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多

2024-09-08

少就是多(精选12篇)

少就是多 篇1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来多提出一个非常有趣又发人深思的定律:二八定律, 内容包括二八管理定律、二八决策定律、二八融资定律等, 这一定律已被推广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80%的人掌握世界上20%的财富, 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80%的人喜欢改变别人, 20%的人喜欢改变自己;80%的人想我要是有钱就怎么做, 20%的人想我要怎么做才能有钱;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 甚至办了世界上80%的离婚手续;在80%的时间里, 人们总爱穿衣柜里20%的衣服……

也就是说, 在任何一组事物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 其余80%尽管是多数, 却是次要的。同样, 我们进入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由于我国的文化、色彩、审美表现和设计理念落后, 每天映入人们眼帘的人造环境物体色彩搭配中, 80%的色彩组合是杂乱无章或是视觉污染, 而20%的色彩搭配是有功效价值、宜人养眼的。因此, 需要我们用80%的时间和精力, 体验、实践20%的重要色彩设计关系;用20%的努力, 达到80%的色彩效果;用20%的色彩元素, 弱化环境色彩的争宠和张扬, 表现80%的空旷远思。这些就是体现色彩功效——“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

无独有偶, 源于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 恰恰与经济学的“二八定律”相呼应, 在设计和经济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成了优化人类生活的智慧和功效法则。

密斯-凡德罗一生致力于功能主义与实用主义建筑形态的设计, 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于20世纪的设计思想体系——“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 ”。例如, 在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建筑展品中, 大片的透明玻璃墙, 轻盈的结构体系, 深远出挑的薄屋顶, 似开似闭的空间印象……整个设计犹如从山谷吹来的清新之风, 让人一下子从满眼嘈杂的装饰建筑中解脱出来。

“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 从其中都能体会到或预测到, 这就是密斯风格的经典注解, “少就是多”思想理念的设计写照。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们, 依然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成为国际流行、经久不衰的设计思想。

“少就是多”, 也可以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作品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 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然而, 当“少就是多”的理念从西方传来时, 就没有了东方传统美中的悠闲和怡然, 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和理性。“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 “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在现代生活中, 应是用20%的努力, 解决80%的问题, 这才是最有功效的努力和努力目标。“取法乎上则得乎中, 取法乎中则得乎下, 取法乎下则得乎零”。追求效率和效益,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鉴“二八定律”、“少就是多”, 是我们探讨色彩工效的思想基础。

我们生活在色彩缤纷的世界, 追求审美、提升质量, 就要从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天-人-物”及其方方面面的关系开始, 从视觉最直观的色彩设计入手, 运用“少就是多”的理念, 用20%的色彩设计缓解80%的视觉疲劳, 让色彩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 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发展趋势。

中国的“灰色”问题

从大洋彼岸归来, 静思之后, 眺望窗外的晨景, 才几天的时空差、地域差带来的却是视觉冲击强烈的色彩差:灰天、灰地、灰建筑……仿佛一切都是灰色的, 只有太阳是红色的!

太阳在哪?此时, 让人无法停下笔, 要写下中国的色彩、北京的早晨。造物主为何允许“灰色”如此肆虐?色彩本是太阳光与地球相撞, 破碎分解形成的美丽。“美丽中国”的色彩哪儿去了?回味国外的生活环境, 色彩的美丽发挥得那样淋漓尽致, 而我们却要在如此“灰色”中忍受着漫长的等待, 呼唤着生态的和谐。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我们认为, “理解的容忍”、“抱怨的心态”、“透支的恐惧”, 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活在当下才是最有力的。怎么活?活出行动、方法、方向, 才能让色彩重活中国。“上帝”未承诺天空永远是蓝色。每当危机来临时, 其实也是转机。色彩危机背后同样存在着转机。雾霾和灰色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被它压跨的心。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 只要我们齐心所向、群策群力, 一定会找到解决污染的有效办法。我们从学科研究的角度认为:一是要进行色彩保护, 二是要把握色彩创造。

好比在中国大地上创作一幅巨型图画, 宏观上的色彩保护就是管理着一块“大画布”, 保持大环境的色彩就是对画布的“保鲜”;微观上的色彩创造犹如大画布上的每一个“笔触”, 严谨设计、规划布局。作画时, 在天然固有色的基础上, 每添加人工物的色彩都要考虑全局, 如色彩设计中的理念、法则、环保、文化等因素, 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节研究, 才能配合整体, 显出效果。作画是感性思维, 用笔是理性流露;设计是理性创作, 效果却是感性体验。两者相融于创作过程中, 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色彩管理保护和色彩设计创造, 是我国所面临的新挑战。如何运用“二八定律”实施色彩管理保护, 如何运用“少就是多”的理念进行色彩设计创造, 就是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 下一步就是提升色彩工效、创造色彩能量价值所探索的解决方法。

1. 色彩管理保护

管理保护中国这幅巨型画作的色彩, 首先需要以80%的努力管好、理顺, 其次才可用20%的余力轻松保护。国外的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就是在良好的理念下自然形成的自觉保护。为了缩短与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差距, 我们对祖国这块“大画布”的天然色要倾注更多的保护和尊重, 一旦环境遭到破坏, 就要探索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如环境保护法、管理责任法予以约束, 防患于未然。对“笔触”的人为色还要实行专业管理。例如, 听觉噪声就有劳动保护法规定其分贝的限制, 而色彩运用的不同, 同样有平静和噪声的效果。视觉污染的燥乱 (甚至垃圾) 难道不该像分贝那样受到限制吗?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精神指导下, 色彩保护迫在眉睫。实现和谐社会的首要视觉要求就是色彩和谐。

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说:“色彩能唤起各种情绪, 表达感情, 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所以, 色彩具有难以预料的视觉冲击力。色彩宜人, 就能使人的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高工效;反之, 就会使人疲劳、心情沉闷、烦躁、分散注意力、降低工效。和谐的色彩对不同形体风格的建筑环境、景观设施、产品设备都起着统帅作用。心理学家实验测定, 在“色”与“形”之间, 人类对“色”的敏感力为80%, 对“形”的敏感力为20%。这就是“二八定律”。要做到管理保护得当, 用20%的“色彩中国”的精力投入, 达到80%的“美丽中国”的养眼效果。

2. 色彩工效

色彩设计是专业工作者的使命。设计的“为人、宜人”, 还在与色彩的“烦人、闹人”竞相出台, 如和谐声与噪闹声一起发出, 平静色与喧闹色不分界限、场合一起出现, 这是二三十年来中国设计中出现的“盲点”。为设计而设计的“故事重复”, 如同擦一根火柴去寻找另一根火柴一样, 体现不了色彩工效的价值。

例如, 我国的网页设计几乎都是些高纯度色块的堆积, 土气、落后, 与欧洲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存在于网络媒体中的海量信息, “多”已不是网站引以为荣的优势和特长, 在“少”的形式下展现“多”的内涵, 才是网站设计的重点和亮点所在。有时由于网页、网站设计师对色彩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深刻, 因此网页设计的重点也就成了色彩设计的难点。如何减少色量对视觉的干扰, 避免以色乱眼是最基本的人性保护要求。工效学中规定了色彩与反应时的关系:刺激数量越多、色彩越多, 反应就越慢。通过实验测定, 人的视觉有个反应快慢的问题, 它是人机学的色彩宜人法则, 是在操作仪器仪表中为减少误读率而制定的, 在网络媒体页面中应用, 同样可以体现色彩工效的作用。计算机的普及, 使如今的“平面设计”几乎成了“屏面设计”, 屏幕的视认度和色彩工效,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浏览效率, 甚至产生视觉疲劳, 这就需要运用有效的色彩管理保护, 为屏幕设计设立界限。让科学的反应时原则作为色彩应用理论的指导, 实行色彩管理保护的具体细节控制, 体现秩序美、严谨美的文化内涵, 才是色彩设计的方向。

色彩工效的价值, 可以从许多企业对色彩管理、保护措施和商品营销中看到, 少量的色彩应用改进工作, 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国际流行色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颜色的设计, 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

例如, “苹果”电脑在推出彩色电脑之后, 就超过了“IBM”;意大利服装设计师们把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完美地融入服装设计中, 引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反思。CMB公司唯一的华人色彩顾问于西蔓女士从1998年5月回国开始从个人色彩形象、城市色彩规划、商业色彩营销方面入手, 到受邀进入许多跨国企业, 如资生堂、微软、宝洁、IBM、爱立信、思科、范思哲、佳能和联想等, 进行企业咨询指导, 探索色彩在汽车、电脑、手机、家具、房地产、家电等企业中的工效作用。

3. 色彩设计模型

设计色彩和色彩设计, 从字面上常常把我们引进一个误区:设计师的“心”和色彩本身的“质”。也就是说, 色彩搭配失败在于两点:一是设计师以自我为中心, 表现自己对色彩的喜好;二是色彩本身的特质和品质, 决定色与人的心理关系、色与环境物之间的匹配关系, 决定色彩既不是设计师张扬自我的工具, 也不是一种色彩排除其他色彩的孤芳自赏。设计服务于搭配, 搭配满足于规律, 规律源于系统。跨越理解秩序, 就是设计系统优化的问题。我们认为, 色彩系统优化的和谐捷径就是“少就是多”的搭配原则体现。

色彩混合中有加 (色) 法混合、减 (色) 法混合, 光色混和是做“加法”, 越“加”越亮, 直至明度接近白亮色;颜料混合是做“减法”, 越混越暗, 直到浊色。加减法的原理虽简单, 却有着丰富的色彩混合变化——色彩搭配中的加与减、添与去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技巧, 可以恰到好处地添一点点色, 如画龙点睛似的妙笔生辉;也可能画蛇添足一样加一点点色, 造成前功尽弃。

搭配出宜人、养眼、和谐的色彩氛围, 首先要从色彩理论知识入手。奇妙的是, 受“二八定律”的启示, 我们发现80%的色彩协调原理本身也体现“少就是多”。为了取得协调的配色, 能使观者产生安心的感觉, 可借助有彩色的色相、明度、纯度, 以及色调、间隔色的要素和技巧, 从中获得由少 (要素) 变多 (效果) 的规律。发现协调配色的诀窍是:

(1) 少色相的搭配:色相一致的配色, 会让人产生一致、带有一些幻想的印象。

(2) 少明度差的配色:明度一致的配色, 即使是使用多种颜色, 也能让整体富有均衡感。

(3) 少纯度差的配色:纯度一致的配色中, 纯度低的配色让人感觉稳重, 纯度高的配色让人感觉有精神。

(4) 少色调变化的配色:即由色调而生的配色。色调, 是指归纳了依据色彩整体统一的明度和纯度位置, 分别以色相环的形式表现。如果了解色彩的色调, 那么就可以增加配色的品位, 以达成色彩的调和。

(5) 少量间隔色加入的调和:在色彩与色彩互相冲突的场合, 可在其间插入灰色或同系列的颜色作为间隔色, 使之协调。

(6) 少色彩数量的调和:过多的色彩会使人产生杂乱的印象, 应注意使用色彩的数量, 以少胜多。

由此可看出, 色彩工效的概率统计和数量关系。为了更清楚色彩设计, 还可用少的模型函数将取得协调的诸多配色加以简化。

设定Y为色彩调和设计的一个效果函数, Y除了与上述六个原则有关外, 还与诸多尚未列举的色彩设计和特征有关。如果将所有相关因素简化成一个自变量Xn表示, 那么配色方案与色彩制约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函数关系:Y=F (Xn) , n=1, 2, 3, ……可以让其中:Xn= (1) “少就是多”的色彩技巧法则、 (2) 色彩调和的其他法则 (如色彩搭配方式的均等、无色彩的应用、自然界的配色启示、渐变色等) 、 (3) 强调设计的配色 (对比、强调色、辨识度、诱目性、色彩的同化、节奏与面积、前景色与后退色等原理) 、 (4)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感情、色彩联想、色彩联觉等) 、 (5) 色彩美学法则 (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同意与变化) 、 (6) 色彩的文化特征 (谦卑性、疆界性、叠加性、宜人性) 等审美原则的自变量。

从因变量入手, 就是对Y=F (Xn) 的应用, 在设计中就有了等式:Y=F (Xn) +DESIGN, 意味着设计从色彩开始, 即分析与比较色彩在设计中的意义, 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环境物等载体中, 可清晰地建立如下模型中的问题和答案:

让哭 (苦) 脸代表人们的视觉伤害、心理燥乱等人为的色彩问题;让F (Xn) +DESIGN的方法取代“问号”, 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笑脸, 代表着色彩问题的释然, 体现色彩工效。采用“哭脸+Y=笑脸”这个方程式, 解决中国色彩的大问题, 就是我们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借此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作为设计要素之一的色彩, 由于它自身具有感性、直接、快捷的特性, 因此总是扮演着前卫的角色。所以, 研究其应用美感的函数, 建立模型化的简化模式, 将是解决色彩搭配难点的新方法。

色彩形态及其场效应正在每时每刻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让人时而雀跃、时而挫败, 这是“与时代共舞”带给人们对色彩感知过程中的潜意识需求。在色彩环境带给我们心灵浮躁、挫败过后, 我们需要从灰色中反思一种力量:雾霾与“灰色”不是我们永远的“专利”,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 我们有“人心”联合形成的“红色”, “红色”点缀于大面积的“灰色”是画龙点睛的美感色搭, 是“中国红”最具魅力的体现。只要我们有20%的人心动起来, 就可将灰点缀红的中国色演化成更多色相调和的美丽画面。“少就是多”!“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只要我们肯积极面对, 一切都会有的。

少就是多 篇2

⒈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⒉能用添一和去掉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教具:三只小狗,两根骨头,三只小猫,四条小鱼。学具:幼儿每 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小狗)小狗爱吃什么呢?师出示骨头。小狗和骨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是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出来的)真的是狗多,骨头少,一只小狗没吃到骨头很不开心,怎么办呢?让幼儿说一说。(再给它一根骨头)骨头放在哪儿呢?(放到没有骨头的小狗下面)现在小狗和骨头怎么样了?

二、猫和鱼。

这又是谁?(小猫)小猫喜欢吃什么呢?师出示鱼。小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呢?一只小猫吃一条鱼,多了一条鱼怎么办呢?一只小猫只能吃一条鱼,多吃了一条鱼会撑死的。再来一只猫也可以。可找不到猫怎么办?如果没有小猫来怎么变成一样多呢?有什么方法呢?启发幼儿说出去掉一条鱼,可以使它们变得一样多。

师小结:刚才是添上一变成一样多,现在是去掉一条鱼变成一样多。

三、小兔和萝卜。

它是谁?小兔喜欢吃什么呢?师出示萝卜。小兔和萝卜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对,有两种办法可以使它们变成一样多!添上一或去掉一可以使它们变成一样多。

四、集体操作活动。

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茶壶与杯子;衣服与裤子、雨伞与与鞋等和底板。一个一个的对应摆放,比较后说出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教师再给幼儿放一个盒子)

验证操作结果。

姜昆:养生就是少操心 篇3

一个中心:以身心健康为中心,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

两个一点:糊涂一点。人不能凡事太计较,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把事情看开了,这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有用。潇洒一点。有条件的话,生活上不要对自己太刻薄,讲究点生活质量。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疾病这东西不能琢磨,越琢磨就越有可能琢磨出病来;忘记恩怨。就是宽以待人、和睦相处,从而充分享受人生。

四个老:老窝,老伴儿,老友,老底儿。由于工作原因,姜昆经常住宾馆。他说,住宾馆的时候想家,这很正常;如果在家的时候想住宾馆,那就不正常了。人老了,伴儿就重要了,“小蜜”再好不可能跟你过一辈子。你高高在上时会有许多朋友,而你落魄时所拥有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不论工资高低,自己都要留一些备用。

五个字:笑,俏,跳,唠,掉。笑,就是乐观,没乐也得找乐;俏,适当打扮,老年人也要注意精神面貌;跳,一定得有一项运动伴随自己;唠,常与熟人聊聊天:掉,要学会“掉价”,在年龄上服老,在职位方面能上能下。

姜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面对误解,他的对策是:绝不把自己放到一个误解的中心里。有一次,姜昆去某地演出,由于现场没有麦克风,不能及时演出。但是观众不理解,把演员围起来责骂。面对这些,姜昆什么也不解释。事后他说,不管受多大委屈,采取一个‘忍’字,就能息事宁人。

另外,姜昆说,艺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给心理减压也非常重要。姜昆从艺多年,心理状态始终很平稳。这主要取决于他的生活态度。他说,人都有追求,当追求没有成功时,心里烦闷,但是不要闹;而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那就得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样一来,人的心理就容易平衡了。

姜昆在生活中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平时在家中,除了喜欢说笑,还喜欢听音乐、做家务。家中有保姆,但他更愿意自己做饭,理由是可以把做饭当成一种精神上放松和享受的过程。不过,他在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有一次,记者采访他之后,他给记者题写的留言就是“读书养志”,意思是要涉猎各种知识,因为这也是养生之道。

笑是最好的保健。对此,姜昆深有同感,他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惟独‘喜’无心,而且是张着‘大嘴’。无‘心’,即它不伤心、不费心。人最怕的是动心计、伤心。‘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让精神和身体相结合的支柱作用,它是一种智慧和身体的‘力’的结合,所以‘心’必须要养。养就是别老操心、累心、动心计。对那些发愁的人、忧患感重的人,應该把他们搁到宇宙上去看看人是什么?你站得高了,把人看小,就会明白大家都是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得过好自己的日子,干好自己的事情,这就行了,别太‘较真儿’。”

少就是多 篇4

冯卫东先生撰文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学要注意“降‘效’提质”。“经历教育”的课堂正是实现“降‘效’提质”的一种可行途径,它也能较好地诠释“少就是多”中所蕴含的行动哲学。

一、“少”挤占学生时间,就是给学生“多”的展现机会

清代画家郑板桥常常自诩其作画惜墨如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画面虽然着墨很少,却能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他在作《迎春图》时颇为踌躇:如果取材于“百花盛开”,“迎春”主题最易点破,但又显得过于普通,且画面并不宜铺张、溢满;倘若限于“一花独放”,又难以表现主题,这真是“不难为繁,难为用减,减之力大于繁”。课堂教学亦如此,要尽可能少地挤占学生时间,多给学生展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美国教育专家罗威研究表明,对学生提问,至少要有3 秒钟“候答”,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参与问题的回答;可以减少卡壳现象,增强学生的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等。“经历教育”的课堂,教师常常在提出问题后多空出一两分钟乃至更多时间,表面上教师少讲了几分钟,实际上学生多了时间自由思考,往往能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思维成果也能够更多地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教师在哪些问题上要不吝留给学生时间呢?这就要求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把准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教材特点出发,使备课内容由博到约,化繁为简。学生自己能习得的知识,教师不要讲授,更不可越俎代庖。

不仅课上如此,学生的课后时间我们也要少占用甚至不占用。一些教师提前五分钟上课,拖延五分钟下课,每逢课间必找学生背书、默写,整天不离教室,分秒必争地盯着学生,让学生丝毫不敢放松这一门科目,还美其名曰“认真负责”。如此这般,学生很快会产生逆反心理。课后时间本来就是给学生休息放松、自由安排、查漏补缺的,也是留给他们学会选择、全面发展的。“经历教育”允许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生活,开设很多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在众多课程里选择适合自己的某一项或几项参加。课后时间学校占用得“少少许”,学生自我获得和生成的却是“多多许”。

二、“少”挤占学生空间,就是给学生“多”的合作探究

一位化学老师教“固体的溶解度”,首先让学生自主实验、调查统计,学生在活动中比较了检测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方法,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内涵。在这两个初级理解的基础上,再经过组内讨论、全班组际交流两个层面合作环节的思维碰撞,他们不但生成“20℃时,将氯化钠与水以36∶100 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所得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36∶100”等中等难度的知识理解,而且还生成“20℃时,从足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100g水,将会析出36g固体氯化钠;20℃时,若恒温蒸发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的水与析出氯化钠的质量比恒等于100∶36”等高等难度的知识理解,后者连执教老师课前也未曾预设到,使课堂有了小小的震撼。

本课中,执教者没有喋喋不休的讲授,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先在组内、然后跨组去经历、探究。多层次的学习活动丰富了学生探究发现的渠道,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方法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执教者自己很少操作实验,大大缩小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空间,把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舞台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习得了“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执教者很少挤占学生的想象空间,而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更多高密度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张扬他们课堂的存在感,使他们学会了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获得触类旁通、生成结论的本领,有效提升了探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三、“少”贴情感标签,就能“多”给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目标,教师不能在情感的认同上强加于学生。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更不要(或急于)给文本贴上自我情感的标签,而应留出情感空间,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悟,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亲身体悟。

一位教师在教学冰心的《母亲》一诗的读写环节中,设计了一道情感“留白”式仿写练习:请结合你对母爱的自身体验,仿照开头的两句再续写几句诗。

小时候,母爱呵!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呵!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教师的设计既是对诗人母爱情感的理解和延伸,又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文学想象拓宽了空间。学生仿写了这样几行情意浓郁的句子:

上学后,母爱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暖融融。长大后,母爱写在邮件里,读着它,意浓浓。……

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间,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抛给学生,而要把最甜的甘蔗留给学生亲自品尝。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教师不“先声夺人”,而是任由学生慢慢地读、静静地听、默默地看,任由他们宣泄情感,任由绕梁的余音把他们带入丰富情感的最佳境界。

四、“少”急于抛标准答案,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顿悟

《学记》说教学“譬如钟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叩”即激疑问难。笔者认为,只有当学生进入“愤悱”境界,向教师质疑问难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明探求的路径,才能水到渠成,学有成效。

一位体育教师教七年级学生前滚翻、后滚翻动作,讲述了动作要领后,同学们经过练习大多都滚翻过关,只有一名学生在机械地重复着失败。此时此地,这位学生又紧张又焦急。体育老师没有再次重复讲解动作要领,而是指着随手抛出的篮球问:“为什么篮球容易滚动?”学生答道:“因为篮球是圆的。”“对了,那你在滚翻的时候,如果尽量把身体团得圆一些,是不是会更容易滚翻过去呢?”学生恍然大悟,一次性就滚翻过去了。

五、“少”填满知识空白,“多”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教,给学生一片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当然,我们所说的教师“不教”或“少教”,不是偷懒、付出时间少,而是充分备课,深思熟虑地选择性付出,因为老师把自己所知的和盘托出,却因为只有一盘而远远不够大家吃,指明食材所在的方向,每个人都会努力寻得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盘。

例如,要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我们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饱览群书,远比精讲一本书让他们获益更多。一节课,围绕学生预习中的困惑,你精心设计一个主问题,让他们思考讨论,远比你尽心尽力解答每一个疑问,让学生受益更多。再如数学课上,遇到同一种题型,可以就其中一道题目,理性分析解题思路,合作探求解题方法,这远比让学生反复做题效果好。因此,与其让解题思路含混而一错到底的情况屡屡发生,倒不如留出知识的空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修复。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我探索研究获得空白处的内容,甚至于获得比空白处的知识要丰厚得多的新知,从而达到对求取知识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修复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和完善。这不仅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知体系,完善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且发展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科学素养。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少”与“多”的问题,有时是受课堂时空限制以及教材重点的规定而有意为之的,也有根据课堂发展随机而为的,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只要遵循以“学”为第一教学要素的规律,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创造的快乐,从而得到成功的心理满足。而作为教师刻意为之的“少”的空间,更是为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拓展、素养提高起到铺垫、蓄势作用,达到“少就是多”的教育境界。

多、少、同样多j教学设计 篇5

第二完小 师昭君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体验游戏中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课前准备:6把椅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认识多、少和同样多。首先,老师问你们喜欢到老师家做客吗?今天我们就通过玩一个坐椅子的游戏来学习今天的知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把椅子。

老师摆好5把椅子,请6名同学上讲台来。

师:游戏规则:老师喊一二三,喊完后你们就挑一把自己喜欢的椅子坐下来,注意要一个人坐一把椅子哦。(为了让下面的同学看得更清楚,老师设置的是假椅子,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手放在相应的椅子下面就算坐到椅子上了)

预设: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两个人左一把椅子。●有一个人没椅子坐。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体验多少

1、自主探索

师: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2、交流评价 预设:

学生可能会回答:

●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师:为什么他没有椅子坐啊? ●少一把椅子,多一个小朋友。

●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椅子不够了。

●小朋友多,椅子少。对以上回答,教师均给予肯定。

3、建构模型

师:我听明白了,同学说:小朋友多,椅子少,所以有的同学没椅子坐。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呀?

边操作课件,边说。

师: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1个小朋友对1把椅子,少了1把椅子,也就是说谁多?谁少?

小朋友多,椅子少。板书:小朋友多,椅子少。齐读

(二)体验同样多

师:有一位小朋友没有椅子坐,都怪老师照顾不周,我们再来一次,看看结果怎么样。

1、增加一把椅子,再做一次游戏,还是请6名学生参与。

2、交流本次游戏的情况。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看了这次游戏,你又想说些什么?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

●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座位。●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1个小朋友坐1把椅子。

3、用课件呈现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

师:下面老师把同学们说的话演示一遍,大家看对不对:(边操作边说)这次做游戏有6个小朋友,一共有6把椅子,每人坐在一把椅子,椅子没有少,小朋友也没有多出来。也就是说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板书: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齐读

4、休息听歌《大小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歌曲之后马上回来。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基础训练:

(1)摆花片。练一练第1题。

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摆花片的活动。要求是:第一行摆5个花片,第二行摆花片的个数要与第一行同样多。

师问:怎样摆才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这两行花片一样多呢? 生:一一对应着摆。

学生自己摆,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摆完之后,教师表扬大家的动手能力。

变通:多两个,少两个。这样能看出哪行多哪行少吗?

结论:如果物品一一对应着摆,比较的结果就是: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就同样多。

请大家轻轻的把花片收好,放在铅笔盒里。

(2)练一练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大家利用刚才的结论来做一下第三题吧。

生:这些水果都是一一对应着摆的,苹果那行最长所以就是苹果最多。生:这些水果都是一一对应着摆的,菠萝这行最短,所以就是菠萝最少。

3、拓展训练

课件展示

大家说得真棒,老师还有几道题要挑战你们,你们还愿意做吗? 四:结束课堂

少将就,多讲究 篇6

我想说,正因为赚钱不易,才更应该吃得讲究一点,这是对自己的犒赏,也会成为赚钱的动力。

细心观察下,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的生活态度都符合婆婆的“将就论”。我有一个同事,经济条件尚可,但从来不买正价衣服,即便那件衣服特别适合她且价格她也能够承受,她也宁愿用同样的钱去买两件不喜欢的特价货;我楼下的阿姨,退休工资丰厚,但去早市從来不买新鲜的蔬菜,哪里成堆儿处理去哪里买,结果回家收拾收拾基本扔掉一半;姨妈爱吃菌菇馅饺子,可一年她也不买几回,因为菌菇馅饺子很少打折或者送赠品,我曾问过她,你干吗为了一袋快要过期的赠品去买你不爱吃的芹菜馅饺子呢?姨妈便会搬出这番理论:“不都是饺子吗?将就吃呗。”

将就着穿,将就着用,将就着吃。你问他们为什么要将就,他们便会说来日方长,于是,这也将就那也将就,一辈子就这么将就过去了,到最后也没过上讲究的生活。

基层多磨砺青春少浮躁 篇7

青春因为 基层磨砺 而少份浮躁,多份沉实。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想把工作搞好,关键要学会当好一个农民。当好一个农民,首先要掌握农业知识;其次,要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再次,要了解农民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办事情;最后,还要广交农民朋友,打好群众基础。

在学校, 我们打交道最多的是书本和课堂;在基层,我们主要是和群众打交道。什么叫群众工作? 就是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 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不愿和群众打交道,不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就做不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最怕想当然, 不是理论上是这样就应该是这样, 它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抓落实, 做事就要一抓到底。唯有干在实处,才能做出实效。

青年与基层是一个有着天然联系的共同体,一方面,基层需要青年去建设,另一方面,青年需要在基层磨练。青年学生到基层工作,不仅不“浪费人才”,而且大有可为 ! 虽然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很辛苦,工资待遇也不高, 但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能收获对群众的感情, 收获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收获对自我的超越,收获人生最美丽的色彩!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篇8

在《敢》文中,孙老师感慨:一个又一个的“瓶颈”把教师自身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压缩得可怜。继而发出了三点感慨:首先是没有属于自己专业发展的时空;其次是缺乏必备的安全感;三是资源的匮乏。

看过文章后,笔者感同身受。孙老师的困惑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凡事“变则通,通则灵”,笔者认为,作为一位普通班主任或教师不如以变应变,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环境,那么我们不妨改变自身,尽快地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的“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

那么,像孙老师这样的教师该如何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呢?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合理安排、利用时间。从时间表上看,孙老师在校时间长达14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孙老师该做些什么?该做哪些改变呢?笔者认为,孙老师首先要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得为应对学校的各项检查做点准备。一般来说,老师们对学校将要开展的各项检查心中有数,为了防止到时措手不及,可利用这段时间做些这方面的准备。

在与学生接触时,比如带学生吃早餐,检查班上卫生及带学生晨读时,孙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现象,并对相关学生予以表扬或提醒。

在做完上述工作后,总会有闲下来的时侯。在这时,就应该见缝插针地看些自己想看的书,能看多少就看多少。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

工作、学习累了,孙老师还可到学校各处转转,了解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情况,或与老师们聊聊天,交流学校教育管理、学科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随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如有思想火花闪现时,就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备今后写作之用。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对一个人来说,健康才最为重要。因此在下午课外活动课时,孙老师还可与老师或同学玩玩篮球等体育活动。像笔者所在的学校,班主任往往会利用这段时间打打篮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缓解了工作的压力。

学校生活是单调、枯燥的,但教师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趣。在工作、学习累了后,可站在窗前或走下楼去,极目远眺,看看山岚,看看流云等等,以培养自己生活的情趣。

在学校做完该做的事,晚上8:10回到家后,便应把学校的工作暂时抛至脑后。好好地与家人交流一下,利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读点书、写点文章。

如果孙老师能够做到这些,便会感觉到每天虽累但快乐着。

第二,走近大师,倾听大师。作为普通老师,虽然少有机会甚或没有机会当面聆听大师的讲座、教诲等,但这并不等于没有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只要改变一下方式,我们同样可以聆听大师的声音,同大师对话。现在是信息社会,只要做个有心人,要买来某位大师的著作及音像资料等,常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还可进行网上阅读,阅读大师们的相关著作,看大师们讲座的相关视频等等。这都是聆听大师的声音,与大师对话的形式。大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三,至于孙老师文中所说的缺乏必要的安全感。这种担心,笔者认为更属多余。如果孙老师能够改变自己,做到上述两点的话,那么他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等必将有一个相当大的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了,功夫过硬了,还怕学校搞聘任制或其他改革吗?

请多一些通法,少一些特技 篇9

消元法是解题通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以减少变量为主要特征,也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基本方法.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忽视这一点,关注的却是一些自认为很“高大上”的技巧性解法,教学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在进行对数运算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道题:

你在教学中是不是就这么给你的学生讲解的呢?解法过程的第三步你怎么上来就想到提取lg2?你的学生知道吗?即使知道,下次也是提取lg2吗?

当我这样很轻松地把这道题讲完后,学生的作业却让我很吃惊!作业中有两种结果:

(1)用课上老师的方法,很多学生都是半途而废了;

(2)做出来的学生却不是用的这种方法.这值得我们反思.

很显然,学生是用了等式:lg2+lg5=1,即lg5=1-lg2进行了消元,可见这种消元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想到和接受的,却被我们忽视了,说明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解得

变题已知实数x,y,z满足2x=3y,4y=6z,求实数x,y,z满足的等量关系为,你还能用方法一来解决吗?

点评学生第一次看见解法一时,感觉这方法太好了,增加一个变量k,所有问题迎刃而解,题中本来就含有三个变量x,y,z了,一般的学生是不敢再设变量了.

而解法二是采用了消元的方法,出现三个变量时,用其中一个变量来表示另外两个变量是较为普通的做法.

少就是多 篇10

7月2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 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4.8亿元 (人民币, 下同) , 同比下降了29%, 在这其中, 上半年的3G投资仅为192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未公布上半年的具体数据, 但此前的统计显示, 截至2010年5月底, 三家运营商实际完成3G投资111.5亿元, 其中中国电信完成62.2亿元, 占全年计划的23%;中国移动完成37.2亿元, 占全年计划的8.3%;中国联通完成12.1亿元, 占全年计划的5.3%。

张峰透露, 今年直接用于3G建设的投资在900亿元到950亿元左右, 基础电信企业要完成投资3400亿元左右, 与年初的计划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就3G投资而言, 今年的规模相对于去年的1609亿元已是大幅缩水, 而在实际上推进过程中, 三家运营商又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整个第一季度的3G投资规模为60亿元, 截至5月底为112.5亿元, 上半年为192亿元。

3G网建已超前投资减少

记者从中国电信总部了解到, 去年底中国电信总部高层到地方公司调研时已明确指出, 3G网络建设已适度超前, 2010年3G网络将压缩投资, 等到市场份额起来以后、财务指标提升以后再大幅投资。中国电信认为虽然自己的3G网络不是建设最早的, 却是建设最好的。

据上述人士介绍, 策略上中国电信今年的投资重点偏重可与EVDO协同发展的WLAN、可与前端部门密切配合的业务网络和平台的开发以及各类IT支撑网络建设, 同时抓好宽带提速和“光进铜退”, 而这其中的大部分投资是不能算到3G直接投资里面的。

中国联通也认为去年3G建设“超常规”, 该公司网络建设部门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联通的基站总数已经达到29万个, 接近中国移动基站总数的3/4, 足以支撑用户需求, 因此消减网络投资, 今年3G网络的重点是增加覆盖面积, 提升覆盖深度, 做好室内覆盖。

中国移动的TD网络建设难度最大, 因此今年网络建设仍在扩张, 但是采购规模相当于前三期总量的TD四期招标目前还没有尘埃落定, 因此张峰在总结投资额完成较少的原因时表示, “一是有的企业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 尚未开展大规模3G网络建设;二是3G网络建设进入网络的延伸覆盖和完善补网阶段, 投资规模相对减少;三是网络设备价格持续下降。”

终端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

2009年被业界人士定义为3G网络年, 2010年则为3G终端年, 三家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大部分精力和投资都放在了3G终端上, 都试图通过千元3G手机等各种手段圈占用户。

来自中国电信的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CDMA手机销量达到2000多万部, 截至5月底, 新上市的CDMA终端产品为146款, 其中CDMA1x产品80款、EVDO产品66款, 天翼3G手机前5个月销量分别达到29万、28万、34万、39万、47万, 也在逐步提高。

中国电信终端管理中心主任马道杰告诉记者, 中国电信已经把“CDMA1x手机平均成本降到420元, 与GSM低端机基本持平, 但在EV-DO智能机这块, 成本还在1980元, 与其他3G智能机还有距离”。手机成本的降低和销量的增加都需要资金支持。据了解, 中国电信3G手机补贴至少要比2G高10%, 而且全国统一、两年不变, 形式包括终端补贴和话费补贴。在一些特殊市场上, 中国电信还采取附加的鼓励政策, 比如2亿元奖励校园3G推广, 再如对700-2000元中档3G手机的市场推广进行奖励, “谁先销到20万部, 就拿200万元进行奖励”。

TD终端产业链更需要资金支持, 虽然在“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的大力推动下, TD终端已得到很大发展, 但一些厂商依然在观望中国移动对3G/4G的态度, 有些厂商甚至表示, 如果TD终端补贴不到0元购机的水平, 很多厂商就没有动力研发TD。仅仅是终端补贴一项, 中国移动今年的开支将达到150亿元, 比去年的120亿元增加25%。

中国联通一方面大举引进高端的iPhone、黑莓等WCDMA手机, 另一方面也推出了千元3G手机计划, 同时推出“预存话费送”、“购手机入网送话费”等新的合约计划, 中国联通内部人士透露, 该公司针对千元3G手机的最高补贴额度已达到40%, 同时已将用户每月消费的最低门槛由186元降到了66元, 大量中低端用户都将享受到此类补贴。

TD四期和终端成下半年投资重点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投资规模, 还有超过700亿元的投资额有待运营商在下半年完成。光大证券电信行业分析师周励谦表示, 基站总数多达10万个的TD四期将占据大部分的网络投资, 总额肯定会超过200亿元, 今后将进入供货阶段。同时, 他认为目前3G网络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室内覆盖, 这非常影响3G手机以及数据卡等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运营商将继续对网络进行补点, 也将提升室内覆盖的水平。

银河证券的王姓行业分析师认为, 随着3G用户不断增多, 运营商普遍采取让WLAN分担数据流量的策略, WLAN厂商将受益。此外, 由于三网融合的推进, 广电宽带将对运营商的宽带业务形成冲击, 所以运营商的光纤网络建设将提速, 这对光通信厂商绝对是利好。

总体上来说, 在下半年终端仍将是运营商发力的重点, 譬如中国电信早已制定了全年CDMA手机销量突破5000万部、CDMA用户突破1亿户的目标, 在这个用补贴换用户的时代, 中国电信在这个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除了千元3G手机项目之外,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都做引进iPhone、黑莓等明星手机的工作。

“多上线,少逗留” 篇11

当英国政府的新网站GOV.UK击败来自全球的上百件作品,成为2013年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大奖得主的时候,英国《每日邮报》用这样的标题毫不客气地表达了它的不屑:“只有两张很小的图片,挂满了‘房屋与本地服务’之类的链接。”

英国版《连线》杂志的意见与此类似。在《卫报》发起的相关讨论里,尽管很多人像设计博物馆馆长Deyan Sudjic一样赞扬GOV.UK的优雅与简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网站丑陋、无趣、甚至把它的得奖阴谋论为来自政治压力,因为它“根本谈不上设计”。

然而,这正是G O V. U K网站设计者G D S(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英国政府数字服务部门)想要达到的效果。这也是它必须达到的效果。

GOV.UK的目标是取代过去英国数以百计的各政府部门网站,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所有与政府相关的信息和服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个网站从2012年初开始测试,10月正式上线,如今英国政府的绝大部分政府机构已经归入这个系统。接下来的工作还有321个其他部门或机构以及12个公营公司,其中包括BBC。

在如此庞杂的网站群里,便于查找、易于理解、操作简单,尽量缩短用户在网站停留的时间,成为它最重要的设计目标。“一个人登陆政府网站的次数一年可能也就两次,他们没有时间在这上面慢慢浏览探索。”GDS的设计总监Ben Terrett说。

GOV.UK是GDS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部门在2011年成立,隶属内阁办公室,由内阁数字执行主管Mike Bracken负责。

Terrett在2012年初离开广告公司Wieden + Kennedy伦敦办公室加盟GDS的时候,这里只有1名设计师和3名前端程序员。他为GDS带来一些有趣的想法:想像一下如果换成由苹果公司来管理汽车的税费,它们会怎么做,“它们不会给你寄封信让你去网站处理。你可能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你需要更新路税和车险了。邮件会直接问你有没有换地址,有没有换车。如果没有,你什么都不用做,你的税费将会自动更新。”

GDS改变了工作方法。在过去,设计师负责在Photoshop里设计出网页,再交给前端的程序员开发。而现在GDS的团队协同合作。办公室里贴出了很多普通人的照片,这些人可能在家里,可能在酒吧、办公场所或是图书馆,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是GOV.UK的用户─这种方式的用意是把用户具象化,随时提醒自己记住是在为谁工作。

从用户需求出发,GDS后来把这列在“政府数字设计十原则”的第一位。GDS還特意强调,“人们到政府网站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来观赏我们的网页设计技巧。”设计师Frances Berriman说:“他们需要搞定某件事情,而且越快越好。”

GDS把各种政府网站连篇累牍的网页和检索项目“翻译”成公众登录网站时需要解决的任务,大约1800种(例如“我需要挂失护照”,或是“我需要知道陪审员包括哪些工作”),根据逻辑关系和优先程度对这些需求加以分组和排序,并确认不同的需求适用于什么样的网页或Webapp类型,再依此搭建GOV.UK的结构。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GOV.UK上搜索增值税税率,搜索结果将是一个多任务的向导型页面,第一条结果是最直接的增值税税率数字,这也是多数人的查询目的。接下来的一些链接可以把用户带向更多的内容,例如增值税适用于什么情况,以及2010年上调增值税税率的文件。如果用户直接选择进入第一条搜索结果,这个快速回答型页面上醒目地显示着20%的标准税率,下方则以表格形式列举出几种税率优惠和免税的情况。

为了不让设计喧宾夺主,GDS有意识地控制着一切不服务于功能性的视觉元素,任何无关的颜色、图片、阴影或是装饰性的设计都被加以调整。

对GDS的多数团队成员来说,这完全不同于他们之前的工作,完全不同于那些光鲜的产品页面或是公司网站设计。在商业网站的设计逻辑里,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捕捉关注。而GOV.UK需要的是清晰、简洁,设计师需要做的是,避免设计成为妨碍用户获取信息的障碍,哪怕这样会在网页上留下大片空白。“过去我们可能让这里明快一些,在那里加一点闪光,或者考虑来点运动效果。在GDS,一切反其道而行之。”

但设计师们也用到了一些过去的经验,例如利用在商业网站优化和广告中常用的测试来监测颜色对于GOV.UK用户行为的影响。同样以增值税税率的快速答案页面为例,用于突出显示20%税率的底色,在过去的版本里是一种略深的玫红色,但经过对A/B测试的数据分析,GDS把它改成了更为温和的蓝绿色。

由于GOV.UK上图片很少,平面设计的重点就落在了字体和布局上。GOV.UK使用的字体New Transport由经典的Transport字体变形而来。后者由Jock Kinneir和Margaret Calvert在1950年代设计,最初用于英国的道路标志系统。这种无衬线字体形状圆润,具有高度的易辨性和易读性,保证司机即使在恶劣的天气和70公里的时速下也能从远处看清。GDS希望借助这种英国人已经使用熟悉了几十年的字体提高GOV.UK的易读性,但Transport字体是为大型标志牌设计的,GDS请回原设计师Margaret Calvert加以修改,使其更适用于电脑屏幕甚至更小的移动设备。

而做减法的设计原则不仅体现在对网页设计元素的控制上,也同样体现在内容上。GDS并不是将过去的政府网站复制到新的GOV.UK上,它们认为政府应该只做那些只有政府能做的事情,因此去掉了一些它们认为政府不应该指手画脚的内容─例如关于养蜂的建议。“每一个冗余的网页都是一个不必要的死胡同,”设计副总监Tom Loosemore说,“只会让用户感到愤怒、泄气或是困惑。”

在GDS看来,把查询学生贷款账户或是申请捕鱼许可这样的事情简化,并不只是改变网页外观这么简单,它需要政府从根本上转变为公众工作以及与公众沟通的方式。

尽管还存在争议,但数据已经能显示出这些“没有设计”的设计效果。GOV.UK上关于银行假期的页面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在英国银行假期和圣诞、新年一样都是公众假日,但每年时间并不固定,各地时间也不相同,而放假时不仅银行关门,商店、餐厅、超市等几乎所有商业活动都会停业,查询银行假期哪几天放假几乎是一项必做的功课。GOV.UK的银行假期页面跳出率高达96%,用户停留在该网页的平均时间只有30秒。让用户尽快离开,这是GOV.UK效率的表现。

不过,更实际的效率还是体现在财务上。借助GOV. UK,英国政府将逐渐改变目前仍然非常常见的通过邮件和电话与公众沟通的工作方式,转而利用成本更低的数字服务。而且GOV.UK以开源技术为基础建立,可以为英国政府省下昂贵的软件授权费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整合到GOV.UK,预计它每年将会为纳税人节约7000万英镑的开支。

班主任工作的“多”与“少” 篇12

一、多一些榜样示范, 少一些重复说教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 即好奇心及形象性, 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 特别善于模仿。所以, 榜样示范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榜样给学生引路, 抑制不良行为。首先,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举首投足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来说, 就是活的教科书, 无声的榜样。其次, 借名人、英雄榜样的力量, 促进养成教育。然后,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

“说教”是教育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沟通方式, “说教”用得恰当, 可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然而不少班主任的“说教”往往是生硬呆板的训话,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少一些重复说教。

二、多一些宽容理解, 少一些粗暴惩罚

宽容与爱心永远是班主任的从教之德。面对学生的错误, 班主任不可过分挑剔, 而要多一些宽容理解, 通过老师的耐心引导, 让犯错的学生得到滋润和营养, 必将促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

对违纪违规者处以警告、记过等是教育的手段之一, 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如果依赖处罚手段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学生可能为因害怕受罚而暂时停止其不良行为, 但只要班主任不在场, 他就会“反弹”。受了罚而不屈服, 而且会确立起“强者支配弱者”的信念, 这如同教唆学生使用暴力。因此, 教育时要少一些粗暴惩罚。

三、多一些民主尊重, 少一些命令控制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平等关系必须以尊重为前提。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 才能学会自信和自尊。作为班主任, 面对众多的学生, 必须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导。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

尊重学生的人格, 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 减少自卑。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之后, 课堂外当学生帮老师做完一件事情甚至是非常细小的事情之后, 教师如果面带微笑, 真诚地道一声“谢谢!”看似平常的一句话, 却能带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和欢乐。这里面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四、多一些赞美激励, 少一些批评责备

赞美学生, 是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的金钥匙,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点和长处, 那便是他成才的方向。赞美与欣赏学生, 是育人的关键。赞美, 包含着期望, 寄托着心愿, 意味着引导, 送达着催促。一是赞美过程, 不过多地看重结果。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哪怕是微小的、点滴的, 哪怕是别人轻而易举就可做到的, 一旦学生取得进步或获得成功, 班主任不要吝惜给他们赞美。二是赞美努力, 不过多地看重成功。

上一篇:加大打击力度下一篇:连杆加工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