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因素

2024-08-09

导致因素(通用12篇)

导致因素 篇1

一、管理因素

1. 更换产蛋期饲料。

进入蛋期后, 为了满足蛋鸡对营养需求的增加, 需要将育成期饲料更换为产蛋期饲料, 但饲料品质的突然变化, 尤其是高能、高蛋白饲料的大量使用, 会导致肠道环境发生变化, 容易使肠道产生应激, 最终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导致粪便变黄、变稀。

2. 鸡舍内温度过高。

鸡没有汗腺, 只能通过增加饮水量和提高呼吸频率来降低体温。如果鸡舍内温度过高, 鸡群就会大量饮水, 同时减少采食, 当其摄入的水料比高于5∶1时, 就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 造成腹泻。

二、饲料因素

1. 含盐量过高。

饲料含盐量过高会导致鸡群饮水量大增, 最终造成腹泻。蛋鸡饲料的含盐量一般为左右。

2. 石粉添加量过高或过快。

一般育成鸡日粮中的钙含量以2%为宜, 产蛋高峰期可提高至4%左右。过高的石粉添加量会导致鸡只血钙升高, 加重肾脏负担, 引起肾肿并导致拉稀。另外, 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渐进, 要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逐渐增加, 增幅最好控制在每周0.5%。

3. 麸皮比例过高。

蛋鸡产蛋期日粮中一定要含有少量麸皮, 以提供粗纤维防止发生啄癖。一般来说, 配合料中的麸皮含量以2%左右为宜。过多容易造成粪便不成形, 严重者会发生腹泻;极度过量易导致排便困难甚至死亡, 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4. 产蛋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

有些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个蛋重, 盲目添加豆粕等蛋白饲料, 最终导致粪便发黄、发稀, 有时甚至会引发脱肛、吸肛现象。

5. 饲料霉变。

饲料中的原料 (如玉米、花生粕等) 发生霉变后, 其毒素会刺激并破坏鸡只肠黏膜, 造成腹泻。

三、疾病因素

常见引发蛋鸡腹泻的疾病有: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炎症;长期使用抗生素, 会对鸡只的肾脏造成伤害, 影响水分吸收, 造成腹泻;免疫后的疫苗反应也会造成轻度肠道损伤, 形成腹泻;各种病毒性传染病, 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都伴随着严重的腹泻。

导致因素 篇2

你需要一支能够集思广益的团队,及时淘汰不明智的决策,并且在发生失误的时候鼓励你。

2 各种不理想的位置

这包括你所看重的雇员的居住位置、周围配套产业位置,以及能够为你带来机遇的人脉位置等。

3 面对竞争,眼界狭窄

同行的竞争很重要,没有竞争,就没有思想的碰撞。

4 不能够从实际出发

就像模仿facebook,不是对facebook所忽视的一些方面进行修补,反而从其他方向入手,往往会失败。因此,没有从公司角度出发,努力解决问题,而是妄图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靠山,这种行为不可取。

5 固执己见

通常来说,一家成功的初创企业,最终的结果会与他们原本想法不太一样。因此,一旦好的主意出现,一定要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但这不代表每一周都要对计划进行改动,这种行为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通常是致命的。要多加审视,看这个新的改动是不是能够引导某些发展,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每一个新想法,并把新的因素添加到以前的概念中,那么你将很可能有所收获。如果你想要拓展一些用户可能会认同的新方向,这也不妨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6 “雇”人不淑

毕竟术业有专攻,有很多生意人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值得雇用的优秀职员。

7 选择了不合适的平台

如何挑选合适的平台?通常的方法是雇佣优秀的专业人士,让他们进行选择。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你也可以通过请教计算机科学系的学者,看看他们在研究项目中是如何做的。

8 产品发布迟缓

只有把你的想法与用户结合起来,才能够充分了解到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展。

9 产品发布过早

要考虑总体目标,然后开始收集一些细微但有用的问题,别看这些问题虽然小,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却意义重大,并且收集它们不会太浪费时间。应该记住的是,有些初期会出现的小问题,是可以被容忍的,但太早发布产品,将难以避免这些问题。

10 没有考虑特定用户

如果没有明确的特定用户,也不了解他们,这将会很难使企业成功。

11 筹集的资金不足

如果得到了投资者的钱,则很容易进行下一步的发展。通常来说,你必须提高一个明显更高的水平:形成一个想法,一个工作雏形;形成雏形之后就进行制造和推出,从而获得企业的成长。

12 过量资金消耗

雇佣人数过多通常会造成资金消耗过量,因此尽量不要雇用太多人。应该认识到,你要支付的是权益,而非工资。但也不要因此而省钱,因为你要获得员工的信任,从而让他们努力地为企业打拼,而这也是他们最在意的。同时,要雇用到能够编写代码或者能够获得用户的员工,因为这正是企业发展初期的首要任务。

13 筹集的资金太多

导致平衡计分卡-失效的因素 篇3

高层管理不认可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工具作用。平衡计分卡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战略意图与实施指标挂起钩来,而战略的制定来自于高层领导的决策。如果领导层不认可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意义,那么,就有可能把它仅仅当做传统的绩效测评工具,顶多当做绩效工具的改进版而已。固然,平衡计分卡有许多具体指标,但高层如果仅仅看到了它的测评作用而看不到它的战略作用,则失败在所难免。高层的认可不但包括理性的判断,而且包括情感的承诺。一旦失去了高层的承诺,就会出现卡普兰比喻的“早餐问题”。假如猪和鸡二者商定要共同做出咸肉加鸡蛋的早餐,猪将产生一个疑问:“你为早餐确实做出了贡献,但我却要贡献出全部。”鸡失去了猪的承诺,早餐是永远等不来的。

参与的人太少。高层认识到了平衡计分卡的重要性,期望很高,富有激情,但由于领导过忙,高管团队事务过多,所以,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和推进往往落在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计划官(CPO)头上。他们也确实胜任,表面上顺理成章。但是,即便CFO和CPO拿出了很好的计分卡,组织中的一切运作依然照旧,因为团队领导风格和整体运行方式没有改变。所以,推动平衡计分卡的实施需要团队努力,这就需要在一开始就有相当数量的高管参与和交流。但是,要让过多的人参与也不现实,一般来说,用核心小组逐步扩展的方式较好。

计分卡停留在公司高层,没有向下推进。哪怕是整个高管层都在努力,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计分卡也难以奏效。平衡计分卡最终要让所有员工参与,因为它要使所有员工都理解企业战略并做出相应贡献。一旦下面认为这不过是上面的事,就会失去员工的创造力和革新性支持,战略就不能变成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样,哪怕平衡计分卡在行动层面上的指标设计得多么细致,也会在操作上难以推行,公司经营会重蹈战略流于上层无法落实的老毛病。

制定过程耗费时间太长。平衡计分卡的设计者追求完美,力求每个指标每个数据都要达到最优,某个指标缺乏相应信息时,非把这些信息弄齐全了才罢休,追求一劳永逸,使实施不断推后。然而信息齐全了,机会也就丧失了。真正推行平衡计分卡,要及时实施,先干起来,在干中学,最初的指标遗漏和指标不可用都是常事,需要在实施中反馈调整。平衡计分卡的实施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将平衡计分卡视为一个工程而不是管理活动。在某个咨询公司的诱惑下,或者有些公司图省事,尽管领导下了推行平衡计分卡的决心,却往往聘用咨询人员来推行平衡计分卡。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采用工程化的方式,导致代价昂贵的失败。一年半载以后,咨询人员会给出一堆报告和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方案,经理们的办公桌面会增加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然而,几乎无人使用这一系统,公司的管理得不到应有的改进。经理们必须清楚,推行平衡计分卡是自己的事,必须从内部开始,应当着眼于管理改进,而不是一种数据库建设。

聘用缺乏经验的顾问。随着平衡计分卡的流行,许多咨询公司都开始“推销”这一工具,然而,多数咨询公司仅仅是把它们原来的绩效测评方法或者其他什么劳什子戴上一个平衡计分卡的帽子而已,这些咨询人员并没有真正做过平衡计分卡,不过是拿着卡普兰和诺顿的文章和书籍照猫画虎,其结果十有八九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把平衡计分卡诠释为业绩计分卡。推行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也就是用言论和行动诠释平衡计分卡的过程。它是预测未来的战略管理工具,不是衡量过去的报酬管理工具。管理离不开报酬和奖惩,然而,报酬和奖惩针对的是已经做出的行为,一旦把平衡计分卡变成计酬依据,那就会张果老倒骑驴向后看。平衡计分卡必须关注未来发展,只看过去就丧失了战略价值。许多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时,只是看中了它在绩效考量上增添了非财务指标,其结果是战略不见了,变成了KPI计分卡(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平衡计分卡固然能增加绩效,但这种绩效只有同战略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才具有发展意义。

另外,平衡计分卡首次实施的突破口选在什么层次也很重要。对于从来没有实施过平衡计分卡的公司来说,首次推行应当从业务单元(事业部)开始,再逐步推进到总公司层次。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决定了必须自上而下推行,但这绝不等同于把首先制定平衡计分卡的单位放在公司最高层。按照卡普兰的经验,当业务单元没有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积淀和改进经验时,一下子要在总公司最高层实施平衡计分卡,很难取得成功,而且会放大上面所说的各种失效因素。但如果放在业务单元之下(比如放在某个部门)作为突破口,则毫无疑问就不再属于战略层面。

心理因素导致误操作探讨 篇4

关键词:心理因素,误操作,探讨

在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理论中,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早在1931年就在《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al Accident Prevention)一书中,阐述了根据当时的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来的工业安全理论即因果关系论。被国际上称为“工业安全公理”(Axioms of Industral Safety),一直以来,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安全工作学者的认同。海因里希在对大量的工业人身伤害事故调查分析后发现: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预防的事故中88%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且,在人的诸多不安全行为中,因为人的一时疏忽或存在心理障碍导致生产过程中的人为误操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从心理学观点对企业员工因不安全心理因素诱发或导致误操作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的必要前提,是安全生产中安全指挥和安全作业的重要基础。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的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更深刻,对安全法规技术规程的理解更透彻,在单位时间内作业时精力更集中,行动更准确,作业更安全。

1 注意范围不合适可以诱发误操作

企业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注意范围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注意对象的数量。生产操作过程中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感知的操作对象的特征有关。被感知的操作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能构成互相有联系的整体,则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注意的范围越大。另外,注意范围还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适当的扩大注意范围,即把与岗位操作和作业技能有关的对象全部纳入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行动的准确性以及作业的安全性,减少误操作。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注意的实质在于选择各种刺激作用。任何一个人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不适当地扩大注意范围。否则,就不能清晰、完整、深刻地反映对象,可能诱发误操作。但是,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如果注意太集中,范围太小,会影响注意的转移和分配,使精神过于紧张,产生抑制,影响行动的准确性,也会诱发误操作。

2 注意的不稳定性可以诱发误操作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持久性,它是指以同样的强度注意某些事物所能持续的时间。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求其注意能长时间地集中于作业中操作的对象而不松弛或分散,并且保证高效率,这是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心理注意稳定性良好的表现。

注意的稳定程度,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一般,若被注意的对象内容丰富,复杂多变,观察时注意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则注意的稳定性较好;若内容贫乏、单调、静止的对象,则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冲床的事故率往往比较高,就是由于这项工作比较单调,重复地取料、送料,非常乏味,导致注意的稳定性差的缘故。

注意稳定性还与个人的素质有关。若操作者本人的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就能不受作业中的环境、外界干扰,保持注意;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头痛、失眠、过度疲劳等等,则不易保持长久的注意。有的员工在这类单调枯燥的作业岗位时间不长就多次负伤;但也有的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30多年从未负伤,这与各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有直接关系。员工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的认同,对本职工作和所进行的工作操作的态度及兴趣、责任心,也是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分散,即“分心”,往往是受某些刺激的干扰,使注意离开了需要稳定注意的对象,不自觉地转移到无关的活动造成的。它很容易诱发误操作。

3 注意的分配不恰当可以诱发误操作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在当前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工艺复杂,由简单操作向复杂操作不断过渡的高技能的作业中,操作者往往要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例如起重司机、机械设备操作,不仅要控制运动部件,还要观察仪器刻度,同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调节和控制操作过程。

注意分配良好的前提是: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其中仅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这样,可以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较生疏的活动。

(2)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感到生疏,需要高度的注意,则注意的分配不恰当,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诱发误操作。

(3)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越复杂,注意的分配就越困难,出现误操作的频率就越高。

为了使作业人员更好地分配注意,要加强安全技术的培训和安全操作的训练,使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动作系统,协调一致,以避免误操作。

4 注意的转移不及时可以诱发误操作

注意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迅速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代替另一种活动。在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生产岗位和工作职业总是与不断地突然变化的事物打交道。因此,对注意的转移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注意转移是否及时、迅速,一般取决于原来的紧张程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越高,越有兴趣,新事物或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越困难,越缓慢。反之,则转移较顺利。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发现就注意转移的能力,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人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人能迅速完成一种操作和作业,由前一活动过渡到后种活;有的人却需要较长的时间,耗费较多的精力才能完成这种过渡。转移能力的大小与各人的技术素质、文化素养及身体素质有关,还与个人的性格及修养有关。

总的来说,注意的品质在操作人员各人身上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它既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又受企业员工本人的道德、教养、经历以及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安全素质)和状态(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影响,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从事特种作业岗位作业和特种设备操作的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作业环境下其注意品质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应引起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管理者的重视。

5 常见诱发生产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

(1)侥幸心理。

其特点是:碰运气,在作业中觉得偶然的违章操作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这类人大多是工龄长有一定操作经验的熟练员工。往往认为自己的“动机是好的”;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别人不一定会发现。随着不安全的行为及人为的违章操作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2)冒险心理。

其特点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有违章行为而没有出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这类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活动以青年员工居多。

(3)麻痹心理。

其特点是:对于单调重复的操作,已经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因此在作业中容易注意不集中。对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按照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凭“已有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祸。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

其特点是:在日常生产作业中为了达到省工省时省力的目的,把必要的安全操作规定、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设备认为是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许多员工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5)逆反心理。

其特点是:不能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员工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

(6)从众心理。

这也是生产经营企业一些员工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不安全行为或违章操作就很容易被他人仿效。如果一些人违章作业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其他人也就跟着违章作业,否则就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是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的威胁着安全生产。

(7)自私心理。

这种心理与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观念有关。它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顾后果。这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极重要的不良心理因素,必须对员工进行道德、理想、遵纪守法等安全文明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探讨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心理因素中,多数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以改善和控制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负责人,特别是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机构的管理人员,应该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等影响安全生产所需注意品质的各类心理上的问题和不健康心理等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和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误操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马玉杰.企业安全管理.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第3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21世纪安全生产教育丛书.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读本.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导致物流外包业务失败的因素 篇5

relationships 读书笔记

——导致物流外包业务关系失败的因素

之前我们凭经验主义认定导致一个物流外包业务关系失败的原因和结构性因素,本文章从用户公司的角度,感知物流供应商是否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这些结论表明了关系管理对客户公司的重要性,它可以降低投资物流供应商进行外包业务的风险。

过去的十年里,价值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目光,这是公司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战略性需要。价值成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性因素,供应链中的商家合作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价值是一种收益和损失之间的权衡,它既可以通过提高收益获得,也可以通过关系成本的最小化实现。而在考虑买卖关系的风险中,现有的文献多把焦点放在一个公司的表现和管理结构上,而考虑失败的关系管理带来的影响则比较少。

垂直的供应关系如物流外包越来越普遍地替代传统的服务,如运输、仓储、库存和增值服务等。物流外包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客户公司的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但是,物流外包也面临着业务关系失败而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对是否选择物流外包业务进行权衡。通过了解外包业务潜在风险,突出影响BSR管理的期望因素。

该文章建立在交易成本、资源基础观点之上,做了一个经验性的访问,来证明业务关系风险是怎样对资产和是否能胜任带来影响的。并且,这个结果可以给管理外包业务带来更多的参考,如风险缓解、转移和分担。

一、外包风险

外包业务是一种借助第三方力量和资源进行某种业务并最终实现获利的活动。它可以创造价值,并且通过弥补内部某种资源的不足,可以增加创造价值的机会。成功的、长久的外包协议很大程度上依赖BSR(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在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共同应对竞争环境的快速变迁和产品与服务的复杂化。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在BSR管理中有两种风险: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关系风险发生的原因在于合作关系破裂的可能性,它可能由合作伙伴背叛、投机行为、合作人缺乏了解、冲突风险、核心专利的失窃等。绩效风险则是由于合作不足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政府政策的变换、需求波动、合作伙伴能力不足等。

二、假设条件

因为没有一套资产可以完成所有功能,所有的资产都在某种程度上没专门化了。有些受到资产的损失带来的成本很明显,有些成本则被隐藏了。专门化的资产带来的威胁是难以预料的,并且不容易被量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缺少对隐藏成本的评估,外包业务导致了资产专业化的损失。(1)假设一:业务关系风险对资产风险有明显的影响

除了成本原因,能力是考虑是否物流外包的重要考虑因素。运营商盈利的能力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且能够提高其使用客户的竞争能力。没有竞争力的物流会导致服务和运营能力的退化,在关系风险的相关文献中,高关系风险通常与低水平的战略性资源相关,这些资源一般有珍贵、稀有、难以模仿并且是竞争优势中不可替代的。高风险的关系会打击参与者们投资打造竞争力的积极性,因此还有以下假设条件:

(2)假设二:关系风险对能力风险有明显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了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点是互补的,他们不能单独解释外包决策。外包业务很重要,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培养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其竞争优势。

(3)假设三:资产风险对能力风险有明显影响

至此,在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关系失败的模型:

三、方法(1)样本选择

该文章以台湾服装行业对物流业务的需求为样本。服装行业是台湾第二大消费行业,仅次于餐饮行业。服装行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商家对物流服务的潜在风险预期更明显。

该样本的特点是:每单位商品价值量大,订单数量较小。因此需要更加灵活、快捷的运输服务。因此,采用外包物流可以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灵活,同时避免了大量的资产需求。还需要说明的是,样本商家由于和物流服务供应商关系破裂而换过服务供应商的。(2)具体操作措施

组建关注群体,进行访谈。访谈的结果映证了导致关系失败的模型。模型的各个条例如图:

关系风险包括:供应商投机行为、缺乏沟通、缺少共同目标、权力不对称。资产风险包括:员工的不合理利用、信息风险、内部治理成本、依赖风险。其中信息风险是指损失重要的交付相关信息,这种损失可能由于不可用、不完整、不准确的、不稳定、无担保的客户信息造成。依赖风险指服务使用商需要承担解约的风险。能力风险包括:服务水平退化、失控、战略资源的不合理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保护。(3)数据收集与分析

设计了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问卷,第一部分对商家下游的零售商的地址、关系风险的期望进行调查,另一部分对商家关于外包风险(关系缝隙、资产风险、能力风险)的期望进行评估。由电话访问进行,数据结果由spss软件分析得出。

四、结果(1)样本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所选取的样本都是高层管理者,其平均工作年龄为13.2年,这保证了其在评估物流服务供应商资源、绩效表现的准确性。受访商家多为中小型企业,再近十年里都经历了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失败的合作。其中14.5%完全外包自己的物流业务,69.3%同时拥有外包和自营物流,16.2%完全自营物流。平均每个商家用过3.1家物流服务供应商,平均合同持续1.7年,平均合作关系为5.4年。(2)可靠性和有效性测试

内部数据的一致性通过测试每个条目的克隆巴赫系数(信度系数)得到,其中:α 为信度系数,n 为测验题目数,S2i为每题各被试得分的方差,S2t为所有被试所得总分的方差。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 0.80 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 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 0.35 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12个条目中去掉对研究没有重大意义的“R4权力不对称”和“C4核心竞争力的不力保护”,关系风险的评估信度系数达到了0.869,能力风险评估信度系数上升到了0.869。至此,所有的三个构造的信度系数都达到了0.70以上,证明所选取的10个条目是有效的。

内容有效性由两个元素评估。第一个是前文所做的文献综述,第二步是访谈小组成员提出的建议。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用来检验构想效度。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时测量结果的相似程度,即不同测量方式应在相同特征的测定中聚合在一起,当构想与其构成条目之间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大于0.50、并且所作的前提假设有意义的时候,结论会得到支持。在本调研中,关系、资产、能力的风险AVE分别为0.702, 0.572, 和0.697,因此合理。因子负荷用临界值2.705时,为0.001级别,此时合理。

同一构面中,因子负荷值越大(通常为0.5以上),表示收敛效度越高;每一个项目只能在其所属的构面中,出现一个大于.05以上的因子负荷值,符合这个条件的项目越多,则量表的区别效度越高。如图示:

(3)路径分析:

为了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假定一个总体可分为r类,现从该总体获得了一个样本——这是一批分类数据,现在需要我们从这些分类数据中出发,去判断总体各类出现的概率是否与已知的概率相符),文章采取了多种测量方法。一种统计程序,通过分析变量之间假设的因果效应,来测试研究人员提出的关于一套观察或者呈现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

五、结论

在交易成本理论(TCT)和资源基础观点(RBV)之上,可以得出外包物流的三种风险。通过对117个使用过外包物流的时装行业商家调查,可以从经验之谈初步证明出三种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失败的业务关系导致了商家使用外包物流的关系风险,而关系风险又产生了资产和能力风险。在关系风险中,缺乏沟通是导致不利关系的最重要原因。

能力风险产生的影响比资产风险略重。在能力风险中,商家考虑的比较多的是物流服务供应商没有能力提供服务和失控的因素。在资产风险中,商家考虑的较多的是那些难以测量的专门投资,比如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投资。另外,资产风险和能力风险中也有联系,如果专门性的资产被破坏,不仅会导致成本上升,还有可能会损害商家的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关系风险通过带来资产风险也能够间接影响到能力风险。

六、管理学启示

物流外包风险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外包业务本身的不确定性变量太多

如外包企业文化差异、物流商投机行为、企业内部员工抵制问题等等都会造成物流外包业务不确定性增加,造成外包业务失败。(2)供应链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生产过程的不确性主要来自于设备的故障、关键材料的临时短缺以及受供应物流环节的影响造成的缺货停工。特别是实施零库存生产的企业,因供应链上游多个企业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处在不同的水平上,而外包物流系统却缺乏快速反应能力,会给企业物料供应及时性造成困难。(3)客户需求的变化

充分的供给导致需求的多样化、消费群的不稳定,客户有了很多的选择,很容易就从一个产品转向另一个产品。而在当今市场变化莫测及物流业发展不成熟的外包市场环境下,物流外包系统难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4)物流承包商过于单一

企业往往因为联盟稳定性与交易费用的考虑选择单一的物流外包商,外包物流供应链上出现独家物流服务商包揽的现象,致使过于依赖物流服务供应商。而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服务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可能在某些地区的物流服务中给企业带来物流服务风险。(5)信息失真或失控

物流业务的外包,随着执行主体的转移,由于信息不畅或扭曲,再加之技术与监控手段的制约,企业难以对服务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跟踪管理,如果物流服务商出现违规博弈的行为,企业难以控制与把握。同时由于物流外包,使企业不能直接取得所需的用户需求信息和产品质量与服务意见,最终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改进和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可能阻碍核心业务的发展。(6)合作双方不能达成共识

由于未达成共识,往往出现不现实的希望和服务要求,缺乏双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往往使外包难以实施。同时也会出现双方权利上的不平等、成本与定价不合理等现象。双方存在分歧,如果又缺乏信任,沟通不好,面对市场变化也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就随时可能导致外包合作风险发生与合作失败。(7)外包契约不规范

企业和物流承包商签订的外包契约中缺乏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水准,服务费用、赔偿、保险、不可抗力、保密、解约等细节的明确界定,这就使得对外包物流绩效的量化评价变得十分困难,这就为外包纠纷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从而变成风险隐患。

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选择稳健的外包方式

将非核心、效益较低的业务外包,进而集中精力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业务层的建设上,既降低了外包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且,外包企业在决定外包前,应该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考核,选择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2)订立完善的外包协议,建立良好的控制机制

外包协议必须涵盖外包业务的所有环节,并且要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保证外包业务的规范运行。对外包协议的监管是为了直接获得协议所要求的质量,因此,成功的外包要求企业制定有效的管理框架,保证供应商提供合格的服务,并采取措施保证这种控制的有效性。(3)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

把信息安全作为外包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如果供应商不能按照要求和合同约定,泄露了外包企业提供的信息,供应商应该承担相应地法律责任。(4)建立应急机制,控制集中风险

在服务外包实施过程中,供应商可能会因为人为或不可抗因素而无法按时、按质完成服务,使外包企业面临影响整体战略规划的集中风险。所以,在使用外包服务时,要制定相应地应对集中风险的策略,以降低损失。(5)增强沟通

警惕人为因素导致的子宫性不孕 篇6

子宫的功能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这也是子宫的两个主要功能。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子宫是一种象征,要是没有子宫,就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女人。但是在医生眼中,子宫和女性的第二性征没有关系。医生表示,影响女性体征的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这个神经内分泌系统,而非子宫。

所以,先天性无子宫的女性同样会有正常的第二性征,成年后也会正常排卵。但是,因为缺失了子宫,她们不会出现月经,也没有孕育胎儿的场所。这些,只有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后,迟迟不来月经时才会发现。当然,没来月经不一定就是没有子宫,卵巢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月经。故女性18岁以后还不来月经,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多种原因可造成子宫性不孕

据了解,无论任何原因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发育异常等,均会导致子宫性不孕。

子宫发育畸形

怀孕3个月左右,胚胎的两侧副中肾管向中线横行伸延而会合,形成子宫。子宫的发育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这个过程中任何时间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造成子宫发育异常,导致子宫缺失或发育不良。虽然我国目前还未有确切统计,但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中约有10万~12万患有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

笔者从医院超声科了解到,孕妇产前检查做B超时,医生并不能清晰地看到胎儿的子宫,所以胎儿子宫方面的异常很难被及时发现。有些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月经、性生活、妊娠、分娩等也都很正常,那就不需要担心。但有些患者的生殖系统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没有月经,痛经严重,无法怀孕,孕后易流产,等。这些患者中,有些人能被治愈,有些人却只能等待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她们带来福音。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为20%~25%。子宫肌瘤与女性的激素有关,只要有月经,就可能出现子宫肌瘤。多数患者没有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

据统计,子宫肌瘤患者中不孕发生率为22%~32%。其中以黏膜下肌瘤不孕发生率最高。较大的子宫肌瘤可使宫腔变形,不利于精子通过,以及受精卵着床和胎儿发育。

直径小于5厘米的肌瘤或子宫小于10周妊娠大小,如果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是直径5厘米以上,或者长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或子宫大于12周妊娠大小。但是,如果患者一直不育,其他检查都正常,可能是肌瘤生长的部位影响到生育的某个环节,此时即便肌瘤直径小,也应该考虑手术。

对于子宫肌瘤的手术,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45岁以上的女性切除子宫。这些女性一般不需要再生育,切除子宫可以有效杜绝肌瘤的复发。

但事实上,很多女性希望能保留子宫。因为她们觉得没有子宫就不是女人了,或者担心切除子宫会提早衰老。医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尽量保留子宫。不过,医生也想告诉女性朋友,没有子宫不会明显影响更年期的提早或推迟,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这个神经内分泌系统。

反复流产

子宫发育畸形和子宫肌瘤的产生,说起来好像只能听天由命,但是反复流产造成的子宫内膜受伤却是人为的。女性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做好防护,加以避免。

人工流产指采用手术方法人为地终止妊娠。无痛人流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是,也让女性忽视了人流对身体的伤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重复流产率高达50%。而4次及以上的人工流产女性中,继发不孕的比例高达92.13%。特别是6个月内重复流产,给女性健康带来了巨大伤害。

女性的子宫内膜非常薄,医生的技术再好,也是做一次手术伤一次。如果术后恢复得不好,就会出现宫腔粘连、宫颈粘连,导致不孕不育。做得次数越多,子宫内膜越薄,手术中还可能出现子宫穿孔、子宫大出血等。

不要以为子宫穿孔修补好就不影响以后的生育。这类孕妇尤其要小心疤痕妊娠。如果胚胎在疤痕处着床,妊娠后期可能导致子宫破裂或大出血,危害的是孕妇和胎儿两条性命。故女性一定要重视人流的危害性,流产次数越多,流产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越高。人流可能导致感染、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闭经等并发症。

年轻女性尤其要记住,多次人流还可能导致继发不孕,以及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前置胎盘、习惯性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等严重问题。

导致老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调查 篇7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致残率高, 后遗症多,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了解触发老年人CI发生的相关因素, 笔者收集牡丹江市康复医院2001年3月至2008年12月期间CI患者病例资料, 从中随机挑选出老年人第一次CI病例100例, 对触发老年人CI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老年人CI病例, 其中男71例, 女29例, 男女比例为2.4∶1;年龄57~59岁21例, 60~69岁55例, 70岁以上24例。

1.2 诊断标准

C I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标准诊断[1], 并经头颅CT或MR扫描证实、确诊。

1.3 危险因素分类

本组100例老年人CI病例中, 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91例、占91%, 其中原患心肌梗死25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4例;患高血压90例, 占90%;糖尿病41例, 占41%;高脂血症54例, 占5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lc attaks, TIA) 31例, 占31%;吸烟20例, 占20%;有酗酒史27例, 占27%。

2 讨论

CI发病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 国内外经大量研究确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高脂血症、遗传家族史等[2,3,4,5]均为CI发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现已公认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最危险的因素。有文献报道, 47%~90%的CI患者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而高血压患者患脑血管病的机会是血压正常者的16~29倍[2]。本组100例老年人CI患者中, 高血压90例, 占发病率的90%, 位于资料统计数字上限。说明大多数老年CI患者与长期高血压有关, 其发病率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而, 在老年CI的预防上, 控制血压是最关键, 也是最主要的环节。此外, 血压高低波动容易发生CI, 且对病情有一定的影响, 因而对高血压患者要合理用药, 终身服药, 长期维持血压正常水平, 对预防C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CI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4.2倍, 而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 病死率升高。章书定[6]报道72例中糖尿病合并CI 20例, 占27.8%, 魏国等[7]报道210例CI中的39例有糖尿病史, 占18.6%, 本组共有糖尿病患者41例合并CI, 占41%, 较文献报道高, 可能与本组年龄均较大, 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增加有关。现已公认糖尿病可引起脂肪代谢障碍, 促进胆固醇合成, 从而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代谢障碍并发高血脂、高血糖使血黏稠度增加, 血小板凝集功能异常以及血管内皮损伤, 导致脑血栓形成。由此可见, 血糖控制的好坏, 与并发症关系很大, 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故早期诊断及治疗糖尿病, 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并降低血脂, 对预防CI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3 心脏病

有文献报道, 心脏任何水平功能障碍的心脏病患者, 无论有无症状, 比无心脏病患者CI发病率高1~1.5倍。 (1) 心脏疾病引起CI以心源性CI为主, 占CI的10%~20%, 从心脏病理改变而言, 按所占比例的顺序易引起CI的心脏病依次为房颤、二尖瓣狭窄、心肌梗死。 (2) 冠心病CI的发病率是非冠心病的5倍。本组91例冠心病占100例CI发病率的91%, 原因是, 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有相似的发病基础, 引起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同样是CI的原因。二者相互伴发的可能性极大。

2.4 TIA

TIA是CI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第一次TIA发作的5年内, 有28%~40%的患者发生CI, 其中约50%发生在头一年内。提示近期TIA的危险性甚大, 频发TIA者, CI的发病率高, 因此, TIA被认为是CI的先兆。本组有TIA史31例, 占31%

2.5 高脂血症与高血黏稠度

脂肪代谢异常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明确高LDL、高TC、低HDL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LDL可以引起动脉内皮损伤, 产生粥样硬化早期病变, 并加重其发展。HDL则可以保护动脉内膜, 高TG血症, 尤其是伴有HDL较低时,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增大。曾开琪报道[8], 不管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其TG均较高, 但CI同时有TC高, 高TG和高TC可能是CI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脱水致血容量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稠度增高, 血流瘀滞, 导致脑血栓形成。因此, 调整饮食结构, 矫正脂肪代谢紊乱, 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 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防治。

2.6 性别与年龄

随着人寿命的提高,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 50岁以上, 年龄每增加10岁, CI发病率增加1倍。陶国枢[9]报道, 80岁以上组是60~79岁组的2.5倍, 90岁以上CI发病率达81.2%。本组100例CI患者中, 男71例, 女29例, 男女比例为2.4:1,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57~59岁21例、占21%, 60~69岁55例、占55%, 70岁以上24例、占24%, 提示60~69岁为高发年龄, 故在本病的防治中, 应重视年龄因素, 老年男性应作为防治重点。

2.7 A型行为者

A型行为者性情急躁, 做事快, 争强好胜, 追求成就感。这种人大脑皮层常处于紧张状态, 对突发事件容易出现应激失调现象, 导致心理失衡, 使血压、血脂升高, 血管收缩, 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 进而促发脑血管病变。A型行为者脑血管发病率明显高于非A型行为者。对A型行为者应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便纠正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2.8 纤维蛋白原 (FG)

FG对各种CI的危险因素都密切相关, 张葆樽[10]报道,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及吸烟等都可能伴发FG升高, 造成动脉损伤, 其病例研究提示, FG的相对危险度, 高达20~120, 高于高血压的危险度。因而, 控制血浆FG水平, 对防治CI与控制血压和控制血小板聚集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2.9 吸烟与饮酒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CI发病率高1.6~10倍。 (1) 香烟中尼古丁可使血管痉挛,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促使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着,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 动脉血管内, 有反应过强性内皮细胞, CO可使动脉内这种细胞的肌球蛋白收缩, 血管通透性增加,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纸烟烟雾中的CO浓度达4%, 故加速上述过程的形成, 国外医学杂志报道, 近期有吸烟者与CI无关, 而有吸烟史者发生CI的危险度明显增加。少量饮酒者不显著, 但酗酒者发病率高。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 1996, 74 (5) :281-283.

[2]Gorelick PB.Status of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stroke[J].Stroke, 1997, 28 (3) :493-495.

[3]洪霞, 胡强, 杨建华, 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3) :275-276.

[4]车林海, 刘强.脑卒中的可控危险因素[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 2 (2) :653-655.

[5]Tetsuga O, Hiroyasu I, Shiji S, 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isk of stroke among Japanese[J].Stroke, 2001, 32 (4) :903-908.

[6]章书定.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实用老年医学, 1993, 7 (3) :132.

[7]魏国, 齐玉琴, 葛才荣, 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的防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 (18) :1799-1801.

[8]曾开琪.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血脂结构特点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5, 23 (4) :94.

[9]陶国枢.老年流行病学概述[J].人民军医保健专刊, 1995 (2) :5.

导致鸡群免疫失败的因素分析 篇8

1 疫苗及稀释剂

1.1 疫苗的质量

第一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 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失效。第二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取出时间过长、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等, 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导致疫苗失效。

1.2 疫苗选择不当

某些肉鸡场忽视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 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 如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饮水, 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 相反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1.3 疫苗间干扰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 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 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1.4 疫苗稀释剂

疫苗稀释剂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有时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饮水免疫的, 饮水器未消毒、清洗, 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2 鸡群机体状况

2.1 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 鸡品种繁多, 免疫应答各有差异, 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鸡, 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鸡只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2 母源抗体干扰

由于种鸡个体免疫应答差异以及不同批次雏鸡群不一定来自同一种鸡群等原因, 造成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雏鸡固定同一日龄进行接种, 若母源抗体过高的反而干扰了后天免疫, 不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即使同一鸡群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滴度也不一致, 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在体内的复制, 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2.3 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 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 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 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增加IgG的分解代谢。所以, 当鸡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 就会减弱鸡的免疫能力。

2.4 营养因素

维生素及许多其它养分都对鸡免疫力有显著影响。养分缺乏, 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试验表明, 雏鸡断水、断食48 h, 法氏囊、胸腺和脾脏重量明显下降, 脾脏内淋巴细胞数减少, 网状内皮系统细菌清除率降低, 即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3 疾病

3.1 血清型

许多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 甚至有多个血清亚型, 某鸡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与使用的疫苗毒株 (菌苗菌株) 在抗原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或不属于一个血清 (亚) 型,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3.2 免疫抑制性疾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淋巴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球虫等能损害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 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可以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和抑制, 从而影响其它传染病的免疫。鸡群发病期间接种疫苗, 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 甚至引起死亡。

3.3 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

鸡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 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 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造成免疫失败。

4 免疫程序不合理

鸡场未根据当地鸡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 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5 其他因素

5.1 饲养管理不当

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 鸡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在用疫苗期间鸡群已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 霉菌毒素能使胸腺、法氏囊萎缩, 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 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5.2 免疫方法不当

滴鼻滴眼免疫时, 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肌注免疫时, 出现“飞针”, 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 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并导致疫苗污染环境。饮水免疫时, 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 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

5.3 化学物质的影响

许多重金属 (铅、镉、汞、砷) 均可抑制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某些化学物质 (卤化苯、卤素、农药) 可引起鸡免疫系统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 进而引起免疫失败。

5.4 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 (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鸡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 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5.5 器械和用具消毒不严

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的因素 篇9

1 导致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的因素

免疫抑制的原理主要是对免疫应答反应的破坏,即对免疫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破坏,从而干扰抗原通过巨噬细胞进行抗原呈递的过程,最终阻止免疫抗体的形成,引起免疫力下降。影响猪免疫机能的因素主要有:生物致病因子、农药与被霉菌污染的饲料、磺胺与副肾皮质激素的泛用、含氮苯酚的消毒剂、集约化生产中的应激因子,以及弱毒疫苗等[1]。

(1)理化因素。真菌产生的毒素会引起机体免疫细胞的变化,使得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降低免疫应答敏感程度,从而造成猪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大降低,诱发多种疾病。此外,一些营养成分也会对猪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营养元素的缺乏会使得免疫细胞组织或者器官的功能欠缺。

(2)药物性因素。使用容易对机体免疫产生抑制作用的各类抗生素,或者滥用劣质的抗生素。比如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2]。

(3)疫苗因素。疫苗会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因此疫苗与免疫抑制现象的出现有着重要关联。如果不按照科学的免疫流程进行接种,或者疫苗不合格,都会对免疫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免疫抑制。

(4)机体因素。免疫应答主要通过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或者细胞免疫,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但个体对病原体的应答效果是有差异的[3]。

2 应对猪群免疫抑制的策略

(1)严格检查疫苗并慎重引种。很多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是由于引种不够慎重,且检查疫苗不够严格造成的。在进行引种之前,一定要对猪场的生产管理和防疫卫生情况进行考察,选择健康猪群,并进行严格检疫。在进行疫苗注射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注射和保存。

(2)完善猪场卫生体系。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对猪群产生的污物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避免外来动物进入。

(3)加强疾病监测工作。在疾病多发季节,要认真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4)科学饲养管理。在进行大规模饲养时,要保证猪舍的温度适宜,养殖的密度合理。饲料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如果发现饲料出现霉变情况,则坚决不能使用。

(5)重视药物保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根据猪群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可能发生的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

摘要:猪群出现免疫抑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引起免疫抑制的诸多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养猪专业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免疫抑制,猪群,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高贺松.一例猪丹毒的诊断治疗与分析[J].当代畜牧,2015(36)45.

[2]史若男,李婉,宋丽婷,周姗,刘水平,刘进辉.动物免疫抑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09)56.

国内导致自杀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篇10

自杀人群特征

自杀人群特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有显著的区别, 农村的自杀率比城市高2倍, 女性自杀比男性高25%, 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率非常高是女性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 年轻女性的自杀率比年轻男性要高66%[5], 所以我们应该把研究和预防自杀的工作重点放到农村。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自杀未遂既往史[6]。要了解一个地区人群的自杀特征就要掌握该地区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

自杀的危害

自杀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已经成为全部人群前10位死亡原因之一, 是15~34岁年轻人前3位死亡原因之一。自杀已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个人自杀死亡至少会给6~7个家人、朋友带来深深的痛苦, 这种痛苦往往持续许多年, 甚至持续到后半生;并严重影响其社会交往和经济收入, 据估计每年自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数十亿美金。估计全世界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100万, 即全球每40 s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 每年全球的自杀未遂人数达2 000万~5 000万, 由于各种原因报告的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人数远远低于实际的人数。在我国, 每2分钟就有自杀死亡1人, 自杀未遂8人, 每年有287 000人死于自杀, 有1 50万人因亲友或家人自杀出现严重且长期的心理创伤, 有6万名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孩子, 其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中国总人口第5位的死亡原因, 占总死亡率的23.23%, 是15~34岁人群的第1位死因。

自杀的方式

自杀的方式有多种, 其中以口服毒性物质最为常见[7]。通过研究分析中毒自杀未遂者的职业分类, 我们发现所占的比重比较高的职业有家务劳动者、待业或无业人员、农民、学生以及服务行业, 他们是预防自杀的重点关注人群。在市级医院, 中毒自杀未遂病例的主要方式是服用某些药物 (主要是苯二氮卓类) , 在县医院, 其原因主要是农药中毒。我国相关研究显示, 自杀工具的易得性与自杀行为息息相关[8], 通过严格管控自杀工具可以使自杀率显著降低。国内有报道称, 仅仅是通过加强有机磷农药的管理力度这一项措施, 我国的自杀率就可降低50%[9]。

自杀的时间分布

自杀未遂在一天的24 h内发生的时间分布上有显著性的差异[10], 其中自杀行为病例以发生在18:00~23:00的最多, 可能与患者失眠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自杀病例都能在l h内送到医院, 得到有效救治, 进而解除了生命危险。但仍然有部分病例在自杀行为发生3 h后才得到救治, 这大概是和中毒症状出现较迟、医疗条件较差、交通运输状况差等因素有关。中毒自杀未遂病例的病情一般都比较重, 往往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 急诊救治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救治。

自杀的心理流行病学调查

国内关于自杀的心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在自杀死亡者中患有急重病的占43%, 自杀前1个月内看过医生的有32%, 但是因未识别其潜在的自杀危险, 使得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错过了,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 预防自杀的一个重要场所是综合医院的普通门诊。另外, 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也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干预自杀、减少悲剧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为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尽早识别自杀危险, 我们必须留意每一例患者和普通求助者的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的出现及其潜在影响因素。

我国自杀人群的特征

我国自杀人群的特征:居住在乡村的84%, 从未上过学的35%, 服用农药或鼠药自杀的62%, 有血缘关系的人或亲戚、朋友、熟人有过自杀行为的占5%, 有精神障碍的63%, 有自杀未遂既往史的25%, 曾在精神科就诊过的仅7%。北京回龙观对照研究894例患者, 发现家庭功能差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夫妻不和、经济困难为自杀未遂前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 自杀未遂者中女性的比例70%[11]。其他资料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一致认为, 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经济问题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12]。国外Ping和Richa的研究表明[13,14], 经济收入、文化水平与自杀呈负相关。综合以上资料,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贫困农村、文化程度低、家庭功能差的女性相对于在城市、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家庭和睦的女性自杀未遂的危险性高。那么, 什么样的女性会有这样的特征呢, 那就是在家庭中地位低的女性, 也就是这些因素都可以归入妇女家庭地位低这一个危险因素。因为, 由于家庭地位低导致文化程度低, 收入少,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容易钻牛角尖, 走进死胡同, 去自杀。

总之, 今后的研究应该建立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来进行。未来的研究中, 也可以把心理干预的研究方法同人类遗传学、人类学等方法或生物学测量相结合。另外, 未来的自杀研究需要新的总体研究和对特殊人群的研究。

摘要:自杀行为是一种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自杀为一种可预防的主要致死病因,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迄今为止, 学界对自杀原因也做了许多探讨。本文对国内常见导致自杀的因素进行探讨。

导致因素 篇11

夜间灯光是导致肥胖的因素吗?

垃圾食品和缺乏锻炼被认为是导致肥胖的两大主因。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导致肥胖的另一大因素是夜间灯光。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劳拉·方肯博士及其同事,以实验鼠为对象完成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人员表示,夜间灯光可使实验鼠体重迅速增加。在为期8周的研究中,与夜间处于黑暗环境的实验鼠相比,夜间处于灯光环境的实验鼠体重增加了50%。

渴——喝水

渴了才喝水吗?

不少人因工作脱不开身,经常连水也顾不上喝,而体内一旦缺水,不仅会使人精神不振、口干舌燥、浑身乏力,而且还会造成肝、肾功能下降,毒性物质积蓄,使各种疾病得以乘虚而入。专家指出,切莫等口渴了才想到喝水。因为口渴其实是体内已经严重缺水的表现。平时在渴感出现之前,就应少量、多次补水。

大枣——胡萝卜

大枣和胡萝卜不能一起吃吗?

大枣(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胡萝卜含有能破坏VC的氧化酶,但胡萝卜中的氧化酶破坏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连胡萝卜本身含有的VC都破坏不完,怎么会去破坏其他食物中的VC呢?

尿急——如厕

尿急了再如厕吗?

尿液是肾脏代谢的产物,其中含有许多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尿素和各种有毒物质。憋尿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严重的还会导致肾功能损害。需要注意的事,憋尿对女性的危害比男性更大。专家提醒,即使工作忙碌,也要尽量做到每隔一至两小时排小便一次,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膀胱的刺激,从而防止膀胱癌等疾病的发生。

困——睡觉

困了才睡觉吗?

专家指出,困倦是大脑已经相当疲劳的表现,人们不该熬到十分困倦才睡觉。长期熬夜,会使人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长期睡眠不足,还会使大脑受损,导致脑力早衰。而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能保护大脑,使人容易入睡,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的发生。

病——体检

病了才体检吗?

专家提醒,每年定期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是保证身体健康必需的“功课”。特别是忙于工作的年轻人,尤其不能忽视定期体检。不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如肺结核、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在早期阶段一般都能通过体检被发现。而只有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血压——波动

血压有波动变化吗?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科学家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即清晨6点〜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点〜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点〜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还有少数人一天只有一个高峰,应注意观察,掌握自己的血压规律。掌握血压变化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高血压和指导用药。

弓背——伸头

弓背伸头最伤身体吗?

几乎所有人在电脑前的坐姿都是错误的:弯着背、伸着脖子看显示器,一坐好几个小时。这会导致颈椎、肩膀前屈,诱发严重的腰、背、颈椎疼痛。正确姿势:选择高度、后背角度可调节的座椅;显示器别离座位太近或太远;坐时保持膝盖、大腿和后背、肘关节呈90度角;有意识地将下巴向内收,使胸腔、肩膀打开,有助于呼吸顺畅。

瘫坐——看电视

看电视时瘫坐有利于身体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教授白玉龙表示:“懒洋洋地坐在沙发里,身体看似得到放松,其实这样不仅挤压内脏的生存空间,还易导致腰肌劳损。”正确姿势:选稍微高一点、硬一点的沙发。如果沙发太软,可以加个坐垫;如果座位太深,不妨在腰后放一个腰背枕,使腰背直立、服帖。

思考——托腮

托腮思考有利健康吗?

很多人习惯于托腮而坐,尤其是在开会或思考时。这是一个对颈椎非常不利的姿势,还容易诱发头疼。正确姿势:想问题时起来走走,或将双手放在后颈,做一些颈部扭转运动,保证脑部血液流通,才是保持思维活跃的良方。

站立——脊柱

歪向一边站立会使脊柱受罪吗?

在公交车、地铁上,随处可见歪身站立、低头耷拉着脑袋的人。这种站姿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腰背疼痛。正确姿势:两腿直立、小腿和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不要总看向地面。如需长期站立,每隔10分钟用“稍息”动作交换重心。

低头——走路

走路低头含胸影响心肺吗?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称,很多人走路时只顾低头看路,“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正确姿势:抬头平视前方,迈步时不要直接把小腿“甩出去”,应让大腿带动小腿。也尽量不要大跨步走路,采用“小快步”增加双腿运动的频率,对活跃心肺功能有好处。

下楼梯——关节

下楼梯姿势不正确关节易损吗?

有些人下楼梯晃晃悠悠,脚步不稳,这样尤其伤害膝盖。正确姿势:膝盖与脚尖应呈垂直状态,譬如迈出右脚时,右膝盖应尽量放松,让身体的重量能沉落到脚底。下楼时最好全脚掌着地,并避免左右摇晃。

跑步——抬腿

跑步只抬小腿膝盖遭殃吗?

为什么有些人跑起来看着轻盈,有些人则拖泥带水?专家表示,不好看的跑姿既伤害身体,也容易疲劳。正确姿势:跑步时,通过上臂、髋关节、大腿、小腿的联动把腿“送出去”,着地时膝关节保持微曲,脚掌从后跟到前掌“滚动着地”,这种姿势肌肉最省力、膝关节压力小,对心肺的锻炼最充分。

自言自语——镇静

自言自语有镇静作用吗?

自言自语对自己有镇静作用,且增加安全感,可以调整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会感到轻松愉快。

唱——呼吸

张口就唱有利于呼吸系统吗?

唱歌使呼吸系统的肌肉得到积极锻炼,其作用不亚于游泳、划船等体育锻炼。另外,唱歌还能减轻忧郁情绪。

伸懒腰——疲劳

伸懒腰能缓解疲劳吗?

伸懒腰会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较强收缩,在持续几秒的伸懒腰动作中,很多淤积的血液被赶回了心脏,从而可以大大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带走肌肉内的一些废物,从而消除人体疲劳。

抬腿——健康

高抬腿有利于心肺健康吗?

“高抬贵腿”看似不雅,但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当一个人的双腿抬起高于心脏之后,脚和腿部的血液产生回流,长时间绷紧的大小腿得到了放松,有利于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同时腿部的血液回流到肺部直至心脏,大大有利于心肺保健。

坐着——站着

坐着吃饭比站着更科学吗?

医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学,坐式次之,而蹲下位最不科学。人们吃饭时大都采用坐式,主要是因为工作劳累,而坐式能让人放松。

饭前——喝汤

饭前喝汤有利于消化吗?

饭前先饮少量汤,好似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做好准备。同时充分发挥消化器官功能,使之自然地进入工作状态,食后会感到舒服。

冷食——益寿

爱吃冷食可益寿吗?

科学家认为,降低体温是人类通向长寿的路。吃冷食和游泳、冷水浴一样,可使饮食热量平衡,保持头脑冷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延长寿命。

起床——叠被

起床宜立即叠被吗?

由于人体皮屑、汗液、废气等聚集成庞杂的污染源,如果起床后立即叠被子,这些有害物质就容易留在被子里。所以早上起床应先打开窗户,将被里朝外摊开一会儿,让水分、气体自然散发。忙完别的家务,然后再去叠被。

鱼缸水泵——辐射

鱼缸水泵有辐射会伤身体吗?

把检测仪器靠近水泵最近的鱼缸玻璃,检测到的磁场强度最高值为50微特,达到国家标准的一半。只要检测仪器离开鱼缸五六厘米,辐射就瞬间掉到了零点几微特。因此没必要为鱼缸水泵辐射担心,除非整天头贴着鱼缸赏鱼。

无绳电话——健康

无绳电话会影响人体健康吗?

无绳电话检测到的功率密度最大值为15微瓦/平方厘米。当检测仪器离开5厘米~10厘米时,数据就跌落到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了(国家标准是40微瓦/平方厘米)。如此看来,无绳电话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导致因素 篇12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松弛,预算环境,预算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 经过近百年的洗礼, 预算管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从最初基础的计划、协调的简单功能逐步发展到具有控制、评价、激励等综合性功能的一种经营机制, 全面预算已处于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位置, 成为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工具。

全面预算的优势不容置疑, 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其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不同公司, 影响预算功能实现的因素各不相同。

一、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文化的缺失导致没有全员预算的环境

预算作为控制活动的一部分, 需要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如同内部控制需要有控制环境作为首要的要素一样, 预算管理也需要有“预算环境”。预算环境的好坏决定了预算的成败。在一些领导旧的思维模式中, 预算只和财务部门有关, 与其他部门无关, 无法真正做到贯穿企业供产销的整个业务链条, 无法形成跨越企业各部门的综合预算。

在预算的整个过程中, 如果没有董事会和总经理的绝对支持, 没有全员参与、全员落实的观念, 想成功是很难的。单靠财务经理一个人, 能力再强, 也很难推行有效的财务预算。公司里面如果中高层领导更换频繁, 人心浮动, 一个领导一套思路, 将会导致财务的无所适从, 更会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成败。

2. 预算的链条脱节, 只预不算

《内部控制规范》第四章第四十六条规定了“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也说明了全面预算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管理模式, 其管理重点不仅在编制, 更强调事中的执行、分析和事后的考核。企业的预算不是在前一年末制定出一个计划就了事, 而是要在下一年度期间对运营情况定期分析, 根据变化及时调整, 真正起到控制和指引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年末总结时做粗略的对比分析, 分析出差异又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跟进, 根本不能起到事中和事后控制的目的。

3. 预算的职能如果被扭曲和不恰当的使用, 可能会导致互相的冲突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一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会阻碍预算最终职能的实现。指标负责人对预算“现在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认识会直接导致预算的控制评价职能完全失效。导致对待企业的预算指标就像行政事业单位对待上级拨款一样, 接近年底时急着要把预算全部花掉, 而不管最后时刻的花销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各部门成本预算的负责人可能会说:“只要不超出预算就行了”。而要想不超出预算, 只要在年末把明年的预算数字争取的高一点, 就可以全年没有任何压力, 轻轻松松的达成, 拿到该拿的奖金了。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多数员工不去积极主动地思考, 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持续改进降低成本”成为空洞的口号。这完全是由于预算的制定环节过于松散, 包含大量泡沫, 后续又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控制造成的。在预算的编制环节,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费用归口部门为了使自己在后续的费用支出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与预算审核者和批准者打埋伏, 在一定程度上虚夸本部门的费用支出量, 造成费用预算的虚增, 这显然有悖于预算管理者的本意。基于上述这种理念制定出来的预算将无法实现控制的职能, 这种预算最终分析出来的结果也无法达到对员工的激励和评价作用。

4. 预算的原则被忽略, 得不到有效地遵守

预算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动态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有效性原则、责任制原则等。在实际制定过程中这些原则往往被忽略。最常见的如:制定了预算后, 年度中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 预算数据一成不变, 不做任何修改, 属于完全的静态管理。预算数据完全变成了死板的数字, 失去了灵活性。

二、解决预算松弛的对策建议

1. 构造管理层重视, 全员参与的预算环境

首先要强化高层管理者的预算管理意识, 将战略的理念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一个真正的管理者需要兼具战略管理能力、计划预测能力和未来控制力。先争取到领导的支持, 让企业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然后让各部门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 让其主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 使预算的基础信息能够最大范围的流动, 实现信息共享,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预算环境, 从全局出发,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

2. 增强预算的科学性, 准确性, 有效性和前瞻性

(1) 预算的科学性: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客观和理性的预期、科学和先进的编制方法等等, 更要求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预算的汇总编制者。

(2) 预算的准确性:需要有比较稳定的产业环境为基础。财务预算的方法大都是建立在稳定的假设基础上的, 如果稳定假设不存在, 大部分预算方法将不再适用, 不适用的方法将产生不适用的预算数据, 这些数据将会误导企业领导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要求全面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对预算进行动态管理。

(3) 预算的有效性:要以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为依托, 这是预算管理能够发挥作用的保障。科学准确的预算数据可以实现预算的有效的控制和分析评价职能。通过预算编制, 将各项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有的放矢地控制。

(4) 预算的前瞻性:例如对客户的年度降价, 因在最初拿到这个项目时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因此企业在每年的生产经营预算中, 也要同时制定出Action plan (行动计划) 来消化年降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要有开阔的思维, 尽可能预见到更多的未知因素。

3. 按照预算编制的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

动态管理原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编制原则, 强调对经营预算要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对投资预算的管理有其特殊性, 投资预算批准预算的环节较多, 预算执行时间跨度大, 执行过程中情况变化复杂, 在超预算时要求必须申请追加预算, 不同的项目预算不能混合使用, 否则, 预算就失去了严肃性。在实际支出时, 财务部门要跟踪记录投资预算的增减变化情况, 记录要清晰, 有据可查, 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各公司预算的频次根据管理层的具体需求有所不同, 通常分为月度、半年度、年度、3年期或5年期的中长期预算等。有的公司每月做滚动的预测, 在每月20日前预测当月费用支出情况及根据目前情况及时修订本年度剩余月份的预测数字。企业的中长期预算通常要预测到企业未来3至5年的经营情况, 以求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做战略性的指引。

在企业的实践中, 预算的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和难点。预算制定完后, 要进行预算指标的分解, 下达和讲解, 便于每个预算责任人执行。每月末分析评价当月及累计的预算执行差异, 要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差异分析的结果应被用来对各部门的业绩评价。

4. 高效的预算管理呼唤信息化系统

在要求信息及时准确性的精细化管理的时代, 用于分析评价的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就成了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也凸现了预算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信息化系统, 单纯靠财务人员用Excel表格来对比分析, 已经无法满足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需求, 信息难以集成与共享。同时在面对大量繁冗的数据时, 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大型的制造业行业, 要实现精确的及时的控制分析, 尤其需要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为辅助手段。

结束语

一个好工具要有懂它的使用者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发挥出价值。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 就是“像山峰一样古老”的智慧, 需要具有企业家的思想、眼界和魄力加以利用, 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剑辉.预算的职能冲突与协调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 2009.12

[2]王斌.公司预算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王斌, 李苹莉.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 2001.8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论文下一篇:室内采暖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