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2024-09-18

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精选7篇)

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1

社会生产力越发达, 各种创伤事故的发生率越高, 由于死伤者多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 因而给社会与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1]。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 骨伤患者健康教育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骨伤患者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 通过教育活动使患者提高康复保健意识, 掌握自护和自助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2]。我们通过对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关系到患者怎样保护自己的肢体, 保证其功能和外观, 而且健康指导本身也属于治疗的范围。在临床治疗骨折时, 将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步骤有机结合在一起, 整复中有固定, 固定后就开始活动, 动静结合。另外, 还必须学习其他相关学科, 如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缺陷心理学、美学等。总之, 以解决患者的问题为目的,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对健康的需求。

2 健康教育的方法[3]

2.1 语言介绍

通过语言沟通, 对患者详细讲述骨折后肿胀疼痛的规律性、早期功能锻炼的好处、如何达到动静结合, 重点讲述活动的重要性。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 对患者详细讲述复查时间和注意事项。介绍骨折愈合的进度和去除内外固定的指征, 防止擅自去掉外固定, 并针对患者的思想状况,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

2.2 示范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示范操作性内容, 手把手地指导患者, 并通过自身关节活动情况使患者更直观地获得功能锻炼的知识。

2.3 书面形式教育

向患者针对性地发放健康教育的小册子, 并给予讲解。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 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 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 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 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4]。

3.1 心理健康教育

骨科创伤多为突发事件而致, 患者无任何思想准备, 受伤后伴随剧烈疼痛及对自身伤情的不了解, 对周围环境的陌生, 往往出现恐惧、焦虑、忧郁、悲观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损伤严重者, 常需紧急手术治疗, 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预后不清楚, 会出现不配合等情况, 此时, 应根据患者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健康教育。需紧急手术治疗者, 在做各种术前准备的同时,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科室的技术力量配备、各项术前准备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简单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用良好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精湛的技术, 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各项治疗[5]。

3.2 术前健康指导

骨伤是一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 而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骨折又各有其特点, 骨折康复的健康教育亦应针对不同骨折的不同时段进行。如术前准备的指导, 床上排便、有效咳嗽等练习, 术后卧位饮食、功能锻炼等的指导, 因此, 针对每位患者实施标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3 住院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3.3.1 密切观察骨伤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一些患者不懂得末梢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小腿骨折、前臂骨折中,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剧痛、高度肿胀、末梢皮肤温度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肢端颜色苍白或紫绀、手摸或针刺肢端患者感觉明显迟钝或毫无感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不能活动等现象时, 应立即让患者松开外固定物, 必要时切开减压, 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

3.3.2 指导和监督患者功能锻炼

(1) 应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 调动其积极性; (2) 既要鼓励患者积极活动, 又要循序渐进; (3) 应严格控制不利骨折愈合的活动; (4) 禁止强力的被动活动; (5) 将功能锻炼纳入康复计划, 按计划执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锻炼计划, 早期 (骨折2周以内) , 主要是肌肉自主收缩和放松, 肌肉等长收缩, 促进深部静脉回流、肿胀消退, 每天数次, 每次5 min~20 min, 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 身体其他部位应进行正常活动。中期 (骨折后3周~6周) , 该期骨痂逐步生长和成熟, 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关节活动, 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 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活动, 教会患者肢体不负重的锻炼, 如坐在床沿双腿下垂、患肢不负重站立等。晚期, 骨骺愈合牢固, 可去除外固定, 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 至完全功能恢复。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 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 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可以坚持锻炼, 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 则应减少活动, 抬高患肢, 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中心, 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 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6]。

3.3.3 做好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在疾病基本痊愈或平稳后, 部分患者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或有些患者不能承受住院费用等原因而中途停止治疗要求出院。而出院后的治疗、护理、休养、锻炼等, 对疾病最终痊愈、功能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应十分重视出院指导工作。让患者认识到, 出院后的护理与康复锻炼依然很重要, 丝毫不能大意与松懈。要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 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 就必须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告知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定期复查, 如有不适, 随时来院就诊。胸腰椎骨折患者, 给予腰围固定, 下肢骨折患者配备拐杖, 指导患者患肢不负重活动;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 出院带药应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切口未拆线者, 告知换药拆线时间。必要时上门指导, 方便患者。

4 讨论

骨伤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 因而建立从入院前预防、急救开始至院后康复随访的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 是临床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标准健康教育是促进骨伤患者康复的重要策略, 不论对近期或远期都有较好的效果[7]。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 促进骨伤患者康复。方法采用介绍、示范、书面等各种形式, 对骨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结论通过对患者从入院前预防、急救开始至院后康复随访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康复有全面的认识, 最终达到康复。

关键词:骨伤,健康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中医, 2003, 16 (2) :40~41

[2]赵巧敏.骨伤患者康复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5, 4 (5) :83~84

[3]汪美瑛.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13) :1806

[4]杨维敏.健康教育对骨伤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 (11) :1440

[5]沈卓琴, 管福平, 奚惠蔚.健康教育对565例外伤性骨伤患者的依从性影响[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5, 2 (11) :121

[6]赵爱琴.骨伤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分析[J].中医正骨, 2003, 15 (11) :62

[7]赛小珍, 刘勤朴, 柳晓静.对骨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3) :276

骨伤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 篇2

1 骨伤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1.1 焦虑恐惧心理

骨伤科患者往往怕手术而慕名来中医骨伤科医院就诊, 想采用中药、闭合复位等保守治疗方法, 有的患者一旦仍需手术治疗时, 往往缺乏心理准备, 一时不易调整心态, 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1.2 悲观失望心理

如截肢患者考虑到截肢后自己变成残疾, 生活不能自理, 会长期连累家人, 以致情绪低落, 非常痛苦, 对生活失去信心。术后身体反应及心理反应十分明显, 常常表现为心理退化, 导致术后疼痛加剧, 情绪不安, 悲观失望[1]。

1.3 疑虑不安心理

有的患者虽然勉强接受了手术治疗, 但内心对手术怀有不同程度的疑虑, 对术后伤肢局部肿胀、疼痛、渗血等症状及术后仍要持续骨牵引、皮牵引或骨外固定等, 思想准备不够, 忧心忡忡, 不敢动, 怕刀口裂开, 怕骨折愈合不良。对早期正确功能锻炼, 怕引起伤口痛, 内固定物断裂 [2] 。

2 掌握心理特征, 做好分期护理

2.1 确立新的护理理念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被护理人员接受。新的护理理念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患者的价值、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要求护士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3]。

2.2 骨伤早期患者心理反应与护理 患者感受最深, 最痛苦的疼痛, 不轻易让人触摸伤处, 患者对突如其来的伤痛难以忍受, 可表现出过度紧张, 焦虑, 痛苦, 恐惧急切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此时, 应以热情、诚恳、耐心、细致的态度去安慰和鼓励患者, 认真倾听患者诉说, 并与家属紧密配合, 通过暗示和分散精力的方法减轻疼痛带来的身心痛苦, 使其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 同时做好保护性护理, 对于同一次车祸或其他事故中有人死亡或严重损伤的消息严禁传递, 避免增加患者精神上的刺激。

2.2 骨伤中期 (牵引或手术) 患者心理与护理 大多数患者由于尝试了创伤的疼痛, 特别怕再受疼痛之苦, 对于手术治疗产生种种焦虑, 担心与恐惧, 手术是否疼痛、有无后遗症, 预后怎样, 患者会问“我会感到刀割皮肤吗?”“要是手术做到一半麻醉药消失作用怎么办, 要求手术多打麻醉药等, 此时, 要耐心对患者讲明手术目的, 一般进程, 麻醉后的肌皮感觉, 同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麻醉和手术, 还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以激发患者的信心, 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

2.3 骨伤后期 (康复期) 患者心理反应与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顺利度过了急性期后便进入康复期, 此阶段患者心理反应与伤残程度有关, 伤残程度越重, 病后适应越困难, 产生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截瘫和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由于社会适应及工作能力恢复的困难, 患者的心理反应最严重, 常表现出不耐烦、急噪、悲观等, 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观察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 性格急噪者求愈心切, 操之过急, 过度进行活动和功能锻炼, 自行增加练功次数, 延长时间, 加强运动幅度,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甚至挫伤信心。依赖性格者, 一切靠他人帮助和指导。

2.4 社会及家庭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与护理 骨伤患者多见于工伤、交通事故常涉及经济纠纷, 因此可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 即所谓“赔偿性心理”, 患者常表现症状迟迟不消或与客观检查及外伤程度不相符, 同时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属对疾病的态度, 经济来源有无保障等均对患者的心理有直接影响。

3 心理护理

3.1 恐惧心理护理

一般外伤患者大多数是因各种突发原因所致, 且多有伤口和出血。因心理准备不足往往出现恐惧心理, 主要表现为惊恐面容、出汗、手脚发抖、呼吸和脉搏加快、面色苍白, 甚至晕厥。护士应镇静, 以轻柔稳准的操作、有效的麻醉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换药时应嘱患者不要直视伤口, 与患者亲切交谈, 尤其对学龄前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患者, 要仔细观察表情、面色、脉搏等, 操作更应注意轻柔, 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3.2 焦虑心理护理

患者主要是对受伤部位功能及自我形象的焦虑, 护士在换药过程中应及时向患者说明伤口情况、注意事项及预后,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创伤造成自我形象损害而焦虑者, 在换药时要安慰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由于经济负担而焦虑者, 应向患者解释要按时换药, 否则若伤口恶化、延迟愈合, 反而加重经济负担。

3.3 悲观心理护理

对部分顽固性伤口且换药时间较长的患者, 出现悲观失望情绪, 对换药失去信心, 护士应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要关心体贴患者,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 促使伤口早日愈合。

参考文献

[1]孙兰娥.中医骨伤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 1999, 15 (6) :28.

[2]孙兰娥.中医骨伤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 1999, 6 (15) :26.

探析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疗效 篇3

施针前首先在患者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寻找疼痛范围。然后选用严格消毒灭菌的针灸专业医疗专用针具。痛位常伴有条索样、圆形或片状弥漫性肿胀。在肿痛范围进行常规无菌消毒, 无菌操作。在肿胀范围之内刺入2~5针, 如果肿痛面积较大可多刺10针左右, 选用粗针如26号或28号效果更佳。病变在肌肉、韧带应刺中肌肉韧带;病变在神经者应刺中神经干;病变在关节部位可根据疼痛范围刺至关节间隙、滑囊、关节附近肌腱附着点;病变在肌腱、腱鞘者应刺中肌腱、腱鞘。针刺一般用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度强刺激, 均为泻法;儿童患者针刺可不留针或以指代针;病久气虚、年老体弱者则选用提插捻转, 轻度弱刺激或局部加施温灸, 均为平补平泻或补法, 留针20~30min左右。

下面从颈椎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痹症与伤筋三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疾病以及其达到的效果。

1 颈椎病

颈椎病以颈椎的病变为其根本, 所以针灸不论治疗哪种类型的颈椎病, 都必须以颈椎部的夹脊穴为主, 然后根据不同的症候类型加以取穴。然后根据不同的症候类型加以取穴。颈部劳损, 肝肾亏虚, 筋脉失养是颈椎病的病理基础。如果风寒湿邪外侵, 痰湿内生等闭塞经脉或损及气血, 筋脉失养, 导致疼痛、麻木诸症发生。针刺颈夹脊穴、肩髑、风池、肩井、外关、合谷及刺络拔罐法, 能补益精髓、疏通清窍、通筋活络、化瘀止痛。针刺大椎能振奋人体阳气, 增强机体抗御风寒湿邪的能力。经过推拿可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选择颈夹脊外, 累及肩部的, 可加刺肩部的肩井, 肩胛部的天宗、压痛点及肩关节部的有关穴位。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行性疾患。颈椎病的多发人群与长期从事屈颈动作的工作有关。因此, 为了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或复发, 屈颈伏案不宜过久, 晚上卧床不要睡高枕。颈椎病患者应多进行颈部功能锻炼, 尤其是与屈颈反向的伸颈动作的锻炼。

2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属于"伤筋"的范畴, 表现为经脉受损, 气机不畅, 血运受阻, 离经之血溢于皮下则肿胀, 气滞血瘀则疼痛。将针快速刺入皮下, 刺入2~4cm, 大幅度提插, 提插时针尖方向要有小角度改变, 直至患者有强烈酸胀感或触电感并向肢体远端放射时, 迅速出针。主要是足太阳经脉的损伤,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 取后顶、天柱及腰部夹脊、腰眼、秩边, 以通经止痛。在最痛的部位、最痛的时间、最痛的体位做最痛的针法可达到缓解痉挛、止痛的目的。针刺后机体可应激性产生大量消炎物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另外, 针刺在神经干上改变了植物神经兴奋状态, 使交感神经兴奋, 机体进入应激态甚至应急态, 从总体上提供了镇痛、消炎的物质基础。

3 痹症与伤筋

局部针刺疗法是在中医古籍《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偶刺、恢刺、报刺、扬刺、齐刺、合谷刺、傍针刺、输刺等针刺法基础上结合古代医家、病例、医案及临床经验总结, 结合体会局部针刺多针疗法适用于骨伤科的痹症与伤筋的治疗, 这种针刺方法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 并有明显的止痛消肿作用。此针刺方法体现了中医理论"以痛为输"局部取穴的原则。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或有全身症状及合并症, 最好配合辨证取穴或者是远经取穴的方法, 尤其是对病久气阴两亏老年患者同进加施温灸疗法, 效果更加明显。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总之, 针灸治疗的作用其一是疏通经络疏通, 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 气血运行正常。其二是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 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其三是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参考文献

[1]廖远碧.中医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5) .

[2]孙春红, 刘春华.针灸足三里内关穴治疗骨伤科病人脏腑并发症300例[J].陕西中医, 2006, (8) .

[3]"一点二放三贴敷"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C].全国第六次骨病学术会议暨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评选活动论文集, 2005.

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4

(1) 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以争取病人对手术麻醉的配合。如麻醉前做好药品如普鲁卡因的过敏试验, 以便提醒手术医生采用合适的麻醉药品, 防止麻醉意外的发生。

(2) 要认真做好麻醉部位的皮肤清洁工作。患者最好在手术前一天洗澡, 清除皮肤污渍, 截瘫或者其他不能洗澡的患者, 最好在注射局部用软皂清洗皮肤。有腋毛的应刮除, 以免妨碍操作或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3) 做椎管内麻醉或全麻的病人, 术前应绝对禁止饮食, 以防合并症发生。

(4) 麻醉手术后病人返回病房, 应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局部阻滞麻醉的病人, 一般无需特殊护理, 因患者多处于清醒状态, 平卧3~4h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5) 全身麻醉的患者则应有专人护理, 直至病人清醒能准确回答问题为止。在病人未清醒时要注意观察其瞳孔、脉搏等。麻醉后刚回病房时病人要去枕平卧, 头向一侧偏, 如有呕吐要及时排除, 防止呕吐物被吸入呼吸道。病人清醒前一般有躁动反应, 此时应注意防止病人坠床, 或拔去输液管、引流管及敷料等。

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5

1 不安全因素

1.1 机体功能降低或护理不妥致患者被烫伤

老年骨伤患者被烫伤危险因素包括: (1) 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 骨科老年患者长期不能活动并常伴有多种并发疾病, 造成机体运动功能降低, 手脚灵敏度下降。 (2) 保暖用具使用不当, 由于陪护人员缺乏烫伤相关知识, 如将热水袋直接放在患者身体上、常时间置于同一部位, 水温过高等, 更增加了烫伤的发生率。另外, 即使热水袋水温不高, 如长时间放置同一部位, 热力慢慢渗进软组织也会引起低温烫伤。

1.2 各种因素致患者跌倒造成二次伤害

老年骨伤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包括: (1) 骨功能未全面恢复和平衡失调。如老年骨伤患者起床时因体位改变过快, 下床站立不能保持平衡而跌倒。 (2) 并发疾病因素。老年骨伤患者多伴有并发疾病, 如心血管病类导致血压升高发生头晕。 (3) 药物因素。如降压扩血管药物不按规定时间规定剂量服用, 发生地血压而跌倒等。 (4) 感觉功能因素。“伤筋动骨100 d”, 骨伤患者住院卧床时间较长, 机体感觉功能衰退, 感知能力下降, 对空间距离估计出现偏差。 (5) 环境因素。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老年人离开久居的家庭环境,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

1.3 陪护因素

老年骨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陪护者大部分是依靠非亲属的普通陪护, 家属和陪护有事缺乏耐心或缺乏照顾患者的科学方法, 如给长期卧床老年人喂水、喂药、喂饭时方法不当, 会造成患者误吸, 发生危险。

1.4 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造成意外

部分老年骨伤患者因不习惯吸氧, 自行取下吸引管导致氧疗中断, 引起缺氧, 呼吸困难加重。自行调节静脉输入药物滴速, 出现胸闷、心慌症状。某些重要药物, 有医嘱单属于自备药, 患者忘记服用, 如降血糖、降血压药物。

1.5 健康教育不到位

入院时医嘱交代不妥, 如患者便秘时用力排便, 容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脑卒中等, 造成意外伤害;有的护理过程中给药时间不合理, 患者服药时间混乱造成危害;有的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跟不上, 造成营养不够或身体功能下降, 降低患者抵抗力。

2 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护理理论知识不扎实, 技术操作不熟练, 对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不足

护理老年骨伤患者时操作技术不过硬, 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的能力有限, 特别是在处理有严重创伤的患者时, 患者常因伤情严重、复杂, 病情变化迅速, 护士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但多数护士缺乏护理诊断思维, 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 不能及时发现老年骨伤患者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缺乏预见性, 无个体针多性。

2.2 责任心不强, 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护理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各种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 甚至输液时未做到“三查八对”而使患者用错药。特别是危重、大手术的老年骨伤患者交接班时未到床旁, 未按规定巡视病房, 致使老年骨伤骨伤患者出现险情未及时发现。

2.3 老年骨伤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骨伤患者多并发多种疾病, 机体抵抗应急能力下降, 病情变化快, 但反应征兆多不明显;老年骨伤患者多是在不慎跌倒时导致骨折, 多数患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病, 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加之骨伤及骨伤固定导致活动不便, 更易出现不安全问题。

2.4 病情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病区环境内障碍物过多, 物品不定位放置, 过强的光线, 地面不平坦或潮湿滑溜, 洗漱间和走廊无防滑措施, 老年骨伤患者肢体骨折往往行动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 地面湿滑或绕行障碍物时易发生摔伤造成再次骨伤, 病床为加护床栏而易发生坠床。

3 护理安全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慎独精神, 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 在各种护理工作中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 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切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规程;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 有针对性地讨论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提出防范措施, 做到警钟长鸣。

3.2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病区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有护士长担任组长, 组员由病区责任护士和1名病区骨干护士担任。其职责组员包括定期指导、检查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情况;整理、分析、总结老年骨伤患者差错、事故相关资料;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及预防差错、事故教育;持续改进病区老年骨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定期召开病区老年骨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分析会, 及时通报期内护理安全质量情况及整改意见。健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 实现自我、护理组、领导小组三级护理安全网络管理, 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差错导致事故的发生、

3.3 加强护理专业理论的培训

良好的护理理论知识是完成临床护理任务的基础,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包括护理常规、各种安全管理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病区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计划, 老年骨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护理不安全因素识别等。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 防止护理缺陷致使差错发生, 护士必须掌握治疗用药方法、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辩证应用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3.4 重视老年骨伤患者入院的安全宣教

老年骨伤患者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病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通过对患者入院安全宣教, 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认识到自身及病区潜在的安全危险因素, 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 使其能够配合, 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预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以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为主导思想。护士通过观察分析骨伤患者心理变化,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不同的心理状态对骨伤诊疗、术后康复的影响, 使患者有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

3.5 病情环境安全措施

尽量将老年骨伤患者安排接近护士站的病室, 创造无障碍安全病室环境, 室内光线分散柔和, 病床架护床栏, 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 如热水瓶、锐器等, 以防坠床、烫伤或其他意外伤害。浴室内放防滑垫, 走廊、马桶边装扶手, 地面保持干燥、清洁。协助老年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心情舒畅, 病室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以免诱发各种并发疾病。保持病床平整、干燥、无渣屑, 指导正确翻身、使用便器, 加强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将便器置于床旁, 用物摆放于易取放处, 避免下床。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的健康意识、法律知识不断增强, 优质服务、优质技术、优质管理已经成为患者医院就诊的重要条件。老年人是特殊人群, 老年骨伤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重视入院宣教, 强调专科护理知识培训, 突出专科护理思维培养等, 使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有计划, 有预见性的开展, 引导老年骨伤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为老年骨伤患者提供各种安全护理, 使其安全度过住院期。保证患者安全, 缩短住院日, 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 :533.

[2]张建华, 杨晓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6) :1672.

[3]张素梅.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基础医院论坛, 2009, 13 (12) :1086-1087.

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伤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2~61 (42.3±3.7) 岁;按骨折部位分类:上肢骨折12例, 肋骨骨折3例, 胸椎骨折4例, 腰椎骨折8例, 下肢骨折13例;按肿胀度分类:Ⅰ类肿胀18例, Ⅱ类肿胀14例, Ⅲ类肿胀8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19~64 (41.2±5.3) 岁;按骨折部位分类:上肢骨折11例, 肋骨骨折4例, 胸椎骨折3例, 腰椎骨折7例, 下肢骨折15例;按肿胀度分类:Ⅰ类肿胀19例, Ⅱ类肿胀14例, Ⅲ类肿胀7例。所有患者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及慢性病 (如心血管、肝、肾、脑等疾病) 。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排除对试验药物有禁忌症者[2], 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自拟协定中药方如下: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当归尾15g、生地黄15g、田七10g (先煎) 、木香10g (后下) 、丹参30g、党参30g、黄芪30g、泽泻15g、云苓皮15g、薏苡仁30g、土鳖虫10g、醋延胡索15g, 上肢骨折加桂枝15g、老桑枝30g, 腰椎及下肢骨折加牛膝15g、独活15g, 肋骨、胸椎骨折加柴胡12g、枳壳15g、桔梗15g, 日1剂, 煎服, 分两次口服。以1w为1疗程。

1.2.2 对照组

予20%甘露醇溶液250ml静脉滴注, 1次/d。以1w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定如下: (1) 显著改善:治疗后肿胀度低于0.2cm, 消肿时间不超过3d; (2) 改善:治疗后肿胀度在0.4~0.6cm, 消肿时间在3~7d; (3) 改善欠佳:治疗后肿胀度超过0.9cm, 消肿时间超过观察期。

1.4 观察指标

以总改善率为指标, 对比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中总改善率87.5%;对照组中总改善率72.5%。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3 讨论

骨伤后期肿胀是临床骨伤科常见病症之一, 多因夹板、石膏外固定日久, 有效锻炼缺乏, 且病久体虚, 经络不通, 气虚血瘀, 虚实夹杂[4,5]。临床可分Ⅰ类肿胀 (皮纹存在) 、Ⅱ类肿胀 (皮纹消失、皮肤紧张、无张力性水泡) 、Ⅲ类肿胀 (皮纹消失、皮肤紧张、肤温高、张力性水泡) 。治疗不当影响局部循环, 组织修复延缓, 可致病情加重, 增加痛苦, 因此有效治疗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中医或西医治疗, 其中西医常用甘露醇, 疗效可, 但副作用较大, 耐受性差。中医则辩证施治, 以活血散瘀、补气利水、舒经通络为法, 予中药方煎服, 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田七、丹参等药物可活血散瘀, 党参、黄芪、木香、泽泻、云苓皮、薏苡仁等药物可补气利水、理气消肿, 土鳖虫、醋延胡索等药物可通络止痛, 此外根据不同部位加减引经药物, 上肢骨折可加桂枝、老桑枝, 腰椎及下肢骨折可加牛膝、独活, 肋骨、胸椎骨折可加柴胡、枳壳、桔梗, 疗效好[6,7]。本文选取我科诊治的骨伤后期肿胀患者80例, 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试验组予行我科自拟协定中药方治疗, 对照组予行甘露醇治疗, 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对于骨伤后期肿胀患者, 行中药方治疗, 效果显著, 值得推行。

摘要: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8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行我科自拟协定中药方治疗, 对照组予行甘露醇治疗, 观察1w,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中显著改善12例, 改善23例, 改善欠佳5例, 总改善率87.5%;对照组中显著改善9例, 改善20例, 改善欠佳11例, 总改善率72.5%。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于骨伤后期肿胀患者, 行中药方治疗, 效果显著, 值得推行。

关键词:中药方,骨伤后期,肿胀,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胡向阳.骨伤后期消肿方治疗骨折后期肿胀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20) :46-47.

[2]孙振军.骨伤后期消肿方治疗骨折后期肿胀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5 (01) :103.

[3]费宝国.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102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7) :843.

[4]田成义.中医对骨折后期肿胀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10) :544.

[5]吴贞谦.中医治疗3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3) :625-626.

[6]唐宝平.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36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2) :1499-1500.

骨伤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组骨伤科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共136 例, 其中男109 例, 女27 例, 年龄6~90 岁, 平均47.6±2.35 岁, 住院至死亡时间12h~61d, 骨伤住院原因:高空坠落30 例, 重物挤压损伤9 例, 交通事故意外伤72 例, 殴打骨折伤5 例, 扭跌伤15 例, 其它损伤5 例。

1.2 死亡原因

(1) 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22 例, 脑干损伤13 例, 脑挫裂伤6 例, 脑疝2 例, 颅脑损伤占死亡总数的31.62%。 (2) 肺栓塞综合征。下肢骨折脱位截瘫31 例, 脊柱骨折4 例, 骨盆骨折2 例, 肺栓塞综合征患者共37 例, 占死亡总数的27.21%。 (3) 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发性骨折7 例, 内脏损伤性骨折6 例, 颅脑损伤合并内脏损伤5 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死亡总数的18.38%。 (4) 脊柱骨折脱位截瘫。呼吸肌麻痹、中枢性抑制17 例, 下颈椎骨折13 例, 上颈椎骨折脱位9 例, 肺部感染3 例, 褥疮、尿毒症2 例, 脊柱骨折截瘫占死亡总数的16.18%。 (5) 创伤后肾功能衰竭。内脏损伤并骨折截瘫者2 例, 多发性骨折并肾功能损伤1 例, 创伤后肾功能衰竭占死亡总数的2.21%。 (6) 患者自身疾病。肝癌转移至股骨转子间病理性骨折1 例, 股骨干骨折原有糖尿病1 例, 股骨胫骨折并急性心肌梗塞1 例, 股骨骨肉瘤晚期病理性骨折1 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牵引期间突发脑干出血1 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 例。患者自身疾病占死亡总数的4.41%。

2 讨论

脑栓塞患者因急性颅脑内血肿或损伤严重而致死具有较大不可预见性与较多并发病症, 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也比较复杂, 因此,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及时做出正确临床诊断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以下为引起骨伤科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1) 创伤性颅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 jury TBI) 。开放性颅脑损伤致死率呈不断升高趋势, 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颅脑内血肿的原发性脑损伤有急性脑肿胀、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等病症, 创伤性颅脑损伤可导致患者颅脑内压急剧增高, 造成神经功能减退与脑疝等病症, 通常死亡时间限在72h以内。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中, 硬脑膜下出血与颅内血肿可及时通知手术治疗减缓伤痛病征, 而诸如广泛性脑挫裂伤、颅脑损伤严重以及脑疝患者则可实施非手术治疗。 (2) 肺栓塞综合征 (Pulmonary embolism PE)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在临床诊治中易与心肌梗塞混治, 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被认为是导致肺栓塞综合征的关键病因, 由于患者不易脱落的静脉血栓与骨折引起的血流突变有重大关系, 故因患者活动不当、用力排便、术后松气囊止血带等行为都易导致猝死。因此, 医护人员应积极使用抗凝疗药并配合D二聚体、血气分析、行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治, 对年龄大患者与全身麻醉时间长的患者应强化抗凝治疗, 按照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后行静脉切开取栓并置管溶栓顺序来进行。 (3) 创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 。患者本身的凝血、代谢调节等病理机制都会导致MSOF进一步恶化, 患者的肺功能与肝功能首先衰竭, 可通过积极控制患者营养、强化抢救措施来提高痊愈机会, 减少患者术后严重恶化感染率。 (4) 脊柱骨折脱位并截瘫。上颈椎骨折脱位与下颈椎骨折脱位是骨折截瘫致死的两大主要原因, 上颈椎骨折因患者高位颈椎骨髓损伤易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不全而致死, 由于交感神经大量分泌物的潴留易进一步引发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需配合颅骨牵引措施对呼吸困难的高位颈椎截瘫患者进行电吸引器治疗, 及时预防中枢性高热, 以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5) 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ARF的病理机制与液体复苏、维持氧供有关, 需加强低血压状态与手术方式、有无脓毒症等药物因素观察, 并对影响ARF预后的休克、呼吸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病症进行分析, 预防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

摘要:目的:脑梗塞并跌倒性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较低, 相关临床报道也比较少, 但其死亡原因中的颅脑损伤、肺栓塞综合征、多发性器官衰竭症、脊柱骨折截瘫、伤后肾功能衰竭等相关因素具有极大潜在危险性, 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探讨与分析136例脑梗塞并跌倒性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急性期入院死亡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79625例脑梗塞并跌倒性颅脑损伤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3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所有跌倒性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因素观察中, 颅脑损伤所占比例最高为31.62%, 肺栓塞综合征占27.21%。结论:需密切关注骨伤科患者住院期间各种病症机制与病因病理的变化, 预防恶性感染与引发的脑功能障碍, 强化各项综合诊断、治疗措施, 以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

关键词:跌倒性颅脑损伤患者,肺栓塞,死亡

参考文献

[1]Wood MK, Spin SG.Pulmonary embolism: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J].Hospital Medicine, 2000.

[2]漆建, 唐文国, 余定庸.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附176例报告) [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06) .

[3]郭丹杰, 胡大一.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01) .

[4]张文贤, 张训, 侯凡凡, 等.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07) .

[5]江基尧, 林兆奋.颅脑伤死亡患者282例原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 (03) .

上一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下一篇:生态财富中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