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棵大树

2024-09-17

认识一棵大树(精选6篇)

认识一棵大树 篇1

时间的年轮

一圈一圈

刻在记忆里

是痕迹

也是沧桑

坚持

忠贞不渝的坚持

用一种力量

打开所有症结

浇灌出葳蕤之绿

俯下身子

不是选错了地方

卑微低落的根基

愈能突显

灵魂的高尚

向上

如夏日般热烈

任谁都无法阻挡

栉风沐雨

永远朝着一个方向

打开一扇心门

装进阳光

那里莺啼燕语

那里藏着

温暖和清凉

每个人

前世

都是一粒种子

被鸟衔来

穿越一轮又一轮时光

每个人

今世

都是一株幼苗

所有的磨砺

只为催生出

枝繁叶茂的臂膀

那就

做一颗大树吧

让前世的种子

在今世的土壤里

结出梦想

认识一棵大树 篇2

春天,那棵高大魁梧的芒果树长出点点新绿,它笔直地挺立在校园的一角,像士兵一样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学校;夏天,它的树冠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为学校里的学子乘凉;秋天,那像手掌般宽大的叶子黄了一角,却并不影响它的深绿;冬天,树叶被凛冽的寒风吹落,树干上一圈圈年轮,像老人粗糙的手,一摸上去能感受到树干里流动的生命力。

有一次刮台风,其他的树都被吹倒了,只有芒果树还在不屈地站立着,尽管芒果树的叶子大部分被风刮落了,但风雨过后,在阳光的照耀下,芒果树又会精神抖擞,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体育课上,炎热的红日高挂在天上,同学们都被太阳晒得受不了,这时,芒果树为同学们撑起了一把保护伞,默默地保护着同学们,为我们送来一丝清风。

在社会上,有的人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而有的人会迎难而上,积极地生活着;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一棵移栽的大树 篇3

友人嘱我为这棵移栽的大树,这座高峰说几句话,这让我很为难。因无缘与这所著名大学交集,所以我与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只能远远地仰望。就像看荧屏上的美女,虽然赏心悦目,但终觉离自己太遥远了。但仔细想一想,对这所大学,我除了仰慕,其实还有一份很珍贵的情感,那就是尊敬。一所大学和一个人样,能够让众人仰慕也许容易一些,但要让众人尊敬,却很不容易。于是,我就谈谈我的尊敬吧。

我对西安交大的尊敬并非因为它的辉煌业绩,也不是它的显赫名声,而是一些很不起眼的细微小事。

一、这所大学严格

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西安的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戏说西安各高校特征的段子,其中对西安交大的描述是“学在交大”。而更触动我心灵的是,在陕西,还有一个在高校圈里很流行的说法,交大的学生难毕业,尤其是博士,在校七、八年仍然毕不了业的大有人在,有些甚至选择放弃。在而今考大学难于登天,而大学毕业又易如反掌的怪象较为普遍的现实下,这不能不让人为之一震,不由得另眼相看,并由衷地产生出尊敬之情。

其实,这是老交大的传统。老交大素有“三分之一不及格”的说法,竟然还有“五十九分半”的逸闻。翻翻交大校友的回忆文章,这方面的记载也是俯拾皆是。交大老校友申士标在《记忆里的浪花》里回忆道:“交大的低分标准,曾引起一次交涉。当时(民国时期——笔者注)安徽省政府规定:凡得八十分以上的安徽籍在校学生,可以按学期发给奖学金。交大皖籍学生一听着了急,推派代表去安徽省教育厅请愿。官员们听了代表们的陈述,也觉得把交大的分数和其他学校的分数同样看待,确实有失公道。经研究,特准交大皖籍学生,凡平均分数六十五分以上者,也发给奖学金。”交大老校友陈兰荪在回忆抗战时交大迁到贵州平越的《平越二三事》一文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考场百战”的趣事:“上面讲过罗忠沈先生教力学给分的严格,连带想起一位同学来。他比我高一班,聪明勤学,单就碰到力学没办法。第一年没有过关,补考没过关,暑期补课没有过关。[罗先生是尽量给人机会的,唐院(指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抗战时与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分院合称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笔者注)四年读两百多个学分,四年中从不补考的是天才,凤毛麟角,唐院的人都不会以之为耻。]他别的功课不错,照升三年级,和我们一起读力学,仍是接连败阵,升四年级,还是这样。到我们上了四年级,他老兄的同班都毕业掉了,独有他留校念力学。终于在第五年上,给他被关而出。四年力学念下来,我给他算一算,小考大考补考,总数几乎上百次,他曾向我诉苦,说他自己的毛病在计算粗心。

百考之余,把他的牛气、傲气一齐引发出来了。毕业后,直接去美国留学,得了物理学博士,并专精力学。回国后,什么都不要干,直接去唐院教力学。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大学,你能不由衷地尊敬吗?!

老交大曾规定,一年级为试读生,不算正式学籍,也不发给校徽。交大校徽在当时就有“金牌子”之称,为社会所看重。行人看见佩戴交大校徽的学生,每每发出“这才是读书的学生”之赞语。这与当今“学在交大”之说,遥相呼应,异曲同工,是穿越,更是现实。无怪乎曾以民国政府交通部总长兼交大校长的叶恭绰老先生,在交大四十年校庆时总结说:“交大学风,素称谆、实。”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我以为这绝非妄说。

二、这所大学正派

正派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都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我个人认为,凡是高贵的品质都不会是天生的,也非轻而易举,它需要内在的素养、人文的情怀、崇高的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还要有长期的积淀。在当今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下,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要做到正派,也实属不易之事。

在陕西高校圈里,有这样一种说法,交大办事难。挑明了说,这句话的本质意思就是说,在西安交大“走后门”不易,违规的事情难办。当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时,真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不是标榜自己,我其实也是俗人一个,在遇到自己或亲友有事相求时,也企望人情有用,“后门”可走。但是,凡有关要去交大走“后门”的事,我自己,还有和我一样的许多人,心底还是发怵的,轻易不敢妄为。这也并非说西安交大就一定是清水一潭,绝无“走后门”之事。但“交大事难办”,在陕西,这也的确是共识。我也并不是想贬低其他高校或者什么部门单位,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情大于规,情大于法,在中国办事情要“走门子”,托人情,用“潜规则”,恐怕地球人都知道。尽管人人反感,但遇到了事,又人人遵循,遇上不领情、守规矩、照章办事的朋友熟人,还会气得七窍生烟,在朋友熟人中将人家损得体无完肤,反而人家好像不是人似的。问题是,往往还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这的确是中国文化中的丑陋之处,但要改变它,谈何容易,毕竟有几千年的传统,在西北,在陕西,此风可能更甚一些。所以,人熟好办事,成了一些人的人生哲学。社会大气候如是,大学早已不是象牙塔,身处社会中的大学也就难以免俗。托关系、走“后门”,让大学的清高难以维系,许多斯文也扫地了,这亦是许多人诟病当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如果大学不检讨自己,不坚持起码的操守,把这种问题完全归罪于社会,这样的大学存之何用,还配叫大学吗?

美国著名学者弗莱克斯明确指出:大学与社会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应随俗逐流,大学不是一份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深刻,也正因为如此,我对西安交大有了一份深重的尊敬。从分量上讲,这份尊敬,比之上一份尊敬要深厚得多。

nlc202309090111

我以为这种胸怀,这种修养皆源于唐老先生内心的宁静。有了这种宁静,才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做大学问,干大事业的前提。对于大学来讲,只有具有宁静的品格,才能回归大学的本质,才能承担起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五、这所大学是大学

也许,所有的人都以为,这话纯属废话。叫大学不是大学是什么?然而非也,在当今中国,叫大学而不是大学的多得去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大学是本质意义的大学、形而上的大学。

关于对大学的理解,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无数的哲人、大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许许多多闪烁着人类思想与智慧光芒的论断。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蔡元培所讲的:“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还有梅贻琦所讲的:“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虽然对此我们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它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关于什么是大学?大学的本质是怎样?这些话题现在仍然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对比今天的大学,诞生之初的大学是非常粗粝、原始。然而,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事物的最初形态都往往更接近它的本质。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一词原意主要指“一群宿儒先生或一群学生所组合的学术行会。”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大约形成于12世纪。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更具现代大学特征的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的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意大利的萨里诺大学。中世纪大学的教学科目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因而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博雅的教育。博雅教育的三大目标是: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掌握一定的清晰表达、科学方法的训练等基本技能;形成对学问的忠告、宽容的价值观以及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对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约翰·纽曼,在他的名著《大学理念》中也明确指出:大学传授的不应该是实用的技术性知识,而应该提供以文理科知识为主的博雅教育,大学是一个培养绅士的地方,是一个“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大学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对具体事实获得或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理性(心灵)的训练,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大学的职责就是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

要理解上述观点,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已经被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思维以及应试教育模式搞得混乱不堪。有句话叫“知而获智”并被我们广泛认同。但实际上,这句话在逻辑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没有反映出知识与智慧关系的本质。学习知识是获得智慧的基础与条件,这没有错;但是知识与智慧之间绝对划不了等号。这就像“草”与“牛奶”的关系一样,牛不吃草就不会有牛奶,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草”与“牛奶”之间绝然不可能划等号,没有“牛”这个本质性的环节,“草”是无论如何也变不成“牛奶”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已经非常过分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又严重忽视如何使知识转化为智慧。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都是西方的原创,而我们只能引进和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确实花了太大的力气,堆起了大堆大堆的“草”,并期望这些草能变成源源不尽的“奶”,但因为没有“牛”,“草”永远还是“草”,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可能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奇迹!

这一点出发,我赞同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的观点,即智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因为“智力的培养在于使它能够理解和思考真理”。当然,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在这三者的关系中,我认为智力的培养是基础。这里所说的智力,当然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相加或者积累,尤如英国学者亨利·纽曼所说的“而是通过逐步的积累、通过一种心理过程、通过对一种客体的反复观察,通过对许多要领的比较、联合、相互纠正和不断适应,通过运用、集中以及多种功能的共同训练。”最终才能完成这一智慧。“这样一种能力是科学培养智力的列国。它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判断能力,是聪明的本领,是洞察力,是智慧,是哲理性智力,是理智的自制的能力和使智力趋于宁静的能力——这些品质并非仅仅来自知识。”因而,无论哪一种真理,都是这种智力作用的合适对象。与此同时,智力的全面培养对学习专业和科学是最好的基础。一个人学会了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练就了审美力,养成了判断力,增强了内心的想象力,只要处于这样一种智力状态中,他就有可能从事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和从事任何一门职业。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衡量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根本的标准,或者说是一所大学最根本的任务。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从本质的意义上讲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国内一位著名学者曾阐述过如下观点:大学是以文化的力量引领社会,造就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看,首先,大学教会了学生怎样思想。大学造就了许多文明的知识先驱,缔造了许多让人敬仰的思想丰碑。能够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经常聆听名家教授的直面教诲,无疑是一段不可复制的重要人生过程。大学不仅仅使学生获得记忆中关于思想内容的规模性存储,而是一种始终拥有的自我判断的价值情思和独立思考的文化境界。其次,大学教会学生怎样读书。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书本的海洋。大学不仅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还催生了学生对书籍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终身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一无二的对知识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学教会学生想象。

英国教育家A.N.怀特认为“一所大学特有的功能就是运用想象力取获得知识……大学是富有想象力。否则就不是大学(至少毫无用处)。”“大学传授知识,但它是富有想象力地传授知识。”因此,利用大学的这种特有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为大学对社会履行的重要职责。

怀特还认为,想象力和学问的结合需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气氛,需要多种多样的经验,需要同那些在观点和智力训练上不相同的心智互相激发。还需要在促进知识发展时,为周围社会的成就而自豪的兴奋和自信。从文化立场上看,运用想象力获得知识,知识才不会是纯粹的知识。知识作为个人技能,才能激发创新诉求;作为社会建构,才能引发创新冲动;作为话语叙事,才能充盈创新特质。运用想象力去辨查事物,事物将不再是纯粹的事物,他被赋予产生丰富思考和进行改造的全部可能。大学不仅仅使学生获得职业化的知识教育,而且更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内心深处从此被唤醒,并具备了可持续产生的创造性智慧和生活激情。就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所指出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将来选择实用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一生中,将永远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

nlc202309090112

大学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担当社会责任,具有使命意识和独立思考以及智慧和能力的知识分子,也就是罗素所称的“对人类苦难痛彻心扉怜悯”的人。《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指通过教育与熏陶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新民”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所谓“至善”的理想境界。《大学》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做人的准则和理想追求,也成为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和终极目标。梅贻琦先生倡导大学的通识教育,他认为“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统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潘光旦先生也认为,大学教育的宗旨不止教人做人、做专家,而是要做“士”——承担社会教化和转移社会风气之责任的知识分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一语中的:“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的: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总之,培养人才的全面性,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大学与大学教育之灵魂,也是大学的本质与特征。对比上述关于大学的理解,反观我们对西安交大上述四个特征的描述,我们是否可以感到,西安交大更接近于大学的本质。也许,会得罪很多大学,得罪很多很多的人。但我还是要说,我个人始终认为,在陕西,西安交通大学更像一所大学,更具大学的特征与本质。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真正的教会永远是看不见的教会。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见的哈佛,她在她更富于真理追求的灵魂中,在她无数独立而常常非常孤独的儿女们身上。思想是我们大学应该成为植物园中的珍贵种子。”“最值得人们合理仰慕的大学是孤独的思想者最不会感到孤独,最能积极深入和能够产生最丰富思想的大学。”我祝愿令我尊敬的西安交大能够真正成为这样的大学,能够成为看不见的交大。我也寄望西安交通大学同仁,永远记住你们的老校长叶恭绰先生的寄望:“广集学者,悉心探讨,以从事解决国内当前之难题,介绍世界最新之学术,从事独立研究之发明。”就如当年西迁时,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方仲如所希望的那样:“交大在上海60年,在西安要有600年、6000年。”更重要的是,不要仅仅追求生命的长度,而且要追求生命的宽度与高度。

又一个甲子开始了。未来一定会超越历史,尽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山。但我们始终相信,未来是一定能够超越历史的。

一棵大树作文 篇4

一天狂风大作,大雨滂沱。地上满是水,还不时溅起水花,如果稍微停一会儿雨衣就会漫出水来。有一件事出乎了我的意料,只见那位交通警察还站在那儿,打着一把弱不禁风的雨伞,平静地站在那儿。

【正文】:

每天放学回家时,我总能看见一位外穿红黄相间的背心,背心里穿着制服的交通警察。别看他平平无奇,可他却比别人多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他都站在那儿指挥川流不息的车辆,维持着交通安全。无论是热火朝天的夏日,还是寒冷刺骨的寒冬,他都诚诚恳恳地站在那儿,没有半句怨言。举几个例子吧。一天狂风大作,大雨滂沱。地上满是水,还不时溅起水花,如果稍微停一会儿雨衣就会漫出水来。有一件事出乎了我的意料,只见那位交通警察还站在那儿,打着一把弱不禁风的雨伞,平静地站在那儿。和平时一样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

做一棵等候你的大树 篇5

她曾经想,要是能做一棵树该多好啊!就站在那里,可以无数次看着苏戚从眼前经过。如果苏戚要做一只邮筒,那她就伸展手臂,为他遮风挡雨。

01.

大概每个人都想过,下辈子,或者说,如果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做除了人类之外的什么。

苏戚想要做一只邮筒,因为他有想收却没收到的信。

而夏岚岚想做一棵树,一棵无论世事变迁,始终站在一个地方的树——

就站在苏戚变作的邮筒旁边,替他遮风挡雨,让他能永生永世,安安稳稳地等着那封信。

02.

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大,地上的积水长久下不去。夏岚岚从家到学校的那条路,简直是扫雷游戏。她每天骑着单车到学校,校服裤子上都是泥点子。

苏戚常说,从未见过她那么邋遢的姑娘。他会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从夏岚岚家到学校有的是其他更好的路走。

只有夏岚岚自己清楚,只有在那条路上,她才有可能碰到苏戚。每隔个十天半月,苏戚会在那条路上的一个邮筒前停一停,把信丢进去。她不知道苏戚究竟哪天会寄信,她只能估摸出一个大致的钟点,所以每天都要走那条路。

她远远停下,看着苏戚站在邮筒前,总是要再仔细检查一遍信封是否严谨,那举动啰唆而又虔诚。

有时候苏戚会注意到她,喊她一声:“夏岚岚,你骑这么快干什么!”但高一整个学期,苏戚也就叫过她三次而已。

所以她喜欢这个多雨的夏天,她有好几次机会,从苏戚身旁经过,溅起一堆泥水。苏戚每次都会狠狠骂她两句,然后她回过头,吐吐舌头。

夏岚岚觉得幸福也不过如此了。她一早就知道苏戚不喜欢她。那还是他们七八岁的时候,苏戚就当着全班的面澄清他们没关系。虽然事后,她大哭一晚,苏戚被爸妈狠狠修理了一顿。老邻居的他们,第二天又被迫一起去上学了。

虽然他们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在同一所学校,夏岚岚还是没办法,让苏戚更喜欢她一点。要不是她一直厚脸皮,或许苏戚早就不和她讲话了。夏岚岚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她始终坚守着厚脸皮的光荣传统。

她心里唯一介怀的事,就是苏戚的信。她始终不知道苏戚到底是和谁在通信,从初中一直到高中,仿佛已经变成苏戚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初中的时候,还有笔友这种事情。到了高中,真的是要绝迹了。可苏戚还是选择这种方式,这让夏岚岚断定,对面的那个人,应该很特别。

这让夏岚岚很郁闷,她和苏戚从小学就是同班,竟然丝毫不知道苏戚有个需要寄信联络的朋友,这让她有种缺失感。

“夏岚岚,给你,尝尝。”

下课,苏戚突然从桌洞里掏出一个盒子,举到夏岚岚面前。她低头看,是类似小点心的东西。她自认是个吃货,拿起一块就往嘴里塞,一边嚼着一边问:“哪来的?”

“随信寄来的。”

“喀……”夏岚岚听到“信”字突然呛了一下,一块东西卡在喉咙里,下不去上不来。苏戚赶紧拿水给她,又好气又好笑:“你说说你,这点出息!”

“不好吃!”

夏岚岚心里别扭,她要是早知道是那个人寄来的吃的,她才不会吃呢。她气鼓鼓推了一把,没想到苏戚本来就握得松,点心一下子掉在了地上。

“我……我不是故意的……”

两个人都呆愣了一下,夏岚岚才手忙脚乱地解释。苏戚没说什么,脸色却实实在在阴沉了下去。之后的半天时间,苏戚都没有再和她说话。

晚自习前的大课间,有打闹的人撞倒了苏戚的课桌,但苏戚没在。肇事者没回头就跑了,夏岚岚主动帮苏戚扶起了桌子,把撒出来的东西全塞回去。

她心里又憋屈又愧疚。她就是嫉妒和苏戚写信的那个人,明明在那么远的地方,却能让苏戚更在乎。

就在这时,她看到了那封信,是回信,很娟秀的字体,署名是,秦灵。

所以,对方肯定是个女孩子吧。夏岚岚早就猜到会是个女孩子,可得到证实的这一刻,她的气恼更甚了。她握着那封信,突然有一股冲动。信已经撕开了,只要一分钟,她就能看到里面写什么。

可最终她还是惊慌地塞了回去,在那之后,她始终坐立难安。当她触摸到那封信,就像捧着潘多拉盒子,有一个声音始终诱惑着她。

紧接着的周末,夏岚岚转遍食品店、市場,终于找到了和苏戚那盒一模一样的点心。其实,那也算不上什么稀有特产,可当她把点心偷偷塞到苏戚的桌洞里,等来的只是苏戚淡淡一句:“没必要的。”

她明白过来,让苏戚开心的并不是东西好不好吃,买不买得到,而是寄来的那个人。

她想到那个叫秦灵的女孩,心上就像压着块大石头。她恍惚间又听到了那个她拼命抵抗着的声音——

如果苏戚收不到秦灵的回信,他们的联系会不会断掉?

03.

高三伊始,夏岚岚终于比苏戚早一步在传达室外的窗台上,翻到了秦灵的回信。

她做了件错事,她知道。她不敢看苏戚,每次眼神相对,都迅速闪避。她觉得苏戚随时会走过来对她说:“夏岚岚,你个小偷。”

整整一个星期,苏戚每节课下课都往传达室跑。夏岚岚揣着那封信,站在楼道的窗口,望着苏戚跑着穿过操场,又垂头丧气悻悻而回,她却连一句安慰都不敢送上。她始终没有拆开那封信,她还是做不到偷看别人的信,可她也没有勇气再还回去了。

她安慰自己,如果苏戚长时间没收到回信,应该会再写一封过去问询。她一天天苦等,终于看到苏戚又去投信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他并没有收到秦灵的回信。苏戚的情绪更加低沉了,夏岚岚忧心忡忡,毕竟已经高三了。她在苏戚发呆的片刻,走过去打了个响指,摆出与往常一般无二的笑脸问:“想什么呢?”

nlc202309081816

“你说,一个很好的朋友,突然杳无音信了,会因为什么?”

夏岚岚努力控制住了自己惊慌的表情,她小声说:“也许……也许是她有什么事……”

“有什么事也要和我说一句啊!也许我帮得上忙啊!”

苏戚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夏岚岚从未见过那样的他,身体里像是有一团火,正灼灼烧着。原来,她还是低估了那个女孩对苏戚的重要程度。

那天晚上,夏岚岚躲在一条苏戚不会经过的小胡同里,捧着那封不属于她的信,哭了很久。

她明白,她做的这件事,会永远横亘在她和苏戚之间。

那之后,夏岚岚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在邮筒前遇到苏戚,可她已经习惯了走那条路。他们进入了高考倒计时,晚自习越来越晚,每天出學校时,天都是黑的。夏岚岚又经过那个邮筒时,忽然看到苏戚停在那里。她第一次,在苏戚身边停下了车。

“你怎么在这儿?”如果不是故意绕路,苏戚是不会经过这里的。

“快毕业了。我想试试再寄一封信,就算是告别也好啊!”苏戚叹了口气,“没事了,走吧。”

苏戚骑上车子,夏岚岚觉得他的背影都透着股不甘。他们难得走一次同路,可是,她居然高兴不起来。

就在一晃神间,夏岚岚注意到了邮筒侧面一块斑驳的铭牌,上面刻着时间——每天早上六点,晚上六点。

她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想法,秦灵没有回苏戚的最后一封信,会不会是没有收到?仅仅是一个可能性,对她来说也像抓住了一根让自己从亏心中解脱出来的救命稻草。

第二天就是周末,可夏岚岚顾不得这么多,她五点多就起床,守在邮筒前,等着邮递员。但是六点过了,并没有人来收信。

她又以为是周末的缘故,于是称病逃了一个晚自习。在邮筒边蹲到天黑,仍旧没人来收信。那只邮筒安静,落满尘土,那条小路,没有多少人经过。有那么一瞬间,夏岚岚觉得自己和邮筒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她们都在孤独地等待着。

她回到家,上网搜最近的邮局,特意绕远去找,却发现邮局迁址了。这附近的不少邮筒,应该废弃了。

所以,苏戚的两封信,还躺在那个黑漆漆的邮筒深处。

夏岚岚原以为自己会开心一点,但并没有。她只是将自己推向了更无法回头的境地。她想,只要她告诉苏戚,这个邮筒已经不用了,苏戚一定会换地方重新寄信。

只要她愿意,苏戚和秦灵,应该又会恢复联系吧。

可她呢,苏戚会原谅她吗?最终,夏岚岚对着那封信,默默说了对不起。

04.

那之后的时间,仓皇而过。无论夏岚岚多努力,她还是没能和苏戚考到一所大学。于是她毅然决然决定:“我要复读。”

“你傻啦!”苏戚被她吓了一跳,“有那么多学校能选呢,复读什么啊!”

夏岚岚心意已决,哪怕再牺牲有限青春里的一年时间,她也要去换跟苏戚朝夕相处的三年。

那年暑假,苏戚最闲,而她原本该早早进入学习,只是她仍旧缠着苏戚陪她去一个地方。那也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为此她提前做了半个月的功课,把行程全都背了下来,就为了能装作不以为然。

她要去的地方,就是那个叫秦灵的女孩寄信来的地方。好在那本就是旅游城市,她有足够的理由。如她所料,本来毫无兴趣的苏戚,在听到地名之后,终于还是一脸不耐烦地陪她上了火车。

本也是段开心的旅程,只是开心里面掺了杂质,她每一次开怀大笑后面都会渗出一丝丝苦涩来。

夏岚岚不动声色地把苏戚往秦岚的地址附近引。

她会想到这么做,是因为临毕业时,大家的一次聊天。有人抱怨,下辈子如果真的可以选,再也不做人了,太辛苦。然后大家就谈论起自己想要做什么。苏戚语出惊人,说他要做一只邮筒。其他人只是一阵哄笑。

只有她,偷偷红了眼眶。

她希望苏戚可以放下,那个心结是苏戚的,也是她的。那封信她日日背着,像是一个责问,压得她喘不过来气。只有苏戚放下了,她才能放下。

终于,她把苏戚带到了离秦灵信上的地址只有几步路的地方,她装作肚子疼,冲进了一旁的公用卫生间。她偷偷躲在一面墙后,看着苏戚面对着秦灵的方向望着,和电视剧里那些望着隔海的恋人的眼光一样。

可最终,苏戚没有往前走一步。

回去的路上,夏岚岚几次想问,却又无法开口。她必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苏戚一直看着窗外,忽然扭头对她说:“其实……这里是我一个朋友的家。”

“朋友?”

“应该是……曾经很重要的人吧。”

苏戚嘴里的“曾经”二字,令夏岚岚振奋。她以为这一趟值得了,苏戚终于能把秦灵放下了。

苏戚去学校报到,她也以提前去考察地形为名偏要跟着。苏戚有些必须办的手续,叮嘱她:“你自己走走,等我电话。”

她一个人在学校里乱转,路过图书馆、多媒体房、食堂……她在脑袋里欣喜非常地幻想了很多她和苏戚的以后。

没过多一会儿,她听到了苏戚说话的声音。她下意识扭头去找,看到苏戚从左面墙后绕了出来。

这么巧!夏岚岚蹦跳着就要过去,却看见苏戚身旁,一个女孩子跟了出来。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络。

怎么报到第一天就和女孩子这么要好了?夏岚岚气得跳脚,噘着嘴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没想到,苏戚看到她,立刻兴高采烈对她介绍:“我刚想给你打电话呢。这是我高中同学,夏岚岚。这是秦灵,我同系同学。”

秦灵伸过手来:“你好。”

夏岚岚盯着秦灵的脸,许久都没有反应。她像是被锁在一颗真空气泡里,悬浮在半空。潜意识里,她否认这个当下是真的。她多希望,这只是场梦。梦醒过来,秦灵没有出现,还能多给她几年,缠着苏戚的时间。

可苏戚脸上的笑容是真的,她忽然发觉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苏戚这种发自内心的笑了。让苏戚快乐,这不是她的初衷吗?她能有什么不满呢?

nlc202309081816

夏岚岚回过神,看到秦灵的手仍旧在她面前举着,似乎并没有过去多久。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心里天翻地覆,像是一个人死去了,而一个新的人又活了过来。

而活过来的这个,只能接受,她眼前就是那个她最不愿意提及的人——秦灵。

“你好……”她和秦灵握了手,一丁点笑容也摆不出来。

“那我先走了,你们聊。”秦灵独自往前走了两步,回身对苏戚说,“一会儿见。”

苏戚的眼神亮了一下,目送秦灵的背影消失了,才想起来转身对夏岚岚说:“走吧。我送你去车站。”

学校历史悠久,旧地砖很多都裂了,夏岚岚心不在焉,绊了好几回。苏戚终于忍不住握住了她的胳膊,操心地说:“你这平地摔的毛病怎么也改不了呢!”

“我……我沒事……”

她一点点缓了过来,但苏戚没有放开她,只不过手是握在她的手腕靠上一点,看起来更像家长,绝非其他关系。

“哎,夏岚岚,我今天真的很高兴啊!”

苏戚直视着前方,眼神中却再也没有迷茫,只有对于明天的向往:“其实我之前就是和她通信。我俩之前就说好,要考这里的。但中途我就再没收到她回信。我以为她肯定早就忘了,没想到她还记得啊!刚刚遇到她时,我是真高兴啊!”

“你们……怎么认识的?她不是我们的同学啊,也不是小时候的邻居什么的吧,我完全没印象……”夏岚岚听到了自己的哽咽声,可苏戚没有听到。他只是笑着说:“难不成你以为我认识的人,你都会认识吗?”

夏岚岚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被击碎了,她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感情深厚与在一起的时间长短并没有直接关系。

“我初一暑假,和父母去串亲戚。”苏戚自顾自说了下去,“我嫌他们大人寒暄很闷,就自己出去玩,结果坐错车,迷了路。我碰到她,她一路把我送回去。我们聊了很多,我说回去会给她写信,我写了,没想到她也回了。”

若论相遇,果然是他们要浪漫得多啊!夏岚岚垂头丧气地跟着苏戚走到车站,很快,车子就来了。

“夏岚岚!”就当她转身往车厢后面走时,苏戚叫了她一声。

后面还有人往前挤,她只能勉强回头,听见他说:“回去好好努力一年,明年我在这边接你。”

她小声应了一声,车子已经开了,苏戚没有看到她把脸埋在掌心里哭了。

05.

夏岚岚拖着行李站在大学门口,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她还是做到了,就为了苏戚那句话。她正排队交费领东西,背后有人拍了她肩膀。她兴奋地回过头,看到秦灵站在苏戚旁边。她的笑容僵在脸上,结巴着说:“你……你好!”

“你好啊,没想到你成我们学妹了。”秦灵和她打了个招呼,就跑向了一旁经过的另一个人,“我有点事,回头聊。”

夏岚岚尴尬地点了点头,却发现苏戚愣愣注视着秦灵走的方向,神情怅然若失。

“怎么了?”

“啊,没事……”苏戚回过神,接过她的东西,“也不知道你和她住的地方隔得远不远,要是离得近还有个照应。”

苏戚笑笑,很明显是敷衍,有一丝苦涩藏在里面。夏岚岚和他一起长大,一眼就能看出来。看来她的到来,并没有给苏戚带来一点点的愉快。

他和秦灵的这一年,不快乐吗?

开学之后一个多月,夏岚岚就明白了苏戚失落的原因。

学校举行卡拉OK比赛,夏岚岚本来毫无兴趣,可苏戚一定要拉着她去捧场,甚至还买了花。不用猜,肯定是秦灵参加了。

秦灵唱得其实很一般,夏岚岚本想和苏戚调笑两句的,可是她抬起头,看到苏戚的表情,心情一下子降至冰点。

苏戚注视着台上的秦灵,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那笑容里有欣赏,有骄傲,更多的是一种期望。夏岚岚甚至觉得他眼里看到的秦灵,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唱完之后,秦灵就走下了台,其他人继续唱,气氛并没有变。苏戚朝秦灵走了过去,夏岚岚站在原地不愿意动,却看到苏戚没走两步就停住了。她疑惑地探头看去,看到秦灵在台下和一个男生聊得很开心。

在秦灵转头看到他们之前,苏戚把花往边上一甩,淡淡地说:“送你了。”

夏岚岚条件反射地接过花,苏戚转身就往礼堂外面走。她忽然气不打一处来,几步追上去,把花往苏戚身上一丢:“我才不要!”

苏戚并没有接,花一下子摔在地上,花瓣和叶子掉了一些,看上去有些颓唐。夏岚岚的心揪紧了几分,就那样在苏戚面前静了下来。

“你喜欢她吗?”她小声问,“你知道,我说的是那种喜欢,很认真的那种。”

苏戚沉吟了一下,闭上眼睛点了点头。

“她不喜欢你吗?”

“我不知道她怎么想的。”苏戚苦笑,“原本我以为,我们会很熟。可她很快和其他人熟了起来,我也并不算什么特别的人,就好像之前……”

苏戚没说出来,可夏岚岚听懂了,就好像之前的那些信,都不作数。

“这样,我回头帮你去探探她的口风,女生和女生间比较好聊。”

夏岚岚往前跑了几步,离苏戚有一段距离,回过身说:“不过你今天要陪我去个地方。”

“去哪儿?”

“到了就知道!”

苏戚仍旧是困惑的模样,却还是说:“行。”

“还有……”夏岚岚看苏戚要走近,又倒退了几步,保持了足够远的距离,突然大喊了一声,“我也是认真的!”

她知道苏戚听得到,可苏戚只是停了一下,莫名其妙地问她:“认真什么?”

是啊……认真什么?夏岚岚转过身,不再说话,只是潇洒地抬起手臂挥了挥,示意苏戚跟上。等苏戚跑到她旁边时,她已经把眼泪憋了回去。

他们并没有走太远,商场的电动城里,有夹娃娃机,里面都是很廉价伪劣的娃娃。夏岚岚努了努嘴,对苏戚一挑眉毛:“给我夹一个出来。”

“你幼不幼稚,喜欢就去买一个不就完了?”苏戚显然不想陪她玩,拉着她就要走,“走,我给你买一个去。”

nlc202309081816

“不要!你答应过我的!”

“我什么时候答应……”

话没说完,苏戚就想起来了,明明他应该不记得了,可站在这娃娃机前,突然像打开了开关一样,他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段记忆碎片。

06.

那是他们小学六年级即将毕业的时候,那时候苏戚已经很不耐烦跟夏岚岚放学一路走。但每天一到放学,夏岚岚就摆着张傻乎乎的笑脸迎上来。他们学校不远,有间很热闹的电动城,但那时他们不被允许去玩。直到有一天,夏岚岚指着最外面的娃娃机前一个男生对他说:“你看你看,那个人好厉害!”

娃娃机前有对二十来岁情侣样的男女生,男生已经夹上来三个了,女生在一旁一脸骄傲。苏戚当即“嘁”了一声:“我也行,这有什么难的!”

“真的?那长大了你要夹一个给我!”夏岚岚很单纯地相信了他的话。

“好好好!”苏戚随口答应着,“走啦。”

只是大多数嘴里说着的“有一天”,都没有那一天。那么多年,苏戚从未想起那件事。初中之后,他终于甩掉了夏岚岚这个跟屁虫,仔细想想,其实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夏岚岚不再跟着他了。

到底为什么不再跟着他呢?是感觉到他的冷漠了吗?苏戚突然这样想。

“成,我给你夹。”

只是真的操作起来,比想象难得多,钱投进去不少,一个都夹不起来。苏戚握着那根摇杆,对里面那只夹子怒目而视,认真得有点傻气。

夏岚岚淡淡笑着,她就喜欢苏戚这么认真的样子,无论是几岁时抓蚂蚱,小学时练字帖,长大后和秦灵写信,抑或是现在,喜欢着其他人。

“啊……这次应该没问题!”

苏戚整个人都绷住了。可惜距离出口还有一点距离的时候,夹子松了,他们两个同时哀叹一声,却看到娃娃擦着边翻了个身,掉了出来。

“啊!太好了!”

夏岚岚兴奋地跳了起来,苏戚从底下掏出娃娃,显摆似的在半空晃了半天,才被她抢了过去。

可正在这时,苏戚的手机响了,他低头看了眼,立刻朝夏岚岚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不用想,夏岚岚就知道对面是秦灵。她心里的火热,瞬间退了去,又露出了里面的洞,呼呼冒着冷风。

看着苏戚撂下电话,不等他开口,夏岚岚先一步说:“是秦灵吧。要是有事你就先回去,我想再玩一会儿。”

“那……你早点回去啊!”

“嗯。”夏岚岚摇了摇手里的娃娃,“有它陪我就够了。”

她端着笑容,目送苏戚离开。她自己还没有感觉,一滴眼泪就滴在了娃娃脸上。

这是苏戚对她唯一的承诺,从此以后,苏戚不欠她的了。

而她欠的,她要还。

在外面买了信封信纸,回到宿舍,夏岚岚开始给秦灵写第一封信。

都是女生,她觉得自己能理解秦灵现在对苏戚的冷淡,毕竟,突然收不到回信,连一句解释都没有,是会失望的吧?

而这一切,都怪她。

夏岚岚没有一开始就说她偷信的事,而是说了苏戚从小到大的一些琐事。突然间,她发现自己对苏戚的了解,似乎超越了对自己的了解。她可以事无巨细地写出苏戚的成长、苏戚的想法,可放到她自己身上,她只知道,她喜欢苏戚。

她不确定秦灵爱不爱听,可她知道,她只有这一次机会,现在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之后,她再尽力去忘。

第二天,她跑了好远,找到一家邮局,把信寄了出去。她不能直接放在学校,她怕秦灵或者苏戚会猜到,她只能写邮局的地址,隔几天就去邮局找找。

大约过了十天,她收到了秦灵的回信。

在信里,秦灵对夏岚岚坦白了一件事,考到這个学校,仅仅是分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和苏戚的承诺。她假如有更好的选择,是不会来这里的。但与此同时,秦灵感到抱歉,她说自己没想到,原以为不那么重要的书信联络,却被一个人那么重视着。

同是女生,夏岚岚感觉得到,秦灵是真的感动了。

那之后,她看到苏戚和秦灵出双入对的时候多了起来,好不容易找到苏戚独自一人时,她凑过去,看到了一张发呆的笑脸。

“哎,傻笑什么呢?”她心酸地推了推苏戚。

“不知怎么回事,秦灵最近找我多了起来,还总和我提起之前信里聊过的事。是不是你和她说过什么啊?”

“没有哎,我总碰不到她。”

“那怎么回事啊?”

“想这么多干什么!”夏岚岚认真地对苏戚说,“感觉差不多,就主动一点!”

苏戚眼睛一亮:“你是说,告白?”

夏岚岚却愣了,她其实没想过会这么快。

“对!告白!”苏戚果断拿起手机翻日历,“还有两个月不到,就是她生日!好机会!”

两个月……夏岚岚在心里算了算时间,她还够写两三封信吧。她能做到,把她喜欢的男孩子,送到幸福的彼岸吧?

07.

——后来,他重新给你写了信。但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个邮筒废弃了,信应该并没有寄到吧。但那个时候已经高三了,我没有告诉他这件事。如果你想怪,就怪我吧。

在寄出最后一封信后,夏岚岚再没收到秦灵的回信。而秦灵的生日也到了。那天,她在宿舍一动不动地躺着,直到苏戚电话打来,她以为是报喜,却听到对方说:“秦灵要你也一起过来。”

“这种时候,我去做什么?”

“岚岚,过生日要热闹嘛,你过来吧。”秦灵抢过了苏戚的电话,“我有事要和你聊聊。”

夏岚岚很疑惑,只好收拾妥当,赶了过去。她在秦灵身旁坐下,从包里掏出件礼物,说:“生日快乐。”

“谢谢。”秦灵看都没看,放到了一边,“对了,苏戚,你身边有没有名字里有‘树’字的朋友?”

“没有啊!”苏戚干脆利落地说。

紧接着,秦灵扭身向夏岚岚:“你呢?”

在那一刻,夏岚岚看出了秦灵眼神里的确定,顿时恍然了。即使她的署名只写了一个“树”字,但秦灵是个聪明女孩,还是什么都猜到了。

“没有。”她挤出一个笑容。

正因为聪明,秦灵只会因为好奇而确定,却不会揭穿。她不会允许自己的一个潜在情敌,剥掉身上的掩饰。与此同时,夏岚岚就明白了,秦灵做好准备接受苏戚了。

“我社团有点急事,先回去了。”说完,夏岚岚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再晚一步,她的眼泪就该被苏戚看到了。

站在街上,她仰起头,深深吸了口气。她仿佛闻到了那年雨水的味道,她远远停住车,一只脚站在水里,看着苏戚站在邮筒前。

晚一点的时候,夏岚岚坐在空无一人的宿舍,终于拆开了那封深藏多年的信——

苏戚,我们马上就要进入高三了。最近我想了很多,我们写了那么久的信,内容也越来越没有营养,不如暂时停止吧,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彼此身上了。

原以为会是深情款款的内容,但在夏岚岚眼前的,却是封冷冰冰的“分手信”。她呆滞了很久,忽然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一滴滴打在纸上。

她终于,为自己的傻,自己的痴,自己阴错阳差的功与过,哭了一次。

她曾经想,要是能做棵树该多好啊!就站在那里,可以无数次看着苏戚从眼前经过。如果苏戚要做一只邮筒,那她就伸展手臂,为他遮风挡雨。

但如今,苏戚收到了那封想要的信,他不会停在原地了,他也不再因为被废弃而伤心了。

可她,仍旧只能是一棵留在原地的树。

编辑/柒柒若

认识一棵大树 篇6

她,就是蔡曾萍,玉林市博白县偏远山村里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小草”,于是大家都叫他“草美人”。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的关注,拍摄成专题片在央视上播出。今年教师节前夕,她荣获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特别关注奖,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颁奖舞台。

“山里的孩子深深感动了我”

2004年,蔡曾萍从湖南零陵师范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做一名代课老师。她说:“毕业时是没有安排(分配)的,所以那时只能做代课(老师),(工资)300元一个月。”3年后,她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被分配到博白县偏远的宁潭镇杨青村小学。

到学校报到那天,她哭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办法走人。”她回忆说。杨青村小学除了校本部,还有礼坡、杨村、丹地形、青菜、石观山5个教学点,其中有3个教学点位于博白县最边远的山区,办学条件很差。杨村教学点上课用的教室是当地的一间祠堂;丹地形教学点5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简陋的瓦房里上课,学校没有厕所,也没有运动场。而校本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学校没有像样的教室,也没有像样的运动场,更别提像样的教工宿舍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上恶劣的教学、生活条件,勉强决定留下的蔡曾萍从一开始就水土不服,初到学校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周都要生一场病。

“那时,我几乎每晚都会偷偷流泪。”她说。

但是山里的学生很懂事。蔡曾萍生病那段日子,学生们非常关心她,抢着帮她洗衣服、做饭,晚上怕她孤独、怕黑,几个女生还轮流陪伴她。有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右手总是拿不住东西,连写字都感到吃力,学生们便从家里带来了最好的药酒,特别是一个小男生,每天晚上都帮她擦药酒。

“山里的孩子深深感动了我。”蔡曾萍说。这是她选择留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孩子们是那样可爱,但他们的学习基础并不好。”蔡曾萍说。她是当地第一个从外地来的正式老师,而且念了大学,又这么年轻,于是学生们都十分好奇地跟着她。那时,当地的很多老师都是初、高中毕业临时请来代课的,这些老师往往干一两年甚至一个学期就辞职,所以孩子们很难学到知识。

“说实话,我教起来也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加上这里恶劣的环境,曾让我想过放弃。”蔡曾萍说,“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选择在城市工作,无论工作环境还是待遇都比我现在好多了,我那时觉得自己挺差的。”她并不掩饰自己曾经动摇过。

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她说:“我又舍不得(这份工作),因为我从小的志愿就是做老师……我热爱这份工作,孩子们也需要我。”

就这样,这所山村的学校,因为这位年轻教师的留下,悄然发生着变化。

“还是有很多人支持和

帮助我们的”

选择留下的蔡曾萍,每天看着学生们伏在破旧的课桌上学习,感到十分心酸且心疼,很想改变这种现状。她有一位朋友是某个公益组织玉林片区的负责人,2009年,该组织召开玉林片区年会,她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于是坐了一天的大巴车,从遥远的山村赶到市区,希望寻求到一些帮助。

“当时我没有准备什么讲演稿,只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蔡曾萍回忆说。在会上,她把自己为何选择这份工作以及山里学校面临的困境一一道来。没想到,这样朴实的演讲打动了现场的许多嘉宾,当场就有人提出要捐款。不久,韦伯森斯网络安全研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刘霖先生给杨青村小学汇来了第一笔捐助款,共计2万元。

这样,在2010年新年之际,杨青村小学的旧桌椅换成了新桌椅,孩子们欢呼雀跃。校长杨曦龙说:“学生高兴得不得了,那个时候农村的孩子哪里见过单人的桌子凳子啊!”这也让蔡曾萍看到了希望,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还是有很多人支持和帮助我们的……”

此后,蔡曾萍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及时把学校的信息发到网上,让外界了解学校的状况。在她的努力下,各类爱心捐赠纷至沓来:浙江省普陀中学2000届4班全体同学捐赠了一批体育用品;“阳光助困网”捐赠了10台电风扇、一批图书以及一批体育用品;北京无线新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5台电脑;广州一位热心网友捐赠了1台数码相机;广州傲之美公司捐款6.5万元,用于修建校本部的操场和校道,同时还捐给学生30套床架和蚊帐……

据统计,截至目前,杨青村小学共得到社会各界捐助60多次,其中现金捐款近15万元,受捐物资价值20万元以上。在爱心人士、团体的帮助下,杨青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拥有了标准化的课桌,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拥有了电脑,校本部校道得到了硬化……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蔡曾萍还争取到爱心人士陈燕女士的支持,在杨青村小学设立了“孝德奖学金”,每学期奖金为2500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2012年9月,因工作需要,蔡曾萍调到博白县博白镇马塘村小学任教。虽然工作单位变了,但她的工作热情依旧。调到新的学校后,她继续积极争取爱心人士的支持,准备给学校的12个班级都建立图书角。“目前已筹得1 000多册图书,我的目标是要达到3 000多册,至少每个班都有300册。”蔡曾萍自信地说。几年来,她为宁潭镇杨青村小学、博白镇马塘村小学等学校募捐到的款项及爱心图书、玩具、电脑、桌椅、太阳能热水器等物品,折合人民币近40万元。

蔡曾萍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清晰地记录着近年来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她说:“很多从未谋面的爱心人士很信任我,直接把爱心款打到学校的爱心账户里,让我很感动,更让我感到一种责任,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笔捐款,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带给学生大山外的精彩”

蔡曾萍的教学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多年来都名列全校前列。她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总是创意十足、活力四射;她总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给学生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有的学生过于内向,不爱交流,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过于调皮,她给他们找身边优秀的同学做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转变;学生取得进步了,她总是不吝惜表扬和鼓励……“蔡老师会在我的作业本上画上一个大拇指,表示我的作业写得很棒!”她的学生唐丽婷自豪地说。

她在课堂上播放流行歌,带领学生跳骑马舞,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节目,课堂经常乐翻了天,让别班的学生羡慕不已。她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故事印发给学生,把外面世界的精彩展现给学生。“孩子们走不出大山,所以我就想,把大山外的精彩带进来。但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她这样说。

她花光了3个月的工资买回了一台电脑,除了及时发布学校信息、争取爱心人士支持外,还为山里的孩子搭建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她把志愿者请进来,与贫困的学生“结对子”。她对这些社会爱心人士说:“不一定非得是物资上的帮助,只要能跟孩子们交个朋友,多一点鼓励,讲讲外面的世界,就已经很好了。”

山里条件有限,她利用最简单的办法,与孩子们一起制作贺卡、画画、做手工。在她的带领下,班里调皮的学生唐玉宇搞起了小发明,利用废旧的小电机给同学们做了几台小型风扇;最活跃的学生唐昭发动班上同学组建了舞蹈队,有模有样地搞起了文艺汇演……孩子们就这样围着蔡曾萍唱啊、跳啊,学习着,成长着。她指导学生参加县、市、自治区的各类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让山里的孩子同样拥有了放飞梦想的机会。

“我想把自己会的东西,全部教给孩子们。”蔡曾萍这样说。她还在自己的微博里写道:“我是大山里平凡的一棵小草。我身边的孩子也是小草,我希望这一棵棵小草芽慢慢长大,成为一个个有用的人。”(责编 秦越霞)

上一篇:Cr18Ni9下一篇:集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