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性能

2024-08-13

主要性能(共11篇)

主要性能 篇1

1 防水涂料的性能

防水涂料固化成膜后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特别适合于各种复杂不规则部位的防水, 能形成无接缝的完整防水膜。它大多采用冷施工, 不必加热熬制, 涂布的防水涂料既是防水层的主体, 又是粘结剂, 因而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维修也较简单。但是, 防水涂料须采用刷子或刮板等逐层涂刷 (刮) , 故防水膜的厚度较难保持均匀一致。防水涂料广泛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防水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和室内地面防潮、防渗等。防水涂料的选择应考虑建筑物的特点、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并结合防水涂料特点和性能指标。

防水涂料按液态类型可分为溶剂型和水乳型 (具体分类见表1) 。溶剂型以汽油、煤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 粘结性较好, 但对环境有污染;水乳型以水为分散介质, 价格低但粘结性较差。从涂料发展趋势来看, 随着水乳型的性能提高, 水乳型的应用前景广阔。防水涂料按成膜物质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沥青类、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和合成高分子类。

2 防水涂料的分类

2.1 沥青基防水涂料。

沥青基防水涂料是指以沥青为基料, 配制而成的水乳型或溶剂型防水涂料, 这类涂料对沥青基本没有改性或改性作用不大, 其主要有石灰膏乳化沥青、膨润土乳化沥青和水性石棉沥青防水涂料等。沥青基防水涂料主要适用于Ⅲ级和Ⅳ级防水等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混凝土地下室和卫生间防水等。

2.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是指以沥青为基料, 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 制成的水乳型或溶剂型防水涂料。这类涂料在柔韧性、抗裂性、拉伸强度、耐高低温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比沥青基防水涂料有很大改善。其品种有再生橡胶改性防水涂料、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SBS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聚氯乙烯改性沥青防水涂量、耐热度、粘结性、延伸性、拉伸性、加热伸缩率、低温柔性、干燥时间、不透水性和人工加速老化等指标。

防水涂料的使用较防水卷材窄, 下面仅列出具有弹性高、延伸率大、耐高低温性好、耐油、耐化学侵蚀等优异性能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检测指标, 见表2。

4 防水密封材料的主要性能

4.1 防水密封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又称为嵌缝材料, 用于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墙板、地铁工程等的接缝处, 是表面能够成膜的粘结膏状材料, 也叫防水油膏。防水密封材料是应能承受位移并具有高气密性及水密性, 而嵌人建筑接缝中的定形和不定形的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除了应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外,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弹性、柔韧性、耐冻性和抗老化性, 以适应屋面板和墙板的热胀冷缩、结构变形、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的要求, 保证接缝处不渗漏、不透气的密封作用。定形密封材料是

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密封材料, 如密封条带、止水带等。不定形密封材料通常是粘稠状的材料, 分为弹性密封材料和非弹性密封材料;按构成类型分为溶剂型、乳液型和反应型;按使用时的组分分为单组分密封材料和多组分密封材料;按组成材料分为改性沥青密封材料和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建筑密封材料品种繁多, 新品种不断涌现, 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配式建筑屋面板、金属复合板、压型板、混凝土外墙板、地板、卫生间、阳台等部位的建筑节点、伸缩缝、施工缝;游泳池、贮水池、给排水管道、地铁及地下构筑物、道路、桥梁、机场跑道等伸缩缝、沉降缝及膨胀橡胶止水带失效的伸缩缝、沉降缝再造处理、裂缝修补、涂膜防腐防水;连续伸缩、振动设备基础的隔音减震、补强加固等。

目前, 常用的建筑密封材料有:沥青嵌缝油膏、塑料油膏、丙烯酸类密封膏、聚氨酯密封膏、聚硫密封膏和硅酮密封膏等。

4.2 防水密封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

防水密封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有密度、适用期、表干时间、低温柔性、弹性恢复率和剥离粘结性。

摘要:防水涂料又称为防水胶粘剂, 是一种流态或半流态物质, 可用刷、喷等工艺涂布在基层表面, 经溶剂、水分挥发或各组分间的化学反应, 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一定厚度的连续薄膜, 使基层表面与水隔绝, 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

关键词:防水涂料,性能,沥青

主要性能 篇2

一、数控机床的精度

精度是数控机床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精度主要指加工精度、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1、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实际运动位置与指令位置的一致程度,其不一致的差量即为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包括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性进给系统等误差,还包括移动部件导轨的几何误差等。定位误差将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是指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应用相同程序相同代码加工一批零件,所得到的连续结果的一致程度。

重复定位精度受伺服系统特性、进给系统的间隙与刚性以及摩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重复定位精度是成正态分布的偶然性误差,它影响一批零件加工的一致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2、分度精度

分度精度是指分度工作台在分度时,实际回转角度与指令回转角度的差值。分度精度既影响零件加工部位在空间的角度位置,也影响孔系加工的同轴度等。

3、分辨率与脉冲当量

分辨率是指可以分辨的最小位移间隔。对测量系统而言,分辨率是可以测量的最小位移;对控制系统而言,分辨率是可以控制的最小位移增量,即数控装置每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反映到机床移动部件上的移动量,一般称为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设计数控机床的原始数据之一,其数值的大小决定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脉冲当量越小,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越高。

4、加工精度

近年来,伴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和机床结构特性的提高,数控机床的性能与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等规格的加工中心,其定位精度普通级达到(±0.005∽

±0.008)mm/300mm,精密级达到±0.001∽±0.003mm/全程;普通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达到±1.5μm,超精密级数控车床的加工圆度已经达到0.1μm,表面粗糙度为Ra0.3 μm。

二、数控机床的可控轴数与联动轴数

可控轴数是指数控系统能够控制的坐标轴数目。该指标与数控系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以及内存容量等有关。目前,高档数控系统的可控轴数已多达24轴。

数控机床的联动轴数是指机床数控装置控制的坐标轴同时达到空间某一点的坐标数目。目前有两轴联动、三轴联动、四轴联动、五轴联动等。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加工空间复杂曲面;四轴联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宇航叶轮、螺旋桨等零件。

三、数控机床的运动性能指标

数控机床的运动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坐标行程、回转轴的转角范围、刀库容量及换刀时间等。

1、主轴转速

目前,随着刀具、轴承、冷却、润滑及数控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主轴转速已普遍提高。以中等规格的数控机床为例,数控车床从过去的1000∽2000r/min提高到4000∽6000r/min,加工中心从过去的 2000∽3000r/min提高到现在的10000r/min以上。在高速加工的数控机床上,通常采用电动机转子和主轴一体的电主轴,可以使主轴达到每分钟数万转。这样对各种小孔加工以及提高零件加工质量和表面质量都极为有利。

2、进给速度和加速度

数控机床的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一样,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数控机床的进给速度可达10~15m/min,国外一般可达15~30m/min。

进给加速度是反映进给速度提速能力的性能指标,也是反映机床加工效率的重要指标。国外厂家生产的加工中心加速度可达2g。

3、坐标行程

数控机床坐标轴 X、Y、Z 的行程大小,构成数控机床的空间加工范围,即加工零件的大小。

4、刀库容量和换刀时间

刀库容量是指刀库能存放加工所需要的刀具数量。目前常见的中小型加工中心多为16~60把,大型加工中心达100 把以上。

换刀时间指有自动换刀系统的数控机床,将主轴上使用的刀具与装在刀库上的下一工序需用的刀具进行交换所需要的时间。目前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的换刀时间可达到4∽5s。

刀库容量和换刀时间对数控机床的生产率有直接影响。

数控机床的规格指标

¡规格指标是指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行程范围

¡行程范围是指坐标轴可控的运动区间,它是直接体现机床加工能力的指标参数,一般指数控机床坐标轴X、Y、Z的行程大小构成的空间加工范围。

¡2.摆角范围

¡摆角范围是指坐标轴可控的摆角区间,数控机床摆角的大小也直接

影响加工零件空间部位的能力。

¡3.主轴功率和进给轴扭矩

¡主轴功率和进给轴扭矩反映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同时也可以间接

反映该数控机床的刚度和强度。

¡4.控制轴数和联动轴数

¡控制轴数是指机床数控装置能够控制的坐标数目。联动轴数是指机

床数控装置控制的坐标轴同时达到空间某一点的坐标数目,它反映数控机床的曲面加工能力。

¡5.刀具系统

¡刀具系统主要指刀库容量及换刀时间,它对数控机床的生产率有直

接影响。

¡1.6.2 数控机床的精度指标

¡1.分辨率和脉冲当量

¡分辨率是指两个相邻的分散细节之间可以分辨的最小间隔。脉冲当

量是指数控控制系统每发出一个脉冲信号,机床机械运动就产生一个相应的位移量,通常称其为脉冲当量。

¡2.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所达到的实际位置的精

度。

¡重复定位精度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重复进

行同一动作时,所得到结果的一致程度。

¡3.分度精度

¡分度精度是指分度工作台在分度时,理论要求回转的角度值和实际

回转的角度值的差值。

¡数控机床的运动指标

¡1.主轴转速

¡数控机床的主轴一般均采用直流或交流主轴电动机驱动,选用高速

精密轴承支承,保证主轴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和足够高的回转精度、刚度和抗振性。目前,数控机床主轴转速已普遍达到(5000~10000)r/min,甚至更高。

¡2.进给速度

¡数控机床的进给速度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数控机床的进给速度可达(10~15)m/min,国外为(15~30)m/min。

¡1.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

¡MTBF是指一台数控机床在使用中平均两次故障间隔的时间,即数

主要性能 篇3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车辆维修;检修方法

1.导语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车辆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使得汽车的维修技术和方法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将更加先进的科技成果引进到了车辆的维修之中。本文将结合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际,对车辆维修的主要性能要求和检修方法进行论述。

2.对汽车主要性能的要求

汽车维修的主要性能要求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车的操纵性与稳定性、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平顺等。

汽车动力性作为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能达到的最高车速、最大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能力。汽车属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動力性。这是因为汽车行驶的平均技术速度越高,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就越高,而影响平均技术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汽车动力性。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的增长,公路路况与汽车性能的改善,汽车行驶车速愈来愈高,但在汽车随使用时间的延续其动力性将逐渐下降,不能达到高速行驶的要求,这样不仅降低汽车应有的运输效率及公路应有的通行能力,而且成为交通事故、交通阻滞的潜在因素。

汽车燃油经济性是汽车使用性能中重要的一项,一般用耗油量表示,耗油量是指汽车满载时单位行驶里程所需燃油体积,它与发动机的特性和汽车的自重、车速及各种运动阻力如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和爬坡阻力的大小以及传动系的效率和减速比等都有关系,因而在数值上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别。近些年来我国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将要对汽车实施燃油税,所以汽车的耗油量参数就有特别的意义,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耗油量参数比较低的汽车产品,来减少其对车辆的经济投入。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两种测定法:一种是行驶试验法,另一种是在平坦道路上和一定条件下进行等速油耗试验。

在实际的生活中,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高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对于新车而言,它不但涉及发动机,还涉及变速器、主减速器、汽车重量、车身造型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汽车燃油经济性是一个汇集综合因素的技术指标。但它只能反映运行成本的问题,不能代表汽车的优劣,耗油高并不说明汽车差,耗油低也不说明汽车好,因为汽车的优劣还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有关,而这些性能往往与燃油经济性相冲突。

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开始踏制动踏板起到制动停车为止,汽车驶过的距离。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制动系协调时间的长短、附着力的大小、制动器最大制动力和制动开始时的车速。因此,减小制动距离必须缩短制动系协调时间,增大制动器最大制动力和路面附着系数。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汽车具有较大的动能,制动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制动器升温较高,制动效能降低,从而增加制动非安全区长度。为此在行车时,应慎重使用制动器,严禁在流量较大、车间距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突然制动。虽然由于制动性能好而减速停车,但跟随车制动非安全区较大,也可能诱发多车追尾相撞的重大事故。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汽车能按驾驶员操纵方向行驶,抵抗力图改变行驶方向的外界干扰,维持一定的速度,不会造成驾驶员过度紧张和疲劳,保持稳定行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交通安全有直接的关系,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难以控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侧滑或倾翻,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可用汽车稳态转向特性、汽车稳定极限以及驾驶员—汽车系统在紧急状态下操纵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

3.注重维修检测方法的培养

汽车性能的维修检测方法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驾驶维修经验,更需要维修者具备超强的技术才能、技术力量和实际操作经验。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专业的维修与检测课程应注重技术的应用、知识的拓展、维修设备的更新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切实加强动手能力、实际经验和维修平台的综合教育,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维修方法,体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3.1注重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

汽车的维修最终要靠专业的人员来完成,所以应该高度的重视对汽车维修专业人员的培养,而这些专业人员最初获得汽车维修知识一定是在教学的课堂之上,所以对于其所学习的课程就要高度重视,应建立与实际应用与操作相对应的汽车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策略,加强动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科学、有序地掌握各种汽车的性能、技术要求、操作规程、驾驶技能和技术处理方法的基本要点。同时网络、计算机教学作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应充分发挥现有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电视、投影、网络、计算机全面了解和掌握汽车主要性能的技术指标,并融合于学习的全过程,使技术与技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技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为进行动手操作、科学维修、提高技术含量奠定基础。

3.2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后时间的课程安排比例

汽车维修检测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它的技术要求相当高,所以要求学生们不能仅仅学习书本上面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所以,要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示范、对比、操作、实验和实际维修检测,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技能,传授技术,进行帮教,以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高职教学的特点,满足学生对技术型专业学习的需求。但是这种比例一定要适中,不能有所偏颇,只注重课堂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过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就必须协调好两者的比例关系。

3.3建立适合汽车维修专业需求的实习基地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除了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一点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在这里笔者为培训学校提出一点建议,可以建立一个与汽车维修专业相对应的实习基地,如:车间、工厂或者维修厂地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实物,系统地传授维修与检测技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会对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4在校外实训期间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许多学校在学生的校外实训期间就任其自由发展,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要想让学生的维修与检测技术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加强校外实训指导,或通过汽车维修厂,或通过汽车生产检测车间,或通过汽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加强实战检测与训练,合理提高技能。有了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学生的技术水平在短时间之内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4.结束语

喷墨打印纸主要性能研究 篇4

关键词:涂层结构,喷墨打印,涂布纸,性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喷墨打印机的广泛推广及适用,对彩色喷墨打印纸的用户需求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持续增长。其纸张特性主要表现为图像的色彩还原性及图像的清晰度。拥有较佳的色彩再现效果和图像清晰度是目前市场上选择纸张的首要标准。目前,市场上所使用销售的打印纸普遍存在着分辨率不高、光泽度低、色彩还原能力差、长期保存性差、纸张图像受环境影响易变色、褪色等一系列问题,使其使用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纸张的基本性能与喷墨打印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到选择喷墨打印纸的客观、准确的方法。通过对打印图像耐光性、耐水性的测量与分析,定量地反映高光喷墨打印。纸打印图像的保存性能。实验得出:表面吸收速度较快、白度较高的纸张,喷墨打印后图像的保存性能较好。

2. 喷墨打印纸特性研究

喷墨打印纸与一般纸张区别较大,其通常在涂布原纸表面涂布一层吸墨性较强的多孔性颜料,使之表面形成油墨接收层,在吸收油墨的同时防止墨滴扩散,从而保证原有图像色彩的清晰度和完整性。本文主要研究彩色喷墨打印纸的主要指标及其对印品品质的影响。

2.1 匀度

主要是用来计量一定面积上的纤维和结构组成及其分布情况,其纤维分布均匀、匀度好,则保障了涂料的良好吸收性,印品色差较小差异性,同时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的纸病之患。

2.2 定量与紧度

作为喷墨打印纸张必然承受墨滴滴入撞击力,故其必然需要具有较高定量,普遍在80g/m2~220g/m2之间。而纸张紧度直接关系墨滴的渗透、扩散和干燥速率,故其紧度在0.8~1.1g/m2之间较为适宜。

2.3 平滑度与光泽度

高平滑度的纸张可以使原图像网点清晰再现,现阶段较常采用提升纸浆打浆度和纸页均匀度方法来提升纸张平滑度。而光泽度则可以使印品色泽更加丰富饱满、层次鲜明,一般选择提高湿压和增加压光的途径,并配合以较高平度水平前提下改善纸张光泽度。

2.4 渗透性

又称纸张油墨吸墨性(K&N值),一般而言,纸张微孔数量多、表面粗糙,则幽默干燥速率过快,导致K&N值相对较高,容易影响印刷光泽度,但反之,K&N值过低又会引起印纸粘脏,使印刷难以为继。如图,在A、B、C三种纸张状态中,A状况下的墨滴向水平方向渗透较快,其网点直径较大,严重影响打印清晰度;而与之相对,C状态下,墨滴向垂直方向扩散较快,印刷密度低,容易造成纸张透印;B状态相对理想,水平、垂直方向渗透速度较为一致,使网点精确再现,印品质量相对较好。故经过实验,喷墨打印纸的吸墨性可经由提高打浆度、延长脱水时间以及强干燥剂的使用来使纤维竖向排列增加,从而减少墨滴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性能差别来得到提升。

3. 喷墨打印纸保存性能研究

198彩色喷墨打印图像在保存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湿度、光辐射等的影响或是被氧化气体氧化,会导致图像变黄褪色、稳定性降低。喷墨打印图像的呈色染料易受臭氧的影响;图像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水渍现象会日益严重,从而导致打印图像的表面性能降低,易被摩擦损坏;图像在受到光线照射,特别是受到长时间的光线照射时,褪色程度会加剧,且光线的强度越高,图像的褪色也就越严重。本文从分析耐光性和耐水性两个主要方面入手,设计定量地分析图像保存性能的方法、表达色彩饱和度的变化。实验根据“CIE L*a*b*”系统理论,以人眼可以观察到的色彩变化(CMYK各色块色差值,即设定△E=4),作为喷墨打印图像保存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4种不同彩色喷墨打印纸作为实验样品,分别标号为A、B、C、D。

3.1 耐水性测试

将A、B、C、D四种纸样分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截取浸泡时间点分别为5s、10s、20s、30s、40s、50s,之后取出,用纸巾擦拭纸样表面水分后,放入对流烘箱,等待色块完全干燥后取出,记录各色块L*、a*、b*值。通过计算,得到△E与色块浸泡T对应的曲线图。通过曲线方程计算△E=4时所需要的浸泡时间。由于经过浸泡之后的纸张被迅速擦拭,因此与水之间的接触时间较短,故设定纸张的理想耐水寿命Tw·=60s,实验纸样C、M、Y、K四色块的耐水寿命分别为Twc、Twm、Twy、Twk,则实验纸样的耐水寿命Tw和耐水系数Rw的计算公式为:Tw=Min(Twc、Twm、Twy、Twk);Rw=Tw/Tw·。故由实验可知(图为实验纸样打印色块的泡水时间Tw),色块M的耐水性最差,短时间内即可观察出其变化。在色差△E=4时,对打印色块C而言,D纸样所需时间最短,B、C所需时间较为相近,A纸样的耐水性最好。打印色块M,纸样的耐水性程度依次为B>A>C>D,对于打印色块Y,则B、C纸样耐水性最为良好,打印色块K中,C、D耐水性最差。综上,B纸样的耐水系数(RL=0.52)最大,其耐水性最好。

3.2 耐光性测试

对喷墨打印图像耐光性的比较是通过曝光时间与放置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图像在日光下的耐光寿命。以喷墨打印图像褪色程度△E相同时作为参考标准,我们可以由图像的曝光时间来大体地计算出纸样在室内的放置时间。由实验可知,色块M褪色程度最低,其耐光性最好。在色块C中,A、D、C纸样最早褪色,而纸样B褪色较慢;在色块M中,纸样耐光性程度分别为B>A>D>C;在色块Y的耐光性数据中,纸样C最先出现褪色现象,而纸样A的耐光性最优;色块K中,耐光性程度依次为C>A>B>D。故综上而言,B纸样的耐光系数(RL=0.07)最大,其耐光性能最优。

3.3 喷墨打印图像保存性能比较

如图为纸样A、B、C、D的喷墨打印图像的稳定系数S,由实验得,B纸样稳定性较为良好,其他纸样稳定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A>C>D,而在日常条件下,纸样B的图像保存性能也最为良好,褪色速度相对较慢。故,通过对打印图像耐光性、耐水性的测量与分析,定量地反映高光喷墨打印纸打印图像的保存性能。实验得出:表面吸收速度较快、白度较高的纸张,喷墨打印后图像的保存性能较好。

参考文献

[1]洪亮,朱明,张浩,楚高利.喷墨打印纸印刷适性预测模型[J].包装工程,2016(15).

[2]王岩.改性高岭土替代二氧化硅生产低光泽涂布喷墨打印纸[J].国际造纸,2015(06).

[3]辛纪辉,张正健,杨立颖,沈攀攀,杨海英.涂层特性对彩喷纸物理和打印性能的影响[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05).

[4]季平.涂布和压光条件对彩喷纸性能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2014.

[5]肖根生.喷墨打印纸的主要性能及工艺优化措施[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3(01).

[6]刘子亭,孟华东.纸张平滑度对印刷的影响[J].印刷技术,2016(01).

[7]Rong Zhen Jin,Nian Suo Xie,Jiao Jiao Li,Jing Che.Preparing the Coating of Color Ink-Jet Paper and Investigating its Printing Quality[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395).

土木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及性能 篇5

专业:12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

学号:201210406155

姓名:

成绩:

目录

概论

1.建筑材料的发展 2.建筑材料及其分类 2.1建筑材质材料

2.1.1钢材 2.1.2木材 2.1.3水泥 2.1.4砂石 2.1.5砖

2.2建筑物种材料

2.2.1承重材料

2.2.2屋面材料 2.2.3墙体材料 1.2.4地面材料 2.3 建筑化学材料

2.3.1有机材料 2.3.2无机材料 2.3.3复合材料 2.4建筑功能材料

2.4.1防水材料 2.4.2绝热材料 2.4.3吸声材料 2.4.4装饰材料 3.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3.1国家标准 3.2行业标准 3.3地方标准 3.4国际标准

4.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5.材料与水的性质 5.1亲水性和憎水性 5.2吸水性 5.3吸湿性 5.4耐水性 5.5抗渗性 5.6抗冻性

6.材料的力学性质 7.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1.建筑材料的发展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的日益发达,钢材、水泥、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相继问世,建筑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改善、而且品种不断曾多,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各种装饰材料,耐热防水材料,抗渗性材料耐磨、耐腐蚀、防爆和防辐射材料不断问世。到20世纪后半叶,建筑材料日益向着轻质、高强、多功能方面发展!

2.建筑材料及其分类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直接让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地方)或构筑物(间接为人们提供生产或生活的地方)所有材料及制品的总称。2.1 建筑材质材料

2.1.1钢材 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

2.1.2木材

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常被统分为软材和硬材。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树木的树干部分。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

2.1.3水泥

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状水硬性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2.1.4砂石

指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 2.1.5砖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分烧结砖(主要指粘土砖)和非烧结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俗称砖头。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2.2建筑物种材料

2.2.1承重材料 2.2.2屋面材料 2.2.3墙体材料

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具有质轻、隔热、隔音、保温等特点。有些材料甚至达到了防火的功能。

1.2.4地面材料

多指建筑物内部和周围地表的铺筑层,也指楼层表面的铺筑层(楼面)装饰材料,常用的有:水泥砂浆地面、大理石地面、水磨石地面、环氧树脂、瓷砖、木地板、塑胶地板、地毯等等材料。2.3 建筑化学材料

2.3.1有机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木材、竹材、石油沥青、煤沥青等

高合成分子材料——塑料、涂料、胶粘剂、合成橡胶等 2.3.2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钢、铁、不锈钢等

有色金属——铝、铜及其合金等

非金属材料 天然石材——砂、石及石材制品等

烧土制品——砖、瓦、玻璃、陶瓷等

胶凝材料及其制品——石灰、石膏、水玻璃、水泥、混凝土、砂浆及硅酸盐制品等

2.3.3复合材料

有机材料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沥青混合料等

无机材料基复合材料——钢纤维增强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等 2.4建筑功能材料

2.4.1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按其主要原料分为4类:①沥青类防水材料。以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煤沥青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沥青油毡、纸胎沥青油毡、溶剂型和水乳型沥青类或沥青橡胶类涂料、油膏,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塑性、抗水性、防腐性和耐久性。②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以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氯乙烯、聚异丁烯和聚氨酯等原材料,可制成弹性无胎防水卷材、防水薄膜、防水涂料、涂膜材料及油膏、胶泥、止水带等密封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弹性和延伸率大,粘结性、抗水性和耐气候性好等特点,可以冷用,使用年限较长。③水泥类防水材料。对水泥有促凝密实作用的外加剂,如防水剂、加气剂和膨胀剂等,可增强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憎水性和抗渗性;以水泥和硅酸钠为基料配置的促凝灰浆,可用于地下工程的堵漏防水。④金属类防水材料。薄钢板、镀锌钢板、压型钢板、涂层钢板等可直接作为屋面板,用以防水。薄钢板用于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金属防水层。薄铜板、薄铝板、不锈钢板可制成建筑物变形缝的止水带。金属防水层的连接处要焊接,并涂刷防锈保护漆。

2.4.2绝热材料

是指用于建筑围护或者热工设备、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既包括保温材料,也包括保冷材料。一般是轻质、疏松、多孔的纤维状材料。

2.4.3吸声材料

是具有较强的吸收声能、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2.4.4装饰材料

主要有草、木、石、砂、砖、瓦、水泥、石膏、石棉、石灰、玻璃、马赛克、软瓷、陶瓷、油漆涂料、纸、生态木、金属、塑料、织物等,以及各种复合制品。

3.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3.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和推存型标准 代号(GB/T)3.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和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治金工业行业标准代号(YB)交通行业标准代号(JT)3.3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 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如下: 国家标准(强制性)——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国家标准(推存性)——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1997)

建筑工程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4国际标准

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的“ISO”国家标准;国际上有影响的团体标准和公司标准,如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标准“ASTM”等区域性标准是指工业先进国家的标准,如德国工业标准“DIN”、英国的“BS”标准、日本的“JIS”标准等!4.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1、密度

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材料的质量。

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指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A密实度与空隙率 ○

1、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

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即材料的密实体与总体积之比。

2、孔隙率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开口的和闭口的)体积所占的比咧。B、填充率于空隙率 ○对于松散颗粒状材料,如沙、石等,大小颗粒相互助填充的疏松致密程度,可用填充率和空隙率表示。

1、填充率 ○填充率是指颗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被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2、空隙率 ○是指散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5.材料与水的性质 5.1亲水性和憎水性

一般认为亲水性材料的湿润角小于900,憎水性材料的湿润角大于900!5.2吸水性

材料侵入水中吸收水份的努力!吸水性的大小与吸水率表示!5.3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常与含水率表示!5.4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习数表示!5.5抗渗性

材料在水、油等液体压力作用下抵抗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5.6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6.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材料在建筑物上主要有拉力、压力、弯曲及剪力。7.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脆性;无明显变形突然破坏。(脆性破坏)

主要性能 篇6

关键词:量程比;零点迁移;静压修正;单向过压特性;正反向性能;小流量切除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165-04

1 应用概况

随着工业生产现场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一环测量信号(流量、液位和压力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生产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罗斯蒙特系列变送器应用于生产现场诸多重要系统中。作为仪控专业设备维修人员,熟练掌握此类变送器工作原理、故障分析和维修方法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2 工作原理及结构

变送器感压部件压力容室结构图,如图1所示。固定电容极板和位于中心感压极板组成两个电容室,被测压力通过导压灌充液传导至感压极板,感压极板产生与压力基本成正比的位移。该位移使两电容室的差分电容值改变,差分电容由电子电路、放大及信号处理板,转换成4~20 mADC电流信号。其中将 4 mA用于零电平,是为了便于判断开路、短路或传感器损坏。

3051系列变送器主要部件,如图2所示。

现场使用的罗斯蒙特3051系列变送器采用二线制信号传输方式的接线原理,如图3所示。与四线制相比其优点是不易受沿线电阻压降和温漂的影响,节省电缆和安装费用;另外二线制环路,接受器电阻通常为250 Ω,不足以产生显著误差,可以允许电缆长度比电压遥测系统更长更远。

智能变送器还可连接手持终端,用于对变送器参数进行设置,如变送器量程、零点、输入信号选择、输出信号选择、工程单位选择、阻尼时间及自诊断等。

3 关键性能详解

在传统观念中变送器的好坏主要看它的测量精度、量程比和温度/静压修正系数,但这并不能完全体现变送器的全部性能。因为这些数据是分散的,每一个数据都不能单独反映变送器的综合性能。现场使用的变送器,应该更看重它长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针对各项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3.1 零点迁移

在生产现场最常见一类缺陷是测量液体压力的变送器设置的零点与被测系统实际零点不一致。这主要是现场实际应用中,出于对设备便于维护、设备工作条件的考虑,变送器不一定能与取压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取压管内液柱静压力使得系统实际压力为零时,变送器测得的压力不为零。另外取压管内液体因温度变化导致密度、静压力发生变化,偏离理想工况下液柱静压力值,导致变送器处零点发生变化。这时就要考虑对变送器零点进行迁移。

零点迁移是在变送器量程不变的情况下把测量的起始点由零迁移到某一数值。当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正值时,称为正迁移。当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负值,称为负迁移。如果仅仅对变送器进行零点迁移,则其灵敏度不会发生变化。

零点正负迁移特性曲线对比,如图4所示,曲线2为没有进行零点迁移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1是零点负迁移后的曲线,而3是零点正迁移后的曲线。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做零点迁移不会影响变送器的量程。3051变送器正迁移量最大可达最小调校量程的500%,负迁移可达60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只在最初安装时根据现场实际零液位的差压值进行一次迁移,之后若因为维护的需要改变了变送器安装位置,则不需要再进行零点迁移。因为改变差压变送器安装位置,正负压侧有同样的液柱压力变化,二者差压不变,变送器零点不变。

3.2 量程调整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异常现象是,变送器工作量程与工艺所要求的测量范围不一致,测量信号不能正确反映系统工况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确设定变送器量程。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按规定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范围。测量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称为测量下限和测量上限。量程即变送器测量上下限的代数差。

要注意变送器量程和调校量程的区别。调校量程是根据工艺情况设定,对应于4~20 mA的量程,也是变送器的工作量程,是工艺所要求的测量范围,它小于变送器的量程。而变送器量程是变送器铭牌标注的量程,即变送器可以测量的最大范围,是变送器线性区最好的一段,由其自身的部件、结构决定。

另外一个重要参数是量程比,即变送器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所能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量程比大,可调整的余地就大,可在工艺条件改变时便于更改变送器的测量范围而不更换变送器。但并不是量程比越大变送器性能就越好,当量程比达到一定值后,变送器其他技术指标如精度、静压、单向性都会变坏,一般情况下量程比越大其测量精度就越低。

我们通过量程调整可以使变送器输出信号上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对应。量程调整相当于改变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即改变变送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系数。对变送器进行量程调整,其灵敏度会发生变化。在多个仪表组成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中,灵敏度具有可传递性,如首尾串联的仪表系统,其总灵敏度是各仪表灵敏度的乘积。

量程调整前后曲线,如图5所示,曲线1和2分别表示变送器量程调整前后的输入输出特性,此图中曲线2调整后的量程小于曲线1的量程。

3.3 静压修正

静压对变送器测量的影响是大多数调试、维修人员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当管道流体压力大且波动频繁的时候,变送器输入输出特性会发生变化,测量值与实际值不符。

以差压变送器为例,静压就是变送器正负压侧同时承受的系统压力。如测量管道流量的变送器,管道流体压力为15 MPa,经过文丘利管或喷嘴降压后压力为14.9 MPa,则变送器的静压是15 MPa,差压约为0.1 MPa。

静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曲线,如图6所示。当变送器运行于高静压环境时,由于压力容室的性能会发生变化,变送器输出电流会与差压之间的特性发生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图中实线I为常压下变送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虚线I是受静压影响后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高静压影响,在同样的压力值上对应的电流值发生变化,这影响了变送器的性能,如果这个值超出正常范围,则变送器不能正常使用。变送器量程范围越大,输出受静压影响越小。校验变送器时若现场不具备模拟实际工况的条件,只能在常压下进行校验,则有必要对高静压工况下的变送器输出值进行静压修正。

在常压下进行静压修正校验时,必须对变送器的量程进行静压修正计算,得出修正后的输出电流上下限值,根据这个修正后的量程在常压下进行校验。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型号的变送器静压修正系数是不同的。另外,静压对零点也有影响,是一个非固定性的随机误差,需要对每一个变送器单独考虑。

下面是某电厂差压变送器在常压下的静压修正校验方法。

3.3.1 静压对量程上下限的影响:

静压修正系数F:差压变送器由于正负侧同时承受高静压力而产生的偏移量;

具体的静压修正计算如下:

①确定变送器的输入物理量程R以及静压Pm,Pm为设计文件中的设计值;

②计算修正因子C:C=静压修正系数×静压=F×Pm;

③计算物理量程零点修正量Z=修正因子×物理量;

④计算零点相对量程的修正量ZR:ZR=Z/量程R;

⑤计算电气零点修正量DZ:DZ=ZR×16;

⑥计算修正后的电气零点ZM:ZM=4+ DZ;

⑦计算物理满量程点修正量R:R=修正因子×物理量;

⑧计算满量程点相对量程的修正量RR=R/量程R;

⑨计算电气满量程点修正量DR:DR=RR×16;

⑩计算修正后的电气满量程点RM:RM=20+DR。

其中③-⑥为量程最低点的修正步骤,⑦-⑩为电气最高点的修正步骤。

计算出经过静压修正后的电气量程后,就可以按照该电气量程在常压下对变送器进行校验了。

3.3.2 静压对零点影响的修正:

静压对零点的影响是一个非系统性的非固定性的随机误差,因此需对每一个变送器单独考虑;

当测量范围包括0差压时,可以如下处理:先按照a)的理论计算值校验好变送器,然后在工艺系统的设计静压下检查测量零点输出,此时的理论输出电流为4 mA,如果不为4的话,调整“zero”到4mA,不要调整“span”。

当量程中不包括零点时的修正:

①按照常压下的标准方法将变送器校验到4~20 mA;

②在正负压侧加上设计静压,测量零点的输出,并计算修正电流,例如-0.006 mA;

③按照有静压a)的理论计算值校验,假如3.797~19.945 mA;

④将修正电流-0.006增加到理论零点电流上,例如3.797+(-0.006);

⑤在常压下调整零点电位器,使零点输出为3.791 mA,不要调整量程电位器,则此时的电流范围就是全量程范围的电流值。

3.4 开方功能

工艺系统液体流量的测量很多使用罗斯蒙特差压变送器来实现,但在初次安装调试或更换新变送器后测量值会出现错误,而这往往是因为变送器内没有选择开方功能。

流体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K×sqr(△P/ρ)

其中,Q为流量值;

K为转换系数是常量,是被测介质和节流装置本身的参数综合;

△P为变送器所测得的节流件前后压差;

ρ为被测流体在节流件附近的密度。

公式中只有△P为变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流量与差压的函数关系。由于变送器实际所测得的参数是差压信号,根据公式可知,要得到流量值必须对差压信号进行开方。这个开方功能可以通过变送器内部参数设置实现,也可以在各种控制系统平台通过逻辑组态来实现。

3.5 阻尼时间

变送器测量的工艺系统参数往往波动很频繁,而实际上这些小的波动又不需要调节系统动作。因为变送器阻尼时间设置过小,被测信号频繁波动导致一些调节系统、执行机构动作很频繁,这既不利于调节系统的稳定,也降低了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

差压变送器常用来与节流装置配套使用测量流体流量,也可以利用静压原理测量容器液位(开口容器的液位可用压力变送器来测量),这两种参数很容易波动。如果波动频繁或者是因为信号回路受到干扰的影响,则会降低调节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在测量回路中加入合适的阻尼环节,滤去不必要的干扰但又能及时反映系统实际工况的变化。

罗斯蒙特系列变送器内有阻尼装置,阻尼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理论上,阻尼时间越大,系统对干扰的抑制程度越大,但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增加了。所以在工程应用中需要平衡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影响闭环反馈时间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阻尼时间利于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变送器阻尼时间可以通过HART手操器来设置。厂家在产品出厂时一般设定为1 s,对于常规检测是较为合适的。对于较大波动的测量场合,可以将阻尼时间加大一点,但不要为了追求测量值稳定而任意加大阻尼时间,这样可能会妨碍及时测量一些突发的异常值,一般阻尼时间都设定在2 s以内。

3.6 单向过压特性

差压变送器现场调试和检修过程中常常存在一种现象即单向过压。虽然现阶段使用的变送器性能已经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短时间单向过压也不会对变送器性能产生大的影响,但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单向压力,则会影响变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单向过压特性指差压变送器单向超载,如差压变送器一侧受压,另一侧不受压。在变送器和节流装置配合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会发生一侧取压管隔离阀打开,而另一侧取压管隔离阀关闭,此时变送器所承受的静压即是单向过压值。对差压变送器来说,单向超载的压力往往比信号压力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这种情况下变送器应不受影响,其零点漂移也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这就是差压变送器独特的单向过压特性。

目前虽然很多变送器单向过压指标普遍定的很高,甚至某些变送器单向过压对各种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单向过压时间也不做规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要尽量避免使差压变送器单向超压,特别是高静压环境下的小量程差压变送器。

3.7 温度的影响

变送器在首次投运时测量不准甚至损坏,往往是由于取压管内介质还没有得到完全冷凝就直接接触到变送器导致。压力变送器测量的很多都是高温高压蒸汽或液体的压力,这个温度值早已经超过了变送器正常工作的最高温度。所以在变送器投运过程中,无论有无冷凝装置或是隔离液,一定要检查取压管温度来确定管内介质温度不超过变送器正常工作的最高接液温度。

这里所涉及的温度有接液温度和环境温度。接液温度是指变送器检测部件接触被测介质的温度,环境温度则是指变送器的放大器、电路板能承受的温度,两者是不一样的。如罗斯蒙特3051变送器的接液温度为-45~+120 ℃,环境温度为-40~+80 ℃。变送器输出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量程越大则输出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智能变送器有一个内置的温度传感器用来补偿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出厂前,每个变送器都接受过温度循环测试,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曲线储存在变送器的存储器中。在工作现场,这一特点使变送器能将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到最小。安装变送器时也要尽量避免选择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或是高温管道和容器旁。

在蒸汽及其他高温介质测量中,对于硅油灌充变送器,法兰处的温度不能超过120 ℃。对于惰性液灌充变送器,不能超过85 ℃。在真空测量中,这些温度极限下降,对于硅油灌充变送器为104 ℃,惰性液灌充变送器为71 ℃。3051L、3051H和传统法兰可经受更高温度。

当被测介质温度超过120 ℃时,必须采用冷凝引压管,长度在1.5 m左右为宜,并进行弯曲处理,并且在变送器接入被测介质时不能马上将被测介质引入变送器。应在变送器和冷凝管之间加装截止阀,等冷凝管内温度低于120℃后方可打开阀门。否则由于被测介质温度过高,可能会使变送器内的敏感部件在高温下损坏。

3.8 正反向性能

变送器现场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被测系统实际参数升高时,变送器输出的信号值却是降低的,信号变化方向与实际工况正好相反。对于差压变送器,所谓正向是指变送器接收到的差压信号增加,输出信号也增加;反向则是差压信号增加,输出信号却减少。

在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容器液位时,高压侧接容器下部取压管,低压侧接容器上部取压管,这样变送器输出便能在液位上升时输出增加,液位下降时输出减少。同样,在差压变送器和节流装置配合测量流体流量时,变送器高压侧接节流装置上游取压管,变送器低压侧接节流装置下游取压管。

由于工作不慎,高低侧取压管敷设反了,或是为了维护操作方便必须将正取压管接变送器低压侧,负取压管接变送器高压侧。这时可用HART手操器在智能变送器上组态来实现它的正常功能。在变送器内部有一正反向转换模块,只要将它设定为反向,便可解决取压管接反的问题,而不需要改装引压管线。

3.9 小流量切除

在使用差压变送器测量介质流量时,当系统已经隔离,被测管道内已经没有介质流动,但变送器输出不为零,即使变送器零点设置正确且没有漂移仍然存在这种情况。这影响了运行人员对系统实际工况的判断。

这是因为差压变送器测量流量时回路中引入了开方环节,系统微小的差压或信号回路中极小的干扰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在现场这种微小的差压变化和信号干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小流量切除功能,在实际系统流量为零时保证测量回路输出的流量信号也为零。有的变送器本身带有小流量切除功能,可以使用HART手操器进行内部设置。如果变送器本身不具备小流量切除功能,我们可以在控制系统组态中加入小流量切除逻辑来实现。,控制系统中小流量切除逻辑简图,如图7所示。

A1为现场送至控制系统模拟量输入通道的流量信号,A2是经过小流量切除后送至其他控制器显示或参与调节、保护运算的流量信号,F(X)为常用的函数算法块。

其中F(X)设置当输入A1小于等于某一设定值时,输出A2的值为零。

对于小流量切除点得选择,早期1.5级精确度的变送器,切除点选择在差压上限3%范围内,所对应的流量值为12.2%满量程。后来变送器精确度提高到0.5级后,将切除点调整到差压上限的1%,对应的流量值是10%满量程。目前很多仪表制造厂都将差压切除点减小到0.75%,对应的流量值是8.7%满量程。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使用了小流量切除措施后仪表的零漂就不存在了。因此如果不设置小流量切除就能达到要求,最好不要切除。对于小信号要不要切除,切除值的大小如何取值,总的原则是在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将切除值选择的尽量小。测量干气体的流量,可以忽略传递信号的失真,在差压上限设置比较高,差压变送器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切除点设置很小甚至是不切除。对于湿气体、蒸汽、液体的流量测量,引压管线较长,有的还带有伴热和保温,差压信号传递失真严重,小流量切除点如果设置太低则起不到作用。

4 选 型

变送器根据结构不同分为一般型、防爆型和防腐型,应根据环境和介质特点进行选择。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应选择防爆型或本安型,被测介质为腐蚀性液体时选择防腐型,如果是强腐蚀性介质则应加装防腐隔离容器。当安装地点含有对电气元件有腐蚀作用气体,如氯、氨、酸、碱等时,也应选择防腐蚀型。被测介质为高黏度、易结晶、含微小机械颗粒或纤维介质时,应选择隔离容器与一般变送器配合使用。用于检测负压时可选择绝压变送器。

被测介质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变送器的允许静压。量程应按工艺参数的最大变化范围 来选择,如果最大变化范围未知,可按工艺参数额定值的1.2~1.3倍来考虑。

对于已确定规格的变送器来说,它的最小量程和最大量程是固定了的。这时实际使用的量程可以在最大和最小量程之间连续可调,但不允许小于最小量程或大于最大量程。

5 结 语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现场调试、维修过程中的对变送器这一设备的经验总结。当变送器测量出现异常时,通过对以上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和调整,可以很快确定故障点。

参考文献:

[1] 朱小良,方可人.热工测量及仪表(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塑料门窗主要技术性能检测分析 篇7

近年来, 国家大力提倡环保与节能降耗, 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在这一背景下, 塑料材料不断被用于建筑等各个领域, 其中塑料门窗以其保温隔热、密封、隔音、防腐等性能优势, 逐步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因为不成熟的市场状况, 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型材的价格却涨幅很小或基本不涨, 鉴于此, 很多厂家往往被迫通过型材质量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为, 从而增加利润。具体的操作手法为:将大量的碳酸钙加入型材中、使用价格低廉的原料助剂或超薄的加强筋, 再加上加工工艺比较粗糙, 致使产品性能极其低劣, 这样的产品一经流入市场, 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而且会对整个行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塑料门窗制作及相关质量探析

塑料门窗的加工制作过程中, 一般以未增塑聚氯乙烯树脂 (PVC) 为主要原料, 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改性剂、填充剂, 再经过机械混合、塑化、挤出, 从而形成不同断面结构的型材, 最后按设计尺寸对型材进行切割, 加入增强型钢, 经过焊接的过程, 再装上五金件、密封毛条、胶条、玻璃等成为塑料门窗。塑料门窗质量的高低, 用户的评价是最有权威的。但是绝大多数塑料门窗用户不了解其质量标准, 所以在对门窗质量进行评价时, 常常具有一些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这对塑料门窗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鉴于此,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站在塑料门窗性能技术检测的角度, 意在通过简单明了、易懂的方式, 使用户能够快速地理解并掌握塑料门窗质量的检验内容、标准与方法, 从而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更加有力地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

塑料门窗的质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塑料异型材的质量、制作组装的质量以及安装的质量三个方面。其中:确保塑料门窗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塑料异型材, 因为如果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异型材, 哪怕是制作组装的塑料门窗如何的精细完美, 也是无济无事的;塑料门窗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制作与组装, 因为即使选择的塑料异型材是优质的, 如果经过粗制滥造的制作与组装, 那么也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塑料门窗;塑料门窗质量的保证因素是门窗的安装环节, 因为如果采用的塑料异型材是优质的、塑料门窗的制作也是精细的, 却因不恰当的安装与保护, 那前面的努力就会是无用功。可以说, 只有以上三方面要素的达到有机组合, 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塑料门窗。

3 塑料门窗的关键指标和技术性能

3.1 塑料门窗的气密性

塑料门窗的气密性是指正常的门窗内外压差作用下空气的渗透量, 即在门窗正常关闭状态下, 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 (m3/m2·h) 和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 (m3/m·h) 表示, GBT 7106-2008将其分为1~8级。塑料窗保温性能是不是高, 是否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塑料门窗气密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力差的存在, 二是缝隙的存在, 三是温差的存在。一般情况下, 只有对影响气密性的原因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才能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 一般有如下几种常用的解决办法: (1) 不宜使内外排水孔 (缝) 相对, 而应左右错开50~100mm; (2) 注意平开窗的密封条不能产生弯曲变形的情况, 其转角处的地方不能产生硬死角; (3) 推拉窗毛条一定要密封到位; (4) 密封配件及组装保证框扇搭接量尺寸。

3.2 塑料门窗的水密性

门窗的水密性也就是指雨水的渗漏性能, 也就是在门窗正常关闭的状态下, 经风雨的同时作用, 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GBT7106-2008将其分为1~6级。门窗的结构、装配质量、配合间隙等直接影响门窗的气密性能和水密性能。属于门窗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 应予以有效的控制。室内外下压差越大, 或者说室外压强比室内压强大, 或下大雨时, 就越有可能产生大量的雨水渗漏, 渗漏的情形也可能会越严重。塑料门窗水密性出现问题, 主要包括两种原因:一是缝隙及孔洞的存在, 二是压力差的存在。

解决以上水密性出现问题的方法是:有效保持窗结构室外一侧密封胶条内外压强的平衡, 可以防止雨水渗透入室内, 目前一些高档塑料窗通过设置气压平衡槽在窗框扇的适当部位, 就使室外一侧的密封胶条内外气压平衡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3.3 塑料门窗的抗风压性

抗风压性能是指, 在门窗正常关闭的状态时下, 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开裂、面板破损、局部屈服等状况, 以及五金件松动、开启困难等功能性障碍的能力。国家标准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 水密, 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将建筑外门窗的抗风压等级定为1~9级。通过在型材中放置不同规格、形状的增强型钢, 可使塑料门窗获得不同的抗风压等级。

在日常的检测中, 主要是通过检测其变形和强度来判断塑料门窗的抗风压性能。因为塑料具有低强度的特点, 为了使其抗风压性能得到增强, 按照规定的标准, 当塑料门窗 (外门窗) 框构建长度大于等于1300mm, 扇构件长度大于等于700mm时, 必须加增强型钢。PVC塑料的弹性模量E=2.5'103MPa, 钢的弹性模量E=2.1'105MPa, 两者差别很大。因此, 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在计算塑料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时, 往往忽略型材, 只计算增强型钢的强度与变形, 这充分证明了在塑料门窗中增强型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 门窗生产企业在选用型钢时适宜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严格对于增强型钢截面的规格尺寸进行控制, 具体说就是减去1.2mm左右的相应型材内腔尺寸;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1.2、1.5、2.0、2.5mm不等的增强型钢厚度;三是应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高质量的方管或矩形钢;四是型钢长度不能防碍焊接, 要留有约3mm的焊接余量, 应在保证3~5mm的型钢端点距离, 而且应当切成45°斜角型的钢端头。五是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 对增强型钢进行防腐处理, 从而发挥增强型钢应有的作用。

3.4 塑料门窗的焊接角破坏力。

考核门窗牢固度的重要指标是其焊接角破坏力。对焊接角破坏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主型材的可焊接性和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

4 结论

2M有损切换装置的主要性能测试 篇8

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约80%的通信业务应用需要2 M电路来承载并接入各类终端设备, 它们对传输信号可靠性和实时性有着较高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对这些生产业务的可靠传输, 目前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了2 M有损切换装置 (Lossy Switching Device, LSD) [1,2]。黄艳明等[3]从继电保护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出发, 论证了2 M有损切换装置可以提高继电保护通道的健壮性, 符合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卓文合[4]介绍了2 M有损切换装置在安徽电力通信网中对各类业务通道保护的机理和应用形式, 包括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通道、保护通道、调度数据网通道、交换机中继通道、电视会议系统通道等。

2 M有损切换装置通过增加传输路径和提供备用路由, 可以有力保障通道的可靠运行, 克服倒换时延对装置的影响, 便于对设备光缆等的检修管理[5]。以传送直流极I控制保护主用信号为例, 配装2 M有损切换装置前后系统情况对比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 该切换装置按照“1+1”保护型配备, 当一条光传输通道出现故障时, 2 M有损切换装置会自动 (或人工) 将工作通道切换到另一条正常运行的光传输通道上。

2 M切换装置分为有损切换装置 (LSD) 和无损切换装置2种, 本文介绍了LSD的工作原理, 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LSD和继保极控装置进行了联调测试, 给出了该装置在电力通信中主要性能的测试条件和结果, 并指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LSD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LSD工作原理示意如图2所示, 控制信号模块对用户2 M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 对时钟进行提取并下达通道切换指令。告警检测模块负责对告警指示信号进行监测和判断, 并控制本端及通知对端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当主用通道接收端的告警检测模块检测到2 M端口中断, 则输出告警指示信号并通知对端的切换设备, 同时将用户2 M数据切换至备用通道, 如果收端检测到数据, 说明切换成功, 则输出数据, 如未检测到则继续检测, 此措施可以保证双向同时切换, 并且避免切换过程中将非业务数据送给终端用户。切换控制模块通过实时提取通道监测量和通道控制信息, 完成通道切换动作。与无损切换装置相比, LSD无数据存储器, 通道切换通过硬件电路实现, 无需软件程序调整, 数据转发不占用内存资源。

LSD分为成帧信号有损切换和非成帧信号有损切换。非成帧信号有损切换采用单发单收机制, 主用通道传送用户数据 (非成帧) , 备用通道传送切换装置网管信息, 当主用通道发生故障时上报告警, 并发送告警指示信号信息通知对端进行切换, 待两端“握手”成功后, 由备用通道传送业务信息, 确保双向收发路由一致。成帧信号有损切换采用双发选收机制, 通过成帧信号中的开销比特来传送网管信息和告警信息。

LSD符合G.704和G.823标准要求, 传输比特速率为2 048 kbps, 采用2组独立的–48 V直流电源模块供电, 实现“1+1”备份, 任一模块出现故障时能够实现实时切换, 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但设备上的电源工作指示灯会出现告警, 并可在网管端监测到该告警。LSD的线路码型为HDB3码, 切换判决指标包括信号丢失告警、帧丢失告警、告警指示信号 (AIS) 告警等。网管软件可将设备状态信息 (包括端口指示状态、告警、失电等) 在网管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实时显示, 网管接口多采用RJ45型。

2 实验测试

本次实验测试的目的是获取LSD的通道切换性能、失电 (及上电) 情况下装置的恢复时间、切换过程中对继电保护信号及装置动作的影响等。测试内容包括通道切换瞬断时间、装置失电及上电瞬断时间、切换过程中对南瑞极控装置动作及电网运行情况的影响等。

2.1 LSD的通道切换瞬断时间测试

配装LSD的通道切换瞬断时间测试连接示意如图3所示, LSD通过2 M通道与光传输设备Metro100的2 M接口相连, 本端与对端各2台Metro100分别通过光传输网络的不同路由进行通信, 分别断开2 M连线 (1) 、 (2) 、 (3) 、 (4) 后, 利用2 M仪表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通道瞬断时间测试, 每种测试条件下均进行了3次测试。配装LSD的切换瞬断时间测试条件及结果见表1所列。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 在2 M通信通道断开的情况下, LSD能够切换到另一通道, 切换时的通道瞬断时间跟断开哪条2 M连线有直接关系。在相同条件下, 逆时针通道瞬断时间和顺时针通道瞬断时间有较大差别, 这是由于有损切换装置的通道倒换机制造成的:当一端收到告警信号准备启动倒换后向对端发送倒换信息, 只有收到“握手”信息后才启动倒换, 逆时针和顺时针通道瞬断时间差就是由“握手”过程中的路由时延引起的。

2.2 LSD失电及上电瞬断时间测试

2 M有损切换装置具备电源异常保护功能, 在收端或发端出现设备失电故障时, 通过“失电保护”功能可以将2 M有损切换装置进行有效隔离, 使发端与收端直接贯通, 确保2 M通道畅通。LSD失电及上电瞬断时间测试连接示意如图4所示。

LSD失电及上电瞬断时间测试条件及结果见表2所列, 可以看出, 与设备上电瞬断时间不同的是, 设备失电瞬断时间与原工作通道长度存在密切关系, 另外设备上电瞬断时间明显大于失电瞬断时间。

2.3 LSD切换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配装LSD的极控信号传输系统如图5所示, 由南瑞极控装置送出的极控信号经光电转换后由装置A口输入到LSD, 然后经传输设备将信号送到对端, 对端的信号处理过程与本端一致。光电转换装置的B口通过信号插入器与对端光电转换装置B口直连。在极控装置稳态运行、升功率、降功率3种情况下, 对断开LSD的连接或LSD失电时, LSD是否切换以及该过程对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当断开图5中的连接 (1) 或 (4) 时, 在极控装置稳态运行、升功率、降功率3种情况下, LSD均会发生通道切换, 且期间电网运行正常;当LSD失电时, 3种情况下LSD均转为直通状态, 期间电网运行正常。以上测试是在2个光电转换装置B口互连的条件下进行的, 若2个B口的互连断开, 重复以上测试会发现, 当断开 (1) 或 (4) 、或LSD失电时, LSD均会发生切换;直流线路纵差保护闭锁, 由联合控制转为独立控制, 通道恢复后纵差保护开放, 期间电网运行正常。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为提高通信系统乃至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应尽可能避免纵差保护启动闭锁, 因此建议采用具有A、B口的极控装置, 并且尽量保证在2个通道上采用双发选收机制同时传送业务。

3 应用LSD需要注意的问题

1) LSD的主备用通道切换存在时延, 对于保护、安控等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 需要重点考虑切换装置的通道切换时间是否在该生产业务最高可容忍的切换时延内, 如不满足, 建议考虑更换为无损切换装置。

2) 确保LSD的信号编码及处理格式与客户侧设备接口的信号格式一致, 否则会造成信号无法正常传送。

3) LSD的主备用通道无关联, 备用通道传输质量劣化不会对极控信号的传送产生影响, 但在通道切换时会产生误码。

4) LSD设备、网管软件的可靠和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网管软件需要具备对数据库空间容量增加的控制功能, 如果未考虑, 当有异常事件导致通信网络阻塞时, 会造成恢复后的网络请求瞬间释放, 从而造成设备死机。

5) 对设备在实验室的预调试必须进行严格把关, 要进行带业务时的通道时延、装置切换及电源失电瞬断等项目的测试, 设备和网管软件的测试版本须与运行版本相一致, 此外还要开展网管软件系统与系统硬件设备整体运行稳定性的综合测试。

6) LSD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 导致在设计、采购、施工、调试、验收、运维等环节均依据经验执行, 一旦条件发生变化, 极易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开展对此类切换装置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落实该装置的使用原则, 为后续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指导和参照。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LSD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传输通道时延、LSD通道切换瞬断时间、失电及上电瞬断时间、2 M连接线断开及设备失电情况下对极控装置动作和电网运行情况的影响等, 最后针对有损切换装置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提出了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下一步工作中还需深入了解该装置在一级通信网的应用部署及对各项业务的承载和保护情况, 了解2 M有损切换装置在二级和三级电力通信网的布局结构,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最大程度减小因通信检修或故障引起的对电网保护、安控等重要生产业务的影响, 需要在承载直流保护、安控等业务的一级骨干电力传输线路上配装2 M有损切换装置。文章介绍了有损切换装置 (LSD) 的工作原理, 给出了实验室条件下该装置在电力通信应用中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 最后对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有损切换,通道时延,倒换时间,继电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刚, 冯辰虎, 孙集伟, 等.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技术及通道切换时数据交换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2) :141-150.LI Gang, FENG Chen-hu, SUN Ji-wei, et al.Research on data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 exchanging while channel switching of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0, 38 (22) :141-150.

[2]张毅, 陈军, 余锐, 等.2M传输通道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 2010, 31 (10) :30-33.ZHANG Yi, CHEN Jun, YU Rui, et al.Reliability analysis on 2Mtransmission channel[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10, 31 (10) :30-33.

[3]黄艳明.符合坚强智能电网要求的2M保护切换设备[J].电力系统通信, 2010, 31 (2) :33-37.HUANG Yan-ming.The 2 M protection switching device conformed with strong and smart electrical grid[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10, 31 (2) :33-37.

[4]卓文合.2M通道切换装置在安徽电力通信网的应用[J].安徽电力, 2006, 23 (2) :37-40.ZHUO Wen-he.The application of 2 M channel switching device in Anhui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J].Anhui Electric Power, 2006, 23 (2) :37-40.

主要性能 篇9

鞋在穿着过程中,会受到光照、雨淋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黄变、力学性能变差和掉色等老化现象。

从近10a消费者投诉、国家监督抽查、工商抽查的结果来看,穿着一段时间或标注生产日期较早的库存鞋,更容易出现断底、开胶等质量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针对成鞋产品的耐老化性能检测方法。因此,为了高效、准确地评价鞋类产品的耐老化性能,迫切需要开展成鞋耐老化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

大气耐老化性能检测试验均设计为接近鞋类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以获得直接、可靠的耐老化性能检测结果,但是试验时间过长,难以进行快速评价。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近似于常规大气老化的结果[1]。氙灯是目前模拟太阳光最佳的一种光源[2],所以本研究内容涉及氙灯老化对鞋类产品主要性能的影响。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样品

鞋类产品的种类繁多,其中登山鞋在穿用过程中,最易受到光照、雨淋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皮鞋和旅游鞋是日常穿用最多的成鞋,因此考虑到试验的可操作性和试验结果的代表性,本研究选取牛漆皮面仿皮底女皮鞋、织物/牛绒面EVA发泡橡胶成型底女登山鞋和合成革/织物面EVA发泡橡胶复合底男旅游鞋,作为成鞋试验样品。

样品数量分别为:皮鞋21双、旅游鞋13双、登山鞋13双,每种成鞋均为同款、同批次产品。

老化前,各物理性能测试时,可使用同一双样品完成;老化后,各物理性能测试时,使用独立的样品。

由于成鞋中的帮面材料取样量不能满足撕裂力试验的要求,特选取与成鞋帮面中相同的合成革、牛皮革、纺织品原材料各一种,同时进行老化试验,来考察帮面材料的撕裂力变化。鞋底性能的测试,从成鞋样品直接取样。

1.2 试验仪器

试验用仪器,见表1。

1.3 试验条件

光源应由一个或多个有石英封套的氙弧灯组成,其光谱范围包括波长大于270nm紫外光、可见光及红外光。为了模拟日光,使用日光滤光器来滤除短波长的紫外辐射,此方法适用于旅游鞋及登山鞋样品,见表2中的方法A。采用可过滤波长310nm以下辐照度的滤光器,来模拟透过窗玻璃后的日光,此方法适用于皮鞋样品,见表2中的方法B。

1.4 试验方法

样品在温度为23℃、湿度为50%的标准空气中,进行环境调节,时间为24h。

将经过环境调节的样品,固定于氙灯试验箱中的样品架上,设置老化条件,开始老化试验。

由于感官质量、剥离强度、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外底硬度和外底与中底粘合强度,是鞋类产品最主要的检测项目,可以衡量该产品的使用性能,是评价鞋类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技术指标,所以依照样品的评估周期,在每次氙灯加速老化试验结束后,将鞋放置于上述标准空气中调节24h,目测颜色变化,依据GB/T 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3],用变色灰卡评定变色等级,然后分别依据GB/T 3903.1-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折性能》[4]、GB/T3903.2-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磨性能》[5]、GB/T 3903.3-2011《鞋类整鞋试验方法剥离强度》[6]、GB/T3903.4-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硬度》[7]、QB/T 2886-2007《鞋类整鞋试验方法帮底粘合强度》[8]和QB/T2711-2005《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9]等标准,测试其物理机械性能。

表1 试验用仪器Table 1 Test instrument

表2 试验条件Table 2 Test conditions

2 结果与讨论

评价样品耐老化性能,主要是测试经氙灯老化后,其物理性能的变化率,见式(1)。

式(1)中:P—性能变化率,X0—初始物理性能值,X1—老化后物理性能测试值。

2.1 登山鞋和旅游鞋试样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A)

登山鞋和旅游鞋经氙灯老化试验后,帮面颜色的变化较大,所以本试验选取变色用灰色样卡和色差计,评测帮面颜色的变化。

为了评价复合鞋底粘合强度的变化,选取使用复合底的旅游鞋试样,进行老化试验,而登山鞋的鞋底多为成型底,所以登山鞋试样不进行外底与中底粘合强度的测试。

由于试样的特点和剥离设备的原因,对老化前、后试样的前尖、后跟部位,进行剥离试验,均未开胶,无法得到帮底剥离时的数据,所以登山鞋和旅游鞋不对此项目进行比较。具体测试结果见表3-表7及图1-图2。

表3 登山鞋和旅游鞋试样老化前、后帮面颜色变化测定结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the upper surface color of hiking shoes and athletic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4 登山鞋和旅游鞋试样老化前、后耐折性能测定结果Table 4 Test results of the flexing resistance of hiking shoes and athletic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注:老化前、后,均无新裂纹,无裂面、裂浆,无开胶。Note:Aging before and after,no new crack,no crack grain,no finish break and no tackless.

表5 登山鞋和旅游鞋试样老化前、后外底耐磨性能测定结果Table 5 Test results of the outsole abrasion resistance of hiking shoes and athletic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6 登山鞋和旅游鞋试样老化前、后外底硬度测定结果Table 6 Test results of the outsole hardness of hiking shoes and athletic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7 旅游鞋老化前、后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的测定结果Table 7 Test results of outsole and midsole adhesion strength of athletic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图1 登山鞋不同指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曲线Fig.1 Different performances change rate of hiking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图2 旅游鞋不同指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曲线Fig.2 Different performances change rate of athletic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由表3-表7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336h氙灯老化后:(1)登山鞋的帮面颜色明显变浅,变化率高达-60%;耐折性能没有明显变化;耐磨性能指标变化率为-5.7%;外底硬度增大,变化率为6.2%。(2)旅游鞋的帮面褪色严重,变化率高达-80%;耐折性能测试后,预割口裂口略有增长,变化率为18%;耐磨性能指标变化率为-10.0%;外底硬度增大,变化率为6.6%;外底与外中底的粘合强度下降明显,变化率最高为-23.3%,表明老化后胶粘剂的活性下降。

使用色差仪所测试的帮面颜色变化值ΔE与变色用灰卡测试的结果变化趋势相吻合,测试值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是色差仪测试的是△L、△a、△b 3组色差数据的综合变化值,而用变色用灰卡测试时,试验人员的目光所看到的颜色更为丰富,所以两者的测试结果没有相关性。

由图1和图2的性能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帮面颜色、耐磨性能指标和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的变化率,都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呈明显的递减趋势,然而耐折性能指标和外底硬度的变化率,却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耐折性能指标的变化率递增与其结果判定原理有关,耐折试验前,在鞋底的前掌屈挠部位预割口5mm,再进行耐折试验,耐折试验结束后,预割口长度增长的越大,表明鞋底耐折性能越差。

老化后外底硬度值增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氙灯照射下,鞋底橡胶及聚合物发生氧化反应,分子链断裂,从而表现为鞋底发脆变硬。

虽然鞋底越硬,在耐磨试验时,磨痕长度越小,但是外底硬度增加和耐磨性能指标下降,会导致鞋底的减震作用和防滑性能降低,影响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就是说,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成鞋的整体性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2.2 皮鞋试样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B)

牛漆皮在女皮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故本试验选取牛漆皮面、仿皮底女鞋。具体测试结果,见表8-表12、图3。

表8 皮鞋试样老化前、后帮面颜色变化测定结果Table 8 Test results of the upper surface color of leather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图3 皮鞋不同指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曲线Fig 3.Different performances change rate of leather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由表8-表12可以看出:皮鞋样品经过168h老化后,帮面颜色出现明显变化,变化率达到-30%;剥离强度减小,老化前、后的变化率达到-33.3%,耐折性能下降,预割口由5mm增长到11.1mm,且出现多处新裂纹,老化前、后的变化率达到65.7%;耐磨性能指标变化率为-15.2%;外底硬度增大,变化率达到8.1%。

从图3可以看出:帮面颜色、剥离强度和耐磨性能指标的变化率,都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呈明显递减趋势;耐折性能指标和外底硬度的变化率,都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原因与登山鞋及旅游鞋结果分析一致。综合分析得出,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皮鞋的性能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2.3 帮面材料老化前、后的撕裂力及颜色变化

在消费者投诉中,经常会出现鞋类帮面断裂的情况,为了考察帮面材料的耐老化性能,选取3种不同材质的帮面材料,进行老化试验,比较老化前、后颜色及撕裂力的变化,见表13-表14。

由表13-表14可以看出:老化后材料颜色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变化率最高的为蓝色纺织品,2种方法的变化率均达到-40%;无论是合成革、牛皮革,还是纺织品,经过168h老化后,撕裂力均明显下降,使用日光滤光器的A方法,变化更为明显,变化率最高达到-43.7%。

表9 皮鞋试样老化前、后剥离强度测定结果Table 9 Test results of peeling strength of leather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1 0 皮鞋试样老化前、后耐折性能测定结果Table 10 Test results of the flexing resistance of leather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注:同表4。Note:Same as Table 4.

表1 1 皮鞋试样老化前、后外底耐磨性能测定结果Table 11 Test results of the outsole abrasion resistance of leather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1 2 皮鞋试样老化前、后外底硬度测定结果Table 12 Test results of the outsole hardness of leather shoe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1 3 帮面材料老化前、后颜色变化测定结果Table 13 Test results of surface color of upper material before and after aging

表1 4 帮面材料老化前、后撕裂力测定结果Table 14 Test results of tearing force of upper material before and after aging

3 结论

3 个不同种类的鞋在经过氙灯加速老化后,物理性能有显著的变化,并且老化时间对鞋的性能有明显影响,由试验数据可得出:

(1)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成鞋的帮面颜色、剥离强度、耐磨性能指标、撕裂力及外底与中底粘合强度变化率,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耐折性能和外底硬度变化率,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成鞋性能的变化趋势与性能本身的判定原理有关,但都是成鞋性能逐渐下降的表现。

(2)在经过336h老化后,登山鞋及旅游鞋物理性能下降明显。帮面褪色严重,变化率最高达到-80%;旅游鞋的外底与中底的粘合强度下降明显,变化率达到-26.6%。

(3)在经过168h老化后,皮鞋物理性能下降明显。帮面颜色出现明显变化,变化率达到-30%;耐折性能下降最大,预割口增长到11.1mm,老化前、后的变化率达到65.7%;磨痕长度减小,老化前、后的变化率为-15.2%;外底硬度增大,变化率达到8.1%。

(4)在经过168h老化后,帮面材料物理性能下降明显。帮面材料褪色严重,变化率达到-40%;撕裂力明显下降,使用日光滤光器的A方法老化后,变化率达到-43.7%。

参考文献

[1]谢绍国.塑料大气老化与人工氙灯老化相关性试验[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89(4):12-19.

[2]胡建雄.关于氙灯老化和户外大气自然暴晒的综述[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4(4):70-72.

[3]GB/T 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S].

[4]GB/T 3903.1-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折性能[S].

[5]GB/T 3903.2-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磨性能[S].

[6]GB/T 3903.3-2011鞋类整鞋试验方法剥离强度[S].

[7]GB/T 3903.4-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硬度[S].

[8]QB/T 2886-2007鞋类整鞋试验方法帮底粘合强度[S].

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主要因素 篇10

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水灰比及拌合物的和易性;水泥用量、砂率及其相应的灰砂比。此外, 水泥品种、砂石颗粒级配、石子品种和最大粒径;养护条件及养护方式等, 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水灰比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对硬化混凝土孔隙率的大小、数量起决定性作用, 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密实性。

水灰比越小, 混凝土密实性越高, 抗渗性及强度越高。反之, 水灰比过大, 混凝土抗渗性也随之降低。因此, 适宜的水灰比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及适宜的和易性。

此外, 水灰比是影响抗渗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之一, 当水灰比超过0.60时, 抗冻性明显下降。因此从满足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出发,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以0.60为宜。

不同等级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 如下表。

2 水泥用量、砂率及灰砂比的影响

在一定水灰比限值内, 水泥用量和砂率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比较明显。

足够的水泥用量和适宜的砂率, 可以保证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 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抗渗性。因此, 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最低不得小于320kg/m3。

防水混凝土一般采用较高的砂率, 因此, 除了要求填充石子空隙并包裹石子外, 还必须具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

另外, 防水混凝土中砂率的选择必须与水泥用量相适应, 在一般水泥用量情况下, 卵石防水混凝土砂率可选用35%左右, 而碎石防水混凝土空隙率较大, 砂率以35%~45%为宜。在最小水泥用量已确定的前提下, 灰砂比对抗渗性的影响更为直接, 如灰砂比偏大 (砂率偏低时) , 则由于砂子数量不足, 水泥和水的含量多, 混凝土往往出现不均匀及收缩大的现象, 而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较差。如灰砂比偏小 (砂率偏高时) , 砂子数量过多, 则拌合物缺乏粘结力, 使混凝土的最终密度同样不高。

3 水泥品种的影响

配制普通抗渗混凝土的水泥, 要求抗水性好, 泌水性小, 水化热低并具有一定的抗侵蚀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 早期强度增长快, 泌水性小, 干缩性较小, 但抗水性和抗酸盐侵蚀能力较差。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化热较低, 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好, 但泌水性较大, 抗渗性较差, 干缩性也较大。

综上所述, 普通防水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 而矿渣水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也可使用。

普通防水混凝土严禁使用过期水泥, 特别是已受潮而成团、结块的水泥。否则将由于水泥水化作用不完全, 而影响混凝土抗渗性和强度。

4 石子品种与最大粒径的影响

防水混凝土常用的粗骨科有卵石和碎石, 对这两种骨料本身可以认为是密实的, 不透水的。鉴于这两种骨料表面状态的不同,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也不同。碎石表面粗糙, 多棱角, 与水泥的粘结比卵石要优越, 对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均有利。但由于碎石表面的特点, 要求与卵石同样的和易性, 每立方米混凝土需多用水泥约l0~20kg, 用水量也随之增加, 对抗渗性未必有利。因此, 要想获得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及抗渗性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及砂率。另外, 石子粒径过大或过小, 对混凝土抗渗性均不利。在防水混凝土中, 允许采用的粗骨科最大粒径一般为40mm, 具体的粒径限度尚应按结构厚度, 钢筋稀密, 振捣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5 养护条件与养护方式的影响

首先, 养护对防水混凝土极为重要, 也是混凝土获得强度和抗渗性的必要条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组成, 但也只有在良好的养护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防水作用, 否则, 由于养护不良也会大幅度降低其抗渗性。

此外, 温度和湿度是水泥水化的必要条件, 新浇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或水中硬化, 不但总孔隙率降低, 而且孔径也较小。这就增加了混凝土密实性, 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因此, 经过长时间在潮湿环境中养护的混凝土抗渗性提高很多。

结束语:影响普通防水混凝土抗渗性的因素很多, 但只要掌握以下配制规律就不难配制出质量良好的防水混凝土, 即:水灰比在0.6以下, 最大不得超过0.65;坍落度以35~50mm为宜;水泥用量不小于320kg/m3 (包括细掺料) ;含砂率不小于35%~45%;灰砂比应不小于1:2.5~1: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砂。

此外, 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以增加其和易性和密实性, 提高抗渗效果。

摘要:阐述了影响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

主要性能 篇11

1.1 总损失率

总损失率包括割台损失和脱粒机体损失, 脱粒机体损失分为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选损失。

割台损失是指被拨禾轮等割台部件击打落粒或掉穗造成的损失。割台工作时, 应注意割茬高度、拨禾轮的调节和割台搅龙的调节。收割直立作物时, 割茬应适当低一些, 还应安装扶禾器。应根据不同的收割条件, 调节拨禾轮的位置和转速。收割直立作物时, 拨禾轮的圆周速度应调节得比机器前进速度稍低些, 使拨禾轮耙齿在作物穗头的下部, 并将它们扶持到搅龙前, 直到切割下来。如果拨禾轮转速太快, 不但容易打落籽粒造成籽粒损失, 而且会产生喂入不均, 影响脱粒机体工作平稳性和脱粒质量。

脱粒损失是指从联合收割机后面排出的谷穗头上仍有未脱下的籽粒。调节好滚筒转速和滚筒与凹板的间隙是获得良好脱粒效果的重要因素。滚筒转速过低, 凹板间隙过大, 会造成脱料不净;滚筒转速过高, 凹板间隙过小, 则引起籽粒破碎增多。作物潮湿时, 要增加滚筒转速或减小凹板间隙;作物干燥时, 要降低滚筒转速或增大凹板间隙。

分离损失是指联合收割机后面排出的茎秆中夹带的籽粒。脱粒不足造成杂余过量, 会使分离损失增加。如果调节了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后, 分离损失仍不下降, 那么就要降低行走速度。

清选损失是指联合收割机后面排出的颖壳中夹入的籽粒。它是由于筛子或风扇调节不正确, 籽粒在筛子末端排出掉到地上。风扇风量过小、清选不净;风量过大会引起谷粒损失。采取任何调节手段, 都要依据使用说明书, 通过正确调整,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1.2 破碎率

破碎率是指粮仓中破碎的籽粒与该区应收获籽粒质量之比。破碎率高影响粮食的等级, 稻谷破碎率高碾米碎米多。破碎率的高低主要和滚筒转速、凹板间隙大小有关。

1.3 含杂率

含杂率是指粮仓中杂质与该区段收获粮食质量之比。它的高低与风扇的质量、筛子的运动参数有关, 风量过高含杂率降低但清选损失增加;风量过小含杂率增加。风扇截面风速的均匀性也影响含杂率指标, 具体调整可参考其使用说明书。

2 可造性

可靠性是评价联合收割机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指联合收割机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的能力。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不只一个, 联合收割机一般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评定,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指总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之比。行业标准规定喂入量不小于5千克/秒的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40小时, 喂入量小于5千克/秒的大于45小时, 牵引式、悬挂式 (背负式) 谷物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60小时。

3 安全性

联合收割机应设计合理, 保证操作人员按制造厂规定的使用说明书操作和保养时没有危险。各轴系、带轮、链轮、胶带和链条等外露回转件应有防护装置。靠近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 (站立的工作台、座位、脚踏板和梯子) 的驱动轮和履带应加以防护。上车通道必须有梯子和扶手, 驾驶台必须安装护栏, 各部件固定牢靠, 踏板表面应防滑。驾驶室挡风玻璃必须采用安全玻璃。在有危险的零部件处按有关规定设置固定永久性警告标志。使用说明书中应规定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的措施以及方法。全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必须安装灭火器, 全喂入悬挂式联合收割机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中提醒用户在作业时带灭火器。各类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可靠。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行进制动状态减速度大于等于2.9米/秒2, 谷物联合收割机在20%的干硬纵向坡道上能可靠停驻。

4 噪声

环境噪声小于等于89分贝, 带密封驾驶室耳位噪声小于等于90分贝, 无驾驶室或简易驾驶室耳位噪声小于等于94分贝。

5 使用方便性

各操纵调节件操纵灵活、准确可靠, 应装备保证正常作业的监视仪表, 信号可靠, 反应及时。

上一篇:意义与途径下一篇:热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