,落实安全责任,强化设备运行监视和状态分析,提升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检修技术 篇4

1.1 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

变电站领导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强变电运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面对复杂的变电工作应该积极创建一套符合实际的运行模式,这是保证变电运行的根本。

(1) 值班制度。

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使得变电运行的运行模式得到了改进,“无人值班制度”则是新型的运行模式。变电领导者需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性能,通过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作用对变电运行加以控制。

(2) 分工制度。

创建有效的变电运行模式必须要明确各个操作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运行效率,见图1。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人员划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监控、记录、断路器:另一组负责设备检查、故障诊断等。

(3) 责任制度。

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变电故障应当给予惩罚,对值班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实施明确的责任制度,以此提高各个岗位作业者的责任心,使变电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

若需要保证变电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则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变电站管理人员需从变电运行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1) 人员培训。

定期对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展开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以保证其在操作、监控工作中能正确辨别变电站的状态,对于异常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

(2) 技术革新。

引进先进的变电技术不仅能维持变电运行的正常运行,还能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员的工作量。作业人员应该对变电相关的技术深入学习,如:设备布置、系统连接等技术应熟练掌握。

(3) 设备检查。

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进行,其主要还是在于设备作用的发挥。在日常运行时,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对设备选型、性能检测等工作给予重视,避免设备出现接线等问题造成意外事故。

2 状态检修制度的应用情况

所谓的状态检修足指存对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的结果,对输变电设备在时间和方法上进行合理的检修。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设备运行管理方式,它不仅仅包含对某一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检修决策等基本技术,还要求电力企业为适应技术的发展而施行对应的管理体制。状态检修具有及时处理设备隐患、克服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减少人力投入等优点,从而提高了设备检修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了设备的综合分析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延长了设备的寿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检修成本。状态检修是1984年美国率先倡导的,因其科学性、合理性而迅速为欧美发达国家所运用,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型维修制度。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定期预防性检修制度。这一制度对电力系统的安伞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提升,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定期预防性检修制度越来越显示出诸多弊端,往往出现一个阶段检修过剩,一个阶段检修不及时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电力行业引进了状态检修,但引进的足状态检修方面的技术,在管理制度上,大部分电力企业没有相应的改进,状态检修技术也多处于初级阶段。

3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

状态检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分析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基于设备在需要维修之前存在一个使用寿命这一特点,来判断设备的异常,预测设备的故障,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适时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不定期检修及确定检修项目。状态检修能有效地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问题,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状态检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核心部分主要有变电设备的状态检测、设备的故障诊断以及设备的状态预测等。

3.1 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

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有在线监测、离线监测、定期解体点检。在线监测是通过变电所的分散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式电液调节器、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在线监测和显示各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离线监测是采用便携式振动监测仪、油液分析仪、红外线热成像仪、超声波检漏仪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而获得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定期解体点检是在设备的大、小修,低谷消缺,设备停运期间按设备解体点检标准、检修工艺及作业标准对设备解体以判断设备部件可能发生的劣化倾向状态。不同设备依据不同的等级可采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监测手段相结合,设备等级的确定可根据设备的可靠性,对人身、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设备的出力和效率,环保影响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制定分值标准,对设备评估打分,以确定其等级。

3.2 设备的故障诊断

目前,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结合现场实际,有很多诊断方法:如振动诊断、噪声诊断、射线诊断、污染诊断及专家系统等。振动诊断是机械设备状态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简称。在设备诊断技术领域中,振动诊断是普遍采用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可根据对振动信号 (位移、速度、加速度、高频能量、幅值、相位、频谱以及分析的频率范围) 测量处理和分析识别的结果,在不停机、不解体的情况下,就能对机器故障的原因、部位以及劣化程度有所了解。一般机器故障的60%~70%是通过振动和由振动辐射出的噪声反映出来的。专家系统有两类: (1) 是基于知识的智能诊断系统。 (2) 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系统又分为多种,如基于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模糊神经网络诊断、基于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分形神经网络诊断及集成网络神经诊断等。

3.3 设备的状态预测

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报实际上就是设备状态特征向量的预测,若根据现场的要求设定设备的报警域值,就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预测一段时间内设备的运行状态趋势。变电设备的状态预测模型很多,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状态预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状态预测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状态预测因其仅用于短期敞测、机械磨损较理想,因而对断路器等设备更为重要。灰色系统理论用于设备状态预测的模型主要有两种: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DM的灰色预测模型,基于残差信息开发与应用的数据列残差辩识预测模型。转动设备轴承的机械磨损,一般都是遵循浴盆曲线的规律,因而对于这一类设备的轴承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磨损值运用灰色系统两种模型,预测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磨损,这对合理安排检修周期更为经济。从检修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无论事故后检修还是预防性检修都是与技术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状态检修也一样。实施状态检修,是有技术基础的。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我们的状态检修工作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获得长期的利益。

4 结束语

如果没有可靠的运行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能力,企业就没有稳定的供电保障,保持变电运行的正常状态,无论是正常的运行管理措施,还是具体的变电设备的检修方法,都是我们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提高运行人员的各项素质,让运行人员不断学习,掌握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和设备检修技术,保障变电运行安全

摘要:变电运行属于综合性电力学科, 其涉及到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 对于整个电力行业而言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就变电运行的安全保证、设备检修和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的管理措施和检修技术。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检修

参考文献

[1]林英, 沈宝.兴优化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东电力, 200806.

[2]谭英军, 贾恩学.浅谈变电运行管理与安全管理[J].科苑论谈, 2006, 01.

[3]徐志华.变电运行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5

1.输变电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输变电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一般表达式是:

LCC=RDT&E+PROD+Q&S=ACPC+O&S(1)

式中:RDT&E表示研究与研制费用;PROD表示采购投资费用;ACPC表示采办费用;Q&S表示使用与维护费用。

LCC涵盖了三种含义:首先,输变电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一种实现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在内的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其思想和方法不只局限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还进一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中使用,尤其是考虑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

其次,输变电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指导企业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出发,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备选方案评价等项目前期工作阶段中,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最后,输变电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设计阶段的一种以控制成本为目的的手段,它能以货币值的形式计算出工程项目在寿命周期内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环境的所有成本,以确定设计方案的技术方法。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建造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实现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化的目标。

在表达式(1)中,我们用M1表征采办费用即生产建设成本,它与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功能大致成正比;用M2表征使用与维护费用,在产品或工程项目使用运营过程中,因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M2与功能大致成反比。

因此,寿命周期成本便由生产建设成本M1、使用维护成本M2和固定成本C三部分组成,式(1)可具体表述为下式:

LCC=αG+β/G+C(2)

式中:α、β分别为生产建设成本和使用与维护费用对于产品或工程项目功能的比例系数;C表示固定成本(对于某一产品或工程项目可视为固定不变)。将式(2)对G求导,令其等于零,得到LCC最小时的功能G,即:

G=β/α(3)

式(3)表明,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功能是由其设计制造生产和使用维修共同实现的。由式(3)可得:

αG=β/G(4)

式(4)说明,当产品或工程项目的生产建设成本M1和使用维护成本M2相等时,其寿命周期成本最小,而寿命周期成本最小时的功能就是产品或工程项目的最适宜功能。同时,由式(2)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功能值太小时,生产建设成本M1小而使用维护成本M2大;反之,功能值过大,生产建设成本M1大而使用维护成本M2小;两种情况下都使寿命周期成本加大。

式(4)不仅阐述了产品或工程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实现方法,而且也表明了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时引入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2.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指一种以设备监测、诊断、评估提供的状态信息为依据的预防性检修,即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的预知性作业。实施基于状态检修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技术上能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监测技术在广泛使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突破,状态检修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设备状态检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即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状态检修技术包含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技术和预测检修技术。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实现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设备状态信息收集;(2)设备状态评价;(3)检修策略制定。

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在状态检修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都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状态检修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较成功的经验。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和应用。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也开发了一套在线状态监视系统,使维修人员不停机就能了解水电机组的状态。日本发电设备检修协会也对在日本核电站开展状态检修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检修中采用设备诊断和寿命评估技术。

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朝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从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模式的转变,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3.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

对于输变电设备而言,在状态检修工作流程中,首先是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得到设备发生某一类型故障及其可能性后,再进行设备风险评估,最后结合不同维护方案,完成整个设备状态检修的风险决策。完整的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流程如图1所示。在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过程中结合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将输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成本最小化。

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估计算,目前对于设备风险的计算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实际应用中往往两者同时结合进行。设备风险可以从设备损失、人身环境损失、电力系统损失和社会损失等4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计算。因此,设备总风险值可表示为:

(5)

其中:F(t)为单一设备故障引起的设备总风险;P(t)为设备缺陷引起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ki为4个因素在某种权重关系下的系数;Si(t)为设备故障引起的不同后果;Li(t)为设备故障引起4个因素风险的可能性,t为某一时刻。式(5)中的求和符号是广义上的求和,不是简单的相加。

对于单个的输变电设备,计算出它的设备总风险值后,就可以确定该设备是否进行状态检修了,假定第j 次状态检修费用系数为Wj,则该设备总的维护费用H为:

(6)

式中,j为该设备在退出运行前的检修次数。

此时可将使用维护成本M2分解成设备使用折旧费Z和上面所用的维护费用H,可得到:

(7)

结合式(4)和式(7)则可得到该设备状态检修的次数j以及何时退出运行,即总的使用维护费用大于生产建设成本时,做到对单个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对于关联的n个输变电设备,计算出他们的总风险值后,假设对其中的第i个设备的第j次状态检修的维护费用为Rij,则计算优先检修系数B:

(8)

其中,Fij(t)为第i个设备第j次的总风险值。

对于n个设备来说,B值最小的设备,则优先进行状态检修。而传统的风险决策往往利用风险矩阵,不规避风险需要付出的成本,直接利用风险程度的高低来进行检修排序,在经济上极为不合理。这也是输变电状态检修与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优势所在。

4.结论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6

【关键词】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分析;实施;问题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99-01

1 前言

目前我国通信业迅猛发展,开始致力于对偏远地区建设光缆中继站和网络覆盖,在没有电力供应的地区,例如沙漠、海岛等,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进行发电,很好地保护了通信设备,减少了使用成本,排除了工业电网的干扰,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可以及时发现变电设备的缺陷和问题,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然而,目前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行调整时没有考虑变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检修管理模式单一,已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出现变电设备维修不足或过头的现象,有时极大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概述

状态检修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包括对变电设备的检测、检修、诊断等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运用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来进行分析诊断和状态监测,从而为电力企业提供的详细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适时安排检修计划,合理确定检修项目。状态信息包括预试数据、在线监测数据、运行工况等信息,是状态评价的依据。通过状态检修,电力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及时改善自己的管理模式,不定期检修电力设备,预测变电设备的故障,避免过修和失修问题,提高技术水平。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时,有以下几点优势:

(1)可以减少变电设备的停电检修,降低成本;

(2)准确反映变电设备的安全指标、使用寿命程度等信息;

(3)及时发现变电设备的故障隐患,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3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认识

变电的设备状态检修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其蕴藏着巨大潜力。而变电设备的检修人员常常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只是少干活,致使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检修人员认为通过拉长检修周期和减少停电次数可以保证安全,减轻工作量。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

(2)技术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技术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提供完整的设备档案记录,检修记录不全面,提供的运行试验记录不准确,出现运行检修记录数据丢失现象,资料之间不衔接。因此,在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很好的组织利用历史记录,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充分考虑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相关规定,改进设备状态检修方法,对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去除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冗余环节,合理修改工作进程,使每位检修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

(3)技术水平跟不上实际的需求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一定要抓好预防检修和事后检修这两项工作,并与相关检修技术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实施状态检修的技术,以此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保证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持续发展,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4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策略

(1)关注变电设备的初始状态

变电设备的初始状态包括备件配备、基础建设、备件的试运行和调试等环节。只检修一个环节并不算是真正的状态检修。在整个变电设备的所有周期中,都应该实施状态检修,从而保证变电设备以健康的初始状态开始运行,禁止不健康的变电设备投入使用,确定变电设备检修的恰当时候,全面掌握变电设备的情况,如设备的铭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型式试验数据、交接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

(2)完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

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时,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完善状态检修的工作流程,及时采集状态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变电设备状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电气专业人员对变电设备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判定延长或缩短检修周期。参考相关规程,运用加权计算的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合理选择评定方法,实施百分制评价,设置状态系数,制定经济合理的维修计划,消除设备缺陷,从而保证变电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

(3)客观评价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经过状态检修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是减少了系统保护的操作和停用次数,降低成本,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变电设备的评估是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可以依据变电设备状态信息,建立评估知识表达式,经过诊断得出处理措施。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客观评价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采用设备轮流停电检修,给变电设备维修部门留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与相关单位协调完成检修工作,确定适当的基准周期,积极向上级汇报情况,尽早进行变电设备的摸底调查工作,注意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统筹安排变电设备的检修内容,并做到心中有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变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整个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问题,合理的确定检修周期,及时调整和变更检修项目,及时维修,搞好全年的变电设备治理工作,培养生产技术人员的素质,从而有效节约维修费用,合理进行编制计划,避免重大设备损坏,提高变电设备的利用率,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还需要我们不断落实,认真工作,进一步搞好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红军,刘国贤,郭继芳.500 kV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J].电气应用,2008(6).

[2]沈黎明.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及实践[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3).

[3]陈小勇.当前环境下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2(5).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7

1 变电设备检修计划模式分析

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变电体系工作过程的健康程度,并且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健康水平都息息相关。然而面向于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本身的展开又必然意味着一定的经济成本,涉及到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资源的消耗,因此变电设备检修计划,就是要在检修工作的效果和成本之间展开衡量,在确保变电体系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上,以最优的经济成本展开变电检修工作。

就目前在变电检修工作领域中所广泛采用的检修计划模式而言,一共存在三种形态,即故障检修、定期检修以及状态检修。三种检修方式具有不同特征,对应的成本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是较为常见的故障检修,即依据故障的状况展开检修的工作方式。此种检修的特征在于事后检修,即发生故障之后再进一步展开检修,因此故障本身所带给变电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就会无法避免。并且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相关检修工作人员必须快速做出准确反映,实现对于变电系统工作状态的恢复。这必然要求检修人员有相对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并且这一要求也必然成为了故障检修工作方式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其次,定期检修也是一贯采用的手段之一,此种工作方式以时间作为唯一依据对变电体系展开检修工作,属于事前控制的范畴,能够相对有效地将故障在未发生的状况下进行排除,保持变电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但是此种检修计划模式,相对而言对于检修周期的确定难以把握,周期太短对于变电系统的健康水平有利,但是相对而言会耗费较多的资源使得成本过高 ;而如果检修周期加长,就会可能在检修过程中发生故障而无法有效提前发现。更为重要的在于变电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设备相对繁杂,不同设备都会要求不同的检修周期。因此就目前的情况看,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出检修周期,成为此种检修工作模式的核心问题。

最后,也是当前变电设备检修计划模式的核心发展方向,即状态检修。这是一种以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作为检修工作展开依据的检修方式,其能够有效的发现不同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对于检修工作的需求。此种检修计划模式是当前信息环境之下,以智能电网以及诸多二次设备作为基础而加以实现的,并且在将来必然会日趋成熟。

2 切实提升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

通过对于变电设备检修计划展开模式的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把握当前检修计划的发展脉络,对于切实提升推动检修计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想要切实提升整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还需要切实从细节着眼加以分析讨论。就这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

2.1 规范流程

对于这一方面,应当重点将所有特殊时段、小型、分散作业纳入作业计划管理,加强临时性生产计划风险管控。注意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手段,诸如操作票等,来切实消除生产计划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效规避临时性现场作业和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提高检修计划的执行率。

2.2注重计划的落实

对于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而言,不仅仅应当切实针对变电环境选择合理的检修计划展开模式,积极推进状态检修的成熟与发展,还应当制定更为宏观和详实的工作计划,并且着眼于落实。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将三种计划模式加以合理安排,面向不同的计划工作方式展开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在面向变电设备检修工作体系的时候,需要注重编制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月度以及年度等多个层次,并且注意落实责任制。

2.3 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是变电检修体系中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按照不同的工作计划周期,来实现不同层面和程度的风险管理控制。季度计划重点分析季节性气候因素及重大检修项目引起的风险,提前部署相应措施 ;月度计划重点分析作业可能造成的电网事故等级,进行作业风险评估,制定并优化施工停电方案,对于大型或复杂的停电施工项目,组织现场勘察会审,严格控制停电时间 ;周计划重点安排风险管控具体措施的落实, 周步下达生产计划与风险控制措施 ;每日生产早会重点控制已布置措施的执行。

2.4 加强控制和信息反馈

管理工作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控制,而只有建立起良好和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才是实现控制和纠偏的有力保障。对于不同环境中产生的信息加以整理,并且找到对应的接收端口实现信息的反馈,构建起完整闭环,是当前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的核心重点问题之一。唯有如此才是切实实现面向检修计划的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

3 结论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电力体系内部的相关工作也在日趋成熟。在切实有效地实现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的推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深入地发现问题和不足,切实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并且加以落实,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摘要:文章首先对于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的几个主要模式展开了深入的说明,就其工作特征和优劣势,以及适用环境进行了讨论。而后进一步就如何切实提升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质量做出了分析,对于有效推动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现状与展望 篇8

关键词: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状态检测,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检测、诊断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取得很大的进步, 根据科学技术提供的设备绝缘性和状况, 确定设备的检修情况, 有修必修, 因此状态检修也被称为主动检修, 这种检修可以减少设备在检修过程的工作量还提高检修质量和效果, 减少对设备的检修次数和提高用电的可靠性, 在掌握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判断设备的损坏情况, 实施适当的检修。传统的检修体制主要是事后维修和定期维修, 相关部门根据具体的规程进行定期维修, 不管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质量好坏, 一律做到到期必修的情况, 定期检修对正常运行的设备维护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仅无法提高设备的运行率, 还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容易造成好的设备维修坏的情况, 因此, 为适应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 传统定期维修制度无法满足新型技术的发展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探索新的设备检修技术, 为设备的检修模式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1 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

我国电力设备较为可靠的检修方式主要分为故障检修、计划检修和状态检修三种, 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为状态检修,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新建项目中首先引进状态检修, 将检测盒诊断设备纳入规划中;而对于已经出现故障的地区采用昂贵的检测诊断系统, 以科学的技术延长定期检修的时间。状态检修采用先进的状态检测盒分析诊断技术提供设备的状态情况信息, 根据设备维修前的使用寿、命断定设备的异常情况,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检修计划, 因此状态检修不仅能避免定期检修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变电设备的状态检测主要包括在线监测、离线监测和定期点检, 在线监测主要通过变电所的分散控制系统、数字采集系统等系统在线进行监测和现实变电设备的各种状态情况;离线监测采用便携式检测仪、超声波检漏仪等设备进行不定期监测;定点解体点检是在设备的停运期间对设备解体判断设备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在设备故障诊断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振动诊断法, 该方法主要是设备的机械状态的检测和故障诊断, 根据对振动信号的测量处理识别不同的结果, 在不停机的情况下, 了解机器故障的原因, 并通过振动反应出来。

2 状态检修的技术和应用

2.1 状态检修的主要技术

状态检修的主要技术中可靠性评估成为状态检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靠性评估采用统计方法对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模型的性能指标做出估计的主要过程。常见的设备检修技术为传感技术、抗干扰技术和寿命估计, 先进的传感技术是实现提前预测维修的重要方法, 是故障诊断技术能否获取更多有用信息的基础;抗干扰技术由于大量微电子在电器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电器设备对电磁干扰越来越多, 为确保监测信号的准确性, 必须在状态检测过程中采用抗干扰措施;对设备寿命的估计是电气设备更新的主要依据, 利用概率的相关知识, 得到设备的剩余寿命, 进而制定相关的检修计划。

2.2 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主要应用于变压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 变压器的状态检测主要包括油中气体测量和分析局部放电测量等, 通过气体分析法、局部分析法和频率响应分析法进行分析, 气体分析法根据设备内部不同故障产生的不同气体分析油中气体成本达到绝缘的目的, 局部放电发通过局部放电达到绝缘老化部位的目的, 频率响应分析法是用于检测变压器有无变形的主要方法, 通过细微变化大东啊检测变压器的状态的目的;断路器常见故障主要是断路器拒动、误动和断路器严重过热等问题, 出现断路器拒动主要是二次接线错误、操作不当或电池容量不足等原因造成;隔离开关主要有隔离开关接触面过热和接触不良两种故障, 隔离开关接触过热时由于隔离开关本身的特点和局限, 活动接触较多容易发生不良现象, 隔离开关过热部位主要在接线座和触头;造成接触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制造工艺或安装调试不当, 造成接线座和触头接触不良, 当刀闸进行大修时会发生接线座与触头螺母松动情况, 也是隔离开关接触不良的主要原因。

3 国内电力部门状态检修的现状

3.1 我国电力状态检修情况

目前我国的在线和离线检测技术存在缺陷, 当在线检测的传感器受到雷电冲击后, 常发生传感器技术的曲线变坏甚至受损情况, 特别是在高寒地区, 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传感器和整个检测装置的稳定可靠性;我国的开关设备除了简单的日常维修外, 不会进行停电检修, 对于普通油断路器, 多会在开关操作部分出现机构渗油或机构转换开关不到位的情况, 目前的油断路器大部分采用真空开关, 很大程度改善了开关的运行情况;变压器检修可以同各国对变压器接地电流进行在线检测, 但无法对变压器中含水量等的在线检测, 因此仍然以时间点控制检测周期;普通避雷器由于通流流量小, 密封性差, 应推荐使用带有测试泄露电流的放电技术器, 该装置可以在4年之内不维护;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在出现故障时考虑定期检测的不规范, 但状态检测技术不完善, 导致状态检修技术在推广和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发展情况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多功能和多状态的在线检测系统得到较快发展, 在线状态检测系统可以解决日常数据中遇到的难题, 为进一步完善状态检修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而高度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设备维护的重要发展趋势, 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传统定期检修无法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求, 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状态检修及时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在线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变电设备成为一种必要的技术手段, 为进一步研究设备的检修管理提供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汤宇奇.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J].湖北电力, 2010 (06) .

[2]范来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07) .

[3]徐云水.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6) .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9

随着电网规模扩大,输变电设备的增多,状态检修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热门课题,而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发展使状态检修成为可能。状态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通过状态监测手段,诊断设备健康状况,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或最佳检修时机[1]。

相比计划检修,状态检修可以减少停运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对电气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应用较多,而二次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研究相对较少,与一次设备状态检修主要依赖传感器在线监测相比,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由于缺少预警手段[2],因而更多依靠设备自检报警以及对设备缺陷的综合分析。

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本原理

1.1 设备故障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

设备故障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瞬间出现的,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正常状态、存在异常但不存在功能故障的状态、功能故障状态。

如图1所示,开始阶段设备状态较平稳,一段时间后到A点状态开始下降,到F点发展为功能故障,F点之前的状态,即为潜在故障状态。Ta为从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的间隔期,Tc为检修检测的间隔期。由图1可知,Tc只有小于Ta时才可能在功能故障发生前检测到潜在故障。

1.2 状态检修的定义

状态检修的定义为: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它有3层含义: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3]。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设备诊断以状态监测为依据。状态检修内容不仅包括在线监测与诊断,还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带电检测、故障记录、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等工作,最后综合设备信息、运行检修等方面信息做出检修决策。

2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实现

2.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思路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策略有3个组成部分:实际状态信息的采集、设备状态诊断方法和状态检修策略应用。采集实际状态信息是整个系统的输入,而输出为检修策略的应用,而状态检修策略的核心内容是状态分析诊断模型的合理确立,即如何科学合理建立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体系[4]。

2.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

状态检修的基础是设备状态监测。站内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可采用直流回路绝缘监测方法对直流回路绝缘进行监测,包括直流动力、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整性;利用PT,CT的断线监测交流测量系统,包括CT、PT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整等;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监测[5,6]。与一次设备不同的是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不过分依靠传感器。因此,电气二次设备的离线检测数据也是状态监测与诊断的依据。

2.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体系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体系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2.3.1 设备正确动作率

设备正确动作率的计算见式(1):

式中:m1为保护设备正确动作次数;n1为评价周期内保护动作次数。

由于保护不正确动作对于装置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评估周期内,只要出现1次不正确动作,则设定:

2.3.2 设备故障率

继电保护设备故障主要包括保护装置故障、外部配套装置故障、自动装置故障、交直流系统以及通信总控系统故障。对作者所在班组管辖的保护设备近5年微机保护在运行和定校中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所在班组负责乐山供电局23座35 kV及以上变电站,其中220 kV变电站5座,110 kV变电站17座,35kV变电站2座,数量约占全局变电站数量一半。各类设备缺陷统计如表1所示,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微机成套保护上发现的缺陷相对较少,而其辅助装置(包括收发信机、电压切换箱、操作箱等)、其他二次回路及元件上缺陷较多;2)在微机保护本体中模拟量、开关量输入及出口部分的缺陷较少,而电源及主机部分的缺陷较多;3)微机保护的缺陷次数,并非完全随保护数量的增多而成比例上升,而主要取决于新投产设备的产品质量及安装质量[7]。

根据以上分析,设定保护设备故障率为:

式中:m2为在一个设备评价周期内,保护设备故障即出现缺陷的次数;n2表示一个评价周期内的天数,设定n2=10。

设备缺陷可分为危急、严重、一般3类,而每一类缺陷,由于重要程度不同权重系数也不同。设定对一般缺陷,出现1次计为1;对严重缺陷,出现1次计为2;对危急缺陷:出现1次计为3。对于在一个评价周期内,同一保护装置累计发生2次类似缺陷时,则乘以系数2,发生3次,则乘以系数3,发生4次后,就直接对保护进行1次检修。

次数

2.3.3 缺陷处理率

缺陷处理率是指一个评价周期内一个设备缺陷处理率,其计算见式(3)。

式中:m3为在一个设备评价周期内,保护设备处理好的缺陷数;n3为一个评价周期内所有缺陷数。

对于不同类别的缺陷,加权系数不同。对一般缺陷,加权系数为1;对严重缺陷,加权系数为1.2;对危急缺陷,加权系数为1.5。

2.3.4 设备运行服役率

根据微机保护设备全寿命管理规定,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从投运到报废,使用期限一般为10~12年,因此设定:

式中:m4为设备服役周期年数,从设备生产日期算起;n4为设备服役规定最长年数,设定n4=12。

以上4个指标构成了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体系。设某一设备状态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正确动作率分值为30分,设备故障率分值为30分、缺陷处理率为30分,设备运行服役率为10分,则在一个评价周期内的评分公式为:

通过式(5)计算Z最后的分值即为该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分值。

2.4 检修策略的确定原则

根据分值Z将设备分为以下3个状态:

(1)一类状态(正常状态):Z≥90,表示该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2)二类状态(异常状态):70

(3)三类状态(临界状态):Z≤70,此类装置一般都是在评价周期内出现了问题,建议此类装置在第二年纳入检修计划,其中分值越低的安排计划检修时间越早。

2.5 状态检修评估周期

根据多年运行检修经验,评估周期可按以下考虑:

(1)220 kV系统保护设备1年1次;

(2)10~110 kV系统保护设备2年1次;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电网可靠性,可按电压等级从低到高逐步推广,可先考虑将10 kV、35 kV设备纳入状态检修。

2.6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项目

根据历次缺陷分析,可知安全自动化装置、二次回路缺陷相对较多,而微机保护装置本体缺陷较少。因此实行状态检修后,微机保护校验项目的重点应从以往的定值复核、保护功能逻辑的确认转移至二次回路与辅助设备的检查。

目前乐山供电公司已采用四川省电力公司最新的保护年检调试标准卡,如表2所示,新的标准卡与2013年以前标准卡相比,主要是加强对回路(信号回路、保信回路、录波回路、开出量)的检验,而这些检验过去只是在新安装调试时才进行试验。

3“三集五大”体系下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管理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各地市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已处于磨合提升阶段,而在“三集五大”体系中的“大检修”方面,主要包括检修和运维工作。在“大运行”方面,主要包括调度和监控工作。因此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主要涉及到“大检修”和“大运行”方面,“大检修”牵头,其它部门协助参与。由于“三集五大”体系中,纵向联系相对加强,而横向即各部门间联系相对减弱,因此检修和运维方面联系相对较好,而与调度、监控方面的联系还应加强。

责任分配矩阵是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落实到项目有关部门或个人,并明确表示出他们在组织工作中的关系、责任和地位的一种方法和工具。能够较清楚地反映出项目各工作部门或个人之间的工作责任和相互关系。管理岗位责任分配矩阵如表3所示。

4 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与变电站一体化检修关系

变电站一体化检修是以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为基础,以变电站整体为单位,在综合分析整站输变电站设备状态和检修策略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各类检修及相关基建工作,采用对变电站设备全部停电以及某一电压等级停电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将所有设备状态检修及相关基建工作集中在一次停电期间全部完成的综合性检修工作。与传统变电站以其中某一设备为检修对象的模式相比,状态检修可通过制定检修策略,相对灵活地安排检修时间,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成为今后变电站检修的主要发展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状态评估以及状态检修是一体化检修工作的基础

5 结论

本文针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展开研究,对保护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建立设备状态检修评估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检修策略,构建“三集五大”体系下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管理的责任分配矩阵,并探讨了其与变电站一体化检修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钢.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和状态监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贵州电力技术,2005,29(1):15-17.

[2]黄建华.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及其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3(2):12-14.

[3]陈维荣,宋永华,孙锦鑫.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J].电网技术,2000,24(11):12-17.

[4]楼凤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评估分析软件系统[J].电力设备,2004,5(2):10-12.

[5]郑圣,赵舫.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研究[J].继电器,2005,33(11):37-39.

[6]李永丽,李致中,杨维.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及其最佳检修周期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6):63-65.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基本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电力系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关的设备打破传统电力设备的局限, 开始向大容量、高压电、超高压的方向发展, 日常运行向网络化、信息化、无人化方向稳步推进。但是电力设备的相关问题时有发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变电设备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之一, 安全可靠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反思传统检修管理和技术模式, 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不断的提高变电设备的检修管理和技术水平, 有效的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 以此来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 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到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其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在传统模式下, 电力系统一般主要采用的是依照现有的相关规程定期检修试验制度, 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减少了设备事故的发生, 但是依然存在“一刀切”等问题, 即不管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 是否需要检修试验, 都会对其进行定期检修试验与设备部件的更换, 或在到期后对设备进行更换, 造成相关设备检修不足、过度检修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1]。

1.2 存在问题

传统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检修的相关目的性不明确;相关检修工作的技术支撑不健全;相同类型的设备在不同的供电公司之间具有相似性, 但是其实际交流不足;检修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随着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设备不断的投入使用, 很多检修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跟上实际要求等等, 导致较多问题的产生, 影响了变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但是, 究其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因为受到传统管理技术影响, 在大量的市、县级公司, 我国的变电设备检修技术仍然比较低。第二, 变电设备的检修管理理论与制度建设应该说较完善, 但在市、县级公司层面因各种原因操作性较差, 致使目前看起来不够科学与合理, 通过对大量事实和文献进行研究分析, 实际上在部分变电站, 设备检修制度和标准执行并不到位, 对检修人员的管理也没有达到相关标准,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变电检修工作粗糙, 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率。第三, 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能力有限。变电站内部的相关设备涉及相当多的专业门类, 不同的专业门类有的跨度非常大, 而一人又不可能涉及较多的专业, 非专业人员很难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设备进行非常准确的运行、维护、检修和管理, 因此, 变电站内部的检修人员都应该是非常专业性的人才, 其对人才的培训、上岗也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但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尽如意。如果检修人员对相关设备没用明确详实具体的了解, 或对设备特点不了解, 就会影响变电设备的检修质量, 威胁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甚至出现严重的电网、设备、人身和信息安全事故。第四, 现阶段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当中的个别工作人员安全观念不强, 对具体工作认识不全面, 工作人员在进行检修试验时往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 有时还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 甚至有某些工作人员有检修敷衍化的倾向, 这也是造成变电设备检修工作事故发生的原因[2]。

2 变电设备检修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2.1 发展趋势

传统变电设备检修工作主要采用的是根据现有的相关规程规定时行定期检修试验制度。随着检修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检修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民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推进状态检修在变电设备检修工作中的应用成为必然和必须的选择。

所谓状态检修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 简称CBM, 它是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来执行的预防性作业, 它可以实现最低成本的检修工作, 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电可靠性, 并在工作过程中充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完整性, 与安全性, 其检修的周期是根据设备运行的基础资料 (在线监测数据、日常运行监测、上次的检测数据、突发情况等等) 系统、综合分析的结果决定的[3]。

CBM技术是在RCM技术 (可靠性检测的简称) 基础上形成的, 所谓RCM技术, 它是根据实际的经验对设备的相关运行、检修、试验基础信息进行的一种分析与对比, 以此来判断设备的故障发生机率和潜在的缺陷, 并制定检修计划, 实现合理有效的检修周期, 避免出现漏检或过度检修问题。RCM技术需要兼顾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状态分析掌握设备的真实情况, 二是考虑设备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CBM技术与RCM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具体的核心设备产生了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知性检修技术 (简称PDM) , 它是利用高新技术检测方法, 对整体设备进行技术检修, 并来检测设备的状态, 及时发现整个设备中的潜在问题和处在萌芽阶段的前期缺陷, 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检修、劳动资源与时间的浪费问题。

CBM技术可以增加整体设备的使用率, 供电的可靠性也会进一步提高, 其可用率可以用公式表示, 即可用率=MTBF/ (MTBF+MTTR) , 其中, MTBF表示二次故障以及检修之间间隔的时间长度;MTTR则表示设备出现故障后, 为了恢复部件功能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 从理论层次可以发现只要通过延长发生故障的间隔时间, 即增加MTBF, 缩短部件故障后进行修复的时间, 即缩短MTTR, 就可以提高其部件的可用率[4]。

2.2 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对应策略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适应检修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发展趋势, 提高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文章提出以下对策:第一, 改变传统的检修方式, 推进状态检修在变电设备实际检修工作中的应用。一是要立足实际设备现状与检修条件, 准确收集设备运行的基础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原有技术和设备;三是不断地提高检修试验设备的技术水平;四是在新建和技改项目中融入监控与诊断设备。第二, 努力提升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以此来最大限度保证变电设备检修质量。一是要根据专业分工合理配置足够的专业人员, 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二是对相关检修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和交流学习, 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三是要严格要求具体工作操作行为, 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提高对危险情况的应急反应能力, 提高其实际检修工作水平。

最重要的是要把检修人员的自身安全和设备检修质量作为整个检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 检修管理应该对每一次的检修作业中的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危险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防范。对于设备还需对其后期运行状态进行过程监控,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改革传统变电检修模式, 依靠状态检修来提升变电检修管理和技术水平, 成为变电检修的必然选择。

摘要:伴随科技水平的进步, 电力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受各方面的影响, 传统电力检修工作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制约变电设备检修技术的进步, 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文章以此为背景, 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 分析了变电设备检修方面的发展现状, 并对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未来发展趋势,电力事业,CBM

参考文献

[1]朱忠诚, 龚勇江.变电站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比较及趋势分析[J].企业家天下 (下旬刊) , 2011, 14 (10) :88-89.

[2]李明, 韩学山, 杨明, 等.电网状态检修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34) :43-52.

[3]李呈军.对变电站检修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18 (9) :101-103.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 篇11

关键词:变电设备;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7-0020-01

1 电力设备检修技术发展概况

国内的电力设备检修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事故检修阶段,目前仍在采用的定期检修和发展研究中的状态检修阶段。

事故检修是在监测、运行检修等技术非常落后的时期电力设备的主要检修方式,是电力设备已经发生了故障或异常,造成了供电问题之后才进行的事后维护、修复工作。在早期小电网规模时代,局部的电网线路及设备发生故障给对电网带来的影响有限,电网中的设施和设备非常简洁,电力生产规模也不大,用电则对供电可靠性、连续性要求不太高,所以当时采取在电力设备已经发生了故障或异常,造成了供电问题之后才进行的事后维护、修复工作。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大电网的检修要求,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先驱的电力生产及保障电力传输的电网也在不断壮大,電力设备出现故障后带来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对电网可能带来的冲击也更大,事故检修的滞后性特点决定了这种检修模式己经不能满足大电网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需要。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电力生产及电网企业提出并开始采用预防性检修方式,即定期检修。定期检修方式针对不同的电力设备事先确定检修等级,设定固定时间或固定检修次数作为检修周期,每达到一次检修周期,不论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如何都要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在运行经验丰富,可以发现输电线路及设备的缺陷或故障,所以定期检修自出现开始就一直被采用为电网输电线路及设备的主要检修方式并沿用至今。但是,电力生产、输送及使用端对电网可靠性的要求一直在提高,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电网设备及电气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定期检修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问题开始凸显。另外,由于计划性检修未能对输电线路及设备的设计裕量水平和实际运行环境状况进行判断,只是简单的重复周期性检修工作,难免存在部分设备“过度检修”,浪费了宝贵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部分设备“失修”,未能及时排除故障,维护设备,带来隐患等问题。所以,尽管广泛采用定期检修方式,电网企业仍在不断地研发新电力设备的检修方式。

随着电网的不断建设,以及坚强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方式开始得到电网企业的关注和采用。状态检修方式不是简单的“不坏不修”策略,而是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和设备对电网中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再根据输电线路及设备的运行水平评价结果参照状态评价体系,得出运行维护建议,再对电力设备进行目标明确的检修维护的新检修方式。显然,状态检修以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为考量,通过检测和诊断技术判断输电线路及设备的状况,进而可以对输电线路及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和部位进行判断,进行主动检修,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运行经济合理。目前,状态检修方式是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检修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状态检修还有效的预防及降低了故障发生概率,减少了停电检修时间,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2 状态检修系统的构成

设备状态监测和设备状态诊断是状态检修系统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又包含了在线检测和非在线检测两部分,在线检测技术充分利用了快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对所需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周期可以人为调节,通过控制机构和集成软件,在线检测设备对数据进行采集后传输给后续控制和集成软件处理,集成后建立输电线路及设备状态数据库,并可以生成数据报表和变化趋势图,其数据接口为后续专家诊断系统开放,以实现输电线路及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的与正常参照状态评价体系(如状态量标准等)横向对比后进行评估,提出相应设备的检修计划。非在线检测部分主要包括了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周期性巡视(也俗称巡线)和预防性试验,参照所得数据,与正常参照状态评价体系横向对比,评估得出检修计划策略。

3 状态检修系统检测项目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检测项目包括了电气检测系统、机械力学检测系统和环境检测系统等。其中,电气检测系统包括了对绝缘子的分布电压检测,绝缘子污秽检测,雷击检测和接地系统检测等;机械力学检测系统包括了对导线弧垂、风偏及舞动、杆塔锈蚀及其基础的沉降移位,金具磨损、锈蚀、发热等检测;线路环境监测指的是线路跨越线路的记录,跨越区域树木生长情况监测,输电线路覆冰检测,盐密监测和其他气象条件的监测等。

4 状态检修系统存在的问题

4.1 变电设备历史状态信息样本量不够大

依赖监测设备和技术可以获取包括变电设备在内的电力设备的状态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与电网设备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从而得出检修策略,但是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的数据来源是历史数据,输电线路及设备历史状态信息样本量资料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客观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依赖专家的主观经验。所以要加强数据收集、管理系统化工作,提高电网输电线路和设备的客观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得出正确的检修策略。

4.2 在线实时监测系统不够完善

变电设备的异常和潜在故障越早发现对检修越有利,给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带来的影响就越小。状态检修方式正是凭借其评价输电线路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得出经济有效的主动检修策略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的监测系统及设备还不能做到实时监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常规测试手段,做好状态信息收集管理工作,以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为基础,分析制订符合状态检修总策略要求的测试方法和周期。但是由于电网规模越来越大,人工预防性试验成本太高,不能完全依靠常规测试手段,并且线路检修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必须大力开发在线监测技术,以保证状态检修策略的正确性,保障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3 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对状态检修带来的问题

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在长距离、超特高电压输电方式越来越成为常态的同时,新型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技术凭借其可以在电网末端灵活供电优势特点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分布式电源间歇性供电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也会对电网潮流分布和网络结构带来影响,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设备最优检修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5 结 语

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方式受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影响很大,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将使状态检修更加完善和成熟。同时,状态检修的信息管理系统、评估与专家决策系统也会处于不断研发进步的过程中,这些技术和系统的研发都将使电网输电线路及设备的状态检修更加完善,使状态检修方式的经济性,可靠性等特点更具优势。电网各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人员组织培训,及时更新换代监测设备及技术,最后实现状态检修管理方式的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三运,谭洪恩,江志刚.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 孙才新.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J].中国电力,2005,(2).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篇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对用电量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面对紧张的供需关系如何保障现有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发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电力供应部门必须加强自我建设, 努力提高自我改造意识。目前为适应生产生活需求, 电力供应系统的变电站建设任务更加艰巨, 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好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这一至关重要工作环节, 同时在电站运行过程中加强监测与维护,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电厂与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厂、变电站中的主要包括了变压器、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变电站设备等主要电气设备。这些具体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与型号选择是影响电厂及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此外具体电气设备的接线是否牢固度、螺丝是否旋紧、电气仪表设备固定架焊接是否稳固都是影响电厂、变电站安装质量的因素, 为此要想实现电厂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就必须做好电气设备的安装管理, 一次保障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

1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保障电器安装质量奠定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能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综合运用现代管理体系, 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厂及电站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 充分发挥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作用, 并通过培训高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来实现电气设备安装的高质量的基础, 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1.2 电气设备安装前进行技术交底与图纸校验工作, 保障施工参考材料的可靠性

在电气设备安装工作进行前期, 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与设设计图纸进行为综合分析与研究, 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工程概况有清醒的认识;对质量控制要点有足够的认识;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此外施工技术人员还要就施工图纸进行检验,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施工参考资料、数据的误差导致施工过程中错误安装, 既可以促进电气设备安装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企业重复施工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1.3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要始于土建工程施工阶段, 为此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在土建工程施工前期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 土建部门必须积极配合电力施工企业的工作, 明确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数量、标高、坐标、大小尺寸等。与此同时, 对仪表设备固定用槽钢支架进行制作, 在土建工程完工后即可开始电气设备的安装。首先要对土建预留孔、预埋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核对, 并对管路进出控制室的位置和方式进行核对和安装。在进行仪表等设备的安装过程中, 要注意设备支架的安装质量及其与各墙面间的距离, 检查突出预留空间是否便于维护与检修。另外在安装仪表等计量设备时需对其进行一次校验, 确保安装的设备等运行正常。将中心仪表控制室的设备及仪表安装后, 进行工艺管路、设备及非标准件的安装。在此过程中, 要对安装位置、数量等进行复核, 严格按照预先设计进行施工, 防止非标准件安装出现问题。在现场仪表安装后, 要及时将仪表保护箱等保护设施安装完毕, 以防止其他施工部门施工中对已经安装仪表损坏。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 施工技术人员与质量控制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责, 下一项施工序必须在上一道施工工序检查确认合格并有主管人员签字后方可进行施工。这样便可以对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层层把关。另外, 还要在上一道施工程序完成后对下一工序所用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 通过提高电气辅助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提高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

1.4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搬运与安装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事项是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加以注意的:安装过程中避免对仪表造成敲击和剧烈震动, 避免因敲击震动导致仪表失灵或存在误差;仪表的安装要牢固可靠;仪表与其它设备之间设备的连接处要尽量保障均匀受力;穿线钱所进行线路管线的安装与衔接要对管线进行清扫, 保障管线无异物;电气设备如果处在潮湿的环境当中, 要做好密封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就上述几点注意事项予以严格执行, 并通过企业的内部培养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来保障电气设备安装的高质量。

2 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检修

常见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故障主要出现在线路故障及设备故障两方面。绝缘子劣化、线路折断、导线弛度下降以及配电线路故障等是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在出现线路故障时, 首先检查线路与设备接触点, 在确认接触点无故障后, 使用输电线路故障距离测试仪进行检测。

变电站常见的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存在故障时, 表针指示将不准确, 值班员容易发生误判断甚至误操作, 因而要及时处理。出现电压互感器常见的故障时其现象有一次侧或二次侧的保险连续熔断两次。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用, 并进行检查处理。发生电流互感器故障时主要表现在有过热现象、内部发出臭味或冒烟、内部有放电现象, 声音异常或引线与外壳间有火花放电现象、主绝缘发生击穿, 并造成单相接地故障、一次或二次线圈的匝间或层间发生短路、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漏油、二次回路发生断线故障。一旦出现上述故障, 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 并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当发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头发热或断开, 应设法拧紧或用安全工具在电流互感器附近的端子上将其短路;如不能处理, 则应汇报上级将电流互感器停用后进行处理。

结束语

电厂及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是一项工作周期长、责任重大的工作内容。若想保障电气设备安装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就必须在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的通力配合下才能完成, 同时电气企业内部还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上进行进一步完善, 同时还须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培训,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能和理论素质, 为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培养后可用之才。相信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 定将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 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电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须品, 具有其他能源不可取代的优势。如何在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今年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电厂与变电站中电气器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着重阐述了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的重要性、安装中的质量控制和电气设备的检修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检修

参考文献

[1]曹毅臻.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常见问题及应对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8) .

[2]董辉.浅谈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5) .

上一篇:电网综合资源协调规划下一篇:施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