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同形异义词(精选6篇)
同音同形异义词 篇1
1 英语同形异义词
英语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形状相同, 但词义却相差甚远的词。严格来说, 同形异义词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完全同形异义词, 即读音, 词形完全相同, 但意义不同的词汇。如下表所示。
第二类是同形异音异义词, 指的是拼写相同, 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汇。如下表所示。
对于完全同形异义词, 其读音完全相同, 不具备重音随意义的改变而改变的情况, 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而对于同形异音异义词, 其拼写相同, 但很多词具备类似于record的重音会随意义和词性改变的现象。对于不同词性对应的重音位置, 可以通过经典音位学和重音的基本理论来进行探讨。
2 英语词重音
英语是一种典型的重音语言, 20世纪90年代起, 西方学者成功地把优选论和重音结合起来, 取得一系列成果。如Kager根据Hayes的研究将重音语言的属性归纳为:1) 主峰属性:重音语言的典型特征是, 形态或句法成分 (如词干, 词, 短语等) 都有一个单一的韵律峰;2) 分界属性:重音趋于靠近组构成分 (如短语, 词, 词干等) 的边缘微循环部分;3) 节奏属性:重音语言明显趋于重轻音节搭配的节奏模式。节奏交替体现在, 避免出现相邻的重读音节或者避免延长非重读音节;4) 音量敏感性:重音通常置于具有内在突显性的成分上, 如重音的趋向就是被长元音 (而不是短元音) , 双元音 (而不是单元音) 和闭音节 (而不是开音节) 所吸纳。
2.1 动词的重音规则
动词的重音规则。
形容词的重音规则。
动词和形容词的重音分布受同一个规则的支配, 具有相同的模式及其重音规则可以解读为:
1) 对同形异义词而言, 如果词尾是一个短元音+一个辅音, 或只有一个短元音的形式, 那么单词的重音一般指派给倒数第二个音节。
2) 同样是对于同形异义词而言, 如果词尾是一个长元音+一个辅音, 或一个双元音+一个辅音, 或只有一个长元音, 或只有一个双元音, 那么单词的重音一般指派给词尾音节。
3) 如果词尾是一个短元音+至少两个辅音的形式, 那么单词的重音也一般落在词尾音节上。
这跟音位学里面的重音理论不谋而合。音段是生成音位学里面的基本概念。生成音位学家把音段定意为, 组成语符的元音和辅音。音段分为强音丛和弱音丛。强音丛是指一个元音核心后面跟着两个以上的辅音。弱音丛是指一个简单元音核心后面没有辅音, 或只有一个辅音。生成音位学从前缀, 后缀, 动词和名词等角度展示了单词重音的规则, 这跟从词性方面分类的重音规律是一致的, 如下:
1) 单词的重音规则
a.V→[1stress]/x___Co]“]”代表末尾例如:decide console
b.V→[1stress]/x___Co W]“]”代表末尾例如:consider abandon
“V”代表元音, ”→”表示得到, ”[1stress]”表示一级重音, “___”代表位置, ”Co”代表任何数目的的辅音 (consonant) , “W”表示弱音丛, ”affix”表示后缀, ”/”表示在下列情况下, ”X”表示在该词内任何音段。
2) 动词的重音规则
a.V→[1stress]/___ (V) Co1]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出发, 遇到弱音丛, 就继续前移, 例如edit[‘edit], consider[kən’sidə]。
b.V→[1stress]/. (+tense) Co]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出发, 遇到强音丛则落下, 不再前移, 例如maintain[mein’tein], devote[di’vəut]。
c.V→[1stress]/___Co2]这条规则旨在说明含有两个辅音以上的音节, 即可视为可接收重音落点的强音丛。例如collapse[kə’læps], lament[lə’ment]。
2.2 名词和派生词的重音规则
名词的重音规则。
派生词的重音规则。
名词和派生词的主要重音规则大致相同, 重音指派的规则如下:
1) 对同形异义词而言, 如果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是一个短元音+一个辅音或只有一个短元音, 那么重音指派给倒数第三个音节。
2) 如果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是含有一个长元音, 那么无论该音节有没有辅音, 重音都指派给这个音节。
3) 如果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是一个短元音+至少二个辅音, 那么重音也指派给这个音节。
承接上述动词的重音规则, 下面将着重分析名词和派生词的重音规则。
这个规则可以分成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规则:
a.V→[1stress]/___Co[V-tense]Co1+V–tense]Co1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遇到含有短元音的弱音丛, 就继续前移。例如America[ə’merikə], cinema[‘sinimə]。
b.V→[1stress]/___Co[V-tense]Co]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如果该音节含有长元音, 则重音指派给这个音节。例如aroma[ə’rəumə], anecdotal[ænek’dəutəul]。
我们从这些规则, 可以观察出重音与强弱音丛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重音一般落在强音丛上。即重音一般会指派给含有两个辅音的音丛。但也有一些特例, 如两个弱音丛, 相当于一个重音, 重音遇到两个弱音丛也会落下来。
3 优选论视角下的英语同形异义词重音
3.1 英语词重音的制约条件的确定
优选论最先是由Prince和Smolensky提出。关于优选论的具体操作过程, 国内已有不少介绍。其中成果最丰厚的当属Kager, Kager于1999年出版的Optimality Theory, 于2001年由外研社在国内出版。根据我们上文提到的Hayes的关于重音语言的四个普遍性属性研究, 可以大致得到这些涉及重音的制约条件。
1) FT-BIN音步有两个音节或莫拉构成。FT-BIN的作用是限制一个轻音节构成的音步。换言之, 重音不可能出现在一个轻音节构成的音步上面。
2) NONFINALITY重音靠近组构成分的边缘位置。
3) *CLASH不能出现相邻重音。根据Halle和Vergnaud的理论, 1.每个音步必须有重音, 音步可分为左重音步和右重音步, 即不可能出现相邻重音。
以上这些都是关于重音的一些合格性准则, 即是在英语里面的重音的普遍现象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英语词重音的制约条件。
优选论评价器除了有触发变化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外, 还有与此冲突的标记性制约条件。标记性制约条件本质上是要求输出项保持其原有的词汇基本形式的属性, 从则使输入项和输出项具有一定相似性。
3.2 英语同形异义词重音的优选论分析
1) 同形异义词中的单音节词
英语中的同形异义词有很大一部分是单音节词, 例如board, mouse等, 并且绝大部分属于完全同形异义词, 单音节词仅由一个音节构成, 所有的单音节词都是重读的。
2) 同形异义词中的双音节词
英语同形异义词中绝大部分是双音节词。这一现象在词源学上的理据是两种。第一种是音变汇合的结果。英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吸收了很多外来词汇, 这些词汇的不同读音与英语的语音汇合。第二种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结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差别越来越大, 以致人们逐渐把它们视为由一个词分化成两个或多个意义不同的词。而这些词多是不带词缀的双音节词, 所以同形异义词中以双音节词居多。
下面几个具有双重词性的同形异义词最具有启发性。如作为动词, produce (生产) , project (投射) , object (反对) , refuse (拒绝) 重音均在第二个音节上。而作为名词, 它们的重音都在第一个音节上 (意思分别是项目、客体、垃圾、农产品) 。
首先produce作为一个双音节词, 其读音方案有如下几种: (1) .[‘prodjus] (2) .[p’rɔdjus] (3) .[prɔ’djus] (4) .[prɔdju’s]。
其次, 分别从两种不同词性的角度分析produce的重音指派规律。
1) produce作动词用时, 其重音只能落在第二个音节上面。因为根据经典音位学动词重音的基本规律, 动词词尾如果有短元音, 则需要前移。Produce词尾是由长元音和辅音构成的组合, 所以重音不需前移。从制约动词重音的条件上面分析, produce只能符合V→[1stress]/. (+tense) Co]这条规则。因为这条规则意指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出发, 遇到强音丛则落下, 不再前移, 则重音指派给这个音节。根据优选原则, 排除了 (2) .[p’rɔdjus]。那么根据FT-BIN, NONFINALITY和*CLASH这三个忠实性制约条件之前, 排除掉了 (1) .[‘prodjus]和 (4) .[prɔdju’s]。进而得出了其最优的输出项[prɔ’djus]。
2) produce作名词用时, 其重音只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面。因为根据经典音位学名词重音基本位置, 重音从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而produce只有两个音节, 重音只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面。从制约名词重音的条件上面分析, produce只能符合V→[1stress]/___Co[V-tense]Co1+V–tense]Co1这条规则, 因为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遇到含有短元音的弱音丛, 就继续前移。根据优选原则, 就排除了 (3) .[prɔ’djus]。那么根据FT-BIN, NONFINALITY和*CLASH这三个忠实性制约条件之前, 排除掉了 (1) .[‘prodjus]和 (4) .[prɔdju’s]。进而得出了其最优的输出项[p’rɔdjus]。
4 结束语
英语同形异义词的重音特征基本与英语重音指派的一般规则是一致的。不管是双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 都可以结合优选论和生成音位学的一般规律对其进行解释。优选论的阐释力已逐步得到了认可, 而优选论在音位学方面的阐释力则更加强大。该文将优选论与生成音位学的重音理论结合, 探究同形异义词之一语言现象的潜在规律, 改变了之前的过多的句法研究和音位研究。
摘要:同形异义词即形态完全相同, 但读音和意义不同的词汇。英语有很多这样的词汇。有不少词即可以做动词, 也可以作名词, 但其读音也随着词性的改变而改变。该文根据生成音位学和英语重音指派的基本规律, 用优选论的评估器, 试图阐释出同形异义词的重音落点规律。
关键词:英语同形异义词,优选论,生成音位学,重音指派
参考文献
[1]王茂林.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3) .
[2]陈虎.自然语言的重音分布及其语义解释—西方研究综述[J].现代外语, 2003 (1) .
[3]端木三.重音、信息和语言的分类[J].语言科学, 2007.
[4]焦芳, 杨箫华.英语同形异义词的动因分析[J].牡丹江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 (4) .
[5]王丹, 杨玉芳.自然语言中焦点与重音关系的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7) .
[6]许希明.英语重音指派与元音变异的认知研究[D].宁波:渐江宁波大学, 2007.
[7]许曦明, 杨成虎.语音学与音系学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8]许曦明.英语重音动态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同音同形异义词 篇2
汉语中有偏旁,英文单词也有,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前缀。英语中共有前缀113个,而最常用或者说是在四级中的就很少了。这2天向大家介绍在四级中常考的一些前缀及引申出来的单词。解释中也有词根的`介绍,希望大家能用这种说文解字的方法记单词。
1. pro-=for, before, forth, forward
proceed vi. 进行,继续下去【pro-+ceed (to go) = 往前】
produce vt. 提出,出示,生产,制造【pro-+duce (to lead) =向前引出】
profess v. 表示【pro-+fess (to acknowledge)=公开承认】
progress vi. 前进,进步,进行【pro-+gress (to walk) =向前进】
project ① n. 计划,方案 ② v. 设计,计划【pro-+ject (to throw) =向前投掷】
propose vt. 计划,建议【pro-+pose (to put) = 置于前方】
2. pre- =before
precaution n. 预防,警惕,防范【pre-+caution (小心) =事前的准备】
precede v. 领先(于),在……之前,先于【pre-+cede (to go) =走在前头】
predict v. 预知,预言,预报【pre-+dict (to say) =事先说】
prefer vt. 更喜欢,宁愿【pre-+fer (to carry) =搬到前面】
pretend vt. 假装,装扮【pre-+tend (to stretch, to spread) =展开于面前的】
present a. 现在的,出席的【pre-+sent (being) =在眼前】
3. per-=through, thoroughly, away
perceive vt. 察觉【per-+ceive (to take) =通过感觉去接受】
perfect a. 完美的,全然的【per-+fect (to make) =做得很好】
perform vt. 履行,执行,表演,演出【per-+form (to provide, to furnish)=完全供给】
permeate vt. 弥漫,渗透,透过,充满
perfume n. 香味,芳香,香水【per-+fume (to smoke) =像烟一样地飘】
4. trans-=beyone, across, over
transaction n. 交易,事务【trans-+action (drive) =不断推进事物】
transfer vt. 转移,调转,调任【trans-+fer (to carry) =越过……搬运】
transit vt. 横越,通过,经过【trans-+it (to go) =走到对岸】
translate vt. 翻译,解释,转化【trans-+late (to carry) =被搬到外面去】
transcend vt. 超越,胜过【trans-+scend (to climb) =超越……攀登】
5. dis-= apart, away
disadvantage n. 不利,不利条件
discard vt. 丢弃,抛弃【dis-+card (paper) =掷出无用的纸牌】
discern v. 目睹,认识,洞悉【dis-+cern (to separate) =一个一个分开】
disapprove v. 不赞成
discourage vt. 使气馁,阻碍【dis-+courage =剥夺勇气】
display vt. 陈列,展览,显示【dis-+play (to fold) =将重叠的东西伸展开来使能看到】
6. de-=apart, from
defer vi. 推迟,延期【de-+fer (to carry) =回到离开的地方】
defrost vt. 除霜,使(冰的食物)融化【de-+frost(霜)=分开霜】
detach vt. 分开,分离【de-+tach(to stake拴)=拴的相】
奥运会闭幕式落下帷幕,运动员与希腊人民齐欢乐。
同音同形异义词 篇3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形异义词 调查研究法
一、基本情况
“马、中同形异义词”是指在马来西亚华语(简称“马国华语”)中,汉语发音与汉字字形完全相同(同音同形),但其语义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词语。该同形异义词主要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词的义项减少(词义减少);二是词的义项增多(词义增多);三是词的使用方法改变,出现词义不同状况,与使用者已不存在任何关系;或者即使察觉到了,也会在用词时刻意作出区分,用其他词来代替(词义转移或不同)。
笔者在中国学习四年,期间发现,马来西亚学生在与自己同胞见面时均可用华语畅所欲言;但在与中国师生交谈时,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心理状态均产生了变化。鉴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访问了20位北京在籍(2015)马来西亚留学生,发现受访者在学习(说)汉语时,个人表现与情况均大不相同。其中14名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汉语时曾遇到或多或少的瓶颈,尤以华语特有(色)词、马中异形同义词与马中同形异义词三者情况较为突出。此外,有7名受访者表示由于华汉语词汇用语的差异,会出现尽可能避免与中国人交流的情况,导致他们初到异域就加入了“马来西亚留学生圈”行列。
我们认为,同形异义词应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原因,故搜集研究HSK词表中的马中同形异义词,不但能使马来西亚留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时发现两者差异,而且能让他们在汉语书写与交流时,增强汉语表达能力和自信。
本文研究的四组词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均属于词义增多的马中同形异义词。我们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共有224份,其中包括实地调查时使用网络平台作答的20份问卷,20位受访者(华裔12人、马来裔8人);中国人民大学1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4人,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北京语言大学2人)调查工作于2014年12月22日展开,至2015年2月5日结束,为期45天。
接受调查者性别方面,男性70人(31.25%)、女性154人(68.75%);种族方面,华裔192人(85.71%)、马来裔31人(13.83%)、印度裔1人(0.45%)。被调查者年龄主要介于21岁~25岁(84人,37.5%),其次为20岁以下(67人,29.91%)、26岁~30岁(44人,19.64%)与31岁以上(29人,12.95%)。
我们对调查者的汉语口语与书写水平进行了调查。口语方面,216人(96.43%)认为自己“能流利自如地与他人对话”;有6人(2.68%)与认为自己“只能进行简单对话”与2人(0.89%)认为“只能说简单句子”。书写方面,169人(75.45%)认为自己“能轻松地进行规范的书面沟通及文字写作”;50人(22.32%)认为自己“能简单写出较长的短文或简单的书信”。此外,另有4人(1.79%)与1人(0.45%)分别表示自己“只能写简单句子”与“只能写几个词汇”。
除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简称《现汉》)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简称《现规》)外,用于辅助本文论点的其他两种工具书分别为《全球华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简称《全球》)与《新编华马大词典》Kamus Sarjana Bahasa Cina-Melayu Terkini(杨贵谊工作室,2014年)(简称《华马》)。而《光华日报》(简称《光华》)、《光明日报》(简称《光明》)与《星洲日报》(简称《星洲》)这三家马来西亚华文主流报纸的标题与新闻内容,则会用作案例,以突显两地同形异义词的使用情况。首先,我们会尽可能挑选华、汉同形异义词语用情况出现明显差异的案例,其次才会考虑该案例发布的年份(即时效性),并以此作为本文挑选案例的原则。
以下考察每一个词语时,均先列出《现汉》与《现规》中词语的义项,然后列举该词在《全球》或《华马》中作为其马国华语义项的解释,并举出其于《光华》《光明》又或《星洲》中的案例,注明出处并分析调查结果。本文词语分析部分均以此为格式,不赘述。
此外,还须强调的是,以《华马》作为本文依据之一,并不表示我们研究的这些词语一定是受到马来语直译或意译影响,而是欲通过不同角度试图说明,《华马》词典编辑者在编写《华马》时,选择的马来语解释(义项)其实更接近马来西亚华语的义项,且部分马来语解释(义项)又与汉语义项存在着较大差别这一问题。希望本研究能给相关研究者不同的启发。
二、“美”与“新鲜”,“敏感”与“过敏”
(一)“美”与“新鲜”
“美”(měi)一词,《现汉》(2012:883)解释为:①形容词,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ㄧ这里的风景多~呀!②使美丽:~容ㄧ~发。③形容词,令人满意的;好:~酒ㄧ价廉物~。④美好的事物;好事:~不胜收ㄧ成人之~。⑤形容词,{方}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得了不得。⑥(Měi)名词,姓。《现规》(2014:897)解释为:①形容词,好看;美丽(跟“丑”相对):长得很~ㄧ家乡的景色像画一样~ㄧ俊~。②动词,使事物变美:~容ㄧ~发(fà)。③形容词,好的;令人满意的:物~价廉ㄧ~名ㄧ~德。④形容词,<口>非常满意;得意:瞧他~得不知怎么好了。⑤名词,姓。
然而,“美”一词于《全球》则有不同的解释。《全球》(2010:579)的解释为:形容词,质量好;新鲜;味美。适用范围比普通话广,多用于口语。源自闽南方言。例:这个西瓜真~ㄧ这鱼头很~,用来煮汤最好。【使用地区】新马。
通过对比可知,在马国华语中,“美”(美丽)除了《现汉》与《现规》的义项外,另有一个常用于口语的义项,表“新鲜”“滋味鲜甜”又或“肥沃”,常以此形容食物新鲜且质量好,其中大部分亦有“拟人化”的成分。黄华迎(2014:95)认为:“受闽南方言影响”;陈琪(2008:140)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汉方方言借词影响”。例如:
“今天的菜心很美!”辉哥在菜市见到我。我看到一摊摊,一堆堆瓜……看到矮瓜,大如手臂……那么美丽、丰腴瓜菜,是怎种出来呢?心里有些迷惑。于是,请问一位种菜的朋友,他说市面上所卖的菜,都是懒惰菜,我听了更是茫然。后来他告诉我,现在人要快要美,种的是基因改造菜,只要适当地施肥,水分足够,不时喷洒农药,就可长出美丽的菜来。(《星洲日报》活力副刊·2009年10月14日)
此外,我们亦试图通过“‘美的正确用法”多选题,把“美”一词“拟人化”,用以形容食物新鲜且质量好,并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以下为其中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1)“很多人已不再理会蔬果是否喷洒了农药,只要求蔬果看起来又大又美。”57人(24.45%)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2)“这鱼头又鲜又美,用来煮汤最好了。”61人(27.23%)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3)“只要适当地施肥,水分足够,不时喷洒农药,就可长出又大又美的菜来。”81人(36.16%)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二)“敏感”与“过敏”
“敏感”(mǐn gǎn)一词,《现汉》(2012:906)解释为:形容词,①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有些动物对天气的变化非常~ㄧ他是一个~的人,接受新事物很快。②易于引起反应的:征地拆迁是个~问题。《现规》(2014:919)对“敏”的解释为:形容词,①反应快;灵活;~捷ㄧ灵~ㄧ~感。②聪明:聪~ㄧ~慧。
《华马》在“敏感”一词的解释中并没收录“过敏”这一义项,但却于“过敏”一词中收录了“敏感”这一义项。关于“过敏”一词,《华马》(2012:661)的解释为:①alahan,alergi.【~性反应】reaksi alergi.【~症】alergi.②terlalu peka.其中,“过敏”的第二个义项中的“peka”(2012:149)一词,亦可解释为“敏感”。
由此可知,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敏感”增加了一个《现汉》与《现规》没有的义项,即《现汉》(2012:501)中“过敏”的第一个义项:动词,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药物~ㄧ花粉~。陈琪(2008:141)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英语对华语语言迁移的影响”。例如:
(怡保8日讯)……一些人吃海鲜会产生敏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生俱来的,最常见的过敏现象是皮肤发痒、红肿、腹痛及呕吐等,这些情况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星洲日报》2009年10月8日)
此外,我们亦对“敏感”与“过敏”进行了华—马翻译题测试。调查发现有79人(35.27%)选择alergi(过敏)为“敏感”的马来语翻译;有61人(27.23%)选择了sensitif(敏感)为“过敏”的马来语翻译。由此可知,部分调查者出现“敏感”与“过敏”义项混淆的现象,即把“敏感”用作“过敏”;亦把“过敏”用作“敏感”。
此外,通过“‘敏感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1)“海鲜敏感可致命,情况严重时须马上求医。”100人(44.64%)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2)“一些人吃海鲜会产生敏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生俱来的。”217人(96.88%)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三、“实际”与“实惠”,“敏感”与“过敏”
(一)“实际”与“实惠”
“实际”(shíjì)一词,《现汉》(2012:1179)解释为:①名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一切从~出发ㄧ理论联系~。②形容词,实有的;具体的:举一个~的例子来说明ㄧ~工作ㄧ~行动。③形容词,合乎事实的:这种想法不~ㄧ计划定的很~。《现规》(2014:1192)解释为:①名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真实情况:符合~ㄧ理论与~相结合。②形容词,实有的;具体的:~情况ㄧ~行动。③形容词,符合实际的:这个要求比较~。参见1426页“现实”的解释。
此外,虽然《华马》中“实际”一词并没收录“实惠”的义项,但却于“实惠”一词的解释中收录了“实际”的义项。《华马》(2012:1475)对“实惠”的解释为:①faedah kebendaan;keuntungan yang nyata.【得到~】mendapat keuntungan yang nyata. ②mempunyai faedah.【经济~】mempunyai faedah ekonomi.
其中,“实惠”的第一个义项“keuntungan yang nyata”的意思为“得到实际利益”,而其中的“nyata”(kenyataan)(2013:1475)一词,义为“实际”。
由此可知,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实际”增加一个《现汉》与《现规》中没有的义项,用作形容词,表“实惠”(即讲求实惠)。例如:
(马六甲25日讯)安乐组屋前的华丽园茶餐室的经济饭相当“经济”,适合长年在外工作的打工一族,因为它实际便宜。华丽园茶餐室一饭4菜只售2令吉,且饭菜份量足可满足一个大男生的食量,堪称甲市最便宜的经济饭档之一。(《星洲日报》2010年6月25日)
通过“‘实际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这经济饭档4菜1汤只需2令吉,堪称甲市区最实际的经济饭档!”92人(41.07%)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二)“素质”与“质量”
“素质”(sù zhì)一词,《现汉》(2012:1214)解释为:名词,①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提高军事~。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现规》(2014:1255)解释为:名词,①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点:身体~。②素养:艺术~。③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这块鸡血石~不错。④指人的体质、品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
然而,“素质”一词于《华马》中则有不同的解释。《华马》(2012:1553)解释为:①mutu,kualiti,kualitatif.【~教育】pendidikan berorientasikan kualiti.②diatesis.
《华马》中“素质”的第一个义项所提及的“mutu”(2012:2085)与“kualiti”(2012:2085)均可解释为“质量”。由此可知,“素质”一词在马来西亚华语中,除了《现汉》与《现规》的义项外,亦可作为《现汉》(2012:1679)中“质量”的第二个义项使用,即“名词,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工程~ㄧ教学~ㄧ这布~好,又好看、又耐穿”。然而,稍有不同的是,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其更常被用以形容食物的质量。陈琪(2008:121)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英语quality意译影响。”例如:
(吉隆坡31日讯)政府为了减轻低收入群的经济负担而推出“一个马来西亚人民餐单”,让人民以区区2令吉及4令吉,便可在参与的咖啡店享用价廉物美的早餐与午餐,此计划推展至今,获得业者及人民的正面响应,纵然其份量及素质仍有提升的空间……此计划的早餐与午餐套装优惠,确实比一般市价来得较低,不过由于商家几乎无利可图,只好控制食物的份量及素质,让顾客有“吃不饱”的感觉。(《星洲日报》2011年7月31日)
此外,通过“‘素质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1)“这家餐馆的牛排与蔬果素质均不错,怪不得能获得米其林的认证。”59人(26.34%)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2)“一个大马餐单获岁获得正面响应,但份量与素质还有待提升。”91人(40.63%)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3)“过度煎、炸、爆、炒将影响食物的营养素质。”49人(21.88%)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4)“‘一个大马餐单虽价格比一般餐馆来得低,不过由于商家无利可图,只好控制食物的份量及素质。”102人(45.54%)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四、结语
随着华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各地华语的互相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加剧,针对个别华语地区的教学研究或许更符合汉语国际传播的趋势,进一步了解区域华语的内涵将有助于丰富汉语的多样性。
本文认为,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时,应了解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差异之处。马来西亚是唯一一个在国家体系内少部分小学与大学,国家体系外少部分中学与大专学院以华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华语是海外汉字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推广过程中或许应更符合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需求。本文通过对“美”“敏感”“实际”“素质”这四个马、中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汉语对外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2]黄华迎.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14.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14.
[4]李宇明.全球华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杨贵谊,赵月珍,陈妙华.新编华马大词典Kamus Sarjana Bahasa
Cina-Melayu Terkini[Z].马来西亚:杨贵谊工作室,201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英语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概述 篇4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多义词,区分,语义含糊
1. 引言
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是语义学领域里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不仅给词典编纂学家们在单词分类时带来了难题, 而且给许多英语学习者在理解单词的确切意思时制造了麻烦。譬如说, 有些句子的语法和结构是正确的, 但是在理解上却有两种或多种的解释方式, 如果说话人不进行解释的话, 听话者往往就会产生误解。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阅读上, 没有了作者的解释, 读者就要进行推测, 其推测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他对文章的理解。这种一个词语或句子有两种以上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义含糊 (semantic ambiguity) 。而本文要讨论的是由于英语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引起的语义含糊。
2. 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往往会被定义为有着相同拼写形式的不同的词。但有许多专家对此持反对意见。John Lyons (2000) 认为“这个定义还是具有欺骗性的, 因为在许多语言中, 大多数的词不仅仅只有一种形式, 而是有几种形式”。John I.Saeed (2004) 在他的《语义学》一书中给同形异义词下了另一种定义“同形异义词是读音相同的一个词的几个意义不相关的词的组合”。John Lyons把同形异义词为成两类:绝对同形异义和部分同形异义。根据他的分类方法, 绝对同形异义词如:1) bank: (1) financial institution, (2) sloping side of a river;2) sole: (1) bottom offoot or shoe, (2) kind of fish。这类词通过字典就可以区分, 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词条下分别介绍的。但是found这个词, 它既是find的过去, 同时本身还有其他和find无关的词义, 像这类词就是部分同形异义词。同绝对同形异义词相比, 部分同形异义词的数量要少很多。
3. 多义词
由于多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之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 因此许多专家都通过与同形异义词比较给出多义词的定义。“这两类词都是指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多义词的各个意义是相联系的” (Saeed, 2004) 。“同形异义词 (绝对的或是部分的) 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词之间的关系, 而多义词指的是一个单独的词所具有的特性” (Lyons, 2000) 。
同样的, 多义词也可分为两类。根据Pierre Frath的分类, 一类是所指多义词 (referential polysemy) , 另一类是纯词汇上的多义词 (lexical polysemy) 。所指多义词如:“piano”, 在“She could hear the piano.”中指的是钢琴发出的声音, 但在“She polished the piano.”中指的就是钢琴这种乐器。而纯词汇上的多义词如作为名词, 既有“形式”的意思, 又有“布局、外貌、状态、表格、行为”等意思。
4. 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区别
根据上面给出的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定义, 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同形异义词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所具有的性质, 而多义词是指一个词的性质。在字典里, 同形异义词是列在不同词条下的, 而多义词是在一个词条下罗列的。但是, 总的来讲, 这两类词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专家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区分。一种是看一个词的历史渊源, 即词源;另一种是看词的各个意义之间的相关性。“总体上讲, 词源这个方法便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未进行任何相关教育的情况下区分这两类词” (Lyons, 2000) 。Lyons提供的例子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能很容易地区分“bat”这个词是一个同形异义词。“bat”有两种含义, 一个是“蝙蝠”, 一个是“球棒或木棒”。而事实上, 这两个意义确实来自不同的历史渊源。“蝙蝠”这个意义是从中古英语的“bakke”过来的, 而“球棒或木棒”则是来自古英语的“batt”, 其含义是“木棍, 木棒”。但Lyons同时也指出, 词源可以帮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区分这两类词,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几乎所有的英语国家的人都认为“sole”的两个含义:“鞋底, 脚跟”和“鳎 (一种鱼) ”的来源是不同的, 但事实上, “sole”的这两个含义来源是一致的, 都是来自法语单词“sandal”。但由于这两个含义被英语吸收的时间不同, 词典编纂学家就根据英语语言国家人的习惯把它们分别列在了不同的词条下面。尽管有一些例外, 但大多数情况下, 根据词源来区分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讲还是有效的。
词的相关性则是另一种区分方式。“词典编撰学家往往倾向与用相关性来定义多义词” (Saeed, 2004) 。但当我们问及哪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区分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时, Lyons坚持认为“词源是没什么用的, 真正有用的是词的相关性区分方式”。
在词汇学中, 根据其相关性的不同, 多义词被分为两类:辐射型和链条型。“辐射型是指一个词的多个意思中有一个是中心含义, 其他的意思都是从这个词衍生出来的” (林承璋, 2003) 。“hand”这个词就属于这类多义词。“链条型是指一个词的多个意思是一个接一个的衍生出来的, 但最后出现的那个含义不一定和最初的含义有联系” (林承璋, 2003) 。单词“fond”就属于这类多义词。
这种相关性的方式, 对于英语学习者区分这两类词比词源方式区分有效, 而且实际。
5. 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引起的语义含糊
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在拼写和读音上都相同, 但在意义上却不同。表面上看来一样, 但含义不同的词无疑会给我们在阅读文章、句子, 进行日常对话、交谈等方面带来麻烦:分不清楚到底是作者或说话者用的哪个意思。
如“They found hospital and charitable institutions.”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1)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中的“found”理解成“find”的过去式,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They found hospital and charitable institutions in a past time.” (过去, 他们找到了医院和慈善机构) ; (2) 如果我们把“found”这个词就理解成是“found” (含义为“捐赠”) 的一种形式, 那么我们就不能从这个句子中判断出时态, 因为, “found”这个词的各个时态形式都是一样的。句子的意思就可以是“They devoted/devote money to the hospital and charitable institutions.” (他们过去/现在捐钱给医院和慈善机构) 。
以上仅是由于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引起歧义的一个例子,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通过语法规则, 我们可以发现, 上面这句话的第一种解释方式是错误的, 因为, 一个词的过去式要和“had/have”一起使用, 上面这句话中没有had/have。因此, 这句话唯一的理解方式就只有第二种了。
在这个例子中, 我们运用了语法规则帮助辨析句子含义, 我们还可以利用句子出现的上下文来帮助正确理解句意。上下文, 即术语上的“语境”能告诉我们一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表述的。还以上面这句话为例。如果这句话是出现在一篇介绍慈善家的文章中的话, 那第二种解释无意是正确的。如果这句话是出现在介绍探险家或其他相关活动的文章中的话, 那么只有第一种解释是正确的。而语法上矛盾, 就只能解释成粗心。
由于英语中存在不少的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 遇到上述需要辨析语义的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而这种意义的含糊往往会给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造成困扰。到目前为止, 较有效的辨析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语法”规则和“语境”规则。这两种辨析方法中, 我们往往遵循的是“语境”这个规则, 特别是在有上下文的情况时就更是如此, 而“语法”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单独句子的意思。因此, 我们在运用这两种规则时候要分情况使用, 不能一味地用“语法”规则或一味地用“语境”规则。
尽管英语中的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往往会引起语义含糊现象, 但我们也不能夸大它对正常交际的影响。相反的, 如果一个人可以很好地利用英语单词的这种现象, 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政治家、科学家、作家, 同时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富兰克林就利用“hang”这个词的多义词性质说过一句名言:“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 or assuredly we shall al hang separately.”在这句话中, 第一个“hang”和“together”一起使用, 意思是“to stand united;stick together” (团结) , 而第二个“hang”的意思是“to execute by suspending by the neck” (绞死) 。富兰克林在这个句子中对“hang”的处理, 使这句话表达简洁的同时又强有力。
6. 结语
由于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之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明朗, 在这个领域我们仍有许多问题要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中提到的两种区分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方法对英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文章最后提到的富兰克林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造成的语义模糊现象:巧妙地利用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可以使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Frath, Pierre.Polysemy, homonymy and reference, http://u2.u-strasbg.fr/spiral/Equipe/Pierre/Articles/AMB-ART.RTF.
[2]Lyons, John.Language and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Lyons, John.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Saeed, John, I.Seman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2004.
同音同形异义词 篇5
一、在句子语境中的研究
最先进行自闭症个体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研究的是Frith和Snowling (1983) 。实验任务是5个同形异音异义词 (read, tear, row, lead, bow) 被分配在了由10个句子组成的小故事中, 实验要求被试大声地阅读故事, 各目标词的正确发音依赖于其所处句子语境。实验结果表明自闭症个体在同形异音异义词的识别上和阅读能力相匹配的典型发展组以及阅读困难组相比表现较差, 他们不能在句子中读出合语境的发音, 而是倾向于读出同形异音异义词两个读音中较常见的发音而不考虑句子的完整性。而且自闭症被试看起来对自己所犯的阅读错误毫无意识。Frith和Snowling (1983) 总结说, 虽然阅读能力较强的自闭症个体有正常的语音以及句法加工能力, 但他们和对照组相比在阅读意义上存在损伤, 他们不能在语境中加工出词语的意义从而读出正确的发音。
Frith和Snowing (1986) 对之前的研究 (Frith&Snowling, 1983) 进行了改编和扩展。在程序上, 前测包含一个单词表, 其中有5个同形异义词, 检测被试是不是在阅读词语时更多地读出同形异义词的常见发音, 这在所有的被试中都得到了证实。在实验材料上对之前的 (Frith&Snowing, 1983) 进行了改编。将每个同形异音异义词放在四种不同的独立的句子语境中进行考察。即常见发音在解歧语境之前 (There was a big tear in her eye.) ;常见发音在解歧语境之后 (Molly was very happy, but in Lilian’s eye there was a big tear.) ;不常见发音在解歧语境之前 (There was a big tear in her dress) ;不常见发音在解歧语境之后 (The girls were climbing over the hedge.Mary’s dress remained spotless, but in Lucy’s dress there was a big tear) 。选取的被试分为两大组, 一组是言语水平较高的被试组, 他们的言语智龄在7;10之上;另一组是言语水平较低的被试组, 言语智龄在04;7之上以及7;10之下。在第一次实验的时候, 被试没有被告知句子中包含同形异音异义词, 只要大声把句子读出来就可以。在第二次实验的时候, 有一个提前训练的环节, 被试被告知每个句子中包含的同形异音异义词, 每个同形异义词有两个读音和两种意思, 对个别不明白的被试, 主试运用同义词和句子运用等方法对其进行同形异音异义词的用法讲解。实验结果显示, 所有被试的第二轮测试都比第一轮的测试得分要高。言语水平较高的被试组表现好于言语水平较低的被试组。研究结果表明, 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儿童在阅读同形异音异义词时都明显差于相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在该研究中, 言语智龄在7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能够运用句子上下文来区别同形异音异义词。在研究中, 所有被试的成绩在第二轮的测试中都比第一轮的测试要好, 尤其是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不常见发音识别的正确率, 在第二轮中显著好于第一轮。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被试是刚一开始就不熟悉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不常见发音而是在教学中习得的, 还是他们本来就掌握了两个读音却没有在语境中区分它们的意识, 直到训练时给出了一些额外的提示他们才学会识别呢?因此, 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深入考察被试对词汇的熟悉度以及实验程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Happé (1997) 运用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任务考察了自闭症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和弱的中心统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 TOM) 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如意图、愿望、信念、感觉) 等的认识和理解, 并据此对相应行为进行因果性的推测和解释的能力。弱的中心统合理论是由Frith提出的, 他注意到正常发展儿童或成人常以牺牲对细节和表面结构的关注为代价来处理信息以形成意义和格式塔 (整体) 结构。他认为自闭症个体缺乏正常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这一“构建倾向” (built-in propensity) , 即无法“整合尽可能广泛的刺激, 概括尽可能广泛的背景”。Happé (1997) 在研究中把自闭症组根据心理理论能力测验成绩分为了三个亚组, 分别为无心理理论能力组, 一级心理理论能力组以及二级心理理论能力组。实验运用的材料是Snowling和Frith (1986) 中的材料, Happé (1997) 发现患有自闭症的阅读早慧者不能有效阅读意义。但和Frith和Snowing (1983) 不同的是, 在Happé的研究中, 自闭症组并没有表现出只倾向于读同形异音异义词的常见发音。Happé给出的解释是, 自闭症被试对不常见音的运用可能只是一种随机波动的巧合, 或者反映了句中的局部启动效应, 如眼睛-泪水。Happé (1997) 研究结果和Kanner的评论产生共鸣, 他说自闭症儿童的阅读技能掌握的很快, 但这些孩子只是单调地阅读, 他们把一个故事或者是电影看作成不相关的各个部分, 而不是整体连贯性的。
Jolliffe和Baron-Cohen (1999) 运用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任务考察自闭症个体连贯性加工能力。并且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延伸。一是所有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组被试都是高功能, 他们的智商高于或持平于平均智商。第二, 自闭症谱系障碍组分为自闭症组和阿斯伯格组两个亚组。这是为了检验在语境中加工语言信息的损伤是否是由早期语言发展造成的, 因为自闭个体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明显的语言迟缓。实验材料和程序同Happé (1997) 。结果发现, 当句子上下文需要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不常见发音时, 两个自闭症谱系组表现得都非常不好。而当语境需要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一个常见发音时, 他们表现得和正常组相当。自闭症谱系障碍组在整合同形异音异义词和句子语境上的缺陷验证了Frith和Snowling (1983) 以及Happé (1997) 的发现, 而且和弱的中心统和理论相一致。在当前的研究中还发现, 不管同形异义词的位置如何, 典型被试都能读对。这有可能是当前研究中典型被试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经验使得他们的阅读领先而不受同形异音异义词位置的影响。而在Happé的研究中, 较小的正常被试缺乏足够的阅读经验来利用同形异义词之后的语境对同形异义词进行分歧。而和Happé的研究相一致的地方是当前研究也发现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组在不常见发音上的较差表现, 而且这种表现和同形异音异义词所处位置无关。这表明了他们在语境中加工信息普遍存在损伤。Jolliffe和Baron-Cohen (1999) 的研究中选取的自闭症被试是智商水平在100以上的成年人, 结果发现这些被试在不常见发音的表现上明显没有相匹配的典型发展被试好。Jolliffe和BaronCohen认为这是因为自闭症被试有不在语境中加工信息的倾向造成的, 因为Snowing和Frith (1986) 中的被试在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 能准确地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
Beatriz Lo′pez和Susan R.Leekam (2003) 运用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实验对弱的中心统和理论提出质疑。实验中15个自闭症被试和16个典型发展儿童被试在实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上进行了匹配。实验材料是来自Happé (1997) 的4个同形异义词和16个句子。前测词语表用的是Happé (1997) 的, 用来检测被试阅读同形异义词的能力。结果显示, 在常见发音上, 自闭症被试和典型发展被试表现相当;而在不常见发音上, 自闭症儿童远没有典型发展儿童得分高。在自闭症组中, 他们的常见发音得分比不常见发音得分明显要高, 而典型发展儿童被试组内没有这种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不管语境如何倾向于发出同形异义词的常见发音。Beatriz Lo′pez和Susan R.Leekam (2003) 的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被试在同形异音异义词任务中运用句子语境存在损伤。但他们认为不一定就是弱的中心统和能力造成了当前的实验结果, 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解释。一个很容易想到的解释是,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表现较差, 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同形异义词不常见读音的知识。在他们的研究中以及Happé (1997) 和Jolliffe and Baron-Cohen (1999) 的研究中, 都没有对自闭症个体对同形异音异义词不常见发音的掌握进行考察。还可以从自闭症儿童缺乏同时掌握两个读音的能力方面以及缺乏自我监控等方面进行解释。
曹漱芹 (2009) 采用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设计了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的实验任务来考察汉语自闭症儿童句子水平的语义理解能力。实验材料仿照国外的研究选取了4个同形异音异义词“长的怪、看材料、要倒车、学倒数”分别呈现在4种语境中, 共形成16个句子, 还设计了12个前测单词 (其中包含实验中用到的4个同形异音异义词) , 以确保被试对于同形异音异义词的熟悉度。在进行同形异音异义词任务之前, 主试向被试分别讲解了4个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不同发音以及不同意思, 然后要求被试逐一大声读出16个句子。结果显示, 自闭症儿童很难根据情境来正确地念出同形异音异义词的正确发音。当情境要求他们发出一个不常见发音时, 他们的表现明显很差, 但当情境要求发出一个较常见的音, 自闭症组的表现则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可见, 自闭症儿童只倾向于读出同形异音异义词的常见发音, 而没有考虑情境的要求。此外, 该研究还发现对于典型发展组而言, 同形异音异义词位于句子情境之后比位于句子情境之前更容易辨认, 这是因为句子本身的信息能够帮助被试选择正确的发音。而自闭症儿童对同形异音异义词位置的效应不敏感, 他们在两种位置中成绩相差不大, 这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词语理解没能有效地利用语境信息。以上结果都表明, 自闭症儿童在句子水平的语义理解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曹漱芹 (2009) 用弱的中心统合理论解释自闭症儿童在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任务上的较差表现。认为自闭症儿童不管心理理论水平如何, 都难以抽取、整合句子的情境信息来正确地读出同形异音异义词。曹漱芹 (2009) 首次采用汉语同形异音异义词任务来考察自闭症儿童句子水平的语义理解能力, 用弱的中心统合缺陷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并对心理理论能力和弱的中心统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这种首创性研究是值得肯定的, 但不难看出, 该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首先, 在材料选择上, 选取的“长的怪、看材料”等, 与其说是同形异音异义词不如说是同形异义短语, 而且材料选取的原因与方法以及常见发音与不常见发音的频率控制都没有明确介绍说明。其次, 在句子情境的设置上, 位于目标词之前与位于目标词之后的情境设置相同没有区分度, 如“你要倒车, 这样到市中心至少一个小时”, “到市中心去, 要倒车”, 在这种情况下, 被试看到同样的情境, 很可能会直接照搬前面的读音, 而省去了加工语境的步骤, 不便于考察被试是否真正进行了语境加工。
二、在词汇条件下的研究
尽管Happé (1997) 声称她的研究和弱的中心统合相一致, 但Hala, Pexman和Glenwright (2007) 认为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的研究结果。他们认为Happé (1997) 的句子语境任务对被试构成了很大的执行挑战。被试儿童首先要抑制优先跳出来的同形异音异义词的常见发音, 同时还要在工作记忆中维持用来分歧的语境。这种记忆负担和抑制对典型发展儿童来说不算什么, 但这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了很大挑战, 从而导致他们在句子语境中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的困难。Hala, Pexman和Glenwright (2007) 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考察在减轻了自闭症儿童工作记忆负担之后, 即运用单个词作为启动项时, 他们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的能力。实验运用的是语义启动范式, 在这些词的前面, 呈现出目标词少见发音的启动词 (如rip-tear) , 或目标词常见发音的启动词 (如cry-tear) 。把这些启动-目标词词对以打乱的顺序呈现给被试, 正确的读音要根据目标词前面的语义启动词来定。以此来考察自闭症儿童能否利用语义相关的启动词来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研究发现, 在第一次呈现同形异音异义词时, 自闭症被试能像典型发展儿童一样, 根据所给的启动词正确地读出合语境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读音, 不管所需的是目标词的常见发音还是不常见发音。因而自闭症被试有能力运用语境信息所提供的相关语义来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研究还发现在第二次呈现同形异音异义词时他们的识别错误率相当高。而正常被试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呈现同形异音异义词时表现相当, 正确率都很高。Hala, Pexman和Glenwright (2007) 认为弱的中心统合理论很难对自闭症被试组的这种错误模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他们用执行功能障碍理论解释自闭症被试在第二次的识别任务中不能抑制第一次的反应, 在目标转移上出现损伤的表现。执行功能常常被看作主要是由前额叶调节的一种复杂的认知功能, 是指个体的许多认知加工过程的协同操作。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 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包括计划、工作记忆、控制冲动、抑制、定势转移或心理灵活性以及动作产生和监控等一系列功能。Hala, Pexman和Glenwright (2007) 从词汇条件层面考察了自闭症同形异音异义词的识别, 他们认为自闭症被试在同形异音异义词任务中表现出的错误模式用弱的中心统合理论难以进行解释, 这种抑制困难更大程度上验证了执行功能障碍理论。
三、前人研究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上文对国内外关于自闭症儿童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能力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纵观前人对同形异音异义词的识别研究, 从实验范式、实验程序到实验分析都大同小异。可见这一实验模式有其可取之处,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并复制沿用。然而前人的研究中也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
第一, 大多数的研究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都进行了前测实验, 但是所有研究前测实验的要求都是只要被试读出了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一个读音就算他们认识了这个词语。这种前测实验并不能保证被试对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两个读音和两个意思都了解。因而在句子语境中考察得出的实验结论认为自闭症个体不能根据语境提供正确的发音, 很有可能是被试只掌握了同形异音异义词的一个读音, 另一个读音和意义不熟悉或者根本不知道的原因造成的。
第二, 前人的研究多用弱的中心统合理论来解释自闭症个体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困难 (Frith&Snowling, 1983;Happé, 1997;Jolliffe&Baron-Cohen, 1999) 。自闭症个体在句子中不能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是否完全是因为中心统合能力弱造成的?如果是的话, 是句法统合能力、语义统合能力还是词汇义音统合能力上受损?前人的研究中对此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Hala, Pexman和Glenwright (2007) 用执行功能障碍理论解释自闭症被试在第二次同形异音异义词的识别任务中不能抑制第一次的反应, 在目标转移上出现损伤的表现。自闭症个体的识别困难是否完全是由抑制困难或是目标转移困难引起的吗?还是自闭症个体在较短时间内启动目标词存在困难或者是他们对第二次启动的同形异音异义词的读音根本不熟悉造成的?
由此看出, 前人对自闭症个体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是否存在损伤并没有达成一致, 而且对存在损伤的结论给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因而以后的研究要在实验程序、实验材料上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同时对不同语言的自闭症个体进行对比研究, 给出更具普遍性的结论和解释。
参考文献
[1]Frith, U., &Snowling, M.Reading for meaning and reading for sound in autistic and dyslexic children.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3, 1 (4) :329-342.
[2]Hala, S., Pexman, P.M., &Glenwright, M.Priming the meaning of homographs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7, 37 (2) :329-340.
[3]Happé, F.G.Central coherence and theory of mind in autism:Reading homographs in context.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7, 15 (1) :1-12.
[4]Jolliffe, T., &Baron-Cohen, S.A test of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Linguistic processing in high-functioning adults with autism or Asperger syndrome:Is local coherence impaired?.Cognition, 1999, 71 (2) :149-185.
[5]Lopez, B., &Leekam, S.R.Do children with autism fail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context?.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03, 44 (2) :285-300.
浅析商务汉语中的中日同形异义词 篇6
关键词:商务汉语,同形词,同形义不同,同形异义词,日本学生,习得
一、引言
中日同形词 (1) 的存在强有力地证明了外语教学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理论——语言迁移理论, 即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正负迁移的效应。在汉语习得时, 对于母语为日语的日本学生, 中日同形词既产生了正影响, 同时也产生了负影响。
根据曲维 (1995) , 中日同形词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汉语词汇流入日语, 如“爱”、“依然”;二是日语词汇流入汉语, 如“自由”、“资本”;三是汉语词汇和日语字词偶然一致, 如“汽车”、“高校”等词。无论何种原因, 都是源于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相互交流。按照先行研究, 中日同形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同形同义词;二是同形近义词;三是同形异义词。 (2) 然而根据教学实践, 在使用时, 同形异义词与同形近义词中一部分, 即词义有分离的词语, 是最容易误用的。因为它们的字形相同, 很容易使日本学生根据母语而望文生义。因此, 为了减少学习和工作中的误解、误译、误用, 对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同形义不同的词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 随着中国与世界贸易的加深, 80年代“汉语热”席卷全球, 随之, 学习专业汉语的需求逐渐增加, 如医学汉语、旅游汉语、商务汉语等。根据学习的需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专门用途汉语也逐步发展起来, 许多学校除了开设一般的汉语语言课, 还开设了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等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尤其是商务汉语, 近些年来发展迅速, 商务汉语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廖陈林 (2007) 的硕士论文中写道:“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者中, 38.5%的人正在或者将要从事与中国商务相关的工作。”90年代始, 随着日本企业对华贸易与投资的增加, 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习得商务汉语的日本人就相应地越来越多。在商务汉语的习得中, 中日同形词的存在既给学习者带了便利又给他们增加了麻烦。为了解决日本学生习得商务汉语时出现的困难和偏误, 本论文将聚焦商务汉语中的中日同形义不同的词语, 探讨与研究其特点与规律, 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以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商务汉语中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分析
1.商务汉语定义。目前, 关于商务汉语, 主要包括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种。狭义的商务汉语是指商务人员在商务工作中所使用的汉语。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解决纠纷等。广义的概念“商务汉语是针对在商务领域中汉语为非母语的交际人群, 主要将汉语作为工具, 以达到商务专业的学习目的的专门用途的汉语。” (3) 广义概念在包含了狭义概念的基础上, 也包含商务人员日常生活和社交中使用的汉语。如:请客、娱乐等。如果要研究商务汉语中的中日同形异义词, 那么同时也要对照同专业的日语来考察。
在日语中也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日语, 而关于商务日语, 它的界定其实与商务汉语大致相同。按照日本学者的定义:有的认为商务日语是指在商业活动中所使用的日语, 有的认为只要与商务方面相关的都是商务日语, 即除个人生活之外所使用的日语均为商务日语 (水谷1994) 。
商务汉语与商务日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是互相借用, 共同使用的。在商务汉语中, 从日语中借来的词占有很大的比例, 吴海燕 (2012) 中总结出如商业、投机、投资、消费、资本、信用、业务等共计110个词语。这些词语共同的特点:大都是名词和动词, 至今, 这些词中的大部分, 在汉语与日语中都保留着同形同义的用法。这也是解释在商务专业上存在大量的中日同形词的原因。而且, 商务汉语中表示概念性名称和指称性动作的词较多, 而具有描述性的词较少, 即商务汉语中的词汇按词性来划分的话, 名词与动词居多。
同形同义词,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日本人来说完全可以直接凭靠母语中对词义的理解来运用汉语词汇, 即母语对第二语的习得起到了正迁移效果。反之, 那些同形却意义不同的词语则因母语的负迁移效果给日本学生带来了困惑, 因此对于这部分同形义不同的词语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商务汉语中的同形异义词界定。日本学者小野・鲁 (1995) 认为将中日同形词分为两大类, 即“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较为合理。原因有两个:首先, 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商务汉语具有动态性强、新词语多的特点。商务汉语的词语是随着商务活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的词产生于古代, 有的词产生于现代。预计将来, 随着商业形式的不断变化, 新的商务词汇仍会不断地产生。其次,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由于各自参考的词典不同, 也会导致某些词在“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的区分上产生分歧。因此, 严格地说“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的认定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 结合商务汉语动态变化的特点,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中日同形异义词”为广义上的“同形异义词”, 它包括所有同形义不同的词语, 即同形异义词与同形近义词中意义有分离那部分词语。
3.商务汉语中的中日同形异义词分析。 (1) 本文的语料来源。本文分析中所使用的词汇是参考了《商务汉语考试大纲》、《现代汉语词典》、《新日汉词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及日语书籍《BJTビジネス日本語能力テストシリーズ》的副本《必携・重要ビジネス用語表現集》。
(2) 词义有相近的同形异义词。这部分同形词在汉语与日语中的词义有交叉相同的部分, 但是也有不同的部分, 而不同的词义就是日本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应该重点掌握。这部分商务汉语同形词大部分源于日译语, 后来在中国,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其词义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 产生了异义。在商务汉语的习得中, 日本学生只需记住与商务紧密相关的词义即可。例如:
出口:汉语词义:1.表示把本国商品销往国外;2.路或门出去的地方
日语词义:表示路或门出去的地方
停滞:汉语词义:因受阻而不继续前进
日语词义:1.停顿、停滞;2.滞销;3.存食、积食
发展:汉语词义:1.事物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演变;2.吸收新成员, 使组织规模变大
日语词义:1.发展、扩展;2.进步、发迹。出息;3.放肆、放荡
品质:汉语词义:1.人的本质;2.质量
日语词义:质量
景气:汉语词义: (经济情况) 繁荣旺盛
日语词义:1.商况、市面;2.活泼、活跃、精神旺盛
输出:汉语词义:1.向外 (内) 部输送;2.向国外或境外销售或投放 (向国内或境内买进或引进) ;3.从某种机构或装置中发出信号等 (使信号等进入装置或机构)
日语词义:出口、进口
承认:汉语词义:1.对实际存在的实务表示肯定或认可;2.国际上指肯定新国家、新政权的合法地位
日语词义:1.认可、通过、批准;2.承认、接受
请求:汉语词义:1.提出要求, 请对方许可;2.要求
日语词义:要求、索取
检讨:汉语词义:1.查找并认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2.总结、分析研究
日语词义:研讨、审核
事业:汉语词义:1.为某个目标而从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经常性活动;2.特指没有或有少量经营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的机构 (与企业相对)
日语词义:1.事业;2.企业、实业
(3) 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异义词。这部分同形词在汉语与日语中的意义完全不同, 即其词义在汉语中表示与商务有关的意义, 而在日语中则完全与商务没有关系。这部分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一是、古代时, 日本大量地借用汉语。但是, 在中国, 随着时代的变迁, 大量古汉语的语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词义减少、增加、甚至消失, 有的失去了原义而产生了新义。那些在中国消亡或者词义已变得面目全非的词语却在日本仍然保持着古汉语的语义;二是、汉语从中国传入日本后, 受语言环境的影响, 原有语义消亡了, 同时派生出新义。
合同:汉语词义:协议、契约
日语词义:联合、合并
约束:汉语词义:限制、管束
日语词义:约会、规则、注定的命运
左右:汉语词义:1.左边右边;2.周围、身旁;3.周围的人;4.控制、支配;5.概数、大约
日语词义:1.左右、附近;2.支配、控制
追求:汉语词义:1.尽力寻求、探索;2.特指求爱
日语词义:1.追求2.追加请求;3.追究。追及
出品:汉语词义:1.生产出产品;2.或生产出来的产品
日语词义:展出作品与产品
便宜:汉语词义:1.不应该得到的便宜;2.使得到好处;3.价钱低
日语词义:方便、便利、权宜
裁判:汉语词义:1.双方发生争议时第三方做出判断;2.比赛中的评判;3.比赛中的裁判员
日语词义:审判、审理 (法院)
了解:汉语词义:1.清楚地知道;2.调查、搞清楚
日语词义:懂得、明白、谅解
下落:汉语词义:1.人或物的去向;2.往下掉落
日语词义:1.物价下跌;2.等级、品格降低
组合:汉语词义:1.组织合成;2.合并成整体;3.由若干独立构件组合而成
日语词义:1.扭成一团;2.合作社;3.公会;4.行会
展示:汉语词义:清楚地摆出来给人看, 显示
日语词义:陈列、展览
三、商务汉语教学中同形异义词的问题与对策
据统计, 目前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已超过200万, 其中包括相当规模的因工作关系而主修商务汉语的日本人。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差异, 比如, 汉语与日语在语音、语法、同形异义词等方面的不同, 势必给日本人学习商务汉语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此, 在商务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日本人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采取策略进行教学。在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教学中, 就需要教师能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 探索出规律, 传授于学生, 以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同音同形异义词】推荐阅读:
中日同形08-01
同形词教学07-18
常见单复数同形的名词08-12
同音广告词06-16
形同音字组词06-14
二年级下册同音字05-13
五年级下册同音字整理09-24
同音字大全二年级下册10-25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07-11
字音训练(二)同音字、形似字通关训练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