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2024-10-12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通用8篇)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篇1

系统安全性需求

系统保密性: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动用和修改信息系统的信息,而且必须防止信息的非法、非授权的泄漏。

系统完整性:也就是说信息必须以其原形被授权的用户所用,也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修改信息。

漏洞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检测对象的系统资源,分析这一资源被攻击的可能指数,了解支撑系统本身的脆弱性,评估所有存在的安全风险

可用性和抗毁性:设备备份机制、容错机制,防止在系统出现单点失败时,系统的备份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防病毒:网络防病毒系统应基于策略集中管理的方式,使得分布式的企业级病毒防护不再困难,而且提供病毒定义的实时自动更新功能。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篇2

网络行政审批系统是以政府监管和审批业务为重点,从实际应用出发,综合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基于标准的、开放的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审批服务为核心的审批服务平台,面向公众服务,从而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快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由于行政审批中心软件系统涉及到关键性数据,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系统安全性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保障,系统为满足行政审批中心的安全运行,需制定一个完善的安全方案。

2、系统的安全需求

系统安全包括系统安全性和业务操作安全性两大部分。系统安全性可通过系统架构、设备/系统软件选型、病毒防杀等措施来实现。业务操作安全性可通过操作权限(包括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角色权限)的授权、分配和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的审计机制等措施来保证。系统具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控制机制,采用多层安全级别,管理级与系统级分别设立权限授权机制,支持角色、群组、部门、个人等多种的授权。因此系统的安全需求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2.1 可靠完善的权限模型

要构建一个安全的系统,只有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系统提供一个完善可靠的权限模型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清晰。通过多层次的权限验证机制,不同身份的用户拥有不同的基本权限,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获得附加权限和临时权限。为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无法修改或访问有关的信息。

为了方便系统管理者的使用,建立角色的概念。一般建立操作员(窗口工作人员)、部门负责人、中心领导、系统管理员等角色。系统初始化时,只需将每个用户指定相应的角色。没有指定角色的用户将不具备任何权限。

2.2 数据库的备份和物理安全

为防止或尽量降低因误操作、意外事故或蓄意破坏对系统的伤害,保证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转,对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定期加以备份,维护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备份信息可用于还原被破坏的文件、回滚至系统的早期版本以修复用户造成的错误或者对硬盘崩溃进行恢复。

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的主要功能为:

(1)数据备份与恢复向导:数据转换,数据同步,数据灾难性恢复与意外处理等。

(2)每天进行磁盘备份:有条件也可以进行时段备份。每7~14天循环一次。

(3)每周对数据库进行全备份:每5~10周循环一次。

(4)每月对所有磁盘进行备份:每3~6个月循环一次。

(5)每半年进行一次双备份:分两地点保存。

2.3 数据的安全传输

当用户通过网络使用系统时,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重要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时被黑客非法截取,重要的数据传输采用HTTPS协议,保证重要数据是在加密状态下进行传输。运用RSA/RC4/IDEA几种加密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128位的加密算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利用VPN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具体手段为:

(1)向VPN服务器发出请求;

(2) VPN服务器响应客户机请求并向其发出身份质询,客户机将加密的用户身份验证响应信息发送到VPN服务;

(3) VPN服务器根据用户数据库检查该响应,如果该用户账户有效,VPN服务器将检查其是否具有远程访问的权限;如果该用户拥有远程访问权限,VPN服务器接受此连接;

(4)最后VPN服务器将在身份验证过程中产生的服务器和客户机公有密钥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通过VPN隧道技术进行封装、加密、传输到目的地内部网络。

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为阻挡非法用户的入侵,系统本身还具有监控功能。系统在日志文件中纪录用户所做的任何操作。假如发现系统有非法入侵和不正常现象,可以根据系统日志进行检查。

在传统办公中,公文的批阅和文件的审阅,都是采用签字的方式。在这个系统中则全部实行办公自动化,为了保证公文批阅的安全,系统采用数字签名的方式来实现。具体要求如下:

(1)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发送的报文签名;

(2)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报文签名;

(3)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

(4)接收者不能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部分篡改;

(5)其他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者或接收者。

在要求高的部门,系统还可以采用硬件加密的方式来增强安全性。

2.4 完备的系统可靠性

由于系统每个时刻都要采集大量数据并处理,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较大,任一时刻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确保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网络设备及服务器,选用双机备份、Cluster技术的硬件设备配置方案,有适当的应急措施,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

(2)设备间可相互替代,每台设备均考虑可离线应急操作;

(3)采用数据备份恢复、数据日志、故障处理等系统故障对策功能;

(4)采用严格的系统运行控制、网络管理等系统监控功能。

对于关键性数据,采用同城异地备份,即使整个系统崩溃,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不至于对行政审批中心系统的办公造成过多损失。

3、结论

本文探讨了网络行政审批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从系统安全性和业务操作安全性两大部分入手,构建了可靠安全的业务模型,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建立完备的系统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

摘要:本文对网络行政审批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 为满足行政审批系统的安全运行, 制定一个完善的安全方案。

关键词:安全需求,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

[1]李建设, 卢辉斌.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框架性解决方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28 (14) :3486-3488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篇3

【关键词】系统集成项目;系统安全需求;沟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06-01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就是从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将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实用的信息系统的过程[1]”。这个系统需要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要支持用户业务。安全是系统的重要属性之一。针对系统的安全,客户从使用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将其用技术转化为系统自身的属性。然而,设计人员并不熟悉用户的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而客户对技术也缺少了解。尽管双方在进行沟通,但缺乏共同语言,交流存在隔阂。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贯穿各类任务及项目阶段的沟通管理工作。在大英百科全书里,“沟通”一词被解释为“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若信息交换成功,则该沟通是有效沟通;如果信息交换失败,则是无效沟通。良好的沟通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发现潜在的问题。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沟通同时存在于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对系统安全需求的沟通工作大多属于组织外部,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有效沟通能帮助组织之间协作,达成系统安全的目标。

一、从使用体验进行系统安全需求的描述与收集

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许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硬件设备故障、人为的进攻等。系统安全需求的描述与收集是系统安全目标完成的首要步骤。项目初期,对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常因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困难而增加难度。项目相关人员因专业差异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也会做出基于不同专业背景的需求描述。处理同一问题的时,难免不会带有个人的专业色彩。此外,当信息渠道中有人出现的环节时,可能会因为人的理解能力差异,不能理解收到的信息,从而使“译码”过程出现失真。

同时站在系统使用的体验层面上,而不是仅依赖话语层面,可以让系统安全的需求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描述。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或UE)是用户在特定条件下与产品进行交互时所获得的所思、所感、所想。对于和产品设计相关的领域而言,体验是多方面的:产品在用户手中如何被感知的方式、用户对怎样使用产品的理解程度、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对产品的感觉如何、产品提供它们自身用途的好坏程度、产品在用户使用它的整个过程中适应的好坏程度等。通过对用户体验的信息搜集,开发人员可以将系统安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全方面的考虑系统安全的需要,减少安全设计的纰漏。

系统是项目结束时才出现的成果,所以项目初期的用户体验需要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的。系统的操作流程因系统需求而定,有的很简单,有的比较复杂。而使用系统的人往往会牵涉到多种类型的用户。项目经理在处理系统安全需求的沟通时,需要分析与系统相关的未来用户,然后为未来用户提供模拟使用的体验机会,从而收集体验信息。由于系统集成项目的需求是随着项目的进行而逐步细化的,因此,从用户体验出发的系统安全需求沟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具有同类型的系统原型时,用户体验的方式将是事半功倍的需求分析工具。

二、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的互补

系统安全属性的具体要求在项目初期并不明确,它是随着项目的进行而逐步确定的。在系统安全特性确认的过程中,会出现变更,会触发变更流程。变更成本是随着项目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要降低变更成本,开发人员需要在项目初期进行需求分析时尽可能的掌握系统安全属性的信息。不同的沟通渠道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缺点,开发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应通过多种沟通渠道进行。

沟通常被分为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渠道。正式沟通指的是,在组织系统内部,以组织原则和组织管理制度为依据,通过组织管理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正式沟通的主要类型包括会议、书面沟通等,例如: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规定的情况汇报等。正式沟通具有约束力强,较严肃,权威性高,保密性强等优点。其缺点是信息需要经过层层传递,缺乏灵活性,效率较低。正式沟通一般都是单向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系统以外的途径来进行的沟通。非正式沟通常用来传递和分享组织正式活动之外的“非官方”信息。非正式沟通传播时间快、范围广、效率高、可跨组织边界传播。但是涉及到的沟通主体较多,常会出现传播的信息失真等问题。非正式沟通包括通过组织内的非正式沟通与组织外的非正式沟通,常见的有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非组织的聚会等。正式的沟通往往缺乏反馈机制,沟通效果难以保证;非正式沟通方式灵活,交流效率高,但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非正式与正式的沟通方式让系统安全属性的信息得更充分的交流与传递。需求分析的沟通中采用非正式的方式可以帮助参与方打开思路,为系统在安全方面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意见交换。非正式的方式具有反馈信息的作用,能让双方的交流更为彻底,还能消除理解上的误区。除了使用非正式的沟通渠道,项目管理中还应采用正式方式以确定彼此的共识,并通过文档记录下来。非正式与正式沟通的互补帮助用户明确安全需求,也帮助开放人员确认用户的安全需求。

三、兼顾各方利益与化解隐蔽性冲突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众多人员协作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当出现庞大的系统集成项目时,单个的承包单位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项目需要,多个承包单位的合作便必不可少。项目建设的参与方越多,就越迫切需要各参与方之间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在项目初期,多个承包及分包单位尽管负责不同部分的系统设计,却需要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上进行足够的合作,以明确分包内容及系统的衔接。然而,参与项目的组织与个人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对项目工作的收获在期望上也有差别。这种情况可能会致使各方在对任务与行动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存在隐蔽性冲突。当利益差异导致隐蔽性冲突爆发时,参与各方可能会不顾组织的整体利益,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使项目组织陷入混乱的局面。

系统安全是项目约束性成果中必须具备的属性之一。然而,在项目进行时过分强调系统的安全属性会影响项目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对系统安全属性的沟通中,客户及用户不能不顾项目资源及时间限制而肆意夸大安全要求,设计人员也不能为了节省资源而随意地回避安全隐患。因此,在系统安全需求的沟通中,不仅要顾及自己的利益,也需要兼顾对方面的利益,还要通过沟通协调使参与方的利益导向趋向一致。这样的沟通态度与方式才能实现多方的共赢,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化解隐蔽性冲突。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沟通。然而,沟通的顺利进行并不仅仅取决于准确传递的信息,也依赖沟通方式的优化、参与方的相互协作等。系统安全目标的沟通需求只有在兼顾各方利益并化解隐蔽性冲突后,才会促使沟通顺利进行,系统的安全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柳纯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7

[2] 解汉瑞.论建设项目的沟通.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2007(02)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4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班级:09信息管理1班

组员: 唐学悦,段敏,杨文燕,胡勇毅,余科辑,林春宇,李波

任务分配情况: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目录 系统需求概述...............................................................................................................................3 1.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概述....................................................................................................3 1.2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3 1.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3 1.4 建立用例模型....................................................................................................................4 1.4.1 读者用例图.............................................................................................................4 1.4.2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4 1.4.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5 1.5 详述用例............................................................................................................................5 2 系统分析.......................................................................................................................................6 2.1 类图....................................................................................................................................6 3 系统设计.......................................................................................................................................8 3.1 用例动态模型设计............................................................................................................8 3.1.1 实现“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8 3.1.2 实现“查询图书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9 3.1.3 实现“借阅图书”用例的动态模型.........................................................................9 3.2 类图设计..........................................................................................................................11 3.3 物理架构设计..................................................................................................................12 3.3.1 组件图...................................................................................................................12 3.3.2 配置图...................................................................................................................13 2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1.系统需求概述

1.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图书管理主要是借书、还书以及其他一些附带操作(例如,超期罚款、催还图书等)的处理。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应提供如下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的流程处理。·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的流程处理。

·信息查询:包括图书信息查询和读者借阅情况查询。·图书管理:包括输入新书记录和删除旧书记录。

1.2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与系统功能相对应,系统主要有4个流程:结束流程、还书流程、图书查询、图书资源管理。各流程的主要过程描述如下:

·借书流程:读者借阅所需的图书,借出后图书记录中的借阅标志被置为false(不能再借),借书文件中增加一个借书记录。

·还书流程:读者归还所借的图书,还书后图书记录中的借阅标志被置为true(可被外借),在借书文件中删除一个借书记录。

·图书查询:读者和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图书信息查询,输入图书的编号或书名,可从图书对象列表中查找相应的记录。

·图书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在“录入新书资料”和“删除旧书资料”两个选项中选择。若是“录入新书资料”,则由工作人员输入新书资料,将新书添加为对象列表的新纪录。若是“删除旧书资料”,则查找需要删除的图书,将其从图书对象列表中删除。

1.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模块:

·基本业务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阅图书和归还图书的处理。

·信息查询模块:重要用于实现读者对图书信息和自身借阅信息的查询。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用于实现系统管理员对读者信息、图书管理员信息、图书信息、和数据库的管理。

1.4 建立用例模型

根据功能需求构造用例模型,主要任务是识别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并对每个参与者找出其用例,建立用例模型。

系统主要的参与者为“读者”、“图书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各个参与者的用例图如下:

1.4.1 读者用例图

<>查找借阅信息登录系统查找图书借阅图书读者<>归还图书缴纳罚金

图1-1 读者用例图

1.4.2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

<>查询借阅信息检查用户合法性<>图书管理员归还图书收取罚金

图1-2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1.4.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添加书目添加读者删除书目删除读者系统管理员查询图书查询读者

图1-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1.5 详述用例

在识别了参与者和主要用例并创建了用例图之后,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按顺序详述每个用例,包括用例如何开始、结束以及如何与参与者进行交互。

表1-1 读者查找个人借阅信息用例

用例:读者查找个人借阅信息(用例名称)(唯一标识符)(涉及用例的参与者)(用例开始时,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ID:1参与者:

1、读者前提条件: 读者已登录到系统事件流:

1、读者选择查找个人借阅信息界面

2、读者输入图书证编号

3、系统按图书证编号查找读者借阅信息结果:系统向读者显示读者借阅信息,该用例结束(用例中的实际步骤)(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表1-2 读者查找图书信息用例

用例:读者查找图书信息(用例名称)(唯一标识符)(涉及用例的参与者)ID:2参与者:

1、读者(用例开始时,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前提条件: 读者已经启动图书管理系统,并已知书名或书号事件流:

1、读者选择查找图书信息界面

2、读者输入书名或书号

3、系统按书名或书号查找图书信息结果:系统向读者显示图书信息,该用例结束(用例中的实际步骤)(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系统分析

2.1 类图

在定义系统需求后,下一步就是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对象类。系统中对象类的识别可以使用名词/动词分析法来进行,即文本中的名词和名词短语暗示类或类的属性,动词和动词短语暗示职责或者类的操作。

通过用例图的分析可知,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可以确定的主要对象类包括 “读者”,“图书”、“图书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其中“读者”和“图书”通过借阅关系可以构成一个新类“借阅记录”。

另外,分析用例图可知,用例“身份验证”和“图书资料查询”是对象类“读者”和“工作人员”共同拥有的,并且用例“身份验证”是除用例“图书资料查询”之外其余用例执行的前提,因此可以将“身份验证”与“图书资料查询”定义为接口类中的操作(接口类是不含属性且操作函数没有具体实现的抽象类,接口类通过一个实现联系获得其它对象类的支持,这些对象类实现接口类中定义的全部操作)。其余用例则抽象为与该用例交互的参与者所属对象类的操作。因此,最后可获得的对象类图为: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管理员-name-password1*读者-name-number-password+借书()+还书()+借阅情况查询()***<>身份验证*<>图书资料查询****借书记录-borrower-book**1*图书-number-name-author-public-time1**图书管理人员-name-number-password+添加图书记录()+删除图书记录()*

图1-4 系统对象类图

除了定义上述用于系统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业务逻辑控制的类之外,在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系统时,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些相应的用户界面类:

(1)MainWindow类—MainWindow是图书管理员与系统交互的主界面,系统的主 界面具有菜单,当用户选择不同的菜单项时,MainWindow对象调用相应的方法完成功能操作。

(2)BorrowDialog类—BorrowDialog是进行借书操作时需要的对话框。(3)ReturnDialog类—ReturnDialog是进行还书操作时需要的对话框。(4)QueryDialog类—QueryDialog是查询某借阅者的借阅信息或图书库存信息的对话框。

(5)MaintenanceWindow类—MaintenanceWindow是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维护的主界面,它也提供菜单项。

ReturnDialogBorrowDialogMainWindowQueryDialogMaintenanceDialog 图1-5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类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用例实现—设计。即对每个用例进行动态建模,包括建立序列图、协作图等,描述如何通过类对象的协作来实现用例中的功能。随着动态建模的深入,会发现原来建立的类存在缺陷或不够完整,需要对分析中得到的类图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所以,还应该通过动态建模来修正和完善类图。

3.1 用例动态模型设计

3.1.1 实现“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

:MainWindow:QueryDialog:BorrowBook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3:queryLoanInfo4:getBook5:消息查询6:返回借阅信息7:显示借阅信息

图1-6 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序列图

1:queryLoan():MainWindowerBorrower6:显示借yLoanInfo()阅信息5:返回借阅信息:Borrower-Book4:getBook():QueryDialog2:createDialog()3:qu

图1-7 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协作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3.1.2 实现“查询图书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

:MainWindow:QueryDialog:BorrowBook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3:queryLoanInfo4:findBook5:图书信息查询6:返回图书信息7:显示图书信息 图1-8 读者查询图书序列图

1:queryLoan():MainWindowerBorrower6:显示图yLoanInfo()书信息5:返回图书信息:Borrower-Book4:findBook():QueryDialog2:createDialog()3:qu

图1-9 读者查询图书协作图

3.1.3 实现“借阅图书”用例的动态模型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MainWindow:BorrowDialog:QueryDialog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4:查询图书库存5:返回图书是否可借6: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库存信息7:修改成功8:显示借书成功

图1-10 读者借阅图书序列图

2:createDialog()oan():MainWindow:BorrowDialogry1:queL息6:显示借书成功存库信书借存图可库询否及查是息功:4书信成图阅改修Borrower回借:7返者:读5改修:6:QueryDialog

图1-11 读者借阅图书协作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3.1.4 实现“归还图书”用例的动态模型

:MainWindow:ReturnDialog:QueryDialog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3: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库存信息4:修改成功5:显示还书成功

图1-12 读者归还图书序列图

1:queryLoan():MainWindowBorrower6:显示还书成功4:修改成功:QueryDialog3: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库存信息:ReturnDialog2:createDialog()

图1-13 读者归还图书协作图

3.2 类图设计

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分析阶段定义的类,包括定义新的类来处理用户的需求。随着动态建模的深入,也会发现原来建立的类存在缺陷或不够完整,需要对分析中得到的类图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所以,还应该通过动态建模来修正和完善类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管理员-name:string-password:string+AddBook()+QueryBook()+AddBorrower()+QueryBorrower()借书记录-borrower:string-book:string-date:Date+newLoan()+getBorrower()+getBook()11*读者-name:string-number:string-password:string+Borrow()+Return()+QueryLoan()***<>身份验证*<>图书资料查询*1*图书-number:string-name:string-author:string-publish:string-time:Date+newBook()+findBook()**图书管理人员*-name:string-number:string-password:string+AddLoan()+DeleteLoan()*****

图1-14 设计类图

3.3 物理架构设计

物理架构设计就是用UML图形描述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大致结构,包括画出组件图和配置图。

3.3.1 组件图

组件图:表示构成软件系统的各物理组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它能明确表示软件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职责。图书管理系统的组件图如下所示,其中包含“借/还书处理”、“信息查询”、“图书资源管理”和“身份验证”等组件。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图书管理系统借/还处理信息查询图书资源管理身份验证图书信息借阅信息

图1-15 系统组件图

3.3.2 配置图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可以采用B/S结构,系统配置图下图所示:

学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5

——移动互联网开发X班第X小组

一:需求背景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具有统计,管理学生和老师各种在校相关信息,方便学校对于学生信息的统一管理的系统。

随着高校的扩招,需要处理的学生信息日趋加大,不仅花费大量的教师资源,处理的效率还十分低下。为提高学生管理的管理水平,优化资源,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成为学生管理的新课题,学生管理系统是从学生管理现状出发,根据学生管理的新要求进行开发设计的,它解决了学生管理数据信息量大,修改不方便,对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时花费时间长等问题,帮助学生管理人员有效管理学生信息,成为管理高校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二:需求概述

(1)目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为方便学校教务处系统的管理学生信息并学校和学生间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2)需求

学生管理系统的管理用户国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管理员登录功能,教师登录功能以及学生登录功能

需求分析

*管理员对功能的需求

管理员权限最大,可以对学生的班级,课程,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细分如下:

超级管理员可增加,修改,删除普通管理员

有关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学校基本课程的浏览,学校基本课程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学生课程的浏览与统计,可按成绩范围对成绩进行统计

学生选课信息的管理,包括查询,修改与删除

*学生对功能的需求

学生利用此系统进行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查询与输入,细分如下:

浏览个人基本信息

修改登录密码

浏览课程信息

浏览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

浏览个人学分信息

利用个人账户进行查询选修课程基本信息与选修课程的选择和退出

浏览个人选课情况

*教师对功能的需求

教师对所带班级学生的信息查询与修改,细分如下:

教师可利用此系统查询所带班级的基本信息

查询所带班级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

录入与修改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信息

查询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信息

查询班级学生的选课情况

功能模块

(一)学生用户功能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注册

(2)登录

(3)修改密码

(4)查询个人信息

(5)选课(退课)

(6)查询成绩

具体功能介绍如下:

(1)注册

实现功能:创建一条学生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个人信息并保存,实现统一管理

个人信息内容: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学院,班级,宿舍号,个人联系电话,父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

(2)用户登录

实现功能:用户注册后可直接登录,使用查询信息,选课,退课等功能

(3)修改密码

实现功能:输入旧密码,输入两次新密码,如旧密码正确且两次新密码一致则用新密码覆盖旧密码,否则重新输入旧密码或者两次新密码不一致重新输入新密码

(4)查询个人信息

实现功能:在此显示学生的个人信息

内容: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籍贯

民族

学院

班级

宿舍

联系电话(只可查询不可修改)

(5)查询成绩

实现功能:显示入学以来所修课程的所有成绩和学分等信息

(6)选课(退课)

实现功能:在学校规定时间内为学生提供网上选课及退课功能以及查看个人选课信息

约束:1.只能选择人数未满的课程及未修的课程

2.只能退已选课程

(二)教师学生用户功能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注册

(2)登录(3)查看个人信息(4)查看全校学生信息

(5)录入成绩

(6)修改密码

具体功能介绍如下:

(1)

注册

实现功能:常见一条教师记录,由老师自己填写并保存,实现统一管理

个人信息内容:教师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民族

学院

联系电话

(2)

用户登录

实现功能:用户注册后可直接登录用于查看个人信息

查看学生信息

以及实现录入学生成绩等功能

(3)修改密码

实现功能:输入旧密码,输入两次新密码,如旧密码正确且两次新密码一致则用新密码覆盖旧密码,否则重新输入旧密码或者两次新密码不一致重新输入新密码

(4)查询个人信息

实现功能:显示教师的个人信息

查询内容:教师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民族

学院

联系方式

(5)查看学生成绩信息

实现功能:查询所有学生的课程成绩信息

查询流程:选择学生所属院系—>专业—>班级—>学年

(6)录入成绩

实现功能:教师录入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信息

(三)管理员用户功能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登录学生/教师端信息管理

(2)登录课程信息管理

(3)宿舍信息管理

具体功能介绍如下:

(1)

登录

实现功能:管理员身份验证,学生信息管理

教师信息管理

宿舍信息管理

(2)

学生/教师信息管理

实现功能:对在校学生/教师的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功能

实现流程:

1)

学生:选择个人信息或成绩信息,输入相应学号进行相应的查询与更新功能

2)

教师:输入教师编号查询教师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3)

课程信息管理

实现功能:创建课程信息

包括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等相应字段

(4)

宿舍信息管理

实现功能:对学生住宿情况进行统筹管理

数据库设计

1)

创建学院数据库

2)

创建表

1,创建院系信息表

字段有

院系编号

院系名称

院系人数

院系简介

2,创建专业信息表

字段有

专业编号

专业名称

专业人数

所属院系

院系简介

3,创建辅导员信息表

字段有

辅导员编号

辅导员名称

性别

所属院系

所属专业

所带班级

住址

联系方式

4,创建班级信息表

字段有

班级编号

班级名称

班级人数

所属辅导员

所属院系

所属专业

5,创建课信息程表

字段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时

所属院系

所属专业

授课讲师

6,创建学生信息表(详细)

字段有

学生编号

学生名称

性别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籍贯

民族

政治面貌

入学年份

7,创建学生信息表

字段有

学生编号

所属院系

所属班级

宿舍编号

所属导员

父母联系方式

学生联系方式

8,创建学生成绩表

字段有

学生编号

课程编号

成绩

9,创建管理员登录信息表

字段有

用户编号

用户姓名

用户密码

用户权限

10,创建教师登录信息表

字段有

用户编号

用户姓名

用户密码

用户权限

11,创建学生登录信息表

字段有

用户编号

学生编号

学生姓名

登录密码

用户权限

12,创建学生转入/转出学院信息表

字段有

信息编号

学号

学生名称

转入前所属院系

转入前所属专业

转入前所属班级

转后所属院系

转后所属专业

转后所属班级

13,创建学生学分信息表

字段有

学分编号

学生编号

学分

14,创建学生学分奖惩信息表

字段有

奖惩编号

学生编号

奖励分数

奖分事由

惩罚分数

惩分事由

15,选修课程信息表

字段有

选修课程编号

选修课程名称

选修课程课时

选修课程学分

选修课程人数

16,学生选修课程信息表

字段有

编号

学生编号

选修课程编号

17,学生选修课程成绩表

字段有

编号

学生编号

选修课程编号

选修课程成绩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6

1.1.1 现状调查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想必大家都已很熟悉。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馆广泛使用之前,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一个最典型的手工处理还书过程就是: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上附带的描述书的信息的卡片和读者的借阅证放在一个小格栏里,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贴的借阅条上填写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好相应的还书信息,这样还书过程就完成了。

以上所描述的手工过程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处理能力比较低,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是有限的。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流程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我们将会看到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的队伍不再那么长,工作人员出错的概率也小了,读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书和看书上。

为方便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特编写该程序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用该程序之后,工作人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种图书的借阅情况,还可以对当前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一些统计,给出统计表格,以便全面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1.1.2 可行性分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利用数据库软件编制一个管理软件,用以实现图书、读者以及日常工作等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论证。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对图书、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建成无疑会为管理者对图书管理系统提供极大的帮助。

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系统输入/输出设计等。作这些工作需对数据库知识有足够认识,并深入的了解vb.net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需要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研、教育等领域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管理与数据处理的先进技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作为计算机的三大主要应用(科学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之一的数据处理,已迅速上升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面,数据库技术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并且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几乎都以数据库技术作为核心。1.2所用开发语言简介 1.2.1 vb.net的特点

vb.net是功能最为强大可视化开发工具,它不仅支持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支持面向对象、可视化的开发风格。因此 vb.net又称作是一个集成开发工具,它提供了软件代码自动生成和可视化的资源编辑功能。

vb.net具有的优点:提供了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框架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简化了程序员的编程工作,提高了模块的可重用性;提供了基于CASE技术的可视化软件的自动生成和维护工具AppWizard、ClassWizard、Visual Studio、WizardBar等,实现了直观、可视的程序设计风格,方便地编和管理各种类,维护程序的源代码;封装了Windows的API函数、USER、KERNEL、GDI函数,简化了编程时创建、维护窗口的许多复杂的工作。1.2.2本程序中使用的vb.net控件及其属性简介

(1)Static(静态控件):显示一些几乎固定不变的文字或图形描述。(2)Button(按钮控件):产生某些命令或改变某些选项设置。(3)Edit(编辑框控件):完成文字的输入输出双向操作,查看并编辑文字。(4)ListBox(列表框控件):显示一个列表,让用户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项。(5)ComboBox(组合框):将列表框和编辑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选择列表中已有的项,还可以编辑出新的项。

1.2.3系统数据访问接口的选择

vb.net中可用的数据访问对象接口有三种: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ty,开发数据库连接)、DAO(Data Access Objects,数据访问对象)及OLE DB(OLE data Base,OLE数据库)。1.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ty,开发数据库连接)

ODBC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得任何一个数据库都可以通过ODBC驱动器与指定DBMC相联,用户的程序就可以通过调用ODBC驱动管理器中相应的驱动程序达到管理数据库的目的。作为Microsoft Windows Open Standards Architecture(WOSA,Windows开放式服务体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ODBC一直沿用至今。2.DAO(Data Access Objects,数据访问对象)

DAO 提供了一种通过程序代码创建和操纵数据库的机制。多个DAO 对象构成了一个体系结构,在这个结构里,各个DAO 对象协同工作,通过 Microsoft Jet 数据库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数据库的结构定义。可以访问的数据库类型主要有:Microsoft Jet 数据库、ODBC 数据源、可安装的ISAM数据库。

DAO 是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访问和操纵本地的或远程的数据和数据定义,管理数据库中的对象或结构。DAO 支持两种不同的数据库环境——称为工作区(Workspace).Microsoft Jet Workspace ——这是一种使用Microsoft Jet 数据库引擎来访问数据源的工作区。

ODBC Direct Workspace ——这是一种使用 ODBC Direct 来直接访问一个ODBC 数据源,并绕过Microsoft Jet 数据库引擎的工作区。可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而无须安装Microsoft Jet 数据库引擎。

3.OLE DB(OLE data Base,OLE数据库)。

OLE DB试图提高一种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并能处理除了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之外,还能处理包括邮件数据、Web上的文本或图形、目录服务(Directory Services),以及主机系统中的IMS和VSAM数据。OLE DB提供一个数据库编程COM(组件对象模型)接口,使得数据的使用者(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访问各种数据,而不用考虑数据的具体存储地点、格式或类型。这个COM接口与ODBC相比,其健壮性和灵活性要高的多。但是,由于OLE DB的程序比较复杂,因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使用ODBC和DAO方式已能满足一般数据库处理的需要。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在于要弄清用户对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确切要求。vb.net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数据库的目的和如何使用。也就是说需要从数据库中得到哪些信息。明确目的之后,就可以确定您需要保存哪些主题的信息(表),以及每个主题需要保存哪些信息(表中字段)。

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数据库,必须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在系统分析阶段,设计者和用户双方要密切合作,共同收集和分析数据管理中信息的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要求。

根据系统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如下 :(1)需求分析:

① 能够输入图书的综合情况和进行新书入库、现有图书信息修改以及删除; ② 能够实现对读者档案的查询和编辑管理; ③ 能够进行罚款功能;

④ 能够进行借阅历史的查询功能;(2)系统性能要求: ① 系统安全、可靠; ② 功能齐全;

③ 操作方便、界面友好; ④ 易于维护和扩充。(3)系统的功能分析: 密码设置:每个操作员均有自己的密码,可以防止非本系统人员进入本系统;又因每个人的权限不一致,故可以防止越权操作。

资料维护:为了存放图书、读者档案的全部数据,本系统将每一本图书和每位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系统维护包括对各种表记录的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系统查询:可以按图书编号、借阅证编号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系统管理:进行员工管理、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报表统计:包括统计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和罚款信息等。其它操作:包括修改密码、添加用户、页面设置等 2.1系统功能模块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四大块:“日常工作管理”、“基本资料维护”、“查询”、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日常工作管理和基本资料维护是整个系统的核心。2.1.1 功能的实现: 1.“日常工作”模块:

(1)借书证办理:主要功能是实现新生办理借书证,方便新生到图书馆借书还书。

(2)借书处理:主要功能是记录借阅证编号和图书编号,进行借书过程。在数据库中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该记录包括读者ID、图书ID、借出日期、还书期限、操作员姓名。

(3)还书处理:主要功能是输入借阅证编号、图书ID,在借阅登记表中找到相应的记录,将该记录的相应数据插入到还书记录中,同时将借书记录删除,并保存在借阅历史记录表中。(4)缴纳罚金:输入读者ID,显示该读者的姓名、图书编号、罚款金额和罚款原因,如果读者交纳了罚金,则将借阅登记表的允许借阅标志置为“Y”。删除罚款记录表中该读者对应的记录,将这一条记录同时插入到罚款历史记录表中。2.“基本资料维护”模块:

(1)图书资料维护:包括新书的入库,以及现有书籍资料的修改和删除。

(2)读者资料维护:包括新会员的资料入库,以及现有会员资料的修改和删除(3)管理员资料维护:包括新管理员的资料入库,以及现有管理员资料的修改和删除 3.“查询”模块:

(1)图书资料查询:根据相应的图书信息对所有书籍进行所需查询。此查询包括:‘图书分类’、‘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

(2)读者资料查询:根据相应的读者资料进行所需查询。‘借阅证编号’、‘读者姓名’、‘身份证编号’以及‘止借标志’。

(3)借阅历史记录查询:根据相应的借阅信息进行所需查询。此查询包括:‘借阅证编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4)罚款历史记录查询:根据相应的罚款信息进行所需查询。此查询包括:‘借阅证编号’、‘罚款日期’、‘罚款原因’。4.“系统管理”模块:

(1)员工管理:包括新员工信息的录入,密码的修改以及员工信息的删除。(2)数据备份:对现有的数据库信息的保存。(3)数据恢复:对数据库信息的恢复。(4)退出:关闭整个系统 2.1.2 模块框架图

2.2系统数据分析

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系统涉及三个实体:读者、图书、工作人员。通过对各实体数据关系的整理,我们可以画出如下E—R图:

这些实体涉及的数据项有:

读者:借阅证编号、姓名、身份证号、最大借书数、止借标志。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价格、库存量。

工作人员: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身份证号、登陆密码。实体之间的联系涉及的数据项有:

借阅信息表:借阅证编号,图书编号1,图书编号2,图书编号3,借书日期1,借书日期2,借书日期3,操作员姓名。

排课系统需求分析设计 篇7

所以排课系统应该具备教学计划的导入、课程表元素初始化设置、课程表的优化生成、课程表信息查询、课程表信息打印导出等基本功能。对课程表元素初始化参数设置考虑的是否全面、是否人性化将在很大层面上影响生成课程表的优化程度。

课程表的编排涉及到教师、教室、班级、学生、时间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来避免冲突。本排课系统针对大部分院校的授课特点完成对学习周、时间单元、教学区域等课程表中相关元素信息的统一属性设置, 以使设计开发的排课系统能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下面列举出对课程表编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些重要因素。

学习周:每学期学习周总数将在已经实施的教学计划中体现。

单双周:有些课程单双周授课方式并不相同, 这便需要在课程属性中有所体现, 以便于科学合理排课。按照教学计划设定学期周数, 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是否单双周授课。

授课天数上限值:每周上课天数为D天, D小于或等于7天。每学期根据学校要求设置D的上限值。例如, 当授课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可设置D的上限值为5。

时间单元:最小授课单位设置为两学时, 即两小节为一个时间单元 (或称为时间片) 。每天分为三个大的时间段, 上午 (P1) 、下午 (P2) 和晚上 (P3) 。P1包含两个时间单元1 (1、2节) 和2 (3、4节) , P2包含两个时间单元3 (5、6节) 和4 (7、8节) , P3包含1个时间单元5 (9、10节) 。

课程类型: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按照授课内容又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种。一般来说, 公共基础课可安排同届或同专业合班上课, 甚至可以跨专业合班上课。排课过程中必修课的优先级要高于选修课, 尽可能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时段, 选修课尽可能考虑到需要面向的所有学生, 安排统一时间, 例如可以安排在晚上时段, 或分成两组授课供学生进行时段选择。

教学区域:各教学楼之间距离一般较远, 将邻近的教学场地视为同一个教学区域, 然后为其分配区域编码, 例如:jxq01教学区、jxq02教学区等。每个教学时段学生、教师均在同一个教学区域进行教学活动。

2 系统用户管理需求

排课系统应该结合各部门、各使用人员的具体需求进行权限设置。一般来说, 高等院校的排课系统使用人员主要由系统管理员、教务处管理人员、各学院、各系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系统用户根据自身权限将获得不同的服务。

系统管理员:所有用户中权限最大 (权限值为1) , 能够进入排课系统所有界面, 使用排课系统全部功能。

教务处管理人员:权限值为2, 具有系统管理员的部分功能。主要功能是:排课参数设置、自动排课及课程表人工调整、课程表结果查询打印、数据分析等。

各学院 (各系) 管理人员:权限值为3, 具有系统管理员的部分功能。主要功能是学院 (各系) 对教学计划的导入、课程表结果查询打印、数据分析等。

教师:权限值为4, 仅具有查看自己授课信息的权限。

学生:权限值为5, 具有查看自己班级课程表安排的权限, 还具有查看公共选修课课程安排的权限。

3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整个排课系统根据功能需求可划分成五个功能模块, 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1 初始化信息管理模块

初始化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排课过程所需要的初始信息录入及数据信息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此模块包括7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2所示。

(1) 行政班级信息管理模块:可完成班级编码、班级名称、班级人数、所属学院、系、专业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2) 教学区域信息管理模块:可完成教室编码、教室名称、教室类型、所属教学区域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3) 教师资源信息管理模块:可完成教师编码、教师姓名、所授课程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4) 课程信息导入模块:可完成每学期各学院 (系) 教学计划的导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5)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库清空等功能。 (6) 排课初始信息设置模块:学期周数、每周上课天数上限值等初始信息设置。 (7) 退出系统模块:完成规定操作后, 用于结束现有操作。

3.2 自动智能排课模块

自动智能排课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系统获取足够的参数信息后, 进行自动排课, 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调整, 最后输出排课结果。此模块包括4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3所示。

(1) 系统参数设置模块:设置自适应参数、种群规模大小等。 (2) 预先排课模块:对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 进行预先排课。 (3) 自动智能排课模块:系统操作员输入排课所需信息并验证无误后, 点击“排课”按钮, 系统将自动完成排课。 (4) 人工调整模块:根据需要, 人工调整不适合实际需要的课程表安排, 最终生成可用课程表。

3.3 课程表查询管理模块

课程表查询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查询课程表, 并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打印输出。此模块包括4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4所示。

(1) 教师课表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名教师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2) 班级课表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个班级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3) 教室课表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个教室 (包括实训室) 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4) 公共选修课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3.4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排课系统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排课系统进行科学、合理排课, 同时也为学校的一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此模块包括3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5所示。

(1) 教室场地利用率统计模块:统计各教室、实训室的日常使用情况, 为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的更新提供基础数据。 (2) 教师工作量统计模块:统计每学期每位教师的工作量, 为各学院 (系) 下一学期教学安排以及教务课时费发放提供基础数据。 (3) 班级教学任务统计模块:统计各行政班级已完成的教学任务, 为教学计划的实施验收提供基础数据。

3.5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此模块包括两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6所示。

(1) 系统管理员管理模块:可以修改当前管理员的密码, 添加、修改、删除用户功能。 (2) 密码重设模块:可以修改学院 (各系) 、教师、学生等用户密码。

4 系统总体界面需求

在本排课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界面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需求进行考虑:

界面简单友好。用户能够很方便的处理各种应用问题。

使用术语标准, 并保持一致化。用户可以轻松读懂应用流程并进行熟练操作。

拥有完整的帮助说明文档。用户可根据帮助文档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概况。

摘要:排课问题即是课程表问题, 它的生成过程需要考虑到教师、教学场地、学生、课程、时间等诸多因素, 一个科学、可行的课程表必须是无冲突的。使用计算机排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排课效率, 降低教务人员的排课难度。本文主要从功能要求入手对排课系统的设计进行需求分析设计。

关键词:排课问题,课程表,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姜谦.中小学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10-35.

[2]成伟.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8-17.

[3]张华.智能排课算法的研究及实现.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35-43.

[4]杨珊珊.基于多维遗传算法的成教排课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13-15.

系统软件测试中的测试需求分析 篇8

关键词:系统软件测试;测试;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1 什么是测试需求

简单来说,测试需求就是确定在项目中需要测试什么。测试需求描述测试的目标,特别是描述了产品的质量需求,测试需求分析目的是帮助定义测试对象和测试范围,发现软件需求中不完善和不明确的地方并加以完善以节省测试时间的投入,便于软件需求基线化和跟踪业务需求的变更。

一条有用的测试需求是唯一的、精确的、有边界的、可测试的。例如:软件产品可能有这样一个测试需求“系统主要事务的响应时间能满足系统要求”。这就是一个不符合要求的测试需求,怎样的指标是“满足”?系统的要求又是什么都不清晰,测试就无法开展。

一个完整清晰的可测试的软件测试需求是这样的:在1G内存和1.73兆主频的计算机上在25个并发用户执行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时端到端的响应时间在3秒时间内。符合标准的测试需求是存在一个明确的可预知的结果,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对这个结果进行判断和验证

测试需求应覆盖已经定义的业务流程,功能及非功能方面的需求。

2 为什么要做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测试计划的基础与依据,我们在测试活动中,首先需要明确测试需求(What),才能决定怎么测(How),测试时间(When),需要多少人(Who),测试的环境是什么(Where)。是衡量测试覆盖率的重要指标。

确立测试需求是为了保证测试质量与进度,测试需求越详细精准,表明对所测软件的了解越深,对所要进行的任务内容就越清晰,就更有把握保证测试的质量与进度。在软件工程项目中,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例如:需求阶段的问题,到测试的最后阶段才被发现;开发、测试、市场等不同角色的人员对软件功能细节存在理解歧义。确立测试需求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3 什么时候开始做测试需求分析

软件生存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而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阶段是软件的主要错误来源。因此一旦软件需求确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测试需求分析。

4 如何做测试需求分析

做测试需求分析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测试需求”,一个是“分析”,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说明如何做测试需求的分析。

4.1 对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需求验证

一个良好的软件需求应当具有一下特点:(1)清晰性;(2)组织和完整性;(3)一致性;(4)可修改性;(5)可跟踪性;(6)可检验性;(7)接口:界面、接口的说明;(7)质量、性能属性;(8)可靠性;(9)软硬件;(10)特殊问题。

4.2 搜集和提取测试需求(包括隐性的需求)

测试需求并不等同于软件需求,它是从测试的角度出发并根据软件需求整理出一个测试列表,作为该软件的主要测试内容。提取测试需求要以软件需求说明书及规格说明书为依据,以业务功能为中心,深刻理解业务规则和隐式需求,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明确测试范围和质量目标,达到测试分析和设计全面、无遗漏。隐形需求包括:用户隐式的需求如业务规则;行业规范;编写人员的技术能力所限等。提取方法可通过列表的方式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梳理,先提取出所有的需求点。这些需求点可能存在重复和冗余,再根据项目的功能模块进行组织归类,删除重复的需求、细化测试粒度太大的需求、合并相关联的需求,最后根据业务规则及相关文档等,对测试需求进行检查和完善。测试需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收集:(1)与待测软件相关的各种文档资料。如软件需求规格、Usecase、界面设计、项目会议或与客户沟通时有关于需求信息的会议记录、其他技术文档等。(2)与客户或系统分析员的沟通。(3)业务背景资料。如待测软件业务领域的行业标准及知识等。(4)正式与非正式的培训。(5)其他途径。

4.3 根据测试阶段和重点,整理测试需求

测试处于不同的阶段,测试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集成测试阶段主要是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系统测试阶段,重点是为了验证和确认系统是否达到了其原始目标,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做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因此确立测试阶段和重点,才能在测试需求分析时,做到方向正确、目标明确。除了需要确保要求实现的功能正确,还要考虑软件的特性。银行/财务软件更强调数据的精确性,网站强调服务器所能承受的压力,ERP强调业务流程,驱动程序强调软硬件的兼容性。在做测试分析时需要根据软件的特性来选取测试类型,并将其列入测试需求当中。关注测试的焦点。测试的焦点是指根据所测的功能点进行分析、分解,从而得出的着重于某一方面的测试,如界面、业务流、模块化、数据、输入域等。系统功能测试需求分类:(1)业务功能测试需求;(2)可靠性测试需求;(3)安全性测试需求;(4)易用性测试需求;(5)可移植性测试需求;(6)可维护性测试需求。

5 测试需求评审

测试需求的评审是质量保证的必须步骤,通过评审可保证测试需求获得相关干系人的认可,做到有据可依。测试需求评审的内容包括完整性审查和准确性审查。完整性审查是检查测试需求是否覆盖了所有的软件需求、以及软件需求的各项特征,关注功能要求、数据定义、接口定义、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系统约束、行业标准等。同时还要关注系统隐含的用户需求。准确性审查是检查测试需求是否清晰、没有歧义、描述准确,是否能获得评审各发的一致理解,在测试需求之间以及与开发需求没有矛盾和冲突,每一项测试需求都可以作为设计测试用例的依据。

测试需求评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要求,有条件可以采用正式的小组会议形式进行评审,在评审之前确定好参会人员的各个角色和相关的责任,确保评审之前参会人员已经拿到了评审材料并有了足够的了解,评审结束时以签名及会议纪要的方式把评审结果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此方式的优点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评审更加有效和权威,缺点是需要协调相关人员时间及会议场地等,在很多实际项目中有较大难度。测试需求评审还可以采取非正式的走查和轮查形式,将需要评审的内容发给相关人员,收集他们的意见,并把统一意见修改确立后的测试需求再发给相关评审人员进行确认。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便有效,缺点是少了多方人员的讨论和沟通。对于大型的重要项目,可能还会采取正式审查方式进行评审,包含了制定评审计划、组织会议、会后跟踪分析审查结果等。参与测试需求评审的人员至少要包含:项目经理、开发负责人、测试负责人、系统分析人员、相关开发和测试人员。测试需求评审通过以后,才可以跟进测试需求来制定测试计划及编写测试用例。

6 测试需求维护

在实际的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的变更是很常见的,甚至频繁变更软件需求。如果一直使用初始的测试需求来指导我们的测试工作,必然造成测试的结果存在错误和差异。因此必须及时维护测试需求,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需求变化频繁的情况下,作为测试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以下几点:(1)哪些需求发生了变化;(2)这些需求变化后,对测试工作会产生哪些影响。包括会不会影响测试用例,如果影响,会对哪些用例产生影响。当发生较大改动时,还要明确是不是影响到了测试需求?(3)明确这些变化,会对自己的工作进度产生多大的影响。(4)对于必须更改的测试需求变化,要及时更新测试方案和用例。

软件测试需求分析是做好软件测试工作的重要条件,好的需求分析可以为后面的工作指引方向,带来便利。

上一篇:四年级科学玩镜子教学设计下一篇:白石镇中学实验室建设汇报材料