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分析方法(共12篇)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1
现阶段, 计算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攻击者在攻击网络系统时, 逐渐实现从单一弱点的攻击转向多个弱点有机组合的攻击, 严重威胁着网络系统的安全。因此,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 网络安全评估逐渐实现了多个弱点相关性的网络安全评估方式, 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的。
1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攻击者攻击方向的转变, 传统的单一性网络安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分析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网络管理员转变网络安全性分析观念, 加强对多个弱点相关性的研究。
2 弱点性相关分析
2.1 弱点相关性链接
当网络系统处于一个特定的运行环境中时, 虽然管理者对其设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是通过多个主机对网络信息的利用, 网络系统还是容易出现空缺, 为网络攻击者提供可趁之机, 使其通过攻击一个网络弱点, 获得进入网站的权限。在原有的攻击基础上, 寻找新的攻击弱点进行网络攻击。通过对多个弱点的组合攻击, 最终会导致该网络安全系数下降。
由于网络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网络攻击者完成第一个网络攻击点时, 可以利用网络之间的关联性, 实现对整个网络环境的攻击。这些网络弱点无固定存在模式, 即可存在于同一主机的不同系统软件上, 也可存在于不同网络的节点上, 提高了网络攻击的攻击率, 严重威胁着网络的运行安全。基于网络弱点性的分析, 可以发现攻击者在进行网络攻击时, 先对一个网络弱点进行攻击, 在此基础上, 对下一个弱点进行攻击, 逐渐形成一个攻击链。
2.2 弱点相关性结构
通过分析网络攻击者对网络攻击结果, 将所有攻击的多点进行整合, 发现其相关性呈现一种矩形结构。对于两个弱点之间的攻击关系, 可以用z (a1, a2) 这一相关性函数进行分析, 即第一个弱点能够成为下一个函数的攻击对象时, 可用z (a1, a2) =1表示两个弱点的相关性。通过这一函数相关性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函数之间的相关度越大, 其越容易成为首个攻击对象的结论。因此, 网络管理员应加强对社会网络中的弱点相关性进行分析,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由于各地区网络运行存在着差异, 本地弱点并无法实现远程应用。
3 弱点相关性技术下的网络安全分析
3.1 物理安全分析法
物理安全分析主要是指非人为因素对网络系统的影响, 主要表现雷电、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网络的影响, 是网络安全建设的基础部分。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 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保证其物理环境的安全。
3.2 结构分析法
网络结构的合理性是保证网路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当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联系加强时, 外部网络的弱点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造成极大影响。攻击者对网络弱点逐一攻击时, 会形成巨大的攻击链, 威胁着内部网络的安全。因此, 管理员必须公开网络设计中的服务器, 并对网络内部资料进行加密处理。同时, 加强内部网络的审核, 避免发生资料泄露。
3.3 单调性假设分析法
单调性假设是网络管理员进行网络安全分析的技术基础, 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单调性假设在网络安全分析中的运用, 降低了分析的难度, 扩大了网络安全分析技术的使用范围。网络攻击者通过网络弱点对网络进行攻击时, 会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攻击图。但是, 网络管理员在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中, 一般将建设重点放在对弱点进行修补上。目前, 这一方式, 已经无法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管理者必须重视对攻击者攻击图进行分析, 减少网络的弱点, 保证网络的运行安全。
3.4 系统安全分析
通过加强对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的检测, 禁止病毒入侵, 实现网络安全的最大化。由于网络系统无法实现绝对的安全, 它只能通过用户对网络的系统进行分析, 选择安全系数高的系统进行操作, 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 达到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4 弱点相关性技术下的网络安全分析方法
4.1 物理防护
物理防护主要体现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以及对网路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上。例如:建设防火装置、避雷装置等, 保证网络的物理安全。
4.2 设置访问权限
设置用户访问权限主要是指用户访问网站时, 访问页面会出现会话框, 对该网页的安全性进行判定, 增加访问的安全性, 保证用户的安全操作。
4.3 建立攻击图
网络攻击图对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攻击图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正向搜索。正向搜索主要是通过网络管理员对攻击者行为的模拟, 建立网络攻击图。第二, 逆向搜索。逆向搜索指网络管理者根据攻击结果进行逆向搜索, 找到初始的攻击弱点。上述两种攻击方式, 都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关矩阵方面的知识, 并根据攻击者的攻击路线, 形成网络攻击图, 重现完整的攻击链。通过对攻击图的分析, 根据攻击弱点进行网络安全的维护。
4.4 加强内部监控
由于外部网络在运行中的弱点较多, 在与内部网络联系时, 容易形成统一的攻击链, 导致内部网络重要数据的流失。因此, 管理员应对内部数据进行加密。不仅可以防止信息的外泄, 还能有效地降低计算机中毒的机率。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个弱点有机组合的网络安全评估方式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现阶段, 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加速了网络安全分析方式的改革, 逐渐实现了多个弱点相关性的网络安全分析方法。不仅实现了网络安全技术分析方法的技术革新, 还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对维护网络系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朋, 郑连清, 张串绒.基于脆弱点利用关联的攻击图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 2012 (21) .
[2]石元泉, 刘晓洁, 李涛.基于免疫优化原理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J].高科技通讯, 2012 (1) .
[3]刘效武, 王慧强, 禹继.基于多源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4) .
[4]陈锋, 刘德辉, 张怡.基于威胁传播模型的层次化网络安全评估方法[J].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1 (6) .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2
PSM—工艺安全管理
工艺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PSM)有别于传统的安全管理,其目的是预防和减缓工艺物料(或能量)的意外泄漏。工艺物料(或能量)的意外泄漏,虽然发生在工艺物料引入生产装置后,但是原因可能涉及到工艺路线选择,工艺设计,选型,采购,安装,验收,调试,生产,应急,维修,变更等阶段,几乎涉及到公司内的所有部门,例如:高层管理,工程,采购,生产,维修,培训,技术,安全等。可以说工艺安全管理涉及面宽,点多,线长。且工艺安全的隐患隐藏深,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工艺安全事故。目前没有一个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预防工艺安全事故,所以需要一个制度体系才能达到目的。艺安全管理(PSM)包含以下12个要素: Ø 工艺安全信息 Ø 工艺危害分析 Ø 操作规程 Ø 作业许可 Ø 变更管理
Ø 开车前安全检查 Ø 机械完整性 Ø 事故/事件管理 Ø 承包商管理 Ø 应急响应 Ø 培训
Ø 符合性审计
以上十二个管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通过工艺安全管理(PSM)的实施,企业可以对工艺设施与管理潜在的工艺危害和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企业工艺安全管理水平。
HAZOP—危险与可操作分析
节点划分:根据工艺不同,可以采用欧洲传统的以主物料为核心的划分,也可以采用近几年国内逐步流行的以工艺单元为核心的划分方法。节点是人为强制为了HAZOP分析方便而把对工艺流程进行的强制切割,在HAZOP分析方便的同时,分析中缺乏整体观。
偏离选择:采用经验法(即优先选择靠近后果的偏离)与传统法(优先靠近原因的偏离)结合。对于连续化工艺,选择必须分析的18个常见偏离,对于间歇操作选择必须分析的24个常见偏离。对所有引导词与参数进行有意义的组合,得出可能需要分析的124个偏离作为补充,即保证了分析的质量又提高了效率,同时保证分析人员整体水平。
原因查找:对常见偏离的原因进行归纳,为了保证分析的质量,制定原因查找8原则。在8原则中,即规定了保证寻找到初始原因(有时也叫直接原因),同时又规定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中间事件作为原因,以及确保中间事件在分析中体现出来。
后果查找:为了保证分析的质量,制定了原因查找9原则,在9原则中,即规定了保证寻找到最终不良后果,同时又规定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中间事件作为后果。同时在9原则中,规定何时分析保护措施启动后的连带后果,例如安全阀起跳和联锁动作。
保护措施:为了保证分析的质量,制定保护措施查找3原则,引入独立保护层(IPL)的概念,规定何时可以把行政措施作为保护措施,何时把报警作为保护措施等。避免保护措施只看个数不看质量的问题。
风险评估:使用保护层分析的方法,对事故场景进行事故发生频率的估算,为小组决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提供参考依据。
建议措施:了保证分析的质量,制定保护措施查找4原则,规定有效建议和可能有效建议的区别,规定何时必须使用独立保护层作为建议,也规定了何时可以把行政措施作为建议,以保证建议措施落实后能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SIL—安全完整性评级定级、验证、确认
SIL的定级----结合HAZOP/LOPA等分析,无缝对接SIF辨识和SIL定级服务。结合行业特点、工艺装置特性,企业性质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宜的风险管理和SIL定级方法。
SIS的工程服务----为用户制定安全要求规格书以及SIS设备选型和结构设计等,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SIL的验证计算包括结构约束,PFDavg计算,和系统能力分析。依据我们丰富的工程经验,进行合理的PFDavg计算数据源选择和失效率分析,并为后续改进SIF配置以满足SIL要求提供指导意见。
在役SIS系统的SIL评估----我国在役运行的大量SIS系统,并未按照国家安全法规和相关功能安全标准进行分析、设计,以及维护管理。存在着功能设计不合理、选型不当,维护不到位等情况。对其进行SIL评估,是优化SIS功能安全的重要举措。依赖于我们雄厚的PHA技术和经验,重新定义SIF/SIL。结合实际系统运行状况,重新进行SIL评估,为SIS仪表设备升级改造,以及建立健全SIS运行管理制度,提供专业保障。
SIS的运行管理服务----为最终用户提供SIS的功能安全评估、审计、管理规程建立等专业服务。并结合资产完整性/机械完整性等要求,立足于人员、管理工具,以及管理和作业规程三个方面指导用户对SIS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管理。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SIS设备可靠性数据库,计算机化的维护管理系统,对SIS的安全绩效水平进行监控管理。建立或完善日常巡检和维修作业流程,建立和完善台帐、备品备件管理、SIS巡检与维护作业流程、SIS维护记录等文档管理体系。结合安全标准化评审,对企业的SIS管理达标提供专业化的指导。LOTO—上锁挂牌
挂牌上锁(LOTO)是欧美国家在机械,电气维修时防止人员误操作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化工与石油行业,通常与许可证系统同时使用,以避免安全事故。
国内能够提供一体化挂牌上锁服务,包括挂牌上锁程序制定,现场培训,锁具的选择与指导使用的公司尚少。
咨询公司需要深刻理解挂牌上锁,能量隔离与现有的许可证系统如何衔接,工程师要具有化工,机械,电器的实际操作和维修经验,能根据客户的现场情况,协助客户选择合适的锁具,锁箱,并现场指导使用。
QRA—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就是针对已识别风险对公司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的对象是在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被认为对公司存在潜在重大影响的风险。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过程就是对这些风险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一种量化方法。通过反复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可以了解风险的发展趋势,并揭示增减风险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全面的分析软件包括二维泄漏后果分析软件Phast、三维CFD计算分析软件FLACS及AutoReaGas、泄漏频率计算软件Leak、个人风险及社会风险评估软件Safeti等;数据库方面包括设备失效频率数据库,碳氢化合物泄漏的历史失效数据库(HCRD)及设备可靠性数据库(OREDA),并根据实际经验及国内环境进行数据修正形成了更具本土化特色设备失效频率数据库。
QRA工程师应该拥有实际经验包括应用在计算个人风险等高线及社会风险曲线,为企业确定危险源与厂区外部防护目标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提供数据支持,以确定厂址选择的安全性、合规性、科学性、合理性;验证,优化厂区设备设施布置,保证厂区规划及设备布置的安全性、合规性、科学性、合理性;对设备设施典型泄漏及火灾事故开展二维及三维计算分析,确定已量化风险数据,提供风险分析数值,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区域,为应急预案编制及事故调查等提供数据支持。
BBS—定量风险分析
BBS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Behavior Based Safety)是通过对作业行为的观察,沟通,逐步消除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的行为,从而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文化的一种安全管理工具。
杜邦的STOP,中海油的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观察,中石油的安全观察与沟通,烟台万华集团的安全稽核都是BBS 的另外一种说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BBS 遇到很多具体的困难,包括: Ø BBS实施的前提条件
Ø 电脑控制的生产线如何观察人的行为 Ø 管理行为是否要观察
Ø 什么样的不安全状态需要观察
Ø BBS的数据与隐患统计与整改的数据是否要合并 Ø 什么样的人需要去观察 Ø 承包商是否需要观察等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分析 篇3
摘要:安全管理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在做好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谈论施工进度和质量才有意义。文章主要针对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提升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
1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是保障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正常开展的基础。当前企业中安全意识的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领导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够,相关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文件和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和实施,监督和执行的力度缺乏,部分领导人一味地追求工期,未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二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使得其自身对安全规范操作并未进行严格的落实,自身约束能力不强,长而久之,会渐渐成为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隐患。
1.2项目承包行为不规范
市政道路工程行业竞争的加大使得各投标的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降低成本的投入,对项目工程进行层层的转包,串标和围标的现象频频发生。人为因素的干扰严重扰乱了公路工程项目市场,导致许多缺乏施工资质和经验的单位却获得难度较高的施工业务,为公路工程的安全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虽然当前公路企业已经形成了以总承包商、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的运作格局,但是公路市场的混乱使同一项目分包商数量较多,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
1.3不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
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对公路工程项目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但是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在建立相關机制时一味地模仿其他公司,并未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同时由于公司领导人员的不够重视,使得安全管理机制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以及文件上,并未真正深入其中。此外,公路工程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很多安全监督部门往往采取例行检查,使得监督管理机制形如虚设,并未起到实质的效果。
1.4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对于整个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提升,且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想问题与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还有许多的管理人员的思想浮躁,不能对安全管理高度的重视。在具体的管理中,不能及时的对现场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全新的安全管理讯息不能准时的了解。对安全措施的实行情况与安全的隐患有没有存在问题等,缺少一定的研究与考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出现。
1.5不安全的操作环境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都是在露天户外的环境下进行,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与地域环境、资源、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很多施工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安全防卫能力和生产意识,对操作的规范性并未引起重视,如在爆破地段、滑坡、深切处进行道路施工时,时常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隧道、高空、深井施工,这些作业往往危险性较高,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往往忘记设置安全警示标牌,未佩戴安全帽等。当隧道和深井内作业时忘记通风设置以及高空作业时忘记安全网的设置都将对施工队伍的人身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2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施工单位加强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强化内部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相关的安全管理意识,将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向工作人员和领导人普及安全管理意识,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到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同时领导人员在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基础上,应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量。
2.2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
公路行业承包商中出现的一系列扰乱市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路项目的安全工作,针对该现象,政府应加强监管的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约束,明确规定承包商安全生产责任制,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尽量为公路工程项目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一些违法的行为应予以一定的惩戒,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坚决杜绝串标和围标的现象出现,以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进行,从源头上保证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政府应着力加大经济的投入,为项目的安全生产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经费,并制定合适的经费使用计划,保障安全生产。
2.3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在公路工程的施工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保障其质量,减少出现项目不合格的现象。因此,企业应积极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进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首先施工单位必须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严格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普及施工规范和安全防范的章程。其次,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成立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职能,科学分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的工作。最后,发挥评估奖罚机制的效用,不定期地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考核,并做出公平公正的奖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施工的规范化以及安全化。
2.4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人才的质量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招聘时,应当严格把关,对应聘人员的公路工程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操作章程进行严格的考察,择优录取。其次,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地位,赋予其一定的安全监督管理的权利,为其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量。同时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健全机构设置,明确安全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得安全员能够履行自身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到位,使每位安全员各司其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地对施工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发挥其自身最大的效益,避免出现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而忽略安全的现象。最后,加强其安全管理技能培训,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地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实行安全培训考核上岗制,加强其自身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并适当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
2.5拓宽安全管理工作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公路项目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勘探记录、公路图纸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防范措施、施工工序等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能够使得施工人员掌握施工的细节,落实工程的安全性,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强化采购环节。施工单位对机械和原材料采购的薄弱使得机械和原材料不能达标,引起了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采购时,采购人员应当根据项目的需求严格地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测验,确保其各项指标均达标,选购优质的机械和高质量的原材料。
(3)加强劳动保护。公路工程项目中各个工作环节紧密相连,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外界环境科学地安排工作进度,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高空作业、带电等危险工作的检查力度,减少高温作业的时间,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且注意及时掌握气候动态,制定值班时间,防火预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高度注重地质环境,根据作业地点附近的环境,做好加固以及检测预警工作。当然,施工人员防暑、防灾以及防汛意识的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束语
总之,施工单位应当重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同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进而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钟骏武.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8).
[2]唐俊龙.论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科技与生活,2010(9).
[3]贾岩.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3,(14).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4
故障树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 呈现出特殊的倒立树状。它通过使用各种逻辑门符号、事件符号和转移符号来描述系统中各种事件和状态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通俗来说, 故障树中逻辑门的输入事件是输出事件的“因”, 逻辑门的输出事件是输入事件的“果”。
故障树分析自上而下, 通过依次展开更为详细 (或者叫更低一级) 的设计层次逐步向下进行。
2 故障树方法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 设计人员应该熟悉设计说明书、原理图 (包括流程图、结构图) 、运行规程、维修规程和有关数据库以及其余相关资料。熟悉系统, 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设计人员应彻底掌握系统的设计意图、结构、功能、边界 (包括人机接口) 和环境情况;
2) 设计人员应辨明人为因素以及软件对系统的影响;
3) 设计人员应辨识系统可能采取的各种状态模式以及这些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必要时应绘制状态模式以及转画图以帮助弄清系统成功或故障与单位成功或故障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正确建树;
4) 根据系统复杂程度和要求, 必要时进行系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以帮助辨识各种故障事件以及人为失误和共因故障;
5) 根据系统复杂程度, 必要时应绘制系统可靠性框图以帮助正确形成故障树的顶部结构和实现故障树的早期模块化以缩小故障树的规模;
6) 为彻底地熟悉系统, 设计人员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外, 还应该随时征求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和运行维修人员意见, 最好有上述人员参与建树工作, 方能保证故障树分析工作顺利开展, 且建成的故障树的正确性, 并可以达到预期的分析目的。
在充分熟悉系统后, 设计人员应根据系统的任务要求和对系统的了解确定本次故障树分析的目的。在实际工业设计过程中, 同一个系统或者设备, 因为分析的目的不一样, 系统或者设备的模型化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反映在故障树上也会不一样。
3 故障树分析方法步骤
故障树分析根据分析对象、分析目的、精细程度等的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1) 故障树的建造;
2) 故障树规范化、简化和模块分解;
3) 定性分析;
4) 定量分析;
5) 编写故障树分析报告。
故障树的建造首先应选择恰当的顶事件。在确定顶事件时, 可以通过在初步故障分析基础上, 设计人员找出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故障状态, 这个过程可以结合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进行, 也可借鉴其它类似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生过的故障事件。然后, 筛选出最不希望发生的故障状态作为顶事件。
顶事件确定后, 自上而下开始建树, 应逐级进行。
将确定的顶事件写在顶部的框内, 然后将引起顶事件的全部必要而又充分的直接原因事件写在相应事件符号中画出第二排, 下一步根据实际设计中它们的逻辑关系用适当的逻辑门进行连结。遵循以上原则逐步建树, 直至所有最低一排事件都为底事件。
规范化故障树是指仅含有基本事件、结果事件, 以及“与”、“或”、“非”三种逻辑门的故障树。要将建好的故障树变成规范化的故障树, 必须确定对特殊事件的处理规则和对特殊逻辑门进行逻辑等效的变换规则。
故障树的简化, 可根据布尔代数运算规则对故障树进行简化。
对于较大规模的已经规范化和简化的故障树需要进行模块分解, 这里的模块是指至少有两个底事件但同时又不是所有底事件的集合, 在集合中这些底事件向上可汇集到同一个逻辑门, 且又只能通过这个逻辑门才能到达顶事件。同时, 故障树中所有的其它底事件向上都不能到达该逻辑门。
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原因组合。通过识别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全部故障模式, 它可以帮助判断潜在故障, 达到改进设计的目地;也可以用于进行指导故障诊断, 从而改进维护和使用方案。
对于正在设计中的产品, 由定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寻找到产品设计上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重要底事件、试验需求和改进设计应采取的方案等。对于最终设计成型的产品, 通过定性分析结果可以确定产品已分析的顶事件的故障概率, 检测产品的最佳配置, 指导故障定位和使用维护方案的制定;还为技术支持、管理维护提供指导。
故障树定量分析是在已知底事件的发生概率的前提下得到顶事件的故障概率。这要求一开始必须拥有所有底事件的故障数据, 从而才能求出故障树最小割集。
在定量分析中, 应假定各个底事件的故障是相互独立的。若某些底事件互相不独立, 则按照统计独立的假设进行计算时将出现工程上难以接受的误差, 此时应参考其它专门文献进行不独立所需的修正。
在故障树分析结束时, 应将分析结果写成报告, 故障树分析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分析任务;分析假设;分析方法;数据源说明;系统的可靠性框图;不希望事件 (顶事件) 及其发生概率;最小割集及其发生概率和重要度;基本事件和条件事件的重要度;可靠性关键项目及其不能从设计中消除的原因。
4 结论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对复杂系统常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分析方法。它通过演绎的故障分析法研究系统特定的顶事件, 自上向下严格按事件的层次进行逻辑分析和因果判断, 找出故障事件的必要而充分的各类原因, 画出逻辑关系图 (故障树) , 最终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原因和原因组合。由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被分析系统的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应采取的措施、对可靠性试验的要求等。这些都显示出其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大设计人员只有不断在其设计过程中深刻融合安全性设计理念, 让安全可靠成为产品一大亮点, 设计出的产品才能真正被业界所肯定, 被市场所接受。
摘要:在现代工业中, 电脑仿真软件等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参与产品设计越来越普及, 也越来越为业界所接受。但在产品设计方法越来越简便的同时, 业界也对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可采用的产品安全性设计有很多种, 在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也都有对应的方法可选用。本文试对安全性设计方法当中的故障树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安全性设计,故障树分析,产品设计,方法介绍
参考文献
[1]曹晋华, 等.故障树分析指南.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8-03-16.
[2]罗航.故障树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5
关键词: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持证上岗;风险源把控
随着我国工业和能源企业的结构升级,电力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加大,施工难度也随着施工项目的的深入而增加。在许多电力工程项目中,管理者过于追求施工的速率,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方法和措施不了解、不重视,酿成了各种各样的事故,既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又无法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规范安全的管理体系在使施工有序进行的同时也能节约施工成本。因此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
1电力工程施工的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用电量的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使得电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专业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也缺乏配套的安全技能培训,导致了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有的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只知道要做什么却不知道该怎样安全地去执行,触电事故和设备损毁经常发生,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1.1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性
随着电力基础建设的推进,对施工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有的电力企业在招工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或者是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由工程承包者自由组织,这都导致了施工人员素质的低下。还有的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能培训,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匮乏,专业技能不足。再加上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员工没有得到及时的训练,很难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性。
1.2施工过程中不注重安全检修
电力工程的普遍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建设周期长、危险系数高,所以施工设备的周期性检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电力工程承包者并不注重对设备的定期检修,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酿成了事故。例如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的爆管事故,就是由于高压蒸汽管道破裂所导致的。再比如吉林省松原市大唐长山热电厂在检修锅炉磨煤机过程中,热风插板门不明原因开启导致六名人员伤亡,都是由于企业对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不重视所导致的。
2如何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
大体上讲,电力工程是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对质量的安全要求较高,且配套设施多,所以施工也就更加困难。但是电力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支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的安全性不仅关乎着电力工程的质量还决定着施工的效率。如果不注重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就会增加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让企业白白蒙受损失。
2.1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电力企业应该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平时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的技能培训,培养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风险性高、操作难度大,需要施工人员的默契配合,所以企业还应该锻炼施工人员的协作能力,帮助施工人员养成集体意识,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所导致的事故发生。同时企业必须对员工的防护用具进行严格要求,帮助员工养成施工时佩戴安全帽和工作服的习惯。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2对电力施工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树立起安全完善的管理机制,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安全的管理。对每一个施工小队都进行安全管理,不断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安全设备进行配套管理与维护,防止意外的发生。同时应该有专人对电力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负责,定时地对设备进行检修,做好风险管控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进行及时纠错,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安全保障。所以要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让安全生产成为常态,帮助每个人都养成安全的操作意识,科学规范地去进行电力施工建设,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2.3通过演习锻炼应对能力
电力施工时发生的许多事故都无法用常识来处置,如电力设备的着火、线路短路等,所以就经常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其实这也与施工人员的意外处置能力不强有关。所以施工单位可以定期组织事故应对演习,帮助施工人员积累经验,培养施工人员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
3加强危险源的把控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操作,对施工危险源进行严格把控,把风险隔离出施工场地。只有每一处都按照规定进行实施与监管,才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对危险源的重视可以让施工管理者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将安全隐患排除,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是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的根本。许多工程事故调查后发现属于酒后施工,施工人员在饮酒后按照章程不应该允许其返回施工现场,但管理人员碍于情面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阻止,造成了惨祸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按照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如有情况与技术人员进行商讨,而不是擅自变动。管理人员不能急于求成,违章指挥,只重效率不重质量。
4总结语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为我国的综合实力的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又是重中之重,既关乎着工程的质量也关乎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预防、风险把控和施工环境的安全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化工安全与环保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化工生产事故频繁发生,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状况,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要增强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在化工安全与环保的课程设置中,要重点关注安全环保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一、关于《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概述
《化工安全与环保》是高职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另外,学生还要对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一些化工废弃物处理的专业技术。
《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是一门综合交叉性课程。而且,本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在高职化工专业后续课程中有进一步的深化学习,是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初期,要先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充分认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树立安全生产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化工类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化工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高职院校学生为“3+2”五年学制,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在中职学校的第一学期就要形成化工安全和环保的意识,因为高职院校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讲授化工安全生产知识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意识的培养,为后续化学安全、化学品检验和相关实际操作等教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高职高专《化工安全与环保》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中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其分为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工环境保护两部分来授课。这两部分内容相互之间独立,又彼此关联,在教学实践中是不可分割的。不过,各个高职院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差别较大,课程内容和相关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不多,而且教材案例过于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外,本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如何在短期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以安全工程理论为依据,结合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化工企业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灾和中毒等事故的预防方法,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了腐蚀控制技术、通风置换技术和密封技术等。构建出一个通用的、比较完整的化工安全技术体系。根据危险源系统理论,考虑到当前化工企业原料及设备装置多为危险源,不但会引发安全事故,还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考虑到环保的重要性,教师要在介绍化工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同时,讲解一些这三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事项,巩固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三、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方法
随着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推行,高职院校《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方法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媒体教学法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不同方式,将教学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可以强化记忆。比如,教师讲到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化工火灾爆炸的新闻视频,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对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有更细致的了解,从而意识到化工安全的重要性。
(二)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常用教学法,也是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有效手段[3]。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将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高职《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罡,李琳.《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21:226-227.
[2]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4,02:161-162+167.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7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人民医院骨科接收并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并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1例。A组男性占17例,女性占1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65—81岁,平均年龄(73±2.1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3h,平均(7±1.24)h;A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B组男性占16例,女性占1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66—82岁,平均年龄(74±1.2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12h,平均(6±1.17)h;B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所选患者均无麻醉禁忌症者,体质均能耐受手术;且两组在临床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骨科手术,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后,A组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从L2—s椎旁间隙进行穿刺,侧身注射3mL的2%利多卡因,观察患者有无局麻中毒现象,若无,须校对导管,使其处于硬膜外腔,再在术中,间断追加2—3mL/次罗哌卡因,维持麻醉的效果。B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从L3-4间隙穿刺并行椎管内麻醉,待脑脊液流出后注射2mL的0.5%布比卡因,留置硬膜外导管,并控制术中麻醉平面在T10以下。
1.3 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阻滞起效的时间以及完善时间,并记录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为(),计数资料例数表示为(n),组间率表示为(%),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对比
A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3.21±0.28)min、阻滞完善时间为(17.36±2.59)min,B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1.58±0.21) min、阻滞完善时间为(9.23±1.14)min,B组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优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A组出现低温寒颤3例,低血压3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B组温寒颤1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如:机体器官功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等;加之,骨科手术中常会出现围麻醉期患者的应激状态改变,进而增加手术的风险[3]。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麻醉方式确保高龄骨科手术的顺利实施尤为关键。
持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等均是临床骨科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式,部分学者认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操作较为简便,患者的耐受性较高;也有学者认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无法阻滞牵拉反射,且麻醉用量较大,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但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阻滞完善时间更快,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机体应激反应[4,5]。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B组,其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与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与杨皓敏[6]等临床研究结果相符,表明腰硬联合麻醉更利于在高龄骨科患者中应用。
综上所述,高龄骨科手术中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相比,后者麻醉的速度更快,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收并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B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比较(P<0.05)。结论: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效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祥,温佐强,严俨,等.不同麻醉措施对高龄患者骨科手术后感染控制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5,39(1):67-68.
[2]杨洗,向凯.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延边医学,2015,5(14):222-223.
[3]黄艳秋.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5):70-71.
[4]何加宁.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0):109-110.
[5]樊彩平.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股骨颈手术中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6):665-668.
施工现场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探讨 篇8
工作前安全分析: (Job Safety Analysis简称JSA) 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通俗地讲工作前安全分析就是一个风险评估的工具, 找出风险, 研拟解决对策, 预防伤害与事故的发生。同时它通过有组织的、系统的, 对工作流程中所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评估, 并按照风险评估顺序来采取行动, 让工作更正确、有效率的执行, 从而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一个过程。因此它是将风险最大限度的消除或控制的一种方法, 让人们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
2 半定量
2.1 风险
2.1.1 可能性:后果事件发生的几率。
2.1.2 危害性:能引起人员的伤害或对人员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2.1.3 严重性: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2.1.4 半定量风险矩阵法
低风险。需加强管理不断改进;可以接受, 但是应该审查工作任务, 看风险是否还可以降低。
中等风险。需制定风险削减措;只有咨询专业人员和风险评价人员后, 经过相应管理授权才可以开展工作。
高风险。不可忍受的风险, 纳入目标管理或制定管理方案;工作任务不可以进行。工作任务应该重新设定, 或设置更多的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在开始工作任务前, 应对这些控制措施重新评价, 看是否充分。
2.2. 职责
2.2.1 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工作前安全分析运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2.2.2 作业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确保作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2.3 现场作业人员均可提出需要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的作业, 同时参与安全分析过程中危害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3 管理要求
2.3.1 工作前安全分析方式:根据作业性质和风险大小, 工作前安全分析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
2.3.1. 1 书面方式
书面工作前安全分析的作业活动通常是风险较大、作业内容复杂、人员配合较多的工作, 包括:
(1) 无程序控制的作业, 如:无操作规程、无作业程序、无安全标准可遵循等的作业;
(2) 偏离标准的作业, 包括现有的标准或程序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作业;
(3) 新的作业或变更操作规程的作业;
(4) 有可行的控制风险的措施、管理办法、操作规程, 但工作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发生变化的作业;
(5) 现场作业人员提出需要进行JSA的作业。
书面工作安全分析应详细记录分析过程, 填写工作前安全分析表并由作业负责人签字确认。
2.3.1. 2 口头方式
口头工作安全分析应在作业前, 由作业人员按照工作安全分析步骤对即将进行的作业活动进行口头工作安全分析并记录分析内容。需做口头工作安全分析的作业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或情形:班前会或交接班会议上对当日或当班要进行的作业进行口头工作安全分析;曾经发生过事故/事件的工作;临时性的简单作业。
2.3.2 工作任务初步审查
工作任务安排或组织实施者, 如:项目负责人、基层队站负责人对需要进行书面JSA的工作任务进行初始审查, 判断该工作任务是否需要做书面JSA。
2.3.3 工作前安全分析步骤
2.3.3. 1 由工作任务安排或组织实施者担任JSA小组组长, 也可指定有相应能力的人员担任JSA小组组长, 选择熟悉JSA方法、工作任务及所在区域环境、设备和相关操作规程的管理、技术、安全、操作等人员, 以及相关方人员组成JSA小组, 按以下步骤进行安全分析。
2.3.3. 2 明确作业内容并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工作步骤;
2.3.3. 3 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风险程度。
2.3.3. 4 制定风险消减、消除控制措施以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五个方面以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2.3.4 工作前安全分析实施
作业前应召开班前会, 进行风险及控制措施交底与沟通, 必要时进行培训, 以确保:
(1) 参与此项工作的每个人准确理解完成该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活动细节、相应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和每个人的职责。
(2) 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 可以进一步识别可能遗漏的危害因素。
(3) 在实施过程中指派相应的负责人, 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当工作条件或人员发生变化, 必须停止工作, 对作业风险进行重新分析。
(4) 需要办理作业许可的作业活动, 执行《××公司作业许可管理规定》。
2.3.5 工作前安全分析总结
(1) 工作任务完成后, 由承担作业任务的负责人组织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 对现有的控制措施存在缺陷和不足进行总结, 在《工作前安全分析表》中, 填写改进建议和措施。
(2) 《工作前安全分析表》应存档, 以便为同类作业或编制作业程序时, 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结语
现场施工本就是一个复杂、难以控制的生产过程。因此, 通过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在现场施工中务必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即在HSE管理过程中, 用好这一工具, 加强施工中的风险判别, 把风险管理细化到每一具体作业, 对所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工作前分析评估, 由作业者本人管理自己作业中的风险, 确保“控制措施”的正确性, 可有效控制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进行深入排查, 针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做好全面、合理、完善的紧急预案, 一旦发生险情, 确保能够及时保证基层员工的生命安全并且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财产损失。
摘要:近年来石油、矿业等能源勘探开采过程中以及现场服务中出现了无数个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正常秩序带来影响, 并且, 还严重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严峻的现状, 本文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基层单位HSE管理工具之一----工作前安全分析在施工现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作前安全分析,风险矩阵法,书面方式,口头方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洋, 刘振宏.HSE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的实践与拓展[J].石油化工设计, 2014, 02:63-64+8.
[2]陈研文.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比较和整合利用[D].中南大学, 2011.
[3]贾颖.石化行业HSE体系实施中的有效性评估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曾在我科住院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修改的诊断标准 (1995年) [2],并采取头颅CT或MRI进行证实。所有患者都是首次发病,年龄均在80岁以下,发病在48 h以内,都无既往神经功能障碍且对此次发病的神经功能评分无影响,患者存在明显的的肢体瘫痪,其余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损害,无过敏体质,无痴呆和严重精神病症。降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男51例,女38例,年龄45~79岁,中位年龄为 (71±8) 岁,观察组男48例,女41例,年龄44~78岁,中位年龄为 (70±9)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和脑梗死发病表现上差异不显著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都给予静脉滴注750 mg胞二磷胆碱+250 ml生理盐水,400 mg血塞通+250 ml生理盐水,每天1次,并予以口服100 mg拜阿斯匹林,每天一次。同时通过患者的具体症状对其采取降血压、降血脂及降血糖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予以患者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100 ml生理盐水,持续30 min,每天2次,持续14 d。
1.3 疗效评价指标
采取1995年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 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2],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和病残程度分为:NDS减少90%以上,0级病残为基本痊愈;NDS减少在46%~90%,1~3级病残为显著好转;NDS减少在18%~45%之间为好转;NDS减少在18%以下为无效;NDS增加在18%以上为恶化。同时,对患者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中,其中对照组痊愈5例,显著好转28例,好转26例,无效15例,恶化15例,显效率为37.1%,好转率为66.3%,观察组痊愈16例,显著好转40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恶化3例,显效率为62.9%,好转率为91.0%,两组在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中,治疗前,对照组为 (34.2±19.1) ,观察组为 (34.1±18.8) ,治疗后,对照组为 (48.2±24.1) ,观察组为 (63.5±24.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中有具有显著进步 (P<0.05) ,而观察组在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 (P<0.05) 。两组在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位于明显变化,观察组中肌酐和转氨酶轻度升高各1例,停止给药后恢复。
3 讨论
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不可避免的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在缺血级联反应中的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保护性治疗的靶点,缺血再灌注所产生的自由基导致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过氧化,从而导致细胞膜损伤,而其中氧自由基,而局灶性脑缺血再关注后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关键原因是由于超氧阴离子的作用[3]。国内外文献报道[4,5],在脑梗死后脑损伤过程中,自由基不仅使细胞膜损伤而导致细胞直接死亡,同时还能使细胞凋亡被诱导从而致使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损伤。当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区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时限,就出现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包括自由基过度形成,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缺血再灌注产生自由基的机制,包括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及儿茶酚胺的增加等。由于自由基对脑组织产生的损伤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所以,有效及时的对自由基进行清除,可使脑损伤明显减轻。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21世纪初首先在日本用于临床,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使自由基导致的级联损伤减轻,进而使脑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 的过氧化损害得到避免,进而使神经元缺失而改善脑机能得到改善[6]。依达拉奉是目前唯一通过临床试验的自由基清除剂,可将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进行清除,刺激生成前列环素,减少生成炎症介质白细胞三烯,致使羟自由基的浓度降低,缺血半暗带的面积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得到抑制。部分文献显示[5],依达拉奉还能对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缺血性脑水肿进行抑制,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溶解,所以不会使出血风险增加。依达拉奉结合溶栓或抗凝治疗应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新的研究目标。综合以上并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值得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78例进行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89例, 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100 ml生理盐水, 持续30 min, 每天2次, 持续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 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在显效率 (62.9%) 和好转率 (91.0%) 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 (37.1%) 和好转率 (66.3%) (P<0.05) , 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均高于治疗前, 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中肌酐和转氨酶轻度升高各1例, 停止给药后恢复。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值得肯定,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关键词:神经保护,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急性脑梗死
参考文献
[1]金雨来.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 (9) :812-813.
[2]王允明, 王爱菊, 陈海燕.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3) :2760.
[3]祝腊香, 费世早, 陈观保, 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9 (1) :49-50.
[4]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MCI-186) , 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at multieen-ters.Cerebrovase Dis, 2003, 15 (3) :222-229.
[5]付林, 刘运海, 彭泽峰, 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54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07, 15 (6) :509-511.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分析 篇10
1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概述
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是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所存在的故障而对程序进行执行的过程, 从而有效的对计算机软件潜在的风险进行更正。软件安全检测的目标是用较少的测试用例来达到最大的软件检测覆盖, 从而极好的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其的存在并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它仅仅是查找程序错误的手段。从目前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情况来看, 进行安全测试的方法主要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类[1]。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是确定软件所具有的安全实现是否能够与软件预期的设计要求一致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功能测试、渗透测试与验证过程3个部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安全性与一般的软件缺陷有一定的区别, 软件安全检测所强调的是软件不应该做什么, 而不是软件应该做什么。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通常分为安全功能与安全漏洞进行检测两个方面。安全功能测试是检测计算机软件安全功能是否与安全需要之间步调一致。软件安全功能需求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 具体包括机密性、授权、访问控制及安全管理等等。而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则与此不同, 其针对的是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 该缺陷有可能导致软件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是应注意的问题
从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来看, 其是一个动态的检测过程。在进行软件安全检测是需要关注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是要针对所检测的计算机软件所特有特点与涉及要求,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合软件的检测技术手段, 并从实际出发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安全检测方案。同时, 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时要关注检测人员的多元化, 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仅仅要配备软件安全分析员, 还要需要配备对该软件系统熟悉同时是还是该系统的总体设计人员参加, 只有多领域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对软件安全进行检测。二是在进行计算软件安全检测时, 系统级、需求级与代码级的分析是必须的。如果该软件的规模比较大, 还应对其进行软件结构设计方面的分析。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从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合理的分析技术, 必要时可以进行仿真环境与分析工具来协助检测工作。从计算机安全检测的角度来看, 其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系统的所有安全检测问题, 因而在具体的家算计安全检测过程中, 需要选择合理的安全检测方法。
3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
3.1 形式化安全测试
该安全检测方法是确立软件的数学模型, 通过形式规格说明语言的支持提供形式化的规格说明。比较常用的形式规格语言有基于模型的语言、基于有限状态的语言及基于行为的语言。有定理证明与模型检测两种形式化安全检测的方法[2]。
3.2 基于模型的安全功能测试
该方法是对计算机软件的行为与结构通过建模的方式生成测试模型, 以测试模型为基础生成检测用例, 进而驱动软件安全检测。比较常用的模型安全功能测试方法有有限状态机与马尔可夫链等等。
3.3 语法测试
该测试方法是以被检测软件的功能接口的语法生成软件的测试输入, 通过这种方式检测软件对不同种类输入的反映情况。用该方法进行测试的通常程序是对软件接口的语言进行识别, 定义语言的语法, 在以语法为基础生产测试用例同时执行安全检测。
3.4 基于故障注入的安全性测试
该安全检测方法是应用故障分析树与故障数的最小割集来生产检测用命。故障数分析法用系统最不该发生的时间作为顶事件, 在寻找导致事故发生可能的中间事件与底事件, 通过合理的逻辑门符号将顶事件、中间事件动化程度, 是比较充分的安全检测方法。
3.5 模糊测试
目前所用的是基于白盒的模糊测试, 是对传统模糊测试技术的进步。该检测方法有效的结合传统的模糊测试技术与动态测试用例。
3.6 基于属性的测试
该软件安全检测方法是首先确定软件的安全编程规则, 将确定的规则编码作为安全属性来验证系统程序的代码是否对这些规则进行了遵守[3]。该检测方法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分析安全漏洞的交互性及扩展性等的。
另外, 近年来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软件快速发展, 如何对Web服务开展安全性测试是分布式软件安全性测试面临的崭新课题。而软件安全检测方法的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检测、分析软件或软件设计中存在的这些安全问题, 从而指导软件进行安全性能改善。
通过上述分析,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是信息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软件安全检测对计算机软件应用来说是其发展与应用的必然环节。应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洪路, 宫云战, 高文龄, 软件安全静态检测技术与工具[J].信息化纵横, 2009 (9) .
[2]王晓华, 软件安全测试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3) .
安全性分析方法 篇11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安全 可信平台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15-02
1 引言
以“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必将引入更多的智能基础设施,这些设备组成的庞大网络所产生的数据量是传统电网无法比拟的,智能电网也被称为“电网2.0”。如何有效应用电网产生的庞大数据量,是未来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将云计算方法与智能电网的属性特征相结合,可以提供崭新的解决思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推进,更多的设备和用户接入电力系统,例如,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数字化保护装置、先进网络等,它们在提升电网监测与管理的同时也给数据与信息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如何使众多的用户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使用电网的服务,成了当前电网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等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应用获取软件和计算能力。IBM公司在2007年末的云计算计划中将其定义为:按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部署、配置、重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伸缩性平台。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必须是可伸缩的,属于元(Meta)计算系统,可以是具体的物理的服务器机群,也可以另外一个云计算平台;通常一个通用的云计算平台包含强大的计算资源、存储区域网络(SANS)、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
2 电力企业的云计算需求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特征实质上是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等。目前调度自动化的各个系统,如SCADA、AGE以及EMS等已经成熟应用,省级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成了以EMS/SCADA为基础的三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但这些系统之间缺乏畅通的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发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未来电力信息系统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即电力企业的云平台。
云计算技术在电力企业的业务管理中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另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商业成本的降低,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网络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如果在电网业务管理体系中将可信计算与云计算结合起来,将会使电网的管理水平如虎添翼。图1所示为电力营销系统的云模型。
在可信计算环境下,每台主机嵌入一个可信平台模块。由于可信平台模块内置密钥,在模块间能够构成一个天然的安全通信信道。因此,可以将广播的内容放在可信平台模块中,通过安全通信信道来进行广播,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约通信开销。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从设备功能上可以分为基础硬件层、感知测量层、信息通信层和调度运维层四个层次。那么,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就必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因此,其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可从CA体系建设、桌面安全部署、等级防护方案等方面入手。
3 智能电网中可信云的构造
未来接入智能电网的客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服务接受者,而是具有与电网互动能力的双向参与者,客户的信息不但关系到隐私保护的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到电网安全,亟待构建一个可信的智能电网云计算环境。目前,计算技术与密码技术相结合,推动信息安全研究进入了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 TC)阶段。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商业成本的降低,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网络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
因此,需要借鉴可信计算平台的特点,研究如何设计高效的电力企业可信云计算平台,以解决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与信息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根据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针对电网业务应用系统的不同等级,设计了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规划,内容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如图2所示。
在该实验平台中,采用PGP(pretty Good privaey)加密算法对不同模块中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如对保存文件进行加密、对电子邮件进行加密等,做到系统间信息的安全传输。
4 结束语
未来智能电网的安全保障不但要与信息安全技术相结合,还要融合先进的计算技术,如云计算、可信计算等,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集成,智能电网将会发展成基于可信计算的可信网络平台。本文以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实验平台与可信计算结合起来,设计了面向智能电网的可信云计算环境。但信息安全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工作,需要及时在最新的案例中找到改进方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方案,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也将充分吸收新技术的优势,争取做到真正的智能、坚强。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1MG50);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Z2013007))
参考文献:
[1]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2]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5):1337-1348.
[3] 郭乐深,张乃靖,尚晋刚.云计算环境安全框架[J].信息网络安全,2009(07):62-64.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防范方法分析 篇12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是整个电视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地考察行政管理以及指挥调度是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电视台、有线信号覆盖运行商以及无线发射机构的科学评价也是为了使广播电视节目能够顺利、安全地播放给观众[1],让观众获取一定的信息,并从中受到教育。
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能够将党的路线方针及党的建设等进行有效宣传。一直以来,广播电视都是党政机关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能够使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到实处,加强社会主义政治以及精神文明的宣传,保证信息发布以及舆论的权威性,促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和谐稳定。同时,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可以让观众看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意见与事件发生的真相,不会出现随意猜疑、揣测的现象,有助于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展。因此,在广播电视中,应积极防范电视内容以及广播信息被篡改,使观众能够接受到正常的信号,保证电视节目健康积极,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做好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是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前提。当前,广播电视内容日渐多样化,传统的监测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行业积极发展监测技术,保证广播电视顺利传输,提升广播电视信号及输出内容的质量。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防范方法
2.1 建设完善的广播电视设施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需要建设完善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当前,广播电视行业投入力度比较大,但还是要注重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首先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扶持,能够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放在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当地政府工作的考核中。
2.2 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机制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需要有完善的安全播出机制作保障,这种安全播出机制能够使广播电视播出时的混乱现象得到改善,能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播出广播电视节目。要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指挥调度系统,明确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分工协作,加强公安等部门的合作配合,强化协同作战能力,完善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强化其指挥能力。同时,还需要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和应急系统,通过有线、无线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行有效地防范。
2.3 做好播出设备的检修工作
这是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手段,要提高重视程度,做好检修的每一环节,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检修人员要对明确各种设备的维修方法,了解设备日常运行中的技术参数、原理、性能等,在检修工作中根据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分工。检修工作要做到全面,制定科学检修计划,根据不同设备将检修时间分为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保证设备的每一个元件都能够被细致地检查,避免出现遗漏,导致检修不到位,进而影响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2.4 加强广播电视队伍的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队伍的管理,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的工作人员。因此,应努力加强广播电视队伍管理,强化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建立一支有着优良作风、技术精湛的工作团队。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手段;同时,强化其服务意识以及爱岗敬业等精神,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优质的电视节目提供服务并作出贡献。
广播电视系统工作中,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播出机制,做好广播电视设备的检修工作,在高素质工作人员的推动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摘要: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安全播出也会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广播电视的时效性及便捷性较强,在信息传输中容易受到不法人员的攻击,制造不良舆论,影响其安全播出。为了避免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应做好安全播出的防范工作,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本文从广播电视设施、安全播出机制、播放设备检修、广播电视队伍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防范方法,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出机制,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安全性分析方法】推荐阅读:
安全分析方法08-29
安全评价方法的分析08-07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分析09-27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08-19
安全评价方法:PsA分析方法07-06
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方法研究分析论文09-10
安全防御方法06-28
安全方法技术09-15
结构安全性分析05-31
安全生产方法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