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

2024-10-01

公司注销(精选10篇)

公司注销 篇1

一般说来, 公司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种登记形式。其中, 公司注销登记制度是终止公司法人资格的制度, 是公司退出市场的一种法律形式, 它是公司登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往往对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比较重视, 却常常忽视注销登记, 这是公司登记制度上的虎头蛇尾的现象。笔者拟通过反思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及其实际运行效果,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找出该项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公司注销登记概述

公司注销登记制度是指已经存在的公司基于特定的事由而退出市场并终止其存在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定步骤的总和。公司注销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不仅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 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降低市场交易风险、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 同时还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 市场诚信机制尚未完善的今天, 重提公司注销登记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 我国公司注销登记应当提交的材料:1.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公司加盖公章) ,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公司加盖公章) 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本人签字) , 应标明具体委托事项、被委托人的权限、委托期限。3.清算组成员《备案确认通知书》。4.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发起人加盖公章或者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确认。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部门的文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法人股东加盖公章) 。以上材料内容应当包括:公司注销决定、注销原因。法院的裁定解散、破产的, 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 应当分别提交法院的裁定文件或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决定。因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司登记机关依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 提交公司登记机关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决定。5.经确认的清算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发起人加盖公章或者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确认。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部门的文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法人股东加盖公章) 。6.刊登注销公告的报纸报样。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国有独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 还应当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决定, 其中, 国务院确定的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 还应当提交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有分公司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 还应当提交分公司的注销登记证明。8.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二、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我国的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开始于改革开放后, 公司注销登记存在诸多问题。

(一) 公司法定代表人注销登记的法律意识淡薄

在我国工商登记的实际中, 公司不主动办理注销登记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认为终止经营活动是公司自身的事情, 没有必要申请注销登记。另外, 注销登记手续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有的公司不愿意办理注销登记。某些公司为了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也往往故意不办理注销登记。有的公司存在侥幸心理, 反正公司都没有办法再生存下去了, 我不登记你也对我没什么办法。因此, 公司退出市场, 却不主动办理注销登记, 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这样的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也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公司的市场退出行为监管不力

目前工商行政执法缺乏先进的手段, 对某些公司违法的信息、公司中个人的行为限制信息无法及时了解, 直接影响到对市场退出行为的监管, 从而无法有力监督公司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同时, 个别公司在设立登记时就提供虚假住所和虚假资格证明文件, 致使工商行政执法机关在公司停止经营后, 无法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出资人。某些工商执法人员对吊销和注销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已经吊销营业执照就不必办理注销登记了。但在法律上, 吊销和注销并非并列关系。吊销营业执照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 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 清算结束并办理注销登记后, 企业才算真正退出市场。

(三) 注销登记制度相关立法不完善

注销登记制度的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缺陷。如前所述, 清算是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是办理注销登记之前的一个重要的必经程序。但是目前法律对清算的规定过于模糊, 此外, 现有法规对注销登记的规定相互间不协调, 同时, 对不申请办理注销登记者的处罚力度也不够, 缺乏注销登记的义务人责任追究制度。

三、完善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公司登记制度在公司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 随着国际公司活动的日益频繁, 市场经济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立法, 而中国公司登记立法存在诸多抵触和空白, 公司登记法律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一) 立法上严格规定清算是公司注销登记的必备程序

立法机关在指导思想上充分重视注销登记对保护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具体规定清算活动的适用范围、清算组织的形式、清算的期限、内容以及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

(二) 强化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

政府应充分发挥登记注册部门和基层工商所的作用, 通过强化市场巡查、坚持实地年检和新办公司回访等工作和制度, 及时掌握公司状况, 督促濒临解散的公司办理注销手续;应加大执法力度, 对逃避债务、转移资产、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 要注重调查取证, 从重处罚;继续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 以避免因准入登记时就提供虚假材料而造成的先天不足, 为后续的注销登记工作创造条件;实行注销登记“零收费”制度, 增强公司主动申请注销的积极性;将完善经济户口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市场主体准入、交易、竞争、退出的信息, 解决信息不畅、沟通不够的问题。

(三) 实行公司注销强制登记制度

针对一些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在办理公司注销登记时缺乏主动性的现状, 可以考虑实行强制注销制度。根据公司在市场中的实际运行情况, 制定具体的注销条件和程序, 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业或自行终止经营、连续三年不参加年检的公司, 进行强制注销, 宣告终止。对于已经强制注销的公司, 通过建立专门的公司登记网站, 向社会公众公布注销情况, 注销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号、注销原因、负责清理债务的单位。这样, 社会公众就可以根据需要上网查询被注销的公司。这种公示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 以避免不了解交易相对人的公司注销登记信息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害。

摘要:公司注销登记制度是指已经存在的公司基于特定的事由而退出市场并终止其存在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定步骤的总和。它是公司登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国公司注销登记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公司法定代表人注销登记的法律意识淡薄;政府管理部门对公司的市场退出行为监管不力;注销登记制度相关立法不完善等。因此, 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迫切需要完善:立法上严格规定清算是公司注销登记的必备程序;强化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司登记公示制度, 努力推进公告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公司注销登记,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学鹿.商法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63.

[2].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373-376.

公司注销 篇2

1、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2、公司章程规定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3、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

4、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

公司申请注销登记,应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3)法院破产裁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文件或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

(4)股东会或者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5)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证明;

(6)银行出具的帐户注销证明;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注销程序

1、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领取);

2、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领取);

3、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定公司注销的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盖章(单位股东)或签字(自然人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董事签字。

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出资人决定注销的文件。

法院宣告公司破产或行政机关依法责令公司关闭的提交法院的裁定文件或行政机关的决定。

4、公司清算组织成立文件: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关于组织公司清算组织的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盖章(单位股东)或签字(自然人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董事签字。

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出资人关于组织公司清算组织的文件;

法院宣告公司破产或行政机关依法责令公司关闭的,提交法院或者行政机关关于组织公司清算组织的文件;

5、经确认的清算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会关于确认公司清算报告的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盖章(单位股东)或签字(自然人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董事签字。

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出资人关于确认公司清算报告的文件。

法院宣告公司破产或行政机关依法责令公司关闭的提交法院或者行政机关确认公司清算报告的文件;

6、开户银行的销户证明;

7、税务机关关于办理税务登记注销的受理证明;

8、《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9、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三次清算公告。

公司注销启事格式

注销公告

xxxxxxxx有限公司(注册号:110xxxxxxxx)经股东会决议现拟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清算组成员为:××××××××××××……,×××为清算组组长,请债权人于见报之日起45日内向本公司清算组申请债权债务。特此公告

登报要求

要求:当地省市级公开发行报刊 例如:北京晨报 北京晚报 北京青年报 北京日报….注:公司注销登报公告办理电话:010-52677228***

以上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一般均应提交原件;

我为何注销“脸书” 篇3

美国的脸书、推特,中国的微博、微信……各类社交媒体层出不穷。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它们也从原本与亲朋好友沟通的工具变成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亲友相聚时最主要的事已不再是闲谈交流,而是以“保存美好回忆”之美名,低头沉迷于拍照、上传和分享。你是否也正沉溺其中,又是否曾想到过离开呢?

In 2004, I began my first year of college, which was also the birth year of Facebook.

Everything changed when Facebook arrived. Pictures could be shared and tagged; you could be Googled, and you could easily check up on an ex.2 (Remember the days of never knowing what his new girlfriend looked like? Yeah, me either.)

Unlike today, Facebook, in its simplest form, was a way to connect you to your classmates and other fellow college students. I used Facebook to check if the cute guy I met was “in a relationship3.” I used it to group chat with classmates about an upcoming study group or to catch the homework I missed if I was absent from4 class that day.

Before Facebook was Facebook it was “The Facebook.” I recall typing into my computer (yes, there was no mobile site because phones hadn’t become “smart” just yet), www.thefacebook.com. You needed college email address to even join. Before the days of parents “friending” you, Facebook had a targeted purpose:5 to connect you to real people. Now, 11 years later, I no longer have a Facebook account, and I haven’t logged in since 2011.

Facebook and I had a good run, but I was turned off when it stopped being a place to chat with people I knew and went to class with, and turned into a world of self-absorption, a virtual soapbox for people to complain about very trivial things and a place to post uneducated comments on religion and politics.6 From what I hear now, a person’s news feed no longer even resembles what it once was, and is now a hub of news links and ads with 751 of your closest “friends” telling you it is, in fact, snowing outside (in case you are in a windowless bunker somewhere).7

It was my personal preference to remove myself. I quietly deactivated my account and haven’t looked back since. I had to disconnect from this virtual world that was always connecting. You would have thought I had decided to become a recluse8 at the time I shut down my account.

I would be out and friends would complain they could not “check me in” to the bar or movies or restaurant we were frequenting9. They were genuinely upset they couldn’t tag me on the Internet, even though I was still right beside them. I began to wonder, if a memory is made, and a smartphone isn’t there to capture10 it, does the memory exist?

公司注销 篇4

一、税务注销与工商注销的法律后果

在税务管理工作中, 介于专业的限制, 很多税务管理人员较为精通财税知识, 而对一些法律上的问题不太明晰。尤其是对税务注销与工商注销的法律属性不够明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经公司登记机关注销登记, 公司终止。在我国, 公司登记机关为工商局。由此, 工商注销为企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终止及法律上的拟制人格消灭的最基本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企业, 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 持有关证件, 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 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第十六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 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 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 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 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第三十七条规定:对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 责令缴纳。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税务登记仅是方便税务管理的需要而设定的, 而对法定的权利、义务并没有设定或终止的效力。也就是说, 即使没有进行税务登记, 该要纳税的还是要纳税。但如果公司的权利、义务已经终止了 (工商注销) , 即便税务登记还在, 一般情况下那也是不能再进行税务管理的。实践当中就曾遇到过很多工商已经注销, 而税收的非正常户 (非注销违章状态) 还存在的例子, 致使股东办理新企业税务登记时受阻 (税务登记全省联网) , 这就明显混淆了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的法律效力, 应予纠正。

二、税务注销后的法律效应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知道, 税务注销并不产生终止公司权利、义务的效力。然而在实践中, 税务管理人员对公司税务管理的终结, 基本都以税务注销为基准。那么事实上是否税务一注销, 税务管理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远非如此。我们知道根据税法规定, 对未办理税务登记而有涉税事项发生的, 税务部门一样有义务对其进行税务管理, 要求其履行纳税义务。可见, 并不是说有税务登记才要进行税务管理的, 只要公司作为一个享有法律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主体尚存于世, 我们对其涉税行为就有义务进行监督与管理。有些税务人员对税务部门在公司税务注销后、工商注销前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的偷漏税或发票违法等行为的线索置之不理, 认为税务已注销, 不需要再进行税务管理, 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对于税务注销的公司, 只要工商尚未注销, 如发现其有涉税违法行为, 必须进行查处。如果该公司进入到清算程序或企业破产程序, 那么所欠的税款要作为债权进行申报, 绝不能税务一注销就算完事了, 而应随时关注公司的动向。特别需要税务人员警惕的是, 对于税务注销而工商未注销公司, 一旦发现其遗漏的涉税事项有可能涉嫌犯罪的话, 还必须尽早移送司法机关, 否则有可能使税务人员涉嫌包庇犯罪, 甚至渎职犯罪。

三、工商注销后的法律效应

工商注销意味着公司作为一个法律上活动主体的消失, 因此其不再享有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能力。一般来说, 涉及到该公司的民事、行政、刑事活动都应终止。《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 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 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 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通常来讲, 工商已注销的公司, 税务登记肯定已经注销了。但实践中就是存在着一些特例, 工商注销了好多年, 公司原股东办理另一家投资企业时发现原公司的税务登记还在, 并且存在大量违章。要想去除这些违章, 以便原股东的新税务登记不被阻碍, 很多税务部门采取的常规手段就是罚款。更有甚者, 有些税务部门还让一个已经工商注销的公司再去领取发票补开注销前未完结的业务, 并且补缴相应的税款, 让法律界人士贻笑大方。 按照我们上述的分析, 公司全面法律关系的终止应以工商注销为准, 只要工商已注销, 通常情况下, 税务部门对税务管理就不再进行了, 如果管了, 就真成了“多管闲事”了。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在某些特殊情况发生时, 税务部门仍有可能要跟进工商已注销公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 第十三条规定: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 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说明已工商注销公司的原股东可能要为公司原债务买单。有人认为公司所欠税款属行政法调整范围, 税务机关不属于债权人。笔者认为, 这一点已经在企业破产法里有了明确的界定, 税款也是企业的“债务”, 明确被列入可申报债权中, 税务机关是当然的“债权人”, 公司股东的后注销赔偿责任当然地对原公司所欠税款适用。因此在已注销公司原股东出资未到位情况下, 税务部门就要考虑利用司法手段追讨原公司所欠的税款了。另外一方面要引起税务部门重视的就是, 工商已注销公司可能会涉嫌刑事犯罪。虽然公司工商注销后作为一个刑事责任主体已消灭, 但刑事责任的追究有他的特殊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单位犯罪案件, 被告单位被注销或者宣告破产, 但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负刑事责任的, 应当继续审理。这说明, 公司涉嫌犯罪的,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即使公司已经消亡, 仍要一查到底, 直至移送司法机关。

四、工商营业执照吊销与工商注销的异同

在税务管理中, 不少税务人员易将公司工商营业执照的吊销混同于工商注销, 认为公司既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就不再具备法律上的行为能力, 就无需再对其进行税务管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吊销与工商注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产生的法律后果也迥然有异。在我国, 公司的“生与死”采取的是与房地产的取得相同的法律原则, 即“登记要件主义”, 这就是说, 公司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取得与消失取决于设立登记和注销登记, 而吊销公司营业执照并不是一种登记行为, 它本身是行政处罚的一种, 虽然对公司的部分行为能力 (经营资格) 会产生影响, 但并不会从终极意义上消灭企业的全部行为能力, 如清算能力、应对监督与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因此, 工商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公司, 只要尚未工商注销, 就仍然具备法律上的主体资格与拟制人格, 可以参与到各项民事与行政法律关系中来。具体到税务管理来说, 别以为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从而丧失了经营资格, 但他的法律主体资格仍存在, 仍有义务接受行政管理, 税务局仍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与追讨欠税。并且税务人员还要时刻掌握被吊销执照公司的清算动向, 一旦开始清算或破产, 就需赶紧清查该公司欠税情况并及时向清算组申报债权。这项工作有些税务部门并未引起重视, 导致一些公司绕开税务部门办理清算, 甚至有的公司早就注销多少年了, 税务登记中还在作为一般企业进行税务管理。

五、应对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及工商吊销事件的措施

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及工商执照吊销事件所带来的执法风险, 使得各个税务部门不应再轻视对注销、吊销事件的管理。为了更好地服务税务征管工作, 最大程度地规避注销及吊销事件带给税务工作者的风险, 笔者谨从基层税务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应对措施:一是厘清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及执照吊销的区分。由于税务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重财税轻法律的思维惯性, 遇到一些需要从法律上理清的问题往往不深究, 含糊其辞。这种现象在基层税务部门尤为明显, 很多基层地税部门连专门的法制科都没有就是很好的例证。笔者认为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尤其是涉税行政诉讼日益增多的环境下, 加强税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愈发重要。而要避免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及工商执照吊销带给税务部门的执法风险, 税务人员从法律上认识到这三者的实质含义、法律后果及重要区别, 是实施一切具体应对措施的基本前提。二是加强与工商部门及司法部门的信息共享。税务部门在税务管理中为避免由注销与吊销事件导致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化解执法风险, 需要及时地知晓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变化。如工商已注销的公司就不能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有的公司纵使税务已注销或只是工商执照被吊销, 出现税收违法行为, 只要工商未注销, 则仍要进行税务处理与处罚。此外, 绝大多数公司在工商注销前会进行清算, 这些清算可能由工商部门组织, 有些则是在法院主持的企业破产程序中进行, 为了保护国家的税收利益, 需要税务部门及时掌握这些信息, 并及时地申报税收债权。所有这些都需要税务部门及时获知工商部门及相关司法部门的信息, 建立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合作与共享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捷径。三是加强税务注销审核。税收法律规定公司工商注销前应进行税务注销, 这是税务部门解决将注销企业税收问题的最后一道杀手锏。虽然有些企业通过非法途径绕开了税务注销直接进行工商注销, 或者少数企业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无需走税务注销程序, 但针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税务注销是能够作为挡在工商注销前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存在的。在一般的税务管理中, 漏掉的税款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挽回, 但税务注销审核可不一样, 一旦审核疏漏, 会让国家税款无端流失。四是加强税务注销后跟踪管理。税务注销后, 有的公司还会经营, 又会产生新的涉税问题, 或有的公司被举报或在执法检查中被查出涉税违法行为, 只要该公司工商尚未注销, 就仍需进行税务处理或处罚。即使公司工商已经注销, 税务部门也不一定就此完事。有些股东投资未到位的公司, 如果工商注销后税款还未清结的话, 税务部门可能就要考虑利用司法手段, 向投资人追缴原公司欠缴的税款了。针对极少数公司的严重违法行为, 如果涉嫌构成犯罪, 即使工商已经注销, 涉税单位犯罪仍需被司法部门追究, 这时税务部门的调查与移送责任仍然不可推卸。因此, 税务部门绝不能一注销便了事, 而应设置专人管理税务注销后企业的资料更新, 以便发现新的涉税问题与执法风险, 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六、结语

在税务管理中, 税务注销也好, 执照吊销也好, 出现执法风险, 税务部门都是有机会补救的, 唯独工商一旦注销, 一切皆无法挽回。因此实践中工商注销也常常是作为税收执法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存在的, 也是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最重要一环。然而有些不规范的工商注销行为却经常将税务部门拖入尴尬境地, 如草草进行清算或未取得税务注销证明就强行注销。最令人头疼的是, 居然相关法律对此还没有规定相应的救济程序。这使得一些违法的工商注销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纠正, 损害了国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使违法分子有机可乘, 徒增了税收执法风险, 这并不符合法制的“有错必究”原则。因此, 规定工商注销前的企业清算程序必须有主管税务机关的参与, 无论是否欠税 (不只是申报债权也作为清算组法定成员监督清算) , 也无论是工商机关组织的清算, 还是法院主持的企业破产程序, 以此堵住国家税款流失的巨大漏洞。同时, 借鉴刑事上对单位犯罪的处理原则, 由公司偷漏税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对公司的偷漏税款承担与其责任相适应的公司注销后赔偿责任。

摘要:公司的税务注销、工商注销与工商营业执照吊销有着截然不同的法律属性, 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但在税务管理中, 税务人员常常忽视这一点, 或是对其一知半解, 带来税收执法风险。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及执照吊销是否意味着税务管理工作的终结, 在各种情形下情况纷繁复杂, 并不可一概而论。从法律角度全面解析公司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及营业执照吊销所产生的税收法律效应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俄注销朝鲜欠债争取影响力 篇5

实际上,俄罗斯做出这一决定是被迫的,起初朝鲜并不想承认这笔债务,尤其当俄罗斯与西方共同制裁朝鲜核项目后,这些债务根本无法兑现。直到2013年普京主动改善与朝鲜的关系,从而让朝鲜承认这笔债务。俄投资俱乐部专家尼格马杜林指出,最近13年来,俄罗斯注销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所拖欠的约1000亿美元债务,其中最大一笔是古巴所欠的320亿美元,其中90%的债务被注销,剩下的32亿美元,古巴在10年内还清。另外,俄罗斯还注销阿富汗和伊朗各120亿美元的债务,蒙古为110亿美元,叙利亚和越南为98亿美元和94亿美元,另外还有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加拉瓜和安哥拉等国。

专家指出,朝鲜和其他一些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因此,即使不注销他们所欠债务,它们也很难偿还。而俄罗斯注销债务后,将显著增强自己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并进入它们的经济领域。朝鲜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极具前景的市场,可以向朝鲜提供各种设备和武器。因此,注销这些国家的债务对俄罗斯来说还是十分有利的。摘自《上海译报》

未尽通知义务公司注销债务仍在 篇6

公司欠薪日久, 很多员工无奈离开。张利民就是其中之一。后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公司支付1.6余万元。裁决生效后, 账上确实没钱, 折腾几次, 张利民心思淡了。

韩亚栋拍卖掉公司的资产, 供应商、员工的钱一分不欠。有的员工实在找不到, 韩亚栋就在报纸上登了公司清算注销公告。除了张利民, 所有欠薪都偿还完毕。财务部估计他是到外地打工了, 于是, 清算组出具清算报告称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 工商部门核准了清算组注销公司的申请。

张利民再回公司要钱时, 发现昔日的公司早已改换门庭。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公司已于两个月前注销了。律师认为, 清算组成员的行为已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起诉合理。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张利民的劳动争议仲裁已经裁决确认, 而公司清算组在未履行生效裁决的情况下, 申请注销公司, 其行为存在过错。虽已发布注销公告, 但明确的债权应书面通知, 未履行致使张利民不能申报债权。依据《公司法》的规定, 清算组成员、财务人员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上游公司近期注销杭州蒙牛加盟商 篇7

无奈之下, 蔡先生找到公司负责人, 要求退出加盟并退还1000元定金, 但遭到拒绝。当记者联系上杭州蒙连食品有限公司时, 公司负责人包屠布信说, 目前由于加盟商陆续要求退出合作, 当初交付的加盟定金正在一一退还, 公司也已注销。

数个加盟商一时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 感觉被蒙牛“抛弃”了。

企业清算注销及税务处理探析 篇8

关键词:企业清算,企业注销,税务处理

一、企业清算的情形

公司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 为结束现存的资产和其他法律关系, 依照法定程序, 对公司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理、处分和分配, 以了结其债权债务关系, 从而消灭公司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公司清算必须结清其作为独立纳税人的所有税务事项。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规定, 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一是根据《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二是企业重组中需要按视同清算处理的企业, 指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59号) 规定的适用一般税务处理原则的重组业务。视同清算企业需要计算清算期间企业所得税, 但不需要履行企业清算的整体程序。

企业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 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 (包括港澳台地区) , 应视同企业进行清算、分配, 股东重新投资成立新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及股东投资的计税基础均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清算有以下几种情形。

企业合并情形。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企业分立情形。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资产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 其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 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企业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得相互结转弥补。

公司解散的情形。它一般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二、清算期间

企业清算期间是指企业自终止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清算之日起, 至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期间。企业清算开始之日具体为: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的, 董事会等权力机构解散的决议日;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的,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日;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的, 相关行政机关文件签发日;因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人民法院予以解散, 人民法院裁决日或判决日;人民法院依照《破产法》规定宣告债务人破产, 人民法院宣告日;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 经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批准的企业重组协议或合同的签约日;其他需要清算的情形, 相关证明文件生效日。

企业清算时, 应当以整个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 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及其应纳所得税。清算期间, 企业存续, 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 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 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期间的当期企业所得税申报 (当季或月度) 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年初至当季或月度末) , 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期间若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的, 企业也必须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当期的增值税、营业税等纳税申报表, 以结清税款。

三、清算期涉税事项

企业宣告清算日之前发生涉税事项属于清算前事项, 其计税基础是在持续经营的假设条件下确认、计量的。清算组应关注是否存在应缴未缴税款, 清算组应对原企业所涉及到的税款, 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等进行全面汇算清缴。企业清算期间涉税事项是在非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实现的, 因此, 处置资产的收入不能按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公允价值来计量、确认, 而应采用可变现价格、交易价格来计量、确认。清算组接受注销企业时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原企业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与交易价格或可变现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处置资产损益。

清算期间涉税事项主要是清算组在处置企业资产、分配剩余财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税费。企业清算时涉及的税费主要是流转税和所得税, 前者包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 后者包含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税种, 如财产税、行为税、特定目的税类。

企业应自开始清算之日起六个月内, 办理企业所得税清算, 并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 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结清税款。当企业存在存货、房地产等资产清算业务时, 可能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 企业也必须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清算期间的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纳税申报表, 以结清税款。

1、流转税类

企业清算期间往往涉及处置固定资产、存货等交易行为, 上述行为可能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等。企业解散注销时, 对于实物资产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销售变现, 二是直接分配给股东。对于销售变现情形, 则根据税法规定, 计算缴纳有关税费。对于分配给股东情形, 则视同销售进行处理,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2、所得税类

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 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 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 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的规定, 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 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 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3) 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 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 (4) 依法弥补亏损, 确定清算所得; (5) 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6) 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等。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 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 为清算所得。计算公式如下:清算所得 =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 资产计税价值 - 清算费用清算税金及附加 + 债务清偿损益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他所得或支出 = 资产处置损益 - 清算费用 - 清算税金及附加 + 债务清偿损益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他所得或支出。

3、其他税类

企业在清算过程中还有可能涉及到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等税种, 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处理。

四、企业清算应注意事项

企业依法清算时, 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纳税年度, 以前年度的亏损可以用清算所得弥补。由于清算期间不属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期间, 因此, 清算企业不能享受法定减免税优惠 (包括定期减免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等) , 一律适用基本税率25%。

实际工作中, 一般由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注销登记税款清算鉴证报告, 有些地方税务机关还要求出具当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 期间从当年1月1日到当年经营终止日。注销登记税款清算鉴证报告一般需要将公司最近三年 (若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期限不足三年的则按照实际经营期限) 的所有税款进行清算, 包括对公司清算期间所涉及的税款 (主要是清算所得税) 进行清算。

清算期间资产盘盈、盘亏应当计入清算所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的通知》 (国税发〔2009〕88号) 规定, 资产损失必须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未经审批的资产损失不得在计算清算所得时扣除。

企业清算前确定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 应并入生产经营所得征税。企业清算期间确定的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 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税。企业清算期间应支付但由于清算资产不足以偿还的未付款项, 无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税。

五、案例分析

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24日, 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主要从事财税咨询、会计用品销售方面的业务, 注册资本10万元, 其中自然人张三出资8万元, 占80%, 李四出资2万元, 占20%。公司成立初期业务开拓比较顺利, 经营情况良好。2014年由于经营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公司的效益逐月下降, 最终公司股东会决定停止营业, 结束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 经营期限截止2014年6月30日, 即7月份开始不再从事经营活动, 并决定将公司注销清算时的涉税事宜交由中介机构某税务师事务所完成, 要求其出具注销登记税款清算鉴证报告。公司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报表摘要如表1所示。

公司于2014年7月5日, 成立清算组并对外公告, 同时向税务机关书面备案。7月15日完成6月份正常经营活动期间的各项税费申报,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申报等。月25日, 公司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交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 需要补交企业所得税4000元。该年度企业所得税是属于经营活动期间应负担的税费, 不属于清算期间费用, 故清算期间需作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4000

清算期间共发生清算费用 (不含相关税费) 2000元。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处置收入、应纳税费如表2列示。

(说明:表 2 中存货及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均为不含增值税收入。1发生坏账损失 1000 元, 符合税前扣除审批条件, 不需要缴纳税费;2发生坏账损失 2000 元, 不符合税前扣除审批条件, 不需要缴纳税费;3处置存货需要缴纳增值税22000×3%=660 元,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660× (7%+3%) =66 元, 其中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由地税局征收;4处置固定资产需要缴纳增值税 40000×3%=1200 元,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200× (7%+3%) =120 元, 其中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由地税局征收。5递延所得税资产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无关, 因此计税基础为零。)

截至2014年8月5日 , 共申报债 权44999.5元 (40000+4000+660+66+1200+120-2000+953.5) , 其中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款4000元、清算所得税953.5元、增值税1860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86元、应付账款2000元因债权人注销无需支付。

1、计算企业清算所得税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计税价值 - 清算费用 - 清算税金及附加 + 债务清偿损益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它所得或支出 =153000-1510002000- (66+120) +2000-0+2000=3814元。其中其它所得或支出指其他应收款处置时产生不能税前扣除的坏账损失2000元, 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清算所得税 =3814×25%=953.5元

2、计算待分配剩余财产

方法一:现金流量计算法

清算期间现金流入量 =153000+660+1200=154860元, 为含增值税收入。

清算期间现金流出量 = 清算费用 + 清算税金及附加 +清算所得 税 + 清偿其他 债务 =2000+ (66+120) +953.5+ (40000+4000+660+1200-2000) =46999.5元

净现金流量 =154860-46999.5=107860.5元

方法二:根据企业清算纳税申报表之附表三 (如表3所示) “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中”的计算步骤, 企业剩余财产 = (153000+660+1200) -2000- (66+120) -953.5-4000 (40000+660+1200-2000) =107860.5元

3、计算个人所得税

张三应分配财产 =107860.5×80%=86288.4元

李四应分配财产 =107860.5×20%=21572.1元

张三应确认股息所得 =86288.4-80000=6288.4元

李四应确认股息所得 =21572.1-20000=1572.1元

张三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6288.4×20%=1257.68元

李四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572.1×20%=314.42元

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企业代扣代缴。

4、制作清算报告

8月15日, 清算组清算完毕, 制作清算报告, 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 完成清算所得税申报, 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并报送税务、工商等登记机关, 申请注销公司税务登记、工商登记, 公司终止。剩余财产分配明细表一般格式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李兴国:企业清算税收法律制度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2]丁国卫、濮茂江:企业清算税务处理案例探析[J].财务与会计, 2013 (9) .

银行休眠卡,你及时注销了吗? 篇9

“我有张信用卡已经很久没有用了, 没想到, 银行打来电话却催我去交88元的年费。”近日, 笔者的一位朋友赵先生在聊天时不无抱怨地说。和赵先生一样, 安女士也经历了闲置卡“吃钱”的遭遇。前年, 为了帮助在中国银行工作的朋友, 她申办了一张信用卡。卡办了以后仅仅刷了一次, 卡里还剩下60多元钱, 没想到, 第二年银行就发来短信、寄来邮件, 说欠费已达96元。安女士怕被银行列为“黑名单”, 赶紧去银行交了96元欠款。

其实同上述赵先生和安女士的情形一样, 不少市民碍于情面, 在亲戚朋友的“拜托”下办了不少没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人情卡”。据笔者了解, 如今市民普遍拥有多张银行卡, 如工资卡、房贷卡、公务卡等等, 别看钱包里卡插得满满的, 但常用的可能只有一两张。这种现象不仅造成银行部门的巨大资源浪费, 同时也增加了持卡人的理财成本, 有的还会给持卡人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 影响个人的经济生活。

“休眠卡”增加持卡成本

每一张银行卡都有制作成本, 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 卡账户已经产生, 银行要为此付出数据处理、信息维护等成本, 在金融资源浪费的同时, 市民手中大量闲置的银行卡更是增加了持卡人的隐性负担。由于银行卡是银行的一个重要盈利点, 最近几年, 针对银行卡的收费政策屡屡出台, 比如一张闲置借记银行卡, 如果卡中余额文段伟平较少, 每年要支付的费用至少有10元的年费和12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

也许, 休眠的借记卡产生的费用看起来还不是很大, 但没有激活的贷记卡 (即通常意义上的信用卡) 给持卡人带来的费用可能就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了。笔者的一位朋友反映说:“我从未用过信用卡, 怎么会欠银行的钱?”虽然手里的一张信用卡还未激活, 但近日他却收到了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对账单, 称他拖欠信用卡年费。他向相关银行咨询, 被告知要注销该卡需先激活信用卡, 刷卡消费5次后, 可免掉年费以及逾期利息。

按照国际惯例, 信用卡是要收年费的, 但目前在国内, 对于信用卡未激活的情况, 各家银行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如中国工商银行对于未激活的准贷记卡收取年费50元, 未激活的国际卡收取的年费100~200元;招商银行的普通卡收取年费100元, 副卡50元;金卡300元, 副卡150元。另外一些银行对未激活的信用卡都不收年费, 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 但也表示, 他们也打算在将来某个时候收取年费。

“休眠卡”会造成信用污点

“休眠卡”除了增加持卡人的理财成本外, 还很有可能伤及个人信用。笔者最近在对20位持卡人的调查中了解到, 平均每人有两张“休眠卡”, 其中有4位被银行误伤个人信用。

王先生告诉笔者, 他唯一一次信用污点就是因为“休眠卡”。“大学时在校园里和同学一起办的信用卡, 只消费了一次之后, 就毕业来到忻州, 那张信用卡一直放在包里, 也没有去打理。直到2009年买房贷款时, 银行告诉我说我有信用污点, 不能办理房贷业务后, 我赶紧去查询信用报告, 发现是上大学时办理的信用卡出了问题。虽然开始信用卡并不欠款, 但是每年收取年费造成欠款没有按时还, 而我自己根本不知情, 银行也从来没有给我信息或者寄邮件通知我。”说到信用卡的伤心事, 王先生很愤怒, “所幸最后通过还款和恢复信用并顺利地贷款, 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和王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朱小姐和在教育部门工作的黄女士。被银行误伤个人信用的缘由如出一辙。很多人在准备贷款买房时查询信用报告后, 才记起自己名下拥有很多张平时不用的银行卡, 特别是信用卡。这些“休眠卡”虽然长期没有使用, 但可能依然被商业银行收取年费或管理费, 从而造成欠款未还, 影响个人信用。

及时注销不必要的“休眠卡”

业内相关调查显示, 即使是较为宽裕的消费群体, 也仅有31.3%每周刷卡消费一次或以上, 收入相对较低的消费群体刷卡消费的频次就更低, 休眠卡、“死卡”客户大有人在。

相关银行人士建议, 申请人、持卡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 做好理财规划, 按实际需要申请和持有银行卡。申请人、持卡人要充分知悉所选用的银行卡的功能、使用方法、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适用利率及计算公式等信息, 并索取信用卡领用合约妥善保管, 明白消费。此外, 要做好日常理财, 及时还款。同时, 银行人士提醒, 要及时清理手中的休眠卡, 否则就有可能多花冤枉钱。而一旦拖欠年费, 个人信用就会有不良记录,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购房贷款和买车贷款的审批。

关于企业注销的税务处理问题分析 篇10

( 一) 按法律规定解散注销

按法律规定注销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按《公司法》规定注销, 二是按其他法律规定解散注销的。其中, 按《公司法》规定注销的包括:由于无法继续经营, 由股东向法院申请解散;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处罚性解散等。同时, 解散的企业需要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企业清算, 清算结束后向原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其它法律主要指《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 或变更注册登记地至境外, 需清算注销。

( 二) 按企业活动解散注销

企业活动引起注销一般包括企业破产与企业重组两种类型。其中, 企业重组包括分立、合并、收购、出售四种, 其清算都按公允价值计算。企业破产, 即公司发生重大经营困难, 股东利益将会受到重大损失或者无法收回投入资金时, 按照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由持有10% 以上的股东进行表决, 请求解散, 向原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二、清算期间

清算期间即终止正常经营活动开始, 到注销税务登记的期间, 这一期间也是企业注销税务处理的期间, 其开始标志有多种, 如股东表决向人民法院提出解散申请, 法院予以解散的判决日;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相关文件签发的签发日等。清算时, 应该选取一定的时间作为独立的纳税年度和纳税期间, 以便可以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和应该缴纳的所得税额。在清算的期间, 企业在存续时期内不能够开展与清算工作无关的经济活动, 不能够违反相关的清算规定来开展经营行为, 企业必须在自身实际经营终止60 天之内要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积极主动的申报并缴纳所得税;对待涉及的增值税和营业税, 企业也应该在期限内积极报送和缴纳, 不得可以隐瞒, 要及时结清税款, 做好纳税工作。

三、清算期主要涉税项

( 一) 流转税类

清算期间, 企业往往会有存货、固定资产等交易行为, 包括直接销售或转让、资产分配两种。对于资产的直接销售和转让行为, 企业在清算期间要将其视为正常的货物销售行为, 要按照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纳税要求来及时缴纳税金, 对于企业的不动产, 纳税应该由购买方承担, 该项税额可以进行适当的转移。资产分配, 即注销企业资产直接分配个股东或投资者, 纳税人资产进行分配的, 都应当按照视同销售进行税务处理。

( 二) 所得税类

所得税是企业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时必须要缴纳的税种之一, 是企业在清算期间结束经营业务之后, 对企业自身的剩余财产和债务分配进行清算, 并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进行所得清算、分配企业的股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 号) 规定, 企业清算期间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确认债权、清偿债务所得或损失;处理预提、待摊费用;弥补亏损, 确认清算所得;全部资产按变现价值或价格, 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及损失等。其中, 清算所得的计算为资产处置损益减去清算费用、税金及附加、债务清偿损益、往期亏损及其他所得或支出, 即为清算所得。

( 三) 其他税类

其他税类主要包括清算中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这类税种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清算期间要重视其他类税种对企业清算工作的影响。

四、注销所得税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 一) 申报表注意事项

根据国家颁发的388 号文件可知, 该文件印发了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 供包括一项主表及三项附表。主表中, 包括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与应纳所得税额计算, 分项填写计算金额, 如清算费用、清算税金附加、应纳税所得额等, 填写过程中, 应当注意数字准确性, 认准清算期间, 清算得出的应付职工补偿金、欠付工资等, 应作为减项内容计入其他所得或支出中, 清算收益若为0 或负数, 均以0 填列, 后续项目不填。

附表包括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 其中, 资产处置损益表及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的主要内容来自主表中, 分别为主表1 项与2 项, 应注意与清算期间相符, 清算计算不考虑已确认清算损益, 计算清算过程中实现的所得或损失, 如“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重组企业应经过各方确认, 并经过税务机关价值评估, 若按程序进行拍卖, 则梯恩列拍卖成交价格。剩余财产计算与分配明细表包括剩余财产计算与剩余财产分配两类, 其中, 剩余财产计算包括清算费用、职工工资、清算税金及附加、清算所得税额等, 该表具备一定现金流量表特征, 与清算损益的直接联系不大, 此表意义在于确认股东可得财产, 应当特别注意职工工资的计算。此外, 表中所有金额及填写都应按照不同清算业务法律规定进行计算, 注意报送其他如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申报表, 以结清税款。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 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 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 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 二) 清算注意事项

清算期间作为单独纳税年度, 之前年度的亏损清算可以用清算所得弥补, 由于清算期间不属于正常经营期间, 因此期间内企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实际工作中, 一般企业清算鉴证报告由中介事务所出具, 要注意报告期间, 应当为当年一月一日至经营终止日。

清算期间盘盈、盘亏都需计入清算所得, 资产损失必须报警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未审批资产不得扣除。

应付款项中, 确定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 且与清算前, 并入生产经营所得税中, 期间款项, 并入清算所得税中, 期间应支付但由于资产不足无法支付的款项, 无需并入清算所得税。

其余事项按相关程序法律文件具体确定。

摘要: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生存不确定性很强, 经营过程中, 每天都有不少企业从市场经济中消失, 这些即将消失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登记, 就是企业注销。由于企业注销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特点, 在适用的法律上也存在区别。本文对企业注销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概述, 对注销企业资产处理的不同方式及不同的使用税收政策进行了探讨, 并对注销纳税申报进行了分析, 以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注销,清算,纳税申报

参考文献

[1]程辉.企业税务注销清算中的问题及应对[J].税收征纳, 2013, 08:14-16.

[2]赵军.企业清算、注销过程中的涉税事项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4:272-273.

上一篇:化妆品营销的体验平台下一篇: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