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扫描

2024-10-06

水平扫描(精选3篇)

水平扫描 篇1

摘要:介绍水平扫描的概念和意义,在新兴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和具体案例,对中国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水平扫描,医疗卫生,新兴技术

近年来,新兴的卫生技术比如药物、医疗设备、手术程序等数量增长迅速。然而,并非所有的新技术都能改善健康,并具有合理的成本效益。部分新技术的产生可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据此,如何对新兴卫生技术进行早期、及时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 水平扫描的概念

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也称环境扫描(environment scanning),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企业。从情报研究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商业领域的信息查询行为方式。1967年Aguilar F[1]曾在《商务活动环境扫描》中对环境扫描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将环境扫描定义为:获取有关事件、趋势及描述组织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信息,决策者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识别、处理战略性的威胁与机遇。

环境扫描的数据来源广泛。它既包括专家研讨、用户讨论等,又包括正式出版的报纸、杂志、学术期刊、图书、会议论文、行业协会的期刊、联机数据库等,还包互联网、博客、维基百科、视频等资源。

2 水平扫描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

2.1 卫生技术评估

卫生技术包括医疗保健药物、医疗器械设备、诊疗与手术程序,以及医疗相关的组织管理系统和支持体系[2]。卫生技术评估(HTA)是卫生决策者的重要工具。美国于1972年最早成立了HTA组织,随后HTA在欧洲等其它国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早期的HTA机构可能需要用3~4年时间来完成一份完整的报告。过长的评估周期,会导致决策者无法将其作为决策依据。随着HTA在世界各地发展,出现了对新兴技术早期和及时评估的需求,人们逐渐意识到,评估时效对卫生行业决策者做出决策判定的重要性。在技术上市或开展实施前,就提供早期及时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提示将有助于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为一项新技术制定应用方法[3,4]。

2.2 水平扫描(HS)发展

目前对水平扫描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部门(Defra)的定义:水平扫描是在现有的认识和计划上,系统分析潜在的威胁、优势和未来可能的发展。

Banta和Gelijns[5]于1980年为荷兰政府开展了一项新兴卫生技术早期评估的调研,目的是为卫生行业的决策者提供早期的提示。他们将此称为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并将其建立于荷兰卫生委员会。荷兰成为最早建立水平扫描体系(horizon scanning system,HSS)的国家,并提出了针对新兴技术评估的系统方法:即选择重要的新兴技术,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并传播给决策者,这一过程称为水平扫描。随后,1997年瑞典的HTA机构(SBU)也建立了SBU ALERT(瑞典预警系统),现已普遍将其称之为“水平扫描”。

HSS在医疗卫生行业新兴技术(未上市或应用的药物、医疗设备、诊疗和手术程序等)评估的应用,正变得日趋重要。许多国家建立了HSS组织和机构,以为决策者提供关于新兴技术的及时信息。1999年,多家HSS组织建立了Euro Scan国际信息网(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 on New and Emerging Health Technologies,Euro Scan International Network)。这个网络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的20余个组织加入,这些国家包括加拿大、丹麦、挪威、瑞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荷兰、英国、以色列、西班牙、法国和瑞士等(表1)[6]。

2.3 HSS与HTA和循证医学(EBM)的区别

HSS致力于研究那些5年内将进入市场的潜在的重要卫生技术,是对某一技术潜在机遇的快照;HTA报告的重点是医疗成本效益分析;EBM是对医疗效果证据的评估。

很多国家建立了HSS组织或机构,HSS与HTA最大的区别是:HSS关注的是技术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因此,许多HSS是隶属于HTA的(表2)。

3 水平扫描应用实例[7]

HSS的信息来源主要分为3类,一是开发商、制造商、药厂和医疗卫生技术公司提供的信息;二是包括主要医学杂志、专家咨询和互联网等媒体资源;三是灰色文献、会议资料和其他HSS提供的信息,如ERUOSCAN、ANZHN等。

2003年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院,就心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家庭远程监测技术(PRM)进行了水平扫描分析。该研究目的是回顾远程监测技术,并评估将该技术应用于心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家庭护理的机遇。

主要应用以下方法:(1)系统文献回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索关键词,“COPD”or“慢性阻塞性肺病”or“COAD”or“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or“肺气肿”or“慢性支气管炎”。这些关键词在检索过程中保持不变。(2)调研利益相关者(技术提供者)。提供患者远程监测(PRM)项目背景资料。(3)调研PRM实验室。搜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意见和需求、专家意见以及参加者提出的问题。(4)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调研。访谈相关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5)商业技术研究。提供适宜产品的建议。(6)文献分析和确认。将获得的文献分类(如研究、设计报告、案例、试验或临床案例、临床试验、成本效益分析),并撰写结论。(7)报告。提供文献总结、咨询结果、PRM用于家庭护理的潜能模型、医疗机构设置模型、实践原则讨论和建议。

该案例总结,尽管没有查证到PRM应用于疾病管理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利证据,但是有相关重要文献对PRM技术和远距医学试验进行了报道,这些文献为远程监护技术应用于疾病管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4 启示

4.1 在HTA机构中建立HSS组织

随着目前我国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现有的HTA方法,较难满足决策者对一项新兴技术在短期做出决策的需求。将水平扫描方法引入到现有的HTA机构中,建立HSS组织或机构,能为决策者提供更有效而及时的决策依据。

4.2 扩大应用范围、加强HSS宣传和影响力

目前国内大多HTA机构均为政府部门服务。由于HSS的受众者不仅仅是传统HTA服务的政府部门,更可以为企业、制造商、厂商、医生、研究者等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引入HSS方法,将扩大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受众面。对利益相关者进行HSS的宣传,使他们认识到HSS在评价新兴技术中的作用。

4.3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由于我国HTA机构和组织分布不集中,尚未形成一体。因此,借鉴ERUOSCAN模式,建立我国HTA和HSS机构网络信息平台,各地组织机构加入共享平台,将有助于卫生决策过程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

参考文献

[1]Aguilar F.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M].NewYork:Macmillan,1967:1-239.

[2]Banta D.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J].Health Policy,2003,63(2):121–132.

[3]Hailey D,Topfer LA,Wills F.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emerginghealth technologies to provincial decision makers:a pilot project[J].Health Policy,2001,58(1):15–26.

[4]Mowatt G,Thomson M-A,Grimshaw J,et al.Implementing earlywarning messages on emerging health technologies[J].Int JT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1998,14(4):663-670.

[5]Banta HD,Gelijns AC.The future and health care technology:implications of a system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J].World HealthStat Q,1994,47(3-4):140–148.

[6]Douw K,Vondeling H.Selection of new health technologies forassessment aimed at informing decision making:a survey amonghorizon scanning systems[J].2006,22(2):177-183.

[7]Brown IT,Smale A,Verma A,et al.Medical technology horizonscanning[J].Australas Phys Eng Sci Med,2005,28(3):200-203.

水平扫描 篇2

插值分辨率的选择

所谓插值分辨率,是指扫描仪内建的通过插值补偿技术所提供的分辨率,它通常远高于光学分辨率。但是它对提高图像质量的作用不大,却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大了图像文件的大小,降低了扫描的速度。因此,在学校的一般使用中,如果不是用于地理教研组的高质量的地图图片打印输出,选择过高的插值分辨率的意义不大。

扫描图像的后期处理

几乎所有的扫描仪都不同程度地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图像 ;2、整体反差失真;3、网纹(网点);4、焦距不准。尽管很多扫描仪通过提供硬件或软件去网、在驱动程序中设置滤镜等方式来尽可能地抵消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为了获得最佳效果,扫描图像的后期处理必不可少,

首先利用标准TWAIN接口扫描一幅真彩色图片,为了调整整体反差失真,依次选择图像/调整/色阶,在所弹出的窗口中,调节左、右两个小三角形的位置,并通过预览窗口观看调节后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通常是将两个小三角形向中间移动,这样经过多次扫描不同图片,反复调节,我们就能把该扫描仪图像的整体反差失真程度量化,即确定左、右两个小三角形的移动方向和幅度。若图像 ,可以依次选择图像/调整/变化,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最接近原图片的效果图。同样地,经过多次实验后,也就知道了扫描仪的 程度。

接下来是去除网点了,执行滤镜/杂色/去斑,怎么样,图像清晰多了吧!最后一道工序是弥补扫描仪焦距上的误差,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仔细调节窗口中的各项参数,注意半径(Radius)值不要调得过大,这样可以使图像更为清晰。多次实验后,对扫描仪的焦距误差也就心中有数了。

水平扫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07—2008-10我院怀疑副鼻窦病变的70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9~61岁,平均年龄46.2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50.4岁。

1.2 扫描方法

采用美国GE Prospeed 64排螺旋CT机,行副鼻窦CT检查,实验组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条件:以OM线为基线,下自齿槽层面,上自额窦上方,螺旋扫描层厚1.25 mm、间距1.25 mm、Pich 0.75,床速3.75 mm/rot、每周1S,扫描条件120 kV自动毫安选择,连续扫描24~36层,将横断面图像进行1.25 mm层厚,重叠0.63 mm Std和Bone重建将数据传至ADW 4.0工作站。利用Batch模式进行MPR副鼻窦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重建图像层厚2.5 mm,间隔2.5 mm,同时照软组织窗和骨窗图像,骨窗窗宽1 000、窗位300软组织窗宽300、窗位450;对照组扫描:用冠状位头托,头后仰,倾斜角度15~20°,扫描线尽量与颅底垂直,条件120 kV、80mA,层厚5 mm,层间距5 mm,扫描18~30层,用软组织窗观察窦腔、窦口及周围软组织,用骨窗观察窦壁骨质情况。

1.3 图像观察

由2位资深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冠状位重建图像与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进行综合对照分析评价,并联合2名有经验的技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图像质量评价分析标准分为III级:Ⅰ级,软组织轮廓锐利,密度分辨率好,骨质层次结构清晰分明,骨小梁显示清楚,无伪影,图形质量好,不影响病变的诊断;Ⅱ级,软组织轮廓清晰,密度分辨率较好,骨小梁大部分显示,有少量伪影,轻度影响病变的诊断;Ⅲ级,软组织轮廓模糊,密度分辨率差,骨质轮廓及骨小梁结构显示不清,影响病变的诊断,甚至不能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8.2专用统计分析软件包,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36例行多层螺旋CT水平扫描,然后冠状位重建图像临床诊断为鼻窦炎18例、鼻息肉恶变3例、各副鼻窦侧壁及顶内壁骨折7例、牙齿突入上颌窦腔2例、脑脊液鼻漏1例、正常5例;对照组34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临床诊断为鼻窦炎21例、鼻息肉恶变2例、各副鼻窦侧壁及顶内壁骨折4例、牙齿突入上颌窦腔1例、正常6例,所有病例经临床治疗验证。

实验组36例重建图像Ⅰ级图像35例、Ⅱ级图像1例(义齿尾影);对照组34例冠状位扫描图像Ⅰ级图像24例、Ⅱ级图像7例(义齿及移动尾影)、Ⅲ级图像3例。Ⅰ级重建冠状面图像与直接冠状面扫描图像都能清晰地显示副鼻窦结构,区分鼻窦内软组织、黏膜、积液等,显示鼻窦骨质(特别上颌窦上下壁骨折移位情况等改变;Ⅱ级图像能显示区别副鼻窦内软组织黏膜及液体、鼻窦骨小梁、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图像虽有条状伪影或少量运动,不影响大致诊断;Ⅲ级图像有较多伪影,正常解剖结构显示不清楚,与软组织结构的分辨不清、骨折线显示不清,不能确诊。

直接冠状面扫描图像与冠状面重建图像对诊断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重建图像视觉效果与直接冠状面扫描图像稍有差别,图1、2为2组同一正常患者不同日期的直接冠状面扫描图像与冠状面重建图像。

3 讨论

副鼻窦等部位由于病变横断面扫描难以满足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为了解病变及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必需行直接冠状面扫描,尤其是外伤性骨折的直接冠状面扫描更有必要,但是直接冠状面扫描部分患者过度后仰会使患者十分痛苦且难以达到标准冠状位成像要求,特别是外伤及复合伤者根本不可能进行直接冠状面扫描。从放射防护角度来讲,患者在横断面扫描后再行直接冠状面扫描使曝光量增加,未实现辐射剂量正当化及最小化要求,而且延长了患者的检查时间,甚至延误治疗。

多层螺旋CT采用宽探测器多层采集技术,集亚秒、亚毫米层厚、实时、多层面于一体,代表当今螺旋的最高技术水平。多层螺旋与单层螺旋相比明显地提高容积扫描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扫描、任意间隔的图像重建、高纵轴分辨率、强化运算功能、独立后处理工作站等,这些技术使图像的重建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本文选择同期行副鼻窦检查患者分别进行直接冠状面扫描(对照组)和水平扫描冠状面图像重建(实验组),实验组35例图像为Ⅰ级,1例义齿尾影影响为Ⅱ级,分别占97.2%与2.8%,而且可进行任意层厚、层间隔重建,并能进行3D、斜面、矢状面重建,可用模拟内窥镜观察副鼻窦内的情况,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对照组Ⅰ级图像24例、Ⅱ级图像7例、Ⅲ级图像3例,Ⅱ、Ⅲ级图像分别占20.6%与8.8%,直接冠状面扫描对3例患者根本不能进行,7例患者不完全配合检查,可见运动伪影,甚至无法确定诊断,义齿等金属异物产生较重的伪影,影响图像质量,而实验组可避免这类伪影,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重建冠状面图像由于层面薄对副鼻窦开口等管孔道显示更清晰,其边缘更加锐利,更有利于多方位进行比较,进行综合分析,特别对可疑骨折病例,由于骨质边缘锐利,骨小梁显示清晰,更容易发现裂纹骨折等隐匿性骨折。而重建图像由于可采用倾斜螺旋扫描,对副鼻窦开口等管孔道显示更清晰、其边缘更加锐利,由于同时可进行多平面重建,更有利于多方位进行比较、进行综合分析,特别对可疑骨折病例,由于骨质边缘锐利,骨小梁显示清晰,更容易发现裂纹骨折等隐匿性骨折。

水平扫描冠状位重建图像对于显示鼻腔侧壁、眼底、筛窦纸板、上颌窦及蝶窦顶底壁、前颅窝底均较满意,对反映鼻腔与副鼻窦病变上下关系也较直观,就鼻及鼻窦解剖而言,鼻腔、副鼻窦、钩突、筛漏斗、各鼻道均能清晰显示,且各鼻腔上下左右方向的关系较为直观,对观察病灶是否向眶内及颅内蔓延以及邻近关系能提供准确的依据,由于鼻窦的解剖关系以及病变情况对术前疗效评估及手术方案,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对于副鼻窦区的病变,多层螺旋CT的冠状面重建可以替代冠状面扫描,尤其外伤合并头颈等复合伤不能进行冠状面扫描者,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减少检查时间,又能保证得到满意的冠状面重建图像,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副鼻窦多层螺旋CT水平扫描后冠状位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同期70例副鼻窦扫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行多层螺旋CT水平扫描,然后对CT薄层图像进行冠状位重建;对照组行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对2组图像资料进行技术评估及影像分析。结果:2组水平扫描冠状位重建图像与冠状位扫描图像的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平扫描冠状位重建图像信息优于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信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副鼻窦多层螺旋CT水平扫描后冠状位重建技术所得图像信息优于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技术。

关键词:副鼻窦,多层螺旋CT,冠状位重建技术,冠状位扫描

参考文献

[1]吴沛宏,卢丽霞,黄毅.螺旋诊断学[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2002.

[2]张跃珍,李睿.副鼻窦CT两种扫描方法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2,9(5):324.

[3]李院华,胡爱生,康红祥.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4,19(12):899.

[4]路志凯,王冠民,郭向东,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评价足部骨折[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3):193.

[5]Campbell J,Kalra M K,Rizzo S,et al.Scanning beyond anatomic limits of the thorax in chest CT:findings,radiation dose,and 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J].AJR,2005,185:1525-1530.

【水平扫描】推荐阅读:

扫描图像07-19

扫描显示07-21

扫描参数05-22

扫描数据06-03

扫描模式07-05

薄层扫描07-31

扫描原理08-12

热点扫描08-15

容积扫描08-31

增强扫描09-11

上一篇:提升课堂质量下一篇:简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