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半文盲

2024-08-01

文盲半文盲(通用9篇)

文盲半文盲 篇1

很多年前,我能做三角函数,解多元高次方程,会画大气环流图,能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知道小孔成像,看得懂电路图,能背很多文言文,英语语法也熟,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而现在,我就是个文盲!

2013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5 2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6%的受访者表示已不记得大部分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还都记得。其中,数学(46.0%)、化学(45.6%)与物理(36.9%)成为被受访者忘记得最厉害的三门课程。

中学时代学到的东西毕业后能用到多少?调查显示,50.8%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用到;18.6%的受访者表示从来没用过,表示经常在用的受访者仅占8.6%。

某初中生家长鲍人认为,如今中学知识的“投入产出比”失调的问题太严重了,“有些和今后生活关联度不大的知识也被列入必学知识点,但实际上这些知识的适用范围很有限。比如,阿根廷盛产什么矿藏?哪儿的石油最丰富?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是否存在小行星带?这些知识没必要让所有孩子都掌握,感兴趣的孩子通过课外阅读有个了解就行”。

“多元化不是错,机械式的背诵填鸭才是问题。”一名孩子刚刚高考完的家长说,现在许多知识到一个普及的层面其实就够了,重要的是多留给孩子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目,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孩子们时间都花在做题上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发掘自己的兴趣,更没有时间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细细钻研。”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孟繁华表示,中小学时期基础知识的作用就是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加深对世界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有用,在基础教育上不应该有这种功利的想法。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所长郭海燕,用“砖”和“水泥”来形容中学时代的基础知识:“人的文化素养就像盖房子一样,是一块块的砖、一层层的水泥给垒起来的,我们当然不能说这砖、这水泥没用。”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时学过的知识被快速遗忘?调查显示,58.0%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中学时代的基础知识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实用性;46.2%的受访者认为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过大,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其他原因还有:“强调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短期记忆”(40.9%);“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实践能力”(37.2%);“学过就忘,缺少趣味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3.8%)等。

“高考一结束,我就把那些课本、参考书和笔记全都称重卖了。”南昌某中学2004届毕业生贺微回忆道,据说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还撕过书,教学楼下满地都是碎纸片,清洁工打扫了很久。她觉得撕书的举动除了发泄高考压力之外,也体现出课本的实用价值很低,“反正以后也用不着书里的内容”。

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赞同中学教育取消一些与生活关系不大的基础性知识或者降低难度,只有15%受访者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知识无用论”的变种。

(本文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文盲半文盲 篇2

为了体谅大家,政府决定在春节期间为带着孩子上车的妇女设置一个母子上车处。我往母子上车处看了一眼,咦!怎么有一个男人把妇女挡在后面,自己在前面站着呢?

他身材胖胖的.,挺着大肚皮,一身华丽的打扮,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就在我回头的一瞬间,突然有一个男子从对面的大厦冲了出来,看起来像个“白领”,恐怕是想早点回家过年。可是站在这是否有些不妥呢?于是,这位先生干脆闭上眼睛,一副“我没看见”的样子,亏他想的出这样“掩耳盗铃”的办法。

又一个男人来了,最后来了许多这样的男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最终被他们挤出了车道,妇女怀里的孩子哇哇大哭,她急得满头大汗。而那几个男子却无动于衷,妇女用胆怯的目光望着他们,眼中带着一丝丝的不满。

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法子。我把寒假作业从书包里拿出来卷成一团,大声喊到:“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母子上车,设置了母子上车处,你有什么看法?”那四个男子一听就遮住了头,灰溜溜地跑回了普通区。孩子也不哭了,母子俩也站在了母子上车处的车道里。

文盲妈妈的剪纸 篇3

殷切的期望:剪窗花的妈妈剪出儿子成长的梦想

33年前的冬天,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崔庄村一户贫困农家里,许多热心的村里人都来看望已经病倒半个多月的女主人魏泽珍。因为不久前,这位中年妇女的丈夫在劳累和慢性病的折磨中去世了,留下她独自肩负起6个孩子的生活重担。陡然沉重的担子一下子压弯了她的腰,重压之下,她支撑不住病倒了。

在这位妈妈的身边,她那5岁的儿子小春文一直守护在身旁,从早到晚,总是形影不离。为了让妈妈尽快地吞下村人送来的“丸子药”,小春文用细嫩的双手将它分成一个个的小块,然后将开水拿过来,将这些小药丸一个个地递到妈妈的嘴边……

这个懂事的孩子,让病中的妈妈感到了一丝安慰。一天,妈妈让小春文找来一张红纸和一把剪子,然后拖起虚弱的身子半坐起来。她用那有些抖动的手指挥动着老剪在红纸上时快时慢地剪来剪去,终于,一个漂亮的古建筑及上面飘动着气球的图案展现在儿子的面前。小春文说:“这是什么?太好看了!”妈妈说:“这是北京天安门,是我们祖国最美的地方。你将来只有好好念书才能看到它。”

那天,妈妈让小春文将这个剪纸小心翼翼地贴在窗户上。在小春文眼中,这个窗花,从此就成了他心中一份美好的理想。一个月过去了,小春文的精心照料使妈妈的身体渐渐地好起来了。很快,妈妈又承担起抚养这帮孩子成长的重任。而为了使妈妈不再因超负荷的重担而倒下来,小春文的哥哥、姐姐们都相继辍学了。一年之后,妈妈说:“春文,去念书吧。”而春文却说要像往常那样在家里替妈妈干活。妈妈说:“你不去念书,长大就看不到天安门。”就这样,小春文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而那天当他打开课本,里面的第一课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在这行醒目的文字上面,正是妈妈曾经剪出的折射着光芒、上空飘动着气球的天安门图案!当他在老师的领读下朗诵起这篇课文的时候,他不由得想起了因劳累过度而弯腰驼背,却给了他最初理想的妈妈,他的心里不禁涌起了一阵感动……

这样,小春文格外珍惜自己的学习。他总在想,不用功学习,既对不起妈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带着这种目标,小春文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小春文不仅被评为班里的“三好”学生,同时还当上了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当他把“三好学生”的奖状拿到妈妈跟前时,妈妈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那天,妈妈特意剪出一朵小红花,将它贴到窗户上……

在崔庄村,春文妈妈的剪纸是大家公认最好的。而每到节日,每当家里有了好的消息,春文总会看到妈妈剪出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贴在窗上,一种喜庆的气氛立即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弥漫开来……

“妈妈的窗花都是她亲手剪出的东西,每当我看到窗花美丽的样子,我就想起了妈妈那张善良和慈祥的脸。妈妈没有读过书,写不了一个字,她从小就跟着姥姥学会了剪纸。一次听舅舅说,妈妈曾经因为是个不识字的文盲而被她第一个做医生的丈夫抛弃,后来她就嫁给了我的爸爸,可我的爸爸却早早地去世,让妈妈受了很多的苦,但她在我们面前却总是快乐的,尤其是她剪出的那些窗花和图案,总能带给我们兄弟姐妹很好的心情。我永远无法忘记妈妈第一次为我剪出天安门图案的情景,那天病痛中的妈妈为我剪出了我的理想……”

这是卢春文五年级时写下的被老师几次点评的作文《妈妈的窗花》。后来,两个邻居家的同学对魏泽珍说:“婶,春文把你的窗花写到作文上了,大家都说他有个好妈妈呢……”魏泽珍听着听着,眼里就闪动起泪花……

多雨的时节:母亲的双手剪开生命的荆棘

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每天不停的劳作和为孩子们的生活操心受累,卢春文妈妈的慢性肾病时常使她卧床不起。在这个一直过着苦日子的家中,卢春文作为惟一读书的孩子成了妈妈的最大希望。初中毕业后,卢春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平原县重点高中。所有的家乡人都知道,考入了这所高中的学生,三年后就能稳稳当当地考入大学。这天,当录取通知书邮来的时候,卢春文的妈妈正在地里锄草,艰苦的劳作和闷热的天气让她满头汗水,那开始有些花白的鬓发在汗水中不规则地贴在了脸角。接过卢春文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仔细地看来看去,像是努力地要读出上面每一个方块文字,但她却不能。终于,妈妈说:“儿子,念给我听听……”

这幅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儿子的脑海中。

高中开学这一天,妈妈将早已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裤细致地叠了又叠,然后就和儿子一起捆绑行李。临走的时候,妈妈走在哥哥姐姐的前面送了又送……那天到了学校宿舍后,当卢春文找到自己的床位,轻轻地摊开行李,他意外地发现,在行李的里面竟叠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白纸”纸包,展开的时候,他发现,里面包裹的竟是一幅红色的天安门剪纸!仿佛有一股热血直往上涌,卢春文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妈妈病中为他剪出的那幅给他带来梦想的剪纸。不用说,这是妈妈在为儿子叠被时偷偷地将这张在她心中存放了多年的图案放进了儿子的行李。卢春文想到:在这位文盲妈妈的心中,她不知道济南,不知道大上海,甚至连火车的样子都不知道,独有遥远的北京天安门成了她心中理想的一个符号。妈妈多次说过:“好好地念成书,将来就能去天安门看看。”此时此刻,儿子细细地品味着这幅剪纸,直看得两眼发涩……

这天,当来自城里的邻床小同学将某歌星的肖像贴在床头的时候,卢春文将这幅天安门剪纸恭恭敬敬地贴在床头。他知道,看到了它就等于看到了翘首以盼儿子成才的妈妈。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卢春文每一天都在妈妈无形的激励中努力着。然而,就在高二就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意外的灾祸却降临了。这天,卢春文忽然感到头疼、发烧、全身无力,到医院却无法确诊。这场怪病久治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卢春文只好忍痛回到了家里,做基本的治疗。仿佛是一夜之间,妈妈愁出了许多的白发。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四处请医生,在治疗不力的情况下,她又跑腿借钱准备带儿子去大医院看病。看到儿子此时枯瘦如柴、弱不禁风的样子,妈妈心如刀割,不知在背地里哭了多少回,但她又在儿子面前装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总是笑脸面对着儿子。她知道,自己悲伤的形态会对儿子的病情造成很不利的影响。这时,儿子也总安慰妈妈:“妈妈,不要着急,不要为我累着,我很快就会好了。”

在母子俩相互依靠的日子里,妈妈每一天都守在儿子的身边,为儿子张罗打针吃药。当儿子在土炕上百无聊赖的时候,妈妈总是陪他说话,或者扶他到院外坐上一坐,闻一闻新鲜的空气。而当他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妈妈则静静地坐下来,拿起家里的那把老剪,在红纸上剪出一只只形态鲜活的燕子,然后悄悄地把它们放在儿子的枕边。当儿子醒来的时候,那些红色的小燕子一下子给他升腾起了—份天真、快乐和对妈妈的感激。他想起小的时候生病,妈妈总是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剪出—些小燕子放在他的身边,告诉他,会飞的小燕子能带走孩子的病。现在,每—天睡前,妈妈总忘不了将—只剪出的崭新的燕子放在儿子的枕边,而清晨,儿子在院里的鸟儿啁啾中醒来的时候,总会看到这只带走他病痛的小燕子。—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直到漫长的十一个月过去后,儿子的怪病终于消失了。而这时,儿子积攒起的小燕子足有三四百只了!

当卢春文大病痊愈,终于可以站起来轻轻松松走路的时候,他那辛苦的妈妈却倒了下来。漫长的11个月,为了儿子她硬是在盼望儿子痊愈的信念中强挺着身子,为儿子喂药做饭,为儿子剪出—只只驱病的燕子,直到儿子病好,她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妈妈说:“春文,去念书吧,妈的身体还有你的哥哥姐姐们照顾呢。”但儿子说:“妈,我不去,我一定等着你的病好起来。”就这样,儿子在妈妈身边一守两个多月……

遥远的剪纸信:妈妈的老剪让我走到天安门

妈妈病好之后,这个家已经—贫如洗。这时,卢春文对读大学望而却步了。妈妈—咬牙开始继续借债,想让他返校。想到家里的外债,想到随时可能发病的妈妈还要花钱,卢春文便再三阻止了她。卢春文说:“妈,不能再借下去了,书我不想念了,我想参军,到部队里可以考军校,读军校是不花钱的。那样就能省下很多钱。你放心,我一定能考上。”

1986年末,卢春文顺利地通过了各项检查而成为了—名军人。临走去远方的时候,妈妈流泪了,因为她知道至少要在—年后才能见到儿子了。到了部队后,卢春文铭记着妈妈的叮嘱,苦练本领,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高三课程,为第二年报考军校作准备。很快,他写了信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他日夜思念的妈妈:“妈妈,部队的生活特别好,我和战友们相处得像兄弟一样,我已经开始复习功课……”

当在老家的哥哥将弟弟的信读给妈妈听的时候,妈妈流泪了。那天晚上,她总是睡不着觉。她多么想提笔写字,与儿子攀谈一番啊,可是她却无法做到。深夜了,妈妈—下子从床上起来,拿起了那把几十年的老剪子,在红纸上剪来剪去……不久,卢春文收到了信封是哥哥写的来信,打开发现里面并没有信,而是妈妈的两幅剪纸:一幅是飘动的军旗,另—幅是—个工工整整的福字。看到妈妈这特别的信件,卢春文禁不住流下了泪水。这天,他在回信中说:“妈妈,我理解了您的意思,军旗表示让我热爱部队的生活,做—名好战士;而那个福字一定是您祝福儿子明年考上军校……非常感谢您,我一定听您的话,不辜负您的希望……”

经过紧张的学习准备,卢春文于第二年顺利地考取了解放军陕西通信工程学院。入学后不久,得知这个喜讯的妈妈又寄来了一幅剪纸:一只喜鹊张着嘴巴在叫,周围则是—圈精致的花纹图案……卢春文很快这样回信:“妈妈,感谢您为儿子道喜,我会好好学习,将来做—名好的军官。”在妈妈无形的鼓舞中,卢春文在同学们当中很快脱颖而出,并入了党。这天,他写信给妈妈说:“今天是我最激动的日子,我幸运地成了班里第—批入党的军校学生。妈妈,儿子今天的进步您—定会高兴的……”不久,卢春文收到了妈妈寄来的一幅这样的剪纸:一棵茂盛的树枝上站着一只美丽的鸟儿。卢春文这样回信:“妈妈,我想起了您说的—句土话,好的鸟儿总是挑选树的。您用这种方式称赞儿子入党,儿子心里真的高兴。我已经给您的这幅剪纸起了个名字:良禽择木栖。”

三年后的—天,卢春文给妈妈写来了家信:“妈妈,我毕业了,被分配到空军某部当了排长,从现在起,我就是—名正式的解放军军官了,我既感到光荣,也感到了压力,因为去年我在回家时,你曾嘱咐儿子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军官,我真的怕由于没有经验而做得不够好,但有妈妈的鼓励在,我会努力去做的……”时间不长,妈妈给他寄来了这样的剪纸:在精巧的花纹图案中一匹骏马正昂首阔步。儿子马上在回信中说:“妈,我是属马的,你是在嘱咐我继续努力,不断进步。放心吧,我会马不停蹄地往前走的。我将您的这幅剪纸起了这样的名字:骏马自奋蹄。妈妈,我会有更多的好消息告诉你的。”

1991年,卢春文与—位教师结了婚。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妈妈给他们寄来了—个大大的喜字表示祝贺。后来小孙子卢斌出世了,因为属猴,老人就寄来了猴子图案的剪纸……就这样,这对母子用他们特别的方式进行着亲情的交流。儿子—次次将立功的消息告诉妈妈,妈妈又常常给他寄来各式各样的“剪纸信”。日积月累,这些剪纸信从几十封到上百封,再从100封到200封……

在这个过程中,卢春文也偶尔回家看望—下他日盼夜想的妈妈。但每一次,他还没有呆几天,妈妈就赶他走了:“儿子,早点回去吧,工作要紧,看看都挺好的,也就行了。”儿子说:“多呆—阵,也好在家里好好孝敬你老人家。”妈妈说:“给老娘倒—碗白开水就算孝敬了。快点回去吧。”而当儿子给她钱的时候,妈妈又总是退回—大半,说:“你在外面花销大,我在家里有点就够过了,儿子出息了比什么都强。”

从懂事的时候起,卢春文—直想自己在将来长大出息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含辛茹苦、为儿子鞠躬尽瘁的妈妈,可当这—天到来的时候,妈妈需要的竟是“—碗白开水”……此时此刻,儿子才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无私的伟大母爱。他—把抱住妈妈,两行热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滴在妈妈布满皱纹和风霜的脸颊上……

2003年11月,身为营职军官的卢春文被调到距离北京天安门不远的香山附近的空军某部。他在信中告诉妈妈:“妈妈,我经常会从天安门前走过……”妈妈收信后,为儿子回了一封图案是天安门的“剪纸信”!面对这幅熟悉的图案,儿子热泪盈眶。2004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邀请了卢春文的妈妈魏泽珍来到北京,参加了军事频道播出的卢春文妈妈的“剪纸信”节目,这一节目播出后,很快在全军形成了强烈的反响。魏泽珍老人收到全国各地官兵近千封的信件,他们纷纷对这位不平凡的文盲母亲表达敬意。

远在新疆、青海某部的战士王玉海、连长肖小光则分别为这位老人寄来了高原雪莲等药材。驻军空军某部战士庄方平流着泪说:“我看“剪纸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也是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但母爱却是一样的伟大。”某部军官赵志玉说:“应该说在我们的国家里,像我和卢春文这一代人有许多都已走上祖国建设的重要岗位。而我们的母亲大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妇女,但她们的母爱却是共通的,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抚育方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儿女。因此,这位老妈妈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母亲的象征。”

茶叶品牌崛起需要“文盲营销” 篇4

中国茶叶品牌究竟如何才能顺利崛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一时间难以形成定论。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 就当前茶叶界普遍“高抬”茶文化、痴恋茶文化的时候, 茶叶品牌要顺利崛起, 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文盲营销From EMKT.com.cn”。

“文盲营销”是什么?

茶文化有千年之久, 底蕴深厚, 但也日益泛滥, 不少茶叶企业在塑造品牌时, 未能把握“七寸”, 形式大过内容, 例如, 有的茶叶包装过度精美, 甚至有让人“买椟还珠”的想法。

“文盲营销”, 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 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 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 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 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 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 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文盲营销”为什么重要?

就茶叶营销现状而言, “文盲营销”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发展,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 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 “文盲营销”至少有三大作用。

其一, “文盲营销”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茶叶的种种好处, 从而认清茶叶的功效, 选择茶叶作为自己的主要饮品。

其二, “文盲营销”可以大幅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喝得起茶, 或者说喝得起好茶。

其三, “文盲营销”简化了喝茶流程, 直奔主题, 保留了茶叶物质功效的核心部分, 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喝茶频率, 从而有助于茶叶产业的做大做强。

当然, 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 茶叶除了物质功效, 还有精神功效, 重点关注精神功效的消费者依旧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喝茶方式, 毕竟是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

“文盲营销”的关键在哪里?

茶叶要做好“文盲营销”, 茶叶品牌的相关决策者一定不能是文盲。

不管是地方政府, 还是茶叶企业, 相关决策者都必须深刻洞察人性, 抓住人性中的共性, 将其通俗化, 然后与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结合在一起。

例如, 脑白金的营销就可以说是典型的“文盲营销”, “今年过年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 一句大白话, 将脑白金的礼品定位演绎得淋漓尽致, 谁都听得懂, 谁都容易记, 尽管有人叫骂, 而且是骂个不停, 但是, 脑白金的营销非常有效, 十多年了, 依旧是红红火火, 笑傲保健品市场。

具体说来, 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 茶叶品牌进行“文盲营销”, 要努力抓住以下五个关键。

关键一, 茶叶企业要洞察时势, 挖掘并结合竞争状况, 确立自己差异化的品牌诉求, 洞悉人性的共性之处, 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二, 结合之后, 茶叶企业要将其共同的诉求做通俗化、锋利化处理, 以便目标受众能够快速理解、铭记在心, 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三, 茶叶企业要简化品牌的外延, 用目标消费者最能接受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传播, 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可, 同时, 逐步构建茶叶品牌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

关键四, 即使是要针对部分茶文化爱好者进行营销, 也需要将相关的诉求通俗化, 让人一看便能理解。例如, 很多茶叶在包装上大动脑筋, 引经据典, 其实质还是想让目标受众在第一眼就能感受其“用心良苦”, 或“匠心独运”。

文盲半文盲 篇5

那幅漫画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大男人明目张胆地站在“母子上车处”的地方。而一位弱小的妇女却抱着一位可爱的孩子站在一旁。

那些大男人看起来就是很精明的样子,他们双手插入口袋,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而旁边就是一排明晃晃的大字:母子上车处。

他们并不是文盲,却比文盲更恐怖,他们就是“假文盲”!

“假文盲”是什么?假文盲就是指那些明明知道不该干什么,却目中无人地干着。他们是社会上的“肿瘤”;是人类史上的污点;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就丢掉社会公德心,令多少人受到伤害。例如画面上的那位母亲,她抱着孩子吹着刺骨的寒风,孩子的脸上冻得通红哇哇地叫着,像是诉说着大男人们的无德,那罪魁祸首的男人却闭目养神,无视这一切。

那一九八零年的假文盲事情却在过了半个世纪的今天一次一次地上演。比如,在公园里那黄黄的土地上铺着一张青翠欲滴的草地,有些人却为了图个方便从草地上踏了过去。还有些人,在医院里大吵大闹,无视着墙壁上的内容,让病人无法休息;更有些人跑到病人的病房里吸烟,让病人的病情更加严重。

我的文盲母亲 篇6

曾有情,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军事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编剧电视剧《妈祖》《天仙配》等13部;编剧电影《招聘爸爸》等3部。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700多万字。2014年,荣获“全国十佳电视剧编剧”称号,作品《妈祖》获第29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散文作品《国歌》《开往春天的列车》等被收入中小学教材及全国数百家各类学校的语文考试试卷。

“不要回来奔丧,否则便是不孝!”

写这篇文章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几次坐在电脑前,未能输入文字却先输出了泪水。母亲已去世多年,要写关于母亲的文字,那种渐渐远去的疼痛与悲伤再次撕裂我的心扉。

12年前,我还在军队的总部机关工作,正承担一项重要任务,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母亲已患癌症晚期!

我匆匆赶回老家。晚上,我睡在病房里陪护照料母亲,尽最后的孝道。第二晚,母亲却坚决不让我睡在病房,理由是我打呼噜影响她休息。尽管我好想多陪她一段时光,但母亲的这个理由让我再也无法坚持。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怕我睡在病房休息不好,找借口把我赶回了家。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她没有文化,不识字,但她身上积淀了太多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我在家仅仅小住了5天,便接到部队的电话,要我返回单位去完成由我负责的那项重要工作。正当我左右为难时,母亲要求我立即回部队,说部队上的事才是大事,还说尽管你们都不告诉我患的是什么病,但我早已偷听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你陪着我我的病也好不了,还耽误了部队上的事,你如果不走我就不再吃药,早点死了你就能早些回部队了!无奈,我不得不挥泪与母亲作别,而这一去便是与母亲的永别!

母亲一辈子没乘过飞机,总对那只硕大的铁鸟在高空中飞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当我在空中飞行的那两个多小时里,病床上的母亲就一直催促我哥哥和妹妹给我打手机,问问我到了没有。兄妹告诉她飞机上手机关机,无法联系。母亲的心就一直纠结着、纠结着……

飞机终于降落在首都机场,我给妹妹打手机,妹妹将手机递到母亲耳边,母亲说你到了就好,平安就好……这是我听到的母亲最后的声音。

半小时后,我接到妹妹的电话,母亲走了!我疯狂地奔向候机大厅,要买机票立即飞回去送母亲最后一程。妹妹却告诉我,母亲的临终遗言要求我“不要回来奔丧,否则便是不孝!”

“只有不认识的字,

没有读不懂的儿!”

母亲住在南方的小镇,自我18岁入伍,与母亲分多聚少。早年没有手机,电话也极为不便,和亲人的联系只能靠书信。那个被称作故乡的朴素的地名被我带到了军营,母亲便在南方的小镇把等信的日子盼得很长很长。虽然母亲并不识字,却并没有影响她与儿的书信交流。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我的字迹。即使有几封信同时到达家中,她也能挑出我的那封催促父亲:“信是我儿的亲,先看我儿的信。”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

有一年,开水烫了我的右手,写信困难,就请战友代写了一封信。母亲拆开一看立马老泪成行:“这不是我儿的字,我儿怎么了?是不是病了……”待父亲读完信,得知了原由她才放下心来。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信上的文字并不能告诉母亲什么,但她见到儿子熟悉的字迹,便读到了我平安的信息,这是她最大的安慰。后来,我在部队学会了电脑,图一时兴趣打印了一封家书,母亲看了半天,像儿不是娘亲生的一般,说:“这字标志得难看,去信告诉儿子,那种报纸上的机器字冷冰冰的,不如我儿的字有个性有精神。”从此,我再也没把“机器字”寄给母亲。

每每我从军营邮去家书,母亲总是戴着老花眼镜,坐在临街的门边或靠窗的桌前,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笺,专心致志地“读”信。她读得那么仔细,那么深情,那么投入。她“读”得很慢,从称呼到落款,逐字逐句地细品,她仿佛读懂了儿子的心迹,感受到了儿子的脉动,聆听到了儿子的倾述。

母亲“读”信时不容破坏她的专注,如遇打扰,她总是说:“别打岔,我正在读儿的信呢。”父亲打趣道:“文盲看信,天下奇闻。”这时,她会从老花镜上方投来一束愠怒的光,正色道:“只有不认识的字,没有读不懂的儿!”

“别人存钱,我存思念。”

我从来没有收到过母亲的信,不会写信的母亲就把信看得更加珍贵,就把“读儿”视作母亲的使命,“读”出厚爱,“读”出希冀。母亲觉得如能亲手给儿子写一封信该多幸福。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终于收到了母亲的“信”:在一张白纸上,母亲左手压在纸的中央,右手握笔沿左手的轮廓描下了一只大手,行笔拖泥带水略有些颤抖,更显出那只手的厚重与真实。“信”上没有一个文字,倒是当过几十年记者的父亲在另纸上留有一句话:“这是你母亲生平第一次写‘信’,不知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后来,家里装了电话,有了手机,我已不再写信,与家里的联系变成了语音通话,但母亲仍然一封不漏地保存着我写的信,有尺余之厚的两大摞。母亲把它捆好,色彩各异,大小不等的信封代表了儿子的每一个人生驿站,母亲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整个儿子。母亲说:“别人存钱,我存思念。”这样,即使是儿子走向天涯,都在母亲的心里梦里情里。

南方多雨,发潮的空气总和母亲念儿的眼睛一样湿润。那些儿子情感的载体散发出丝丝霉味儿,墨迹也像儿子走过的路一样变得有些模糊。母亲便用南方晒咸菜的簸箕,将儿的信一封一封地晾晒,日光下的母亲显得可敬可爱,甚至可笑,以至小镇上的人们都以为老太太犯了脑子方面的什么毛病。母爱的阳光不分季节,儿子即使在寒冷的北方冬季也能感到言之不尽的温暖——母亲啊!

母亲已经去了天堂,那里不通电话,那里是信号盲区,通讯再发达也无法向母亲传递我的声音。我想,或许还能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跨越阴阳两界。于是,我在完成部队任务之后赶回老家,用母亲熟悉的字迹给老人家写了一封长信,来到公墓,在安放母亲骨灰的地方,把信一页页烧给母亲,我相信那袅袅青烟比手机信号更神奇更强大,一定能给母亲带去我的问候和怀念,抵达母亲的在天之灵……

(责编:辛娅)

漫画作文《假文盲》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12册第一单元习作部分安排的是一幅漫画《假文盲》,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 理解图意, 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进行联想, 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 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点评指导:教材分析, 是形成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习作教材分析, 可从三个维度来谈:一要依据课标5~6年级“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的要求, 分析出本次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落点;二要相对本课“漫画作文”的特点, 分析出“漫画作文”的难点;三是针对学情, 分析“已知”和“未知”的学情现状, 确定本次教学重点。教师上述“认真看图, 理解图意, 展开想象”的说法属于“看图写作”的通式要求, 不具有针对性, 能否根据以上三个维度再来分析本次漫画作文的教学思路呢?】

【教学目标】

1援初步学会漫画作文的写作方法, 把握漫画的特点, 明确写漫画作文的要求。

2援仔细观察图意, 体会画者用意, 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想象,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援从《假文盲》中受到品德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点评指导:教学目标应有三个要义:淤体现教学内容;于规定学习标准;盂具有可检测性。因此, 陈述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通过……达到 (理解、懂得、巩固、掌握) ……”的句式来说。“通过……”是指教学途径或内容, “达到……”是指可检测的教学效果。另外, 教学目标的内涵还应该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本课来说, 应确定为:如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漫画“文盲”的群像;如何从细节入手观察“文盲”之假;如何学会想象, 掌握借助联想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点评指导:教学时间能否规定得更具体一些呢?比如, 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作前指导, 用5耀7分钟作当堂评讲, 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自主习作。看以下教学, 教师非常注重“教”的活动, 贯穿起“走进———感受———品析———对话———感受”的严密过程, 留给“习作”的时间很少。另外, 过程中“教”的几乎是本次习作的“边缘性知识”, 对本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帮助不大。

习作教学, 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实践课程, 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基本完成习作。千万不要把习作任务挤压到课外去!】

【教学过程】

一、走进漫画馆, 感受漫画艺术

(一) 展示多媒体课件, 欣赏多幅漫画

师:同学们, 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老师带领大家去中国美术馆看一场漫画展。 (师逐一展示漫画) 看了这些漫画后, 你明白了什么?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 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是画家从现实生活中取材, 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反映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图画。

【设计意图:学生初学漫画习作, 容易将其与一般的看图习作混淆, 因而了解漫画的特点很有必要。当一回小观众, 参观漫画展,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漫画乃至漫画习作的兴趣。欣赏了一定数量的漫画之后, 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感性认识。】

二、步入漫画特展厅, 品析《假文盲》

师:下面, 请大家到漫画特别展览厅。今天, 这里重点展出一幅漫画《假文盲》, 我们要根据这幅漫画来写作文。请大家先来看看本次习作的题目 , 你读懂了 题目的哪 些要求?

1.体味画者用意。

2.写出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3.自己命题。

4.可以描写其他漫画。

过渡:要想写好这篇文章, 主要是能够体会画者的用意, 写好图意和自己的想法。那么, 如果你是展览厅解说员, 你怎样介绍这幅漫画, 把画面的意思说具体, 说生动呢?

引导学生从画面上的四个男子和那对母子的穿着、神态以及提示牌、题目等来介绍。

【点评指导:用两课时完成的一篇漫画习作, 任务很紧。若用20分钟时间完成指导, 教学过程还须更简明扼要。我的建议是:淤删去第一环节;于把第二环节列为重点, 板块标题定为“观察和品析《假文盲》”。教学内容有:淤观察画面, 品析漫画表现的时间、人物和事情, 突出车站一侧的提示牌;于观察人物群像, 从外貌、神态、穿着等角度品析出人物冷漠、自私的内心, 重点描述其中一个人物;盂观察母子形象, 从动作、眼神的角度感受其窘迫和无助。】

三、进入漫画聊天室, 对话“华君武”

(一) “华君武”畅谈画外之意

师:这幅《假文盲》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么, 让我们进入漫画聊天室, 聊聊这幅画。我们这里是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 我是节目主持人, 你们现在就是《假文盲》的作者———华君武, 请接受我的采访。

采访提纲:

1.《假文盲》的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

2.你为什么用“假文盲”作为漫画的题目呢?

3. 你想通过这幅画呼吁什么呢?

4. 这幅画是1984年画的, 距离现在已经30年了, 你觉得我们现在看这幅画还有意义吗? (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假文盲现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展示图片。)

(二) 小练笔写出生活感悟

你看, 社会上《假文盲》现象并不少见:公园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交车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模仿电视访谈节目, 通过角色转换, 使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漫画的现实意义。】

【点评指导:这一教学环节的内容与第一环节“感受漫画艺术”有些重复, 而且, 让学生扮演“华君武”角色接受采访, 也许教师的设计意图是, 能使学生在字里行间对“假文盲”表达愤懑不解的感情。然而, 他们果真能回答出“创作灵感、题目主旨、呼吁文明、现实意义”这些难题吗?教学要求一旦远离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请慎用这个教学手段。

此处, 不妨改为“进入和想象漫画情景, 尝试劝导‘假文盲’”。可请学生联想:如果你在现场, 你会对“假文盲”们说些什么?以此落实“学会想象, 借助联想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

四、走出漫画厅, 畅谈感受

今天, 我们观看了一场漫画展, 重点欣赏了华君武老先生的《假文盲》。走出漫画厅, 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内容上来说, 也可以从写作上来讲, 更可以从自己受到的思想教育来谈。)

收获预设:

1援我知道了什么是漫画。

2援这幅漫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讲文明, 要照顾弱者, 要讲道德。对于我们来说, 更是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

3援 我知道写这篇文章可以先写图意, 再写自己的感受。拟题预设:

1援感悟法:观《假文盲》有感

2援对称法:《假文盲, 真自私》《文盲还是德盲》《捡小便宜, 丢大道德》

3援呼吁法:《让假文盲消失吧》《我们拒绝假文盲》《假文盲要不得》《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意图:走出漫画厅, 让学生谈感受, 总结本次所学内容, 再次把对《假文盲》的感受带入生活, 希望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中不文明现象的深度思考, 培养自己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好少年。】

【点评指导:这个教学环节是“畅谈感受”, 由完成“谈收获”和“拟题目”两项任务来结束习作指导。但学生习作需要的是“能力的指导”而非“感受的指导”。让学生自拟题目是很有意义的, 但要慎用“感悟法、对称法、呼吁法”等概念。可提示学生从概括或感知习作内容来拟题目, 并展示在黑板上, 再对题目进行比较和选择, 慢慢地学生就能掌握拟题技巧了。】

五、学生习作, 修改评讲 (第二课时略)

【点评指导:这是个“真刀真枪练把式”的环节, 设计要扎实具体才行。建议:淤学生自主列提纲;于品析提纲内容, 确定详略和写法;盂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 随时“现场指导”。应根据具体学情, 将这个环节考虑得更周到些。】

《假文盲》教学设计 (修改稿)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12册第一单元习作部分安排的是一幅漫画《假文盲》,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 理解图意, 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 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就出现过漫画作文, 学生看图写作已没有什么问题, 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 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仔细观察漫画, 从细节上体悟漫画寓意。

2.在观察漫画的同时, 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想象, 掌握借助联想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从《假文盲》中受到品德教育,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时间】80分钟 (两课时)

1.作前指导20分钟

2.学生自主习作40分钟

3.作后讲评修改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华君武, 导入《假文盲》

师:同学们, 我国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华君武, 他从事漫画创作70余年。他的漫画构思巧妙, 入木三分, 富有幽默感, 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的现象。今天, 我们就来欣赏他在30年前画的一幅漫画《假文盲》。

二、观察《假文盲》, 品析《假文盲》

(一) 整体观察, 明晰图意

1.这幅漫画画的是什么地方 ?

2.从人物衣着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3. 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假文盲”?

5.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漫画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漫画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初步明晰画面内容。】

(二) 局部观察, 品析人物

1.我们了解了漫画中的故事, 但是怎样才能让文章更加具体呢?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漫画中人物的穿着、神情来写。还可以展开想象, 把他们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们之间可能有哪些对话进行具体描写。

2.请具体描述漫画中的一个人物, 可同桌互说, 互相补充修改。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我们的观察可从细节入手, 观察他们的外貌、神态, 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这样, 我们的文章就可以写具体了。

三、创境想象, 劝导“假文盲”

1.同学们, 如果你们当时在场, 你们会如何劝导这些“假文盲”呢?可以针对四个“假文盲”, 也可以只抓住某一个展开劝导。

2.漫画中的“假文盲”仅仅指那四个男人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假文盲”的现象呢?

3.播放一些生活中“假文盲”现象的图片以供学生选材:草地上写着“请勿踩踏”, 可是游客照样在草地上散步;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坐在“爱心专座”上;水池的墙壁上写着“节约用水”, 水龙头的水还在滴滴答答地流着……

4.当我们看到这些类似“假文盲”的现象时, 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四、尝试写作, 自由表达

1.列提纲, 确定详略内容和写法。

2援学生习作。

(1) 鼓励限时作文, 让学生加快课堂习作速度。

(2) 教师现场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优秀片段, 加星表扬。

(3) 关注学困生习作情况, 及时给予点拨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 尽可能关注到大部分学生的习作, 了解习作情况, 以便当堂评讲修改。

五、当堂讲评, 自主修改

1. 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如, 细节刻画不够入微, 想象不够充分, 语言不够生动等再加以具体指导。

2.优秀习作展评, 师生共同点评。

文盲半文盲 篇8

1 资料来源

某高校2006-2007年度共有792名硕士生申请论文答辩, 从申请答辩的硕士生名单中随机抽取157名学生的毕业学位论文, 提交给两位同行专家进行双盲评审。这些专家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教授, 业务精湛, 治学严谨, 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备受广大师生的肯定和推崇。阅评人对论文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科研选题与研究过程:包括选题的科学性 (12分) , 选题前沿性或应用价值 (10分) , 研究工作的难度 (10分) , 论文反映科研工作能力 (10分) 等。论文质量: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10分) , 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10分) , 实验结果对本学科发展的意义 (10分) , 英文摘要的水平 (8分) , 图表清晰规范程度 (10分) , 论文的组织与文字表达 (4分) 。论文审查意见分为 (A) 优、 (B) 良、 (C) 一般和 (D) 差四种选项, A的系数为1.0, B的系数为0.8, C的系数为0.6, D的系数为0.0。总成绩最高100分, 最低0分, 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 80分以上为良好, 60分以上为及格, 60分以下不及格。两名评阅人一致认为抽查的学位论文达到硕士论文水平要求的, 可以正常进行答辩;若有一位评阅人不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研究生须对评阅人提出的问题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 之后再送该评阅人评阅, 如果修改后的论文仍然达不到要求, 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暂时终止;若两位评阅人都不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则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2 结果统计

2006-2007年度该校对157名硕士论文进行双盲评审, 共收到有效的评阅结果314份, 每位学生的评分平均分为其最终分数。总体评价统计结果为优秀的64篇 (占40.8%) , 良好的84篇 (占53.5%) , 一般的9篇 (占5.7%) , 无不及格者。

2006-2007年度进行双盲评审的所有论文全部合格, 学位申请人均可直接进行论文答辩。

两年论文优秀率的比较, 见表1。

与2006年度比较, 2007年度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数略有增加, 其中优秀率与前一年比较所有下降, 但良好率呈上升趋势

各单项指标评价的基本情况 (见表2)

与2006年度比较, 2007年度论文在选题的科学性、前沿或应用价值,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应用新技术或新方法, 研究意义等方面的优秀率有所提高;但在研究工作的难度, 论文反映科研工作能力, 英文摘要水平, 图表清晰度等方面的优秀率有所下降。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论文总体评价结果分析与讨论:从157篇论文评阅结果看来, 该校随机抽取的硕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绝大多数是有保障的, 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这样的成绩是在该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前提下, 广大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近年来, 不仅为各个科室投入大量科研经费, 还建立了设备齐全的中心实验室, 搭建更多的研究生创新平台, 让他们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科研高峰的体验[1] 。硕士生导师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钻研业务, 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 把握课题的立体依据及总体方向, 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注入了动力和思路;广大学生自己克服学习和研究中的困难、刻苦钻研、勤于思考, 不仅提高了科研思维能力, 还增强了时间操作能力, 是高质量完成论文的根本保证。

2006和2007年度论文优秀率的分析和讨论:表1表明2006和2007年度硕士论文盲审优秀率分别为51.6%和33.6%, 良好率为42.4%和56.8%。表明2007年度的论文优秀质量略低于2006年度, 分析其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①较高的良好率提示多数论文质量处于中上水平,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仍然刻不容缓;②2006年是该高校首次实施硕士双盲审评价制度, 评审专家在评价过程中的整体把握存在一定的差异, 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遵循, 评审的结果可能与论文的真实质量有一定的差异, 而2007年度的评审则是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 得分更为具体, 客观和细致, 结果更为真实可信;③2007年参加评审的论文基数较大, 随机性更强, 更能反映真实结果。

各单项指标评价的基本情况分析和讨论: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7年度毕业论文在选题的科学性、前沿或应用价值,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应用新技术或新方法, 研究意义等方面的优秀率有所提高。以上结果反映出在科研选题与研究过程中, 通过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 反复与导师进行沟通, 使其科研思路和科研技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达到科技人才培养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论文选题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开题报告中没有创新的突破口, 没有创新的思路, 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2], 因而论文选题在评价体系中占有最高的份额 (12分) , 学位论文此项优秀率较高且成上升趋势反映出我院雄厚的科研基础和实力。研究工作的难度, 论文反映科研工作能力, 英文摘要水平, 图表清晰度等方面优秀率的下降则表明学生在论文书写和实践能力上的欠缺, 这可能与学生只注重科研阅读, 缺乏书写和实践操作训练有关,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导师和学生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4 思考与建议

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论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学术水平的要求, 各高校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大致相同, 但仍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要素和权重。我院的指标要素是根据国家要求, 结合本院实际并参考兄弟院校的标准设定的, 共有10项,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论文的真实水平。但随着评阅制度的不断完善, 各指标的权重应该更加明晰和细化 (具体至3-5分/项) , 根据不同对象如对科学学位或临床专业学位采取不同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3], 全面综合评价研究生整体业务水平, 为提高硕士论文质量提供明确的思路和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学习国内外优秀医科院校的先进经验, 立足于本院科研条件和水平真实情况, 借鉴博士生论文评价标准, 集思广益建立完善的评级体系和标准。

建立论文评审专家库, 严格送审过程。论文评阅人是论文质量的重要评判者, 但由于阅评人的知识背景、学术水平、评判水平及评判尺度的把握不仅相通, 这就容易导致同一论文的得分可能会存在大的差异, 因此评阅人的选择应尽可能标准统一, 在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中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专业领域选定。科学研究正飞速进入多元化时代, 笔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发现, 许多论文的选题存在跨学科跨专业的现象, 单一学科的评阅人难以充分了解他们的专业领域和研究特色, 使得这些论文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因而应进一步增加跨学科的、思维活跃的高端人才进入专家库, 并规范送审过程, 尽可能将论文送到专业对口和相关的专家手中, 最大程度的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另外, 可适当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对评价结果权重。发表论文的情况是硕士生论文质量的缩影, 专业团体对其的认可度也能体现其使用价值。支持或参加科研课题是个人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 包括实验设计、操作, 文章书写等诸多方面, 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评委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摘要:回顾和分析了某高校2006-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价结果, 并客观地评估分析了硕士论文盲审质量。结果表明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是成熟高效的,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质量评估

参考文献

[1]殷翔文.着力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8) :9-10.

[2]夏玉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5) :28-31.

我的文盲爸爸 篇9

我察觉到他语气里似乎有某种落寞。

在我们老家,“封顶”的意思是房屋楼顶完全闭合,意味着一栋房子算是建成了。在封顶的那天,鞭炮礼花齐鸣,以示宣告庆祝,也是为了图吉祥求平安。这道手续是万不可少的,似乎不完成这道手续房子就是不合法的,即使它高大结实,也不被划入房子之列。

“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跟我路看楼房封顶?”爸爸的语气欢快,想象得出他的嘴角是咧开了的。

“当然记得,热闹得很。”

“现在不是了,什么都只是意思一下,连抢糖都没人了……那个,你忙吧,我挂了。”我本来还想说点什么,被他这么一催,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得听话地乖乖挂掉电话。

午休完,下午接着上班,脑海里却不断地萦绕着记忆里爸爸主持封顶的画面。画面清晰而浓烈,如果我是一名画家,我定能画出一副很好的油画,关于童年生活中一帧美妙的剪影: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汪岗镇石佛山村八组、我,还有和我作对手的那群孩子。

在“封顶”仪式鞭炮齐鸣万物欢腾的同时,有一道所有人都翘首相待的程序:作为“封顶”仪式的指挥者,也就是这栋楼的包工头——我爸爸,必然会在一片欢呼中出现在楼顶那片最浓烈的烟雾之中。他的怀里定然会抱着满满的芝麻烧饼、烟、以及各类糖果,在这个仪式上,没有哪个主人家会吝啬的。看到爸爸站上楼顶,底下的孩子就骚动起来了,一个个摩拳擦掌,伸开双臂,同时将身子低下来,随时准备着用力地冲向某个方向。而这时的我则端着一顶空草帽,安静地站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这个位置是前一天爸爸告诉我的),怡然淡定地等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一阵由糖果、烧饼、香烟组成的暴风雨过后,混乱嘈杂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封顶”仪式就算做完了。楼底下的小孩子队伍则表情不一,有喜笑颜开的,全身的荷包全部塞满了,还把衣服的前襟挽起来装了一满兜;也有默默抬头望着爸爸的方向的,似乎意犹未尽,抓在手里那仅有的几颗糖果也显得楚楚可怜,心想,要是再撒一次糖就好了,自己肯定能抓到很多。无论结果如何,都只能等到下次了。

这时,爸爸从楼上下来了,将房屋主人特地留下的那袋烧饼递给我,看着我手里端着的草帽里满满的糖果,爸爸总会拍拍我的头,“回去吧,跟你姐分一下”。若是周围有因没抢到糖气得快哭出来的小朋友,爸爸便从我的草帽里抓出一把糖递过去,也拍拍他的脑袋,“快回去吧。”

因为这事,同龄的孩子是嫉妒我的。

童年,除了“封顶”撒糖喜欢跟着爸爸之外,我还喜欢跟着爸爸一起去田里干农活,准确地说是去田野里玩耍。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夏天,新稻收割之后,爸爸站在铁耙上被牛拉着,围田一圈一圈地转。他拿著一根细竹条边走边吆喝,铁耙上要放一块较大的土块用来稳住。当时的田是水田,天上下着大雨,雨水顺着破草帽的边缘流下来,把爸爸的头发贴在额头上。我坐在一棵酸枣树下躲雨,天空电闪雷鸣,很多黑色的大蚂蚁爬到我身上,不时地用小钳子一样的尖嘴咬我一下,我也懒得用手把它们弄下来。身边的稻田里水声哗哗,爸爸似乎玩得很开心。我当时被这样的情景迷住了。这个场景直到如今都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就觉得很温暖。我特意把我家多年前种过的一块水田的名字写进了小说里面(那块田是是爸爸抱着我去队上抓阄抓来的),妈妈看了小说,觉得很亲切,我也开心。我知道这些于小说来说,都是小技,但我愿意这么做。我希望让身边的人感到温暖,哪怕只是为一块没人会在意的水田命名这样的小事。

这段文字被姐姐转到朋友圈后,爸爸看到了,大吃一惊,问我怎么写这么土的东西,还问我现在在干什么。我说在打工。“那还不如回家跟我干”,爸爸说。我惊愕,不知该如何回答。妈妈在旁边插话,“他参加工作了,做事都是用电脑操作的。”“哦,那很轻松啊,天天就动动手指。你看,读点儿书还是有用的。”爸爸笑着说。

我举着手机,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妈妈又在电话里接话了,“你看你爸就是个文盲,他以为‘打工’就是跟他年轻那时一样,卖苦力。”“哎,你说你说,我文盲。”听得出来爸爸是把电话推给了妈妈。

在爸爸眼里,“能写会算”这两项技能就是区别文盲和非文盲的分界线,他自己只上过小学二年级,对自己几十年靠卖苦力生存没有任何不满,他觉得自己既不会写又不会算,这是应得的。在我和姐姐上初中和高中的阶段,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讲:“你们就是现在不读了,走上社会也吃不了亏,起码能写会算,别人骗不了你。”现在想想这样的话,也觉得特别可爱和美好,爸爸哪里知道,现在就是学校里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硕士以上的学历,“能写会算”这样初级的标准在社会哪能轻易地生存的下去。

还有一件关于爸爸的趣事。

今年春节我和女友决定订婚,去女友家的前一晚,爸爸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又不是上山打老虎。爸爸笑笑说,还记得我第一次是怎么见你家爹(外公)家婆(外婆)的吗?“记得记得,这么英勇的壮举,陈庙河那边的人都记得死死的,哪个能忘记?”二姨笑着说。在我家等着明天喝酒的一众亲戚也全都笑开了花。

那是1986年的盛夏,刚满20岁的爸爸在武汉的工地当包工头,22岁的妈妈在爸爸管辖的工地上已经做了半年的饭。这时他们俩已经相爱了,但家里人还不知道,按老家风俗,爸爸必须托一位媒人上门提亲。于是,趁夏天短暂的假期,20岁的爸爸直接上了家爹家婆的门。

爸爸先不说他来干什么的,开口先问两位大人家里是否有待嫁的女儿,家婆说有。爸爸说他想给她女儿做个媒。依风俗,别人好意做媒,没正当理由是不能拒绝的。

家婆说,好,他长得怎么样?

跟我差不多高。爸爸答。

家婆说,他壮不壮?

跟我差不多壮。爸爸答。

……

当年底,爸爸妈妈到底是成亲了。但爸爸第一次上妈妈家为自己说媒这一段小插曲,却流传了出来,时不时被提起,特别是用来鼓舞那些第一次去见女方家长的小伙子,比如我。

妈妈是在1989年腊月二十那天过门的,从此两人过上了“菜炒在锅里去隔壁借盐”的生活。

上一篇:耐腐蚀合金论文下一篇:成都发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