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手术

2024-07-03

骨伤科手术(精选9篇)

骨伤科手术 篇1

认真做好麻醉前后的护理, 对防止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术后病情的恢复,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这一护理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实施。

(1) 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以争取病人对手术麻醉的配合。如麻醉前做好药品如普鲁卡因的过敏试验, 以便提醒手术医生采用合适的麻醉药品, 防止麻醉意外的发生。

(2) 要认真做好麻醉部位的皮肤清洁工作。患者最好在手术前一天洗澡, 清除皮肤污渍, 截瘫或者其他不能洗澡的患者, 最好在注射局部用软皂清洗皮肤。有腋毛的应刮除, 以免妨碍操作或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3) 做椎管内麻醉或全麻的病人, 术前应绝对禁止饮食, 以防合并症发生。

(4) 麻醉手术后病人返回病房, 应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局部阻滞麻醉的病人, 一般无需特殊护理, 因患者多处于清醒状态, 平卧3~4h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5) 全身麻醉的患者则应有专人护理, 直至病人清醒能准确回答问题为止。在病人未清醒时要注意观察其瞳孔、脉搏等。麻醉后刚回病房时病人要去枕平卧, 头向一侧偏, 如有呕吐要及时排除, 防止呕吐物被吸入呼吸道。病人清醒前一般有躁动反应, 此时应注意防止病人坠床, 或拔去输液管、引流管及敷料等。

(6)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去枕平卧4~6h, 以防止手术后头痛。麻醉作用未消退前, 要协助病人每1~2小时翻1次身, 防止局部受压, 发生褥疮。随着麻醉作用的消退, 应注意肢体活动情况, 如有局部麻木、刺痛、麻痹、瘫痪等, 应及时报告医生。

骨伤科手术 篇2

1、病室环境

(1)病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体息

3、人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人院时体温、脉博、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違医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杨,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相应的护理猎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宜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硫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意见

二、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6)术日晨护理

①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②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7)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2、术后护理

(1)术后将患者平稳的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③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④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 减轻和缓解疼痛。

(3)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4)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5)牵引、外固定手术虑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三、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l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着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牵引术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者主动配合。

3、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4、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2)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滑动牵引的患者,要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疱、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时清洁换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豁,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8)人工牵引、电脑腰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五、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3、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4、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5、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6、石膏未干固护理

(1)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塞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2)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7、石膏干固后护理

(1)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2)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井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8、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9、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六、骨折

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骨骼,涉及肾。

1、护理评估

(1)受伤史,骨骼病病史.(2)精神状态,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3)生活自理能力。(4)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及CT等结果。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减少患肢移动,必须移动时,取得患者配合。移动时动作轻柔,用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③牵引、复位、固定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防止畸形,并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②观察患肢指(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③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血管、神经损伤等。④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⑤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或遵医喝用药酒服下。

4、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疼痛剧烈,遵医给予针刺或药物止痛。(2)患肢淤血肿胀,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

7、健康指导

(1)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循序新进的功能锻炼。

(2)向患者讲解防止并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的知识。

七、上肢骨折 指上肢骨折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踝上骨折、肱骨外踝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1、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骨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②保持肢体功能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②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③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3)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4)饮食护理

①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②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③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6)临证(症)施护

①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②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③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背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外固定的配合方法。(2)指导患者将患处于功能位或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八、下肢骨折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肱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臂折,髌骨骨折、胫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1、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②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

①疼痛时遵医瞩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②遵医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掲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5)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6)临证(症)施护

①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②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③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3、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6)定期到医院复查。

九、脊柱骨折

多因严重外伤引起脊柱骨压缩、脱位或断裂。病情较复杂,可并发脊髓损伤。

1、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生命体征、疼痛、肢体感觉、二便功能等。(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4)X线、CT等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2)病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②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同时翻动。

③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备好各 种急救用品。(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4)饮食护理

久卧患者的肠蠕动减慢,应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5)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安心养病。(6)临证(症)施护

①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墊一薄枕,维持复位角度。

②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④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开放导尿管,冲洗膀胱,预防逆行感染,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

⑤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大便失禁者,做好会阴部护理。

3、健康指导

(1)脊柱骨折尤其伴随脊髓损伤者,病情严重、病程长、恢复慢,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教会家属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知识。

①便秘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训练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吃蔬菜、水果等。

②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发现潮湿及时更换;卧气垫床,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做到肩、髋呈一直线,避免脊柱扭转;每日按摩受压处2~3次。③尿潴留:放松紧张情绪,用诱导法帮助排尿;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④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勤换内裤。

⑤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应深吸气,并收腹后重咳,将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翻身后给予拍背,用空心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扣拍;痰多难咳时,配合雾化吸人。(3)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十、骨盆骨折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常可合并膀晓、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体克等严重并发症。

1、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2)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4)心理社会状况。(5)X线、CT等检查。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②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③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④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⑤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⑥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4)饮食护理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5)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6)临证(症)施护

①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牽引复位,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

②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③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④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3、健康指导

(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3)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十一、脱位

因外力所致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1、护理评估

(1)外伤史或关节反复脱位病史。

(2)关节局部有无疼痛、肿胀、淤血等情况。

(3)有无伴随骨折、神经及血管损伤,是否合并多发性创伤。(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X线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1)一般护护理

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做好复位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及时整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关节局部情况和全身变化,若疼痛较甚,遵医属使用止痛剂;移动患者时,需托扶患肢,避免因活动患肢而加重疼痛。(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后疗效及反应。(4)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5)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6)临证(症)施护

①脱位早期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②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或宽带悬吊固定者,注意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需石膏外固定或牵引 时,按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术护理常规进行。

③在固定期间,要注意患肢的肌肉收缩活动及未固定的关节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要防止活动过猛及粗暴的被动活动。

3、健康指导(1)正确进行关节部位功能锻炼,避免用力过猛、剧烈运动成过早运动面导致习惯性脱位。(2)遵医嘱进行负重活动,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十二、伤筋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以局部淤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1、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劳累过度或跌打损伤病史。(2)局部有无淤肿、疼痛、功能障碍。(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气滯血瘀证、风寒湿证、虚寒证。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注意体息,局部保暖,免受风赛。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博、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给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4)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5)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6)临证(症)施护

①气滯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②遵医剌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3、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

4、腰

5、骶1等椎间盘。

1、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X线、CT等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②推拿前患者排空大小便。

③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疼痛情况。④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⑤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得,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3)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4)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膩之品。(5)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硫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6)临证(症)施护

①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 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②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③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④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 连。

3、健康指导(1)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菱缩。(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十四、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方法。

1、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指导患者)(1)骨折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①上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②下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等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臂动作。(2)骨折中期

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括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菱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①上肢

鼓励患者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②下肢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3)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段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2、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1)五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跟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一般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复位后第二天即可锻炼。(2)三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伸、此法根据患者的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3)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适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

3、功能锻炼注意事项(遵医嘱指导患者)

(1)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2)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3)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体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骨伤科卧床病人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2005年5月—2007年12月骨伤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78例, 女42例, 年龄最大102岁, 最小58岁, 其中脊髓损伤24为例, 股骨颈骨折36例, 股骨干骨折16例, 骨盆骨折1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 颈椎病22例。平均住院天数28 d, 无一例发生压疮。

2 护理

2.1 评估

首先对容易引起压疮的病人进行评估, 根据精神状态、大便情况、小便情况、皮肤护理、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 对评估超过15分的病人要上报科内护理小组, 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案, 并告知家属预防压疮的重要性, 取得家属配合, 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及做好皮肤护理交班记录。

2.2 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 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擦伤皮肤, 对病人的皮肤应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 局部皮肤可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每天2次或3次, 促进血液循环。但有些部位不主张按摩, 如已经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 已经破溃的皮肤等。

2.3 减少对局部的压力

应用气垫床, 并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般2 h~3 h更换1次卧位, 翻身时注意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如果病情不允许翻身的, 可把手伸进臀下或在骨突处进行按摩, 以防止局部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压疮;对脊柱骨折、脱位及手术后的病人翻身时应注意脊柱保持中立位;对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术后病人翻身时, 向健侧侧卧, 两腿中间夹长枕, 保持病人外展, 术后6周内避免做如内收、屈曲动作, 以防髋关节的脱位。我科自制专门翻身用的软枕, 长70 cm, 宽35 cm, 高15 cm, 用于病人翻身及侧卧时用, 平卧时在两足的足跟下面各垫一小方棉垫, 骶尾部及足跟部可用棉圈垫垫好。病人侧卧时放垫顺序:肩部着床点-髋部着床点-两膝间-两踝间-后背部-软枕-上臂下垫软枕。仰卧位时放垫顺序, 第七颈椎-两侧肩胛-骶尾部-膝关节-足跟。非常实用, 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2.4 其他注意事项

对有些和各种原因不能翻身的病人, 可采取侧卧位倾斜30°, 对预防压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体位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 采用这种体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 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体位不正确时, 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 以帮助病人摆正体位。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松软合适不要过紧, 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的改变, 以免肢端坏死。对受压皮肤呈暗红色时, 应增加翻身次数, 避免皮肤再次受压, 并应用红外线每日照射两次, 在红外线照射下, 皮肤组织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病人营养, 营养不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 也可以直接影响压疮的愈合。因此, 对易出现压疮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讨论

骨伤科先进事迹 篇4

XX卫生院院骨伤科自从XX年开设以来,从刚开始每年整复四肢各种骨折、脱位80多例。逐步增长至目前每年整复500多例(不包括诊治伤科、骨病患者)。从只能整复四肢常见骨折,脱位逐步发展可以整复各种复杂骨折(如单肢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各种复杂脱位(如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髁夹入关节腔内)。所整复骨折,脱位患者都能达到解剖及功能位的满意疗效。均无出现差错。诊治伤病员刚开始都是来自新阳本地区,逐步发展至新阳周边乡镇及大田县毗邻乡镇。骨伤科之所以能存在,而且能达到发展,取决于骨伤科医务人员做到:

1.能不断刻苦专研业务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2.低廉费用获得满意疗效。骨伤科所诊治骨折患者外固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杉木皮,从不收材料费,整复手术费比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更低;

3.热情周到为伤病员服务。伤病员到骨伤科就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休息时间都是随叫随到,随到随诊,及时方便。为了消除儿童因骨折恐惧心理,配有糖果等食品;

4.坚持工作岗位,从不迟到、早退,每年多出勤20多天;

探析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疗效 篇5

施针前首先在患者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寻找疼痛范围。然后选用严格消毒灭菌的针灸专业医疗专用针具。痛位常伴有条索样、圆形或片状弥漫性肿胀。在肿痛范围进行常规无菌消毒, 无菌操作。在肿胀范围之内刺入2~5针, 如果肿痛面积较大可多刺10针左右, 选用粗针如26号或28号效果更佳。病变在肌肉、韧带应刺中肌肉韧带;病变在神经者应刺中神经干;病变在关节部位可根据疼痛范围刺至关节间隙、滑囊、关节附近肌腱附着点;病变在肌腱、腱鞘者应刺中肌腱、腱鞘。针刺一般用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度强刺激, 均为泻法;儿童患者针刺可不留针或以指代针;病久气虚、年老体弱者则选用提插捻转, 轻度弱刺激或局部加施温灸, 均为平补平泻或补法, 留针20~30min左右。

下面从颈椎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痹症与伤筋三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疾病以及其达到的效果。

1 颈椎病

颈椎病以颈椎的病变为其根本, 所以针灸不论治疗哪种类型的颈椎病, 都必须以颈椎部的夹脊穴为主, 然后根据不同的症候类型加以取穴。然后根据不同的症候类型加以取穴。颈部劳损, 肝肾亏虚, 筋脉失养是颈椎病的病理基础。如果风寒湿邪外侵, 痰湿内生等闭塞经脉或损及气血, 筋脉失养, 导致疼痛、麻木诸症发生。针刺颈夹脊穴、肩髑、风池、肩井、外关、合谷及刺络拔罐法, 能补益精髓、疏通清窍、通筋活络、化瘀止痛。针刺大椎能振奋人体阳气, 增强机体抗御风寒湿邪的能力。经过推拿可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选择颈夹脊外, 累及肩部的, 可加刺肩部的肩井, 肩胛部的天宗、压痛点及肩关节部的有关穴位。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行性疾患。颈椎病的多发人群与长期从事屈颈动作的工作有关。因此, 为了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或复发, 屈颈伏案不宜过久, 晚上卧床不要睡高枕。颈椎病患者应多进行颈部功能锻炼, 尤其是与屈颈反向的伸颈动作的锻炼。

2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属于"伤筋"的范畴, 表现为经脉受损, 气机不畅, 血运受阻, 离经之血溢于皮下则肿胀, 气滞血瘀则疼痛。将针快速刺入皮下, 刺入2~4cm, 大幅度提插, 提插时针尖方向要有小角度改变, 直至患者有强烈酸胀感或触电感并向肢体远端放射时, 迅速出针。主要是足太阳经脉的损伤,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 取后顶、天柱及腰部夹脊、腰眼、秩边, 以通经止痛。在最痛的部位、最痛的时间、最痛的体位做最痛的针法可达到缓解痉挛、止痛的目的。针刺后机体可应激性产生大量消炎物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另外, 针刺在神经干上改变了植物神经兴奋状态, 使交感神经兴奋, 机体进入应激态甚至应急态, 从总体上提供了镇痛、消炎的物质基础。

3 痹症与伤筋

局部针刺疗法是在中医古籍《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偶刺、恢刺、报刺、扬刺、齐刺、合谷刺、傍针刺、输刺等针刺法基础上结合古代医家、病例、医案及临床经验总结, 结合体会局部针刺多针疗法适用于骨伤科的痹症与伤筋的治疗, 这种针刺方法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 并有明显的止痛消肿作用。此针刺方法体现了中医理论"以痛为输"局部取穴的原则。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或有全身症状及合并症, 最好配合辨证取穴或者是远经取穴的方法, 尤其是对病久气阴两亏老年患者同进加施温灸疗法, 效果更加明显。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总之, 针灸治疗的作用其一是疏通经络疏通, 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 气血运行正常。其二是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 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其三是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参考文献

[1]廖远碧.中医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5) .

[2]孙春红, 刘春华.针灸足三里内关穴治疗骨伤科病人脏腑并发症300例[J].陕西中医, 2006, (8) .

[3]"一点二放三贴敷"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C].全国第六次骨病学术会议暨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评选活动论文集, 2005.

骨伤科患者的血沉变化及临床意义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2 研究对象

选择收住柘城县中医院的18~70岁的骨折患者106例, 男82例, 女24例;股骨干骨折41例, 骨盆骨折4例, 股骨颈骨折8例, 胫腓骨骨折14例, 锁骨或肋骨骨折12例, 肱骨或尺挠骨骨折12例, 腕或踝或手部骨折10例, 多发折5例;手术80例, 保守治疗26例。将以上病例按肿胀及瘀血情况分为两组, 其中肿胀较剧、内出血估计在800mL以上者为Ⅰ组, 共47例, 包括38例股骨干骨折, 2例骨盆骨折, 4例胫腓骨骨折, 3例多发折, 余59例肿胀较轻、瘀血较少者为Ⅱ组。

1.2 入选标准

(1) 体质较好18~70岁自愿做相关检查的成年人。 (2) 无风湿、类风湿、结核、恶性肿瘤等病史的患者。

2 血沉检查

每组患者均在伤后第2天、伤后 (或术后) 1周、伤后 (或术后) 2周各检查血沉一次, 共3次。血沉标准:男0~15mm/h, 女0~20mm/h。

3 观察结果

第一次检查Ⅰ组与Ⅱ组血沉基本在正常范围, 第二次检查Ⅰ组中9例血沉达100~140mm/h, 28例在50~100mm/h, 10例在30~50mm/h;Ⅱ组中17例血沉轻度偏快 (<40mm/h) , 余42例正常;第三次检查Ⅰ组9例异常血沉由100~140mm/h降至40~70mm/h, 28例异常血沉有一半恢复正常, 一半降至40mm/h以下, 另10例异常血沉基本恢复正常, Ⅱ组血沉均在正常范围。其中Ⅰ组中有1例形成了肺栓塞, 2例形成了下肢静脉栓塞, 1例形成了深部脓肿, 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Ⅱ组中无1例血管栓塞及感染。

4 临床意义

在骨科临床中我们发现创伤越重的患者血沉越易增快, 血沉愈快的患者愈容易发热、盗汗、失眠、烦躁、心率增快, 甚至呼吸困难、皮肤紫癜等, 出现血管栓塞、感染的可能性增大。血沉较快的患者往往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增高等。

5 治疗原则

对骨折要进行确实的外固定, 手法要轻柔, 预防感染, 给予吸氧, 必要时输新鲜血, 术后引流要通畅;西药治疗可以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抑肽酶、蛇根碱、糖皮质激素等;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补气养血、理气止痛为辅, 清·陈士铎在《百病辨证录》中说:“血不活者瘀不去, 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 所以在治疗上必须活血化瘀与理气止痛兼顾, 调阴与和阳并重[1], 柘城县中医院协定方“消肿合剂”治疗骨折创伤所致肢体肿胀、发热、血沉增快等效果较好, 方药: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白芍10g、生地10g、丹参10g、柴胡6g、枳壳6g、木香6g、白术10g、元胡6g、茯苓15g、陈皮6g, 水煎服, 日一副, 药渣不要丢弃, 可用布包裹热敷肿胀部位。

6 讨论

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血沉的快慢与血液黏度, 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红细胞间的聚集力越大, 血沉就越快, 反之就慢。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血沉增快。如风湿、类风湿、结核、心肌梗死、恶性肿瘤、骨折、严重创伤等。骨折后特别是瘀血较重时, 破裂细胞、骨髓脂肪小滴等进入血液循环, 改变了血液的粘度及红细胞的聚集力, 致使血沉加快。伤后第2天脂肪小滴等组织还没进入血液循环, 故血沉基本正常, 伤后1周左右机体对淤血等的吸收达到高峰, 致血沉增快, 2周后肢体肿胀消退, 故血沉渐正常。当患者伤后1周仍有发热等症状时, 应检查血沉。血沉较快时应预防血栓、感染的发生, 应使血沉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中医学理论认为, 骨断筋伤, 致瘀血阻滞, 经脉不通, 局部表现为肿胀、青紫、疼痛, 全身表现为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脉细或涩等[1], 治疗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以尽快使瘀去脉通, 有瘀血化热者应清热凉血。经辨证治疗, 瘀去新生, 血沉一般会渐趋正常。

血沉不是一个特异的检查指标, 但血沉的快慢亦可反应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骨伤科手术 篇7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伤科病证。女性多于男性,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或交替发病。肩痛是本病急性期的主症,关节僵硬是慢性期的主症,具有自限性,自愈期半年至两年不等。病因普遍认为与下列几项因素有关:①内分泌紊乱、衰老、营养失调引起局部组织退行性变;②肩部组织外伤或多次轻微损伤;③风寒外邪侵扰肩部;④肩部或上肢骨折、脱位后长期固定致肩部粘连;⑤继发于颈椎、心脏等疾病。

诊断:①发病缓慢,外伤因素可有可无。②年龄超过40岁,肩痛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并向肩周放射。③初期可以忍痛活动肩肱关节,少数可出现内、外旋受限。若病情较重则发展至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最明显。如检查时固定肩胛骨(防止肩胛胸壁关节活动),患者不能用手摸头顶,并有“扛肩”上举现象。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受限,上肢呈内旋位悬垂状。肩肱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与病程有密切关系。④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明显。⑤X线摄片可见肱骨头骨质疏松;肩肱关节造影见关节囊缩小。

治疗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

①扌衮拿舒筋法:小鱼际或掌背扌衮肩部、压痛点和疼痛波及部位,拿、揉肩部,各3~5分钟。

②按揉舒筋法:拇指端或屈指点、按、揉缺盆、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③摇按拔伸法:方法一,术者立于患者后外方,一手拿住患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摇肩关节6~7次。拿肩之手垫于患侧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同时,患侧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术者抽出垫于腋下的手,用拇指在痛处按揉,反复操作2~3次。方法二,术者立于患肩后侧,一手拿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摇肩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患侧腋下,使患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术者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患侧手绕至头顶时尽量触及健侧耳尖部3~5次,再将患肢向斜前上方拔伸,同时拿肩之手的大鱼际在患处推按,反复操作2~3次。

④摇肩后伸法:术者立于患肩后外侧,先摇肩,后将患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反复操作2~3次。

⑤内收牵拉法:术者立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术者以对侧之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使患肩尽量内收2~3次。

⑥托肘外旋法: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肢外旋1~2次。

⑦牵抖上提法:术者立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轻柔、快速并适度用力上提牵抖患肢3~5次。

⑧搓抖理筋法:双掌或小鱼际着力,快速搓揉肩及上肢部,以透热为度;牵抖上肢2~3分钟。

注意事项:①手法治疗前宜先排除骨折、脱位及骨关节其他病变。施术时需在患者可以忍受情况下进行,手法要轻柔,不可施用暴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②在3~7步治疗手法操作过程中应加入轻揉、轻按患肩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③推拿治疗同时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如蝎子爬墙、体后拉肩、手拉滑轮等。④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按语:本病主要是因肩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刺激和粘连所致,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预后良好,一般功能均能恢复,且痊愈后很少复发。但由于病程较长,治疗需要耐心坚持。

第十一节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是以肩外侧及肩上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肩峰下滑囊,也称三角肌下滑囊,位于三角肌深面与喙肩弓及肩肱关节外侧之间,上端为肩峰,下端为冈上肌止点。滑囊将肱骨大结节与三角肌、肩峰突隔开,滑囊内部有滑液膜覆盖。肩峰下滑囊可协助三角肌、大圆肌等骨骼肌顺利进行运动,并使肱骨大结节不致在肩峰突下面发生摩擦的功能,常因急慢性损伤或长期摩擦引起劳损,产生滑囊水肿、增厚等无菌性炎症,或发生滑囊壁内粘连,妨碍上臂外展和肩关节旋转功能。急性损伤常见于肩部受到直接撞击和间接暴力(多为肩部在外展位遭受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臂传达至肩部,引起肱骨头与肩峰挤压滑囊)。慢性损伤多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或冈上肌断裂,也是引起肩峰下滑囊炎的最常见原因。

诊断:①有肩部急慢性损伤史,或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断裂。②肩外侧及上部疼痛,肩部运动功能障碍,患肩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③急性期肩关节前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并可向颈部及上臂放射;病程较久者可先后出现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萎缩。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有时见肩峰下有密度增高的圆形阴影。

治疗手法:

①急性期:揉、一指禅推肩部,并可加入介质后擦患部;点按肩井、肩髃、肩内陵等穴各3~5分钟。

②慢性期:患者正坐位,术者一手托患肢于稍外展位,一手扌衮肩部三角肌处3~5分钟。然后按、揉、拿肩部。对有粘连而致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者,加强肩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

③搓肩部,以透热为度;摇肩及搓抖上肢各3~5分钟。

注意事项:①急性期手法宜轻柔,慢性期在治疗时应加强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嘱患者多做肩关节功能锻炼,如开阔胸怀、双手伸展、凤凰展翅等。②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和损伤。

按语:本病主要是由于肩部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属于中医的“肩部伤筋”和“痹证”范畴。手法运用得当,常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第十二节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肱骨外髁炎”,是以肘关节外上髁周围软组织局限性疼痛,伸腕和前臂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常见于反复作前臂旋前、用力伸腕的成年人,如网球运动员、木工、钳工、水电工和炊事人员等,好发于右侧肘关节。本病可因急性扭伤或拉伤引起,但多数发病缓慢,无明显外伤史。有关病因病理的解释很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前臂伸侧肌腱反复、微小的损伤造成桡侧伸腕长肌起点或肱骨外上髁处的撕裂而致(因桡侧伸腕长肌起于髁上嵴)。也有人认为,是由滑囊炎、骨膜炎、缺血性坏死、桡神经分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分支的神经炎、桡侧副韧带或环状韧带受刺激等原因造成。中医认为,气血虚弱,血不荣筋,肌肉失却温煦,筋骨失于濡养,加上局部长期反复地扭、拉等刺激造成劳损。损伤后瘀血留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病。

诊断:①有外伤或慢性损伤史,多发于网球运动员、木工、钳工、水电工和炊事人员等。②肱骨外上髁及其周围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见局限性轻微肿胀。前臂旋转受限,持物无力,扫地、绞毛巾、上提端物不能或疼痛加剧,疼痛可沿前臂外侧向下放射至手腕和手掌、手指部。③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和密耳(Mill)试验阳性。④X线检查多无异常,偶见肱骨外上髁处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影或骨膜肥厚影。

治疗手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肘前侧。

①扌衮推弹拨舒筋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持定,另一手沿上臂外侧向前臂外侧作小鱼际扌衮、一指禅推或拇指揉法。拇指指腹在肱骨外髁处或痛点稍用力,往返推揉并弹拨伸腕长肌腱和短肌腱各3~5次。

②旋转拔伸法:术者一手托拿肘关节,拇指压在痛处,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摇腕关节3~5次后(摇动过程中拿肘之手拇指可在痛处推按),将肘关节拔直,拿肘之手拇指改按肘窝,较快屈曲肘关节。拇指拿出改按痛点,再拔直肘关节,拇指同时在痛处按揉,然后将肘关节屈曲至90°,并内旋,反复操作3~5遍。

③小鱼际着力擦伸腕肌,以透热为度;搓、抖上肢2~3分钟。

注意事项:①手法宜轻柔,慎用强刺激手法,以免产生新的损伤。②长期运用腕力劳动的患者,可根据情况改变原有姿势,以利病证的康复。③治疗期间尽量减少损伤性动作,勿做前臂旋前、伸腕活动,勿端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④加强肘部及上肢功能锻炼,如太极云手、摆腕、砍肘、甩手(即前臂在内旋的同时屈肘,然后伸直肘关节)等,并配合自我推拿。

骨伤科手术 篇8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到本院骨伤科进行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的10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病患79例, 女性病患27例, 年龄21~7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8.6±1.1) 岁, 其中腰扭伤22例, 椎肌肥大10例, 椎肌劳损27例, 胸肋拙伤9例, 颈椎综合症15例, 其他23例。两组之间的 (P>0.05) ,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将106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的病患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对试验组病患采取中药内服以及推拿综合治疗方法对病患进行治疗, 内服中药以复元活血汤为主加减:柴胡、花粉、当归、山甲、红花、川穹、桃仁、甘草、延胡索、青皮用冷水进行煎服, 每日一副药。推拿的时候注意综合运用拿、打、按、摩等手法, 根据不同病患不同骨伤情况, 实施穴位按摩, 从而使经络得到疏通, 粘连、挛缩得以缓解, 气血畅达, “通则不痛, 诸痛可除”。7 d为一个疗程, 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

1.3 临床观察

对比治疗前后总有效率、骨伤科疼痛指标分数、药物有效时间、病患满意度等指标。显效的标准指标分数的下降率60%~85%, 有效的标准指标分数的下降率在30%~60%, 无效的标准指标分数的下降率<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SPSS17.0软件, 一般计数资料用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23%, 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并且当 (P<0.050,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试验组和对照组骨伤科疼痛性疾病并且疗效表见表2, 试验组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并且两组各个指标之间 (P<0.05) ,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试验组药物有效时间为 (48±2.9) 分, 对照组药物有效时间为 (26.9±2.6) 分, 显然, 试验组药物有效时间比对照组长, 并且 (P<0.05) ,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患满意度表见表3, 试验组病患满意度为92.45%, 对照组病患满意度为84.91%, 试验组病患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病患满意度, 但是, (P>0.05) ,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106例到骨伤科进行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病患的研究以及中药试验组和常规对照组的对比治疗, 通过中药内服以及推拿综合治疗方法, 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病患的有效率, 降低病患各处的疼痛程度, 有效的缓解病患的痛苦, 而且中药副作用较少, 比较容易为大众接受。而西医止痛剂都存在对胃肠损害的副作用。中医通过内服外治综合治疗, 有效地缩短了病患痛苦的时间[1,2,3]。使得病患能够迅速恢复身体健康, 发挥了我国中医治疗的极大优势, 发扬了我国中医治疗的优秀传统, 有利于中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推广和应用, 为中药治疗再创辉煌添砖加瓦, 为我国中药事业取得长远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目的 利用中药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 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主要选取2012年1-12月到本院骨伤科进行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的10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3例, 对试验组病患采取中医中药内服以及推拿综合治疗方法对病患进行治疗, 而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总有效率、骨伤科疼痛指标分数、药物有效时间、病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23%, 试验组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药物有效时间比对照组长, 并且 (P<0.05) ,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试验组病患满意度为92.45%, 对照组病患满意度为84.91%, 并且 (P>0.05) ,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用中医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并且有效的缓解了病患的痛苦, 该方法十分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伤科疼痛,中医治疗,临场疗效

参考文献

[1]曲少忠, 刘志坚, 王泌博.正痛膏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859例疗效观察[J].1991, 6 (7) :45-51.

[2]赵保文.附子、川乌、草乌的炮制加工及药理作用比较[J].首都医药, 2000, 7 (4) :33-34.

小夹板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根据致伤原因的不同把受伤患者分为交通伤、摔伤、Barton骨折、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等类型, 其中交通伤14例, 摔伤33例, Barton骨折7例, 屈曲型骨折6例, 伸直型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腕关节X线进行正侧位摄片而确诊。80例患者中有男性48例, 女性32例, 平均年龄为52岁, 在对其进行治疗前,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器官衰落现象, 所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布等临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的40例患者, 首先采取手法复位, 然后用小夹板对骨折处进行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先对骨折处的断端血肿进行局部麻醉, 采取的措施是注射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当患者疼痛感减轻后采用左手对患者骨折处的上端进行扶持, 右手对下端患肢采取握持的手法, 进行首发的骨折复位治疗, 然后进行X线扫描, 当复位效果达到满意效果后, 对患肢的俩端进行小夹板固定, 如果骨折属于伸直型骨折, 这时我们应在骨折处加放垫片, 然后采用小夹板进行固定, 此时要注意的是小夹板上端至少达到前臂上处, 处于桡背的侧夹板下端必须达到限制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的作用。对于对照组患者, 我们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 从而突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手段区别, 对于小夹板在中医骨伤科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作为此次研究的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把患者的治疗划分为优级、良级、三级评定三个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 结果

经过我院治疗后观察发现, 治疗组患者治愈后有85.6%达到优良, 对照组的患者治愈后仅有47.8%达到优良;治疗组达到一级评分的人数为13例, 对照组仅有7例, 从治疗结果中, 我们可以证明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具有显著疗效, 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作用。

3 讨论

具有简洁、便利、廉价等特点的小夹板处于中医范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西医俩学派在骨折固定理论研究的观点逐步靠拢, 对于小夹板“动静结合、弹性固定”的理念逐渐被广大从医人员所接受。随着现在患者对治疗舒适度和治疗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 西医范畴的外科手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处于相对滞后发展地位的小夹板治疗手段在骨伤领域不断失去原有的领先地位。在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 小夹板治疗手段应进一步发展、创新。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小夹板治疗手段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的问题。科学化、规范化的小夹板治疗手段在对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这个极为明显的效果, 和常规的西医治疗相比, 其对于人体的创伤将会更小, 从整体上来看, 其对于患者的恢复更加有利, 因此相关医疗结构必须加强对其的应用[4]。

现阶段, 临床上常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尺桡骨骨折患者, 其中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治疗, 可以避免患者出现骨折愈合畸形的现象[5]。在预防因骨折出现的骨折处移位现象, 小夹板固定术又有难以取代的地位。但相对而言其也存在缺点, 应用小夹板固定术时, 患者经常会引发感染症状。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发生骨折后期并发症的概率十分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既往研究表明, 小儿骨折患者受到年龄的限制, 对临床症状存在主诉不清的现象。因此, 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能够避免患者出现患者肿胀的症状, 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摘要:目的 通过对小夹板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进行阐述, 讨论讨论小夹板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 为小夹板的应用推广做好研究与阐释。方法 自2013年4月始至2014年7月, 我院共诊治80例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患者, 我院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分选的方法, 患者被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治疗, 对照组则单纯予以常规治疗, 最后,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治疗后观察发现, 治疗组患者治愈后有85.6%达到优良, 对照组的患者治愈后仅有47.8%达到优良;治疗组达到一级评分的人数为13例, 对照组仅有7例, 从治疗结果中, 我们可以证明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具有显著疗效, 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作用。结论 在就医的过程中,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患者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较多, 不容易较快康复。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 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稳定病情, 减少骨折带来的伤痛, 从而使病情较快得到缓解恢复, 这种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可作深入研究, 用来健全现有治疗体系。

关键词: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效,骨折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755-761.

[2]李乐之, 路潜, 张彭玉, 等.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59-680.

[3]陈春燕, 张春莉.健康教育对提高骨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5) :86-87.

[4]夏志坚.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6 (2) :183-184.

上一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下一篇:幼儿手工制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