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监测

2024-06-26

网络设备监测(共12篇)

网络设备监测 篇1

SNMP协议是一种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测和管理的标准。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以及剩余内存空间等,这些参数直接反映了网络的运行状态。因此,监测网络设备的性能参数对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 MIB浏览器及性能相关MIB对象

网络管理软件开发的重要前提是要了解网络管理目标的相关MIB对象[1,2]。网络设备厂商为了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一般都会在网络上公开其相应网络设备的MIB文件。例如,要查找CISCO相关网络设备的MIB对象,可访问网页http://www.cisco.com/public/sw-center/netmgmt/cmtk/mibs.shtml。

MIB文件一般采用抽象语法标记语言ASN.1来描述,开发者阅读这样原始的MIB文件费力又不能从宏观上掌握相应信息,MIB浏览器[2]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一般开发者来说,通常仅是通过MIB浏览器来熟悉网络管理对象。在MIB浏览器中(如图1所示),网络管理对象以树型结构组织,树型结构中的叶子节点就是与网络管理有直接联系的MIB对象。一般通过鼠标点击其中的一个叶子节点,就会在树型结构的下方显示与该MIB对象相关的“对象描述符、对象标识符、对象实例值的类型、对象的访问权限、对象是否实现、对象描述”信息。这些信息帮助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人员理解和选择相应的管理对象。

图1中,avgBuy5对象表示CPU的5分钟平均利用率,该对象的OID是1.3.6.1.4.1.9.2.1.58,该对象实例值是一个整数,该值只能读取不能修改,思科设备必须实现该对象。

通过查找网络设备的相关MIB文件,可以了解到与CISCO设备相关的内存管理对象文件为CISCO-MEMORY-POOL-MIB,CPU利用率相关管理对象文件为OLD-CISCO-CPU-MIB;与服务器磁盘剩余空间、CPU利用率和系统可用内存大小等相关的MIB文件有WTCS.MIB和INFORMANT-STD.MIB。然后,借助MIB浏览器,可知:ciscoMemoryPoolUsed、ciscoMemoryPoolFree、ciscoMemoryPoolU-tilization1Min、ciscoMemoryPoolUtilization5Min、ciscoMemoryPoolUtilization10Min对象分别表示已经使用的内存字节数、空闲的内存字节数、过去1分钟、5分钟和10分钟的内存池利用率,busyPer、avg Busy1和avgBusy5对象分别代表CPU在过去5秒、1分钟、5分钟的利用率;与服务器可用内存有关的被管理对象有memoryAvailableBytes、memoryAvailableKBytes、memoryAvailableMBytes,和内存相关的管理对象组织在表对象processorTable中,其中与CPU利用率有关的MIB对象是cpuPercentProcessorTime列对象。

开发者了解了所要开发的网络管理功能所需要的管理对象之后,就可以准备进行软件开发。

2 具体实现

网络管理的实现包括管理端和代理端。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 代理端实现

代理端由网络中常用设备组成: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其中路由器、交换机采用网络模拟软件GNS3[3]实现;网络服务器通过VMWare Workstation模拟,在模拟服务器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并启动SNMP服务,安装SNMP informant子代理软件。具体的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Windows Server 2003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0,NMS所在主机IP地址设置为192.168.2.1(loopback网卡IP地址)和192.168.1.105(主机真实网卡IP地址),交换机和路由器IP地址分别为192.168.2.2和192.168.2.3。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具体配置如下:

2.2 管理端实现

管理端的程序实现[4]思路如图3所示,核心模块可分为三部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图形展示部分。

1)数据采集部分的程序流程

程序根据用户提供的SNMP相关参数(如代理所在的IP地址、代理所设置的共同体名、所要获取的性能参数的OID等)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算法流程如图4所示。

2)数据处理部分

数据处理部分主要是将获得的数据交给图形显示模块进行绘图并写入数据文件中加以保存,以便以后具体分析时使用。具体算法流程如图5所示。

3)数据图形展示部分

数据图形展示部分主要是将获取的数据以曲线形式绘制出来,可把整个图像绘制分为三阶段:矩形显示区绘制,坐标系的绘制,坐标系上曲线的绘制。具体算法流程如图6所示。

2.3 程序运行结果

程序首先确定要监视的网络设备IP地址、共同体名、设备类型、采样时间间隔,点击“扫描”按钮获得相应设备可监测的性能参数,选择要监测的性能参数后,点击“确定”按钮之后点击“开始”按钮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实时地以图形方式展示给用户,如果要停止监测则点击“结束”按钮。

图7给出了对服务器CPU利用率和可用物理内存进行监测的结果。在测试时,对SQL server 2005进行了“打开”与“关闭”操作,导致CPU的利用率突然增加,这也反映在了监测结果中。

图8给出了对交换机CPU5秒内平均利用率、I/O内存监测结果:

从图8可看出,交换机的cpu利用率为0,I/O内存始终没有改变,因为此时交换机并没有发出数据包。可以通过在交换机上利用命令show processes cpu进行验证,如图9所示:

从图9中可以看出,此时CPU的利用率不管是5秒,1分钟还是5分钟都是为0的。这和测试结果是吻合的。

路由器的性能参数监测类似于交换机,在此不再赘述。

3 总结

采用网络模拟软件搭建网络环境,VMWare Workstation模拟服务器,对网络中常用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常用网络性能参数进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直观性。

参考文献

[1]刘雪飞,王申强,吴伯桥.一种MIB-II转换为XML文档格式的DTD映射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1,38(10):104-106.

[2]刘雪飞.基于SNMP++的MIB浏览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91-93.

[3]刘雪飞,闫欣,吴伯桥.GNS3搭建网络虚拟环境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3):3019-3021.

[4]刘雪飞,张光磊,王申强.网络设备接口工作状态监控的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3246-324

网络设备监测 篇2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博传播媒介治理和网络舆情监测成为舆情研究新课题。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特别是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明显,而法规建设则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因此,“微传播”是把双刃剑备受政企的重视。

微博作为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力,特别是轰动性消 息的传播范围之广,对信息当事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惊讶。因此,微博成为众多政企 展开网络口碑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网民结构的多样化 和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的缺失,这就必然使得网络传播存在风险。

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浮躁感,网上泛娱乐化和炒作现象普遍,人们对负面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增强,这些导致网络负面信息更容易发酵传播,形成负面舆情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对政企形象的破坏将是深远的。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段时间,网络上掀起的各类舆情议论潮,陕西的“表哥”事件、广东的“表叔”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就是自媒体时代体现微博舆情威力的典型案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偶然集中发酵,使得政企对突然而至的网络舆情危机倍感压力,对事件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导致舆情 危机处置严重滞后,不利于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第一时间法则。因此,如何突围微博舆情危机,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成为政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今,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一条不起眼的负面信息经网络的发酵很可能突然演变成一场网络舆情灾难,而如果缺乏有效网络舆情的预警,突发而来的舆情风暴就会让政企在处理危机时乏力感倍增。

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危机的强劲爆发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企业获取网络微博舆情动态,了解民意民声,实时监测微博相关话题信息的传播效果,监控微博虚假负面信息,在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可以妥善的、有目的性的针对处置。

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该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自动 采集子系统与结果浏览子系统。可以对微博上一切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其监测范围囊括各大网络媒介的微博平台,并可对重点微博话 题实施重点监测,最后对检测结果生成各类数据图表和舆情日报周报。

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初探 篇3

[关键词] 社会舆情;网络舆情;舆情监测制度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15-1

一、舆情对司法的影响

首先,通过下面一组案例了解社会舆论,尤其是社会舆情对司法的影响:

(一)泸州二奶继承案:2001年,黄某立遗嘱将财产遗留给情人张学英,并进行了公证。黄去世后,其妻拒绝将其遗产交付张。张遂提起诉讼,引起许多媒体的关注,更引发了法律界的争论,网络上舆论纷纷,给审判机关带来了很大压力。法院判定遗嘱无效。二审维持原判。

(二)李思怡案:2003年6月4日,长年吸毒的成都妇女李桂芳因偷盗被抓,后被送去强制戒毒。李桂芳被抓后,曾多次极力哀求抓她的人去救出被关在屋里的无人陪伴的女儿李思怡,但都遭到拒绝,最后只是简单的通过电话进行联系,在戒毒所里求助时同样没有给予答复,其家人及邻居也都未接到通知,导致其3岁幼女李思怡被困家中活活饿死,直到6月21日才被发现。四川媒体记者在网络发文,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涉案民警被以涉嫌玩忽职守罪提起公诉。8月19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对原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副所长王新和民警黄小兵公开宣判,以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王新和黄小兵有期徒刑三年和两年。

(三)河南“喝水门”案:2010年2月18日,河南省鲁山县一名叫王亚辉的男青年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带走,3天后其亲属被告知,王亚辉已在看守所内死亡。亲属查看尸体后,发现死者身上有多处伤痕。对此,当地警方解释,犯罪嫌疑人是在提审时喝开水突然发病死亡。当地警方“喝开水死亡”的说法一经报道,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喝开水”一词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同时,不少网友也发出检察机关能否查明事件真相、能否依法公正处理的质疑。河南省检察院监测到鲁山县“喝水门”事件的舆情信息后,指示平顶山市检察院介入,迅速查明了4名公安人员的刑讯逼供行为,4名涉案人员被依法批准逮捕。至此,这起网络舆论事件才渐渐平息。

以上几个案例,都可以看出社会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舆情对案件审判产生影响,包括积极影响(李思怡案),也包括消极影响(泸州遗产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机关的舆情监测与相应的举措也对案件结果起到重要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舆情、舆情监测,后者对前者有什么影响,又应该怎么去完善,笔者将在本文提出一些个人想法。

二、网络舆情概述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研究员在国内最早对舆情进行系统性定义,其研究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三、舆情监测制度概述

(一)舆情监测制度的概念。舆情监测,是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

(二)舆情监测制度建立保障。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两方面保障:一是人力、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保障,二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有必要通过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手段来进行。

四、舆情监测制度建议

(一)加强对各类网络论坛,尤其是市县级论坛的舆情监测。加强地方网络舆情监测,应建立以当地新闻媒体和网络论坛为先锋、以政府和事业单位为后盾、以同级司法网站为互访对象的舆情监测网,搭建夯实的技术平台,对网络不良信息严格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全国性、主流论坛和主流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引导。全国性、主流论坛往往是舆情热点事件的“孵化器”,同样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这类主流论坛和网络媒体通常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影响力,可以与传统新闻媒体一样通过“议题设置”把网民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

(三)加快司法部门对涉法网络舆情的应变速度。畅通网络与司法部门的舆情沟通渠道,确保司法部门能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策。司法部门应拓展自己的网络传播阵地,创办好法院网站,对题材敏感、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在充分策划后及时公布结果。这是平衡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关系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3]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唐钧.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突发事件处置、媒体舆情应对和信任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网络设备监测 篇4

一、发挥耗能设备监测作用, 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1. 以耗能设备的经济化运行为目标, 实施状态监测工作

耗能设备 (指油田生产所需的耗能大、主要生产及生产辅助设备, 如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注聚泵、注汽锅炉、加热炉、通井机及运输车辆等。) 监测技术是实现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胜利油田监测部门把耗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中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现代油液分析技术作为状态检测的切入点, 到2007年已有286台重点耗能设备纳入监测范围。

对这些设备传统的维修方式是事后修理与定期维修, 其缺点一是计划外维修比例高, 二是计划维修可能造成维修过剩。如果不能监控此类精、大、稀、关耗能设备的运行状态, 造成非计划停机, 不但增加耗能设备维修成本, 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7年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对在用重点耗能设备进行抽样检测897台次, 获取数据1.6万多个, 为设备管理提供了大量的运行状态信息和针对性的维护建议, 很多耗能设备根据监测结果延长了换油周期或推迟了检修时间。

2. 以监测数据为依据, 提高耗能设备管理技术含量

从1999年起, 胜利油田在设备年审工作中引入设备监测技术, 通过采用现场油液分析及振动、温度、噪声监测等方法, 把检查的重点从外观检查和局部解体检查转移到设备的内在技术性能评价上来, 使设备的监督检查从单凭眼看、手摸、耳听等感官定性检查向主要依靠科学仪器, 用监测数据来评价。此项活动还推动了二级单位的设备监测工作, 现在多数单位成立了专职的设备监测机构, 根据各自特点, 配备了相应的监测仪器。

耗能设备监测力量的加强, 使故障率逐步下降, 确保了耗能设备的完好率, 提高了耗能设备的系统运行效率。以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为例, 烧电机、转子轴承损坏等故障由2000年的15次/年降低到目前的2次/年;转子找平衡的次数由55次/年下降到2007年的10次/年, 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 提高了耗能设备的运行效率。

3. 以保障安全生产为基础, 推广实施油田生产安全检测与评估体系

胜利油田各联合站油气生产设备和油井生产设备是采油生产的关键设备, 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作业, 以及生产设备工作的连续性特点, 抽油机运行过程中发生轴承断裂翻车、注水设备和输油机组轴瓦烧毁等故障时有发生, 给油田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002年末, 油田检测在用抽油机528台, 存在严重问题的有21台。如某型抽油机经现场检测噪声大, 平衡度仅为43%, 轴承磨损程度严重, 不仅存在着抽油机轴承断裂翻车的故障隐患, 还存在着油井低效率运行现象。根据油井现场测试结果, 有关管理部门对其中11台抽油机进行了大修, 10台抽油机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

鉴于这种情况, 胜利油田各采油厂每年把油田生产设备检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每年都要对在用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检测。设备管理部门依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缺陷的主要生产耗能设备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对达到设备使用期限的生产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 对仍能继续安全使用的生产耗能设备进行保养和预知维修, 有效避免了各类生产耗能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油田的安全生产。

4. 开展专项耗能设备监测,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耗能设备监测的作用不仅能对单台设备的运行情况作出判断, 而且可以对同一类设备作出综合分析,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油田的抽油机、电机控制柜及相关的节能降耗产品, 生产厂家众多, 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依据。以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为例, 2005年该采油厂委托技术质量监督站设备监测部门对其油气集输大队二号联合站节能工程示范区内的部分抽油机进行抽检, 共测试抽油机332台, 测试输油泵机组六台次, 注水泵机组八台次, 加热炉12台次。从检测情况看, 节能工程示范区收到良好示范效果, 各系统效率均得到普遍提高, 其中机采系统效率提高明显, 达到31.88%。示范区内对双驴头节能抽油机、高效加热炉、高效输油机组和注水机组等进行技术改造取得成功。但也发现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主要有部分抽油机变速箱磨损严重、永磁同步电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磁现象等, 为管理部门对抽油机的专业化管理及下一步新机的购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兼顾当前、放眼长远, 深化耗能设备在线监测工作

从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中见到效益, 一般要经过投入阶段、效果不明显阶段和效益逐渐显现三个阶段。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上级严格要求, 设备的所有者和使用者, 对有关安全方面的监测比较容易接受, 而对于耗能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还不能全面正确认识。受经营成本的制约, 某些单位的监测工作不能大面积推广, 存在着以单机监测代替多台同类型设备监测的情况, 部分重点耗能设备未纳入监测范围, 造成了这些耗能设备的监测失控。

目前监测费是从维修费中列支, 支取比例没有标准, 监测费用不能有效保证, 更不具备针对性, 无法明确计算投入产出比,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耗能设备监测工作的发展。通过对宝钢等单位的实地考察发现, 他们是根据需要, 单列出每台重点设备的专项检测费用, 专款专用, 在监测技术的保障下, 非计划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种做法值得油田借鉴。

2. 以设备监测技术推动耗能设备资源化管理

在装备管理观念从保障有余型向效益需求型的转变中, 油田开发部门加大了对耗能设备的报废更新力度。修井作业机、水泥车、抽油机、注水设备、注聚设备、轻烃加工设备以用油气生产处理输送设备等耗能设备资产价值高、数量多、自身状况千差万别, 单纯使用新度系数、原值、使用年限、折旧等静态的账面数据计算出来的设备价值, 不能真正体现耗能设备的技术水平, 在做出留用或报废决策时, 会造成资产浪费或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隐患。如果用监测技术作为耗能设备资源化管理的技术支撑,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静态指标为计算依据带来的评估误差。

在新设备投用和设备大修后, 如果用设备监测的方式对设备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测评, 以测评后的质量符合程度来进行结算, 不但可以最大程度保护使用方的利益, 而且能够挑选出诚信度高的供应商和制造商, 增加耗能设备购置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感和约束力。

3. 加强耗能设备监测技术队伍的建设, 推动监测技术进步

长期以来, 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人员都以例行监测和为生产服务为主, 没有将耗能设备监测工作的内部有偿服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表现出耗能设备监测工作者开拓市场和经营的意识较为淡薄。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应加大职工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耗能设备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经营意识。同时加大耗能设备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增加监测力度和频次, 提高测试数据的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配备优良的监测设备, 以推动监测技术进步。

4. 制定合理科学的监测工作计划, 加大对耗能设备监测效益的反馈工作

国内付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篇5

免费工具虽然不要使用费,且能够获取需要的信息,但费时费力,对于品牌型等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较高的企业并不可取。目前国内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开发,如托尔思TRS、方正电子政务、邦富软件、线点科技、中科点击、本果信息技术、古尼软件、迅奥科技、蓝通百特、维思比科技、iri网络口碑、红麦软件、新联财通、易宝等等。分析上述公司开发的舆情监测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自动采集功能

付费舆情监测软件把人工收集舆情的繁琐工作自动化了,其功能与搜索引擎的蜘蛛爬虫类似。当然,作为舆情管理系统,在自动采集页面后,还需要做自动分类、自动生成摘要,自动获取关键词,并建立索引。

2、分析处理功能

分析与处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播路径分析、话题演化分析以及观点倾向分析等。以TRS互联网舆情管理系统为例,具有话题发现与追踪、信息预警机制、倾向性分析、信息过滤、多维度关联舆情分析与舆情专题、舆情干预等功能。

3、统计报表功能

用符合用户习惯的可视化形式表现分析与处理的结果,也是付费舆情管理软件的一项重要功能。该项功能主要包括舆情简报、趋势图表、聚类图等,一些智能化的软件还会给出文字概述及舆情应对建议

等。

4、协同工作功能

部分舆情管理系统除了具备上述功能外,还有部分OA的功能,能够为后期企业各部门协同应对舆情提供OA环境。

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 篇6

关键词:企业设备;状态分析;监测与诊断;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22-02

在企业固定资产组成中,70%属于设备资产,特别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设备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的形成,客观上要求企业将设备管理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在设备的寿命周期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时发现和预测出故障的发生,并实施相应的维修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国内外一系列现代维修优化和管理技术的应用,设备监测和诊断技术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应用。安泰集团发电厂于2005年参照状态维修模式在全厂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设备故障监测诊断体系,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1设备监测和诊断技术介绍

(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两部分。前者相当于状态监测,主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连续、规范的工作状态的检查和测量,回答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精密诊断则要求定量掌握设备的状态,了解故障的部位和原因,预测故障对设备未来的影响。

(2)现场常用的诊断方法以振动法和油磨屑分析技术的应用为主。由于一个设备故障,往往包含在几个状态信息之中,如何利用各种诊断方法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提高设备故障的诊断率是诊断技术的关键。

(3)简易诊断技术是使用简单的方法对设备技术状态快速作出概括性评价的技术,相当于人的初步体验。通常由点检技术及监视技术组成。作为简易诊断,应该达到的目的包括:①依据劣化趋势管理,早期发现异常;②依据趋势数据外推,预测故障发生时间;③依据自动切断等有效方法,保护设备安全;④依据检测分析,选定需作精密诊断的对象。

(4)精密诊断技术是使用精密的仪器和方法,对简易诊断难以确诊的设备做出详细评价的技术。通常包括较为复杂的信号分析及特征提取技术。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使用一些专用的或对复杂的诊断分析仪器进行。其所用的典型仪器设备一般包括测量参数传感器、信号调理器、信号记录仪、信号分析与处理设备等部分。

2设备监测技术对现场仪表和检测装置的基本要求

(1)仪表是设备运行的眼睛。企业对全厂设备的常规仪表诸如温度、压力、电流等全部配置到位,并确保仪表的配置率、投运率、完好率均在99%以上。

(2)重要设备的关键部位逐步完善在线监测装置,如汽轮机轴瓦振动,发电机定子电流、变压器油温等部位的监测。

(3)全厂运行班组配置红外线测温仪、振动计、万用表、手提式煤气报警器等简易监测设备,提高设备巡检的质量。

(4)明确职责,全厂仪表、监测装置的定期校验维护工作由热仪车间负责,设备故障监测体系的建立则由设备科负责。

(5)根据设计资料、设备使用书、作业规程等资料,明确规定各参数的运行标准和允许范围。现场仪表应有明显的上、下限指示红线标识,关键仪表还应设有相应的高、低限报警或动作保护装置。

3将岗位日常巡检向点检模式改进,提高巡检质量

(1)在现有岗位人员日常巡检的基础上,借鉴点检模式,延伸为“操作人员日常点检,专门人员专业点检和工程技术人员精密点检”的三级点检制度。

(2)根据设备发生故障后对生产系统的影响程度,将全厂设备划分3类,即:重点设备、主要设备和一般没备。对于不同分类的设备,由三级点检人员按不同的频次和标准进行巡检,作到重点突出。

(3)按照设备巡检五定的原则,即:定人、定点、定时、定路线、定标准。对全厂设备按类别制定相应的巡检制度,作为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也是编制各种点检计划的依据。

(4)巡检人员执行点检任务后必须按统一的表格形成书面记录,对发现的缺陷按设备缺陷处理程序执行,原则上要形成闭环管理,具体要求如下:①运行值班人员对巡检中反现的设备缺陷均应及时,如实地在点检记录中体现。如属重大缺陷,应在现场采取隔离、切断等措施或及时汇报有关人员现场应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如属一般缺陷,可汇报班组车间,填写设备缺陷单处理;②设备缺陷单上要准确填写待处理设备名称和缺陷部位,便于维修人员现场处理。对“处理时间”一栏的填写,要求各车间根据缺陷性质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客观填写“适时”、“紧急”、“马上”、“一般”等不同要求;③设备缺陷单填好后送交值班长处签字,值班长应在设备缺陷单上及时记录该缺陷内容;④设备缺陷单送交维修部门,由各维修负责人根据缺陷单的要求安排人员处理。对重要缺陷的处理要填写工作票;⑤设备消缺后,维修人员应通知运行负责人现场验收。运行负责人试运合格或认为符合验收条件,即在设备缺陷单上签字,该设备可转入试运期或备用。如不符合验收条件时,可要求维修部门重新处理;⑥根据设备缺陷,各车间负责人确定具体的试运时间。试用合格后,签字验收。如设备试用期间因检修质量发生问题,应在“验收”栏内标明问题的原因,要求维修部门重新处理;⑦设备缺陷试运行合格后,值长和所属车间在点检记录表的相应备注栏内注明缺陷的处理日期。却因客观因素不能处理的,在备注栏内也要说明,并及时转入机、炉设备停运检修项目清单中。

(5)设备科每周定期组织召开点检工作会议,认真分析统计各专业的缺陷完成率,缺陷重复率等指标,严格实施点检奖惩制度,确保点检制度不流于形式。

4严格执行设备状态技术分析制度

(1)各部门根据专业设备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制度中应明确活动试验的项目名称、试验方法、试验标准、周期、试验结果等内容。

(2)各专业加强本部门关键性设备参数的过程监督管理工作,通过运行控制管理工作的加强,及时发现生产设备参数所暴露的异常工况和不良现象,确保机组在经济工况下稳定运行。

(3)根据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导则的有关规定,各部门建立相应的技术监督月报制度,通过对监控参数与厂家规定值和设计值的比较,从机组经济性的角度判别设备的性能趋势。

(4)应用可靠性分析理论,从历次检修中总结设备部件的正常磨损、老化规律,完善设备易损配件清单和大型关键设备的定期更换周期资料,为设备的检修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5)生技部门加强岗位运行报表,机组启、停操作票等记录的统计分析工作,对机组运行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汇总分析。

(6)作好关键设备典型性试验项目的定期试验工作。如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分析,热力设备的静态诊断分析等,从中总结设备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

(7)设备点检和状态分析中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的信息资料,统一汇总至设备科整理分析。属于一般性设备缺陷,按厂部制定的相关标准执行。若发现异常,则须进一步进行诊断性试验。

5设备故障诊断遵循的一般原则

5.1“纵比”和“横比”原则

所谓“横比”,就是某台设备的异常参数和同类型的设备工况相比较,若该状态量偏离了同类型设备的分布特征,且偏向劣化方向,应视为存在或可能存在异常;所谓“纵比”,就是某台设备的异常参数同该设备相同工况下的历史数据相比较,若明显偏离历史数据,应视为异常。

5.2家族缺陷原则

所谓家族缺陷,是指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厂同型号同批次设备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缺陷。家族缺陷是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原则,一旦确认家族缺陷,同一家族的设备,不论其当前是否有缺陷征兆,均应视为有缺陷设备,必须进行消缺处理或重新进行状态确认。

5.3不良工况原则

不良工况是设备在运行中经历的,可能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非期望工况。一旦设备经历不良工况,必须加强监控力度。对可退出运行,或者超越设备设计能力的情形,应尽快退出运行。

5.4存在缺陷时的对策

当诊断性试验不能排除设备存在缺陷时,须安排检修,包括计划性的和临时性的。当设备无法检修或检修成本过高时,可考虑设备报废处理。

6结束语

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 篇7

本标准规定了电解、电镀设备的节能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考核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电解、电镀设备。

2 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项目

2.1 检查项目

2.1.1 电解、电镀生产设备应配置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和交流电能计量仪表。

2.1.2 计量仪器配备齐全、合理, 并在检定周期内。

2.1.3 直流系统的连接点要保持接触良好。

2.2 测试项目

2.2.1 电解、电镀设备的电流效率。

2.2.2 电解、电镀平均槽电压。

3 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方法

3.1 监测条件与时间

3.1.1 连续性生产的电镀设备监测2h, 非连续性生产的电镀设备监测一个或多个周期。

3.1.2 电解设备连续监测24h。

3.2 监测仪器

监测所用仪器应能满足监测测试项目的要求, 仪器完好, 其测量范围和分辨力应与被测量项目相适应, 其准确度不低于表1要求, 并在检定周期内。

3.3 电镀设备测试

3.3.1 电镀质量

用衡器称量电镀前后工件质量, 并计算出工件电镀前后质量之差。

3.3.2 电镀电流

在整流装置的输出端, 用直流电流表测试电镀设备的电流, 每15min记录一次, 取算术平均值。

3.3.3 电镀设备电流效率

3.3.3. 1 电流效率按式 (1) 计算:

式中 η1——电镀设备电流效率, %

m1——镀件镀前质量, g

m2——镀件镀后质量, g

I——电流, A

t——测试时间, h

C1——析出金属的电化当量, g/ (A·h)

3.3.3. 2 电化当量按式 (2) 计算:

式中 m3——物质的摩尔质量, g

n——物质的化合价

F——法拉第常数, 26.8A·h

3.4 电解设备测试

3.4.1 电解产品质量的测试

电解产品的质量由密度乘以流量计算, 每班测试一次。

3.4.2 理论电解产品质量

理论电解产品质量按式 (3) 计算:

式中 q1——理论电解产品的质量, g

C2——电化当量1.186g/ (A·h)

I——电流, A

t——测试时间, h

3.4.3 电解电流

在整流装置的输出端, 用直流电流表测试所测电解设备的电流, 每15min记录一次,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监测结果。

3.4.4 电解设备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按式 (4) 计算:

式中η1——电解设备的电流效率, %

q2——电解产品的理论产量, g

Q——电解产品的实际产量, g

4 考核指标

4.1 电镀设备电流效率考核指标

电镀设备电流效率考核指标见表2

4.2 电镀设备平均槽电压考核指标

电镀设备平均槽电压考核指标见表3。

4.3 电解设备电流效率考核指标

电解设备电流效率考核指标见表4。

4.4 电解设备平均槽电压考核指标

电解设备平均槽电压考核指标见表5。

5 监测结果评价

5.1 监测单位应依据监测结果, 按本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要求和测试项目考核指标, 对被监测的电解、电镀设备做出监测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 并出具正式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格式见附录A。

5.2 电解、电镀设备的全部监测项目合格, 方可视为节能监测合格。

网络设备监测 篇8

灵敏监测思想是一种关于监测系统的报警监测、统计自学习以及历史数据存储的新技术。传统的监测一般只对振动的总振值进行监测, 总振值为一标量, 相应的监测为一标量监测。一般对于一个振动测点, 包括两个门限:预报警和主报警。灵敏监测的报警门限则是区分机组振动的分频矢量、振动的矢量变化类型的全方位监测。

1.1 区分振动的分频矢量

灵敏监测是对与机组故障有关的振动信号的各关键分频矢量进行监测, 主要对1X、2X、0.5X、可选倍频、残振 (残振能量) 等进行监测, 不仅分别提供各个分频的棒图、趋势、轴心轨迹分析等, 而且设置了针对不同分频的门限报警, 因此, 大大增加了监测的信息量, 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

1.2 残振概念的提出

减小分频监测的工作量。

进一步避免分频监测的盲区。

与分频监测互动, 实现全面分频监测。

1.3 区分振动矢量的变化类型

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 其征兆不仅体现在各倍频矢量的差值变化上, 而且也能体现在该矢量值的跳变或缓变信息上。如:机组转子上物体的突然脱离, 其振动矢量的变化体现为1X的跳变;介质在机组转子上的沉积, 其振动矢量的变化体现为1X的缓变等。

在灵敏监测中, 除了对振动信号的总振值和分频矢量的差值进行监测外, 还对相应信息的跳变值和渐变值进行监测。

1.4 振动的变化趋势统计自学习功能

在灵敏监测的算法中提出了灵敏监测阈值的概念, 它是指灵敏监测学习得到的各偏差门限的最小值, 这在提供的机组运行数据学习样本异常平稳时极为重要。一般为不引起机械运行状况恶化的振动数据波动值, 推荐为正常运行数值的10%左右。

1.5 基于事件的数据存储方式

灵敏监测中的历史数据存储采用了基于事件的数据存储方式。这里的事件是指监测中提取到的所有信息 (包括每个测点的特征值、特征值的跳变与渐变等共18个特征值) 超出了自学习得到的门限。事件发生时, 自动存储机器上所有测点的全部数据。

灵敏监测事件驱动--本系统独有。

1.6 事件驱动方式补充

黑匣子

灵敏监测概念的提出, 极大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能力。但其只能存储异常时刻的数据, 而对故障前期和后期发展的宝贵数据及时存储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完善这一方法, 提出了黑盒子的事件驱动方式。

变负荷存储

变负荷监测的对象是系统监测的过程量, 通过modbus通讯获得的工艺量以及开关量。当系统监测的过程量或者通过modbus通讯获得的工艺量的新值和基准值相比变化了指定的间隔之后, 便触发了变负荷存储, 这个新值也同时成为新的基准值。

2 灵敏监测技术的应用

某石化企业重油催化机组安装了S8100监测控制系统, 除了可以实时显示被监测点参数外, 还可以进行振动、温度参数的趋势分析, 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 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科学维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机组运行不正常、发生故障时, 对故障原因判断的不准确现状。

下面是风机发生一次振动过大的分析诊断过程。

图1为该厂重催机组风机前后轴承4个测点从某工作日17:10:32到21:00:55的振动通频值变化趋势图, 从中可以看到事故发生的时刻是17:33:00。可见四个测点振动位移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为考查故障发生前几天以内的机组风机振动变化情况, 还观察了某工作日16:48:45到第二日14:45:55风机四个测点的振动变化趋势图, 如图2。

为分析故障原因, 对历史记录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对同一轴截面上呈900布置的两个位移传感器的时域波形与频谱进行分析, 同时还要考查轴心轨迹图变化过程。并与一些典型旋转机械故障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判断机组风机发生了何种故障。图3为测点XE-100A在事故发生过程的波形图, 及事故前一秒的频谱图:

为从时域与频域综合分析事故原因, 对振动位移信号进行了时域波形显示与谱分析。图4为测点XE-100A在事故发生时的波形及频谱图, 图5为测点XE-100B在事故发生过程的波形图, 及事故前一秒的频谱图。

从图3可以看出, 故障前的风机转速为6320rpm, 对应工频为105.33Hz。在谱图上出现的峰值点对应频率为105.33Hz, 或工频的倍数。这里工频对应幅值为36。从6.7上可见故障发生后的风机转速为6318rpm, 对应工频为105.30Hz, 频谱图上与工频对应 (下转159页) (上接100页) 的谱峰值为164, 且2倍频值也较大。可见事故发生后, 振动能量增大, 导致工频和2倍频峰值都变大。从频谱上可见, 除了工频和2倍频存在着大的谱峰外, 其它基本上为零, 这种谱图是典型的转子不平衡问题。

图6是主风机后轴承在事故前正常运行时32个周期的轴心轨迹图。

图7是主风机后轴承在事故发生过程中31个周期的轴心轨迹图。

从图6、7可以看出, 轴心轨迹在风机不同运行阶段具有不同的形状。事故发生的前、后, 风机运行是较平稳的, 因此其每个周期的轴心轨迹重合性非常好。在事故发生过程中, 风机是从一个稳定状态向另一个稳定状态过渡, 因此, 其每个周期的轴心轨迹都有很大不同, 重合性不好, 图示表现为杂乱无章。这一点从三个图中的时域波形也可反映出来。事故前的轴心轨迹为一个近似正四边形, 表明不存在转子偏心或存在不大的偏心量 (在允许范围内) , 故障发生后轨迹为一个近似香蕉形, 这是典型的不平衡转子轴心轨迹。因此, 从轴心轨迹上也可以断定发生了不平衡故障。经停机检查后确实发生了风机叶片断裂事故。

总结:上述案例表明, 融入灵敏监测技术的故障诊断对需要借助振动分矢量幅值以及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分矢量跳变等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祥阳, 严洁.往复机构混沌振动响应特征辩识[J].四川有色金属, 2010 (2) .[1]李祥阳, 严洁.往复机构混沌振动响应特征辩识[J].四川有色金属, 2010 (2) .

[2]许光溱, 董龙歧.柴油机运转危险状态故障树分析[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 (3) .[2]许光溱, 董龙歧.柴油机运转危险状态故障树分析[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 (3) .

[3]王希民, 平鹏, 徐泽宁, 等.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点蚀故障的诊断[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1994 (4) .[3]王希民, 平鹏, 徐泽宁, 等.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点蚀故障的诊断[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1994 (4) .

网络设备监测 篇9

关键词:配网设备,同步监测,协调,控制

0引言

配网设备状态监测评估及时间同步监测系统利用现有配电GIS系统和营销系统中的各种实时信息以及相关静态参数信息, 对配网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潮流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快速辅助问题定位, 帮助调度人员了解和掌握配网运行状况, 并提供针对配网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分析建议, 保证配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

1配网设备状态监测评估

配网设备状态监测是通过研制智能化终端来实现的, 主要通过解决如下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得以实现。

1.1设备状态信息搜集

状态的分析评估需要大量描述设备状态及其演变过程的准确数据, 首先利用综合管理模块管理、存储所有设备资产清单、设备台账图纸、设备设计数据、设备安装状况及系统图、维修历史数据、设备变更与维修记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事故及异常记录、测点设置、设备可靠性状态统计分析数据等, 以搜集足够的信息用于分析与决策。

1.2设备状态监测

智能终端的状态监测部分能够基于资产管理系统的配网设备台账信息, 结合SCADA系统、EMS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负控系统等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 按设备类型对各类设备进行限制比较、纵向及横向比较, 以判断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1.3智能化诊断

智能化诊断用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元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 既能对单一数据进行故障诊断, 也能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诊断。单一诊断用产生式专家系统, 将规程规定和专家知识存储在知识库, 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综合诊断用人工神经元BP网络, 功能模块之间用状态驱动, 每一个层次的数据都可以维护、查询, 有利于程序的模块化设计。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综合诊断:其目的是学习和模仿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神经元网络把知识变成网络的权值和阈值, 并分布存储在整个神经元网络之中。在确定了神经元网络的结构参数、神经元特性和学习算法之后, 神经元网络的知识表达是与它的知识获取过程同时进行、同时完成的。

1.4检修决策、检修计划

检修决策和检修计划分别由不同的管理模块来实现, 主要根据不同运行方式和检修方式, 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检修费用、效益进行评估, 给出对该设备来说最佳的检修时间、检修措施和检修项目, 并形成检修决策报告。

2时间同步监测

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覆盖区域和容量日益增大, 电网因断电导致事故蔓延, 有可能使事故范围扩大至全网, 涉及多个电厂、变电站等。而分析事故过程需要综合全网的各种数据, 如果各个电厂、变电站所记录时间及数据的时间标记不同步, 不可以相互参考, 则可能无法综合分析这些宝贵信息, 给事故分析带来极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 电力企业通过研制时间同步监测装置来实时监测GPS的运行状态信息, 及时反映给调度, 实现全网时间同步。

2.1GPS时间同步装置

GPS时间同步装置适合各级调度分层分级的管理模式, 为电网调度二次系统高级应用的统一时钟提供技术支撑, 为电网重大事故的事后分析提供可靠的时间标志, 为事故时各电网信息形成可信的时间断面提供依据, 能有效地提高江苏省全网GPS实时信息监测的水平, 为一些基于时间同步装置高精度时钟的电力二次系统高级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该装置通过GPS厂家的串口规约加分/秒脉冲方式或IRIG-B码通信接口获得GPS的时间与运行状态信息, 站端监测装置可以最多同时监测6个GPS, 各地区当地调度中心后台系统作为NTP协议的客户端, 周期性询问现场监测装置所监测GPS的当前时间, 监测装置作为一个NTP服务器, 通过NTP协议将现场GPS时间发给客户端。后台获得被监视GPS的当前时间后与中心站GPS标准源比较得出各个GPS的相对时间误差, 并从监测装置获得GPS运行信息。后台可以标准规约或文本方式输出GPS的相关运行信息, 主站监测系统可提供Web查询功能。监测实施后, 便于对GPS信息进行分层管理, 在各个地区调度中心监控本地区GPS运行信息, 省调度中心对全省各个地区GPS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NTP协议全称为“网络时间协议” (NetworkTimeProtocol) , 其目的是在国际互联网上传递统一标准的时间。客户/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周期性地向服务器请求时间信息, 服务器用来同步客户端但不能被客户端同步。客户端首先向服务器发送一个NTP包, 其中包含了该包离开客户端时的时间戳, 当服务器接收到该包时, 依次填入包到达时的时间戳、交换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包离开时的时间戳, 然后立即把包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接收到响应包时再填入包返回时的时间戳。客户端用这些时间参数就能够计算出2个关键参数, 即包交换的往返延迟和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时钟偏移。本系统中, 不校对客户端时间而只是比较出客户端时间标准源与现场监测GPS的时间偏差。

2.2基于IEEE1588的精密时间同步装置

精密时间同步装置, 构建一个以当地调度时钟为主时钟, 所有220kV变电站内时钟为从时钟的地面时间同步网, 保证一个地区的时间统一性, 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计费确立统一的时间基准, 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1调度主站侧

调度主站的时间同步设备作为地面时间同步网的主时钟, 时钟源来自于GPS卫星授时。2个以太网接口均接入电力系统二区网络路由, 一个接入时间同步监测系统, 用于时钟设备监视, 而另一个则作为地面时间同步网接口, 用于接收和发送IEEE1588报文包。

2.2.2变电站侧 (以下简称“从站”)

从站端的主时间同步设备以卫星时间为主, 地面时间同步网时间为辅, 2种工作模式自动切换, 接口定义如下:

(1) 以太网接口:从站端主时间同步设备同样具有2个以太网接口, 一个接入时间同步监测系统, 用于监视从站主GPS时钟设备的时间精度, 另一个以太网接口支持IEEE1588, 用于接收和发送IEEE1588报文包。

(2) 扩展同步口:从站端主时间同步设备具有光纤扩展同步接口, 该接口向从站端扩展时钟发送IRIG-B码同步报文, 为扩展时钟提供时间基准源。

地面时间同步网中时钟设备的2种工作模式 (GPS模式与IEEE1588模式) 切换过程如下:

(1) 时间同步装置的各个PTP端口通过接收和发 送IEEE1588报文, 判断各个端口所在网络区的最佳主时钟的时钟类。

(2) 选择所有端口中最佳的一个时钟类与时钟同步装置的时钟类进行比较, 若端口最佳时钟类低于时钟同步装置的时钟类, 则时钟同步装置处于主时钟;若端口最佳时钟类高于时钟同步装置的时钟类, 则时钟同步装置处于从时钟。

(3) 当时钟同步装置处于从时钟时, 时间同步装置开始不断地调整自身时间, 直到与主时钟时间一致。

(4) 时间同步装置作为从时钟:当时间与主时钟同步时, IEEE1588模块向CPU模块发送脉冲信号, CPU模块根据时间质量选择是否接收地面时间同步网时间。

3结语

配网自动化以当地调度时钟为主时钟, 所有220kV变电站内时钟为从时钟, 形成地面时间同步网, 为电网重大事故的事后分析提供可靠的时间标志, 为事故时各电网信息形成可信的时间断面提供依据, 保证一个地区的时间统一性, 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护、计费确立统一的时间基准, 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关于配网设备的监测智能终端说明书

网络信息的监测途径探讨 篇10

网络舆情做为庞大的网络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为各级地方政府所重视。在做好网络舆情分析前, 我们应当首先弄清何为网络舆情。学界普遍定义为“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通俗的讲, 是公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认识、态度、意见和情绪的表现, 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的反映和评论。

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涉及广泛, 涵盖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衣食住行到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 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热点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杭州飙车案”、“微笑局长”事件等, 通过这些热点事件我们可以看出, 公众对于社会管理的参与意识较强, 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其实质也是对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一种促进和监督。

网络舆情信息主要通过BBS、新闻跟贴、博客、微博等途径进行传播, 大体遵循着以下规律:网友通过网络爆料) 互动讨论) 形成网络舆论) 媒体跟进, 深度挖掘信息 (人肉搜索) ) 网友与事件人 (政府部门) 互动) 解决问题, 消除网络舆论影响) 出现新的网络热点, 引燃新的网络舆论。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表达公众舆论的优势逐渐突显, 由于参与网民众多, 人人都既是读者又是作者, 每天产生海量的信息, 网络推手、职业炒手游走其中, 推动着舆论热点事件的走势, 给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压力。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理, 己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种常态工作。对于政府相关机构来说, 通过网络舆情的监测, 来了解民众对社会热点问题和近期出台的方针政策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具体反应, 是了解民众的一种手段, 从而对政策及热点问题的处理做出相应的改变, 以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研究, 是地方政府部门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但面对网络舆情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传播迅疾、影响力深远等特性, 单靠某一部门进行单一的监测与管理就显示有些力不从心。依托社会机构进行舆情的监测与研究, 成为地方政府部门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背景、过程、趋势和原因及对公众情绪控制的一条捷径。

目前国内从事舆情监测研究的机构众多, 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作为专业研究机构之一, 拥有各类舆情研究分析人员, 并与国内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合作, 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监测室长期为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提供网络舆情分析等基础信息, 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舆情监测服务。人民网舆情频道每日舆情速递栏目, 收集针对性强, 公众关心的舆情热点事件, 通过详实的数据, 进行深度提炼、分析、点评, 为各级政府了解舆情动态提供了助力。

新华网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新闻门户网站, 网站内容涵盖面广, 网民参与众多, 依靠其每天产生的庞大信息和专业舆情分析人员, 推出了有针对性的舆情栏目和服务。主要栏目有“舆情解码”“舆情研究”“地方舆情”“每日监测数据”等栏目, 其中“舆情在线”每日监测数据, 通过对国内主要网络媒体跟贴和博客、论坛点击量大小来统计出当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另外, 还有专门为相关部门提供的网络舆情研判服务, 通过近期发生的重点事件和最新发布的方针政策, 有针对性的收集网民的相关意见反馈, 为各级政府机关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 国内多家科技信息研发公司还推出多款网络舆情监控统, 依靠搜索引擎、文本挖掘等技术, 通过对网页内容的采集处理、专题聚焦、敏感词过滤、主题检测、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 来实现网络信息的分析、监督管理的需求, 最终形成舆情简报、分析报告等, 为相关机构掌握舆情动态, 做出正确舆论引导, 提供分析依据。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机制初探 篇11

【关键词】网络舆情 舆情监测 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就是指以BBS论坛、博客、QQ、微博、各种社交网站和虚拟社区等为平台而呈现出来的人们对于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焦点问题、偶发性事件、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具有煽动性的、失实的或反动的舆论等,极易形成网络舆情,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

网络舆情有利于了解民意,集中全民智慧。但是,网络的匿名性和流动性也使得一些不良言论充斥其间,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测与引导机制。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形成速度快的特点。这种快主要体现在地域缩小和时间缩短两个方面。

在地域上,网络彻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只要有电脑和网络,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与整个世界对话,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公共参与,网络空间取代了地理空间。以往,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发生重大事件后,人们只能在家庭成员,朋友之间以及一些休闲场所发表评论或牢骚等,其传播范围非常有限。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QQ、微博等等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就发生的各种事件发表评论、交换意见。例如央视举办的2011年网络春晚,当著名歌唱家龚琳娜演唱被奉为神曲的《忐忑》时,全国各地许多网友就通过微博等发表了对这首歌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在时间上,传统传播媒体例如报纸,由于需要筛选、编辑这样一个过程,一般都有一个截稿日期,我们只能在第二天从报纸上获得消息。再比如传统的广播、电视,当发生重大事件后,最快也要在几个小时后才能传播给大众。网络可以做到随到随发,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网络的优势更明显。例如俄罗斯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抵达大厅内于当地时间2011年1月24日16时40分左右(北京时间1月24日21时32分左右)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新华网于北京时间1月24日22时07分发布了这则新闻,距事发时间仅35分钟。其他网站以最快的速度纷纷转发这条新闻。紧接着,看到这条新闻的网友们纷纷发帖评论此事,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形成时间之快。

除此之外,网络舆情还具有多元分散、匿名性的特点。传统媒体易于产生集中舆论的效果,可以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强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对这种趋同行动有所改变。网络时代尊重个体,它更承认人们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个性发展。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个人情绪的发泄就有了广阔的空间,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对一些问题不科学的认知等,都有可能成为不良情绪言论的引子。

二、网络舆情的作用

当今,网络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意平台,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是目前成本最低、传播速度最快、表达最方便的形式。1999年5月9日人民网为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开设抗议论坛,这是传统媒体网站开设的首个时政类论坛。一个多月后,这个论坛改版成强国论坛,在改版之前的40天之内,“抗议论坛”发了9万余帖子。2006年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全面完成了从中央部委到县级政府的网站布局。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统计显示,半年内有25.4%即5334万的中国网民访问过中央或地方政府网站。主流网络媒体为民意的表达提供了强大平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等知名时政论坛上,每天都聚集着大量网民就“家事国事天下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大门户网站,几乎每天都有根据新闻事件、热点报道展开的民意调查。从地方官员到中央领导,中国官员越来越重视网络这一新媒体,并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这无不体现了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然而,舆论并不都是积极、正确的。消极的网络舆情会对人们产生不良影响。网络的零进入门槛使得任何人(不论信息发布者的身份、政治社会背景如何)只要拥有最起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分文不付地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舆论多为潜舆论形态,即情绪型舆论形态。”①情绪型舆论是公共意见倾向的征兆,是显示公共意见倾向的窗口,但缺少理性和清晰度的激愤的社会情绪,容易产生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网络舆情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的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进行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相对集中的偏颇观点容易带来群体的盲从和冲动。此外,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这种力量很容易被人利用,那些动机不良者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网络舆论之中,这就难免失去这种舆论的公正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

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作用,我们需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

1、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出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就能够及时地对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为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并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应建立实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密切关注重点网站、重点论坛以及博客、微博、QQ群等言论情况,对这些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进行监控。

首先,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内部信息系统,组建网络舆情监测队伍。队员由精通网络技术、政治意识强的专职人员组成,全天候不间断地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舆情进行日常监测。政府部门要在物质、制度、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其次,要建立排查机制。舆情监测队伍要定期排查各大网站的论坛区、博客以及新闻的留言板等,科学梳理,一旦发现有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虚假舆情,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决策部门能掌握舆情的内容和走向。

再次,电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做好网络用户的登记、备案工作,实行用户实名登记制度,规范管理,准确掌握信息源。

最后,要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开发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软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系统,构建网络安全技术防控体系。②

2、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形成速度快的特点,这就要求舆情引导的及时性。网络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及时,所以,如果不及时,就很难引导网络舆情。要做到及时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除过去在传统媒体条件下形成的一些约束条件。最根本的是观念上要从“怕人家知道”转变为“怕人家不是从我这里知道”。

对于网络舆情多元分散的特点,要求舆情引导具有整合性。整合这里主要是指:包容、宽容、寻找共同点、组织为一体。在网上开展舆论引导工作,不能采取打压的做法,必须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讲究策略,讲究引导艺术和引导效果。要善于从多元化的舆论中寻找共同点,发现积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从更高层次上来提出新的理念,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认识或者取得谅解,达到共识,至少不出现尖锐的对立。

网络是个开放的、参与性十分强的世界。任何人,不论其社会地位、贫穷富贵、文化高低、性别种族,在网络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由于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大众传播时代遗留下的权威性仍将在网络新闻媒介中发挥作用。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人们无所适从时,他们往往对于评论权威的依赖会更强烈,更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答疑解惑。所谓“意见领袖”,就是指在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和了解,因此能向他们身边那些广大的公众群体提供这方面的有关信息,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解释。③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等,对当下的热点问题答疑解惑,并把他们的发言放到网页的首要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能够使人们对待问题更加理性化,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要强化网络“把关人”,引导群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网络把关人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在线交流、网上访谈、网上讨论等活动,引导网民发言讨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世界千变万化,各种事件、各种舆论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新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合理地进行引导,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资料

①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90

②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4)

③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284、150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研究 篇12

互联网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伟大的技术革命时代。现代信息技术、通讯传播技术、网络技术等众多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及丰富多彩、方便实用的应用形式决定其日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 网上热点层出不穷, 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历史原因曾使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国内关于舆情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迫切需要提升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舆情分析与监测是信息深加工, 以往“剪报”式低价值粗加工的信息服务, 虽可按主题范围搜集, 但提供的结果仅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内容, 传统的单一线性收集方式已不能够满足人类大脑发散思维的需要。

二、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的技术支撑

在浩瀚的网络中, 政府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完成网络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不现实的。而Web数据挖掘能快速、准确的获得有价值的网络信息, 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行为以及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它克服了普通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发现数据中隐藏的关系和规则及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弱点。Web数据挖掘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的把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条件。可有效地从Web获取并分析相关舆情, 达到监测、辅助决策和引导的目的, 为网络舆情预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一) Web数据挖掘

Web数据挖掘由传统数据库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演变而来。数据挖掘是指从大型数据库的数据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可信的、隐含的、明显未知的、新颖的、有效的、具有潜在用处的信息的过程[1]。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数据挖掘技术被运用到网络上, 并根据网络信息的特点发展出新的理论与方法, 演变成网络数据挖掘技术。Web数据挖掘是指对目标样本进行分析提取特征, 以此为依据从Web文档和Web活动中抽取人们感兴趣、潜在的有用模式和隐藏的信息, 所挖掘出的知识能够用于信息管理、查询处理、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方面。

根据挖掘对象的不同, 可将Web数据挖掘技术分为三大类[2]:Web内容挖掘、Web结构挖掘和Web使用挖掘。Web内容挖掘是指从Web上检索资源, 从相关文件内容及描述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潜在信息。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 Web内容挖掘分为文本挖掘和多媒体挖掘。Web结构挖掘的目标是Web文档的链接结构, 目的在于揭示蕴含于文档结构中的信息, 主要方法是通过对Web站点的结构进行分析、变形和归纳, 将Web页面进行分类, 以利于信息的搜索。结构挖掘的重点在于链接信息。Web使用挖掘是从服务器访问日志、用户策略、用户对话和事物处理信息中得到用户的访问模式和感兴趣的信息, 利用这种方法, 可以获知Web使用者的行为偏好, 从而预测其行为。

(二) Web挖掘过程

Web数据挖掘依然遵循数据挖掘的研究思路, 挖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式发现和模式分析 (如图1所示) [3]。

1. 数据收集。

网络信息的收集是网络舆情监测的源头, 其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监测效果。对于明确主题的舆情信息采集, 可以采用搜索引擎方法。由于各个现存搜索引擎索引数据库的构造方法不同, 其索引数据不尽完整, 所以应将多个单搜索引擎搜索结果进行整合、调用、控制和优化。搜索中可以以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或启发方式循环地在互联网中发现相关信息, 可将网络空间按域名、IP地址或国别域名划分为独立子空间详细搜索;或以信息类型为划分, 如HTML格式、XML格式、FTP文件、Word文档、newsgroup文章和各种音、视频文件等。舆情信息检索结果可按不同维度展现, 包括按内容分类、舆情分类、相关人物、相关机构、相关地区、正负面分类等。每个维度下把搜索结果自动分类统计展示, 以便短时间内检索到精确信息。

2. 数据预处理。

因原始Web访问数据的文件格式是半结构化的, 包含不完整、冗余、错误的数据, 需进行提取、分解、合并, 转化为适合挖掘的格式, 保存到关系型数据库表或数据仓库中, 等待进一步处理。数据预处理可改进数据质量, 提高后续舆情挖掘过程的精度和性能。对采集到的舆情进行初步加工处理, 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 对于新闻评论, 需过滤无关信息, 保存新闻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和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 需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 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甚至可直接对网站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3. 模式发现。

利用数据挖掘的算法可发现用户聚类、页面聚类、频繁访问页组、频繁访问路径等隐藏的用户访问模式。若在挖掘用户浏览模式过程中发现选择的数据或属性有偏差, 或挖掘技术达不到预期结果, 需根据反馈结果不断重复以上过程, 通过数据挖掘, 创建和更新用户模式库。模式发现可应用许多相关领域的方法, 但需针对Web数据挖掘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进。

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会话文件, 可对页视图、浏览时间和浏览路径长度进行各种不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频繁访问页、频率、均值、中间值和访问量的时间分布等) , 提高网络舆情挖掘的效率和质量。

路径分析。发现站点中最常被访问的路径及其他相关路径信息。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静态数据可采用该技术, 采用图的方法来分析Web页面间的路径关系。G= (V, E) , 其中:V是页面的集合, E是页面之间的超链接集合, 页面定义为图中的顶点, 而页面间的超链接定义为图中的有向边。顶点v的入边表示对v的引用, 出边表示v引用了其他的页面, 这样形成网站的结构图, 从中可确定最频繁访问路径, 此路径指向的信息极有可能就是互联网上的“热点”和“焦点”。

关联规则。挖掘的是客户的不同浏览事务所涉及的大量数据中项集间的联系规律。利用该算法可从纷杂的网络信息中找出促使网络舆情产生、变化的内在因素, 帮助揭示舆情的变动规律, 挖掘出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序列模式。挖掘出交易集间有时间序列关系的模式, 由此确定用户将来访问趋势和模式。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 可将社会运行接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的程度进行早期预报, 提前发现不良事件的苗头, 尽早梳理, 快速应对, 达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分类。先从数据中选出已分类的训练集, 运用分类技术, 建立分类模型, 对未分类数据分类。分类模型由分类器或分类函数确定相应类别, 分类模型类别可由特征化了的属性集合描述。分类发现可描述特殊群体的公共属性。在网络舆情研究中, 可根据自身需求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初步筛选, 进行分类、分组, 如设置“民生问题”、“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经济危机”等。然后有针对地进行数据选择, 进行数据集合, 缩小挖掘范围, 避免盲目搜索。从而得到更精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聚类。聚类和分类的主要目的都是对Web对象归类, 不同之处是聚类未事先定义好主题类别, 需将Web对象特征化后归类分析, 使同类的对象具较高相似度, 而不同的类中对象差别较大[4]。

预测分析。利用历史数据中找出的变化规律, 建立专用模型, 通过此模型对未来数据的种类及特征等其他方面进行预测, 得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前预测, 提前防范意外, 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预测关心的是精度和不确定性, 通常利用预测方差来进行度量。

偏差分析。指发现数据库中的异常数据, 其检验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察结果与参照之间的差别。偏差分析可以对网上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进行及时批驳, 在纠正偏差中使造假和诽谤不攻自破;可以准确及时地挖掘提取与热点事件相关的真实信息, 以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导向。

4. 模式分析。

模式分析主要是为了从模式发现算法找到的模式集合中筛选出有趣的模式。精确的分析方法通常由Web挖掘的具体应用来控制。模式分析的形式可以是类似SQL的知识查询机制, 也可以把Web使用数据装入数据仓库, 以便执行OLAP操作。另外, 可视化技术在视图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数据模型中的变量特征、操作子模式都可用图形化的工具标识, 这对揭示数据中内在本质及分布规律起到很强的作用。

三、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

为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控制能力, 特别是动态信息的监测, 有必要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实现对舆情采集、监测和预警的信息需求, 为使用者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 做出正确舆论引导, 提供分析依据。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以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 基于软硬件、数据管理平台, 依托搜索引擎和Web数据挖掘技术。该系统包含四个功能模块:Web舆情采集模块、Web舆情预处理模块、Web舆情挖掘分析模块、Web舆情辅助决策模块 (如下页图2所示) 。

1.Web舆情采集模块。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信息需求, 设定主题、关键词目标, 通过人工参与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来完成信息收集任务。根据不同舆情专题需要输入不同的待采集的目标网址, 自动采集新闻信息, 统一加工过滤、自动分类, 保存新闻标题、出处、发布时间、正文、新闻相关图片等信息, 支持多媒体数据采集, 可自动解析RSS的XML文件, 抽取网页的链接、标题、时间等信息, 支持网页快照功能等。高效、全方位的网络舆情采集, 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可用性和全面性, 从而为决策分析提供事实依据和数据参考。

2.Web舆情预处理模块。围绕集中管理、分布存储、跨平台发布、实用性, 覆盖舆情监测引导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3.Web舆情挖掘分析模块。利用关联规则、聚类、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多种技术对收集来的舆情进行分析和处理, 提高舆情研判的准确性及内容分析的确定性, 为舆情引导做准备。其功能包括: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图2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的总体架构即可根据信息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 识别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 通过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 识别敏感话题。倾向性分析, 即对于每个话题、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与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 了解舆情可能的发展趋势。主题跟踪, 即跟踪某个热门主题回复、跟帖、修改、阅读等情况, 为管理者及时了解该主题的舆情发展状态。自动摘要, 即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形成自动摘要, 供决策参考。趋势分析, 即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 人们所关注的程度, 并对未来作出科学预测。突发事件分析, 即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 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4.Web舆情辅助决策模块。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内容安全性、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通过舆情预警、舆情监测、舆情报告和发布个性化信息等手段, 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提供经过舆情分析处理后的有针对性的结果生成报告, 并提供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浏览、检索, 达到辅助决策, 引导舆情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目的。

四、结论

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是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过程, 必须充分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 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 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自觉地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现实动力和强大合力。

摘要: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是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过程, 必须充分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 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 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自觉地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现实动力和强大合力。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引导,Web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3.

[2]Raymond Kosala, Hendrik Blockeel.Web mining research:A survey SIDKDD Explorations, 2000:7.

[3]W Hseush, C Pu.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Asynchronous Transaction Processing[C].In Proc.Of the 15th Inter.Conf, on DistributedComputing Systems, 1995:110-117.

上一篇:ERP沙盘模拟训练下一篇:处理课堂生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