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散热措施(共5篇)
电脑散热措施 篇1
据统计, 8%的电脑故障是由散热不良引起的。整个系统的散热会直接影响电脑的稳定性和性能, 长此以往, 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对系统危害极大。即使看上去电脑似乎一切正常, 那也只是暂时的, 仍然存在着危险。以下各个步骤可以指导我们做到为电脑较好的散热。
(1) 选一个房间中温度最低的地方来放置电脑。电脑要靠墙放置, 周围也不要放置发热量大的电器。
(2) 具体摆放主机时, 要选择利于空气流通的位置。机箱的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尤其要注意机箱上的各个入气口和排气口。
(3) 如果空气流通不存在什么问题, 并且房中安装了空调设备, 也要简单布置一下。如果电脑房间很大, 使用的是中央空调, 在使用电脑时最好把温度调低一些, 关机后再调回来。
(4) 检查一下房间内使用的灯管。白炽灯的发热量较大, 最理想的是使用发热量较小的冷光灯。
(5) 不使用电脑时最好关机。使用屏幕保护程序时, 电脑的功率并不比平时低多少, 发热量不能小视。显示器最好设为闲置15~20 min后进入节能模式。
(6) 灰尘也会对散热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电脑周围的环境一定要干净。使用较长时间后, 电脑的各个部件上通常会积有灰尘, 它们会把元件和空气隔离, 所以要养成定期清理灰尘的好习惯。电源电风扇和机箱电风扇上的灰尘也很多, 可以用气老虎及时吹掉附在上面的灰尘, 这些措施都可以增强散热效果。
(7) 升级或增加电风扇。一般的机箱都可以安装80~120 mm的机箱电风扇。对于直径大的电风扇, 低转速也能保证较大的风量。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有监视CPU核心温度的功能, 如果电脑CPU核心温度超出环境温度太多, 最好还是升级CPU电风扇。
(8) 机箱的体积和设计对散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大体积的机箱对散热是有益的, 因为它允许更多的空气流经各个组件。设计良好的机箱都会预留前后机箱电风扇的位置, 一旦机箱内形成由下至上, 由前至后这种良好的气流, 也能为CPU和显卡等发热量大的组件及时补充冷空气, CPU和显卡的温度也会进一步降低。
台式电脑散热浅析 篇2
一、台式机温度的监测与分析
1、电脑散热状况的监测方法。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测温程序 (如aida64、Everest、鲁大师等) 多是从主板上的Super I/O芯片读取温度, 电压以及转速信息, 通过芯片生产厂家提供的公式进行转换, 然后显示给用户。也有一些用户习惯于直接从BIOS中读取cpu、主板的温度信息。当然一些高级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握式电子测温仪对硬件局部温度进行测量。虽然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测量的数据都不是最精准的, 但可以反映出硬件温度的一般性水平。
2、电脑各部件温度的简要状况评估。一般情况下, 测温软件对电脑硬件温度的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了CPU、显卡、主板、硬盘等温度和CPU、机箱风扇的转速等等。就CPU而言, 保证在常温的基础上升温20到30度的范围内一般是稳定的, 夏季一般不超过65度。GPU是电脑中发热量最大的部件, 夏季满负荷一般不宜超过80度。而主板、硬盘的温度相对比较稳定, 夏季满负荷一般不宜超过50度。虽然上述温度级数达不到硬件设定的承载极限, 但长时间高温状态会直接影响硬件的使用寿命。从几大硬件承担的功能上看, CPU和GPU绝对是两个“发热大户”, 同样也是台式电脑最容易出现温度问题的地方, 对于这两个地方的散热, 可参考后文中CPU散热对策。如果几大硬件的温度均超过正常, 还应对机箱散热情况进行考虑。
二、台式机散热的相关对策
(一) 台式机散热的一般性方法。
在不去考虑硬件具体情况的时候, 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对机箱所有硬件表面, 特别是对CPU、GPU的散热器和风扇的灰尘进行清理, 用到的工具为毛刷、皮老虎, 有条件的, 可以直接用专用风机进行清理,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各硬件的散热能力。另一种是对CPU、GPU与散热器接触面的硅脂层进行重新涂抹。涂抹时, 要注意将导热硅脂涂抹均匀, 避免涂抹不匀、气泡的产生影响导热效果。如果通过上两种方法, 使各个硬件温度回到正常范围内, 那么问题已解决, 可以不用采取以下步骤。
(二) CPU、GPU的散热对策。
因CPU、GPU的散热处理方式上相似, 下面就以CPU为例, 就相关对策加以说明。1、如果台式机散热一般性方法中的两种措施均不见效, 先不要急于考虑更换散热器。现在的CPU中很多具有超频功能, 如带K的CPU。如果CPU具有超频功能且处于超频状态, 则必须在功能需求和散热性能上做出取舍, 如果要取消超频,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入BIOS中, 恢复出厂状态。
2、如果取消超频状态仍不见效, 可考虑更换CPU散热器。
目前, 主流的CPU散热器主要为塔式和下吹式, 而CPU原装散热主要以下吹式为主。传统的下吹式散热器, 能兼顾内存及CPU周边供电部件散热, 但散热器个头较小、散热面积较小, 尤其对于机箱比较小、散热要求不太高的用户适用。而对于有温度改善需求的用户来讲, 推荐使用热管塔式散热, 这种散热器的页片和风扇风向都与CPU方向平行, 而且由于是塔式散热, 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散热器的体积和散热面积, 当然散热效果也要好很多。而水冷散热器虽然在理论性能上要优于风冷散热器, 但由于价格方面较高, 非高端用户一般不推荐使用。目前, 比较公认的优秀风冷散热器有利民、猫头鹰、采融等, 国内则主要是超频三和九州风神。而在散热器选择上, 要注意三点:一, 由于现在的散热器体积较大, 高度高, 高端散热器大多数高度均超过150MM, 所以选购前要考虑自己机箱宽度能否支持散热器的安装。二, 检查自己的主板是否兼容, 安装中是否会碰到主板上的电子元件, 是否与内存的安装存在冲突。三, 要注意CPU的型号, 选择对应型号的散热器固定器件。此外, 对于需要采用背板固定的散热器, 需要看机箱主板安装底板的CPU位置开孔大小。
(三) 机箱的散热对策。
如果机箱内几大硬件的温度均超过正常, 那么机箱风道不合理导致机箱散热不好的可能性非常大, 就需要考虑改造机箱风道或更换机箱。
1、风道的概念。
简单的说, 机箱风道就是保证机箱内部有流畅的空气流动, 一方面让机箱内部各部件产生的热量迅速排出, 一方面让外部冷空气进入机箱内部, 形成循环。
2、38度机箱。
38℃是一个关于机箱的温度指数。按照intel的说法, 所谓38℃机箱就是指可以将CPU散热器上方2cm处温度控制在38℃的机箱。而这种机箱对当前DIY用户并不适用, 一是这种机箱通常侧板有导风筒, CPU热量通过导风筒吸入机箱外部冷空气, 通过后置风扇和电源风扇将热空气排出, 导风筒主要对于下压式散热器效果较大, 不适用于高频CPU和超频用户。二是这种机箱通常采用机箱电源上置, 主板散热与电源散热通道共用, 散热效率不高。
3、电源下置、平行风道机箱。
电脑散热措施 篇3
个人电脑目前采用的散热方式以风冷散热为主, 但为了应对高热量的高端电脑元件不间断的工作, 必须以提高风扇转速等方式来使热量能够快速流通传递, 而风扇转速的提高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整机噪音的提高, 过高的噪音对办公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影响办公效率。
水冷散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泵将水从水箱中抽出来, 流入与散热部件想接触的水冷头带走热量, 然后通过散热排将吸收的热量排散掉, 最后再流回储水器, 就这样不断循环, 将热量从需要散热的部件表面带走, 因为流动中的水导热性好, 所以散热器不需要配备高转速的风扇甚至可以无风扇使用, 这就使得水冷散热在散热与噪音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
个人电脑所使用的水冷散热主要由水冷头、水泵、水箱、换热排等部件组成。本文主要通过实验, 将不同的材质类型的水冷部件对同一配置功耗的电脑散热对比其温度, 研究影响水冷效率的相关因素。
水冷头用于与发热装置如CPU、主板芯片、显卡芯片等表面接触, 通过水的流动带走热量。水冷头与芯片表面接触的底部材质一般采用铜材质, 因为相同体积下, 铜的密度为8933 kg/m3, 铝的密度为2702kg/m3, 根据公式Cv=ρx Cm, 相同体积的铜与铝, 发生相同的温度变化时, 铜可以比铝多吸收约40%的热量, 可以更好的抑制发热设备温度的提升。冷头按技术原理分为柱形和喷射型, 柱形冷头又称流线型冷头, 芯片产生的热量被集中在冷头中的铜柱上, 水在经过冷头后与铜柱中和热量将热量带走循环;喷射型冷头一般没有像柱形冷头那样的铜柱, 与芯片表面接触后, 热量被储存在冷头底部, 利用水的冲击产生压力带走热量, 又称压力型水冷头。两种冷头的对比将在后面的实验中给出数据。
水泵用于将水从水箱中抽取出来在整个散热管环路中进行循环。影响水泵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流量和扬程两方面, 流量是指水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水的数量;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后面的实验将采用1.3M扬程550L/H流量和4.5M扬程454L/H流量两款水泵进行对比。
水箱用于储存水, 对水冷的效率相对影响不大。
换热排用于将水通过水冷头后所带走的热量散发掉。热排的材质有铜与铝两种, 虽然铜的吸热能力比铝强, 但是铝的散热能力强于铜, 因此两种材质的换热排温度差别相对不大。换热排的大小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目前常见的热排有宽×长12CM×12CM, 12CM×24CM×, 12CM×36CM等。换热排上可以安装低转速风扇进行进一步散热。后面的实验将采用12×12CM和12×36CM两种换热排进行对比。
测试采用的平台采用了个人电脑中高端的I7型号CPU, 频率经过超频后达到3.6GHz, 经工具测试其满载功耗达到约170W, 假设其全用来发热, 将产生Q=pt=170×3600=612000J的热量。实验将测试不同部件搭配组成的水冷散热系统对CPU温度的降低情况, 同时测试CPU+主板北桥芯片+显卡芯片同时安装水冷头对整套水冷系统的要求。测试时通过软件让芯片负载达到100%持续30分钟, 记录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变化。测试时环境温度为22℃。测试用的水采用专用水冷液, 防止出现漏水后导电的情况。
实验一:相同水泵和换热排情况下两种类型水冷头对CPU散热温度对比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喷射型水冷头在满载情况下比柱型水冷头温度低4-5℃, 因此在大扬程大换热排的情况下, 喷射型水冷头效能优于柱型水冷头。
实验二:相同水冷头和换热排情况下不同扬程水泵对CPU散热温度对比
从结果可以看出, 高扬程的水泵能够产生更大的水压, 喷射型水冷头水阻较大, 需要大水压才能发挥出效能, 带走更多的热量。因此喷射型水冷头对水泵的要求较高, 那低扬程水泵与柱型水冷头配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实验三:采用1.3M扬程水泵与柱型水冷头搭配对CPU散热
该结果与前面的测试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柱形水冷头搭配1.3M扬程的水泵和1.8M扬程的水泵对散热的影响差别不大, 柱型冷头的铜柱与水接触面积更广, 水能够充分带走铜柱的热量, 不需要太大的水压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实验四:相同水冷头和水泵的情况下不同换热排对CPU散热温度对比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2×36CM换热排因为散热面积更大散热更快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但优势并不明显, 12×12CM换热排同样能够满足个人电脑高端CPU功耗的需求, 而且具有体积小易安装的优点。
目前的高端个人电脑, 除了CPU外, 显卡和主板芯片的发热量同样很大, 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与静音性, 可以采用主板芯片与显卡芯片也安装水冷头并与CPU水冷连接的方法来进行散热。后面的实验将测试多芯片散热对水冷系统部件的要求。
实验五:相同水冷头和水泵的情况下不同换热排对CPU、显卡、主板北桥芯片散热温度对比
由于测试中加入了显卡水冷头和主板北桥水冷头, 必然会对水冷系统要求更高, 在前面的测试中, 换热排的大小对CPU水冷散热的影响是最小的, 因此这次测试使用喷射式CPU水冷头, 1.8M扬程水泵, 测试换热排对高功耗系统的影响。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2×12CM换热排已无法满足多芯片的水冷散热要求, 其原因应该是水在经过散热排后无法将热量完全排散就又循环回到水冷头, 导致系统温度一直升高。
综上所述, 在整机功耗不高或单个芯片散热的情况下, 水冷的性能瓶颈在于水冷头与水泵的配合, 在多芯片散热整机功耗较高的情况下, 换热排的大小则对水冷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可以根据自己所用平台的功耗, 选择不同的部件搭配达到最好的性价比。
摘要:个人电脑所使用的水冷散热主要由水冷头、水泵、水箱、换热排等部件组成。本文主要通过实验, 将不同的材质类型的水冷部件对同一配置功耗的电脑散热对比其温度, 研究影响水冷效率的相关因素。
便携式可折叠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篇4
关键词:散热器,创新设计,便携式可折叠笔记本
1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简介
随着性能的提升, 笔记本发热问题也日益严重, 笔记本散热一直是笔记本核心技术中的瓶颈, 为此人们就设计出了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散热器可以使笔记本内部所产生的热量尽快的扩散到电脑外部, 不影响笔记本的使用功能。
2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散热原理主要有两种:单纯通过物理学上的导热原理实现散热功能, 将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散热底座放在笔记本的底座, 提高笔记本以促进空气流通和热辐射可以达到散热效果;在散热底座上面再安装若干个散热风扇来提高散热性能。两种送风形式分为吸风和送风, 一般吸风散热方式更符合风流设计规范。
3 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散热底座设计
3.1 散热装置
市场上的散热器的散热底座多数是有内置风扇的, 综合散热和噪音一般以2~3个为宜, 一般是由金属或者塑料外壳加上内置的2~4个风扇构成。而该款散热器除了有两个超静音风扇之外, 还有15个散热孔来辅助散热, 确保笔记本底部空气的流通, 使散热效果能够达到更好的状态。
3.2 折叠装置
该散热器在底座结构上分为两个区域, 左边区域是用来放置笔记本电脑, 右边上区域是杯座和插笔槽, 下区域用来放置鼠标垫, 放置鼠标区域尺寸为145×180mm, 左右区域中间由销钉连接, 可以进行折叠, 折叠起来只有36mm厚。
该款散热器在底下设计了可使散热器固定的桌脚, 并且该桌脚可以折叠于散热器桌子底部, 且采用的是类似空心的架构, 同时起到稳固的作用。
3.3 调节装置
散热器在结构上进行了一该些改变, 在底座的下面设计了一根支撑杆, 只要拉出后面的支撑杆, 就可以将桌面撑起, 支撑杆共可调节五档, 可倾斜五个不同的角度。
3.4 防滑装置
当散热器有了调节功能, 可以倾斜一定角度的时候, 笔记本当然会因为角度的关系而向下滑落, 所以该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在桌面上设计了防滑横栏。
4 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创新设计
4.1 可折叠设计
该款散热器在外观和结构上都进行了一些创新, 由于该散热器桌面工作展开时的体积比较大,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折叠装置, 并分成了桌面折叠和桌脚折叠两部分, 桌面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户携带方便, 桌脚折叠设计的主要目的其实和桌面折叠的目的差不多, 主要就是为了节省空间, 方便于用。
4.2 可调节角度设计
由于平常的散热器只能平放在桌子上, 所以当用户想躺在床上玩电脑或者想斜靠在椅子玩电脑时, 就会觉得非常的不方便, 在这里, 我们设计出了可以调节角度的装置, 以便用户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可以达到舒适满意的效果。
4.3 两用设计
集散热器和电脑桌于一身的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既可以作散热器使用, 又可以当做电脑桌使用, 且折叠起来只有笔记本大小, 大约36mm厚, 功能多, 体积小, 便于携带。
5 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三维造型介绍
5.1 左散热区域
左散热区域采用的是拉伸的三维设计, 设计成长方形, 采用的材料是高强度ABS工程塑料, 左上角和左下角都设计成了半径为10mm的圆角, 以防止用户被碰伤。其中还有15个散热孔辅助散热, 提高了该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5.2 右散热区域
右散热区域的三维设计和采用的材料都与左区域相同, 右上角和右下角也设计成了半径为10mm的圆角, 以防止用户被碰伤。
5.3 散热风扇
散热风扇所用的材料是高强度ABS工程塑料, 尺寸为60×60×8mm转速为600r/m, 噪音是23d B。、
5.4 防滑横栏
防滑横栏采用的材料是高强度ABS塑料+乌钢。
5.5 风扇后罩
风扇后罩是用来隔离风扇的, 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时因意外碰到风扇而受伤。
5.6 支撑杆
支撑杆是用来调节电脑上升和下降的角度。采用的材料是不锈钢。
5.7 右底板
右底板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上边的部分又可以分为杯座和插笔槽两个部分, 用来放置杯子和笔, 下边的部分用来放置鼠标垫, 使用户用得既舒适又方便。
5.8 USB接口
USB采用四线电缆, 其中两根是用来传送数据的串行通道, 另外两根为下游设备提供电源。
6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选购和使用
在选购时, 要格外注意比偶基本散热器的材质。另外, 在选购时还应该注意散热器的边缘是否光滑, 散热器的表面是否采用了防滑设计。在选购笔记本散热器的时候, 不可盲目迷信三扇叶设计, 有时候还是双扇叶的设计表现更为优秀。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笔记本亲自体验一下, 这样才能买到最适合的产品。一定要特别留意散热器的噪音问题。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没有明显噪音, 才适合购买。要注意看是否提供多个USB借口。
它的使用首先将笔记本散热底座平置, 然后连接上供电电源, 使散热底座风扇孔朝上打开前段供电开关, 最后将笔记本平放于散热底座上面即可。需注意留出所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 保证空气可以携带热量快速扩散出去。
7 结语
本课题是从结构和外观方面对市面上普通的散热器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和优化。经过反复调试与使用, 该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具有可折叠、体积小、散热快、携带方便的优点, 除了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需求外, 还能够满足那些经常外出工作或者外出旅游的用户的需求, 而且, 该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既可以当散热器适用, 还可以当电脑桌适用, 大大的较少了用户要携带的配件数量。
参考文献
[1]倪昀.电动工具外观设计[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8-14.
电脑散热措施 篇5
K公司是一家生产电脑主机散热器的公司,生产4种不同型号的主机散热器,在线库存大,生产周期长。根据80-20原则,可以确定AV-1型散热器对公司影响最大(经统计占总生产量83%),所以决定图析此产品[1]。AV-1型散热器生产现场状况如下:
(1)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现阶段市场需求是AV-1型散热器每天2 000个以上,但车间产能每天1 470个,经过向工业工程师咨询,决定在少增加新设备前提下,通过精益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能,满足顾客和市场需要。
(2)场地短缺。
机械加工车间原材料和在制品大量堆积,场地紧张,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整个生产车间内有4种设备(切割机、冲压机、剖沟机、CNC数控机床)布置区,每种设备布置区内都有一个很大暂存区;生产时,每道工序都从自己暂存区内拉走要加工的原材料或零件,加工后送到下一工序暂存区。这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且物料搬运难度和距离大大增加。
(3)生产计划制定的不科学。
每天的生产都由生管人员根据经验,安排每道工序的工作量和使用的机器,缺乏科学性。导致各个工序之间生产负荷非常不平衡,等待过长。
2 AV-1型散热器生产线问题分析
为了改进生产现状,成立了精益生产改进小组,运用价值流理论和价值流图分析。价值流理论是一种理解什么是增值活动,并能找出浪费在哪里的方法路径,它能够帮助企业找出精益生产需改进的重点区域,有效地降低成本,保持企业的利润空间[2]。价值流图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物流和信息流的可视化工具。它体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客户的所有活动[3]。
首先绘制AV-1型散热器生产价值流现状图,见图1。对制约AV-1型散热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
(1)设施布置分析。
改进前,调查发现车间整条生产线占面积达200平方米(长20米,宽10米)。机器按工艺过程摆放,工序之间距离大,产品加工时需进行搬运才能从一个工序到达另一个工序,结果导致现场摆放大量在制品,以致整个车间有近1/3场地用来存放在制品。
(2)工艺流程分析。
为搞清原生产过程组织情况,现场观测发现物料存放不合理,大量零件放在暂存区等待加工;工艺流程根据加工工序按直线式组织,物料搬运距离长,搬运量大、瓶颈工位出现等待浪费,大大制约了产线产能。
(3)生产计划分析。
全靠人工根据经验安排每道工序加工时间和加工量,导致AV-1型产品在线时间过长、现场产品等待过多,在线堆积,产能上不去。
3 根据AV-1型散热器生产线现状价值流图分析数据
(1)决定组成专门生产AV-1型散热器的单元生产线。
该车间现有切割机3台、冲压机3台、剖沟机3台、CNC(数控机床)3台。精益改进小组决定用其中切割机1台、冲压机1台、剖沟机2台、CNC2台组成AV-1型产品的单元生产线,如图2所示。另外的机器保证其它三种散热器生产正常进行。
(2)对统计的现状价值流图中数据进行分析。(以下均以AV-1型产品为对象分析。)
从表1可见,由于各个工序生产节拍不平衡,导致生产过程中大量等待。首先对每天等待时间进行测量[4],实际到生产现场经过3天具体测量,收集到3组数据为:(1)5973s;(2)5877s;(3)6365s;平均每天等待时间为(5973+5877+6365)/3=6071(s)。
单件生产节拍按照最长的生产工序计算,AV-1型散热器生产中最长的工序是CNC为11.2s。这样,按照一天7h的生产时间计算,一天的最大产量为:(一天生产时间-搬运时间-等待时间)/单件生产节拍=(7×3600-2664-6071)/11.2=1471(台/d)。
4 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原生产线存在问题主要是:(1)设施布置不合理;(2)产线平衡率低,存在大量搬运和等待时间浪费,物料暂存区占车间面积多;(3)生产计划制定不科学。这些是影响产能的最大瓶颈。故要大幅度提高产能,以满足顾客需求,必须对症下药。
4.1 绘制未来价值流图
经改进小组分析研究,决定绘制价值流未来图,目的是消除非增值部分。如图3,各工序间设立一个零件超市,通过取货看板和生产看板来搬运物料和传递生产计划,实现“拉式生产”,取消了在线产品等待时间。
根据未来价值流图,以瓶颈工序时间为标准,可计算出改进后每天最大产量=(一天工作时间-搬运时间-等待时间)/单件生产时间=7×3600-0-0)/11.2=2250台。这不仅产能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整个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动了起来,真正体现了精益思想。
4.2 制定行动改进计划
(1)应用设施规划原理和方法对AV-1型产品生产线采用U型+单元布置进行设计,如图4所示。改进后的单元生产线布置非常紧凑,设备之间不存在很大距离,避免了零件大量搬运(改善前每天搬运时间为2664s),设施实际占用面积大为减少。在整个制造单元中,工艺路线清晰、顺畅,消除了以前生产线中工艺路线交叉迂回现象。生产其他三种产品的6台机器在AV-1型号产品U形线旁边也组成U形线,实现拉式生产。这样在现场只有两条U型生产线,U型线取消了所有暂存区,结合看板系统,节约出面积50平方米。
(2)在各道工序间设立零件超市,通过取货看板和生产看板实现由成品库存拉动的“拉”式生产。这样各工序之间不会因为节拍不平衡而导致在制品堆积或大量在制品等待,使生产线上物品流动了起来,避免了过量生产带来的各种浪费,使隐藏在生产线中的各种问题显现了出来,便于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由于是”拉”式生产,使能力过剩工序的操作员可以解放出来操作别的机器,生产别的产品,实现柔性生产。
(3)生产计划按JIT的方法进行,使生产线能快速灵活的适应市场要求。由于是单元式生产,做生产计划时,可以根据定单的要求和每天的产能灵活的安排生产,生产线上无暂存区,无等待,使生产连续进行,保证顾客在需要的时间拿到需要数量的产品。
5 实施效果分析
重新设计的单元生产线投入运营以后,获得以下3方面效果:
(1)减轻了每台产品平均劳动量。改进前,因为搬运次数多,且每天产能低,每天1471台的产量每台产品劳动量很大。改进后实现了单元制造,组织了单元生产线,实现了每天2250台产量要求,并大大减少了物料搬运,减轻了平均每台产品劳动量。
(2)产值增加显著。在整个改善过程中,未增加任何设备和工人,并且省出了非瓶颈工序的作业员的时间,可以操作其他设备,从事其他工作。根据精益生产原则改进,改进后1年可增加AV-1型散热器12×22×(2250-1471)=95856台,每台按25元计算,每年增加产值约2 396 400元(未增加人员和设备)。
(3)节约了场地。原车间整条生产线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而新设计生产线占用厂房面积150平方米,比原来节省了50平方米场地。企业可以安排他用,为车间带来效益。
由现在状态图和未来状态图可以看出,在进行价值流调整后,企业在设备布置和生产方式上做了巨大调整。每天产能得到很大提高(从每天1471台提高到2250台),降低了在线库存。将设备按单元式摆放,消除了大量物料暂存区,节约了大量空间。更重要的是员工通过实践切身体会到了精益生产的魅力,树立了节约创造价值的现代管理理念,更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生产过程不断改善当中[4]。实践证明,价值流图对实施精益生产和现场改进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针对K公司的核心产品AV-1,从价值流的角度对该产品进行了生产上的改善。分析产品的当前生产方案,并绘制未来状态图,结合精益生产思想逐步改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证明价值流图技术对企业生产过程改善有普遍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精益生产,价值流,价值流图,现场改善
参考文献
[1]季香君、陈琦、吉玉波:《价值流理论指导产品的精益生产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5(5):28。
[2]张林发:《价值流识别和管理的应用研究》[J];《机械制造》2005(496):69
[3]王新荣、范玉青:《基于精益生产的企业价值流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